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2024-10-07

进行童声合唱训练(精选11篇)

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篇1

合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尤其对于儿童, 训练起来难度更大。但是, 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 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是能使自己的学生发出和谐, 优美, 具有感染力的声音的。

一、合唱队的基础训练

在进入正式的合唱教学前, 首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 使全体队员掌握基础知识, 为合唱教学打好基础。小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 对他们的发声训练也必须讲究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发声训练, 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呢?这是每个音乐工作者经常探索的问题。下面, 结合我平时的教学,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正确的姿势是基础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声时, 身体各部分必须互相配和, 协调工作, 才有利于正确发声。因此正确的姿势是发声的基础。

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管坐着与站着发声, 身体端正自然, 两臂自然下垂, 双目平视, 头不要前俯或后仰, 面部肌肉要自然、放松。针对这一情况, 我时刻注意学生的发声姿势, 随时纠正不正确的发声姿势, 并通过自己示范、通过正确与错误姿势的对照, 进行发声姿势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队员们基本上都能运用正确的姿势进行发声了。

(二) 正确的口型是关键

正确的口型是发声训练的关键。因只有有了正确的口型, 发出来的声才是圆润的。所以进行发声训练的关键要形成正确的口型。

怎样形成正确的口型呢?歌唱时应打开以下三个部位: (1) 上、下腭同时打开。上腭向上抬起。 (2) 口腔后部喉咙打开, 像“打哈欠”一样。 (3) 口啌的外部口型应以“竖开口”为好。针对这些, 我启发学生用“咬苹果”来体会上腭抬起时的开口状, 用“打哈欠”来体会提起软腭、打开喉咙的感觉。并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

因此, 我在进行每一次的训练之前的一分钟左右总是让学生做“竖开口”的练习。我要求学生双手摸着耳朵边上的下腭骨, 再进行“竖开口”的练习, 体会“竖开口”的练习, 体会“竖开口”时的凹凸现象。或者让学生拉住下巴, 一下一下地往下拉, 体会“竖开口”时软腭放松的感觉。并让学生一个一个的做给我看。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放松的进行歌唱。这样一来, 学生基本上一开口就能做到口型上下打开, 形成一种正确的口型。

(三) 正确的气息是根本

歌唱气息是否正确或运用得当, 将会直接影响歌唱时的音准和音色。因此, 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 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的方法是声乐训练获得声音统一和谐的重要保障。

为此, 声乐训练中我始终把气息训练作为声乐训练的根本, 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上。我时刻注意让学生进行气息训练, 确保学生尽快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 初步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 为进一步获得和谐、统一的声音打下结实的基础。

因此, 我在每次训练的时候都抽出开始的二分钟进行气息训练。我让每一个学生两手叉腰 (注意两肩不要耸起来) 吸一口气, 感觉横膈膜胀起来, 就是说学生们的气息已经吸到了我所要求的程度。然后不断地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加以巩固。争取一吸气就能吸得非常深, 等到开口唱歌时就不至于憋紧了胸口进行唱歌。在学生们进行气息训练的同时, 我又加强了巡回指导。有些初学者一开始找不到气息点, 我就让他们摸我的腰感觉我吸气呼气时的样子, 然后自己开始练习 。一段时间以后, 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用气唱歌了。

二、合唱队的作品训练

(一) 熟悉歌曲, 掌握旋律

在进入合唱训练时, 一定要有正确的步骤, 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两个声部的旋律, 一般要让学生先学低声部, 因为高声部往往是主旋律声部, 比较流畅, 而低声部旋律的流畅性却差一些, 难学、难记。在学一首新歌之前, 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而儿童学习的特点又是学得快, 记得牢, 根据这一特点, 应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 趁学生还未接受高声部旋律之前, 先让他们接受低声部训练, 这样, 他们同样会感到一种新鲜感。合唱教学一般采用视唱法, 即指导儿童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 要求音高准确, 节奏准确。每次练唱要用较慢速度, 力求连贯, 完整。识谱练唱方式要多种多样, 避免单调乏味而致学生疲劳。演唱时不要急于填词, 先要求学生将两个声部都唱会, 然后进行声部练习。在分声部练习时要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 除音高, 节奏唱准外, 应注意正确的分句, 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 然后, 用哼鸣来合唱, 这样既可减少填入歌词后的音准问题, 又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容, 表现意义, 音准。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 就进入填词演唱阶段。合练时, 在教师指挥下用轻声, 慢速演唱, 教师在指导儿童练唱时用心审听整个合唱效果。

(二) 处理歌曲, 表现内涵

音乐是情感艺术, 是以情感人,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对歌曲处理中, 在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怀着真挚丰富的感情去引导学生, 使学生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 会很好的处理歌曲整体艺术形象。唱每一首歌曲及合唱歌曲, 只能用心唱好, 决不能为这首歌曲简单易唱而忽略它的精神实质。既保持它的时代群情的真实性, 又注意它的艺术价值, 这样才能使每首歌曲都有生命和感染力。所以每首合唱曲在掌握了基本旋律后, 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内容, 都要进行艺术处理。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较齐唱更为细致复杂, 要求也更高一些。具体包括以下两点:

1.各声部本身声音的整齐、统一, 是合唱整体谐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应要求音准, 节奏统一, 演唱方法 (呼吸, 发声, 咬字吐字, 连音, 非连音, 断音唱法, 分句, 停顿及换气等) 的统一及音色的融合。

2.深入分析作品的题材内容、结构特点及风格, 使儿童充分理解作品, 自觉地按照作品规定的速度、力度与表情歌唱。如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曲时, 首先让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 接着在二部曲式的合唱时, 我让他们想象在水中用力划浆、轻舟前驶的情景。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精神实质后, 会用心体会歌曲, 表演歌曲, 更好地表现作品。反正合唱教学不单是要让学生唱会一个声部或唱会一首歌, 而是要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 发展和声思维, 提高合唱技巧和能力, 所以要求学生要将所有声部的旋律都掌握, 只有在两下声部都相互了解其艺术要求的前提下, 才能做到调节自身的音量和速度, 达到声音和谐的效果。

总之, 合唱教学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有表情地歌唱可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 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 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 提高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 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通过合唱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群体意识, 可以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增进团结, 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篇2

【摘 要】童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子。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如何搞好童声合唱?如何使童声合唱朝着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呢?笔者通过参加合唱培训、观摩合唱比赛、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等举措,以笔者所辅导的合唱队为分析对象,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

合唱需要许多人共同演绎一首歌曲,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个别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而且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全体合唱团员、指挥、钢伴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合唱的训练从精细来讲涉及到方方面面,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并且童声合唱更是要考虑合唱队音色的调配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此篇文章是本人对两个多月来合唱排练和比赛结果的总结分析,从组建合唱团和合唱训练两大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在合唱训练这一重点部分又从气息训练、分声部训练、发声练习、和声训练、发声位置训练、发声及演唱的音量六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组建合唱团

1、挑选队员

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队,其人数一般控制在30—60人之间比较适宜,我们学校合唱队应着本中小学生合唱节比赛的要求,需要招收四十名合唱队员,其中男生不少于8人。对于男生做出这样一个人数的规定我觉得不妥,且不论初中组、高中组或者成人组的男女比例问题,就小学生而言,男声和女声是没有什么区别的,8个男生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又谈何人数上的限制呢?但就四十个人的规模,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合唱水平的提高也较容易些。

挑选前不觉得在整个学校里挑选四十名合唱队员会有什么难事,但对于本校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而言,区区四十名队员的挑选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挑选队员上我也足足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原本希望招收到四十名优秀团员的愿望落空,对队员的要求也是一降再降。合唱队员的招收

1、招收的方法

①招收对象锁定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中。

②从以前的合唱队里挑选,淘汰了不少达不到条件的老队员,感叹原合唱队里竟然会存有鱼目混珠、甚至没有音高概念的学生。

③在音乐课上挑选,通过一个个抽查学生的歌唱。

④从期末考试对学生歌唱情况的记载中挑选。

⑤对于男生采取的是全校的排查方法。(男生确实难以挑选,大部分都是没有音高概念的,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规定,我也曾为此深深的担忧过。)

2、招收的要求

①音准:音准是招收合唱队员的首要条件。我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考查:一是在钢琴上弹几个音或音程或旋律让学生模唱,并且把音域逐渐扩大;二是让学生唱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且是给予伴奏的。

②音色:小学生的声音大多甜美动听,但也有不少沙哑的音质,音色沙哑的学生不予录取。

由于本校学生的素质确实和想象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队员挑选的要求上也是一降再降,但最低的要求也是必须要通过前面的两条,通过两个星期时间的挑选终于结束。可喜的是这四十名合唱队员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进步飞速,现都已是一名较为优秀的合唱队员了。在成队后的第一次比赛就告捷,这也让我非常欣慰。

2、安排队员声部

还是考虑到队员们本身的素质,所以选择歌曲的程度上也偏向简单,只选择了两声部的一首歌曲《春晓》。确定了两声部后接下来就是对合唱队声部的划分。合唱队声部的划分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的声部,又要强调合唱队两声部之间的平衡,以及低声部和高声部之间的力量对比。我安排到低音部的声音是饱满一点、沉稳一点的,高声部的声音是清脆一点、明亮一点的,但事实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又做了些许的调整,由于歌曲中有轮唱的部分,两个声部的音色马上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高声部的音色显得纯而亮,低声部的音色显得浑厚又暗淡,于是我给高低声部的人员作了小小的调动,力求两个声部既达到声部音色的要求,又显示两个声部之间的平衡。

二、合唱训练注意要素

1、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来训练学生的气息:

一、学生感受,每一个人轮流把手搭在老师的腰上,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其知道气息是怎么一回事。感受老师的气息又通过两种不同的状态时的体验,一种是老师静止时的气息状态,一种是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其效果和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白平时气息的锻炼和歌唱时气息的运用。

二、通过感受后请学生自己锻炼气息。同样是一个个的监督辅导。

三、加强气息的锻炼:闻花式吸气;五秒钟保持气息和五秒钟吐气,一点一点加长时间;手叉腰,嘴巴有力喊数字一二一二,感觉腰上振动的幅度;拿出一张纸,老师一边撕的同时要求学生一边慢慢的把气息向外“撕”出来,速度和节奏由老师控制,学生对于这个方法都比较感兴趣,能很好的配合锻炼。还有狗喘气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不可低估小学生的气息,只要坚持训练,她们的气息会进步飞快的。

气息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够锻炼好的,由于我的意识不够到位,虽然通过了较多的方法训练,但却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去,以至于我们的合唱队仍存在着较大的气息问题。在接下来的排练过程中,我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2、分声部训练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因此,必须要进行分声部的训练,合唱不应该只追求纵向的和谐而忽视横向的和谐,纵向横向声部都应该达到共同的和谐。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唱训练中显得也是如此的重要。各声部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和声的美妙和歌曲的完整性,分声部训练则可以抓重点、分期分批的解决存在的一两个问题,分声部训练也可先从声音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3、发声练习

姿势:不论坐和站,头部要保持正直,肩膀要自然放松,不耸肩,下巴不可伸长,腰部和后背要挺起来,有精神。

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

内容:包含了闭口音、开口音、跳音等相关的练习。但我更喜欢用“呜”来发声,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找到共鸣。

发声练习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每次合唱训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声练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的有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的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有时候学生会告诉我,在唱“呜”的时候耳边会有钟声回荡的感觉。

实践证明,发声练习确实不容忽视,在比赛的时候,我也看到有些合唱队可能就是因为在比赛之前没有练好声而失去胜算的筹码。发声练习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唱队歌唱时的状态,歌唱时的状态往往和发声练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发声练习的感觉会让合唱队找到歌唱的感觉。

4、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前,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抽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由易到难的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的目的在于,一找音准;

二、找和声、共鸣的感觉。

三、力求声音集中、靠拢、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其实合唱的魅力就在于和声关系上纵横线条的统一;音响上的协和;声部间的平衡。

5、发声位子训练

发声位子的训练我也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高位置、头声腔朗诵歌词,把头腔的点明显的亮出来。这也是我作为发声练习的另一种方法。在比赛前,混乱的场面无法给学生好好的进行发声训练,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声的用头声腔、高位置来朗诵几遍歌词。

我个人认为,在本次的合唱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在于我遵循了一条重要法则:在歌唱方法上运用的是头声腔高位置的发声原则;用轻声找假声的感觉,再以假声找头声腔,力求找声部之间的“和”,逐渐把音色统一起来。虽说这是合唱必知的重要法则,但在本市的合唱比赛中我看到的是不少指导老师并不清楚这一法则。甚至在浙江省的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的比赛现场,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这些指导老师们忽视的就是“和”和“统一”这三个字吧!

6、发声及演唱的音量

学习音乐从开始到现在,我以及学习音乐的朋友们肯定接触了不少的音乐符号,最多的应该就是强弱记号,如F FF FFF P PP PPP,分别是强、中强、特强和弱、中弱、很弱。那么它们的概念到底是怎样的呢?何为强何为弱?本人一直苦恼无法解读出个所以然来,而陈祥文老师的一语道破了天机。强,也就是F记号,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最舒服最放松时,在相对舒服的音高位置上以气息为标准自然哼唱出来的,然后以此标准找FF P PP等,FFF是不能用来合唱演唱的,最多吼一声,但很多合唱教师处理某些曲子的时候要求强强强,学生无法理解,几遍下来嗓子就哑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在辅导学生音量变化的时候首先就是让她们先明白强弱的含义。

以上的几点并不是合唱队训练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工作、细节要做,在此就不再强调出任何一个细节问题。期间,除学生训练以外,我还给学生欣赏了不同童声合唱团的歌唱,有优秀的童声合唱团也有不够优秀的合唱团,比如在浙江省中小学生合唱节中脱颖而出的温州代表队,杭州的、也有我们台州的方城小学等,比如没有合唱声音概念、音准差、指挥不当的合唱团。让学生自己来听听优美与不优美的差别在哪里。其实,从别人的缺点中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使你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姚思源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作品是基础,指挥是关键。如何指挥好我的合唱队?如何让自己的指挥起到正的作用而不是负的作用呢?这让我感觉到了压力和紧张。于是对着镜子不断反复的揣摩指挥动作。也忽然想起来了一句大学时合唱与指挥课上老师的经典名言:心里有音乐,手上自然就会有动作。以前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当我想方设法指挥好的同时我似乎明白了,我想我应该做的不是去想着指挥的动作有多优美,而应该是想着歌曲的意境,歌词的含义,至少当你百分百投入进合唱的时候,你的指挥自然而然就会到位了。

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合唱排练,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成熟了很多。合唱艺术是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合唱魅力的背后是指挥和团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断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然后再实践、再学习、再思考。一句话说的很不错:合唱团水平提高的同时,就是你个人音乐修养的提高!我的四十位合唱队员在排练中得到了提高,在本市举行的合唱比赛中,一举成功,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第一名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合唱队就是最好的,我们的合唱队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继续努力。但我们的合唱队只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这也是我工作一年来训练的第一个合唱队,我希望在我以后的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合唱队中把合唱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越走越宽!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 孟大鹏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 钟维国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6.20

业余童声合唱训练浅论 篇3

业余童声合唱训练浅论

■林玉坤

童声合唱具有丰富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它给人以天籁般的音色美、旋律美、和声美和情感美等美感的熏陶。通过多年的工作与实践对业余童声合唱有了自己的心得和见解,现就如何训练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研究。

一、合唱队员的选拔

1.选好合唱队员是关键。业余童声合唱队员一般来自小学的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课业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比较少接受正规、系统的声乐训练,这些的孩子的合唱基础比较薄弱,更不用说合唱的演唱技巧,在音色上也参差不齐,有的识谱能力较弱,不懂控制自己的声音,不会互相倾听,一味凭着模仿等。所以在选择合唱队员时,首先在音色、音准、节奏要严格把关,其次有较好的声音能力及一定的音域,第三尽量选择音色比较“亮”、“干净”的学生来参加。当然对合唱有着浓烈的兴趣,也是一个好的合唱队员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2.根据不同的音域分声部。未经训练的嗓音差不多总是“大白嗓子”,声线不稳定,不平均。在分声部之前,可以通过简单的发生练习,悉心聆听了解每个人的声音,在唱高音时,嗓音较明亮而放松的队员适宜在高声部;中低音音色饱满者可归于低声部;剩余音色区别不太明显的队员可相对接近地分别安排在高、低声部,以满足男女高、低声部的人数基本相等。

3.合唱队的队形。在合唱队正式训练之前,应将整体队形排好,除了注意高、矮个的协调外,为了合唱表演的效果,可在声部交接处安排一些音乐素质相对较好的队员,以避免一些训练中造成的声部音准影响。

二、合唱声音的训练

良好的声音训练是合唱的必备条件,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合唱歌曲中,才能更好地正确掌握合唱的演唱技巧、情感表达、歌曲表现等等,所以合唱团的声音训练至关重要。

1.首先是呼吸的训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歌唱的灵魂,意大利歌唱家贝基认为“唱歌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唱歌中吸气时腹部应当收缩,这和一般的吸气以及说话时吸气上腹部略为鼓起的现象正好相反。有了合理的气息支撑才有美的音色,所以,我启发合唱队员学者用“打哈欠”、“闻花香”、“抽泣”、“吓一跳”等比较形象的生理动作来体会深呼吸和急吸气给两肋及腰腹部带来的随之扩张的感觉。“吸气勿过满,呼气勿过尽”,气不在于吸得多,而在于用的巧。通过一阶段的训练,让合唱队员逐步懂得掌握正确的呼吸,所以科学合理的呼吸训练才能让合唱队员学会合理科学的运用气息。

2.接着是发声的训练。发声练习是合唱前的必要准备,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声练习来提高队员的声音能力,更好地为后面的合唱做好铺垫,同时才能使合唱队各声部具有比较统一的音色。

唱姿:发声练习以站姿为主。这样有利于调节呼吸,调动全身肌肉。练习中要随时纠正队员的错误姿势,通过长时间严格要求,逐步培养队员形成良好的歌唱姿势。

发声步骤:业余童声合唱队的发声训练有别于声乐课上的个别辅导,是以群体的形式齐练。在发生器官自然打开的状态下用假声、轻生、哼唱的感觉找到声音的位置及声音的统一度,一般采用闭口哼唱“m”、“哼鸣”唱法的练习,这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生理动作,要求身体放松。“哼”的感觉叹在呼吸上,下颚放松,唇微,口腔中仿佛含有一小口水,稍空。舌平放、并放松地略带凹形,牙微启用“扬眉”、“闻花香似的”来感觉声音的位置往上,高过鼻梁,同时要注意不要失去下方气息的支持和控制。接着用开口母音来练习,这个练习要求在笑肌提起的自然微笑状态下打开牙关、舌面平放、用“a或ei”母音来训练完成。由于开口母音声音位置容易散、不集中,要求在打开的状态下用哼唱的音色半声唱。指导队员跟琴逐步由低音唱至高音又由高唱至低,用下方气息来支持和控制,以免喉头肌肉用力,发出喊叫的声音。

3.声音的合理应用。科学的发声练习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品内容。开始时期在表达作品内容和情绪方面会有所限制,体现在声音“粗糙”和“重”这一现象。但随着声音、技巧的能力提高,逐步摆脱这一现象,并使发声的正确要求变为表达作品内容的工具和手段。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然除了练声曲外还可利用作品的片断有目的、有要求地进行声音训练,使得声音更语气化,更具有情感,这样练声的良好效果,才能更好地应用在歌曲演唱上,更好的表达和把握合唱作品的音乐情绪。

4.学会声音的倾听。一个好的合唱队员不仅要会唱自己的声部,也要懂得倾听其它声部,清楚地听辨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异同,才能更好的、有机的、主动的去配合别的声部,让自己的声音融合在集体的声音里,所以学会倾听也是一个合唱队员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合唱作品的挑选

发声训练使声音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巩固以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合唱作品了。挑选合唱作品应视自己的合唱团的能力情况而定,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求大作品。作品大了对声音、技巧等方面的把握不到位,难于表现作品的内涵,作品太小体现不出自己的实力。选择有层次感、对比度大的作品更能出彩,唱出自己的水平与自己的风格。总之要挑选有特色、有创意与众不同的适合自己合唱队的合唱作品,中外作品结合。

四、合唱作品的处理

一首合唱作品的演唱成功以否,除声音能力及演唱技巧方面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歌曲艺术形象及情感的理解方面的把握程度。这些问题需要在排练中逐步加以解决的。首先歌曲的风格要定位,接着是合唱作品的处理:声音的连与断、力度的强与弱、速度的快与慢的层次对比,对比度可以做适当的夸张处理,合理正确的把握各种声音、力度、速度的变化,反复的地方与次数,各乐段的衔接,声音的位置、声音的协调与靠拢,声部的均衡与突出、呼应与配合,唱开与唱通等许许多多的问题。诸多的歌曲处理要求是不可能在少数几次练唱中能够得到解决的。这要求我们在作品的排练中要细化到段、句、甚至每个字。要做到不厌其烦,反复尝试,使之成为队员最终的习惯、演唱表达自如。

五、合唱作品的指挥

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所以,合唱作品的好与坏是与合唱指挥分不开的,指挥具有特别重要地位的,在平时的歌曲作品排练中,合唱指挥必须给合唱队员的更为直观、更为形象的预示与指挥。如一个合适的眼神、一个准确的手势、一个比较夸张的表情,这些动作都会给合唱队员在声音的节奏、位置、气息、力度、咬字吐字及声部的和谐等方面起着提示作用,在作品的演唱中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一个指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合唱的效果,当然这些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是经过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后逐步培养和形成的默契。

六、合唱的团队精神

合唱的字面通俗理解是大家合到一起唱,也就是很多人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必须让合唱队员明白合唱队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相互配合、互相合作,有着集体荣誉感,才能出色的完成任何作品,不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明白合唱队里只有“我们”而不是“我”,也要让合唱队员明白合唱不是个人独唱,一定要有一个团队的协作意识,这样就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首要的统一。

总之,业余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常抓不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有信心,勇于大胆尝试探索,一定会让那天籁般的童声合唱艺术绽放光彩。

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篇4

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只是空洞地要求学生“声音靠拢”、“音色谐和”是难以做到的。有的教师要求合唱团声音要空、后、暗, 好像比较谐和,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是一种表面上的谐和。我认为只有唱法高度统一规范才会得到真正谐和的天籁之声。本人热爱童声合唱, 从多年教学经验来看, 需具备五个条件, 把好五道关口。

1位置

任何合唱的声部要想获得谐和的音色, 就必须统一发声方法, 统一共鸣位置, 如果连声部的位置都没有统一, 你用“头声”, 他用“胸声”, 这个合唱团就不可能谐和。从事少儿发声研究达30年英国儿童声乐权威T罍Msakell Hardy告诉我们:“在欧美大教堂里的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 都只有一个声区 (即头声区) 。”

“头腔共鸣”位置高, 音色明亮、优美、流畅。所需要的气息量少, 声带振动范围小, 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 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 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损害儿童尚未发育成熟的器官, 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爱, 增加歌唱的信心。它是童声合唱团发声训练最为理想的“位置”。

美声唱法历来讲究“气息”、“喉头”与“位置”这三个重点, 声乐教师们往往在这三个方面给学生们大量的练习, 从理论到具体操作, 反复训练, 有时也各有自己的侧重面。但对于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他们对发声训练的理解能力和控制自己发声器官的调整能力, 远远不如成人, 在成人看来十分简单的训练要求他们难以理解也无法做到。因此, 我们要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生动、形象、明确、有趣的训练方法, 让孩子们乐于接受, 容易接受。

我认为童声合唱发声训练从“位置”入手, 是最简便、有效的。在“气息”、“喉头”与“位置”这三个要点中, 唯有发声位置最具体, 孩子们都可听得见, 感受得到。经过老师的引导, 他们很快就可学会辨别自己或别人发声位置的“高”、“低”、“前”、“后”, 音色的“亮”、“暗”、“刚”、“柔”。而“气息”与“喉头”相对比较抽象, 听不到也感觉不到。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练习“收小腹”、“两肋扩张”等呼吸动作, 不料他们把动作做反了, 甚至还造成腹部僵硬的严重后果。

“从位置入手”是一种简便、易学、副作用比较小的发声训练途径, 那么如何来寻找头腔共鸣呢?在做发声训练前必须先明确三个观点。

(一) 轻声唱、柔声唱是高位置训练的好方法。

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 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 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T罍Maskell Hardy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 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 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当然, 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 而是养成歌唱的习惯, 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 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地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 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二) 哪里着力哪里就出声。

敲锣, 锣着力, 发出“哐哐”的锣声。打鼓, 鼓着力, 发出“咚咚”的鼓声。可见只有“着力”才能“发声”, 这是物理学“震动发声”的原理。同样, 我们只有在头腔着力, 才能得到“头腔共鸣”。

(三) 要得到丰满的共鸣, 还需要有一个能产生共鸣的空间——“共鸣腔”。

一把小提琴的优美琴声可以传遍一个音乐大厅, 这是由于小提琴有一个极好的共鸣箱。如果在琴身里塞满棉花, 堵塞共鸣箱, 小提琴就会变成“哑巴”, 只剩下非常微弱的弓和弦的磨擦声, 由此可见共鸣的重要性。因此, 想要得到丰满的“头腔共鸣”, 除了必须在头腔着力外, 还要将“头腔张开”调节成一个理想的共鸣腔。

为了训练方便, 我将“头腔张开”与“头腔着力”这二个概念合并称之为“头腔张力”。

1、眉开:舒展开双眉

2、眼笑:双目含笑、炯炯有神

3、抬颧骨:两边颧骨像小鸟的翅膀那样张开、飞翔, 同时做三个互相关连的动作, 你就会感觉到颧骨以上的头腔部份有一股向上、向前、又向两边扩张的力量, 这就是“头腔张力”。

在保持住“头腔张力”的同时, 喉头、口腔和下巴也会下意识地张开, 这种张开自然放松, 不着力, 丝毫不会影响头腔的高位置, 还为声音的流动提供了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到了这种境界, 你只用一分头腔张力就能发得高部位的头腔共鸣, 这是一种多么轻松自如的歌唱啊!

2换声

在某一长音上, 要求合唱团唱法统一还容易做到。但歌唱时歌曲旋律会上下流动, 有时还速度极快, 此时若要求合唱团每一个队员唱每个音都要立即到位, 谐和统一, 就比较困难了。这就要求合唱团必须有十分熟练的换声技巧。

为了顺利地渡过换声区, 还必须采用科学的混声方法。发声有两种状态:真声与假声。纯真声明亮有力, 但音质偏硬, 缺少美感。音量虽大, 但声带负担重, 嗓子易疲劳, 上高音较困难。纯假声柔美飘逸, 但音质虚弱, 缺乏力度。声带用得少, 虽有利于唱高音, 但低音却放不下来。缺少那种童声特有的明亮、高贵的音色, 与孩子们明快爽朗的自然音色和天真浪漫的儿童天性相距甚远。我们要寻找一种既有真声的明亮、有力, 又有假声的柔美、飘逸;既容易上高音, 又容易发低音;轻响自如, 刚柔相济;扬长避短, 上下流畅的发声方法, 这就是“真假声混合”的唱法。目前国内外优秀的少作合唱团, 多数都采用这种唱法。

“真假声混合”的唱法, 要求小朋友在任何声区、任何音高都要同时混合“真声”与“假声”两种成份, 真假声的比例可以适当调节, 但不单独使用。它好比烧饭, “米”和“水”的比例可以增减, 但这两种成份是缺一不可的。

纯净、谐和的童声合唱音色是发声方法高度统一的结果, 没有纯一的方法就没有谐和的音色。为了使歌声中的每一个音都处在最佳状态, 就必须掌握换声技巧的训练。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真假声混合比例的调节:高声区要增加“假声”, 低声区要增加“真声”, 这种调节要精确到每个音。真假声比例的调节是“换声”技巧的核心。

(二) 共鸣位置的调节:在中、高声区都用纯“头腔共鸣”来发声, 到了低声区可用“胸腔共鸣”来歌唱, 但都应保留一定的“头腔共鸣”的成份, 以求得高低统一, 避免声区脱节。

(三) 喉头与口腔的调节:打开喉咙是唱好换声点的关键。意大利声乐大师基诺·贝基曾经说:“喉头不稳定就会产生声区不统一的现象, 在换声区就会出现破音”。在中、低音区, 由于“头腔张力”的作用, 口腔与喉头都能自然松开, 到了高声区应该加大“松开”的程度, 以保证高声区的畅通、流畅。

通过长期、严格的训练, 队员们都能由有意识的技巧动作练习转化到无意识的随心所欲状态。到了这种境界, 童声合唱团的歌声将非常优美、谐和、沁人心脾。

3音准

音准是衡量合唱团水平高低的首要条件。一个乐团, 每件乐器走音一首乐曲都不能完整演奏下来, 那就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效果了。一个合唱团如果经常走音, 其演唱水平肯定不高, 如不及时解决, 整个训练将无法进行下去。无论是新组建的合唱团, 还是相当有名的成熟合唱团, 都应该把“音准”放在首位, 都时刻牢记“音准第一”。

音唱不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听觉不好, 一是发声有毛病。

在听觉训练方面, 我们提倡用“纯律”的概念来训练童声合唱团, 因为“纯律”比钢琴上的“十二平均律”更符合声音共振的科学原理。用“纯律”训练出来的合唱团音更准确, 和声更纯净。训练时要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音”和每一个“音程”的倾向性。如唱大音程、增音程应该有“扩张”的感觉, 唱小音程、减音程应该有“缩小”的感觉, 纯音程则是平稳的。同样, 在练习音阶时也要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音的倾向性, 有的音倾向往上, 有的音倾向往下, 有的音是平稳的。

以上这些内容属于听觉训练的范畴, 可在“视唱练耳”课上解决。

我们着重研究由于发声的毛病造成的“走音”现象, 探讨发音与音准的因果关系。

由于我们唱的大多数童声合唱曲目都还比较简单, 没有什么复杂的和弦与变音, 孩子们在听觉基本上还是能够胜任的, 如果还经常出现“走音”, 其原因往往是由发声上的毛病造成的。下面我把学生中常出现的由于发声不当而造成走音现象大致总结以下几点:

(一) 喉头用力过大, “喉音”严重, 发声位置低, 造成音偏低。

(二) 盲目追求“虚、暗、空”的音色, 造成音偏低。

(三) 演唱状态不积极, 疲软松垮, 有气无力, 造成音偏低。

(四) 字头没有弹性, 字尾位置保持不住, 造成音偏低。

(五) 气息失去控制, 任意冲击声带, 造成音偏高。

(六) 片面强调高位置, 忽视气息的稳定支持, 上下失去平衡, 造成音偏高。

(七) 声音不断上下摇晃、颤动, 音高一直飘忽不定, 无法唱稳一个长音, 这种颤动现象对合唱的破坏力极大, 是合唱的大敌。

这就要求童声合唱团的指导教师应该分清“走音”的真正原因, 以便及时引导队员们“对症下药”, 及早克服音不准的“毛病”。

4均衡

合唱是多声音的艺术, 如何处理好各声部的关系, 使整个合唱优美、协调, 这就是“均衡”所要解决的问题, 层次分明、比例得当的合唱丰满、谐和、充满美感。主次混乱、比例不当的合唱则单薄刺耳、失去美感。

“均衡”不是平均分配, 不是要求各个声部都用相同的音量来歌唱, 不是主次不分。“均衡”要求指导教师要从艺术高度分析整个合唱作品, 透彻地了解每一个声部的地位与功能, 每个声音怎样演唱会更好地使所唱乐曲得到和谐的效果。然后作出全面的处理, 塑造出生动准确的合唱音乐形象。

5咬字吐字

字不统一, 合唱也难以谐和。特别是唱复韵母时往往会产生复韵母中的各个音素出现时间差。

例如:5---

1、kuai---

2、ku a-i

3、ku-ai

4、ku--ai

一个快字, 由于音乐延长了四拍就可能出现以上四种情况, 各个音素出现时间先后不一, 不同步, 造成在某个拍点上同时出现几个不相同的音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复韵母的各个音素, 放在一起, 混合成一个新的韵母, 在歌唱时始终咬住这个新的韵母不变。

这种办法好像喝咖啡, 将咖啡、奶、和糖这三者放在一起, 冲水调匀再喝。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完全是一样的味道。而不能将三者先后分开来吃。

关于强化小学童声合唱训练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教学开展的较晚,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童声合唱能够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各小学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使童声合唱的水平和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并且在各小学校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应积极寻找开展童声合唱的教学方法,并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进而强化童声合唱教学。

1声音训练中追求音质自然、清晰、优美

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此引以为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按照成人合唱训练的方法和要求来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数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科学安排训练的进度。在声音训练中,首先不要盲目追求教学进度,应以追求自然、清晰、优美的音质为教学目标。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促使学生能够自然舒适的发声,并逐渐形成正确的发声习惯,进而保证声音的和谐和统一。在掌握正确的发声习惯以后,教师要训练学生逐步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扩大共鸣腔,打破自然声的局限。声音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進行童声合唱教学,避免单一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例如,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和重点,选用练声曲,或选择适宜的歌曲片段等对歌唱技巧加以练习,不但能够练以致用,还能检查学生对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合唱教学中重视学生与指挥、声部之间配合情况

童声合唱要求所有参加合唱的同学能够做到统一、均衡与和谐,这也是影响合唱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统一、均衡与和谐的合唱离不开精美、准确的指挥,可以说歌唱指挥是合唱效果的关键。因此,在童声合唱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重视合唱中的指挥,教师要保证指挥的动作优美大方、恰如其分,并富于感染力。所以,在指挥中适宜的表情或简洁干练的动作十分重要,教师要注重这些方面的训练。让教师的每个眼神、表情或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更加完美的表现音乐,让学生在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将合唱推向高潮。另外,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在二声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先为学生演示第二声部的唱法,并与第一声部的学生配合进行合唱;然后再让第二声部的学生跟着教师轻唱,并逐渐放开声音,使两个声部慢慢的结合起来,使声部之间默契配合,进而达到和谐统一的的合唱效果。

3合唱教学中注重气息训练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歌唱过程中容易出现气力不足或者用胸部呼吸去支持歌唱的現象,这样在歌唱中会导致气僵、喉紧等。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气息训练。在进行歌唱之前,教师应安排一些呼吸训练,在目前的训练中,气声结合法应用比较广泛。所谓气声结合法,就是采用科学的胸腹式联合呼吸,通过胸部、腹部的舒展和扩张动作进行规律的呼吸,运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发声。实际的教学中,发声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在保持正确的姿势,口与鼻同时吸气至气息达到腹部和腰部,继而保持吸气,慢慢均匀地呼气,保持气息均匀,同时收腹,运用收缩小腹产生的力量推动气息的呼出。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改善气息不足的现象,增强合唱教学的效果。

4增强学生对合唱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

童声合唱应该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排练《我们美丽的祖国》一曲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作品的主旨,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并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歌声和表情表露出来。在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曲时,教师要为学生描绘歌曲中的美丽场景,波光粼粼的海面,阳光洒洒,四周绿树红花交相辉映,几个充满朝气的少年在小船中愉快的歌唱……要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轻松愉快,让学生融入歌曲的意境当中,感受少先队员在的幸福生活,引发学生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憧憬。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进入角色,不但能够使合唱富有感染力,也能提高合唱教学的效果。

5重视合唱教学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合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走上舞台,面向观众,才能将音乐表现出来。合唱教学和训练,不但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还需要学生将音乐的艺术魅力和美感带给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并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通过舞台表演等合唱实践活动,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表演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进行童声合唱教学与训练的中,教师还要重视实践。比如,组织学生观看专业童声合唱团的演出或录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童声合唱训练的热情,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可以根据合唱教学的内容和进度在学校内组织汇报演出或合唱比赛,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并切身感受学习合唱的乐趣,使学生保持对合唱学习的热情。

总之,合唱对歌唱的技能、状态和表现力要求较高,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和研究。对待小学童声合唱教学,不但要耐心,还要富于创造力,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音乐基础,还要认真展开合唱训练,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强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和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琴. 让童声合唱在孩子心田悄然绽放[J]. 小学教学参考. 2012(12)

谈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篇6

一、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

l.运用“轻声”唱法,克服“嘘声”轻声唱、弱声唱是高位训练的方法之一。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或力度。轻声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而绝不是消极的“漏气”声音。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发现,当儿童独自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悦的。如果将这种声音用力度记号表明的话,应是p或mp。因此,轻声唱的训练应在p与mp这个范围内为宜。而“虚声”产生的原因很明显,由于教师要求学生不许大声喊唱,那么学生就由过分用嗓变成不敢用嗓,音色也由太亮变成太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这种现象尤其女生最为突出。平时使用小声唱,长期就会使嗓子失去光泽。

这两种方法的焦点是,教师必须弄清楚具有头声唱法的“轻声”唱法是在气息的支持下打开喉头的歌唱,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它没有打开,没有呼吸。针对以上的问题我采用的是开口大声朗读法:首先让学生把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然后用a母音和He进行发声训练,让学生把声音放出来;最后再找一首歌词让学生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而且告诉学生朗读时要使用充分的气息和兴奋的状态。

2.训练正确的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学生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教师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可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适的发声训练

1.在训练合唱队队员气息的时候,可采用“闻花式”和“平躺式”这两种呼吸法。“闻花式呼吸法”就是慢吸慢呼,呼吸时把心情放轻松,仿佛鼻前有朵美丽芳香的鲜花,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吸到横隔膜的地方,然后保持住,坚持一会儿用“嘶”音,再慢慢地呼出去。这样容易让学生找到兴奋状态,而且气息吸的比较深、比较充足,有利于学生在歌唱时摆脱对嗓子的依赖。而“平躺式呼吸法”就是平躺于一个平面,深吸一口气使腹部像吹气球一样扩张,扩张到最大状态保持住,坚持一会儿再慢慢地呼出去。

2.发声训练。

在哼唱此曲时,要尽量打开鼻翼,有哭泣的感觉,用中等音量均匀地唱出,声音连贯流畅,切忌声音不通畅。

练习此曲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叹下去,声音不要出现多大的波动,要注意气息的平稳,往高声区上行是不要抬下巴,做到轻松自如。

演唱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的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腔,但是要防止腹肌僵硬。跳音是在开口音上演唱,要注意下巴不要僵硬,舌根也不要用力。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3.体能训练的方法有:游泳、长跑、仰卧起坐。游泳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潜入水里时又能训练憋气。长跑是有氧运动,可要求学生每天早晚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慢跑几圈。小学生做仰卧起坐,一分钟一般要求30~40个,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能锻炼腹部肌肉、加强横隔膜的力量。

三 、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让学生保持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

1.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使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找到温暖和鼓舞。

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童声合唱,声音训练,方法

合唱是学校音乐教学及课外艺术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不仅能够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也能够让孩子的音乐素质、合作意识以及艺术修养得到有效培养。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开始重视并发展童声合唱。在童声合唱表演过程中,声音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是评价一个合唱队伍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小学童声合唱训练中,如何把握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声音训练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一、童声合唱的特点

由于童声合唱团体的主要成员是儿童,他们的歌唱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通常四岁到五岁的儿童,其胸腔还较小,呼吸也比较浅,发声具有明亮、纯净的特点;而小学生,大都是七岁以上的儿童,这些孩子正处在身体成长发育期。在此阶段的童声合唱,不仅具有其它合唱统一性、甜美性和和谐性的特点,还具有声音清脆甜美、稚嫩可爱的特点;儿童的歌唱器官大约在五、六年级时,会进入发育高峰,其发声位置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的由头声发声过渡到胸声发声,歌唱时就会产生较大的音量,声带的运动范围也较大,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孩子的声带会变短、变厚,歌唱时的音色容易嘶哑,不纯净。

二、童声合唱声音训练的方法

(一)音色的统一训练

每个儿童的声音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合唱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特色融合到一起,从而满足集体共性的需要。合唱与独唱不同,合唱讲求共性,如果合唱过程中存在较强个性的声音,对合唱效果是无益的。因此,音乐的统一非常重要。在对儿童合唱团进行音色统一训练时,教师可以挑选一个声音自然柔和的队员先进行示范,让其它队员来进行模仿,使其他队员的音色与这名队员的音色逐渐靠拢,为音色统一打下基础;另外,教师在选择练声曲时,应选择适合孩子音色特点的练声曲。练习时应指导孩子先哼鸣一个延长音。 这样可以为孩子调整自己的音色提供一定时间,使个体声音融入到集体声音当中,利于音色的和谐统一。在训练过程中,老师要培养每个孩子善于听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声音,并让自己的声音尽量向集体靠拢。必要时,可以让孩子先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去辨听。

(二)声音位置的统一训练

在合唱表演中,要想声音统一且具有美感,就必须拥有高位置的声音。高位置就是指声音在头腔中产生振动感觉时的位置要尽量高。尽量产生头腔的共鸣,在高位置与头声共同的作用下,便可获得统一的声音位置。训练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响概念。要想唱出正确的高位置声音,就必须让孩子学会用耳朵去区分声音的好坏。只要孩子们都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为追求合理、科学的声音做好准备。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水平较高合唱队的视频或录音,让孩子们去反复欣赏。同时与不正确的声音进行对比,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的头脑中,便可以形成正确的音响概念,进而获得统一的声音位置;教师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好的声音离不开正确的发音状态。发声时,口腔要扩张,要像一个门洞一样,鼻孔向上稍微张开,感觉声音往上冲。在实际训练时,孩子们容易使口腔变小。教师应该及时对这种错误进行纠正,让孩子感觉口中像含水一样,而且不能将水咽下。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口中含水的状态和感觉,并将这种感觉记在心里,逐步形成一种习惯。

(三)呼吸方法的统一训练

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如果呼吸方法不正确,就会影响到歌唱时的声音,声音也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统一。要统一声音就必须先统一呼吸,这是儿童合唱的关键。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单纯的进行理论讲解,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学会运用形象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他们找到气息支持的感觉。在呼吸练习过程中,要让孩子们的胸部自然放松,同时运用口鼻进行吸气,就像是闻花香一样,让气沉到肚子里,同时感受腰腹部的变化。在呼气时,将气息均匀、平稳的推出,就像是打哈欠一样。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 孩子们的呼吸状态会得到一点点调整,并逐步学会根据需要来调整气息的快慢。一定要让孩子记住,歌唱时,是用气息带动声音的, 而不是用喉咙来直接歌唱的。要让孩子感觉到身体里充满了气,自己就像是气球一样,但不能够故意的鼓起肚子,应该感觉像刚吃饱饭一样。另外,教师在合唱训练之前,应该先将歌曲的换气点划分好,让所有队员都能够统一换气,歌唱时要保持气息的连续性。在几个声部同时唱长音的时候,可以采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每个队员的吸气都应该快且稳,吸气后不能突兀,口型也不应出现明显变化。气息训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充满耐心,认真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合唱表演时,气息能够对声音产生持久而厚重的支持。

(四)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各声部合唱的基础,合唱时要求声音统一,声部之间的音准与节奏必须一致,音准的好坏,对合唱的水平会产生直接影响。在童声合唱中,我们经常会发现队员间存在“跑调”和“打架”等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儿童合唱团的音准训练,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孩子进行音准训练,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在儿童合唱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一些辅助的视唱练耳等综合训练,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会听,还要让孩子们学会辨别各声部的强弱和力度,从而保证每个音准即准确又到位。

三、结语

提高童声合唱整体素质的训练对策 篇8

一、音色的统一

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常常会发现合唱队员在发声方法上相差太远,声音位置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靠前、有的靠后,口形有的太横、有的太“咧”。团队的协同、个人音色的退让度、声部间音色的差异,还有的孩子盲目模仿成人的歌唱,追求声音不自然的波动或抖动等,这些问题都会使合唱队的音色难以和谐统一。为了能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训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建立统一的、正确的歌唱状态。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良好的歌唱状态,然后通过教师示范,要求学生在吸气的同时,打开横隔膜、放松喉头、放松下巴、打开上口盖,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歌唱。如果合唱队有了这种统一的正确的歌唱状态,那么训练时就会省力,快速得多。

(2) 必须要求合唱队在发声方法上一致。如:在唱高音时,与高音区接近时应唱轻声,以轻带假,这样就会使其声音趋同,达到统一,且有穿透力;在唱弱音时,要求孩子们用轻声弱声演唱,做到“弱”而不“虚”;在唱低声时,注意“低”而不“压”。当然,在唱高音或强音时,要避免“挤”和“炸”的声音。

(3)用元音的发声练习训练音色的统一。指挥们一致认同,一个合唱队刚开始训练时,应当通过练声曲和有针对性的曲目练习来统一音色。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位置升高。由于口形收拢成圆形,能改变叫喊紧压的习惯。“yu”能使气息下沉而把声音位置提高到头部的后上方,并能促使喉部放松。“he”音色较亮,声音集中,并使口形稍张开,成圆状,达到放松运气的要求。但要注意防止漏气。“la”声音明亮,口形张开,声音集中,达到升高位置自然放松的发声效果。统一音色的过程也是寻找团队自身音色特点的过程。目前合唱发展的一个趋势是:音色变化是工具,工具多了驾驭起作品来就会得心应手,变化多端,才能多风格地演绎作品。总之,没有不好的音色,只有不好的运用。

二、音量的均衡

童声合唱的音量均衡是对声部间的音量关系而言,即声部间音量大小适当及布局合理。达到音量均衡,要做好各声部在音量上的细致布局。这一点在训练音量均衡方面最为重要。

例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种音量的均衡:第一种,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第二种,高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第三种,中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第四种,低声部稍强,其他声部稍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作品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人为的音量均衡处理。还有,当歌声需要清晰、亲切、流畅时要求主旋律声部的音量突出些,而其他作为烘托或背景的声部则要求相对地减轻音量,达到音量上的均衡、歌声的和谐。

声部均衡的正确观念,应当追求“塔式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低声部相对响些,高声部音强依次相对递减,最高声部力度较弱。这源于人耳对高低音的反应不是平均分配的,人耳对高音的听辨能力较强,大脑对音高较高的声响反应波动较大。因此,为了最终在听觉层面出现均衡的音响,声部间的音强比例应当追求“塔式结构”。

合唱的均衡(即音量的安排)通常安排在作品要求强弱显著的地方,作者一般都用f、p、<、> 等力度记号标明。但不少更为细致的地方的力度变化布局,还有待指挥在艺术的具体实践中更进一步地加以丰富和补充。指挥觉察力度记号在作品中要像看山水画一样记住它的层次,有几个高峰、最高峰在哪里、次高峰有几个、多数力度应当哪一个力度层面上演唱,等等。指挥还要充分了解合唱团的特点,知道合唱团在不同音高上力度最轻能多轻,最响能多响,再结合谱面信息确定不同乐句的力度层次,最终达到音量上的均衡。

三、音准的和谐

合唱音准的和谐是针对集体音响在音高关系上能否准确、和谐而言。有的合唱队员由于在演出时心情激动容易把音唱得偏高一点,这就破坏了音准的和谐。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之一。要想做到各声部间的音准和谐,首先要坚持培养合唱队员听辨和弦的能力。如全音、半音的音程听辨与音程区别。再如和弦的听辨,以大调为例:大三和弦:Ⅰ级主和弦、Ⅳ级下属和弦;Ⅴ级属和弦等。以上的听辨练习,需要孩子们了解全音、半音、和弦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并紧密地与“听”“唱”实践结合才会进行得更有效。在合唱训练中,采用轻唱,学生之间的干扰很小,一方面能消除合唱所带来的声带疲惫感,又能使各歌唱器官自然放松,找到正确的发声感觉,也能随时协调好在不同音区上,音量不易均衡之缺点。另外,也可使合唱队员音准进一步和谐。

四、情感的表达

情感的表达就是根据歌曲内容,对歌曲进行雄壮的、优美抒情的、活泼跳跃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有的合唱队拿到合唱曲后只唱出了准确的旋律,而没经过精细的情感艺术处理,这就等于生吞的食物一样没消化吸收,缺少了艺术感染力,成为“一二一”式呆板的踏步型。情感的表达与速度、语言、力度等方面有直接联系。在情感的艺术处理方面,要求学生多听、多想,从而总结出一般经验。如反映儿童生活,趣味性较强的歌曲一般速度是较快的,要求唱出来的声音有弹性、跳跃,这就要处理成用跳音的唱法;一般比较抒情的、冗长的歌曲,我们唱时要根据速度标记或加上自身的感受来作变化,不论是哪一类情感的歌曲,都要求学生清晰而准确地朗读歌词,从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样能给学生合唱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

教师在技能传授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传道”的功能,应该把德育融入授业解惑中。童声合唱可以培养学生谦逊忍让、甘心奉献的精神,也可以使人感受到团队成员间相互支持、相互传递、形成协力之后的强大,甚至可以体会到差异化的和谐共存。提高童声合唱的整体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科学地训练每个学生的发声方法,听辨和弦,掌握固定的音高,以达到整体提高之目的。

童声合唱中基础训练的实践研究 篇9

在合唱中,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共鸣、发声、情感等要素, 是极其重要的。还有抑制声技术、半声技术、合唱音响的共鸣技术和咬字与吐字技术等, 更是声部演唱或领唱时不可或缺的技术要求。 因此, 研究童声合唱中的基础训练, 将其合理应用到合唱教学中, 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声乐演唱技巧

1.呼吸

声乐演唱需要呼吸调整, 呼吸调整能够保证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 同时又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 要达到“整体歌唱”的境界, 呼吸对于练声是很重要的, 必须认真分析呼吸问题, 歌唱发声过程当中, 呼吸、共鸣、吐字、表现是缺一不可的,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还相互促进。呼吸训练的程序是:吸气: (1) 腹部向外突出; (2) 胃下降横膈膜下降。呼气: (1) 腹部向内收进; (2) 胃上升到横膈膜, 以上的呼吸动作, 我们称之为腹式呼吸。用腹式呼吸, 是不能一次将整个肺部吸满气的。除此之外还包括胸式呼吸, 吸气时胸部向外扩张, 呼气时胸部向内收缩, 吸气量居中。胸腹式呼吸, 就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相结合。 胸肺部和腹部间有横膈膜, 若吸气时能使用到横膈膜, 可使吸气量更大, 气的运用较灵活, 笔者个人比较推荐用这种呼吸方式。练习呼吸的步骤:练习应在舒适及放松的状态下进行。

2.发声

发声练习是用于训练声乐技能技巧最基本最简单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构成歌曲旋律最基本最简单的动机或乐句提炼出来配以单纯的母音或音节, 在适当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反复练唱。目的: (1) 有意识地运用气息发声, 逐步做到横膈膜控制呼吸。 (2) 形成正确的喉头位置。 (3) 训练调节共鸣腔体的方法, 通过共鸣腔体的调节与运用, 增大音量, 美化音色。 (4) 呼吸、喉头 (声带) 、共鸣器官密切配合, 协调运动地发声, 做到声区统一, 富于力度和音色变化。具体训练的要点是要求发声者在发出实际音响之前, 在头脑中预先想好 (找到) 一种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声响效果, 用这种正确的听觉要求促使大脑神经来协调各个发声器官, 发出你想象中的那个声音来。可以说, 歌唱的最高技艺就是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3.共鸣

声乐演唱中指的共鸣主要是共鸣腔体, 包括咽腔、口腔、鼻腔、胸腔。它们联合成了一个统一体, 但却各有分工, 如果缺少了其中任意一个部分, 便会产生严重影响声音的共鸣。这些腔体虽然互相连通,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们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协调运动。在所有的腔体共鸣中, 咽腔的共鸣占据着所有的腔体的主要地位, 咽腔的共鸣是发声和共鸣使用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在声乐演唱时声区的不同, 共鸣腔体有着相关的位置变化。共鸣腔体的配合是对立统一的, 既能互相协调, 又会互相转化、互换其位置。共鸣训练最重要的是胸腔共鸣, 胸腔的空间及共鸣能量大, 发出的声音就有宽度和深度, 声音听起来宽广、浑厚, 听众就会有一种庄严、深沉、真实、可信的感觉, 它是口腔共鸣不可替代的基础。在发声练习中, 可以让学生发“U”长音练习找共鸣腔体。找到共鸣腔体后, 可以结合在单音的短小旋律训练中发 “hu”跳音, 在合唱中用最简单的元音找到集体的共鸣。

二、合唱演唱共性

1.气息的统一

合唱既是最完美又是最高雅的声乐艺术, 具有大众化和广泛性, 要唱好它难度相当大, 尤其是非专业的合唱团体, 是更加地不容易。在许多非专业的合唱团体中, 较多的声音杂、乱、散,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气息不统一。气息的统一对于一个合唱团来讲是演唱的基础, 只有在合唱团中不断进行气息的统一训练, 才能找到表达作品的默契。

第一, 急吸缓呼。在合唱气息训练中, 最基本的应该是急吸缓呼这种气息掌握训练。在训练时, 要求合唱队员在急吸气时, 运用胸腹吸气, 眼口鼻同步张开保持“惊讶似”的表情, 找到发声元音 “U”位置, 像吹蜡烛似地, 缓慢地将气息推送出去。要提醒合唱队员在呼气中, 要既保持气息的不间断, 得以吹动烛火, 又不能气息用力过猛把烛火吹灭, 以最佳歌唱状态同时发声。

第二, 急吸急呼。这种呼吸方式多用于跳音练习。在急吸时, 气息集中于小腹, 横膈膜向外扩张, 可让学生插腰练习, 感受横膈膜的气息跳动。发“tu”音急吸急呼, 声音通过气息的带动, 达到的声音效果要轻巧而有力, 短小而干净, 跳跃而整齐。

第三, 循环呼吸。循环呼吸在合唱团中经常性地运用。在演唱长音时, 为保持整体声音的持续时值, 要求合唱团员在演唱时无明显呼吸的自由式、无统一的换气, 即你换气时他演唱, 他换气时你持续演唱。在此过程中, 学生学会相互倾听, 气息保持, 如此循环式的保持整体声音的存在, 以达到作品处理时长音的演唱表达。以上三种气息训练只是笔者在实践中的基础做法, 建立正确的歌唱气息概念, 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控制的方法, 是合唱训练中获得声音统一的重要手段, 也是合唱训练中基础的基础。

2.音准节奏的统一

音准与节奏的准确是合唱团演唱作品过程中的基础。良好的个人基本音乐素质的训练, 包括视唱和练耳训练,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音准、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只有学生能熟悉和唱准所有声部, 合唱训练才能和谐而顺利地进行。同时要求学生演唱时做到能监听另一声部的音高及和声效果, 通常说, 在旋律线后加入歌词, 难以控制音准, 旋律线上行时容易偏高, 要注意引导学生控制气息的平稳, 基本上用横隔肌控制, 避免音准的波动。在旋律线下行时, 容易偏低, 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地有效控制放松声带的张力与横隔肌的控制力, 与此同时, 声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避免音准的下滑。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为确保合唱效果, 节奏的统一至关重要, 合唱的速度和节奏也必须配合的天衣无缝, 准确到位, 合唱经常会有速度的快慢, 尤其是在中途转变时, 如果参差不齐, 就会影响合唱的效果。

3.声部的和谐

声部的均衡、合理、协调配置是合唱和谐的关键, 显得十分重要。在合唱教学中,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时, 要做到节奏整齐, 音调准确, 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 各声部均衡和谐, 才是成功的合唱。因此, 科学、合理的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是必须的, 无可替代的, 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关键环节。

第一, 高声部的发声位置。高中低部要保证高音的稳定性, 训练高音可以进行模拟训练。假设训练者是个女孩, 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 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 并且还有“假声” 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 你再“啊~”一下看, 大多数再也“啊” 不上去了。因为你收到惊吓的那一刻, 你的小腹在紧张, (想想被惊吓的感觉, 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 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 (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 , 直冲嗓子眼儿, 声音不高才怪。所以, 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 记住, 一切以小腹为根基, 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 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除了力度训练外还要配合良好的高声区, 练习时, 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 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 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 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 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 反而会毁坏声带。高音声部的声音特点是多变、轻巧、坚定而有力。高音在合唱团中经常起主导声部的作用, 单独或与其他声部一起演唱旋律。

第二, 中低声部的发声位置。要使颅腔和胸腔能够共鸣, 必须保证各声部的完整地配合, 泛音和高音需要颅腔的共鸣, 泛音显得音色饱满, 要使音色浑厚, 则需要胸腔的共鸣, 中低音也是胸腔共鸣的结果。高中低声部的和谐共鸣要保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 高音声部处于歌唱的顶端, 音域高, 音色明亮。低音声部的声音低、厚、饱满。在女声二部合唱中, 低音常常起第二声部或低音衬腔的作用。低音声部通常是合唱的基础, 特点是浑厚有力, 发声点集中在胸腔, 在平时可多练短音胸腔发声咬字练习。

第三, 各声部间的和谐共鸣。多声部声音和谐指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和音准关系上的准确、协调。和谐在“横”的音高音准关系上是指演唱时做到作品的调性的协调。多声部声音和谐也表现于合唱各声部间的音色和音量关系, 换句话说, 就是在“纵”的安排声部间的音色音量的布局。比如, 三部合唱就有多种平衡, 第一种, 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 这叫自然的平衡;第二种, 高声部强, 其他声部弱;第三种, 中声部强, 其他声部弱;第四种低声部强, 其他声部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不同作品的艺术表现需要进行的各声部平衡。

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形式, 在发挥合唱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 本文针对声乐演唱技巧和合唱演唱共性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整理。声乐演唱与合唱演唱辩证关系较为明确, 声乐演唱技巧是合唱演唱的基础, 合唱演唱完美表现声乐技巧。

摘要:本次论文的选题目的, 就是要整理出“童声合唱中基础训练的实践点滴”, 通过探索提出合唱演唱组织的优化策略, 将其应用到合唱训练过程中。本次论文的研究内容, 就是针对合唱过程中的呼吸、发声、共鸣、以及气息运用、音准、声部和谐的统一等进行理论实践研究。把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在合唱中实践操作, 通过详细论证研究可以发现, 基础技巧学习是合唱训练中获得声音统一的重要手段, 在发挥合唱艺术魅力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声乐技巧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声乐演唱,技巧,合唱演唱,共性

参考文献

[1]余敏.新课标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6) .

[2]高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2 (08) .

[3]殷志勇.小组合作式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2 (08) .

农村小学童声合唱队的组建与训练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合唱队;童声;组建;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062-2

引言:

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随着现代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活跃以及美育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青少年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感情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一、音准好、音色美、队伍精是童声合唱队建设的根基。

1、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和谐、统一的重要保证。但农村小学的学生音准都是建立在天生的基础上,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

2、音色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色。指导学生歌唱,大部分只能用模唱法进行。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色和谐、统一。如“ l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3、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在音量这个问题上,绝对不是音量大就好、音量小就不好,而是看一个合唱队是否真能够按歌曲表现的需要与指挥的意图将演唱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作品表现得完美。

在了解学生们的音准、乐感和表现力的同时进行挑选、物色,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这方面的训练、再筛选。

二、扩展童声音域,解决自然声转变是童声合唱的基本条件。

1、童声合唱训练的第一个目标,是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而不是追求音量和力度。当然,训练轻声歌唱不是目的,而是养成自然歌唱的习惯,提高演唱水平的手段。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并能使儿童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对保护儿童的嗓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

2、轻声歌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绝不是那种消极的漏气声音。它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安静下来,头脑冷静,精力集中,随时能听到教师的提示,并按要求和提示去做;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放松喉肌,正确打开喉咙,减少声带负荷,避免损伤嗓音;便于找到明亮、轻柔的头声,有助于伸展音域,轻轻地唱出高音;只有轻声练习,才能体会“假声”的感觉,放开喉咙大唱大叫,是永远也找不到“假声”的;在合唱中,既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使各声部同时又能听到其它声部的进行,并随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使各声部在音量、音色、音准等方面协调、平衡。

3、轻声与大声是相对而言的。当学生课余时间边走边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自然、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高水平是p与mp这个范围内进行。高音的练习也需结合学生平时所发出的声音作为启发的条件,例如:平时孩子在其玩耍时发出的尖叫声,这种声音不但不会破坏孩子的嗓子,还能发出很高的声音。在训练中我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去感受这种高音的练习。

4、“lu”的哼鸣找柔和、丰富的头声。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指导教师首先要解决的课题。所谓头声歌唱,就是以头腔共鸣为主的歌唱发声发法。人体的共鸣腔有口咽喉腔、鼻腔、头腔、胸腔,各共鸣腔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但由于声区的不同,共鸣腔的调配比例高水平有不同。而头腔共鸣则对伸展音域,美化音色,使声音明亮,轻柔,和谐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种声音不论高低、强弱都具有穿透力。

5、先说后唱、用“念”带“唱”,找明亮集中的头腔共鸣。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哈欠”的感觉唱歌;也可以用站在山顶向远处的人召唤的方法。“说”对再“唱”,且要保持“说”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用“念”带“唱”实际上是用“假声”带“真声”,达到一假声为主,真声、假声糅合在一起的训练方法。我们不需要向儿童阐述什么是“假声”,以及“假声”发声的生理状态,只要在训练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像京剧中的韵白那样“念”,唱的时候轻一点、柔一点、暗一点、直一点便可。要求儿童做到“轻、柔、暗、直”的歌唱,既能保护儿童的声带不受伤,嗓音不损坏,又能达到用假声获得头声歌唱的发音方法。

此外,下行音阶的练习也是使儿童体会头唱法的有效途径。从头声发出来的高位音开始,逐步下到低音,尽可能保持高位置的头声来唱下行音阶的音列。因为,下行的音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能容易找到好的位置去演唱。

三、“听”“赏”训练,培养队员的歌唱综合能力,是童声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

1、首先从欣赏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合唱兴趣入手,运用听赏的训练方法。听赏训练包括“听”和“赏”两方面的内容。农村小学合唱队训练中的“听”就是在排练时,把队员的演唱声音用录像机录下来,然后放给队员听,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队员从一个旁观者和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自己演唱的声音,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当队员自己在演唱时,有些毛病是不易察觉的,而用这种方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就能很快找出毛病,“对症下药,及时诊治”。并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感觉。“赏”就是欣赏,在排练合唱作品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情绪基调,我找来一些和所排作品艺术风格相类似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指导他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具体处理手法,运用到排练中去。

2、要求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歌词,个别重点字、词、句要抽出来反复咏诵,纠正咬字、吐字、发声中出现的错误,直到完全满意后为止。

3、合唱歌曲的分析要言简意明,准确精当。合唱歌曲声部虽多,但各声部都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它们既丰富了旋律,又加强了气氛。训练合唱时重点放在副声部上,要求声部均衡,音量平衡,换气统一,强调合唱队员务必熟悉合唱歌曲的每一声部,即唱此声部的学生又要学会唱彼声部,并使各声部自然靠拢,配合默契,做到速度一致,力度一致,强弱一致,感情一致。这样,听起来就声部和谐,歌声优美,感人至深。

4、将合唱部分的重点、难点乐句提出来,抄写在谱板上,作为课前练声曲进行重点练唱。学生集中精力攻其一点,合唱难关就较容易突破了。

5、先不要急于学唱合唱部分的歌词,教师可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和节奏特点,分别结合合唱声部旋律选配上“啊”“母”“咪”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衬词进行练唱。由于衬词单一,咬字、吐字方便,即使是较复杂的旋律,学生练唱起来也不会感到吃力。

6、分组重点练唱副声部,担任高声部的同学跟着低声部默唱(心唱)自己的声部。各声部用mf或p音量互相輪换练唱,启发学生认真体会合唱效果,感受合唱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清晰、精准的发声练习是童声合唱的训练重点。

正确且稳定的发声习惯的建立,是合唱训练中必须而且很难突破的一个环节。歌唱状态如何作到“牢”,达到较强的稳定性,方法很重要,教师的语言在表述中的方式和方法也很重要。 正如陈佳南老师所说,呼吸是根本。气息的练习需要持之以恒。在到其他学校观摩的时候,也让我感受到每个老师都是在抓根本。

1、由于合唱队员每个人声音波动频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训练和控制,就会使合唱整体音响的统一和谐受到影响。而用直声训练法,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直声训练法,就是训练队员的直声演唱能力。因为用直声演唱的声音比颤抖、波动的声音容易揉合到一起去,更容易往一起靠,不仅可以获得清澈、纯净的音质,而且还能使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变得更加统一和谐,特别是在演唱一些优美抒情作品和无伴奏作品时,显得更为重要。

2、在指导学生用直声演唱时要求学生要注意两点:1)、在旋律起伏变化时,要求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要保持稳定,尽量减少波动。遇到音程跳度较大时,要直上直下,减少滑音。2)、当音乐旋律处于进行时,要求合唱队员的声音要平稳,直线进行,不准有丝毫波动,就如同平静、光滑得没有一丝波纹的湖面一样,音色也宛如清澈见底的湖水一样纯净透明。

3、用意境想象法:就是在排练合唱作品时,启发学生进行意境想象。具体做法就是在排练过程中,教师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要求等,用简练、生动、形象、感人的语言来描述作品的内容,启发队员进行意境想象,引导队员进入“角色”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真情,让他们能够十分投入地演唱,以便获得比较理想的演唱效果。我认为意境想象法是童声合唱训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真情”以此达到声情并茂的目的。

五、柔和、舒畅的和声练习是童声合唱的灵魂。

教师应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二声部的和声练习,让学生们提早感受完整和弦的和声效果。从而使他们接受和声美的熏陶、增强合唱美的意识、激发表现美的欲望。开始唱歌时,可先唱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曲,即而再唱三个声部的和声结构比较规范、整齐的合唱曲。这样步步深入,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训练,学生们良好的合唱意识将逐步养成。

结语:

训练一支较为有素质的农村小学合唱队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辅导教师不仅要有相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劳动,与此同时,还必须在指挥训练、在作品理解分析、以及童声的声音特点上不断充实自己。只要让童声合唱融入课堂,合唱队就会步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教学。因此也会迷上童声合唱。

想唱就唱,唱歌响亮,让乡村娃娃齐歌唱……

参考文献:

【1】韩德森.合唱与指挥[J].

进行童声合唱训练 篇11

1. 在能力及训练不足的合唱团中采用的方法

如果教师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合唱团———团员多数不识谱、在辛苦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后才聚到一起, 歌唱能力及训练严重不足。在开始排练前, 作为指挥的教师必须使他们安静并集中注意力。可让学生先齐唱一首熟悉的歌, 这首歌应随着季节而改变。接下来, 是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猪在围栏里打滚, 发出ong的声音, 让声音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发出;奶牛发出惬意的闭口的哞哞声, 这是形成良好共鸣的明显例子;羊, 叫声絮絮叨叨, 用横膈膜来控制发出这种跳动的声音mie;或者用狗喘气的方法来进行快吸快呼, 体会胸腹式呼吸的部位。每次15秒, 时值比为0.1∶0.1秒, 做完一次休息30秒, 练习5次, 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总之模仿动物要尽可能真实, 练习时应该有确定音高。也可以从要练习的作品中选择旋律来进行, 这个旋律可以用作品歌词中的主要音节来进行。如中国童谣《丢手绢》中领唱的部分, 孩子在领唱后的接口音准找不好, 可以把接口的旋律单抽出来作为发声练习, 使学生形成三度和声的概念。先唱唱名, 然后用各种母音唱, 再把词加进来。这样不仅提高练习兴趣, 而且还完成了训练任务, 一举两得。

2. 在缺乏纪律性的合唱团中采用的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使指挥很难排练。所以从一开始就要非常谨慎地对待每一次排练, 去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作为指挥的教师, 面对合唱中部分团员缺乏纪律性, 注意力不易保持集中的现象,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舒适地坐在椅子上, 双臂放松低垂, 低头闭眼, 完全放松。然后让团员小声轻松用n进行叹气。叹气可以用“下落羽毛”进行练习:想像有羽毛从空中落下, 将它们吹向高处, 羽毛会继续下落, 为了一直将它们保持在身体上方, 需要我们用很长的气息控制它们。

一个活跃的群体会对有趣的游戏作出良好的反应。哼鸣可以用来引导共鸣, 用下滑的n进行叹气练习将会有助于共鸣和各个声区声音的统一;或者用一个特定音节或者笑声的卡农来结束声音的训练, 当然也可以用作品的旋律部分片段, 加用笑声或者音节来练习。经过这样的整理, 可以方便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排练。

3. 根据合唱团特殊的发声问题纠正声音

一个指挥要能意识到歌唱者能力的不足之处, 并且清楚问题所在, 并在排练中有步骤地解决。如:合唱团的声音气声太多, 有气无力;合唱团员有喊唱的毛病等等。喊唱, 声音太硬且顽固, 以至于没有音乐线条, 声音没有控制。根本的问题是歌唱时肌肉太紧张, 或者过度使用气息。遇到这些问题首先要使团员沉静下来, 松开下颚, 用一些肢体动作使他们放松身体, 如打哈欠、叹气等。杨鸿年老师在《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提到:要使合唱团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清晰的语言, 无一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的。他还提到吸气不是吸得越多越好, 而是要解决三个问题:吸气量、控制机能、气与声结合的正确比例关系。

4. 根据作品的特别要求纠正声音问题

一是学习活泼类型的作品。有些幽默风格的作品, 音域用得较高。这时可以做一些放松的练习:做类似原地跑步、球类运动动作、用力伸展动作等。或者闭上眼睛, 想像自己像铃铛一样, 头反复伸展和迅速塌下身体。为了增强整个身体对呼吸机能的感觉, 可以做些急促呼吸、哼鸣练习, 想像深深地闻春天令人惊叹的花香;想像品尝熟透的桃子……为了发展气息的支撑技术, 不应当忘记笑的练习。这种练习对于演唱跳音、各种节奏的变化十分有益。要增强共鸣, 就要打开共鸣腔, 建议学会呼喊 (但不是叫喊) 。这种呼喊练习会使高声区演唱更加自如。切忌不要让歌唱者皱着眉头, 而要学会自如把握与表达歌曲中的语言内容。

二是学习庄严的作品。学习庄严的作品, 它们的速度往往很慢。演唱一个乐句时声音常在很低的音区里进行, 这时可以采用使身体抖动的运动进行练习。如:蹑手蹑脚走路、摇铃、砍木头等运动。用哈欠、呻吟等动作帮助稳定气息。对着假设的窗户哈气, 会帮助团员均匀、彻底地排出气息。在开始唱旋律前先在一个音调上朗读歌词……

上一篇:铁路供电下一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