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载体

2024-08-05

拓展载体(共3篇)

拓展载体 篇1

摘要: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和社会实践两个渠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高职院校

一、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一) 把高职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因此, 高职院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 把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行业文化相融合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 应坚持以“准职业人”的标准来培养学生, 注重学生职业理想、道德、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流程意识、质量意识、客户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 也要注意将企业文化因素融入其中, 从而给学生营造一种渗透行业文化、学校教育和企业管理双重特性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

(三) 把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高职院校的产生和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 与此相关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同样因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但是, 不管校园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呈现多元性, 高职院校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与现代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文化相一致, 而且须具有主导性。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载体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 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高职院校思想工作者可以借助校园文化这个平台, 公开地或潜在地向身处其中的师生灌输着某种思想观念、某种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这种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学生的意识障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虽“无声”, 但却能够“润物”;虽潜移默化, 但却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导向性, 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教育, 以达到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 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不管是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 还是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 都要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推动力、感染力和制约力。

(三) 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能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尤其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 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在教育中体会快乐, 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同时, 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进而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师生之间垂直分明的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关系, 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开展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校园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思想政治工作的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距离, 找到共鸣点, 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搭建有利平台。

三、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在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和方法

(一) 建立健全统一管理机制,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实效性

科学健全的管理机制, 不仅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外在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而且其本身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各高校应成立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 可以发挥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二)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效果的针对性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良好的课程安排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课堂, 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 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 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 强化教学实践活动, 搭建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互动的有效平台

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 在校内和校外建立一些社会实践基地, 如专业见习基地、就业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海外交流实践基地等。这些企业文化精神与我们的校园文化往往是相融合的, 学生在基地见习, 自然也是在校园以外的空间了解、体会校园文化精神。因此, 社会实践基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载体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永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4 (7) .

[2]宋向华, 张学书.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 2013 (11) .

[3]秦自强, 陈楠楠.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6) .

拓展载体 篇2

构建“旗山晨磬”网络体系拓展校园文化新兴载体

闽江学院自2009年起,着力构建融BBS、微博、微信为一体的“旗山晨磬”网络体系,多管齐下,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兴载体,为推动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发力。

一、构建思路的多维创新

1、加强组织领导。我校党委、行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成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学生工作部牵头,宣传部、团委、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配合,先后创建了学生社区网站——旗山晨磬BBS、新浪微博“闽院旗山晨磬BBS”以及微信“mjubbs”,并配备了优质的硬软件环境。

2、完善规章制度。我校制定了《旗山晨磬BBS版主手册》、《旗山晨磬团队管理章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制度,并相继出台《闽江学院校园网络管理规定》、《旗山晨磬BBS用户与信息管理条例》等规章,以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的网络舆论氛围。

3、健全管理队伍。我校于2009年成立旗山晨磬学生网络媒体组织,以学生工作部专职人员和学生干部为骨干,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原则,建立和培养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和上网规律的管理队伍。团队现有成员60多名,设有站长团一个职能机构,下设办公室、人事部、宣传部、项目部、站务部、信息中心六个职责部门。通过开展趣味运动、演讲比赛、素质拓展、交流访问等一系列“晨磬之星”活动,打造富有凝

3聚力和战斗力的管理团队。

二、构建过程的立体布局

“旗山晨磬”网络体系以“服务闽院人,引领校园绿色和谐网络文化”为主旨,秉承“自由、灵活、开放、创新”的发展精神,遵照“凝炼文化,细炼制度,熔炼团队,锤炼人才,精炼品牌”的工作方法,打造融教育型、宣传型、服务型、交流型、共享型、文化型为一体的“六型平台”,构建以网站、BBS、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媒介为一体的“旗山晨磬”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率之以正——构建正面的教育阵地

一是做好网络监管,针对校内重要而敏感的新闻信息保持跟进,对网络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群发性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学习教育。二是注重挖掘红色网络文化资源,通过推出“时政热点”“我与十八大”“中国梦”等网络专题,发布时政动态,转载权威媒体论述。三是通过开展网络文明标语征集、“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建党90周年知识竞答等活动,构筑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地。

(二)导之以行——点亮多彩的宣传窗口

一是在多个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学校的重要信息,及时传递校内外各类资讯。二是网络连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先进事迹、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心得体会等,进一步激励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三是举办“印象闽院”摄影大赛、校园天气播报等活动,生动展现学校的优美环境,传递具有闽院特色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四是运用BBS、微博对迎新晚会、运动会等校内活动实时播报。五是为系院制作星级团支部网络投票,吸引一万多人次参与。从各个侧面、不同角度丰富和完善学校形象以及文化内涵,使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焕发新的生

机。

(三)持之以恒——拓展便利的服务渠道

一是在BBS上开辟“便民服务”版区,下设“互动答疑”、“招领寻物”、“跳蚤市场”、“兼职招聘”四个版块,微博上设置“晨磬招领寻物”等话题,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二是构建“信息中心——学工处——相关职能部门”诉求处理机制,定期将学生在网络上反映的关于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诉求信息整理形成《学生诉求信息反馈表》传达给学校相关部门,从而使各部门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工作。三是通过设立“新生专区”BBS版块、开辟“闽院资讯•迎新”微博微信话题、建立新生QQ交流群、制作校园手绘地图等途径服务新生,向新生展示多彩的校园文化。四是践行公益互助理念,如2011年9月23日为我校美术学院白血病女孩王婷婷连夜赶制专题网站,并在线下举行万人祝福语征集、爱心义卖等活动,成为汇集爱心,帮危济困的重要平台。

(四)畅之所言——形成即时的交流场所

凭借即时、不间断的信息更新和高度互动,“旗山晨磬”网络体系成为广大师生参与学校建设、建言学校发展、反映问题困难、询问迷茫困惑的有效渠道,绝大多数师生通过BBS、微博、微信随时关注、交流学校的发展、身边的点滴。同时,“旗山晨磬”网络体系也为学生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工作研究素材,通过该体系,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思想动态及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沐之于海——打造全面的共享平台

旗山晨磬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了以“贴近校园学

生生活”、“贴近师生网络文化需求”为目标的网络资源模式,加强对各种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一是网络栏目丰富全面,旗山晨磬BBS共有特别推荐、信息广场、学习园地、便民服务、休闲娱乐、学生组织、站务管理七大版区,一百多个版块,微博和微信设有“晨磬视点”“晨磬推荐”等十余个话题。二是设有专职信息员负责“旗山晨磬”网络体系的资讯搜集、加工和传播,并定期进行培训。二是优化整合资源,邀请学校教务处、语委办、保卫处、招就处等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学生会、自律会等学生组织进驻BBS,发布资讯,答疑解惑,展示风采。三是拓宽合作渠道,例如自2013年3月起联合福师大、福大、上海交大等十余所高校开展100多期“为你精选有价值的内容”微博活动,受到师生广泛关注。

(六)润之于心——培育独特的文化精品

旗山晨磬立足校园,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独创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磬yue”系列品牌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组织的两届“闽院未来”畅想书大赛中,学生用富有想象力与理论性的文字勾勒出心中的闽院未来,对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推出的“晨磬有约”栏目,通过邀请学校优秀师生代表做客BBS,在线分享经验,答疑解疑,以昂扬向上的气息,熔铸心灵的精神食粮;主办的三届旗山晨磬周年庆系列活动,通过在线上开展各种精彩纷呈的回馈活动,在线下举办盛大的庆典晚会、网友茶话会等活动,提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此外,举办的福州高校超级女生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电脑嘉年华、足球嘉年华等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追求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62013年12月,旗山晨磬推出了专属吉祥物——晨磬君,目前已开发出卡贴、鼠标垫、抱枕、输入法皮肤等系列文化产品,力争把晨磬君打造成为“旗山晨磬”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专属的品牌形象,增加活动的吸引力和团队的凝聚力,传递校园思政教育正能量。

截至2014年4月17日,旗山晨磬BBS共有注册会员5万多名,帖子99万篇,累计访问用户1100万人次,入围2013年全国高校百佳网站150强;新浪微博“闽院旗山晨磬BBS”拥有粉丝11000人,发布博文8400篇,位列2013全国十大高校媒体微博排行榜第5名;在2013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旗山晨磬”品牌文化建设荣获二等奖,所开展的活动多次被《中国青年报》、《东南快报》、东南网等媒体报道。

拓展载体 篇3

一、精心组织, 营造人人参与行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 也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风正才能气顺, 气顺才能和谐, 和谐才能发展。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要意义, 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广泛宣传和扎实工作, 全校上下达成共识,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待行风评议、投入行风评议、接受行风评议。

1. 领导重视, 机构健全

要做好行风评议工作, 领导重视是关键, 机构健全是保证。为此,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纪委书记、副校长和正校级调研员为副组长, 各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全校各职能部门和学院均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本单位的行风建设工作。学校认真落实评议责任制, 实行行风评议工作“‘一把手’负总责, 分管领导‘谁主管, 谁负责’”的领导工作机制。每年在广泛开展调研、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制定《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 对全校的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目标明确, 要求具体, 责任到单位和具体负责人, 使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只有认识到位, 广大师生才能自觉行动起来参与行风评议工作。为使行风评议工作深入人心, 学校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等多种平台, 积极宣传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等, 及时报道民主评议的有关活动, 扩大和提高广大师生的参与面和知晓率, 做到“人人了解行风评议工作、人人重视行风评议工作、人人参与行风评议工作”。学校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 强化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 增强宗旨观念、法制观念和诚信观念, 提高干部职工对行风评议工作的认识, 增强参与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

二、注重实效, 保证行风建设的积极成果

行风评议工作的目的就是查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群众满意。在行风建设过程中, 学校始终把查找问题和整改落实工作贯穿行风评议工作的全过程, 坚决摈弃形式主义, 防止行风评议工作走过场, 做到“边查边改、未评先改、以评促纠、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注重实效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把行风评议工作的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行风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不断推动行风评议工作向深层发展。

1. 紧盯关键部位, 深入查摆问题

紧紧围绕办学行为、招生行为、收费行为、教师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师德师风建设等具有行业特点的重要方面, 采取自查、内评、外评相结合的形式, 每年5月下旬和10月上旬分两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涵盖各个学院、专业, 调查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0%以上;9月中旬新生报到期间, 现场征求新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每年有1000余人次;开通行风评议电子信箱、电话, 设立多个行风评议征求意见箱;召开相关部门负责人、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校领导关于加强学校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征求家长意见、开通电子信箱、召开座谈会等方式, 从各个方面征集意见和建议, 全面准确地掌握学校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 加强督促检查, 保证整改效果

在整改工作中, 学校坚持把“事实调查清楚、问题处理到位、整改措施落实、师生真正满意”作为标准。对查摆出来的问题, 学校行风评议工作办公室 (以下简称“行风办”) 及时反馈给校领导, 由校领导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个别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 行风办负责协调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集中多方面的力量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学校以落实责任制推动部门主动改、以建立督办机制监督部门自觉改、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部门积极改, 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最突出的问题作为自查自纠的重点;对查出的问题认真梳理分类, 分析产生的原因, 深入整改;对行风评议期间已整改的问题进行定期回访, 巩固成果, 防止反弹;对尚未整改到位的要依据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整改到位, 并将整改情况上报学校行风办, 由行风办向师生反馈。

3. 寓评于建, 重在治本

行风评议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评议是手段,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才是目的, 因此, 学校一直重视把评议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行风评议这个载体,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评议效果体现在问题的有效解决上, 体现在行风的不断好转上, 推动行风建设整体上台阶、上水平。学校坚持“寓评于建”, 用发展的眼光巩固行风评议的工作成果, 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特别是长效机制建设, 先后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建设奖励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关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的制定, 逐步形成了“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推动行风建设、以制度巩固行风成果”的长效机制。

三、拓展载体, 增强行风建设的科学性

1. 重视理论研究, 促进工作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是学校行风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高校是人才汇集的地方, 智力资源丰富, 结合高校实际进行行风建设理论研究, 借助理论的引导作用切实推动工作创新, 进一步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 促使行风建设真正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 已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责任, 也是学校纪检、监察工作者的愿望。为此,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 成立了“河南师范大学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 紧密联系上级纪委, 依托校纪委, 整合政治、历史、法学、管理、经济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 汇聚人文社科研究力量, 深入开展高校行风建设理论研究工作。通过努力工作, 理论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 研究论文和调研成果频频获奖。在调研课题方面, 主持并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项目“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论研究”、省社科联2008年重点调研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廉政文化建设”、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高校学术规范状况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理论研究的加强为学校开展行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推动了工作创新。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 学校创新了行风宣传教育工作, 树立了“大教育”理念, 努力构建教育平台和网络, 不断改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增强行风教育的针对性。推动了制度创新, 出台了《河南师范大学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实施办法》《河南师范大学校务公开实施办法》《河南师范大学在建工程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促进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指导了监督工作实践, 促使认真查找学校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 加强了对新校区建设、财务管理、大宗物品采购、人事调整、招生收费等问题易发多发环节的监督管理。

2. 采取多种形式, 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网, 面向全体师生, 全方位公开党务、校务信息。校园网设有“校内公告栏”, 对师生开放, 同时根据不同的传播范围, 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效传递校务信息。二是制作“宣传栏”和“告示栏”, 张贴纸质材料, 向广大师生公开校务信息。学校共设置“告示栏”20个, 凡关系学校发展、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工作都公示, 保证信息的大范围公开, 使每一名师生都能享有学校信息的知情权。三是学校定期召开由各类人员参加的会议和不同形式的座谈会, 及时研究、通报学校各项工作。

3.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规范教学计划制订和管理, 指导专业课程改革,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多轮研讨, 修订了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原则;适应社会需要, 设置了特色课程模块, 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人才培养原则, 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引导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良好的师德师风。一是为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沟通、交流和对接, 提高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和从教能力, 邀请省人大代表、省管优秀专家、特级教师、省中学生奥赛高级教练到学校作报告。二是为表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作出的突出贡献, 学校每年都会召开隆重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三是为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感受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弘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 学校每年都承办河南省师德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行风建设, 广大师生从思想上、行动上增强了建设和维护良好行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学校的收费行为更加规范, 校务更加公开透明, 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明显, 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党风、政风、学风、师风、校风明显改善, 优良的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 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比、赶、争、超”的氛围越来越浓, 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上一篇:纯钛烤瓷修复体下一篇:幼儿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