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体平台

2024-10-25

载体平台(共11篇)

载体平台 篇1

“国以才立, 政以才治, 业以才兴”。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发人才资源, 促进人才干事创业, 继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使第一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第一要务, 这是人事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迫切要求,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围绕促进人才干事创业, 笔者认为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四大平台载体建设。

一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提升人才资源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科技发展日新月益, 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要促使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必须不断优化人才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因此, 要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实际需要出发, 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 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更新知识, 提升能力。对于党政人才, 要在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战略思维、树立世界眼光和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要通过建立市场化、外向型的培养机制, 着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对于专业技术人才, 要围绕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质, 着重提高他们的科研、学术水平;对于技能型人才, 要围绕满足社会需求, 重点培养敬业精神和心理素质, 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对于农村实用型人才, 要围绕普及化战略, 重点加强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致富本领和创业能力。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上, 要不断探索创新, 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搭建人才选拔平台,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安心创业, 关键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有一个可以不断提升的空间。要遵循新老更替的客观规律和优胜劣汰的客观要求, 破除论资排辈的旧观念, 确立不重年龄重水平, 不重学历重经历, 不重资历重实绩, 不重照顾重需要的新观念, 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在人才创业竞赛场上选准人才, 用好人才。在机关大力推行“凡进必考”和公开考选制度, 引入竞争淘汰机制, 完善辞职辞退制度, 严把“入口”, 规范“出口”;在事业单位, 要按照专业岗位和管理职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要求, 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 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的办法, 努力实现人才使用过程中的优胜劣汰;在企业, 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 把市场和出资人的认可, 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 坚持上岗凭本事, 竞争靠实力, 收入看贡献, 真正让优秀人才“才尽其用”。要在全社会创造人才涌现的机制和环境, 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推动人才在竞争中接受选拔, 在选拔中接受锻炼和成长。

三是搭建人才流动平台, 促进人才的市场化配置。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 而资源的高效利用则取决于能否得到合理的配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 也必须通过合理的配置, 才能确保作用的最大发挥。因此, 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渠道, 不断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强化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首先, 要打破人才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等“壁垒”, 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 使人才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 获得流动的自主权,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促使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其次, 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和使用观念, 打破户籍和身份、地区和部门的界限, 按照“不求所有所在, 但求所用所得”和“因事择人、借智治事”的原则, 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入人事行政关系等方式, 加快人才的柔性流动, 使人才流动渠道更加畅通, 人才交流更加频繁, 使人才在流动的过程中, 选择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和岗位;第三, 要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引导、中介服务相结合, 有针对性地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 鼓励党政人才向企事业单位流动, 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 促进专业人才向现代服务业流动, 支持有农业技术特长的人才到农村开发创业, 推动人才产业、行业、城乡和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布局, 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是搭建人才激励平台, 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人才干事创业是以经济利益的获取、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承认为综合前提的, 因此, 要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必须加快转变观念,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价值规律要求, 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才激励机制。首先, 要强化物质吸引。把经济利益和待遇作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驱动因素, 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积极探索产权激励机制, 鼓励技术、专利、品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其次, 要突出精神激励。切实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选拔和专家管理, 全面开展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活动, 加大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功臣表彰奖励, 对各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 都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 做到广播里有声, 报纸上有名, 电视上有影, 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第三, 要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向他们展示明晰的事业前景, 提供充分的信息、技术、设施方面的条件, 让人才因创业舞台的感召而心动;第四, 要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好包括户籍、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各个方面服务, 解决好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努力做到用丰厚的物质吸引人才, 用伟大的事业凝聚人才, 用崇高的精神鼓励人才, 用真挚的感情关心人才, 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载体平台 篇2

教育培训提境界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改善投资环境知识讲座、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知识讲座、蓝田县网络知识培训班、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培训班,一系列讲座和培训班的举办将蓝田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一次次推向高潮。“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思想境界是给干部的一种最好的福利。”蓝田县委书记李毅如是说。近年来,蓝田县把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加强和改善党委中心组学习、举办培训班和专题知识讲座、理论宣传和社科普及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首先是把加强和改善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途径,完善学习制度,认真搞好专题报告会、理论务虚会、重大课题调研、警示教育等集体学习活动。先后邀请昆山开发区管委会政研室主任黄承圯、天津行政学院教授戚翠莲、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客户处处长梁邦海、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国庆、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涛等知名专家学者来蓝举办多场高层次辅导报告会。这些高层次报告会的举办给蓝田领导干部带来了新的思想、带来了活力,同时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其次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九月份先组织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干部135人,分三批赴上海进行集体轮训,开阔眼界,增强才干。十月份对各乡镇党委副书记及新任科级领导干部140多人在蓝田县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集中培训。同时还通过举办了蓝田县网络舆情知识培训班,增强领导干部运用网络分析研判舆情的能力。三是强化理论宣传和社科普及工作。结合蓝田实际下发了《蓝田县理论科普宣传进三进活动实施意见》,在社区、在农村、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使养生保健、家庭教育、文艺欣赏等科普知识走进群众生活,走进千家万户。

创新载体促提高

蓝田县为加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步伐,不断创新学习载体、搭建学习的平台,完善工作抓手。在全县范围开展“评、送、练、讲、看、考”六项活动,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引导等方式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一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评选工作。以学党的理论、历史文化、重大会议精神、业务知识为基本内容,组织开展学习型党委评选工作,在各党委开展学习型党支部评选工作,在各支部开展学习型党员评选工作。在初步摸底中,县委创建小组办公室将县公安局党委、农业局党委、县委党校等单位创建经验在全县进行宣传推广。二是广泛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政研室、县委党校、县农业局、文化局、科技局配合,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知识、送技能下基层活动。真正做到把党的最新理论传递到每一个角落,把现代科学文化送给每一名群众,让农业技术走进田间地头,把实用技能带给就业困难群体。活动开展以来,已在乡镇、村组组织理论宣传10场次,各类技能培训30余场次,邀请专家讲座6场次,现场技术指导3次,覆盖范围达上万人次。三是在县乡机关干部中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以增强业务技能,提升个人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在全县职能部门开展大练兵活动。并结合练兵活动,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将评选出的4名满意公务员、2个窗口单位在网上进行公示投票。四是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活动。以领导干部为主、党员干部为辅,开展我为党员讲党课活动。活动规定,县级领导必须每半年在分包乡镇、部门讲一场党课。乡镇部门领导每2月为乡镇部门干部做一场党课报告。这项活动的开展使领导干部走在学习活动的前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开展看经验、赶先进活动。组织干部外出学习培训,边看边学,早上听专家讲课,下午参观学习,先后选送16名县级领导干部、97名科级干部参加省市有关培训活动。活动的开展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统一思想,增强了学习意识,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工作。六是在全县范围组织开展大考试活动。以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基本县情为主要内容,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先后组织大规模知识测试5次。尤其是利用会议前10分钟时间开展封闭式测试,并将测试成绩进行公布的做法在蓝田县各级领导干部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从而掀起了一股学习风暴。

蓝田县同时还通过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印发“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干部”倡议书以及开展“四学五比”“八策问计”等活动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强化领导重实效

载体平台 篇3

关键词:Moodle平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40-1

Moodle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也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具有开源的代码,有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特性,进行相应的设置和修改,以提高课程使用的适用度。Moodle平台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习管理和后台管理等功能,可通过管理员账户登录后台,设置相应课程,配置教师登录账号和学生登录账号。教师可以设置课程活动,充实课堂教学,如在线资源阅读、课堂作业下载、在线问卷调查、论坛留言回复、作业上传等。此外,Moodle平台的动态管理功能可以时时更新课程信息,及时统计汇总作业情况,教师可根据作业反馈,进行针对性讲解,使课堂有的放矢。

一、利用Moodle平台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情境的选择应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围绕教学知识点进行设计,开展主题式教学。Moodle平台具有支持各类文件的功能,它可以是pps幻灯片的在线演示,可以是视频的在线播放,可以是office电子文档的下载,也可以是在线资源的拓展链接等。教师可以将素材上传到资源模块,巧妙地利用所需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电子小报制作》为例,可以利用Moodle平台,上传几份示例作品,供学生在线查看,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报排版感性的认识和思路。接着利用微课制作软件Camtasia Studio,对小报的排版过程录制成微视频,并利用软件的编辑功能,在排版的关键知识点操作上,标注文字着重提示,然后上传到Moodle视频在线资源库,供学生制作时参考。与此同时,提前梳理电子小报排版所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如插入图片、文字分栏、文本框设置等,把这些知识点通过网页形式,发布于Moodle平台。这样可以平衡学生间的基础差异,避免基础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即时的学习,掌握知识,创作作品。

二、利用Moodle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即通过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协作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从而节约有限的时间,提高完成效率,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成员间的协同、互助,只有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才算成功;这既使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也使学生间有一种为获得成功的渴望,还可以将小组成员的心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在Moodle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账号设置,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成果;也可以通过WIKI建立网上探究学习小组,集全组同学的共同智慧来完成任务;还可以通过BBS留言、回复,构建学习社区。

例如:我在“因特网上信息获取”一课的教学中,利用Moodle中的webquest模块,预设任务,让学生搜索“中日钓鱼岛事件”的相关信息,了解争端的来源,并思考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这件事情?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分组讨论功能,各抒己见,也可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最后把整理好的对“中日钓鱼岛事件”的认识汇集到讨论组中。整个堂课上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思维敏捷。

三、利用moodle实现学生的综合评价

在高考压力的教育大背景下,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学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导致教学与评价脱节,而Moodle平台可以对学生、对班级长期的学习过程,进行一个完整的综合评价。Moodle平台的动态管理中具有将作业进行及时反馈的功能。当你上完一节课,可以根据课堂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设置相应试题进行测试,当学生完成测试提交完毕,教师可利用平台的汇总功能,查看各题得分率,各选项的比例等,分析整个班级在这次测试中的情况,同时进行正对性的讲解。Moodle会把每一次这样的测试都保留在平台上,所以也可以对一个学生长期的课堂表现,进行线性的汇总或图形化的表示,这在其他学科中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现。

四、利用Moodle实现课堂的延伸与拓展

教材,作为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依托的重要资源,它不是唯一的,这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我们的教材还停留在七年前,寻求课外资源,拓展课堂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充分体现“课内外融合,学科间共融”。Moodle课程平台,如同一个社区,它提供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供学生间的网络互动方式,课前可以在线预习,课中可以自主探究学习,课后可以完成作业,拓展课外知识,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有效的延伸,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Moodle平台的动态管理功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互动、实现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其优势,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棕根.Moodle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黎加厚.信息化课程设计教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载体平台 篇4

南京拥有50多所高等院校、600多个科研机构、70多万在校大学生、80多位两院院士,这样的科教资源在国内大中城市当中名列前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构筑了一个比较好的产业体系和发展平台,南京现在的产业规模、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分析南京现在面临的形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是长三角各城市都致力于科技创新,近年来经济势头强劲,南京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面临不小压力;二是国际高科技产业不断在转移,过去转移是点对点的,现在往往是扁平式的转移。

创新南京建设需要依托创新载体和平台,整合和发挥南京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园区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资源高端集聚并转化为现实科技成果,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南京市创新研发、技术转移、创业服务3大功能建设,以实现面向南京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资源的吸聚和整合,科技资源优势的快速转化和创新潜能的高效放大。这一建设过程面临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如何针对光伏、风电、轨道交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确定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载体和平台的不同结构、功能; (2) 基于行业现状和产业特点,具有不同结构、功能的创新载体和平台的不同构建模式是什么,具体包括:参与主体选择、主体组织方式设计等; (3) 政府针对不同的创新载体应该加以怎样的政策支持。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深化南京市科技体制改革和推进南京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南京市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特色和应完善的方面

(1)南京市载体和平台建设特色总结。

(1) 平台辐射力度不断扩大,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实现新突破。创新载体和平台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促进技术实现新突破。2012年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技术成果就地转化率达45.9%。

(2) 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政府资金(资源)支持力度增大,各类公共服务的有形平台不断改善;二是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环境不断改善;三是政府大力引进人才,完善智力资源保障体系。

(3) 创新载体和平台结构趋于完备,平台融资功能不断完善。一是平台种类齐全,为各类产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南京市创新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种类较为齐全,已基本覆盖各大行业;二是载体支撑得力,产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三是载体与平台实现有效对接,融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如南京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主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且首期注资资本不低于10亿元。

(4) 要素集聚效应凸显,高校创新资源与社会创新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一是生产要素等资源聚集效应突出、整合作用显著。载体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生产要素以及配套产业实现地理空间上的有效集聚;二是高校创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载体建设中把大学的创新资源和社会的一些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

(2)南京市载体和平台建设可完善的方面。

(1) 继续完善投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以及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投融资平台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二是增加政府投融资平台外部制度;三是投融资平台的还债方式多样化。

(2) 进一步投入和建设尖端技术平台。南京市拥有江苏省最为丰富的科教资源,但在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上,现有的科技平台建设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一是建设有效平台将现有科技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二是建立引进新技术的平台以吸引关键技术落户南京。

(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南京的科教资源非常丰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在全国未保持同等地位,这说明科教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远远不够,同时也表明,南京在这方面的潜力还非常大。要进一步平衡大学、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在技术转移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大学研究和企业研究的价值取向不一致;评价体系不一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渠道不通畅。

(4) 增强研发载体尤其是关键技术共用平台的共用性,防止重复建设。整合企业和高校研发载体,建设一个系统的纽带作用的平台来连接。

(5) 吸引国际技术资本的参与,进一步发展国际共建平台。吸引外资参与,建设国际资本和国际技术共享的平台。

(6) 进一步创新服务资源整合,统一规划平台建设。一是出台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管理,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效的整合以实现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以免资源浪费;二是加强系统的规划和引导,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各主导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使其更具系统性。

3. 南京市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模式设计

南京市现有创新载体和平台在促进尖端技术研发、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和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模式的设计应该从以上几方面的改善作为切入点。以下将以南京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背景,根据各产业结构、技术等特点,将其分为龙头主导型(电力自动化、航空航天)、结构均衡型(风电、轨道交通和节能环保)和关键技术突破但未形成规模型(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伏)3种产业类型,分别从共性和个性2个角度对建设模式设计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模式(见表1)。

(1)龙头企业主导型—公司主导模式(见图1)。

(1) 产业特点:智能电网、航空航天领域已具备引领性的龙头企业,有相对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如智能电网产业已经形成了以南瑞集团、国电南自为龙头企业,在继电保护、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MIS等方面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产业链完备的新兴产业集群。但是缺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双向互动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建设针对技术融合、产品集成及一体化方面研究的载体和平台,形成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设计,配套生产,到产品集成一体化的有机系统。

(2) 建设对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应以龙头企业作为平台建设的核心,充分利用其市场优势和科技资源,发挥其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关键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智力载体,政府为平台建设和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激励政策。重点建设集成整合功能的大载体以及镶嵌的融资性平台。

(3) 具体模式:政府可以引导龙头企业作为主导建立产业研发机构,企业化运作。研究的范围为面向整个产业的前瞻性技术研发,主要包括研发新的产业技术、环境教育问题研究、学术研究、产业标准研究、产业危机研究等。打破各个组织边界,汇聚各方人才,集中科技资源,联合高校、院所相关专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从而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可以在联合研发中获取新知识,以更高的产业成熟度进入多元化新市场。

通过3个阶段实现产业链的有机互动和技术融合:第1个阶段是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研发的主体,负责技术引进和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技术小试和初步应用;第2个阶段是龙头企业研发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转让方式,与产业内其他企业共同进行二次开发和中试,实现新产品和技术在产业内成员间进行应用和推广;第3个阶段是通过产业内的联合小试、中试,进一步把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辐射区域经济,成为集聚企业的能量谷。

模式中的政府作用:政府主要通过鼓励产业中龙头企业主导进行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在产业内扩散。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主导的技术研究机构进行共性技术研发,如政府对研发给予一定补贴,提供优惠贷款或贷款贴息;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如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为龙头企业主导的研发机构与其他机构 (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等) 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便利,推动产学研合作;四是推动产业内企业研发成果有效推广,对一些重要共性技术研发适当给予一定补贴和奖励,促进共性技术研发成果共享。

(2)结构均衡型—联合共建模式(见图2)。

(1) 产业特点:在风电装备、轨道交通和节能环保领域,就单个企业来说,还未形成绝对产业优势,产业资源分布趋于均衡,且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2) 建设策略:因紧紧围绕产业链,以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最大效应为目标,充分发挥抱团效应,将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大大提高竞争力。重点注重关键技术研发,培养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发展。

(3) 具体模式:成立产业联盟形式的载体,加强资源集聚,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由政府和产业链上各主要企业联合承担建设,载体成立理事会,作载体的最高决策机构,决定产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决定载体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理事会成员由各家创建单位的相关人员组成。在理事会下面成立运行工作小组,来负责载体日常管理。同时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载体的发展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载体实行会员制,构建载体服务群体。载体制定理事会章程,包括经费管理制度、合作保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协商制度、载体会员制度、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以及激励机制等管理制度。

比如轨道交通产业,成立江苏智能交通产业联盟,力争对车辆智能化、公共交通智能化、高清视频系统、专用短程通信系统等项目产品的研发和工程项目实施总承包,推动建设国家级“智能交通”创新基地。

政府作用:一是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等优惠,积极推动平台与其他机构(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等)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二是政府积极制定政策吸引人才、鼓励创新等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加强产业整体扶持,注重产业链的对外“推销”,实现研发和工程项目实施总承包。

(3)关键技术突破但未形成规模—政府主导模式(见图3)。

(1) 产业特点: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光伏领域已具备一定产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但还未形成规模,存在共性平台缺失,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成果转化、技术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2) 建设策略: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应以推动技术创新和规模集聚发展为主旨。

(3) 具体模式:在政府推动下,产业以孵化器为载体,风险投资为支撑,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整合行业资源,为“孵化”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研发、科技融资、科技中介、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推介、国际交流与合作、人才培养等高水准的专业服务,促进产业规模集聚的“孵化器+风险投资+产学研基地”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

政府在模式中的作用:

一是组织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平台的规划、设计、管理,使平台功能有效发挥。二是联络作用:政府与其他机构 (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等) 联系,推动它们与平台之间的合作交流,争取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使平台功能更加完善。三是投资作用:政府负责资助平台场所、研究与开发仪器设备购买、工作人员费用等基础设施和资金的投入。四是环境营造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倾向性的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境。

摘要: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 加快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程。文章围绕南京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模式及组建方式 (主要从政府角度) , 分析了政府针对不同产业的载体平台应给予的不同扶持政策, 对深化南京市科技体制改革和推进南京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载体平台 篇5

搭建全民创业平台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途径。全民创业工程要以项目为载体,以投资拉动、消费推动、劳动带动,三驾马车联动一体推进,让一切有投资能力的人都投入创业,让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投身创业,让一切技术成果都能广泛运用,让一切生产要素都能创造社会财富。调动全社会参与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稳步推进强县富民。**实现全民创业工程要紧密结合县情,科学确定创业目标,在全面推进创业工程中要着力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投资、劳动、技术为支撑,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为纽带,引导各类主体创业。

全民创业工程要坚持“唱好山歌、走好水路、念好羊经”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226131”创业目标,即:

依托两个资源,全力推进创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聚集各类生产要素,激活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发挥两个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采取两个步骤,逐步推进创业。前三年,稳步推进,重点突破。中长期(4-10年),做强做大,增量发展。

培育六个创业主体,全面参与创业。引导牧农民走出土地草场创家业,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走向市场创实业,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科技人员走出机关单位创事业,中小企业规模发展创大业。

实施十大工程,新建十大企业。利用资源优势,采用bot、tot(建设、运营、移交)市场化运作方式,进行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电力等项目建设。依托四大工业园区,实施金、铬、煤、铁、锰、钒、水电、土地、旅游、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开发等十大工程,对现有企业进行股权改造,逐步进行大股东减持,吸纳民间资本,增量扩股,扩大资金的投入量,建设改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万上亿元的强势企业,壮大地方经济实力。通过政府引导,全社会集资,发展个体民营经济,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十个百万元以上千万元以下优势企业,培育一批支撑地方经济的“小巨人”。

建设300个创业示范家庭。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启动家庭创业工程,通过能人带动,发挥创业家庭的典型示范作用。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实现创业富民。

发展十个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吸纳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为社会各界提供农畜产品流通、法律援助、会计、审计、科技咨询、信息服务、劳动力输转、家政综合服务、工商业联合、设施种植养殖、物流运输等专业组织和协会,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促进服务行业有序发展壮大。建立

二是以环境为依托,政策为支持,制度为保障推动全民创业。

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工作上放手放开、政策上放宽放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冲动,重点从营造三个环境,出台八项细则,完善十项制度入手,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投资拉动、政策促动,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努力营造有利于全民创业的体制环境。

营造三个环境,即营造法治保障环境、干事创业环境和社会保障环境。要坚持服务为主,推进依法行政。做到思想上坚持“放”,政策上落实“宽”,措施上明确“扶”,服务上强化“优”。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推行“阳光政务”,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服务水平。坚持“放水养鱼”的原则,扶持现有企业吸收社会资金,增量扩股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发展后劲的企业,在融资、用地、税收等多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扶持,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

出台八项细则,就是要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切实履行依法管理职能,结合行业管理职能特点和县情,制定出具有开拓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土地草场流转、户籍改革、工商税收管理、小额贷款扶持、劳动力输转培训、创业奖励、创业管理、创业产业引导等相关实施细则。

完善十项制度,一是开放公共产品经营促进创业,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形成各类创业主体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放宽创业条件,凡新办中小企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给予一年的发展宽限期,降低资本注册限额,宽限期内,免于工商税务登记。三是搭建各类主体创业投资平台,鼓励一切有投资能力的各类创业主体投资入股参与企业增量扩股、新建企业招股,获取股金收入。四是鼓励本县籍学生报考大专院校地质、矿产、水电专业,凡被录取,一律给予5000元奖励。鼓励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到大专院校学习地质、矿产、水电专业知识。鼓励引导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过个人申请或组织选调、选派到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五是鼓励牧农民到县城定居,从事二、三产业创业,享受城市居民待遇。鼓励外来投资者和外来务工人员到县城落户,子女在上学、就业等方面同本县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六是允许党政机关非领导职务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兼职、获取相应报酬。允许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投资入股参与创业,获取相应报酬。七是鼓励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帮办、领办企业,获取企业相应报酬。允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人员改任非领导职务到企业兼职或个人创办实业。八是允许招商引资项目包挂人员参与项目建设服务全过程,并获得相应报酬。九是坚持党管人才的方针,积极创造条件让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通过法定程序在县人大、政府、政协、工商联担任相应领导职务。十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实行留级留薪,提前退休等激励政策,鼓励创办实业。

载体平台 篇6

关键词:手机载体;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69-02

在新时期,要在推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要做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具有时代性、针对性、传播要坚持多样性”[1]。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正式以文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我们惯以称之为“拇指文化”。手机在广大高校的发展势头是非常的迅猛,不管是在高校的树林小道中,还是在图书馆、教室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正在感受“拇指文化”的“拇指一族”们的身影。如何利用好手机载体推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以及在高校中的普及

在当前的新媒体中,手机占有着十分明显的地位。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突破10亿户大关”[2]。手机已经从最初简单的语音通讯工具转向了综合性的传播媒体。整体上而言,手机作为新媒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自媒体性

自媒体的定义由美国的著名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主要是指自主化和平民化的传播者使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向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正式或非正式信息的总称。比如当前的手机就是典型的自媒体,像手机微博、手机QQ、手机论坛就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在数字化的时代里,人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专业技术对信息传播的束缚,可以在现场通过拍照、录制视频或者是编辑文字等方式利用手机这个平台发布即时信息。一旦信息发送出去,接收者可以实现身临其境的感知。

(二)实时性

手机媒体的传播可以跨越地域的界限,因此具有实时性。不管身在何地,只要有手机信号,信息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传播出去。加上现在手机与网络的进一步融合,手机已经可以基于网络实现即时性的传播。比如我们手机通话中就已经植入了3G视频通话,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观看视频直播,等等。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不仅在使用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是新颖的,更是实时的。

(三)收发多样性

手机作为新媒体,其传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流媒体都是其传播形式。手机媒体可以灵活实现其中的一种和多种形式的综合传播,因为手机媒体的收发具有多样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多种手机软件和服务的开发,手机如何装饰,安装何种应用程序等选择已经越来越多样化。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收发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贴近广大用户的需求。

(四)移动性

手机媒体的传播具有移动性是指手机用户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通讯信号都能够加入到信息传播和接收过程中,并且这种信息活动对于手机使用者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选择性。手机携带方便就更增了其移动性,使得其传播更不受到地域的限制,手机既能够增加互联网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传播过程中的阻力。因此,手机媒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手机媒体因为其自媒体性、实时性、收发多样性、移动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的高校师生。进入3G时代,伴随着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广播等传播形式的出现,手机逐渐演进成重要的文化、娱乐、传媒平台,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之一。手机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方式。

二、手机载体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带来机遇

(一)手机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提供了新载体

传统意义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主要是依靠课堂和会议等形式进行,这种教育的形式已经与当前新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不符合。手机作为一种媒体,其兴起和迅速普及使其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载体。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需求,使用好手机这个新的载体,随时随地的使用这个平台,时刻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手机载体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

移动通讯技术在现代已经日趋成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之间的不断的融合,这最终都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新的思考,不断的推动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已经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手机是一个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科技产品,每一个更新换代对于手机的个性化而言都是一次进步。现在的手机作为一种媒体已经融合了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的功能。因此,手机作为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较传统载体而言,其手段更加的综合和多样化。

(三)手机载体提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率

在传统形式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工作中,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一直处于主导位置,对于受教育者的接受度考虑得较少,加之是单向交流,工作效率都比较低下。面对面的交流使得受教育者有所顾虑,因而不能敞开心扉的畅谈。但是手机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点,无论是利用手机本身带有的短信彩信,还是手机网络等新方式,都能够使得双方以朋友的角色进行互动。在这场交流中,隔阂减少,距离缩短,避免了盲目,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率。

三、手机载体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带来挑战

(一)传播的去中心化给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性带来挑战

新媒体的显著特征就是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这种新的传播模式改变传统上自上而下的传播格局。因此,去中心化的传播使得传播者已经不再在传播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实质则是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中宣扬自我、否认核心。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自然也属于去中心化的传播媒体。手机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载体,加上高校中的人群都相对比较有主见和有想法,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去中心化的挑战,

(二)垃圾信息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趋向复杂

手机媒体境遇下的虚拟空间,其传播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自由性。这其中不仅会存在一个渗透性质的西方思想文化,还存在一些不良的手机传播信息,这些垃圾信息的存在对于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是非常不利的。比如,当前比较常见的新殖民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等。高校人群又以一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群为主,面对着在手机媒体中暗含的垃圾信息,不断的滋扰和破坏着整个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三)手机通讯技术狂飙式的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带来挑战

手机载体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对着和传统的环境不同的环境。手机载体发展不断的革新,各式各样的应用方式不断涌现,其中的技术理念和灵活的手段都在考验着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能够适应手机载体,能否在其中实现自我创新。一方面,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队伍建设存在滞后,面对手机媒体的政工队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过程中应接不暇,其专业素质、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存在着与手机载体的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模式需要创新。手机传播具有自媒体性、实时性、收发多样性、移动性的特点,对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而迫切要创新教育模式。否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就会寸步难行。

四、利用手机载体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一)探索利用手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艺术

科学的理论可用于指导实践,理论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因此,在运用手机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时,也是遵循着这一点。高校人群对于信息的接受也要经历“提供的讯息一可接受的讯息一接受的讯息一注意到的讯息一内化讯息”的过程”[3]。在这一过程,如何加强高校人群对信息的兴趣,进一步内化为自己对于信息的认知结构,除了信息内容本身要有实用性之外,信息传播的艺术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机载体的传播语言要进一步的联系传统和现实,增强语言应有的说服力。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要让高校人群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其实不是一系列高高在上的理论,要让马克思主义化思想转化成大众化的话语。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中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不仅不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达带来负面影响,还能够更加生动和全面的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积极的开发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手机服务产品

手机是一种传播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域下,手机则是一个重要载体。将手机的两种角色结合起来,积极的开发手机服务产品是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手机中的手机信息、手机新闻、手机视频、手机小说、手机博客等都是重要的手机产品,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所用。比如,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可以定时的推出手机报,然后发送到学生手机中。手机报是一个新型的阅读产品,这对于高校人群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照片征集活动,让学生以手机彩信的形式参与到征文活动等等。手机服务产品的开发,是着眼学生兴趣,引导和激发创造火花,紧跟时代节奏,探索兴趣满足点,最终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培养一支专业的以手机为载体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队伍是在手机载体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措施。首先,要帮助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树立起全新的传播理念,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手机这个新媒体,树立起全球化传播、分众传播和以人为本的新型传播思维,这样才能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要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是指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鲜明的政治立场,这样才能真正的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工作中使接收者得到感染和信服。最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取得效果,就必须要关注受教育人群的实际需求,注重因材施教。

五、结束语

手机载体的兴起给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提供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正确地对待这一新的教育载体,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而不断的奋斗。

参考文献:

[1]彭颜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2]腾讯财经.工信部:中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EB/OL].http://finance.qq.com/,2012.

载体平台 篇7

一、明确重要意义

课间大活动不仅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是增强学生体质和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且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展现良好班风、校风的重要途径。利用课间大活动这一平台进行养成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确立发展目标

(1) 开发课间大活动, 推广、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创建阳光校园。

(2) 发展学生身心,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发展。

(3) 创新课间大活动, 力求以活动保安全, 以活动强身体, 以活动励志气, 以活动促团结, 以活动促氛围, 以活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4) 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提高班集体凝聚力。

(5)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遵循基本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开展课间大活动, 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益智、审美等教育功能, 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 自然性原则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大活动的内容。

3. 普及性原则

师生全员参加, 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4. 安全性原则

在课间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精选活动内容

1. 安全教育

通过课间大活动中入场、集合、出场的训练, 从速度与整齐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 要求学生30秒内在教室走廊集合, 成两路纵队站好;1分钟内跑步到达指定地点, 要求整齐、有序、精神饱满;30秒钟内体育委员整好队并清点好人数报告主席台。

2. 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课间大活动中的升旗仪式以及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利用课间大活动中的武术节目及爱国主义题材的武打电视剧主题曲为武术节目伴音, 对学生进行“强我体魄, 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学生矫健的步伐, 统一整齐的服装, 昂扬、挺直的身躯, 优美、整齐的动作无不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 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学生的阳光朝气。班级间的体育竞赛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技能和集体主义精神。

4. 感恩教育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边欣赏边做手语操, 让学生播下对社会、对亲人感恩的种子, 与平时的感恩教育相得益彰。

5. 行为习惯教育

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可以概括为“三别”, 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在课间大活动中可以集体呼号, 让学生天天铭记。

6. 特长教育

课间大活动既可以集体统一活动, 也可以分组练习, 可以安排学生跳绳、踢毽子、短跑、跳远、打篮球、打排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 充分体现“我锻炼、我健康、我成长、我快乐”的主题精神, 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载体平台 篇8

这里所指的“外贸平台”是指互联网上专供国际买卖双方发布各自供求信息、以促进合作的如阿里巴巴网、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纺织品交易网等B2B国际贸易平台;“工作室”是指以学校专业教师为主导, 以辅助教学和承接真实项目为主要任务, 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带领学生承接和完成真实项目, 将产学融为一体, 最终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的集生产、服务、教学功能为一体的校企共建场所。

一解析矛盾

1办学公益性与办企盈利性的矛盾

教育的公益性表现在它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性、公平性和非营利性, 高职院校办学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目标。企业是自主经营并承担经济责任和经营风险的经济实体, 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中以盈利为直接目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是希望依赖于学校提供优势资源, 通过人、财、物力的最佳组合实现盈利, 合作企业投入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 会给企业带来机会成本损失。

2经营持续性与实践阶段性的矛盾

进出口业务有很大的连续性、相关性、迫切性、实践性和保密性, 外贸企业的持续经营依赖于业务员长期的业务跟踪和客户的积累。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安排是阶段性的, 一般在第一学期安排认识实习, 第五学期安排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而学生从进入企业到熟悉产品, 从联系国外客户、国内供应商到报价, 从接到订单到完成订单需要较长的时间, 当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直接胜任相关进出口业务环节工作时实习期也就结束了, 这样虽然有一批一批学生到企业实习, 但企业仍处于“人才短缺”状态。

3工作任务量与学生指导量的矛盾

高职院校实践指导教师在承担实习指导任务的同时往往还承担校内其他课程教学任务, 不能全身心投入去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而且, 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实际进出口业务, 缺乏实际业务操作经验和能力, 不能胜任直接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实践指导教师首先是企业的员工, 承担着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目标任务, 如果又承担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任务, 要么会影响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成, 要么影响实践教学指导的质量。

4在校生身份与准员工身份的矛盾

学生是以在校生身份参加实践教学的, 大量时间还得用来上选修课、备考各种证书等, 不能以准员工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实践教学。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选择又缺乏双向选择竞争机制, 使学生没能珍惜实习岗位, 也没能真正将自己融入贸易团队, 虽然有企业指导教师手把手的指导, 但是由于主动性和探究性不够, 导致学习知识面难以拓展, 学习深度难以突破。最后一个学期又面临就业选择, 学生能够以准员工的身份工作的时间很短, 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循环培训成本。

二构建模式

1以“外贸平台+校内工作室”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合作企业在校内设立工作室, 工作室按照合作企业经营模式, 以合作企业名义从事进出口经营活动, 承接真实进出口业务。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 经营管理费用分摊通过协议确定, 业务风险由合作企业控制并承担。合作企业向工作室提供包括产品资料、客户信息等资源, 工作室为合作企业产品推广、开拓市场、寻找客户、获得订单, 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在校企间进行分配。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任务为:

产品推广。利用合作企业在外贸平台上的账号, 上传商品资料、联系方式, 选择关键字, 详细完整填写产品描述, 发布与行业类目匹配、清晰的图片。

开拓市场。由合作企业向工作室提供部分有待开发的客户信息, 依托外贸平台, 由工作室组织学生利用外文电子邮件积极联系潜在客户, 熟悉合作企业的产品以及特性、常见品质异常、报价核算法等, 并寄送产品目录。

寻找客户。选择适合的行业类目、关键字、匹配度等, 及时进行合作企业信息和产品资料的更新、维护;查收邮件, 收集和分析采购信息, 及时回复询盘。

获得订单。当有了真正询盘时, 及时进行高质量的沟通, 把询盘转换为订单;接到订单后, 转交给合作企业进行跟单。

2以“外贸平台+校外工作室”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合作企业内合作成立工作室, 建立企业外贸网站, 以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为主要手段, 学校专业教师自主开发国外客户和开展进出口业务, 在合作企业专家的指导下, 带领学生参与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和合同履行。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任务为:

交易准备。选择进出口产品和生产厂家, 协助合作企业建立外贸网站, 宣传、介绍、推广进出口产品和企业信息,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学校专业教师作为合作企业的兼职业务员, 直接从事该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交易磋商。学校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人员指导帮助下, 利用外贸函电的方式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利用合作企业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邮箱、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 带领学生接受具体的业务操作。

合同签订。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网络为主的各种方式寻找国外客户, 并主要利用外贸平台与国外客户进行业务联系和洽谈, 在合作企业专家指导下签订进出口合同。

合同履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协助下履行进出口合同, 并办理国内的出口核销、退税等手续, 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三运行方案

1双元化的建设主体

工作室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建立, 校企双方以协议方式确定责任、义务和权利, 如学校要为企业创造哪些条件, 提供哪些支持, 企业要向学校开放哪些进出口业务的主体流程, 对学生进行哪些实践指导, 使学生达到怎样的业务水准。工作室的业务指导教师由企业专家担任, 学校为每个工作室配备专业教师, 由专业教师配合企业专家做好所在工作室的学生管理工作。

2体系化的规范管理

为形成良好的工作室运作机制, 实施规范化管理, 校企双方应制定工作室运行方案、运行规范、员工守则、指导教师职责等系列规章制度, 编制业务操作手册, 完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制定包括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业务考核题库、考核手册等考核文件。从专业层面上, 应制订独立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合理开发课程, 有效整合课程, 使之符合工作室运行要求。

3系统化的实践指导

工作室应制定系统的实践指导方案, 从学生的职业规划人手, 围绕外贸业务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采用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的车间进行打样、包装、刷唛等跟单业务, 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商品交易会, 在学生逐步树立职业理想的同时, 结合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有针对性地实践指导, 如工作室要安排“如何处理在阿里巴巴出口通上收到大量询盘”的实践指导, 教会学生甄选及回复询盘的技巧, 并对每一个学生的回复加以点评指导。

4项目化的能力培养

在工作室的运行中, 为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完成项目化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 形成职业能力, 需要组建团队, 设置具体岗位, 并明确岗位职责。让学生们在完成熟悉产品的质量要求、检验项目、检测方法、检测工具、合格标准和制作报价单等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产品准备能力;在完成制作客户信息管理表、发布产品信息、核算价格、撰写外贸函电等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业务开发能力;在完成起草合同、审核信用证、安排发货、办理投保、办理报检、协助报关、制作单据等工作任务过程中培养业务善后能力。

5理性化的企业选择

规模大的外贸企业更注重在技术、创新项目上与学校的合作, 而规模小的外贸企业则更需要学校提供的办公场所及学生开拓市场给企业带来的业务增长。因而, 在工作室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应理性化, 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 选择成长性良好、产品具有地方特点的企业, 除一般进出口贸易公司外, 还应包括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使工作室的运作形式、经营产品方面更加全面。

6企业化的人员甄选

工作室中学生的表现至关重要, 不仅决定了工作室业务能否顺利推进, 更重要的是影响合作企业对合作项目效果的预期。因此, 在学生进入工作室时, 应引入竞争机制, 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 企业人员全程参与人员的甄选,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室工作, 接触到的是真实的进出口业务, 需要真实的进出口操作, 使学生真正具有风险带来的压力感。

四实施效果

1促进产教对接, 提升培养质量

从学校角度讲, 通过校企共建工作室, 真正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和技能性人才需求状况, 真正实现专业实践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升级、实践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发展需求、实践教学过程对接外贸交易过程、外贸业务技能对接外贸业务岗位, 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切实使人才培养深度融入产业,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创造现实价值, 形成长效机制

从企业角度看, 可以建立学生和企业的感情, 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外贸人才, 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 减少企业人员岗前培训的投入,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工作室运行中, 为企业发掘有价值的国外客户, 在此基础上达成的订单业务, 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校企共建工作室还可以起到宣传效应,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3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双师”素质

对教师来说, 教师到工作室挂职, 融入合作企业的经营和项目, 熟悉并掌握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 提高和更新职业工作过程知识水平。在聘请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和修订课程体系、共同设计实验体系和开发实验项目、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等方面合作过程中, 形成专兼职教师互动机制。

4接触真实业务, 掌握职业能力

对学生而言, 在工作室内进行实际业务操作, 由于有了真实产品和平台,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工作责任心增强, 团队理念逐步形成, 工作方式方法和理念接近企业员工, 提升了B2B国际贸易平台运用能力和在线沟通能力, 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发掘客户和区别分类客户的技巧, 特别是面对真实产品, 能够很快开展进出口业务。

实施“外贸平台+工作室”为载体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外贸平台、校内工作室可以开展市场调研、产品推广、业务谈判、函电往来、确认订单等进出口业务工作, 校外工作室可以深入开展接到订单后的合同订立、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外汇核销等进出口业务工作。工作室以合作企业的现实运作为基础, 在做好进出口业务的同时, 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真实的贸易环境, 形成专业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禹婷婷.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外贸工作室建设构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9) .

[2]江彬.基于外贸工作室教学的实践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3) .

[3]董诗卉.校企合作共建国际贸易操作与实习平台[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11) .

[4]邓志新.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22) .

载体平台 篇9

关键词:对等网络,网络学习,代理,任务载体,设计模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网络教育最重要的技术基础,而P2P等新技术的出现也给不断发展中的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特点[1]。对等网络(P2P)消除了传统网络教育系统中服务器这一瓶颈,通过系统之间的直接交换实现了教育资源和服务的共享,使得网络上的沟通更加容易。研究表明:P2P可应用于网络学习中的资源共享、协作空间构建、资源搜索以及科学研究等诸方面,例如暨南大学研制的教育资源系统PBERS[2],P2P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国内外对P2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拓扑结构和资源搜索算法等方面,这些研究已大大地提高了P2P网络的工作效率,但是在网络带宽、线路利用率、负载平衡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3],而这些不足也必将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发展。

人工智能领域中Agent技术的出现正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工具。一方面,Agent具有移动性[4],它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自主地在节点间移动,并且通过与目标节点(相当于提供服务的节点)的本地通信来完成自己的操作,因此,它较少依赖网络传输这一中间环节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降低了系统对网络带宽的依赖。另一方面,Agent可以复制、派遣子Agent到其他节点进行操作并返回结果,因此可以把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派生出的子Agent携带任务到不同的节点上执行,这种方式提高了任务执行的并行性,增加任务完成的速度。同时,Agent技术的出现为教育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Agent是能够自主学习的代理实体[5],它可以通过感知自身和环境中的信息,自主采取行动实现一系列预设学习目标或任务。另一方面,Agent具有协作性,多个Agent可以相互通讯来协调彼此的行动最终实现学习目标[6]。在这里,我们可以把Agent看作是携带有特定学习任务的载体,它通过迁移至远程节点获得任务对应的学习资源并且进行处理。这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思想。

基于该思想,本文描述了一个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系统设计模型,该模型除了提供Agent系统定义的基本功能外,还定义了多种Agent来支持整个系统的构成,管理等功能,并且通过分层的思想简化了平台的开发过程。

1 相关知识

1.1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的方式进行。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网络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丰富的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

1.2 P2P网络概述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称为对等网或点对点技术。网络中的节点都是对等的(称为对等点),它们可以以任意方式加入或离开网络,具有相同的责任与能力,并协同完成任务。对等点之间通过直接互连,动态共享资源[7]。根据目前P2P的发展,将P2P网络划分为纯分散式P2P网络和混合式P2P网络两大类。纯分散式P2P网络是指所有参与的计算机都是对等点,各对等点之间直接通讯,自始至终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对对等点间的信息交换进行控制、协调或处理。而混合式P2P网络则依赖于中心服务器去执行一些功能。[8]SUN公司开发的JXTA作为现在开发P2P的一个标准,用以解决现代分布计算,尤其是P2P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它的核心是一组协议规范,定义了一个网络模型和通信方式。

1.3 Agent概述

Agent是在一定环境下自主运行的软件实体,它具有学习性、知识性、主动性和协作性等特点,agent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学习并感知。在多agent系统中,Agent可自主地在异构的网络按照一定的规程移动,寻找合适的计算资源、信息资源、或软件资源,利用与这些资源处于同一主机或网络的优势。就近处理或使用这些资源,代表用户完成特定任务。[9]创建、解释、执行、传送和结束Agent的平台称为Agent系统。Agent系统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系统级功能和语言级功能,前者主要处理Agent的移动、命名及安全,提供Agent执行的运行时系统;后者主要处理Agent编程模型和原语,提供给用户进行自己的Agent程序设计功能。迄今为止,己有约60多种Agent系统存在,例如最早开发的基于Java的移动Agent系统Aglet。

2 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

P2P改变了互联网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因此,P2P使网络上的资源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共享,然后通过这种共享来满足P2P网络中广泛的、复杂的和不可预测性的应用需求。在此,对于P2P中学习者学习请求的响应过程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思路:当某节点的用户提出一个学习请求,其中学习的目的是合适的共享资源的获得,因此,可以将这个大而复杂的学习请求按照一定的策略分解成许多较小较简单的学习任务,这些任务在网络节点中通过调度获取所需资源并且分布处理资源,最后将最优的学习资源返回给学习者。这样,学习请求的完成充分利用了P2P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资源,而且使若干小任务共同分担了学习的责任。

将Agent引入P2P网络中,可以把学习请求分解后的每个任务看做是Agent,即作为任务的载体,它能够携带任务执行的代码以及任务执行的条件、结果等一系列变量,Agent通过迁移至远程节点获得学习任务对应的学习资源并且进行任务处理,这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思想。

2.1 平台设计模型的整体结构

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思想将Agent技术作为P2P网络应用系统逻辑抽象和物理实现的工具,将P2P网络中的学习资源、任务等实体抽象为Agent主体。其运行环境是多个节点连接的P2P网络,它的核心内容是Agent在节点之间的移动过程以及Agent与运行环境之间、Agent和Agent之间、Agent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过程。本文根据Agent系统和P2P网络系统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一个能够满足上述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模型。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1)P2P网络层:现存的P2P系统都有不同的设计和特点,在程序员理解了每个系统协议的细节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在其上构建Agent应用系统。

2)Agent服务层:分布在P2P网络上各个异构的计算机系统上的Agent服务层构成了Agent支撑环境的基础。在这一层里,必须通过某些系统Agent来提供公共服务。

3)Agent应用层:这是整个系统中最高的层次,它直接负责和学习者的交互。一方面接受学习者的查询请求,另一方面按照学习者的要求提交查询结果,应用层把学习者的请求和参数按照代理层要求组织好,然后把它交给代理层。

4)代理层:是整个系统中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这一层就是按照用户的要求生成学习者的代理对象(Agent)。把代理返回的数据进行提取,加工生成学习者所要求的提交格式,返回给应用层。把生成的代理对象传给Agent服务层。

2.2 节点代理集

节点代理集是指在P2P网络中注册的代理(Agent)的集合。为了满足目前P2P网络广泛的应用领域,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至少需要具备四个功能:处理学习请求;按照请求派生Agent;执行具体任务;管理节点学习资源。而这些功能的完成将依托于节点代理集中的各类Agent的设计。

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节点代理集,集成了P2P网络和Agent系统的有关功能。它将Agent技术应用到P2P网络中,P2P网络节点可看成是一种Agent系统的集合,它负责提供节点服务,共同完成学习者请求。每个节点代理集中的A-gent独立异步地进行操作,某些Agent由于特殊的关系要依靠其他的Agent来完成任务。P2P网络中的Agent是对等的关系,每个Agent可以是任务的执行者,也可以是任务的请求者,Agent彼此交互合作完成任务。本文主要描述了组成节点代理集的四类Agent请求Agent、任务Agent、策略分析Agent和资源调度Agent,如图2所示。

1)请求Agent(Request Agent)

学习者的学习请求通过请求Agent来表示。代表学习者或应用程序与目标环境交互完成某种行为,充分发挥Agent的智能性,达到用户的要求。请求代理是学习者访问P2P应用系统的接口,其主要功能为:

接受学习者的请求;

决定是否响应该请求;

按一定格式封装学习者的请求,并传递给策略分析Agent;

将策略分析Agent汇总的结果集返回给学习者。

2)策略分析Agent(Strategy Agent)

按照应用需求针对学习者请求使用不同的任务划分策略;

派生出若干的任务Agent;

决定任务Agent的派遣地址,并通过P2P网络层接口获得该地址;

派遣任务Agent到本地或远程节点执行任务;

汇总任务Agent返回的任务执行结果;

向请求Agent传递结果集。

3)任务Agent(Task Agent)

每个任务在P2P网络中都有任务Agent与之对应,任务Agent通过迁移向一个或多个资源调度Agent获取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的资源类型可能不同,获取的数据类型也不一样。由此可见,任务Agent是实现应用系统的核心。

4)资源调度Agent(Resource Agent)

在任何一个P2P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资源的获得是完成用户请求的必要条件,而真正完成用户请求的是任务Agent,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资源调度Agent统一管理节点中所有的可用学习资源,并实现任务到资源的映射。资源调度Agent的主要功能是:

接收任务Agent的资源请求;

向任务Agent提供使用该学习资源的调用接口。

3 设计模型的初步应用

为了验证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模型的可行性,我们以一个基于讨论组的白板工具为例,对其中部分重要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是以JXTA和Aglet为核心,围绕着对等点间的发现及Agent的移动进行。

3.1 基于JXTA的P2P网络实现

本文设定,基于讨论组的白板工具是在一个双层结构的P2P网络模型中应用。双层结构的P2P网络模型结合纯粹的和混合的P2P系统各自的特点,并参考传统的C/S结构,将网络划分为M个域,域内节点分为超级节点(Super Peer,简称SP)和普通节点(Common Peer简称CP)。超级节点由域内功能最强的节点承担或自举担任,负责域内所有节点的管理。[10]如图3所示。

在JXTA中,域可以看做一类特殊的对等组,而一种称之为汇聚节点的特殊对等体可以充当域中的SP。网络结构的实现使用了JXTA提供的net.jxta.*类库,该部分的实现主要体现在SP与Peer的构建,以及为这两者提供的底层服务(发现服务、中心点连接服务,管道服务)之上。

在每个节点上都存在着一个名为AgentPeer类,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现并加入一个符合用户请求的对等组,当然,如果该对等组不存在,则每个节点必须准备好去创建对等组,同时还要完成其它节点发现。

1)发现现有的对等组公告。

寻找本地缓存中以前发现的通告:发送PDP请求,以发现通告。在getLocalAdvertisements()方法中使用Discovery.GROUP类型。对等组通告的Name标签字段用来搜索对等组,其中Name标签的值为用户请求加入的讨论组名称,任何本地缓存中的对等组通告若类型、属性/值对匹配,那么将通过此方法返回。

如果在本地缓存中没有找到通告,那么就在NetPeerGroup中通过getRemoteAdvertisements()方法发送发现请求来寻找对等组通告。由于节点ID为空,因此发现请求将被传播到当前子网中的所有节点上。

在发送了发现请求后,要再次去检查缓存,看是否接收到一些响应。当接收到某个响应时,通告会被自动存储到本地缓存中。

2)如果没有找到现有的对等组,就必须创建一个新的对等组。使用PeerGroup类的getAllPurposePeerGroupImplAdvertisement()方法来创建对等组通告。然后就可以把对等组通告传递给NetPeerGroup的newGroup()方法。该方法将创建新的对等组,并把此新对等组的信息发送到JXTA网络(这样其他节点就能够发现这个新创建的组),NewGroup()方法是自动进行发布的。

3)如果发现了一个现有的对等组通告,对等组通告自身用于例示对等组(尽管它仍然调用NetPeerGroup的newGroup()方法)。在这种情况下,newGroup()方法将加入现有的对等组。它不需要发布对等组通告,因为该通告已经发布。

此外,基于JXTA的P2P网络层还需实现汇聚点服务、节点发现等功能,实现方法如下:

1)刚加入对等组的节点通过discoveryGroupRendezVous()方法发现本组的SP。

2)若该组中没有SP,当前节点将自举成为汇聚节点。使用类RdvListener实现了汇聚服务的接口RendexzVousService,PeerGroup类的getRendezVousService()方法返回汇聚服务的实例。获取了汇聚服务的节点就已经连接到了该服务,它可以使用RdvListener中的方法去连接其它的节点。节点通过调用startRendezvous()方法开始充当一个汇聚节点即SP。

3)汇聚节点的AgentPeer类通过方法DiscoveryGroupPeers()来发现对等组的其它节点,发现过程也是通过通告来进行的,通告以XML形式发送。

3.2 基于Aglet的Agent实现

该部分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Aglet运行环境和几类Aglet的建立。

1)每个节点既是网络中的一个实体,同时也是支撑移动Agent运行的环境,因此在系统启动之初首要任务是建立Aglet运行的Context,完成该功能的类名为ServerStart.java,通过以下语句实现对jxta服务的调用:

2)策略Agent的类名为StrategyAglet,任务Agent的类名为TaskAglet,以下给出它们的具体实现:

StrategyAglet.java:该程序运行于每个节点上,它通过getAgletContext.creatAglet()方法创建taskAglet,将StrategyProxy传递给taskAglet,该方法返回taskAgletproxy,StrategyAglet可以使用taskAgletproxy和taskAglet通信;通过taskAgletproxy.dispatch(target)方法,将taskAglet派发到其它节点上,其中的参数target是atp协议的地址。通过方法agletArrived(ContextEvent ev)侦听是否有远程节点的TaskAglet的到达。

taskAglet.java:taskAglet在节点的context下由StrategyAglet创建,并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D,通过StrategyAglet创建taskAglet时传递过来的StrategyAgletProxy,taskAglet可以和StrategyAglet通信,在taskAglet被插入到context中和初始化后,就和驻留在该节点中的StrategyAglet交互,将携带消息传回。由getAgletContext().getAgletProxies()得到在该节点上的所有aglet枚举,nextElement()方法用来得到当前枚举指针的下一个Aglet的Proxy对象,通过hasMoreElements()可以确定当前枚举指针后还有没有aglet。

3.3 运行界面

通过图4程序界面,P2P网络中的节点可自主建立或加入某一讨论组,并且属于同一讨论组的成员节点通过白板界面进行即时交流。

4 小结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模型,P2P消除了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差别,它的概念、内容、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变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己经被公认为下一代的互联网,因此P2P技术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结合P2P和Agent技术的特点,针对以Agent为任务载体的P2P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研究,提出其设计模型,该模型根据系统设计的功能和特点,把作为载体的Agent分为四种类型:请求Agent、策略分析Agent、任务Agent和资源调度Agent,充分发挥了Agent的自主移动性。同时,通过实例对文章所提出的设计模型进行验证,为今后基于Agent的P2P网络教育系统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和现实基础。但本文的研究只是利用了Agent的自主性和移动性,而没有利用Agent的智能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引入智能系统,从而让Agent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廖金辉,龚德良,向建国,等.基于JXTA技术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学习模式的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25(3).

[2]张彦军,姚国祥,周洋.基于P2P的教育资源网络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5).

[3]王先兵.基于对等网络移动Agent技术的Agent-P2P框架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1.

[4]吕玉海,徐学洲.移动Agent技术的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29(3).

[5]Hendler J.Making Sense out of Agents[J].IEEE Intelligent System,1999(2).

[6]Lopez A M,Jr Donlon J.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Educa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1(2).

[7]陈妹,方滨兴,周勇林.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3):20-23.

[8]张联峰,刘乃安,钱秀槟,张玉清.综述:对等网(P2P)技术[J].网络、通信与安全,2003(12).

[9]马晓星.基于移动Agent的远程高性能计算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学问论文,1999.

载体平台 篇10

一、微信平台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价值

(一) 微信平台及其特征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等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同时微信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 微信属于自媒体的一种, 具有自媒体的共性特征:低门槛的平民化个性化平台, 核裂变式的舆论制造平台, 超越时空的信息传播平台, 支持多媒体传播, 具有多样化交友方式的平台。

(二) 微信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价值

微信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可行性。微信平台具有灵活、多样和快捷的互动特点, 迎合了拥有基数极大的学生受众群体的生活习惯。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更大程度上是基于熟人社会的互动平台, 群体成员中大部分都属于朋辈群体, 彼此之间具有思想和行为的趋同性。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利用微信紧密跟踪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大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之中把握个体差异, 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 微信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具有必要性。

二、微信平台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目前, 不少高校辅导员已经逐渐使用微信平台, 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部分辅导员只是将微信当成私人社交平台或是班级事务发布平台, 微信的教育载体的作用有待发挥。高校辅导员群体普遍存在缺乏整合微信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技术问题, 在微信平台上的话语力量有待增强。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仍以传统模式为主

在高校制度支持层面, 高校对辅导员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性支持过少,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存在滞后性。目前,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以课堂教育、班级会议等形式为主, 不习惯于使用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 大学生们往往更乐于接受碎片式的信息而非冗长繁复的理论灌输。大学生经历漫长的应试课堂教育, 习惯了被动的信息接收习惯, 即使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有所质疑, 也较少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 而是通过网络抒发自己的真实想法。倘若高校辅导员在微信平台中处于架空的位置, 容易导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收获不到应有的实际效果。

(二) 高校辅导员的微信以自我表达为主, 缺乏教育载体意识

在高校辅导员自身理念层面, 有不少高校辅导员已注册并使用微信平台, 但不少辅导员仅仅将其作为私人社交平台或是通知公告栏。这两种常见的状况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只是将微信作为一个自我表达的渠道或是班级工作的线上延伸, 没有从根本上将微信看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此外, 纷繁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使得高校辅导员难以保证其他的精力和时间进一步摸索自媒体平台的功能和教育价值, 对其本身的强大功能并未熟悉。

(三) 高校辅导员缺乏整合微信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技术

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 学生的朋友圈夹杂着各种舆论场, 给予了学生多样化的参与空间。部分辅导员已有意识利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因其教育方式不够创新, 在微信等平台上仍以官方化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假大空式”号召, 不仅无法起到渗透感化作用, 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一来容易使得学生对主流信息的接收理解仍然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遭受挫折。此外, 高校辅导员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因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在高校辅导员利用微信发布内容时, 缺乏对于热点事件的新闻评论与理性解析;在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教育时, 仍以大学生共性问题教育为主, 缺乏针对个体的咨询辅导;在载体利用方面, 大学生接受不同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性有所不同, 但辅导员的各类平台使用差别不大, 其微信素养还有待提高, 网络载体整合力度不够。

三、基于微信平台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根据高校辅导员使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要从制度层面上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从理念层面上促使辅导员自觉更新理念外;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使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将着重从技术层面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旨在促使高校辅导员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使用微信平台”达到“善于使用微信平台”, 最终提升微信平台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载体功效。

(一) 积极参与媒介素养培训, 全面掌握微信功能

高校辅导员要想利用微信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除了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还要对微信平台的功能使用有充分的认识。高校应保证定期提供辅导员自媒体素养培训, 培养掌握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知识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摸索时间。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注册微信公众号, 将其打造成社会热点、评奖评优等的宣传栏, 利用“群发助手”可以群发包括文字、语言、视频等多元化信息。

(二) 利用微信的多种互动方式深化共性与个性教育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活的分散化使得高校辅导员为了传达信息需要召集所有学生到固定教室开班会或者通过通知班干转达;而无法到场的学生再次接收到的是经过二次加工的信息, 可能会影响到信息的精确性。此外, 高校辅导员往往需要在班会中传达大量的教育内容, 学生们需要及时记录, 不免存在信息遗失的情况。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的群发功能构建集文件发布、文字公告、语音通知三位一体的信息发布方式, 在虚拟空间构建班级集体, 以此能够有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性和达到率。在现实生活中,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们的接触一般都是局限于开班会或是针对个别约谈, 这两种途径都使得辅导员无法真正地实现对每个学生内在心理活动和个性特征的深入了解。微博的私聊功能为高校辅导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带来了便捷途径。

(三) 整合多种自媒体功能群, 构建虚实联动的机制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只有将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 使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结, 才能使其拥有足够的影响力。高校可以建立以学校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为核心, 学校职能部门微信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微信、辅导员微信为辅助, 学生组织、老乡会等学生群体和在校学生、毕业生等学生个体微信为基础, 相互联结构成微信交际圈, 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内容从初级传播转变为裂变循环式的大众传播, 从而构建庞大的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网络。

注释

11何玉彬.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J].社会主义论坛:2014 (1) :37

载体平台 篇11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 到2020年,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 其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任务驱动和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方法着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近年来, 很多教育工作者主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2]、与岗位对接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3]、通过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4]和通过项目教学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5]等形式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这些研究主要以课程改革或者课堂改革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技能, 对于其他技能培养载体研究较少。现基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嘉职院) 近期通过各种举措培养学生“创新创强”意识, 重点阐述在嘉职院“创新创强”的多种形式和立体化的载体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相关性。

2 创新创强的内涵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和环境, 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6]。其关键词在于一个“新”字, 培养观念要更新, 培养措施要更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 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学生培养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教育创强, 就是要求以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培养高技能、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 使学生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其关键词在于一个“强”字。强化教育管理工作, 通过搭建一些列创新平台, 主抓教育质量, 鼓励通过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高职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生产、管理、销售与服务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创新人才”。大而言之,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为中国经济的航母推波助澜。小而言之, 在生源竞争激烈的今天, 高职教育只有做到“创新创强”, 才能在同类院校的教学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3 嘉职院创新创强的载体及激励体制

嘉职院通过制定《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强实施办法 (试行) 》, 细化创新载体和奖励情况。创新创强的载体如下。

职业技能竞赛、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新苗人才计划、大学生发表论文专著作和专利 (软件著作权) ;社会调研、理论社会科学研究;各级各类挑战杯、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竞技比赛、教师的科研助手。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业、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开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有利于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7]。据统计, 嘉兴职院参加的竞赛或比赛13场, 其中地厅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2场, 省市文体 (文艺) 比赛近11场;在青年学生个人学科竞赛上, 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 省级奖项97项, 地厅级奖项54项。2013年学院7人获得新苗人才计划资助, 累计金额7万元 (团省委3.5万, 学校配套3.5万。通过政策落实和表彰大会的召开, 带动了学生创新创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构建了良好的大学生创新创强工作保障机制。

4 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技能有提升作用 (以染整专业为例)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大比拼,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快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成长, 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8]。嘉职院下属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 (简称纺艺分院) 中的染整技术专业自从200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届全国高职高专染色打样大赛以来, 历经几度沉浮, 终于在近两年取得比较稳定成绩。2012年第五届全国高职高专染色打样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013年第六届全国高职高专染色打样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1个一等奖 (分数排名第三) 、1个三等奖。染整技术的学生的打样技能的提高, 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课程改革

染色打样比赛的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评价标准都是依托于行业、企业产品和标准来设定, 这就要求该专业的核心课程的设置必须立足企业、行业最新知识点、热点, 淘汰落后教材。此外, 重视应用技能的传授和体验, 针对具体染色项目, 采用“学做练”一体化的训练模式。帮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要对整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盘了解, 逐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会有极大帮助。

4.2 技能培训

通过与欣禾职教集团印染成员单位合作考前集训来提高学生打样技能。染整技能大赛的规程都是按照企业操作规范、企业生产标准、企业评价标准进行操作。这就要求生产工艺中温度、时间、染化料的用量的选择等技术参数, 针对不同品类和颜色要及时和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和专家进行技术考前交流与集训。根据多年带比赛的经历, 总结以下几条经验。

4.2.1 如何选人

选参赛选手、选指导教师, 选参赛选手就好比选种子, 种子选择不好再施肥料也是没有收获的。有人提出在班级中进行海选, 这是大的方向, 但也要看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因为大赛中的发挥能力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种子这样的选择, 路子基本是正确的。有了好的种子, 应当配以好的田间管理员才行。这几年专业经过发展, 教师队伍日益壮大, 指导教师有了选择的余地。我们选择指导教师的观念是, 不唯资历、不唯职称。选择指导教师的基本方法一是工作责任心, 如果没有工作责任心, 没有将大赛工作放在心上, 学生的训练工作很有可能流于形式。二是观察指导教师对参赛项目的理解程度, 在分析会上, 专业建设负责人戴桦根老师调研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 十分看重学生的意见, 并在教研室进行参赛项目讨论分析, 根据指导教师的分析水平, 组建了三个大赛的指导教师队伍。事实证明, 这样的选择是可靠的。

4.2.2 合理安排时间

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十分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 接到大赛通知到参赛, 大概有2个月的训练时间, 根据多年参赛经验, 提出了三阶段训练模式:理论师答疑、技能重要领和赛前多剖析。理论师答疑, 就是说理论基本上由参赛选手自己学习, 对几十套试卷进行自我测试, 教师进行答疑即可;技能重要领, 是指掌握该项目的要领是什么, 如果要领不掌握, 再多的训练也是无济于事, 等于浪费时间, 指导教师要适时介入学生训练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要领;赛前多剖析, 是指在临近大赛前期, 指导教师在有预见性、要有先见之明的训练方法,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善于进行剖析, 以一变应万变。

4.2.3 听取企业意见

听取企业意见是重要环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越来越与行业、企业的结合程度密切, 这就要求训练工作要与企业或行业进行有效对接。但也有不少问题, 如企业辅导与学校辅导工作的差异、企业辅导往往重视实效性而缺少系统性, 对短时间的训练有冲突, 如何进行协调很重要。训练过程中, 专业组先后联系了嘉兴锦丰印染有限公司、嘉兴欣昌印染有限公司和嘉兴特欣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 聘请了多名工程师对参赛项目进行解读, 提高了训练效率。

近五年来, 参与大赛选拔和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 涉及到浙江多家大型印染企业, 例如浙江三鼎织带有限公司、嘉兴锦丰印染有限公司、浙江台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欣悦天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欣兴昌印染有限公司和嘉兴富胜达染整有限公司等。

5 大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以纺艺分院为例, 学纺织的学生比较容易出论文成果, 学工业设计的学生比较容易出专利成果, 学服装专业的学生则两者都具备, 既能写文章也能申请专利。纺织专业的学生技术论文较多。学生撰写的一篇论文, 从无到有, 到公开发表,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纺织专业的学生写论文为例, 首先是选题, 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专业期刊, 并能从中找到市场前沿和空白点。二是制定方案, 从纤维制品、染化料、设备、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等多个角度做方案, 要细化到需要原料的量、来源, 试验场所、测试方法是否可行, 是否借助第三方的测试机构。最后还要有进度、经费。这一整套方案设计好以后, 锻炼了学生将来做“项目经理”的一些基本素质。三是方案的实施, 这个过程是辛苦并快乐的过程, 一方面很多实验并不是期望的结果, 也就是前期实验失败了, 那么要求学生及时调整方案, 再进行实验, 此时学生一般会充满期待, 一旦实验成功以后, 学生都会特别有成就感, 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包括多种层次, 目前学生作品的知识产权化, 也是竞争的一个趋势。工业设计的学生通过核心课程的学习, 能在相关的课程有很多作品出来, 比如说包装制品设计作品、纺织品设计作品和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作品等。学生作品在产生之前, 按照申请专利的标准进行查新、设计, 使每件作品都凝聚着老师和学生的智慧。在此基础上, 通过申请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对作品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果有可能的话, 还可以进行产业转化。因此, 这个过程, 学生会把自己各个阶段的专业知识串联起来, 通过专利授权学生获得了自信, 从而会激化更多灵感去创作。

6 教师引领学生提高科研等综合能力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其中“科研助手”模式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9]。科研助手的实质是让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各项项目科研活动 (来自于欣禾职教集团横向课题、院级、地厅级和省级立项课题等) 中去, 以一个课题为切入点, 需要学生查阅文献、熟悉专业核心课程、并且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好前期铺垫。嘉职院近年来大力提倡学生参与到老师的各种级别的项目当中去, 一个项目组可以含有3~6名学生。既接受教师的科研指导, 又参与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引领学生创新创强,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一些做过科研助手的学生抽样调查, 我们发现, 学生对科研助手的收获很多。具体如下。

大学生活充实, 在嘉职院的课业负担不是很重, 所以学生有大把的业余时间。通过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 使他们业余时间得到合理利用;

自学能力增强, 刚接触到导师的课题的时候, 很多专业知识、专业术语不明白, 所以, 通过大量阅读专业书籍、专业期刊, 有时候甚至还要学习最新的Oriage制图软件。随着自学的开展, 逐渐了解要解决的难点, 并通过查阅资料、做实验, 验证自己的观点。当一个科研小问题被攻克之后, 学生内心都充满喜悦;

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通过参与到教研室的科研活动, 激活学生的专业知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通常实践能够学会发现问题, 最关键的是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本领, 因此, 科研助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7 结语

嘉职院的全体师生在学院“二次创业”计划, 推进学院“堆山树峰、快速发展”, 打造学院创新创强品牌的政策引领下, 在欣禾职教集团的平台上, 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创强工作,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适应经济社会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为教育现代化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罗伟其.广东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地位、定位与策略[J].高教探索, 2013, (4) :5-7.

[2]吕玮.吕文静.高职高专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及对策[J].职教论坛, 2010, (29) :23-24.

[3]李伟华.基于岗位技能需要的高职高专实践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 :78-79.

[4]齐绍琼.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3, (2) :30-31.

[5]毕国芳.“项目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陕西教育, 2010, (3) :40.

[6]吴怀宇, 程光文, 丁宇, 龚园.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14 (3) :334-336.

[7]毛军伟, 姚一轲.构建创新创强平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J].职教通讯, 2013, (49) :29-31.

[8]李胜明.借力技能竞赛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J].职教论坛, 2012, (5) :55-59.

上一篇:治疗措施下一篇:简单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