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载体(共4篇)
良好载体 篇1
阅读有什么好处呢?有人总结:一个人阅读得越多—知道得越多—越聪明—以后在校的时间越长—获得的文凭越多—生活质量会越好—下一代的素养会越高。阅读不仅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影响人的一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明确地把培养幼儿前阅读 (也称早期阅读, 是指在学前阶段的阅读) 的要求纳入了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 指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 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 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前阅读技能包括看图讲述的能力、指字认读的能力、朗读的能力、思维扩散的能力, 并着重阅读常规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增强幼儿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是幼儿成功阅读的基础。
华南理工大学幼儿园以“分享阅读”为载体, 利用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根据儿童认知规律编写的分享阅读材料, 配合分享阅读教育方法, 通过在家庭或者幼儿园实施的一种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类似游戏的阅读活动, 以儿童早期阅读教育为方向, 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研究活动。活动结果表明:分享阅读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前阅读技能的养成。具体体现在:
一、“分享阅读”激发和保持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
愿意阅读的最直接因素是兴趣, 而兴趣也是幼儿阅读的动力。《纲要》中谈到“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 运用让幼儿“产生兴趣”的内容进行幼教。分享阅读的读本分为配套的大书和小书。读本色彩鲜艳, 内容丰富, 且夸张有趣。在分享阅读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大书首先闯入儿童的视野之中, 已经初步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再引导幼儿深入感受和观察颜色缤纷、主人公形象生动可爱且背景细节丰富的插图, 鼓励幼儿猜图, 帮助幼儿发现插图和自己要阅读的文字的对应性和提示性, 更能使幼儿的兴趣大增。当幼儿在大书中猜测、观察、感受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后, 教师在第二阶段提供相应的小书, “大书变成一样的小书”, 新的刺激让幼儿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起来了, 也愿意巩固和复习故事, 并体验阅读自己的小书的乐趣。不断的刺激让幼儿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 也让幼儿慢慢地喜欢上阅读。
二、“分享阅读”促进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常规的养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也能使幼儿获得良好的阅读技能, 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在分享阅读中, 教师应注重在无意识、无批判中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 如在认识、翻阅每本读本时, 教师首先提醒和引导幼儿知道书的名字、封面、封底、页码等, 让幼儿养成拿到一本书时能够先从封面阅读起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 把规则和方法童趣化, 让幼儿愉悦地接受这些阅读规则。如把要求幼儿翻书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右上角, 轻轻地翻这一规则, 比喻为“小孔雀翻书”, 幼儿就会很高兴地按照规则翻书了。平时, 我们也让幼儿懂得看完书要放回原处, 放时封面向上, 封底向下;看书时不影响别人、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巧妙地逐步形成, 即避免了重复说教和命令式教育的弊端, 也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形成良好的阅读常规。
三、“分享阅读”促进幼儿看图讲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分享阅读教学的第一个阶段, 重点是帮助幼儿把新旧知识连接起来, 把经验整合后, 构建出新的知识网。这往往要求教师能在阅读活动开展之前帮助幼儿寻找相关的生活经验。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 再加上读本本身的插图具有和文字对应性强的特点, 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猜测, 大胆讲述, 基本能在插图中寻找到故事的线索。最后, 幼儿会发现“自己真的很棒哦, 因为我也基本能猜测出故事的大致内容”。这样, 幼儿的自信心树立起来了, 兴趣也更浓了。有了兴趣有了自信, 自然更愿意参与看图讲述。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 幼儿看图讲述的能力基本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四、“分享阅读”注重对幼儿指字认读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在无意识中识字
在没有开展分享阅读之前, 很多幼儿在朗读诗歌或者看图书时, 往往是眼看手不动或者是口张手不动, 有的幼儿虽然也有意识用手指字来朗读, 但经常是“力不从心”——要不就是手指“超前”了, 要不就是滞后了, 很少有幼儿能够手口一致一一对应来指读。在分享阅读活动中, 要求教师注重对幼儿手口一致指字认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坚持贯穿在每个阅读的环节中。虽然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 却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汉字, 用视觉感知辨别文字的能力也加强了。
五、“分享阅读”促进幼儿朗读能力的提高
记得听过“分享阅读”的一个教学活动《月亮船》, 活动中教师在优美的音乐声中, 用宛如唱催眠曲的声音朗读《月亮船》, 不仅在场的教师陶醉其中, 幼儿也很享受地倾听, 并在理解《月亮船》的基础上, 尝试模仿老师用融入感情的声音进行朗读。幼儿在朗读的过程中, 不仅用心模仿教师的阅读语气语调, 同时也增加了对语音、语法、文字的敏感性, 开始关注口语中的押韵现象;开始注意许多字词发音相似之处;开始提出:《他们在哪里?》为什么要用问号, 而《天真热, 我想去游泳》一文中很多的句子后面要用感叹号?在朗读时, 幼儿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顿号是表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 句号是代表“这句话已经表述完了”。经过多次的朗读, 培养了幼儿对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对幼儿今后进一步阅读起了有益的铺垫作用。
六、“分享阅读”培养了幼儿思维扩散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注重提问的联想性、猜测性, 引导幼儿以前所未有的新视角、从更多的角度去阅读图书, 鼓励幼儿对读本中每页进行大胆的猜测,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如在小班读本《上床睡觉》中, 当所有的动物从吊床上掉下来后,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结局。有的幼儿说:“他们掉下水淹死了。”有的幼儿猜测:“他们吵起架来了。”有的幼儿会想象:“所有的动物都批评大象不对, 因为大象最重。”还有的幼儿说:“不是, 他们受伤了, 应该去看医生。”再如:在《礼物》这个读本中, 教师可引导幼儿预测:“小猴子的第四个礼物除了可以送给狮子, 你觉得还可以送给谁?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孩子们展开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猴子还可以把第四个礼物送给哈巴狗, 因为哈巴狗身上的毛都是一卷一卷的;小猴子还可以把这个礼物送给八爪鱼, 因为卷卷花的结子和八爪鱼的样子很像;我觉得这个礼物可以送给犀牛, 因为犀牛是棕色的……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畅想, 多角度思考。在分享阅读中, 开展仿编句子、创编故事的活动, 也能对培养幼儿思维扩展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中班读本《天黑了》拓展活动中,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物不同栖息特点仿编读本中的短句型。活动中幼儿能大胆进行创编:“天黑了, 小狗睡在小杰家里。”“天黑了, 蝴蝶睡在花丛里。”“天黑了, 老鼠睡在田野里。”这时, 一名幼儿发出了质疑:“不对, 老鼠应该睡在家里, 田鼠才是睡在田野里!”这对话引发了幼儿共同讨论的欲望, 使幼儿的思维不断地得以扩展。
综上所述, “分享阅读”无论是从读本本身的价值体现, 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 都能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游戏中获得阅读的各项技能。
良好载体 篇2
承办:河南中医学院
编者按:
2003年3月,为了改变校园卫生“打扫容易维持难”“干净在检查一时、脏乱在检查后时时”的状况,河南中医学院团委创造性地开展了大学生环保责任区活动。6年时间过去了,这一活动已经成了学校对新生进行校园环保教育的载体,也成了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在这一活动中,校园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班级的集体主义观念、凝聚力和团队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艰辛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张双强
对于我们2008级针灸本科2班来说,2008年有一个特殊的收获——班集体在竞标卫生区的活动中成长着。
我们常说,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竞标计划刚一公布,同学们就积极报名参加相关项目的排练,从独具匠心的竞标书到别有风味、意蕴深长的班徽制作,一点一滴都是全班同学团结一致的见证,是同学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更是我们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集体智慧的有力体现。
别具特色的环保短剧《天鹅湖》是我们班参加竞标的重要“武器”。但由于资金紧缺,道具只好因陋就简,甚至用蚊帐做衣服,但这份质朴和真实却道出了我们最纯洁的呼唤:保护环境,我们一起来!其实,这种方式不正是环保的最好体现吗?那时,我们一致认为,既然参加了竞标,就要把竞标成功作为目标,用严格的要求约束自己。于是每个人都争着为集体做事,做每一件事我们都力求完美、追求卓越。为了取胜,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学校开展这次活动的目的,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既然是为了保护校园的环境卫生,那么我们就得从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入手,从人文角度去演绎这次活动,这样我们的竞标方案才能成功。最终,我们班以总分第5名的成绩赢得了第16号卫生区的保洁权。辛勤的付出有了回报,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事后,我们还分析了取胜的原因。竞标时,有的班为了能取胜,就极力显示本班的财力,难免会有浪费的举动,而这恰恰偏离了环保“重细节,重品质”的主题。我们班当初确立的“经济环保”的主题则很好地契合了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宗旨。此外,我们还注重在细节上下工夫,巧妙的构思始终贯穿整个竞标过程,令人称奇,加之从策划到演出每个环节都是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因而我们的取胜也在情理之中了。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这次竞标成功,也正是由于重视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结果。一个人心灵的深度和他的眼界是成正比的,我们看见的越多,我们对自己努力方向的把握也就越准,我们也才能够把心愿放飞到遥远的未来。相信在这次活动中所有的收获都能成为我们今后成长的动力。
与环保同行,让校园更美
卜俊成 叶大东
在长期对环保责任区进行清洁和维护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的环保观念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每天清晨,当整个校园还在沉睡的时候,戴着小红帽的我们就把一片片树叶扫进了垃圾篓,将塑料袋放进了垃圾箱。上课途中,夹着课本、背着书包匆匆向教室走去的身影会在零星的纸片前停住,然后弯腰拾起这些纸片丢进垃圾箱;课间,一双双目光犀利的眼睛在教室和走廊上寻找着可能存在的垃圾。每天早中晚的三次例行打扫我们都尽心尽力,每天两次不定期的保洁我们也尽职尽责,有时甚至会斤斤计较着、讨论着,看看打扫得是否干净。
清洁区维护的过程,不仅是校园环境逐渐美丽的过程,也是我们个人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平时一些不太注意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在生活中不断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把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告诉其他同学,动员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环保队伍当中,增强环保意识。现在,环保的理念已经真正渗入每个同学的心中。走在校园里,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片清洁区,看到杂物,大家都会主动拾起来放进垃圾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我们的工作量越来越小了,校园却越来越干净了。
每个周末,生活委员都会带回一份评价表,这是由校学生会和各班学生代表组成的督察小组对我们班本周每天环保责任区的清扫情况给予的评价,不论是表扬还是建议,都会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做好责任区的保洁工作。每隔两周,班长还会带着部分同学参加校园卫生会议,一起参观其他责任区的打扫情况,同其他班的学生一起交流保洁的体会和经验。每个月末,学校都会对当月各责任区的保洁情况进行通报。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我们班的排名总是居于前列,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始终名列前茅,我们班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获得长期为全校同学服务的机会,我们也才能用自己的劳动让卫生区每天都以整洁的面貌迎接每一个人,让校园每天都是那么的清新美丽。
机制创新,带来活力无限
刘金厂
2003年3月,学院团委创造性地开展了大学生环保责任区活动。具体做法就是,把校园划分为若干个环保责任区,由全院学生班级、学生社团自愿组成校园环保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对环保责任区进行认养维护,取得认养权的团队有权在自己的责任区内进行有特色的文化宣传,并署上认养团队的名称。此外,院团委还根据考核情况给予考核优秀的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每月300元的奖励。这种模式一经推出,就立即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调动了广大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积极性,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几乎所有的学生班级和大多数学生社团都争相参与环保责任区的竞标活动,他们不仅把养护好责任区当做责任,更当做荣誉。此后,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活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
校园环保责任区竞标活动从创办到现在已经6年了,6年来,每年的环保责任区竞标都是参与学生最多、受关注程度最高的活动。到目前为止,几乎全校所有的班级和同学都参与过校园环保活动,“人人热爱环保,人人参与环保”已成为共识,环保小红帽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校园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已得到彻底改变,整个校园的文明水平进一步提高。
校园环保责任区竞标活动的成功运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全体学生参与
只有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使他们意识到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使他们由校园环境的破坏者变成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活动开展以来,校园环保再也不是枯燥的打扫卫生,而是一项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成了展示各班形象的窗口。更可喜的是,有的班级把学校的奖励用来资助同班的贫困生,不仅使贫困学生不再有往日的自卑,而且使他们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二、形式上的新颖性和内涵上的丰富性,是把校园文化活动做成“品牌”的关键
这项活动不仅维护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环保意识,而且通过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不断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如今的环保责任区维护已逐步成了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对责任区的维护,学生更加关注环保、关爱校园,还自发组建了绿色环保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和校园建设活动,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而每年的竞标活动,则使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得到了加强。
三、志愿者活动要想做到项目化、日常化,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规范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校园环保志愿者服务队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并且不断地显示出新的活力,成为校园环保和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阵地,除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之外,竞争机制的引入、每天的监督检查以及物质上的奖励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志愿者活动要想做到项目化、日常化,必要的经费支持和规范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责编:一 木
感言
我校是从2003年3月开始开展大学生环保责任区活动的。6年来,这一活动不仅使校园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而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创新的优秀成果。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了劳动意识、环保观念和团队精神,激发了爱校之情,不仅对学校有了更强的责任感,而且将爱心奉献给社会,把温暖送到需要的人的手中。现在,“人人争做志愿者,服务社会作贡献”已成为我校大多数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更可喜的是,在这一活动引领下,我校还涌现出了河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标兵——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阳光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王一硕等一大批志愿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这一活动之所以能从当初的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发展成为现在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品牌活动,根本原因就在于机制的创新,在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于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的结合,在于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在于科学的督促检查和激励措施。
良好载体 篇3
一、明确重要意义
课间大活动不仅是反映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 是增强学生体质和落实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且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展现良好班风、校风的重要途径。利用课间大活动这一平台进行养成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确立发展目标
(1) 开发课间大活动, 推广、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创建阳光校园。
(2) 发展学生身心,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发展。
(3) 创新课间大活动, 力求以活动保安全, 以活动强身体, 以活动励志气, 以活动促团结, 以活动促氛围, 以活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4) 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提高班集体凝聚力。
(5)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遵循基本原则
1. 教育性原则
开展课间大活动, 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益智、审美等教育功能, 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 自然性原则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大活动的内容。
3. 普及性原则
师生全员参加, 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
4. 安全性原则
在课间大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班主任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 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精选活动内容
1. 安全教育
通过课间大活动中入场、集合、出场的训练, 从速度与整齐度入手对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练, 要求学生30秒内在教室走廊集合, 成两路纵队站好;1分钟内跑步到达指定地点, 要求整齐、有序、精神饱满;30秒钟内体育委员整好队并清点好人数报告主席台。
2. 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课间大活动中的升旗仪式以及国旗下的讲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利用课间大活动中的武术节目及爱国主义题材的武打电视剧主题曲为武术节目伴音, 对学生进行“强我体魄, 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
3. 集体主义教育
学生矫健的步伐, 统一整齐的服装, 昂扬、挺直的身躯, 优美、整齐的动作无不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 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学生的阳光朝气。班级间的体育竞赛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赛技能和集体主义精神。
4. 感恩教育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学生边欣赏边做手语操, 让学生播下对社会、对亲人感恩的种子, 与平时的感恩教育相得益彰。
5. 行为习惯教育
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可以概括为“三别”, 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在课间大活动中可以集体呼号, 让学生天天铭记。
6. 特长教育
课间大活动既可以集体统一活动, 也可以分组练习, 可以安排学生跳绳、踢毽子、短跑、跳远、打篮球、打排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 充分体现“我锻炼、我健康、我成长、我快乐”的主题精神, 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良好载体 篇4
目前德育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 德育教育很多工作都停留在理论上, 人们常常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 而较少考虑到其操作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在德育教育方式上, 往往过于倾向于“我讲你听, 我授你受”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主体上, 往往过分重视学校和教师的育人作用, 而忽略对家庭和社会乃至整个环境育人功能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开发。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前线的班主任, 笔者发现如今的多数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 需求被无限满足, 导致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 对于生活中和学习上的资源闲置和浪费现象视而不见。因此, 笔者一开始就把“低碳环保、勤俭节约”作为一项班级管理理念, 希望学生能够从小树立环保、节约意识, 每个人都能从日常生活做起, 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积极投入到全民低碳生活行动中去, 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
二、主要做法, 目标引领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空洞的说教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而引领学生亲身实践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将德育教育蕴藏在这些事情当中, 效果却非常好。在过去的三年里, 笔者带领班级的学生做过以下的实线活动:
1. 每年签发“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倡议书。
2. 在班级自制环保节约的宣传标语和板报。
3. 在班级安放费电池收集箱。
4. 在班级设立矿泉水瓶回收处。
5. 开展有关环保节约的主题班会。
6. 开展跳蚤市场活动, 将家里的旧玩具、旧书籍等进行变卖。
7. 每学期举办一次“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家校联合大行动。
三、场景再现, 个案反思
场景 (一) :
讲台前站着五名同学, 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崭新的日记本。他们是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和学习有显著进步的同学, 而他们手里的日记本不是学校提供的, 也不是教师掏钱买的, 而是用班级卖矿泉水瓶的钱购买的。一年之中, 班级卖矿泉瓶积攒了80多元钱, 虽然钱数不多, 但这是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矿泉水瓶回收处就设在班级讲桌的下面, 同学戏称这里是班级的“小金库”。这里留下太多同学的足迹, 打开柜门, 里面都是花花绿绿的饮料瓶, 有的是同学自己积攒的, 有的是同学在路上捡到的, 这些瓶子承载了同学辛勤的汗水, 是对节约能源、低碳环保做了一次最好的诠释。
反思:勤俭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做人的态度。有了这种品质, 一个人无论贫寒还是富有, 面对逆境还是顺境, 都会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关于勤俭节约的问题, 不是靠一两次班会或其他活动就能立见实效的, 这是一个意识形成的问题, 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才会化为自觉的行动, 道理讲得再多, 也只是引起学生短时间的注意。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多做一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一些主体的参与, 让他们在节约的行动中付出, 也在节约的行动中收获, 而收获的不仅仅是显性的物质财富, 更重要的是隐性的精神财富, 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
场景 (二) :
呀!这是哪个班啊?上课时间纪律这么差!同学在班级里来回地走动, 还有一些同学大声地吆喝, 还有的在互相争辩着什么, 更有甚者在摆弄着一些玩具, 周围有好多的同学在围观……这哪里是什么课堂, 简直就是自由市场嘛。嗨, 你别说, 真让你说着了, 这真的是一个市场, 是三年一班的同学在进行一个跳蚤市场活动。学生将他们看过的书籍还有玩过的玩具等一些旧物品, 拿到班级进行买卖, 大家各取所需, 既避免了浪费, 增强了物品的利用率,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真是益处良多, 我们赶快过去看一看吧!孙同学卖了一个芭比娃娃获得了三元钱, 我问她想用这三元钱做什么, 她说想给自己的奶奶买一把梳子, 因为奶奶照顾自己很辛苦, 自己一直想为奶奶做点事, 正好看见她的梳子断了, 她就想买一个送给奶奶。再来看一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小男孩吧, 他可是我们班的学习尖子, 但是父亲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 现在他和妈妈一起生活。我问他为什么不行动起来, 他说自己的东西已经卖光了, 总共卖了十三元钱, 说着他还把兜里叠得整齐的钱拿给我看, 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我问他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去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他告诉我他要用这些钱买学习用品, 因为妈妈一个月的工资支付过家用就没有多少了, 听了他的话我忍不住抚摸他的头, 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还有一些同学把卖掉的钱投进了班级的希望工程小银行, 希望自己可以为那些因为困难而读不起书的同学尽一点微薄之力。
反思:笔者认为在小学生中举办跳蚤市场活动, 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育尝试, 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在活动过程中既让学生增长了才干, 还能让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不仅获得了买卖的快乐体验, 对于算账、理财等基本生活能力也有了切身的体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懂得了节约的意义, 懂得如何回报父母, 并能自觉向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场景 (三) :
时代广场, 聚集着一群人, 他们就是万宝学校三年一班的师生和家长, 他们正在举办“低碳环保、勤俭节约”家校联合大行动。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徐同学他们一家三口表演的一个生活中关于勤俭节约的情景剧, 他们的表演吸引了许多观众的驻足观看。紧接着是班级中的几个同学排演的小合唱《地球是我家》, 他们的歌声随风在城市的上空回荡, 飘进每个人的心坎里, 后面还有诗朗诵、小品等。节目表演完以后, 我们请在场的家长进行演讲和现场交流, 把他们的节约行为介绍给大家, 和大家分享环保节约的幸福和快乐。然后家校联合大行动正式开始:有的家长带领孩子去公园打扫垃圾, 有的去大街上发放有关“低碳环保、勤俭节约”的宣传资料和书籍, 还有的去张贴自制的环保标语……另外师生还和社区服务的工作人员一起, 把家里的一些旧物收集起来重新改造, 送给小区里那些生活拮据和贫困的人, 让他们不仅得到物质上的帮助, 还能得到精神上的鼓励, 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学生也乐在其中, 感动在其中。
反思: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参与和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 各有优势和不足, 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要在这三种教育导向的引领下, 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大目标。学校与家庭联手的同时, 还可与社区联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德育教育优势, 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合力的德育教育大格局, 使学生在校与在家的时间内都能接受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效果, 全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