班级合唱形式

2024-10-14

班级合唱形式(共4篇)

班级合唱形式 篇1

童声合唱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合唱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的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童声合唱从大白声喊唱到柔声唱法,再到今天明亮、悦耳的真假声结合,经历了多个阶段。多年来,我校的班级合唱也已经步入了较专业的合唱行列,在班级合唱声音日趋成熟的同时,如何有效提高班级合唱水平就成了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愿与各位专家、同行们交流。

一、提高指导教师(合唱指挥)的素质

一个合唱团的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着合唱团的整体素质。因此,为了提高自身修养,闲暇之余,我除了潜心研究《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苏联学校音乐教育——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音乐教育理论,还仔细研读了多本国内外合唱专家的合唱教学法与指挥教学法。

为了让自己具备一双敏锐的耳朵,我下载了大量的合唱音频与视频,只要有时间就反复听、反复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音乐也是如此。一部合唱作品只有反复欣赏,你才会真正了解作曲家所要表现的情感与内涵。合唱是用声音的魅力把人们带入艺术殿堂,把所有人的声音都拢在一起,才能塑造出其他艺术所不能表达的音乐魅力,合唱声部的清晰、均衡、和谐,才能表现歌曲的意境。一个专业的合唱指挥,只有熟悉作品才能准确无误地驾驭作品,在排练过程中,才会明确地指出每个声部的不足,哪怕是一个音的错误也要准确判断。因此,合唱团的指挥具有敏锐的听力与辨别力显示得尤为重要。

二、解决合唱团音不准的问题

具有良好、扎实的视唱练耳基本功是提高合唱团音准水平的基本保证。在平时训练里,应有计划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听音的训练,从单音到音程和弦,学习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像掌握音阶、音程以及音程转位、大、小三和弦及转位等一般的知识。

一个合唱团的指挥,在拿到新作时,首先要找出每个调的主和弦,特别是主音,并围绕主和弦唱好其他动音的倾向性;其次是抓好变化音的训练。要让每个合唱团员明确产生音不准的原因:一种是在每个乐句的结尾容易产生音乐随性而造成的音不准、即保持不住音高;另一种是长音、同音反复,没保持住原来的音高;三是一个声音休止后的跳动,或由低音跳到高音,再唱进来往往找不到音。当然,首先要有良好的节奏、音程训练为基础。在练习初期,有钢琴伴奏的依托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但不能过多地依赖钢琴伴奏,必要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听力来加强音准方面的训练。

三、童声合唱的和谐、均衡和统一的训练

童声合唱具有三大要素,即合唱的和谐、均衡和统一。与独唱不同,童声合唱是一种具有严密结构的集体音响艺术。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中各声部的音准的协调;合唱的均衡是指合唱中各声部人数的均衡、音量的均衡;合唱的统一是指合唱队演唱的音色、速度、节奏和表情的一致。

挑选那些能唱高音、声音灵巧、纤细的人唱高声部,高音声部要唱得到位、声音要干净、有流动感,有气息支持的高音才明亮、才有共鸣,才能唱得有准备,有控制力。低音声部是整个合唱的根,就像建造房屋的地基一样不可忽视,低音声部要求声音浑厚,结实而不出大白声,要扎实有力才能衬托出高音,否则就失去了和声的价值。中声部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它的高音与高声部接近,低音与低声部接近。作曲家往往把难唱的音程放在中音声部,足可见中音声部合唱团中的地位,加强中音声部的练习也就成了每个合唱团的必修课。在另外,每个声部都要有一个领唱人即声部长,带领大家唱好每个音、唱准每个音,这也是合唱团的核心力量。

四、咬字、吐字的技巧

咬字、吐字,是声音统一的一部分,对于唱好一首歌是至关重要的。声母要唱得非常灵敏、集中,有弹性,要把字咬住,又不能咬死。从声母过渡到韵母要衔接得非常灵巧咬、快,调动起咬字的各个部位,这一瞬间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共鸣位置。所谓字正腔圆,就是咬字要到位,给人一种悦耳、有共鸣的感觉。

气泡音是声带积极状态的最佳起点,咬字、吐字一定要在气泡音的基础上练起。吐字有两种:一种是慢吐,用气像把每个字当作金丝线串起来的珍珠一样,字字清楚,声音保持高位置。字头要短,声音要集中、有心儿,有弹性、要生动。另一种是快吐,要找到一个动力带着惯性去吐字,第一个音要有推动力,找到声音位置后,其他的字顺着惯性自然就唱出来了。

合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凡是好的歌唱,必需具备“气、声、字、腔”四个要求,气息、发声、咬字、共鸣哪一块短缺都不是好的歌唱。建立一支优秀的童声合唱队伍,仅仅依靠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全体学生理解作品和运用处理手法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指挥与合唱队员之间默契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利用有限的四十分钟,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长此以往,班级合唱才会更美妙、更动听!

班级合唱形式 篇2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学校在今年6月底也举行了一次大合唱比赛,规模和效果当然绝对不能和抗战阅兵军乐团相比,但为了参加好这个活动,我们班着实花费了不少功夫,费了不少心思。班级收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收获了快乐和集体荣誉感,而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微不足道的经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拿出来分享下。

先介绍下本人,32岁,女,有娃60名。五音不全,五线谱不识。学生更非专业人才。所以在比赛前首先就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万众一心,人人都要参加。排除思想上的不统一,“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咱不为别的,为纪念抗战70周年举行的合唱比赛,这种机会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好好唱。

第二:选择好歌曲。歌曲的选择是要根据主办这次合唱比赛的主题而定。关于抗日爱国的歌曲多如牛毛,不能选择难度太高的,如歌词太长,分很多声部的;也不能选择太软绵绵的,没有激情;也不要选大家太熟悉的,撞衫不好,撞歌也会让评委听觉疲劳。打探了一下兄弟班级的曲目,我最终选定了《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这首歌参赛。

第三:歌曲的教唱。在参加大合唱比赛的准备工作中,歌曲的教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唱得准。所以要找专业一点的人员来教歌。教歌之前,首先要求每个人都要把歌词抄下来,并且一定要将歌词烂熟于心,熟才能生巧吗。我自己不懂谱,但我班的历史老师懂,历史老师在我班倍受爱戴,有威慑力。“捣蛋部队”都怕他要命,找他教歌最合适不过。

历史老师用了三个下午自习课的时间就让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各声部的唱法。为了使学歌不枯燥乏味,我几乎找齐了各个版本的音频和视频文件,版本很多,有少年宫合唱版的还有军乐队演奏版的,大家都唱得滚瓜烂熟。全班都很投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连平时的落后分子都非常认真,大家为了集体荣誉都拼了。练到最后只需放伴奏带就能唱。找这个伴奏带费了点功夫,网上伴奏的音频都是两分钟不到,时间太短。最后我借助优酷把一个视频文件转化成了一个三分钟左右的音频。

为了精益求精,我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都要求文艺委员发这只歌,而且为了唱出气势,都要求大家站着唱,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找到比赛的感觉,我还把班级拉到学校大操场实地彩排了好几次。我自己的孩子5岁,听我们唱多了,竟然也学会唱了。但每天练歌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了,大家会感到疲劳,没有了新鲜感。

第四:合唱队的指挥要想歌唱得整齐,唱出情绪,唱出效果来,就必须选一个出色的指挥。指挥一是掌握好节奏,在快慢的衔接上要自然。二要沉着、机智、果断。三要感情丰富,善于表达。四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了解指挥的有关知识。大家公推我班的班长席欣然做指挥,虽然这小姑娘除了第二点其他都欠缺,但历史老师稍微调教下,就有模有样了。我又下了不少视频,让她练习,模仿。她悟性很高,不久就手势柔软流畅,动作尖锐敏捷,突出节拍,恰到好处。

第五:合唱队形的编排合唱队形要合理编排,我排的就是最简单的“倒金字塔”形,编排队形时主要从这几条考虑:1、首先考虑的是个头,合唱队要整齐、和协,给人一种美感。通常是中间高,两侧低。人数呈等差数列。2、把一些唱得比较好的最好放在中间的位置上,中

间是麦克风的位置,是合唱队的支柱,这样便于带动大家。

第六:合唱队的服装。“人靠衣装马靠鞍”,服装当然尽量要统一,整齐是关键。同学们的校服平时很少穿,很难找齐。而且比赛时很多班穿校服,也没新意。我把衣服这事交给了万能的“淘宝”网购。网上的T恤衫款式多,质量也还好,发货速度快。我们选择了印刷了五星红旗的红色款T恤,价格15元一件,大家也能接受,而且演出完后也能日常穿。裤子经过大家公投,最后选择穿兰色牛仔裤。鞋子最好是黑色的。指挥的衣服不做要求,大方得体就可以。事实证明,衣服的效果是很震撼的,演出时,“满目山河一片红”,全校师生“惊艳”。 第七:必要的动作设计和道具。要想演出效果震撼,必要的道具也可添置,我还买了手摇小红旗,人手一把。和一面大红旗,由班上个子最高的体育委员顾子轩把举。设若演唱从头到尾直挺挺的,没有一个动作,也很呆板。我和历史老师根据伴奏带的节奏,在过度的停顿处还设计了一些动作和三句口号:“中国梦,我的梦;中国梦,我们的梦;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职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3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需要全体成员默契配合才能达到美妙的效果。同时, 合唱教学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 由于中职校生源素质的日趋下降, 学生难管理, 老师课难上, 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果能将合唱教学以班级音乐课的形式开展起来, 那么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感, 而且能培养学生统一协调、相互谦让、和谐共处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长期的合唱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彼此间、师生见还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思考着, 尝试着, 开始在学校里进行班级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一年下来, 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实施难度较大, 但收获很多。我现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勉。

一、从“听”入手,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建立起与音乐的伙伴关系。

班级合唱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初中校, 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音乐习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在职校, 情况更不理想。有的学生以前很少上音乐课, 平时甚至很难有歌唱的机会, 接触的歌曲很少, 和音乐似乎有很遥远的距离。面对这种情况, 我就先从“听”入手, 利用校园里的多种教育媒体, 充分创造音乐的氛围, 让高质量的音乐作品悄悄浸润着同学们的耳朵。

例如:利用校园广播站, 每天定时播放合唱歌曲和合唱知识, 时间可长可短, 内容可以一周一换。让学生们每天都能听到优秀的合唱作品, 耳熟能详, 随口而唱。

另外, 每节课前后, 当学生进出教室时, 播放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 (也可播放学生收集的作品) , 为学生创设歌唱氛围, 等等。在不知不觉中, 音乐就走进了同学们的生活空间, 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好伙伴。

二、结合学生实际, 循序渐进地开展合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合唱教学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音乐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学会唱谱、自学歌曲, 又要通过各种手段, 让他们彼此间学会配合, 能用和谐的声音进行多声部演唱, 从而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一) 内容

1.统一音色, 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良好的声音是合唱的基础, 练习中要求各声部音色完全一样是很难做到的, 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各声部的音色比较接近, 将不可协调音色 (包括尖细、嘶哑) 统一到圆润、明亮、柔和的可协调音色中去。例如:首先教会大家正确呼吸, 在良好呼吸的支持下做几个母音的发声训练, 如“O”、“U”、“A”等, 此类母音的发声因口型收成圆形, 可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 改变喊叫的习惯。训练时可引导学生设想嘴里含着一口水, 不能吐, 也不能咽, 就这样保持“含”的姿势, 在这种状态下发“U”音。“U”音色稍暗、柔和, 用它进行训练容易找到头腔共鸣, 克服喉音, 大声吼唱, 位置低, 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另外, 还应让学生注意用耳听, 使自己的声音向周围音色靠拢, 最终使合唱中听不出尖声、喊声和哑声。

2.朗读歌词, 矫正咬字、吐字习惯。通过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 结合发声, 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 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逐步养成习惯, 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实践证明用朗读与唱歌结合的方法训练咬字、吐字是可行有效的。

3.练好齐唱, 树立唱好合唱的信心。齐唱教学是多声部合唱教学的基础。齐唱不仅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呼吸、发声, 而且能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声音, 控制音高、音色等多种能力, 培养良好的声音效果。良好的齐唱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唱合唱的信心。

4.从视唱入手, 逐步进入二部合唱。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唱完整个多声部合唱歌曲, 可以先从短小的二部视唱着手, 而且应从轮唱开始, 这是合唱教学的过渡。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唱二声部歌曲的兴趣, 另一方面是训练声部速度保持一致的良好手段。在练习时, 我就选择一些旋律基本相同的轮唱练习曲, 因为旋律相同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和声听觉能力, 这是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听力能帮助学生听清楚自己声部与其他声部层次分明的歌声, 并时刻注意使自己声部的速度与其他声部保持一致。如:

此类曲子音准应该没有问题, 容易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消除合唱的心理压力。

5.改编歌曲片段, 为歌曲配置简单的第二声部, 丰富练习种类。

练习中, 我把以前学生熟悉的歌曲片段进行改编, 为歌曲配置了简单的二声部, 丰富了视唱练习种类。

例如:《剪羊毛》改编为:

如《踏雪寻梅》可改编为:

6.加入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协调力。从开展简单的多声部节奏练习入手, 方法上, 可以先是声部与声部之间的配合, 然后让学生手脚并用, 一人完成多声部的节奏, 从而达到培养节奏感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如:

(二) 方法

1.从“师生合作”入手, 为学生的演唱搭建桥梁。合唱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合作, 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 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 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 以后让学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 再逐渐放开声音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 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 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 待达到“火候”时, 再让学生将两个声部合起来, 这样就“水到渠成”了。必要时候, 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 使之能顺利地与二声部合作。在与低段学生合作时, 创设情境, 采用分角色合作演唱也特别能激起学生兴趣。如在学习《萤火虫》时, 第一部分, 低声部主旋律, 同学们比较熟悉, 而高声部是伴唱旋律, 听起来有些陌生。于是, 老师唱伴唱, 唱得稍响, 学生唱旋律, 唱得稍轻, 要求学生边唱边听老师演唱的声部, 合作较好后再变换角色演唱, 直到学生声部间学会配合为止。这样, 学生的和声听觉会越来越敏锐, 在听觉提高的同时, 和声的表现也会增强。

2.鼓励学生多唱, 开展形式多样的合唱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我在学生中了解到, 没有学会合唱歌曲前, 大家总认为合唱只是合唱队员们的事, 普通班级学习合唱太难了。发现同学们有这样的想法后, 我便鼓励学生要多唱多练,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 于是在活动中我就建议学校开展学生合唱比赛。现在, 每年我们都要组织以“五月放歌”为主题的班级合唱比赛, 为学生创设了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的平台, 我也从中发现和培养合唱骨干学生, 增强了合唱教学效果。这样的活动, 使学生们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 渐渐对合唱有了浓厚的兴趣。

3.发挥学生特长, 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合唱歌曲时, 感到难度较大的是合唱部分, 如果硬唱谱, 则他们是无法掌握的。于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特长生的能力, 让他们当声部长带领大家分声部练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课时, 我请歌唱能力较强的同学带领同学们学习曲调, 进行分声部练唱, 他们很快就学会了,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班级合唱团”教学探索 篇4

一、“班级合唱团”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

1. 自唱摸底, 知己知彼

班级合唱开展之前, 我们仿照马修老师的做法, 让每位学生自选歌曲片段演唱或跟老师模唱, 教师做好详尽的记录工作, 如学生的音色特点、音准节奏感觉等, 作为第一手资料保存下来, 为班级合唱教学的开展建立“人才库”。同时, 教师只有做到知己知彼, 才能在今后合唱教学的开展中更加得心应手。

2. 感知先行, 视听结合

班级合唱教学首先应让学生有合唱的多声部音乐听觉感知, 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面对一批批音乐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 要想让他们快速了解合唱并喜欢去唱合唱,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合唱作品本身的旋律美、色彩美、和声层次美、意境美深深的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变“要我唱”为“我要唱”。我们首先挑选了几首经典的、和声清晰的、音效很好的合唱作品视频,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角度感知合唱丰富的音响色彩以及正确的歌唱状态, 而不是仅仅从认知层面上了解合唱。接着指导学生听辨高低声部的旋律走向、音色特点等。一般而言, 学生往往对主旋律高声部较易听辨, 而对起和声支撑的低声部不敏感, 教师可在让学生局部的反复听辨中轻声示范哼唱低声部, 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低声部进入学生听力的关注范围, 这样的视听欣赏可陆续安排两三节课。磨刀不误砍柴工, 正式张口唱之前有计划有目的的欣赏, 可以提高对合唱的感受力、理解力, 培养初步的和声听觉和歌唱状态, 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班级合唱团”的教学推进

1. 良好歌唱习惯的建立与培养

学生有了前面合唱作品欣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后, 进一步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和习惯。如改掉只用喉咙歌唱的不良习惯, 调动全身器官参与歌唱;吸气时, 如闻花香, 沁人心脾的花香要吸到横膈膜深处, 并萦绕心间 ( 保持气息) ;一张嘴歌唱就要把口腔打开, 并且以眉心为中心, 脸像一朵绽放的花朵一样。浙江外国语学院陈祥文老师说的三个“起来”形象的概括了良好的歌唱应有的积极状态, 即“眉毛扬起来, 眼睛亮起来, 脸颊笑起来”。教师用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良好的歌唱习惯, 并要求学生在每一次歌唱中都带着这种积极地状态来歌唱, 不断地寻求声音的横向和纵向的统一, 即学生之间声音的相互靠拢, 最低音与最高音之间的统一等。

2. 循序渐进的和声感觉练习

(1) “卡农”形式训练声部的独立性

“卡农”即轮唱是合唱的特殊形式, 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声部演唱形式。例如:

1 = C 2 /4 ( 三小节卡农)

/ /: 1 3 ∣ 2 1 2 3 ∣ 1 - ∣ 3 5 ∣ 4 3 4 5 ∣ 3- : / /

两个声部一先一后间隔三小节演唱同一旋律, 两个声部纵向结合起来又有了合唱的效果。“卡农”形式中的乐句此起彼伏, 远比单声部演唱有趣得多, 而且这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练习,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复调感及和声感。“卡农”形式的演唱为发展多声部演唱能力创造了条件。

(2) 简单长音、固定低音的伴唱

班级合唱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扮演“魔术师”, 引导学生感受和声世界的奇妙感觉。在学生学会演唱教材上的一些大小调歌曲之后, “魔术师”为这些歌曲部分或全部乐句配上正三和弦的主音、属音或下属音的根音作为二声部的旋律音逐一加入。一方面, 在这样的演唱中可以培养学生低声部演唱的调式感;另一方面, 演唱这种即兴编配的作品, 更能调动学生的演唱积极性。浙江宁波市音乐教研员、省特级教师黄伟平也指出: 在音乐课堂中侧重合唱方面的教学已是现今的发展趋势, 但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大部分并非多声部, 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编配二声部, 当然这也考验着我们音乐老师的和声配置以及编曲能力。只要我们平时用心学习、积累、尝试、听辨, 这项技能是能得到提高的。

固定音型就是对相同音乐素材的多次重复, 如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二声部就是这种形式。

固定音型合唱曲首先要对这个音型进行强化教学, 使其稳固后, 让固定音型按一定速度先唱, 随后主旋律声部再加入, 这样的安排能让合唱声部的稳固性明显提高。

(3) 对位、错位节奏合唱过渡到同步节奏合唱

对位节奏, 是指两个声部形成你长我短的对比性节奏关系。例如, 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下面这个片段中, 两个声部的“啊”你疏我密, 此起彼伏。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往往对差异性较大的事物不易混淆, 上例中一声部在二分音符上保持两拍时, 二声部则以短八分音符进入, 疏密不同的节奏区分较清晰, 合作演唱时声部间不容易互窜。所以这类合唱或乐句可以提出来先唱, 让学生在配合默契的歌声中感受到合唱的快乐并树立起合唱的自信, 在此基础上再迈向较难的同步节奏合唱。同步节奏作品往往上下声部节奏一致或相似, 但旋律相差三到五度音程, 受趋同心理影响, 比对位节奏作品要难唱。如歌曲《渴望春天》《红河谷》等。对于这类作品或乐句, 可以打破常规教法, 先熟悉低声部, 让低声部先入为主, 牢牢占据了稳固的地位后, 再学习高声部。因为旋律性强的高声部相对来说要易学易唱些。当两个声部都可以独立的演唱时, 教师巧妙地运用“渐入叠加式”铺陈设垫, 逐步推进声部合作。在演唱中引导学生, 高声部就像红花, 低声部像那绿叶, 红花要有绿叶扶, 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听觉及时调整声部的音色、音量、速度等, 以达到最佳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在具体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为了达到较好的演唱效果, 可先让“人才库”中音准节奏较好的部分学生演唱某一声部, 教师在其第二遍反复时轻轻加进另一声部;在榜样学生形成的较稳固的声部中, 逐渐增加各声部的人数, 以稳的、准的逐步带进一般的、不稳的。以梯队形式层层进入, 最后达到班级合唱的和谐统一。

三、“班级合唱团”教学策略的运用

1. 充分发挥榜样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

学生学习合唱最好的方式是模仿, 我们要树立声音相对正确的榜样性学生示范, 先抓骨干, 以点带面, 层层推进。虽然这些演唱水平较好的学生也还未完全掌握老师那样的合唱技术方法与素养, 但他们却能以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通过本人的演唱告诉其他同学正确的演唱方法。并且, 他们还能找到比教师和成年人的语言更恰当、更贴近他们的词语, 让其余同学更快的“心领神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这种强势的模仿能力, 通过单人模仿、多人模仿、声部之间的模仿等解决声部横向与纵向的统一问题, 这样既激发了榜样学生的自信, 又发挥了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还培养了几个小助手, 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 创设情境, 以情带声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术, 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情感的传达。班级多声部的合唱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 力求从作品的情感、意境中塑造形象, 引导学生把握准确的声音形象, 感悟发声技巧, 避免抽象的专业术语产生的枯燥感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市优质课比赛中, 某小学优秀教师在教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时, 把高低声部的旋律形象地比喻为两只飞得不一样高的红蜻蜓的飞行轨迹, 带领学生在红蜻蜓飞行的意境中慢慢掌握了两个声部的合唱, 整堂课就是在这样一种美的意境中诞生了美的声音。创设情境, 以情带声, 在初中班级合唱教学中同样不失为“妙招”。如在歌曲《猎人合唱》第二乐段衬词“啦”的二声部学唱中, 引导学生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多跳进的高声部好像是一群开朗豪放的纵马猎人在热烈快乐的放声歌唱, 而较平稳的低声部恰似那较含蓄的、偷着乐的骑马歌唱者。借助具体形象和意境的引导, 学生较容易唱出我们想要的声音效果———高声部明朗、热烈, 低声部则平稳、浓厚。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启发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处理、表现歌曲的情感, 并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的心声, 即能让学生“从内心起歌”, 那么很多训练中的难点都会迎刃而解。

3. 巧用激励, 巩固成果

合唱是一门需要时间和毅力的艺术, 贵在坚持。初中三年, 如何让学生保持住良好的的学习状态, 使“班级合唱团”蒸蒸日上, 这需要教师和学校巧用激励, 创设平台。如在“班级合唱团”学会演唱一些作品后, 教师适时用相机、录音设备记录下学生的合唱片段或作品, 并让作品出现在班级电脑多媒体中或学校的电子大屏幕上。能在学校欣赏到自己班级的演唱, 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对班级合唱团的成长具有肯定、激励的正面引导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校艺术节、歌咏比赛等促进班级间合唱的展示。当班级合唱团取得成绩后, 引导学生给父母、班主任写感谢信, 如“感谢父母给我一个音乐的脑袋”, “感谢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等。巧用各种激励手段, 能及时巩固“班级合唱团”的成果, 并为部分优秀学生入选校合唱队以及后期的进一步训练赢得家长和其他教师的支持。

经过循序渐进的合唱教学训练, “班级合唱团”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 形成了“班班有歌声, 人人会歌唱, 个个懂合作”的良好氛围, 在展现班级合唱独特魅力的同时, 更促进了学生个性品质的完善, 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班级合唱团”以班级为单位, 大大增强了合唱的普及性与受益面。班级合唱教学的开展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 还要巧用策略, 并且及时巩固成果。

关键词:班级合唱团,教学策略,合唱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1, 1.

[2]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1.

上一篇:仓储融资下一篇:多维传播语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