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精选12篇)
国际贸易摩擦 篇1
贸易摩擦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出现而产生的, 由于国与国之间的实力不均等、国内的产业的不同, 就会在国际贸易中滋生交易的顺逆差, 如果差额过大就会伤害一国国内的产业, 进而就会时而出现贸易摩擦。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经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世界各国震惊, 与此同时与国际经济间的关系交织的更加紧密。但是最近几十年来, 我国也面临着一些贸易摩擦。甚至近几年一些国际贸易的新特征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很大的绊脚石。我国为了有效的促进经济腾飞, 使贸易成为有效的动力, 面对贸易摩擦就要针对国际贸易环境分析必须对国际贸易摩擦是如何产生的, 针对产生的原因, 拿出有效可行的策略。
一、国际贸易摩擦呈现的主要特征
1. 国际贸易摩擦数量急剧增多。
国际贸易摩擦在整个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呈现出来了不同国别和地区的增多。从整个大的市场环境上来看, 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是我国外贸易摩擦的主体, 在很多政策上制定重重障碍, 企图限制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不断的攀升, 立案调查也是五花八门, 更多的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的维护。
2. 国际贸易摩擦领域扩大。
贸易摩擦的领域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之前的摩擦只是针对的单一的产品, 而今现在的摩擦开始向产业集群转移。摩擦的面更广, 影响更深远, 如技术贸易, 服务贸易摩擦等。这种多元化的摩擦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跟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国家的水平不同呈现出现来摩擦形式也不一样, 它与本国的经贸、政策、劳动者的权利等等息息相关的。
二、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伴随着贸易摩擦。
不同国家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决定着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每个国家人们的意识形态、文化各不相同, 造成了国与国之间相互认识上会进入误区, 从而造成摩擦的事件不断发生。如何促进国际间贸易健康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国随着改革开放来政策的实施, 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都发生了值得飞越, 这样一来使我国在国际上受到了排挤, 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国家更是抛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更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他国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多。
2. 政治因素引起的贸易摩擦。
由于各国的政治体制主张不一样, 这是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逐年增多的很大的因素。在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中, 政治因素的影响对各国贸易的走向是有不同特点的。这也促使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从另一个视角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读, 更多的是反映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声音。中美经贸的冲突不仅受双方利益的影响, 而且还受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影响。
3. 综合国力不同导致的贸易摩擦。
目前, 贸易摩擦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综合国力的比拼, 我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还是落后的, 尤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大的短板, 相应的技术标准还远远落后国际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致命因素。加快自主创新, 提升创新的原动力, 对我国科技水平非常关键。
三、为缓解贸易摩擦应采取的措施
1. 充分利用WTO规则, 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在国际市场当中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也反映出来了一个事实,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 在通过国际竞争力立足国际市场, 减少贸易摩擦。使本国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 单纯靠本国制定的法律条款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就是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不仅要大力气研究和驾驭规则, 而且还要对一些恶意的损坏行为坚决抵制,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 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发动的调查和限制措施的案件数量逐年的增加, 如何会让外国这样肆无忌惮, 我们要深入推敲原因, 最终的原因就是我国缺乏一套完整的贸易保障体系, 使得国外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制裁时, 使得我国的企业束手无策。这样就给我国敲醒了警钟。我国政府应根据WTO规则, 对相应的法规进行研究, 摒弃之前的缺点, 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贸易救济体系。
3. 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 国际商会就是一个良好的手段,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通过招募会员单位, 形成一个强大的行业抱团组织, 组织出口企业走出去, 拿出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该问题尤为突出。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 改成了抱团取暖应对的情景。现如今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的时代已经远去, 越来越突出集体的观念。企业联合来应对面对的贸易问题。发挥其协调和沟通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在激烈的国家市场竞争中, 要不断强化内功, 调整自身的走向, 适应国外市场环境变化, 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荆棘丛生的国际贸易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属于我国特色的道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在全球各国落地, 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 促使我国经济实力慢慢发展并腾飞, 国际环境的瞬息万变, 使得很多的国家参与到了竞争来, 致使贸易摩擦时而发生, 摩擦的数量也逐年攀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也日渐盛行, 对我国的国际贸易造成了一些影响。很多国家变着花样的保护本国的产品, 手段可谓拙劣, 致使涉案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这样给我国带来了很多的不必要的麻烦, 我国一定要冷静思考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阐述了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策略来扭转这种局面。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摩擦,问题,领域
参考文献
[1]杨杰.国际贸易摩擦的特征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市场.2007 (31)
[2]高扬.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究[J].今日科苑.2008 (22)
国际贸易摩擦 篇2
目前,中国最重要、最迫切的是拿出战略应对。有人惊呼,俄罗斯石油管道不经过中国,是日本和俄罗斯将中国甩了。但是,我们要问,中国人早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在更早的时候,在俄罗斯最困难的时期,考虑到中国未来对石油的需要,就展开石油攻势,将管道拿下来?
什么是战略?战略是高瞻远瞩、通盘考虑后的重大抉择。可以举几个例子。一是德国,在东西德分裂的最初,西德人就开始储蓄马克,准备将来统一之用。几十年后,果然一举收购了东德,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德国人的战略;日本东芝80年代在中国投放的电视广告用童声唱“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人们很奇怪:为什么用童声播广告,儿童不是东芝的用户。东芝公司说,我们的产品不仅儿童买不起,中国的成人也买不起。不过这些儿童长大时,就会是买得起我们产品的用户。这是日本人的战略;冷战时期,美国曾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的专家,运用博弈论作了针对苏联的战略,其中之一是拖垮苏联,促其内乱,结果和平演变成功。冷战结束,全球一片欢腾,陷于和平幻想,而美国人立即抛出《文明的冲突》,预言下一步的主要变局并提出美国的对策。这是美国人的战略。
中国过去也有成功的战略。那是邓小平的战略。主要内容:对外韬光养晦、息事宁人,对内一心一意发展经济。可以说是完全符合中国大国兴起前期的战略,所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小平同志的智慧、小平同志的战略在大国兴起期、在国际摩擦进入高峰期需要进一步地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发展和调整。这个战略应该是高瞻远瞩、能够管未来20年的重大战略。
这个战略必须是统摄国内外的。在大国兴起和国际摩擦加剧的时期,国内的事情和国际的事情已经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新的战略基本空缺。新的能够因应国际经济摩擦时期的组织框架、机制和制度基本空缺。能够研究战略的人才也非常缺乏。最近中国与美国的汇率之争虽然告一段落,但决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缺乏战略的通盘考虑,任何战术上的胜利都可能只是小胜,而输掉了全局和战略。
中美贸易摩擦 篇3
关键词:贸易;失衡;中美
中图分类号: F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03-2
1 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
1.1 研究背景
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中美两国的贸易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刚的零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增长着,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非常好的,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取消多项非关税壁垒,自此中美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中。而今中国已经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彼此利益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并成为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呈现了衰退趋势,日本亚洲经济缓慢复苏,欧洲经济保持缓慢的发展,而中国则持续着快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中美贸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之间是有连续几年的贸易逆差转变为持续的贸易顺差。中国现如今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大量份额。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出口货物的质量并不能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这使得中国必须要靠着大量出口廉价劳动力产品来增加对美国的出口额。这样的顺差会导致产品技术的发展滞后,并且持续多年的顺差会使外汇储蓄溢出、贬值、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这一系列不利影响。国外则大量在中国投资企业工厂注入资金弥补逆差部分。中国看似对外贸易发展飞快,其实内部存在很多的隐患,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如果不重视中美贸易摩擦这一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中国的国际市场健康发展是很大的影响。
1.2 贸易摩擦的界定
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所以贸易摩擦的基础是两国需要进行接触,即贸易摩擦的前提是国际交往的存在。而摩擦作为一种相向运动的结果,它的产生意味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是一个相向行为,即不存在两边都受益的情况。
贸易摩擦不仅仅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几乎绝大多数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之间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贸易摩擦。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的增加已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对本国技术贸易保护的前提下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都选择了强化贸易自由主义政策来应对本国的经济危机,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贸易摩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只是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
1.3 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①贸易摩擦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在技术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产业发展起到一个侧面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说,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出口可以起到两点积极影响,第一是因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及廉价劳动力产品,所以贸易摩擦大多影响的也是这类商品。因为摩擦的产生,所以这类商品的出口减少,国内产业的相关规模也会随之缩减,这样原来用在这类产业的资金和资源就会流入更高层次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则是美国设立的贸易技术性壁垒所产生的贸易摩擦,这一部分要求技术水平的达标来直接提升我国技术发展。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贸易摩擦对于具有特殊国情的我国来说,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从某些方面看来,贸易摩擦对市场有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可以让中国企业在这种压力中寻求正确积极的解决方式。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学发展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②贸易摩擦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方面政策的制定,减少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提出各种理由施加压力,这对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有严重影响,而且对于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是有很不健康的影响。
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政策要求我国出口的产品要很高的技术要求,而我国的技术产品一直达不到出口标准。为了提高出口额,我国的出口商品种类及其单一,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出口产品对我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虽然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其实我国一直处于一种“薄利多销”的状态,无论在科技发展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发展的一方。
自中美建交开始,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是平等的贸易,是严重不对等的。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在各种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高,尤其是经济方面,但是美国则不然。正是由于中美两国这种畸形的贸易关系使得美国对中国在经济贸易等其他的方面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反之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对等,使得中国在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劣势,在很多方面美国都随意挑起争端,尤其是经济贸易方面。中美两国的这种不健康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再这样发展下去,那我国对美国的经济约束力更加微弱,所以我国要积极应对、改变这种贸易关系。
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原因
2.1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从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快速和全方位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但是从1983年开始,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到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①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②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③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落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自主研发能力弱;④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规模小而少;⑤品牌及附加值;⑥观念滞后。
3 总结与展望
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的领头羊,更应该从全球出发,正确稳妥地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强合作关系,减少矛盾冲突。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对两国是好事,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更是一件好事。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遵照WTO的相关规章协议减少了本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对美国对华贸易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因此中国市场的开放刺激美国对华的出口,但是中国对美的出口却受到其进口限制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导致中国只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一方面,美国经常利用中国入世时的开放协议增加对中国优势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打击,美国经常开展一些反倾销措施来制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中美之间不平衡的经济状态会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处理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中美两国在贸易的过程中存在如此多的摩擦与矛盾,但中美两国还是应该以全球战略贸易视角来看待两国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双方之间的贸易的合作,处理好贸易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合适的贸易方针,积极应对两国产生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积极应对存在的贸易摩擦,提高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支持相关大型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利用WTO规则与贸易争端磋商解决机制来妥善处理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利有弊,两国之间应该协调利弊,共同发展,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艳丽.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7):22-25.
[2]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M]. Cambridge Books, 1953.
[3] 杜鹃.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D].四川大学,2015.
[4] 姚枝仲.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J].世界经济,2007(8):39.
浅析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竞争日渐激烈, 当然就会产生摩擦。因此, 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并不奇怪, 这是贸易增长的必然反应。但应对贸易摩擦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冷静对待、看清本质;另一方面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应努力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尽可能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我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遭遇过技术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TBT) , 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 通过颁布法律、法规, 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 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 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 增加进口难度, 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由于这类壁垒大量地以技术面目出现, 因此常常会披上合法外衣, 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非关税壁垒。如2009年, 可以说是玩具壁垒提升最为频繁的一年。包括欧美在内的主要玩具出口国纷纷修改或推出新的玩具检测法规指令, 使玩具生产企业出口风险不断加大。加拿大以往是我国第五大玩具出口国, 但随着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之出口的玩具数量也在急速下滑。自2009年8月起, 加拿大已降至我国主要玩具出口国第六位。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在技术上的差距,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不断制定和修改各种标准, 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是我们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
首先, 企业应适时地了解各国产品的各种技术标准, 从原有的出口增长过多依靠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的局面, 转变为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
其次, 企业在开辟更广泛的国际市场方面, 应积极“走出去”, 规避和转移冲突。
从战后日本产业国际化发展历程来看, 20世纪70年代以来, 日本开始大规模对外投资;从80年代中期开始, 日本对外投资的重心转移到了美国。我国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也开始加大“走出去”的力度:1999年, 海尔决定在美国建厂, 为此, 海尔成为中国制造业中第一个在美国建厂的企业;浙江万向集团先后收购美国舍勒公司和UAI公司, 利用本土品牌和渠道成功地获取美国市场;上海广电集团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组建合资销售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自己的SVA品牌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些成功的案例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出去”的决心。“走出去”可以绕过贸易壁垒, 减少贸易摩擦, 巩固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道路虽然崎岖不平, 但前途还是光明的。美国人有句俗语:“推到水里的人, 能很快学会游泳。”跨国之旅总是深一脚, 浅一脚, 最后才能稳住。我们只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逐步适应、不断发展、谋求共赢, 相信最后终究能取得可喜的成果。
二、要建立完善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者分工合作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2007年2月23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ITC) 就关于无汞碱锰电池专利侵权调查 (337电池调查案) 作出公告, 宣布中方企业不构成侵权, 结束了337电池调查案历时四年的重审。本次337电池调查应诉案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 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 得到了全国电池行业的积极配合, 保护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方企业取得应诉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我们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表明, 政府应加大交涉、磋商和法律抗辩力度。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对话机制加强沟通, 要求有关国家取消不公平、不合理的保护措施。作为具有协调同行、避免过度竞争以及自主对外沟通功能的行业协会, 在获取信息、提供外贸咨询和协助政府和企业开拓并调整对外贸易关系, 缓解对外贸易摩擦等方面, 应充分发挥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与行业协会取得联系, 遇到情况向行业协会反映, 行业协会有义务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壁垒。
三、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和行业预警机制
我国部分企业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出口企业欠缺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 不能做到根据国外不同市场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竞争手段及营销谋略。因此, 管理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泛、资料传递迅速、调查研究充分、立案反应及时的预警机制非常关键。它不仅可以把有关工作的重点由事后处理转向事先预防, 亦能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从长期来看, 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人才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的价值, 远远超过在一个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在国外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的应诉中, 涉案企业不了解应诉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应诉的情况很普遍;进口产品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损害时也不知道利用世贸规则进行合理保护, 没有大批懂得WTO规则的专门人才参与国际经贸活动, 要提升我国的对外经贸的竞争力和形成竞争优势是比较困难的。因此, 就要尽快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 用多种形式培育和造就WTO问题各个层面的专门人才, 让优秀的人才能成团涌出并在对外经贸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我们本着平常的心态, 以共赢的原则、积极的行动, 一定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国际贸易往来中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厚双, 刘向丽等.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
[2].蔡珍贵.WTO时代的国际贸易新壁垒研究[M].中国市场出版社
http://biz.zjol.com.cn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篇5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所到时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贸易额的增大,使得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是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一案例
国际贸易摩擦 篇6
摘 要 近年來,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增强,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因此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关系越来越强烈,也出现了大量的贸易摩擦,本文认真分析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摩擦 原因 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对外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对外贸易摩擦的现象。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关税堡垒以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逐渐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随着贸易摩擦多发期的到来,中国不得不直面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1.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产品技术更新能力薄弱、品牌核心价值低、同质性替代性强等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习惯于采取传统的单一价格竞争。特别是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往往是某一家企业开辟了某一块市场,其他企业便纷纷涌入,竞相压价、盲目扩大出口量,导致出口秩序混乱。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往往授人以柄,引发国外对华频频发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进口限制措施。
2.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迅猛的发展,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我国目前的内需较弱,一旦主要依赖的市场发生我国所不能预测的各种变化,不仅会对我国对外国际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将直接影响我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使全世界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在WTO的协调与约束下,世界各国贸易政策朝着自由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存在,并时有抬头甚至呈加剧之势。
4.加入WTO后不利政策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虽然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也不完善。
5.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我国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自律,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压价竞争,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
二、为缓解贸易摩擦应采取的措施
1.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仍有许多环节不够完善。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2.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至今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驾驭规则,对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自觉运用国际法律法规,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建立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发动调查和限制措施,还因为中国缺乏一套完整的贸易保障体系,使得国外在对中国产品采取歧视性做法时,不必担心会遭到中国相应的报复。因此,政府应根据WTO规则,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保障措施等相关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克服过于原则、抽象、操作性较差等缺点,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这样可以变原来的被动为双方博弈。
4.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立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浅析我国的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篇7
一、国际贸易摩擦呈现的主要特征
(一) 国际贸易摩擦数量急剧增多
对比分析得出, 从2001年来世贸组织成员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468起, 与1995~2000年相比, 增加4倍。参与国家的数量也显著增多,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显著增多。同时, 反倾销的所涉及的商品种类也增多。
国际贸易摩擦的国别和地区增多。从全球范围分析, 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并成为我国外贸易摩擦主体的国家多为经济发达国家, 集中体现为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涉及到的地区有欧洲、美洲等, 目前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增多, 对发起反倾销的原因复杂, 以本国利益出发导致摩擦增多。
(二) 国际贸易摩擦领域扩大
贸易摩擦的领域呈现出新的特征, 从单一的产品向产业集群转移。技术贸易, 服务贸易摩擦也逐渐增多。这与跟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水平不同的国家面对贸易摩擦呈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同时, 贸易摩擦逐渐与本国的经济体制, 本国的社会保障, 劳动者权利, 货币政策, 财政金融等调节机制广泛联系起来。
二、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一)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伴随着贸易摩擦
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 文化风俗, 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 国与国之间互不了解等等原因, 造成摩擦的事件不断发生。资源优化配置促使国际间贸易健康发展, 也有利于节约和充分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我国改革开放来, 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使得国际间竞争日益加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就蓄意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将本国对外贸易的问题都归结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导致他国与我国的贸易摩擦增多。
(二) 政治因素引起的贸易摩擦
政治体制不同, 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增多。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存在性的困惑。收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各国贸易理论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同时国内的不同的声音对对外贸易不同的认识是造成贸易摩擦增多的重要原因。中美经贸中存在的冲突, 不仅仅受双方利益的影响, 还与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他国以此为借口渗透到经济领域, 严重影响到中外经贸关系。
(三) 综合国力不同导致的贸易摩擦
目前,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各项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 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加快自主创新, 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就显得格外急迫。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采取的主要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融入国际间逐渐增多。参与国际分工, 国际贸易竞争日渐激烈, 当然就会产生摩擦。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要冷静对待、看清本质, 妥善解决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一) 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当今社会只有参与规则的制定才会对本国有利, 规则的制定结合本国实际, 本国技术特征, 劳动力水平, 收入水平等等, 这样的规则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促进我国贸易迅速发展。因此, 我国的相关组织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谈判, 积极促成世界范围内的全球的贸易自由化, 以此为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我们可以通过多边和双边的谈判, 完善有关中国加入WTO后的法律规则。
(二) 完善对外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在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时, 对外贸易双方要通过一定的贸易规则, 签订贸易协定等方式, 自觉行使自身的权力, 履行自身应尽的义务, 在协定和贸易规则下进行, 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发展。现阶段, 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贸易规则和条约, 这样既保护了本国经济利益也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这种新的贸易规则不能在短期内实行, 实行新的对外贸易在短期可能会牺牲部分国家的利益, 但是从长期来看不仅对本国, 对世界也是有利的, 这种规则和条约是各国以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
(三) 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在对外贸易中人才显得格外重要, 从对外贸易谈判到对外贸易要靠人去做。在进行对外贸易前, 需要调动人去了解市场信息, 了解世界贸易规则, 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等等, 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根据世界的一些标准来生产符合世界标准的产品, 在对外贸易中就不会出现产品不合格, 或者产品不对销路, 产品过多和不够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充分合理的利用资源。因此, 要培养国际贸易的专业性人才, 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人才优势, 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四) 完善贸易摩擦和行业预警机制
现阶段, 我国部分企业的自我防范意识差, 扑捉到的市场信息不够准确, 不能针对不同的贸易对象制定不同的营销谋略和预警机制, 导致在对外贸易中吃亏, 损失极大。因此, 针对不同的贸易对象, 需要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在可能出现的贸易问题提前想到, 就是出现问题也会占据非常主动的地位。
总之, 面对新形势, 要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变化, 同时也不忽视发展本国的贸易经济, 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 提升竞争力, 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厚双.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摩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我国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对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 对外经贸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但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也有所增加, 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以及质量、技术、卫生、环保等标准对中国出口设限,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
近年来, 中外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潮”。目前, 我国面临的经济摩擦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 案件数量不断上升。
全球贸易摩擦近十年内数量大幅度上升。据统计, 从1995年至2002年6月, 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1, 979起, 反补贴调查147起, 保障措施案件 (截至2001年底) 114起。1995~2003年, 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共立案275起。涉及全球范围的贸易摩擦有日美“汽车战”、欧美的“香蕉战”, 以及2002年3月份美国实施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引发的全球钢铁贸易战等。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近两年来中外经济摩擦明显增多。根据香港《文汇报》2004年2月22日的报道, 2003年中国企业遭遇出口应诉案件60起, 其中反倾销案件47起。虽然案件数量和上一年不相上下, 但涉案金额分别高达25.93亿美元和18.75亿美元, 分别比上年剧增228.5%和315%。
(二) 摩擦对象扩大。
中外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较多。中国每年发生的国际经济摩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引起的, 或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二是金额较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每次涉及的金额都很大。中外经济摩擦之所以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 是由中国的贸易格局决定的。
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摩擦过去还主要集中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 但现在, 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也在增多。在有些领域,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摩擦虽在金额上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但在发生次数上却大幅增加, 甚至超过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摩擦发生次数。仍以反倾销为例, 近年来, 中国遭受反倾销行动最多的不是来自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根据WTO统计, 1995~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 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 而同期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130起。这说明, 使中国出口屡屡受挫的反倾销壁垒主要不仅来自发达国家, 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
2009年底, WTO总干事拉米在“危机过后的国际贸易新秩序”国际会议上表示,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还至少持续一年到两年。他认为, 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不断增加, 原因在于人们错误地认为, 贸易保护主义会对本国国内经济发展有利。如果失业率进一步增加, 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随之扩大。因此, 2010年中国的贸易救济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 既有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威胁论”的因素, 也有自身的经济结构、体制和政策问题。
(一) 贸易保护主义。
我们深知, 一个国家在参与贸易往来时, 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而对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给予保护, 结果导致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以及卫生、防疫、市场秩序等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的被频繁使用。所以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主义就会发生激烈碰撞。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总是在依据一定的贸易保护理论, 采取一些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行为, 而且花样翻新, 如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等措施。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引发相应的国际贸易摩擦。这也是中国目前遭遇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原因。另外, 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在经济不景气时显得最为严重。2001年“9.11事件”以来, 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 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便乘机沉渣泛起, 频繁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几年来, 中国遭遇经济摩擦之所以特别严重, 与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也有着密切关系。
(二) 中国威胁论。
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这必然给一些国家带来竞争压力。尽管这种竞争压力是由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但在有些国家还是产生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把本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归咎于中国, “中国威胁论”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所体现。一些国家内部利益集团利用“中国威胁论”向本国政府施压, 要求对中国产品进口进行限制, 导致中国出口面临一波又一波的贸易摩擦。
(三) 外贸依存度过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简记为FDI) 方面,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2年流入中国的FDI达到了527.43亿美元大关, 成为全世界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其中, 2004年是这几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迅速增长的一年。1~10月的海外直接投资已达538亿美元, 同比上升了23.5%, 超过了上年全年535亿美元的水平。1979~2004年中国累计吸收FDI达5, 014.7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出口增长起了巨大作用。
相比之下,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的。自1979年中国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 截至2002年底, 中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共6, 960家, 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仅为299.2亿美元。这些数字的对比, 鲜明地反映出中国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中国的外贸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策
应对中外贸易摩擦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这些措施对于国际经济中的其他因素造成的摩擦也是有效的。我国要有效运用贸易救济措施, 妥善解决国际贸易摩擦。
(一)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 通过有效的贸易规则来约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这是我国化解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 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多哈回合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 这为中国完善国际经济规则和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大好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应该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 完善有关中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西方国家出于政治动机对我国提出一些不合理的经济主张, 在新的多边贸易中, 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 使西方国家不合理的政治动机回归到市场层面上来解决。
(二) 完善对外经济政策。
在发展对外经济和制定相关政策时, 要切实考虑国际因素, 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作为目标, 不追求大额顺差, 不断扩大进口, 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要在坚持提高引进来水平的同时, 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 加强互利合作, 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缓解贸易摩擦。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 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专利、销售网络和品牌, 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以返销的形式进入其国内市场, 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转变为外商所在国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国内行为, 避免贸易摩擦。
(三)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 中国在对外贸易战略上一直奉行“出口至上”的思想, 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 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出口至上”引发出口高速增长, 对一些国家的国内市场造成严重冲击, 结果遭致进口国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 引发国际经济摩擦。而且“出口至上”战略还恶化了贸易环境, 不利于长期对外贸易, 应该早日摒弃。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出口好, 进口不好”的错误观念, 淡化出口作用, 适当重视进口作用。同时, 要看到中国国内市场也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被公认的需求增长最快、潜力也最大的市场。
(四)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应该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彻底转变政府职能, 尽快完成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价格和市场改革, 消除可能引发国际摩擦的体制和制度因素, 并结合多边和双边谈判, 尽快获得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 摆脱在反倾销等国际摩擦中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赵瑾.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国际经济评论, 2004.
[2]王厚双, 刘爽.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摩擦.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管理世界, 2004.9.
[4]李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析.民营科技, 2009.
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处理办法分析 篇9
关键词:国际贸易摩擦,现状,处理办法
0引言
目前国际贸易摩擦在数量和领域上都持续增多,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阻力,究其原因还是国家制定的诸多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企业发展,根本在于企业的技术差距,规范国际市场秩序和不断强化自由贸易主义可以缓解贸易摩擦,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改进,增强创新。
1国际贸易摩擦现状
1.1 国际贸易摩擦数量持续增多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 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就国际贸易市场来说,发达国家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外贸摩擦的主体,但是每个国家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与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发达国家为遏制发展中国家, 在诸多的对外政策上设置贸易壁垒,从而使国际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多。 同时,反倾销所涉及的商品种类也在逐渐的增多。 在数据上明显的显示出国际贸易摩擦数量在逐年增多,就世界范围来说,国际贸易摩擦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由欧盟和美国主导,为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对有经济联系的国家进行政策制裁,各种反倾销的案例频频发生,我国自2010 年加入WTO之后,面对的挑战日益增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加大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限制,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摩擦不断攀升。
1.2 国际贸易摩擦领域扩大
国际贸易摩擦的领域随着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不断扩大,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以及对外贸易的制度相差较大,国际贸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理的对话,在不同的贸易种类上有着较大的分歧,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为世界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电子信息的出现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平台,国际贸易又有了更加广阔的未来,使传统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新模式的出现势必会带动新领域的出现,新领域的出现又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领域的扩大。 较为传统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式只是针对单一的产品,而现在的贸易摩擦则是开始向产业集群慢慢转移。 贸易摩擦的面更加广,影响更为深远,比如说技术贸易、服务贸易摩擦等等,这种多元化的摩擦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国家的水平不同,呈现出来的摩擦形式也就大不相同。 国际中的贸易摩擦都源于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思维模式各不相同,国内制定的货币政策、金融机制等的不同都影响着国际贸易,扩大了国际贸易摩擦的领域。
2国际贸易摩擦的成因
2.1 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
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贸易自由化的规则,而国际贸易摩擦的存在大多是由于各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所造成的,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深入使得一些不敢于应对挑战的国家萌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想法,这些国家为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故意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使国外的产品在进口时被阻断或是被过高地征收关税, 抓住世界贸易组织规定中的漏洞作为自己的说辞,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是较为不平衡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则是常见的现象,它会经过一段时间来逐渐发展,必然会导致原有的经济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但是面对本国的经济竞争力的相对落后,这些国家往往不是采用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政策的办法来提高生产力,而是采用了经济保护的办法来应对外部竞争。 这些国家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把自己的优势产品以较低的价格不断地出口,从而占领一定的国际市场,对于自己的劣势产业,就会紧抓国内市场,制定各种政策来抑制国外先进产品的进口,破坏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初衷,引发了大部分的国际贸易摩擦, 这也是目前最亟待解决的贸易摩擦问题。
2.2 政治因素导致的贸易摩擦
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上制定的制度各不相同,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制适用于发达国家本身,而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发展中国家缺乏市场的自主权,国内企业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政府缺乏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市场规划理念,不能有效地指引企业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 在相关的法律制度上缺乏立法保障,导致国内企业对外贸易时经常发生摩擦。 各国主张的政治体制不一样,这是导致国家间贸易摩擦逐年增多的最主要因素。 人们不得不从另一个视角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 国际贸易的摩擦不仅受双方利益的影响,而且还受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影响。 就中国而言,我国虽然早在2010 年就加入了WTO,但是西方国家依旧对中国持有偏见,使中国深受 “反倾销”之害,我国自改革开放就实施市场经济,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依然持怀疑态度,不承认、不接受我国的市场经济,这也使国际贸易摩擦难以解决。
2.3 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贸易摩擦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综合国力的悬殊,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较弱,难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发言权和主动权,并且进出口产品的优势取决于其中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缩短差距,这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一个致命的短板, 若无法在创新与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国际贸易摩擦便很难避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里的企业难以把技术标准提升到国际水平,使企业产品的成本较高、质量较差,无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国家又必须扶持国内企业,不得不对国外的先进产品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从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这些国家不仅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更缺乏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其典型特点是商品结构单一化,市场过于集中化,出口猛增和市场集中的产品又通常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对象,再加上出口管制相对混乱,使得企业有倾销的趋势,导致发达国际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造成国际贸易摩擦。
3国际贸易摩擦的处理办法
3.1 规范国际贸易制度
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国际上应该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制度,深入研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经济形势,坚持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采取有效的对话来制定合理的市场规则,减少贸易保护主义, 发达国家相应的减少先进产品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发展中国家相应降低关税,打破贸易壁垒,从而有效的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并保护了国内较为落后的企业,世界贸易组织应该充分发挥中介作用,积极维持国际贸易的总体动态平衡,在国际贸易的规则制定上,应该允许各成员国都有话语权,共同为WTO的秩序提供新的建议, 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 使世界贸易组织真正地成为“世界”的组织,而不是“发达国家”的世界贸易组织,不偏向任何一方,同时世界贸易组织也可以采用被动的解决方式,根据之前的国际贸易摩擦的案例制定相应的解决机制,并列入成文的规定,避免下次贸易摩擦的发生,提高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能力,及时地预防、解决摩擦问题。
3.2 完善对外政策和市场体制
国家在国际贸易上应该首先确立一套完整的市场机制,有效地保障国家企业的利益,引导企业发展,在对外的政策上要与合作国进行公平的、互利共赢的原则,减少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机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完善国内的企业管理体系,鼓励、刺激企业创新,逐渐淘汰落后企业。 发展中国家需要参照有关国家比较成熟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经济贸易具体情况,较快建立国际贸易预警机制并不断升级与完善。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逐渐转变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式,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时刻与世界接轨,与国际形势相适应,增强自身实力,敢于积极面对世界经济带来的挑战,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性,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及时化解与合作伙伴的矛盾,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3.3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技术含量的不同是导致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曾遭遇过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壁垒用于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实施进口管制,其最终目的是为了限制出口,通过颁布相关法令法规,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国外商品制定过于严格的卫生标准、技术标准、商品包装、标签标准等来提高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 所以要想避免贸易摩擦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找到差距,逐步了解各国的技术水平,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引进高新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采取新的工艺和技术,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和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发展企业的自身特色,独特的产品性能可以弥补其他技术上的欠缺,而且可以有效地占据一定的市场。 企业需要大量聘请创新型人才,将技术部门作为企业的重点研发点,企业有了优势便可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占取有利地位。
4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目前,国际贸易摩擦的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扩大,各个国家都必须积极应对摩擦才能保障国家经济可以平稳、快速增长,在看清楚贸易摩擦的原因后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 重点在于加强合作交流,增进友好关系,通过公平、公正地谈判和对话有效地解决摩擦,企业内部则需抓紧创新,取得竞争优势,合理地应对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黄蕾.国际贸易中贸易摩擦处理办法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4).
[2]郭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因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3]靳嵩.中国国际贸易摩擦问题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10).
[4]程晓青.中国应对不同来源贸易摩擦研究[D].北京: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14.
[5]黄昱然.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新思考[J].价格月刊,2013(8).
自然资源贸易与贸易摩擦 篇10
1 自然资源贸易
1.1 自然资源生产
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变化,引起了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世界自然资源出口增加的美元价值超过6倍,2008年达到3.7万亿美元。燃料在自然资源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98年的57%上升至2008年的77%,达到2.9万亿美元。同一年矿石及其它矿产和非铁金属等可开采资源贸易是3 600亿美元。其他资源贸易例如鱼类和森林,分别达到980亿美元和1 060亿美元。
供应方面:石油的产量在1965年到1980年之间翻了一倍,到2010年又增长了30%。年石油生产率从1980年的30%增长到46%,世界石油贸易所占的比例从1980年的51%增长到2010年的66%。新兴经济体大量的进口需求是导致国际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2000年到2008年自然资源进口年均增长率中国、印度、新加坡和韩国分别为30%、25%、22%和17%。2006年亚太地区消耗的原油价值超过了北美洲。
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其资源出口分别占据其商品出口的74%、73%和70%。全世界自然资源出口占该经济体出口总额比重超过90%的经济体有10个,包括安哥拉、阿尔及利亚、黎巴嫩、伊拉克、阿塞拜疆、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
21世纪自然资源世界价格上升的行情始于2002年,在世界供求因素、金融市场投机和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价格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燃料、矿产和农产品价格已经达到新的波峰。例如,燃料价格2003~2008年间上涨了234%,矿产和食品分别上涨了178%和120%。石油价格是造成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推手之一,虽然有证据证明这种影响正在缩小。1984年之前石油价格每增长10%将造成美国GDP下降0.7个百分点,而1984年之后为0.25%。
贸易商预期同样影响市场价格。Dvir and Rogoff(2009)研究不同的需求带来的影响并显示市场存货增加其不稳定性。如果需求的水平存在积极的影响,这样存货将导致价格的下降。价格随着第一阶段货物供应的增加而下降,存货调整可以扩大第一阶段的影响;不管当前需求增加,供应可以从现在转移到未来。
1.2 资源进出口国的贸易政策
资源出口国可以通过征收出口税同时控制资源出口数量和生产量。出口税的作用是降低国内自然资源的价格,因为生产商调整供应,直到国内市场的出口和销售达到平衡。大约11%的世界自然资源贸易中存在出口税,石油和矿产贸易中5%~10%存在出口税,渔业和林业的比例会更高一些。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三大矿山联合操控铁矿石价格,俄罗斯也将对粮食出口征税。
根据勒纳对称原理进口关税相当于出口税。因此,出口税提高并没有带来收入增加,进口关税亦然。所有的外汇收入来自完全非弹性出口资源供应并拨归政府;外汇需求取决于国内进口价格相对于国内产出的价格。进口关税提高了国内进口商品的价格,同时导致国内成品价格相应增长。在这个特殊的情况下,进口关税不会改变相对价格,因此没有真正对经济产生根本影响。关税提高政府的收入,但会导致国内价格上升,侵蚀出口资源收入同等金额的实际价值。
自然资源的进口关税通常极低。发达国家关税范围从渔业的2.2%到燃料的0.5%。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率较高介于15.1%至6.0%,但他们仍远低于商品贸易关税总体保护水平。如同资源出口商可能通过资源出口税吸引下游活动一样,资源进口商可能寻求吸引这些活动提供的关税保护。关税随着一个产品改变程度的深入而提高称为关税升级,如发达国家林业加工阶段、燃料和采矿行业的关税保护。例如,当进入发达国家时,林业产品原料面临的是一个平均0.57%的关税,而成品的税率为1.91%。即使名义利率低,有效保护率非常高。
2 自然资源贸易“准出”摩擦日益增多
《WTO公众论坛2011》的主题为“寻找世界贸易挑战的答案”,其中“自然资源贸易”分主题的宗旨是,“考查自然资源自由贸易带给国家的获益程度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53个成员国,但最大的几个资源出口国如包括伊拉克、伊朗却不在其中。世界贸易组织通过禁止使用贸易数量限制和下调进口关税谈判、争端解决机制、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协定等措施,提供组织保障来减少国际贸易障碍和贸易摩擦。但是自然资源贸易几乎完全在该组织的有效覆盖范围和原则以外。
针对中国的自然资源贸易摩擦已经从“准入”向“准出”转移。对准入的限制表现为中国出口资源类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例如1999年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焦炭实施反倾销措施,对自中国进口焦炭征收每吨32.6欧元的反倾销税;印度财政部2004年1月21日开始对中国焦炭征收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2005年3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判定中国出口的金属镁给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反倾销税率为141.49%。2006年5月4日,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对原产于中国的金属硅征收139.49%的反倾销税。
早在2004年,欧盟敦促中国放开焦炭出口限制,否则将诉诸世贸组织。美国和墨西哥在2011年年中曾向WTO提交了一份敦促中国取消稀土出口限制的报告。2009年6月美国、欧盟向WTO提起诉讼,认为中国对铝土矿、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以及价格和数量控制,违反了中国入世时的承诺,造成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处于劣势地位。2012年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裁决,确认中国对这些原材料实施出口税和出口配额限额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必须加以改正。在经济不景气和一些国家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以及由此形成的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变,中国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角会是一种常态。中方要做好应对贸易摩擦频发的思想准备。
3 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制订合理的产业政策应对自然资源贸易摩擦
产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补贴与优惠,使一国竞争力弱的产业在短期内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提高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我国应大力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同时扩大生产型产品的进口,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力度,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国内对资源性产品的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
3.2 开拓多元化市场,规避国际贸易摩擦
中国应继续调整贸易进出口的地区结构,除保持与原有贸易伙伴的关系以外,应加大与新兴市场和其他资源出口国之间的联系,同时重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对于可枯竭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不仅针对出口部分进行数量上的限制,对于国内下游企业的供应也同等对待,做到政策的一贯性。
3.3 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自然资源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在建立我国自然资源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时,必须坚持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利用其熟悉本行业营销情况,机构分布范围广泛的特点,可以对国内外市场做出灵敏、及时、准确反映。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已经建立的营销网络,买卖市场的检测和控制,正确的确立预警的产业和地区,建立良好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指标体系,实现预警的功能。
3.4 合理利用对多边贸易规则,妥善处理自然资源贸易摩擦
GATT1994第11条规定,原则上WTO成员应取消对出口产品的数量限制;但是TT1994第20条也专门列出了关于出口限制的例外条款:出于国家安全的要求、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出于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的需要,WTO成员可以采取出口配额或采取出口许可证进行出口限制。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很多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的措施。中国在遵守多边贸易规则的同时,更要学会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摘要:通过对自然资源贸易一般做法的分析,探索各国自然资源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为政府和企业制订自然资源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从而提升中国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
关键词:自然资源,贸易,关税升级,WTO,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Michele Ruta,Anthony J.Venables.International Trade in Natural Resources:practice and policy[D].Staff Work-ing Paper ERSD,2012.
[2]樊瑛,樊惠.自然资源贸易:全球治理难题[J].国际商务,2010(3):41-46.
[3]樊瑛,樊惠.自然资源贸易:中国应对之道[J].国际商务,2010(5):40-44.
[4]冯军.WTO自然资源贸易与中国自然资源贸易规则构建——中美欧墨资源出口限制争端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20-25.
[5]王厚双,刘向丽.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M].台湾:九州出版社,2008.
浅析中韩贸易摩擦 篇11
【关键词】:中韩;贸易摩擦;对策
1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的罪魁祸首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垒球经济,金融危机也席卷了整个韩国,使韩国国内经济一片混乱,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困境;资金周转困难,失业人口激增;银行拒开进口信用证。在此形势下,韩国企业当然无法进行正常时日的进口。而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相对增加了出口成本。韩国企业给中国的订单明显减少,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大幅下挫的局面。另一方面,韩国政府为了增加外汇储备,借韩元贬值之机,加大力度增加出口,贸易盈余由负变零,越来越大。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必然受到韩国进口产品的冲击,这样就使双边贸易的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理论上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由于担负双边贸易的相当多企业是在华从事进出口加工贸易的韩资企业,所以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其进日积极性也有所降低,进口增幅还小于出口降幅;再加上我国国内需求萎糜,导致进口需求减弱,使韩国的对华出口并未出现大幅攀升,故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出现下滑局势。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在宏观层面上确实符合这一理论的要旨,即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则向中国出口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化工产品,电子通讯设备,机电产品等,即使中国向韩国出口一些电子产品,也多以零部件为主。正是这种较单纯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基础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再者,从总体上看,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商品与从韩国出口的商品相比,其价格弹性相对要高。在国际市场发生波动时。前者更易受到冲击或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大量廉价商品充斥国际市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提高必然会丧失较大份额的市场。换言之,即使在韩国不是危机当事国之一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的差异也会使贸易差额更加扩大,不平衡局势更加严峻。总之,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不平衡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70、80年代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工资成本也快速上升,某些一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削弱。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及部分重化工业(如水泥)也逐渐归人了夕阳产业之列。韩国政府为了鼓励新兴产业如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而中国与韩国地域相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又低,农矿资源丰富,自然成为韩国进行该类产业投资的首选对象。据统计,韩国对华投资中有60%以上集中于纺织服装业、电器组装业、木家具及鞋类、皮革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是韩国在华投资的产业特点。
为进一步发展中韩贸易合作,我们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的宏观调控
为推动中韩经贸合作上新台阶,当前应采取下列措施:1中韩两国官方应积极探讨长期经贸合作的战略,以适应未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2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长期的经贸合作模式,以确保其经贸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3中韩双方应尽快确立对应的投资和贸易促进机构,开展扎扎实实的促进工作,使双边经贸合作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和更好的经济效益方向发展。4中韩双方要更好地总结经贸合作中的经验教训,联合调查研究和解决双方企业在投资或贸易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中韩双方应尽快完善有关的法律和制度,从而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方便条件。
(二)要扩大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以减少贸易逆差
在中韩贸易中,中国几乎—直处于逆差地位,这种不平衡的状况严重阻碍了中韩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个障碍需要双方努力加以排除。
首先,我国应加强对韩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韩国的消费水平很高,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我国输韩商品在质量、设计、包装、标准化、交货期、销售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韩出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包装装潢。
其次,要大力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价值。目前,中方对韩出口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深加工制成品数量减少,中国的机电产品近几年发展很快,出口量也在增加,但1993年对韩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仅占韩国机电产品进口量的2‰,在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也只占3.8%,所以从供求方面来看都有很大潜力。
(三)要扩大双向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要改变韩国对华投资规模小、技术层次偏低的状况
贸易摩擦研究综述 篇12
1 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许多关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 是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的。Gil-pin从国际体系的结构主义出发, 提出当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区经济充分发展, 足以脱离对核心区的依附并使投资条件有利于边缘地区时, 核心国家就会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策略, 而这种策略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 首先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国家间不会出现贸易摩擦问题, 但如果市场失灵, 比如相互交往的两个国家间出现国际经济扭曲问题时, 便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其中依据H-O理论创立的特殊要素模型, 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的贸易和产业调整理论, 即是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应用理论。其次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的分析视角涉及两个领域:第一个领域假定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均为垄断企业, 研究集中于战略性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 由于各国的政策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后果, 结果便会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摩擦。第二个领域假定相互进行贸易的两个国家的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在这一领域作出贡献的主要学者有帕那格里亚、三边信夫和后藤纯一等人。他们的模型都有一个相似的分析步骤, 即首先分析存在外部效果和规模经济时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均衡, 然后探讨与外部经济联系条件下的均衡, 接着比较两种经济均衡的收益水平, 如果一国在自给自足时的收益水平大于转入与外部经济联系时的收益水平, 那么该国一定会返回到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并有可能与相互贸易的国家发生贸易摩擦。
2 贸易摩擦福利效应分析
2.1 理论分析
传统的评估贸易摩擦福利效应的研究表明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种为贸易摩擦使所有国家的福利都恶化, 第二种认为贸易摩擦中一国福利的增加以另一国的福利恶化为代价。而且, 根据贸易品的需求和供给的相对价格弹性可以预期关税战中的得益和损失。Whalley利用一个简单的两国模型描述了最优关税战中的得益和损失, 在该模型中, 假定每个国家都生产进口品和出口品, 在每个国家都实施最优关税的条件下, 仅仅考虑不同国家不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下的福利效应。Whalley的结论表明, 规模相同的国家 (大国与大国、小国与小国) 之间的关税战使双方均受损, 规模不同的国家间的关税战往往是大国得益而小国受损。
2.2 实证分析
在有关贸易摩擦福利效应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实证分析, Whalley进一步对规模相同国家间关税战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了与理论分析相同的结论。他发现, 如果欧共体 (EEC) 征收175%的关税将使其国民收入提高1.9%;如果美国征收160%的关税将使其国民收入增加2%;如果日本征收200%的关税将使其国民收入增加1.8%。但是, 当所有这些国家 (包括世界其它国家, 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参与行动) 同时征收178%的关税时, 全球福利将下降4%。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在关税战中大国之间相互侵害的能力, 也表明, 如果小国不合作报复大国的话, 那么很容易在与大国的关税战中被大国剥削而受损。另外, Gasiorek (1989) 等在运用局部均衡模型对汽车产业的分析后, 认为北美在同欧盟和日本间的关税战中获利匪浅。Markusen和Wigle发现, 在Nash均衡关税和自由贸易之间, 美国实际上是无差异的, 但是加拿大在自由贸易中的情况要好得多。Perroni和Whalley运用CGE模型对七国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美国和欧盟在全球Nash关税战分别增加了525亿美元和1284亿美元的福利, 而其它五国 (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其它西欧国家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其它地区) 却损失了1.39兆美元, 从而整个世界总的福利损失为1.21兆美元。这些研究基本证实了Johnson有关市场权力的角度的结论, 表明国家大小和最优关税率之间有积极的相关性。
3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目前许多学者提出贸易摩擦产生于内生政治过程, 这表明经济学家对贸易摩擦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已经从传统贸易理论拓展到贸易的政治经济学领域。贸易的政治经济学起源于对纯贸易理论无力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政策存在性的困惑。现实国际经济领域中大量的现象表明:无论是传统的新古典贸易理论, 还是新贸易理论都没有为解释现实中贸易干预的政策存在性提供一般性的坚实的“科学”依据, 这促使经济学家从新的角度思考贸易政策的本质。与此同时贸易的政治经济学为贸易摩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目前在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成果颇丰。
在对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认为政府可以免于政治压力的影响, 从而其行动完全为了公共福利而具有慈善性。这方面有杰出贡献的有:Johnson的经典论文“最优关税与报复”, Mayer认为贸易协定是两国政府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的均衡结果。这些经济学家应用博弈论的方法于贸易政策、政府实施报复、自由化或者一个混合战略, 目的在于实现本国福利最大化。尽管他们强调了对外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间的互动特征, 但他们将政府视为公共福利的慈善侍者而没有任何私利, 让人不禁怀疑他们是否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政府的真正目标。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 Peltzman等人指出:政府很少追求那些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 政府寻求的是那些使之政治支持最大化的政策, 这些政策通常反映的是那些最有影响力的自利集团的利益。20世纪50年代, Kindleberger, C.P发表了“集团行为与国际贸易”。他提出, 在某些情况下, 对国际贸易的分析可以从国家层次上的集团行为中找到有用的工具, 它分析了欧洲国家不同利益集团的地位变化。显然Schattschneider和Kindleberger对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政策形成的分析主要借鉴的是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20世纪50、60年代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以后, 就有学者对利益集团影响贸易政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Gordon.Tullock就明确提出了关税是利益集团游说结果的观点。到70年代, 特别是80年代之后, 许多学者研究了贸易保护的内生形成过程, 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rossman和Helpman发展了一个正式的框架, 将国内政治引入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当中, 假定政府既关注一般选民的利益, 又重视来自特殊利益集团的政治捐助, 分析了两个层面的博弈, 即国内利益集团与政府官员间的战略互动以及国际领域政府间的战略互动。他们通过非合作与合作的关税博弈模型分析, 表明了国内政治如何决定了政府的国际目标。另外GouldandWoodbridge考察了贸易保护、报复和贸易战背后的动态过程, 他们发现报复外国的决策和实施关税同其他贸易政策的决策一样, 同为内生政治过程的结果。选择报复还是选择自由化来应对外国的报复威胁, 不是由政府的外生目标决定的, 而是由两国内部竞争性利益集团的相对影响力来决定的。他们的结论表明, 贸易保护、自由化及报复的过程是外国寻求保护的政治市场与本国决定报复以应对外国保护的政治市场之间的互动过程。这些分析无疑增加了我们对贸易摩擦背后的动态政治过程的理解。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交往中,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 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层出不断。当前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中国已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其中中美贸易摩擦格外引人注目。因此, 重视贸易摩擦问题, 对其进行文献的综述与回顾, 就成为最为基础性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贸易摩擦,文献综述,中美贸易
参考文献
[1]黄汉民等.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摩擦的新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3) .
[2]于永达.国际经济摩擦的新变化新特点[J].前线, 2002, (2) .
[3]胡方.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国际贸易摩擦】推荐阅读:
国际贸易摩擦新特点05-15
贸易摩擦探析07-14
对外贸易摩擦06-14
外贸易摩擦08-09
中印贸易摩擦10-06
贸易摩擦案例10-05
中韩贸易摩擦06-11
贸易摩擦开题报告10-11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05-17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