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唱训练论文

2024-06-05

儿童合唱训练论文(精选12篇)

儿童合唱训练论文 篇1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 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目前, 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极为重视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 因此除学校外, 少年宫及各种音乐培训班都发展了规模不等的儿童合唱团, 但是, 如何通过集体训练让孩子们准确地把握好各声部的音准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仍是个较难解决的问题。下面, 我就儿童合唱训练提出几点看法。

1 激发儿童兴趣, 培养儿童乐感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它出自于好奇心, 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 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兴趣。学生若对从事的活动感兴趣, 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 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 可见, 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 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 那么让孩子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是为下一步训练做必要的充分准备。在训练之前, 要制造出良好的歌唱环境和氛围, 教师要让孩子们保持愉悦的心情, 对较差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唱、演、欣赏等各方面入手, 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

另外, 对儿童的乐感培养也要重视, 并且越早越好。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唱、好动, 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合唱训练中, 老师如果注意引导, 孩子将终生受益。乐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 让孩子们多接触、多聆听、多欣赏各类美的音乐

因为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它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几个音符、几个乐句就能立即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变化, 使孩子从听音乐中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领会音乐的妙处。

1.2 让孩子们多听、多讲故事, 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

孩子们不仅可以从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学到许多知识, 还能从那绘声绘色的语气中丰富情感, 感受亲切的、温柔的、美好的、活泼的、可爱的、善良的、丑恶的、激动的、安静的情绪, 还可以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1.3 让孩子们多念一些儿歌

儿歌短小精悍, 韵律感、节奏感极强, 易学易记, 朗朗上口, 又富于表演性。多听多念儿歌, 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咬字、吐字的能力, 边念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可培养他们的韵律感, 语文的抑、扬、顿、挫感、动作协调感和表达能力。这些形式孩子们都喜欢, 做起来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对培养孩子的乐感有着很好的效果。

2 听辨训练是声音训练的第一步

要注意音高、音准、音量和各种音程的听觉方面的训练, 以建立正确的音准、和声概念, 为唱好歌曲奠定基础。每节课安排5分钟左右的听音练习是滴水成河的做法, 如听单音;结合合唱训练常给学生听辨和声音程, 以培养音准和自控能力;还要多欣赏高层次的合唱音像资料, 培养学生敏锐善辨的声音鉴赏能力。

3 气息训练作是合唱的根本

合唱训练要求所发出的声音集中而均衡。而声音的统一必须以气息的统一为基础。气为声之源, 声以气为本。“歌者, 必先调其气也。”可见, 气息在歌唱中是多么重要。可以说, 歌唱的最高技艺就是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 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的方法, 是合唱训练中获得声音统一的重要手段, 也是合唱训练中基础的基础。对儿童的气息训练要更为重视, 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与成人的呼吸是有差异的。儿童的呼吸每分钟22次左右, 成人每分钟呼吸17次左右;儿童每分钟心跳90次左右, 成人每分钟心跳70次左右。这是因为儿童的呼吸器官与成人的呼吸器官有所不同造成的。儿童的胸骨较圆, 肋骨斜度较小, 不便于做深呼吸, 且儿童的肺呼吸量相应地小于成年人, 所以, 平日孩子的心跳、呼吸都比成年人频率快。由于呼吸短促, 唱起歌来常常感到气息不够用, 特别唱较长的音更感困难。故此, 儿童的呼吸训练就显得更重要了。

首先要把呼吸的要领告诉学生, 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 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站稳, 胸部挺起而不僵, 小腹紧收, 双肩自然下垂, 从容地用鼻吸进七、八分气, 不能过满。呼气时, 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 避免“上浮”。感觉到上身往上挺, 下身往下蹬, 腰上使劲, 胸空腹满, 而且在使用时要很“节约”, 这不仅使气息持久, 而且也会充分地放松肩部, 胸部以及脖子周围的肌肉, 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可要求合唱队员在每次练声前, 先做几遍纯呼吸练习, 同时还可结合高音进行气息练习, 通过这样长期系统的气息训练, 能使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 初步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 为进一步获得和谐统一的声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充分发挥童声的音质

一般说来, 通畅、明亮的声音才称得上是好的童声。然而不少孩子为了追求这种明亮的声音而盲目地去挤、卡喉咙, 压迫声带, 或一味地往鼻子里唱, 造成僵硬的声音, 声音一旦僵硬, 稍高些的音便上不去, 稍低的音也下不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在练声之前, 可让孩子们做一些放松口腔、放松喉头的练习, 如指导学生自然将嘴张开, 上下嘴唇相距1㎝即可, 这时似乎有一种牙、舌、嘴、唇都不存在的感觉, 时间大约1~2分钟, 放松口腔的感觉找到后, 可将头部转动, 使脖子放松, 感觉喉部也很放松。也可在呼吸训练前做放松肩膀和松驰胸腔的练习, 如伸懒腰、甩手臂、扩胸等。以上这些练习花时间不多, 但能为练声排除障碍, 促使练声顺利进行。

歌唱中的吐字咬字是唱好每一首歌的关键, 平时应要求孩子说普通话, 使之逐步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 这是纠正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在演唱歌曲之前, 让学生用普通话以较高的声音朗读歌词, 咬准字头, 归好字韵。对那些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孩子, 应首先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 并多用带“a”、“o”的母音训练。对于字头吐不清, 喷吐能力差的孩子, 要多用带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 如达 (da) 、米 (mi) 、波 (bo) 、爸 (ba) 等, 多用跳音练习, 还可结合一些力度较强的进行曲, 以锻炼他们嘴、唇、舌尖的喷吐能力, 从而养成歌唱时的吐字、咬字的喷吐习惯。还应在合唱训练中较多的练习高位置和稍前“i”“e”字母, 并带出他们的母音, 把声音着力点适当前移, 使声音更明亮、甜美, 即借助韵母教学来调整儿童的嗓音音色。

5 加强表情训练

情感乃是歌唱艺术的灵魂。积极的情感投入能够帮助歌唱者找到声音的感觉, 增强音乐的表现力。每一次做发声练习时, 教师都应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有相应的情感表现。要把合唱队员的情感真正调动起来并非易事, 队员除了在音乐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外, 在性格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有的队员胆小、害羞、怯场、紧张等心理障碍。对此, 教师要有耐心, 细致地对学生的表情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 同时还应以示范、启发、欣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去领会、去感受, 并在训练过程中不厌其烦地要求和提示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忘掉自我, 进入境界, 直到每一位学生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为止。

曲目选择是决定儿童合唱演唱成败的关键

选择作品是整个排练和演出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各地的儿童合唱团如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增长, 各种演出和比赛也很多, 由此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合唱团队, 但也有较多儿童合唱团在排练、演出时往往效果不好, 而多数原因都是因为忽略了合唱曲目选择这个重要环节造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讲, 正确、适宜的合唱曲目选择是决定合唱团队演唱、演出成败的关键。

近年来, 一些中小学或少年宫等合唱团为了参加一些比赛、晚会, 增大难度地去排一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 由于成人合唱作品的音域较高, 中小学生演唱起来就会比较费力, 有可能喊破嗓子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而且久而久之, 合唱团员的嗓子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长期演唱这些成人化的合唱作品和远离青少年生活情趣的作品, 合唱团员就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 儿童合唱团的曲目选择, 一定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另外, 合唱曲目的选择要围绕主题思想。在决定选择什么内容的合唱曲目之前, 一定要明确所参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以什么为主题思想的合唱活动;校内的、校外的、广场的、室内的、大型的、中小型的、歌颂党、歌颂祖国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歌唱生活、抒发理想的, 或是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热爱大自然的等等。这需要围绕主题思想的内容进行选择。合唱曲目的选择还应尽量做到量体裁衣, 扬长避短。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浩翰如烟, 如果合唱团没有像样的领唱, 就不要去排《歌唱二小放牛郞》、《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合唱曲;如果合唱团音准欠佳, 协调感不够, 就不要问津《猜调》、《牧歌》等无伴奏合唱;如果合唱团离调、转调的意识不够, 对西方音乐感受不够, 就暂时不要排有一定难度的外国合唱曲。总之儿童合唱团曲目的选择要根据自己合唱团的实际情况, 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团的演唱水平。

合唱艺术是集语言、音乐、演唱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是声乐艺术中最有表现力, 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 它又是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集体艺术。因此, 孩子参加合唱训练, 无论从提高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以及提高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加强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潘丹宁.跟我学唱歌童声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2]阎宝林.合唱与指挥[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儿童合唱训练论文 篇2

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教学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应该做到的是:

一、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 础。

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2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面部表情自然,积极的微笑状态等。在实际的训练中,教会学生尽量把牙关张大,提倡“夸张”训练。口形轻微的“竖立”感,适当的调整口形,口形不适宜的关拢,将失去脆嫩的、甜美的声音,导致成人化。相反,口形太开放,声音太靠前,又会发出不悦耳的“白声”(散声)。2呼吸: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当中包括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当然最重要的是循环呼吸,它只有在合唱艺术中存在。目的是以避免把换气、偷气。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特别强调一点从小学到高一的上半学期之前,尽量减少胸声训练,主要集中在头声区的训练,在真假声结合的方面

气息要深,增大口腔容积,多用共鸣。教会学生在演唱时口腔里有一种“空含感”,坚持声音高位置,在高声区加入适当的假声,上口盖要打开抬高,音越高越保持高位置,增强气息的深度,收下颚,微低头。并注重内外感觉的统一,寻找“微提面颊、打哈欠的口腔动作、唱给远方的人听”等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微声唱法”,它有助于放松下巴,面部肌肉,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调节发声器官处于松弛状态,克服紧张情绪。有助于集中精力培养听觉能力,形成相互配合,调节音量、音色的内在感觉。3B(6^iS

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即唱歌要有“喷字头、延字腹、收字尾”的习惯,也就是“说声母、唱韵母”的方法。在民族声乐中,对这一要求有特殊的规范。所以说好普通话,用好“十三辙”,对唱歌有很大的好处。

三、和声训练

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四、培养学生歌唱中的“生命状态”

在歌唱中全身心的投入,演员赋予作品灵动的生命气息以及他的演唱撼动人的心灵的感染力。

给演唱灌注灵气的生命气息,做到“融情、歌情、唱心”。即意生情、以情带声、以字传情、声情并茂。所谓“唱心”就是唱意、唱情,表达中心,吐露内心情感。要将“死音”唱成“活音”,使生命力增强,让人们体味生活,是自然声音与生命力的展示。用音乐唤醒沉睡的生命,激活生命,升华生命。要想有“生命状态”,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文学修养,处理作品的能力。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学生一听就懂,能做到。教师也应该在上课的时候富有激情。学生爱学,希望能参加合唱队,盼望合唱训练。合唱训练应注意的一般事项:

1、尽量先闭口哼唱(M),后练唱开口音。

2、努力扩大头声区,努力充实高声区的假声成分。

3、先练长音,再练短音和弹跳音。

4、音量上先弱后强,也就是以柔声唱微声练习,适当的调节音量。

5、在声区上,先练偏高声区,其次练中声区,再练高声区,最后练低声区

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实际上,合唱训练可以总结出八个字即“松”,解放全身的每个部位。“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主动的“我要唱”。“竖”,口形的“竖立感”,微微含着似的歌唱。“上”,声音的提位,气息的增强,口腔容积增大,声音关闭,唱高音时的加强气息,适当加入假声成分。“下”,气息深,合理利用气息(不同风格要求)。“拢”,声音美,集中,不散,不咧。“变”,口形变化(咬字吐字),声音靠前靠后变化,乐曲表情变化,艺术形象变化等。“开”,即不要虚着唱,敢于运用自己的嗓子(当然不是喊唱)。共鸣腔体完全打开,有积极的状态。

浅析儿童合唱教育 篇3

关键词:儿童教育;合唱理念;声部训练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

在进行合唱之前,音乐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合唱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即使你一个人唱得再好,如果不配合团队,那么合唱也是失败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时时提醒学生,务必要配合协调整个合唱队,不能过于表现自己。另外,老师也要提高学生在合唱训练中的自我判断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判断自己有没有通过自己的演唱来提高整个团队的演唱水平,自己所表现的情绪是否与音乐本身所传达的情感相同等等。所以说,在进行合唱训练之前,务必要让学生意识合唱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的,不是一个人的表现,同时也强化学生的自我判断意识,树立正确、合理的合唱理念。

二、声部配合的训练是关键

在过去,音乐老师更多的是关注高声部的配合训练,却忽略了低声部的训练,殊不知低声部的配合训练是最难的,因为低声部的流畅性相比于高声部来说比较差,这对团队配合来说是比较难处理的,而高声部唱起来比较流畅,而且音量方面也比较容易控制,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学习低声部,在接受了较难的低声部之后,再让学生学习高声部,使得声部配合的训练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小学生比较好玩好动,如果老师总是单一地、长时间地训练同一个声部,那么学生会很容易感到厌倦,从而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适当地结合轮唱、对唱等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乐趣,从而提高小学合唱教育的水平。

总的来说,小学合唱教育需要老师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唱理念,通过合唱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同时强化对声部配合的训练,使得小学合唱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娜,于艳.儿童合唱浅析[J].大众文艺,2011(22):5.

[2]李媛媛,秦翌月.论童声合唱曲目选择的多维性[J].音乐大观,2013(10):48-49.

老年合唱团的合唱训练 篇4

一、了解老年合唱团是训练的前提

老年合唱团既有自身的优势,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年人感情充沛, 认真积极, 时间充裕, 能够全身心的去投入到合唱当中, 并且有相当一部份老年朋友把合唱作为了一种晚年的事业, 以充实自己的生活。但同时, 由于生理自然原因, 声带逐渐的老化, 声带闭合性较差, 这一点在女声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因此声音的音色会沙哑, 暗淡无光, 音域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随着老年人们体力的下降, 中气也会不足, 气息的保持性也会偏弱。所以对于老年合唱团优势及劣势的一定了解是科学训练的一个前提。

二、合唱团员的招收

老年合唱团把合唱作为老年生活文化中的一项兴趣爱好, 一般参加合唱团的老年朋友都是对歌唱事业充满了一种激情和热爱。在招收时, 采取积极鼓力的方式方法。

1、可以要求合唱团员进行歌曲演唱, 并且鼓励多种歌唱形式, 大致检查一下声带的闭合状态和声带的松紧程度。

2、进行视唱以及听音的测试, 可以用一些节奏比较简单, 旋律并不复杂的简谱进行视唱的测试, 并且通过听音模唱, 来检查一种心里音高概念。

总之, 对于老年合唱团, 一定的测试是有所必要的, 这样既可以使组织者更全面, 更细致的了解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 也可以使合唱团员更为重视, 更为认真。

三、老年合唱团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

1、科学的声部分配

对于老年合唱团, 声部的均衡分配时比较重要的, 一般的老年合唱团多以四个声部为主, 分为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四个声部的人数的比例应该相对的均衡。由于许多老年朋友们认为只有唱高声部的才能体现自己的歌唱水平, 所以往往高声部人数较多, 而内声部人数太少, 形成了一种声部安排不合理, 歌唱音响不均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做为合唱团的指挥应该要加强合唱团员的合作意识, 通过欣赏优秀的合唱作品来真正的了解合唱的多声之美。并且根据自身合唱团员的歌唱素质, 把一些音准好, 具有一定歌唱能力的合唱团员安排到低声部, 避免一边塌的情况, 达到一种声部的相对均衡。

2、气息是歌唱的基础

气息不足是老年合唱团一个较明显的弱点, 所以加强老年合唱团的气息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采用科学的呼吸方法, 加强气息的支持能力, 才能发出有质量的声音。歌唱中的呼吸与人平常说话的呼吸方法不同, 歌唱中采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是由于小腹与横隔膜周围的肋间肌、上腹肌、后腰肌的对抗的结果。但是往往在没有经过训练的情况下, 许多人就会只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产生了呼吸较浅, 声音音色不集中的毛病。

针对老年合唱团, 可以用一些启发式的方法进行引导, 使他们气息下沉, 歌唱中主要的呼吸有两种分别是缓吸缓呼和急吸缓呼, 比如吸气时, 好似一种闻花的状态或者是早上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一般。这样使横隔膜下降, 两肋向外扩张, 腰部有一种气环的感觉。然后, 相对于呼气来说, 犹如吹凉一碗热汤一般, 气息要均匀、平稳、要有控制的。呼气时要保持一种吸气的状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吸气的感觉去歌唱。而往往许多合唱团员吸气时胸部紧张, 双肩上抬, 吐气时不加控制, 这都是些影响演唱的不良习惯, 因此我们可以用“s、f、z”等辅音来进行气息的控制练习, 吸气时切忌抬肩, 双手插腰体会两肋的一种舒张感, 呼气时做到“均、慢、稳”这就是缓吸缓呼;另外一种是急吸缓呼, 吸气时在短暂的时间内进行吸气, 好似见到一位很久没见的老朋友的一种惊叹之感, 吸气既要急, 又要深, 两肋迅速膨胀, 迅速的保持住气息。然后吐气时和缓呼的要求相同, 同样可以用”丝”来进行训练。无论是那种呼吸方式, 都要求吸得深。但是吸气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根据歌唱句子的需要决定吸气量的多少。

3、歌唱的发声训练是训练中的关键

在歌唱中发声的方法有很多, 有民族的发声方法, 美声的发声方法, 通俗的发声方法, 还有根据地域的不同所形成的特有的原生态的发声方法等等。合唱中为了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 大多合唱团都是以美声唱法为基础, 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结合其他唱法, 形成本国或本名族的特点。美声唱法相对来说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唱法, 声音连贯、音色优美、音域宽广、音质纯净、声音具穿透力。首先, 要对合唱团员进行一种状态的训练, 在平时, 我们面部都出于一种自然状态, 而在歌唱当中我们要求的是一种积极, 兴奋的状态。头腔、鼻炎腔、口腔都要求积极的打开, 笑肌上提, 保持一种最初打哈欠的感觉, 也就是眉开眼笑的感觉。另外, 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腔体的共鸣训练对于老年合唱也是尤为重要的, 共鸣腔体有口腔共鸣, 头腔共鸣, 胸腔共鸣等共鸣方式, 在合唱中为了达到声音的统一, 也为了使声音更持久, 优美, 富于穿透力, 大多采用头腔共鸣的方式, 特别对于老年合唱, 在训练中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口腔中的白声, 达到高位置的发声, 因此, 可以用哼鸣练习进行, 先进行无声的哼鸣练习, 犹如头痛时所发出的哼鸣感觉, 要求内口腔要空, 小舌头轻轻往上提, 嘴唇微闭, 舌头放平, 眉心好似有震动的感觉, 并且保持一种深呼吸的状态, 先可以由短促的无声哼鸣开始, 要求起音干净, 音头准确。然后做同一音高的哼鸣训练, 也由短促的开始, 找到声与气的结合点, 找到好的起音, 并发出有音质的长音。然后, 对于老年朋友们可以用下行音阶的哼鸣进行练习歌唱位置的保持, 要求音阶在下行时, 歌唱的位置不要动, 不要从“楼上”跌至“楼下”, 把音符唱在一个发声位置上, 保持口腔的稳定性, 并且还可以用哼鸣的感觉带出a、o等母音的发声, 进行母音的转换。所以哼鸣的练习对于老年合唱团的训练是大有益处的。

4、吐字咬字是老年合唱团的重大弊端, 歌唱就是美化了的语言表达, 好的歌唱语言是清晰, 动人的, 并且合唱也是字与声相结合的一种声乐艺术。语言一般分为韵母和声母, 吐字就是韵母的一种腔体支持与状态支持, 而咬字是声母的一种通过喉、舌、牙、齿、唇的一运动, 进行字头的喷吐。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原因, 口齿没有年青人那么伶俐, 所以在演唱时语言吐字咬字就没那么清晰, 所以这是老年合唱团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所以在演唱作品之前可以先读一读歌词, 按照美声的发声要求, 做到腔体的打开, 并且字与字相连, 以词或句为单位, 并且以保证在读字时, 进行气息的支持, 保持歌唱的状态, 然后再进行演唱。

并且, 在演唱前, 可以多做一些舌头, 与嘴唇的放松练习, 如舌头抵住上嘴唇进行上下的运动, 像毒蛇一样进行舌尖的伸缩运动。或者有手拉住下巴, 进行辅音的喷口联系, 如快速均匀的唱出辅音“ta-ta-ta”, 舌尖进行滑动, 用稳固的气息说出P-t-k等辅音。然后做一些嘴唇放松的练习, 有气息支持的震动嘴唇, 从刚不确定音高开始, 到音高的加入等等, 这样的练习能够锻炼口腔肌肉的机能, 增加老年朋友们吐字咬字的灵活度。

5、统一合唱团员的情感, 提高对合唱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 是整体情感的表达, 也是创作性的情感表达, 所以每个合唱团员的情感都要统一于作品的表达, 并不是脱离集体的自我情感的表现和宣泄, 这样合唱就没有和谐性而言了。所以, 对于老年合唱团来说, 合唱艺术的鉴赏也是非常重要的, 认识到什么是好的合唱音响, 怎么样的艺术效果才是和谐统一, 特别是无伴奏合唱的欣赏, 听听好的团队是怎样做到声情并一, 音准和音色是怎样表现的, 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合唱队训练教案 篇5

合唱队训练方案

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展示我校落实素质教育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本学期合唱教学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合唱队的组建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学生的范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坐站姿势训练

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与站姿。

1、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

抬)。

第二部分: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

(一)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①舒起练习。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②突起练习。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二)重视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针对这种情况,每节课根据学生的气息及声音水平,进行不同的发声训练。如:平稳连贯的唱法训练、弹跳有力的唱法训练等。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

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三)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技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学生“奶声”“扁嘴”的现象、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正确的母音口形,多用“a”“o”的母音训练。针对字头吐不清、喷吐能力差的学生,多用爆破音的字进行练习。并让学生坚持说普通话。掌握好普通话的正确发音。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四)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采用先入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先学低声部旋律。

第三部分 歌曲合唱训练

掌握了声乐基本功,合唱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大合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1、熟悉歌曲,掌握旋律

如《同一首歌》。在合唱训练中一般采用视唱法,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每次练唱都用较慢速度,力求连贯、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讲究多种多样,避免单调乏味而

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急于填词,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用哼鸣来合唱,这样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表现意义、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才进入填词演唱阶段。

2、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及时的作歌曲的艺术处理。经过处理合唱队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声部与声部相互结合时声音和谐,恰当的表现了歌曲的风格和特点,每个队员都能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在合唱训练中坚持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发展和声思维,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让学生在各个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能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3、合唱曲目的选择。

本学期,将重点排练两首适合学生的歌曲

4、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活动地点:校音乐室

童声训练基础内容

一、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5 5 5 || 5‖

ū3、5 3 4 2 3 1 2 7 | 1 ‖

Mi ma mi ma

mi4、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La le li lo lu 2、1 1 | 5 3 1.

Lu 3、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三)、和声练习:大三和弦、小三和弦,注意中声部的音准要加强训练

(四)、音准练习:半音阶的连唱、全音阶的连唱、滑音、音阶、声区的间音混合(真假声混合)训练、两度音程和三度音程的训练、四、五度音程的训练、六七度音程的训练、八度音程的训练、半音音阶、小调音阶、灵活弹性的训练、变化的音阶、重复音、三连音、琶音、前装饰音、波音、附点音符、大小调音阶、半音音阶、三连音、切分音

(五)、声音的渐强渐弱、重音、跳音等力度练习,可贯穿在练声中落实。

童声训练教学过程(例)

一.先从训练“呼吸”开始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 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 /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咳!......”直至气息没了。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二.声音的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3.用《春天来了》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学唱歌曲:《同一首歌》

1、先轻声练习,学生用“噜”字唱旋律,也可以先“虚”着唱,找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

2、随着老师的指挥,学生运用气息分乐句练习。

3、指导学生高位置朗读歌词,用发声的状态去读。

4、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练习。

5、两个声部合起来练习。

浅谈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篇6

【关键词】童声合唱 训练方法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一般有16~60人参与,即用集体的声音来表达共同的音乐内涵与意境,创造整体的艺术效果。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童声合唱曲目的筛选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唱成功的良好开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选择了一首好的并且合适的作品。因此,参加合唱比赛正确选择曲目是很关键的。我在选择曲目上考虑比较多,也请教了相当优秀的合唱教师。曲目选得浅显易唱,又感觉太简单;曲目选择难度太大,学生的基础不好,又不能很好地演绎作品的艺术性。所以,我只能选择既不能太简单又不太难的作品,刚好适合学生演唱水平的歌曲。然后把四个声部的五线谱曲子翻译成简谱曲子,便于学生的演唱。

二、呼吸的训练

歌唱离不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支持力,我在给学生们训练呼吸时,不再向学生过度强调什么是胸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等理论,而是应用了一些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去让他们体会,并加入了一些肢体运动,例如,用双手插住腰部、鼻子深深吸气,让学生想象眼前有一束很新鲜的鲜花 (能让学生明显感受腰部的膨胀感),屏住呼吸,再慢慢地呼气,做到慢而长。呼气时提醒学生小腹的肌肉有控制地向内收缩,感觉犹如抬重的东西时那样的感觉。有时也可让两位同学相互叉腰来感受并体验呼吸的感觉,达到横隔膜气息的练习等。这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利于学习的掌握。这种训练容易使整个人放松,从而懂得怎样呼吸才是最佳的呼吸状态。

三、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的。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得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地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刚开始时,有些学生比较爱表现自己,生怕别人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而唱得很响亮,导致合唱队的声音很不和谐。在声乐艺术领域中,虽然发声的原理是一致的,但独唱强调的是个性,而合唱强调的则是共性。合唱发声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集体的训练运用科学的方法使各声部在发声状态上保持一致,并不断发挥发声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合唱队整体的艺术水准,以便更好地表现作品。

四、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间,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找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比如说高声部的sol和低声部的do,由易到难地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巩固了学生的音准,找到共鸣的感觉,使学生声音集中、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五、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就是要把握音的准确高度,能将音与音准确地连接起来。打个比喻:音色是人体身上的肌肉,音准是人体的骨架,你说哪个更重要?肯定是音准更重要。要唱准音,首先要加强音阶的练唱,让学生死记标准音和中央C的音高位置,也加强半音阶的练习,先请学生跟钢琴模唱,记住音的位置,再脱离钢琴练唱。其次加强分解和弦的练唱,学生一个一个地唱,如果音准有不对的及时纠正,也请同学们互相纠正。保证自己声部的音准准确的同时能听到其他声部的音准,这样就很不错了。齐唱的音准叫做旋律音准,合唱的音准叫做和声音准。各声部的音准是合唱音准的基础,如果有的声部齐唱不准,合唱的和谐就很难保证。

六、训练耳朵的听辨能力

一切合唱训练的技能均离不开耳朵的倾听。合唱又是培养良好听觉能力的最好媒介。音乐的最高境界是音响,即一双有音乐天分的耳朵。我在平时的训练中,经常给孩子们增加形式多样的听音练习,如从单音程——和声音程——变化音——单声部旋律——多声部歌曲等,特别是在训练歌曲时让孩子们始终形成在演唱自己旋律声部的同时要听到他人声部的习惯,坚持不断地训练,有利于加强耳朵的听辨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学生的倾听,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控制合唱时的音准、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以及声部间的旋律配合等,体会相互间的协调,并使他们学会谦让,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声音表现的和谐性和均衡感。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音乐,从而和谐地演唱美妙的歌曲。

参考文献:

[1]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07).

儿童合唱浅析 篇7

一、合唱曲目的选择

儿童合唱, 首先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 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和特点来选择合唱内容, 会使演唱效果更为真实、富有生命力。在选择合唱曲目时, 要考虑到儿童的音域、音色、演唱力度, 就像世人常说的“没有不好的颜色, 只有不好的搭配”。儿童合唱的曲目要在风格、内容、形式上体现出儿童的活力, 抓住儿童活泼、好动这一特点, 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选材。歌唱曲目要有速度的对比, 节拍、节奏的对比, 充分体现出儿童音色的演唱优势进行选材, 不要追求作品难度, 如《黄河大合唱》《四渡赤水》《祖国颂》等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 即使是成人也很难唱好, 其中的演唱技巧、力度、音色, 都不适合儿童演唱。对于儿童而言, 声音的体现是尤为重要的, 可以选择如《歌声与微笑》《我们的田野》《七色光》等能够体现儿童活力的歌曲。

二、歌唱时的咬字、吐字

合唱最重要的是齐, 这主要体现在咬字、吐字上, 即使拍子都准, 如果咬字各不相同, 那么演唱结果可想而知, 就会乱成一团。在练习过程中, 要注意训练儿童正确的咬字、吐字和发音, 口腔状态要统一, 表情要自然, 抓住字头、字腹、字尾不同的处理方法, 就会统一咬字的基本问题。

三、伴奏的选择

对于儿童合唱而言, 伴奏的选择也要合理、恰到好处。歌曲伴奏有好多种, 在练习时要注意合唱的伴奏要求多声部都要有所体现, 不可以只出现主旋律, 而不照顾中声部和低声部的旋律。出现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歌唱效果, 演唱者的情绪也很难调整到位, 甚至会出现跑调的现象。为此, 合唱过程中, 要选用正规

能演示出高层次的音乐神韵是极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由此, 首先涉及的是审美趣味的差异, 对于音乐艺术的塑造及其影响。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 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塑造出独立的审美情趣, 形成了艺术表现丰富多彩, 百花齐放的局面。充分地想象创作空间, 让创作者尽情挥洒个人的艺术魅力。我们通过敏锐的洞察力, 捕捉生活的点点滴滴, 然后再回顾到音乐之中, 把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触和真挚的情感, 恰如其分地投入到乐曲之中, 演奏者身为作品的二度创造者, 在依据作品所呈现的音乐风格及忠实原作的前提下, 通过具体的演奏手法, 音乐语言表现出音乐的内涵和思想, 这就是所谓的合唱伴奏谱。

四、段落之间的处理

合唱过程中, 常会出现主题、和声走向、以及旋律走向的转变等问题。如果练习时处理方法不得当, 会出现乐句或段落衔接失误。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作品, 第一段演唱时声音要放松自然, 结尾“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中“王二小”不要太强;第二段进一步讲述故事的发展, 声音尽量舒展开;第三段对比第二段而言要强一些, 结束句相对弱一些;第四段演唱时要表现的从容一些, 这样与结尾段形成对比, 结尾演唱时要注意声音尽量放开, 充分表现出王二小牺牲的伟大。由此可以看出, 段落之间的处理是整曲演唱的关键, 处理得不得当, 就会使作品唱的平淡、无味。

五、情绪的调动

唱好一首作品, 首先是正确地反映作品, 其次就是演唱的情绪。情绪需要热情, 演唱时要有力度, 但力度过多作品显得太假, 过少显得太凉。适当的调整演唱者的情绪是每一位指挥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指挥的情绪高不等于大喊大叫, 而在于指挥动作对声音的控制。在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作品时, 非常动听的引子部分, 指挥如果不积极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会使人联想到一群懒得起床的人的形象, 为此, 演唱者的情绪需要在指挥的调动下, 调整的非常积极, 表情丰富, 这样才会打动听者。

六、人员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 当合唱声部实力大致相当时, 女声高音部分应占合唱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 女声低音部分应占合唱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男声高声部分应占合唱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男声低声部应占合唱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左右。女高声部通常担任主旋律声部, 所占的比例自然要大一些, 而男声通常声音大于女声, 为此要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具体安排。

七、指挥的动作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美观大方, 易于被理解, 要富有表现力;指挥的表情是调动演唱者的有力工具, 因此指挥的面部表情要丰富, 眼睛要传神, 善于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员;指挥的双臂要自然有力, 舒展大方, 双手的动作要匀称, 指挥时拍子要准确到位, 不可以含糊不清, 强弱变化要明显。

合唱是声乐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 对于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 培养儿童集体主义精神是十分有利的, 合唱中的配合意识以及平等观念对于每一位参与者都进行了有意识的培养。在领悟真、善、美以及提高儿童的鉴赏能力的同时, 还使儿童学会在合唱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声音的表现力是无穷尽的, 音乐带给人的想象空间也是无限的。因此, 儿童唱好合唱, 既培养了音乐素质, 又增强了与人的配合能力。

的高层次的音乐精品, 它是艺术的表现的灵魂所在。在演奏中, 一方面, 我们要时常激发出想象的灵感, 做到每一次的演奏都深心投入, 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令音乐光彩而动人。另一方面, 我们还应该努力尝试不同的处理方式, 让音乐富于变化, 保持音乐的新鲜感, 让自己的艺术生命永远年青。

参考文献:

[1]《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闵惠芬.上海音乐出版社.[2]《突破二胡快速换把》.北京环球音像.

合唱的组织与训练 篇8

关键词:合唱的组织,合唱的训练,音乐艺术表现,集体的歌唱

合唱艺术是一项集体音乐歌唱的实践活动, 音乐艺术的表现与演唱技术的发挥有着高度的统一要求。在一个合唱队中, 队员应具备集体的意志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在合唱组织系统的训练中, 不断积累各种风格的演唱曲目, 在演出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和集体合作观念, 使合唱队永葆艺术青春及演唱的特色。

一、合唱的组织活动

1、合唱队指挥的工作职责

合唱队的主要活动就是排练和演出, 这一活动是在指挥的安排下进行的, 指挥在合唱队中是一个组织严谨的领导者, 他应做到酷爱合唱事业, 有献身精神、有较高的专业艺术水平, 能团结所有的合唱队员, 忘我的工作。指挥组织排练和演出的工作任务要明确, 在排练中要求各声部长对训练和演出的计划负责, 能把长期目标和具体任务统一起来, 使合唱的工作生气勃勃有条不紊的进行和展开, 营造出良好的组织和亲密和谐的团结关系, 将使一个合唱队伍在集体的演唱艺术上取得不断地进步和成绩。因此, 在集体合唱的活动中, 不管个人有多大的本事, 多强的能力, 作为合唱队员, 都应努力的献身融化在集体之中, 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音乐艺术的成功。

2、合唱应对作品的艺术内涵的理解

合唱的组织者“指挥”, 对作品的分析研究, 是做好作品的艺术再现的理论依据。在组织演唱新作品的排练中, 如果没有对作品的内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就不能对作品的艺术内涵的理解, 其结果只能是“照猫画虎”, “照葫芦画瓢”, 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效果。所以在组织合唱排练新作品之前, 要做好案头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排练新作品时, 首先要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音乐风格。因为每一首音乐作品都能表现出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感受, 音乐的表现风格是艺术家反应现实的方法, 同时还要研究和分析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手法, 因此在组织合唱队员演唱作品时, 做到以上案头排练分析的方法, 让合唱队员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 以求得合唱队完美的再现音乐, 取得动人的演唱艺术效果。

3、提高合唱队的演唱水平

优秀合唱队具有广阔的表现能力, 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均能胜任。因此, 制定排练计划以及不断调整实施使之有效地提高合唱队的水平至为重要。其方法是: (1) 选材和排练应有长期计划, 选择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穿插排练, 使排练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使之对作品的热爱, 情感更加投入的表现音乐作品。 (2) 选择合唱队经努力而可以成功地完成演唱的音乐作品, 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完成作品。 (3) 在实际的排练演出活动中, 对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和不同的表演形式要精心编排,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 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艺术水平。

二、合唱的艺术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演唱活动, 所有的训练要求适应每个队员, 这样所选用的练习曲及音乐作品也必须顾及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因此,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视唱能力的训练

合唱中的视唱训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每当合唱队能较快地唱准自己的声部, 同时又能很快地熟悉其它声部时, 合唱训练就能快速而顺利地进行。所以, 首先要队员的视唱技能与兴趣, 使之能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视唱能力。在提高视唱能力的基础上, 训练队员视唱的反应灵敏度, 即要眼识谱 (眼快于口) , 手划拍 (统一速度) , 耳校音 (注意每一声部的曲调) , 口轻唱 (包括良好的发声) , 并且要求队员做到音准、节奏的准确以及各声部音量的均衡。做到应辨能力和对音乐敏锐的感知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合唱作品演唱任务并能达到特殊的效果。

2、合唱的声音训练

在排练时, 可将作品以轻声练习。而这种作为训练的轻声, 必须是有良好的气息支持, 所谓气息支持就好像有个东西在顶着腰, 要有根, 找到声带的闭合点。通过息支持, 有共鸣位置, 发出的声音又有穿透力, 有弹性, 声音才能入于耳藏于心。良好的头腔共鸣及每一个字的韵母必须丝毫不变地保持到本字的结尾, 用这种训练的方法可获得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另外, 在训练时发声的练习与歌唱不能脱节, 做到发声音波不能多, 高音要有点, 声音不能太直, 唱高音时要想到低音, 要觉得有个东西托着, 有拉力, 唱低音的时候要想着高音的位置, 脸的肌肉不要呆板, 自然放松, 带有微笑, 同时也可进行循环呼吸的发声训练, 使声音自然和谐的发出, 达到良好的声音训练的目的。

3、合唱咬字、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 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 他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在训练上要继承我国民族传统的咬字、咬字的唱法, 吐字的训练应结合唱作品的发声中。在排练作品时, 对咬字和吐字的要求, 无论如何都不能放松, 并且要结合声乐的科学发声和演唱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

在合唱音乐作品中, 歌唱不等于说话, 首先每个字必须在正确的气息支持和准确的共鸣位置状态中的进行。必须细致处理, 不然就会唱得“含混不清”。合唱训练中有关咬字、吐字的规律, 必须贯彻到排练中去, 使每个队员成为一种习惯, 特别关于字“归韵”和“收声”的问题, 必须服从声乐的科学的发声要求。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境地。在练习时, 建议多采用些音量较弱的合唱的作品, 多用“半音”的唱法, 这样对训练歌唱的咬字、吐字是有利的, 做到唱出的每个字要像用一根丝线穿起来一样, 使合唱音乐作品的歌唱听之清晰入耳。

总之, 合唱这一有组织的集体训练和歌唱, 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合唱队员, 使之歌唱的艺术进一步提高, 同时又培养了合唱队员对事业的不断追求和积极进取, 在歌唱中净化心灵养成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正如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和带来的愉快, 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 这种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组《合唱与指挥》人们音乐出版社.2001.6.

[2]、秋里编著《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3]、王燕《音乐周报》马革顺的三阶段合唱指挥教学法.2004、4.2

儿童合唱训练论文 篇9

一、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

(一) 合唱指挥的姿势要求

在音乐作品的演出中, 合唱指挥者是掌航的舵手, 因此, 他的姿势一定要标准, 必须要遵循准确、审美的原则, 指挥动作简洁、大方。其主要的姿势要求有:身体的姿势, 要将身体挺拔站立、自然放松;双脚要分开站立, 或者是一前一后, 并且要和肩膀同宽, 使身体的中心尽量平稳;双脚不能随便弯曲, 也不许随便颠动;头要直面向前, 眼睛直视前方, 目光随时观察左右, 不要随着音乐的韵律摇晃脑袋。手臂的姿势, 在挥动的时候要自然轻松, 简洁大方, 弧度清晰规范, 向上不高过头顶, 向下不低于腰部。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 手臂不要伸直, 并且以手臂不完全伸直的长度作为半径, 将肩关节当作圆心, 手臂缓缓进行挥摆运动, 以防手臂的交叉。手型要四指并拢在一起, 大拇指与其稍稍留有一定的距离, 手掌自然放松, 呈弯曲形态, 手腕要具有弹性;在进行指挥时, 掌心的方向可以按照需要随意调换;还可以改变手型的紧张度和手指的弯曲程度, 从而使其形成不同的掌型和拳型, 给演唱带来不同的要求。

(二) 合唱指挥的动作要求

在规范合唱指挥的动作时, 指挥的动作一定要包含实际的内容, 并且要像生动活泼的画面一样, 这样才会起到激发情感的作用, 才能使演唱者进行统一的演唱。因此, 指挥者在进行合唱的指挥时, 应该遵循以下的动作要求:第一, 动作一定要简洁、清晰, 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速度。只有掌握准确的节奏, 才能完成生动的演唱, 并且也依赖于指挥者对速度的掌握。因此, 指挥者的动作要尽量清晰准确, 掌握拍子的节奏, 从而给演唱者传递一种相关的信息和启发, 改变演唱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从而呈现出完美的演唱作品。另外, 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 就是要将抢拍明显的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二拍子的歌曲, 如果把每一个小节都打的都非常准确, 那么整首歌就会非常准确。因此,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 每个小节的第一拍动作应该比较大, 而且力点一定要明确, 从而使合唱的歌曲听起来非常整齐。第二, 动作应该尽量的简洁、朴素。指挥者进行指挥就是为了保证演唱的整齐度, 克服演唱中的困难, 从而展现出完美的作品。所以动作不要过于繁琐, 应该简洁、朴素, 实现良好的指挥效果。

二、合唱团的训练方式

在合唱团的训练中, 由于不能直接大胆的用语言进行提示, 因此通常使用心理暗示的方式。所谓的心理暗示, 就是受外界人员的愿望、观念以及情绪等影响, 从而使自己的心态发生改变的心理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下面是在合唱训练中常用的暗示方法:

(一) 表情暗示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体现这个人的内心情感, 而教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并且对于不同的作品来说教师要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 比如在进行比较庄重、严肃的歌曲的排练时, 教师的表情也应该要严肃;在排练活泼欢快的歌曲作品时, 教师表情要尽量丰富一些, 看起来神采奕奕的;像一些抒情的歌曲作品, 教师的表情应该呈现出温柔的以免, 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因此, 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要保持面部的微笑, 目光要温柔, 给演唱者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的面部表情会给演唱者一种心理暗示, 从而更好的完成演唱作品。

(二) 动作暗示

在训练合唱的声音时, 教师会经常提到软腭, 打开软腭是训练声音的一个重要内容, 打开软腭能够防止发声出现错误, 从而损伤声带, 因此, 教师在进行声音的训练时, 会比较注重软腭的打开, 让演唱者尽量贴着喉咙的后壁演唱。教师在训练演唱者的发声时, 可以一边弹奏发声曲, 一边抬起另一只手, 使五指呈现下垂空抓状, 手背微微向上拱起, 模仿软腭打开的形态, 从而给演唱者一种在演唱时要打开软腭的暗示;教师双手叉腰, 是在暗示演唱者要气沉丹田;在演唱高音时, 会想象声音被抛到远处的感受, 教师的手也会随之做出向上抛的动作, 给演唱者一种唱高音的暗示, 并且要集中自己的嗓音等。

三、结语

对于每一个优秀的合唱作品来说, 都凝聚了创作者的人格魅力, 展示出创作者用创作来反映真实的生活, 并且每一个演唱者也都用心的去对待每一部作品, 这是对作品最好的诠释。在合唱演出中, 按照合唱的要求, 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 能够将作品更好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从而促进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浅谈合唱指挥的基本要求和合唱团训练技巧[J].音乐时空, 2012, 02:125-126.

[2]顾兆杰.专业合唱指挥是非专业合唱团健康发展的需要[J].音乐生活, 2015, 02:21-23.

初中生合唱训练初探 篇10

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教学,我校亦成立了合唱团,为学生学习合唱声乐表演艺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为学生表现演唱水平和音乐情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通过合唱培养、发展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学生合唱队伍,无疑对学生的声乐训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就个人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生的合唱训练。

一、合唱训练从兴趣抓起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最积极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声音训练的练习,做到每一个合唱声音的均衡与和谐。所以,我通常会找很多合唱欣赏方面的资料,比如欧洲天使合唱团的演出视频资料、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演出资料等等,先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合唱,听,什么是美的声音;看,什么是合唱表演;体会,什么是集体的力量。在给他们欣赏的同时,加入一些必要的合唱知识,并引导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合唱,感受合唱的快乐。记得有一次,我按照惯例给他们欣赏不同的合唱表演,当他们看到《库斯克邮车》时,被那美妙的声音和表演深深的吸引了,还跟我说:老师,你教我们唱这个作品把,真好听。听到这些,我高兴极了,我在想,就应该让合唱深入人心,只有让他们喜欢了,才会把合唱作品演唱好。我告诉他们,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你们也能唱出这么美的声音。

二、加强科学发声的必要性

要想让学生表达好一首歌曲的意境,并且合唱声部清晰、均衡,声音和谐,那么,加强科学发声就很重要了,中学生普遍是喜欢流行歌曲的,因此他们在平时唱歌就一直用着很通俗的习惯,有时还吐字不清,因此,加强呼吸训练是头等大事,我经常会指导他们寻找打哈欠的感觉,甚至有时真的让他们打起哈欠来,然后再让他们体会说出来是什么感觉,很多学生都说有深呼吸的感觉,气吸得很深,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就让他们寻找打哈欠的状态来发出简单的声音,比如“啊”“哦”等发声词。有时,学生气息浅了,我就跟孩子们讲,我们一起来闻闻花香把,边说边做:啊,好香啊!然后提问他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学生说,有一种胸腔肋骨的扩张,腰间鼓鼓的感觉。我会要求他们保持这种感觉,再次练习发声。

时刻要求他们保持高位置,深呼吸,口腔打开的歌唱状态,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做到的,所以作为合唱老师,学生唱不好也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以鼓励为主,并且告诉他们哪个声音是好的,哪个声音没发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学会听辨了,从而越来越能体会歌唱的快乐了,也会去主动研究自己的声音是否唱的动听,饱满了,或许这就是合唱艺术的魅力吧。

三、合唱训练需要和谐统一

从第一天开始声音训练,就应该告诉学生,合唱艺术不是个人艺术,而是一种集体艺术、合作艺术,因此,从开始发音的时候,就要懂得去聆听我们整个队伍所发出的声音,每一个合唱队员的声音必须包含其中,控制一定的音量,因为往往被选上参加合唱团的学生都是嗓音条件好,音准好,表现强的孩子,因此,这一点不容忽视。控制音量不等于不发出声音,或者发出很轻的声音,而是要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出圆润、立体有质感的声音。光靠口头说,学生都好理解的,但是真正做起来,或许就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因此,我在讲课时,会让孩子们实践体会,先听一个好的作品的范唱,如:中国女子合唱团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等,体会集体的声音来自一个队伍的共鸣,而不是个人的技术表现。然后我要求整个队伍发”呜”,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寻找共鸣的感觉,口腔就像含了一口水,控制一定的音量,声音圆润立体、和谐统一的发出,反复的练习,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就获得过这样的快乐:他们用“呜”来演唱《送别》时,合唱队员自己被自己和谐统一、立体质感的声音所打动了,唱完一遍后情不自禁的一起鼓起掌来。

在给一些业余合唱队训练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他们把和谐统一的声音理解为轻声的演唱了,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也难怪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合唱的训练,但是一开始的轻声合唱也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通过一阶段的声音训练,音量会逐渐大起来,那是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靠老师专业的长期的声音训练而得来的。切不可一开始就让他们无控制的大声唱歌,这样声音会显得很刺耳。

四、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科学的发声方法也好,和谐统一的声音也好,最终还是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的唱好一部合唱作品。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我给学生排合唱曲《歌声与微笑》的时候,发现开头的低声部音准、节奏老是有些问题,后来我想干脆歌曲先不排,专门给他们练习音准、节奏,努力打好歌唱基础,这样再回过头来进行歌曲的排练,就会轻松多了。

合唱是声音的艺术,集体的艺术,统一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是唱好合唱的基础,因此必须要花大力气。开始训练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演唱自然音阶,遇到不准,就让他们停下来,静心的听辨音高,然后再次练习,几次下来,学生的音准概念就好多了,不会盲目的瞎唱了。

而节奏的练习也尤其的重要,节奏的把握可以结合歌曲,进行长期的积累性练习。只有掌握好了音准节奏,才能在合唱中真正做到声音的和谐统一,高低声部的音量均衡。

五、合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好的合唱不仅是声音美,还是一种情感美,没有情感的声音,哪怕发声方法再正确,那样的声音也是不能打动人的,也是不美的。作为合唱演员,准确地理解、把握作品的情感非常重要,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再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将音乐的形象丰满地塑造出来,使听众产生共鸣。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是最富情感的一门艺术,“情”是对演唱者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是对演唱水平的衡量标准。因此,在歌唱艺术中,要教育学生以唱“情”为主,把“情”放在主导地位。

记得在排改编的合唱曲《天路》的时候,孩子们在一个学期的声音训练下来,都能基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可是站在他们面前指挥他们演唱,总感觉缺点什么,我对他们说:同学们,让我们停下来,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天路就在我们的面前,蓝天白云离我们是那么的近,把这种向往和美好的感觉表达出来吧,大家闭着眼睛想象着,稍停片刻,再次演唱,果然,个个都很投入,声音马上变的“活”起来了,表情都变的是那么的美,我亲切的告诉他们,这就是音乐的表现力!

于是我又做进一步的要求,想象下面有无数的观众在聆听我们的演唱,大家同样把这种美好的感觉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开始有一些感觉好的同学一下就进入了这种好的歌唱状态,有一些同学进入状态慢,不要紧,我告诉他们一定要看我的手,我尽量用我的指挥手势带动他们的情感,带动他们的表达,从而带动观众的心。没有情感的合唱艺术称不上艺术,合唱一定是声音与表现的结合,缺一不可。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因此,声情并茂是音乐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合唱的“统一”就是声音的统一,情感的统一。其中声音的统一是手段,情感的统一是目的,是歌唱艺术的灵魂。在排练过程中,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指挥语言,多方位启发合唱队员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做到声情并茂,使音乐作品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合唱队员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产生共振。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唱艺术具有情感的神韵,从而使合唱艺术中的共性和音乐作品的个性得到和谐统一,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总而言之,合唱艺术是一门神奇、复杂又十分具有魅力的艺术,真正投入进去后,你会觉得其乐无穷,它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音乐享受,给学生们铸就了无限的表现能力、歌唱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搞好中学生的合唱艺术,是我们当之无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合唱,指挥及中外合唱作品精选》文思隆编。

初中生合唱训练刍议 篇11

一、欣赏合唱音乐

在初中生合唱训练中,多让学生欣赏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在欣赏中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以训练他们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二、合唱训练

1. 范唱。初中音乐老师的范唱是初中生与合唱歌曲间的桥梁,音乐教师专注、投入的神态,和蔼可亲的教态,并加上有感情、激动的范唱等等,都能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

2. 视唱曲谱。对于每一首合唱歌曲,都要求学生视唱曲谱,学生视唱曲谱有困难的,可以由教师带领他们一起学习。每位学生都要能视唱各个声部的曲谱,视唱时可用假声、微声轻柔地唱出。

3. 分声部训练。分声部训练初始阶段,学生可以用假声,音量小些,速度慢些,定调较高的曲目在训练时可降调练唱。

4. 训练正确的多声部配合。多声部歌曲是合唱表演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也是最能体现合唱魅力的一种形式。

浅析合唱基本技能的训练 篇12

正确、精准的合唱, 能使学生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能培养他们正确的音准与节奏感, 同时激发学生的乐观精神, 丰富其形象思维能力, 陶冶其情操,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合唱的统一性、一致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艺术。合唱演唱者要想通过声音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含义, 传送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 就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产生合唱声音及音响的规律, 懂得如何在合唱集体中发挥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合唱队中保持一致并达到规定的要求。歌者要在歌唱的基本要素如音量、音色、音准上, 把握尺度, 把美的声音在瞬间传达给听众。这就需要对歌者进行合唱方面的综合训练。

合唱训练包括和声、音色、音量、音准、吐字、声音共鸣、强弱的控制、动与静、纵与横、连与跳、松与紧、刚与柔、快与慢、起与收等各方面的统一训练。它是一种高度的综合艺术的培训。

在训练中,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中外经典作品, 来了解各种音乐的风格, 从中掌握音乐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及音乐创作的艺术手段。作品所表达的丰富的潜在艺术风格, 往往会给人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二、合唱中歌者的面部状态

歌者的状态在歌唱中非常重要。在歌唱中, 要求歌者的面部表情和面部状态是积极的、内紧外松的。歌者的头腔、胸腔、口腔、鼻腔都要呈现出积极的兴奋的向外扩张的状态, 也就是哭泣或微笑的状态。要达到一种效果:声音仿佛是从头顶发出来的, 整个胸腔仿佛是一个共鸣箱, 声音在整个身体中回响, 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另外, 歌者的兴奋状态也直接影响着声音共鸣的位置、音色的明暗与质量。所以在排练过程中, 每个合唱队员都要让自己积极和兴奋起来, 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唱队声音与演唱的最佳效果。

三、合唱时歌唱的站立姿势

歌唱时的站立姿势与生活的站立是不太一样的, 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站立, 而是在歌唱时, 必须要做到的一种“对抗”, 包括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对抗, 即胸与背的对抗, 臂部与小腹的对抗, 声音与气吸的对抗等。这些都是要在一种积极兴奋的自然状态下去完成的。脚登地, 头顶天, 外表给人一种自然的放松、内部是一种紧张的对抗的外松内紧的状态, 有了这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和正确的站立姿势, 有了对抗支点和站立重心, 才能发出自然美好和谐的声音。

四、合唱时呼吸的掌握与运用

正确的呼吸是歌者的命脉, 气息的巧妙运用直接关系着歌者音色的好坏, 呼吸与起音、触音、音量、音色、音质有直接的关系。每个人的生理器官以及它们所在的部位都有不同的差异, 但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够解决共同存在的弊病, 使声音协调统一起来。总之, 离开呼吸就无从发声, 也就不会有合唱。

生活中, 我们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歌唱时的呼吸是与之大不相同的。由于歌曲、乐句有长有短, 在歌唱时就需要歌者的呼吸有深有浅, 有张有弛。歌唱时多用急吸和缓呼, 要想在瞬间把气量吸深吸足, 就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呼吸, 歌唱时呼气与吸气在发声过程中同时进行, 这就需要歌者进行恰当的协调。

五、咬字与吐字

合唱时对咬字与吐字的要求与歌唱时的要求是基本一样的, 完美的合唱总是以清晰、动人、统一的音乐语言作为重要标志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合唱队每个队员的吐字与咬字标准是以共性为基础的, 集体的和声音响是所有成员声音的总和。而这个共性的基础是以把握吐字和咬字的统一和语音的音素来决定的, 个性化的声音特点要服从整体效果。

从汉语发音的单位 (音节音素) , 声母与五音, 介母、韵母与四呼, 归韵、混合韵母与收声这几个方面看, 我们必须熟知一定的语言发音的规律和特征, 能准确、有力地把握和发挥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感染力。

汉字的发音在歌唱中分三个阶段, 即:起声、保持、收声。声母分为“五音”, 我们通过“五音”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态, 通过“四呼”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 所以, 咬字指声母, 而吐字指韵母。在歌唱时, 我们要做到“说声母, 唱韵母”, 声母不能发出乐音, 但关系到字的发音。归韵时, 口腔的韵母状态不能关闭, 要在声音完毕时再关闭口型。

上一篇:生态文化论下一篇:国际化导游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