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拓展训练

2024-09-29

进行拓展训练(通用12篇)

进行拓展训练 篇1

制约我国蹦床运动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运动员的身体满足不了高强度的运动要求。也就是说, 运动员的体能是其短板。我国蹦床运动虽然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 但是如果不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话, 最终我国蹦床运动必然会渐渐式微。因此, 笔者认为, 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训练体系, 而在这个训练体系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的体能, 确保每一个学生在体能训练中都能够找到自己体能的短板, 并且克服这一短板。所以针对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体能训练方式是极其有必要的。只有保证运动员的体能真正达到标准, 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才是有保障的。而笔者认为, 体能训练开始前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体能, 只有深入地了解了体能以及蹦床运动员自身的情况, 我们才能够真正制定科学的训练体系。

1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界定

体育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是比较高的, 所以说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体能。但是如果进行深入地调查和分析的话, 那么可以发现, 不同的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 不同运动的运动员体能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具体来说就是, 不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侧重点必须要是不一样的, 就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来说, 其训练目标应该是确保运动员的耐力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也就是说, 对蹦床运动来说, 其耐力要求比其他类型的运动要求更高。

虽然我们理解了体能的定义, 但是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还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进一步了解。首先, 我们需要认识到, 体能的强弱其实是运动员生理能力的体现, 有的运动员生来体能就比较好, 而有的运动员的体能却相对来说比较差。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改变的。通过合适的训练我们也能够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其次, 在不同情况下, 体能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训练的时候运动员的体能情况和其比赛时候的体能情况可能存在有比较差的差别, 差别的存在同样给我们的训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2 蹦床运动员体能的特点

就蹦床运动来说, 其与其他体育运动其实存在有比较大的差别, 因此为了满足日常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蹦床运动员的体能也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运动的要求。首先, 蹦床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因为动作幅度较大, 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机能负责的任务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肌肉的运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其体能分布是不均匀的。此外,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 每一个人的生物性的不同使得其体能情况也千差万别;其次, 体能的强弱其实不仅仅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有关系, 在运动的过程中, 其实运动员的心理情况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体能。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运动员的意志力比较坚强的话, 在比赛的过程中其体能可能会更加强, 这对运动员赢取比赛能够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最后, 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强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运动员的体能也需要不断地变化, 而且因为其比赛有时间的限制, 这导致运动员的体能变化更加不可捉摸。

3 怎样科学地训练蹦床运动员的体能

3.1 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任何训练想要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都必须要遵循一个前提条件, 那就是训练的科学性。对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首先必须要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这是一切的前提。笔者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 蹦床运动的独特性要求在日常的训练中要重视组合训练, 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测试, 但是不能全部都是测试, 而是要有机地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这样的训练方式才能够真正帮助运动员提升自己的体能。身体素质的训练是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的, 但是与此同时, 对运动员的意志力的训练、身体强度的训练、临机应变能力的训练等同样重视, 不可忽视。举个例子来讲, 我们可以划定专门的时间进行训练, 但是在训练的时间内必须要提升训练强度, 让所有人都轮流进行训练, 也就是说运动员可以休息, 但是时间必须要短, 次数可以多一些。

3.2 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结合

蹦床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比较独特, 在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员的肌肉调动情况和体能的分配都必须以实际运动情况为标准。因此在训练的时候, 我们将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结合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训练的全面和有效。首先是有氧训练。笔者认为, 有氧训练主要需要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最好可以让运动员保持在最大有氧运动的程度。举个例子来讲, 在进行有氧训练的时候可以让运动员长时间地进行训练, 不给其休息时间, 以此来锻炼其耐力。或者针对在比赛过程中可能反复出现的情况制定专门的训练措施, 让运动员不断地进行练习。

在进行无氧运动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训练时间的长度以及训练的强度。笔者认为无氧训练的强度必须大, 持续时间也必须要更加地长。笔者认为可以将要求定在半分钟左右, 但是具体训练要求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训练情况来调整。其次, 无氧训练的休息时间的安排必须要科学, 根据血乳酸的数值来明确具体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次数。无氧训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其训练强度大,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作, 保证好运动员的安全。

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息息相关, 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和改进, 真正保证运动员的体能能够满足要求。

摘要:近些年来, 蹦床训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蹦床运动的发展和现代人们观念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运动意识的萌芽与发展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我国蹦床运动当前的发展情况来说, 其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骄傲的成绩, 但是与此同时, 我们却发现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存在有一些问题。就笔者的调查和分析来看, 制约我国蹦床运动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的体能有时会满足不了剧烈的运动需求。所以为了我国蹦床运动的长远发展, 我们必须要对蹦床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使每一个运动员的体能潜力都能够被真正地调动和激发出来。

关键词:体能训练,蹦床运动,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延丽, 赵艳成, 姜宝华.蹦床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2) :196-197.

[2]刘丹.蹦床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3]卓贤麟, 陈峰.蹦床运动的体能特点与技术动作训练规律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 2007 (6) :16-18.

进行拓展训练 篇2

“新兵”们最喜欢的拓展训练项目翻越障碍,翻跃弹坑,“新兵”们说:“这一趟真的没白来,不仅锻炼了体能,还陶冶了情操。”大家既得到了体验,又收获了无穷的乐趣。直击障碍训练 “女兵”年龄越小越勇敢

下午的障碍拓展训练是一天中的重头戏,也是此次体验集体能和技巧于一体的拓展训练。“新兵”们面临的第一项拓展训练就是跳过3步桩,翻跃过深约2.5米的弹坑。教官宋康红和李勇锋熟练地越过3步桩,加速、翻跃弹坑,麻利的动作博得大家热烈的掌声。这几项动作对“新兵”来说,还是颇有难度。用“女兵”的话说:“别说翻跃弹坑了,我一看见那么深的坑就头晕!”虽说心里有些怵,但真的到了要轮流做动作的时候,大家还是表现的很勇敢。

一班的冯晔是第一个跳的,只见他深吸一口气,迅速跑到弹坑边,用力一跃,就跳过了弹坑,冯晔的表现引来一片叫好声。这时,张健副营长说话了:“这个动作做得很漂亮,但是做错了,因为他没有从3步桩上跳过去,等于说这个动作的一半没有完成。”在张健副营长的纠正下,英勇的“男兵”们几乎都跳过了弹坑。

看到“男兵”们完成了任务,一旁的“女兵”也不甘示弱,大家都鼓起勇气准备跨越弹坑。但女性毕竟比较柔弱和胆小,深约2.5米、长宽都在2米的弹坑还是让她们望而生畏。最后只有年龄最小的王婷和还在上大学的女孩彭静翻跃了过去,其他人都在弹坑前退缩了。“男兵”们开玩笑说:“看来人越长大越胆小啊。”

随后,“新兵”们又进行了矮板墙、独木桥的。许多“女兵”都是第一次接受这样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这样的训练让她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刺激。

如何进行语感训练 篇3

一、诵读——体会情感

情感体悟是语感表达的前提。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把握住语言的情感色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读通、读懂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从与文本对话中感知、感悟文章的情感内涵,为语感训练奠定情感基础。

诵读是学生感受语言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强化诵读有助于体会课文的声律气韵,更有利于培养语感。诵读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个体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诵读、小组内诵读、听示范诵读等。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哪些段落或语句最令自己感动,再读一读使学生逐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情怀,引起心灵的震撼。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情感的集中抒发,可以先由教师示范读,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表达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以及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二、品读——训练语感

品读是指像品茶一样阅读、品味,喻指很精细阅读。在学生对文章初步感知、感悟后,紧扣课文中某些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美文品读。优美的语言富有形象感,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精美的语言,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如《草原》一课,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语句非常精美,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教师可设问:“哪些词句很优美?好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品读,表现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2.情境品读。浓郁的语感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特定的场景氛围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为进行语感训练创设最佳条件。教学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某种情境,激发学生感情,再进行感情的指导与训练。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重点段——舍身跳崖这一段时,在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可先放跳崖这一录像片段,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到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昂首挺胸、舍身跳崖时英雄形象的高大、场面的壮烈,从而激发对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再引导学生朗读,学生就能深入融合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语感。

3.想象品读。把概念化的词语化解为能闻能睹、可感可触的形象时,这些文字才能被真正接纳,深刻地留存在记忆的深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展开想象,表情达意。如教学《荷花》一文,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进行品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它们都有怎样的姿态?让语句描写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幅活的画”,想象一下活的画是什么样的?感受荷叶、荷花的各种美妙姿态,体会一大池荷花的动态美,并进而提问:“如果你是一朵荷花,你会想些什么?”再与文本对话,读出作者沉醉其中、忘我心境的真实情感。

4.角色品读。抓住人物对话,设定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读或分角色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可设计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读出苗苗的谦虚好问、尊敬崇拜,季老的亲切随和、关心关爱。教学《学会看病》时,可设计母亲与儿子的对话练习,让学生从母亲的语言中感悟母亲的爱子深情。

三、引读——提升语感

引读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子、重点段落,教师巧妙设计叙述性语言,创设情感基调,引导学生进行往返回复、一咏三叹的感情朗诵,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桥》一文中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文中多用简短的语句来描写人物的语言,如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短短几句话,虽然沙哑,却掷地有声。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设计引读:“当洪水没腿深的时候,老汉沙哑地喊话……(生读);当洪水就要吞噬人们生命的时候,老汉沙哑地喊话……(生读);当洪水爬上老汉胸膛的时候,老汉沙哑地喊话……(生读)。”在教师的情感引领下,学生对老汉的理解一步步加深,一位屹立不倒的老党员形象在心中铸成,情感表现也就自然真挚,正是在这种一咏三叹中,学生的语感获得提升。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途径,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相信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一定能得到显著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青塘中心小学)

进行拓展训练 篇4

我校体育组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在原有的体育选项教学基础上, 引入了拓展运动教学, 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体育心理素质及各种非技术性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一、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

1. 引入拓展训练有益于提高中学体育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 从根本上讲, 是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的基础上, 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 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发展水平”的工作与活动, 是一种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拓展训练采用实际操作的体验式学习, 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 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教学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 决定了它既有一般体育课程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 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拓展训练可启发想像力与创造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人的心理、智慧和体力形成一定的甚至是严峻的考验, 自身的潜能也被充分挖掘出来, 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当代青年学生由于缺乏困难的考验, 意志相对比较薄弱, 一旦遭受挫折, 往往意志消沉, 甚至一蹶不振, 开展拓展训练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强大力量。

2. 引入拓展训练符合新的《全日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并将体育课的性质定位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 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 增强学生体质, 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开发学生智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陶冶情操, 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它的引入将纠正以往只重视身体素质、体育技能和思想品德教育而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适应教育的缺陷, 很好地弥补旧的体育课程体系在改善学生心理素质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

1.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拓展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创设各种情景, 让学员亲身参与体验, 交流总结, 从而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超越自我, 战胜自我, 锻炼团队精神的目的。而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运动中的综合素质也就是中学体育所追求的, 两者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 场地器材的便利性

拓展训练开展的便利性有助于它进入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拓展训练除了要有训练教师做指导外, 关键是要具有活动空间和活动器材。而拓展训练所需要的器材成本较低, 有些项目所需器材完全可以自制, 如“信任背摔”所需要的背摔台, “缅甸桥”所需要的轮胎、木板等都可以自制。有许多项目不需要器材如“好邻居”、“猜变化”、“交换名字”、“数字传递”等。即便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高中, 无法开展像“断桥”、“空中单杠”、“云梯”等对器材有严格要求的项目, 也能因陋就简, 选择一些器材要求简单的项目进行训练, 让学生体验拓展训练给心理素质带来的变化。

3. 有利于发挥农村户外条件的优势

在农村高中, 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 然而, 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 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到干净的河里游泳, 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爽朗的。在田野里、村道上, 学生可以进行越野跑, 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 这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能激发学生的乐趣。当然, 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 有利于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特色的一些体育项目, 如登山、耍空竹、抄竿、踢毽子、滚铁环、踩高跷、摔跤、抛绣球等传统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 都是我们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取之不尽的素材。农村中学体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本地的民族特色和乡土人情, 将那些具有体育功能的民族项目引入体育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开展拓展训练, 既弘扬了当地的优良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实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

三、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拓展练习

1. 让拓展训练融入体育课堂教学过程

许多简单、便于操作的拓展游戏可以直接安排到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去, 使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地结合。用拓展训练的内容、手段,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改进当前体育教学单一的、枯燥的组织形式, 使体育课更加生动、有魅力。

2. 开设拓展训练选修课程

拓展训练如果实施户外体验式训练课程, 课程时间从1~2天至6~7天不等, 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利用周末在高年级开设拓展训练户外体验式训练课, 可根据需要灵活调配, 合理安排课时与教学内容, 使拓展训练以较为完整的形式进入高中体育课程体系, 丰富课程资源。

3. 开展各类拓展项目挑战赛

体育竞赛既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增加体育课程内容, 又可以促进人们对体育项目的了解与参与, 学校可有目的地举办一些拓展项目挑战赛, 促进拓展项目在校园的开展, 增进交流与友谊。

4. 建立拓展训练队, 开展课内外拓展训练活动

这有利于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促进校内外体育交流与合作, 使校内外拓展活动更加有序、安全。

四、引入拓展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 强调安全意识, 搞好安全措施

拓展训练要把安全保障作为训练第一项重要责任, 并时刻保持警觉, 以专业的手段保证每一个细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拓展运动很多项目对学生的心理上有较大的挑战性, 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蒙眼的项目中如“盲人走路”、“盲人摸号”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训练时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 注重每个细节, 对学生讲清规则、要求, 加强安全措施。

2. 注重师资队伍的训练

拓展训练活动中, 组织者要求具备较高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运动学知识,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应变、引导和预见能力,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拓展运动活动教学方法灵活, 组织形式多样, 特别是通过体验培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技术 (专业、智慧、交际) 技能, 还要有良好的人格 (个性、动机) 。因此, 在开始拓展训练课程之前必须对师资进行训练。

3. 拓展训练的引入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军事拓展训练 篇5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企业管理最近100多年的历史,发现对管理理论贡献最大的不是企业家,不是商学院,而是军队,是军校。于是有人提出“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原则和方法,是直接来源于军队,最优秀最杰出的商学院不是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而是西点军官学校。有相当一些著名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是军人出身,是军营和军校造就出来的。《向解放军学习》一书谈到:“二战以来,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有5000多名。”“截止2004年底,以营业额计,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人之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现美国军队的初级军官群体是公司难得的人才资源宝库,这些人在军队严格的教育、训练、管理中,综合素质很强,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并且成为骨干,于是决定每年招聘200名退役的初级军官到公司工作。

军队为什么不仅能够为战场培养军事人才,而且能够为市场输送大量有竞争力的人才?人们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军队是各种团体中提出要求和进行管理最为严格的团体,是一个特殊的大学校,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具有特殊的优势。而能够坚持从严治军的军队,不仅可以使它的成员成为合格的优秀军事人才,而且他们在军队从严治军的环境中锻炼养成的性格和气质,他们在军队中自身被严格管理和在一定的岗位上严格管理别人的实践中,所得到和所具备的很强的领导管理能力,又使他们在离开军队后,在地方单位、在企业管理中成为优秀人才而倍受器重,使他们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从严治军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从严治军出人才,这一点在中国、在解放军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军人企业家领军中国市场”的现象。有人统计,在中国有名气的企业家中,当过兵、有军旅经历的企业家数以百计。在深圳有名的企业家中,退伍军人企业家占70%以上。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军人出身的企业家有200多人,占了一半。在中国前10个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中,几乎全部是军人出身。被大家尊敬的中国商海中的三大泰斗都是军人出身,一个是柳传志,一个是张瑞敏,一个是任正非。2005年4月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首度推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排行榜”,推出了25位最具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高居榜首。作为转业军人创业的领军人物张瑞敏,带领他的团队成功进入了世界500强的行列,把企业做到了美国本土。

一些专家学者在研究:中国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为什么能够出类拔萃?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人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谈起成功的奥妙,他们的一个共同体会是,在军队的那段军旅生涯,在军队从严治军中养成的那些作为一个合格和优秀军人所必须具备甚至是惟有军人才能够得到的独有的品质、素质和气质,是他们在市场拼搏、在商业竞争、在创业奋斗中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致胜优势。这几年,地方上企业家学习管理科学和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的风气很盛,而一些介绍解放军从严治军思想和解放军管理思想与管理制度的书籍,在全国大受欢迎,《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学管理》、《领军之道——毛泽东军队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等书籍,成为企业管理的畅销书,原因就在于人们看到了这一点。解放军坚持从严治军、从严管理,不仅能够培养大批合格军人、优秀军人,而且能够为地方输送大批适合于领导、经营和管理的优秀人才,这是解放军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新的贡献。

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解放军的军事化管理经验,成为企业竞争、制度建设、传承、员工忠诚等问题的学习源泉。现代企业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从解放军的军事管理思想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听故事和做游戏,是人的天性。在培训过程中,故事、游戏或者是精彩的案例的运用,是大家履试不爽的好方法,它往往能起到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启发员工,使他们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比单纯的说教有效得多。这种训练形式就是――拓展训练,他会给企业带来如下收获:

1.协助企业突破与改革,激励员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2.让员工思想与企业的愿景、核心价值观、目标高度一致; 3.促进员工真诚沟通,发挥团队精神,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4.创造一个互相紧扣、有承诺及目标的一流执行力团队; 5.每一个参加者亲自体验及发掘有效团队的重要性; 6.强化协作、互助、共赢的概念,强调每一位成员的重要性; 7.营造一种重结果的氛围,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

8.获得吃香自我学习和改进动力,并帮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怎样进行作文分段训练 篇6

良好的作文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符合规律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么要对作文分阶段训练,应注意哪两点呢?我想,这两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二是,要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文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据以上两点认识,作文分阶段训练设计如下。

初一阶段:积累,写真。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与生活体验,同时树立“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思维、情感认识都还比较简单。作文往往是语言简单到苍白,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空洞。而这主要原因语言和生活体验的匮乏。此阶段设计作文训练不可操之过急,应从注重培养兴趣,积累语言、生活体验入手,“九尺高台,起于垒土”。文题不可空泛,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我被老师提问了》《一堂难忘的_____课》《校园一景》等。学生广收博采,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为后续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生动,细致。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清楚完整地叙事,但往往是叙事清楚而不生动,完整而无细节。例如:人物描写仅局限在直接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烘托、人物对比等技巧来表现。此阶段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运用扩写练习,给学生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主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来扩写。教师在指导、修改、评语中有意识地突出生动、细节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不再需要老师提醒。此阶段的文题应如《班主任笑了》《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等等。

初三阶段:情感,思悟。情思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这一学段,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增强,语汇较前两学段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闪现精彩的一笔。同时,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现自己。文题应避免儿童般的稚嫩,如《心中的风景》《阳光照进我心里》等等。教师需主动介入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自然景物中思悟其深远的意义。

初四阶段:丰富,深刻。初四年级段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对周围生活有自己的主张认识。而且语言、生活体验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前三个年级作文训练的基础上,此节段的作文训练,应该放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文体形式的规范提高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文题,譬如“记一个熟悉的人”,从时代的角度去思考,可把这个熟悉的人,放在时代背景下来写,就能够以小见大。再比如不论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或是抒情,从人生哲思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赋予它一定的哲理意味,“伟大寓于平凡”使文章不那么浅显乏味。同时如果在前几阶段进行文体知识灌输以及空洞的文体技巧讲授,容易使学生因其心智较为活泼感性而产生畏难厌倦的心理。而在此阶段由于学生心智发展偏于理性,注意力较为集中,规范提高文体意识的时机也就比较成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我想,作文教学应植根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遵循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应以学生的体验与心智为依据,而不以作文自身这种教学活动为依据。以上,是笔者在日常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点感悟和经验,还不够成熟,仅供大家参考。

如何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篇7

一、什么是观察

观:看。察:仔细看, 审视。 这里的观察, 指的是为写作的需求, 有目的地察看。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需要目视, 而且需要耳听、鼻闻、手触等方式, 全面地感知、认识对象事物, 从而获得较细致、准确的生活材料。

二、怎样指导观察

(一) 确定目标———指导学生 “有的放矢”地观察。 观察要有的放矢, 是说观察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清楚“为什么观察”。

如写《课间的操场》, 课间操场上的学生不计其数, 操场喧闹无比, 学生到操场活动或玩耍的方式各不相同。 如何观察, 如何记录下来, 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 因此在观察时, 要抓住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这一重点目标观察。 锁定目标后, 放眼望去, 最能表现学生欢快的“群体活动”莫过于“群体游戏”, 瞧, 充满生机的画面跃然纸上:

“课间的操场可热闹了。 王小明和张小丽等十几个同学在操场旗台旁的大树下, 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张小丽是“老鹰”, 王小明是 “鸡妈妈”, 其他同学是小鸡。 游戏开始了, 老鹰两眼紧盯着小鸡们一会儿往右扑, 一会儿往左扑, 小鸡们时而发出快乐的尖叫, 机灵的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左躲右闪, 老鹰怎么也捉不到一只小鸡。“哈哈, 来呀, 来呀! ”小鸡们得意地叫喊……”

(二) 确定重点———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不能面面俱到, 要有所选择, 有所舍弃, 一定要找出主要的现象进行观察, 就是说要清楚自己“观察什么”。

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春天的自家小院, 就让学生重点观察小院里水果的长势。 学生通过仔细、认真地观察, 写出的作文具体生动。 学生陈意的习作被编入人教版《三年级上同步作文训练》, 其中有一个片断十分精彩:

“沉睡了一个冬的葡萄芽, 在微风细雨中睁开了黄绿眉眼,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 渐渐地, 调皮的葡萄娃娃扒开芽包探出头来, 一个个前呼后拥, 这儿一团, 那儿一堆的。 风一吹, 它们就喃喃细语, 好像在说:‘我们要让这里变成绿色的海洋。 ’”

学生的生活环境好比一个万花筒, 包罗万象, 如果没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就会觉得处处新奇, 除了用上“好看”、“漂亮”等概括性词语简单描述外, 具体生动的描写很少, 但是如果像上述这样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观察, 好比是让学生有了聚焦点, 所以观察所得就清晰, 观察效果就理想。

(三) 确定细节———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 所谓“细致地观察”, 就是要求学生在观察时除了仔细观察对象的外部外, 还要深入观察对象的内部, 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除了进行静态观察, 还要进行动态观察。

现以观察“校园里的桂花”为例说明。 除了让学生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特征外, 还要指导学生观察它的动态, 将它的活动、变化、声响等方面的特点观察出来。 观察前提问:金秋十月, 丹桂飘香。 当校园的桂花开了时, 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当秋风习习时, 桂花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 并以《校园里的桂花》为题, 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观察收获。

通过组织学生带着问题细致观察, 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于是, 就有了这精彩的作文片断:

“桂花叶子的边上都有许多小齿, 像锯子一样。 桂花的颜色真多, 有乳白色、鹅黄色、金黄色……真是五彩缤纷啊! 桂花的四片花瓣像米粒般大小, 两粒小米大的花蕊发出浓浓的香味, 一闻就甜在嘴里, 香在心里, 真让人陶醉!

忽然, 秋风徐徐吹来, 桂花树就轻轻地舞动起来, 接着, 奇妙的景象发生了, 瞧, 一朵朵小小的桂花, 像金色的雨点儿, 像闪烁的流星, 从树上纷纷地飘落;听, 它们还唱着歌儿:‘沙沙沙, 沙沙沙, 我是小桂花……’我们赶快跑到树下, 伸出了小手。 啊, 那香香的雨点儿, 或跳跃手上、或拂面而过, 或抚摩我的衣服、头发……把它的香味儿洒了我一身。 好香好美的桂花雨啊! ”

(四)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观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作品如此, 生活中观察也如此。对于同一观察对象, 因观察者不同、 观察者的心情和喜好不同, 其感观体验也不同。 所以, 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视觉的迁移, 即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由“此物”及“彼物”, 再观察“及到”的“彼物”, 这样, 可以把观察对象观察得更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这就是所谓的“在观察中想象, 想象中观察”。

一次, 我召开了家长会, 会上给家长们布置了一个任务, 就是让家长陪着孩子观察夏夜的星空。 一周以后, 我组织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其内容是:美丽的夏夜星空。 孩子们畅所欲言。 有的说:“闪烁的星星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 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 在看着我。 ”有的说:“白茫茫的银河, 静静地躺在湛蓝的天空中。 灿烂的星群在银河里闪动, 像是无数飘在河上的航标灯。 ”还有的说:“月亮从‘云屋’里出来, 把银辉洒满天空, 洒满大地, 洒满了我一身, 天和地都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 我和妈妈享受在这美妙的世界里。 渐渐地, 我仿佛听见了月亮为了哄星星睡觉讲的故事, 又听见了星星们的呼吸声, 然后听见月亮躺下的声音……我抬头定睛一看, 月亮被一层薄云盖住, 薄云好像是一层有生命的棉被。 原来, 星星睡了, 月亮也讲累了, 薄云看着月亮那么辛苦, 就飞来为月亮盖上一层棉被……”

然后, 我让学生自己命题, 写下观察和交流中的所获, 于是一串串灵动的文字在孩子们的笔下“流动”……

确定观察的目标、重点、细节, 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有重点地、细致地进行观察, 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 在想象中再观察, 然后让学生写下所见、所闻、所感。 用这样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作文起步训练, 就能为学生将来写出真实感人、鲜活优美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结合教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篇8

一、根据课内教材创设情境,进行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感知文章选材的精当、布局谋篇的技巧及遣词造句的精准,从而感受名家名篇的意趣,联想文章蕴含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动笔写作。比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端午日》一课,我让学生感知“捉鸭子”场面描写的用词后,要求学生以记者身份,给捉鸭子活动进行一次现场报道,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现场感强。因内容是从课文的文段衍生而来,学生没有对写作文的恐惧心理,有内容可写,同时又激发他们挖掘教材、钻研名家遣词造句的技巧,并开动脑筋,培养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根据课内教材内容,进行扩展片段作文训练

通过课文内容扩充、补写等手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跳出原有的阅读框架,将思维触角延伸得更深更远,既可深化阅读所得,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训练。如在学习泰格特的《窗》时,让学生想象并补写:当不靠窗的病人看到那堵光秃秃的墙时的反应……。由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对比,把握了人物的个性,了解了美丑的含义,而面对作者那戛然而止的结尾,大家意犹未尽。因此,在完成补写任务前,心里早有各种丰富的想法,在完成时,用自己的文字或强调丑陋心态的延续,深化对丑的鞭挞,或突出忏悔,强调善良美好的教化作用。

名家用词精准,常常一字传神,古代诗词曲中,名家对于景色的描绘相当动人,句句文字营造出幅幅美丽的画面:或春或秋、夜色雪色、山间溪旁、垂柳落花、飞鸟游鱼,每一幅画面如同经过摄影师精心选择拍摄而成的照片,有强烈的艺术感。在古诗词赏析教学中,也可以使用扩写古诗词,完成片段作文的方法。如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 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可让学生根据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名句,又可锻炼想象能力,训练学生描写景色的能力。借助古诗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又如在《登岳阳楼》教学赏析中,要求学生根据“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象作者的当时的情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如此一来,学生既能深入了解诗歌中作者强烈的爱国情,也能通过练习有内容可写,训练描写人物的能力。

三、从课文中提炼精萃,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在借助课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时,可立足于文章的语言,模仿名家用词遣句,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模仿名家选材立意方面的精巧;也可选择文章的布局谋篇、文体特色等方面,进行具体而到位的指导、模仿。朱熹曾说“古人作诗作文,多是摹仿前人而作之”,由此看来,仿写范文的确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大重要途径。

名家名篇中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用词遣句等方面都有上乘表现。选择当中的某一方面作为学生作文仿写训练的范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有所依傍,触类旁通,学以致用。如学习八年级上册“江山多娇”这个单元,针对单元课文中精彩动人的语言,选择“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等句式,让学生仿照进行描写,让学生领略句式之美,从而能学以致用。学习《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中,为更好地掌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介绍过春节习俗的写作特点,通过“跟我做道拿手菜”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菜经历,采用逻辑顺序进行介绍,让学生既更深刻地把握课文特点,训练他们写作条理清楚的能力。

四、总结

利用文本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篇9

一、诵读美文,积素材仿写作技巧

现行语文教材的编选,是经过多方斟酌、多次审定而成,选入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优秀作家作品,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编排时,不论是单元提示、预习提示,还是综合性学习的语言组织,都是力求尽善尽美的。这其中不乏可积累的语言素材、内容素材,不乏可借鉴的写作技巧。

首先,得教会学生利用文本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得让学生手中“有粮”。每一篇文章前都有的阅读提示,我们仅当提示来用,对其间优美的表达却视而不见。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短文两篇》的阅读提示: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个单元前的单元提示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个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综合性学习前的引言,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的阅读提示: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这样优美或富有哲理的语句,举不胜举,在课文中更是俯拾皆是。这就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诵读、摘抄、积累,并要适时地检测。

除了语言素材之外,文本中也藏匿着不少的内容素材。如《散步》《背影》《我的母亲》,这些都是亲情类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原来亲情可藏匿在生活中的一个个小事中、一个个细节里;像《过零丁洋》《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芦花荡》,可将课文中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我们的很多作家或文本中的历史人物的成功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像滕子京、蒲松龄、贝多芬、杰克·伦敦,可以把这些人的经历详细地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积累这些人的经历,这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凡此种种,都是从文本中获取并积累的素材。

其次,得教会学生利用文本模仿写作技巧。任何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之作,除了语言、内容吸引人之外,在写法上肯定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尤其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课本。在教材中有不少写人的佳作,这里仅以《孔乙己》为例进行论述。在刻画孔乙己形象时,作者抓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就鲜明地写出孔乙己与别人的不一样,这就要在教学时告诉学生,刻画人物外貌一定抓住此人与别人的不同点进行描绘,从而避免了写的人物外貌都一个样的毛病;鲁迅刻画孔乙己的语言时抓住“者乎”之类,而后让人一说起“者乎”的话,就想起这是孔乙己,“者乎”成了这个人的一个代名词,也就是说,写人的语言要突出“真”“个性”。文中的动作、神态描写也相当的出彩。其实,也就是要让学生从文本中明白,人物的刻画,无论是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还是神态描写,都得抓住人物的特征,把人物写真、写活,写出个性,而且有时这些人物刻画的方法还能相互补充、渗透。就像《孔乙己》中的动作描写,也能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文本中也有不少写景的名篇。像朱自清的《春》,其中可借鉴的写作技巧比比皆是。作者注意近景与远景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融合,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信手用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这是总写,山、水、太阳,这是局部,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是近景,“一大片一大片”是远景;观察角度也有变化,由远而近,自上而下;还能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共存,嗅觉、触觉同在;联想和想象共用;由景及人,以人入景,一幅幅美好的春之图里加入人的活动,春便更增加了活力与生气;为更生动形象地写出春的美好,作者还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凡此种种,都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仿用的写作技巧。

二、贴近生活,设情境作片段训练

初中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经历是有限的,阅历是单薄的,农村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非常有限,我们唯有在有限的生活经历中去找寻写作的契合点,用贴近的生活,设置适当的情境,运用从文本中现学的写作技巧,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在教学《乡愁》时,我让学生感受作者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四个时间点展现的时光的变迁,更用“乡愁是……”的句式,来表现乡愁的逐渐浓烈,由个人之思上升到家国之爱。要让学生写作时也表现出这种变化是有极大难度的,所以,我也并不急于求成,只让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但在题目的设置上,并不是简单地请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而是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你们每周日下午从家返校,到周五上完最后一节课才乘车回家,在这五天的离别中你们想家了吗?想家的滋味是怎样的?你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以“乡愁是……”的句式写一两句话。我们的学生没有长时间离家的经历,正如余光中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那这种乡愁是单薄的。”而年龄尚小的学生的真情实感或许可补无“沧桑”之不足,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不少学生就写出这样有独特感受的句子:乡愁是跨出家门后的那一次次的回望;乡愁是周五下午上课时的心绪不宁;乡愁是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起时的欢呼活跃……这种种的感受,由于情境的引导,诉说的都是学生们的心声。

在自读课文《热爱生命》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因是自读课文,笔者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心理描写就是直陈心理变化的过程,有时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动作和神态呈现,之后便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进行品味。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便进行这样的情境设置:今天,是发考卷的日子,数学老师的鞋跟将地面撞击得格外地响,沉着脸走进教室。看着这样的情形,后来你拿到考得非常不理想的试卷,这时的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呢?请以“今天,是下发考卷的日子,数学老师的鞋跟将地面撞击得格外地响,沉着脸走进教室……”为开头,写一个小片段。这样的情节,我们的学生都有可能经历过,他们感受深刻,所以写的时候就一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大都能抓住两个点,一个是看到老师的心理活动,一个是拿到试卷的心理活动,有些还能展现等待时的心理,大都能写得生动而真切。

所以,无论是补写、接编,还是改写、扩写,我们都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而且也有不错的效果。

三、师批生阅,读片段识他人之长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但片段作文不像大作文,一学期就那么几篇,片段作文的能动性非常大,它可以就文本的特点,即兴安排句或段的写作,一篇文章甚至可以安排几次的片段训练。这样大的量,每篇细改是有难度的,所以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做法。一种是收上来批改的时候,只写等第,圈出情境设置中要求的内容,被圈出的内容越多,说明学生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写得就越好。然后第二天下发时,会选出写得好的,读给学生听,并作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发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会指出学生片段中的不足之处,以免重犯。另一种做法就是,一周留出一节课,让学生把一周的片段作文在同学间进行传阅。为避免吵闹,主要采用组与组间“S”形传阅的方式,这样一节课学生至少可以看完二十本作文。在这二十本中肯定有好的,也有不足的,这样比较之后,一切都一目了然了。正如我们常说的,家是我们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熟悉的人的榜样力量更加强大。所以,学生在传阅的过程中自然更易于接受同学的长处,也最能发现同学的不足。最后再推出本周最好的几本,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好的片段,通过老师读一遍并分析,学生自己再看一遍,学生自然就能识得他人之长,辨明自己之不足。

创设交际情境 进行口语训练 篇10

一、创设情境, 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发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 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 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 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 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如国标版教材第三册《识字5》中有一幅美丽的冬趣图,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 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 争相描绘, 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 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 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了说话训练, 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 也爱听童话故事。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 教完课文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 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二、借助教材, 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 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 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 联系学生实际, 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 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 优化拼音、识字教学, 进行说话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普通话。因此, 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 以拼音代字, 让学生先说后写, 边说边听, 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 对症下药, 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 可练习四声说话:Yē—椰子汁—我喜欢喝椰子汁;Yé—爷爷—我有一个好爷爷;Yě—也—我也有书;Yè—树叶—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 造不同的句子,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 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理解了字义, 学会了运用。

2. 重视阅读教学, 进行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 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 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 然后练习复述课文, 学生说得有声有色, 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 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 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 就对狐狸说:‘坏狐狸, 随便你说什么, 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 肉又掉下去了, 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 这些学生恍然大悟, 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 但乌鸦理也不理, 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 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 肉真香啊, 我窝里还有, 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得直吹胡子。”如此种种, 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 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 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 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 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 很多学生说得声情并茂, 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 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 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 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

三、善于发现, 拓展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 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值冬季, 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 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 到公园里、大街上, 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 发言十分踊跃, 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 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 修改修改, 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 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将写字训练进行到底 篇11

一个人,不管他是什么文化程度,一手字是衡量文学修养高低的外在标准之一。写字是学生的一项基本功,加强写字教学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需要。写字教学作为培养中学生“写”的基本能力的一个方面,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就是“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要求“做到等项正确,书写端正,字形美观”,于己,提高了自身书写素质,于人,给他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作业量的增加,學生的书写出现了倒退现象,因此,要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首先必须抓好写字训练,将写字训练进行到底。

二、加强写字训练是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需要

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对学生“静心”习惯的培养。写字是一件“细活”,是艰苦细致、循序渐进的工作,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往往会戒除浮躁、好动的心理,静心于“点、横、竖、撇、捺”之中去,这就是“书法能使人致静”的效果。而浮躁、好动又是当今青少年意志品质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写字训练,学生会逐步体会到“宁静致远”的意境。

2.对学生“认真”习惯的培养。“认真”在学生的意志品质中可表现为自觉性强和自制力强。学生为了把字练好,为了使自己的书写整洁美观,就必须要求自己自觉地勤学苦练,不可有丝毫松懈,掌握字的结构特点。这种保持页面整洁,不写错别字,把字写美观的意识,自然会形成一种做事认真,力求完美的好习惯。

3.对学生“刻苦”习惯的培养。学生学习刻苦往往是其意志品质坚韧性强的表现。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总是浅尝辄止、知难而退,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而练字过程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从而为一个具体的目标(如某位书家字帖上的字体)更加努力地练下去,自然培养起韧性,培养起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加强写字训练是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的需要

为了学好汉字,练好汉字,我们千方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文字的优美神韵,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魂宝,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其内容博大精深,造型优美生动,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陶冶着人们的艺术情操,唤起人们追求美的欲望,陶醉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甚至连外国人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远万里来中国学习。当然学生的书写不可能一下子达到那样的境界,但通过对汉字神韵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古代文化,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油然而生,激发起学生练好汉字的决心。在这样的感情支配下,学生练字不再是教师逼着练,而是“我要练字”。教师指导得法,引导得当,必定能把学生从不知美丑胡写乱画中引渡出来,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写字的基本要领起步,沿着笔顺正确、笔画清楚,字形规范、结构匀称、字体端正,行款正确,布局合理,整洁美观这样的台阶一级级上升,不断地获得进步,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加强写字训练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首先关注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这些要求在小学低年级强调得较多,比如“头正、肩平、足安”,“一寸、一拳、一尺”,这些曾经了然于心的写字要求,到了中学早就已经抛之脑后,再加上作业量的增加、学业的紧张,学生的写字姿势真是五花八门,而正确的寥寥无几。有歪着脑袋、趴着写的;有竖直了笔干写的;有紧抓着笔尖写的;还有将食指压着大拇指写的;更有将本子斜着、身子侧着写的……看着他们的样子,真是心急如焚,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骨骼、身体肌肉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如果经常姿势不正确、过度紧张,那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造成视力下降、脊椎变形、驼背等不良后果。因此规范写字姿势,督促写字习惯,是写字训练中必须常抓不懈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写字,端端正正写字。

巧用楼梯台阶进行田径训练 篇12

一、田径训练前的热身准备

田径训练中一旦遇到雨、雪、风或者炎热等的天气影响,可将训练地点选择到学校各建筑用房。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便可利用房屋楼梯和过道走廊进行跑上跑下、台阶上交换跳、楼梯转角平台跳绳等,然后再借助楼梯台阶和扶手做伸展性压腿、摆腿、踢腿等身体热身和训练准备。

二、田径项目的辅助技术训练

(一)短跑训练

学生训练时,在底层平台一脚先踏在台阶,身体略微前倾,然后快速踏上上一级台阶向上跑,到楼层转角平台后,扶着扶手以抖动两腿放松下来(练习熟练的,可不扶扶手以手脚同时抖动放松下来)到起点。根据学生体能和素质可制定不同强度、运动量,如连续做3~4个/组往返,这些训练手段和方法能解决短跑频率慢的技术缺陷。

(二)跳远训练

起跳是跳远项目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楼梯台阶,让学生进行2~3步助跑起跳后踏上3~4级高的台阶,体会起跳技术、腾空步动作。借助台阶高度并设定目标要求,学生会自然向上起跳,较好解决摆动腿上摆意识差、摆腿不高的问题。另外,当作跳远落地技术和挺身式动作辅助技术练习。让学生站在4~5级高的台阶上,地上放好垫子,然后从台阶上往下跳,在空中体会落地技术和挺身式技术。

(三)铅球训练

将底层台阶当作铅球投掷区的抵趾板。教师在台阶前2.135米位置画线,训练时让学生徒手侧向或背向站进行滑步、最后用力或两者衔接练习。使学生在训练中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养成良好训练习惯,减少训练中没有或很少使用投掷区,重心不稳而滑出投掷区造成失误犯规。

三、田径项目的身体素质训练

(一)力量训练

1. 跳台阶。

训练时学生双脚并拢站于地面向上跳,跳到转角平台可继续向上跳一层。由于学校建筑房楼梯台阶一般在12~14级左右,学生3、4跳就能完成一层,所以也可在同一楼层中循环做几组。

2. 俯卧撑。

训练可根据学生体能素质,采用不同撑地形式进行练习,如双手撑在第1、2级台阶,也可将双脚放在不同层的台阶上。另外通过变换练习方法,增加训练难度。

3. 交换跳。

练习时一脚先踏在台阶上,通过蹬地用力,两臂协同摆动,在空中完成交换后落在原台阶上,一旦触及台阶应迅速再次跳起并完成下一次交换。每组徒手练习可设定30次不等;若提高训练强度,可以在肩上负重轻杠铃进行交换跳训练。

(二)耐力训练

结合整幢楼,利用各楼梯进行耐力素质训练。训练时学生先在底层跑一圈,然后从楼梯跑到二层,在二层跑一圈,再跑向三层,依此方法进行训练。根据楼房结构、层高和各种教学用房布局进行其它形式、方法和不同强度的训练。由于楼梯成高低坡度,对身体下肢力量、耐力素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对提高耐久跑成绩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训练方法。

(三)柔韧训练

利用楼梯台阶可进行柔韧伸展性训练。1.正压腿。学生一脚站地,另一只脚根据自己身体柔韧水平提放至不同的台阶上进行正面压腿。还可变换压腿姿势和方法进行弓步压腿、侧压腿。2.体前屈。双脚并拢伸直站在台阶上身体前屈,双手向地面伸压练习。同时还能利用楼梯扶手和转角平台进行各种侧摆腿、转髋练习等。

四、注意事项

台阶有棱角,宽度有限,当运动速度快、运动强度加大后,容易造成意想不到的损伤,这是教师在平时训练中需要考虑和注意的。

(一)做好准备活动。在楼梯台阶上进行训练,场地空间毕竟有限,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准备活动。

(二)加强保护措施,做到预防在前并在训练中适时提醒学生。

(三)注意学生间先后顺序,从一路纵队时,保持一定的前后间隔距离,不可推三阻四。

上一篇:厂房结构设计下一篇:变电站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