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方案(精选10篇)
研制方案 篇1
摘要:为修正新农合方案,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最大程度实现制度目标, 首先形成了方案修正的标准, 包括是否消除因病致贫、是否收支平衡以及是否最大程度共担就医经济风险3方面。据此标准, 依次对补偿方案进行“收支平衡状况分析及调整”、“因病致贫状况差距分析及调整”和“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分析及调整”。最终形成修正标准、可操作思路和具体操作步骤,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新农合方案修正的盲目性, 使方案的修正紧密围绕新农合的制度目标展开。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方案,修正
方案修正是在合理评价方案效果的基础上, 按照方案制定的原则和特定方案的设计目标, 通过目标差距分析, 调整已有方案的一个过程, 它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实现制度完善的一个必经过程。目前新农合方案的修正缺乏科学依据, 一直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以达成既定目标, 所以亟需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案修正思路来指导新农合方案的调整。
1 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特定新农合方案进行效果评价, 将能明确可能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如:新农合资金沉淀、收支难以平衡、基金结余率大起大落[1];部分地区补偿受益的多是相对富裕的群体[2];“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仅部分缓解[3]。针对现实中出现的收支难以平衡、风险未达到最大程度共担、未能完全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基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相关研究根据医疗保险一般规律, 尝试采取调整封顶线、起付线、报销比例、可报销范围等措施[4,5,6]进行方案调整。但是, 上述调整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未能围绕制度目标的实现展开[7]。如何有效继承和利用方案评价提供的信息?如何在分析评价结果后形成方案调整的思路?如何紧紧围绕制度目标的实现来确定修正方案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拟将医疗保险一般规律与新农合制度目标紧密结合, 建立一套方案修正的标准、步骤和方法, 以期能够指导新农合实践者合理地进行方案修正,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消除新农合方案修正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 思路
本研究认为, 方案修正应以新农合的制度目标为最高指导原则。围绕制度目标, 我们演化出具体指标为: (1) 消除因病致贫, 这是风险共担原则的最核心部分。未能消除因病致贫可分两种情况, 一是已具备最基本的筹资水平, 由于补偿方案不合理导致未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 对此调整补偿方案即可, 这是首选方法;二是不具备最基本的筹资水平, 这种情形下首先必须增加筹资运作, 其次才是调整补偿方案。 (2) 收支平衡原则, “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未能实现收支平衡表现为“资金沉淀”或“资金亏空”, 对于前者需合理调整补偿, 对于后者需首先明确是绝对亏空、相对亏空还是两者并存, 绝对亏空是指总筹资尚不能解决因病致贫, 需增加筹资, 相对亏空是指已经达到了最低筹资水平, 但是补偿方式不合理, 需调整补偿方式。当然, 也会有最基本筹资水平未达成与补偿方式不合理共存的情况。 (3) 风险共担, 对于任何特定方案, 总基金的注入必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共担, 但是不同就医经济风险人群补偿基金分配额的不同, 形成的共担机制就不同, 需要以“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为最高原则, 确保现有资源下, 重大疾病风险必须得到最大程度的共担。
3 操作步骤与方法
结合制度目标的3个方面, 方案修正可以分3个步骤进行:因病致贫状况差距分析及调整;收支平衡状况分析及调整;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状况分析及调整。
3.1 因病致贫状况差距分析及调整
消除因病致贫本质上是将发生了因病致贫风险的人群, 通过新农合的补偿将其费用调整到人均最大支付能力线以下, 从而使这部分人不至于发生因病致贫。因此, 消除因病致贫所需的筹资额即为因病致贫总缺口。为防止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 结合补偿比的一般设定原则, 对于因病致贫人群, 按照80%的比例报销即认为可消除其因病致贫状况。
具体操作步骤为: (1) 效果评价信息的继承。基金总额达到多少, 因病致贫缺口计算方法, 因病致病缺口有多少?为防止出现缺口大于基金总额的情况, 需分析筹资水平是否有增加的空间?然后对比分析, 原方案多大程度解决了因病致贫, 是否达到了预期标准 (或当地既定标准) ;若未达到, 与当地标准有多少差距, 已经消除了多少因病致贫缺口, 与理论缺口还有多少差距;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 将差距尽可能调整为零或在可接受范围内。 (2) 根据基金总额是否高于因病致贫总缺口, 需分两种调整思路。①如果实际筹资总额不低于解决因病致贫所需筹资额, 可通过调整补偿方案 (针对该部分人群的补偿比) 实现消除因病致贫。②如果实际筹资低于测算所需筹资, 仅靠调整补偿方案无法实现目标, 首先必须增加筹资;若无法增加筹资, 则在现有筹资水平下, 需调低解决因病致贫的程度指标。
综上, 对于“解决因病致贫”标准确定的地区, 如现有方案不能达标, 可根据目标调整筹资水平, 并进一步调整方案;对于筹资水平确定的地区, 可通过调整补偿方案, 使得现有筹资水平下尽可能解决因病致贫。
3.2 收支平衡状况分析及调整
3.2.1 继承效果评价信息。
明确问题:对于资金沉淀, 重点解决如何将沉淀的资金用于补偿;对于资金亏空, 重点是如何调整补偿方案、风险储备金或是管理费等。当然, 对于资金沉淀的地区, 如果当地政策允许, 同样也可以对现有的补偿方案、风险储备金或是管理费等进行修正。
3.2.2 研究前瞻性调整方案以维持收支平衡。
结合“解决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原则和标准, 在面临新的筹资水平下, 如何前瞻性调整方案以维持收支平衡。
3.2.3 紧密结合“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
如何达成“收支平衡”的具体思路体现在围绕“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修正方案的具体过程中, 也就是运用调整起付线、封顶线、报销比例等方法在修正新农合方案时, 需要紧密结合“因病致贫”和“风险共担”目标, 决不能脱离制度目标单纯去调整这些指标。
3.3 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分析及调整
3.3.1 根据效果评价信息。
依据相对危险度 (RR) 指标的变化程度, 明确风险共担的程度及存在的问题。
3.3.2 类似因病致贫目标。
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欲达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共担目标, 例如特定人群 (如总人群、高危人群) 的就医经济风险下降到一定程度, 需要如何调整筹资和补偿方案;二是现有筹资水平下, 如何调整方案使得就医经济风险的下降幅度达到最大。
3.3.3 补偿方案的拟定和调整。
针对要消除一定程度的风险, 需要测算所需的筹资额, 并拟定补偿方案;针对既有的筹资水平, 则需要调整补偿方案, 给出几种方案, 并建立方案与风险消除程度之间的联动关系。
4 讨论与小结
新农合方案修正需以效果评价为基础, 围绕制度目标实现展开, 本文形成了一套方案修正的思路、步骤和方法。针对新农合方案中的筹资、补偿、管理等存在的问题, 从收支平衡、因病致贫状况及就医经济风险分布三方面进行分析及调整, 能够有效解决实践中方案调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问题。新农合方案修正, 首先要有明确的修正目标, 即“收支平衡、风险共担、消除因病致贫”三大目标, 并结合实际情况, 形成特定的修正标准, 其中尤其应注意不同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 管理者需要做出综合的判断;然后, 以修正标准为指导, 结合筹资需求测算、补偿方案拟定等具体方法, 进行方案修正。
参考文献
[1]王燕.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7.
[2]余祖新.新农合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 2008, 11 (2) :87-89.
[3]赵新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效果研究[J].华章, 2010 (13) :22, 25.
[4]王小万, 刘丽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比例与起付线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5, 24 (3) :12-14.
[5]何伟.江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调整方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9) :657-658.
[6]郑建中, 周立业.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住院补偿比测算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6 (l) :113-114.
[7]张英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9.
研制方案 篇2
【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工作方案
(国食药监办[2006]4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司室、有关直属单位: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国办发[2006]51号)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六年九月八日
整顿和规范药品研制、生产、流通秩序工作方案
为了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国办发[2006]51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药品研制环节
(一)工作重点
1.严厉打击药品注册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以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化学药品第5、6类申请和中药第8、9类申请为重点,组织对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2.清理和规范药品批准文号。
3.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和药品商品名称的审批。
4.严格审评审批重点药品品种。重点针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安全性风险较大的3类品种。5.严厉查处医疗器械申报资料和临床研究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对有投诉举报、审批中发现有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资料,进行检查和抽查。
6.严格医疗器械产品的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临床研究评价和产品说明书等审批要求。清理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及其他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产品。
(二)工作措施
1.组织对药品注册申请进行全面清查。
开展自查自纠。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对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间受理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药品注册申请,组织辖区内药品注册申请人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核查确认,发现有违规问题的注册申请应立即撤回。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注册申请人自查自纠确认无问题的注册申请组织专家组进行抽查,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记入不良记录并予以通报。
加强现场考核。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对已经受理但尚未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注册申请,严格按照《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的规定,全面细致地进行逐项核查。对新受理的注册申请进行现场核查时,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除严格执行《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外,还必须对原料药来源、试制与研究原始记录、研究工作涉及的仪器设备、试验动物、样品试制量和研究全过程时间衔接点等6个方面的要素和环节进行核查。
清理和规范药品批准文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开展全国药品批准文号重新普查登记工作,进一步摸清药品品种底数。建立和完善药品淘汰机制,分阶段、分重点、分品种启动药品再注册工作。
严格药品说明书、标签的审核和药品商品名称的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严格执行《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做好标签、说明书申报审核发布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
2.严格审评审批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重点品种。
加强技术审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制订并完善注射剂技术审查的标准和指导原则。严格审查该注射剂型和注射剂增加规格申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强对其原辅料合法来源、说明书和标签内容等要素的审查;严格对注射剂处方工艺研究的规范性、完整性的审评,特别是严格对灭菌工艺的选择和验证研究以及相关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和制备工艺可行性等的评价;强化注射剂品种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高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要求和临床研究病例数要求;严格注射剂仿制申请质量可控性等要素的技术审查;对质量标准待完善品种的仿制申请应在提高标准的基础上进行。
加强标准管理。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及多组分生化注射剂等重点品种的标准提高工作。在完成品种梳理、项目确定及标准起草工作基础上,确保重点品种标准得到提高;对已上市重点品种说明书和标签样板,进行规范和完善。
3.全面监督检查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专家就药物研究申报注册品种,对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依照《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加强对药物临床前研究开发机构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管理混乱,不能保证研究工作真实、规范的,不能保障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擅自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立即依法予以查处。
4.开展医疗器械全面清查工作。
开展自查自纠。针对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审批的医疗器械品种,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组织辖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产品的标准、说明书、适用范围以及临床研究和注册申报资料等进行自查自纠。针对注册申报中有情况不实或不规范的行为,要求企业如实报告并自行采取纠正措施;企业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查实后依法严厉查处。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对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企业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监督企业及时纠正。针对需要补充技术资料、重新界定类别、修改说明书等情况,应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及时纠正;对不符合国家或行业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注册产品,要求企业补充完善技术资料;对需补充检测的,要求企业补充履行检测手续;对经重新审核后确认为不合格、机理不明确、不应作为医疗器械审批发证的,应按法定程序,撤销或注销其产品注册证。
加强监督检查。针对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审批的医疗器械品种,各省(区、市)级药品监管部门对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治疗及康复类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标准、临床试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注册申报资料的核查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临床试验过程真实性的核查,并依据核查结果对违规申报或审批不当的产品予以纠正,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要依法处理。还要对重点投诉案件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审批工作核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群众投诉举报等组织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进行核查。对核查证实确有弄虚作假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注册行为,依法严厉查处。涉及追究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清理医疗器械注册产品。对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审批的医疗器械品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汇总近年来在注册审批中发现的问题和投诉举报情况,确定清理品种和案卷范围,对注册产品审批案卷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同时对部分高风险产品以及作用机理存有争议的产品等重点品种进行全面核查。对确有弄虚作假违规申报、违规审批的注册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
5.完善相关法规。
加快《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修订工作。制定《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全面清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相关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加快《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说明书包装标识管理办法》的制定、修订工作。
(三)组织实施
1.在动员部署阶段,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结合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报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研制秩序的具体实施方案。
2.在组织实施阶段,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06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普查专项工作;2006年9至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在审品种的抽查工作;全面启动医疗器械注册清理工作;2006年10至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药品批准文号的核查工作;2007年1月启动药品再注册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适时对各地药品、医疗器械研制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抽查。
3.在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研制秩序工作总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药品生产环节
(一)工作重点
1.检查企业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情况。重点检查药品注射剂(其中包括生物制品、多组分生化药品)生产企业、近两年药品GMP跟踪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生产企业、近两年未进行过跟踪检查的药品生产企业、近两年《药品质量公告》中有不合格产品的药品生产企业以及近期有群众举报的药品生产企业。
2.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检查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家或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抽验中不合格产品以及列入重点监管品种目录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3.专项检查重点品种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重点组织对生产血管支架、骨科内固定器材、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同种异体医疗器械产品和宫内节育器产品的企业的质量体系专项检查。
4.调查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
(二)工作措施
1.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动态监督检查。
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对辖区内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GMP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跟踪检查、监督抽查和飞行检查等方式,重点检查药品生产企业的以下环节和内容:
(1)关键岗位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药品生产及物料管理负责人的专业、学历、资历、培训情况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2)质量保证部门: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成品处理等职责;具有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评估及决策等质量否决权。
(3)质量控制部门: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每种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及方法符合规定;按规定实行检验及留样,如部分检验,确定原则;按实验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如有委托检验,接受委托方的选择原则、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4)物料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原则、审计内容、认可标准、审计人员的组成及资格、实地考核确定原则、考核周期及执行情况;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及其执行情况;按规定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资质证明资料具有供应商印章;每种物料供应商的档案应齐全、完整。
(5)物料管理: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能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
(6)生产管理:所有药品均按照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
(7)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销售记录应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收回全部产品;退回产品及收回产品的处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其执行情况。
(8)自检与整改:企业自检执行情况;接受检查、跟踪检查的次数及发现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9)委托生产:药品委托生产符合规定;委托生产或受托生产药品质量监控状况。
(10)曾经违反《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理意见或结果。
2.全面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
开展自查自纠。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组织辖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进行自查,已发布《生产实施细则》的品种的生产企业对照相关细则进行自查。重点查找采购控制、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试验等,查找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安全隐患、高风险重点监管品种的风险管理、注册后该产品设计修改记录、对产品的可追溯性范围和程度的规定、对顾客投诉及处理情况的记录、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文件等。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应同步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针对企业自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监督企业及时进行整改。
加强监督检查。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现场审查标准以及部分重点监管产品《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有投诉举报、存在安全隐患、在国家或省市产品质量监督抽验中产品不合格以及列入重点监管品种目录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企业质量保障能力及执行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存在缺陷的,一律限期整改;对质量体系管理关键环节失控,擅自降低生产条件的,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对违规行为的,依法严厉查处。
3.开展对医疗器械重点品种生产企业质量体系专项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开展骨科内固定器材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检查。检查按《外科植入物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重点检查企业的生产条件、从事外科植入物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岗位人员的资质、生产厂房和环境、用户培训和定期查访记录、检验报告和记录等内容。开展同种异体医疗器械产品(如生物羊膜、同种异体骨等)和动物源医疗器械产品(如生物蛋白胶)的生产企业质量体系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环境与设备、产品标识等内容。开展宫内节育器生产企业专项检查,检查国内宫内节育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开展血管支架生产企业质量体系专项检查。
4.调查医疗器械委托生产情况。
调查了解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现状、监管面临的题和难点以及对监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在调查的同时,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对委托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覆盖和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在调查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委托生产的监管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制修定相应的委托生产监管规定。
(三)组织实施
1.在动员部署阶段,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结合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报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秩序的具体实施方案。清理并列出本辖区重点检查的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将专项行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目标逐级分解落实。
2.在组织实施阶段,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2006年、2007年药品GMP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等开展药品生产监督检查,对本地高风险和重点监管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各地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
3.在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秩序工作总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三、药品流通环节
(一)工作重点
1.加强跟踪检查和重点监管。对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的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加大对发布违法广告、群众投诉多和存在质量隐患的品种的抽验力度;强化对疫苗流通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购销渠道;开展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的专项检查。
2.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许可证等违法经营活动坚决取缔;对进货渠道混乱、购销记录不完整、质量管理人员不在岗以及药品零售企业违反规定销售处方药、出租(借)柜台、超范围经营药品等违规经营行为予以查处。
3.加快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二)工作措施
1.全面清查药品经营行为。
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对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药品批发企业是否有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挂靠经营等行为;药品零售企业是否有超方式经营、超范围经营、出租(借)柜台行为,以及采购渠道、购销凭证是否合法等。对企业自查发现的一般性问题,责令其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从重处理;问题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依法收回GSP证书,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每季度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告工作进展和大案要案查处等情况。
2.加强对重点品种和环节的监管。
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违法广告严重、群众投诉多和具有潜在质量隐患品种的抽验力度;继续做好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的专项检查,在生产企业自查自纠基础上开展抽查,纠正标识不用中文、不标注通用名称或通用名称与商品名称用字比例不符合要求、所标注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等问题;加强对疫苗经营企业的监管,重点检查企业购销渠道和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储存、运输中冷链记录管理等情况,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监管,规范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购销渠道,严肃查处非法购进、销售中药饮片行为。
3.加快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医药卫生资源,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紧密结合,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紧密结合,鼓励有条件的药品经营企业在农村偏远地区设置药柜,销售质量有保证、农民用得起的常用药品;大力开展对乡村药品经营者的培训;加强对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
(三)组织实施
1.在动员部署阶段,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报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的具体实施方案。
2.在组织实施阶段,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工作。2006年9月至10月,组织各涉药单位对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认真自查。要求自查中发现问题的,立即整改;整改不力的,检查发现后严肃处理;顶风销售假劣药品的,依法从重处罚。2006年11月至2007年5月,组织对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以及乡镇医院以上的医疗机构全面进行监督检查;对零售药店和各类诊所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对2005年以来有群众举报,监督抽验有不合格产品,违反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违法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严重,以及GSP认证满24个月后未跟踪检查的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适时对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抽查。
3.在总结阶段,2007年7月,各省(区、市)药品监管部门将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工作总结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工作要求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要求,认真执行本工作方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一)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做好牵头协调工作
在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做好牵头工作,与发展改革、卫生、工商、公安、监察、新闻宣传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提高协同作战能力;牵头组织对专项行动的督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宣传组织工作,形成全社会广泛支持和共同关注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大查处力度,严格执法纪律
在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坚决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制售假劣药品、违规生产和经营、申报资料弄虚作假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为决不手软,狠狠打击;对那些性质恶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大案要案,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严查到底,严厉惩处;对涉嫌犯罪的,要依法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涉及跨省(区、市)的重大案件,必须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必要时可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直接组织查处。要强化执法监督和层级监督,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等行为,坚决排除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确保政令畅通。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监管人员,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三)强化监管责任,加强督促检查
在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责任明确,辖区内的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的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制订具体的逐级考核办法,开展对本地区、本部门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确保专项行动抓出实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企业的飞行检查力度,并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的工作情况开展联合督查。
(四)着眼长效机制,完善内部管理
在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维护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长效机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清理规范性文件,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监管规章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完善药品应急体系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大力推动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药品生产经营信用管理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律和行业管理功能;在专项行动中锻炼干部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自觉维护药品监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努力建设成为公正、廉洁、执法如山的监管部门。
咖啡软糖的研制 篇3
关键词:食品 咖啡 软糖
中图分类号:TS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8-0000-00
“咖啡”(Coffee)是世界上广受欢迎的饮品,据研究报道喝咖啡具有抗氧化及护心、强筋骨、利腰膝、开胃促食、消脂消积等作用。软糖也叫凝胶糖果,是糖果中的一大类,是以食用胶(或淀粉)、白砂糖、和淀粉糖浆(或其他食糖)为主料制成的具有弹性和咀嚼性的糖果。因其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外观、口感柔软、风味独特而深受消费者的亲睐。本研究针对咖啡和软糖深受欢迎的优势,研究开发咖啡软糖,以期为云南的咖啡的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焙炒咖啡原料粉;明胶、卡拉胶、琼脂、果胶、柠檬酸、果葡糖浆、木糖醇:北京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
1.2 试验设备
恒温烘箱,电炉,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色差计,质构仪,模具,手持糖量计,封口机,浓缩锅等。
1.3 工艺流程
1.4 工艺操作要点
(1)熬糖;现将白糖和麦芽糖浆混合后加入规定的水先进行溶糖,再用加温进行熔糖,当白糖颗粒完全熔化为好。(2)咖啡浓缩液的制备;咖啡粉与水混合进行煮制(温度96℃),时间太短,咖啡的香味不能充分浸出,时间太长苦味又太浓。浓缩过滤,可溶性固形物为8%.待用。(3)胶体的溶解;现将各种食用胶按照配料表称重后加入规定的香菇浸提液温浸润4h,使其充分吸水溶胀,再在相应的温度60-80℃条件下水浴溶解,充分溶解后即可。(4)混合搅拌和调酸;在预冷的糖溶液中将各食用胶溶液逐一加入并不断搅拌,再将用咖啡浸提液稀释溶解的乙基麦芽酚和柠檬酸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充分攪拌。(5)静置;静置的目的是为了使搅拌过程中混入胶体溶液的气泡充分上浮消失,提高软糖的质量。(6)注模;将静置后的糖胶混合液灌注于模型中,灌注时注意量要一致,动作要快,以保证软糖的均匀一致。(7)冷却和脱模;冷却是为了使胶糖混合液凝固,脱模时一定要轻,切记不能用锋利的工具进行撬,以免破坏软糖的外观。
1.5 单因素实验
(1)不同浓度琼脂溶液凝胶特性;(2)不同浓度明胶溶液凝胶特性;(3)不同浓度卡拉胶溶液凝胶特性;(4)熔糖(熬糖)温度对软糖质量的影响;(5)咖啡浓缩液用量对软糖质量的影响;(6)乙基麦芽酚用量对软糖质量的影响;(7)用水量对卡拉胶溶解效果的影响;(8)用水量对明胶溶解效果的影响;(9)用水量对琼脂溶解效果的影响。
1.6 咖啡软糖工艺条件优化正交实验
(1)胶体的复配对软糖质量的影响;(2)糖酸比对软糖质量的影响。
1.7 软糖感官评分表
从色泽外观、组织、风味三个方面来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定。
1.8 卫生指标及测定方法
菌落总数和的测定:按 GB/T 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测定;大肠菌群的测定:按 GB/T 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测定。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凝胶基质配比试验
2.1.1 不同浓度琼脂溶液凝胶特性
在相同的浸润时间(4h)和溶解温度(100℃)按照0.4%、0.5%、0.6%进行添加,水浴溶解后水浴溶解后进行室温冷却凝胶冷却凝胶,结果如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琼脂浓度的增加,凝胶强度也在增强。但当琼脂浓度低于0.4%时,琼脂溶液不能很凝固。
2.1.2 不同浓度明胶溶液凝胶特性
在相同的浸润时间(4h)和溶解温度(60℃),按照1%、3%、5%、8%、11%进行明胶添加,水浴溶解后置于冰箱(0-4℃)冷却凝胶,结果如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明胶浓度的增加,凝胶强度也在增强。但当明胶浓度低于1%时,凝胶溶液不能很凝固。要想获得韧性较好的软糖,明胶浓度应在8%以上。
2.1.3 不同浓度卡拉胶溶液凝胶特性
在相同的浸润时间(4h)和溶解温度(100℃),按照0.9%、3%、4%、5%、进行卡拉胶添加,水浴溶解后置于室温冷却凝胶,结果如表3。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卡拉胶浓度的增加,凝胶强度也在增强。但当卡拉胶浓度低于0.9%时,卡拉胶溶液不能很凝固。要想获得强度较好的软糖,卡拉胶浓度不能低于3%。
2.2 煮制时间对咖啡浸提液的影响
用咖啡:水=1:30的咖啡与水比进行煮制(温度96℃),分三次进行煮制(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10分钟,第三次15分钟),混合溶液,过滤,测定其吸光度、色差、品尝咖啡的口感并进行描述、测定其pH值,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咖啡浓缩液的pH值越来越低。
2.3 熔糖温度与咖啡浸提液用量对软糖质量的影响
2.3.1 熔糖(熬糖)温度对软糖质量的影响
研制方案 篇4
柠条是多年生豆科灌木, 是我国三北地区防风固沙的先锋树种, 能林草兼用, 具有抗旱、抗寒、耐贫瘠、生物量高和生长旺盛等特性。柠条鲜枝营养丰富, 粗蛋白含量16%~19%, 在冬季平茬3年生柠条粗蛋白含量可达8.4%, 相当于玉米的粗蛋白含量, 是优质豆科饲料。利用平茬枝条加工成饲料饲喂家畜, 对缓解草场压力, 发展畜牧业具有积极意义。
颗粒饲料具有储存、运输便利, 浪费少, 营养全面科学, 促进动物快速生长, 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为广大养殖户青睐。柠条主要成分有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和粗灰分等, 柠条经过机械粉碎混合其他原料制成颗粒后, 其利用率提高10%~20%。柠条与几种常用饲草营养成分比较见表1。
1 柠条颗粒饲料机械研制的技术路线及方案
制粒的好处是使饲料体积变小, 利于贮存、运输和牲畜采食, 增加饲料的适口性,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利用率等。制粒技术是柠条饲料加工利用的关键环节。
1.1 工艺路线选择
颗粒饲料压制技术加工, 按工艺流程可分为环模压辊式和平模压辊式2种。平模压辊式主要用于生产软颗粒、对颗粒硬度要求不高或生产率不高的家庭养殖场;环模压辊式则主要用于大型饲料生产企业, 产品表面光洁、硬度高和含水率低, 已成为饲料企业颗粒饲料生产的必备设备。环模压辊式生产工艺, 有二辊式、三辊式设计, 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选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二辊式颗粒压制技术工艺路线。环模压辊式颗粒压制机如图1所示。
1.2 总体方案及技术措施
大型颗粒饲料压制机配套电机功率高, 启动困难。一般功率≥110 k W时, 启动装置多采用自耦启动、软启动装置, 国内外一些厂商也采用双电机配置。本设计中考虑到异步电机的不同步性, 必然造成动力的内耗, 采用单电机;启动方式选择软启动装置。
传动系统一直是国内外颗粒压制机研究的重点。源于对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不同认识, 英国UMT公司、国内正昌集团均采用齿轮传动, 以增强颗粒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过负荷能力;而瑞士布勒及国内部分农牧机械厂等多采用窄V胶带传动, 以解决颗粒饲料生产过程的过负荷造成的机械损坏。本设计中考虑到多年来国内外颗粒机用量和设备使用情况,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采用窄V胶带传动方式。
1.3 环模及压辊形式的选择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加工工艺流程全过程是连续式生产方式, 根据《柠条饲料智能收获、制粒装备开发/2012AA10A509-03》项目任务书,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械生产率至少应大于或等于1 t/h, 通过经验公式及生产类比法计算得知, 环模内孔直径至少应大于600 mm, 工作宽度不小于220 mm;本设计环模内孔直径设计为660 mm, 工作宽度设计为228 mm。
压辊形式及数量直接关联到颗粒压制机的性能, 本设计参照瑞士布勒公司技术, 设定压辊为2只, 压辊直径为320 mm, 压辊宽度尺寸为232 mm, 达到1t/h柠条颗粒饲料的生产能力。
1.4 主轴工作部件工作原理及性能
颗粒机主轴及配件如图2所示。主轴工作部件中, 以环模座为主要运转工作部件, 心轴及压辊座为静止件;工作时, 电机通过胶带传动, 带动环模座及高速运转, 物料经过高温蒸汽调质处理后在导流刮刀作用下, 进入环模和压辊间;锲形的物料被旋转的环模和压辊抓取进入环模孔内, 在压力的挤压作用下形成圆柱体形挤出, 在切断刀的作用下, 切成所需颗粒。
主轴、环模座和压辊均在高温工况下运行, 要求机器系统的润滑方式必须满足机器系统的润滑要求, 本设计中采用加压式自润滑油泵系统, 自动给主轴与环模座腔内、压辊座内进行加注油脂, 油脂选用钙基锂基子润滑脂。
1.5 喂料器及调质器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的作用是将按配方混合好的全价配合饲料经机械设备的挤压制成颗粒状饲料, 是以提高饲料报酬为目的的饲料加工新工艺。
根据饲料制粒加工工艺要求, 待制粒物料须经过高温蒸汽调质处理, 使物料尽可能达到制粒工艺要求。给料机工作的目的是, 按颗粒机工作负荷, 均匀地将物料进入调质器中, 保证机器在不堵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喂料。调质器的作用是把进入调质器中的物料与蒸汽进行充分的混合, 使物料达到制粒工艺要求。喂料器及调质器如图3所示。
1.6 电器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制粒系统方案设计的核心是使制粒机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避免堵料等不正常停机。
系统控制设计时, 要达到当制粒机过负荷或监视胶带打滑过量时, 能迅速切断喂料器调质器的物料以及蒸汽的供给, 并及时将环模上多余的物料排出机外;当电流恢复到额定值后, 再以原来设定的参数给颗粒机供料和蒸汽。
2 开发设计
选定参考对象并经过前期的分析计算后, 进行技术路线和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柠条饲料智能收获、制粒装备开发/2012A A10A509-03》项目任务书要求, 对试制和试验样机进行二次设计, 使其在满足合同的前提下, 机械结构布局合理, 外形美观。设计完成后的制粒机总图如图4所示。
3 小结
合理开发柠条资源, 一方面, 发挥其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 发挥其营养丰富的特点加工饲料来养畜。利用柠条颗粒饲料饲养家畜, 能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大规模生产加工, 降低成本, 摆脱过去靠天养畜的局面, 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保证饲料来源充足, 缩短家畜生长周期, 大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柠条颗粒饲料机械研制模式的探讨, 介绍了863项目 (柠条饲料智能收获、制粒装备开发/2012AA10A509-03) 中的柠条颗粒饲料机械的研制工艺技术路线及方案。
关键词:柠条,柠条颗粒饲料制粒机械,研制方案
参考文献
[1]国家863项目 (柠条饲料智能收获、制粒装备开发/2012AA10A509-03) 资料[R].
[2]刘国谦, 张俊宝, 刘冬庆.柠条的开发利用及草粉加工饲料喂技术[J].草业科学, 2003 (7) :26-31.
研制报告 篇5
课题类型:完全研究,课题研究
学习科目:社会/教育
学段/年级:高中一年级
学习时间:2个月
一、课题的确定
在研究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课题,经过筛选,我们选取了“水火箭的研制”这一课题,原因如下:
1.在电视上看到“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我们感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2.提高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用心探索,科学创新的精神.开展制作水火箭的活动,了解火箭的习行原理,同时圆一个小小的飞行梦.我们选取了这个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为期二个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理论依据
火箭的推进是利用火箭燃料燃烧喷出的气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火箭将气体排出,气体同时也对火箭施加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水火箭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与水的作用与反作用,当水被向后喷出时,可乐瓶及瓶内的空气就受力向前冲,因为其原理与火箭相同,但喷出的是水,所以称之为“水火箭”.
三、制作原理
甲对乙施力,乙必同时对甲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水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升空的.将可乐瓶加水1/3,用装有气针的橡皮塞塞住密封后倒立,并用打气筒打气.因固定的体积内,装入的气体越来越多,瓶内气体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冲破封口,水受力向下喷出,可乐瓶因而受反作用力向上加速飞行.水火箭飞行期间,一向受重力的作用做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便开始降落.
四、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六周~第八周)
2.制作实验附段(第九周~第十五周)
3.总结阶段(第十四周~第十五周)
五、实验效果分析与实验得失总结
经过多次的发射实验后,我总结出了控制水火箭的发射高度和方向的几点经验:
1.发射高度
(1)水火箭发射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足够大的气压,这就对喷嘴的紧密程度、接管的
耐压性能、接口的紧密性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发射前,要个性注意使接管和喷嘴间的接触面积到达最大;用塑料管代替化学实验室的橡皮管;以及接口的紧密程度.(2)装水量与水火箭的发射高度也有较大的影.水太多,水火箭所受的重力过大;
水太少,水火箭获得的反冲力太小;它们处理不好都不能使其发射到较理想的高度.
(3)影响水火箭发射高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喷嘴的气密性程度,喷嘴漏水与否
直接影响到发射的高度.喷嘴的制作的要求较高,喷嘴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发射的成功与否.
2.方向的控制
(1)“弹头”的调整:“弹头”未放正,会导致水火箭飞行方向偏离导杆所指的方向.
(2)发射架的正确放置:应将发射架放于水平地面,使导杆指向上空.
六、实验心得与感受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比如刚开始我们根本不明白该如何下手,研究中期又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进展,加上期中考试临近,竞赛任务繁重,我们几乎想过放弃.在多次小组例会上,指导师都对我们进行耐心引导,并列举了许多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帮忙我们重新树立信心.之后我们利用了许多休息时间(午休、周末、课外活动时间等)进行了研究.最后“水火箭”模型在我们手上诞生了,此时我们充满期望.
当我们进入了“水火箭”的试飞阶段时,我们遇到更大的困难.一段时间下来,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多次实验,但结果都不近人意.我们进行种种改善,甚至和指导师一齐到一家汽车修配厂进行实验,但是“水火箭”还是只能贴着地面飞行.打气时,雷鹏凯同学用手稳定“水火箭”,我去准备拔开气门,我感觉到手都在发抖,但是还是鼓足勇气旋动气门,刚一动,只听“嗖”的一声,“水火箭”喷射而出,水溅了我一身,我被吓得倒退了好几步,当我回过神来时,“水火箭”已贴着地面飞出了十几米,最后打着转慢慢停了下来.虽然没有飞上天,但我们已经看到离成功不远了.之后再经过多次的实验最后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喷嘴设计,于是我们进行了自己制作,经过改善又失败,失败再改善……多次反复之后,我们最后制成了此刻的喷嘴.
七、课题展示形式
实物展示,现场实验,总结报告,幻灯片展示,活动记录展示.
八、指导老师:龚友缘老师
课题组长:孙乔勇
课题成员:雷鹏凯张柳新李斯特刘希叶洋周宇
研制方案 篇6
1 目的与思路
由于缺乏对参合人群进行合理分类的考虑,在方案设计及推行时,无法准确把握就医经济风险的分布,所以,往往不能准确估算农村居民的参保能力[2],不能有效避免“逆选择”风险、准确估计需求释放,最终导致基金运行不健康、基金赤字过高[3]等。
个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决定了其疾病风险,经济水平、年龄等因素则通过影响健康而对疾病风险产生间接的影响。疾病风险发生后人们会在权衡疾病严重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就医方式,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就医经济风险,所以,上述各种特征人群的分类不同就会导致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分布及程度的不同。此外,对任何特定人群,由于个体异质性还表现为纵向上的不同费用水平的风险。当然,这些人群还可能由于健康状况和经济水平等因素交叉影响表现为某些特定风险,如“因病致贫”风险等。由此可以看出,从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就医行为等横向考虑的同时,还需纵向考虑不同费用负担人群的疾病经济风险分布特点。这直接关系到新农合筹资、补偿方案能否通过方案对不同类型人群的就医引导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公平高效的利用,以及能否找出制度目标所要关注的“重大疾病风险”以及“因病致贫风险”等,所以清晰界定这些特征人群十分重要。本文将根据重点影响疾病发生概率或医疗费用高低的人群特征因素,来系统阐述如何将参合人群进行合理的分类,从而为新农合方案的科学研制奠定基础。
2 人群分类的操作步骤
2.1 高危人群
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是新农合制度目标达成的前提,保险对象的“逆选择”风险是影响新农合基金稳定和收支平衡的重要方面[4,5,6,7,8],“逆向选择”表现为:具有高患病风险的人往往愿意参加保险,而健康或低风险的人群则不愿意参加。这对采取自愿参加原则的新农合影响较大,所以,需将高危人群区分开来,掌握其所占的比例,在方案设计之初考虑“自愿参加”原则下多种不参合的可能,准确把握“逆向选择”可能的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题组前期研究认为[9]:患病状况与年龄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慢性病患者所患疾病不易治愈、且会经常发作;年龄在0~5岁和大于45岁的人群,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患很多特定疾病。因此,将这三类人群归于高危人群。
界定高危人群,有助于明确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逆选择”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逆选择”,从而确保基金收支平衡。此外,由于高患病风险人群对于补偿方案调整较为敏感,可在区分高风险人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就医行为变化,为后续科学调整方案奠定基础。
2.2 贫困人群
贫困对于人群在参加新农合制度方面的影响主要分为3个方面,一是对于参合意愿的影响;二是对于需求释放的影响;三是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前,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数据难以获得,新农合筹资方式未能与收入挂钩,即不论农村居民收入高低、支付能力大小,都收取相同参合费用[10],这种方式虽平均却有失公平。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的筹资能力,特别是要关注贫困人群的筹资能力,不能让其因为保费过高而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同时,由于贫困人群经济水平较低,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就医。参合之后可能会由于就医行为的改变而导致一定程度的需求释放。为了防止新农合基金因此而出现赤字风险,需要准确把握贫困人群实际就医需求的情况。
另外,贫困与疾病常常互为因果,极易形成“贫困(疾病)——疾病(贫困)——更加贫困(疾病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11]。所以,贫困人群往往也是具有高患病风险的人群,易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对新农合基金稳定和收支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且明确了贫困人群可以明确新农合中哪些群体还应该是社会救助体系该重点关注的人群。
由此可见,为了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及与其他社会制度的衔接,必须准确界定人群分类。如此才可明确农村居民中贫困人群的筹资能力、健康状况、实际就医需求以及疾病经济负担等。
区分贫困人群的前提是明确贫困的标准,贫困线是衡量是否贫困的标准,一般为度量贫困而针对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或者相对社会中等生活水平的差距所作的定量化界定[12],包括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界定贫困标准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有基数法和收入平均数法两种测量方法,本研究将采用1/2收入平均数法[13]。理论上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可用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和储蓄,更适宜于借鉴该种方法进行贫困测量,但统计上很难获得准确的可支配收入,实际调查中往往借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这一指标。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2作为个体贫困线,乘以当地户均人口数即可得户贫困线。
2.3 不同就医行为人群
就医行为是指人们在感到不适或出现某种疾病症状,或者即便现在没有感到不适,或是感觉到有潜在患病危险时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观念、表现和行动,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社会行为[14],其最终通过人们选择是否就医、选择门诊还是住院以及选择哪个级别的医院体现出异同。不同的就医行为人群发生的就医概率和所产生的费用相差往往较大,其就医经济风险也不同:一般而言,门诊就医概率很高,但次均费用相对较少,住院就医概率相对较低,但次均费用却相对较高;不同级别医院的就医概率和次均费用也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村级以门诊为主,次均费用水平较低,乡镇级兼有住院,次均费用水平相对较高,而县级及其以上级别医院开始收治疑难杂症,次均费用又高出一些。
当前,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的新农合制度往往实行门诊、住院分开补偿,一般主要保障具有较高费用的住院风险,而且为了引导就医人群合理分流,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医的补偿水平也不同。因此,需要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门诊、住院人群区分开来,并据此分类分析不同就医行为人群的就诊概率和费用负担情况,并进一步测量其风险分布的特点,为科学设计新农合筹资补偿方案,评价现有方案的科学性以及调整方案等提供基础。
2.4 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人群及因病致贫人群
明确把握就医经济风险,就是要同时把握风险的程度以及其发生的概率的分布情况,前提是要区分不同风险程度的人群,即明确人群医疗费用负担的高低分布情况,高费用负担的人群就表现为高风险,在负担了一定的医疗费用基础上这类人群还可能从横向上与贫困人群交叉,这就表现为新农合制度目标重点关注的“因病致贫”人群。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医疗费用对不同收入地区来讲其造成的相对负担是不同的,因此,为便于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之间的比较,可用校正的医疗费用负担,即用医疗费用负担与当地人均收入的比值来表示。
要明确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人群的分布特征,就需要按照就医费用负担的大小进行目标人群分层,原则上费用负担大小的分层越多、越细越好,这样在方案制定的时候,可进行任意的合并组合,当然分层越多时,对样本量需求越大,同时不易操作管理,需要注意权衡这对矛盾。具体分层时可根据实际制定方案的需要进行医疗费用负担绝对值的分层,或按医疗费用占辖区内人均收入的比例分层。
对不同医疗费用负担人群进行界定,可以根据费用分段考察就医经济风险的分布,为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确定不同结付比例,以及在一定的补偿水平下确定较为合适的筹资水平等奠定必要的数据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新农合制度的风险共担。
3 讨论与小结
通过上述人群分类的思路和操作步骤,可以把参合人群合理地分成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就医行为以及不同费用负担等各类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群,为准确测量人群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特征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此外,通过人群分类,有助于明确人群的“逆选择”风险的大小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从而保证新农合基金的稳定性和收支平衡;有助于准确估计人群的筹资能力,进行合理筹资;有助于把握人群就医行为的变化,明确需求释放,为合理设计筹资、补偿方案提供依据。
研制方案 篇7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测算
医疗保险基金除了对“正常”损失进行赔付外,还必须考虑“异常”损失的赔付以及保险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1]。《测算解决特定风险所需的筹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方案研制思路之五》一文已明确解决特定风险所需筹资额的测算思路与步骤,测算基于样本人群实际的医疗费用支出,属于对“正常”损失额的赔付测算,在此基础上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基金用于“异常”损失的赔付(没有预估到的基金支出以及应付未来基金支出的趋势性增长[2])和基金管理及机构经营等方面。这样才能清楚新农合总共需要筹多少钱。
1 总体测算思路
保险费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1]:第一部分是风险的纯保险费,用于“正常”损失的赔付;第二部分是风险附加,用于“异常”损失的赔付;第三部分是保险经营引起的附加。同时,由于筹资主要是用于补偿的,因此,除此之外还需要前瞻性的对即将发生费用的情况进行科学预测。
将对总保险费三大组成部分的众多影响因素,根据对总筹资额本身的影响程度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幅度分为两类。为简化测算过程,建议主要考虑变化较为敏感的因素,即对基金影响较大或者与保险基金时序相关性较为明显的因素,前者主要防范基金风险,后者主要增强筹资测算方案时间上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一类因素对基金本身产生影响:首先,只有对基金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防止基金本身出现风险,因此需要预留基金经营管理费;其次,为防止突发事件等“异常”损失对基金可能产生较大风险,需预留风险储备金;最后,为防止过度补偿可能造成的基金风险,需要科学的有限偿付。具体可用基金管理费、风险附加费、补偿范围及补偿比等指标来量化表达。
第二类因素主要通过时间的推移对总筹资产生影响: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村居民因医疗费用得到补偿及自身收入水平的上升,可能造成其对医疗价格的敏感性下降,因此,需充分考虑人群的需求释放;此外,医疗费用本身的不断增长也会使得新农合基金用于损失的赔付额不断上涨。由于新农合的筹资并未与收入挂钩,因此这部分具体可用需求释放和医疗费用增长率来量化表达。
2 筹资总额的影响因素及测算方法
本研究在解决特定风险筹资测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总筹资额的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上述思路确定的指标,将其逐步纳入筹资需求的测算中并进行定量表达,明确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新农合的筹资,定量回答要保证新农合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仍能稳定持续运行,实际需筹资多少。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2.1 管理费用
保险方案的稳定运作必然要依托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这就牵涉到保险基金中必要的管理费用支出。具体可以使用“管理费用提取比例(管理费用占总基金的比例)”来衡量。部分地区管理费为专项资金,该资金独立于新农合基金之外,管理费在筹资测算时可不予考虑。
理论上来说,适当的管理费用提取比例应根据当地管理机构和人员规模、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等来定,可通过专家研讨或咨询确定。文献研究发现,一般认为管理费应在10%保险费的范围内,通常以2%~8%的范围为宜[3]。
利用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数据测算结果见表1的a列数据,考虑管理费用后,目标人群2011年所需人均筹资738.94元,占人均收入的比例为4.96%。
2.2 风险储备金
方案的研制是利用基础数据对未来状况的预测,但预测出的未来状况与实际发生的状况之间难免会有一定的差距和误差,为防止两者之间的脱节所导致的新农合基金的收支失衡,应设定一定的风险储备金。具体可以使用“风险储备金提取比例(风险储备金占总基金比例)”来表示。
风险储备金的提取比例具体数值可以通过专家研讨或咨询确定,一般认为风险储备金应该在10%保险费范围内,实际运作中通常为“2%~8%为宜”[1],在提取比例确定过程中要考虑到测算方法的误差,可适当放宽限度。
本研究基于方案抗风险能力最大化原则,取其上限值10%,具体结果见表1的b列,在考虑管理费用基础上再考虑风险储备金,此时,目标人群2011年所需人均筹资额为821.04元,占人均收入的5.52%。
2.3 补偿范围
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医疗费用都进行补偿,有的能够报销,有的不能报销,这就是补偿范围的概念。因此,实际所需的筹资额还需根据实践拟定的补偿范围予以调整。
补偿范围通常可用当地可报销医疗费用在总的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来表示,可通过明确当地各类医疗费用中的挂号费、检查费、药费、床位费等纳入报销范围的准则,估算纳入报销范围费用占总费用比例来获得。
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平均可报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为81.71%,本研究以80%可报为例进行测算举例。具体测算结果见表1的c列。
2.4 补偿比
原则上,为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需要设定一定的补偿比以起到费用控制的作用,因此,实践中,对于农村居民发生的医疗费用通常不是100%进行报销,实际所需的筹资额还需根据拟定的补偿比进行调整。
补偿比的确定,可通过现有的补偿方案和对村、乡、县不同级别,门诊、住院不同就诊类型的各类人群进行补偿金额和可补偿总金额的计算,得到规定和实际补偿比例。当然,规定和实践中的比例是否合适,可综合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筹集基金的水平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需明确以补偿基本医疗服务(门诊)为主还是保大病(住院)为主,将门诊和住院分开,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偿比例。针对就诊的医疗机构级别差异,补偿比也应适当拉开差距。
本研究中,样本地区2011年实际补偿额占可报费用的平均比例为60.28%。研究拟用60%的补偿比进行举例测算。测算结果见表1的d列。在不考虑医疗费用和收入水平变化的基础上,最终目标人群需人均筹资394.10元可解决全部就医经济风险。
2.5 需求释放
新农合对医疗费用的补偿,缓解了农村居民的经济压力,但随之而来的可能,一方面是会带来单次就诊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相应带动就诊量的增加。以下将从就诊量的释放和单次就诊费用的释放两方面分别对门诊和住院的需求进行考虑。
2.5.1 门诊需求释放。
通过基线调查对比参保和未参保人群“两周因经济原因未就诊率”和“门诊人均费用”,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2.5.2 住院需求释放。
住院的需求释放也可以根据参保和未参保人群因经济原因未住院率以及参保和未参保人群的住院人均费用的比较得出,并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考虑总费用中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构成后,按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比例分别乘以门诊和住院需求释放并相加即可得到总的需求释放:
需求释放系数=门诊费用所占比例×门诊需求释放系数+住院费用所占比例×住院需求释放系数
实践中,根据不同地区方案制定者关注目标和重点的不同,需求释放也可以针对性地仅考虑住院或门诊。此外,对没有实施新农合的地区,缺乏保险人群人均费用的数据,可参照经济水平相似的且已经实施的地区,也可参照已有的与实践状况类似的研究经验值。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住院人群的需求释放为1.13[4]。以样本地区2011年住院数据库进行实证举例测算,进一步考虑需求释放影响后的测算结果见表1的e列,此时目标人群需要人均筹资445.33元,占人均收入3.06%。
注:2011年样本地区人均收入为14 885元。
2.6 医疗费用增长
医疗费用的增长对总筹资额的影响可通过医疗费用增长率来计算,医疗费用增长率可通过当地的常规统计报表数据查询得来,或采用条件类似地区的同种数据代替。需要注意的是,单独考虑门诊和住院时,由于门诊、住院医药费用增长率不同,应分别计算。
本研究中利用样本地区2009-2011年的新农合住院补偿数据库进行计算,得到样本地区的住院费用以8%的年均速度增长。通过计算可知,若要解决全部就医经济风险,到2012年样本地区需人均筹资480.96元,具体数据见表1的ƒ列。
综上所述,在明确解决特定风险所需人均筹资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上影响筹资需求的因素,遵循一定的思路,最终可以测算出目标总人群特定补偿方案条件下的人均筹资额。详见公式1。
其中,N为目标人群总人数;Rm为管理费用提取比例;Rrr为风险储备金提取比;F为特定风险人均筹资额;Dr为需求释放系数;Ri为补偿比;Ric为补偿范围比例;Im为医疗费用增长率。
3 小结
解决特定风险所需筹资的测算建立在就医经济风险分析基础上,所以可以明确回答解决不同风险水平需筹资多少。本文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解决特定风险的筹资测算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下总筹资额的测算。完成了筹资需求测算方法的建立,形成了完整的“就医概率—就医费用—就医经济风险—解决特定风险筹资—补偿范围—补偿比—需求增长—费用增长—总筹资”的动态关系,既能定量回答特定方案总保险费是多少,也为最终补偿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考,是实现“收支平衡”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晓明.医疗保险学[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常印,郝春彭,李静湖,等.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及动态平衡[J].中国医疗保险,2012,(6):35-38.
[3]李良军,杨树勤.农村健康保险的精算体系[J].现代预防医学,1994,21(2):69-76.
研制方案 篇8
伴随技术的发展,民用飞机系统复杂程度愈发提高。譬如,综合模块化航电(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IMA)系统的应用大幅增加了飞机功能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大量相同模块的采用会导致故障传播可能性提高。目前航空业界愈加强调要降低发生系统性失效和共因失效的风险,其本质在于复杂系统和综合性的飞机级功能出现研制错误和不良或非预期影响的风险会更大。
为了将民用飞机安全性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需要在研制中采用能够限制研制错误的技术手段,这对于民机适航合格审定也是一项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为高度综合和复杂系统开发出有限的测试程序通常是不实际的,而错误出现的概率又无法量化,所以无法研究出一个恰当的数值计算方法来评估。目前在实践中,通常采用定性的方法和一些设计架构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
1)研制保证———研制保证过程能够帮助确保系统研制已经以足够严格和科学的方式完成,能够限制可能影响到飞机安全性的研制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2)架构减缓———通过架构设计的途径可以限制研制错误和系统部件失效出现的后果以及它们影响飞机安全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上述方法和技术进行阐述。
1 研制保证过程
美国航空无线电协会发布的工业标准DO-178B和DO-254中所提及的工作目前已作为实现机载软件和电子硬件研制保证严酷度的手段。而2010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新发布的ARP 4754A中进一步提出,如果没有一个从飞机级(Aircraft Level)到项目级(Item Level)的研制保证过程,则这些仅仅与软件和电子硬件相关的过程不足以减少飞机或系统错误。因此,ARP4754A中建议了这样一种过程,它可以将可能导致功能危险性评估(Functional Hazard Assessment,FHA)当中所确定的失效状态(Failure Condition)的研制错误降至适当严酷度的置信度,这个过程被称为研制保证过程。可以通过所分配的功能研制保证严酷度(Function Development Assurance Level,FDAL)和某些计算分析的方法来满足与失效状态等级相关的安全性目标,这种与具体飞机或系统功能相关的FDAL与传统安全性分析当中的数值概率没有直接的关联,FDAL根据严酷度的高低可分为A、B、C、D、E五个等级。
1.1 研制保证等级分配举例
在图1所示的由故障树形式所表现的系统架构分配案例中,顶层功能F由功能F1和F2同时作用实现,而功能F1和F2分别由驻留在相同硬件HW1中的软件SW1和SW2实现。由于SW1和SW2没有进行分隔处理,因此在功能F1或者SW1研制中的错误可能造成F2或者SW2的失效。根据4754A中的分配原则,HW1、SW1和SW2的IDAL(Item Development Assurance Level)都被分配为与顶层FDAL同等严酷级别。
此外,对于非复杂的软硬件,当其研制可以被完整的测试和分析手段所保证时,可以认为其达到了IDAL A的研制保证等级,但是与其相关的需求也须在与之对应的FDAL严酷等级下进行确认。
1.2 研制保证过程的局限性
通过应用研制保证过程可建立消除研制错误的信心,但是研制保证还无法保证万无一失。在ARP 4754A的表5.2注释1中提到:“对于灾难性的失效状态,通过分配FDAL A限制研制错误这种方式如果能被审定方接受的话,还需要配以足够独立的确认验证活动、技术、完成标准等等[1]。”这段注释反映出目前业界对以下两点依旧持有疑问:
1)在当今民机系统研发周期当中,无论所设计的架构复杂度如何,可能无法保证有足够独立的确认和验证活动来确保达到了所分配的FDAL A的严酷程度。
2)即使研发流程被声明为是按照FDAL A来执行的,根据目前飞机功能或者系统的复杂程度,用一套有限的程序来确保复杂的机载系统肯定排除了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的研制错误可能是难以实现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民机主制造商来进行回答,同样也被民机审查方高度关注。
2 限制研制错误的安全性设计理念与技术
目前,国际航空业界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研制保证已经无法充分保证在软件或者复杂硬件中所实现的复杂与关键功能的安全性。目前有许多良好的实践经验表明能够提供对于研制错误以及共同失效模式的限制。民机的运营经验同样表明,传统的安全性评估技术仅仅能够识别出实际运营环境中能够发生的一小部分的失效模式。因此,架构缓解的手段,作为对研制保证过程方法的补充,目前在高度综合复杂飞机系统的研制中已不可或缺。
2.1 四种基本的安全性技术
以美国FAA为代表的业界认为,目前在架构设计时有四种类型的技术可以帮助显著提高安全性,它们彼此相关,通常需要组合使用产生良好的效果[2]。这四种技术分别如下所述:
1)故障容忍(Fault Tolerance)
故障容忍是“失效-安全(Fail-Safe)”技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它可以增强系统在故障出现时的鲁棒性,使得系统仍能够保持功能。故障容忍的例子包括:预防性程序、故障隔离或者故障限制、冗余性、其它一些失效-安全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硬件中断、非相似性和恢复性数据块等。故障容忍的原则应当在关键和复杂系统的实施当中应用,该手段可以缓解系统失效、硬件失效或者研制错误的影响,使得当失效、故障或者错误开始出现时能够保证继续安全的飞行。
2)故障探测(Fault Detection)
故障探测是一种能够探测故障以及触发相关反应的安全技术。故障探测的方式包括有:自检测(Built-In-Test,BIT)、比较、系统监控器等。触发的相关反应包括有:切换到无故障的通道(并行的或者备份的)、隔离失效的部件、忽略故障通道的输出、切换到系统的降级模式等。
故障探测与故障容忍密切相关。如果一个系统能探测相关错误并且触发恰当的系统机制,这个系统就可以称为是故障容忍的。故障探测机制如果足够独立,并且与被监控的系统是非相似的,故障探测就会非常有效。因此,独立性与非相似的应用可以用来表明故障探测的有效性。不同的通道间的独立性通常用来证明故障的容忍和探测能力以及安全性的裕度。比较不同通道的输出也是常用的一种故障探测手段,但是这种架构的缺陷是可能无法消除共同的研制错误。
3)故障消除(Fault Removal)
故障消除是设计时采用的消除故障的安全性技术。其例子包括:错误的探测与纠正功能、自检测、开展各类确认与验证活动(包括检查、评审、试验、模型检查、分析等方式)。故障消除依赖于过程保证的方法。
4)故障规避(Fault Avoidance)
故障规避是研制中用来规避可能会引发系统故障的错误的一种安全性技术。其例子包括:选择一个合适的语言子集、防卫程序、减少或分隔安全性关键代码、最小化设计中的错误、使用合适的生命周期中的方法和技术等等。
2.2 工程实践样例
1)大气数据系统
某飞机大气数据系统由4个带有嵌入式软件的智能探头组成,可以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针对这些探头中运行的软件可能产生的系统性失效,研制中采用了两种非相似的硬件板路上两种非相似的软件,通过这种途径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2)舱门控制器
考虑到在空中打开或者滑动的可能性,飞机舱门控制器系统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研制中,对于已经采用研制保证等级A的实现相关关键功能的软件,同时设计了一个可编程组件作为简单模拟表决器,对软件的发出的控制指令进行确认,其研制保证等级同样为A。
3 结论以及对我国民机研制的启示与挑战
对于未来的民机系统,由于功能的集成度和复杂性大幅度增加,将使得因为大量采用通用模块而引发故障传播的可能性极大增加,如果不在这些类型的系统内采用缓解失效影响的措施,将可能使先前联合式系统所能达到的安全性水平降低,航空规章和政策也将对于此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于我国民机研制项目而言,这既是重要启示也是巨大挑战。需要明确对于高度综合复杂系统,采用与ARP 4754A一致的研制过程,将系统中不完整不正确的需求降到最低,应用评审、分析、仿真、实验室实验和飞行试验等多种手段开展多层级的确认工作。同时,要积极了解并应用国内外从工业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指导开展具体的系统架构设计工作,以满足或者超越ARP 4754A中的要求。对于存在可能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共模故障,积极研究能够限制研制错误,减缓共模故障的设计方法。这样才能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确保国产民机的安全性,也有利于相关适航合格审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本文针对民机综合复杂系统研制中出现研制错误的风险,阐述了目前工业界在限制研制错误方面取得良好实施效果的实践方法,包括研制保证过程与架构减缓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于我国民机系统研制的相关启示。
关键词:研制错误,研制保证,架构减缓,民机系统
参考文献
[1]SAE Aerospace,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s[S].2010.12:43-44
全能拖把研制 篇9
1 拖把的现状
拖把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普及, 且市场也颇为成熟。以“好神奇拖把”为代表的系列产品标志着拖把的脱水功能逐步趋向成熟, 同时一款能够解决地板油渍的新型蒸汽拖把也已开始面市。但是对于清除吊扇背面, 壁橱底部及顶部, 高楼外窗等特殊位置上的灰尘, 一般拖把却很难灵活地做到。也正是这种弊端的存在, 迫使我们致力于改进现有拖把的不足之处, 用来满足多种场合的需要。我们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1 死角的问题
正常当我们拖地可能会忽略一些角落或者有意识的避开, 久而久之那就成了灰尘积累的死角,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对拖把的杆子进行改造设计。
1.2 细小的垃圾
大垃圾不难清理, 而小垃圾的清理可真让人头痛。尤其是爱美的女士, 每天早上对着镜子梳头, 漂亮的头发衬托出可爱的脸蛋……可是洁白的地砖粘着丝丝的头发让整洁的家园显的不雅。上班族们面对地上的头发显得束手无策, 有时只能用抹布慢慢的抹去。为了更方便的清理此类垃圾, 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拖把头。
1.3 电风扇的背面
虽然目前空调已经进入万家万户, 但是吊扇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因为它的出现而消失。吊扇安装在天花板上, 一年四季也很少去擦。灰尘便在其背面日积月累的叠加起来, 当真正想擦的时候可得拆下来洗, 那是件有安全隐患的事情。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将拖把的杆子加以改进, 让它能够转过头来像拖地面一样轻松的拖电风扇背面。
1.4 高楼的窗户外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然而这却给人们清理窗外灰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烦恼, 主要就是安全问题。而我们改进后的拖把却恰恰给每个家庭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全能拖把的杆子可以任意角度的旋转折叠, 尤其可在屋内擦拭高层窗户外侧的玻璃, 既安全又方便。
2 全能拖把的结构
全能拖把主要由伸缩杆联结头、折叠器和拖把头以及不锈钢钢管四部分构成。其中折叠器主要起到调节角度的作用, 我们采用的折叠器主要靠手轮挤压摩擦紧固, 以后也可以采用棘轮改进;伸缩杆联结头主要是为了达到伸长和旋转的目的。
拖把杆和拖把头采用压入旋转到槽的固定方式, 拖布和拖把架之间通过折叠结构的连接方式。拖把头的拖布由纯棉纱编制, 吸水性强, 不掉毛且耐腐蚀, 容易清洗。超长的拖头适用于宾馆、酒店、医院等公共场所的清洁。
3 拖把的试制
(1) -联结头; (2) -折叠器; (3) -联结头; (4) -联结头; (5) -折叠器。
Ⅰ-长700mm的Φ22mm不锈钢管;Ⅱ-长600mm的Φ18mm不锈钢管;Ⅲ-长200mm的Φ18mm不锈钢管;Ⅳ-长250mm的Φ22mm不锈钢管;Ⅴ-长100mm的Φ18mm不锈钢管。
杆Ⅰ与杆Ⅱ之间通过伸缩杆上的 (1) 连接 (杆Ⅰ末端与 (1) 用铆接固定) , 主要起到伸长手柄的作用;杆Ⅱ的另一端与杆Ⅲ通过 (2) 紧连接, 主要起到调节角度达到弯转的作用;杆Ⅲ另一端与杆Ⅳ同样采用 (3) 连接 (杆Ⅳ初端与 (3) 采用铆接固定) 起到伸缩长度和360度旋转的功能;杆Ⅳ另一端与杆Ⅴ采用 (4) 连接 (杆Ⅳ末端与 (4) 用铆接) 为了起到360度旋转的功能;杆Ⅴ与拖把头通过 (5) 联结目的是起到了调节拖把头角度的功能。
4 使用说明具体功能和操作方法有
4.1 拖地
4.1.1 日常拖地
旋转折叠器 (5) 的手轮, 变成60度左右的角, 即可达到及时拖地的功能, 同时必要时也可旋转伸缩杆联结头 (1) 来调节拖把杆的长度, 可达到轻松大范围拖地的效果。
4.1.2 清扫橱柜下面的死角
对于橱柜下面的死角, 一般拖把很不方便, 费时费力, 腰酸背疼。而多功能拖把却很容易做到。操作方法是先折弯拖把头使其与杆成0度角贴合, 再拧开联结头 (3) 使其上杆旋转180度, 再拧紧联结头。接着旋转折叠器 (2) 手轮, 使其弯成150度角左右, 即可方便地伸入橱柜下清扫死角灰尘。
4.2 擦窗
4.2.1 擦拭室内窗户
在拖把处于原始状态下, 只要旋转折叠器 (5) 的手轮, 使其调节成150度即可。如果要擦拭较高的玻璃窗, 可拧开联结头 (1) , 使手柄伸长, 同时根据个人所在位置通过旋转 (5) 的手轮调整适宜角度。
4.2.2 擦拭室外的窗户
只要有全能拖把, 你在室内也可以擦拭窗户。同样旋转折叠器 (5) 的手轮, 使其弯成60度到90度范围内的自由角度。对于擦拭外面较高的玻璃, 只要拧开联结头 (1) , 使其拉伸, 适当的调节折叠器 (5) 的角度 (60度左右) 即可。
4.3 擦电风扇
4.3.1 擦电风扇正面灰尘烟油
在拖把处于原始状态下, 拧开折叠器 (5) 的手轮, 使其角度成90度, 再打开联结头 (3) 使上杆手柄旋转180度, 接下来拧动联结头 (1) 使其手柄拉长, 最后根据个人方便调节折叠器 (2) 的角度, 一般适宜在120度到150度之间, 这样就很方便简单地清理工作。
4.3.2 擦拭电风扇背面灰尘
在拖把处于原始状态下, 拧动折叠器 (5) 的手轮, 使其角度在60度到90度之间, 在拧动折叠器 (2) 的手轮, 使其成90度角, 最后你转动联结头 (1) 拉长手柄杆这样便轻易解决电风扇背面灰尘擦拭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 也可以擦拭门缝、墙角或有一定高度的物品上的死角灰尘。除所有具有简单拖把功能外, 一般适宜用在高层建筑的窗户清理, 教室门窗和电风扇以及家庭橱柜下的死角之类的地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款多功能拖把除了结构上的优异外, 在使用上也占据绝对优势:它拥有超强的吸水性能, 拖地不留水渍。拖把头是由特制的超细纤维做成, 重量不到50克, 但一次性可从地面吸起2-3瓶矿泉水。超强的吸水性能保证拖地不再有水渍;操作简单方便, 只需轻轻踩几下, 就可以甩干拖把;海绵 (超细纤维) 清洁材料, 清洁效果神奇, 轻便, 耐用, 去污强, 除尘除杂效果好, 清洗简单;全方位旋转设计, 清洁不留死角, 清洁墙边、墙角不再为到不了边而烦恼、清理家具, 墙壁, 天花板, 玻璃窗不再为没有工具而发愁。手柄180度旋转, 清理低矮处只要高度有五公分就可以运用自如;超轻质设计, 轻轻松松做家务。轻松好神拖产品重量只有500多克, 轻松灵活, 拖地不再是苦差事, 特别是清理家具, 墙壁, 天花板, 玻璃窗, 更是突出了优势;有一定的节水功能, 节水效果明显, 除污力超强, 清洁容易。
5 应用前景
本全能拖把适用于家庭、学校、办公楼、宾馆、企业、银行、各种娱乐场等场所
摘要:本文从总体结构、作品创新和使用方法等方面, 论述了全能拖把的设计。该拖把由三个部分组成, 即折叠伸缩杆、拖把头、清洗装置。该拖把是机电综合运用的产物, 且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适用范围广泛。
关键词:创新,折叠,机电
参考文献
[1]叶强, 杨宜昌, 张国欣等.液体流动阻尼式高楼逃生器的创新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2) :210-212.
[2]白阳光.高楼逃生安全控制器[P].中国专利:89103555.9, 1990-2-19.
[3]曾景霖.高楼救生缓降器[P].中国专利:93239887.1, 1994-08-24.
[4]王之栎等.机械设计综合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2.
[5]赵敖生, 宜沈平.计算机制图实例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3
[7]赵明岩.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指导[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8.
[8]宋光积.消防安全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5.
[9]范钦珊, 蔡新主编.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6
[10]张能武, 周斌兴.常用材料速查速算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7.
[11]Tsay, Der Min, Wei.Hsien Min.Design and Machining of Cylindri-cal Cams with Translating Conical Followers.Computer Aided Design, 1993, 25 (10) .
南瓜果酱的研制 篇10
关键词:南瓜,低糖,果酱,工艺参数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开始注重糖的摄入量,尽量避免甜食,加之现代社会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因此,低糖食品也就有了一定的市场,而且格外受到消费者,尤其是肥胖和高血糖等人群的关注[1,2,3]。
近年研究亦表明:南瓜具有多种食疗保健作用,尤其作为一种防治糖尿病的特效营养保健食品备受人们的青睐,南瓜产品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1,2,3,4,5]。而果酱是一种日常饮食的辅佐食物,早餐和茶点少不了它。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一款南瓜低糖果酱,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食用需要,又满足了人体的营养需求,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市场前景较好。
该试验首先确定以蔗糖为唯一甜味剂的南瓜果酱传统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适当降低甜味剂蔗糖的添加比例,其甜味由非糖甜味剂木糖醇加以弥补,研制出低糖的南瓜果酱,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市场的需求,更丰富了果酱的种类,市场前景巨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南瓜从新花园市场购买。所用试剂为蔗糖、木糖醇、葡萄糖、蒽酮、硫酸、NaOH、柠檬酸和海藻酸钠。试验仪器有电子分析天平、手持折光仪、九阳电磁炉、九阳料理机和水浴锅等。
1.2 工艺流程
选瓜→清洗→切分去籽→破碎→预煮→打浆→调配→灌装
1.3 主要指标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
1.3.1 评价标准
甜味、酸味、稠度和果酱感官评分标准见表1、表2、表3和表4。
1.3.2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采用手持糖量计测定,总糖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预煮阶段
2.1.1 预煮时间对预煮效果的影响
新鲜南瓜经清洗、去皮和去籽后,切成厚度约1.5 cm的小块,在沸水中进行预煮,以便软化打浆,预煮时,南瓜质地和风味都会发生变化,由表5可知,随着预煮时间的延长,南瓜瓜丁质地变软,瓜味变浓,甚至异味产生。当预煮时间超过8 min,异味就比较明显,并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加重,而质地也随着软烂,因此,南瓜原料的预煮时间以控制在3~5 min为宜。
2.1.2 预煮加水量对预煮效果的影响
预处理后的南瓜片100 g于水中,用电磁炉的130℃加热档加热4 min,将混合物充分打浆2 min后过网筛去除不溶物和泡沫、收集滤液,并测量滤液的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滤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量(可溶性固形物的量=滤液的质量×滤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判断指标(见表6)。
结果表明,随着预煮加水量的增加,滤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量也不断增加,直到加水量到500 g时,滤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量达到最大,之后,随着预煮加水量的增加,滤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量也不断减少,因此,最适加水范围为400~600 g。
2.1.3 预煮阶段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由表7可知,三因素主次关系是:A>B>C。最优组合为A2B3C2,即预煮加水量500 g,预煮时间5 min,预煮温度130℃作为预煮阶段各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
2.2 调味阶段
2.2.1 甜味剂对口感的影响
向由100 g南瓜原料制成的调味准备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进行熬煮,待其可溶性固形物达到标准(25%)时,停止熬煮,进行口感评价(见表8)。结果表明,随着糖量的不断增加,其口味不断改善,直到加糖量达到20 g时,得分最高,之后,随着糖量的继续增加,口味有所下降,因此,最适的加糖范围为15~25 g。
注:表中数字为3 a评分的平均值。
2.2.2 酸味剂对口感影响的分析
向由100 g南瓜原料制成的调味准备液中加入20 g的蔗糖和不同量的柠檬酸,进行熬煮,待其可溶性固形物达到标准(25%)时,停止熬煮,进行口感评价(见表9)。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量的不断增加,其口味不断改善,直到加酸量在0.3 g(占南瓜原料的0.3%)时,得分最高,酸甜协调度最佳。
2.2.3 增稠剂及对口感影响的分析
向100 g南瓜原料制成的调味准备液中加入20 g的蔗糖、0.3%柠檬酸,进行熬煮,其可溶性固形物欲达到标准(25%)时,加入0、10、20、30和40g海藻酸钠溶液,其可溶性固形物欲达到标准(25%)后,停止熬煮,进行口感评价(见表10),结果表明,随着海藻酸钠溶液量的增加,产品粘性不断增强,当加入的海藻酸钠溶液为30 g时,其感官评分达到最高值。
注:表中数据为5组试验结果平均值。下同。
2.2.4 调味阶段正交试验对感官影响的分析
由表11看出,三因素主次关系是:B>A>C,最优组合为A2B2C2,即蔗糖20 g,柠檬酸0.3 g,海藻酸钠30 g。
2.2.5 甜味剂最佳配比对口味的影响
为实现果酱低糖的效果,改变传统果酱制作工艺中单一利用蔗糖为甜味剂的现状,该设计在最佳传统加工工艺参数基础上,进行适当降低甜味剂中蔗糖比例,其甜味感由部分非糖甜味剂替代的试验。柠檬酸用量取0.3%,海藻酸钠溶液用量取30 g,设定蔗糖添加量分别为该试验传统最佳工艺参数中最佳蔗糖添加量质量的40%、50%、60%和70%,在此基础上添加木糖醇进行甜味补充,木糖醇添加量为上述传统最佳工艺参数中最佳蔗糖添加量质量的10%、15%、20%、25%和30%。进行熬煮,待其可溶性固形物欲达到标准(25%)后,停止熬煮,进行口感评价(见图1)。
由此可看出,在蔗糖添加量为传统工艺最佳加蔗糖量的60%(也就是12 g蔗糖),木糖醇添加量为传统工艺最佳加蔗糖量的25%(也就是5 g木糖醇)时,感官评价最佳。
3 结论
通过试验可得出:根据预煮阶段正交试验结果,预煮加水量取500 g、预煮时间取5 min、预煮温度取130℃为最适预煮工艺参数。
根据调味阶段正交试验以及低糖甜味剂配比试验结果, 蔗糖的添加量12 g、 木糖醇的添加量5 g、柠檬酸添加量0.3 g,海藻酸钠用量0.3 g,在110℃下熬煮达到固形物含量为25%时,可制得最佳的低糖南瓜果酱,符合GB/T 22474-2008果酱的国家标准。其色泽呈鲜艳的黄色(淡黄至橘黄色);罐体均匀,无析水,无结晶。有适量的细碎果肉粒均匀分布其内,有清淡南瓜味道,酸甜适中,口感良好。
参考文献
[1]富新华.南瓜营养保健价值以及加工技术[J].农产品加工,2006(1):76-77.
[2]赵玉安.南瓜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4):95-97.
[3]李永星,陈密玉,吴过欣.天然降糖食品-南瓜的开发概述[J].包装与食品,2003,12(21):35-39.
[4]张拥军,姚惠源,龚院生.南瓜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