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精选12篇)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 篇1
摘要: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催促着处于网络经济时代的各个企业不得不做出适应和变革。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 上下游企业联系更加复杂与多变, 企业若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就必须在供应链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供应链联盟来增强整体实力。但低下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脆弱的协同合作能力却严重地阻碍了整体产业链的向前推进。通过寻找目前我国供应链管理的缺点与不足, 指出企业进行供应链改革的必要性, 并对如何实现供应链联盟的整体实力增长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协同合作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 各国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泡沫的破裂使得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甚至美国政府也提出“重塑制造业”政策, 希望以此来振兴本国经济。目前, 全球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时代, 面对各项全新的挑战, 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作用。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Christopher认为, “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 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 产品种类剧增、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顾客需求趋于个性化、供应链所有权分散、全球化深化均致使供应链协调更加困难。本文分别就我国目前供应链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 为我国企业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建议。
一、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组织逐渐呈现出扁平化管理状态, 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更加分散, 同时, “分散资源集中使用, 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正在普及。处在供应链网链中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的畅通, 并与节点上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 以供应链联盟的形态来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各种不确定风险。
二、我国供应链管理不足之处
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生产实践多年, 但是在日常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 理解认识存在误区
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网链系统的协调与控制, 而往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企业管理者仅仅是认识到链式供应链这一层面, 简单地把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等一系列企业和公司组成线性组合来控制和管理。在这种简单的链式推动管理模式中, 制造商通过物流直接将物品传达到消费者手中, 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网络经济时代, 各种商品的消费市场均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特点, 原有的管理机制往往不能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反馈, 造成库存积压、供求不平衡, 缺乏反映市场需求的机制。这种“牛鞭现象”的出现, 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总成本及各种费用, 导致以产品加价来弥补亏损, 最终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为企业带来了很大风险。
(二) 协同意识不强, 影响供应链整体利益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企业, 大部分是对配送、仓库管理有着严格要求的企业, 例如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工业等。目前, 我国供应链体系构建尚不成熟, 供应链联盟中的部分企业的可信度较低, 交货不及时与货物出现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更何谈更深层次的信息共享。国内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和营利能力, 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更多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不能从全局角度正确对待合作伙伴, 没有对外部信息整合及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 物流配套体系不健全
在供应链网链中, 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和自身核心产品与业务相关的生产与服务, 因此, 往往将产品的运输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同时, 在网络经济的今天, 电商在线上交易往往也需要线下第三方物流公司参与, 以把商品送至客户手中。但是, 目前我国物流配套体系尚不健全, 除了几家大型的物流集团具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运送质量、时效保证, 其他的物流企业往往由于能力有限或者信誉水平不高, 导致物流市场十分混乱。这种现象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供应链衔接不畅、物流停滞时间长, 进而延长其他企业付款周期和订货周期, 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效率。
三、网络经济时代改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一) 要素成本上升, 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不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由于我国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国家招商引资的政策引导, 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 纷纷将自己的制造环节业务外包给中国代工企业。中国沿海大量制造型企业在这时期迅猛发展, 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支撑力量, “中国制造”商品也遍布全球。但随着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 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运费上涨等因素共同影响, 我国原有的外包成本优势已严重被削弱。根据Alix Partners的《2011年美国制造外包成本指数》报告, 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务外包目的地中成本最高的国家, 远超罗马尼亚、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
在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削减的今天, 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自主品牌建设, 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 随着以信息科技作为技术支撑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顾客需求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贯穿供应网链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单凭企业自身资源越来越难赢得竞争优势。全球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已迈入供应链竞争时代。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如何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和进行供应链整合, 形成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绩效, 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二) 经济全球化致使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风险增大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基本上都存在于全球整个供应网链体系中,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突发事件都将可能通过蝴蝶效应对全球脆弱的经济生态产生巨大影响, 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空前加大。2011年泰国洪灾使英伟达、英特尔、AMD等IT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突发事件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巨大风险正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和积极应对供应链运行中的相关风险。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 供货风险正成为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风险, 其是由于原料、零部件断货, 不能足额、按时供货等原因引起的。由于企业自身实力和对风险识别预警的实力不同, 使得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承受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若存在一个健康稳定的供应链网络则可以呈现出“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优化局面, 处在供应链各个链端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大型企业健全的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及时防控风险或者将风险影响降至最小化。反过来处在中间环节的大型生产厂商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供应商不稳定的供货风险。一个稳定的产业联盟是有效降低该产业单个厂商面对巨大风险的基石, 是抵御整个行业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四、我国企业改善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一) 增强协同管理, 实现共赢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今天,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享所在市场的所有资源和份额, 各个行业都存在各自的供应网链, 各个节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加强合作, 形成牢固的盟友关系, 这样才能增强整体的竞争力。而供应链的生命基础便是协同, 良好的协同管理是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它要求节点企业树立双赢的意识, 各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开展协作, 进而获得高的消费者满意度。
(二) 共享供应链信息, 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 现代企业要及时整合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目前, 电子商务行业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迅速,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达8.1万亿元。电商企业起步于信息技术, 因此电商行业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上具有先天性的优势。目前, 电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也主要依靠于科学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更何况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更需要把原有的供应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内部网, 并在内部网上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等。然后, 各成员的内部网通过互联网实现相互连接。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享用各自获得的资源, 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而且避免信息扭曲。不仅如此, 信息资源上的互通还便于实行快速反应策略。
(三) 培养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
网络经济的发展, 对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 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按层次分类培养。首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 这些职业经理人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观全局的眼光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注重本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体系的认知并熟悉供应链管理。其次是企业的部门经理层次的管理人员, 此部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培养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因为由他们直接控制的涉及具体业务的部门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网络的重要节点, 更是代表企业与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接触的关键部位, 他们自身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协同管理的好坏和整个网链协同管理的质量。因此, 对本层次管理人员的供应链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 还要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学府的人才培养作用。建议经济管理类院校开设与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课程与专业, 为我国输送更多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
(四)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
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求协同管理, 达到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 供应联盟分享信息的同时还要分享利益。为了供应联盟的整体利益, 势必会有部分企业做出牺牲, 增加自身的运营成本, 此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会对受损节点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 这种补偿来自从供应链系统优化中获益较大的那些节点企业, 而补偿的比例应当有一个量化的取值范围, 可以采用Shapely值法、核心法、MCRS和Nash协商模型等方法来确定补偿的量化标准。利益补偿机制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我国则基本没有出现该分配补偿机制。总之, 只有通过建立精确的可以量化的利益分配机制, 才能使各节点企业协调一致, 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
五、小结
供应链网络理念的提出, 为企业更加专注自己的核心产品制造与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 与之相伴的便是对网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高度协同管理的要求。我国虽然目前已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 但是真正的供应链联盟鲜有出现。在未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物流配送行业的逐步完善, 云制造、供应链可视化或者建立在虚拟供应链网络基础上的云服务平台的出现必将会对目前传统供应链行业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目前, 我国的企业必须适应网络经济的新特征, 引进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 组建供应链联盟, 通过协同作用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增长整体产业的竞争实力, 以此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山峰, 李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整合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09, (3) :100-103.
[2]古川, 张红霞, 安玉发.云制造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13, (2) :122-127.
[3]平安银行等机构.供应链管理关键词:成本、融资与供应稳定[N].现代物流报, 2013-06-04 (A05) .
[4]何燎原, 沈体雁.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并购的整合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 2013, (4) :49-50.
[5]张庆一, 李贵春, 踪程.中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现代财经, 2010, 30, (2) :60-64.
[6]仇春高.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现代财经, 2008, (1) :43-44.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 篇2
1网络经济时代下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
1.1财务管理方法方面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变得电子化、信息化,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个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财务管理的方法需要进行更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缺少网络在线办公等技术手段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计划、预决算等工作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要向及时性和适应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相关的联系性比较强,传统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眼下实新的电子商务的运营标准。
1.2工作方式方面
在网络信息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相关事务(办公、采购、生产、销售等等)都必须要通过网络来开,而财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环节,如果还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是无法满足的,只有通过创新来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如:在线办公,远程处理等)、在线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及时的满足新时期的企业经营需求,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进而促进企业发展。
1.3风险控制方面
高校网络的管理与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 管理 研究 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高校中得到普遍的应用,高校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了校园网、远程教育以及网络图书馆等,网络教育资源已经成为高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在给高校教学工作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网络的不安全性也会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对高校网络的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是发挥网络优势的重要手段。
1 高校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高校内部网络抵御网络黑客、病毒的能力较弱。高校网络在给高校教育活动带来巨大便利资源的同时,其还要受到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比如来自网络的病毒、黑客侵犯会导致高校内部网络的瞬间瘫痪,或者其重要数据被篡改等,影响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虽然高校的网络管理者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在积极的采取应对办法,比如加强内部网络的防火墙,增加了网络密码强度、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等,但是高校的内部网络的安全性还是不高。
1.2 高校对网络运行的核心技术投入力度不强。网络技术在高校中的普遍应用说明网络建设已经得到高校的普遍注重,但是高校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对网络核心技术的投入力量不足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对网络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高校网络中心需要承载高校巨大的计算机网络群体,而且还要面对来自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因此高校网络信息中心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撑高校网络的安全,但是高校受到资金的限制,其对网络信息中心的资金支持非常少;二是高校网络信息中心的人力资源没有科学的优化分配。高校网络信息中心面对高强度、复杂的网络工作,需要对每个人进行岗位分析,确定合理的工作,但是很多高校往往没有具体的岗位说明,或者没有明确的工作职权,这样会影响高校网络管理的效率。
1.3 网络管理部门在网络管理中存在成本投入方向出现偏差等误区。我国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在构建高校网络建设过程中,其存在着重视硬件设施而忽视软件设施的现象,这样的管理理念与现代管理理念是不符的,这样的高校网络建设是不会对高校的网络资源建设形成实质性利好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校在网络建设中存在过分追求效果的结果,高校为了扩大自己的教育资源,它们不惜财力大量购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以此达到“名校”的要求,而软件设施却由于具有隐形特征,其不会给高校的名利带来显著的影响,因此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对软件设备的投入力度不大。
2 加强高校网络管理与研究的具体对策
2.1 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基于高校网络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高校网络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提高高校内部网络防火墙的等级、采取密码技术、使用虚拟局域网,并且也要积极提高网络核心技术,比如高校网络管理部门要改变传统的以Windows系统为高校网络的核心程序,而是应该选择严密性高、与大众网络差异性大、源代码透明化的系统;另一方面网络管理部门也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高校网络出现不安全因素。
2.2 加强高校对网络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基于高校网络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要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管理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高校网络信息管理部门承担着高校的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面对数量众多的计算机设备,其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高校不能提供足够的资金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网络安全,因此高校要重点给予网络管理部门资金支持;二是高校要积极培养与引进优秀的网络管理人才,提高高校网络管理的整体水平,首先高校要针对目前高校网络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网络管理人才的技能。其次高校要通过招聘高端网络人才,进而通过高端人才带动高校网络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2.3 完善高校网络安全监督体制。针对高校网络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网络使用人不按照高校网络使用规章制度进行了非法操作,导致高校的网络被外界的病毒、黑客侵犯,比如学生在使用高校局域网时他们非法链接不安全的网站,并且下载不明文件,导致病毒的入侵,影响了高校网络的安全,为此高校的网络管理部门要落实安全监督体制,实施实名制制度,将学生以及教师登录的网络信息等进行记录,在出现高校信息泄露事故时可以追查到具体的人,以此强化高校网络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2.4 加强对应用软件的安全管理。提高校园应用软件安全性,首先要提高软件安全意识,要在应用软件的各个环节中提出其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要提高软件在运行中的监视和维护水平。一是要严格保证软件开发与软件维护之间的相互隔离,软件开发者没有权限访问软件系统的相关参数。二是要根据信息所设定的安全等级以及管理规则,对系统软件实施定期的系统安全风险维护和分级管理,并按相应的安全级别选择最为适合的保护手段和措施。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网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运行的情况直接影响高校的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等,因此高校网络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高校网络安全的管理,以此实现高校网络教育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玫.计算机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J].价值工程,2011(23).
[2]赵妮.高校网络管理与防护工作的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4(13).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 篇4
一、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快速发展, 企业经营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的资本市场使企业投资活动越来越复杂, 筹资活动日益频繁多变, 但是这同样也急剧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所以,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体系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就需要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改变, 而网络经济时代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进行财务工作管理时, 企业要及时改变财务管理目标, 摒弃传统财务管理的局部观念, 面向全局开展。在企业发展中, 整个财务管理目标需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覆盖, 进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二是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很好适应, 企业需要进一步改良自身的财务管理手段, 将财务管理中传统的人工模式进行有效改变, 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使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得到保障, 还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三是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素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确保其能够对新型的财务管理工具进行充分利用, 使网络经济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 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随着企业发展要求在网络经济时代中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尤其是我国逐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财务管理受网络经济的影响更加凸出, 这种情况下, 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 对企业财务管理方式造成影响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网络经济时代严重影响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而这种影响首先在财务管理的方式上有所体现, 网络经济时代下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只有及时分析评价自身的发展状况, 才能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在分析评价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相应的改变管理方式, 使其适应性不断加强, 进而确保在新型网络经济发展下的要求得到满足。尤其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 手工操作是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作业方式, 不但工作效率较低, 而且处理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就需要在财务管理中创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使企业计划、预算以及决策等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财务管理的风险性不断加大
在网络经济时代, 虚拟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而所存在的虚拟性严重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使其风险性不断加大。尤其是有些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较为严重, 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比较频繁的接触互联网, 这就导致了口令试探和假冒身份的风险时有发生, 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性。对于企业发展来说, 企业的发展状况被每一项财务管理的数据信息直接反映出来, 财务管理的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假如信息泄露, 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 当前网络经济时代下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这就需要企业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从而使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够与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促进企业自身良好的发挥, 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方式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 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不过在当前网络经济背景下, 随着市场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难以适应,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网络经济时代下, 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发展的要求, 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使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从而确保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 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 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近年来,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网络经济时代环境的影响,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企业只有不断探索自身工作新途径, 创新工作新方式, 才能够使企业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在创新管理方式的过程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企业通过相关措施使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人员是所有管理工作的实践者, 想要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必须确保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对较高, 从而使其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一个时期, 我国网络经济时代发展迅速, 且潜力巨大, 企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发展, 需要不断创新自身财务管理方式,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并将网络技术应用其中。而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需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结合网络技术, 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 有效改进财务管理理念
近几年来,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网络经济发展的冲击, 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因此,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境上的变化, 随着企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 所以, 需要有效改进财务管理观念, 通过对财务管理理念的积极创新, 使其与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 在经营管理中, 企业需要将“以人为本”放在首位, 通过激励手段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而更好的创新和改进财务管理理念。在创新财务管理理念时, 要使工作人员的信息观念不断增强, 从而在财务信息的获取上通过信息技术确保其准确性和全面性, 进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应用, 从而使企业的理财风险观念得到有效增强, 使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只有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彻底改变, 才能够更好的改进与创新管理理念, 从而使其与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三) 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各个环节, 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主要因为所负有债务导致的,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为此, 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下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才能降低财务风险。这就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身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并通过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其在网络经济时代下更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更具有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 企业能够通过远程处理、集中式管理以及在线管理等新模式更好的处理报表、审计报账等财务数据, 确保这些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当企业完成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后, 可以在集中式管理模式基础上, 有效调控企业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进而对企业资金加强控制, 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新的管理模式下, 地域因素不再限制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 企业可以将互联网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对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通过网络办公以及移动办公方式进行实时掌控, 从而使自身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 不断发展壮大的电子商务使企业的经济发展环境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企业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情况下, 企业只有对经济形势的改变有所适应, 加强经营管理工作, 才能够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 企业需要对网络经济时代下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创新和研究, 进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使其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 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经济增长中信息技术发挥着促进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不断发展的网络经济, 使国民经济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发展。当前,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网络经济的影响, 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尤其是不断发展的各种新型经济导致企业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之无法适应融合, 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企业想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需要对网络经济时代的要求有所适应, 积极改革创新自身的财务管理, 使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晶晶.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21) .
[2]王艳华.新时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14) .
[3]彭静, 欧阳令南, 彭勇.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网络财务[J].铁道工程学报, 2013 (7) .
[4]陈艳.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创新的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研究 篇5
自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出转折的趋势,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形势下国内诸多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最终目标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及合同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新形势下,建筑业不但面临着来自市场大环境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行业之间的剧烈竞争,
在新形势下更应深入理解并准确地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客观地分析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增强自身的机遇意识及忧患意识,紧紧把握住新的机遇,改变当前的粗放型管理现状,
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结构,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从而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得到稳步发展壮大。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概述
作为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职能涵盖了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决策等一系列系统的管理职能。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对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不但面临着来自市场大环境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来自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如不重视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其建筑施工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必将会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竞争力,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逐步失去市场份额,走向破产。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其内容涵盖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管理人员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人员、资源、技术管理也得到相应的优化,最终利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能有效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顺利竣工。
此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开源节流、提高资金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施工企业的创收增收,提升施工企业利润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是施工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根本途径。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只有改变当前的粗放型管理现状,不断强化大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力度,用科学的方法有效控制建筑经济成本,才能节约工程成本投资,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施工工程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举措
当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也缺少就科学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目标,
使得成本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其工作效率及流程得不到科学的评价和考量,难以在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大大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发展。
新形势下,施工企业应不断提升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管理水平,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正确认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
多数施工企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局限于在施工环节中控制能源的消耗,这一认识极为片面。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贯彻于建筑施工开展的全过程,包括工程信息跟踪、招投标、组织施工到施工完成的所有环节,因此施工企业要强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需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关注建筑施工工作的各个因素环节,
做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综合考虑方案、质量、技术、工期、安全等各个方面,实施成本预测,做好实际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实现成本决定生产经营。
2.优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
健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是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效果的重要保证。
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成本管理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的配比工作,明确各自的职务职能,充分发挥成本管理、技术、计划、物资、安全、设备、财务、纪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实现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分工合作,
同时督促各部门负责人做好带头作用,以提高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效率,确保有专人研究工程前期的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控制及成本预算有专人负责,公司的材料采购工作有专人负责,材料的采购量及价格有专人监督。
优化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能力不断加强。
3.狠抓项目成本核算与监督。
项目成本核算对实现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乃至整个施工企业的发展起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项目成本监督则是施工企业对成本开展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强化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需要狠抓项目成本核算与监督。
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基本制度还不够完善,核算成本的项目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成本核算中的程序问题也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施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机制,通过完善具体操作步骤,
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做好科学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可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定期实施轮岗制度,从而实现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互相监督管理,确保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那些一味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施工质量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但难以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会因质量不达标而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有损企业的声誉。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这五大方面,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加强控制,把好质量关,进行质量抽查和质量检测,确保项目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企业经济管理的柔性管理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柔性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柔性管理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后诞生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其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理念相反,提倡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利用柔性管理方式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克服传统企业刚性管理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能够全面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还能够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柔性管理体系,并加强柔性管理方式的应用,接下来,本文就对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策略,其内容的本质,就是对传统的刚性化管理方式进行全面转变,实现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在思维方式上,柔性管理也从历时性的线性思维向共时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转变,实现了思维的同步转型。与传统的刚性化管理方式相比,柔性化管理更适合现代企业的管理,也具有更高的管理效率。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利用柔性管理理念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其管理方式正好与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相反。在刚性管理方式中,强调的是制度化管理,即以规章制度为管理的主要标准和参考依据,对管理目标进行强制化管理。因此,刚性管理对企业员工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着极大的限制作用,不利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和员工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造成限制。柔性管理则不同,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人性化管理,其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一种理性化、人性化以及非机械化的非强制性管理方式,其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对员工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而是为了能够彻底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管理工作效率,并使得员工的创新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利用柔性管理方式所将达到的目的,就是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最高最求。
二、企业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方法研究
1.肯定员工的地位,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虽然,在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中,企业对员工的地位和劳动成果进行了肯定和认可,但是由于刚性管理所具有的以规章制度为主要管理依据,强调强制性管理的特点,缺乏变通和人性化,所以很容易使员工在心理上产生动摇,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进行否定,进而对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管理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而利用柔性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增强企业领导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在必要的情况在对企业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合理变通,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就能够让员工从心理上感受到企业对自身地位和价值的肯定以及认可,进而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达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目的。
2.以促进团队协作为目的,施行柔性管理
在传统的刚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过度重视制度化和强制性管理,所以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通常会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衡量,对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进行规定。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一定保障,但是却严重限制了员工创新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变得机械化和单调化,缺乏变通。同时,应用刚性化管理方式,由于员工工作的灵活性受限,所以无法进行团队协作,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形成了限制。而应用柔性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则能够从心理上以及行动上同时对员工的管理行为进行解放,充分发挥员工的灵活性,进而有效促进团队协作。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该以促进团队协作为目的,施行柔性管理,使员工将以往的规范行为变成自身的自觉行为,将以往的组织目标变成自身的自觉行动。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同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管理团队团队协作能力的发挥,综合而全面的提升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构建柔性化管理机制
基于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特点,会使企业的管理环境变得轻松而愉悦,大幅度改变传统刚性化管理下企业管理环境所存在的紧张、僵硬以及压抑的特点,使员工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管理环境下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热情和动力,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管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能够使柔性化管理所具有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在经济管理中企业就需要构建柔性化管理机制,以此来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使得员工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构建柔性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为了避免员工的行为过于松懈和散漫,起到反作用,还应该适当结合刚性化管理,刚柔并济。
三、结束语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经济管理是其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影响。因此,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对企业经济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应用柔性管理的方式来不断提升员工的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经济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俊中.动态环境下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柔性财务战略初探[J].时代金融,2010(05)
经济管理理论漫谈 篇7
宏观经济理论的主要目标差异
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实际存在着差异,其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理论机制与我国不一致、其创建经济理论的前提也不一致。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指导理论并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式和特点,我国不能够直接应用西方的一些经济管理理论模式以及指导思想,而是应该将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思想作为借鉴和参考,以制定真正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式和特征的经济管理理论。
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实现产出最大化,西方的相关学者认为,两个生产的基本要素就是劳动和资本,在西方的一些国家中,特别是发达国家,其劳动力非常稀缺,要确保劳动能够充分实现就业,就能够实现产出的最大化,所以西方的相关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是针对劳动充分就业而进行的。由此可见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针对其西方国家的实际发展形势所制定的,与我国劳动力充足的状况截然相反。相对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来讲,我国的资本是缺乏的,如果和西方国家一样将经济管理重点放在劳动力的研究上就会使得实际产出无法实现最大化。这样强用西方的经济管理理论就算不会破坏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我国应该把研究的重心放在高效实用资本上,并且将此作为前提创建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理论。
我国宏观经济相关理论同实际运行的差异
在进行经济理论的探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模型是LS-LM的相关模式,该项模式能够为执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提供良好的思路,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均衡了市场产出及利率。依照这样的模型理论,市场的相关利率是通过货币市场均衡以及产品市场均衡来共同决定的,利率自由浮动在经济管理理论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逻辑为:经济过热,我国政府需执行货币政策中的紧缩性LS-LM。通过市场操作来进行政府债券的出售,将货币收回,减少供给货币,从而使市场的实际利率上升,进一步使投资降低,使实际产出下降,并最终使经济降温。
能够看得出,我国政府在运用货币政策影响我国的市场利率,从而达到实际的经济目的,但是在建立LS-LM经济模式时,货币市场的实际均衡却产生了问题,其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是通过预防动机以及投出动机来决定的,和其收入应该成正比。投出的实际存在使得利率能够介入其货币实际需要的理论,为进一步创建LS-LM经济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可以说如果没有投机动机就不存在LS-LM模型。西方国家因为自身拥有强大的市场证券,其投机动机是迎合其自身经济特点的,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这种经济理论并不能够实现与我国经济特征的融合,反而背道而驰。我国的证券市场一是起步相对比较晚,二是因为有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的存在,其实际的市场规模还有在我国的居民中所产生的实际影响要比西方一些国家小得多,居民进行投机动机的实际货币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旦缺少了这种投机动机,在我国的LS-LM模式就直接不存在了,更不用说投入实践了。
宏观经济理论的实际条件差异
西方的经济理论在亚当·斯密开始就将其资本主义的实际趋利行为进行了充分的展现,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其成立的基本条件就是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流动偏好、资本的边际实际效率递减以及边际消费逐渐倾向递减,因为这三大心理理论规律的产生,使得消费降低,投资降低,利率非常小,居民一般都拥有现金,这样就会使得有效需求发生不足,从而为政府进一步干预经济给予有力的理论支持。这三种心理规律刚好是实际趋利行为的真实反映,是将资本主义精神作为其发展的基础的。在我国的经济中,这些指导理论是无法直接进行运用的,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理论的主导思想就是“内圣外王”,我国主要声张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理论,主张人的毕生追求不过“修身、齐家、平天下”。因此,三大心理指导规律即便在我国存在,也不会成为经济运用的主导规律,其宏观经济的主要管理理论要在我国成功应用,一定要建立在“内圣外王”的基础上才行。
结论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研究 篇8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 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发表意见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2]。网络信息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网络信息传播, 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 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3]。网络信息的传播, 在给世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问题。网上的不适宜内容其制造、传播、与接收也变得更加容易, 互联网在提供开放信息环境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也在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4]。如何管理网络信息传播以消除其负面影响, 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
信息传播历经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过渡到电子传播时代[5]。互联网的出现将电子传播推向了更高层次, 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互联网的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对传统的信息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 改变着人类信息传播的模式。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介, 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1.1 交互性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进行的是一种由媒体向大众的“单向传播”, 网络传播相对传统媒介传播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的交互性[6], 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 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受众之间可以直接交流, 其地位也不再是固定不变的, 信息的受众随时可以转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信息的传播者反之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受众。
1.2 跨时空传播
网络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它不受时间、地点、版面、频道、国界或气候的影响。传统媒介会受到时间、地域和物理空间的限制, 而网络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 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到哪里, 网络上的信息就会快速地传递到哪里。网络传播使信息在全球传递和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使人们的文化意识和理念有了一个全球性的眼光和境界。
1.3 多媒体传播
虽然网络传播和传统传播形式一样, 都使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不同的是网络传播可以灵活的应用各种符号, 不局限于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同时通过链接, 还可以在各种符号之间跳转。网络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图文并茂、声像俱全, 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可选择的多维信息, 融合了传统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传播特点, 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对受众的适应性。
1.4 虚拟性传播
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现实的客观信息世界转换成了文字、声音、图像和数字化的符号, 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而想象设计出虚拟的国家和社会、虚拟的社会关系和世界等。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 任何人都可以采用匿名制或虚拟身份表现自我或与他人发生各种关系。正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使得网民发言容易无所顾忌, 一些不负责的言论导致网上侵权事件频发。
1.5 传播人员的广泛性[7]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方便、快捷, 网民在扮演网络信息使用者的同时往往也扮演着网络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网民队伍的大小决定了网络信息传播者队伍的大小。网络信息传播成本低廉促使我国互联网使用者逐渐向各层次居民扩散。由于网民队伍的不断壮大, 网民层次的不断延伸, 网络信息传播人员更加广泛。
2 网络信息传播的规律
2.1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异同[8]
由世界各地的网民通过因特网组成的网络社会存在明显的社会属性, 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与社会模式, 它满足了构成一个社会的必要条件, 有社会意识、社会观念、社会分工、行为准则和法律法规。网络经济蓬勃发展,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 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网络社会的主体是网民, 没有国界之分, 没有地域之分。网络社会成员的参与无需物质身体到场, 以言论和行为表明自身的存在。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心理倾向组成虚拟社区、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社区活动。网络社会是一个自治社会, 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 有其自身的脆弱性, 黑客攻击、网络故障、法规限制等都可能引起网络社会大面积的瘫痪或消失。
网络社会尽管异于现实社会, 却始终是现实社会的别样表达和延伸。首先,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来看, 网民不能脱离现实的人而独立存在。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消失, 不再参与社会活动, 相对应的网民也就停止了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网络社会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活动规律。网络社会的主体——网民的活动, 仍然是现实社会中人的活动的客观反应。因此网民的活动规律依赖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活动规律。
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产生了越来越宽泛的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的活动多种多样, 基本反应了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如获取信息、学习和知识浏览、论坛、娱乐、网上金融、网上购物和商务活动等。网络社会中的信息传播无论是速度、范围、深度还是影响面都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目前九成以上的网民通过网络社会来了解新闻、信息和热点。近年来, 不少社会热点都是先从网络社会中传播开。如南丹煤矿事故、孙志刚事件等;还有一些事件本身就是网络社会的产物, 如“芙蓉姐姐”事件。
2.2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
模式是对现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把传播过程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用文字或图形等形式抽象即为传播模式。Lasswell (1948) [9]的口语化过程模式是最早的信息传播模式, 该模式用“谁、说了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和取得什么效果”来说明的信息传播过程。Lasswell的传播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Shannon和Weaver (1949) [10]提出了网络传播的通信模式, 该模式导入了噪音的概念, 并用熵和冗余来说明有效传播。Shannon和Weaver的网络传播通信模式如图2所示。
社会环境、个人认知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但以上两个模式都未揭示传播的社会性。网络信息传播是一种快捷、便利和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 网络信息传播有着与传统信息传播截然不同的特征,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媒介, 可以是一点对一点, 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或者多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 呈网状分布。
将网络传播的基本要素:传播者、接受者、信息、媒介等进行概括, 得到网络信息传播的一个基本模式[11], 如图3所示。
网络传播基本模式是网状模式, 网络传播中每个传播主体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 同时每个传播主体又受到个体的人格结构、所处的基本群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
网状分布的网络传播是无中心的, 没有边际, 也就无所谓覆盖面的问题。对于用户来说.不管身处地球的任何角落, 只要上了网, 他就是中心, 可以自由地发布传递信息, 可以自由地检索、储存相加工信息。网络传播融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等传播为一体, 它赋予了传播者相接收者以平等的地位, 都可以向广大的不确定的受众发布信息, 并且能迅速甚至即时地获得反馈, 或直接与信息的接受者进行交流。
2.3 网络信息传播的动力
个体与组织是互联网上最为直观的活动单位, 网络信息传播的动力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12]。
个体网络信息传播动力主要来自信息交流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利用互联网络交流信息是个体信息传播的主要动力。个体为满足自身信息掌控的需要, 通过网络检索所需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络服务的不断加深, 人们对通过互联网检索到所需信息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人们利用互联网的快捷的优势, 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 这为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动力。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特点之一是交互性。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各种信息, 通过网络提供的多种服务功能可以表达观点、提出倡议和参加讨论等。通过互动社区对某一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新闻网站就某件新闻给出自己的评论, 甚至建立自己的博客, 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些均反映了个体的一种信息表达的愿望和动力。
在现实世界里, 对事务价值的不同认定, 发生冲突不可避免。这将导致认知失调, 也即人们常说的“怀才不遇”。如果有机会接触网络, 必然要通过在网络中的积极参与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并获得承认。一些网络写手, 在现实世界默默无闻, 在网络世界确是声名显赫。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 但同时也是社会的折射, 其本身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网民在网络中的社会活动, 很多情况下体现为群体活动。“从众心理”在网络社会中依然有显著的作用。成为网络信息传播动力的个体心理因素之一。 组织的信息传播动力主要源自政治的经济效益, 以及文化传播的需求。
信息社会技术的进步与通信网络的发展为公民, 尤其为普通公众参与政治决策和行政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信息的开放和透明度的增强, 使公民对政治和行政事物的了解日渐增多, 对“效率”是传统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挑战, 取而代之的是公平正义与行政效率并重, 民主行政成为信息社会行政发展的大势所趋。电子政务为这一行政范式的转变提供了切实可行而廉价的途径, 为公民参政、议政, 更广泛地实现民主权益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 电子政务客观上成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动力。
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 缩短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 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强大的信息容纳能力, 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盖进来, 这样就把整个世界融合在一起, 真正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合作。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日趋成熟, 电子商务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电子商务的发展, 以及其他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 会成为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强劲的动力。
互联网的出现, 为任何个人、组织和社团在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宣泄情绪等创造了条件,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各种文化学习和交流活动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空间是自由的, 包容的, 人们通过专门网站和搜索引擎来浏览、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BBS、电子邮件和聊天室进行交流、互动, 通过网络游戏或其他网络资源来休闲娱乐。个人、组织和社团对文化传播上的需求是组织信息传播的动力之一。
3 国内外网络信息传播管理概况
3.1 国内
在我国, 社会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及网络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促使一批国内学者密切关注互联网信息传播领域的问题, 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有些专家从立法的角度探讨对网络信息领域的行为控制, 以调整国家、ISP (网络服务提供商) 、ICP (网络内容提供商) 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些专家研究和探讨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及应对机制, 还有的对网络“人肉搜索”所造成的侵犯隐私权进行法律上的探讨。
总体来说, 尽管目前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管理非常重视, 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但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管理还是比较粗放, 针对网络一些新的特点而出台的措施都处于探索阶段, 招致争议也很多。法律也未形成体系, 漏洞很多, 缺乏操作性, 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完善。对于如何大力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调控的同时如何保障网络自身匿名、自由、开放的特色从而更好地发展网络信息传播之间的关系, 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3.2 国外
从国外的目前管理经验来看,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需要统筹运用立法、行政、行业自律等多种手段。首先, 立法是管理的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看似很少对网络实施监管, 而事实上已利用法律对网上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其次, 行政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重要手段, 比较常见的包括内容分级制、内容审查制、网站注册制、税收优惠制等。而行业自律则是互联网管理的必要补充, 也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技术支持则是互联网管理的保障。
国外的学者在对网络信息传播行为的消极影响进行管理研究的同时, 更多的表达了对个体的关注。这种关注, 既体现在研究角度的选取上, 强调互联网的发展对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诸多影响;也体现在管控思路的导向上, 着重网络管理与个人自由与隐私的恰当平衡。
但在网络信息传播理论与实践过程当中, 东西方国家的观察视角不同, 遵从原则也不同。西方国家强调最大限度的尊重公民的网络信息传播权, 更多的依靠个人对自身网络行为的调控, 国家尽量少的进行干预, 管控措施更多的体现在后果管理方面。而东方国家 (特别是亚洲国家, 包括日本) , 在面对问题频出的互联网信息传播行为, 更强调事前的防范管理。通过政治的、法律的、制度的等各种具体措施对网络信息传播行为人进行调控。网络信息传播行为调控理念的不同, 从根本上说, 还是源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 即“人本主义”中以“人的价值”为本位, 还是以“社会价值”为本位的沿袭问题。
4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对策
言论自由是网络世界最宝贵的要素之一, 言论自由同时也是民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但不是唯一要素, 在相同层次上还有其他一些不可或缺的因素:如国家的安全、公共秩序的保持、公正审判的维护、公民人格尊严不可侵犯等, 这些要素经常会相互碰撞和冲突, 彼此间需要很好地平衡和协调才能保障一个社会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而平衡和协调的结果必然造成了任何权利和自由的相对性, 言论自由也不例外。
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和处置研究就需要有效地对互联网内容即网络信息传播进行引导。在此有一个平衡问题, 限制过度, 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 减少个人的自由, 这与网络的“天性”相违背;而限制和规范过弱, 则要牺牲社会的利益, 使网络空间失序。本文探讨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管理。
4.1 开发管理技术
互联网具有多种媒体属性,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 具有独特的传播特点, 在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的同时, 也给网络舆论的引导带来挑战。互联网具有多向性、分散式、去中心化的传播特征, 信息的接收与发送来自各个不同的节点, 各节点相互独立, 信息传播不必经过或返回任何中心点, 增加了使用者绕路
以规避内容管制的能力, 用户可以利用多节点的连通访问, 轻易地绕开“把关人”设置的信息障碍来获取信息。
同时, 网络信息传播也具有匿名性的特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 这种匿名传播的特色, 是促成网络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也给不适宜内容的管制带来困难。它不但使管制部门无法确认不适宜内容的真正作者和传播者, 也给管制中的调查取证造成障碍, 使不适宜内容的责任者逃避制裁。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 正在使传统的管理手段失去应有的功能, 需要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对技术上的革新和保护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浙江省针对网络的匿名特点推出“实名制”上网, 在实践中引起众多非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 要求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应预装“绿坝”软件。对工信部的此种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最难于管理的BBS (电子公告牌系统) , 目前尚无可以自行识别BBS上是否刊登了不良信息的工具, 因此不断开发应对网上问题的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
4.2 管理方法
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 世界各国也都在探索之中。国外的经验主要有:对网上内容进行分级和过滤、对执法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等。
政府的行政管理不可缺少, 政府可以对网络内容的传播进行限制性审查, 可以控制上网, 可以引导加强行业自律, 加强人们的道德伦理建设等。
通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 结合各种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如通过硬性的法制管理, 对计算机病毒传播者进行处罚, 惩治非法利用他人私人信息和数据者, 打击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者, 对网络盗版与网络信息合理使用进行界定等。而在软性控制方面, 提倡网络文明,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对网络信息实现有效管理。
4.3 法律
法律与道德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两大支柱。法律通过规范、引导、威慑和惩罚发挥作用, 道德通过舆论、习俗、信念发挥作用。
健全完善动态的法制是网络健康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网络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映射与体现, 它的发展与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世界法治发展与完善程度的体现。前面已经提到, 网络世界也是一个社会。大体上来说, 构成这个社会的主角是政府、网站及网民。在网络社会中, 只有严密健全的网络法律, 对政府、网站及网民三者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 对该三者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平衡, 才能实现秩序井然的网络世界。
因此, 发展与完善网络法律至关重要。然而法律有自己的缺陷, 在规制网络社会方面与规制现实社会一样有着一定的滞后性与盲目性, 还有一些网络问题是法制难以解决的, 这时就需要道德来做为补充。提高网民整体素质, 加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自律意识, 政府在培育和引导良好的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5 结束语
目前, 对于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和全面。本文通过借鉴国际、国内相关经验, 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 对网络信息传播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能够为我国的网络信息传播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互联网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网络信息传播是电子传播方式的一种, 以多媒体、网络化与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媒体为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发表意见提供一个自由的平台。但网上的不适宜内容其制造、传播与接收也更加容易, 如何消除网络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 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和特征, 探讨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和特点, 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提出网络信息传播管理的处置对策。
关键词:网络信息,信息传播,传播模式,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富金.法眼透视网络舆论[EB/OL].东方法眼, http://www.dffy.com/fayanguancha/sd/200701/20070126161441.htm, 2007-01-26/2009-09-15.
[2]吴风.1995-2000: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报告[R].现代传播, 2001 (3) .
[3]程洁, 张健.网络传播学[M].浙江: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7:13.
[4]王振新, 吴新年.我国网络信息传播新环境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情报, 2007, 27 (1) :47-51.
[5]佘绍敏.传播学概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20.
[6]吕杰, 张波, 袁浩川主编.传播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334.
[7]邱均平, 苏金燕, 牛培源.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153 (5) :38-40.
[8]黄立坚.虚拟世界现实和谐——构建和谐网络社会的路径探幽[N].消费导报, 2009-06-23.
[9]沃纳.赛拂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
[10]吴晓伟, 胡纬华, 吕继红.人际竞争情报传播模式与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 2009, 1:102-104, 114.
[11]王中义.网络传播:原理与实践[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 篇9
1.少“管”而多“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企业必须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管理的整体战略推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管理是在于多规划、多思考, 从实践中提炼问题、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的去实施管理, 这便是我们所说的管理中的“理”。管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 更重要的它是一门“宽泛的艺术”。
2.能动性和创造性。管理的策略并不在于管理的制度本身, 僵硬的管理制度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有限的效果, 然而, 管理的艺术在于“人尽所长、物尽其用”, 不在于我们对于人力及物资的管制, 而是在于有效的去发现人力及物资的优势, 提升其能动性, 让其从自身来创造价值, 从来达到经济管理的目的。
3.专业化与民主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管理方式的民主化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明显特征,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4.科学化与自动化。而且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将管理手段自动化, 根据相关需要, 借助先进的如计算机手段、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以及自动化的仪器手段等, 就能更好的对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有序的调控和指挥, 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各种效率。
现代化的经济管理, 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我们必然也将逐渐发展和完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内容, 从而使其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 经济管理的发展, 也出现了新的趋势。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1.以人性化的管理行为优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利用管理行为, 可以充分的调动生产者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其能够更加全心全意的为企业和组织去工作, 去创造价值, 从而达到管理的最终目标。人性化管理行为对科学化管理制度的优化已经被普遍认可, 并在经济管理中深化, 在未来经济管理的思想体系当中, 具有着核心的价值与意义。
2.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因为企业和组织想实现获取最大化利益以及体现其核心价值, 最关键的在于其基层人员是否能迅速的实行民主化决策。
3.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作为一个决策者, 需要了解不同的信息, 需要对企业和组织中不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 这就要求决策者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掌握全面的信息和资源。当今社会, 知识是最宝贵的资源,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能够让更多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最大限度的去聚集知识、分享经验、创造财富, 并能使基层的管理人员甚至普通员工实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这样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 使企业与组织在发展中具备迅速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4.以客户为导向。只有把握住买方市场, 以顾客为向导, 才能创造价值。所以, 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发展必将由以生产者和技术为导向变成以客户为导向。
5.从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发展。任何一种优秀的管理制度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理论及经验, 在这些理论和经验上, 不断创新, 企业和组织才能不断良性健康、充满活力的发展。
6.网络式的沟通方式。通过这样一种现代化的沟通方式, 能更好的使企业和组织内部进行一种良心有效的运转。
7.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及发展。将团队通过任务来聚集, 并根据任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有效的重组, 让团队中所有的人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 使其能积极的去为团队贡献其专业知识及技能, 并使得这样的知识和经验能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共享, 从而做出对团队有利的创新, 完成企业及组织的任务。团队精神的培养及发展, 会更进一步的推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的发展。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 篇10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经济管理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得到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 经济管理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特征, 归结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 经济管理呈现艺术性。在经济管理中, 其管理的核心不是怎样去管理, 而是如何掌控好经济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应该说经济管理的重点是思考与规划, 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以及规章制度, 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进而找出解决方案, 只有这样, 才能让经济管理实现高效、稳定。 (2) 管理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不管是进行什么样的管理工作, 其创造性与能动性特点都是十分鲜明的, 经济管理也是一样。实行经济管理, 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 进而希望达到最优效果。在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持续不断的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提高人们的创造性, 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以实现其经济管理的目标。 (3) 管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众所周知, 经济管理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关于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 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了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之后, 才能让整个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也才能提升管理效率。此外, 在进行管理过程中, 还必须坚持发扬民主精神, 最大限度的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经济管理的民主化, 进而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 (4) 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在21世纪的今天, 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 在各个领域的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因此, 在经济管理过程中, 也应该努力吸引相关的先进技术参与其中, 进而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自动化则是要求管理工作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借助现代各类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 对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安排, 提升经济管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提升经济管理的时间效率。
二、未来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经济管理在未来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在当下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重要的议题, 总体来说, 在未来可能会表现出下面的发展趋势。 (1) 管理制度走向人性化。在21世纪的今天, 经济管理越来越重要, 而在管理的过程中, 发挥好管理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十分关键的, 不管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变化, 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 可以说经济管理对经济发展具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 在展开经济管理过程中, 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展工作, 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 推动管理者全心全意为经济发展服务, 为自身在经济管理中价值的体现而不断努力, 最后实现其管理目标。 (2) 管理模式走向民主化。在经济管理活动中, 实行民主决策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民主决策会关系到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 推行民主决策模式, 充分的采集管理者的建议和意见, 发扬民主, 尊重每一位管理者的意见, 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 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管理服务。 (3) 组织结构扁平化。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 基本上都是金字塔模式的, 而这种金字塔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 如如:制约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体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知识的迅猛发展, 这种金字塔模式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已经找不到生存之地, 在这种背景下, 一种新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得以出现, 这种扁平结构的出现, 有效的凝聚了员工的智慧与力量, 发挥着员工的创造性, 是一种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 能切实的提升经济管理的效率。 (4) 以客户为导向。在过去, 经济管理以生产与技术者为导向, 但是, 伴随着当前队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这种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转向了以客户为主,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定位。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来确定自身的发展模式。可以说当前消费者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关注的重点和需求, 企业也只有以市场为导向, 把握好客户, 才能稳定向前发展。 (5) 重视团队精神的构建。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力, 那么构建起团队合作精神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 团队协作精神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因此, 在经济管理实践中, 应该构建起团队协作精神, 发挥员工的优势, 让团队去凝聚每一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 强化员工之间的合作, 完成企业与组织任务。可以说团队协作精神对任何一个企业的是至关重要的, 在经济管理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 能让经济管理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经济管理现代化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新趋势, 而要想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困难还非常的多。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经济管理现代化将会很快到来。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把握好机遇, 掌握好经济管理的特点, 认识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经济管理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为社会经济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晓冬.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文学家, 2012, 17:276.
[2]雷思.经济管理现代化及其发展新趋势探析[J].青年与社会, 2013, 06:85-86.
[3]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3:23.
浅论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篇11
关键词:企业 经济管理
在如今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者中长久存在,就必须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
1、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为达到一定的发展目标,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规则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断挖掘自己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利益 在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制定恰当的企业管理办法,合理配置资源,最大效率地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企业的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必须在管理方法上作出相应的改革创新,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投入,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有序的决策系统,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不断革新自己的管理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自己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适应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
2、企业经济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改革管理策略,才能在经济发展的趋势中站稳脚跟,及时化解经济危机,并且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只作为口号,要把创新管理理念应用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当中,看看这样的理念是否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改正和思考,只有实施合理的改革制度,企业才能焕发活力,充满生机。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传统的企业管制制度很多形同虚设,企业只关注到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而对于经济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很多企业虽然建立了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并没有真正应用到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来,部分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只是一纸空文,与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多数企业的制度实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导致很多企业经常出现资源浪费、对市场的适应性不高等问题,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2.3 员工的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受传统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员工都只知道埋头工作,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就算万事大吉了,这样的情况造成了员工创新意识差、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等特点,企业要想搞好经济管理,就必须努力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督促员工不断的学习进步,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至于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迅速发展的时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鼓励员工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成为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力团队,不断促进企业的更快发展
3、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 改革经济管理制度
企业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企业的框架构成,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只有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优化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创新改革,不仅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还能强化产品的生产活力,及时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本效益。
3.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伴随着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监督机制,将经济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好长久性的科学规划,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管理对各个机构的管理约束能力,加大经济管理的力度,拓宽经济管理的工作范畴,推进全方位经济管理制度运行的新局面。
实施柔性经济管理政策。针对传统的刚性经济管理整理,研究者提出了柔性经济管理政策的概念,柔性经济管理政策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主张在企业中实行人性化管理政策,根据企业树立的基本价值方向制定合理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刚性经济管理意在束缚员工的行为,对员工的各项工作给予条条框框的束缚,强调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而柔性经济管理政策以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鼓励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在心理上使员工感受到被信任的温暖,因此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柔性经济管理政策强调尊重员工的个人意志,每位员工在企业中都是平等的和有价值的,鼓励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不断地创新和创造,实现自己的价值意义。
3.3 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研究 篇12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建设非常重视,尤其是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研究,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我国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发展建设,严重阻碍了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所以,如今,如何更好地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
1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1 工程风险管理数据概况
工程风险,概括说,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并影响工程项目目标(费用(资金)、进度(工期)、质量和安全)实现的事件。一般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参与建设的各方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风险还是很大的。据相关数据显示,工程越生疏,其工程风险越大。所以要尽最大的努力来降低风险。接下来将呈现一些公司风投过程中的负债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1.2 工程风险管理目前发展状况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军事科技都在不断的发展,这些进步都依托于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无论是经济发展上的各种污水、垃圾的排放还是科技发展中实验过程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等,都会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污染,就算是科技不断地发展,发展到已经能够处理大部分的污染,但是并不代表使这些污染物完全的吸收或者是处理了,所以还会对其本身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种种的危害都可以归结为工程风险,就我国的目前发展,只能对这些风险进行相应的估计,并不能完全的对这些污染进行消除,尽管如此,还是要对工程风险管理采取一定的措施。
1.3 工程风险管理研究方向
基于工程风险管理目前的情况还不乐观,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首先要做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制定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针对对象,为了让我国的经济在工程风险中发展得更好,就要对工程风险进行透彻的了解,然后制订详细的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我国的工程管理的主攻对象。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中,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煤矿、化工厂等。因为这些工程的发展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些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极大的负担,在煤矿业相关的产业诸如焦场、铁场等,他们每天的排放量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甚至对城市中心都造成严重的危害,人们不敢穿白色的衣服出门,衣服也不敢往出放,甚至家里的灰尘也比较多。所以工程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主要定义为污染较大的工程项目。
2 低碳经济的相关信息
2.1 低碳经济理论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减轻经济发展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系统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出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系统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可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避免剧烈的气候改变,减少恶劣气候令人类造成伤害的机会,因过高的温室气体浓度可以会引致灾难性的全球气候变化,会为人类的将来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能够让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下去,并且能很好地发展且造福人类,我国现阶段能做的就是极力控制大量废弃物排放的工厂,这样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不仅能够让我国的大气污染减少,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运用就是发展二次能源,尽量不使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不仅可以再生,更重要的是无污染的。所以低碳经历的大力发展会对我国的一些原始工业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煤炭业的现状已经呈现衰减趋势。
2.2 低碳经济的运用发展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中,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我国的电力方面的发展,由以前的煤机发电,变为现在的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古老的煤炭发电的方式是进行大量的燃煤,不仅大量使用了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且还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但是利用这些二次能源发电,在有效利用自然界资源的同时还能减轻环境的负担,这就是低碳经济的运用。低碳经济不仅运用在发电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方面,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就是“白色污染”。在以前,我国大量使用塑料袋,因为这样的方法大大方便了市民。但是这些塑料袋都是一次性的,并且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分解,在这些塑料袋被使用了一次之后就会被丢弃,但是大自然的能力是不能使它分解的,于是大量的塑料袋就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在倡导低碳经济以后,大力研发科技,发明了新兴的塑料袋,这种塑料袋在土地里会进行自解,不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总之,低碳经济的倡导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3.1 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低碳经济是被大力倡导的一个经济,因为这样的经济不仅能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还得到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在白色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虽然说在科技方面已经研发了可分解的塑料袋,还有的塑料袋多次使用,虽然这些措施对我国的环境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还远远不够,要想把工作做到完美,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地方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拒绝免费提供塑料袋,并且呼吁广大市民拒绝使用塑料袋,这样的举措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所以从总体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良好。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说,我国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对不排放合格的工厂进行查封,但是在检查人员离开之后,这些不达标的工厂又悄悄地开动,这样的做法就是对治理的不支持。虽说有这些不合理的举措,但是只要加大查处力度就能完成任务。
3.2 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
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同时,需要对大量的不合格的工场进行查处,又要对新的符合低碳经济的产业进行开发来代替被查处的经济体系来平衡我国的经济体系,这样的决策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污染经济关闭与新经济的开发之间,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间隙,而这个间隙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时就有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低碳经济工程风险管理不仅表现在这一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新开发的经济中,新开发的经济能不能长远发展,能不能代替旧经济使整体的经济体系不受动摇,这些都是未知数,只有运行之后才能知道,但是运行了就会有风险。
3.3 低碳经济与工程经济管理联系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关系到工程经济管理。工程管理就是旧经济的淘汰与新经济的研发与运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会对工程经济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就是新经济的研发之中,这期间的经济管理就是一个严重的空缺,这样就会使工程经济的工作不能完整的完成。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
4 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重视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发展现状,比如说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企业不够重视经济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等,并且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不断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管制度以及改变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观念等,从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工程经济风险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以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兴田.低碳经济下工程经济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8).
[2]申亚峰.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4(16).
[3]李志宏.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2(6).
[4]张丽雅,陈洁.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4(24).
【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管理】推荐阅读:
网络经济理论12-13
计算机网络经济研究12-25
网络经济运行竞争管理09-04
网络经济财务会计管理05-12
论新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与网络经济范文07-09
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已排版01-04
浅析网络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论文11-12
经济研究管理12-17
经济管理研究05-29
经济行政合同研究管理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