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新经济

2024-08-03

网络时代新经济(共12篇)

网络时代新经济 篇1

0前言

新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 它呈现出很多特征。首先, 新经济的社会网络化, 使得整个社会对信息的获取处理都变得极为容易和便捷;其次, 在新经济时代, 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改变, 如电子商务的发展, 使得人们逛商场购物的习惯将会逐渐改变。再次, 新经济时代的资本运作、资金流动趋向数字化、虚拟化、迅速化。传统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新经济时代的核心是产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当人类的生活、办公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网络来进行时, 势必对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

1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年来, 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上议论不断、争论不休。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大中城市房价百姓不能承受论;二是政府不作为或调控不力论;三是开发商暴利、黑心论。在对无论哪种观点和议论的研究和分析中, 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业在近十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扩大内需, 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绝对不能因噎废食, 否定房地产业在促进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过程中的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必须要明确目前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 在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房地产业仍然是我国基础性、支柱性产业之一。这主要体现在:

1.1 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国民经济中许多部门和行业提供物质资料, 与之配合发展

发展房地产业需要国民经济中的建材、设备、机械、冶金、陶瓷、仪表、森工、化塑、玻璃、五金、燃料动力等许多物资生产部门和服务行业的产品生产和劳务提供相配合,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性十分明显。据测算,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 每投入100元的住房资金, 可创造相关产业70~220元的需求;每销售100元的住宅, 便可带动130~150元的其他商品销售。因此, 住宅建设若增加10个百分点, 可望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 住宅行业每吸纳100人就业, 可带动相关行业200人就业。

1.2 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 为国民经济许多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场所

房屋能为商业、家具业、家用电器业、房屋装修业、园林花木业、家庭通讯业、房屋金融保险业、物业管理业、家庭特约服务业、搬家公司、房屋买卖中介业等等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发展场所。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为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场所, 这些部门和行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瓶颈的制约。

1.3 住房消费是综合性消费, 它带动生活消费的方面

房地产的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是一种综合性消费, 波及吃、穿、用、住、行、娱乐、健身、学习、社交、享受、发展等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 发展房地产业, 提高居民住房消费水平, 从住房综合消费方面讲, 为人们生活其他方面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促进生活消费水平全面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消费, 它的增长和发展自然会带动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1.4 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 房地产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促进作用。首先, 通过房地产业可以带动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对城市的道路、供水、供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电力电信、城市环境、景观绿化、以及商贸、文化等进行规划建设, 可以大大地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其次, 可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第三, 推进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房地产业依托大城市和新城区, 不断开发土地资源, 活跃区域经济。如一些城市开发区、卫星城的建设, 都是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发展起来的;第四, 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 解决了城市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第五, 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又促进和支持了房地产的发展,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5 房地产业开辟不动产投资新渠道, 成为外资青睐新热点

房地产高于国民经济三倍以上的发展速度, 成就了其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地位。房地产的发展, 投资与消费, 开启了国人消费、投资的新理念, 提前实现了部分人的汽车加房子梦想。房地产业是增加国民财富的重要渠道, 也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波及海内外, 吸收外资的积极参与, 特别是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的资金, 除外资直接投资外, 通过内地代理人, 转投资等方式, 规模庞大。目前, 外商所拥有的商品房、厂房以及住宅房面积占我国总房地产面积的多大比例?以加工出口贸易占我国GDP三分之一这一比例来测算, 外资在我国所拥有的房地产资产已经相当庞大。看看各大城市周边一些高档别墅区, 大部分居住的是外资企业的高管人员。来华经商的外企人员到底消费了多少房地产商品?政府统计部门可能还没有详细的数据, 但估计数量一定不少。

2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的行为

我国地产市场中存在着的非理性行为, 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非理性行为具体表现为:

2.1 房产市场大起大落, 缺乏稳定机制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 还存在诸多非理性行为。市场暴涨→调控→暴涨→调控, 周期性地进行, 市场力量与政府目标, 公众承受力博弈, 上演一出出跌宕起伏的大剧。

市场存在的上涨动力, 在于这些年里, 外部世界不仅从我国大量进口可移动的贸易品, 还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大量“进口”中国的土地和房地产商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上涨。加上国外和国内的一些投机因素, 使地价和房价充满了上涨的压力。通胀预期也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保值升值, 使这一稀缺资源充满了投机性;其次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需要。我国房屋进入商品领域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价格的起点又很低。政府行为及其政策也存在导致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诱发因素。一段时间以来, 各地政府都将地价和房价的上涨作为财政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的重要源泉, 也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政绩;最后, 也是关键因素是市场缺乏稳定机制, 就如股市没有蓝筹一般, 市场充斥着浮躁与跟风。市场参与者的逐利本性, 必然合力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涨势, 直至政府进行调控, 然而由于房地产资产商品的特殊性, 普通的调控措施具有滞后性或失效性, 对抗上涨合力就剩最廉价而又最直接的行政手段。市场缺乏稳定, 更是引发投机盛行。

2.2 以供给决定需求, 城市化规划脱离市场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 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 应该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 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 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来投资, 美其名曰“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 但是不成功者居多。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

其次, 农地与建设用地的成本与收益巨大价差, 促使各地城市建设不断开疆拓土, 新区、开发区不断涌现, GDP偏好、土地财政、政绩得到完美的结合。

2.3 政府对自由市场的干预, 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寻租”热

在地产经济中, 由于政治体制、权力结构、经营管理方式等原因, 创造出了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这样就有可能给每个环节的直接经营者带来额外收益。土地批租是“垄断性活动”, 其收益实质上是“垄断权收益”, 也就是“权力和货币相交换”, 出卖“土地使用权”如同给予“许可证”、“配额”、“户口”之类一样, 都会产生为了取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种种“寻租”现象。现在地产经济中的“寻租”相当活跃, 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寻租”者有三:第一, “地方保护主义者”的寻租, 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地分享本来属于国家财政的份额, 为“地方造福”, 或利用国家在吸引外资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分享税、利, 几乎无条件地向境外投资者批租土地;第二, “经济集团”的寻租。通过优先占有土地使用权获得额外收益, 以“增强企业活力”, 其实它们的活力相当程度上来自本该属于全民所有的地产收益, 其中以形形色色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主。另外一些“三资”企业、国有、集体企业以及机关事业性单位也在积极“寻租”;第三, “个人”寻租。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中极少数人利用职务之便, 庇护亲属、裙带关系、分配偏爱, 给予特定户优惠合同和价格, 优先照顾追随者, 把本来属于社会的财富装入私人腰包。

2.4 市场中缺乏价格机制的约束作用, 造成商品房大量空置

空置房的增多并不是说明居民住房已经得到圆满解决, 而只能说明房地产市场上出现了结构性供大于求、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不合理的空置率导致了住房严重积压。而面对如此多的积压商品房和居高不下的房价, 众多的工薪阶层只能望而却步, 大批潜在消费者由于购买力不足而无法转为有效的现实消费者。畸高的房价与相对低下的消费能力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上的供需不平衡, 造成房地产资源的大量浪费, 不能够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要, 也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3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走向

城市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 要克服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非理性行为,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房地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未来应然走向, 下面主要谈四点。

3.1 合理规划建设用地, 搞好“城市经营”

很多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炒地皮”, 地方政府单纯通过土地出让增加财政收入, 以房地产开发拉升GDP。这种简单的“城市经营”理念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房地产开发项目有的是短期通过出售直接获利, 比如商品住宅、小商铺等;有的是长期出租或经营获利, 比如大型商场、写字楼等;有的是通过其他经济行为的加入而长期获利, 比如工业厂房、娱乐用房等;有的则作为公共设施本身没有获利能力, 但却提升了城市形象、品味, 吸引资金或客流前来投资置业或旅游观光, 使城市经济收入增加, 比如公园、旅游景点、综合性大学、大型集市、金融市场等。在城市什么位置?建什么样的房子?达到什么样的规模?能否成为城市的记忆?能否复制和再生?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城市建设。

3.2 强化政府经济职能, 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化

综合当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及房市表现, 从房市周期论的角度分析, 我国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处于繁荣期, 整个房市还处在有利的上升阶段, 但从市场表现看, 房市则处于不成熟到成熟前的调整期。在未来的几年里, 市场理性将逐渐回归。毕竟房地产开发是作为城市建设重要的参与者 (有的是城市运营商) , 而房地产消费属于长期使用的大宗物品, 盲目不得。“不管好房、坏房, 只要抢到就好”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对GDP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同时又依赖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市场需求, 取决于经济增长所决定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因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 借助规划、计划、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宏观调控手段, 适当调整地产价格, 使之趋于一个合理的水平, 引导和保持房地产市场繁荣稳定发展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

3.3 加强住房保障, 保持市场稳定

建立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公共保障住房, 发展公共住房建设为中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 一方面保障了大部分人的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器, 一是解决了住房的供需矛盾;二是市场参与者更趋理性;三是房地产的商品属性与住宅必需品属性将会有一个较好的区隔, 市场的波动对大众的生活影响降低。

3.4 发挥各方力量, 着力提高保障房建设与配制的效率

现在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依赖企业来做, 而企业基本上就是开发商这么一类。而在很多欧美国家地方政府都是建设主体, 甚至地方政府可以委托社会公益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代替自己做一些这样的工作。但是在中国地方政府主要委托开发商, 没有其他机构可委托, 所以地方政府基本上把保障房建设按照商品房的模式来建。其次中国目前不允许这种非营利组织介入, 如果允许的话可以成立住房协会, 由他们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代替无房户和政府建房, 建房后把房子卖给他们, 如果这些住户不再使用房屋了, 不可以在市场上转让, 要把房子重新卖给政府, 由这些组织替政府把房子收回再卖给其他人, 这就把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房地产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除了它自身居住的功能外还具有了投资保值和增值的功能时, 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 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产品市场, 它已经成为一个产品与金融、证券市场高度融合, 互为表里, 相互促进和制衡的市场。一个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关乎国计民生, 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宗旨应是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避免过度投机和房价大起大落。我们也可喜地看到国家在保障房建设的决心与投入, 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或许尚需时日, 但只要路子对了, 我们就有信心。 [ID:7003]

摘要:文章从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着非理性行为与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稳定机制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房地产,新经济发展,非理性行为

网络时代新经济 篇2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网络经济”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概念。当互联网蔓延世界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经济”这个词就成了传播媒介频繁使用而又未加诠释的日常词汇。对于互联网及其商业应用,经济分析界不象风险投资家那样欢欣鼓舞,表现得相当本分和矜持。我们不认为他们缺乏热情和敏锐,也许世代相传的学术良知提醒他们谨慎从事。

然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网络经济不象是空穴来风。经济和生活的现代时速已经到了令理论和学术研究跟不上脚步的程度。而现代人对新技术新思维新概念的吸收如此之快,以至于历史的视角往往被那些光怪陆离哗众取宠的新语言新观念所蒙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学或广义的经济分析界,继续悉听股评家简单地从网络股演绎网络经济,或者听任IT精英使用技术密钥开解新经济之锁,那么恐怕就不再是一种深沉,而是一种懒惰了。

历史的.观念:演变和创新

现代人有一句流行语: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话反映了技术变革及其对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迅猛冲击。如果不能用历史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就很容易因为近视而模糊。不管社会和经济如何变化,它们都将会一如既往,继续体现并建立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面对网络新经济,我们坚信,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并且运用从这种演变中提炼出来的那些经济学思想,才能够对新经济形态或新经济现象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西方现代经济学的鼻祖马歇尔也曾形象地借用“自然界不能飞跃”这句格言,来表述经济进化是渐进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创新,总是不能离开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础。只有那些真正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创新和变革,才具有革命的历史的意义。因此,当我们处在新旧经济时代交界区,探索如何在网络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不能不抱有这种历史的观念。

二十世纪对社会经济形态演变进行了深入考察且具有盛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道格拉斯・诺思认为,推进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形态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过程。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并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及其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也不是简单的“触网”。必须从社会演变和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中寻求对网络经济的全面理解。

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启示

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物质(广义的物质包括能量与信息)变换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利益交换活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产权关系、企业制度以及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种二重交换活动使经济社会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关系体系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这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关联共同发生作用的。

根据人类交换活动和交换方式的变迁,经济学家把经济社会的历史演进大致划分为几种社会形态,例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并前瞻性地描述未来经济的结构和形态。下表主要从技术基础、生产和交换的方式,以及财产制度等方面,概括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

当尝试从自然的历史过程来观察网络经济时,经济社会的演变启发了

新经济时代的教育 篇3

“亚布拉罕·林肯说过:‘过去平静的教条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暴风骤雨……我们碰到了新的情况,所以必须重新思考,重新开始行动。’怎么确定我们现在的新思考和新行动?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座桥梁,把我们带去未来,然后在桥的另一端收获新的视野。而这座桥在我的心目中就是教育。

“一个21世纪的教育体制必须着眼于人类可以远高于电脑的领域,如认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运动技能或复杂的编码技能,思考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关怀性质的工作和那些具有巨大工艺价值的工作。变化的步伐和速度在加剧,我们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不断地调整,以跟上变革的步伐。

“是的,机器可以取代我们的肌肉。电脑甚至可以取代我们的智慧。但它们永远无法替代的是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的那些能力: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创新和我们的激情。”

Speeches at a Glance

在世界各地的人力资源部门中,声称比3年前更多使用数据分析的比例超过了1/2。但所幸很多雇员仍然一无所知,一些在他们看来或许是私人的信息正如何被他们的经理分析研究。

—语出自作者Hannah Kuchler在《金融时报》上撰写的《用大数据监控员工》一文。

几天前,我妈和我说她在路上打出租车,很久没有车停下来。她说他们这年龄段的人不会用手机打车软件,不仅不能享受到竞争红利优惠,连起码的打车服务也没有了。我父亲说要不是我公司参与这个竞争以及看到很多年轻人喜欢,他早骂上门来了。

—投资了快的打车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近日在其“往来”中针对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表示,大家应该坐下来谈一谈如何干得更智慧些,竞争千万不能伤及别人。

当我们为盲人用户制造设备时,我不会考虑该死的投资回报率。

—苹果公司的CEO蒂姆·库克在2月28日举行的苹果年度股东大会上,因保守派智库美国国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一名代表要求他当场承诺“以后的所有行为都以苹果的盈利为目的”情绪激动地回应道。

我想每一个有抱负的演员都会希望得到业内同行的肯定和赞许,但事实就是每一年只有一个人能够得到这个特殊的荣誉。

—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第四次与奥斯卡影帝失之交臂。而在颁奖典礼之前举行的奥斯卡午宴上,当TheindyChannel网站的记者询问他是否会因为从未得到过学院青睐而感到不服时,莱昂纳多这样回答道。

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 篇4

一、财务管理内容方面

由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为主转向筹集知识发挥企业的知识效益为主。资本是企业经营的基础, 也是实现企业经营的保证,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这里所讲到的资本是企业经营中使用的资金。资本的内涵在新经济时代被拓宽, 知识也可以被看做的企业经营发展的成本, 因此, 企业的投资决策重点从资金转化为知识。在新经济时代, 通过知识成本的投资所获得效益会比资金投资所获得效高出很多, 知识资本的投资也有利于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所以在新经济时代, 筹集知识资本来发挥企业的知识效应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取代了筹集资金发挥企业的规模效益的核心地位。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现阶段和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 会在知识资本领域加强管理, 把企业基本投资取向定位知识投资, 为企业积累人力资源, 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使企业的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有了保证。

二、财务管理目标方面

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在工作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目标的基础是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因为企业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换, 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质资本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了, 包括知识资本在在的很多资本都出现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地中, 知识资本的地位也子啊逐渐上升的状态, 而物质资本的地位也在不断的下降状态, 企业中不同的资本投资者对企业的经济利益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这种资本结构的变化形式表明, 企业的经济利益在新经济时代不仅仅是属于企业的最大股东了, 也可能是企业的员工中的一个, 还有可能是企业的顾客中的一个等,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利益划分的公平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 企业中的股东概念越来越被淡化, 企业的的财务信息在网上公开以后, 会吸引更多的人们进行对企业的不同资本的投资, 增加了企业股东的数量, 企业的利益分摊就更为的分散, 因此造成企业股东的概念越来越淡化。从另一个角度看, 在工业经济时代, 短缺的物质资源造成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中的两种目标的不协调, 即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不协调, 两者在发展中呈现的状态是只要一方上升, 那么另一方就会是下降的趋势。而在新经济时代, 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发展的较为和谐的, 不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共享性和转移性是只是资源所具有的特点, 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作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必须对其所承担的责任加以重视。

三、财务管理主体方面

由实体转向虚拟化。在工业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的管理主体是看得见、摸的着的, 是真实存在的一个组织实体, 是有一定独立的物质利益的实体, 财务管理所服务的特定组织, 这种组织具有一个较大的优点就是稳定性较高。但是在新经济时代, 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企业的形式也发张了变换, 网上虚拟公司的出现使得财务管理主体是虚拟的了, 这种动态性较强、不会长期发展的网络化的虚拟公司的财务主体是摸不到、看不见的, 因为它不是一个有效的实体, 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四、利润分配方式方面

由按资、按劳分配转向“按资+知”分配。我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由我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在新经济发展时代, 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源, 这一因素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社会财富的分配也有较大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所需的员工的标准是较高的, 员工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知识能力, 这无形中就增强了企业知识资本的积累。传统形式的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尽管是有存在的, 但是这种形式的存在是无法对员工在企业中的贡献做出衡量的。新经济时代, 对于企业员工对企业贡献的衡量标准就是企业的业绩。企业的资本投资和知识资本的投资的实现企业较高业绩的重要保证, 知识资本的大小也决定了企业业绩的高低, 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为企业业绩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财务管理观念方面

由经济效益观转向知识效益和人才价值观。新经济发展时代, 经济的发展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才, 而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经济资源就是附属在人力资源身上但又独立存在的知识资源。因此, 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 如果想要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 就要增加知识资本的投入, 发挥知识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有就是, 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知识资源作用的发挥也是附属在人才的基础上, 只有知识资源被人类运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知识资源才实现了其作为企业资本的一种形式, 人才才是拥有知识和使用知识的主体, 所以,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企业应该坚定的秉持, 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 财务管理的观念也要秉持这一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投入大量的人才, 实现企业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六、财务管理风险方面

由传统的投资风险转向投资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共存。在工业经济时代, 投资风险主要是投资的资金的回报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上的情绪波动。投资风险从不同的角度看, 是呈现不同的风险分类的, 立足于投资者的角度, 风险分为市场风险和企业本身风险;而从企业本身角度来看, 会存在由于经营不善造成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方面的筹资风险。而在新经济时代, 风险的范围也被扩大了, 风险的来源也也较为复杂, 传统的投资风险都可能发生在新经济时代的投资过程中, 除此之外, 投资风险的来源还有可能是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中占有重要的第,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其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隐患,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度, 所以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于网络技术带来的新的风险重视。

七、结语

对企业资金、费用、利润分配和成本等财务收支活动的管理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 其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巨大社会经济利益的一个关键的管理环节, 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管理范围, 已经成为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部门。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标准是实现收益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并且企业的财务状况维持得较好。

摘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管理理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在企业管理中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不同的经济时代下要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 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新经济时代, 就要使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新的财务管理措施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 规避企业发展中的风险, 保证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现本文就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进行探究, 分析了新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在多方面的财务管理, 总结出新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的优势较大。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知识资本

参考文献

[1]钱有华.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5 (03) .

[2]谢芳.高校出版社成本管理[J].苏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3) .

[3]张文秀.发电企业理财观念的创新发展[J].审计与理财, 2014 (10) .

[4]王健.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16) .

简析新经济时代下网络销售策略 篇5

摘要:虽然有很多人不承认现在己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无可否认,互联网己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写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部分规则,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市场透明化程度更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获取利润,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渠道建设。

关键词:分销渠道;网络营销;策略

1 传统分销渠道受到新经济的挑战

传统的分销渠道,通常是以下的模式:厂家分销商……下级分销商……用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许多新的营销模式的出现,尤其是戴尔公司直销模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传统渠道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渠道扁平化,尽可能地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受到愈来愈多企业的瞩目。在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服务手段单一,人们的思想意识还比较保守,因此采用直销的方式对国内企业来说还不现实。但是,分销渠道扁平化,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获取本已不丰厚的利润应是今后企业的共同追求。

1.1产品多样化的挑战

为抵御分销单一产品所面临的巨大市场风险,分销商们一般都经营多种产品,以求保证收益的稳定性。但是多样化的产品势必会分散分销商的精力,而终端市场的开拓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分销商的人、财、物力投入,分销产品的种类多,单一产品投入就少:投入少,销量就会萎缩,厂家的市场地位就动摇。

1.2“搬箱子”销售与客户需求满足之间的差异

所谓“搬箱子”是对当前分销商业务的形象写照,即分销商从厂家那里搬回“箱子”产品,然后通过销售把“箱子”转移给用户,这是简单的销售。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人们对产品本身以外的非产品部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产品的个性化和时尚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分销商还停留在以往“搬箱子”的水平上,他所能提供的服务与顾客所想得到的服务之间就存在巨大的缺口。

1.3产品微利和企业回报降低的挑战

高利润行业会吸引行业外厂家进入并最终使行业利润率下降,达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因而成熟的市场是微利的市场,过多的销售环节会摊薄利润,使企业的收益降低。

1.4对分销商的冲击

分销代理制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风行全国,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采用该模式,寻找国内的销售渠道代理产品销售。跨国公司并非不想在中国建立一套自己的销售网络体系,按照自己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是地域广阔的中国使外企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但是,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利润的降低,仅仅通过增加分销商数量、提高销售额已不能使得厂、商共荣,过高的销售成本已冲减了增加的利润。冗长的销售渠道使信息传递速度放慢,市场反馈迟钝,低级分销商无法跟上厂家的的步伐,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产品的各种信息,不能配合厂家全国范围的促销活动;而厂家也无法快速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实行渠道扁平化对分销商的最大冲击就是那些管理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差、人员职业素质低、信息收集和反应速度慢的分销商势必会被逐出市场。这样,一方面脱颖而出的分销商和厂家可以从削减渠道结构、减少销售环节、降低销售费用得到更多的利润分享;另一方面厂家也可从及时反馈的`市场信息中确定下一步的营销策略。

2 网络营销策略

2.1消费者策略

网络营销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均是消费者导向的,这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要求。主张“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寻求“我们想要的消费者”,不仅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到网络营销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应持续不断地贯穿于下一轮网络营销传播的始终。随着整合营销传播在网络营销中的运用,“消费者为王”已不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网络营销的重点不是争取消费者,而是保持并增强消费者群体。网络商业服务把消费者推上权利的宝座,给予消费者以从未有过的选择自由,同时也使得拥有消费者数量成为判断商家实力的标准。这个时候,消费者是无价之宝,是一个网站发展的主要基础和重要保证,谁拥有消费者,谁就拥有未来。

大量的事例表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飘忽不定的。如何抓住一“点”而过的消费者,需要制订积极互动的消费者策略。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且爱萝卜者随时会转变成爱白菜,但在这些飘忽不定的变幻之中,仍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一旦你掌握了他们的心理图像之后,消费者策略便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2.2内容策略

作为一个品牌,是由内容和形式组成的。品牌本来是几个文字、几个符号、几个标志,这是形式。品牌的内容是提供的实在的服务、对消费者的承诺以及对消费者的忠诚反应。如新浪的名称起得响亮,浪就是IN—TERNET的海浪,新就是全新的海浪。新浪的标志以一堆黄色的诱惑再加上几个诱人的字体,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关键的是新浪的品牌内容:最快的滚动新闻、最全的新闻、最快的更新速度、最简洁的栏目结构、最让人放心的服务承诺。品牌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每一个员工脚踏实地的结晶。

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典范 篇6

(M=《市场瞭望》,G=高超)

M:卓越网目前的交易规模?

G:首先大家对卓越的名字已经叫顺口了,但在去年的6月份,亚马逊的CEO贝索斯在亚马逊收购卓越3年后第一次造访中国,把卓越和亚马逊进行了整合,现在官方的名字叫做:卓越亚马逊,并且有个全新的网页上线。尤其从今年B2C受到产业和用户的关注,这也代表了互联网在中国大爆发,从cnetA联网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的网络用户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但是实际有网购经验的用户却只占到20%左右,说明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给我们发展。而且在网商同行的努力下,目前用户对支付、购物体验等方面的信任度已经明显提高了,尤其对B2C这个领域来说已经是很成熟的了。

例如我们推出的假一陪二、真品保证、货到付款等手段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相对于C2C平台的良莠不齐,对于我们来说B2C更像把一个大型商场搬到了互联网,你能很清楚地知道一层是化妆品、二层是女装、三层是男装、四层是体育用品,你可以直奔你想要去的地方。而现在这种个性化的推荐让每一个用户都有了根据自己兴趣设计的页面,即“这个店是为我开的。”

M:卓越网主要运营模式的总述及未来市场战略规划介绍?

G:卓越从2004年只有6个分类店发展到现在的20个大类商品,目前在售的有100万种商品。而一般大型商场提供的商品种类是7至10万种,我们提供给用户的选择远远超出这个范围。而且从价格上来讲,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除去店面,水电等硬成本我们把这些利益实实在在地反馈给用户,让消费者直接受益。

和供应商实现EDI连接则是亚马逊为卓越带来的第二个法宝。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取胜的秘密武器是零库存,但实际上我们是通过IT手段来实现的,通过数据交换系统我们可以实时检查到库存的情况。亚马逊并非所有的产品都是在用户下订单后才去准备,往往最流行、销量大的产品在亚马逊都有库存。而亚马逊与供应商的库存系统早已实现了EDI连接,这也是亚马逊在供应链上快速周转的主要原因。比如,可以根据历史销量,非B常清楚地预测未来几周,最远到十三四周各地区可能产生的销量,这样就可以提前和供应商打好招呼,而不会出现缺货。当资金流,物流,信息流都能够很好发挥它的作用,就可以把成本降下来。

包括我们跟供货商的合作也使得价格降低,例如你在书店很少发现图书打折,可是在卓越的网站上六折七折的比比皆是,所以在价格是我们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利益。去年仅仅免运费的活动就给用户节省了几千万的费用,而包括打折促销活动在内的话给用户节省上亿元,这种利益也是非常直观的。

第三个就是购物的便捷性,其实这点对于用来说非常重要。关于送货有几点需要考虑,速度,物流,配送都是需要IT手段来支持,目前已经越来越快捷了,如果这个流程顺畅的话,你上午订货下午就能送到你手中。另外一个便捷的方面就是付款,虽然很多人已经接受支付宝等网银形式,但是目前货到付款还是主流的付款模式。我们目前支持货到付款的城市已经达到360多个,全国覆盖率达到70%,另外还可支持移动POS机上门刷卡。还有一点便捷的方面就是退换货,我们首先有假一罚二的保证手段,15天之内可以无条件退货(电子,珠宝等高价商品除外)。

另外为了鼓励用户的购买信心,我们从去年6月开始推出了的全场免运费活动,这是我们推出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促销活动。另外在其他细节也体现了我们对用户的服务,比如你购买了3个商品,其中有一个暂时缺货,这时你可以选择拆分订单的选项,就可以自动分为2个订单送货了。我们正是发现了用户的需求,于是才研发了这样的技术平台,带给大家更方便、快捷的网购体验,这也是我们培养网购用户所做的努力之一。卓越已经连续2年都是以成倍递增业务额,我们对于整个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

而说到市场战略不得不提到我们对用户的购买行为和用户心理的分析,我们最关心用户的3个方面,包括选品、价格、便捷性。这三个部分是支撑用户网上购物的最重要体验。

M:网站目前涉及的主要产品线有哪些?

G:目前有三大类,图书音像,消费电子类,日用百货。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全场的赈灾义卖活动(5·12大地震),这几天正上线。对用户来说这可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我们来说这是需要很多后台操作的事情。目前亚马逊的网页上已经有相关页面了,再具体细化下内容就可以了。目前的活动是用户只要成功下单,每个订单我们会捐出0.5元给中国红十字会。我们目前只是先推出一个措施,后面还会陆续有更大的捐赠活动推出。其实当初我们也有是几个方案比较了一下,最后我们想到的是怎样帮助用户献爱心,目前已经都很多的捐款平台。作为网商我们更希望的是大家看到我们怎么做,于是我们自己搭建了这样一个后台。目前中国的活动已经上线,总部(亚马逊)那边也会随后上线。从5月16日开始,亚马逊会在全球平台上推出大型活动,7个站点几乎覆盖了全球主要地区,相信这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M:相较于B2B、C2C市场的火爆,中国B2C市场似乎处于相对尴尬的位置。那以,对卓越网而言,面前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呢?有没有比较突出的问题可列举一二?

G:在亚马逊,技术和我们公司所有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通过技术去支持,原来可能有很多东西是从策略的角度来考虑,现在所有业务的策略和技术完全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2005年亚马逊帮助卓越技术部门建立与供应商库存实时联系的EDI系统,这在国内图书行业是第一家。再比如,库房管理系统的改造使卓越得以从原本的“小而精”向“大而精”模式转变。

M:中国B2C市场以来,一直以为是卓越与当当二分天下的局势,而今年5月份,淘宝网在继C2C一家独大之后,正式进军B2C领域,面临市场新的格局与挑战,卓越网如何应对?是否有具体举措?

G:其实淘宝跟卓越的业态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王府井的东方新天地和燕莎商场,东方新天地只是作为一个房地产商,它吸引商户租用和人流,而燕莎商场是大部分由自己采货经营,这其实是两个概念。而卓越就是这样的商场,自己采货、有物流、库存、配送、售后等,而淘宝更低频一个“Mall”,之间其实并不存在矛盾,卓越甚至可以去淘宝开店。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来说还没发展到互相攻抢市场份额的地步,相信这对于整个B2C市场也是良性的促进。

贝索斯曾说,你不用管别人是怎么做的,因为在现阶段还没有哪个人的做法是一定正确的,大家都是在探索前进的道路,而你唯一需要关注的是你的消费者。

M: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网络服务的精细化也在逐步体现。卓越如何看待B2C网站未来的发展潮流与趋势?

G:我们还是从服务环节下手,其实各网站之间的差异性很小,我们把服务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有的用户提出有的商品很容易受损,于是我们采用纸盒作为包装,你还可以从网站上看到商品的递送情况,甚至你可以查到是哪家快递公司,是否已经递出等信息。再比如你进入图书频道,点击近期热门书籍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可以进行“章节试读”,你可以在网页上预览其中的精彩片断,选择之后再进行购买,这是其他同类网站所没有的功能。同样我们是依靠技术力量来提升用户的网购体验。

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后,IT技术给卓越网带来了巨变。其中就有亚马逊多年积累的法宝——“个性化推荐”,而这即是现在大家所能感受到的专为自己打造的卓越页面。比如你在购买《明朝那些事儿》后的第二天再登录卓越网时,你会发现卓越给你推荐的其他相关书籍,正是自己所喜欢的。或者你在浏览数码频道时,你就会发现在你点击具体的商品页面后,网页显示出了浏览者的购买百分比,让你对这款商品有了大概的判断。为了让用户能拥有这样的全新体验,亚马逊和卓越网用了足有3年时间才得以实现。

我们意在给用户打造一个网上购物的舒适社区,这个也是网店区别于地面店的特点。不过我们并不认为网店能替代传统的“门市店面”,至少在现阶段来讲并没有存在替代性a中间肯定会有重合,但用户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M:在这几年内,卓越团队的发展已经是扩大了好多倍,在急速膨胀的队伍里面你怎么做好管理呢?在公司管理方面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G:以用户为中心是已经深入人心的了,包括文化上的认同,当然我们也鼓励创新,崇尚行动,推崇反骨精神,也就是敢于说“不”的精神。另外我们招聘员工的时候,一定要雇佣比自己优秀的员工,起码在某一方面他是比自己优秀的。

论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篇7

市场营销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市场营销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 是企业能否实现市场营销目的关键。在变化莫测的经济市场化动作中, 繁荣与衰败、取胜与淘汰, 交替更换, 不断回转。企业只有在恰当的时间, 恰当的是点, 按恰当的数量以及价格把产品交付给消费者, 才能实现产品所有权的转移, 达到市场营销的目的,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那么, 到底什么是市场营销战略呢?市场营销战略, 是指在确定的总体战略指引下, 根据市场等环境及自身营销条件的动态变化趋势, 确定目标市场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组合, 并予以有效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战略, 一方面是企业整个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市场营销战略从属于企业总体战略。市场营销是一项独立性非常强的职能。在相对完备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 处于何种产业之中, 都拥有相对独立的营销部门, 都有专门的营销人员自主的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市场营销战略只是指导企业营销及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营销活动, 它对与营销没有直接联系的工作基本不具有指导作用。由于企业内部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制约, 市场营销战略也同企业的其他战略相关并融合。这不仅体现在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对市场营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中, 而且体现在市场营销战略和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相互融合。

企业在营销实践中, 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 另一方面要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主要体现为:其一, 柔性营销。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 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采用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改变以往高度统一、程度标准化的集中管理, 实行面向实际、灵活性的分散管理;改变以往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方式, 建立一种由计算机设计、控制、管理诸子系统构成的, 在一条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的各种产品;改变以往单纯依赖中间商中介的流通模式, 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其二, 网上营销。在互联网上开展营销一种方法。企业可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网站, 传递商品信息, 吸引网上消费者注意并在网上购买。其三, 零库存营销。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关键要争取到足够的订单, 因而加强产前订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网上营销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产品策略创新。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需求。通过市场引导改变人们的习惯是较容易取得成功, 当企业在改变人们的习惯时, 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市场。另外就是要把握全新的机会来创新产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 不仅要满足未被满足的现实需求和尚未实现的潜在需求, 更要通过营销努力开发出新的产品。

价格策略创新。新经济时代科技高速发展、信息飞速传递, 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 生产厂家和消费者同样拥有大量关于企业产品的信息, 企业在定价时必须加大透明度, 尽可能采用低价策略, 且以消费者接受为底线。

促销策略创新。新经济时代就是网络的时代, 企业版本号运用网络广告与消费者进行交互式促销, 也可以抓住新经济时代消费者关注知识的特点进行广告宣传, 还可运用科技手段刷新传统的广告方法, 使消费者从手段创新中领略企业创新的风采。企业还可以举办培训班使消费者了解商业, 并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现场演示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

人才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关键所在, 没有人才创新, 其他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新经济时代下的创新人才应该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美结合;知识应用的能力很强等。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获得一批这类知识型营销人才。

网络时代新经济 篇8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就业,理论

广义虚拟经济是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满足心理需求为主导, 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统称 (林左鸣, 2010) 。人类社会已经由传统的物本经济时代进入了广义虚拟的人本经济时代。广义虚拟经济作为新经济前进的方向, 它的发展影响一国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 进而作用于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关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就业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 现阶段, 在总结现有就业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广义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 提出新经济时代的就业理论, 对于缓解我国就业难、就业不均衡的现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西方就业理论发展

纵观西方经济学关于就业理论的研究, 大多集中于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分析就业的数量效应, 较少学者对就业的结构和质量进行深入探讨。

关于就业数量的相关理论, 主要包括萨伊定律、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就业观点、供给学派就业观点。其中:萨伊定律指出供给会自行产生需求;凯恩斯的就业理论认为要实现充分就业, 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菲利普斯曲线指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货币主义就业观点认为要降低自然失业率, 必须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由竞争的积极作用;供给学派就业观点否定了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论点, 转而从供给面寻求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

关于就业结构的相关理论主要是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茨的研究。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次产业的国民产出和劳动力的比重会不断的变化, 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 会引导就业从第一和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 推动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增加;库兹涅茨把三次产业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业部门所占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趋于下降, 而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所占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趋于上升。

在国外劳动经济学领域对于就业质量的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 美国最先出现“生活工作质量”的概念 (Delamotte, Y、Takezawa, S, 1984) , 但其侧重于研究工作质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而不是工作本身, 直到后来提出“体面劳动” (源于国际劳工组织) 、“工作质量” (源于欧盟委员会) 、“高质量就业” (Schroeder, F.K, 2007) 的概念, 研究的重点才转向工作质量对工作本身的影响。

二、国内就业理论发展

国内关于就业数量的研究也比较多, 周天勇 (1995) 肯定了经济发展与就业互动关系, 认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带来就业水平的提高并能最终消除失业现象;赵建国 (2003) 通过对我国就业点弹性的研究, 得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好地拉动了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 (2007) 在论证经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时得出经济发展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的经验结果。

关于就业结构的研究, 蒋渔等编写的《中国就业结构的研究》 (1986) 是国内关于就业结构研究最早的著作, 书中描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和成因, 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就业结构未来变化的趋势;袁志刚、龚玉泉 (2001) 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吸纳第一、第二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周建安 (2006) 指出, 产业结构及其演变决定了就业结构及其变动, 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对应什么样的就业结构;蔡昉 (2007)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结构的发展, 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国内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末, 但直到目前, 国内学者仍然没有过多地对就业质量进行系统性研究, 大部分主要停留在对就业质量的内涵和评价的基础性研究阶段。国富丽 (2005) 是较早开始关注就业质量内涵的国内学者, 她分别对国内和国外提出的就业质量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李军峰 (2003) 提出了就业质量的九要素理论;刘素华 (2005) 提出了4个维度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 并在2007年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 阐述了全球化对我国就业质量产生的影响。

三、广义虚拟经济下的就业理论

上述无论是国外学者还是国内学者对于就业理论的研究都只适用于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的经济结构。而目前, 广义虚拟经济快速发展, 并占据了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广义虚拟经济的就业理论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广义虚拟经济就业的数量效应、结构效应、质量效应以及广义虚拟经济与其他相关产业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广义虚拟经济与就业的关系。

1、广义虚拟经济就业的数量效应

传统的物本经济时代, 劳动、资本和技术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 然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资本和技术替代了劳动力, 这对就业产生了替代和挤出效应, 从而导致了“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就业零增长”现象。要改变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这种替代关系, 就得进一步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的“物本经济”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主的, 存在着需求瓶颈和资源供给限制, 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 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厂商通常会选择用高效率的大机器来替代劳动力, 而这一行为无法从根本上摆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就业减少的替代关系。而以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需求为核心的广义虚拟经济是“人本经济”, 遵循价值不守恒原理, 虚拟价值具有非边际化特征 (林左鸣, 2011) , 不存在需求约束和产量限制, 生产要素以高智力、多知识、富信息的人力资本为主 (胡延杰、周宁, 2011) , 且其劳动生产率高于一般机器设备, 厂商没有必要也不会选择设备资本代替人力资本, 从而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的恶性循环陷阱, 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和谐成长。

2、广义虚拟经济就业的结构效应

广义虚拟经济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人的心理需求范围很广, 包括财富、娱乐、健康、文化等, 而满足这些心理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行业大多集中于第三产业和广义的文化产业。因此, 按照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 就业结构也将不断得到优化和升级。近几十年,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物质产品不断丰富, 人们的需求正在从满足其生理需求的实体产品为主转向满足其心理和精神需求的虚拟产品为主。与此同时, 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也正在从传统的物本经济统治时代转变为广义虚拟经济主导时代。当人们的生理需求 (物质需求) 得到基本满足直至极大满足时, 心理需求 (精神需求) 就会浮出水面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而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产品需求的此消彼长的变化, 将引起前者收入需求弹性的不断下降、边际报酬递减和后者收入需求弹性的不断上升、边际报酬的递增, 使得从传统实体产品生产部门释放出来的就业人口不断流向虚拟产品生产的广义虚拟经济部门, 为其注入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壮大, 形成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格局。

3、广义虚拟经济就业的质量效应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 因而也被称之为“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其中, 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 就业质量较好;次级市场所提供的职位则恰好相反: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制度不规范、没有升迁机会, 就业质量较差。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均衡水平, 竞争性不足;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一般接近均衡水平, 竞争性强。广义虚拟经济是主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 由于其涉及的产业特殊性, 其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广义虚拟经济的要素投入是能够创造虚拟价值的人力资本, 提供的是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非无差别劳动”, 即人类在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不能简单的由时间进行通约和衡量的那一种智慧活动 (林左鸣, 2010) 。

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存在,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所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想要进入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就业, 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 掌握这些行业的相关知识, 从而跨越这道门槛, 进入劳动条件较好的经济部门。劳动者从传统的物本经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不断流入新兴的广义虚拟经济高级劳动力市场, 推动了整体的劳动力质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整个就业质量乃至社会福利进步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四、结语

浅析新经济时代的医院管理 篇9

1建立和完善适应新环境的医院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 现代医院的概念有的新的内涵, 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单位, 而是一个知识密集、多学科、多系统、经营相对独立、高风险、高竞争性的经济实体[1]。医院要生存、发展, 必须建立全面的经营型模式。首先, 医院管理者要更新观念,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医院的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人的发展, 因此, 医院的一切管理活动应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要根据国情, 根据医院具体实际, 遵循医学的科学原则和医院运行规律。其次, 体现经营管理简捷化、流程化。优化临床诊疗、后勤保障、经营管理等各系统工作程序, 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 减少中间环节, 明确划分管理与业务工作的职责。所谓医院流程化管理就是一种以流程为导向, 要从医院战略和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 以极大提高医院工作质量、效率和患者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控制模式, 避免随意性, 最终大幅度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2]。再次, 要加强管理绩效的评价, 建立和完善“三横三纵”管理模式, 将具体管理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将内部和谐与外向型拓展相结合, 以利于社会学管理要素、经济学管理要素与医学管理要素协调发展, 形成医疗行为供、求、管多方相互制约和互促互动的关系, 体现管理理念的公正、全面、特色, 管理措施的科学性等[3]。

2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 树立知识经济的管理意识

一要转变在医院发展上“等、靠、要”的观点。医院要加强自身建设, 走自己找市场、闯市场的道路, 在市场竟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二要转变在医院建设上“大而全”的观点。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曾为医院成长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伴随民学科学的高速发展, 同时受人员、资金、设备、病员等诸多因素影响, 医院已不可能做到所有学科全面开花, 一定要在特色专科建设上下功夫。

3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

3.1 完善规章制度。

规范人员、科室、部门的医疗行为, 增强约束力和激励功能, 加强对患者权益的保护;理清医院管理的脉络, 抓住品质管理的关键建立和健全以岗位职责为重点综合管理制度, 体现“管理为临床服务, 医护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大力实行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 建立“科主任负责与管理小组决策”制, 建立“医护人员跟着患者走”的新型诊疗与管理制度, 建立弹性排班、科间随访与满意度调查、请示报告制度, 重点完善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制度。

3.2 优化流程。

规范和简约核心医疗程序, 减少诊治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立“指导合作与共同参与”的医患关系模式[4]。

总之, 医院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 必须抓住重点和难点, 结合各医院的实际情况, 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医院管理工作,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时代的医院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全世.现代医院管理的体会.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5) :154-156.

[2]刘滨, 徐青.医院流程化管理模式的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3 (10) :671.

[3]杨力, 王湘燕.新经济新医疗环境下医院管理之我见.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25) :61-69.

网络新经济伦理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篇10

网络科技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生产力, 既扩张良好信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放大不良信用的消极影响。而传统市场规则和制度并不能保证所有经济主体的良好信用, 一旦某个链条出现失信, 很快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尤其是现代金融制度日益脱离实体经济, 寄生性、危害性越来越大。如果不彻底改革现代金融制度乃至市场规则, 继续在官僚支配和自由市场之间采取“面多加水, 水多加面”的摇摆政策, 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很可能酿成更大的经济问题甚至社会冲突。而改革金融制度和传统市场规则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网络时代的新经济伦理。

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缺失

亚当·斯密认为, 自发形成的市场制度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所达成的某种妥协或自我约束, 从而形成的公正的秩序,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一般说来, 市场经济拒绝一切公平伦理的预先设计。

可是这种公正秩序又不可能由追求私利的主体们自发形成, 还需要国家权力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确引导或干预。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始假设前提, 国家权力也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 于是就出现了政府腐败和精英分子玩弄法律进行不良博弈获取不义之财的趋向。

长期市场经济实践使人们开始反思亚当·斯密的伦理悖论, 就是市场主体的利己行为究竟能不能形成总体上的利他机制。最具权威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1994年就证明市场主体间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损的均衡模型, 也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2005年, 纳什又发表了《三人合作演化博弈》研究论文, 他进一步认为, “如果交互的生物体或人类被假定为仅有自私、非合作的动机时, 合作行为的自然演化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处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 我详细说明一下, 真实的人类行为显然是由一些复杂的本能来引导, 并且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此外, 还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到个人对其行为的纠正, 并且经常是达到更高的合作效率”。

前卫的学者们不断提出, 纯粹利己行为和完全利他行为都不是经济交易的伦理前提;公平交易和互惠共赢才是人们经济交易行为的真正动机。如果说传统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利己伦理上的一套完整体系,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利他伦理上的一套体系, 那么新市场经济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互惠伦理上的一套崭新的体系。

网络交易活动的伦理前提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不可追究性, 交易双方特别是买方在开始阶段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导致了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泛滥。这类电子商务欺骗、误导甚至诈骗较多见于B2C和C2C的交易案例中, 从事这类网络诈骗活动的卖家, 大都采用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如“易趣”、“淘宝”、“阿里巴巴”等发布虚假信息, 以所谓“超低价”、“免税”、“走私货”、“慈善义卖”的名义出售各种商品, 很多买家在他们低价的诱惑下上当受骗。

由于网上交易多是异地交易, 通常需要汇款, 不法分子一般要求消费者先付部分款, 再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付余款或者其他各种名目的款项, 等到钱款或他们的伎俩被识破时, 就立即切断与消费者的联系。

出现这种情况的伦理原因主要在于, 人在“无标识状态”的情况下, 缺少相应的行为约束。和面对面的传统交易不同, 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 卖家是不需要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展示给买家的, 虽然在各知名网站上都推出了买卖双方的信誉机制, 可是欺骗行为还是较之传统交易多发, 这是因为卖家的行为是在“无标识状态”下进行的。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与支付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的“无纸化”和“无址化”, 对参加交易的各方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要求。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传统的“义理社会”价值体系的约束作用日趋削弱, 而基于法制基础之上的“契约社会”还远未形成。信用的概念在不少人的眼中甚是淡薄, 因此也给与电子商务密切配套的支付手段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 其支付手段多种多样———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邮局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使用, 有的甚至是使用网上查询、网下交易的方法。虽然现在有一些银行开始进行在线支付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等试点工作, 但是在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 单靠银行的力量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 由于人与人间的信任度较差, 很少有人愿意贸然通过网络的形式把自己的信用卡账号等个人资料告知网站或企业。互联网仅仅起到了一个网络产品展示平台的作用, 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了进行快捷、方便、安全的交易, 使资金使用和货物流向趋于合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买卖双方并没有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交易, 违背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初衷。

那么网络交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伦理规范呢?首先, 我们必须明白, 网络新经济在现实社会只是初露端倪, 适合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规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互动过程。另外, 网络新经济理论是对工业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人们要想建设适合信息社会网络交易的伦理规范, 必须深入研究网络经济的基本精神和发展规律。

网络经济伦理精神和发展规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独有的“多元兼容、平等互动、互惠共赢”三种伦理精神。它并非源自人们的主观愿望, 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经济交易伦理的必然走向。

蒸汽机革命以前, 劳动者直接使用手工工具或简单的分体式机械装置,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当时的生产力。蒸汽机革命以后, 劳动者群共同操纵动力系统, 驱动工作机器,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信息革命使劳动者站在生产过程之外, 通过信息网络协调动力系统和工作机器,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手工工具和分体机械装置一般是在私人独占条件下使用的;动力系统一般是在集团专用情况下运行的;而信息网络, 只有在资源共享条件下, 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网络经济的主要基础不再是钢铁、水泥和稀有金属, 而是集成电路、光导纤维, 硅原料。其次, 信息和知识则来自人脑和电脑, 它就像一根蜡烛可以点燃无限多的蜡烛一样, 衍生成本几乎为零, 生产边界和销售边界正在消失。

信息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前工业时代, 分散生产、自由市场是当时经济的主要特征;大工业时代, 生产的集中化必然导致政府干预, 进而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网络经济正在使社会组织结构由宝塔型扁平化发展, 个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个体成功基础之上, 共同利益将促使人们采取资源优质互补运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将摆脱分散———集中———分散的二元悖论, 进入一种网络条件下崭新的“分布化”模式。

新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有人怀疑随着网络诚信、信息透明和公平交易机制的形成, 建立在贪欲和营利主义之上的投资热情和生产的源动力会完全丧失, 致使所谓的网络新经济伦理成为乌托邦的幻想。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网络时代与农业、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最大不同是“无边界互动”生产方式。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艾克斯罗德 (Robert Axelrod) 1996年建立了一个人类行为的合作演化计算机模型。他先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 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埃克斯罗德邀请了62个人按照各自对待合作的不同态度编写了62个程序, 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 进行了循环重复博弈。结果, 首先被淘汰的是“无条件的善良合作者”, 接着被淘汰的则是“一贯不合作者”, 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报还一报”平等合作者。也就是说“一报还一报”永远是最优策略。尽管一报还一报程序最初在群体中只占1/63, 经过1000代的进化, 结构稳定下来时, 它占了24%。另外, 许多程序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其中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程序, 即“诡计多端的不善良”程序的对策方案是, 首先合作, 当发现对方一直在合作, 它就突然来个不合作, 如果对方立刻报复它, 它就恢复合作, 如果对方仍然合作, 它就继续背叛。这个程序一开始进化繁衍很快, 但等到除了“一报还一报”之外的其它程序开始消失时, 它就开始下降了。因此, 以合作系数来测量, 剩下的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

进化实验还揭示了一个重要哲理:一个策略的成功应该以对方的成功为基础。“一报还一报”在两两博弈时, 得分不可能超过对方, 最多打个平手, 但它的总分最高。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很牢固的, 因为它也让对方得到了高分。极端自私者就不是这样, 它得到高分时, 对方必然得到低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 而失败者总是要被淘汰的, 当失败者被淘汰之后, 这个好占别人便宜的“成功者”也要被淘汰。

近十年来学界都一致赞许艾氏合作演化模型的重要结论。但是这个模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就是成百上千次重复博弈在现实社会经济交易中是很难实现的。一次性博弈引发了大量不合作的行为, 而且, 对策的一方在遭到对方背叛之后, 往往没有机会也没有还手之力进行报复。在现实社会如何使艾氏模型得以收敛, 也就是不用重复博弈几百次和上千次, 就能将极端自私的人、狡诈多端、善于坑蒙拐骗的人淘汰出局?网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生产力基础。

在艾氏模型上加入网络条件以后, 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加速演化合作博弈”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样采用多人重复博弈程序, 只是加入了网络透明与诚信监督条件, 进入计算机模拟博弈矩阵, 最终结论与艾氏计算结果应该基本一样, 只是更快地淘汰了极端损人利己者和阴谋诡计者, 相对滞后淘汰了无条件持合作态度者, 最后还是剩下一报还一报的平等合作者。它说明在网络透明条件下, 平等合作既是行为个体的最优选择, 也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伦理规则。

建设新经济伦理的必要条件

改革现代金融制度

现有金融制度的最大危害是短期行为、惟利是图。要从制度设计上变短期个人利益驱动为长远共同利益驱动, 将社会稀有资源从破坏环境、危害健康、片面增加GDP的产业引向信息、环境、社保、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

建立第三方网络诚信体系

理论前沿已经证明, 道德可以成为“政府失灵”之后的第三方调节机制, 但是没有公众监督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 必须利用现代信息通信网络, 建立全国网络诚信体系。

建议组建少数几家权威的网络信誉公共机构, 采用非营利公司运作机制, 先从诚信交易和信誉查询网站做起, 在适度分工、适度竞争环境中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尤其对金融资本的不规范行为采取政府管制、社会监督、市场自律“三只手”共同约束机制。

强力推行网络“实名制”

在电子商务和其他网络交易活动中, 强力推行实名制, 使每个行为主体都树立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同时也逐步积累每个行为主体的诚信记录。真正实现从货币交换、证券交换到与信用交换的过渡, 以大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健全法律与制度保障

伦理道德可以对大量日常的人类活动形成非正式约束, 法律和制度则是伦理道德底线和刚性框架。在网络条件下, 伦理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的刚性约束效果, 但是法律制度框架依然是第一位重要的公共规则的保障。

电子商务交易规则需要立法;网络实名制需要立法;成立网络信誉公共机构及其运作模式也需要立法。

加大新经济伦理建设的宣传力度

网络时代新经济 篇11

关键词:程序与方法;电脑及网络;财税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39-02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of New Fiscal&Taxation Work in Network Period

Dong Yanping

(Huapo town Shancai county Tax office,Pingdingshan463821,China)

Abstract: Accounting as a universal business language, Accountants how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economic period,this article on the challenges of accounting theory and how to adapt to new ways to learn new knowledge giving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Procedures and methods;Computer and network;Tax

一、新经济对会计理论的挑战

(一)对会计目标的挑战

首先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的基础,现在财务会计把会计地信息使用者作为一个整体,提供一种通用的会计报表。主要要明确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哪些会计信息等问题,在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企业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双向交流,企业有了解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的专用财务报告。其次,在新经济时,企业的生存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与创新,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点不是“现金流转”,而是转到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信息会计系统,将是面对决策的,要求它能提供各种决策的各种会计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有用便利的会计信息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对会计基本前提的挑战

现行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前提上,新经济的出现对这四项基本前提提出了挑战。

1.关于会计主体。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急速发展,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不分国界的联合或分组。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这就使得对会计主体认定产生困难,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2.关于持续经营。在新经济时代,企事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助于互联网相互联合起来来完成一个项目,完成以后,企业就会立即分散。这种临时性的网络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将十分普遍,使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对它们不再适用。

3.关于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目的是为了时地提供会计信息,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的需要。在新经济时代,即时的通讯手段带来了即时的操作和调控,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可以在互联网上动态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及财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分期已无存在的必要。

4.关于货币计量。在新经济时代,连接各国的信息网络使全球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经济活动的国内与国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同时国际贸易剧增,市场价值变大。这些都对货币计量前提提出了挑战。在新经济时代,完全可能出现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计量单位,用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对会计要素的挑战

现行财务会计要素划分成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在新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的资产,创新是新经济的核心,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知识作为一种动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显得日益重要。

(四)对会计权益的理论的挑战

传统会计的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权益”中,等式右边所体现的只是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权益,而未体现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信息与创新能力对企业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二、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对策

(一)学习有关会计知识

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加强会计电算化,熟悉网络应用并巩固或了解高等数学、法律、管理等有关学科。

1.随着第“三次浪潮”的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微型计算机大量涌现,并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学习电脑及网络知识。一方面是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财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还要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电子表格、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办公软件,熟悉 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

2.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出现了一些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引进了很多西方会计的概念,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保本点、保剃点、弹性预算等。在这些核算方法中充分运用了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因此,巩固高等数学等有关学科的知识成为必要。

3.高素质的人才是网络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种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拥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富有变革和管理的能力与胆识。为此,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融通并应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能力,了解经济、法律、企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适应新的程序与方法

1.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方法的会计方法有:

(1)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简便性:一些能够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方法,由于操作上的难度而不得不被忍痛割爱,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的代数分配法、坏账准备金提取的账龄分析法等。而在电算化条件下,无论多难的会计核算方法,计算机都能在瞬间予以完成,因此,简便性不再是会计方法选择的依据,会计方法选择的唯一条件就是决策有用性。

2.程序

电子计算机强大、可靠的运算能力,还让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方法 “平衡验证”成为画蛇添足之举。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工作将大大简化,会计循环将简化为:输入—处理—输出。

3.了解国内外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1)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方法,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建议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2)深化改革会计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经贸外语等课程,以提高财会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3)会计国际化理当建立在各国会计共同性的基础之上,不能以某个国家的会计模式作为准绳而强行 “国际化”。强调会计国际化,无非是期望世界各国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处理等方面,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或惯例,使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达到信息的国际共享。各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会计国际化目标无一不是为发展本国经济,实现本国经济的国际化而提出的。因而可以说,“于我有利”才是推动会计国际化的根本动因。在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建设中也应坚持这一原则。如 “两则”并存,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恒等式,按谨慎原则允许运用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以及提取坏账准备,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建立全新的财务报告体系等。这些改革和建设,充分体现了“于我有利”原则,这也是会计工作的原则。

实践的发展需要研究新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随着财务会计实践的发展,目前已遇到的和将会遇到的新问题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发展,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如在财务会计中采用电子计算机;现代管理的新要求,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企业法人财产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随着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在财务会计实践中相应需要研究新的财务会计基础理论或对财务会计基础理论进行新的研究,以指导新的财务会计实践。

参考文献:

[1]王治安,向显湖.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会计研究[M].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黎和贵.网络时代财会人员知识结构面临的新挑战[J].金融会计,2007,10

[3]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

浅析新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升级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改造,新经济时代

1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快, 对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的中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来说, 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 正是在信息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强大推动下, 人类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命脉, 而且成为一种新的控制财富的手段。企业的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新经济形势下,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也必然构成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

信息化是一种高附加值、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发展手段, 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可以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包括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第一, 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首先必须保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是前提。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管理设备和相关技术。更重要的是, 信息产业可以直接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中国辽宁省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辽宁在发展软件产业时, 注意运用软件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创造出许多传统产业与软件技术结合的新方式。如软件与交通运输相结合, 开发出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动态目标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业相结合, 开发出数控机床, 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第二,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关系到传统产业能否获得新经济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它是传统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关键。诚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只是添加一些先进技术设备, 或是把手工报表用电脑打印出来。它是企业深层次的改造, 是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包括建立以高速数据网络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大型动态数据库、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生产过程、建立网上交易手段等。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企业的信息循环流动创造物质条件, 使整个企业的运营, 包括产品的设计在内, 都在网络上进行。而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 同时它也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建立新型的工作流程, 实质上是形成一种迅速、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这种管理方式下, 生产的组织不再以动力、物资等为中心。而是着重管理数据流。籍此, 企业可以提供大量个性化服务, 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网上交易可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 开拓广阔的市场.第三, 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信息基础工程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本前提。它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具体包括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科研基地、教育基础设施、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创新政策及知识产权法规等的建设。

2 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 现代科技革命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商品化更迅速。新经济时代, 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产品的成本不断降低, 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导致的必然结果。同时, 它也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挑战, 一个产业、部门和企业如果不在技术上占据优势, 就无法形成市场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 加大科研与开发:投入, 提高自我创新能力, 建立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第二, 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新机制, 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 引进高层次的技术, 并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第四, 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 使技术层次的创新成果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断被涮新。

3 对传统产业进行组织结构创新

新经济时代的一个特征是,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传统产业在整体上还处于分散、规模过小、质量与效率低下、核心技术薄弱、跨国经营尚未起步的状况。因此, 产业的重组与整合是中国传统产业走向振兴的重要一步, 也是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具体途径包括加快企业间的购并联合, 提高产业整合度, 及时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企业集团,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目前美国1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 进行过国内购并的占90%以上, 进行过跨国购并的占70%[6].现在中国的工业发展已进入相对过剩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已有充分的条件采用企业的外部发展方式--购并。通过购并实行强强联合, 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抗衡, 以打破外资的垄断, 并借此培育中国的世界级跨国公司。不过, 国家不能忽视对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扶持与培育, 因为中小企业历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要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 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4 对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有效的运营机制、无论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创新, 都有赖于企业的改革。没有体制创新, 企业就没有活力, 也就不可能有其它方面的创新。新经济形势下, 中国企业的体制创新面临国有企业的体制转轨和各类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这两大任务。首先, 国企体制转轨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通过公司改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目前中国国企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践中普遍出现了“翻牌化”等问题, 体制转轨没有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把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著名学者李维安教授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既需要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法规对治理结构进行规定, 还需要制订与市场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具有非约束性和灵活性的公司治理原则。”传统产业进行体制创新, 迫切需要国企建立一套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 并在《中国公司治理原则 (草案) 》的指导下制订各企业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或准则。其次, 新经济呼唤新的企业管理模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企业内的职能运作独立而分工明确, 而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 必须强调企业内部的部门协调,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正常的联系机制, 使企业管理更为系统化。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也要相应变革, 传统的等级管理方式比较僵化, 难以适应新经济时代决策的需要, 现代决策需要一种更少约束、更为灵活的网络组织形式。根据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是把等级式管理与网络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罗力.新经济阶值论初探[J].经济研究, 2001, (1) :76.

[2]周叔莲, 王伟光.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1, (2) :31-37.

上一篇:大脑中动脉梗死下一篇:幼儿语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