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2024-07-26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共12篇)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1

摘要:由于网络的深入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经济也开始日渐兴起。支付宝、网购、微店等的网络经济, 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 完善信息网络技术, 加快信息交换速度, 简化国际贸易复杂性, 给网络经济带来了质的飞越, 一遍又一遍的让人们重视了网络经济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关键词:网络经济,互联网,国际经济,贸易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和目前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

可概括为:成本低下、高效率、覆盖面广、发展速度快、管理层面弱、高风险。在网络经济下, 买卖双方之间突破时间和国家的限制通过网络来寻找客户, 完成国际贸易交易, 无中介费用、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 操作简单标准化, 处理速度快, 高体验, 形成经济社会全球化形态。中国在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之中, 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之路。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兴起、进出口贸易的顺差, 中国在贸易收支上保持快速增长, 国际环境略有改善, 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较为突出。

二、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网络经济大大的缩小了中国与其他国之间因为距离而产生的问题, 并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管理方面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1) 网络经济的全球化将成为21 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主旋律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在国际安全论坛上提出“网络竞争的重要性已经超核竞争”后。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购、办公、理财都可以通过一台电脑或者平板达成跨国际的交流沟通, 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和习惯,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我们完成一次国际贸易需要满世界带着货币跑,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交付。促进经济的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 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创造出了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大幅提高了生产率。

(2) 网络经济加快了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 扩宽了中国原本贸易地区的范围

为了使之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作用, 网络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与经济结合在一起。古代有丝绸之路, 现在我们有一带一路。一个国家仅仅依靠自身的消费来提高经济增长是极为有限的, 凯恩斯提出“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就是向我们阐述了必须要把消费、投资、出口相结合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世界是一个圈, 它把国家与国家都联系在一起, 网络经济在最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投资领域以及投资渠道, 在出口本国过剩的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在他国家投资建厂, 实现我国的“走出去”战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网络经济完善国际贸易的秩序, 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国际贸易的水平

自2001 年, 在中国加入WTO后,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强调信息、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的重要性, 开始不断强化这一类生产要素, 例如, 信息知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制度, 逐步提高了我们从一开始对国际贸易的要求, 从而走上了一条国际大道, 与时俱进, 融入国际大环境中。

(4) 网络经济大大的增大了中国国际贸易的经济规模

在一定的限度内, 经济规模增加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本设备和自动化生产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 分工和专业化也大幅度的被淡化了, 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信息的传递成本;信息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 打破贸易分工的限制, 被联接经济性替代了, 相互介入。在国际贸易中, 企业与企业间集聚在一起, 形成贸易经济圈, 利用共通生产要素, 减低成本, 创造乘数效应, 进行复合生产或联合生产。

(5) 网络经济形成中国国际贸易的新经济体

“作为提高生产率、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信息技术革命所起的作用是明确的”。在2012 年5 月世行发布报告中, 根据1990 年的购买力平价测算, 中国在1990 年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0%及以下, 但到2010 年就升至20%左右。在互联网金融中, 就以余额宝为例, 到2014 年这一季度末, 其总规模已达到5412.75 亿元, 这使天弘基金成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收益高、利率高让市场参与者变得更为平民化、大众化。国际贸易市场所产生的收益将更有益于普通人民。

2.不利影响

在2013 年我国网民由于网络安全所造成的损失, 估计已达到1491.5 亿元。在国际经济贸易过程中, 买卖双方会有很多关于语言、文化、观点的摩擦, 需要我们去交流, 实现互利共赢, 从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1) 国际信息不对称和商业间信誉的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萧琛指出“网络经济依赖于信息资源、网络服务和国际社会”, 网络的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不是面对面, 交往和交易只能由诚信来维系。我国信息共享程度低, 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 通常贸易人员依据通常的价格、质量进行比对, 调查对方公司资信, 从而决定自己是否下订单, 但难免还是会导致误差, 加大了购买后产品退换货物的麻烦, 致使我们加大了时间和成本上的花费。

(2) 人力资源短缺, 质量水平低

资源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根本, 具有新兴信息观念和新型网络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更是企业在进行网络营销时的中坚力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不够高;对于企业间的管理观念相对来说要落后一些, 每个企业中缺乏有效的鼓励机制, 因此会导致人才流失。网络仅可以完成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问题, 但是国际贸易完整的过程必须要有物流的配合, 才可以完成, 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人员, 并且网络建立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因此对人才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对于网络经济人才的竞争也会愈发的激烈, 这将对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 不完善的基础建设

一项国际贸易的完成需要涉及到货物、物流、销售、售后服务管理等多方面信息, 都是建立在健全的基础设施之上。中国现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 各个地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尤其是通信网建设的基础设备, “宽带不宽”, 上网资费过高, 制约着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在一些重要领域国家实行国家垄断政策, 这些都将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4) 经济结构不对称的问题

中国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 第一、二产业的“中国制造”仍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中国创造”所占比重较小, 网络化改造进程慢, 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5) 网络支付机制欠缺

电汇在国际贸易中相对来说是最为简便的支付方式, 要在网络上进行支付就需要网上银行。现在我国银行的电子化水平技术普遍较低, 安全性也不高, 各个银行网络之间的交流也是相对的闭塞, 因此不能承担起支付网络电子交易费用的重任, 就无法实现在网络上实现交易。

三、网络时代下中国的应对策略

在针对上述情况所产生的问题, 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 才能有效发挥网络经济对中国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走开放性道路, 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GDP一直持续快速增长, 进出口处于顺差, 创造属于中国的神话。广大中国企业在全球国际贸易市场上与国外企业展开了斗志斗勇的竞争, 想在众多国际化企业之中脱颖而出。首先, 我们正确对待网络经济, 与时代一同进步, 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民族企业武装起来, 有效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同时, 我们要形成一个行业的同盟, 相互交流信息, 降低信息收集、整理费用, 将这部分费用用之于提高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路、增加投资, 加强对网络经济的研究, 将网络经济发展与我国国际贸易的运行方式牢牢的结合在一起, 集中我们广大的智慧积极探讨我国国际贸易与网络经济发展的问题。

其次, 在国家政策上, 我们要制定正确的网络经济发展战略, 有便利合法的保障网络经济, 才会使企业敢于利用网络开展国际贸易。《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说过, “为更好地促进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 应将信息基础设施摆到同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同样的高度来重视, 加大无线和固定宽带投资, 积极推进电信改革, 打破电信垄断, 推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产业合作”。国际贸易不仅仅需要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产品的制造, 更重要是依赖网络开拓自己贸易板块、改进中国的, 结合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网络需求, 科学有效的制定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实现网络经济规范化并为它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与此同时, 优化偏远地区的通讯设施, 接受新观念, 提高自我知识面, 降低城乡差距, 不单纯依靠原材料, 要创新提高产品的额外价值, 就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并加以完善我国网络建设, 结合我国网络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 采用高效有用的政策措施, 改进并巩固我国现有的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

21 世纪缺的是什么?人才。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是很高的。要制定出网络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网络经济电子商务信息知识, 树立科学人才价值观, 要求国家创建一支适应于网络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贸易的高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欠发达地区要投入大量资金创造优秀的人才发展环境。在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求的基础上,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加大教育力度, 在必要时候引进国外网络经济人才, 并为己所用, 吸收外国先进经验和方法。在外贸型企业里, 建立健全的职工培养计划, 全方位打造贸易型人才;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改进考核制度, 预防人才的流失。对于人才还不能单靠知识面的广, 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诚实守信是我们与别国交易的重要条件。

在网络安全支付方面也存在技术和观念问题, 这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巨大阻碍。网银支付是一种创举, 便民便国, 但是若没有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统将危害着社会的安定。实施严格的流程控制, 完善技术性保护措施, 加强信息互通, 强化动态监测, 舒通损失赔偿渠道, 充分有效的借鉴国内外网络经济的运行方式, 结合我国企业的上网特点, 研究、开发、制定适合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技术安全保障系统, 保障我国网络经济的安全。

参考文献

黄磊, 郑建华, 袁京蓉, 汪晓霞编著《.网络经济及其发展安全》.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年8月.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2

作者:钟子建 徐高欢时间:2011-3-8 10:1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 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

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

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三、结论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服务贸易;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化人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信息网络正以迅猛的姿态向世界上的每个角落进行蔓延,信息网络成为当今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获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信息网络投射在经济领域就形成了如今热门的经济发展形态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在立足传统经济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上,以英特网技术为核心,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将传统和现代、虚拟和现实、技术和商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更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据统计,2012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全年交易规模已经达到7.85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30.83%。网络经济更是为美国经济创造了长达10 年的高增长奇迹。网络经济正以不可阻挡之姿对传统的经济形态产生重大的冲击,传统的商业模式将面临着被终结的命运,而网络经济时代也全面来临,从而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形态格局产生影响。虽然当前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之好,但是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如果想在网络经济中获得利益就必须遵循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主流化原则、个人市场原则、特定化原则、价值链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只有这样方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除此之外,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也是网络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显著特征。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经济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当中,买家需要经过海关、运输、关税以及商家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将心仪商品买到手,因而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有着十分复杂的手段和过程,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销售难度。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在国际贸易当中,商家和卖家更多的采取以B2B或者B2C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交易。B2B是Business-to-Business的缩写,以买卖、合作、服务为三种基本要素,包括技术成本、安全成本、物流成本和客户成本四种成本形式,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Internet,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传递,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B2B主要包括类似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在线商店的垂直B2B模式、以B2B为中间交易市场的综合B2B模式和行业龙头从生产、销售到后期服务的自建B2B模式以及将综合B2B模式和垂直B2B进行有效整合的关联B2B模式。B2C是Business-to-Customer的缩写,简而言之就是商对客,指的是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的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的以网络零售为主,消费者通过网络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行为的在线销售活动。B2C的行业模式主要包括类似天猫的为人服务做平台的模式和自主经营卖产品的京东模式以及自产自销做品牌的凡客模式。由此可知,B2B和B2C模式大大减少了贸易的中间环节,利用网络这个平台直接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从而降低了贸易的成本,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实现卖家和买家的双赢。

其次,网络经济促进全球性经济市场的形成。网络经济依托于计算机这一平台打破了传统贸易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全世界在信息网络的连接下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扩大了世界贸易的内容和范围,从而促进了全球性市场的形成。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在互联网这一平台的帮助下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从而避免了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因沟通不畅,信息交流不对称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除此之外,受网络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特点的影响和当前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依托于电子商务的一些新型的贸易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弹性企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弹性企业打破了传统的有着严格标准的刚性的经营方式,从顾客的实际要求出发,对企业内的人才、物资等情况进行宏观的调控,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加工和生产,最大程度上来满足顾客的要求。这种企业经营形式更加灵活和方面,因此互动、主动、以用户为主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经营形式的潮流。不仅如此,传统的贸易形式大多数是通过投放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这种方式不仅宣传成本昂贵而且存在着在有些地区可能观看不到广告等弊病。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宣传方式,以网络宣传代替了传统经济中的电视宣传和纸质媒介的宣傳,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宣传费用,也扩大了宣传的范围,更是增强了宣传的影响力。

最后,网络经济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带来新的优势。服务贸易指的是一国给另外一国提供服务活动来获取相应报酬的贸易行为,既包括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无形的活动。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网络经济凭借降低贸易成本、减少地域壁垒、提高贸易效率等优点,大大提高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仅如此,网络经济更是为我国的销售服务和推送旅游服务等行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消极影响

网络经济在给国际贸易带来了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经济提高了国际贸易的安全风险。网络经济以网络作为贸易的载体,因而在实际的贸易交际中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侵袭,从而加剧了国际贸易的安全风险。除此之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罪犯开始将魔爪伸向网络经济当中,因而网络经济受到了经济犯罪的严重威胁。不仅如此,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经济中存在商品质量风险、支付方式风险和技术风险等隐患。

第二,网络经济暴露了我国物流发展水平落后的弊病。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通过将运输、储存、采购、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以仓储为中心,具有运输职能、仓储职能、配送职能、包装职能、装卸搬运职能、流通加工职能和信息处理职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辅助产业。物流作为发展网络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贸易的速度和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的物流发展起步晚,物流行业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系统的不完善、物流人才的紧缺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nlc202309081109

第三,网络经济加剧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程度。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的规模也得到了扩大,从而加剧了市场上对具备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贸易理论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这一专业,但是因为高校在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着严重的脱钩使得从高校毕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并不能迎合市场的需求,因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非常低。据统计,近年来电子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长此以往,势必会加剧电子商务行业人才的匮乏程度。

二、网络时代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网络知识的普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虽然网络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国内的相关部门和很多企业对网络经济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严重阻碍了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因而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就网络经济中的定义、作用等基本的网络知识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强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理解,让企业的管理者看到网络经济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和经济利润,从而激发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投入到网络经济的创业和运营当中。在扩大电子商务的数量和规模的同时,相关的企业更应该意识到传统的产业结构早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这一问题,因而企业应该在立足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的前提下,紧密的结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升级,实现从低级产业结构形态向高级产业结构形态的转变。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对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依法进行取缔,重点扶持一些无污染、低消耗,产业价值高,发展情景好的新型产业。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的通过法律手段、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高对知识经济的掌握力度和保护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重知识、重科技的良好风气,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积极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考察力度,进行有选择、有质量的引进,严格限制高能耗、高耗材、高污染项目的引进。与此同時,企业还应该加大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力度,促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只有当国内的产业结构实现升级时,才能带动出口商品的优化,从而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发展环境

虽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很多地区都还没实现网络的覆盖;其次,计算机的速度还有待提高;最后,一些网民因计算机存在着虚拟性,就肆无忌惮的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甚至上传一些污秽不健康的视频,造成中国网络环境的脏、乱、差。针对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首先,政府应该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有计划性地取消网络和电信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快实施三网合一,提高网络与电信市场的开放度和网络的覆盖率以及传输率,让更多人有机会有条件参入到网络经济当中;其次,对政府而言,应该加大对网络的整顿,加强网络方面的立法,对一些不法网站和发布色情、暴力信息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实时长效监督和控制。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文明上网的宣传力度,发动广大网民自觉抵制低俗之风;从网民个体而言,应该从思想上意识到文明上网的意义,严格约束自己在网上的言语和行为,成为一名有素质的网民。只有通过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净化网络环境、完善网络发展环境的这一目的,从而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化进程的加快,规章制度在交易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特别是当前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国际电子商务谈判的话语权,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和不利地位,因此中国应该主动参与国际电子商务对话,建立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相关国际框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经济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加快信息化进程,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信息化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而企业作为推动网络经济的主体,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及时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加快网络经济信息化的进程。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首先,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时应该和市场需求进行挂钩,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以科学的教学理念来组织教学,通过实习、交流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仅如此,还应该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学习,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贯通,让学生成为一门掌握多门知识的综合性复合性的电子商务人才,为市场输出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其次,企业应该提高对人才的重视,明白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价值和重要作用,通过高资薪酬和高福利的方式将专业人才吸引到企业当中,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通过举行定期培训、出国学习等途径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计算机水平和知识,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打下

坚实的基础;最后,企业员工应该明白当前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企业员工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重视,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名具有学习能力、学习意愿的新型的企业员工。

三、总结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具有双重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用辩证的、科学的眼光看待网络经济的同时,提高对网络经济的重视,制定出合理的对策和方法,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为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稳步前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恩志.浅析网络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33).

[2]张杨,王栎.张艳菁.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2,(36).

[3]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4,(22).

[4]朱伶瑾.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9).

作者简介:任虹卫(1995-),女,重庆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4

(一) 网络经济的含义

网络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 以资本运营和电脑网络为基础, 通过金融与电子手段把无形的知识和信息真正地转化为商品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 它将对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国民经济基础全局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其本身不仅包括网络技术的产业化, 也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网络化, 是网络产业化的总和, 这是从经济角度对未来社会创新与发展状况的一种整体性描述。

(二) 网络经济的特征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动作的经济。

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 网络经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快速连接和虚拟直接见面, 从而消除了时空的距离, 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流动, 大大降低了生产和交易的成本, 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生产和消费的统一, 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网上商务活动。

2、网络经济具有知识化特征。

知识是网络经济中一项基本的生产要素, 是支撑网络经济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与工业经济形态相比, 在网络经济形态中知识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或经济增长因素, 而且还成为支柱性的生产要素, 成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网络经济具有创新化的特征。

创新是网络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发动机, 是网络经济的灵魂。在以信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快速融合为技术支撑的网络经济中, 技术和知识的存量改变加快, 新颖性很快就趋于消失, 技术和产品济中, 发达的电信网络、电子商务和网上购物活动, 已经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的中间环节被大大地削减, 全球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正在空前提高,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5、网络经济具有风险性特征。

网络经济的支柱产业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大的挥发性和泡沬经济特征, 一旦消费者淘汰信息网络技术产品的速度呈现减慢的趋势, 这一产业的利润就会减缓, 支撑网络经济得以出现和发展的研究和开发经费也会相应削减。如果进入这种恶性循环或经济泡沬中网络经济将会迅速跌落。

6、网络经济具有数字化经济的特征。

电子信息降低了时空距离造成的磨擦系数并且产生了“正反馈规律——边际消费效应递增”。越用越想用边际供给成本递减、越生产越便宜, 网络经济中扩张成本接近于零, 供给增加, 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随即增长, 网络经济可以突破三维时空的诸多限制提高生产力。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一) 新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形成

网络经济的直接、高效、交互性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 缔造了一种现代化的贸易服务方式。网络改变了在传统国际贸易中的商务活动场所, 市场从一个现实的空间转化到一个虚拟的空间中, 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 全球贸易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了一个统一的交易空间。同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 实现了资源的跨国传递和信息共享, 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市场发展的盲目性, 较好地实现了国际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二) 新的国际贸易商务模式——电子商务

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一个全新的商务手段——电子商务的出现, 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电子商务从广义上看, 是指通过Intranet (企业内部网) 、Extrane (企业外部网) 、Internet (互联网) 所进行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如今, 电子商务正悄悄改变着原有的国际贸易方式, 使国际贸易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形式。首先, 电子商务改变了国际贸易的交易工具, 实现了“无纸贸易”。据统计,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 每做成一笔贸易大约需要30份书面单据和文件。电子商务使整个贸易环节完全通过网络来完成。其次, 电子商务使得电子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电子货币支付方式的主要形式有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再次, 国际贸易管理实现电子化,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已采用的有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进出口报关单联网核查、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等。

(三) 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由于各国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了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 一国可以利用较低价格的要素生产产品并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利益。在网络经济中, 全球各经济实体,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可得性增强, 建立在国家之间的资本和技术不能轻易流动的假定之下的传统贸易理论受到挑战。在网络经济中, 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一个全球的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信息技术使得技术数字化, 从而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很快地扩散, 发展中国家较容易得到技术, 这种优势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使大量的产品生产和工作机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的迅速传播, 通用型技术的采用, 使得传统产业中劳动大大减少, 产品成本的劳动比重的降低, 发达国家的企业也有可能重新占据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网络经济有可能迅速调整全球范围内的生产, 改变原有的在国际贸易中可获得的比较利益。

(四) 国际贸易出现了虚拟公司这种经营主体

互联网正逐步把世界各地连接成为一个高速信息网, 世界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 成为了地球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间的信息、资本和物资流动, 再加上技术开发和商品化周期的缩短, 从而大大增加了客户在市场中的选择余地, 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众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相互连接, 组成了公司群体网络, 希望能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方式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跨国公司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虽然各组成公司在资本上仍相互独立, 但它们能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完成单个公司所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 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五) 新的国际贸易产品的加入

在网络经济时代, 高科技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 大大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范畴。首先,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中, 国际信息贸易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 以一种独立的贸易形式出现。其次, 信息技术商品, 包括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通讯等。而且信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逐渐成为主导产品。另外, 信息本身也正在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再次, 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传播速度的加快, 人们获取技术的机会增多, 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国际技术合作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 国际技术贸易总额大大增长。

三、我国网络贸易发展的障碍分析

从目前来看, 我国网络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对外贸易方面主要表现为利用网络贸易的企业还很少, 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网络”方面的障碍

一是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运行的质量差, 无论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技术标准、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密条件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不足, 其中尤以“网络管理”和“资费水平”的问题最为突出;二是企业对提高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还不够迫切, 企业信息化普及率低, 信息化的进程比较缓慢;三是我国的市场体系还很不成熟, 社会化信用体系很不健全, 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 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四是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 网上支付难以实现;五是INTERNET中文传输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

(二) “贸易”方面的障碍

改革开放将近30年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按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进行对外贸易, 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目前, 我国的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 档次较低,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贸易条件呈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也仅停留在劳务输出阶段, 这与网络经济下国际贸易结构“软化”趋势不一致。

(三) “人才”方面的障碍

高素质人才是发展网络经济的必要保障。美国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以大量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基础的, 与美国相比, 我国网络技术人才相对较少, 从网络硬件的建设到网络公司的建设都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再加上缺乏培养和吸引人才合理机制, 仅有的少数人才也纷纷外流。因此, 人才已成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网络经济条件下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

面对网络经济的出现, 以及在电子商务影响下贸易手段与贸易规则的不断改进, 我国的对外贸易应充分认识到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从我国的情况看, 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运用还是一个新领域, 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只有快速发展电子贸易才能占据主动地位。从目前看, 我国国际贸易全面实现电子商务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对外贸易提供全新的运行环境

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我国近年来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很远, 再加上网络运行速度慢, 费用较高, 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应该重点应加快国内骨干网的建设, 扩大各互联网的国际出入口, 扩充网络互联容量, 加速建设高速宽带互联网, 提高网络效率。同时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信息网络的覆盖率, 将信息网络延伸至广大的农村地区。

(二) 加强外贸企业信息化程度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企业应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吸引和培养网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企业应加大力度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抓紧建设企业内部网及外部网, 以实现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面对目前国内网络人才外流严重的现状, 企业还应注重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引进一批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懂得运营管理的人才队伍,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并在如何留住人才问题上动一番脑筋, 以便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

国际贸易与其他的商贸活动相比, 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涉及的单位以及相关业务很多。如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海关、银行、保险、运输、商检等, 因此我国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的实现, 是在以上这些部门都实现电子化的基础上的密切配合, 才能实现。目前, 网络经济本身在发展中, 也有许多障碍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不是尽善尽美, 如网络结算、网络安全、网络贸易仲裁等, 这些都会影响网络贸易的效率。然而, 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已远远超出其本身的价值, 随着新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将为国际贸易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前景。

(四) 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 需要对网上交易行为予以严格有力的社会监督, 以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社会化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因此, 需采取有效措施加速培育市场, 创造比较成熟和规范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利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的顺利转变。

参考文献

[1]、冯鹏志.网络经济的涵义、特征与发展趋势[J].理论视野, 2001 (5) .

[2]、王英利, 袁正.网络经济的优势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 2007 (12) .

[3]、王亚平.网络经济发展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 2000 (9) .

[4]、张进.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5

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更好的将我国的经济与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起来,就应该加强高新产业的发展速度,做好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衔接,将我国经济在世界发展中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另外,在国际经济贸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有效的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飞跃式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2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从上述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贸易竞争中人才竞争、劳动力竞争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就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将人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人才的竞争力,才能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逐渐消除各种不利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2.3完善对外贸易的发展机制

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打击,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的波动,这也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的现象,需要加强对对外贸易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得国内的企业能够从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然后据此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2]。另外,对外贸易发展机制的完善,还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来促进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也使我国的企业能够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维护下,不断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重建,从而制定出更加优质的、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案,促进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政府和各企业要客观的看待这一问题,对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要准确抓住消极影响的弊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才结构的优化、对外贸易机制的完善,健全和落实国际贸易法等,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微博力量。作者简介:杜堂正,1993年生,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6

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是由俄罗斯、印度、希腊等国发起,并于2002年成立的代表不同传统、文化的学者、政治家、商界人士等进行不同文明间对话的非政府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机构,总部设在维也纳。该组织具体体现了200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不同文明间对话议事日程》的决议。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体系发展趋势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主席亚库宁、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格拉季耶夫等俄罗斯学者一致认为,这次危机是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危机,并非单纯的金融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实行的寅吃卯粮的财政体制,而金融界的投机加重了其危害程度。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企图通过继续增发美元来渡过危机,结果导致依赖外部市场的许多国家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并造成国际金融体系垮塌。俄方学者认为,由于拥有大量美国国债,加之国内不动产市场投机盛行,中国很可能会陷入危机之中。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可能只是危机的开始,世界经济将走向长期萧条。格拉季耶夫院士推断,2015年左右,世界经济将会出现真正令人震惊的一幕。要彻底摆脱危机,必须开展新技术革命和培育新资本市场。但目前各国的做法是逐渐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深挖洞,广积粮”,与欧美剥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系主任梁赞诺夫教授认为,在后危机时代,整个世界将进入反全球化进程之中,各国更重视本国利益,保护主义将兴起,同时将广泛形成区域性市场体系,但区域一体化的进展将十分困难。

关于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教授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尾声,是欧盟一些贫穷小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结果。欧盟由于只实行货币一体化,而没有实行财政一体化,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监管。但欧洲经济的复苏步伐不会被主权债务危机打乱,债务危机只是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现状。鉴于此次危机的影响,全球化进程有可能会停止,但已经形成的全球市场不会消亡。同时,中俄两国应加强货币政策的协调。伍贻康教授则进一步断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欧元诞生以来欧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已经超出了欧洲的范畴,也超出了国际经济的范畴,对全球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欧盟率先退出财政刺激计划,将使其经济复苏滞后,甚至可能出现二次探底,但欧元决不会崩溃。就世界经济总体而言,国际经济体系将向区域一体化、货币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协调化、世界经济民主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新秩序形成过程中

中国和俄罗斯的作用、影响和合作

对于中俄两国如何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统计研究所所长、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副院长西姆契拉认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足够的实力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从历史大趋势看,危机可以促使文明发生突变和改革,我们应将当前的经济危机看作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拐点。中俄两国自然将会成为世界经济领袖,这不仅是因为两国拥有巨量资源储备,同时还因为两国之间能够并善于开展合作。两国应通过具体的合作和交流,包括文化的交流,推进两国战略合作。中俄两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应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军梅副教授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和俄罗斯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五大挑战:美国开发新能源和建立绿色经济的挑战;金融开放的冲击;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道德权威性和风险;国际金融危机救助机制和区域金融合作的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教授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面临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考验,世界经济再平衡使得中俄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俄罗斯害怕沦为中国的原料产地。因此,中国应主动推动中俄经贸关系转型:从一般商品贸易为主向技术和服务贸易转型;从边境贸易为主向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次地区合作转型。他建议中国和俄罗斯应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共同的储备货币。上海市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潘大渭建议双方还应加强在文化、教育、服务等软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人为本,相互尊重,提升中俄互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新教授建议,中俄两国应该共同推进航空技术研究和大型生产合作项目,在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发展合作,向对方企业开放本国电信市场;而在区域合作领域,应该推进中国与前苏联地区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合作,积极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欧亚经济共同体副总干事格拉季耶夫院士回应认为,在欧亚经济共同体,除白俄罗斯外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而白俄罗斯已经是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并通过货币互换成为了中国货币体系中的成员。如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话,那么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三、中俄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和前景

进入2000年代以来,中俄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陆南泉教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上合组织研究部主任陈玉荣教授强调,2009年中俄能源合作获得重大进展,达成了建设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协议,两国还正式批准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开始就毗邻地区的发展进行协调。中俄学者也都强调了两国经济合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例如俄方投资环境、贸易结构、政治互信等确实影响了中俄经济进一步合作,中俄之间应建立正常的贸易平台和机制,保障贸易安全,为两国长期合作创造条件。但同时也强调,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问题是成绩基础上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所哈扎诺夫教授指出,现在中俄经济合作主要表现为商品的买卖,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这种贸易结构是不健康的,中俄经济合作应向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俄方学者认为,两国经济差距拉大、边境走私、双边投资水平低、远东移民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影响着中俄双边经贸合作。李新教授强调,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不同,俄罗斯政府正在努力实现经济现代化,改变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摆脱对原料、能源的依赖,但前景难以乐观。

格拉季耶夫院士建议,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完备的科学和教育体系,在航空航天、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缺乏资金,而中国拥有组织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提供长期信贷的经验,所以,中俄两国可以建立新型合作机制,借鉴以前在原子能领域合作的经验,在民用航空领域、教育领域、卫生保健领域开展合作。哈扎诺夫教授建议,俄罗斯应鼓励中国向俄远东移民,同时也鼓励中亚国家和韩国等向远东移民,最终在俄远东建立以俄罗斯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

关于中俄天然气合作问题,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希罗科拉德教授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对华出口天然气的情况,并乐观地认为中俄就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完全是可能的,但磋商过程可能比较繁琐。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篇7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经济也逐步兴起, 其属于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 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条件下, 可以说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现代信息技术, 同时也是一种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涉及范围较广, 除了一些通过利用网络科学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改造以及宣传的部分传统产业, 也涉及到那些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为媒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所以说, 网络经济没有独立地存在于传统经济模式之外, 也不是一种“虚拟”形式的经济模式, 而是一种借助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支撑的现代高级经济发展模式, 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模式。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们的现代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从而引领了全球经济的大发展。从企业的角度来说, 企业通过应用网络来进行商业活动, 从而诞生了网络经济。目前, 全球很多国家的许多企业都已经逐步开始借助网络来开展诸如资源整合、产品销售以及企业管理及生产等活动。

二、网络经济的意义

网络经济不仅改变了目前的传统经济模式, 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管理理念。随着目前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几乎已经实现了全球的全面覆盖, 这就使得信息资源变成了一种能够实现“无国界共享、传播以及扩散”的共享资源, 这就说明网络经济已经为新型的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的时代特征是生产经济逐步过渡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 所以能够预见在未来网络经济必然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除了对全球经济的引领, 网络经济还改变了我们的实际生活, 例如交易方式以及支付方式受其影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一些人的商务活动可以便捷地借助网络就能迅速完成, 大大地降低了商务活动对商务环境的依赖性, 大大地降低了商业限制, 明显提高了企业的利润, 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模式改革, 同时还明显地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总之, 网络经济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所产生的影响

1.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正面影响

(1) 网络经济明显降低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成本。对于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模式, 一般的交易过程开展要按照比较繁复的程序, 这就明显延长了实际的交易时间, 从而提高了成本;但是网络经济可以让人们通过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就实现了交易双方的操作, 大大地降低了实际交易过程中的成本, 凸显了综合效益; (2) 网络经济可以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 这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必须要通过灵活的经营来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 这样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而且网络经济能够让企业借助互联网及时地了解客户需求, 这种营销方式拉近了交易双方的关系; (3) 网络经济的发展大大地打开了国际市场, 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强度明显提高, 使得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变得更加方便, 同时获得了强大的经济效益; (4) 网络经济信息的及时性可以使得产品的宣传变得更有竞争优势, 另外目前的网络支付方式也促使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

2. 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负面影响

(1) 网络经济明显加大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风险。当前的网络经济迅速发展, 电子商务平台层出不穷, 但是其一些弊端问题也不断暴露, 在实际的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 相应的支付风险也明显提升, 从而使得国际贸易的风险性提高; (2) 目前涉及到网络经济的犯罪行为也逐年增加, 这表明了目前基于网络经济下, 国际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3) 网络经济明显导致国际经济贸易的物流弊端逐渐暴露, 物流属于网络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 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体系没有发展完善, 极大地影响了贸易开展的速度以及质量等, 不能充分满足国际贸易的实际发展需要; (4) 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中, 尽管我国的国际贸易规模等不断发展, 但是具备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性人才缺乏, 无法满足目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四、结束语

总之,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强, 以网络科技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不断兴起, 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所以说, 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视,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使我国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地位, 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水平。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 这些科技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 这就使得当今社会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这些高新网络类技术, 不管是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抑或企业的实际生产。网络的应用不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条件, 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各项经济发展和建设。在当前社会, 网络相关的经济模式已逐步成为经济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21世纪属于信息特征的世纪,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 在将来必然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结合目前的网络经济发展模式, 可以发现网络经济已经大大地影响了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发展。本文将就目前的网络经济的发展为国际经济贸易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展开一定的研究及分析。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研究,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

[1]杨丽峰.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14) :147-148.

[2]芦笑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J].贵州农村金融, 2011, (9) :12-13.

新经济地理与国际贸易 篇8

1、新贸易理论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在完全竞争和要素不可流动的条件下由李嘉图模型发展而得,认为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根本原因,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会生产并交换不同的产品。传统贸易理论只能解释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而对于产业内贸易则失去了理论意义。新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它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各国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为了利用其收益递增的优势;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各国可以制定策略性的贸易政策,创造比较优势,改变专业化模式。

2、区位理论

1826年冯·杜伦(Von Thunen)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圈层布局论,奠定了区位理论的基础。100年之后,在继承和发展冯·杜伦理论的基础上,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1933)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以及勒施(Losch1940)的《区域经济学》提出了“中心区位理论”。但是对新经济地理影响最大的还是哈里斯(Harris,1954)和普雷德(Pred,1966)在区位理论方面的贡献。哈里斯(1954)认为制造商会选择接近市场的地方建立工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利用“市场潜力指数”测量美国各县接近市场的程度,该指数实际上是与各县附近市场购买力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取决于该地区与市场的距离并与距离成反比。结果表明:美国工业集中地区都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而且生产的聚集能够自我加强。厂商选择离市场较近的地区进行生产;但同时接近市场的地区也是其他厂商会选择的地区。普雷德(1966)则关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他采用了“基础乘数”分析法。他认为收入中用于当地支出的份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当地市场的规模,那么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会大到足以支撑一个高效的规模企业,从而使得本地提供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变得有利可图,如此反复,便会启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累过程。

3、规模经济和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和传统的经济地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规模经济的引入。因此,要理解新经济地理,就要从规模经济和外部性开始,其中影响最甚的当然要数马歇尔模型。该模型将规模经济看作是外部的,是由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而引起的。马歇尔认为厂商之所以集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因:首先,厂商的集中形成了劳动市场的集中和共享;其次,产业的集中能够降低投入品的获得成本;最后,集中还会带来技术的外溢。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被克鲁格曼用来解释产业地方化的动机,而这种解释也渐渐被后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新经济地理的许多文章中都能发现,其实所谓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正是这种外部性理论的延伸。

二、新经济地理的基本理论

克鲁格曼(1991)第一次试图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解释哈里斯和普雷德所提出的观点。他利用DS方法,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两个地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只存在两个行业:农业和制造业,农业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农产品没有贸易成本,而制造品的贸易存在运输成本。为了简化模型,他将生产要素分为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的工人,并且限制农民不能在两个地区之间自由流动,工人则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在均衡的形成过程中,要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向心力”是指使得制造业集中于一个地区的作用力,其作用与外部经济相似。向心力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要素的流动性三个方面的互相作用。简单的说,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得厂商总是想聚集在靠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进行生产;但同时靠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也是别的厂商选择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就造就了经济中的“聚焦”现象。而“离心力”则是那些阻止厂商聚集在一块儿的力量,例如农业生产受地理限制。

当运输成本较高的时候,很少有区域间贸易,工人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当地的竞争,随着工人人数的增加,收入减少。此时的均衡就是制造业人口均匀分布于两个地区。当运输成本很低的时候,一个典型的厂商会在两个地区都销售其产品;但是如果它位于人口较多的地区,就会更加接近市场,因此也能提供更高的工资;反过来,工人由于接近市场,其工资能够转化成高的购买力。因此,在低运输成本的情况下,实际工资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在此时,生产集中于两个地区的任何一个都是均衡的,因为工人不会有离开的动机。除此以外,人口在两个地区均匀分布也是一种均衡,因此,运输成本较低时存在三个可能的均衡。当运输成本中等程度的时候,离心力和向心力旗鼓相当。如果两个地区的差异较大,向心力占优势;而当两个地区条件相似的时候,离心力占优势。因此,在运输成本中的时候,存在五种可能的均衡状态。是否所有的均衡都能稳定存在?答案是否定的。当经济中具有很高的运输成本时,均衡只有一个——制造业在两个地区之间平均分布;若运输成本逐渐降低,经济会达到一种临界状态,这时对称分布的均衡不再稳定。只要某个地区的制造业少许增长就会导致几乎全部制造业集中于该地区,最后该区成为了制造业的“中心”。经济的这种自发调节过程,可能只依赖于一件十分偶然的历史事件,但历史并不是全部起作用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预期也会影响经济的走向。克鲁格曼对历史与预期给均衡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历史与预期究竟哪个起决定性作用,取决于三个参数:贴现率、外部经济的影响力大小和调整速度,如果贴现率很大、外部经济作用小或者调整速度很慢,历史会起决定作用,克鲁格曼的这些理论给经济学家们留下了引路石,后来的研究虽然引入了新的元素,但是其基本的结构和建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

三、新经济地理和国际贸易

目前,新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方面以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为主要目标,研究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以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为代表的国际经济学家,致力于将新经济地理模型引入到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分析国家之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聚集对经济的影响等等。

1、基本模型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是,真正用地理模型来说明国际贸易还是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的模型。这个建立在克鲁格曼(1980)和伊希尔(1982)基础之上的经济地理模型,既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型,也不同于克鲁格曼的模型(1991)。为了体现国家和区域间的区别,该模型取消了劳动力具有流动性的假设,而加入了中间品贸易。这样一来,导致产业活动集中分布的不再是厂商和工人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而变成了厂商和厂商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进一步被解释为成本关联和需求关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地区拥有较大的制造业部门,该地区便能为中间品提供较大的市场,这就使得这个地区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制造业厂商,这是所谓的需求关联(其含义类似于后向关联)。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地区能够生产较别地更多的中间产品,那么该地区的最终产品生产成本就要比别处低,这是成本关联(其含义类似于前向关联),这两种联系使得厂商越来越多的聚集于该地。当运输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世界经济就会自发的形成以制造业为中心,非工业化地区为外围的产业分布。

他们还进一步解释:如果制造业部门足够大,还会造成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异。前向关联和后相关联会使得工业化地区的劳动力需求增大,而其他地区的工业逐渐衰落则会降低该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一来,成为制造业中心的地区实际工资会上升,而非工业的外围地区实际工资下价,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导致了不平衡的发展。但是如果运输成本继续下降,厂商会逐渐失去由于接近市场和供应商所带来的前向关联和后相关联的优势。同时,外围的非工业化地区,由于具有较低的工资率从而具备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当运输成本降低到足够低时,外围地区低成本的优势将足以抵消远离市场和供应商带来的不便。此时,制造商将搬出中心地带,到外围地区进行生产,从而使得中心和外围地区的工资率差距逐渐缩小。所以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逐渐增大,各国的工资差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变小的过程。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采用了更极端的模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地区不再是可分的断续的数值,而是完全连续的。他们认为,一个“平坦的世界”——所有产品和要素均匀分布的世界即使存在,也是不稳定的。劳动力的分布若发生些微变化,整个世界就会自发的形成一个个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距离的中心-外围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参数的变化将会导致“断续均衡”,即一旦区域专业化结构建立起来,即使经济体中的条件发生改变,在一定时间还是会继续存在下去的。但是当条件的改变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专业化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定,从而出现另一种经济地理结构。

2、聚焦与经济增长

克鲁格曼和维纳布尔斯(1995)迈开了经济地理迈向国际贸易的第一步,他们建立起了产业聚集和国际贸易之间的桥梁,这篇文章被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是经济地理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帕格和维纳布尔斯(Puga&Venables,1996)在多产业的均衡方面又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聚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从工业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聚集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他们将制造业的发展作为聚集的一个动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运输成本的降低。我们已经知道,不完全竞争、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刺激厂商在接近市场和供应商的地方生产。而这种聚集使得某些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提高,同时也具有了较高的工资。如果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继续膨胀,会使得该国的工资过高,刺激厂商从该国转移到非工业化的外围进行生产。如果产业继续膨胀,外围国家也会逐渐变为工业化国家,进而厂商会继续向更加落后的国家转移。这种过程不断重复,工业化就犹如一股浪潮,从中心国家逐渐波及外围国家。在不同的行业中,产业间关联较弱的行业,处于上游位置的行业或是劳动密集度较弱的行业,在工业化的蔓延中会先行调整,然后再波及到其他行业。

鲍德温和福斯里德(Baldwin&Forskild,1997)借助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方法,也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理和贸易模型。这个模型中的循环因果涉及到的不是要素的流动而是要素的积累,拥有较大市场的国家往往会进行较多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又进一步扩大了该国的市场。

3、贸易政策与经济福利

新贸易理论认为,单边贸易壁垒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该国国内产品的价格。鲍德温(1999)利用存在聚集力的模型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并指出聚集力的存在强化了贸易保护的降价效应。然而这种效应是从一系列简化的假设结果。虽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从提高本国工业生产份额这个意义上说,可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发展,但这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的,这需要一定的条件,其实贸易自由化也可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帕格和维纳布尔斯(1997)首次对贸易自由化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单边自由贸易政策与进口补贴虽然在吸引外资的效果上较为接近,但是前者能够产生更高的经济福利。鲍德温和福斯里德(2002)详细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所带来的经济影响,他们指出全球经济自由化有利于大国而不利于小国。在多边自由化过程中,最小的国家首先失去其所有工业,随着自由化的推进,其他国家依市场规模小于平均市场规模的程度,依次变为“边缘”国家。当贸易完全自由化时,所有工业将集中于市场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果这些国家之间取消贸易壁垒,就会形成很大的市场,从而引起投资创造和投资转移效应。而自由贸易协定的成立会使成员国的居民实际收入增加,非成员国的经济利益受损。而贸易集团的形成,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强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一种“多米诺”效应,导致贸易自由化向全世界逐步扩散。

地理和贸易本来是密不可分的,新经济地理打开了一扇大门,为贸易理论的研究引进了区位的分析方法。而经济学家们在这方面的工作“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答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学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并且应用到了模型中去。

摘要:20世纪末,经济地理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打破了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的国家界限。从区位的角度讨论规模收益递增、外部性、比较优势等时产业的区位分布产生的影响。本文总结了新经济地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并着重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关联作用,聚集力

参考文献

[1]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著.梁琦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保罗·克鲁格曼著.张兆杰译:贸易与地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安虎森:空间经学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Martin,R.&Sunley,P.1996.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 and Its Implicatiom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A Critical Assessment.Economic Geography Vol,72,No.3.

[5]Krugman,P.1998.Space:The Final Frontier The Journal of Econ- omic Perspectives,Vol.12,No.2.Spring,1998.

[6]Puga,D.and A.Venables,1996“The spread of industry: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CEPR.Working Paper #1354,1996.

网络贸易兴起与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贸易,信息技术

贸易方式是指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各种方法。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 以网络为媒介的国际贸易方式正日趋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式, 并将成为今后贸易发展的主导方式之一。

一、网络贸易兴起之由——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 计算机的发明和技术进步及人们日常交易行为的网络化。

计算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不仅提供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成为人类工作生活的重要助手, 而且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到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国际间开始出现信息产品贸易, 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由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向信息为主导的经济过渡的趋势。

(二)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它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以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为基础, 交易双方不用面对面地进行各种商业贸易活动, 消费者利用网络购物、商户之间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其他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由于电子商务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 能够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来实现, 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 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 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 打破了国家与地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贸易壁垒, 从而促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 网络化。

二、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形式

(一) 交易市场虚拟化。

传统的交易方式, 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无论是加工贸易、易货贸易展览会、博览会, 交易地点要么在买方, 要么在卖方, 要么在专门的世界商品交易市场, 往往还是需要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 双方需要这一固定场所面对面的进行交易和业务交谈。而网络贸易则在网络上营造出了传统贸易市场的虚拟形态, 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一虚拟市场里, 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方以数字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二) 交易工具网络性。

原先的交易方式下, 生产商若要宣传商品, 则要制作广告和宣传品, 或者直接转交或者邮寄交给买方。而买方要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也需要大量的搜集信息, 并对价格和商品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费时费力。双方的交易也要面对面进行谈判, 从而可以看到实物。而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则大大的减少了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网上广告代替了电视、杂志、报纸等日常的一些宣传载体;多种视频会议系统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谈判、促销、会议等活动;电子邮件比以前的一些传统工具如传真、信函、国际长途来说, 不仅降低了成本和交易费用, 而且节省了时间。

(三) 物流方式信息化。

传统贸易是以单向物流为主进行运作的, 且必须伴随实物的流动。而网络为媒介的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就款项支付来讲, 很多国际贸易可以依托网上银行系统在网络上实行电子付款, 在网络上进行资金的结算、转账、信贷等服务, 纸币流为无纸电子流所代替, 从而在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高速运转的桥梁。产品的交割也是如此, 以网络为媒介变得简单。有形的产品可以先通过电子网络传输开展洽谈、订货、付款、开发票、收款等活动, 然后在商定的地点进行实际产品的交割。无形的产品则可直接通过计算机完成整个交易。

(四) 营销方式互动化。

原有贸易的营销方式强调卖方的宣传, 买方更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缺少主动性和选择性。而以网络为载体的贸易方式, 基于网络的互动性促使客户参与到国际贸易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在这种网络互动式营销中, 卖方和买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双向交流, 大大改善企业和客户的关系。

三、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意义分析

(一)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以网络为载体的的国际贸易方式, 由于其在网络上进行接触并交易, 无需现实的场地等资金消耗, 同时, 减少了实物的损耗, 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 大大节省了资金, 降低了成本。另外, 网络的开放性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 也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支付的电子化加快资金周转, 节省了利息开支。

(二)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网络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方式, 其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 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 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同时, 现有的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文件的即时传送和交换, 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 使整个交易快捷方便,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司和厂商通过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 一方面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 全方位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 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网页宣传企业形象, 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 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网络贸易下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挑战和应对

网络贸易取代传统贸易方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积极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是全球性贸易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我国网络贸易的法律及人文环境不断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及支付环境进一步健全、对外网络贸易交易持续增长。但总的来讲, 我国的网络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加快网络贸易的发展, 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 注重网络贸易人才的培养, 不断完善政策条例和法规, 培育我国企业在网络贸易中的竞争能力, 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在新的挑战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二震, 马野青.国际贸易学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 (M)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3].司林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4].李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于发展 (J) .经济纵横.2004-11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10

(一)有利于我国外贸引资投资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现如今国际经济贸易的主流,各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因此更加便于我国外贸吸引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有利。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探索期,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市场结构不完善,但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外加上人口资源众多,我国经济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吸引外商投资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好办法。国际经济一体化打开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成熟的经营模式以及先进的技术设备的交流,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二)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组合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了经济市场的夸大与分工细化。身为世界加工厂的我国,同样在国际经济贸易的冲击下使得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分工更加明细,生产更加专业化,有效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双向提高,成熟的的产业结构使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是更加开放的自由贸易,不同国家彼此之间开放度也明显提高,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极为有利,增长很快。同时,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极大的加快了我国与世界资本的交流,大量资本的输入和输出更加快捷与便利。资金交流的便利也使得贸易更加顺畅,因此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加适应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一)对外引资困难还仍然存在

经济一体化加强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交流,但对外引资困难仍然存在,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一方面,收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回报率降低使得发达国家的投资人更加谨慎,减少了对亚洲国家的投资,另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一些新兴地区也在大力发展经济,更加丰厚的回报,更加低廉的成本,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使得对我国的投资减少,而随着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国外投资减少导致了国内的资金难以维系,从而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经济波动增加造成的冲击

经济一体化带来更加开放的经济交流,同时也增强了国外经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很容易受到国外不利因素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处于探索期,市场制度不完善,经济结构不稳定,一旦受到通货膨胀等形式的冲击,会增加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若处理方式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如何应对国外经济波动造成的冲击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重点。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阻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曾经吸引了大量外商在中国投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为衡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以劳动力最为支撑的产业容易造成资源人才的浪费和效率低下,造成市场竞争力低。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大大增加,同时一些更加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投资,因此我国产业的优势不在,世界加工厂的地位遭到动摇,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策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落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应该从量转到质上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产品技术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利用经济一体化带来的良好机遇,开拓市场,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高新技术为核心,增强对外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注入持久的生命力,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完善对外贸易机制

第一,加强对外贸易的投资交流,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品牌效应,提高竞争力。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解决闲职劳动力,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三,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打造高新技术产品,由传统的贸易出口转变为技术出口,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资源市场,填补国内的资金空缺,提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改善国内经济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外的经济交流,寻找合适的地区进行融资。

(三)健全国际贸易法律

调整制定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政策和设施,完善贸易规则,同时要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占据主导权,防止因触发某些贸易规则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对贸易交流有所损害,维护正当的国际贸易权利。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的运行管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四)提高我国人才利用率

为了适应经济贸易的转变,提高市场竞争力,需要提高人才的利用率,将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从而打造高新技术产业。

(五)拓展对外贸易空间

第一,调整完善贸易政策,不仅仅是传统上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制度,还要对出口信贷政策进行完善,巩固现有产品的健康贸易的同时,鼓励并支持中小企业出口信贷,使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第二,在维系现有贸易伙伴与市场的同时,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开拓新市场,打造贸易的多元化战略,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增强市场占有率。第三,提高外贸服务水平,改善相关机构,与国际接轨,提高贸易吸引力。第四,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质取胜,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让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双.区域贸易安排的发展及中国的对策[N].赤峰学院学报.2014(06)

[2]张先锋,张敬松,张燕.劳工成本、双重创新效应与出口技术复杂度[J].国际贸易问题.2014(03)

国际贸易网络经济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影响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带来了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提醒了人们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肆意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因此,“低碳经济”的概念逐步被提出来。

“低碳经济”最先落实到文字上是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在这本书上首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做出了解释,书中认为“低碳经济”就是区别于传统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速度而采取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全新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低耗能、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直接地区别就在于二氧化碳排放的降低。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快速崛起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以第二产业为支柱的我国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我国不仅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还要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定。具体而言,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有以下两点。

1.国际贸易的价格优势逐渐被削弱

一直以来,价格低廉是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优势,也使得我国的产品一度快速的占领了国际市场。但是,在我国价格低廉的产品当中,绝对部分产品是以粗加工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简单,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耗能很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非常高,但是由于过去全球经济正处于快速膨胀阶段,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国的国际贸易凭借这些产品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产品环保指标的提高以及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的生产成本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因此这些产品的价格也随着上涨,价格优势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积压。

2.国际贸易摩擦增多

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发展中,由于走的是粗放型的对外贸易路线,同类产品的价格相较其他国家而言便宜许多,因此出口贸易的规模远大于进口贸易的规模,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并迅速占领了国外市场,使“中国制造”在世界家喻户晓。这给其他国家的本土经济带来了很大压力,因此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势头越来越重。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面临的机遇

1.促进国际贸易方式的良心转变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很多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出口方面,虽然受到很多自我保护主义的限制,但是又无力进行反抗。所以,在低碳经济发展下,这些西方国家以“限碳”为理由拒绝我国的产品出口,这也就迫使我国必须在国际贸易模式上加以转变,从以前粗放型的产品像节约型的产品转变,在《十二五纲要》也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对当前的全球环境变暖采取行动,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体系,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2.推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中低端制成品和碳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贸易结构,不仅加剧了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挤压,而且容易招致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在国内和国际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将推动政府和企业重视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能效较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限制资源类、能源耗费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出口,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

1.优化贸易结构

我国目前还处在发展中的状态,当前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产品大部分还是高耗能低产出高污染的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输出国家仍然是工业国家。为了能转变当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进一步消除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市场优势地位,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一步地优化贸易结构,适当地限制一些碳排量过高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能向低碳高附加值的机构进行转变。

2.转移出口贸易增长点

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重视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其次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优化生产工艺。再次就是国家层面上要对低碳行业的政策扶植和法律规范,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快增长。最后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贸易产业链,使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和企业自动被市场所淘汰,从而使我国国际贸易的出口增长点像低碳经济领域转变。

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产业当前在我国已见雏形,但是仍然没有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当前国际市场上,绿色行业已经发展地相对成熟,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我国必须抓住当前绿色产业发展的时代机遇,国内的外贸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环境标准的动态演变,引导企业按照绿色要求改进产品种类,推动企业管理走上标准化,促进企业经营向集约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朱敏.碳关税:与其一味反对不如积极应对[N].中国经济时报,2010(3).

[2] 杨美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新探索[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4).

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篇12

1 网络性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1.1 网络化国际贸易定义

顾名思义, 网络化国际贸易就是在网络上进行的贸易行为。广义的网络贸易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 (包括Intranet企业内部网、EDI行业系统专线网及Internet国际互联网) 开展的营销活动;狭义的网络营销是指单体组织或个人借助便捷的互联网, 对产品和服务所进行经营活动, 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需求的过程。

1.2 网络化贸易产生的必然原因

以往的国际贸易都是企业之间通过知名度、或者是通过外部宣传进行合作, 通过签订合同后, 买卖双方支付货物和现金后, 最终完成整体交易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国际知名企业的垄断地位。这样的信息获取对于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约束, 在新产品的国际贸易中, 企业会考虑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中的利益和相互影响, 这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交易的实际过程,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相互影响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各国的收入水平都是相互依赖的, 这种依赖性通过生产的渠道发生作用, 有些情况下是间接的, 有些情况下则是直接的。而且, 在现在这样一个国际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中, 大国的贸易条件正在日益恶化, 新技术的增长让国际贸易活力逐渐减少, 整体利益逐步下降。产生这样的原因就是规模经济效应的综合影响, 导致这些国家扩大一种商品的供应, 就会压低该商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价格, 产出价值的下降, 在这样的条件下, 发达国家逐渐在国际贸易中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耗, 同时要找寻多样化的营销渠道, 逐步加强了网络化贸易的进程。

在这样的国际贸易新体系的建立下, 欠发达国家在新技术中所引起的经济增长将获得更大的利益, 这些国家的产业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 往往向着资本密集度更高或者人力资本密集度更高的方向迁移。这样的话, 在各国之间贸易条件的动态调整中, 欠发达国家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将向全世界扩散, 而这样的贸易体系打造中发达国家又不遗余力给予有效支持, 网络贸易形成也就成为了必然。

2 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 促进国际贸易手段便捷实用

网络化国际贸易搭建电子平台, 让信息沿着信息道路畅通无阻, 买卖双方沟通上“天堑变通途”。这个过程更加迅速的结果就是, 买卖双方不用当面进行洽谈, 完全通过电子平台进行整个交易过程, 利用电子商务方法就可以实现和完成供货与结算等国际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市场的潜力借助各种网络手段得到充分挖掘, 某些无法及时完成的交易在网上进行交易, 可以看出, 电子商务的成长和应用, 有效促进国际贸易流程的变革, 在传统和新手段的融合下, 逐步形成新的国际贸易的流通方法。

2.2 促进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化

在网络化的影响下, 交易进程的加快, 使国际贸易营销活动更加频繁, 新的贸易营销格局逐渐形成, 这也让销售渠道发生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 信息收集互动性强让客户真正参与国际贸易德营销过程, 这也直接消除了营销过程空间距离, 更加先进的调研技术和丰富的促销手段使营销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一方面, 网络的互动性促进营销全方位进程, 网络让交易双方的交易环节更加明晰, 借助网络平台交流的及时互动性, 给供求双方带来了沟通上的便捷, 供销双方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 此时卖方和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双向交流, 营销过程显示出一个双向的链接作用, 网络的“空间变平面”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另外一方面, 网络的平铺性让信息一对一传递成为可能, 企业和客户借助网络沟通更加畅通, 更多的信息传递给产品的关注者, 这也直接导致销售转向定向销售, 这一点在很多大型生产企业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 通用汽车就借助网络搭建沟通平台, 吸引很多客户在网络上观赏自己喜欢的汽车类型, 有所选择后, 再通过网络上标示的汽车订购单最终实现整个销售过程, 这样的过程不受地点和方位的限制, 让销售随时随地就能进行, 普通客户和二级批发商操作更加容易, 也对大型制造企业商品的快速流通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首先, 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金字塔”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演化, 通过提供便捷、低廉的信息沟通让企业日常运营更畅通, 其次, 直接减少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这是因为原料的采购如果由企业直接到相关厂家去订购, 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还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完成整个采购过程, 而通过互联网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在网站上轻轻一点, 一个原本很复杂的采购过程就能完成, 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采购本钱的支出, 操作上也是简单, 而且信息非常全面, 采购质量也有保障, 最后, 就是网络化让国际贸易企业在传统的商业中介中的角色得到转变, 不再受到二级供应机制的约束, 减少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周转渠道的过程, 把商业中介从国际贸易中剥离出来, 直接成为生产和销售的集合体, 让整个销售过程更具有指向性, 降低了发包的成本, 也让自身的地位更加明确。

3 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合理性建议

3.1 加强政府的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定向指引作用

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而且网络交易平台的搭建还不成熟, 还是处于起步阶段, 政府对它的实际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 引导其积极成长, 鉴于此, 政府要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网络化经营和营销的宣传氛围, 逐步提高各级政府和所有行业、外贸型企业对网络贸易的认知度, 让相关企业广泛熟悉和了解国际贸易网络化的相关知识, 主动使用网络化国际贸易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部门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网络化贸易的勾画上, 还要积极探讨实行它的有效方法, 让人们对于互联网就像电视机一样熟悉, 对于网上贸易就像平常逛街一样随心所欲, 有效提高人们的使用频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组织有关专家, 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积极切磋网络化国际贸易成长中的有关题目, 逐步打消人们对网络化国际贸易的疑虑。

3.2 全社会加大网络化贸易的投入

网络经济成为21世纪经济的代名词, 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加大网络化贸易的程度可以逐步缩短在这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这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需要。想要实现, , 促进我国网络化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长期坚持对网络化贸易的投资和培植, 一方面, 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 加快我国整体互联网的进程, 加快我国宽带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的脚步, 这是因为企业的网络化贸易, 需要网络发达的大环境来承托, 企业是这其中的一份子, 需要借助发达的网络最终实现贸易的网络化, 另外一方面, 就是网络化贸易模式的选择切实可行, 可以有效地让企业取得营销过程的主动权, 发展网络化国际贸易必需按照本企业的市场环境、客户相关、产品立异、财务要素、企业资本、营业流程六个要素逐级投入, 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必要的贸易方法, 才能对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3 加快“电子金融”的进程

国际贸易与金融体系的关系密切, 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 将直接决定贸易模式的最终转变。因为贸易离不开资金的调配, 金融体系的电子化就是网络化贸易的决定因素, 出于资金使用上的高效率, 金融机构往往对企业的监督和驾驭有着高屋建瓴的权力, 因此, 金融电子化要在跨银行、跨区域的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等方面有所打破, 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使企业和个人能够借助信息化的手段, 随时随地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下一阶段我国金融体系需要积极建立起安全程度高的金融防御网, 配以各类信息化操作软件和平台, 实现不间断网络支付、认证、信息传输等功能, 让金融体系成为网络化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郎平.互联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 2006, (03) .

[2]郑应龙.应对新经济挑战的企业发展问题探讨[J].管理世界, 2006, (04) .

上一篇:骨间背神经下一篇:教学模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