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载体(共4篇)
手机载体 篇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手机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 以及人们对于多方位、快节奏、实时获取信息的需要, 用手机上网, 用手机打游戏, 用手机观看电视已经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并被大家所接受。而随着在互联网中X3D技术的发展并逐渐被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有着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此我想谈一谈对于VR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前景。
1 VR技术的基本构成要素
虚拟现实是一个现代化的成型系统, 它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是有构成元素的, 其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媒体这个大环境。一般所说的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5个要素构成, 它们分别是:媒体虚拟空间、计算机载体、虚拟现实设备、计算输入与输出系统。虚拟现实设备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的, 它以新媒介作为依托, 为虚拟空间提供数据模型和辨析虚拟世界的能力, 它通过自身的合成手段, 将信息模型集结到一起, 形成立体的明确视频器, 从视频器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工作的方式与过程。而计算输入系统的常用设备有立体追踪器、数据语言输入通道、立体鼠标操作网、立体手球与操作杆等, 而它的功能是为操作者进行服务, 实行操作者的一些具体指令并且做出执行方案。输出系统则是对声音进行一个合理的反馈以及对立体图形进行输出的操作手段。
2 VR技术在手机载体下的应用
2.1 手机媒体模型虚拟设计的应用
在传统的产品开发中的手机媒体应用手段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个过程中, 操作者首先要根据媒体的活动平台制作相关图纸, 将产品的规划过程都进行一一设置。然后再将设计放在模板机器之上, 以此来检查设计的准确性。一旦发现缺陷操作者要将图纸进行重新修改设计, 这样的过程需要反复几次才能够成功。操作者无法做到对产品性能估算的绝对准确, 只能通过一次次的设计、修改来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个过程延长了产品的设计周期, 对产品的质量与制作速度的提升都是非常不利的。手机媒体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则不同, 它实现了人机的高度结合。操作者可以在机器模型上进行媒体运维操作步骤。首先, 这是一个虚拟的手机媒体生产操作, 我们可以随意设计产品理念, 不用顾忌做错之后的修改问题。操作者在对产品模型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想法毫无约束的表达了出来, 并且这是一个三维立体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触碰、感知等形式清楚的了解此产品各方面性能, 进而对产品进行一个最准确的评估。在这个过程中, 操作者将机器与虚拟环境联系到了一起, 借助机器对模型进行缺陷改造, 对手机媒体运行步骤进行不断地仿真演练, 直到机器运作可以达到操作者的要求为止。操作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既定经验作为演练基础, 将心中的一些想法结合到其中, 创造出一种新型模式来完成产品的创新过程。现在的VR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得以发展, 其中手机媒体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比如, 手机媒体中推出了一款根据VR技术生产的系统游戏模型, 为人们更好的运用此装置提供了有效手段。简单来说, 它是一种3D展示系统, 在3D展示内部用户可以戴上立体眼镜来感应汽车内部零件的探测。这样车内的整体部分都会一览无遗, 包括刹车系统的敏感度, 车座的舒适度以及车内表盘安装的是否合理等等。此外, 手机媒体的产品设计还有3个流水视图模式。这个游戏软件的先进性就在于设计师戴上三维立体眼镜就可以对汽车进行设计。在设计师面前出现的是一个仿真汽车模型, 而且这种模型是以展开的方式存在的, 将车内的所有部件展现在设计师的眼前, 最关键的是汽车的模型是可以随时变换位置并且移动的。操作者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对汽车不同部件的利弊加以分析, 就仿佛是自己坐在汽车座椅上一样, 以虚拟的状态来体验汽车方向盘、轮胎、离合器等附件的实用性, 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性能。他们还可以在虚拟状态下与其他设计师进行技术探讨, 体现了手机媒体虚拟模型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2.2 VR技术的虚拟配件
传统的仿真配件是利用设计师图纸先将手机媒体系统各部件组装好, 在运作过程中先确定好组装顺序以及部件数量, 最后用装好的部件对设置进行仿真演习。它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 仿真效果的成败就在于事先建立好的模型是否准确, 数据信息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此过程完全没有人的指导, 这样我们在过程中就无法对操作步骤进行一个合理的把控。但是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不同, 相比传统的仿真模式, 它的全过程是可以在人的参与下实现的。设计者可以将其已有的经验以及对产品的理解输入到操作步骤之中, 充分体现了“人”“机”结合的特性。在配置的过程中, 设计者不仅可以实现从准备工作到手机媒体设计再到检验性能的全程跟踪, 还能在检验的过程中了解到手机媒体的不足, 不断寻找最优的发展方式, 进而确定出一种最科学的仿真模式。
2.3 VR引擎技术的设计
VR引擎装备是三维媒体手机设计的重要部分, 也是整个三维应用系统的核心。VR引擎的桌面设计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有物联网图书的管理, 智能手机设计虚拟模板的应用, 图片模拟的媒体端口等等。但是因为它在手机的三维空间内要体现一种移动性, 为用户传递一种真实的动态享受, 所以它的设计步骤也相对复杂。VR引擎设计可以在媒体平台下控制手机的分辨率, 媒体调节照相功能中的机体渲染色彩。VR引擎设计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 无浮点媒体计算功能。它是在手机系统内部购置浮点的主要措施, 我们都知道手机在移动的过程中信号浮点在不同的位置上加以变换, 即便是能够合理调节, 也会降低系统的运算速度。但是VR引擎可以带动整体结构框架的改变, 使系统内部的运营速度加快, 增强系统内部的执行能力。第二, VR引擎可以增强手机媒体内部的机身存储功能。大多数的系统都有一定的承载力, 但是它的加入可以调节手机时钟频率的节点, 时钟频率数据将指令传送到客户端内部, 根据手机媒体内部系统带动总数据传送的速度, 进而达到使分辨率增强的效果。
2.4 媒体介质下VR模型场景的设计
VR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模型场景的建立。首先, 它可以构建模型数据, 在其中包括场景渲染器、节能时效器、无线平台控制仪器等等。数据模型的输送流程主要如下:整个手机系统由媒体的数据模型组成, 它在移动的过程中要迎合硬件的需要, 使二者在相互适应的状态下提供有效的资源利用;其次, 在虚拟平台上构建客户端远程注册设备, 远程客户端会根据数据截取的数量相应的给予反馈, 注册模块和远程控制模块共同完成以下动作, 使用户的移动设备获取场景资源, 各类资源在手机平面中显示, 在场景处理器中进行加工, 进而将数据转化成直观的图形, 最后用节能调节器将色彩渲染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部分,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虚拟场景的构建。
3 结论
媒体介质下的VR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端仿真技术, 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得以发展。它是将先进科学手段与知识技术融合的发展综合体, 也象征着我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广阔发展空间。我相信VR技术的前景是无限的, 手机媒体会以其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在科技手段上的独特创新占据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它也必然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VR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简称, 是当今手机载体发展下的一种新兴手段。科学方式的进步推动了VR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它在军事、医疗、教育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但是最为典型的还是其在手机媒体方面的发展。本文针对VR技术化在当今市场中发展的一些现实情况, 就VR技术在手机载体下的发展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手机载体,VR技术,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迪, 黄文骞.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J].海洋测绘, 2012 (11) :15-17.
[2]崔蓬.基于虚拟现实的低成本3D声音系统设计与评估[D].无锡:江南大学, 2012:7-13.
手机载体 篇2
一、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的分类
(一) 信息类:3G短片广告将会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 成为人们进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1. 消费者主动订阅的信息:
人们通过向手机运营商发送自己所要购买的消费品, 手机运营商根据你以往的爱好、购买能力等, 给你发送符合需求的产品的视频资讯, 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 比较各个产品, 最终决定购买, 这部分信息需要消费者付费购买。
2. 运营商向消费者发送信息:
运营商根据消费者入网的个人信息, 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将商品的视频广告有针对性地发送给消费者, 由商家向运营商付费, 消费者可以通过观看广告换取话费。
3. 手机导航广告:
当消费者通过手机导航去某地时, 导航的地图上不仅显示地点还会显示途经的酒店、餐厅、景点等, 消费者若是点击就会有关于这家酒店、餐厅或是景点等的视频广告, 消费者可以通过预览广告选择住在哪里、上哪里吃饭、哪里有他们想玩的地方。
(二) 嵌入类:
在3G时代里, 很多信息都将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现, 彩信新闻未来会变成声画合一的视频, 在新闻的开头和结尾都可以有贴片的视频广告。此外, 三网合一之后, 通过手机可以在线观看电影、电视剧等, 在这些载体上还可以进行贴片。
(三) 软广告类:
3G广告时代, 为广告而量身定做的短片, 将广告植入视频, 这将成为未来广告的发展趋势, 那些幽默、有趣、动人的广告将成为喜闻乐见的大众娱乐产品, 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商业信息。
二、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营销要素
(一) 有吸引力的内容:
3G手机短片载体的内容将是有趣的, 制作者需要将这短短几十秒的短片制作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每个小短片都应该有它的悬念、兴奋点、高潮和大结局, 来吸引受众观看并产生对内容和品牌的记忆。在诉求方面,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出发采用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并存的手法, 将广告生活化, 用真情打动人, 折射人性的真善美, 将对完美道德的追求融入其中, 满足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让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形成认同感, 从而促成购买。提高品牌美誉度。
(二) 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服务:
有吸引力的内容只是吸引消费者观看的前提, 而广告的真正目的是增进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联系, 最终促成购买, 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才是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的核心。所以, 广告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切实的利益, 比如说在广告的末尾提供二维码电子优惠券、收看广告可以增加积分、通过线上的积分可以兑换线下的实物商品, 或者消费者在看到短片中某个场景中有他们喜爱的物品时可以直接点击购买等。
(三) 提供互动元素:
在短片中增加互动元素, 加强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比如, 可以根据消费者投票的结果决定广告片的选角、情节、结局, 或者消费者可以在线上的虚拟世界中扮演广告片中的每个角色, 让他们有参与感, 这些互动都是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 他们可以通过互动增加积分、不断的升级或是兑换礼品。另外一种互动方式就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视频广告预先体验到产品, 比如消费者想要到某个景区, 就可以通过点击这个景区的广告中先体验一把, 可以通过点击广告中的地点到达你想要到达的一个位置, 有“身未动, 心已远”的效果。
(四) 方便再次传播:
3G时代是个信息共享时代, 无数的信息可以通过复制、分享传达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含有广告信息的视频载体也不例外, 所以视频必须十分方便消费者分享给别人, 达到主动传播的病毒营销效果, 看完后, 只要点击分享按钮就可以把这个信息分享给你所属的无数个群, 群好友都可以看到你所分享的视频, 往往同一个群的成员有着某一方面的共性, 他们也许会用非常推崇的每一个视频或者品牌, 使广告有更好的宣传效果。
三、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的发展趋势
(一) 分众与聚众的统一
3G的发展必然使短片载体广告更加精确化。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可以了解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并通过网络运营商精确地发送到每一个目标受众的手机终端上, 实现广告信息的个性化, 不同的人会根据他以往的消费习惯, 接收或是预定属于自己的视频广告, 实现了受众的分众。并且, 网络的普及会让每个受众都找到与自己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 通过他们之间主动地分享视频广告信息, 使影视广告得以向病毒一样迅速繁衍扩张, 达到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二) 去广告化
未来是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时代, 3G手机短片载体广告以信息的精确性和价值性将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们为人们提供有用商品或服务信息, 帮助人们挑选购买产品, 成为人们消费的前提和可靠的信息来源, 并且为消费者提供购物的便利, 消费者通过点击广告就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购买。此外, 短片载体广告的内容将会越来越有趣, 他们不再是干扰人的无用信息, 而是有意思的小故事, 成为大众娱乐的一部分。
(三) 透明化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用一半是浪费的, 但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恐怕是所有广告主的心声, 但3G广告时代的到来彻底解决了这个症结, 消费者不论是观看还是通过观看产生购买行为都会被后台记录, 广告公司根据广告对实际销售产生的效果获得收益, 这种广告效果的透明化大大促进了广告代理公司提高广告的质量的要求, 也增加了好广告给广告公司带来的收益, 使双方都收益无穷。■
参考文献
⑴《大创意:与生俱来的戏剧性》鹏程编
⑵《网络广告》冯广超
⑶《影视赢销:中小企业营销突破的杀手锏》郑新安
⑷《病毒营销:通过信息渠道实现举一反三的营销效益》吴爱丽
⑸《视频互动媒介》雷建军
⑹《3G盛宴前夕手机频道抢先》玉马
⑺《3G手机广告形态探究》张治江张海天
⑻《视频营销广告受众分析》汤晶伟
⑼《视频改写中国电视剧产业规则》赵赵
手机载体 篇3
关键词:手机,广告载体,价值,发展
手机的原始功能主要是用于满足人类随时随地沟通,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手机慢慢衍生出了许多原始功能之外的诸如商务、娱乐功能, 使其更贴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手机的普及率的提高, 渐渐发展到了人手一机的程度, 于是, 手机慢慢有了个人性, 因为其多媒体功能的不断发展, 使得手机渐渐成为一台个人移动多媒体终端。因为手机具有了这样的特性, 手机媒体也就具备了作为广告载体的价值, 而且与传统的广告载体相比, 3G手机具有更强的交互性与主动性;受众数量可准确统计;传播迅捷、范围广;能刊播多媒体广告等优点。
一、3G手机媒体作为广告载体的SWOT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s)
1、手机媒体拥有很高的到达率。
传统媒体采用的是点对面的单向性传播方式, 这使得广告受众对于媒体上的广告有很强的可选择回避性, 正因为如此, 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与传播目的, 使得很多广告费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但若选用手机媒体来进行广告宣传, 使用群发的方式进行信息投递, 手机使用者则无法回避地接受到了信息的传播, 手机媒体可谓是到达率最高的媒体。
2、手机媒体广告受众较为明确。
传统媒体广告的宣传都是采用撒网式单向传播方式, 因而其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比较大, 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点击率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时间点的原因发生很大变化。而广告投放小众化、分众化已经成为时下广告投放的新标准。手机媒体运营商所提供的SP业务用户名单中掌握着大量手机用户的手机号码以及客户定制的业务从而得知用户的喜好, 可以很有针对性地进行如美食、音乐、旅游、健康、体育、择业、经济证券等广告发布。并且也可提供相关信息的订阅业务。这样, 企业就可以第一时间将自己想发布的广告信息传达给需要的受众, 而手机用户也可以更准确更有效的接收到需要的信息, 这种双赢的媒体传播形式必将让双方都乐意接受。
3、手机广告的发布具有快捷的特性。
手机广告可以十分简单, 往往会采用文字短信方式或彩信的方式, 因为受制于内容大小的限制, 反而造就了手机广告发布简单的特性, 进入3G时代的手机媒体会在内容丰富性上得到提升, 但是依然不会改变其简约而不简单的本性, 而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则会有质的飞跃, 声音与小段流媒体视频的传输将会成为可能, 而打开信息即播放的手机形式是不可能改变的, 于是将电视广告直接移植或者复刻后移植到手机媒体上成为了可能。
4、手机媒体广告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无论是电视广告或是广播广告, 若受众当时未打开电视或广播则无法进行传播, 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就再也无法弥补了。手机媒体不同, 众所周知, 只要发送了短信、彩信、电子邮件, 即使当时手机机主未开机, 则会自动储存在移动运营商的移动平台的服务器上, 当机主开机后, 发布的广告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其手机上, 使受众在理论上永不会错过任何一条广告传播。
(二) 劣势 (Weakness) 。
手机媒体因为本身传输的信息容量的限制, 无论是短信还是彩信形式都会在内容容量上受到限制, 虽然3G通讯系统将突破内容容量限制, 但是3G并不是一夜间能够普及开, 目前的2.5G网络制式下的手机终端必定在将来较长的时间内占据着主导, 考虑到这个因素, 在3G网络未能普及之前, 内容上的容量限制将一直使得手机媒体上的广告十分的简单。而手机作为一个移动通讯终端的使命不会改变, 其移动便携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做的体积很大, 于是在硬件上无法与电视媒体的视觉听觉效果相媲美。因为中国的3G标准是中国自己定制的标准, 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3G标准都不相同, 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现有的成熟3G技术软件在移植到中国的3G网络上都会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 这样可能制约中国的3G技术的发展。
(三) 机会 (Opportunities) 。
手机媒体有着天生的便携性, 这是电视、电脑等媒体不具备的, 几大传统媒体只有报纸也拥有这样的特性, 但是报纸只能单纯的阅读, 与3G手机媒体相比, 无法做到多媒体化, 报纸是不可能带有背景声音的, 而与报纸媒介融合后产生的新生事物手机报则可能成为报纸借助了3G数字媒体进行的传播的一种新形势。手机媒体拥有传统媒体无法拥有的移动即时性。在3G网络之下, 在需要简单的检索某一信息时候, 手机的一键上网功能甚至可以代替繁琐的需要开机连接网络等复杂步骤的电脑, 毕竟手机会一直呆在身边而电脑则无法做到如此。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也会成为一大机会, 因为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点对面传播方式, 手机媒体在3G之下强大的信息数据传输能力使得即时互动成为可能, 从而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进而使得手机数字媒体用户群扩大, 其也必然无形中扩大了手机数字媒体广告的受众群, 使其能得到更广的传播范围。
(四) 威胁 (Threats) 。
3G手机媒体作为广告载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便携性, 但是在性能方面相对于建立于电脑之间存在的因特网媒体却存在明显的缺陷, 因为显示屏大小以及传输带宽的差距, 使得手机数字媒体在表现形式与数据传输上处于劣势, 应该避免与其的正面竞争, 尽量发挥自身独有的移动便携性, 来得到大众的认可。3G在中国由3家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使用自己特有的移动通讯标准, 这使得手机之间的3G信息传递留下了隐患, 可能会使得运营商各自为阵, 自己经营自己的网络, 相互之间通讯格式的不同, 使得无法进行3G格式的信息传播。而广告主对3G手机数字媒体广告是否认可, 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移动运营商的态度与服务, 他们的专业态度与技术将会左右宣传的效果, 而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是垄断性行业, 其收费必定不会因为竞争而压低, 而其一贯的服务态度也使得其成为一大威胁。故其若能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策略, 用心将3G网络业务做好, 必能使手机数字媒体在激烈的广告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二、3G手机媒体广告的发展对策
(一) 找准目标对象, 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
手机3G数字媒体广告是借助3G通信系统之下的手机作为通讯终端为广告传播方式, 所以其目标受众必定为手机使用者, 而手机的使用过程中, 手机使用者往往会订阅一些业务, 从中往往可以了解到手机使用者的使用倾向性, 以及信息的需求方向等资料。从而更为精准的定位受众, 进行分众化精准传播。虽然手机的使用已经变得十分的简单,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熟练的进行多媒体信息业务的数据接收与发送, 手机网络的在线浏览信息检索等功能, 而能熟练完成这样操作的使用者往往都对电子类的产品比较感兴趣, 对时尚的产品比较感兴趣的群体, 这样的人群往往愿意去获取新的信息并且进行尝试新的东西。这个人群往往是广告主最想直达的目标受众。
(二) 与在线购物相结合, 促进即时购买。
手机在中国的更新换代远远快于在其他国家, 中国手机更新速度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快的了, 中国国民对新兴电子产品有很强的渴望。这样的人群注定了对新兴事物有着强烈的尝试心理, 通过他们喜爱的手机对其进行传播诉求,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G手机数字媒体可以在它的强大功能支持之下, 开创在线购物等消费业务, 而将广告与在线购物结合, 使得消费者在看到广告产生购买冲动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购买, 而不需要在出门或者拨打某某电话购买期间可能因为各种复杂繁琐使得购买的欲望被消减了从而放弃购买这个行为, 将在线购物与3G手机数字媒体广告相结合则可很好的省略掉中间环节, 达到更好的促进销售的目的。
(三) 实施多元化的价格策略。
因为3G手机数字媒体广告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其价格策略应考虑到以后无限的市场空间给出更有诱惑力的吸引试用的方式。广告刊播价格刚开始不要定的过高, 而是利用价格优势让更多的广告主愿意将广告在3G手机数字媒体上进行投放尝试。从而吸引广告主并进一步让其成为忠实广告投放主。对于不同形式的广告采用不同的收费形式, 独立的广告、植入式的广告以及定制信息服务中的广告信息都有自己不同的收费标准, 而不同的投放量也有不同的优惠幅
参考文献
[1]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7.
[2]毕隶.3G时代的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M].2009.
[3]蔡劼、张磊、刘建民主编.后短信时代[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4]高斌主编.通信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5]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手机载体 篇4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要素, 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丰富多样的, 比较常用的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等。如会议、理论学习、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不断更新着自身的形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伴随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载体形式。
二、手机新媒体的基本含义
手机新媒体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 以手机为硬件载体, 以通讯网络为依托, 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方式与传媒资源, 以双向或多向互动为主要传播方式进行多媒体化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它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它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 以分众为传播目标, 以即时为传播效果, 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于2009年2月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指出:手机新媒体由于具备多种新技术特性, 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正在开创媒体的新时代, 将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 手机新媒体具有便携性、移动性、个性化、互动性、全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效果强大等特性。
三、手机新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必要性
1. 利用手机新媒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要求。
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快速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各种意识斗争的主要场所, 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和碰撞变得更直接和激烈。网络的开放性让每个大学生都能不同程度接触到各类社会思潮和舆论、接触到西方敌对势力的各类不良文化侵略、接触到各类色情暴力、违法犯罪等不良信息。这些问题和现象对于心智成熟度不高、社会经验欠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世界观与价值观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某些大学生来说, 难辨其是非真假, 易被侵蚀, 甚至盲目效仿和跟随。如果高校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置之不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有效介入和引导, 占据“主动权”, 必然会失去公信力和教育的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中办国办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 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势利导, 抓住机遇, 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媒体新载体。
2. 利用手机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能全面覆盖大学生群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 也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覆盖到全体大学生, 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时刻感受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利用手机新媒体即能实现这一目标。
根据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从年龄结构来看, 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 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新媒体应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且当代大学生基本拥有1—2部手机, 拥有率为100%以上。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智能手机普及、4G网络的运用, 以手机为载体的QQ群、飞信、手机报、微博、微信、视频、校园APP等手机文化也成为大学生接触最多、使用最多最广泛的网络媒体。手机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 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表达个人意愿、实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
3. 利用手机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能增强教育吸引力、时效性、针对性和互动性。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滞后、教育形式简单的局限相比, 手机新媒体具有吸引力、针对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微博、APP、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利用网络文本、图片、声音、图像等新颖的视觉表现方式带来大量丰富的、生动翔实的最新信息、新资源和社会热点, 能广泛吸引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把这些手机资源为我所用, 把最新信息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丰富教育形式, 让教育内容“接地气”, 克服原有的思政教育内容空洞乏味、时效性差的缺点;论坛、QQ、飞信、微信、微博等媒体能有针对性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并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互动交流, 及时点评, 解决思想困惑或实际问题, 进行引导。让师生真正“面对面”地教、学、管, 加强师生沟通。甚至, 教育者还可运用自身影响力原创和转载一些正能量的文章或图片吸引大学生, 转变原有的单向教育和说教形式教育, 开展网上互动式思政教育, 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手机新媒体视阈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策略研究
1. 转变教育观念, 正视手机新媒体,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和手机新媒体相结合的理念。
新生事物的发展运用往往有一个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能否接受新事物, 正视新事物, 适应新事物就成为手机新媒体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前提。手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其独有特征使得教育工作者不再是权威代言人, 学生不再是单向接收者, 这些新形势对原有教育模式的冲击势必倒逼着教育工作者要正视手机新媒体, 不进则退。首先在思想上要认可和接受手机新媒体的强大作用, 以发展的眼光正视手机新媒体,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其次要不断提高使用手机开展教育工作的能力, 学会和熟练运用手机新媒体, 学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通地融入到手机新媒体中, 让学生容易接受和学习;再次要适应时代发展,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填鸭式、单方面灌输教育方式转变为启发引导、平等交流的“双向互动型”的教育方式, 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形成线上和线下的完美补充和结合。适应手机新媒体的教学方式, 树立思政政治教育和手机新媒体相结合的育人理念。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系统全面、专业化的教育团队。
教育载体的建设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能够实现的, 必须整个教育工作团队素质整体建设, 必须整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素质, 才能使得手机新媒体作为教育载体发挥最大功效。故要建立一支以思政教育专任老师、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导师、辅导员、学生干部骨干队伍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提升整个团队管理教育水平, 形成素质过硬、信仰坚定、结构全面、氛围浓厚、责任明确的系统全面、专业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只有教育团队每个层面的工作者擅长运用手机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才能使手机新媒体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3. 以人为本, 引导和监管手机新媒体运用,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
手机新媒体时代, 无论是微博、微信, QQ群, 还是学生自主开发的校园APP客户端、公众号都形成了以“学生自我为中心, 自我管理、自我发布”的局面, 使得“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是麦克风”, 一方面, 极大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扩大了知识面。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的政治素质不高、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思想境界不成熟等原因, 常常将一些负面、虚假、不切实际的信息或言论也一并认同或发布, 导致个人行为失范或较大舆论影响。针对大学生运用手机新媒体的这种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重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手机新媒体作用, “以人为本”教育学生, 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使用手机新媒体开展正能量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当发现问题时, 要能主动出击, 积极引导学生, 说服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事件。在尊重大学生话语权的同时, 要能正确采集思想政治教育话题, 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鲜话语, 突出人文关怀, 通过主动参与话题讨论,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针对不同个体开展差异化引导, 优化教育效果, 发挥主导作用, 构建话语主导权。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网络载体平台建设。
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官方手机媒体建设, 如手机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APP客户端、官方QQ群等,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多样化、全方位的特点。虽然这些工具相互独立, 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将这些新媒体分门别类, 统一使用, 加强效果。学校或学院可以按照二级管理的原则, 建立工作群, 新闻中心, 工作组, 由工作组统一管理和指挥。同一事件可以利用诸多工具分别发布, 这既扩大覆盖面, 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校园APP、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典型人物宣传, 创业就业知识、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知识、时事要事讲解, 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板块等手机网络文化竞赛活动, 主动占领手机新媒体载体, 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开设一些个人微博、微信、微课, 加强个人观点、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改进和完善“两课”教育手机课程教学或答疑, 构建手机网络马克思主义教育阵地, 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确引导和合理控制手机新媒体传播的思想意识, 发挥阵地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5.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 注重内涵式建设。
开展手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不是要放弃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而是在原有载体基础上, 重视和加强手机新媒体载体建设。这就使得高校要学会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手机新媒体相结合, 如将传统的校报、学生刊物、团报增加手机报, 将原有的校园广播进行同步手机媒体播报, 将党课、团课同步开设为微课, 将传统的校园文化“复制”到手机媒体上开展等。通过“线下”和“线上”的互动, 融合“手机新媒体”和“传统载体”, 采取“新媒体打头阵、传统载体齐上阵”的思路, 通过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各类载体, 把握舆论主流导向, 将创新教育载体纳入常规工作体系, 遵循手机新媒体的特性,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总之,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迎接挑战, 把握时代脉搏, 充分发挥手机新媒体的优势, 扬长避短, 有效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为我所用, 开创“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 手机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让两者有效结合, 互取所长, 让手机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实现全覆盖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7) .
[2]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0906/P020120709345330366751.pdf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R].2009 (2) .
[3]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2) :105-108.
[4]秦广久, 贾德芳, 刘保龙.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沧桑, 2014, (3) :163-165.
[5]刁辉均, 莫玉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新媒体教育若干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 2010, 31 (10) :135-138.
[6]蔡红生, 许萍.试论智能手机的影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239 (8) :76-79.
[7]马旭卓.新形势下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手机媒体[J].党史博采, 2014, (4) :41-42.
[8]贺曲, 马正江, 张文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智能手机广泛使用为背景[J].安顺学院学报, 2014, (1) :32-34.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 2004-10-14.
[10]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
[11]朱海松.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