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共12篇)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1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这是在国际间的。从跨地域到跨国不仅仅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
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它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以最小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一国的供方运输到另一国的需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使国际贸易更能迅速地完成。
1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
1.1 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1.2 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支撑
目前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2 国际物流体系的组成
国际物流体系由以下几个基础系统组成:①运输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国际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方面。国际运输方式很多,如陆、海、空等,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大、成本高、时间性强等特点。②仓储系统。商品的储存和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中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国际物流完全必要的,是国际物流的基础条件。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堆场进行的,主要涉及保税制度、保税仓库、堆场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保证客户需要,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③商品检验通关系统。商品检验通关是国际物流系统重要的系统,商品检验证和通关文件也是议付货款的重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④流通加工系统。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流形式,其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在出口工厂、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它反映了一个物流供应商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⑤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操作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特点是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频繁。信息的作用,是使国际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国际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以信息支撑。国际贸易中EDI 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强调EDI 在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适应国际多式联运和“精细物流” 的要求,是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跨国公司的扩展上得以验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4.5万家,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即时供应”(just in-time)和“零库存”(zero inventory)成了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现代物流由于服务深度、流程长度、覆盖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3.1 国际物流是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包揽一切生产活动,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产品和物资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贸易机构按照国际贸易程序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照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保证它们之间的衔接,就必须开展优质的与现代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只有物流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国外客户需要的商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低成本地送达,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发展得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需要,加之交通运输、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货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质量要求。对外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高附加值、高精密度、高精细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外贸易需求的多样化还造成了物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这就同时要求现代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②效率要求。对外贸易的集中表现,就是合约的订立和履行,而对外贸易合约的履行是由国际物流活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通过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来履行合约。从输入方面的国际物流看,提高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率的组织所需商品的进口、储备和供应。也就是说,从订货、交货,直至运入国内保管、组织供应的整个过程,都应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国际贸易商品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巨型专用货船、专用泊位以及大型机械等的专业运输等等,这对提高物流效率起着主导作用。
③安全要求。国际物流所涉及的国家多,地域辽阔,在途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罢工、战争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国际物流,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时,要密切注意所经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同时还应注意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等,以防止这些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对货物灭失和损害。
④经济要求。国际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多,备运期长。在现代物流领域,控制物流费用以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选择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⑤信息化要求。随着EDI技术的成熟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管理、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现代物流必须实现信息化,加强网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做好国际货物的运输工作。
总之,国际物流必须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向国际物流合理化方向发展。
4 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贸易活动处于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环境下,国际物流体系得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4.1 快速反应
物流服务对国际供应链的上下游物流需求的反应要求越来越高,前置时间与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速度越来越快。
4.2 功能集成
物流系统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比如: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4.3 系列服务
物流系统除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及传统的储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相关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4 规范作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
4.5 整体最优
国际物流系统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追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4.6 流程自动
现代国际贸易物流自动化是指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按照自动化标准作业、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线等。 国际贸易物流系统是连结生产和贸易领域,使时间和场所产生效益的设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物流系统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造、配送、国际运输体及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企业类型也是形形色色。
在全球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的复杂时期的今天,能真正服务好国际贸易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已成当务之急。一个多功能、全球化、高专业度、能高效低能耗运作、能为不同贸易需求提供科学、合理服务方案的现代物流供应商,肩负着完成商业贸易的重要使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要实现国际贸易,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必须实现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湘荣.国际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2-25.
[3]刘应元.面向现代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运作标准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9).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2
[摘要]国际物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它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国际物流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同时,国际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制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如今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是与国际物流的日渐增长密不可分的。国际贸易的成长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则国际贸易的发展程度会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关系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我们这里讲的国际物流是跨越国界的,是两个或更多家之间的一种物质流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既然国际物流是多个国家之间的活动,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物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贸易来看待,并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于国际贸易,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定的服务活动。
因此,不难看出,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物流得以产生并发展。
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国际物流。
1.国际贸易的产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活动是国际物流存在的前提条件,同时国际物流的存在也是国际贸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假象若没有国际物流,则不同国家之间则不能进行商品交换活动,进而国际贸易则不复存在。因此要想进行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就会必然产生。从这个角度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如今,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并日趋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国际物流要实现专业化、一体化等更高的技术标准。众所周知,国际物流以前仅把货物从一国物理性转移到另一国,如今的国际物流已发展成集采购、运输、搬运及配送等为一身的综合性服务系统。因此我们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并刺激其向更高的服务体统前进与发展。
2.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高效促进了国际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从专业角度讲,物流技术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对象间进行物流活动时所采用或涉及到的方法及理论,以及活动中应用的设备、装置等的总称。如今,国际贸易活动飞速发展,其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难度越来越大,这要求物流技术要与时俱进,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物流管理以及预测等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物流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成为物流技术进步的内在重要原因。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在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无容置疑,产品的质量在消费者眼中永远占据第一重要的位置,但是,价格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价格的优势会极大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从而使得企业获得巨大利润。因此国际贸易中,要求活动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这包括产品原料价格、运输价格以及库存费用等。这些所有的环节都要求物流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协调。可以看出,在国际贸易活动日渐发达的推动下,国际物流的技术有了巨大发展和进步。
3.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对国际物流技术提高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于物质层次的要求有明显提高,这个一方面使得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首先,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迅速增长;其次,贸易产品的种类飞速增长。另一方面,人类对于物质要求的日渐激烈使得国际贸易的结构有了本质上的变化。原来,国际贸易的主体以初级产品和初级原料为主,现在正在过渡到以附加值以及精密加工产品等为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技术、效率以及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有明显的影响
现在,国际贸易已经发展为买方,市场上众多的.贸易商采取了少量而多样的贸易方式,这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日趋个性的产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配送方式,那就是高额度但小批量的配送方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种特殊的配送物流方式已经渐具雏形,并形成规模,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此种模式的物流方式有很大的前景。随着消费者趋向的改变,国际贸易商的买卖趋向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其对物流经营的方式已逐渐向集约化、电子化、系统化以及绿色化方向发展。由此,国际贸易活动的长足进步必将推动国际物流在各个方面的突破与发展。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这必将会掀起国际物流行业的另一个高潮,也必将会给国际物流行业以更大的推动力。
二、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产生的。然而从产生后,它便开始了独立的发展,且发展越来越壮大,并且国际物流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促进作用。
在跨国贸易中,货物的转移会带来国际物流量的上升,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而在这其中,就要求国际物流为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信息传输等各个环节过程中提供方便,以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贸易。现代国际物流中的科技手段越来越多,这些科技手段能够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迅速且准确的进行反馈,从而能够使得企业第一时间按照消费者的意愿生产出产品,并迅速的将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环节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并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在供应链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这样产品的流通周期会大大缩短,使得物流配送速度得以加快。另外,通过集成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以及制造环节,从而使扩大物流的服务,使之系列化,并且现在物流的规范作业,这样物流在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送货不及时、延迟交货以及货物损坏等不可控制的风险等都会大大降低,便利了各国企业间的贸易。然而,效率低下的的物流体系会日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障碍,从事国际贸易需要巨大的流通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其所带来的利益。
一般说来,物流系统由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组成,各个要素通过各自功能的发挥,有机而合理的实现物流系统的正常运作。物流在货物的国际运输转移过程中相对于国内的运输要复杂的多,此时对系统内部各个功能的要求也会更高。例如在运输中,同国内物流运输相比,国际运输要涉及更为广泛的环节,且这些环节要要复杂的多,线长面广,风险也大,总之,情况更为复杂。国际运输的主要途径包括:海运、空运、陆运、管道以及多式联运等。在国际运输过程中我们要对其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确定最优方式以及最优路线,最后对所选方式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与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会用到多种不同的运送工具,并采取不同的运送方式,中间还有可能要进行多次的装卸和搬运,这样的话,就会与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货主、海关、银行和各种中间代理人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而由于各国的政治、金融货币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就会增加可变的因素,因此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其整个物流的效率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现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贸易中的多数产品都开始了由买房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与转变。贸易商关注的重点成为如何更快、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的需求。针对这个方针,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向着更多样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中,生产商往往把零件进行标准化,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经济管理,当贸易商得知消费者的需求后,可通过对物流中零件的加工,实现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如今越来越高效的物流技术及物流服务系统为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使得世界各国参与贸易获得的利益大为提高,并使得越来越多的非贸易品向着贸易品的方向转变着。同时,很多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低化,他们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购低成本的零部件和原料,在此基础进行组装和重组,最后把成品销往世界各地。据了解,跨国企业之间的销售和采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巨大比重,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上面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物流技术及服务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大因素。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可明显改善国际贸易的环境,并为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诸多便利条件。因此,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是与国际物流技术及服务系统的完善密不可分的。
总结: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铺相成,本文中的讨论表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同时国际物流的完善又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物流的发展互为因果,并互相产生着反馈作用,不过,由资料可知,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相对于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支撑作用要稍大。当今,北美、欧洲以及日本是世界贸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几个区域,其繁荣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世界物流组织的发展,我国应以他们为榜样,充分发展物流技术,为我国的贸易活动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2]浅谈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3]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M].沈阳工大学报,,(10)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3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协调;选择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同类型的企业纷纷涌现。随着各国之间经济贸易的日渐频繁和世界市场的逐渐开放,跨国公司这种新的企业类型得以出现,其主要功能是对外销售产品,是本国产品对外营销的主要手段之一[1]。最近,金融危机频频出现,世界经济市场之中的竞争日渐激烈,跨国公司因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如今跨国公司的营销主要采用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两种手段。世界的经济市场早已整合成为了一体,但是其中的区域、人员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任何一点细微的差异都有可能对跨国公司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各跨国公司一定要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提起重视,并对其进行协调,确保公司的稳定发展。
一、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
跨国公司指的就是在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拥有控制和管理部分,并能产生经济资产的企业。跨国公司主要投身于国际生产,也就是对外直接投资、集资从而进行跨国生产。因此,跨国公司从根本上说是由多个存在密切联系的经营企业构成的,这些企业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开展营销活动,以达到制定的战略目标,即跨国公司本质上是一个经营一体化的企业体系。
跨国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是离不开国际投资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过程实质上就是跨国公司的成长过程。一家公司在国外建立的分企业,本身就是母公司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母公司的部分金融业务。跨国公司形成的主要形式就是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是说,国际直接投资这种形式的主体主要部分也是跨国公司。从理论上讲,对外直接投资也就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跨国公司有效配置资源的合理解释。站在跨国公司的立场来看,公司内部个人或者企业整体的愿望是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而处于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来看,国际直接投资就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活动的形式之一,与国际贸易并无不同。实际上,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互相补充,它们共同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解释跨国投资发生的原因、机制和结果的理论。19世纪6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在英国产生,20世纪初,在英、法、德、美等国的推动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并对国际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可以说,如果战前国际直接投资还是从属于国际贸易的话,战后到今天它已经成为联系世界经济的主要纽带。西方经济学中最早涉足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现象的是纳克斯(R.Nurkse)发表于1933年的论文,题为《资本流动的原因和效应》,书中提出了利率元理论。早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较有影响的还有新古典利率理论、债务周期理论、国际收支平衡理论及外汇汇率理论等。其共同特点一是以市场完全竞争为前提;二是对间接投资进行专门研究,涉及到直接投资;三是以宏观经济为主。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作为独立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学者海默(S.Hymer)在其1960年博士论文《厂商的国际化经营:直接投资的一项研究》中提出的厂商垄断优势理论为标志。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建立一个统一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或跨国公司的一般理论,努力在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中将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有机的联系起业,以寻求一种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和选择的解释[2]。
三、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中具有的优势
(一)技术优势
跨国公司能够在本国意外投资,其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具有某些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包括公司生产过程中实际运用到的具体技术,也包含知识、信息、技巧等无形资源,例如跨国公司经过开发与研究所掌握的新生产工艺和新兴产品、产品的异化能力以及与产品相关的市场销售技能以及跨国公司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秀组织与管理技能。这些技能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等是企业内的公共产品,这也常常会成为人们解释跨国公司为何选择国际生产而不是出口或许可证的理由。
(二)产业组织形式的寡占性
人们通常认为,寡占市场结构和行为是跨国公司优势的另一主要来源,其同上述的技术优势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对于通过研究和开发形成的发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的垄断、扩大规模对于自身秘密技术的流出和国际保护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在此相关学者特别强调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特征。因为其是大企业市场力量产生的主要来源。最开始时,人们认为规模经济对生产集中十分有利,可以通过出口贸易而非国际直接投资来参与国际市场。但是,随着海外市场贸易壁垒的出现,规模经济达到上限,当地的市场就会收到反垄断条款的制约,国际直接投资就会提上日程。
(三)获取原材料优势
对于特殊原材料的获取方便是东道国家能够成为跨国公司选择投资区域的优势与重要决定因素。如果某一公司获得了原材料使用权,那么这个企业就具备的原材料方面的特有优势。一个已经建立的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的企业,比一个占据有利条件但没有市场渠道的东道国企业更能从原材料开发中获取足够的利润。凭借这种优势,跨国公司可以在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市场中占据对自己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取高额的利润。
nlc202309081104
四、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协调与选择策略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进行经营的两种主要方法,因此,要对其之间的关系進行协调,在对其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做出极为精准的判定。
(一)结合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体系和运作方式
创新国际贸易经营和体系,就必须要将直接投资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选择好公司的投资理论内涵,改变过去贸易往来中不适合投资运作的方式,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竞争趋势。一方面可以通过缩短贸易、技术转让、投资等方式,实现直接跃人和对外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世界市场组织产品的生产工作,完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花销,实现国际企业本土化与国内企业国际化的融合。
(二)对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进行良好的协调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生产活动和国际分工的两种不同实现形式。如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体格局已经成型,跨国公司只有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进行协调,使其共同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经验丰富,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处理上游刃有余,出台的政策也十分合理,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贸易的了解程度太浅,在政策的制定上存在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到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与国际直接贸易进行真正的有机结合,对围着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平衡,从而实现跨国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三)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国家竞争优势结合
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均衡发展战略是我国在现阶段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核心。这种竞争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我国的竞争实力,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吸引力。当然,国际市场的形成要依靠资本的运作,只有利用好投资优势,实现互补发展,才能将贸易经营转化为资本。另外,在选择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过程中还要健全相关法规,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氛围,将国际直接投资的优势作用发挥到最大,进而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跨国公司成为了企业中的重要经营类型,是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但跨国公司在具有一系列优点的同时,还面临着运作难度高、市场风险更大等许多的难关和挑战。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的主要经营手段,跨国公司要对二者进行深入仔细的研究,合理使用它们,使它们的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得以发挥,从而确保跨国公司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婷.基于跨国公司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协调与选择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8:117.
[2]赵云英.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相互融合趋势[D].吉林大学,2004.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 篇4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的基础
国际物流是指实现货物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之间的物理性转移而发生的贸易活动。我们这里讲的国际物流, 是跨越国界范围的贸易活动, 也是从我国国内物流延伸和扩展出去的一种形式。国际贸易是多个国家之间记性的活动, 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物流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于国际贸易, 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较多的服务行为。在此基础上, 我们不难看出, 国际物流的产生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 也就没有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二、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发展国际贸易的保障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从国际物流产生以后便就开始独立发展, 并且发展迅速, 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 货物的转移会给国际物流的流量带来上升状态, 这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际物流中的科技手段应用越来越多, 这些手段使得国际物流活动中的信息更好更快地进行传递和反馈, 也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很多信息, 使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符合消费者意愿的计划并加以实施。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 并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到国际物流中, 各个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信息, 这样可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并且缩短产品流通的周期, 使物流配送的速度变得更迅速。
三、我国国际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体制的落后。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仍然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 许多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做到整齐分开, 使得管理能力受到影响和制约, 造成管理水平的整体下降, 部门之间责任不明, 推卸责任和人浮于事等局面, 进而导致管理体系的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到国际物流的效率提高。
2. 国际物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 而且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使得我国缺乏统一的物流法律法规。我国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管, 现有的民法和工商注册法仅仅对运输代理企业做出了几点规定, 而我国现在的很多物流业从业者都是第三方物流业者, 它们之前的身份很多是从事于运输和货运代理, 这些企业在转型之后, 法律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 然而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为。
3.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数量比较少、兼容性差, 配套少。由于物流设施的结构不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输设施的布局地区差异性较大, 运输方式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造成了盲目争抢资源的现象。
4. 国际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物流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备标准不统一, 器具标准不配套, 特别是在运输装备和装卸设备上还比较欠缺。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 在设施和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
5. 我国物流运输能力落后。
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依靠海运, 但是目前来看, 我国运输力的增长不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 运输能力仍显落后。
四、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建立统一规划的物流管理体制。
我国应该设立统管物流的部门和主管国际物流的分部门, 明确分工。统一规划和布局物流工作, 统一对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和规划做出调配。确保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建立和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形成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的法律体系, 使各地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进而避免地方物流和中央物流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冲突。
3. 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
我国应该尽快发展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只有我国的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了, 才能提高货物和信息的流转效率。
结语
随着全球贸易量的空前壮大, 货物的跨国转移使国际物流量大幅提升,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 相辅相成。如今, 欧美、日本等已经是世界贸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同时它们也促进了世界物流组织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物流行业应该不断完善自己, 充分发展物流技术, 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项, 进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摘要: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更迅速, 国际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 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际物流发展程度的影响, 而在此基础上, 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 如果国际物流出现了停滞或者增长缓慢等现象, 也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将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做出简要讨论, 并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基础条件,国际物流,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蕾, 吴国蔚.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下卷) [C].2008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问题研究 篇5
1.1有利于国际贸易成本的降低
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融入到物流行业中,这对于国际贸易活动成本的减少有着重要的作用,也让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运输难度明显下降。
国际贸易活动是跨地区或者跨国家的经济活动,商品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交流,与同国家之间交流有着较大不同。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物流模式,这也使得现代物流行业技术难度较大。
但是,在现代物流的发展大环境下,物流工具与设备得到更新,条形码技术的统一化,使得现代物流发展问题得到解决,国际贸易因此而变得快捷起来。
美国的物流业发展比较成熟,其具有较为完善且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制度,货物从订单设定到发送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这足以说明现代物流对于国际贸易发展的作用。
1.2有利于国际贸易多元化发展
现代物流行业的运输模式具有多样性,运输模式的品质对于物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着直接影响。
现代物流业主要是利用全球化联运以及分段式运输为主要模式。
全球联运模式的出现,给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国际化的多式运输,就是运用多种运输工具开展的混合运输,方便可靠。
一般来讲,国际运输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货容量大,运输安全。
不同的运输模式可以满足不足的国际贸易货物,有利于满足国际贸易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1.3有利于国际贸易联系加强
国际贸易的升级发展,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物流行业也快速升级。
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交易量,也加大了国际贸易信息量的传递,给相关国家贸易时效性的提高带来了动力。
现代物流行业中所应用的高级讯息技术,使得国际贸易物流的操纵流程更加完整,促进了国际贸易中物流运行周期缩短,提高了物流速度,加大了国际贸易的便捷性,从根本上加大了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让国际贸易联系逐渐密切,发展潜力得到开发。
2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2.1加快我国物流行业与国际物流接轨
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跨越式进步,使之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就要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物流企业的供应链。
加大物流行业的变革力度,做好流行行业的升级,对部分物流业务进行组织与重新定义,以此来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降低流行的运行成本。
另外,物流企业要对物流服务的系统进行更新,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创新型物流系统的建立,从而提高物流行业的供应能力。
丰富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对物流经营的范围进行扩大,结合国际贸易活动的多种需求,进行物流服务内容的改革。
明确国家物流行业发展的标准,制定属于每一个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划,有利于物流企业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更能让我国的物流体系与世界国际化的物流体系和谐统一。
2.2加强物流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要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国家应当加大物流市场发展需求,以科学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对物流业的土地应用问题,税收问题进行有效审核,将企业发展的问题如实地反映给上级。
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物流企业的税收问题上给予优惠,从而降低相关物流企业的运行成本。
在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急需的机械设备进口,要适当地减免关税,通过政策支持,让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更加稳妥。
2.3加大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物流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育系统。
虽然部分高等院校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但学校内部教育思想的落后,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我国的物流行业缺少高端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育部门应当鼓励学校针对物流行业的发展,设置更加细化的专业,并将计算机或者电子商务课程融入到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物流专业人才具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从物流企业来讲,物流企业的管理部门要针对企业的发展实力与需求,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良好的国家请一些专业人士,在企业内进行一线培训,传递先进的物流思想与方法,让在职物流员工意识到丰富的物流管理模式。
社会更要结合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立满足物流探究需求的相关机构,吸引物流行业的行家聚首,讨论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与问题。
做好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现代物流服务于我国国际贸易活动的关键一步。
3总结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让我国具有国际贸易能力的重要实践。
现代物流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具有物流支持,才能促进商品交换行为的有效完成。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6
摘要:国际电子商务通常是指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帮助下,使用多种方式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运作过程可知,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相比有着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也是传统国际贸易实务无法达到的。但无论是哪种事物都有一定的缺憾,电子商务虽然被广泛应用于各处,但其中也不乏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些问题也引起了相关机构的重视,纷纷出台了政策进行解决,但从现阶段发展来看,国际电子商务代替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已成定局。
关键词:国际电子商务;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对比分析
国际电子商务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产品,另一种是无形产品。其中有形产品主要以间接贸易的形式进行,也就是通过电子方式开展,通常是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完成有形商品的洽谈、订货、开发票等活动,并开展商品交换等活动;无形产品主要是以直接贸易形式进行,通过国际互联网等开展买卖咨询、数控等工作,并以一种特殊方式进行无形商品交换。电子商务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工作的效率。
一、 交易前准备
交易前准备通常是指商品出售方与商品购买方在签订交易合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产品供给方与产品需求方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宣传或获得有效的商品信息,这样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发布商品信息、查询商品信息的过程[1]。
在进行这项活动中,传统的方式主要是买方根据自己的意图购买商品,在购买前通常都会通过广告或商品博览会等了解要购买的商品的基本信息,主要是了解商品供应商、商品价格。由于国际商品交易需要跨国交易,就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了解商品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与运输情况,还要了解商品在他国的生产、销售情况,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商品进口以后的经营方案,方案内容主要涉及货物来源以及以往进口情况。买方在商品购买之前通常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信息,以此来达到顺利交易与进货的目的。整个过程下来不仅花费了很多时间,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即便是这样,所得到的信息还十分有限,获得的资源与价格都不一定是最优质和最优惠的。
商品出售者通常都会根据自身实力,向商品购买者无偿提供商品目录、样品以及商品说明书等,并举办商品交易会或博览会等介绍要出售的商品。卖方的主要目的是想尽办法销售商品,这种方式无异于大海捞针,销售机遇较小。
但自从电子商务进入企业以后,就完全转变了这种局面,商品购买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商品信息,随时可以查阅相关自己所要资料。现阶段,很多国家政府都在互联网上成立了政府服务网站,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最新的市场动态与商品信息。部分国家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国际贸易服务网站,企业可以从中获取大量国际贸易商品信息。作为商品出售者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发布所售商品信息,推广商品,同时也可以寻求贸易伙伴,抢占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二、 贸易磋商与合同签订
在商品出售者与商品购买者都了解到商品的供需信息以后,就会进入贸易磋商阶段,这其中主要包括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主要是指商品出售方与商品购买方对商品交易的细节工作展开谈判,最终将谈判结果以书面形式展现出来,这也就是常说的签订合同。
传统交易磋商通常都要经历询盘、发盘以及还盘、接受等过程,交易磋商的主要内容有商品名称、质量、数量、价格等,其中还包括商品出售者的交货时间与数量以及商品购买者应付货款与接货时间,以及其他各项责任条款,在获得双方同意后,就开始签订合同。
以往的贸易磋商主要是传递贸易信息,经常需要借助邮寄、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完成贸易信息传递工作,但这些方式都存在不同缺陷,邮寄所花费时间较长,国际邮寄所花费资金较大,电话虽然方便买卖双方进行磋商,但却不能传递单证,传真虽可以完成单证的传递,但它的安全程度和保密性较差[2]。
电子商务进入企业以后,就产生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磋商方式。整个磋商过程都能够在网络和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以往的贸易磋商所产生的单证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中都能够成为电子文件通过网络完成传递,这样的传递方式不仅安全可靠,还节省了很多时间与金钱。
三、 履行合同
合同成功签订以后,就会成为制约双方的法律文件,无论是商品出售者还是商品购买者都要根据合同履行自身义务[3]。商品出售者要履行的内容主要作为国际贸易商品出售者要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出口许可证以及相关配额,如在接受到信用证收汇交易以后就要向商品购买者索要信用证,然后再根据签订的商品合同审核信用证,如不存在任何问题就可以向商品购买者提供货物,商品购买者则需要付款与收货。
电子商务的应用则有效缩减了履行环节。现阶段,在我国企业的对外贸易中,企业可以进入政府网站完成商品出口所需的各种手续,这样不仅提升了外贸企业交易效率,还节约了交易成本。
四、 外贸单证流转程序
电子商务进入国际贸易以后,外贸单证的流转与传统外贸单证相比节省了很多工作。如省去了打印采购单、邮寄采购单、卖方确认单、将发票输入应付款系统等多项目程序。这样商品买卖双方在外贸单证的流转时就节约了很多时间与金钱,还减少了人工干预,避免了误差的出现。
结论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实务主要方式,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张家港开放大学)
参考文献:
[1]刘莹.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比较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24):253.
[2]杨伟华.传统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的操作比较[J].中国商贸,2014(03):83-84.
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 篇7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
国际物流的发展前提就是国际贸易, 同样国际物流也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必要的条件。如果说没有了国际物流的大力支撑, 商品就没有办法在国家之间移动, 这样国际贸易也就因此没有办法完成。所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定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双方对于国际物流服务的要求会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加强, 这样国际物流就会从早期仅指物理性移动, 发展到了今天的包括采购、包装、运输到流通的一整个综合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国际物流, 并且促进其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物流技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中所要用到的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在理论和设备及工艺的统称。国际贸易的发展, 给现代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物流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促进现代物流技术往科技化、系统化发展的主要的动力。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尽管质量因素在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可是消费者同时也非常关注价格, 这仍然是我国国际贸易中一个制胜的法宝。目前国际贸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运行成本:订单成本、运输价格、原材料成本以及库存的成本等。这就对于国际物流中的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推动下, 国际物流在技术上得以创新与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需求层次在不断地提高。从一方面来看, 由于贸易量的增长和贸易商品种类的丰富, 国际贸易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中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正在逐步的让位于精密加工的产品。这种贸易的变化对于国际物流中的效率和安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未来趋势发展的影响
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买方市场, 很多贸易商都会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那么随之出现的多样少量的贸易方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种物流业务已经都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总之,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对我国的国际物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国际物流的高效运转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自从出现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得以不断的壮大, 国际物流的深化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 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跨国贸易带来的国际物流的增加。贸易量的增加势必会提升物流量。这就要求国际物流一定要在货物的转移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便利。现代物流技术的科技化和信息化都能够采用个性化的运送方式将产品快速的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物流企业的渠道和功能等都随着服务的扩大走向了规范化和系统化, 这可以更好地在贸易的过程中避免延迟交货以及损坏等风险。如果国际物流效率较低的话, 就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在贸易过程中的货物转移等也对物流的各个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运输为例, 跟境内运输比起来的话, 国际运输所涉及到的环节更多, 就会产生更多的风险和复杂的情况。国际运输, 主要的是提供物流中的海运和空运、管道运输等, 所以选择一个正确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运输的过程中, 要用到的运送工具和运输方式都是众多的, 在中途还会经历较多次的装卸和搬运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跟不同的货主和保险公司、海关和代理人打交道。每个国家的法律和发展现状都是不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非常多的环节, 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物流的效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贸易商的竞争重点已经是怎样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服务目前正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效的物流运输系统就能够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样我国就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结语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反馈的关系, 在这其中贸易对于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是要稍大于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带动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来共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新.第三方逆向物流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探讨[J].安装, 2004 (06)
[2]高扬.我国物流服务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4)
[3]刘会亚.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01)
[4]单丽辉, 张仲义, 王喜富, 陈志伟.基于系统理论的物流网络分析与资源整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篇8
一、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
(一) 国际物流因国际贸易而产生
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先决条件, 而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的功能是让商品在各个国家内进行流通, 所以没有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也就根本不能进行。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推动力是不可忽视的。国际贸易之后必然会有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的各个国家对国际物流的专业化要求是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早起的国际物流, 只是完成让贸易货物进行移动的工作, 随着国际贸易要求的严格和各个贸易国际对物流一体化的要求, 今天的国际物流已经渐渐发展成包含采购、运输、存储甚至流通和加工、配送以及货物的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物流基本功能的综合性物流系统。所以, 国际物流因国际贸易的产生而产生, 因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2]
(二)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为国际物流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些要求, 这种要求促使了物流技术的产生, 物流技术包含很多内容, 不仅包括在物流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理论, 还包含物流活动中应用到的各种设施、工艺和装置的总和。国际贸易为世界各大企业提供了在世界市场相互竞争的机会, 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杆, 各大企业努力加强制作工艺, 压缩产品成本的同时要想继续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就要从物流上入手。所以对国际物流的各个环节如材料价格和订单、运输成本都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要求, 这种要求就成为了国际物流发展的内动力。
(三) 国际贸易的发展不断对国际物流提出新要求
21世纪, 人类的经济水平每天都在发展, 需求层次每天都在变化, 这种变化促使着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满足贸易量
(四) 国际贸易影响着国际物流的发展方向
现今的国际贸易已经更加注重买方市场的发展, 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日益个性化, 所以国际贸易只有采取多种类少数量的贸易方式才能适应消费需求的转变。一些高额度小数量的配送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而且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 这种配送需求很可能成为将来业务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也必将影响着国际物流走上专业化、集约化的道路。[4]
二、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 货物的国际转移带来的国际贸易量的上升
国际贸易一般都需要跨越国境, 这样一来, 国际物流量自然会大幅度的上升。贸易量要求国际物流必须要让货物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多个环节都获得便利, 很多方面现代物流可以通过对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选择货物流通的最佳渠道, 用一种最能让消费者满意的方式将商品快速的送到消费者面前, 提高市场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 加强资源共享, 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通过规范化的作业避免在产品在流通中的各种问题, 让消费者享受懂最好的服务。[5]
(二) 货物的转移对物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货物转移的过程中, 通常都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国内的贸易不同,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往往有着更高的要求。国际物流环节多, 周期长, 风险大, 遇到的问题和情况也更加的复杂。国际物流常常要在多种运输方式和路线中进行选择, 还要按照客户的要求对零件进行流通加工, 让商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
(三)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贸易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物流也支持者国际贸易走的更远。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国际物流如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国际物流水平的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先决条件, 大力支持国际物流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才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结语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物流基础, 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前提。国际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各个国家的参加贸易的利益, 增加贸易的数量, 降低贸易的成本, 通过最合理的渠道来实现产品的加工和运输,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力的支持。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相辅相成, 必须加强国际物流水平, 防止国际物流的发展滞后于国际贸易,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 (1) :12~15.
[2]王友丽, 王健.台湾水产品贸易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5) :23~28.
[3]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1) :18~24.
[4]高秀丽, 孟飞荣.广东省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21) :15~21.
浅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篇9
1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理论分析
1.1 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 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到,国际物流实质上就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是为国际贸易活动服务的。因此,国际物流得以产生的前提就是国际贸易的存在。如果没有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商品的国际间流动,因此也就不需要有国际物流。
1.1.1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国际分工的日益细化和专业化,要求国际间加强合作与交流,这就要求开展与国际贸易相适应的国际物流,将国内外客户所需要的商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低成本地送到,以满足国内外人民生活、生产建设、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1.2 国际贸易促进物流国际化
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利保障。
1.1.3 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从而对物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①质量要求。
国际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初加工产品、原料等贸易品种逐步让位于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产品。由于高附加值、高精密度商品流量的增加,对物流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国际贸易需求的多样性,造成物流多品种、小批量化,这就要求国际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②效率要求。
国际贸易活动的集中表现就是合约的订立和履行,而国际贸易合约的履行是由国际物流活动来完成的,因而要求物流高效率地履行合约。因此,必须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国际贸易商品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运输设备,提高物流效率。
③安全要求。
由于国际分工和社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大多数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分配和生产。例如,德国大众公司某一牌号的汽车的生产需要20多个国家中的30多个厂家提供原材料、零配件,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物流所涉及的国家多,地域辽阔,在途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罢工、战争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大。因此,在组织国际物流时,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时,要密切注意所经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还应注意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等,以防止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货物损失。
④经济要求。
国际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多,备运期长。在国际物流领域,控制物流费用、降低成本有很大潜力。对于国际物流企业来说,选择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2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目前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而保证全球贸易量实现的途径则是国际物流。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在大量跨越国境的贸易中,不可忽视的是货物跨国转移所带来的国际物流量的上升。这要求国际物流为货物转移的诸如运输、装卸、仓储、信息传输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便利。现代物流运用科技手段,使信息快速,准确反馈,采用货物流通的最优渠道,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刺激了消费需求,加快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供应链联结的各企业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加快物流配送速度,大大缩短产品的流通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企业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集成化,使物流服务扩大化和系列化,并通过规范化作业,使贸易过程中延迟交货、送货不及时或货物损坏灭失等不可控制风险大大降低,从而促进各国企业间贸易的达成。低效率的物流体系所产生的巨大的的流通费用将抵消国际贸易所带来的利润,从而成为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运输为例,与国内运输相比,国际运输涉及的环节多,风险较大,线长面广,情况更为复杂。国际运输主要是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海运、陆运、空运、管道及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并对运输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使用多种运送工具,变化不同运输方式,中途还要经过多次装卸搬运,经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与各国的货主、保险公司、银行、海关和各种中间代理人打交道。各国政治、法律、金融货币制度不同,可变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任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物流的效率。所以,要符合国际贸易对于运输的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运输在整个国际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实现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的目标。
由此可见,国际物流也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世界贸易的飞速增长与国际物流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1.3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国际物流的支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国际物流更高的要求,促进国际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当然如果国际物流的发展无法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也必定会大大阻碍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因此,除了政策支持、全球合作等促进国际贸易的传统方法以外,必须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促进国际贸易的持久发展。
2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课程开设分析
虽然说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实现的保证,是国际贸易活动的一部分,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开设的主要的课程也不一样。国际贸易主要侧重于贸易,侧重于商务合同的达成。国际物流作为物流管理的一个方面,主要侧重于国际间货物的流通,而且物流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不仅仅包括货物的流通,特殊时期的货物供给,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这些都是物流,但是如果只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物流,即国际物流,这些物流活动一般是由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的第三方专业物流负责。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方面最大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涉及英语单据,但是物流主要是看贸易还要会说。而且物流报关需要的很多单据都需要贸易来提供,贸易还涉及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固定下来的信用证议付等。 国际贸易主要的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英语(一般要达到6级),英语口语、国际金融等。国际物流专业的课程的主要课程则是:现代物流管理、国际物流、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与报检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
虽然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两者侧重点不一样,但两者所开设的课程有关联的,比如说两个专业都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报检实务等,可以说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所开设课程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习哪个,都会涉及另一个,只是涉及的程度不同而已。
3 结论
国际贸易的发生,主要牵涉到两点,一是跨地域,二是存在着贸易的发生,即物与信息的流动。而国际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分支,则与国内物流相对应,是对国与国之间物的流通的管理。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保证,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两者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又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具体体现在课程开设方面的不同。
参考文献
[1]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8~31.
[2]张宁.浅析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1)28~30.
[3]衣娜.浅析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11,(17)30~31.
国际论坛与国际话语 篇10
十年来, 已召开的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主题, 除个别外, 都是当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的宏观战略课题, 如第五届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高等教育”, 第六届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等等。而最近三届 (包括即将召开的第十一届) , 更是从不同侧面集中讨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课题。这一课题, 既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问题, 也是高等教育学会所承担的重大攻关课题。作为全国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 有计划地集中力量于国家宏观战略问题的研究是正确的、必要的。历届论坛所讨论的问题, 所交流的成果, 对国家宏观决策、地方和高校的改革实践, 都有重要的影响, 显示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作为高等教育论坛, 在国内已有重要影响。但是, 作为国际高等教育论坛, 可能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每届论坛, 虽邀请几名国外专家参加, 但因所讨论的主题, 多是中国自身的问题, 外籍专家或者提供一些经验或意见, 以供中国借鉴;也可能带去一些中国的政策或经验, 起一定的交流作用。但都未能充分体现作为“国际高等教育论坛”的本义———在国际性的平台上, 中国对世界高等教育事务的话语权。
我认为, 国际性教育论坛, 有别于全国性教育论坛, 应有三个层次的意义:其一, 根据国内需要, 借鉴他国经验;其二, 平等对话, 达到相互理解;其三, 讨论国际性共同问题, 探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规律。基于此, 我认为第二届主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第三届主题“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等, 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应当研究的问题, 也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 世界高等教育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世界和中国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 中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任务是“提高质量”, 而世界高等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 每10年翻一番, 到2008年时, 大学生已达1.6亿。由于数量剧增, 优质教育资源稀释, 导致质量下降, 是世界和中国所共同面临的挑战, 因而,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共同的问题。而优质教育资源保障最重要的是师资队伍建设, 因而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也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其实, 国际上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很多。例如, 合作办学、学位与学历互认、弱势群体的教育、妇女教育, 以及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等等。
在国际教育的平台上, 讨论这些问题, 都应有中国的声音。中国的专家学者, 可以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就与问题, 也可以畅谈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测与评论;可以汲取他国的经验、理论, 也可以宣传我们的思想、观点。对于青年的博士生们, 更可以扩大视野, 加强信心。
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国际论坛, 能够更好地站在国际的高度上, 吸引更多的国际眼光, 在讨论世界和中国共同关心的高等教育问题上, 有中国教育领导和专家的话语。让国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国正在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正在从教育研究大国进入教育研究强国。
大学如何践行“文化育人”
张岂之
(西北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一
从2001年至2010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都有紧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有国内外教育名家参加, 互相切磋、讨论, 取得了丰硕成果。
第一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2001年10月在湖南长沙召开, 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高等教育”。我有幸参加, 因为我的专业是中华文化研究, 所以我比较关注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而它恰好是第一届论坛中的子课题, 使我受益匪浅。2002年10月在陕西杨凌召开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论坛。在会上, 我阐述了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认识。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创新”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论坛。我从这里得到启发, 进一步研究大学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此后我未能参加高等教育国际论坛, 十分可惜。在我的心目中, 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是名符其实探讨高等教育的平台, 为中外教育界人士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今天我要表示对它的深切感谢, 希望它能开始新一轮十届的研讨。
二
教育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说“高等教育的模式取决于国家的文化内涵”, 一语道破高等教育的实质。
中国广告艺术的国际化与国际视野 篇11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趋向于一体化,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广告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很高的信息产业。广告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单独行为,而是在国际视野中众多国家的行为;广告艺术也不再仅仅是面向一国家的受众了,而要面对众多国家的受众。本文着重讨论了在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广告艺术的发展状况,包括中国广告艺术怎样融合国际广告风格艺术和中国广告艺术怎样发扬本土化风格。
关键字广告艺术国际化 本土化广告创意
引言
近期有些广告学者认为“跨国公司的广告传播与广告活动其实是推动文化全球化的一个潜在动力”,并认为全球化是一种“由经济活动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的现象”。 广告艺术也因此而出现了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的广告艺术作品都趋于符合世界各地受众。美国艺术评论家罗伯特·森布姆说过:“目前信息的传递速度已经令人难以置信,并且还在与日俱增,这样的信息影响了大多数人,国家文化已经从文学文化转化成为视觉文化。事实上是许多人停止了读书,不再花很长时间参加任何一项高尚的文化活动……人们在20世纪末期的专注力将非常非常的有限,人们会很快的移情别恋,只顾瞬间的满足。”可见日前各国的广告艺术在国际化进程中都必须创新,中国的广告艺术也必须面对国际化进程。
一、中国广告艺术创意的国际化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现在变成了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它伴随着视觉文化时代同时到来。
日本广告心理学家川胜久说过:“要捉住大众的眼睛和耳朵,是广告的第一步。”可是现在,我们可以说如何捉住受众的眼睛使广告被看见才是第一步。当然至于如何让广告更好的被受众容易看见,以何种艺术形式或艺术手段来表现和展示广告,是国际化背景下广告所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注意力经济的形成,与视觉有关,也必然与广告艺术有关。对广告艺术来说,在这种眼球经济背后被受众看到的关键就是广告创意。国际化进程中创意在广告艺术中显得极其重要和受人关注,甚至有人把广告创意比作广告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广告创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告的艺术化生存,进而决定了广告在国际化视野中的吸引力和效用力。因为广告艺术中被看见的并不是真正的广告的目的,广告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暗含着一种发现性的被吸引的视觉关注。广告创意则是使这种“视看”和“关注”汇聚于广告艺术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法则。在国际化的趋势下广告创意就是广告艺术的本质特点。
广告创意是广告艺术维持生命力的核心环节,广告艺术需要以独特的创意构思来提高吸引力进而被关注。广告创意虽然凝结着广告艺术制作人精神劳动的艺术构思,但由于其具有传递客观信息的使命,这种关联性使广告创意本身也成为一门复杂的艺术。广告创意本质上是矛盾的思维活动,它是一个抽象的从无到有的精神活动和艺术构思过程。新颖、特别是创作人立意标准。广告创意与国际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眼球经济成为事实的今天,广告创意更是与这种注意力经济模式形成潜在互动。然而恰恰是基于这种国际化经济背景下,广告活动才更加迫切地需要艺术创新、更加需要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由于广告与产品天然的伴生关系,广告的产生必须符合受众的认知需要的,必须是不能很难理解的,所以广告艺术又不是一个纯粹抽象的行为。了解了广告创意之于广告艺术本身的特点,我们知道广告创意是广告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文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发展,创作者为了使广告具有强烈吸引力从而达到对受众注意力的调动与整合,进行的一系列原创性的艺术构思和心智活动。
有专门的广告学者做过的一项关于读者浏览图片时眼球运动轨迹的实验表明,读者最关注的是图片的视觉信息。国际化下视觉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广告艺术的一大特征就是向图像化明显的转向,广告艺术的“被看见”,也更多指代通过图像所传达的视觉信息的被看见。注意力经济模式下,艺术创意之于广告艺术也主要表现在视觉上。
首先,在国际化背景下广告赋艺术创意于独特形象,有研究表明,任何一件东西,人们注视3秒钟以上才能形成记忆,广告艺术成了所有艺术中最在意这3秒钟的艺术。因此广告艺术需要加强对视觉形象进行艺术创意。中国广告艺术在国际化背景下也开始关注视觉形象的作用。
其次,在国际化背景下艺术创意借助新技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是广告艺术产生作用的场所,也是广告艺术的物化。随着国际化进程中人们对广告艺术中视觉创意的审美需求的加大,广告艺术逐渐挖掘更多的技术媒介支持丰富艺术创意的表现形式。大量数字化媒体已经出现,新媒体技术理念逐渐介入传播方式,也介入广告艺术的创意表达。如:出现了大量具有艺术想象力、视觉吸引力的网络媒体广告、视觉动漫广告、手机彩信广告等。中国的广告艺术目前也有大量利用数字传播媒体的趋势。
最后,国际化背景下广告图像表达的色彩与构图创意。当广告创意作用于图像时,使广告图像具备了更趋近于绘画艺术的倾向,而广告创意也更趋近于广告艺术创意或者说广告艺术的创造性。由于广告图像在受众感知中的第一阶段为视觉阶段,最初受众对广告图像的感受是从眼球开始的,大的、鲜艳的色彩、线条有纵横感的广告图像更容易抓住人的眼球,同时特定的色彩又与某种特定的情绪情感相连。在广告艺术上,体现为广告图像注重对鲜艳、饱满、有视觉张力的色彩的选择,以及对构图布局的精心雕琢,视觉运动、平衡、比例等,几乎考虑了应用艺术的所有美学特点,也调动起了人类各种共通情感。从而加强人们虽广告的注意。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广告艺术不断发展,广告艺术发展的法则也是永不枯竭的艺术创意,它关乎着创造性思维,更需要强烈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自觉。中国现在的广告艺术决不会忽视一切极富创意的人类精神产品和文学艺术所提供的创意资源,广告的创作过程也不是对商品的简单“复制”,而是以形象思维为框架,展开各种有关艺术想象的过程。从视觉文化时代大背景下来看,在形象增生、注意力低敏的时代,广告必须能够吸引消费者已经疲惫麻木的感知力,中国广告艺术正在国际化得影响下注重视觉文化,求索最佳的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途径。
二、中国广告艺术的国际风格的趋同与融合
20世纪50年代,西德与瑞士形成了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传达功能准确,简单明确,很快传遍世界成为战后影响最大的一种广告艺术设计风格,也是当时国际上最流行的广告艺术设计风格,因此有被称为“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国际主义的广告艺术设计风格主要是力求通过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和简单的网络结构,达到广告艺术设计上的统一性和标准化。其效果是公式化和标准化,具有简单明确的视觉特点。这对于广告艺术的国际化传播是非常有利的,由于这个原因是的这种广告艺术风格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普及,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在广告艺术设计界经久不衰。国际主义的设计风格在世界各地的广告艺术设计之中到处都可见到。这种广告艺术设计风格的优点是简单明确,易于传播,特别符合国际化统一传播的标准。在瑞士和西德创造出这种广告艺术设计风格的设计家认为,这种风格除了其统一强大和易于世界人民理解的功能特征之外,还具有代表国际化进程中新时代进步的形式特点。而与此同时西欧的另外一些设计家们也在遵循国际主义广告艺术设计风格的功能特点、工整性、高度规范等特点的前提下,大量采用插图,尤其是采用照片拼贴,并以此作为丰富视觉效果的途径,这种探索也丰富了国际主义广告艺术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而这种将照片应用于其中的做法也是我们一直沿用的一种广告艺术设计方法。
国际主义广告艺术风格是力图通过简单的网络结构和近乎标准化的版面公式达到艺术设计上的统一性。随着国际交往、国际对话的与日俱增,这种国际主义设计日趋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辐射到广告设计乃至广告艺术等各个领域之中。这种国际化设计要求作为商品的产品必须具备某一层面的通用性,即在全球销售的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特性,如日本生产的汽车能在中国市场上畅销,韩国生产的手机也可以在中国市场上热卖一样;要求商业广告艺术的设计语言也必须具备这种通用性,其表现为对具体形象或符号的通用。就像全世界的人们都遵循“红灯停、绿灯行”,都明白五环代表着奥运、橄榄枝与白鸽代表和平一样,这种设计语言的通用性的存在使得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等背景下的人们之间也能够搭起交流的桥梁。
早已投身于国际化浪潮之中的中国广告艺术在面对国际化的市场时,也必须使用国际化的设计语言,只有这样某一国家或某一区域的广告艺术设计在另一国家或另一区域中发布时才能也为当地受众接受。这将直接促使本国的广告艺术设计师在更大的程度上去吸收、借鉴、学习国际上的艺术设计成果,丰富本国的设计语言、提升本国的设计水准。这种设计语言的丰富对于中国商业广告设计的设计语言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对于中国的商业广告艺术设计而言意味着拓展了其作为信息传播与展示的空间与平台,对于本土的商业广告设计拓展国际性的交流也有着推动的作用。但是这种由全球化带来的通用的国际化设计风格肯定会给本土设计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将会导致本土的设计也越来越具有国际性通用风格的“趋同”性、而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有可能逐渐消失。中国广告艺术当然也面临着这个问题。而这种也导致了当下本土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表现翻版,经常一个创意重复使用一直到大家都不认可。国际市场上什么最流行,就追求什么风格,什么广告创意有效,就学什么广告艺术创意,这导致了本土广告艺术设计之中的表现雷同与创意翻版。
三、国际视野中中国广告艺术本土化进程
在国际视野下来研究中国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并不是为了局限于国内市场而言的,商业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策略并不特指商业广告艺术设计得到本国受众的认可,把本土市场巩固或占有,它还包含着得到国际受众的认可和对其他国际市场的进驻。在国际化的视野中,广告艺术设计一方面都要符合本国市场受众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它们也要开拓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以一种国际性的共同语言来达成共同交流。所以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的深化其实也是一种商业广告设计的国际化。其实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成功案例,日本设计在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下能够崛起,并“影响了许多远东的亚洲国家和地区,比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等,并通过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家的共同努力,在1990年前后形成了远东平面设计的新面貌”。正是这种国际化艺术设计风格的深入学习与本土设计的不断深化才形成了现有的日本广告艺术设计的风格与特点,并且还影响了其他国家,实现了日本广告艺术设计的国际化的推广。广告艺术的本土化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国际化、全球化的过程,正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那样,这也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广告艺术的国际化走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广告艺术的本土化,这是因为“人类精神发展的本质在于统一性和丰富多彩的歧异性的辩证互渗”,多元文化的和平共存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广告艺术的本土化必将出现;而广告艺术的本土化走到一定阶段也必然会带动国际化的进程,就像西文化在自身不断发展中能带动国际范围文化的发展与一定程度的趋同那样,广告艺术的本土化对国际化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国际和本土不是那么对立地作为两极并列在一起,相互排斥下的因素也互相融合或共存”。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的不断深化必将推动本土广告艺术的国际化,换而言之,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其实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广告艺术的全球化、国际化。广告艺术设计本土化为我国的商业广告艺术设计乃至视觉传达设计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将为本土广告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新的可能。而在国际化的视角下,这无疑也是为我国的商业广告艺术设计乃至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一个立足于国际舞台的新起点和新思路。这种新起点和新思路的不断深化必然为中国广告艺术设计提供更大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展示空间。
结语
在国际化视野下,中国广告艺术的设计者必须在结合国际广告艺术风格的前提下根据中华民族的历史特点和现实要求,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区域特征和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按照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与审美心理进行广告艺术创作。中国广告艺术要批判地吸国际化过程中带来广告设计理念、设计语言的同时也整合国际化元素,在此过程中将国际上的先进广告设计理念、设计语言与本土设计语言融合,并将其应用到广告艺术之中,从而推动我国广告艺术不断得到发展。而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将中国的广告艺术推向全球市场,使中国广告本土艺术更好的立足于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 慕明春.试论广告艺术的审美特征[J].人文杂志,2000,(05)
[2] 杨涧清.试论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广告艺术[J].中国美术教育,2001,(06)
[3] 阳晓儒.现代广告艺术的审美趋向[J].学术界,1993,(04)
[4] 诸葛群超.广告艺术与语文教学[J].语文学刊,2004,(12)
[5] 杨智敏.广告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仿拟[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01)
[6] 金雅.广告艺术的悬念技法[J].秘书之友,1995,(05)
[7] 裴光亚. 摄魂夺魄的报刊广告艺术[J].语文知识 ,1995,(08)
[8] [美]大卫·奥格威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林桦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9] [美]S·加力著,广告的符码[M].冯建三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4。
[10] 陈刚新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1] 王晓 付平 欲望窗花:当代中国广告透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12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协同发展
2013年, 中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一带一路”建设是包含财政、文化、能源、交通运输业、信息业等在内的与亚洲地区的全方位的社会合作与联系, 它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将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提供强大的动力, 改变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 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的机遇。山东省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节点,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桥头堡之一, 为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贸易服务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
1 山东省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1.1 山东省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分析
山东省逐步放开了各个行业的相关限制,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外贸规模逐年提高, 先后与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 在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机构, 全省外贸依存度达36%, 外贸出口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2005~2014年山东省进出口额如表1所示。
1.2 山东省国际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 山东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培育和发展,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不断完善相关物流基础设施, 逐步推进物流产业的市场化与信息电子化, 物流产业呈现出健康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局面。2005~2014年山东省物流产业总值如表2所示。截至2014年, 山东省物流总额12.4万亿元, 同比增长12.8%;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875亿元, 同比增长8.1%;物流业占GDP比重为7.3%, 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
2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产业相互作用的实证分析
2.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2005~2014年的时间数据为样本, 样本容量为10,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山东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准, 将搜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0进行分析。
2.2 协同发展分析
为了方便, 进出口总额用字母JCK表示, 进口额用JK表示, 出口额用CK表示, 国际物流总值用WL表示, 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异, 使用Log (WL) 、Log (JCK) 、Log (JK) 、Log (CK) 分别表示WL、JCK、JK、CK的对数值。山东省国际物流总产值与山东省进出口、进口、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2.2.1 出口——物流协同模型
可构建如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以上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 判定系数为0.84, t值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 表明出口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2.2.2 进口——物流协同模型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以上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 判定系数为0.85, t值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 表明进口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2.2.3 进出口——物流协同模型
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
从以上方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 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 判定系数为0.86, t值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 表明进出口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高度协同发展的正相关关系。
3 大力促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的政策思路
3.1 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构建高水平贸易区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协同关系, 两者相互促进。山东省有关部门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 高度重视物流贸易的发展, 构建高水平贸易区, 成立港口物贸企业服务中心, 负责港口物流、贸易企业的审核认定和政策兑现, 负责对港口物流、贸易企业提供服务,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从生产领域入手,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生产要素质量和效率, 消化成本上升压力, 保持出口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发展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服务业, 完善产业配套能力, 稳定制造业投资;同时,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高端制造业。搭建电子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覆盖全国、辐射国际的物流平台, 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实现信息共享。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对一”的跟踪服务模式。加大改革力度, 出台“一站式”审批服务方案, 积极落实减免收费政策和规范涉企收费行为, 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 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放宽投资准入, 推进规则谈判,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推进规制合作, 推动自然人移动便利化,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交流, 推动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和贸易合作中获得收益、站稳脚跟, 健全贸易法律体系建设, 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等措施, 健全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保障体系。
3.2 创建适应“一带一路”协同发展要求的国际物流业的新环境
国际贸易需要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货物的交易和流通, 而国际物流则是国际贸易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国家之间不进行货物的交易和流通, 不产生国际贸易, 那么国际物流也就无从谈起。另外, 国际物流的规模和发展也制约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的。国际物流为国际贸易的优化配置提供了便利条件, 区域性物流区的构建节约了贸易成本, 提高了贸易企业的竞争力, 而高效区域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国际物流的服务质量, 促进了国际物流一体化的实现和发展。区域布局和物流设施是物流运作的载体, 山东省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地点, 着力构建物流区域布局和设施建设, 积极构建物流生态产业体系, 把发展物流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措施,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物流区域, 设立临沂、东营等无水港, 有力地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推进区域物流发展。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发挥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管道5种运输方式的整体功能, 加快搭建跨国多式联运直达通道。加快集装箱码头、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堆场、海关监管场所等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建设, 构建与铁路、机场和公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集疏运网络系统, 着力增强铁水、陆铁联运竞争力, 通过信息手段加强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 提高联运服务水平。
3.3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建立贸易、物流、金融、保险协同服务体系
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生存与发展的充分条件, 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国际贸易行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对于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山东省应抓住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 以青岛港为龙头, 打通陆桥商贸物流大通道, 建设中亚货物仓储、中转、分拨、展销基地。加快与日韩合作, 构建东欧、中亚、我国中西部地区对日韩商贸的东方出海口, 进而开辟日韩输欧货物的陆路新通道。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和管理政策。支持建设国际快递转运中心和分拨中心。结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推动新技术应用, 对接国际标准, 适当提高贸易标准, 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实现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栾淑彦.试论以现代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国际物流体系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 2009 (56) .
[2]孙莹, 何维达, 李瑁.大连港物流发展对辽宁省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与青岛、天津及日韩主要港口的对比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3]戎梅.我国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 2011 (1) .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推荐阅读:
物流与国际贸易05-11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07-16
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07-28
电子商务与国际物流08-05
国际物流与报关论文例文11-23
首届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论坛07-20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08-15
国际贸易物流07-22
国际物流贸易06-05
国际物流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