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分析(共12篇)
进行分析 篇1
财务报表是一种商业语言, 对阅读者而言, 掌握客观分析财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是关键。同时根据报表的数据, 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从报表中剔除水分, 去伪存真, 从数据中拧出重要的经济信息, 透过表面数据看到问题本质, 这也是财务报表的重要作用。
一、财务报表的概述
1.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结果和综合性描述, 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会计政策被企业实际应用后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变动表及附注。
(1) 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实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通过资产负债表, 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 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使用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从资产负债表上了解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结构;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 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 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2) 利润表, 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 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 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 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3) 现金流量表, 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被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部分, 每类活动又分为各具体项目, 这些项目从不同角度反映企业业务活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 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提供信息的不足。
(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 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减变动, 还包括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重要结构性信息, 让报表使用者准确理解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根源。
(5) 附注, 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企业基本经济活动为对象, 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 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 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进而系统地认识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 以帮助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和经济应用学科。
2.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目标就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其分析所揭示的信息, 使之成为决策的依据。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标各有侧重:
投资者——最关注的是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
债权人——最关注的是其所提供给企业的资金是否安全, 自己的债权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期如数收回。
政府及相关管理机构——最关注的是国家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情况, 需要向企业了解与经济政策 (如税收政策) 的制定、国民收入的统计等有关方面的信息。
业务关联企业——最关注的是以揭示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主要目标。
社会公众 (包括企业潜在的投资者或潜在的债权人) ——最关注企业 (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 的兴衰及其发展情况。
3.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实际达到的数据同特定的各种标准相比较, 从数量上确定其差异, 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有绝对权比较和相对权比较两种形式。
(2)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由于比率是有密切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差数字计算出来的, 所以, 通过比率分析, 往往可以利用一个或几个比率就可以独立的揭示和说明企业某一方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报表, 或说明某一方面的能力。我国目前一般将财务比率分为三类, 即: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营运能力比率。
(3) 百分比分析法
百分比分析法也称同形分析法。是用百分率或相对数式子, 表示同一时期各项财务指标内容结构, 同一报表中的不同项目的百分率分析, 可以反映出个体项目的百分比, 这种分析方法也叫结构分析或比重分析。
4.财务报表分析的程序
(1) 制定分析工作方案
制定分析工作方案又包括确定分析目标、确定分析范围、确定分析重点。
(2) 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
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其他相关信息、核实审定资料。
(3)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
财务报表质量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
(4)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综合分析。
(5) 专题应用分析
专题应用分析包括财务失败预警分析、财务盈利预测分析、信用评估分析等。
(6) 编写分析报告
编写分析报告包括文字分析报告、图表分析报告。
三、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 进而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企业“全貌”的过程。因此, 除了了解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目标和方法外, 还要运用一定的分析程序和依据。
1.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 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通过编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分析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可以反映企业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 分析企业目前与未来的需要支付的债务数额;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了解企业现有的投资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总之,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分析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 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资产负债表被称为“第一”财务报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它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次序, 把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1) 资产分析的程序
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首先, 对资产总额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 企业的资产总额越大, 表明其生产经营规模越大, 该企业经济实力就越强, 抗风险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越强。
其次, 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析。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 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性;资产的流动性是衡量其质量的一把重要尺子。根据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 我们可以把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
①流动资产
一般而言, 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成长型企业较高, 成熟型企业较低;工业企业较高, 为40%左右, 服务企业则为30%左右。
a.货币资金
先进行数量判断, 即分析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一般为10%左右。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 是为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需要, 若货币资金过少, 表明企业“血液”滞涩, 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若货币资金过多, 则表明资金沉淀, 或企业发生非正常的业务活动。
然后对货币资金进行质量判断:企业资产总额越大, 业务收支频繁, 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就越大。同时, 企业信誉好, 在资本市场上就能够较容易募集资金。并且, 在货币资金构成中, 要分清定期存款所占货币资金的比重, 如果定期存款过高, 货币资金短缺。
b.短期投资
企业保持适度规模的短期投资, 表明企业具备较高的理财水平。若短期投资的规模过大, 必将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c.应收票据
对企业而言, 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就是一种“或有负债”,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列示, 若已贴现的应收汇票数额过大, 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较大影响。可将前后期应收票据的数额进行比较, 防止异常波动。并且, 对于这种“或有负债”可通过“应收票据备查簿”进行确认和验证。
d.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一种商业信用行为, 判断应收账款数额的合理性, 应当结合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及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分析。同时要关注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e.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存储的各种物资。对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分析, 计价方法不同对期末存货成本与当期销售成本的确定必然会受到影响;存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必须使存货数量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平衡。考核存货流动性的指标, 一般通过存货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次数和营业周期三个指标, 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以及三项指标发展趋势对比情况来进行分析。
② 非流动资产分析a.长期投资
先是对长期投资总额进行数量判断;然后再对长期投资进行数量判断, 并与期末利润表中“投资收益”的数额配比;同时在分析时也要注意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和减值准备问题。
b.固定资产
一般而言, 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商品流通业较低, 为30%左右, 工业较高, 为40%左右。而饭店服务业为50%左右, 航天制造业为60%左右。
先要对固定资产的总额进行数量判断;然后还须对固定资产进行质量判断, 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折旧情况及折旧政策, 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固定资产净值的分析。
(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分析a.负债的分析
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 (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 或提供劳务来清偿。有时企业也可以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着权益来了结一项现有负债。先应对其总额进行数量判断, 即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进行比较;流动负债占长期负债的比重, 成长型企业较低, 成熟型企业较高;在基本确认了流动负债的数额后, 还须对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各个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即质量检验。
b.所有者权益的分析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 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一是债权人, 二是所有者。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负债, 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因此, 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 。
所有者权益的分析要先从总量判断, 如果某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 而所有者权益总额不足10万元, 说明企业的资产99%以上为债权人投入的, 该企业处于破产清算的边缘。这时, 资产总额越少越好。所有者权益总额为正, 越大越好, 若为负数, 则表明企业累计亏损已资不抵债。接着, 判断结构, 即该项目分为内外部两大类, 然后进行期末与期初的配比。
2.利润表的分析
利润表, 又称损益表, 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健康状况”。
利润表的结构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采用多步式。
(1) 利润形成过程的分析
进行利润表质量分析, 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利润形成过程进行质量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努力扩大收入, 尽可能降低成本与费用, 努力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才能保证企业持续不断地生产经营, 为投资者提供尽可能高的投资报酬。因此, 收益能力的高低, 是衡量企业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企业经营与其收益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经营活动的组织、目标、范围和内容的调整变化会引起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因此, 通过利润表收益结构的分析, 又可以了解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等是否合理, 有无创新。
(2) 利润表的收益项目关系分析
收益质量评价是一个分析过程, 企业的报告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 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都不一样。
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
营业活动是公司赚取利润的基本途径, 代表公司有目的活动取得的成果。与营业利润相比, 非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 往往是在自己的经营领域里处于下滑趋势, 市场份额减少, 只好在其他地方寻求收益, 而这种市场的风险是很大的, 收益也很难保障。
第二, 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
偶然业务利润是没有保障的, 不能期望它经常地、定期的发生, 偶然业务利润比较高的企业, 其收益质量较低。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地、重复不断地发生而成为收入的主力。
(3) 主营业务利润质量分析
可将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配比, 一般应在60%以上, 并结合行业、企业历史水平进行分析, 评价企业的现有盈利能力和持久盈利能力, 以及企业当期利润的质量。
首先进行判断:
一是将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一般而言, 前者应当高于后者。主营业务收入占资产总额的比重, 处于成长或衰退阶段的企业较低, 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较高。
二是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数量判断: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将二者之差除以主营业务收入, 即得出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毛利率, 并以此结合行业、企业经营生命周期来评价主营业务成本的合理性。一般而言, 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毛利率在20%左右, 饮食业在40%左右。
(4) 营业利润质量分析
a.其他业务利润, 进行数量判断时, 应将其他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配比。其他业务利润既为“其他”, 那么, 其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不应过大, 一般在30%以下。否则, 需要进一步对其质量进行分析。
b.营业费用, 要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通过该比率的行业水平比较, 考察其合理性。并且与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的配比。
c.管理费用, 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通过该比率的行业水平, 以及本企业历史水平分析, 考察其合理性。管理费用与财务预算配比。企业的管理费用种类繁杂、数额较大, 管理控制不便。对此, 可将其与财务预算的数额比较, 分析管理费用的合理性。同时还要注意会计报表中关于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主要是企业租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使用权, 以及向上级单位或母公司上缴的“管理费”等, 分析这种交易的真实性、合理性、警惕人为转移企业资产。
d.财务费用, 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通过该比率的行业水平、企业规模以及本企业经营生命周期、历史水平分析, 考察其合理性与合法性。有大量外汇业务的企业通过分析汇兑损益, 掌握外汇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果有数额较大的赤字问题, 也不正常。
3.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它就是在一段时间内流入或流出企业的现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现金流量”中的“现金”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现金概念有所区别, 有其特定含义。
解读财务报表, 不仅要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质量, 而且, 还要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程序, 通过现金流量表考察和验证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揭示其原因和问题。从而, 正确、全面、辩证地认识企业的业绩。
现金流量的总量分析
首先, 将现金净增加额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然后, 分析现金流量的构成。
现金流量构成有两项内容:
一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占现金流入总量的比重, 即:
某项活动现金流入比重=该项引起的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入总量×100%
二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出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占现金流入总量的比重, 即:
某项活动现金流出比重=该项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出总量×100%
通过这两项分析, 可以了解和掌握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主要去向。
4.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增减变动表的分析
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增减变动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股东权益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 增减变动表包括在年度财务报表中, 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1) 本表的项目的合计数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数额配比一致, 考察企业各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 (2) 各项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与利润分配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中相关会计政策配比。分析和评价所采用的相应会计政策的合理性。
各项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情况与企业以往情况、市场情况以及行业水平配比, 以观察和分析其变动趋势。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会计处理方法对真实性、可比性的影响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某些经济业务可以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 也即存在不止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
2.历史成本计价对真实性的影响
(1) 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造成误差, 发生误导, 由此引发的弊端是报表上一些项目的历史成本与现实价值往往并不吻合, 甚至差距过大。
(2) 历史成本只关注“过去”, 目光过于短浅
在以历史成本为基本原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 企业有大量的资产没有得到充分的计量。企业的某些特殊资产, 例如土地、自然资源和建筑物, 作为稀缺资源,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值, 却没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得到充分的计量和反映, 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严重脱离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使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日益受到限制。
目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的大趋势下, 所有的价值观念均要被重新审视, 企业价值尤为如此, 所以, 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深刻、透彻的剖析财务报表, 才能更加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现状, 同时做出准确的抉择, 使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因此, 我们说, 财务报表分析只是行动的开始, 而不是结束。
参考文献
[1]石彦文.我眼中的会计报表[M].北京经瑞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07.
[2]周凤.财务报表分析[M].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9.
[3]张新民, 钟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孙福明.财务报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进行分析 篇2
试卷分析是对教师的命制试卷水平、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综合评价和反思的过程;是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试卷分析不仅要上传更要下达,它既是每一个教师向学校汇报自己教学工作得失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教师为学生做试卷讲评的理论依据,要为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指明方向。全面的试卷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介绍考试性质
试卷分析要说明本次考试是什么性质、什么范围的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试题由什么人命题的。
二、介绍试卷的特点
1.内容结构分析:试卷分析要介绍试卷考查的范围、知识点及分值、试卷结构(题型比例、分值)、命题特点等。
2.目标水平结构分析:按照考试大纲所列水平(通常分为知道、理解、应用、综合运用等)种类,分析它们的组成比例并且作内容——水平双向交叉分析。
3.题型结构分析:各类题型的比例分析。
4.分数结构分析:内容——分数和水平——分数的双向交叉分析。
5.难度结构分析:对难度测验作难度分布描述。
6.试卷特点及横向、纵向比较:就试卷是否符合考试(教学)大纲规定、是否反映学科特点和内在联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合理性、适宜性以及其他特点作出描述和判断。横向比较可以在班级—班级或学校—学校间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在不同学年间进行。
三、统计数据
试卷分析要统计有关数据,数据来源:全体考生、也可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容量尽可能大一些。有关数据很多,如: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方差、标准差、变差数等,这里主要介绍难度和区分度:
1.各题统计数据(难度、区分度)
(1)难度(一般用P表示):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客观题的难度一般用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与参加测验的总人数的比值来表示;主观题的难度一般用参加测试考生在这题的平均得分与该题的分值的比值。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H+PL)/2(PH、P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具体步骤为:
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
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
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
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语文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
PH=20/27=0.74P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由此可知,难度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概念,难度的高低与被试人员的水平直接相关,难度的取值范围为 0-1之间,当P=0时,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最大,当P=1时,试题的实际难度最小。在一般的教学质量检测中,一份试卷的平均难度应在0.4-0.6之间,只有适中的难度,才能使试题产生区分不同程度考生的最大效果。
(2)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它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为:
①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PH-PL(PH、P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PH、PL的计算方法同上。
例2一次语文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区分度为:
D=PH-PL=0.74-0.19=0.5
5②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XH-XL)/N(H-L)
(X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
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区分度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区分度 评价
0.40以上 非常良好
0.30--0.39 良好、如能改进更好
0.20--0.29 尚可、用时需作改进
0.19以下 劣、必须淘汰或改进
题目难度跟题目区分度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可能使区分度变小;只有难度适中时,才可能有较高的区分度。
2.试卷统计数据(平均分、标准差、难度比例、区分度比例);
①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②分数段~~~~~~~~~等等
如何利用excel软件计算有关数据?
打开“excel”/选择存放位置/点击“ ”/点击“统计”/选择“类别”/点击“确定”/选择数据/点击“确定”。
类别一:“平均分”点击统计中的“AVERAGE”(参数算术平均数)
类别二:“最高分”点击统计中的“MAX”(一组数值中最大值)
类别三:“最低分”点击统计中的“MIN”(一组数值中最小值)
类别四:“标准差”点击统计中的“STDEVP”(给定样本总体标准偏差)
类别五:“分数段”点击统计中的“COUNTTF”(数字参数和合数字的单元格的个数)
也可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点击“=”/输入公式来计算。
3.相关图表
分数段分布图、各题难度分布图、各题区分度分布图、难度比例统计图、区分度比例统计图,可利用excel软件统计画图,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四、学生答题情况统计
各题的好的解答、错误的解答及原因分析。
五、教学分析和改进方向
从得分、失分情况以及某些部分之间的比较、分析,发现教师、学生以及命题等方面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针对存在问题在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为了使试卷分析全面、可靠和有效地发挥应有作用,试卷分析工作应实行教师分析和学生自我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简明、扼要、有重点地写出试卷分析报告。
(附)试卷分析报告的原则是:
第一:要看对象,有针对性。不说那种千篇一律形式主义的套话。不同对象如:对学校汇报,这是一种。面向本学科的任课老师,这又是一种。对学生,又是一种。这三种试卷分析,对象不同,内容和各方面的要求就有所不同。
第二: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三: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定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当然,我们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道题做分析,可以对试卷中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分析。
第四: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不就事论事,不列流水帐,不上习题课。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题。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
怎样进行案例分析 篇3
案例分析如同文本分析,多元、开放,有无限的意蕴,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甚至信口开河。庄子云,大匠只能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没有法度与规矩,我们就无法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与阐发。尤其是对新教师而言,要理清案例分析的常规思路,常见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出新意于法度之外,才有可能超越法度与规矩。
案例分析的思路一般而言包括:分析教学本身的优点所在、分析教学本身的缺憾何在、提出调整的方法与建议。而这些分析,都不是简单地从实事到实事,而是基于理论来统摄与观照实事,用理论引领与调整事实,达到事、情、理、智的交融统一,汇合共通。
那么,由这一思路出发,我们一一对教学案例中的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教学有效观等进行剖理。这些理论的观测标准是什么呢?我们要时常刷新自己的理论视野与理论结构,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应有的清明睿智的判断力。为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具有活性与敏感力,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一些理论补缺补漏,尤为重要的是进行必不可少的“分门别类,建构系统”,不能让它们杂乱无章,而是做到有条不紊。如此一来,我们对于理论的运用能力自然而然获得提升,并且可以达到应用自如。
教学是在教育的规律中进行的,脱离教育规律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是失败的,是反教育的。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这些理论需要内化成自己的理解与思考的支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面对教学现象与实践而不知所措。那么观察与分析的视点应如何确立呢?
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把学生的学习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置于课堂观察与分析的中心。否则,一切的思考就失去了支点与原点。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转向,即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我们要从现场或从案例描述中看到学生的情绪状态、认知状态、思维状态、价值观状态、交往状态、互动状态等等,如学生的哭、学生的笑、学生的沉默、学生的尴尬、学生的沉思、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讨论、学生的游离、学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眼神、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从学生真实的学习性状来看,这里的教学是需要调整的。我们要考虑的是:游戏情境的创设应具备怎样的要素?老师在教学中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是学生的学习状态?
我们一直期待学生不启自发,不教自学。然而,这是一个过程,一种最好的教学理想。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是由教师的教引发学生的学。我们即便是提倡以学论教,以教导学的理念,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学生要细心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认真揣摩其内心深处的意蕴所在。如观察与思考:教师的笑、教师的声调、教师的目光、教师的说话句式、教师的关注点、教师的提问、教师的倾听、教师的评价、教师的应答、教师的启发、教师的点拨、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这些行为中我们要细加剖析:教师的教是顺应了学生的学,还是阻碍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激发了学生的学,还是控制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否引发学生更深入地学?教师的教是否激发学生更投入、更持久地学?……
课堂教学是一种生命的互动与特殊的交往过程。师生间的交往互动的质量与状态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品位。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即在师生人际关系中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强制学习的“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的东西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来。是劳而无功?还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考察与思考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学习效果重要的内蕴在于两方面:学习过程的体验感受与收获;学习结果的体验感受与收获。这里的学习效果包括:知、情、思、智、行。知识掌握的深浅、快慢、系统与零散……;情感的简单与丰富,情感的积极与消极,快乐与厌烦,持续与短暂……;思考的肤浅与深刻,重复与创造,单一与多样,痛苦与欣悦……;智慧,有没有恍然大悟的豁然,有没有综合与整合的思索,有没有独到之处,有没有内在的清明与自在……行动,有没有行动的冲动与欲望,有没有跃跃欲试的心灵力量,有没有一种验证的态度,有没有一种规划的行为,有没有一种耐心的动作……
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三维目标”的角度来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推因溯果,判断其成效如何?为何取得这样的成效?从而,可以从“教学结果—教学行为(师生的活动)—内在的原因”这一逻辑过程进行追溯,并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及内在运行的机理。
对教材的理解关涉到教学生活的深刻性与开阔性问题。任何浅尝辄止的教材解读只能造成一些肤浅而零碎的思想;任何墨守陈规的教材分析只能让人头脑僵硬、思维偏狭;任何缺乏深思熟虑、不经延伸与拓展的知识只能局限、束缚心灵与思想的自由。深刻与深沉的心智总能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上体现出其个性、特征。或独抒己见的睿智与犀利,或浩瀚深厚的真切与广博,或自我融入的活性与灵性……
曾经在一次省级教学研讨活动中听到一位老师上《小伙伴》(一年级下册人教版)一课。这篇课文中讲述了玛莎在旅行途中将背包丢了,维加、安娜、安东三位小朋友以自己的方式来关心玛莎。其中教材及老师都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行动上的帮助才是真正的关心这个道理。老师在课的末尾设置了一个提问环节:你最喜欢哪个小伙伴?(不言而喻,师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将面包给玛莎吃的安东,人人如此。)我认为不太妥当,因为朋友间的关心是多种多样的,有精神的安慰,有物质的救援;有语言的交流,有无声的行动。记得席慕容写过一句这样的诗:问候是一种关心,不问候也是一种关心。对于“关心”的内蕴,我们不宜这样一锤定音,认为关心就一定是付诸行动,就一定是物质的,就一定是可摸可触的。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情境狭窄,甚至可以说是画蛇添足,明知故问。如果我们将这问题扩展为:你对这几个小伙伴有什么看法?你最想对哪位小朋友说些什么?如此一来会人言言殊,学生很可能调动自己的生活事件与感受融入文本学习之中,而且对于全文有统观全局之效。
以更开阔的思想与心态来观照文本、理解文本,我们就能读出更多的意味、更深的韵味,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就会有更浓的情趣、智趣与理趣。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刘伟林
进行分析 篇4
异常流量指的是区别于正常流量的通信, 通常表现为一些流量, 数据包, TCP同步, TCP重置等参数, 在一段时间内突然爆发式的增长, 有别于正常情况流量。引起异常流量的原因通常是一些攻击、下载或扫描等不正常的网络行为。本案例描述的是一次记录下网络通信数据包, 对异常流量进行快速定位和分析的经过。
1 背景介绍
某单位部署了科来回溯式分析系统RAS 3000, 镜像本单位的服务器流量出口。该网络出口流量为50M, 主要提供WEB, FTP, Mail和各种查询等服务。在没有部署回溯分析系统之前,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发现过多次告警日志, 但由于没有告警时数据包, 且告警次数每日有几百次, 造成告警无法及时处理的情况。
2 案例分析
2.1 流量突起分析
在一次例行的检查中, 我们从流量趋势图中发现该单位在凌晨5点左右有一个流量突起, 而这个时段应该没有什么业务流量 (如图1) 。
我们看到在突起发生的时间段位6/30日5:24---6:12。选中该段时间进行分析, 从IP地址栏可以看到60.30.29.10 IP流量达到528MB, 远远超过其他IP, 应该是引起此处流量突起的原因。对60.30.29.10进行挖掘分析发现该IP的大多数TCP会话都是与218.247.187.68通信产生的, 而IP 218.247.187.68是该网络的服务器IP。
对60.30.29.10的数据进行下载分析, 我们看到该IP在突起时间段内产生了12431次TCP会话, 产生了149MB的流量 (如图2) 。
打开“TCP会话”看到该IP的通信会话都很整齐, 每次会话数据包多为10-30个, 每次请求的页面都不同。而会话时间很短, 每秒钟能进行20多次这种会话 (如图3) 。
查看HTTP日志也会看到很详细的访问情况 (如图4) 。
综合日志, TCP会话和其流量行为我们判断60IP是在对该单位的WEB服务器做扫描渗透攻击, 使用攻击软件对WEB服务器进行扫描, 企图找到WEB漏洞, 然后进行入侵和提权, 造成了流量突起的产生。
2.2 TCP请求异常分析
某单位在网络中部署了科来回溯式分析系统, 用以日常的安全检测和事件分析, 为网络管理人员提供详实准确的网络流量信息。某次在分析数据时发现网络中有一些流量异常的TCP请求峰值 (如图5) 。
我们可以看到, 选中1小时分析窗口, 在10:24—10:29这5分钟产生了两次TCP请求的峰值, 峰值时TCP同步请求达到了450个, 而平时TCP同步为150个。在控制台选择IP地址, 然后对TCP同步发送选项进行排名, 我们发现两个IP202.108.212.50和202.108.212.28两个IP, 在这5分钟内TCP同步发送达到了10690和10266个。
首先查看其TCP会话, 我们发现外网IP 202.108.212.50和202.108.212.28在对该单位网站218.247.187.68进行高频率的“访问”。而其频率之高绝对不是人工点击网站所能形成, 我们看到在1秒时间内会话请求就达到300多个 (如图6) 。
这种会话具有明显的扫描特征, 我们查看HTTP日志可以看出202.108.212.50对该单位网站请求有明显按照目录逐级访问的特征 (如图7) 。
3结论
如此, 我们可以确定, T C P峰值的产生是由于202.108.212.50对网站进行扫描所致。这种扫描对网站产生威胁, 也对服务器造成很大压力, 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访问。
播音技巧进行分析论文 篇5
【摘 要】播音主持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艺术,有着自身特有的魅力和价值,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工作的关键环节,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工作的水平。本文在阐述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播音主持工作中的主要技巧,并提出提升播音主持技巧的策略,进而促进播音主持工作向特色化和艺术化发展。
关键词播音主持;技巧;提升策略
播音主持作为信息的传递者与讲解者,是观众直接感知的主要主体,在广播电视节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播音主持的技巧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更是提高收视率或收听率的关键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众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播音主持的技巧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潮流,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和赢得观众的喜爱。
一、播音主持技巧的重要意义
(一)播音主持技巧的用有利于提升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力
播音主持是观众直接感知信息的关键源,更是影响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播音主持不只对相关文字的`重复,而是通过利用语言、肢体、表情等技巧让播音主持更加具有感染力,让广大的观众更能清晰、容易明白节目内容。例如在进行新闻播音主持的时候,播音速度控制适中,在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和冷色系列的服装,这样更容易吸引观众,并且观众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新闻播报的内容。因此,播音主持的从业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强化专业技能。
(二)播音主持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增加观众的亲近感
播音主持中最为重要的技巧就是语言表达技巧,语言表达更是播音主持工作的重要依托。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通常是要对相关的事件、人物等进行评价或采访,以及各类节目中播音主持要表达的观点与见解,都要利用语言表达出来。语言使用是否恰当、表达是否优美、幽默等都要依赖于播音主持的技巧,以及自身的心理和思想素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收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播音主持技巧的运用有利于带动观众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播音主持技巧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除了播音主持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自身魅力。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巧把观众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带动起来,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在充分利用语言表达的同时,更要加强在情感、态度、修养和情怀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真正做到与观众的交流与互动,让广播电视节目生动、活泼、内容充实以及观众喜闻乐见。
二、播音主持工作的主要技巧
(一)播音主持要具备专业、社会知识储备广度和深度
播音主持所处的工作环境多样,有涉及新闻播音、采访对话、广播播音等多种工作的类型。在广播电台做播音主持主要是单纯的通过语言来表达,在此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同一个话题进行反复的重复播报,二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卡壳或断档的现象,对素材准备不充分。在电视进行播音主持的时候,要面对观众,容易出现忘词或忘稿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播音主持的专业类和社会类知识储备广度和深度不够,致使难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
(二)播音主持要善于感知生活,把握观众情感
随着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观众的整体素质以及欣赏水平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播音主持要善于感知生活,把握观众情感。生活当中每个人都拥有真诚和正义,在进行广播电视时,播音主持要着重去感悟人情冷暖,让观众真正从内心深处去认可,那些故弄玄虚、虚情假意的播音主持难以到广大观众的承认,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收视效率,需要播音主持从日常生活出发,去感受人间冷暖,把握观众情感。
(三)播音主持要善于传递情感,当好纽带桥梁
广播电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众服务,而播音主持则成为了广播电视与观众之间一条重要的纽带和桥梁。首先,播音主持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要积极主动投身到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在参与的过程中,把真情实感投入当中,从观众的角度去体验和感受,才能真正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同;其次,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要根据广播电视的具体内容,去准确把握所包含的真情实感,切勿冷漠、机械化,或过分煽情、发泄个人情绪。
(四)播音主持要善于利用自身声音特色,营造良好效果
发挥自身声音特色是播音主持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合理利用自身声音特点能够营造良好的播音主持效果。第一,人们的播音主持欣赏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在播音主持共性的基础上,让个性成为赢得观众的法宝,每个播音主持的声音是不同的,要充分挖掘自身的特点,展现出声音的魅力,让自己的特点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标签;第二,在展现自身声音特色的同时,准确的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情感倾向和气氛,实现声音与情感的结合,实现声音与节目的融合,从而去得到观众的认同,营造良好的播音主持效果。
三、提升播音主持技巧的策略
(一)提高播音主持的文化内涵与层次,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拥有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是播音主持必须具备的素质,对播音主持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播音主持工作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同时,还要通过博览群书,阅读经典著作,强化自身修养,提高思想境界,而不是在播音主持过程中,故弄玄虚、卖弄学问,去真正的俘获观众,感染观众,满足观众审美需求。
(二)增强播音主持的真诚情感,营造浓厚氛围
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的重要依托,也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在播音主持时,语言表达不仅仅是沟通交流的媒介,更是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播音主持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要富有真情、热情等,缩短与广大观众的距离,充分展现出播音主持的感染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同时,播音主持要关注日常生活,参与到节目的采访和编辑当中,亲身感受,提高播音主持的整体效果。
(三)规范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提升节目播出质量
播音主持是代表广播电视的形象,所以要规范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而且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节目层出不穷,一些播音主持工作者语言表达能力也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节目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雪.浅议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J].视听,(6):121.
在分析、概括中进行思维训练 篇6
关键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可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通过对信息、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知识、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心理能力。”阅读教学是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如下三个要点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一、从分析到概括,进行顺向思维训练
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因为他们的认识水平不高,只有在拥有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后,才能通过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去理解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教材、感受形象,抓住主要问题,深化认识,引向概括。
例如,在讲读《尊严》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步骤的:首先让学生自由阅读,找出文中描写逃难人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从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外貌上以及“吃着这些食物时,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的动作上,可以感知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到食物,身体已经非常虚弱、疲惫。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逃难人都接受杰克逊大叔的帮助吗?”“哈默为什么不吃这些食物?他为什么要求杰克逊大叔先给他活干,他才要吃这些食物?”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分析讨论,学生理解了哈默是想通过双手的劳动去换取报酬,他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他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令人敬佩不已。在理解语言、感受人物鲜明形象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一句准确、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在讨论、比较中,将学生思维引向抽象概括中,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通过上述教学,学生经历了从分析到概括的思考和理解,顺向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
二、从概括到分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无论是顺向思维还是逆向思维,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都是必须的。顺向思维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而逆向思维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广阔性和灵活性。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的重点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理解,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例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中,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同时又是全文的总线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相关事物都串联起来。教学时,我也以此为主线来展开:首先从“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入手,让学生明白青年“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句;然后,要求学生自学,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的语句:“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静静地画”“没有任何反应……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分析、验证,真正理解文章中心。同时,也悄悄地向学生渗透“作文必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这样,学生在理解文章中心句的过程中,经历了从概括到具体、从综合到分析的发散性思维活动,逆向思维进一步得到训练,也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
三、指导概括,训练抽象概括思维
中年级教材的训练重点之一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有层次地叙述出来。”语言与思维关系甚为密切。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载体,是使思维过程得以正常进行,使思想得以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发展思维的最好手段。所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目的仍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然而,理解后的表述是小学生的难点,他们常用繁琐的语言表达,或只是重复课文的语句,泛泛而谈。因此,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能只重视结果,急切地把准确的概括抛给学生,而更应该重视概括、表述的过程,并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扎实地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训练。
我的训练方法主要是重视引导学生把概括段意与分段方法联系起来,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概括段意联系起来。例如,《观潮》是按照大潮发展变化的顺序分成四个自然段,我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突出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第二自然段写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第三自然段写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第四段写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联系各段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既能抓住要点,不遗漏,又能立足全篇。当学生出现简单地把四个自然段意连起来,造成句子不通顺时,我不急于讲出准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在把各段段意连起来时,要考虑句子间的联系,保留主干,去掉旁枝末节,语言力求简练,才能抓住主要内容,反映全篇主旨。
这样,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经历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阅读理解,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认识逐渐深化,抽象概括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张鳞珏.浅谈小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分析与指导[J].广西教育,2012(21).
如何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分析 篇7
1. 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体制
走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体制。粟海集团是运城市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之一, 所生产的肉鸡系列产品在肯德基中国西北市场占4%的份额, 为当地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2元。该公司就是成功地运作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对规模小、经营分散的农户进行统一规划、指导和管理, 带动农民规模化生产, 为公司肉鸡系列食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也为公司的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要转变职能,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的主要精力要向服务引导、优化环境、引进人才、机制创新上倾斜;运用经济、法律、财政等综合手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市、县两级农业、水利、畜牧、果业等部门中设有行政职能的站、所都要按照市场化方向转制, 力争组建成公司性的各种企业形式, 实行企业化运作。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要以合理的利益机制为动力, 走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 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 政府要大力扶持一批种、养、加工的龙头企业, 在项目区要率先实现产业化经营, 积极发展粮食深加工企业, 尽快解决库存小麦、玉米的积压问题。
3. 引进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结合运城市实际, 引进推广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大幅度提高运城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水平。运城市有果园面积17.3万hm2, 蔬菜面积6.67万hm2, 为发展加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可是由于加工设备落后, 技术水平低, 导致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层次低、销路不畅, 农民增收缓慢。因此, 应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形成产业化特点出发, 引进符合实际情况的加工设备, 并且该设备应具备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附加值大的特点, 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资源加工, 并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针对果品加工, 运城市除了加大果品商品化处理力度外, 还应该大力扶持像绛县维之王食品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 扩大山楂系列食品加工规模, 增加果农的收入。针对蔬菜深加工, 要在改善外包装、贮运、保鲜等技术条件上下工夫。
4.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长期以来,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缺乏统一管理, 导致生产、加工和销售各个环节的严重脱节, 影响了加工效益和质量。因此, 政府必须在产地建立集散市场, 开拓外地销售市场, 发展专业合作社, 搞好产销衔接, 政府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 开大大产品市场, 通过大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 从根本上带动运城市农村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5. 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食品的安全性、高品质和无公害是现代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我国农副产品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问题。农副产品批量大, 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复杂, 需要可靠的技术措施来确保产品的稳定。在建立相关产品标准的同时, 应在实施绿色种植技术的前提下, 加强先进的在线检测、无损检测和精密检测技术的研究。水果、蔬菜生产是运城市的主导产业, 然而运城市在水果、蔬菜加工方面只是面对国内市场的简单加工产品。深加工产品品质低, 且缺乏规模。因此, 水果、蔬菜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产品品质的技术保证, 应注重保鲜技术, 提高品质和食物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外向市场带动水果、蔬菜加工业的发展。
6. 走科工贸一体化发展道路
农机推广部门要大力研制和引进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开发、研制、引进、消化、推广和应用, 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根据运城市实际, 有选择地开展新机具、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和推广。继续坚持走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深化内部改革, 拓宽工作思路, 加大科研、推广投入, 加大对外联系力度, 及时掌握国内外较先进的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使用动态, 把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和机具推广应用到运城市农产品及工业生产当中。
如何进行信息资源效益评价分析 篇8
信息资源效益评价分析是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过程中消耗的全部劳动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对比, 以反映信息资源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并找出其效益差异原因的一种管理活动。所谓全部劳动的消耗既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过程 (如设备折旧费, 材料及能源消耗费, 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费等) 的所有消耗, 又包括信息资源的流通服务过程 (如信息资源的存储、检索、传递、转换) 的所有消耗, 还包括信息资源的应用过程 (如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及津贴等) 的消耗。由于信息资源运营系统通常分阶段来实施, 投入运营后还有纠错、维护, 以及用户的适应过程, 因此近期内很难进入最佳状态, 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长期。
二、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必要性
1、为企业提供合理可行的运行方案。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 可以为开发新的信息系统或改造旧的信息系统提供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案。一般来说, 要开发一个新的信息系统或者改造一个旧的信息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通过信息资源效益的评价和分析, 可以确定信息系统所带来的效益能否补偿所投入的资源, 避免一个不合理的方案付诸设计实施, 从而造成极大浪费。
2、有助于相关各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 可以帮助信息工作者、管理决策人员和用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 如何用最低的经济代价去实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必要的功能, 使信息机构和用户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便于企业综合平衡, 寻找信息活动最佳经济效益点。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和分析, 有助于找到信息活动的经济平衡点, 为考察建立一个系统是否值得, 用户利用一个信息产品或接受一项信息服务是否划算提供参考依据, 这就要求综合考察系统之间经济活动的各种因素——做出信息活动的投入产出综合平衡表, 找出信息活动最佳经济效益点, 选择经济效益综合平衡模式等, 这样可以使各部分相互衔接, 制定出最佳经济效益方案。
4、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效益评价与分析, 有助于对信息机构、系统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实行有效管理, 解决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无限领域这个实际问题, 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良好效果。
三、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原则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强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性, 可以防止在评价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时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是否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从而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兼顾, 达到最佳组合。
2、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统一原则。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反映的是信息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时间上的差别。我们在评价分析信息资源效益时, 既要考虑短期效益, 又要考虑长期效益;既要注意到当前所产生的效益, 又要注意到长远发展, 要给信息机构或信息系统今后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但又不能放弃当前效益的取得。
3、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相统一原则。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关系极为密切, 它们既有一致之处, 又有矛盾之处。这要求我们在评价和分析经济效益时, 必须将宏观和微观、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 才能获得比较合理的效果。
4、相关性原则。任何信息机构都由若干子系统构成, 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也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环节。这些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 各个环节间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才能输出最佳效益。因此, 评价与分析经济效益时, 不能片面强调某一子系统或某一环节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其他子系统和其他环节的经济效益, 更不能以局部代替整体, 牺牲整个信息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
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原则。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 不仅要对影响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的各种同步因素进行静态的考察和分析, 还要动态地考察和分析这些因素之间、这些因素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现在, 还要考虑将来, 即从发展变化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关系, 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和分析整个信息资源活动的经济效益。
四、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方法
(一) 信息资源效益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与分析
1、事前评价与分析。
事前评价与分析是在信息资源开发前的预评价, 即规划阶段中的可行性研究。评价与分析的目的是观察当前开发信息资源的条件是否具备, 明确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主要包括技术、经济、管理及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等方面。这时的经济效益评价与分析是对信息资源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估算系统开发和运行所需的费用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 对投资成本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论证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2、事中评价与分析。
事中评价与分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阶段性评价, 即在系统正常开发的设计、实施阶段, 对总体中的各个子系统和各个部门进行的评价或分析, 经汇总后成为设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另一种是由于在系统方案实施过程中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原有设计有重大失误, 需要对项目方案进行重新评价, 以决定继续执行还是终止该方案。
3、事后评价与分析。
事后评价与分析是信息资源系统投入正式运营之后, 为了了解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和要求, 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
(二) 信息资源各环节效益分析
1、信息资源采集、加工、输出与传递环节效益分析
(1) 信息资源采集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采集过程中的效益, 主要体现在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多的信息。基于这种考虑, 在采集信息时就要节省获取信息资源的费用, 同时还要注意如何使获取的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灵活的信息系统, 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和互相提供必要的信息, 比每个单位独立地去收集信息资源的效果要好得多。
(2) 信息资源加工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加工环节的效益, 就是指加工处理信息资源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必须小于产出。也就是说, 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价值与所耗费用之间的关系, 既要求节约费用, 又要具有很高的价值。
(3) 信息资源输出与传递环节效益分析。信息资源输出是信息处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对于一个信息资源处理系统来说, 采集、加工、储存的目的是为了输出, 经传递途径, 到信息资源用户那里发挥效益;信息传递是信息资源处理的重要环节, 它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的传递方式与信息资源经济效益有很大关系。为了使信息资源传递方式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就应综合考虑信息传递的时间、距离、成本及收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信息资源传递方式越来越多, 这必将提高信息资源传递的经济效益。
2、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和应用领域效益分析
(1) 信息资源开发领域效益分析。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不断搜集信息资源和不断开发信息资源的循环过程。只有不断开发并有效运用信息资源,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
(2) 信息资源服务领域效益分析。信息资源服务包括信息资源技术服务、信息资源咨询服务和网上信息资源服务等部分。
信息资源技术服务效益分析的指标主要是费用和收益之比。为了合理地评价效益, 可以把发生在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与收入换算成现值, 然后进行比较。
信息资源咨询效益分析, 是指咨询经济活动过程中, 咨询方的支出和物质消耗同获取劳动成果增加量的比较。从咨询经营的全过程来看, 咨询经济效益反映咨询经济成果的形成过程, 计算公式如下:
咨询经济效益:产出÷投入=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
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是指咨询成果的使用价值及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能为委托方的决策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帮助, 增加正确决策的保险系数, 使其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从公式可以看出, 在符合社会需要的咨询成果不变的条件下, 劳动占用或劳动消耗越少, 咨询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 就越低。
获取网上信息资源服务成本较低, 收益率较高, 前景比较广阔。通过对网上获取信息资源产生的效益与其他途径产生的效益的时效性、收益率、价值总量等众多指标的综合比较, 可以有效地进行网上信息资源服务效益分析。
(3) 信息资源应用领域效益分析。任何一项活动不可能不产生信息,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也不可能不应用信息资源。人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就是为了应用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只有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 才能使信息资源应用步入良性循环。信息资源应用领域的效益分析是通过利用信息资源所产生的预期决策效果与不利用信息资源所产生的预期决策效果相比较进行的。
五、提高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的途径
1、提高认识,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材料、能源、信息是经济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 材料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实体、能源向人类提供动力, 信息则给人类提供智慧和知识, 尤其是现代社会将逐步地由工业化经济时代向信息化经济时代过渡, 经济增长中的信息含量在不断提高, 人类活动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因此我们必须像管理材料和能源那样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
2、求真务实, 狠抓信息资源质量管理。一是提高信息资源的可信度, 即准确性;二是提高信息资源的灵敏度, 特别是经济信息资源, 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信息资源提供时间的早晚与信息资源的价值有直接关系;三是提高信息资源的高效化程度, 不同的信息资源, 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即使是同一条信息资源, 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讲, 其效用也有大有小。因此, 信息资源的提供必须要有针对性,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四是提高信息资源的价值性, 信息化时代难免出现信息泛滥、鱼目混杂、真伪共存的现象, 我们要从企业的需要出发, 去伪存真, 去糟取精, 开发和利用那些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并通过不断地完善逐步提高其价值性。
3、加强核算, 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地提高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 必须加强信息资源收入与成本的核算工作。其主要途径:一是努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千方百计增加信息资源收入;二是精打细算, 想方设法降低信息资源成本。
4、高度重视信息资源问题, 积极培育信息市场。目前, 对信息资源的应用, 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信息资源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地区和部门封锁, 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二是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资源浪费, 这主要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商品化程度较低, 造成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足;三是有一部分信息资源无偿提供, 未能引起信息消费者的足够重视。因此, 积极培育信息市场, 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商品化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信息资源效益的有效途径。
5、培养复合型信息资源人才, 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益。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资源技术和管理人才, 是提高信息资源效益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信息资源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 需要掌握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 甚至图书馆学、档案学、会计学等知识。从能力上讲, 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一定的市场调研能力、信息处理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力, 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研究问题的能力, 需要的是一种技术和管理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加大信息资源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除了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外, 积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进行业务技术培训, 为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效益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摘要:本文所要论述的内容为: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含义, 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必要性与原则, 信息资源效益评价与分析的方法, 以及提高信息资源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进行分析 篇9
一、环境说明
本案例为某实验性网络, 内部主机使用公有IP地址。核心交换机上部署了科来网络回溯分析系统服务器, 通过端口镜像将内部网络的流量导入回溯式分析服务器。
二、案例分析
某日上午在分析系统控制台上将趋势图表设置为“TCP分析”状态时, 偶然发现有两个时刻网络中TCP同步包数量明显增多。TCP同步包最多时达到了TCP同步确认包的两倍还多, 而通常情况下TCP同步包数量只会略多于TCP同步确认包。于是我选取了其中一个峰值约15秒的时间段, 在“IP地址”浏览页面按照“发TCP同步包”进行排名, 发现某IP地址15秒内发送了773个TCP同步包排名第一, 而该IP总发包量才868个。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于是下载该IP的数据包进行深入分析。在IP会话列表中看到该IP地址与内网的每一个IP都有IP会话, 这是对网段内所有主机进行扫描的典型特征。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攻击者对每台主机发送了至少3个TCP同步报文, 目标端口是每台主机的RPC (135) 、MSSQL (1433) 和CIFS (445) 。图中数据包总量为3的是主机不存在或未作响应;数据包为6的是主机对扫描着回应了TCP重置或ICMP目标不可达消息, 表示攻击者访问的端口没有开放;而有几台主机与攻击者交换了几十个数据包, 说明在这几台主机上的上述3个端口有一个或多个可以访问, 攻击者对这几台主机进行了深入的漏洞扫描。
TCP 135和445是用于Windows远程过程调用和文件共享的端口。在Windows 2003 SP1之前的系统中这两个服务存在比较大的漏洞, 常被一些蠕虫病毒利用, 如早年的冲击波和震荡波, 攻击者也会利用这两个端口对系统进行入侵。
TCP1433是SQL Server的服务端口。黑客可以利用它进行弱口令尝试, 如果成功就可能获得目标主机的系统权限。
为了看到攻击者对那几台开放端口的主机做了什么, 我把界面切换到“TCP会话”, 深入分析攻击者进行漏洞扫描的行为。
此次针对SQL Server的扫描每次会话为11到12个报文不等, 选取其中某个会话在数据流页面中能够明显看到攻击者在尝试sa口令, 上图中服务器的回应数据我看不太明白, 只是从服务器在回应口令尝试后立刻终止了会话来推测此次尝试并未成功。
从针对CIFS的扫描会话的数据流视图中能够明显的看出IPC$连接请求, 和命名管道的访问请求, 可以看出这是针对Windows 2003 SP1以前版本“pipebrowser”命名管道漏洞的攻击尝试。被扫描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3 R2 SP2并不会受到影响。
三、建议
进行分析 篇10
1 烯烃罐区情况简介
烯烃在储罐中为液态,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与氧化剂接触反应很大,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因此,烯烃的操作与储存危险性高,对于其输送过程及罐区的安全附件等隐患分析及其重要,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烯烃储罐区共有5个20 m3烯烃储罐,其中1个为烯烃循环罐,作为装置系统回收烯烃经压缩、液化后的回收储罐,其中的物料可作为烯烃原料进入装置循环使用。
所有烯烃进出、储存过程均通过储罐实现。
2 储罐现有安全措施
(1)储罐设有现场温度计及压力表,标有温度压力上限,操作工定时进行巡检,发现温度、压力超标即采取相关措施。(2)储罐设有远传功能液位计、压力变送器,可以在现场和中控系统实时反映储罐内液位及压力状况,超出设定值即在中控系统报警。(3)5个储罐均设有尾气管线,并设有安全阀。所有尾气均接入到尾气总管。(4)5个储罐均设气相平衡管,在装卸物料时气相连通保证压力平衡。(5)现场动设备使用防爆型设备,管道法兰均设铜片跨接。
3 HAZOP分析
3.1 HAZOP分析小组的组成
HAZOP分析小组人员主要包括HAZOP分析师,工艺技术人员,仪表技术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储罐区技术人员以及现场记录员。
3.2 HAZOP分析的范围
分析范围的说明
本次HAZOP分析范围为危化品烯烃罐区所有物料进出、储存过程,图纸所反应的装置基本工艺信息包括罐区物料来源、去向以及设备信息等,符合HAZOP分析的技术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各流程图及设备图:《危化品罐区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公用工程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罐区设备平面布置图》、《罐区设备规格表》、《罐区设备单线图》。
HAZOP分析节点列表
在进行HAZOP分析之前,分析小组根据HAZOP分析方法的要求和工作进度安排,将本次HAZOP分析的图纸按工艺流程划分为5个工艺节点。分别为20 m3烯烃贮罐A;20 m3烯烃贮罐B;20 m3烯烃贮罐C;20 m3烯烃贮罐D;20 m3烯烃回收贮罐。
3.3 HAZOP分析使用的偏差列表
本次HAZOP分析时共考虑6类工艺参数,其与不同的引导词构成了本次HAZOP分析所使用的偏差,HAZOP分析所应用的工艺参数及引导词列于表1中。
4 HAZOP分析成果
HAZOP分析小组通过对一系列偏差,系统的对危化品烯烃罐区每一个工艺节点进行审核,考虑进出系统因素,立足于控制失效、管路失效、操作失误等方面,分析导致偏差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并通过在对现场已采用的安全措施进行识别和判断的基础上共补充了15条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5 结语
经过上述HAZOP分析,可清晰地辨识出存在的不可接受的情况或必须要改变的状态,涉及到防泄漏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操作程序等方面,掌握现有烯烃罐区存在的隐患,进而采取相应的整改,消除隐患,彻底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装置安全性,避免重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因此采用HAZOP分析对现有装置危害分析极有必要。
摘要:本文利用HAZOP分析技术对危化品烯烃罐区物料进出、储存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研究,主要针对研究范围内各参数偏差产生的原因、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已采用的安全措施,对偏差产生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削减风险的措施,使事故发生率最小化。充分体现出了HAZOP分析对现有装置危害分析的重要性。
利用Excel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篇11
[关键词] 市场预测 Excel 一次指数平滑 回归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要前提之一是做好市场调查与预测,以便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因而,市场预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市场预测的概念
所谓市场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市场预测的方法
市场预测的方法很多,由粗略的估计,到比较精确的预测,有定性分析方法,也有定量分析方法。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购买者意向调查法,销售人员综合意见法,德尔菲法,市场试验法。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其中,时间序列分析法包括:简单平均数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回归分析包括:一元回归,二元回归,多元回归、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
三、使用Excel 进行市场预测
Excel作为一个优秀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它不仅具有数据存储的功能,还提供了复杂的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甚至可以进行一些数据分析工作,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管理、数据统计、表格制作等业务领域。
1.指数平滑法
例1:某公司前几年的销售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求出2006年的销售预测值。
下面利用Excel分析工具中的一次指数平滑选项,求出2006年的销售预测值。
操作步骤: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以上表1中数据,两行或两列(年份和实际销售量),选择工具菜单中的数据分析命令,此时弹出数据分析对话框。在分析工具列表框中,选择指数平滑选项。 这时出现指数平滑对话框,如图1所示
在输入区域指定数据所在的单元格区域B1:B9;因指定的输入区域包含标志行,所以选中标志复选框;在阻尼系数指定加权系数0.9,因设(α=0.1)。在输出选项框中指定輸出选项。本例选择输出区域为当前工作表以C2为左上角的单元格区域;选中图表输出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这时,Excel给出一次指数平滑值,如表2(第三列预测销售量,α=0.1(α为加权因子或平滑系数)。所以从表中得出该公司2006年的预测销售量为47.2268。
2.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是一种数据统计方法,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数据基础上,寻求随机性现象的统计规律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预测对象的数据分析,可以找出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关系叫相关关系。下面介绍一元线性回归法。
一元线性回归公式为:y=a+bx
式中:y——因变量;
x——自变量;
a——系数(截距);
b——回归系数。
x与y的变化关系,将在回归系数的制约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手工计算一般依据最小二乘法,推导出系数a,b的估计值,并求得。这样做计算量较大。
现在我们用Excel,求得回归方程。
例2:某企业月产值与某零件需用量的数据如表3所示,试建立月产值(X)与零件需用量(y)的回归方程,并预测出月产值为20万元时零件的需用量。
操作步骤:如图2所示
把x、y数据分别输入二列中,点击这个数据表中任一单元格,然后插入-图表,图表类型选xy散点图,子图表可任选一个(平滑线散点图),再按下一步 ,下一步,下一步,完成,最后点击完成。在生成的图中右击数据线,在出现的下拉快捷菜单中点击添加趋势线,在类型中选线性(因你的方程是一次线性方程),在选项中选显示公式(并勾选“显示R平方值,这是相关系数,表示线性程度)最后按确定。这时在图中出现的公式就是你要的回归方程。
Y=0.8243x+2.1486
把x=20代入,Y=0.8243*20+2.1486=18.6346
预测出月产值为20万元时,零件的需用量是18.6346箱。
上述利用图表法求一元回归方程,也可以用相关函数求一元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R=CORREL(X,Y)
斜率:a=SLOPE(Y,X)
截距:b=INTERCEPT(Y,X)
线性拟公式:Y=TREND(Y,X,x)
例2中求x,y间的斜率:
a=SLOPE(B2:B6,A2:A6)=0.824324
求x,y间的截距:
b=INTERCEPT(B2:B6,A2:A6)= 2.148649
求x,y的线性相关系数:
R=CORREL(A2:A6,B2:B6)=0.923183
求y1:
y1=TREND(B2:B6,A2:A6,A7)=18.635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建臣李文武:信息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进行教材分析 篇12
教材是一种教学系统, 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包含了各种要素, 且要素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在教材系统中, 这种因素之间的上, 下级关系, 我们称之为学习的层级关系, 也可称之为要素间的形成关系。对于给定的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找出教材的结构, 即找出构成教材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层级关系 (形成关系) , 为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服务, 我们称这样的操作为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一个动态过程, 不但受教师主观因素和教学资料的影响, 也受学生实际情况, 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教材分析不只是在上课前, 而是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作用发挥, 是在教师引导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学生能否全面深入的把握教材中的知识, 与教师对教材分析处理的相关度极大, 因而可以说教材分析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证。
二、解释结构模型 (ISM) 法简介
教材作为一种包含有人们思想, 观点, 意志在内的定性系统, …是一种复杂的定性系统, 对它的分析不可能像许多物理系统那样进行定量的分析, 要求对教材系统进行定量描述和分析是不适宜的。教材分析往往采用逻辑的, 层级的和系统的方法进行。
近年来, 由于系统科学的发展, 将系统科学的方法用于教材分析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 其中基于图论的ISM法就是教材分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有效的实现教材的结构化和序列化。ISM法适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该方法最大限度地纳入了人们的经验和主观认识, 并将教材结构以易于理解的, 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在分析过程中, 教师可以不断地读取图形、进行分析、修改。最新的ISM分析方法还吸收了目标矩阵方法的简单, 易操作的优点, 使其在教材分析中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三、解释结构模型 (ISM) 法的分析步骤
1. 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目标;
2. 确定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 做出目标矩阵;
3. 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4. 根据一定原则, 确定出教学内容序列;
四、解释结构模型 (ISM) 法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抛物线》教材内容为例, 说明解释结构模型 (ISM) 法在教材分析中的应用。
1. 抽取知识要素——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主题分析和技能分析把实现给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众多的知识元素 (即“知识点”) 。这些知识元素可以是某个概念或原理, 也可以是某项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对《抛物线》教材内容的分析, 我们共抽取出了14个知识要素即教学目标 (表1) 。
2. 确定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 做出目标矩阵
ISM教材分析法认为: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在对目标Gi进行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目标Gj, 则称Gi与Gj之间具有“直接关系”, 并称Gj为教学目标Gi的直接子目标。《抛物线》部分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如表2所示。
根据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 按照下述方法可以作出相应的目标矩阵:
(1) 以横轴表示某级的教学目标, 以纵轴表示各级的直接子目标;…
(2) 令某级目标与其直接子目标对应的位置为“1”, 其余位置为空白。这样就得到直接关系矩阵, 也称目标矩阵。
基于这样的方法, 我们得到了目标矩阵如图1所示:
3. 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观察目标矩阵的横轴可知, 对应1的目标列无“1”出现, 这表示1不存在直接子目标, 即它们应处于目标形成关系图的最底层 (预备知识) , 我们把这类预备知识称作第1层目标。将目标矩阵纵轴上1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 由此可得到剩余的目标矩阵。观察剩余的目标矩阵图的横轴可知, 除1以外, 目标3, 4所在列也无“1”出现, 我们就把3, 4称作第2层目标。将这个图纵轴上目标3, 4所在行上的“1”全部置为空白, 由此可得到一个新的剩余目标矩阵。如此继续下去, 经过9次, 就可以得到教学目标的层次分布。从而将所有目标由下而上排列成9个等级 (表3) 。
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 将同一水平的目标排在同一层上, 教学目标1位于第一层 (最底层) , 教学目标8位于第九层 (最高层) , 并将各教学目标间的形成关系以箭头表示, 由此得到图2的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4.教学活动序列的确定
教材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教材的展开顺序, 使教材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还必须根据层次分析的结果, 确定教学顺序序列。
根据ISM分析方法的要求, 对于已选定的元素在时间轴上应当如何排列, 即教学内容序列应如何确定, 则尚需在目标形成关系图的基础上按下列原则加以考虑:
(1) 按低级目标先于高级目标的原则排列;…
(2) 在多个同一级别的教学目标中, 先安排有较多直接子目标的教学目标;…
(3) 在多个同一级别的教学目标中, 先安排基础性的教学目标;…
(4) 在多个同一级别的教学目标中, 对于基础性和直接子目标数目均相同的场合, 可根据教师经验决定排列的顺序。
基于以上原则, 最后确定《抛物线》单元的教学活动序列如下:
(1) …抛物线的定义→ (3) 抛物线的焦点→ (4) 抛物线的准线→ (2) 抛物线的图像→ (10)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 (11)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9)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12) 抛物线的离心率→ (6) 抛物线的对称性→… (14) …抛物线的画法及证明→ (13) …抛物线的轴→ (7) …抛物线的顶点→ (5) 抛物线的范围→ (8)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五、关键问题讨论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每一位教师得出的结论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这是很正常的。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 面对培养对象的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征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当然也有所不同, 要区别不同的教学对象, 采取不同的方法。
第二, 由于教师的教材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的不同, 必然会影响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比如, 在多个同一级别的教学目标中, 对于基础性和直接子目标数目均相同的场合, 就可根据教师经验决定排列顺序, 所以, 教师经验在教材分析中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第三, 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 《抛物线》这一节内容比较分散, 包括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有些老师在选取教学目标时, 是有意识地尽量少选取一些比较基础的目标, 这样有利于问题的简单明了, 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来解决。
六、研究结论
(1) 用ISM法分析教材得出的教学序列与教材的内容序列基本相符, …ISM法能够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分析。ISM教材分析法能够较好的指导教师进行教材分析, 使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的知识要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逻辑清晰, 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2) 通过ISM法分析教材得出的教学序列, 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的因素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比如学生的特点, 知识水平和智力因素等等, 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ISM法比较适用于逻辑性强的课程或教学内容, 而对于逻辑性不强的内容并不是很适合, 应该用其他方法进行教材分析。
(4) 用ISM法进行教材分析最大限度地纳入了分析者的经验和主观认识。教师的教龄, 知识水平, 教学水平, 以及分析方法和习惯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所以应由有经验的教师或学科教学专家来完成。
参考文献
[1]傅德荣, 章慧敏编著.教育信息处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汪应洛.系统工程 (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4]孙慧, 周颖, 范志清.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影响因素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1) :29-32.
【进行分析】推荐阅读:
怎样进行试卷分析07-18
怎样进行案例分析10-15
如何进行网站内部分析?09-06
小学如何进行试卷分析09-21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分析10-20
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07-28
在声乐教学中对演唱风格进行分析研究05-30
试对日本、美国、欧洲国家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相互借鉴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企业文化07-21
进行变革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