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经济(通用12篇)
网络新经济 篇1
传统工业时代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 完全是因为信息滞后造成了生产过剩, 大量产品积压, 资本家又不愿低价销售, “牛奶只好倒进大海”。进入21世纪以后, 首先是网络泡沫, 很快又是房地产泡沫引发了范围更大、危害更深的经济危机, 人们对网络新经济的美好预期也像泡沫一样破灭。但是, 这两次危机与上世纪工业时代的危机有很大不同, 它不再是因为信息滞后而恰恰是因为不良信用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造成的恶果, 根源是金融资本日益贪婪、投机的本性所致。
网络科技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生产力, 既扩张良好信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同时也放大不良信用的消极影响。而传统市场规则和制度并不能保证所有经济主体的良好信用, 一旦某个链条出现失信, 很快就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尤其是现代金融制度日益脱离实体经济, 寄生性、危害性越来越大。如果不彻底改革现代金融制度乃至市场规则, 继续在官僚支配和自由市场之间采取“面多加水, 水多加面”的摇摆政策, 由此引发的信用危机很可能酿成更大的经济问题甚至社会冲突。而改革金融制度和传统市场规则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网络时代的新经济伦理。
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缺失
亚当·斯密认为, 自发形成的市场制度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所达成的某种妥协或自我约束, 从而形成的公正的秩序, 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所以一般说来, 市场经济拒绝一切公平伦理的预先设计。
可是这种公正秩序又不可能由追求私利的主体们自发形成, 还需要国家权力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确引导或干预。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始假设前提, 国家权力也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 于是就出现了政府腐败和精英分子玩弄法律进行不良博弈获取不义之财的趋向。
长期市场经济实践使人们开始反思亚当·斯密的伦理悖论, 就是市场主体的利己行为究竟能不能形成总体上的利他机制。最具权威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纳什1994年就证明市场主体间非合作博弈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损的均衡模型, 也就是著名的纳什均衡。2005年, 纳什又发表了《三人合作演化博弈》研究论文, 他进一步认为, “如果交互的生物体或人类被假定为仅有自私、非合作的动机时, 合作行为的自然演化是完全不可能的。此处为了避免可能的误解, 我详细说明一下, 真实的人类行为显然是由一些复杂的本能来引导, 并且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此外, 还有一些文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到个人对其行为的纠正, 并且经常是达到更高的合作效率”。
前卫的学者们不断提出, 纯粹利己行为和完全利他行为都不是经济交易的伦理前提;公平交易和互惠共赢才是人们经济交易行为的真正动机。如果说传统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利己伦理上的一套完整体系, 计划经济是建立在利他伦理上的一套体系, 那么新市场经济应该是建立在平等互惠伦理上的一套崭新的体系。
网络交易活动的伦理前提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随意性和不可追究性, 交易双方特别是买方在开始阶段总是处于弱势地位, 导致了互联网上的虚假信息泛滥。这类电子商务欺骗、误导甚至诈骗较多见于B2C和C2C的交易案例中, 从事这类网络诈骗活动的卖家, 大都采用在知名电子商务网站如“易趣”、“淘宝”、“阿里巴巴”等发布虚假信息, 以所谓“超低价”、“免税”、“走私货”、“慈善义卖”的名义出售各种商品, 很多买家在他们低价的诱惑下上当受骗。
由于网上交易多是异地交易, 通常需要汇款, 不法分子一般要求消费者先付部分款, 再以各种理由诱骗消费者付余款或者其他各种名目的款项, 等到钱款或他们的伎俩被识破时, 就立即切断与消费者的联系。
出现这种情况的伦理原因主要在于, 人在“无标识状态”的情况下, 缺少相应的行为约束。和面对面的传统交易不同, 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 卖家是不需要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展示给买家的, 虽然在各知名网站上都推出了买卖双方的信誉机制, 可是欺骗行为还是较之传统交易多发, 这是因为卖家的行为是在“无标识状态”下进行的。
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必然会涉及到信用与支付问题, 由于电子商务的“无纸化”和“无址化”, 对参加交易的各方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要求。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传统的“义理社会”价值体系的约束作用日趋削弱, 而基于法制基础之上的“契约社会”还远未形成。信用的概念在不少人的眼中甚是淡薄, 因此也给与电子商务密切配套的支付手段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 其支付手段多种多样———信用卡、借记卡、储蓄卡、邮局汇款和货到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使用, 有的甚至是使用网上查询、网下交易的方法。虽然现在有一些银行开始进行在线支付和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等试点工作, 但是在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 单靠银行的力量也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而且, 由于人与人间的信任度较差, 很少有人愿意贸然通过网络的形式把自己的信用卡账号等个人资料告知网站或企业。互联网仅仅起到了一个网络产品展示平台的作用, 电子商务活动进行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了进行快捷、方便、安全的交易, 使资金使用和货物流向趋于合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买卖双方并没有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交易, 违背了电子商务活动的初衷。
那么网络交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伦理规范呢?首先, 我们必须明白, 网络新经济在现实社会只是初露端倪, 适合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规范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完善的互动过程。另外, 网络新经济理论是对工业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人们要想建设适合信息社会网络交易的伦理规范, 必须深入研究网络经济的基本精神和发展规律。
网络经济伦理精神和发展规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重要区别在于它独有的“多元兼容、平等互动、互惠共赢”三种伦理精神。它并非源自人们的主观愿望, 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经济交易伦理的必然走向。
蒸汽机革命以前, 劳动者直接使用手工工具或简单的分体式机械装置,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当时的生产力。蒸汽机革命以后, 劳动者群共同操纵动力系统, 驱动工作机器,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工业社会的生产力。信息革命使劳动者站在生产过程之外, 通过信息网络协调动力系统和工作机器, 作用到劳动对象, 形成信息社会的生产力。手工工具和分体机械装置一般是在私人独占条件下使用的;动力系统一般是在集团专用情况下运行的;而信息网络, 只有在资源共享条件下, 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网络经济的主要基础不再是钢铁、水泥和稀有金属, 而是集成电路、光导纤维, 硅原料。其次, 信息和知识则来自人脑和电脑, 它就像一根蜡烛可以点燃无限多的蜡烛一样, 衍生成本几乎为零, 生产边界和销售边界正在消失。
信息生产力的变革必然带来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 前工业时代, 分散生产、自由市场是当时经济的主要特征;大工业时代, 生产的集中化必然导致政府干预, 进而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网络经济正在使社会组织结构由宝塔型扁平化发展, 个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个体成功基础之上, 共同利益将促使人们采取资源优质互补运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将摆脱分散———集中———分散的二元悖论, 进入一种网络条件下崭新的“分布化”模式。
新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有人怀疑随着网络诚信、信息透明和公平交易机制的形成, 建立在贪欲和营利主义之上的投资热情和生产的源动力会完全丧失, 致使所谓的网络新经济伦理成为乌托邦的幻想。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网络时代与农业、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最大不同是“无边界互动”生产方式。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艾克斯罗德 (Robert Axelrod) 1996年建立了一个人类行为的合作演化计算机模型。他先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 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行决策。埃克斯罗德邀请了62个人按照各自对待合作的不同态度编写了62个程序, 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 进行了循环重复博弈。结果, 首先被淘汰的是“无条件的善良合作者”, 接着被淘汰的则是“一贯不合作者”, 最终获得第一名的是“一报还一报”平等合作者。也就是说“一报还一报”永远是最优策略。尽管一报还一报程序最初在群体中只占1/63, 经过1000代的进化, 结构稳定下来时, 它占了24%。另外, 许多程序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其中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程序, 即“诡计多端的不善良”程序的对策方案是, 首先合作, 当发现对方一直在合作, 它就突然来个不合作, 如果对方立刻报复它, 它就恢复合作, 如果对方仍然合作, 它就继续背叛。这个程序一开始进化繁衍很快, 但等到除了“一报还一报”之外的其它程序开始消失时, 它就开始下降了。因此, 以合作系数来测量, 剩下的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
进化实验还揭示了一个重要哲理:一个策略的成功应该以对方的成功为基础。“一报还一报”在两两博弈时, 得分不可能超过对方, 最多打个平手, 但它的总分最高。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很牢固的, 因为它也让对方得到了高分。极端自私者就不是这样, 它得到高分时, 对方必然得到低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 而失败者总是要被淘汰的, 当失败者被淘汰之后, 这个好占别人便宜的“成功者”也要被淘汰。
近十年来学界都一致赞许艾氏合作演化模型的重要结论。但是这个模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就是成百上千次重复博弈在现实社会经济交易中是很难实现的。一次性博弈引发了大量不合作的行为, 而且, 对策的一方在遭到对方背叛之后, 往往没有机会也没有还手之力进行报复。在现实社会如何使艾氏模型得以收敛, 也就是不用重复博弈几百次和上千次, 就能将极端自私的人、狡诈多端、善于坑蒙拐骗的人淘汰出局?网络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生产力基础。
在艾氏模型上加入网络条件以后, 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加速演化合作博弈”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样采用多人重复博弈程序, 只是加入了网络透明与诚信监督条件, 进入计算机模拟博弈矩阵, 最终结论与艾氏计算结果应该基本一样, 只是更快地淘汰了极端损人利己者和阴谋诡计者, 相对滞后淘汰了无条件持合作态度者, 最后还是剩下一报还一报的平等合作者。它说明在网络透明条件下, 平等合作既是行为个体的最优选择, 也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伦理规则。
建设新经济伦理的必要条件
改革现代金融制度
现有金融制度的最大危害是短期行为、惟利是图。要从制度设计上变短期个人利益驱动为长远共同利益驱动, 将社会稀有资源从破坏环境、危害健康、片面增加GDP的产业引向信息、环境、社保、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
建立第三方网络诚信体系
理论前沿已经证明, 道德可以成为“政府失灵”之后的第三方调节机制, 但是没有公众监督的道德是苍白无力的, 必须利用现代信息通信网络, 建立全国网络诚信体系。
建议组建少数几家权威的网络信誉公共机构, 采用非营利公司运作机制, 先从诚信交易和信誉查询网站做起, 在适度分工、适度竞争环境中逐步扩大服务范围。尤其对金融资本的不规范行为采取政府管制、社会监督、市场自律“三只手”共同约束机制。
强力推行网络“实名制”
在电子商务和其他网络交易活动中, 强力推行实名制, 使每个行为主体都树立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同时也逐步积累每个行为主体的诚信记录。真正实现从货币交换、证券交换到与信用交换的过渡, 以大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健全法律与制度保障
伦理道德可以对大量日常的人类活动形成非正式约束, 法律和制度则是伦理道德底线和刚性框架。在网络条件下, 伦理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的刚性约束效果, 但是法律制度框架依然是第一位重要的公共规则的保障。
电子商务交易规则需要立法;网络实名制需要立法;成立网络信誉公共机构及其运作模式也需要立法。
加大新经济伦理建设的宣传力度
现在人们已经厌倦坑蒙拐骗的不良市场交易行为, 有人提倡复兴传统的、伪善的伦理道德又是苍白无力的。必须充分利用学会、协会等社会机构,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加大“多元兼容、平等互动、互惠共赢”的科学伦理的宣传力度。从社会全方位形成诚信经营比坑蒙拐骗赚取不义之财更有利的舆论氛围。
网络新经济 篇2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网络经济”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概念。当互联网蔓延世界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经济”这个词就成了传播媒介频繁使用而又未加诠释的日常词汇。对于互联网及其商业应用,经济分析界不象风险投资家那样欢欣鼓舞,表现得相当本分和矜持。我们不认为他们缺乏热情和敏锐,也许世代相传的学术良知提醒他们谨慎从事。
然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网络经济不象是空穴来风。经济和生活的现代时速已经到了令理论和学术研究跟不上脚步的程度。而现代人对新技术新思维新概念的吸收如此之快,以至于历史的视角往往被那些光怪陆离哗众取宠的新语言新观念所蒙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济学或广义的经济分析界,继续悉听股评家简单地从网络股演绎网络经济,或者听任IT精英使用技术密钥开解新经济之锁,那么恐怕就不再是一种深沉,而是一种懒惰了。
历史的.观念:演变和创新
现代人有一句流行语: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话反映了技术变革及其对社会经济、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迅猛冲击。如果不能用历史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变化,就很容易因为近视而模糊。不管社会和经济如何变化,它们都将会一如既往,继续体现并建立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面对网络新经济,我们坚信,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并且运用从这种演变中提炼出来的那些经济学思想,才能够对新经济形态或新经济现象做出科学而合理的解释。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西方现代经济学的鼻祖马歇尔也曾形象地借用“自然界不能飞跃”这句格言,来表述经济进化是渐进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和明天。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创新,总是不能离开已有文明提供的基础。只有那些真正推动了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演进的创新和变革,才具有革命的历史的意义。因此,当我们处在新旧经济时代交界区,探索如何在网络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不能不抱有这种历史的观念。
二十世纪对社会经济形态演变进行了深入考察且具有盛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人道格拉斯・诺思认为,推进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经济社会形态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变迁和制度变迁的过程。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并不是单纯的电子技术革新。互联网技术及其对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也不是简单的“触网”。必须从社会演变和经济活动的合理性中寻求对网络经济的全面理解。
经济社会历史演变的启示
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物质(广义的物质包括能量与信息)变换活动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利益交换活动。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产权关系、企业制度以及利益体系。人类的这种二重交换活动使经济社会具有普遍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自然、物质、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社会、精神、人文人际关系体系所具有的一切属性。这二重属性,在经济社会演进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关联共同发生作用的。
根据人类交换活动和交换方式的变迁,经济学家把经济社会的历史演进大致划分为几种社会形态,例如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并前瞻性地描述未来经济的结构和形态。下表主要从技术基础、生产和交换的方式,以及财产制度等方面,概括了经济社会的历史演变。
当尝试从自然的历史过程来观察网络经济时,经济社会的演变启发了
网络新媒体时代传媒经济探析 篇3
关键词:传媒经济;受众;信息
新闻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媒经济学教育。尤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如何实现经济效益日益成为新闻专业教育关心的问题。因此,明了传媒经济学原理,深入领会受众需求,促进或引领受众需求,既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活跃受众的文化生活,值得传媒经济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首先,要明了新闻视频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至少一半美国人每月至少观看一次新闻视频,有四分之一的人在手机上观看包括娱乐视频和新闻视频的各类视频。新闻视频,尤其是围绕商业新闻的视频,是新闻出版企业网络广告收入最高的形式之一。纽约时报已经对四分之一以上的员工进行了视频业务方面的培训。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现在也开始围绕《纽约时报》的报道制作新闻节目。
其次,规模效应在网络新闻出版业中的作用巨大。虽然网络让我们每个人可以自己做编辑,但大部分人都仍喜欢其他人的观点,其他人,在过去来讲就是编辑。除了编辑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人即“推荐者”做出哪此内容是值得读的判断。推荐者包括自己的朋友、同事。然后我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消息转发出去。于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也成为推荐人,“被转发次数最多”显示出群体智慧的力量。
现在,媒体既包括像新闻集团、迪斯尼、时代华纳和通用电气这些开展了新闻业务的多种经营的大型集团,它们都是以娱乐业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也有一些渠道公司将自己标榜为媒体公司,事实上他们做的仅仅是传播信息和资讯;还有一些公司,之所以将它们归为媒体公司,是因为他们的业务与新闻密切相关,如谷歌、亚马逊和雅虎。(《传媒经济学——信息传播的12种新趋势》肯·多科特著,何训、徐继华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年版第191页)
再从受众市场来看。
如今为争夺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如商业新闻、科技新闻、医疗新闻或旅游新闻市场;或者为智能手机设计应用程序;或从竞争对手那里、从优秀的博客写手中,挖掘出色的新闻人才。
地方性媒体鼓励社区成员参与进来,在网上积极发布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新闻和资讯,而这是没有报酬的。如果读者乐于接受地方媒体的新闻网站,那么广告主当然也会在报社的新闻网站做广告。
在任何一个社区或社会群体中,90%的用户是观望者,9%的用户是内容贡献者,只有1%的用户是积极参与者。任何一个管理社区或者促进社区发展的负责人都应当致力于将观望用户转变为贡献用户,而贡献用户则应当被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新闻从业者应该尽可能多地和那些对自己的新闻报道感兴趣的每一个人进行真诚的沟通。
在传统媒体中,我们把能够给消费者提供广告视频做成功了,而不是努力创造实际的交易,如在线拍卖、地方网络商店等。新媒体时代则可以提供很多更好的方式,以实现经济效益。读者更喜爱非正式、更具有对话性的网络写作风格。两个撰稿人相互转贴支持对方的博客,使双方的点击量都大幅增加。
比如科技和医疗新闻的采集与传播方面,当前网络改变了科技和医疗新闻,通过博客微博等得到最多的动态,而不是阅讯医疗报刊。网络数据库也使医疗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获取,而记者则能在社交网站上找到病人作为采访对象。
从各类新闻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来看,商业新闻处在金字塔顶,其广告价格是普通新闻广告价格的四至五倍。在商业新闻之下的是技术新闻、医疗新闻和旅游资讯,最底端的是一般新闻。大多的商业新闻都是全国性或者世界性的。在网络上,商业和财经版面刊登广告的机遇空前巨大,是在零售广告之后的第二大广告收入来源。重新定义什么是客观公正的新闻和信息,将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新闻网站披露组织目标、标准和筹资的统一标准。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传媒经济学教育需要重新审视信息的含义。充分关注信息,比单独的新闻报道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与许多细节链接会比同样的报纸文章获得更多的浏览量。如一个关于政治家的新闻报道链接到相关的竞选团队和相关新闻的页面、一个演唱会新闻的页面与来自本地的乐队的演奏视频相链接。更重要的是,数据库中储存了这些信息,就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以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地方新闻的成功一方面取决于新闻;另一方面取决于信息。
国内方面,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用户时间有限,上了微信就不上微博,或者用微信多了就用微博少了。微博很明显是面向中小广告主的媒体平台,未来的新浪将是以门户+大单、微博+中小单的格局进行发展。后者的中小单,可能更多地来自阿里系的电商。运营成本依然很高。新浪声称是人力成本增加所致,可见新浪还没有进入到一个技术驱动的媒体公司的良性循环。实际上,新闻可能只是媒体的一种类似PR部门的机构:借助严肃新闻帮助媒体获取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得媒体在商业活动中获取更大的谈判能力。就视频新闻而言,媒介需要聚集的仍然是出色的意见领袖,精到的对现象的分析,对真、善、美的关注,提高观众的分辨能力。
对于媒体公司来说,所制作的新闻产品是一回事,但怎样使观众或读者认可、接受他们的新闻产品更为重要。没有宣传和推广就像是在黑暗中对心动的姑娘暗送秋波——用心良苦但是收效甚微。你的观点传播越广泛,你的公司价值会越高。某些报社的记者在社交网站上成为了很多人的好友,他就会定期向好友推荐自己报纸上认为值得一读的文章。《纽约时报》不仅在微博上吸引了许多人,而且继续开拓,先后开设了诸如书籍、艺术一类的频道。社交网站的核心在于允许用户自己去充当宣传推广者。
人们通常将品牌看成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企业通过有形产品或者无形服务满足特定消费者在功能或者精神层面的某种需求。而为了加强产品或者服务对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履行承诺,很多企业将承诺品牌化,以使自身区别于竞争对手,并向消费者提供独特的利益组合,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品牌的“背书效应”。这指的是,依托于某影响大的媒体,人们相信这一媒体的信誉,并且对其广告深信不疑,从而使人们对在该媒体打广告的品牌产生好感并自然而然地选择它,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相信品牌的力量”。 在推广和销售新闻产品方面,拥有更加成熟、更加长久的海外市场用户及销售渠道的公司拥有更大的优势。
但同时,品牌背书(即某一品牌要素以某种方式出现在包装、标号或者产品外观上,但不直接作为品牌名称的一部分)也能启发小的传媒公司设法利用大公司的光环,迅速获得注意的效果。首先是市场空白点,如区域空白点、消费者空白点的存在。如果一个机构能够抢先进入这些市场空白点,往往就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就是单点的突破,往往能够确立机构在短期内的竞争优势,例如在传播、渠道、区域、价格、促销等方面只占一方面的优势,都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成功,哪怕其他方面做得并不十分优秀。
一种常用的营销方式的确运用了“魔弹”效应。首先制作一段里面提到的具有爆点的工作,将其挂上某与其相关的网站。再通过匿名邮箱将某报社对之的报道的链接发给了大型电视媒体,该公司记者以此为基础发了一则电视新闻,用的画面基本都是从其精心制作的视频中选取的。等到大公司播出新闻及视频后,再将其上载到更知名的网站,很快便进入头条。如今,读者浏览文章都是一次性的,他们不是订阅者,而是走马观花的信息搜索者。他们经常性地上网看信息,同时就点击了大量登载着广告的页面。处于非订阅模式下,新闻的标题不再是概括文章内容,而是秒杀眼球。
就传播的本原来说,传播提供了满足我们三种需要的机会:想要被包容的需要。它能让我们跟别人在一起,满足我们社会交流的需求。我们喜欢别人接受我们,认为我们有价值,我们希望自己在一个关系当中是一个完全的合作伙伴。控制的需求是指我们感到我们是有能力的、能负责任的,我们能应对和管理我们的环境。不唯此,我们也喜欢感到我们可以影响别人。对爱的需求是指我们需要表达与接受爱的需求。
现在,社会化媒体并不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是一种嵌入式机制,让技术堂而皇之地利用人类自发组织的方式实现相互碰撞。网络发行商也是尽可能地拴住客户,故意不提供有效帮助,把单纯的读者改造成生产页面浏览量的机器。如何形成满足识别,如何促使人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看你的节目,形成约会意识是维持竞争力的关键。
总之,传统新闻教育的一点在今天这个大传播时代仍是需要的,仍是有它的用处的。如新闻报道要讲注意力——也就是有无报道价值。报道看重的是“非寻常事和非寻常人”。媒体这个行当的基本盘其实是“注意力”,商业化它,就是“注意力经济”。
作者简介:
新经济环境下网络营销策略探析 篇4
一、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异同
由于市场外部营销的变化对营销模式有了新的需求, 网络营销开始被人们广泛接受并重视起来。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 二者有很多的共性但也存在较强的差异性。
(一) 统一性
网络营销中, 消费者对需求的变化规律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与市场营销中是一致的, 即使在网络营销中, 分析消费者的行为规律时, 也可以借鉴某些传统离线市场营销中的规律。在网络营销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定位仍然是必要的。网络营销中最关键的仍然是界定好自己目标顾客的消费需求, 通过有针对性的各种活动, 满足他们的需求, 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二) 差异性
1. 营销环节
企业传统销售通过层层批转的中间商来完成, 而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 即通过网络进行直接交易。中间环节的减少也使得销售成本的降低, 进而降低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
2. 营销理念
传统营销理念以利己为目标。网络营销理念则将传统的以利己为目的的个体最优的营销理念, 转向整体最优的理念, 具体体现为营销是一个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社会都获益的过程。
3. 交易与支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企业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产品销售, 这时就可通过电子货币进行支付, 既为国家发行货币节省开支, 又为顾客订购商品和支付货款节省成本, 并实现了实务操作无纸化和支付过程无限进化, 方便交易的进行。
二、网络营销的策略
网络技术的发展既给企业营销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为此, 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技术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迎接网络技术的挑战。
1.产品策略
信息环境下, 消费者通过Int ernet选择产品并对产品结构、产品组合及服务提出具体要求;企业则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选择及时改进产品、完善服务, 使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由于Int ernet表现出的信息对称性, 企业和顾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换。在产品开发中, 企业可以迅速向顾客提供新产品的结构、性能等各方面的资料, 并进行市场调查;顾客可以及时将意见反馈给企业, 从而大大地提高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 也降低了开发新产品的成本。促使产品开发从各方面满足顾客的需要,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满意。
2.品牌策略
当今世界, 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与质量既是名牌产品的根基, 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取得成功, 就必须有被广泛认可的名牌产品。因此, 企业要制定名牌产品的战略, 借助科技作为手段, 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 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此外, 应正确认识网络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树立科学的网络营销理念。通过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实力来最大限度地拓展市场, 从而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目标。
3.销售渠道策略
网上营销是一种一对一的销售渠道, 也是由查询信息、付款、售后服务等环节组成的全程营销渠道。网上营销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弱化了中间商的作用, 还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通过Int ernet全天候的保持联络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信息环境下, 借助于Int ernet还可以建立起会员网络, 这是信息环境下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渠道。
4.价格策略
产品价格的制定既要考虑产品成本的补偿和企业利润的获取, 又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信息环境下, 由于Int er net的互动性, 顾客可以和企业就产品价格进行协商, 企业最终生产的产品基本都需要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和价格的要求。由于Int ernet营造的全球市场环境, 企业在制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时, 要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状况和价格情况确定本企业的价格策略。由于信息环境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市场是开放和透明的, 消费者可以就产品及价格进行充分地比较、选择, 因此, 要求企业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
5.促销策略
传统的促销方式主要是企业通过广告、公关宣传、人员推销和销售促进来进行促销,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市场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 也使促销方式花样翻新, 网上促销、网络形象、网上广告等日益显示出活力。
摘要:新的网上市场的出现对传统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手段、组织结构都是一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异同, 并提出适应新经济环境的新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永安, 张卫东.浅析计算机网络化对市场营销的影响[J].经济师, 2000, 6.
[2]彭奏平.网络营销[J].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倪庆萍.网络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之比较[J].商业研究, 2000 (5) .
论网络经济时代国际税收新理念 篇5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的迅速发展,国际税收理论和制度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税收制度的调整与创新,新的国际税收理念不断出现。本文从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税基的可移动性”,“税收凭证基础的削弱”以及“世界税基的形成”这三个税收新动向出发,提出了在国际税收新格局中,导入税收收入国际分享机制,建立国际税收信息系统和成立国际税收组织的观点,并分析了其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税收经济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
201月27日,33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20位世界一流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会聚瑞士小城达沃斯,出席在那里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本次年会以“新开端,新思路(NewBeginning,MakeDifference)”为主题,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以及由此推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等令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讨,再一次显示了网络化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网络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企业成为“网上实体”,企业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制作销售方式和实施方式、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目标、企业之间竞争的动态关系以及企业的`财务处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空间的无国界特征,使得跨国贸易避开了海关的监督和检查,贸易对象的数字化则为商品和服务从有形转为无形提供了条件和途径。微观经济领域的这些变化,足以动摇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宏观国际税收结构的基础,使基于以往经济结构和信息结构的传统国际税收理论和制度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各国都在努力进行着税收制度的调整与创新,其结果是促使传统的国际税收理念发生了若干具有根本性的变化。
一、税基的可移动性与税收收入国际分享机制的建立
传统的国际税收制度主要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实施税收管辖,通过居住地、常设机构等概念把纳税义务与纳税人的活动联系起来。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主要判定依据是纳税人在一国有无住所,其中对居民自然人的界定是以永久性住所和居留达一定时限的居所为标准,对居民公司的界定也是依据“住所”原理,以成立登记地、管理控制地或者经营地、供应地为标准。
但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跨国经营动摇了“住所”的基础概念。因为网上交易不要求从事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必须在交易地点出现,外国企业利用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很多情况下也无须在该国境内设立常设机构,这使一国政府失去了作为收入来源国针对发生于本国的交易进行征税的基础。网上交易的高度流动性和隐匿性,严重阻碍了税收当局获取信息的工作,使得政府无法全面掌握纳税人经济性活动的相关信息。这种由网络贸易造成的“税收失灵”正在成为更多纳税人尽早加入网上经营的推动力。
显然,网络经济对国际税收制度的第一大冲击就是动摇了各国的税基,使税基具有了高度的可移动性。各国政府如若继续固守传统的税收管辖属地原则,沿着传统征税思
网络经济泡沫? 篇6
8月下旬,上市3个多月的Facebook市值410亿美元上下,股价20美元(发行价38美元),比其上市初蒸发掉了60%; Zynga股价则在3.5美元徘徊,市值蒸发65%。Groupon股价最近一直保持在5美元以下(发行价20美元),市值蒸发掉75%。
与此同时,腾讯的市值保持在4500亿港元以上,百度的市值也在大多数时间内超过了Facebook。
很多互联网业内人士,从这些数据中,闻到了似在10多年前相识过的惨淡味道。互联网经济的第二次大萧条真的要来临了吗?
泡沫破裂
关于互联网经济迎来第二次泡沫期的声音,始现于2010年末。彼时,包括上述三家最耀眼的明星互联网公司在内,多家美国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获得了极高的估值。
但悲观的“泡沫说”引起大规模的讨论,是在2011年4月份。当时正值西南偏南大会(SXSW)召开,业界突然传出刚刚登陆App Store的Color获得数额为4100万美元融资的消息。随后,《纽约时报》发起了一场讨论,题目就是:“这一次科技繁荣与千禧年不同了吗?”反响非常强烈,但大多数业内人士对这种不吉利的预言都持保留态度,多数都在强调创业者和资本已经汲取了10多年前的那次惨痛经验。
硅谷这种乐观的看法一直持续到了2011年末。去年11月4日,Groupon登陆纳斯达克,虽然股价暂时涨40%,但已比估值跌去一半。12月17日,Zynga上市,竟然直接破发。
在2012年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普遍降温的背景下,Facebook在5月18日上市。然而,这艘预计融资160亿美元的,拥有近8亿用户的满载互联网行业希望的巨轮,其上市的过程令追随者万分尴尬——不但首日破发,并且在上市时刻,遭遇技术故障。
5月18日的那起混乱的IPO,大大削弱了投资者对纳斯达克,乃至整个股市的信心。当天的故障导致Facebook投资者无法在股价下跌时抛售股票,而承销商则因为惹怒了投资者而回购股票。他们声称,由此产生的损失约为5亿美元。在瑞士银行宣布至少因此损失3.5亿美元。
在这之后,Facebook的尴尬,显然成为了“互联网经济第二次大萧条”说法的最佳谶纬。悲观情绪开始漫布在整个互联网产业。
共性
Market Watch专栏作家Therese Poletti在去年4月撰文指出:“Color的融资是个分水岭,标志着硅谷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新一轮泡沫当中了。”
“Color融资给人的感受已经不仅仅是震惊了。” Poletti 说:“不错,创始人Bill Nguyen在硅谷已经威名卓著……但是即便如此,一家之前默默无闻的应用程序公司首轮融资就获得4100万美元,还是匪夷所思。
在Poletti看来,当下的硅谷,少数“投资者”的理智再一次被多数的“投机者”所掩盖。
创办Broadsight科技咨询公司的Allen Patrick则称,互联网行业正处于另一个泡沫的开始阶段,“泡沫就是过多的资金追逐资产,并生产更多的资产,然后需要找一个更大的傻瓜来买。”
的确,创业者和投资者通常被Y Combinator所诱惑。前者从超级天使处得到资金,后者通过各种手段助其登上TechCrunch的头条,之后便等待下家接盘。
Patrick用自己的“十条泡沫确认标准”来判断互联网泡沫的程度:
用旧的方式来估值“新事物”,大公司开始对收购新事物埋单。已经有人预警泡沫的产生,但“新事物”的倡导者却越来越卖力地鼓吹。只要“新事物”公司的前雇员创业,就会没有任何理由地获取投资。为了创业公司,会有大量的投资基金公司逆向诞生。公司开始不需要实际的产品,仅凭着公司的PPT介绍,就可获得资助(Color显然属于此类)。MBA们纷纷离职,自己创业。发生大市值公司上市。银行为新事物炒作市场,开设创业基金,将养老的钱投到里面。出租车司机开始向你建议买此类股票。受宠的新生事物开始愚蠢地购买传统公司。这时候离崩盘不远了。
显然,Patrick认为按照他的这套标准,当下与1999年的局面如出一辙。“等到出租车司机也加入进来,游戏也就结束了。” Patrick说。
与Patrick持同样悲观观点的还有马克·库班,这位在上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大赚一笔并全身而退的极客,把目前的互联网领域投资狂潮比作“金字塔计划”(传销骗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泡沫与2000年相比还有一个底层的共同点:虽然SoLoMo(社交,本地化与移动互联)是当今互联网的3大主题,但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现金流仍主要来自于电商、游戏和SP业务(Facebook的收入构成最为典型)。然而,10年前的电商尚处于市场教育阶段,手机尚未普及,而游戏玩家也远没有今天被社交网络和移动设备所激发的如此普遍。正因为如此,这两个领域额的持续增长才造就了互联网产业持续10年的盛况。
但是,如今并没有新的商业模式产生,而这两个领域的市场空间已经可见到天花板,所以,此次泡沫破裂后,整个行业是否还会像上波那样仅用3年就走出低迷期?这是一个未知数。
差异性
2000年纳斯达克崩盘,8成股票亏损超过80%,37%的上市企业退市。Webvan、Kozmo这样的互联网明星都在上市后的两年内破产清算,期间退出的基金更是数不胜数。2002年末,纳斯达克综合股指从5000点降到历史最低点——1108。
10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抹除这种行业大萧条带来的余悸,再一次的互联网经济低谷也的确令人忧心忡忡。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次绝非会像上一次那样惨烈。
首先,数量有所不同。虽然资金大量涌入互联网,但在此次登陆公开资本市场的公司数量有限。投资焦点集中在了少数公司身上,因此如果出现糟糕的结果,那么影响也有限。
其次,质量有所不同。与10年前不同,今日的互联网不仅仅有眼球和点击率。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实现了上亿规模的盈利。而像Linkedin这样的拥有高端、稳定客户的公司亦能在低潮中保持坚挺。
并且,从整体环境而言,1999年时,全球仅有2.48亿人上网。现在,宽带互联网和PC已经普及,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保守估计全球也有1/3的人上网。再加之IT技术出现的巨大变革,如今硬件性能差异对商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应用性成为了商业决胜的关键。
仔细分析,和10年前相比,并非如今所有的差异性都是可令从业者安心的利好,而有的其实是倒退。
LinkedIn在2011年中上市前,将发行价上调了30%,使得该公司的市值超过40亿美元。这是自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首次有公司在上市前夕如此大幅度地上调发行价区间。这引来了Groupon和Zynga的纷纷效仿。连人人网也在认购期内将发行价上调了27%。
Karlgaard指出,微软1986年上市时,市值为7.8亿美元,在以后的13年时间里微软的市值增长了700多倍,这意味着比尔·盖茨让成千上万的普通公共投资者变成了百万富翁。谷歌在2004年上市时估值为230亿美元,为普通公共投资者留下的空间已经有所减少,即便如此,其过去8年的回报也达到9倍。而在Facebook公司的IPO交易中,“风险投资公司、内部人士和硅谷著名天使们拿走了全部。”。
网络新经济 篇7
苗圩:2015年是互联网加速融合的一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互联网大户, 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比如UC浏览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移动浏览器, 全球用户超过5亿, 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 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
2015年是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变革, 加速演进升级的关键一年。工信部将紧紧围绕互联网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目标, 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加快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 持续推进网络的提速降费;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 促进互联网良性有序发展;要高度重视我们所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 大力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林念修: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当今时代,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正以不可阻挡之势, 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异军突起, 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探路者”、“先行军”和“主战场”, 很多互联网应用领域与主要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具备了厚积薄发、登高望远的条件。
“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一是, 要以更远的眼光、更高的要求, 加快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二是, 要以更包容的态度、更宽松的环境, 积极拥抱互联网。三是, 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政策, 务实推进“互联网+”行动。四是, 要以更科学的管理、更规范的制度, 保障网络安全,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曹淑敏:“互联网+”带来跨界融合协同很重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从开始的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再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来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非常高的重视, 首先, 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 我们原来说互联网的时候都说跨界融合, 但是它的跨界只是在信息工业领域中的跨界, 而现在它跟各行各业之间将实现融合, 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 协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邬贺铨:“互联网+”正当其时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虽然互联网对中国传统产业有一定的渗透力, 但在核心环节上, 应用还比较少。互联网应用在生活上的渗透才刚刚开始, 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对中国来讲, 我们现在面临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传统产业面临着重要的调整任务, 所以, “互联网+”正当其时。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通用技术, 或者说它也是一种应用, 它本身可以渗透到消费、生产以及政府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消费领域, 网民感受应该还是比较深的, 现在, 购物以及打车、支付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络来进行, 消费型互联网应用在中国发展还是走得比较快的, 对GDP影响的比例也已经超过了美国。
张亚勤:“万物互联”将彻底改变传统生活方式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万物互联”将彻底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物联网并非凭空出现, 而是互联网及传统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随着智能互联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多, 最终将会出现“有电的场景就会有计算、有计算的场景就会有智能、有智能的场景就会有互联”的物联网未来。
齐向东:互联网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新时期网络经济的发展及相关问题 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网络营销,新疆地区
一、新时期下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 网络技术的迅速革新和普及, 促使网络经济也在高速发展。在2013年我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商城正式上线启动之后, 也表明我国的网络营销行业发展的脚步在逐渐加快。而且很多传统行业和零售企业都在向网络化方向转变。除此之外,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增加, 互联网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和真实性远远超过了电视广告, 截至2013 年, 互联网上的广告已经超过了1000 亿。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 最新形式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并且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网络经济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以电脑、通信设备、数码设备为基础的现代化经济收益体系, 主要所指的不仅仅是电脑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引发的经济模式, 同时也是以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 进行的企业产品销售、售后等相关的工作, 是现阶段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目前为止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在4亿左右, 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手机用户也在持续增加, 这也为网上购物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我国, 网络直销、网上购物方式、电子商务技术每年都在以50%以上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截至2013年, 我国网络广告的销售额度超过了1000亿元, 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网络经济具有超高的发展前景, 也是我国未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疆地区, 网络营销的手段还不是特别畅销, 在一些比较大的网站上, 购买商品的邮寄地区很多都不包括新疆, 这也是影响新疆网络营销发展的一个因素, 因此在新的时期还需要结合新疆地区的网络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希望能够改善我国新时期下网络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和创新, 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时期下网络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
(一) 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网络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 属于起步比较晚的情况, 但是网民的数量却在日渐增长, 而且速度非常快, 由此可见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刚刚具有一定规模, 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情况也在日益改善, 这些都为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 我国电子商务等销售平台的收益也在逐年增长, 这种情况激发了我国各大企业加入网络营销的信心, 促进了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并且, 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 还有一系列便民服务等也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还有网络中介、电子商务化等也使我国网络经济成为最新时期经济增长的特点。
针对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来看, 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于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问题研究, 通过对网上营销企业的扶持还有给予行业的规划标准, 展开一系列引导工作, 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保驾护航, 有助于我国向和谐社会发展。
(二) 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现阶段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能够看出网络经济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的趋势:第一, 传统的网络企业逐渐被新型网络企业所代替;第二, 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明确了其主体地位。针对网络经济发展趋势, 资本运营企业同时开始对网络经济加大关注力度, 并且通过资本的引入帮助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网络经济对于传统企业来说, 帮助了企业在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充足, 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因此网络经济即将在一个正确的指引下, 朝着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 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因为规范性、特殊性等原因, 也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就是因为网络经济缺乏政府和权威机构的统一管理、协调, 导致电子商务市场并不十分成熟, 因此影响了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 还需要我国有关部门根据网络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进行合理规划, 引导我国网络经济向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 对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发展不均衡的区域展开网络营销发展建设, 提高基础建设的步伐, 同时针对地区网络信息化发展不完善的现状, 加快对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扶持, 以保证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
(四) 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方式
目前, 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 网络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针对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教育和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具体需求, 我国还应该加快学生网络基础教育, 特别是新疆地区, 因为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 导致网络基础教育缺失。受到课程和教材的影响, 很多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能力还不足, 因此复合型人才使我国现阶段非常需要的类型。正对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需求, 还需要加快网络经济和基础技术的普及, 通过专业的培养, 促使我国网络经济的快发展。同时企业中也需要发掘实用性人才, 以便于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
三、新时期下网络经济发展对企业的有利作用
随着网络经济在各行各业中的渗透, 是我国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网络经济的重要性, 企业应用网络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 提高企业经济中的信息资源配置, 进而给企业提供更多销售的渠道。与此同时企业在网络发展方向进行更专业的发展, 使企业工作效率提高, 产业结构优化。所以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网络经济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经济发展的初期仅仅是一种媒体, 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市场, 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这也表明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同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对于网络经济的管理还需要更加系统的发展, 并且形成一个具有优势的组织框架, 以便于无形中帮助企业提高其知名度, 有助于企业现阶段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网络经济水平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因此网络经济发展还应该结合现阶段的具体情况,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下, 进行网络经济的改革和创新。我国新疆地区, 由于地区差异的原因, 在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上一直处于落后阶段, 所以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应该侧重发展偏远地区, 以期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同, 共同进步, 在网络经济的体制下, 遵守相关规定, 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周子学.信息网络经济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 2014, 03:11-17.
[2]马杰.网络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26:251-252.
[3]师如男, 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 2014, 22:33-35.
[4]柴用栋, 姜雪, 洪娟.网络虚拟货币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 05:106-110.
网络经济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篇9
一、网络经济整合营销的含义
在不同的层面上, 整合营销具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讲,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整合营销。
1.营销传播层面的资源“整合”
从营销传播层面上, 整合营销可以称之为整合营销传播, 但其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1989年美国广告代理商协将整合营销传播 (IMC) 定义为营销传播规划;唐·舒尔茨 (被称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 则把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多要素构成的多种形态过程;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新闻学院将整合营销传播被定义为从消费者出发, 运用所有手段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的有力传播过程。
在操作层面上, 整合营销传播是公关、广告、大型活动 (或事件) 、销售推广、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IS) 和直销等的整合。从概念上看, 整合营销传播增加了“沟通概念”。但这里的沟通和广告不同, 它是面对市场“立体传播”和“整合沟通”, 其最大优势在于“以一种声音说话”。这种声音可以使公众和消费者更有效地接受企业传播的信息, 从而准确地辨认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当然, 这种声音有助于使企业实现传播资源的合理配置, 形成相对低成本的效益。所以, 在当今信息爆炸、传媒泛滥, 产品同质化和消费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中, 整合营销传播对企业有着的重大意义, 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传播概念和战略。整合营销传播是用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促销”因素的有效集成, 它向消费者传递了一种诉求。但是, 这些必须建立在优秀的产品基础、便利的渠道和价格政策支持之上才可能见效。
2.营销工具或手段层面的资源“整合”
目前广为流传和广泛接受的市场营销4P组合策略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迈卡锡教授提出的组合, 即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渠道 (place) 、促销 (promotion) 。“四个合适”是“营销组合”战略的核心, 即是把“合适”的产品, 以“合适”价格, 在“合适”的地点, 用“合适”的方式促销。4P组合策略是营销工具或手段层面上的一种“整合”, 是企业为了进占目标市场、通过满足顾客而形成竞争优势。4P是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手段,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 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必须根据目标市场、营销环境和自身的资源及优势, 整合各种营销手段, 统一、配套运用, 才能形成整体效应。
3.营销管理层次上的营销资源“整合”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当企业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的利益服务时, 其结果是整合营销 (Integrated Marketing)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必须将诸如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研究的各种营销职能协调一致;二是企业的其他部门业必须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营销部门在研究、认识和争取顾客的同时, 企业的其他部门应当配合营销部门积极为顾客服务。管理层面上的“整合”强调的是企业所有资源在满足顾客方面的相互配合。在增进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企业的各个部门精心合作, 一致行动, 综合运用各种营销职能, 才能创造顾客满意的“整体效应”。
三、网络经济形势下整合营销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网络经济下的整合营销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这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4C理论取代4P步入现代
4P理论的出发点是企业的利润, 而没有将顾客的需求放到与企业的利润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但是,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更新和媒介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单纯以4P理论来指导企业营销实践显然已经不足, 因此在网络入侵和交易渠道多样的情况下, 也就有了4C营销理论的诞生。网络的互动性使得顾客能够真正参与整个营销过程中, 而且其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都得到加强。这就决定了网络营销首先要求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 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开始整个营销过程。据此, 以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提出了4C的市场营销理论, 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和沟通 (Communication) 。因此网络营销的模式是从消费的需求出发, 营销决策 (4P) 是在满足4C的要求的前提下的企业利润最大化, 最终实现的是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企业利润最大化。在这种新营销模式之下, 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密, 甚至牢不可破, 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 这种营销框架称为网络整合营销, 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
4C营销组合理论要点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策略 (product) 的制定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欲望 (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 ;企业产品或服务价格 (price) 的制定, 应以顾客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 (Cost) 为中心;企业渠道策略 (place) 的制定要最大限度地为顾客提供便利 (Convenience) ;企业促销策略 (promotion) 的制定应以顾客需求为中心, 与顾客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Communication) 。
与4P相比, 4C营销理论更注重以顾客和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这是4C理论有一定的进步和优点。但是, 4C营销模式被动适应顾客需求的色彩较浓。4C理论在企业营销策略和行为中运作与发展到一个时期后, 企业营销可能会在新的层次上同质化, 不利于形成营销个性或营销特色及营销优势, 不能充分保证企业顾客份额的稳定性、积累性和发展性。4C虽然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 但顾客需求常常是不合理的, 顾客总是希望质量最好, 价格最低低。4C没有体现在赢得客户的同时长期拥有客户的关系营销思想, 没有能提供满足顾客需求操作性问题的集成解决方案、快速反应等。
2.4R营销理论逐渐得到应用和发展
4R理论主要包括四点:一是与客户建立关联 (Relevance) 。在竞争性市场中, 顾客忠诚度变化很快, 会从一个企业转移到其他企业。要通过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 就要采取新营销策略。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顾客建立在某些业务、需求等方面关联, 把顾客与企业联系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种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 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顾客流失的可能性。二是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Reaction) 。在相互影响的市场中, 如何控制、制订和实施计划已经不是经营者最现实的问题, 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及时地倾听顾客的希望、渴望和需求, 并及时答复和迅速作出反应, 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才是经营者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三是关系营销越来越重要 (Relationship) 。顾客关系营销是通过不断改进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 实现顾客固定化的一种重要营销手段, 但并不意味着对每一位顾客都要实施关系营销。四是回报是营销的源泉 (Reward) 。任何营销活动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企业自身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
4R理论也有其不足和缺陷。并不是任何企业可以轻易做到与顾客建立关联、关系, 这需要实力基础或某些特殊条件。但是经营者和营销人应该了解和掌握4R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此同时, 我们看到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里, 随着技术更新所带动的媒介平台和交易渠道的多样化发展, 营销已不再只局限于一种独立单一的理论基础, 而是经历4P—4C—4R的演变, 且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对营销人的指导及各种营销实践活动。营销理论界不少人认为:4P、4C和4R之间不是简单的取代关系, 是完善与发展的关系。市场和企业营销在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企业层次不同, 具体情况也千差万别, 所以4P在一定时期内还是营销的一个基础框架, 4C提供了创新精神的思路, 4R是在4P、4C基础上的发展。企业在了解新的市场营销理论发展的同时, 应该根据本身实际, 把三者结合起来指导营销实践, 这样才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正如有位营销学者说的:“用4P来思考, 用4C来行动, 用4R来发展”。
3.媒体对整合营销中的影响日趋巨大
作为极具传播力的互联网, 在美国问世不久, 即引起嗅觉敏锐的广告人的注意。国外专家曾预言, 网络广告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广告媒体之一, 甚至被誉为继四大广告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广告媒体”, 且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如今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已是一个不折的事实。根据艾瑞《2010-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统计, 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321.2亿元人民币, 同比2009年增长54.9%。在2011年, 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468.8亿。
“传媒是昨天的产物, 网络是今天的延续。”网络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媒体的发展, 但是又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 (1) 即时性:即时性是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 (2) 海量性: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 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 (包括条数和篇幅) 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海量性, 还体现在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复制、易存储等特点。 (3) 全球性:“网络传播无国界”, 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 (4) 互动性:网络媒体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互动性又称交互性, 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 是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 (5) 多媒体性: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是指互联网络运用数字技术, 兼容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 全面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 丰富了报道手段, 使其传播内容更为直观、形象、生动。 (6) 新媒体特性:网络媒体既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 又兼具小 (窄) 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 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 体现了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互联网融合报纸运作模式产生了网络报纸;互联网融合电台技术产生了网络电台, 融合电视技术产生了网络电视台;融合移动通讯技术产生了网络/手机短信、手机网站;变革编辑理念和模式产生了博客, 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层出不穷, 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初广志.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J].广告传播研究, 2010, (3) :108-111.
网络新经济 篇10
在当前网络经济环境下, 网络经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人才要求和信息系统建设要求。
1. 企业应积极争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在当前网络经济环境下, 企业需要的更多的是复合型综合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网络,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向于集专业性与信息化于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人才。因此, 企业应树立信息观念和网络意识, 高度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时刻关注员工的发展, 建立起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 从而为企业积极争取更多的现代人才, 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2. 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有利于企业准确获取人力资源信息, 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减轻工作量、减少人力资源管理层次, 吸引更多的普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为此, 现代企业应积极适应网络经济环境, 进一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依靠系统完善的管理信息来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它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换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色, 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都要实现网络化。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招聘网络化。
传统的企业员工招聘通常采用亲友介绍、招聘会等方式进行, 企业人力主管部门和应聘者都耗时耗力, 招聘效果还不佳。在当前网络经济环境下, 企业可以通过现代网络广纳人才, 利用互联网的快速性和覆盖层面广的优势, 甚至可以通过关键字在短期内快速筛选出适合企业的岗位人才。
具体说来,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实现了网络招聘。企业可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专门的招聘网页, 用来发布本企业所需的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 并提供应聘者应聘所需表格、文件的电子版, 吸引广大求职者填写电子简历、电子应聘表等, 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审阅。此外, 人才的招聘还可通过与广大人才网站合作的方式, 吸引更多对口人才。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培训网络化。
网络经济背景下, 企业人员的培训也可实现网络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根据培训需求, 编制课程安排, 将所需培训内容录制成电子视频, 上传到本企业员工培训专门网站上, 供员工自由下载学习。此外, 还可借鉴高等院校的学分制, 根据不同岗位学习不同课程, 最后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获得相应的学分, 培训学分作为日后绩效考核、晋升、工作轮换的参考依据。如此, 大大节省了讲师的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以及培训学习的场地费、受训者的时间花费等, 每一位员工都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管理网络化。
绩效是衡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绩效管理也逐步走向网络化, 并且很多大中型企业现已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留作档案保存起来。绩效管理的网络化, 首先要将企业所有员工的基本信息收录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中, 各个部门的主管和领导对本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进展进行有效跟踪和评析, 也可设置硬性的绩效考核指标, 细化班组考核办法, 让指标库和实施办法能真正地为绩效管理服务。网络化的绩效考核能够激发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企业以战略性的眼光构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体系, 使绩效管理与其他环节相互促进。
三、结语
在当前网络经济环境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实现网络信息化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潜能, 从人员的招聘、培训, 到绩效考核管理都应与时俱进, 实现网络化, 构建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网络化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现代网络经济的顺利对接,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丽.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2013 (1) .
网络社会的地下经济 篇11
随着几起网络犯罪案的侦破,我们赫然发现:一条完备、严密的黑色病毒产业链浮出水面。在公众饱受网络犯罪、病毒侵蚀的同时,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如今的网络犯罪已经组织化、规模化、公开化,作案团伙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员数量庞大,其非法获利数额都让人瞠目。
解惑:
黑客vs.病毒编写
早些年甚至今天,人们都认为威胁性较大的病毒的编写人员一定是计算机高手,可是几例病毒案(包括僵尸网络、熊猫烧香)侦破后,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些给网络带来近乎灾难性威胁的病毒制造者与“计算机高手”这一称呼相去甚远。那么,“黑客”是否等同于“病毒编写者”?相信不少人心存疑惑,而其实这是存在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黑客”包含了一些热衷网络技术和研究的人员,是个中性词汇;而“病毒编写”按照我国刑法则是一种违法行为。
与传统黑客不同,今天的病毒(木马、蠕虫、后门)编写者的编写动机却几乎是完全趋利的,病毒编写对技术要求越来越浅显导致现在的编写者很容易受到利益驱使而编写并散布病毒。业内黑客感叹到:“今天出现的多种多样的病毒,其中大部分并非技术上有创新的作品,而是通过拼凑出来的变种产品,病毒质量明显下降。而且病毒程序本身存在大量BUG,对数据文件产生大量不可逆转的毁坏。”当然,如今的病毒编写者更是无暇顾及所谓传统黑客编写的与病毒相配套的查杀程序。基于此,如今病毒编写入门门槛低、技术含量少的特征为病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有内部人士分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病毒已经从带有部分个人宣泄色彩的问题程序,完全转变为一种机构商业犯罪工具。前面已反复提到了病毒编写者的“趋利动机”,那么到底“利”从何来?这“利”又有多少呢?
你知道吗?
早期人们习惯于将病毒编写者称为“黑客”,而那时的病毒编写也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准。因为当时大多数病毒并不以实体文件存在(注:以今天的木马举例,实体文件即指能在系统中看到的木马文件),这就要求早期病毒编写者对汇编语言和系统底层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而今天的病毒编写技术已经浅显化,由此病毒分类才有了木马、蠕虫、后门等不同类型病毒的说法,这些病毒编写的技术门槛也很低,普通的Windows程序员都具备编写能力。除了早期的病毒编写对“黑客”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有要求外,传统的黑客编写病毒的动机也往往是对病毒技术的研究和一定程度的技术炫耀。另外,传统黑客会在研制病毒的同时自行制造相克制的查杀程序,也就是说当时大部分的病毒编写者会为恢复数据做好准备。
震惊:利益丰厚的病毒产业链
当记者问到,是不是编写病毒比普通程序员收益要高很多时,内部人士十分肯定,“对,这种收入要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程序员的薪资水平”。而且平均水平甚至相差5~10倍之多。当然,在整个病毒产业链中,赚取利润最多的并非处于产业链第一环节的病毒编写人员,究竟整个产业链如何运作、如何牟利,还要一环一环逐步分析。
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现在的病毒产业链最明显的途径是:病毒木马编写者→专业盗号人员→销售渠道→最终游戏玩家。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这一过程。A想通过窃取网游装备获利,通过某些途径发现有利可图后,便上网寻找适合的木马或定做或购买。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木马编写者公开自己的网站,制作并销售木马,或者由需求木马的A在网上发帖求购。
记者Google了关键词“定制木马”,屏幕赫然显示“ 约有379,000项符合定制木马的查询结果”,据了解,由于国家相关立法还不健全,目前这种黑色交易网站的公开并不构成违法。当然,一般木马需求人士A的发帖也会有求必应。购买完成后的下一个步骤就是传播,一般木马提供者会提供类似的服务,A也有可能找黑客来帮助“挂马”,即以某种漏洞将木马植入具备较大流量的网站,这样就会有大量的用户中木马。通过广泛撒网后,A就可以获得用户的敏感信息,之后将这些信息出售。
整个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也可以举例来说明。假设C编写木马,A购买木马,之后找到黑客B进行传播。据知情人士介绍,几个环节中获利最高的就是A——专职盗号人员。当然现实中的情况也并不完全如此,现实中C可以将木马卖很多份,而B也可以为许多人提供植入木马服务,因此如果A经营不善,利润会不及B和C。在A、B、C三者中,技术相对专业的是黑客B,而盗号人员A则可以完全不懂技术,只要知道流程就可以。总结一下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C负责编写病毒,通过售卖木马获利;A清楚销售渠道,熟悉对大量的敏感信息的整理、处理、在线销售流程,通过售卖敏感信息获利;而B擅长网络攻击,通过帮助A进行木马传播获利,A可谓是C编写与B传播间的桥梁。据了解,盗号兼销售代理商的A利润最为丰厚,构成也较为复杂。其中有些是纯粹的中间商,有些本身是游戏玩家,有些则是游戏公司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了解网游圈内的动向,热门游戏有哪些,流行装备有几种,丰厚需求在何处,他们都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据悉,目前市级总代理(前文提到的角色A)这个层次的人,一般每月的收入在200万到300万元,一个技术好的黑客(角色B)一般每月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由此可见,先前媒体披露的所谓“玩病毒比房地产来钱”、“不到一年就能买得起别墅”也不足为怪了。
痛惜:都是金钱惹得祸
整个产业链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由于网游的普及性和装备的稀缺性,导致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因此交易内容也多以网游的账号、密码、装备为主。记者搜集了一下网上游戏装备的报价,百元以下的装备属于极少数,而几百元、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装备则占了绝大多数。正是在这种市场上,经过一番公开叫卖、讨价还价后,虚拟世界的网络货币得以兑换、交易,并顺利摇身转变为现实货币,而虚拟物品也就此具备了现实价值。没接触过网游的人也许会疑问,网游货币、装备真有如此魅力么?一位玩家如此形容,“装备就是力量,拥有了极品装备你就是万人敬仰的高手,拥有所向披靡的尊严,具备快意恩仇的畅快”。游戏的乐趣是无穷的,如今娱乐精神至上,钱只是游戏、娱乐的敲门砖。在销赃渠道上,互联网的便捷也助长了此地下经济的蔓延——现实中交易还要打个照面,网络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事了。据统计,目前网络流行的各种木马家族,90%具备窃取网游账号的功能。
一般有针对性的木马,用途较为单一,如窃取游戏账号的木马就只能获得用户的游戏账号。但如果是提供了远程控制的木马,则可以操作受害用户的系统,这样只要是有价值的信息:个人隐私、敏感资料如教师的考题、某程序源代码、某种技术文档、QQ号、邮箱账号、
论坛账号、注册码等等基本都不会放过,而资料也会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出不同的价位。由于盗窃银行密码已经涉及犯罪,因此此类服务的提供一般较为少见。“这就好像虚拟社会中的盗窃团伙,不见血光而已。”一位媒体同行如此感慨。一位黑客告诉记者:“这个圈子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最起码有五年以上,比起2003、2004年网络游戏最火而大家又广泛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的年代,现在的钱已经不好赚了。”
担忧:规模化、低龄化贻害无穷
随着虚拟社会地下交易市场的繁荣,病毒产业链的发展壮大,这种非法的黑色产业规模化、集体化、低龄化、公开化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的病毒犯罪早已摆脱了独立的散兵游勇式的个人行为,转而变为并不严密但却绝对保密的小集团性质的集体行为,犯罪团伙组成十到上百人不等。先前破获的几起病毒案团伙的成员分工都甚为明确、各司其职,人员数量庞大,甚至当被警方发现的病毒编写者想要罢手时,仍会迫于上家的压力或诱惑,而选择将制造病毒工作继续下去。实际上目前“黑客”的数量,已比早期单纯出于兴趣而研究技术的黑客数量要多了很多。
明显的低龄化趋势是病毒产业中存在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特征,年龄在10到30岁的病毒产业从业者占了非常高的比例。由于国内对于黑客和病毒有着不同的宣传和理解,这使得许多小孩子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后会发现写病毒和做黑客比较容易引起他人的崇拜,进而逐渐倾向于这方面的发展。一些年纪很轻就成为黑客的小孩经常会在成为黑客的初期,出于炫耀的目的“黑”掉一些网站。而小孩子往往是网游的玩家主力,在游戏中又会涉及到很多盗号、窃取网游装备的事情,因此企图自己去获取账号和装备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动机与现实社会中小偷形成的雏形有几分相似。
另外,病毒产业对网络财富的盗窃行为已从“暗偷”转变为“明抢”,木马网站的公开化交易、某知名网站上公然进行的病毒买卖,这些嚣张态势都令人震惊。其实,依照我国刑法,编写病毒是一种犯罪行为,网络病毒交易也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有效的惩处。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从理论上可以通过种种痕迹最终找出病毒的幕后操手,但历次病毒的泛滥最终却由于各种原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情况使得病毒编制者有恃无恐。而这种有恃无恐无疑助长了黑色产业链的发展并很大程度地威胁着网络安全。
安全专家不无担心地指出,目前急需一次标志性的事件来给网络病毒编制者一次震慑。
尾声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法律不健全使得病毒作者公然对抗反病毒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来约束病毒制造和传播,网络安全的立法存在明显的滞后,如何保障网络虚拟财物还是个空白。另外,发现依然滞后是网络安全的另一个问题。
其实,所谓利益驱动也好,法律缺失监管不利所致也罢,病毒产业链的存在、发展、繁荣究其根本是病毒制造者道德意识严重缺失所至,网络成了某些人作恶并希望得到庇护的场所。“早期的黑客中多是以研究安全技术为乐,他们研究安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安全,而不是将自己的技术用来危害大多数人来获得利润。而另一种以商业入侵行为获利的黑客中也存在具有传统绅士风度的人,他们以研究病毒技术为乐。但今天,更多的人则以获利为目标。”一名安全界资深研发人员对记者说,“我们团队有一句话,就是不懂病毒和网络安全的人是幸福的,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保障和捍卫这种幸福。我想这也是从事安全工作的研究人员的心声吧。”是的,我们希望通过政策宣传的有效引导,网络监管的逐步完善,人们觉悟的提高,能够做到懂得病毒和网络安全依然是幸福的。
网络新经济 篇12
1.1 一般的经济学涵义
(1)市场。要认识市场,先要了解产业。所谓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种或同一类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的集合。所谓市场就是产品或服务的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显然,市场由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双方组成,两者缺一不可。
(2)需求。是指在每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它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3)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数量和提供的服务。它同样也是愿望与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1.2 高等教育框架下的各要素涵义
(1)高等教育市场。高等教育产业生产的“产品”是“教育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一方面具有一定公益性,它不仅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收益,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积极的外部效应和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私人产品属性,即“谁花钱谁受益”的排他性特征,是属于具有私人性质的“价格排他性”型准公共产品。
(2)高等教育需求。高等教育需求指建立在愿望和制度能力基础上的需求。微观层面指个人或家庭对接受教育的渴望和意愿,为使受教育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竞争力的“个人需求”(或称“家庭需求”);宏观层面是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社会需求”。
(3)高等教育供给。高等教育供给是在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表现为教育机构培养一定数量、质量、结构劳动者的能力。该观点将高等教育供给指向培养劳动力,强调高等教育供给的核心价值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者和劳动力,满足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供给是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高等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该观点指向受教育者,其意义在于满足对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
2 高等教育“产品”的分类
(1)文凭。这是受教育者通过一定时间来接受一定层次教育的纸质证明。
(2)个体充实或综合内涵的提升。这是精神层面的能力和修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内容、周遭环境、教育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
(3)单项培训技能。如参与计算机、外语口语等短期培训,培训结束能独立承担一定领域的工作任务,其“产品”优劣能够通过工作成绩来体现,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知识产权类的物品。如研发出的计算机软件、专利技术等,这也是物化的成果。
在四类“产品”中,只有第二类是“无形”产品,其数量、质量和效果因人而异,是相对难以把控的一个类型,同时也是极具提升空间的一个环节。高校思政教育就处在此环节。
3 供需的非均衡及“双需求”的不匹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尽管我国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从大体上看,应试教育模式的弊端依然存在。如:教育目标单一、教育内容枯燥、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生硬等,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具备“考试机器”的“优势”,但在动手能力、综合运用、应变水平、创新意识等方面严重欠缺,这是教育供需失衡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社会环境、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充分认识此差异,探求高校思政教育产品在“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上的一致性,这将是决定高等教育办学成效优劣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4 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4.1 尊重学生“个人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思政教育机制
网络教育环境中,高校思政工作本身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的对象也不再是头脑简单,听话乖巧的小孩子,而是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的一群青年人。所以,高校思政教育不能再通过简单命令式的方式规定大学生的行为方式,而应巧妙地运用网络媒体来营造思政教育的氛围,在尊重大学生合理的“个人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教育,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思政教育环境和机制。
4.2 利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造性供给”解决“需求差异性”
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往往是建立在满足个人身心基础上的享乐的需求。如大学生喜欢上网游戏、娱乐、购物、聊天等,这些都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类欲望,带来他们快乐。但如果从事这些活动的时间与学习有所冲突,那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要根据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创造性地形成思政教育“有效供给”,为大学生正确分辨主次、合理分配时间指引方向,及时为大学生提供符合思政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校思政教育产品,提倡发扬大学生积极的“个人需求”,抑制和疏导大学生消极的“个人需求”;同时通过思政教育为大学生的未来指引方向,引导学生知晓“社会需求”,认清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并将其作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轨迹。
4.3 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主动接触关注学生
思政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工作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思政工作的成效。传统意义的思政教育工作通过“两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展开,受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往往也只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包括“两课”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和大学生们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把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并及时回复和处理,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环境,为后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思政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如计算机日常软件处理、网页设计、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创造机会接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真情实感、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
4.4 增强思政板块吸引力,提升网站思政教育功能
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网站成为了教育者和学生集中的阵地,只有不断充实先进的文化内容和探索适合思政教育的新形式,才能赢得大学生们的喜爱。首先可以从版面布局、字体颜色和插图等方面下功夫,再加以明确的思政版面和主题,要求内容紧扣现实,是学生们关注的社会焦点、学校热点,这样有助于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网站内容要做到不断补充更新,以满足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需求,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冲突与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04):19-25.
[2]季俊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垄断现象的经济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04):26-32.
[3]韩亚菲,蒋凯.理解高等教育市场:理论综述与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05).
[4]付桂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