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2024-10-10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精选12篇)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1

前言

在互联网的普及与高速发展的当今, 网络舆情对高校中的青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分析的他们网络舆情的现状, 发现网络舆情的问题, 并提出应对和解决的策略, 势必对当代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

1. 网络舆情内容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高速发展, 高校校园内的网络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网络上传播的内容也具有时效性, 社会上的一些焦点问题、具有偶发性的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以及具有失实的、带有反动性的或者煽动性的舆论等, 特别容易形成高校校园内的网络舆情。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表现的主要方面有:为了大家共同喜欢的热点话题而彼此进行交流, 释放和环节心情, 形成比较稳定的话题和讨论氛围, 受学生们欢迎, 而比较乐意参与其中;还有一些是学生遇到了困难, 在网络上互相交流而产生的互动, 一般不会产生矛盾;还有一些是对社会问题、学校工作等有一些情绪化的看法, 这类舆情需要关注与引导;另外一些严重的是情绪失控, 对一些问题恶意攻击、谩骂、诽谤, 这类学生不能代表主题, 不容易引起共鸣, 但是个别的短时间内会博人眼球引起关注, 需要学校关注和治理。

2. 参与学生的特点

少部分的学生是校园网络舆情的制造主体, 但是大部分的学生是参与者, 或者说参与者较多, 制造者较少。目前, 流行的网络平台以地区性的论坛、QQ群、微博、微信、留言板、校内论坛等为主。在这些网络平台同时涌现了一些领袖, 他们的级别较高, 经常发表信息, 把网络平台作为了舆论交流和传播的场所, 当一些热点问题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后, 会吸引大量同学的关注, 即使一些同学不参加发言与回复, 但舆论的人气也在不停的上升, 很快成为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3. 当代大学校园内舆情的影响范围和传播速度特点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平台的多样性, 可以在地区性的论坛、QQ群、微博、微信、留言板、校内论坛多种平台上传播, 因而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 了解信息的速度会很快。同学们的兴趣点也也很大的相似性, 例如在论坛上发表一篇言论, 如果发表的时间合适, 标题和内容吸引人, 回帖数了集中, 段时间内帖子就会顶到论坛顶部, 引起众多同学的关注, 所以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速度快和影响面大的特点。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信息管理的对策

1. 注重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 在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培训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 进行中华传统的美德教育, 努力营造主流舆论, 培养正能量。对网上的不良的负面的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消息, 要旗帜鲜明的批评, 净化网络舆论环境。

2. 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 使用创新教育的手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言论, 就要结合网络环境的特点。利用好地区性的论坛、QQ群、微博、微信、留言板、校内论坛的宣传作用, 占领舆论的桥头堡。例如主动在论坛上发表和同学密切相关的话题, 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困难, 引导同学们正确的网络评论习惯。利用QQ群建立即时互动的网络讨论平台, 给大家提供轻松的讨论氛围。利用校园网VOD进行视频播放, 引导同学们观看有意义的影片资料。利用校园网FTP发一些学习和生活相关的电子资料, 鼓励同学们去学习和交流, 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上网习惯。即使更新校园网信息, 宣传好人好事, 发布求职信息等和同学们密切相关的公告。

3.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的建设, 提高针对网络舆情的管理水平

建立过硬的网络管理队伍, 队伍中人员应该是多方面的, 有校级领导、院系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网络中心老师、骨干学生干部等。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和领导应当熟悉网络环境, 拥有各种网络平台的帐号并能熟练使用, 能和同学们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能了解学生的动态和喜好, 同时能熟练的使用各种网络平台软件, 能更新和发布网络上的各种消息。负责网络技术硬件维护与软件分析的老师和工作人员, 在硬件上要充分使用好网络设备, 能控制好网络访问列表, 进行黑白访问名单的设置, 将不良信息利用技术手段过滤掉;在软件上的层面上对网络信息的进行监控,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分析, 建立即时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的软件系统, 辅助领导和老师对网络舆情的动态进行分析和决策, 掌握第一手资料。

摘要:本文对高校学生舆情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归纳出了一些网络信息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 屏蔽不良信息, 使高校网络舆情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

参考文献

[1]杜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传播效应与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2]杨晓瑞.省级党报官方微博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3]孙赫.我国军事新闻报道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4]杨旭.媒介生态视阙下我国网络体育新闻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3.

[5]贺婧.网络民生新闻舆论引导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 2013.

[6]刘军宏.主流纸媒建构微博形象研究[D].渤海大学, 2013.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2

关键词:网络、信息社会、社会结构、虚拟社会

影响社会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的决定性因素与其说是传播的内容,不如说是传播媒介本身。由于网络带来的强烈冲击,各国学者都在对网络出现以后的社会从各个角度展开研究探讨。

媒介的社会影响研究“网络”与“信息社会”是两个时髦而又神奇的概念。“信息社会”的概念产生在二、三十年以前,而“网络”则是近几年的新概念。网络从本质上来讲只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或平台,网络的重大意义在于它把越来越多的媒介联系在一起、整合到一起,整出了一个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林雄二郎在60年代末提出。这一概念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也发生了几次变化。90年代的“信息社会”则意味着媒介的融合和网络的发展。

关于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研究,传统的传播效果研究理论总有些捉襟见肘。从60年代起,西方传播学家就在探索一条更宏观的综合社会研究的道路。这当中,勒纳等人的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的研究,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等值得重视,这些研究又被称为“发展传播学”。这个课题的提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冷战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战后美国推行了“马歇尔计划”即全球发展计划和一系列援外协定。这是一项跨学科、跨国界的研究。丹尼尔·勒纳在其《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的现代化》(1958),施拉姆在其《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964)书中,他们都提出了基本的理论观点。

这类研究在90年代取得了新的突破进展,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泰尔。他给网络下的定义是:“网络就是一组相互联结的结点,结点到底是什么,要依赖于具体的网络而言。比如,在全球金融网络中,他们是股票交易所和其附属的`高级服务中心。网络是一个开放结构,能无限扩展,所有的结点,只要他们共享信息就能联系。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是高度动态、开放的系统,在不影响其平衡的情况下更易于创新”[i]。卡斯泰尔还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指出:作为一种历史趋势,信息时代的主要功能和方法均是围绕网络构成的,网络构成了我们社会新的社会形态,是支配和改变我们社会的源泉。

日本的信息科学研究把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和社会信息科学整合到一起的综合研究,也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值得借鉴和学习。

网络的出现使一直玄玄乎乎的信息社会概念好象一下子找到了定位,似乎网络就是信息社会,一时间“网络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虚拟社会”等等等等,众说纷纭,令人眼花缭乱。那么,我们究竟面对的和即将进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下面我们从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现象等几个视角来审视和思考这一问题。

作为历史发展阶段的信息社会许多社会发展的研究都在致力于怎样清楚地解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和轨迹,给信息社会描述一个清晰的轮廓。但是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种观点认为信息社会是继工业化社会以后的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丹尼尔·贝尔是其代表人物,他在70年代发表的《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一书,提出了“有关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变化的一种社会预测”[ii]。但是,贝尔显然把握不住这一历史转折的深刻程度,无法以准确概念加以概括,所以用“后工业社会”一词来表述。贝尔之后,有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莱昂的《新信息社会论》等很多有关信息社会的研究,但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在贝尔的基础上前进多少,并没有解释清楚这种转变的过程和环节,也没有弄清楚推动着社会和经济转变的动力是什么。

日本学者长谷川把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分为若干个发展阶段。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国际化等社会发展过程后的一个新阶段和新课题。见图1的描述。

信息社会的概念与信息化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信息社会是对社会的静态的描述,而信息化则是对实现信息社会目标的社会动态变化过程的描述。然而,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信息社会是信息化的结果,信息化过程总是与一定的信息社会模式联系在一起。“条条道路通罗马”,信息社会可以采取不同的信息化模式来实现。信息化是一个世界潮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以自己的方式,按照不同的道路,或快或慢地,或是较顺利、或是非常艰难地向信息社会这一目标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信息化模式。

在信息化的研究方面,卡斯泰尔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创见的观点。他认为信息社会的形成是由一种新型的社会技术组织和资本主义重组所决定的,而新技术的运用和它们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又决定了重组过程的特色[iii]。我们通过他的信息化理论得到一个启示,即除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信息化产生直接影响外,由科学技术所带动的社会发展本身也会对信息化的进程也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经济发展模式的信息社会社会结构分析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惯用的方法,一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个社会的结构和特征。信息社会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结构

信息时代的经济结构将从以工业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产业为中心。我们可以从三个产业的比例构成中分析出来,也可以从就业情况分析出来。信息化还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这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产业化与产业的信息化。一方面,被称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正在迅速扩张,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新行业正在从无到有地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在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正在不断地被信息化。从而使国民经济中信息生产所占的份额和劳动力比率逐年增加,直到超过农业、工业或服务业的比例。比如,英国、美国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在1970-1990年间制造业迅速下降,其下降幅度分别为35%下降到23%,26%下降到18%、27%下降到22%,同时农业日趋萎缩甚至消失。

信息化也使社会劳动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这表现为从事物质生产和体力劳动的人员逐渐减少,而从事信息生产和信息服务的人员逐渐增多,因此,人们把信息劳动者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超过半数当作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

信息化这不仅是发达国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信息化的过程在很多国家往往表现为一种积极的社会发展规划。

2、政治结构

网络时代的政治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的权力化,社会组织结构将进行大调整、大重组。传统的金字塔型、铁板一块和官僚型的组织框架被打破,代之以快速应变、灵活机动的网络化组织机构和形式。信息和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也是新的权力源。信息社会的权力斗争将会围绕着争夺信息源展开,现实政治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流的冲击,并将在国家之间以及社会水平上普遍表现出来。由于不同团体、阶层和个人的条件的不同,掌握信息资源的机会和能力是不同的。正如美国里根政府所明确表白的:“我们知道在现代世界上,对信息的处理和控制是实行征服的最重要武器之一。”

3、文化结构

由于信息环境多元化,网络时代的文化结构从中心文化转向多元文化。这可以从社会思潮和社会时尚的多样化来分析。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相区别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没有停留在产业、劳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内的深化上,而是向教育、福利、娱乐、交往等广泛的精神领域和日常社会生活领域扩展。也就是说,它正向我们的整个生活渗透,我们的生活也被信息化了。

信息时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人们对待社会生活态度上发生的变化。在工业社会时代,人们注重效率、追求物质享受,用世俗的、理性的态度来思考和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在信息社会时代,人们更注重精神、更注重情感、更崇尚冒险。

作为一种新社会现象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系统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同时还在影响着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最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我们能看到的一些大都市的变化。纵横交错的网络使这些城市变为二元化,出现了一个虚拟的社会,信息化城市的崛起成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失去了原来的城区概念,突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向郊区拓展,由信息网络构成的流动空间正逐渐取代原有的城市空间。在流动空间中,新的产业和新的服务性经济根据信息部门带来的动力运行,然后通过信息交流系统来重新整合;新的专业管理阶层控制了城市、乡村和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专用空间;生产和消费、劳动和资本、管理和信息之间发生着新的联系,从而创造出新的全球化经济。

虽然未来学研究的观点已经指出,由于卫星和光纤网络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城市的版图在悄悄扩张的同时将逐步走向分散化,但这个变化的实际过程十分复杂,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也有很多,信息技术不过是其中的一种因素,我们必须深入地剖析这一变化过程和各种因素,才能理解新的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它的现代含义。

在网络社会的环境中,社会生产关系不再是一种实际存在,资本进入了单纯循环的多维空间,而劳动力由一个集中的实体变为千差万别的个体的存在。这也就是说,资本是在全球化的而劳动力则是个别化的。“从更广阔的历史前景看,网络社会代表了人类经验的巨大变化”。[iv]。那么,如何将原有的城市空间和新的流动空间连接起来呢?这需要在三个层面上把社会发展和空间规划进行同步结合: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

在文化这一层面上,地方城市社会是从领土上加以界定的,应该保护它们的个性,保持它已建立的历史根基,而不管其经济和职能是否存在对信息空间的依赖。同时,城市也必须与其他城市保持充分的交流,克服部落主义的危险。

工业时代的社会机制在信息时代失去其意义和功能。财富、生产及金融的国际化使人们感到不安,他们无法适应公司的网络化和工作的个体化,而且又受到各种挑战。对家长制的挑战及家长制家庭的危机使文化失去了有序性,使个人不再感到安全,人们得不到心灵的慰藉和真实而神圣的东西,从而去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在对城市的虚拟空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政府仍然担当着重要角色。它只有通过强化自身角色才能对经济和政治组织施加影响,从而恢复地方社会在虚拟空间中的意义。

总之,网络等信息科技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些国家已经开始进入信息社会,更多的国家正在向信息社会过渡。这个过渡的过程一般被称之为“信息化”。信息化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结构从工业为中心转向信息产业为中心;政治结构从金字塔型转向网络型;文化结构从中心文化转向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其代表。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信息化:信息化就是在现代信息科技发展的推动下,由工业化社会或其他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和信息媒介高度普及的社会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收缩,被信息型、服务型生产方式所代替,知识和信息的作用大大突出。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是整个社会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

注释:

[i]ManuelCastells,TheRiseoftheNetworkSociety,p469,BasilBlackwellLtd.,.

[ii][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P14,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iii]ManuelCastells,theInformationalCity,p7,BasilBlackwellLtd.,1991.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23-02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大众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的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前者难以捕捉,后者稍纵即逝,舆情的获取只能通过社会明察暗访、民意调查等方式进行,获取效率低下,样本少而且容易流于偏颇,耗费巨大。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发表各自看法,网络舆情可以采用网络自动抓取等技术手段方便获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没有人为加工),覆盖面全。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现状

作为全社会关注较高的舆情集散地,高校网络舆情信息既具有网络舆情的共性,在其内容和形式上又有其自身的偏好及特点,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研究。

(一)网络舆情的共性

1.直接性

由于网络具有广泛性和匿名性的特点,提供网络舆情信息的主体往往会直接通过BBS、博客、微博、新闻点评等途径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发表对焦点热点事件的个人立场,使舆情信息更加直接的反应到公共媒体。

2.突发性

网络是现代社会高速运行的风向标,网络舆情也因此比传统舆情更具突发性,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再加上一些情绪化的意见、倾向,就可以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3.偏差性

网络舆情的直接性和突发性增大了舆情信息发生偏差的可能性,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匿名设置使舆论传播者的身份被隐藏,这就使得个人情绪有可能掺杂在事实真相中被渗透出来,令网络舆情呈现出非理性特征;另一方面,网络本身的广泛性促使网络舆论的主体形形色色,由于受教育程度、个人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于舆论热点事件的理解千差万别,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网络舆情的多变性,偏离了事件初始的舆论轨迹。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关注者和制造者,一定程度上主宰了这块阵地的舆论倾向和发展趋势,并在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这一领域烙上了大学生这个群体特有的印迹。

1.内容集中性

因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相对集中,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内容也相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等话题;高校内部管理等问题。

2.传播迅速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率较高的群体,人际关系对网络的依赖性强,甚至信息技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传统方式的沟通。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群体发展迅速,QQ群、微博、BBS、高校贴吧、人人网等媒介,将全国各地大学生按地域、爱好等范畴集合起来,形成紧密的关系网,使得网络舆论在高校之间传播速度日益加快,达到瞬间千里的效果。

3.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

大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因此,高校舆情往往关系社会各方面稳定和发展,尤其是高校舆情对于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反应往往会对事态的发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4.非理性特点突出

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敢于表达、勇于质疑,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随着对社会的接触程度日益加深,自身又缺乏政治敏感度和社会经验,思想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内在或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使高校舆情信息展现出情绪化、非理性的特点。

二、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现状

(一)高校对于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认知逐步明确

近几年,随着网络应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已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一环,引起各级主管单位的重视。网络舆情的引导、监控、预警、处理和反馈作为舆情信息管理的联动系统也基本得到了普遍认可。

(二)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软硬件投入不充足

尽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在高校系统已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高校内普遍存在硬件设施不齐备、软件系统不完善等情况。网络舆情监控分析系统包括为整个业务提供支撑的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分析平台,用于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处理和预警的数据库群以及专业应用软件系统等[1]。但由于购置硬件设备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软件系统又对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高校在应用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来进行网络舆情管理方面普遍存在投入不充足的现象。

(三)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缺乏主动性,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在舆情信息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合理,思想高度和专业技术不能兼顾,造成高校舆情信息管理长期处于被动。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或者敏感问题往往采取回避、查封等做法,避免信息的传播。然而,对于思想活跃、交际广泛的高校学生来说,这种被动方式很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作为舆情管理工作应有长效机制,通过主动建立阵地、正面引导等工作来完善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

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积极主动开辟阵地、占领阵地,引导网络舆论

1.积极主动的开辟阵地,为主流舆论的生存创造条件

被动应对网络舆论负面影响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本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主流舆论未能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在认识到网络阵地的重要性后,高校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设一个完善的、有吸引力的、适合青年学生的网络平台。

2.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网络舆论领袖,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面对如今互联网光速发展的现状,部分高校难有精力和能力开辟可以全权掌控的舆论主阵地,那么,占领已有的舆论阵地就成为当务之急。一是建立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以参与者身份融入到网络舆论中,通过发帖、回帖等手段引导话题导向、发表主流观点,以此换得平等身份下大学生的理解和共鸣,使得主流舆论在网络平台中有一定的话语权。二是要培养一批有权威、有感召力的网络舆论领袖,充当网络中的灵魂人物。舆论领袖可以由学生干部担任,也可以由那些个性鲜明但可以引导的、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偶像”来担任。但这部分人员需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以免发挥反向作用。

(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加强信息的公开程度,做好网下、网上的沟通和疏导工作

网络舆情信息只是现实问题的映射,因此,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需要“上下其手”,从问题的根源着手。一方面,注重日常生活中校方与学生的沟通,尤其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问题,高校要做出积极姿态,利用“校长接待日”等形式的面对面交流或座谈会,将问题在线下做好沟通,达成思想层面的统一,预防网络舆论导向的偏差。另一方面,网络沟通也应真实、及时的开展,针对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高校应第一时间发布国家立场,统一口径,不给别有用心的人留有机会。

(三)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控、采集、研判、上报体系

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控队伍,由专人负责网络信息监控。由高校网络技术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抽调专职干部负责按各自工作职责分别对校园网的使用以及微博、BBS、贴吧、QQ群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掌握网络情况。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关注其发展变化,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信息采集和分析机制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要做到覆盖面全、信息搜索快、反映问题准,抓住网络舆情信息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进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研判。如果在可控范围内,要积极动作,作出适当疏导和引导;如果超出可控范围或有极端不良影响,也要及时。做出研判,准确划分事件类别和可能的影响范围。建立自下而上畅通的信息上报通道,早发现、早搜集、早上报,争取宝贵的处理问题时间。

(四)制定预警措施、快速响应机制和完备的应急预案,使突发事件处理有据可依,有效降低事件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2]。建立针对网络舆情的预警措施、快速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用于确保敏感信息出现后,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尽可能降低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网络舆情领导小组根据网络监控工作人员提供的研判结果,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向相关舆情信息管理团队发布预警信息,通报事件等级和预警措施,确保相关人员知情并进行快速反应。

由于由网络舆情引发或形成的群体性事件发展迅速,增加了控制的难度,这就要求高校在网络舆情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完备的防控突发事件的安全预案,并确保相关负责部门知晓、熟悉自身职责,必要时需做演习。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这充分体现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把网络舆情信息管理作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还需要高校领导层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在提升自身网络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增强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意识,完善舆情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主流舆论引导的研究和探索,保持网络舆论阵地的发言权、控制力和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曾润喜,王国华,徐晓林.高校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1).

[2]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4

1 3G网络技术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开发, 3G网络技术逐渐深入生产生活中, 在未来的交通系统管理中, 该网络技术是合理解决交通问题, 快速处理交通问题的关键。通过现金的通信手段将交通工具盒设施进行有机的统一起来, 从而实现交通运输过程的智能化。通过3G网络技术, 有利于管理者充分掌握信息情况, 出行者能够便捷的选择出行路线, 从而改善出行质量, 保障交通管理网络的顺畅便捷。

当前我过经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压力的大增, 城市交通逐渐变得复杂, 而通过3G网络技术逐步建立起来的网络信息系统, 可以有效的在车辆上装载标签, 再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管理, 保障了网络信息平台对于车辆信息的管理, 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对不同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管和服务, 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或者不同的车辆之间, 都可以通过3G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互通, 使得车辆能够正确的选择出行道路, 减少交通拥堵。因此, 3G网络技术对于交通网络而言, 是一种智能性的网络技术, 为交通网络的管理提高足够的技术支持, 保障管理的有序进行。

2 网络技术在交通网络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G网络技术在交通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着重体现在车载系统和交通事故管理两个方面。

首先在车载导航网络管理当中, 3G网络技术使得车载系统成为了优良的ITS接收和发送设备。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3G网络技术是OTDOA、CELL-ID与A-GPS等技术, 从而可以有效的实现移动定位。

2.1 通过3G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的掌握出行的路面状况

该技术可以将运输系统的实时信息进行智能传输, 导航系统在分析交通状况的时候, 通过公交系统和时刻表及道路开放情况来计算, 从而选定最佳路线, 系统通过与主平台进行信息交互, 反馈信息, 为出行者提供相应的参考, 可以有效地减轻交通压力。而且基于3G网络技术的导航系统, 能够及时将车辆信息提供给主平台, 主平台根据接收的信息来分析该路段的情况, 从而更好的为其他车辆提供出行指示。交通网络管理实现了大量的交通信息的控制。

2.2 对于出行者而言, 3G网络技术也是非常有益的

在3G网络技术前提下, 车辆发生盗抢的时候, 车主就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及时的找到车辆的位置, 从而保障车辆安全。网络的系统管理还增加了出行信息的查询功能, 车辆在中途加油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3G导航查询到具体的位置, 还有餐饮住宿等信息, 更加便利了出行者。

2.3 3G网络技术强化了交通网络管理的综合功能

通过3G网络的导航系统管理, 能够有效的实现交通的管制, 实现法规信息服务。系统及时的接收到交通部门的相关管理信息, 在节假日和特殊的活动题或者道路施工等信息, 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特定道路的进出口和路段信息, 也能够通过3G网络信息系统传输出去, 及时的通知出行者。交通管理部门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进行法规宣传和安全教育, 保障整个交通秩序的有序性。

2.4 3G网络技术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处理效率

当前每每发生交通事故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交通拥堵, 因为事故双方在警方打来之前都不能擅自移动, 势必就造成了等待过程的交通运输无法正常进行。不仅处理的效率较慢, 而且浪费了大部分出行者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3G网络技术的渗透, 利用高宽带的无线接入, 实现了任何地点的现场图像上传, 当发生事故的时候, 交警可以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现场的勘察, 从而快速处理交通事故。通过3G技术, 可以进行对点作业, 实现现场视频和图片的上传, 就不必在较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确认, 再进行交通疏导。在事故之后, 事故双方都可以先行离开, 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交通拥堵的现行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基于3G网络技术的交通网络管理, 在经济上节省了不少的成本, 通过远程视频进行事故处理大大节省了交通部门在现场勘查费用上的支出, 而且人力投入上也大大缩小。而且还能够有效快速的解决交通事故, 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对于网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交通网络管理中, 利用3G网络技术, 促进了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发展, 3G网络技术为城市的综合交通信息提供依据, 不管是对于交通管理部门还是普通的车主而言都是非常有益的技术支持, 特别是在车载导航和事故处理等两个方面, 3G网络技术的作用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谢吉刚, 张秀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思考.创新与创业教育[J].2012年03期, 2012.

[2]石元敏.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华章[J].2011年34期, 2011.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5

为此引入遗传算法,在遗传过程中的各代个体以适应度值为依据进行交叉和变异概率选择,即采用自适应规则,从而使个体自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自身的调节。首先对于问题的编码,用符号串表示各个染色体,这种符号串具有n位二进制编码,用这种符号串表示的染色体即代表了对应的技术手段,技术手段的状态用二进制编码的每一位表示,即1表示该技术手段被方案采用,0表示该技术手段未被方案采用。如此即可转化网络工程安全信息管理技术优化问题为染色体最优编码求解问题。

4采用优化后信息管理技术的实际算例

采用上述对脆弱性和安全技术的分类,设脆弱性的情况为(11010100110111000110),将各脆弱性权重列于表3,实施相应安全技术所需费用权重列于表4,脆弱性的重要性和实施相应安全技术花费的重要性同等重要(==0.5),采用本文提出的优化技术对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求解(N=100),各概率值为Pe=0.4,Pc0=0.52,Pc1=0.29,Pm0=0.37,Pm1=0.23,迭代次数最大为300,50为稳定代数的最大值。最终结果为,S=(1000010000010),即出现单一、集中、敏感、可分离、可测、顺应、难以恢复、自我认知匮乏、不以管理、透明、电子访问等脆弱性时,所采取的安全技术手段为,弹性及鲁棒性技术、人员管理技术、分配动态资源技术。本文同时对不同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均表明增加脆弱性和技术手段的种类,本文提出的以信息管理技术方案优化制定为基础,采用遗传算法的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其优化效果均较为显著。

5结束语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6

一、当前使用的网络管理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如何保证网络运行秩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现网络安全、快速运行中,离不开高效的网络管理。由此可见,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运行中,网络管理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网络管理技术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状况。顾名思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核心目标在于服务计算机网络,以此来满足计算机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在20世纪后期,网络管理标准的出现,面对大量的 商用网络管理系统,不同的网络系统之间有着不同的管理结构, 因而很难进行统一管理。

(二)网络管理协议。针对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一种应用层级协议,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短时间内总结出网络管理节点间与网络管理间的通讯规则,同时结合着计算机用户的实际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网络管理中的信息类别及格式进行分组、规范、处理。在当前使用的网络管理系统中,其主要作用的在于管理者与代 理两个部门。管理者的功能在于能够在网络运行中,从系统的各个代理处获取相应的管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加工,为网络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相应的途径, 以此来起到代理管理的作用。

(三)网络管理系统。在整个网络管理系统中, 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构成,在不考虑网管系统规模的前提下,网络管理系统多由支持网管协议的网络所需软件、网络管理平台及支持网管协议的必备设备构成。网络管理软件给出网络系统的当前配置、存在故障、硬件性能以及用户位置方面的管理。现在的网管软件平台是在DOS或 Windows和UNIX系统下实现的。现在常用的网管系统是:lip View、IBM Net view和SUN Net manager.并且遵循SNMP协议和类似的网络管理功能。

(四)网络管理结构体系。在网络管理技术中,网络管理的结构体系直接决定着网络管理的性能。在当前所有的网络管理结构中,主要由集中式与非集中式两种结构体系组成,在实际应用中,集中式管理体系结构运行模式作为一种平台式控制中心,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整个网络管理结构体系中,管理模式一般由网络管理平台及网络管理应用等两个 方面构成。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好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权限与管理人员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每个管理员都由自己固定的管理范围,只能在自己所属的范围内发挥作用,针对其他领域则无法干涉。且这些管理最终由网络管理结构进行统一,并以此来实现网络的整体管理。

二、当前使用的网络管理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中,网络管理技术作为网络运行的核心保证,直接关系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面对当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常见的网络管理技术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常见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式。网络管理系统模式需要结合着计算机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建立,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需求,由此导致管理系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结合当前计算机用户的实际使用趋势,其管理技术仍以Client/Server管理技术为主,通过事前的程序设定来实现网络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能够凭借自身系统结构简单的优势,得到众多用户的认可与推广。但与此同时,该模式中仍有众多环节需要进 一步完善。

(二)网络管理模式中的web技术。与网络管理系统模式不同的是, 网络管理模式中的web技术,能够在网络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着网络的灵和性与全面性,在日常使用中,彻底的发挥出自身的管理功能。

(三)CORBA技术。CORBA 是将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应用于网络管理上出现的,CORBA技术是对象管理组织OMG推出的标准。主要应用分布对象技术把所有的管理应用和被管元素都看 作分布对象,这些分布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成就了网络管理,CORBA还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例如事务服务、名字服务等,借助了这些服务,CORBA能够具有位置透明性、移动透明,但如若完全靠CORBA的系统来实现,所需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等都过大,CORBA.SNMP,CMIP相结合成为基于 CORBA的网络管理系统。

三、网络管理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网络运行秩序,在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的同时,还满足了广大网络用户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面对网络应用的范围扩大,网络犯罪也逐渐出现。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管理中的漏洞,通过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等途径,对计算机用户的信息进行肆意盗取, 给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当前所使用的程序主要有防火墙、防病毒、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等防护系统,但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一旦遇到攻击,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整体,很难实现统一管理。这些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因此安全产品的功能 无法得到彻底的发挥。在完善这些现象的过程中,需要网络管理人员结合着当前网络运行的实际趋势,将安全设备与网络发展相结合,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化零为整,将产品升级、报警、完善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结合当前大型网络的发展,管理与安全技术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趋于复杂化,且网络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 须结合中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相关设备,及早的提出措施进行完善,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四、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网络管理软件的发展,由此可见,网络管理技术在发展应用中,有着较大的生产前景及发展空间。随着计算机的复杂化,其生产规模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大,由此更能凸显出网络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地位。为从根本上适应网络的发展需求,管理人员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时,应结合着网络管理的实际状况,从网络管理技术与网络管理策略两个方面出发, 以便在管理技术投入使用时,能够高效、稳定的使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管理技术在网络计算机中的应用,在推动计算机发展的同时,还符合了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跟上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在其具体应用中,需要管理人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选择与之相符的网络管理技术,在确保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为网络的顺利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懿卿 网络管理技术在IP城域网的应用2010.02.

[2]董远刚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2012.06.

[3]钱忠林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探讨2014.01.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7

近年来,我国医院已经逐步形成了门诊、住院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集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网络的安全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断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正常的信息流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混乱,影响社会安定。从现阶段我国医院网络安全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管理对策,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医院现代化发展,满足当代医疗建设需求。

2 医院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2.1 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差

网络是现代人用于传播数据以及信息的重要工具,它是一个有人类对一些虚拟信息进行编程而形成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其存在的普遍性,所以,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无处不在的网络高手都可以随时攻击任何一个他们可以攻破的网络系统,进而获得一些数据或者利益,这也使得网络上的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例如,在医院,这里的网络信息量非常大,所以这里的管理应该是非常严格的,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在这里,很少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网络的定期检查与维护,这就使得医院的网络系统不是随时保持最近的状态,软件和硬件都会相对落后。

在硬件上,由于使用次数的频繁与时间很久,部分硬件都会发生老化,有的也会由于某种原因而丢失,这就会导致一旦发生故障,将无法及时进行解决,对整个医院的系统造成威胁。还有,由于现代化设备多数运用光缆等电缆,所以,这些电缆的质量、走向、防水等方面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划,一旦漏电或者断电要有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案,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的话就会对医院造成巨额的损失。

在软件上,医院没有聘请专业的电脑人才进行维护,有些软件由于更新比较频繁,这就使得医院经常使用的是一些系统不够完善、防范措施不够精准的软件继续被使用着。医院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地方,对于数据的管理和备份都有着十分高的要求,所以,科学的、必要的技术上的管理,是减少医院在发生紧急情况下损失的最好办法。体检对网络进行相关的安全诊断,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软件之间的相互不兼容以及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不必要的风险。

2.2 医院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

有些医院在人员的监管上不是非常的到位,很多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许多行为都会对医院的网络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对许多大文件和数据都可能造成泄露的风险。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的医院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不论在哪里,都有相当大比例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在网络上的安全意识,工作时也没有严格的网络安全行为。

第一,医院的网络系统作为一个信息量非常大的网络存储空间,在用户登录时要设置非常繁琐的密码,而不应该为了方便而只是设置简单的数字,还要有比较严谨的密保问题和密保手机等二道防线,目的就是为了应对一旦登录密码泄露防止骗子重新修改密码的风险。

第二,由于人流量非常大,医护人员多半不会注意周围的环境,在登录时只是单纯地盯着屏幕去输入密码,不同的人员为了可以相互帮助,互相之间交替使用同一个账号,这些行为也都会造成密码外泄,对医院造成损失。

第三,由于主观意识的不同,许多人认为,自己只是在使用医院的网络系统,管理和维护其中信息的安全不是自己的事,这都为那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的犯罪机会。

第四,医院的网络工作人员都是一些被聘用了很久的人,由于并没有什么大的网络事件的发生,使得他们也没有意识主动去学习最新的网络系统知识,对于网络知识的困乏,使得他们已经无法应对越来越多的网络问题,这也是医院没有一个很好的网络维护团队所造成的疏忽。

2.3 外来侵入的风险

医院在网络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首先,医院多数采取内外网通用的手段,目的是为了方便医院的相关人员使用网络,却不知道在这时,由于人员会频繁的使用外部网络,如果专业的人员通过这个途径对内网进行入侵,这种损失是不可估计的。其次,医院的专业人员对外网安全的不重视,为了方便工作,有许多外部连接都是泄露内网信息的主要途径,例如移动光驱、USB优盘的插入和Wi Fi的频繁使用,都会为黑客打开方便之门。所以,为了维护商业机密与网络信息安全,医院应该重视网络上的维护,提前做好相应的防火墙可以更方便应对突发事件。

3 网络安全视角的医院网络管理策略

医院网络系统十分复杂,由于数据流量非常大,这就更加有对于网络安全维护的必要性,对于操作系统的不完善是威胁医院网络系统的一个主要渠道。不论是黑客的入侵,还是病毒的侵入都会造成系统内部瘫痪,一旦发生这种事后果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要有更为专业的维护措施和手段。

首先,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师进行系统的升级和维护,运用最先进的维护系统和工具,及时的查补网络上的各种漏洞,有效地加载补丁文件进行维护。还有,有配备先进的备份、恢复系统,一旦发生泄漏才可以第一时间挽回局面,降低损失。

其次,设立专业的网络防火墙,在网络上全面监控各种信息,所有虚拟文件都应经过防火墙的筛选才可以进入网络系统进行应用,这是网络系统最最重要的防止入侵的屏障,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对于医院的网络进行全面的监管和维护。

还有,要建立一个针对于黑客的专业检测系统,为了防止黑客入侵网络,对于每一个可疑数据都应该进行信息的检测。定期的进行系统的维护有利于网络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也可以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及时清理垃圾文件,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文件,要设立专门的存储位置,及时的整理碎片也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运行的速度。

再有,对于网络设备进行清灰、散热等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老化的插头、插槽等进行更换,是维护设备安全的必要手段。无论怎样,只有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同时监控和维护,才是对于网络应用安全的必要手段,才可以确保医院的网络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

最后,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可分为单机版与服务器版,也有一些厂商是以个人版和企业版来划分,当然更为理想的是使用安全服务提供商的软硬件集合的整套安全解决方案。如果单独使用软件防护,服务器端最好使用部署型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终端设备上使用国内主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即可。

4 结束语

在医院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安全管理是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医院网络安全与医院日常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医院网络系统出现问题,必然会直接导致医院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并且会影响到很多安全技术问题,医院网络管理人员必须要关注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严格依据安全制度标准开展工作,保障医院网络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田渊.医院网络优化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9).

[2]刘聪.浅析医院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2).

[3]邢瀚文,袁磊,王淮龙.浅谈三层构架在医院网络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4(21).

[4]胡桂周,许统亮.浅议医院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J].医学信息.2011(10).

网络招聘管理研究分析 篇8

1 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网络管理模型设计

1.1 主动网络下的拓扑发现过程

将主动网路技术应用在网络管理中来, 这需要寻找到与主动网路技术相适应的网络管理, 同时这也是主动网络的拓扑发现的过程。如图1所示, 将主动网络的拓扑发现过程看作一个强连通无向图, 图中节点 (也被称为主动节点) 与网络管理的节点相对应, 图边对应的管理网络及诶单与节点间存在着通路。

可假设V1、V2、V6是传统节点, 其他的都为主动节点, 将网络管理站的主程序安装在V0节点上, 使得V0节点成为网络管理的管理站起点。同时查询与V0节点相邻的节点, 便可得知V0节点相邻为节点为V4、V1、V3, 网络管理站便可向V4、V1、V3各发出一项主动报文。每个主动报文在节点驻留后便会定时返回上级反馈在节点中收集到的拓扑信息, 上级再向它的上级反馈收集到的拓扑信息, 之后全报告给总管理站, 通过管理站对信息进行统一汇总便生成了图1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1.2 网络管理生成树

通过抽象处理得到的网络拓扑结构图中首先要消除回路, 并由此得到一个可事实网络管理的生成树。在实际应用中, 拓扑图的每个节点间都需要与权值相连接, 例如:根据两个节点间的连接状况来决定权值的大小和连接速度, 然后根据权值的大小来有限选择连接的最大值, 并舍弃最小值的连接, 这是由于权值越小, 连接速度越慢决定的。根据该项规则便可得到舍弃算法, 通过舍弃算法可得到新的生成树, 如图2所示。

1.3 生成网络管理模型

经过网络拓扑与广度优先遍历后便可生成网络管理生成树, 如图2所示。根据网络管理生成树, 在这个网络中便形成了分层的结构, 将V0看作是总管理站的节点, 因此, 在V0下拥有两个被直接管理的节点V1、V4。而其他节点都是被间接管理的节点。如果将V2看作管理节点, 那么V1便是V2的直接被管理节点。同时, V1对V2执行的都是V0的管理任务, 因此, V是V0的子管理站节点。在这种管理功能上可通过在主动节点上设置一个管理代理 (也被称为主动代码) 来实现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是根据主动节点和节点的特性自动实施分配来完成的。面对日渐复杂的网络, 将管理节点封层化, 使得节点被管理的同时也具有一点的管理功能, 促使管理站的管理效率最大化。采用这种方式我们便得到了一种有效的分层网络管理模型, 如下图3所示。

模型的工作思想为:该网络管理系统的上设置了一个主动管理主工作站, 在这个主工作站下分设了许多的资管理站也就是主动节点。总管理站传输一段还礼功能方面的代码安装在子管理站上, 这段代码是具有一定的智能型, 它具备了信息收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则可成这段代码为网络管理代码。网络管理代码是在拓扑发现过程中传送到管理网络中的, 管理代理所收集的节点信息和下层节点的管理信息都是通过管理代理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再对收到的信息进行恰当处理。

2 结语

主动网络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同时高效灵活的网络管理是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和正常运行的保障。本文深入分析了主动网络技术应用在网络管理中的管理模型的实施方法和主动网络技术应用在网络管理的优势,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网络技术的分层网络管理模型, 发现其是未来网络管理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晓东, 高振明, 陈默.一种新的计算机网络协议处理模型—主动网络技术[J].计算机与网络, 2001 (Z1) .

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分析 篇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东西,包括银行的PC端、线上的社交社区、写作摄影社区等等。但是随之而来也是各种安全隐患,包括近期的支付宝被盗,12306客户密码的泄露等等。这些网络的安全隐患给我的隐私和物质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甚至有些会触及到国家利益,所以网络通信的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对我们处在的信息时代是非常重要的。

1网络安全分析

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项大事,在日常使用工作中,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信息安全,避免出现信息泄露问题。这种保障不仅是对计算机的信息储存功能的安全负责,也需要对在互联网中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进行保障,对信息传递、 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中涉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最大限度的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 要注意到的一个前提问题就是,计算机是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个部分的,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两者会出现不同的威胁。 另外就是现在基于信息网络的应用不断增多,而由于各种原因, 在应用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未测试出的漏洞威胁到用户的信息安全,并且会占用用户的信息交换通道,使得用户正常的数据交换速度变极其慢。

计算机网络在使用时,常常会受到各类不同类型病毒的入侵,一旦未得到科学的防范,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在网络的发展初期,病毒主要通过链接、网络文件来传播,以前几年出现的熊猫烧香病毒为例,对计算机系统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受到波及的单位有能源单位、金融单位等等,这些重要的单位网络一旦受到病毒的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病毒之外,计算机网络也会受到黑客攻击的影响,一些不怀好意的黑客会通过网络来潜入目标用户的电脑,从中盗取资料。还有一些非法分析会盗用用户的IP地址,并将虚假的数据伪造出真实的,以此来获取到自己想要获取的资料,目前,这种问题也是广泛存在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随着现在无线技术的发展,很多黑客仅仅是通过制作开放式的无线网络或者盗取MODEL的管理权限进行用户信息的非法收集。如现在新闻经常报道的“手机银行转账巨款不翼而飞”,大部分就是通过MODEL中残留的用户数据进行银行卡内金额的盗取。

2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病毒防护,提升使用安全性

近年来,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基本上所有的用户都明确了防火墙使用的意义,也会对自己的电脑定期进行杀毒,有效提升了网络使用安全性。截止到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时间,有很多公司都致力与杀毒软件的防护, 从早期的卡巴斯基,到目前常用的360杀毒软件。此外,我国的很多网站也推出了防护制度,很多的杀毒软件已经开始免费使用了,这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安全,在安装好杀毒软件之后, 需要定期进行杀毒和升级,及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当然, 用户自己也需要有网络安全意识,严禁在不信任网站上下载文件和视频,在下载任何资料时,都需要进行病毒查杀,避免给网络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要合理设置网络防火墙,提升计算机的安全级别,避免自己的计算机受到不法攻击。对于部分重要的软件,可以进行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只有通过认证的访问者才有权利访问相关的信息。

在对MODEL的设置中,必须更改管理员密码,并且对WIFI使用加密的服务。对于数据传输突然变慢的事情必须要有警觉性,可以通过不定期更改WIFI密码保障MODEL中交换数据的安全。另外,对于网络上流行的软件需要保持警惕心里。比如某些WIFI万能钥匙的手机APP,实际上是一个共享WIFI密码的软件,在你使用WIFI万能钥匙的过程中,会将你手机里原来储存的WIFI网络和密码全部进行共享,包括住宅公司等所有你曾经登录过的WIFI,其安全堪忧。

在外上网,尽量不使用莫名的WIFI,用公共WIFI时,最好不要使用网银、支付宝等金融类的软件。近年来,针对非法盗取用户信息的案件还是有了一些处罚的案例,但是在整个互联网安全的规范中,预防性的法律法规还是相对薄弱。在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的面前,在互联网安全漏洞存在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来保障互联网安全。

3利用防火墙技术保障网络安全

3.1防火墙种类与特点

防火墙的类型是非常多的,不同类型的防火墙针对性也存在差异,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过滤式防火墙为例,这种防火墙主要针对电脑路由器来设置,其过滤功能是非常理想的,可以过滤大部分病毒、木马等等,还可以筛选协议和端口。除了过滤型防火墙之外,常用的还有代理型防火墙,这种防火墙简单、 便捷,其中间节点能够直接与客户端进行连接,这种防火墙与前面的类型不同,不仅可以预防病毒和木马,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日志服务。

复合型防火墙可以将代理服务与过滤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形成一种新型防火墙,其主机可以同时提供相关的代理服务。主机过滤防火墙与双宿主主机防火墙是由堡垒主机来提供代理服务, 其网关是由堡垒主机来负责,需要安装相应的防火墙软件,才能够保证内部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主机过滤防火墙能够将外部网络与过滤防火器直接连接,保证内部网络不会受到外部的攻击。

3.2计算机防火墙技术的实际应用

社会生产对于网络安全的要求是十分严苛的,尤其是部分涉及到金钱交易的领域,一旦受到不法攻击,必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使用网络防火墙时,必须要考虑到具体的要求,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类型的防火墙,采用合理的ISP设置,在满足安全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对于硬件防火墙,一般使用Netscreen-SGT产品,这可以提供安全、丰富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避免网络蠕虫、木马和间谍的攻击,还可以避免黑客与恶意软件的攻击,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关于软件防火墙,需要采用ISA Server软件,该种防火墙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可以免受各类攻击,在确定状态数据包之后,可以许可受保护数据为其服务,如果数据不受到认可,那么是不能进行服务的,这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此外,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能够简化网络信息以及服务器的搜寻,再通过向导、界面、 模板以及管理工具为用户提供服务。

此外,还可以在日常访问中推广防火墙的使用,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对网络信息进行深化处理,提升保护系统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的使用中,需要进行全盘规划和设计,进行合理的分级,保障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其次,采用系统的访问措施了解计算机的端口地址与运行目的,了解网络运行特征,为提升网络安全性奠定好基础。最后,在应用这一技术时,有不同的保护方式,具体保护方式的应用需要考虑到计算机网络的需求,通过防火墙来合理调整参数,最大限度的提升保护工作的安全性。在制定这一策略时,需要合理的使用策略表,记录好相关活动,再利用防火墙来提升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

当然,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小事,而是与人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是不需多说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为了保障使用安全性,需要对防火墙技术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采用防火墙技术,避免病毒、黑客影响网络使用安全。

4结语

综合各个时期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性力量,与此同时的网络通信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护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且将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变迁,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网络技术在创新,病毒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换代,各类新型的病毒层出不穷,影响非常恶劣,网络通信安全必须跟随着实际问题的发展,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将网络通信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发展和应对,提升国民互联网体验,保障用户信息交换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伏晓,蔡圣闻,谢立.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9.

[2]厉颖,韩殿国.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软件导刊.201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研究 篇10

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变革, 主要体现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业务工作、工作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及人员素质两个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

(一) 对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产生影响

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加快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更新。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是印刷型文献, 而在网络环境下, 数字信息资源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所以, 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中的馆藏资料呈现出了数字信息资源与印刷信息资源并重的特点;二是改变了信息资源更新的方式。传统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更新主要是通过交换、购买或者接收捐赠等形式, 而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可以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通过租用、购入或者免费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三是提高了信息资源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率。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 在印刷型文献价格上涨的情况下, 高校图书馆馆藏难以满足学生以及教师对信息的需求, 而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有限经费来购置大量数字资源,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经费使用的效率。

(二) 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者素质要求产生影响

网络环境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传统定位。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图书馆工作者的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馆藏、借阅与典藏等, 在这些工作之外主要是接待与服务读者, 由此可见, 传统的图书管理员定位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中介, 图书馆中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图书管理员的参与, 但是在服务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处在比较被动的位置。而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以及自动化管理基本实现, 信息资源载体以及信息传播的方式所发生的改变使高校图书馆具有了更高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服务效率, 在此过程中, 图书管理员与学生以及教师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信息的组织整理与检索, 图书管理员已经成为了为学生以及教师在检索文献中的信息咨询者。这要求图书管理员能够控制信息的质量并满足读者的需求, 同时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图书馆管理知识, 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网络知识, 这对图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网络环境下提高图书馆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 充分利用网络推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主要表现出了四种特点:一是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二是增长速度较快, 具有较强动态性;三是流通面较广, 变动十分频繁;四是整理无序, 在质量方面良莠不齐。针对这些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需要遵循以下几种原则:一是共享性与层次性的原则;二是特色化的原则;三是重点性的原则。在此过程中,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印刷型资源建设。虽然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印刷型资源在某些方面具有数字化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印刷型资源符合读者阅读习惯并且能够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在印刷型资源的选取中, 其内容的选取要遵循经典化、核心化以及前沿化原则, 并要避免重复性建设;二是强调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在此过程中, 首要进行馆藏数目的数据库建设;其次, 要重视将馆藏中的图书进行数字化转换;第三, 有必要根据学校中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进行重点学科数据库建设, 第四, 有必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扩充图书馆馆藏, 并避免重复建设和较大的经济投入, 在此过程中提高共享意识, 设置共享组织和机构, 建立共享合作关系并完善共享制度。

(二) 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

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 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者既是信息资源组织的管理者, 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提供者以及信息利用的引导者与教育者;二是明确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业务素质三个方面;三是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培训来提高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素质, 在此过程中, 可以使用的方式包括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训、自学、交流等;四是建立与完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机制。网络环境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重视图书管理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调动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评优评先、表扬表彰、物质奖励等形式来为图书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完善人才竞争机制, 在录用方面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要通过考核力度的加大来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 从而确保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翠菊.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2) .[1]王翠菊.网络环境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4 (2) .

[2]岳丽燕.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报, 2005 (11) .[2]岳丽燕.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影响[J].河北经贸大学报, 2005 (11) .

网络组织的危机管理过程研究 篇11

关键词:网络组织;危机;危机管理

网络组织一种企业及社会组织之间的跨边界的资源整合过程所形成的以各种经济性联接为纽带的分工协作系统。作为一种分布式的企业集成和作业协同系统,网络组织在运作过程中主要实行并行管理,每个节点(即参与者)都有相当高的决策自主权和日常事务管理权。这种高度分权的松散型运行模式在使网络组织具有了柔性大等优点的同时也使它在运作中可能遇到更多危机。因此。危机管理就成为保证网络组织有效运行的一项必要职能。基于网络组织的特性,再借鉴已有的危机管理代表性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网络组织的危机管理实质上是为了维持网络合作关系、避免破坏和修复已遭破坏的网络合作的利益基础或信任基础而开展的一系列必要的关系协调活动。具体来讲,它是一个由危机预警预控、危机应对处理、恢复与学习三个阶段构成的动态反馈的学习过程。

一、危机预警预控阶段的主要活动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用以侦测感应、传播分享与加工处理内外部信息的危机预警机制至少应包括:(1)外部环境监控机制,用以对环境中的关键前提因素进行连续监测。该机制既可采取集中式(即由网络组织的核心成员完全承担环境监控任务),也可采取分布式(即各成员组织分别负责重点监控某一环境要素,然后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组织信息交流机制加以汇总和集成处理);(2)网络组织整体运作情况定期评估机制。用以侦测网络组织内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征兆。该机制以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方法为佳,即网络成员各自负责自身运作情况的监控与评估,将监测结果向网络组织协调管理机构通报或提交,以便后者能够对网络组织的整体情况作出准确评估;(3)网络组织信息技术平台与对话机制,用以及时分享和处理危机有关信息。信息技术平台构建应由各成员组织在统一的技术标准下分别投资建设。以保证信息在网内各结点间的畅通传递共享。对话机制一般在网络组织组建过程中形成,如各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的网络组织各方协商会议。

2、建立危机管理机构。网络组织应设立专职危机管理机构。可由各成员组织分别指派专职人员组成危机管理委员会,通过定期会晤与不定期会晤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其具体职能包括:(1)在危机发生前,及时交流有关环境以及各成员内部运作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运用危机晴雨表等工具评估和预测网络组织危机、开发危机处理政策和常见危机的应对计划、检视危机应对专项资源的准备情况、组织相关人员的危机处理技能培训与危机处理演习;(2)当危机预警系统发出警讯时,及时召集危机管理成员到位、分析危机类型进而启动危机应对计划或者创造性地开发危机应对计划、向网络组织运作管理最高机构呈报相关信息、领导并监控危机应对计划的具体实施;(3)在危机解决后,评估危机应对计划的成败和危机管理程序的完备性、评估危机专项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危机处理训练的效果、评估危机管理机构各成员的绩效、整理危机管理相关信息并建档存储。

3、分析危机诱因并开发危机应对计划。网络组织危机的主要诱因有:(1)外部环境巨变。这种关键假设前提的根本性变化极有可能使网络组织目标失去意义或达成的可能性,从而动摇网络组织继续存在的基础。(2)利益分配不公。当成员组织实际得到的回报与期望相差较大或认为所得与其贡献不对称时就会产生不满,若网络组织未能及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加以满足。网络成员有可能因此中途退出,从而使网络面临解体。(3)文化冲突。网络组织尤其是跨国网络组织常面临文化差异的困扰,各成员组织有可能因此而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理解偏差、行为失调甚至严重冲突等,网络组织若未能作出恰当处理将极有可能使合作出现危机。(4)成员组织尤其是核心成员的经营管理突然出现重大问题。这种情况轻则影响网络组织目标的实现,重则导致网络解体。(5)成员组织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某些成员组织的偷懒、背信等,极有可能引起网络内部的信任危机甚至解体危机。(6)信息沟通不畅。当网络组织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信息和知识在网络内的流动与共享时,不仅可能造成成员间的无端猜疑从而削弱合作的信任基础,而且可能使合作者之间的行动无法协调一致从而影响协作效率。针对上述危机诱因。网络组织需预先开发出应对计划。

4、配置危机专项资源。网络组织危机管理需要耗费一定量的资源。在预警预控阶段,资源主要用于支付信息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监测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信息监测软硬件设施的购置使用成本、危机信息的传递加工存储成本等);在应对处理阶段,主要需要财务资源(用于举办加强文化交流融合的活动、改善信息交流共享软硬件平台、调整和完善合作协议等);在恢复与学习阶段,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则尤显突出,因为危机成因的调查、危机管理工作的评估和危机管理经验的概括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员。关于资源的来源问题,应以自行承担与共同分担相结合为佳。比如,各成员组织的信息基础设施成本应由各成员组织自行承担。而旨在加强文化交流融合、调整和完善合作协议等的活动成本分担则应事先在合作协议中予以明确;又如,外部环境监控机制如果采用分布式,这部分成本最好由各成员组织自行承担,若是集中式则应在利益分配中对承担该项职能的成员组织予以相应补偿。此外,网络组织还可建立起一套以存储有关资源种类、数量、配置地点等信息的数据库为核心的危机资源管理系统。

5、开展危机处理技能培训与演习。危机计划的执行机构和人员对计划的熟悉程度会影响执行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负责危机管理的决策者与具体执行人员进行危机处理技能培训并开展若干次危机处理演习。通过训练和演习,既能使相关人员熟悉危机应对计划并对危机下的压力有所适应,又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以便其在危机情境下能作出创造性的决策并能以灵活的行动来解决危机。对于网络组织危机处理技能培训与演习,需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训和演习如何组织;二是培训和演习费用如何分担。前一问题我们建议由危机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开展,以保证培训和演习的系统性。此外。培训和演习的频率则应视不同危机发生的概率大小以及解决的难易度而定,而这两者又取决于网络组织构成的复杂度、合作目的实现的难易度、环境特性等因素;后一问题我们建议从网络组织危机专项资源储备中划拨。即实行共同分担。

二、危机应对处理阶段的主要活动

网络安全管理之研究 篇12

关键词:网络安全

一、强调建立网络文档和维护文档的重要性

网络文档可以看作我们庞大的网络世界中的北极星, 对于我们具有导航的指导作用。没有网络文档资料的网络是极难理解的, 即使是最优秀的网络维护人员, 处于网络世界中也将会大大增加工作的难度。针对相同的故障, 如果有必要的文档资料, 可能在短期内即可解决问题, 而如果没有文档资料, 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因为从长远来看, 做一点前期的工作是极有必要的。每种类型的文档资料从自身来看都是很重要的。例如:电缆上的标记、网络电缆还按图和服务器位置的功能图。还有, 保持日志, 便是在记录历史, 也就是说当网络发生故障时, 日志可以提供参考。

二、网络故障的排除

1密切关注网络的变化

很多网络问题是人为改变造成的, 网络管理人员可以从备份文件以及与同事和网络公司的服务人员的交流中找到问题的所在, 甚至不经意的键盘误操作也会严重影响网络.因此, 网络管理人员经常性的考虑一下“最近针对网络都做了什么”, 是很有意义的, 无论这看起来与问题所在多么不相关。在使用一个网络新产品之前, 有必要考虑教学收益与教学风险的大小。

2网络故障的排除方法

A、分而治之

多种原因可以造成网络问题, 利用分而治之的方法, 可以作到:a、利用数学计算找出问题所在。b、通过二分法在很大范围内找出问题所在。c、通过把问题区域一分为二的方法找到问题 (或把一半的因素移出) 。d、几个人分工解决问题。

B、参照法

参照法犹如游戏一般, 是一种有趣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原理在于:在一个网络上有两个或多个项目, 如果一个项目出现故障, 可以将它与正常工作的项目进行比较, 以此来排除故障。

C、SOAP方法:客观方法、主观方法、分析和计划

当考虑一个间歇性而且复杂的网络问题时, 网络管理人员要把主观事物进行分类, 这样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持续时间 (一直还是间歇)

●问题的出现 (日期和时间)

●地点 (在网上、物理位置)

●涉及的用户数量

●工作站的配置 (是否一样于其他)

●应用程序的数目和类型 (能同时运行吗)

●涉及的用户名称、所属的安全小组

●测试结果

●类似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

即使网络管理人员有很多的客观数据, 也不一定能对正确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 对复杂的问题尝试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也许会带给网管更多的数据。不要放弃, 数据越多就越容易找出答案。

三、网络设备维护1硬件基础

A、针对PC机

一个用户的PC机通常是网络故障的主要症结, 虽然PC机基本上是可插线路板、芯片构成, 而且问题通常可以在它们身上解决, 但在故障排除时不要忽视低层的软件配置。PC机的低层的软件是BIOS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 它负责所有的电路板与芯片的相互连接。

B、即插即用

当然, 每个PC机都有可插的扩展卡 (调制解调器、网卡、显卡等) 和微型芯片.这些微型芯片通常分两排, 每排8至l 6个脚, 并配有同样大小的插座。这类组件易物理损伤, 在受热或遇冷时会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芯片蠕变”。很多情况下, 按几下芯片或主板会消除不可靠或间歇性故障。如果这样还不行, 就把组件拔掉再插回, 通常芯片不必这样做, 按一接就行了。

C、系统资源不足

系统资源不够会使任何操作系统都无计可施,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进行正确的操作。知道如何证明是否是系统资源引起的故障, 有助于网络管理人员更好的解决此类问题。虽然磁盘内存是否用完会很容易看出来, 而剩余的自由空间的大小最好要周期性地进行检查。首先要记住的是:Windows是动态分配交换空间的, 因此, 如果磁盘空间很小, 交换就变的有些问题了。可以想象交换空间是计算机RAM的溢出区。

2以太网 (Ethernet)

针对本单位实际, 所以探讨的重点是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是遵守一定规则的合用线网络。以太网很容易进行级联, 但不要过分。注意以太网的扩充方式, 如果添加的集线器大多, 就会带来麻烦, 要想得到最佳的效率和良好的可靠性, 需要用交换机将网段分成几个或更少的部分。以太网目前使用的电缆类型, 目前最简单、最可靠的是UTP, 而不是其他类型。

四、保持网络一致性, 深入网络故障并解决之方法。

使用网络组件意味着, 在解决很多局部 (而不是系统) 问题时, 无需了解故障排除技术。另外, 不同种类的组件倾向于有相同的行为。如果它们有一个已知是好的配置, 这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上一篇:燃烧炉法下一篇:虚拟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