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童声合唱队组建及训练计划

2024-05-17

学校童声合唱队组建及训练计划(共3篇)

学校童声合唱队组建及训练计划 篇1

学校童声合唱队组建及训练计划

一、组建目的:

童声合唱作为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重要园地,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学校组建一支童声合唱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确定合唱队员:

为利于训练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唱队员确定于三年级挑选,队员挑选本着自愿、公开、公平、公正选拔的原则进行。

1、挑选条件:

(1)、良好的嗓音条件及灵敏的音乐听觉。

(2)、家长必须能积极支持配合。(服从训练及演出安排,愿意承担演出服装等相关费用。)

(3)、保证入选为队员后坚持参加到小学毕业,无特殊情况,未经校方同意,不得中途退出。

(4)、队员必须严格遵守合唱队各项纪律。

(5)、入选队员以上2、3、4三项如有违反者将直接影响参与学校一切评优活动。

(6)、根据童声合唱发展特点队员以女生为主,少部分声音条件较好的男生可以入选。

(7)、入选队员家长签订承诺书。(保证坚持按时安全接送,坚持方式学会。考查时第一次不给伴奏由学生自由起唱,以利于声部确定,第二次学生跟钢琴按照固定调式演唱参加训练不中途退出等。)

2、挑选方法:

(1)、初选采取主课老师及音乐老师推荐方式进行,每班推荐15名学生进入复选。

(2)、复选由合唱队指导老师考核选取,选出40人成为正式队员。

3、考核方法:

(1)、听音、唱音。老师在键盘上弹出上下级进以及跳进的单音,学生用轻柔的“啊”或者“m”加以短促模唱。

(2)、读打节奏。老师选择几条简单节奏由学生读打。

(3)、歌唱考查。提前布置一首简单歌曲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会。考查时第一次不给伴奏由学生自由起唱,以利于声部确定,第二次学生跟钢琴按照固定调式演唱。

三、训练安排:

1、总体训练时间为三年级至六年级3年多时间。

2、本学期训练安排:

(1)、自计划通过实施起用两周时间完成组建。

(2)、自合唱队成立起,初定于每周的周一、三、下午放学后40分钟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训练。合唱训练时间会酌情调整。

3、本期主要任务:

(1)、完成声部划分。

(2)、认识掌握正确歌唱的呼吸。

(3)、正确的起声训练。(4)、基本乐理的学习。

(5)、音乐听力训练。

(6)、排练2至3首简单合唱曲目,并进行展示。

四、合唱队训练基本利用课余时间,但如遇重大演出需集中训练,时 间做相应调整,老师要服从时间调整安排。

农村小学童声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合唱队;童声;组建;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62-2

引言: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随着现代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活跃以及美育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感情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音准好、音色美、队伍精是童声合唱队建设的根基。

1、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但农村小学的学生音准都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

2、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指导学生歌唱,大部分只能用模唱法进行。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如“ l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3、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在音量这个问题上,绝对不是音量大就好、音量小就不好,而是看一个合唱队是否真能够按歌曲表现的需要与指挥的意图将演唱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表现得完美。

在了解学生们的音准、乐感和表现力的同时进行挑选、物色,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再筛选。

二、扩展童声音域,解决自然声转变是童声合唱的基本条件。

1、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当然,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而是养成自然歌唱的习惯,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对保护儿童的嗓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

2、轻声歌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绝不是那种消极的漏气声音。它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安静下来,头脑冷静,精力集中,随时能听到教师的提示,并按要求和提示去做;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放松喉肌,正确打开喉咙,减少声带负荷,避免损伤嗓音;便于找到明亮、轻柔的头声,有助于伸展音域,轻轻地唱出高音;只有轻声练习,才能体会“假声”的感觉,放开喉咙大唱大叫,是永远也找不到“假声”的;在合唱中,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使各声部同时又能听到其它声部的进行,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使各声部在音量、音色、音准等方面协调、平衡。

3、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当学生课余时间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高水平是p与mp这个范围内进行。高音的练习也需结合学生平时所发出的声音作为启发的条件,例如:平时孩子在其玩耍时发出的尖叫声,这种声音不但不会破坏孩子的嗓子,还能发出很高的声音。在训练中我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去感受这种高音的练习。

4、“lu”的哼鸣找柔和、丰富的头声。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指导教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所谓头声歌唱,就是以头腔共鸣为主的歌唱发声发法。人体的共鸣腔有口咽喉腔、鼻腔、头腔、胸腔,各共鸣腔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但由于声区的不同,共鸣腔的调配比例高水平有不同。而头腔共鸣则对伸展音域,美化音色,使声音明亮,轻柔,和谐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声音不论高低、强弱都具有穿透力。

5、先说后唱、用“念”带“唱”,找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哈欠”的感觉唱歌;也可以用站在山顶向远处的人召唤的方法。“说”对再“唱”,且要保持“说”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用“念”带“唱”实际上是用“假声”带“真声”,达到一假声为主,真声、假声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我们不需要向儿童阐述什么是“假声”,以及“假声”发声的生理状态,只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像京剧中的韵白那样“念”,唱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便可。要求儿童做到“轻、柔、暗、直”的歌唱,既能保护儿童的声带不受伤,嗓音不损坏,又能达到用假声获得头声歌唱的发音方法。

此外,下行音阶的练习也是使儿童体会头唱法的有效途径。从头声发出来的高位音开始,逐步下到低音,尽可能保持高位置的头声来唱下行音阶的音列。因为,下行的音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容易找到好的位置去演唱。

三、“听”“赏”训练,培养队员的歌唱综合能力,是童声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

1、首先从欣赏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入手,运用听赏的训练方法。听赏训练包括“听”和“赏”两方面的内容。农村小学合唱队训练中的“听”就是在排练时,把队员的演唱声音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放给队员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队员从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自己演唱的声音,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当队员自己在演唱时,有些毛病是不易察觉的,而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就能很快找出毛病,“对症下药,及时诊治”。并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感觉。“赏”就是欣赏,在排练合唱作品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情绪基调,我找来一些和所排作品艺术风格相类似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指导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具体处理手法,运用到排练中去。

2、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个别重点字、词、句要抽出来反复咏诵,纠正咬字、吐字、发声中出现的错误,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止。

3、合唱歌曲的分析要言简意明,准确精当。合唱歌曲声部虽多,但各声部都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它们既丰富了旋律,又加强了气氛。训练合唱时重点放在副声部上,要求声部均衡,音量平衡,换气统一,强调合唱队员务必熟悉合唱歌曲的每一声部,即唱此声部的学生又要学会唱彼声部,并使各声部自然靠拢,配合默契,做到速度一致,力度一致,强弱一致,感情一致。这样,听起来就声部和谐,歌声优美,感人至深。

4、将合唱部分的重点、难点乐句提出来,抄写在谱板上,作为课前练声曲进行重点练唱。学生集中精力攻其一点,合唱难关就较容易突破了。

5、先不要急于学唱合唱部分的歌词,教师可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节奏特点,分别结合合唱声部旋律选配上“啊”“母”“咪”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衬词进行练唱。由于衬词单一,咬字、吐字方便,即使是较复杂的旋律,学生练唱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

6、分组重点练唱副声部,担任高声部的同学跟着低声部默唱(心唱)自己的声部。各声部用mf或p音量互相輪换练唱,启发学生认真体会合唱效果,感受合唱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清晰、精准的发声练习是童声合唱的训练重点。

正确且稳定的发声习惯的建立,是合唱训练中必须而且很难突破的一个环节。歌唱状态如何作到“牢”,达到较强的稳定性,方法很重要,教师的语言在表述中的方式和方法也很重要。 正如陈佳南老师所说,呼吸是根本。气息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在到其他学校观摩的时候,也让我感受到每个老师都是在抓根本。

1、由于合唱队员每个人声音波动频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训练和控制,就会使合唱整体音响的统一和谐受到影响。而用直声训练法,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直声训练法,就是训练队员的直声演唱能力。因为用直声演唱的声音比颤抖、波动的声音容易揉合到一起去,更容易往一起靠,不仅可以获得清澈、纯净的音质,而且还能使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变得更加统一和谐,特别是在演唱一些优美抒情作品和无伴奏作品时,显得更为重要。

2、在指导学生用直声演唱时要求学生要注意两点:1)、在旋律起伏变化时,要求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要保持稳定,尽量减少波动。遇到音程跳度较大时,要直上直下,减少滑音。2)、当音乐旋律处于进行时,要求合唱队员的声音要平稳,直线进行,不准有丝毫波动,就如同平静、光滑得没有一丝波纹的湖面一样,音色也宛如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纯净透明。

3、用意境想象法:就是在排练合唱作品时,启发学生进行意境想象。具体做法就是在排练过程中,教师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要求等,用简练、生动、形象、感人的语言来描述作品的内容,启发队员进行意境想象,引导队员进入“角色”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真情,让他们能够十分投入地演唱,以便获得比较理想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意境想象法是童声合唱训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真情”以此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

五、柔和、舒畅的和声练习是童声合唱的灵魂。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二声部的和声练习,让学生们提早感受完整和弦的和声效果。从而使他们接受和声美的熏陶、增强合唱美的意识、激发表现美的欲望。开始唱歌时,可先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曲,即而再唱三个声部的和声结构比较规范、整齐的合唱曲。这样步步深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们良好的合唱意识将逐步养成。

结语:

训练一支较为有素质的农村小学合唱队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辅导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劳动,与此同时,还必须在指挥训练、在作品理解分析、以及童声的声音特点上不断充实自己。只要让童声合唱融入课堂,合唱队就会步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教学。因此也会迷上童声合唱。

想唱就唱,唱歌响亮,让乡村娃娃齐歌唱……

参考文献:

【1】韩德森.合唱与指挥[J].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篇3

杨鸿年教授谈童声合唱训练

问:童声合唱队的各个声部应是什么比例?

杨:如果是四个声部的话,基本比例是1:1:1:1。然后高音部再加10%,低音部减10%。如40个孩子的合唱队,高音部加4个,低音部减4个。这样的声部是最平衡的。

问:如何给孩子确定声部?

杨:确定孩子的声部一是依裾他的音色,再考虑他的能力,而且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孩子刚进来时唱一声部,年龄大了点,声音有变化,改唱二声部,后来唱三声部。有些家长和孩子有错误的概念,以为唱一声部是最好的。其实在合唱队里,唱二声部、三声部得到的音乐修养会更深,因为它们更难。问:刚组建的合唱队应先练什么?

杨:该先练呼吸。歌唱艺术由四部分构成:气、声、字、腔。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有的歌唱大师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话很对,但不要以为气吸得越多越好。吸气要适中,该多就多,该少就少,最好不要用过量的气息演唱很长的句子。对孩子们最好不要讲什么“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等抽象的概念。要让孩子具体地感觉到,吸气象闻花,就是很好的比喻,吐气象是血压水银柱慢慢下降,急吐气,象秤砣掉下来。问“具体用什么办法?

杨:开始用“S”练吐气,分匀吐、急吐、停顿等。这个练习可以让孩子找到保持气息的感觉。而且,有一个人气不稳,就会出现“咝咝”声,便于纠正。问:练呼吸是否应提肩扩胸?

杨:这是错误的。在放松的基础上,肩不动才是好的,因为这样气肯定是往下吸的。

问:呼吸练习应该练多长时间?

杨:这也要因人而异。训练开始也不光是呼吸,也结合起声,但即使合唱队的水平已经提高了,这个呼吸练习也是经常练的。不管合唱队什么水平,最好在起声之前,都练练呼吸。

问: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二步是什么? 杨:是起声练习。起声练习有两种,一种是结合音乐进行,一种是不结合音乐进行。我主张两种同时进行。问:什么是无音乐的起声练习?

杨:例如哼鸣“ng”,象回答人的话,不保持一定的音高。这种练习好处是它打开声音而不受声音高低的限制。再是,找到气息有比例地通过声带发音的感觉。如同拉提琴弓子碰弦,弓压着弦,声音难听,只沾一点弓毛,声音又太飘。只有通过这个练习,才可以找到正确的比例。问:怎样做这种练习?

杨:开始时,一切都要中等。力度、音高、气息、不强不弱、不高不低、自然地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找到最自然的感觉后,在无乐音哼鸣保持的气息状态时,他张口的有乐音的声音比例就对了(一个合唱队在演出以前,也应该作这个练习)。

问:这时就可以进行音乐的起声训练了吗?

杨:是的。我们一般是由哼鸣到母音“吗、呜、衣”进行训练的。刚唱哼鸣时,要让孩子不断地找,找到一个最好的地方,延长它,让他记着这个感觉。当哼鸣很好的时候,改唱母音“吗”。这个音张开时,有个标准,下牙别看到就是对的,这时声音就全打开了。起声练完后,可唱各种练习曲,但不要把它当成例行公事。问:怎样给孩子一个好听的音色呢?

杨:首先我要纠正,这好听的音色不是我教出来的,是孩子们自己寻找出来的。因为我不会唱歌。好象不少合唱指挥都没有漂亮的音色。这一方面指挥的选材很重要,再有音色模仿也是很要紧的。孩子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声音,在合唱队里又听到合于心中的声音,逐渐去靠,这样就形成一个统一优美的音色。当然,这是在正确的呼吸起声的前提下进行的。

问:有不少合唱队,都非常害怕唱变化音,您是怎么训练的呢?

杨:首先要树立一个概念,不要把自然音看成是容易唱的,变化音是难唱的,应该都一样。不能按照乐理书上那样干,先学自然音体系,再学变化音体系。和声也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孩子一生下来听音乐,早接触各种变化音了。如果按乐理书上的训练,先教有调号,然后一个升号,一个降号。我们这个合唱团办了七八年,现在还唱不完。孩子在开始接受音乐时,并没有一个谱子、调号的概念。类似地,让孩子们找和声的感觉,也要让孩子树立这样的概念: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没有好听与不好听之分,美丑之分。任何和弦,只要用得恰当,表达了音乐应有的内容,就都是好听的。第二,唱变化音要有拐杖,把自然音体系做为骨干,练习变化音不要脱离合唱的感觉,按合唱的感觉找变化音,把每一个变化音都当作不协和和弦让孩子去感觉,这样就唱对了。我们一般是从D大调开始练变化音。一般来讲,唱半音时,不是绝对的1/2,而是唱升号时略高些,唱降号时略低些,这样就有倾向了,就好听了。

问:您认为一个好的合唱团,它的标准是什么?

杨:是演唱作品风格、演唱技巧、演唱形式的多样性。怎么做到这几点呢?有这样几个条件:

1、正确的演唱姿式和统一的发声状态。这就是松弛、自然。把不该紧张的部位全部放松,该紧张的部位要支撑住。

2、要有正确的母音唱法。“阿、衣、埃、欧、乌”是非常重要的母音,因为你的音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音的唱法。

3、不管声部有多少,都需要圆润、丰满的共鸣位置,特别是上部的共鸣位置。

4、做到相应力度变化的幅度。我们这个合唱团不是凭声大取胜,而是靠变化。

5、要有调配各种音色的能力。“阿”母音是一种音色,“衣” 母音是一种音色,“乌” 母音是另外一种音色,要随着字的变化而变化音色。

6、有清晰音乐化的语言。在歌曲中的语言,是不能离开音乐的。音乐有时要求语言夸张,有时缩小,有时虚,有时实,让它具有语言的色彩的旋律线条,这样的语言才是有价值的。

7、良好的音准和节奏。我主张合唱的最基本训练要从无伴奏合唱开始,从多声部开始,从感觉入手。

摘抄

(二):论快乐的音乐教学

快乐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学习让人懂得真正的快乐。也许你会说,音乐课你还不快乐啊?天天唱唱跳跳,多开心!开心不就是快乐吗?我说:“不!”正如钱钟书先生说的:“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的文化又进了一步。”开心只是一种心情,而快乐是一种精神。精神是人类最高追求境界。例如你看完一个搞笑的影视节目,你不会说,好快乐啊,你只会说好开心,因为这种愉悦感只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但如果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你历尽艰难,终于得以解决,你会觉得无比的快乐,所经历的艰难与你得到的快乐成正比,成功的愉悦感会让你下次再去品尝困难从而得到更大的快乐。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学习,但并不等同于“无忧无虑,没有负担”的学习。既然我们要快乐地学习,又不可以无忧无虑、没有负担地学习,又不可以不要教科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那我们怎么才可以真正快乐地学习呢?

首先,我们为人师者要学会“自我定位”。

如何让学子快乐?如何把自己满腹才学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把老师定位为一个指挥官的角色更合适。只有在课堂上精于调配,善于指挥,才能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碰到困难,然后得到知识和快乐。别让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已经害怕甚至厌倦了学习。国家总督学柳斌说过: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传授科学的过程不科学,学习科学的人就只能收获痛苦。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首先要给自己一个定位,是做一名快乐地指挥官还是做一只会燃尽的蜡烛呢?教改给了我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老师是课堂教学中教的主体,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这是两个互不干扰却又互相联系的主体。为什么说互不干扰呢,因为老师是为了教,学生是为了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这两个主体如果互相干扰是什么都做不成,只有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才能成功地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授人以渔的快乐。那么,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我们该如何去指挥他们快乐地学习呢?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八十年代就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至少具有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运动、交际、自省和认识自然等多种基本智能,其形成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赖于后天的开发。音乐课的学习占据了许多项,而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倾向都不同,要把不同的学生聚到一起学一样的东西不是件容易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易到难,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小学,很多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还不是很懂,正如一张白纸,我们画什么他们就会出现什么。我通常在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因为节奏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用他们看得到、听得着的音乐节奏来训练他们对音乐的感觉,用节奏去调配他们,把孩子的东西拿来,加上我需要的音乐元素,让孩子们和我在教学相长中去玩音乐,在玩中学。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难度,我在教授 《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带来了快乐。

第二要大胆利用各种教材,优化教学。

俗话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都是好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要做这只好猫,音乐老师要做很多的准备,音乐教材是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至少普遍用过三种教材版本,不论使用哪个版本,我都会在开学时通读教材,把可一起利用的教材放在一起,不论课题先后,不管哪个版本,甚至有时我还会加入流行音乐。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在正常课题学习前加学了《上学歌》,通过歌曲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自己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意义,每次我都表扬能做到的学生,哪怕是一点闪光点,很快学生就进入教学常规。

通常教材配套的音乐素材具有局限性,甚至有些地方性太强了,学生较难把握的,我会作些添加。例如《打花巴掌》,地方特色很浓,我干脆让学生按歌曲节奏念熟歌词,让学生自己找首合适的童谣套用进去,进行了无意识的二度创作。所幸音乐课教学相比其它科目有很多自身的优势,我们甚至还可以利用语文课本里的诗,数学里的数字,大自然中的风、雨等等,总之一切为我所用,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再如,在教学中,我将课堂作为舞台,每次竖笛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吹奏表演。但总有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弱势的学生,给学生排练竖笛齐奏、轮奏,借助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轮流上台表演。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而且还能体会到友谊和合作的美妙,冲淡其心中深藏的自卑,在表演中得到锻炼,从而获得宝贵的自信,增强其自信心和对音乐的兴趣。

其三,巧用多媒体平台,营造快乐氛围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乐·奥乐夫创建的奥乐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成熟的一种音乐教学体系,它以音乐节奏为学习起点,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的发展观,可以引领任何一个阶层的人们快乐地学习音乐,八十年代引入中国已二十几年,近几年更是深入地发展到了各省市音乐教育第一线。把这“洋物”为我所用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最快的方式就是巧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平台是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最有力的武器。但不要滥用,不要为了好看而用,要做指挥官,有时找到的教学素材有很多,要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让多媒体成为我们的教辅工具,而不是我们的主人。多媒体可为我们提供不间断的音乐,让我们在玩音乐游戏时更有趣;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完美的画面,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孩子还小,需要视觉提醒,我和孩子们一起玩音乐节奏的时候,会先让他们通过画面想象这画面会出现什么声音,再联想到动作,让他们去说、去想、去动,我们只要引导他们,这也是奥乐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而不是把知识僵硬地注入。多媒体可以让他们更加注意听音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度,因为只有会听才会唱。

上一篇:郦道元三峡下一篇:从改变教学方式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