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贸易(通用12篇)
国际物流贸易 篇1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这是在国际间的。从跨地域到跨国不仅仅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
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它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以最小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一国的供方运输到另一国的需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使国际贸易更能迅速地完成。
1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
1.1 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1.2 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支撑
目前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2 国际物流体系的组成
国际物流体系由以下几个基础系统组成:①运输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国际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方面。国际运输方式很多,如陆、海、空等,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大、成本高、时间性强等特点。②仓储系统。商品的储存和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中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国际物流完全必要的,是国际物流的基础条件。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堆场进行的,主要涉及保税制度、保税仓库、堆场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保证客户需要,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③商品检验通关系统。商品检验通关是国际物流系统重要的系统,商品检验证和通关文件也是议付货款的重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④流通加工系统。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流形式,其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在出口工厂、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它反映了一个物流供应商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⑤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操作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特点是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频繁。信息的作用,是使国际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国际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以信息支撑。国际贸易中EDI 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强调EDI 在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适应国际多式联运和“精细物流” 的要求,是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跨国公司的扩展上得以验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4.5万家,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即时供应”(just in-time)和“零库存”(zero inventory)成了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现代物流由于服务深度、流程长度、覆盖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3.1 国际物流是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包揽一切生产活动,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产品和物资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贸易机构按照国际贸易程序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照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保证它们之间的衔接,就必须开展优质的与现代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只有物流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国外客户需要的商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低成本地送达,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发展得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需要,加之交通运输、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货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质量要求。对外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高附加值、高精密度、高精细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外贸易需求的多样化还造成了物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这就同时要求现代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②效率要求。对外贸易的集中表现,就是合约的订立和履行,而对外贸易合约的履行是由国际物流活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通过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来履行合约。从输入方面的国际物流看,提高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率的组织所需商品的进口、储备和供应。也就是说,从订货、交货,直至运入国内保管、组织供应的整个过程,都应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国际贸易商品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巨型专用货船、专用泊位以及大型机械等的专业运输等等,这对提高物流效率起着主导作用。
③安全要求。国际物流所涉及的国家多,地域辽阔,在途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罢工、战争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国际物流,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时,要密切注意所经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同时还应注意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等,以防止这些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对货物灭失和损害。
④经济要求。国际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多,备运期长。在现代物流领域,控制物流费用以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选择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⑤信息化要求。随着EDI技术的成熟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管理、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现代物流必须实现信息化,加强网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做好国际货物的运输工作。
总之,国际物流必须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向国际物流合理化方向发展。
4 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贸易活动处于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环境下,国际物流体系得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4.1 快速反应
物流服务对国际供应链的上下游物流需求的反应要求越来越高,前置时间与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速度越来越快。
4.2 功能集成
物流系统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比如: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4.3 系列服务
物流系统除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及传统的储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相关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4 规范作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
4.5 整体最优
国际物流系统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追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4.6 流程自动
现代国际贸易物流自动化是指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按照自动化标准作业、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线等。 国际贸易物流系统是连结生产和贸易领域,使时间和场所产生效益的设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物流系统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造、配送、国际运输体及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企业类型也是形形色色。
在全球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的复杂时期的今天,能真正服务好国际贸易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已成当务之急。一个多功能、全球化、高专业度、能高效低能耗运作、能为不同贸易需求提供科学、合理服务方案的现代物流供应商,肩负着完成商业贸易的重要使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要实现国际贸易,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必须实现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湘荣.国际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2-25.
[3]刘应元.面向现代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运作标准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9).
国际物流贸易 篇2
【摘要】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消费量约占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贡献。
【关键词】中国玉米国际贸易
1.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
1.1.玉米的历年生产情况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61年来是呈上升趋势,以平均年增长率1.4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快。200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公顷,是1961年的1.78倍,单产也从559公斤/公顷提高到4455公斤/公顷。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产杂交种的培育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据统计,我过生全世界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的不断增长。1961年-2006年,玉米总产量从1803万吨提高到14563万吨,年均增长5.2%。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提高了6.3%,播种面积增长了1%,再加上雨水充足,天气情况良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SGS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5456亿吨。
1.2.玉米种植增长特征
玉米自16 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4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从中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玉米生产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长缓慢;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玉米生产迅速发展;90 年代初,玉米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此后玉米生产又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总之,建国以来,玉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历程是不平坦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征:
1.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玉米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地
位逐步上升,由建国初期的10%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接近30%。
2.播种面积、总产量在频繁波动中上升
从播种面积来看,中国玉米生产虽然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有一定的波动。新中国刚成立,玉米播种面积有过小幅的下降,但随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6 年玉米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历史突破,达到26 971 千公顷,比1949 年增加14 056 千公顷,增幅108.83%,年平均递增1.91%。从总产量来看,中国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看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是单产增加和播种面积增加双重作用的结果。
3.单产稳步上升
随着农民自有生产资金的增加,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玉米的单产日益提高。1949 年单产为962 公斤/ 公顷,2006 年单产达到5 394 公斤/ 公顷,是1949 年的5.6 倍。单产的增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小幅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4.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调整,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逐渐形成了既分散又集中,但以集中为主的生产布局。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狭长的半山丘陵地带,即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五大生态类型区,形成中国的“玉米带”。玉米带中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共同建起了一条“黄金玉米带”,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
1.2.玉米的进出口贸易
二、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
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3 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1 639 万吨)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59%,玉米出口不仅关系到玉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际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玉米进出口业务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食物十分短缺,所以中国玉米表现为净进口;80 年代,中国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玉米产量增加,中国玉米大部分转供饲料,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玉米出口量逐步增加。1984—1994 年,中国成为玉米净出口国,并于1993 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出口量增长到1 639 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量的16.17%,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1995 年和1996 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 年至今,玉米一直净出口。2003 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为1 638.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 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进出口政策作出调整,限制玉米出口,减少玉米出口配额,同时取消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 年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32.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86%。2005 年在国内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
鼓励出口。2006 年中国玉米出口又大幅下降,比上年减少554.3 万吨。从20 多年的玉米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一度占据世界玉米出口的重要地位,呈现出贸易量大、贸易波动明显的显著特征。
与出口相比,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相对较少。除1983 年之前的几年和1995 年、1996 年之外,其他年份均进口量小于出口量。但是自2003 年开始,中国玉米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 年的进口量是2003 年的65 倍。虽然目前中国还是玉米净出口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可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国外玉米的大量进口,必然会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玉米供应相应增多,从而使国内南方销区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被争抢,导致竞争更为激烈。第二,由于国内玉米增加,必然会压低国内玉米价格,造成国内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从而打击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最终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开始减少。第三,出口的控制也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刚刚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而丧失。
从历年的进口情况看,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缅甸等少数几个国家。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周边地区,主要流向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占中国玉米出口量的90%以上。
2.玉米的世界供求情况分析
三、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为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饲养业、加工业用粮、增加外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诸多变化,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目前,中国玉米产量虽高,但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较高,适合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的特用玉米较少。中国玉米专用化选育和加工利用方面刚刚起步,食用玉米品质较差,广大农村普遍用玉米原粮做饲料,深加工玉米比例不到10%,造成极大的浪费。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成本比重最大,平均占总成本的40%左右,肥料约占20%,其次是燃料费、电力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等,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可以看出,中国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农业经济,导致中国玉米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普遍落后,商品率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表现为粗放、分散、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现阶段中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农业
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06 亩,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 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 600 多亩,收获玉米达1 500 吨。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玉米生产明显缺乏规模效应。
4.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
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总贸易额的比率。贸易竞争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一致;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小于进口,出口竞争力较弱。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1997—2005 年,美国、阿根廷、法国和南非的TC 指数均大于0,说明这些国家玉米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强,2000 年以前巴西的TC 指数小于0,从2000年开始,巴西的TC 指数都大于0,而且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在所研究的玉米主要出口国中,中国玉米的TC 指数极不稳定,TC 指数大于0 和小于0 的情况几乎交替进行,可见,中国玉米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四、政策建议
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中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因此降低化肥等价格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应该科学种田,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重视生产过程中水、电等资源的节约。其次,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水利、供电、交通等状况,加大农机、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以此来增强中国玉米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玉米成本。
2.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玉米品牌
充分发挥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对那些没有潜力或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成本过高的地区,要坚决退出玉米主产区范围,以此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绿色玉米和有机玉米生产,利用无转基因玉米区位优势,打造主产区的国际知名玉米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逐步变大量出口商品玉米为技术出口或转化产品出口,加强优质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及玉米油、玉米芽、玉米饼等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及产品出口。同时,政府应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3.重视科技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在中国粮食增产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要千方百计地抓好农村教育,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推广新技术,培育玉米新品种,改良传统品种,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加大玉米科研投入,推动玉米生产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晓娟.中国玉米对外贸易及其走势[J].世界农业,2005,(6).[2] 柯炳生.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3
(2).[3] 程国强.构建风险转移防范机制———重视国际玉米市场风险防范与管理
国际物流贸易 篇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国际物流贸易 篇4
一、从呜呜祖拉价格分配看义乌小商品的贸易利益
义乌小商品素以物美价廉著称, 薄利多销一直是小商品销售的价格策略。这种策略在争夺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然而在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 小商品的贸易利益空间被大大压缩, 甚至使经营者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章苒、冯源分析了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的中国 (主要在浙江和广东) 产呜呜祖拉的价格分配情况, 该项分析具体展示了呜呜祖拉价格在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变化动态 (见表1) 。
(单位:元)
表1显示, 呜呜祖拉的出产价仅为0.6~2.5元, 这是中国企业卖给外国采购商的价格。外国采购商运到南非后批发价格增至5~6元, 价格上涨5~6倍, 这是中间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价格收益。而在南非国内从批发到零售价格又上涨到10~20倍, 这是南非国内批发零售环节获得的价格收益。可见中国企业仅获得微薄的生产利益, 大量的贸易利益被流通环节获得。
吴华丹、兰洋进一步分析了呜呜祖拉的利润分配情况, 从生产商到贸易商再到零售商的利润分配如下 (表2) 。
表2显示, 在呜呜祖拉的利润分配中生产商仅获5%的利润, 而贸易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获利却分别在10%~50%之间, 尤其是贸易商和经销商获利最多。
无论从价格分配还是利润分配情况看, 中国企业在呜呜祖拉的生产和国际贸易中都是获利最少的, 大量的利润在流通环节, 并被贸易商和经销商以及零售商分割。被称为呜呜祖拉大王的吉盈塑料文具厂邬奕君说:“一个喇叭生产出来, 工人赚一毛钱, 我当老板的赚一毛钱, 我们都是一毛钱利润”。章苒、冯源的采访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的理论分析, 中国的生产商和外贸商获得的利润实在过低。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涨, 人民币不断升值, 小商品生产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甚至使经营者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中国企业之所以获利微薄:第一, 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薄弱, 缺乏自我开发能力;第二, 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足, 只能在国内进行交易不能将营销网络延伸到国外市场。总之, 义乌小商品经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不仅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成为世界上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 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小商品经营仅局限于生产环节, 在研发和营销环节的能力薄弱, 不掌握产品国际定价权以及不能控制市场营销, 使得中国企业获利甚少。义乌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并实施, 为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战略契机。应深入研究小商品的国际贸易方式与贸易利益的关系, 为建立新型贸易方式拓展贸易利益空间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二、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解释
贸易价格及贸易利益与贸易方式密切相关, 《2000年国际贸易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列举的13种国际贸易术语显示, 承担义务越多的贸易方, 相应的商品价格就越高, 获得贸易利益也越多。义务最少的贸易方式是EXW, 即工厂交货。卖方在其所在处所 (工厂、仓库等) 将货物置于买方处置之下, 即履行了交货义务。由于承担的义务最少, 商品的价格也最低。义务最多的贸易方式是DDP, 即完税交货。卖方负责商品的进出口清关手续, 运输保险, 支付进出口关税, 并承担所有的贸易风险。该种贸易方式价格最高。
义乌小商品的国际贸易绝大部分是外商驻在采购, 这种方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相当于EXW。中国企业当然获得最少的贸易利益。徐锋从国际竞争力强度和经济国际化程度两个维度分析了这种贸易方式产生的原因, 指出这种贸易方式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户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 使更多的市场经营户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实际上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从事贸易活动的商户能够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拥有国际贸易技能、熟练使用外语开展商贸活动的国际贸易人才少之又少。这是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处于内向国际化的根本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知, 如果在各进口国建立了营销网络, 则可将贸易利益和进口国内的流通环节的利益纳入自己的手中。而实现该种贸易方式的基本途径就是对外直接投资, 即在世界各国建立子公司从事贸易和营销活动。
三、外向国际化拓展利益空间
国际投资理论为拓展义乌小商品贸易利益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实施“走出去”战略、开辟国际市场营销实现跨国经营可以使义乌小商品的经营从内向国际化转变为外向国际化。不仅获得生产利益, 而且获得贸易过程利益—即经销利益, 甚至是零售的利益。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那么义乌小商品是否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呢?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我们展示了企业国际化的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海默认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一定的垄断优势, 这些优势包括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具有这些优势的企业, 可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经营具有的优势有:第一, 义乌小商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优势。义乌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小商品生产和销售基地, 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和部分国外市场, 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国外市场设立子公司时表现得更加明显。第二, 具有自成一体的经营垄断优势。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过三次战略创新, 使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成为集产品展示、代理批发、厂家直销、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性的小商品交易中心、制造中心、会展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科研中心。这也逐步形成了中国义乌小商品城的核心竞争力。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地管理了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16万商户的商业市场, 积累了丰富的大型商场管理经验, 形成了独自的商品城管理能力。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 总股本为27亿元人民币, 市值218亿元人民币。是商品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第三, 义乌小商品具有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优势。在义乌小商品城建设的第二次战略转变中实施了“贸工结合”战略, 通过纵向一体化使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 极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浙江省的256个产业集群以小商品城国际贸易中心指向的产业发展使小商品城具有了良好的生产基础。这种独有的规模经济优势是小商品品种丰富而价格低廉的根本保障, 创造了义乌小商品特有的国际竞争力。第四, 具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批准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赋予义乌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先行先实权, 为义乌市场更加繁荣、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的新的强大动力。
站在全局战略高度, 大力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健全海外市场营销网络体系, 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外向国际化的战略措施
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实现技术创新新突破。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泉, 是树立外投资优势的根本保障。应实行倾斜政策, 将科技三项资金、技改资金、创新专项资金集中支持一部分企业, 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实现技术、产品的国际化, 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义乌市玩具行业协会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的玩具创新发展中心的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研发设计机构, 抢占技术制高点, 使玩具产品快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无缝服装行业协会建立的服装科技研究发展中心, 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开发、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华鸿控股集团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分别取得了700项和200多项专利, 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果。
二是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 提高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品牌代表了商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质量, 代表了产品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 代表了企业的信誉和影响力。它是国际市场竞争战略的基础, 义乌小商品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很少, 极大地损失了产品的利润空间。近年浪莎、梦娜等知名袜业品牌的崛起使企业从单纯价格战中脱身而出, 迈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三是培养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提高跨国经营能力。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是国际商务管理人才, 需要一批通晓国际运作规则和惯例、懂得国际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世界法律体系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可以指定专门机构, 针对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设计专门的培养方案, 进行有特色的国际商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四是建立和完善对外投资支援体系, 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义乌市政府也应建立对外投资支援中心, 在技术、资金、人才、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面支持。应积极拓展国际经济合作关系, 与国外友好省市签定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争取在当地建立国际商贸中心。积极争取商务部、省商业厅、义乌市商务局的对外贸易专项资金, 支持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外设立子公司, 形成国际营销网络。
摘要:义乌小商品市场经历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基地, 内向国际化也有充分的发展。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和人民币升值, 使其利润空间大大压缩。建立新型贸易方式, 拓展利润空间是义乌国家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走出去, 到外国设立子公司, 不仅可以获得生产利益, 而且可以获得贸易过程利益以及经销利益甚至是零售利益。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四大竞争优势, 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义乌小商品,贸易利益,外向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章苒, 冯源.呜呜祖拉神话背后的无奈[J].玩具世界, 2010 (08) .
[2]吴华丹, 兰洋.呜呜祖拉何时吹响中国制造[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10) .
[3]徐锋.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 (11) .
[4]何旋.义乌企业如何塑造品牌核心价值观[J].浙江经济, 2010 (02) .
国际物流贸易 篇5
一、判断题
1、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最近10年,我国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顺差。”a.正确
2、判断下列命题:保税区一般视为一国国境之内、关境之外。:b.正确
3、判断下列命题:在关税配额下,进口商即使没有领到配额,也可以办理货物进口报关(a)选择一项:a.正确
二、选择题
1、从美国进口100万美圆商品直接存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该笔金额应计入我国(b)中。b.总进口额
2、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是(c)。c.海洋运输
3、某国2007年出口贸易额为2000亿美圆,贸易顺差500亿美圆,该国当年GDP为1万亿美圆,则该国当年进口依存度为(c)c.15%
4、按照国际服务贸易分类标准,我国公民去欧洲旅游属于(a)a.境外消费
5、我国贸易商采购了日本生产的商品后转卖到韩国,这属于(a)范畴。a.转口贸易
6、目前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为(c)c.机电产品
7、俄罗斯生产的有色金属,由英国的贸易商采购后转卖至中国,对俄罗斯和中国来说,双方进行的贸易方式是(a)a.间接贸易
8、中国生产1单位纺织品需要2个工作日,生产1单位汽车需要100个工作日美国生产这两种产品分别为1、20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学说,(d)d.中国应生产和出口纺织品
9、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将商品由所得税税率较高的地区销往税率较低的地区,制定的交易价格一般比正常销售价格要(a)a.低
10、下列选项中,构成倾销的是(d)d.国国内市场销售价格10元,出口至B国后销售价格为8元
11、李斯特认为一国实施保护贸易政策的最高期限为(d)年 :d.3012、进口商签定进口合同的当日,为了防止将来收到货物时该商品价格大跌而产生交易风险,应采取(a):a.卖期保值
13、下列国家中,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是(c):c.美国
14、下列选项中,进口税率一般最高的是(b):b.普通税
15、根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阶段为(d):d.农工业时期
16、提出“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观点的经济学家是(b)选择一项:b.俄林(奥林)
17、一国实施外汇倾销的前提条件是(a)选择一项:a.本币贬值
18、如果一个进口国对本国纺织品服装加工业实施保护,则在该国海关税则表中,下列哪项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是最高的?(c)选择一项:c.棉衣
19、下列经济特区中,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加工贸易的是(a)选择一项:a.出口加工区
20、出口国银行将贷款发放给(b),不属于买方信贷。选择一项:b.出口商
21、下列商品出口配额,一般采用“自动”出口配额监管的是(d)选择一项:d.纺织品
22、在“进口押金制”下,进口商需向指定银行(a)存入一笔现金。选择一项:a.无息
23、出口国政府给予出口商品以下哪种补贴,进口国海关不能征收反补贴税?选择一项:b.不可诉补贴
24、下列选项中,成员国之间实行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是(a)a.经济联盟
25、下列国家中,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不给予普惠制待遇的是(c)c.美国
国际技术贸易3次作业
一、判断题
1、技术贸易合同交易双方签字后立即生效。错
2、国际技术贸易的过程要比国际货物贸易的过程复杂。对
3、无偿的国际技术贸易称为国际技术转让。错
4、根据我国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程序,只有在项目建议书批准以后,才能进行详细可行性研究。对
5、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中,我国技术引进以制造技术为主。错
6、许可贸易中交易的标的物是技术的所有权。错
7、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精度要求为+10%。错
二、选择题
1、按照多因素评价法,一个技术项目最低评分应为(d)分。d.1分
2、根据内部收益率指标,下列哪个方案为最优?(c)c.25%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专利权人的权利的是(b)b.缴纳专利维持费
4、根据巴黎公约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优先权期限为(c)个月。c.12
5、美国对申请专利采用的审查制度为(d)。d.自动审查制
6、下列选项中,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为(c)。c.新款手机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专利性的是(b)。b.保密性
8、根据我国专利法,对实用新型专利的法定保护期限为(d)年。d.10
9、对生物医药类高新技术转让时,合同中LSLP最有可能为(c)。c.25%
10、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是(b)。b.程序
11、对技术供方来说,技术转让交易本身所发生的费用称为(b)。b.直接成本
12、下列哪种技术使用费计算方式下,许可方获得的使用费和被许可方实施效果无关?(c)。c.一次总算支付
13、从支付能力的角度考虑,下列哪种提成基础,对受方最有利?(b)。b.利润
14、在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法定著作权保护期为(b)年,期满可续展一次。b.25年
15、在合同其他条款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哪种许可合同的使用费最高?(b)。b.独占许可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工业产权的为(a)。a.商标
17、(c)评估确定的是技术作为一种资产的产出价格。c.收益法
国际贸易形势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篇6
关键词:国际貿易形势 贸易增长 对外贸易 影响
众所周知,各国需求偏好、规模收益、商品与要素市场等与福利和贸易相关方面历来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主要目标,而国际贸易市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却未得到关注。例如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均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向前发展,但二者仍未关注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环境要素。既往贸易实践证明,任何一国的贸易活动均受到各类因素影响而无法独立完成,在国际贸易中任何一国的单方贸易行为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别国贸易环境。而就现阶段国际贸易形势而言,我国能够在更广的领域、更高层次以及更大范围参与国际贸易,深入经济技术合作以及竞争,而国际分工深化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多机遇,但与国际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非关税贸易壁垒越来越多,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严峻考验。
1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在近几年来以一个极高的速度不断增长,国际分工也有了进一步深化。首先是国际分段式生产成为主流,据麻省理工学院统计数字显示,全球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300家公司中,其零部件制造的51%、总装的47%、仓储的46%、客户服务的43%以及产品开发的39%均在国外完成。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增速与传统货物贸易增长速度相比毫不逊色,因此也成为后者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全球价值链构成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发达国家在当前依然是国际间货物与服务贸易的主体,但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并已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同时其所占比重也不断增大,进而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跨国公司也在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对于国际贸易市场商品结构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并成为国际贸易中一部分最为活跃的力量,推动了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固有协调管理机制也为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了助力,贸易摩擦较以往有所减少,就此点来看,国际贸易秩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依然面临严峻的对外贸易考验。
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但进口贸易作用仍未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存在一定问题。历年来外国外贸出口额大致保持持续上涨的态势,但始终无法达到进出口平衡,因此一直存在贸易顺差问题。这说明我国出口贸易依然依赖于原材料、资源和技术等,对于国外优势资源尚无法予以合理的、充分的利用,难以增加出口竞争优势。以2014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为例,将去年同期不可比因素剔除后,其7、8、9月份出口平均增速超过了10%,明显高于2013年全年平均水平。而进口贸易数据则相对低迷,2014年月平均进口水平不足1700亿美元。
2.2 出口贸易结构有一定变化,但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我国出口贸易形式主要为加工贸易,显而易见,加工贸易方式中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使用廉价资源以及劳动力来换取,甚至以牺牲环境这一恶性后果为代价。同时,加工贸易方式下国内大部分企业均为定牌生产以及贴牌生产,严重缺乏自主品牌。因此此种出口方式仅仅能够赚取加工费用,而品牌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则为他国所攫取。分析国内外贸企业性质不难发现,其主要均为外资企业出口,由此说明我国依然缺乏真正具备自主品牌以及先进技术的出口企业,仍需要借助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推动出口贸易发展,导致外贸出口存在一定被动性,同时也不利于本国出口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3 对外贸易存在较高的依存度,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表现出恶化趋势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对外贸易始终被称为“三驾马车”之一,在GDP中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充分证明了外贸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就国际贸易发展角度分析而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也可见一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贸易出口比重大幅提升,1995年仅为19.4%,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跃至45%,同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进口市场表现出高度依赖性。在中国出口贸易中,欧美市场份额所占比重接近40%,这一数据充分证实我国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国外市场。与之相对的则是国内市场发展依然落后,而以欧美市场为主的国外市场波动始终对我国贸易出口产生直接影响。就贸易条件指数(TOT)分析来看,我国虽然在2007年金融危机后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但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贸易发展模式造成中长期贸易条件困境,贸易条件指数也表现出恶化趋势。
3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策略
3.1 紧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出口产品附加值
随着全球产业机构以及资源配置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政府与企业应对全球经济形势走向变化予以充分关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外贸发展观念,深入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以科学的外贸发展观为引导,对优质进口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推动外贸出口的发展;充分考虑进出口均衡发展,合理控制贸易逆顺差,实现最优化配置国际资源,最终形成“双赢”的科学贸易发展观。此外,政府部门还应为出口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帮助其培养出具备较高核心竞争力的商品,形成自主品牌,通过高附加值产品优化出口贸易结构。例如可给予相应补贴来提高出口退税率,推动加工贸易升级或者转型,并延伸至上下游产业,以便于在国际分工中增加我国对外贸易的价值。
3.2 政府与企业应积极进取,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就政府角度分析而言,有关部门应对当前对外贸易法律体系予以不断完善,在以国内进出口企业为管理对象的同时还应纳入在华的外国跨国公司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针对其贸易行为制定富有针对性的进出口法规,主要包括进出口额的参照标准以及统计口径等等,以此来对我国对外贸易差额予以评估和衡量,降低贸易摩擦发生率。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关预警机制、专门机构以及专业贸易人才,针对国外贸易壁垒搜集相关资料,并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受此发展的影响做出及时评估和反馈,为我国对外贸易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导,帮助其做好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
3.3 应不断扩大内需,并对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有正确认识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国际资本新一轮布局随之加速,新兴经济体复苏进程受到影响;而“外部需求难有明显回升,中国外贸竞争优势转换为青黄不接;贸易摩擦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挑战的突出体现。对此,政府应通过新一轮调控,努力扩大内需,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确保对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帮助企业妥善利用国际以及国内资源与市场,通过政策扶植等方法来应对企业融资困难以及流动性不足的难题。而出口企业也应对自身发展战略予以适时调整,积极进取,果断出击,争取利益最大化。
4 结语
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来看,传统依赖于发展加工贸易以及吸收外资的模式已逐步有所转变。一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在全球价值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电商平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我国将会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跨国公司,自行打造全球价值链条,实现国际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元.中国国际贸易应从科技兴贸战略向创新强贸战略转变——谈国际贸易知识化趋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9):8-12.
[2]顾国达,郭爱美.国际贸易对我国区际经济效率的作用差异分析——基于技术溢出与技术收敛“双效应”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81-87.
[3]魏纪林,刘国龙.碳关税本质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3(12):67-71.
[4]郭小影.浅论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措施[J].中国经贸,2013(20):5-5.
[5]徐梅.后危机时期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与冲击[J].学术交流,2013(8):119-122.
[6]安礼伟,张二震.全球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兼析对我国外贸发展的错误认识[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1):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 篇7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的基础
国际物流是指实现货物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之间的物理性转移而发生的贸易活动。我们这里讲的国际物流, 是跨越国界范围的贸易活动, 也是从我国国内物流延伸和扩展出去的一种形式。国际贸易是多个国家之间记性的活动, 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物流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于国际贸易, 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较多的服务行为。在此基础上, 我们不难看出, 国际物流的产生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 也就没有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二、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发展国际贸易的保障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从国际物流产生以后便就开始独立发展, 并且发展迅速, 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 货物的转移会给国际物流的流量带来上升状态, 这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际物流中的科技手段应用越来越多, 这些手段使得国际物流活动中的信息更好更快地进行传递和反馈, 也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很多信息, 使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符合消费者意愿的计划并加以实施。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 并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到国际物流中, 各个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信息, 这样可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并且缩短产品流通的周期, 使物流配送的速度变得更迅速。
三、我国国际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体制的落后。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仍然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 许多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做到整齐分开, 使得管理能力受到影响和制约, 造成管理水平的整体下降, 部门之间责任不明, 推卸责任和人浮于事等局面, 进而导致管理体系的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到国际物流的效率提高。
2. 国际物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 而且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使得我国缺乏统一的物流法律法规。我国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管, 现有的民法和工商注册法仅仅对运输代理企业做出了几点规定, 而我国现在的很多物流业从业者都是第三方物流业者, 它们之前的身份很多是从事于运输和货运代理, 这些企业在转型之后, 法律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 然而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为。
3.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数量比较少、兼容性差, 配套少。由于物流设施的结构不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输设施的布局地区差异性较大, 运输方式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造成了盲目争抢资源的现象。
4. 国际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物流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备标准不统一, 器具标准不配套, 特别是在运输装备和装卸设备上还比较欠缺。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 在设施和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
5. 我国物流运输能力落后。
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依靠海运, 但是目前来看, 我国运输力的增长不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 运输能力仍显落后。
四、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建立统一规划的物流管理体制。
我国应该设立统管物流的部门和主管国际物流的分部门, 明确分工。统一规划和布局物流工作, 统一对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和规划做出调配。确保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建立和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形成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的法律体系, 使各地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进而避免地方物流和中央物流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冲突。
3. 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
我国应该尽快发展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只有我国的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了, 才能提高货物和信息的流转效率。
结语
随着全球贸易量的空前壮大, 货物的跨国转移使国际物流量大幅提升,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 相辅相成。如今, 欧美、日本等已经是世界贸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同时它们也促进了世界物流组织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物流行业应该不断完善自己, 充分发展物流技术, 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项, 进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摘要: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更迅速, 国际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 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际物流发展程度的影响, 而在此基础上, 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 如果国际物流出现了停滞或者增长缓慢等现象, 也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将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做出简要讨论, 并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基础条件,国际物流,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蕾, 吴国蔚.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下卷) [C].2008
国际物流贸易 篇8
一、倒签提单和预借提单的教学方式
每一阶段的教学我们都应该注意知识点的链接,在国际贸易法中对国际货物买卖法的学习之前,我们应理解国际贸易支付法律的具体内容。因为保证函的提单诈骗和信用证的支付手段有紧密联系,因此可以先通过对提单的含义、内容性质的学习,再加入倒签提单与预借提单的内容。
倒签提单的含义是在货物已经装运到船上后,托运人有权向货物承运人取得由承运人签订的符合信用证规范的确定日期装运的已经装运提单,提单中所记录的装运日期必须要在实际装运上船的日期之前。预借提单指的是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将无货装运上船时,托运人为了保证提单上的签发时间和信用证上规定的时间相吻合,有权向承运人获取在货物装运前签订已经装运的提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的装运时间要在实际装运日期之前[1]。
倒签提单与预借提单在是国际贸易信用证支付手段的背景下形成的,信用证通常会规定好货物装运上船的日期。因为在国际贸易签订的买卖合同中,货物的交换时间守时是合同的必要条件,货物装运上船的也直接影响交货日期。银行的协定付时要求提单与信用证两者间的内容相符,并规定卖方的交货提单上的装运时间要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能够完整结汇,托运人一般情况下都会向承运人出具保证函。请求承运人签订在信用证规定期限内的装运提单,同时向承运人保证如果在日后因为延期交货等因素被收货人索要赔偿时,卖方承担这笔赔偿责任。在预借提单与倒签提单的情况下,卖方向承运人出具的保证函是恶意保证函,不产生任何的法律效力。在日后承运人赔偿收货人索要金额时,承运人再根据保证函向卖方索要这些赔偿时,是不受到法律保护的。所以,在遇到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如期装运货物的情况下,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是修改信用证,以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2]。
二、共同海损的教学方式
共同海损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性,应该在承运人规章制度以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章节的内容讲解后,进行对共同海损的学习。引导学生去理解共同海损的含义、构成要素以及涉及的范围和与单独海损相比较其优势在哪。我们还应通过国际贸易实务清楚地认识到,共同海损是用来规定保险人责任的,我们首先应该确定风险的类型,属于一般外来风险或是特殊外来风险,来自意外事故还是自然灾害; 其次确定损失类型,属于单独海损或是共同海损; 最后确定保险种类,进而判断保险人的责任。
三、保险人与承运人责任承担的教学方式
保险人与承运人的责任承担教学内容应该在国际货物运输法、货物买卖法、货物运输保险内容之后。在对保险人与承运人责任这一方面内容的教学时,我们不应直接地进行外贸管制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学习,可以先通过一些综合性的国际贸易实务例子训练,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国际贸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处理能力。
国际物流发展对国际贸易促进研究 篇9
1.1产业基础较好, 布局合理, 集约化、社会化程度高
发达国家自身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 物流装备又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 这些都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各国政府较早便开始对全国物流园区 (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 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拟建设各种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实践证明, 港口城市物流与货运中心模式不仅能达到物流经济快捷高效的目的, 而且能缓解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压力, 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物流配送专业化, 配送方式现代化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 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 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它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 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 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 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 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1.3国际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 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 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 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 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 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节省时间和费用, 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 战胜对手, 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2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创造增值国际贸易方法分析
作为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 在坚持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的同时, 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实施一定的策略, 加强合作, 才能在国际物流中发挥作用, 创造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1提高核心竞争力, 重视积累经验和运用先进技术
现代物流理论认为, 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低的综合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 可以不需要拥有多少设施和装备, 就像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样, 更多的是进行策划、组织和管理。国际物流企业应着手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不断审视自身发展的管理理念, 不断地总结物流管理经验, 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为最终目标。
2.2着力推进物流标准国际化, 整合国际物流资源
物流标准化已经好似全球物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我国物流业在物流标准化方面还相对十分落后, 实现物流标准化的国际化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必备条件和资格。
物流资源整合的结果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向具有网络化、系统化方向的少数极具竞争力的经营者集中, 相当多数的经营者将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物流经营的同盟者, 或者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适应自身能力的物流市场补缺者。
2.3投资发展专业物流, 合资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企业可在为其产品营销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 通过完善功能和拓展业务, 发展专业化物流, 并在达到规模效益后向社会化物流发展。大型制造企业也可利用现有储运企业的资源, 以合资合作或兼并等方式发展专业物流公司。只有更加专业化, 才能形成规模经济, 形成更高的劳动率, 这样不但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 减少了社会拥挤, 节约了能源, 保护了环境, 还使企业能更专注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集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创造了更多的增值国际贸易。
2.4优势互补, 提升整体性供应链竞争力
传统的管理模式, 习惯将组织分成一个一个的部门, 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引发部门间的冲突, 而在新形势下, 不仅仅在企业内部, 在企业外部的供应链企业上, 也同样需要共同看作时一个生命整体, 要整体协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 形成最终的供应链的竞争力, 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2.5推进集装箱化运输, 发展国际贸易运输
伴随着国际货物流通过程, 货物运输方式, 货物贸易结构以及货物运输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注重物流成本, 物流服务和物流时效的集装化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 打破了行业界限, 减少中间环节, 可以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提高货运质量。
国际货运代理业的发展程度关系着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程度。航运业的实际承运人也在不断向全球物流经营人转变, 不断创新服务, 不断推出“新产品”, 不但要做传统的代理人业务, 而且要敢于从事当事人业务, 开展国际多式联运业务, 以国际多式联运为中心进行延伸服务, 拓展现代物流服务, 做到有个性, 有特色, 有优势, 胜人一筹。
参考文献
[1]谢真珍.国际物流的发展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作用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9) .
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 篇10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
国际物流的发展前提就是国际贸易, 同样国际物流也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必要的条件。如果说没有了国际物流的大力支撑, 商品就没有办法在国家之间移动, 这样国际贸易也就因此没有办法完成。所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定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双方对于国际物流服务的要求会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加强, 这样国际物流就会从早期仅指物理性移动, 发展到了今天的包括采购、包装、运输到流通的一整个综合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国际物流, 并且促进其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物流技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中所要用到的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在理论和设备及工艺的统称。国际贸易的发展, 给现代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物流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促进现代物流技术往科技化、系统化发展的主要的动力。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尽管质量因素在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可是消费者同时也非常关注价格, 这仍然是我国国际贸易中一个制胜的法宝。目前国际贸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运行成本:订单成本、运输价格、原材料成本以及库存的成本等。这就对于国际物流中的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推动下, 国际物流在技术上得以创新与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需求层次在不断地提高。从一方面来看, 由于贸易量的增长和贸易商品种类的丰富, 国际贸易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中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正在逐步的让位于精密加工的产品。这种贸易的变化对于国际物流中的效率和安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未来趋势发展的影响
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买方市场, 很多贸易商都会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那么随之出现的多样少量的贸易方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种物流业务已经都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总之,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对我国的国际物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国际物流的高效运转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自从出现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得以不断的壮大, 国际物流的深化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 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跨国贸易带来的国际物流的增加。贸易量的增加势必会提升物流量。这就要求国际物流一定要在货物的转移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便利。现代物流技术的科技化和信息化都能够采用个性化的运送方式将产品快速的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物流企业的渠道和功能等都随着服务的扩大走向了规范化和系统化, 这可以更好地在贸易的过程中避免延迟交货以及损坏等风险。如果国际物流效率较低的话, 就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在贸易过程中的货物转移等也对物流的各个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运输为例, 跟境内运输比起来的话, 国际运输所涉及到的环节更多, 就会产生更多的风险和复杂的情况。国际运输, 主要的是提供物流中的海运和空运、管道运输等, 所以选择一个正确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运输的过程中, 要用到的运送工具和运输方式都是众多的, 在中途还会经历较多次的装卸和搬运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跟不同的货主和保险公司、海关和代理人打交道。每个国家的法律和发展现状都是不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非常多的环节, 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物流的效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贸易商的竞争重点已经是怎样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服务目前正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效的物流运输系统就能够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样我国就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结语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反馈的关系, 在这其中贸易对于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是要稍大于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带动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来共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新.第三方逆向物流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探讨[J].安装, 2004 (06)
[2]高扬.我国物流服务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4)
[3]刘会亚.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01)
[4]单丽辉, 张仲义, 王喜富, 陈志伟.基于系统理论的物流网络分析与资源整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国际物流贸易 篇11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协同
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促使国际贸易范围以及交易数量不断加大,进而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把物流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属于国际贸易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表明国际贸易和物流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规模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并且物流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也发挥了促进的作用。国际贸易及物流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能缺少的,并且对于国际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和物流协同。
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协同关系
国际贸易属于国际物流生存以及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贸易层次不断提升加剧了贸易市场的竞争,导致对于物流方面服务的水平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物流产业坐到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对信息以及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减少物流运输花费的成本,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让港口码头还有很多运输条件都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进而给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国际物流给国际贸易完善配置提供了方便,因为国际物流不管是服务质量还是流程以及服务范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其在整体上提升了经济效率,并且由于经济提升,给国际贸易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国际物流产业给减少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完善资源配置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向规模化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让现代物流不断深入一体化,由于国际贸易程度不断深入,让国内很多行业分工更加明确,并且物流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需要使自身更加专业。并且基于这种形势,物流企业一定要使自身更具规模,从而占有有利的竞争地位,正是因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让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进而推动物流一体化不断深入。
二、建立符合“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国际物流作业新环境
通过对制度的不断创新,制定出符合物流行业共同发展的全新产业政策,建立起一个符合“一带一路”的全新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作业环境,不断提升物流企业的高度集中化,通过一些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不断带动中小型发展中的物流企业进行协调、融合,以此来实现产业联盟的共同发展的需求,有的放失地在“一带一路”各国实施中国国际物流企业的综合网络布局,不断推动我国在东北亚、南亚以及非洲和欧洲各大市场的国际物流贸易网络以及空间布局的有效形成。
1.帮扶物流产业实现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有效连接
物流企业需要做好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全方位连接,是物流企业的有效战略和必须执行的任务,全面的扶持和每一个大型龙头物流企业的发展和不断的壮大,不断扶持和建立起一大批具备中国本身特性的第三方物流跨国企业的巨头。国外大型的物流企业年销售总额可以达到数百亿美元,甚至有上千亿美元;而当前我国比较大型的物流企业年销售总额只有几十亿人民币,以此可以看出和美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差距,因此我国物流产业必须要实施“大集团”战略,要走兼并重组的战略发展,通过企业之间的强强联手,以强并弱的方式,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以及资源的重组,大力扶持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股份制物流企业,借助国内外资本市场中资源发展的国际贸易物流产业,允许国外投资者通过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形式来对物流产业进行投资,发展处一批具备双方市场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物流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全方位对接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2.充分发挥出“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中政府起到的引导与培育的作用
在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出政府市场的有效培育的作用,有效的配合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开创出一条政府引导互联网—物流平台的设立的形式,来带动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以此来推动物流整体产业链的上升,在推动国际物流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降低物流交易的最低成本,提升物流交易的效率,不断规范物流交易的流程,保证物流交易的安全性的目标。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关系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加快,促使国际贸易范围以及交易数量不断加大,进而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把物流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属于国际贸易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国际贸易和物流这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不断扩大规模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并且物流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也发挥了促进的作用。国际贸易及物流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不能缺少的,并且对于国际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型作用。
参考文献:
[1]衣娜.浅析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商业经济,2012,08:142-143.
[2]徐黑妹,周启良.我国现代物流业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1:113-114.
[3]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05:211-212.
作者简介:
中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分析 篇12
1 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1.1 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
要掌握国际贸易物流是什么, 应该先了解物流是什么。根据百科定义, 物流的英文名称是logistics, 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实体流动的过程。那么, 国际贸易物流是什么?由物流定义推广可知, 国际贸易物流也是一种实体流程过程, 但实体流转发生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物流不但利于企业扩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而且利于充分利用和优化全球资源, 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国际贸易物流内涵可知, 国际贸易物流涉及全球较多的国家, 这就意味着它会受到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法律制度的影响。因此, 国际贸易物流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会遇到较为复杂的难题。
1.2 国际贸易物流的特征
由上文国际贸易物流的内涵可知, 其与国内物流相比, 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2.1 国际贸易物流具有“三先进”的特色
国际贸易物流涉及范围广, 区域大, 因此国际贸易物流企业、要想提升国际物流能力、提高国际物流效率、使得国际物流功能更加强大, 必须具备管理理念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的特色。具备这三个特色才能真正地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
1.2.2 国际物流具有信息化程度高的特色
众所周知, 国际物流要想正常运转必须有较好的信息系统支持, 虽然建立国际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难度, 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而且会因为不同的政策和发展水平而受到制约。
1.2.3 国际物流具有标准化作业程度高的特色
国际化物流的运转范围是全球性的, 但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物流作业是不一致的, 这样的现状阻碍了物流运转, 降低了物流运转效率。因此为了保证国际物流运转效率, 建立统一的国际物流标准是必需的。据本文调研资料发现, 目前许多欧美国家正在逐步建立标准化的国际物流, 表现为国际统一条形码技术、国际统一集装箱尺寸等。
2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国际物流是跟随国际贸易逐渐发展起来的, 那么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会影响国际物流的发展, 同时国际物流的发展也会为国际贸易创造良好条件。可见, 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是密不可分的。
2.1 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的基础
国际物流是实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流动, 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特殊的国际贸易。
2.1.1 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物流存在的前提是国际贸易的存在, 因此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促使了国际物流的产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 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国际物流更加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这样的高要求促使国际物流企业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 进而获得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要想顺利进行必须得有国际物流的存在。假设没有国际物流, 那么全球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则不可能存在, 因此要想发展国际贸易, 必须发展国际物流。如果国际物流技术先进、设备先进、信息化程度高, 使得国际物流效率高, 成本低, 那么企业为了获得利润也会积极发展国际贸易, 从这一层面上来说, 国际物流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1.2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以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渐提升, 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社会经济环境下, 一方面, 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且贸易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贸易产品种类由初级原料逐渐向精密加工产品转变。另一方面,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物流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上文可以看出, 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保障
在国际贸易中, 国际物流量的上升可以通过货物的转移来实现, 这也可以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货物转移过程需要货运运输、仓储、装卸和信息传输等环节给予支持。因此在现代国际物流业中, 高科技、高技术手段的运用逐渐增多, 这也使得国际物流信息更加准确和迅速, 更加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国际物流正在向一体化、系列化发展。国际物流一体化和系列化, 使得全球企业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并且一体化的物流模式会缩短物流周期使得物流效率提升。现代国际物流作业标准化程度较高。高标准的物流作业使得货物配送较为及时, 且货物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等一些异常情况的风险降低。据调研, 现代跨国企业之间的销售和购买在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的比例。
由此可以看出, 一体化和标准作业程度高的国际物流为国际贸易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上文可以看出, 国际物流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较为关键的因素, 国际物流水平的提高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3 中国国际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水平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国际物流能力也比较薄弱, 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存在若干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3.1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不够成熟
中国国际物流由于起步较晚, 技术相对落后, 这使得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如中国远洋、中国海洋等企业均落后于国际大型物流企业。
3.2 中国国际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中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物流企业的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水平较低。二是缺乏高素质的现代国际物流管理人才。在中国国际物流企业, 物流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比较紧缺, 这导致了中国国际物流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3.3 中国国际物流缺少发展政策支持
在欧美国家, 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 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在中国, 国际物流缺少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这导致国内很多物流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在中国, 政府对国际物流企业在政策体系方面的引导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缺少国际物流行业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较多限制政策等。由此可知, 国际物流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3.4 中国国际物流在国际合作中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 国际物流主要是为国际贸易服务, 主要发生在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之间, 因此国际物流的良好发展需要国际合作的支持。在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日益增多, 对外交流也取得了成功, 这些都为国际物流奠定了基础。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国际合作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主要表现为:首先, 中国的国际贸易和物流行业开放程度有待提高, 如航运、铁路等交通方式仍然是政府掌控, 且部分政府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 这对国际物流的发展构成了障碍。其次, 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话语权不足。这就说明中国国际贸易行业不能为中国国际贸易企业提供必需的支持。
4 如何有效推进中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
4.1 完善国际物流网络
国际物流对于企业运输和营运要求较高, 小规模企业不可能承担国际物流职责, 因此中国国际物流企业必须扩展规模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国际物流企业要在全世界重点区域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 为国际物流发展奠定基础。
4.2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客户对国际物流企业的要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服务, 而是仓储、配送、货代等的综合服务。因此中国国际物流企业要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提升服务水平, 进而向现代国际物流企业转变。
4.3 中国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应从两方面对国际物流予以支持, 一是国际物流运输枢纽的建设, 为物流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国家立法, 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行业规范, 为中国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4.4 加强对外交流, 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与世界更多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增强话语权, 以便为中国国际贸易物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5 结语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发展而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顺利发展的保障。本文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内涵和特征出发,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措施, 希望对中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企业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戎挺.物流产业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贸, 2012 (15) .
[2]陆名录.物流产业分工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J].民营科技, 2014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