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2024-07-16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共10篇)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1

现代物流的重点在于物和流两个最基本要素, 物是指物质原料, 流是指一定范围内的运输流通, 物流所包涵得范围十分广阔, 覆盖从原材料、产成品的生产到其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 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现代物流通过和国际贸易紧密结合而发展国际间贸易物流, 使得物流活动和物流构成体得到国际化延伸, 国际物流实现了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 且大部分国际商业通过物流业的延伸服务来获得超额利润。随着跨国贸易和新兴业务的不断兴起和发展, 现代物流的贸易形式得以丰富和外延, 国际物流呈现勃勃生机。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第一, 市场开放且竞争激烈。国际间开展贸易往来, 促进了我国市场的开放, 部分外资企业趁此机会借助自身的实力和优势, 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外贸业务规模的扩张, 开放的市场对我国物流等行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二, 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随着贸易形式的多方发展, 物流企业逐步兴起与成熟, 大型企业越做越强, 小型企业越做越精细, 市场定位也更加明确, 形成了我国专业物流的服务产业链, 在供应物流服务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第三, 物流观念转变快。随着物流业不断发展, 物流企业也实现了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观念的转变。即企业物流外包由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环节扩展到一体化物流模式和增值服务供应, 将物流业和制造业完美融合, 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创新发展。

二、现代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自我国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 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 我国现在的对外贸易还是很不完善的。由于历史原因, 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低、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分布过于集中等国际贸易问题, 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能力和出口效益造成了很大影响, 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要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 还需要从多方面付出努力, 同时充分利用好现代物流的促进作用。现代物流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重要的影响:

(一) 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物流业在成本的降低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现代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 通过物流过程中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 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以此降低国际贸易的经营成本。

(二) 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目前, 我国贸易伙伴仍以欧亚和美洲等几个世界主要国家为主, 处于过于集中的状态, 从而导致我国对外贸依赖度高, 不利于贸易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现代物流, 因此,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有重要影响, 特别是现代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网络、口岸物流基地建设、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使国际贸易进出口交易、运输等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为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 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改变我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 一方面要增强产品研发能力, 另一方面要完善管理, 并且要以改善管理来作为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措施。现代物流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进出口企业增强对现代开放市场的适应能力, 更有效的掌握市场需求, 使生产经营的产品更适销对路, 提供更好的产销服务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最终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三、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反作用

(一) 国际物流促进国家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兴起的同时, 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发展。当然, 国际物流的发展和完善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国际贸易的促进, 同时, 国际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从侧面促进着国家间的对外贸易, 随着更加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建立, 跨国公司间的全球性贸易发展也将达到巅峰。

(二) 高效的物流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 竞争方式也不断发生转变, 低成本产品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 物流成本更是所有跨国企业不可忽视地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通过国际物流实现全球采购, 将原材料、加工、运输成本统一核算并使之最低, 即如何寻求高效率的物流途径, 这将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 高效的国际物流网络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结论

现代物流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 国外先进的贸易方式通过物流合同、规范等被我国被动接受, 并且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对外贸易需求的国际贸易规范。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加快的向国际化迈进的脚步, 物流业在国际贸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然而, 面对当前我国与这一地位不相符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得知, 物流的内涵和模式还需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谦.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U].商业文化, 2008

[2]王贵彬.论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发展[U].物流管理, 2007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2

目前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除了并购之外,另一种集约化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

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发展迅猛。

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的兴起。

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可以说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绿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建立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事实证明,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受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建立国际物流体系应经成为了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因为其能够提高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在现今的理念的组织下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但是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是相互的,良好的影响能够促进双方共同的发展,同样,任何一方的低效或者发展不和谐都会影响另一方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实践中应该注重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调发展。

一、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发展不协调

最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平稳运行,但是由于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物流供给困难,物流设施严重匮乏的局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近几年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机械化的程度还不够高,例如,码头、深水泊位和装卸能力都难以满足当前物流业的巨大需求。同时,由于运输的效率比较低运输中耗费的能量比较大,造成在物流过程中的成本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效率,这就导致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也影响了国际物流自身的发展。

(二)物流发展的不正规化增加了贸易成本

由于我国的物流的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有一定的不同,导致国际贸易的难度增加,伴随着高关税和运费,使国际贸易的成本再一次增加,对于国际贸易的长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在物流范围内,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标准的物流技术和工作标准,但是与国际标准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物流的不正规基础设施和操作行为还比较多。由于各个地区和部门使用的设施不尽相同,导致各个环节的设施不同意,影响了行业的规范化运行。我国货物运输的有效率也比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物流现代化和标准化大大折扣,物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低效率导致低效益,物流的发展始终没能够实现现代化和专业化,与国际物流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影响了国际物流体系的建立。

(三)物流服务水平比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

物流本身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其服务能力和服务的效率会影响其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水平和效率处于比较低的状态。当前我国的许多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还处于传统物流阶段,尤其是在仓储和运输商,距离现代物流运营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导致物流的服务价值体现的还不够明显,物流的基本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使得许多开展国际贸易的企业不能够给与物流企业更多的核心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企业在国际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大减弱,国际贸易的增长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二、建立以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国际物流体系

(一)明确物流业发展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所以,这就要求我国的物流业发展应该立足国情,依靠国家整体发展的经济战略,争取较快与国家物流标准接轨,建立起完善的国际物流体系,使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首先应该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是国际物流运输的重要保障。由于在我国的主要贸易通道中海运占有重要的比例,这就要求应该注重对于码头和港口的建设,国家应该扶持建立物流基础设施,扩大对外贸易能力,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和支持。

(二)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科学合理的国际物流发展体系,首先应该加强对于物流企业的管理。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科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建立相关机构对于现在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协调和管理。同时应该加强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把握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该机构应该充分充当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努力使物流行业内的企业关系能够协调,同时企业之间应该达到自律,形成一个公平的机制,在公平的平台上进行竞争。最后,应该对于先关物流企业政策法规进行完善,让物流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的运作更加规范,能够提供更加标准和全面的物流服务。

(三)重视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

国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当前物流人才的匮乏导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遇到的阻碍。所以应该加强物流人才的培養方式,建立科学的培养模式。首先应该加强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使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能够带动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应该加强对于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知度,积极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最后,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知识的选择,首先,应该注重物流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应该辅助以计算机和国际贸易等知识,使员工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能够实用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物流体系建立。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顺应时代的发展,出现多种物流方式。所以这就要求要重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该注重加快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努力发展自己,加强创新意识,立足实际,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和物流发展的环境,使国际物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作为支撑,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彩林.我国发展国际物流的战略探讨[J].中国市场,2014(22)

[2]陈世军.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促进机制研究——基于物流成本的视角[J].中国商贸,2012(13)

[3]孙依婷.以国际物流推动我国外贸经济发展之问题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

[4]王之泰.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战略性的发展机遇[J].中国流通经济,2012(09)

作者简介

巩伟,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丰县,出生年月日1985年10月24日,学历本科,专业物流管理,职称助教,职务科员。

刘峥,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出生年月日1982.10.23,学历: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职称:助教,职务:实习科科员。

周晓田,女,民族:汉,籍贯:河北省大名县.出生日期:1987年9月11日,学历:大学本科.专业:金融学.职称:无,职务:科员。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4

一、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分析

通过加强国际贸易, 可以有效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国际物流, 既是物流行业的延伸和扩展, 又是跨越国界以及扩大流通范围的物的流通, 实际上是货物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物的移动, 并以此而发生的贸易。基于以上分析, 国际物流属于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为国贸活动提供了服务;从这一层面来讲, 之所以会出现国际物流, 其前提和基础是国际贸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若无国际贸易, 商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不好流动, 国际物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国际贸易是物流的前提和基础, 而物流则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在现代国际贸易过程中, 对物流预测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时这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物流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即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对现代物流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供, 需求层次、档次也随之提升。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加快, 国际贸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至于传统的贸易品种让位于现代精密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对现代物流效率、质量以及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标准较高的要求。实践中可以看到, 目前国际贸易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买方市场, 很多贸易商为了迎合消费需求, 比如个性化、净化产品需求, 开展少量贸易活动, 产生了高频度以及小批量的产品配送需求。

二、加快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互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1. 进一步明确二者关系, 均衡发展

正如上文所述,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之间关系密切, 共存共进。基于此, 实践中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和思想观念, 切忌偏废其一。在此需重新审视和定位二者的关系, 尤其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和实施相关规范,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 在技术、资金上对物流企业予以大力支持, 并以此来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营运质量和效率, 降低国贸成本。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既要重视物流建设、不断加快基础设和信息化建设, 又要在全球网络平台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贸活动, 以此来促进国贸与物流协调发展, 使二者能够共进、共赢。

2. 倡导和推行绿色物流, 促进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

绿色物流旨在节约能源, 减少因物流活动而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现有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主要包含绿色作业、绿色管理等环节。其中, 绿色作业包括绿色生产、包装运输以及装卸等;绿色管理的立足点是节约能源、生态环保, 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健全现代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的实施, 实现国贸经济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统一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利益。具体而言, 可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第一, 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 从而提高物流、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绿色物流意识, 并自觉减少国际贸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第二, 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比如, 制定相关法规, 控制污染源、车辆噪音, 并且鼓励采用绿色技术的车辆、降低污染等;第三, 引入先进的、绿色的物流技术和方法, 在提高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率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不仅要加强环境保护, 而且还要致力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 加快网络建设步伐, 降低国贸和物流成本

信息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的逐渐兴起, 使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观念、模式等, 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正逐渐朝着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基于此, 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 应当不断加大对科技、网络建设投入力度, 在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基础上开展各项贸易活动, 以此来有效降低成本。同时, 政府及有关部门, 应当制定高效性的、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法规及政策, 以此来正确引导和大量支持企业加快电商网络系统建设, 并且将电商贸易环节进行优化整合, 在电商网络平台上聚集物流企业, 并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从而降低成本, 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全面展开。

4. 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建设, 促进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政府及相关企业应当积极发展国内第三方物流, 通过增加物流量、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以及外包率, 从整体上提高其科学化。同时, 还要不断加大现代信息网络建设力度, 基于现实条件和状况, 搭建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桥梁, 以此来提高物流企业的实际运营效率、货物周转率, 通过减少囤积量, 促进货物快速运至市场, 以此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5.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虽然国内物流市场较之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还不够完善, 但是电商的不断兴起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可观。为此, 建议国内各类高校应当重视现代物流行业,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聘请有经验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到校开展讲座等活动, 并且开设专业课程。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物流专业学习和研究, 强化他们对现代物流行业的认知, 并将个人的所学灵活应用于实践。事实上, 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双向的, 可以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实地参观学习, 并且学校与企业联合, 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这有利于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 进而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摘要: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离不开国际贸易, 二者之间相互依存和影响。国际贸易是物流的基础, 物流水平通过影响交易费用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将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其互动发展, 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国家贸易,物流,互动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刘莹.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J].中外企业家, 2014 (03)

[2]蔡虬.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展望, 2016 (05)

[3]李昱蓉.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J].知识经济, 2015 (04)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影响

1 发展现状

1.1 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间的联系愈加密切,国际贸易则是维护各国利益的首要因素。科学技术的普及使各国了解市场的能力变得“精”、“准”、“快”,国际贸易使现代物流发展更加迅速,致使现代物流呈现了以下特点。

1.1.1 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度上升

国际市场是一个获得直接财富的“聚宝盆”,各个国家都希望获得一份永久的利益,因此加大对现代物流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使其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很多外资企业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加大业务量的投入、实施资源整合等措施抢占国际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现代物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1.2 物流企业正确定位,各有千秋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对物流企业要求的数量不断增多,服务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型企业注重服务质量和规模的扩展,中小型企业则偏向精细和服务理念,都能更加明确的定位市场,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有特色和优势,是现代物流行业呈现了“百花盛开”的局面,大大的提高了现代物流的能力。

1.1.3 现代物流还处于成长阶段

我国现代物流如初生“婴儿”,物流理念从“小而精,大而全”向“主辅分离,服务外包”转变,从简单的仓储和配送到一条龙式的增值服务,使现代物流取得了新进展,但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不断完善,向成熟阶段发展任重而道远。

1.2 国际贸易发展现状

我国加入WTO,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一席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远的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2.1 我国国际贸易进入新发展趋势

我国进出口贸易较增长近3.5%,但20年初预计增长目标是7.5%,实际增长金额比预计目标低了4%,显然,年国际贸易发展速度降低,但这并不表明国际贸易发展不好。增速放缓的缘由是我国将对外贸易向多元化发展,采用更加合理的贸易方式,使对外贸易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外贸易新的发展确实渐渐确立,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更加规范。对外贸易增长目标比2014年低,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最低目标增长点,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新常态下的首要目标。

1.2.2 我国国际贸易面临新的机遇

多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外贸发展,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国内市场,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紧紧抓住了各种有利发展国民经济的机遇,使我国出口迅速增长,并与其他国家建立贸易合作关系奠定了有利基础。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市场潜力更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重视,是我国制造研发、仓储、物流等各服务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我国其他服务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2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1 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动力

现代物流就是将实物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地区进行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实物交换的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贸易的产生,相应的需要物流的运输和配送,因此,国际贸易是现代物流产生的前提条件,现代物流是为更好的服务国际贸易。2014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见表1。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货物交通运输总体处于平稳状态,货物运输总量439亿t,较上一年增长了7%以上,货物运输周转量184 619 tkm较上一年增长了近10%,处铁路运输外,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均处于增长状态。报道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112亿t,比上年增长近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亿t,增长近6%。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的发展对现代物流给予了十足的动力,推动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

2.2 高效的现代物流是国际贸易的催化剂

现代物流的高效益已成为国际贸易可持续增长的有力保障,物流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最大限度的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科学合理高效的现代物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为国际贸易发展添加了催化力量。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6

天津港聚散效应

天津港的空间集聚效应强。推进滨海新区产业集聚、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能力较强。天津港的产业集聚功能主要表现为天津港对天津市经济以及港口周边临港工业大规模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现代工业产业大规模地集聚于沿海港口城市的现象并不是个别产业和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偶然行为,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集聚需求的结果, 并最终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产业集群经济。天津港货物吞吐量2 0 0 9年超过3.8亿吨;天津港的集装箱吞吐量2009年达到870万标准箱。天津港利用其特殊的空间地理位置和独特的产业功能对其周边区域产生了强烈的产业集聚与扩散效应, 形成了具有其自身影响规律的市场结构体系, 并由此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天津港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世界市场大循环的重要通道, 从而极大地推进了以天津港为中心的物流国际化发展趋势, 以天津港为核心的城市产业集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天津港空间扩散效应广。主要是指随着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港为中心产业集聚过程而产生的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力的辐射程度, 它是天津港空间集聚效应的外延和补充过程, 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可度量性。港口空间扩散效应有区域扩展型、资源依赖型、梯度转移型三种基本类型。在港口空间扩散效应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 因此, 实际发生的作用过程可能是多种类型的组合方式。区域扩展型是一种以沿海天津港的天津市为源点的区域性空间扩散形式。随着天津社会经济的发展, 原有空间地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与社会基础设施日趋饱和状态, 其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就会选择滨海新区发展, 并以此向其外围区域的连续扩散形式, 在周边郊区范围形成新的工业园区, 并逐渐形成以滨海新区原有空间地域范围为基础的区域性扩展。资源依赖型是一种依赖于天津港地方性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产业转移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以天津港为中心的滨海新区产业在空间地域方面的跨越式延伸。梯度转移型是一种通过天津港交通运输通道与区域性市场相结合的扩散形式, 也是港口空间扩散效应的主要形式。这种梯度转移方式对原来港口城市来说, 在经济上或地理上的紧密关系程度较低, 但对交通运输通道及其社会基础设施还是具有较高的依赖性。

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SO战略

SWOT分析表明, 滨海新区物流发展的自身优势比较突出, 外部机会较大, 应采取SO发展战略, 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开拓国际市场。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发展选择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的S O发展战略, 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发展的SO具体战略措施如下:

发挥和增强海、陆、空物流优势的措施。发挥和增强港口的物流服务功能, 发挥临港工业区作用, 在港口周边大力发展原油、冶金、钢铁、电力等;发挥集装箱物流中心, 以及化肥、钢材、矿石等多个分货类分拨中心作用;发展金融等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 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注重发展快速灵活的中小吨位海上运输, 发挥海河下游多功能港口经济区作用, 在海河两岸近域内发展运输、仓储、加工、展示、物流和旅游等新型经济区的物流业。发挥空港物流中心 (中国最大) 的作用, 做好东亚地区重要的空转空和空转陆国际航空物流分拨;发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航空货运基地和快件集散中心作用;发挥天津铁路贯通南北和京哈、津浦、京九、京秦四大铁路干线交互以及轻轨铁路的优势, 形成服务天津港, 辐射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的铁路运输系统, 发挥天津港对外欧亚大陆桥重要通道作用;到达欧洲利用天津至二连浩特铁路运距距离最短的通道优势。

建立完备物流信息平台的措施。完备的物流信息平台是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的基础, 信息和通讯技术与物流紧密关联, 运用信息技术及时运输、及时供货以及零库存, 使物流过程中的生产、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以及配送等多个环节整合在一起, 实现管理最优化, 推进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系统建设, 使物流企业实现电子定舱、电子结算、在途货物跟踪、办公自动化等, 真正达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连通, 实现与国际接轨。建立立体物流网络, 构建物流运输平台, 构建由空港、码头、铁路货站、公路主枢纽货运站系统和货运通道网络、配送道路网络体系等构成的物流运输平台;运用科学技术管理物流信息平台, 大力促进MRP、ERP等在物流企业和广大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物流竞争力, 逐步引进条码识别系统、分拣系统、自动化高架仓储系统和GPS系统, 以便不断提高物流运行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实现网络运行高效化。

构筑滨海新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物流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得生存与发展, 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 必须集中主业优势, 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 加强体制改革及管理创新, 注重人才培养, 大力开发市场, 加强服务网络、企业文化、公司品牌等建设, 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途径

模式上借助港口经济。利用港口优势, 形成港口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注意协调与周边港口的关系, 做到优势互补, 合理分工, 避免重复建设。天津保税区是我国保税区中唯一拥有海运、空运、陆运和铁路运输的国际物流运作区, 要借助大口岸、大通关的优势发挥天津保税区独特的区位政策和功能优势, 区港联动资源整合。发挥港区聚合效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区。建立以港口主业为依托, 以信息网络为手段的国际化综合物流园区, 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提高港口物流增值服务水平。

战略上依托绿色物流。应限制汽车废气排放量和噪音;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发展共同配送。注意产品和包装物的返回物流管理, 一定要注意绿色环保问题, 能循环利用的一定要循环利用, 杜绝再次污染环境。另外物流企业也要绿色制造、绿色包装和绿色营销。

管理上实施“三个物流化”。物流立体网络信息化管理, 在滨海新区区域内企业应共享信息、网络化配置和整合分散的资源的现代制造和物流模式;物流配送系统实现计算机通讯网络化, 其中包括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之间联网, 配送中心与下游顾客之间联网;订货过程使用计算机通讯方式, 借助于增值网 (VAN) 上的EOS和EDI来自动实现, 以及物流组织实现网络化。运输物流实现集装箱化管理, 特别是采取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 以海铁联运为主。积极开拓中西部集装箱源, 港区集装箱区引入铁路专用线, 增开到内陆城市的定期集装箱专运。物流标准化管理, 一方面要做好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基础工作, 另一方面是组织协调研究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提升滨海新区物流标准工作的水平。

发展上采取强强联合。通过建设物流园区和企业兼并与合作实现国际物流集约化、协同化的发展。走并购的集约化道路, 还可以走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的集约化道路。发展物流战略联盟、实施品牌竞争战略, 要进行与货主企业联盟的纵向联盟, 同其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也要发展与其他物流企业联盟的横向联盟, 将各自独特的企业资源整合为一体, 实现物流服务的综合化、一体化、标准化, 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降低运作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7

关键词:国际物流,进出口贸易,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0 引言

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跨国延伸和扩展,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伴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物质基础。从理论上来说,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是相辅相成和谐一致的,当国际贸易发展较慢时,国际物流发展也比较慢,而当国际物流水平快速提高时,国际贸易发展也会获得快速的发展。但这种理论定性分析并不能清楚的得出,国际贸易会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提升又有多少来自国际物流发展的促进,两者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当前我国就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定量研究还较少。杨长春(2007)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得出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物流存在可靠的协整关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反馈性因果关系,且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的结论[1];但没有进一步对这一结论做出解释,没有具体分析国际物流与对外贸易相互影响的程度。为了进一步动态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的程度,定量分析两者关系,本文将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模型)基础上研究两者的动态性,主要技术手段是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1 实证数据及模型原理

1.1 研究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从国际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构成来看,国际物流服务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商品检验、报关、商品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等服务内容;其中,国际货物运输子系统和国际货物仓储子系统是国际物流两大支柱,通过运输形成物流空间价值,通过仓储创造物流时间价值。当前反映国际物流水平的统计数据还较为匮乏,由于海上运输占了国际贸易货运方式的90%左右,故本文选择外贸货物港口吞吐量(HYL)作为衡量国际物流的指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采用各期实际的进出口总值(JCK)衡量。当前国内官方发布的国际货运量统计数据年限较短,故本文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局及商务部2002.1~2008.11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样本期间内,对各期月度外贸货物港口吞吐量及进出口总值序列以X11-Multiplicative法进行了季节性调整,且对数据序列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序列的异方差。

1.2 VAR模型

1980年Sims提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该模型采用多方程自回归模型的联立形式,实质上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多方程模型,即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而是用数据本身来确定模型的动态结构。由于VAR模型的参数估计量只具有一致性,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并不明确,因此要对VAR模型做出具体的结论,必须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2]。

最一般的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Yt是m维内生变量向量;A0为常数向量;Ai(i=1,2,…,p)为系数矩阵;εt为m维误差向量,其协方差矩阵为Ω,且E(εt)=0,E(εt,ε′t)=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希望滞后期p足够大,从而能够完整地反映所构造模型的动态特征;但另一方面,滞后期越长,模型中待估计参数就越多,自由度就越少。因此,为了在滞后期与自由度之间寻求一种均衡状态,一般根据AIC和SC信息量取值最小原则或LR法确定模型滞后阶数。

1.3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IRF)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的影响,并且扰动项对某一变量的冲击影响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递给其他所有的变量,文中采用乔利斯基(Cholesky)分解法得到脉冲响应函数。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则是把VAR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在模型变量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

本文通过建立关于沿海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HYL)与进出口贸易总值(JCK))之间的二变量VAR模型,让数据本身来确定模型的动态结构。在建立VAR模型后,绘制其脉冲响应曲线图,从而观察我国国际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的反应。而方差分解技术将从另一个角度描述进出口贸易量的冲击在国际物流水平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

回归模型的建立必须是针对平稳时间序列,对非平稳时间序列建立回归模型会产生伪回归问题。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相关时间序列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协整是两个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两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稳定关系,即从长期看时间序列间存在协同变化的趋势。在进行VAR模型建模和协整检验时,必须先检验序列的单整性(又称单位根检验),本文应用增项的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变量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以后都变了平稳序列,所以这些变量都是I(1)一阶单整序列。对于一阶单整序列的协整性检验,通常采用EG两步法和Johansen检验两种方法。一般说来,对于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多采用EG两步法。EG两步法的步骤是:一是根据变量数据建立回归方程;二是对估计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若稳定则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若不稳定则不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注:检验类型中的c和t表示带有常数项和趋势项,k表示综合考虑AIC、SC选择的滞后期;表中的临界值根据MacKinnon给出数据计算。

首先,建立如下回归方程:

估计后得到:

然后,对式(3)的估计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和时间趋势,由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其结果如表2。

表2数据显示,估计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可以确定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上述结果表明:LN(HYLt)和LN(JCK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2 VAR(2)模型的建立与参数估计

利用2002.1~2008.11的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HYL)和进出总值(JCK)的月度数建立向量自回归动态方程。模型构建根据LR、AIC、SC等各种标准对滞后长度标准(Lag Length Criteria)进行试算,各滞后阶数的信息标准见下页表3。表中用“*”表示从每一列标准中选中的滞后阶数,参考信息标准显示,本模型设定为VAR(2)。

根据式(1)建立如下向量自回归动态方程:

运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5建立LNHYL、LNJCK两变量的VAR(2)模型,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均位于单位圆内,模型稳定,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见表4。

表4中两个方程的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因此建立如下的向量矩阵形式:

2.3 LNHYL和LNJCK的脉冲响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动态分析LNHYL和LNJCK这两个变量的动态特征,运用两者的VAR(2)模型,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即计算一个标准差大小的LNHYL和LNJCK的冲击分别对LNHYL和LNJCK的影响。在EVIEWS软件中得到脉冲响应表,见表5和表6。脉冲响应曲线图见图1和图2。

由表5和图1可知,LNHYL受到自身的脉冲响应要强于LNJCK对其的脉冲响应。当在本期给LNHYL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后,LNHYL立刻有较强的响应,增加了0.0282,之后快速下降至0.018,随后长期稳定在0.017左右。可以看出LNHYL对其自身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呈现显著的正效应,且时滞期为1期。LNHYL对来自LNJCK的冲击,脉冲响应在第一期没有反应,第二期下滑到-0.0014,呈现微弱的负响应,随后第三期上升到0.0014,后趋于稳定在0.001左右。LNJCK的冲击对LNHYL短期波动较大,甚至呈现微弱的负响应,长期呈现微弱的正响应,就总体响应而言,LNJCK对LNHYL的影响非常微弱。

由表6和图2可知,除1期以外,LNJCK受到LNHYL的脉冲响应要强于其自身对它的脉冲响应。当在本期给LNHYL一个标准差的新息后,LNJCK立刻有较强的响应,增加到0.0249,在2期下滑后3期达到最大值0.0299,随后基本稳定在0.025左右。可以看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LNHYL对LNJCK的冲击响应呈现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响应延续的时间长而稳定,作用时滞为2期。LNJCK受其自身冲击的脉冲响应,当期立刻有较强的响应,增加到0.039,2期快速下降到0.0027,随后进一步下降在4期后基本稳定在0.0015左右。可以看出,LNJCK对其自身冲击响应短期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则呈现微弱正向影响。

2.4 LNHYL和LNJCK的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分析考虑了各种变量冲击对LNHYL和LNJCK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两个变量相互的波动性,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LNHYL和LNJCK的预测均方误差进行分解,计算出每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见表7和图3。

从表7可以看出,LNHYL完全受其自身冲击影响,而LNJCK的冲击对LNHYL的冲击影响非常微弱,一直处于0.26%以下,基本可以对其影响忽略不计。这充分说明不论是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都非常微弱,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是相吻合的。从表7和图3可以看出LNJCK的预测方差前期主要受其自身影响,第一步预测就达到71.42%,其后自身影响快速下滑,影响程度不断减弱。从第3步开始LNJCK的预测方差主要受LNHYL的影响,第3步预测达到52.92%,且LNHYL的冲击对LNJCK的预测方差贡献增长较快,由第1步的28.57%快速上升到80.09。这说明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国际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都非常显著,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结论是吻合的。

3 基本结论

3.1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从国际物流的角度看,通过国际物流(HYL)的脉冲响应分析可知,进出口贸易(LNJCK)的冲击对国际的影响非常微弱,长期呈现微弱的正响应,短期波动较大,甚至表现为微弱的负影响。对国际物流(HYL)的预测均方差分解可知,进出口贸易(LNJCK)对国际物流(HYL)预测方差的贡献一直处于0.3%以下,非常不显著。这说明,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

以上结论表明,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货物贸易并没有有效提升我国的物流产业水平,物流行业并没有充分分享由于国际贸易大幅增长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对比当前我国国际货物贸易的大幅顺差,物流服务贸易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根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2005年,我国运输服务进口为284.48亿美元,出口为154.27亿美元,逆差接近130亿美元。2006年,运输服务进口为343.69亿美元,出口为210.15亿美元,逆差达到133.5亿美元。以国际货运市场为例,在集装箱航运领域,我国虽拥有中远、中海两大已进入世界前10位的船运公司,却仅能拥有大约全球集装箱航运7%的运力,而我国产生的集装箱海运运量,大体占全球总量的20%[3]。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形成的物流服务贸易被国外物流企业分享,从而表现为我国国内进出口贸易对国际物流业务拉动响应的不显著,甚至由于国际贸易结构升级,物流服务要求内涵提升,对传统物流企业带来冲击,短期形成因企业再造给国际物流业务所带来的负影响。

3.2 加快国际物流产业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从进出口贸易的角度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国际物流(HYL)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中长期的影响更为显著,长期稳定在0.025左右,显著大于进出口贸易(JCK)自身的冲击响应影响水平。进出口贸易(JCK)的预测均方误差分解表明,其波动主要受国际物流(HYL)的冲击影响,其贡献比例从第1步的28.57%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一直达到80.09%。这说明国际物流可以有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强大的物流产业是国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全球贸易的产业链运作特征日益明显。在整个产业链分工中,其产生的附加值呈“V”型,即产业链的两端为高附加值的环节,一侧是产品的设计、研发,一侧是对产品市场流通各个环节的组织与控制。而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则是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由于多种原因,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产业链中,我国仍然处在消耗资源、产生污染、低附加值的大量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我国处于国际产业链附加值的低端区域,除了技术、管理等原因以外,与我国的物流产业水平也有显著的关系。例如以占国际贸易货运量90%的海运为例,在整个贸易过程中,物流服务于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增值服务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国承担的主要还是海运环节,而对增加值较高的流通渠道组织与控制以及终端市场的配送业务(国内外市场)等环节开展的较为薄弱。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物流服务业无法充分分享我国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则不利于我国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中对流通渠道和终端市场的有效控制,从而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的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

由上文对进出口贸易(LNJCK)的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表明,提高我国的物流产业水平,可以在短期和中长期显著的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因此,对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不断变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开始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在调整过程中,部分产品的生产环节会逐渐转移出去。对此,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设法保留和扩大其中的运输与物流服务环节,不要因生产环节的转移将运输物流服务环节也一并转移出去,谋求国内物流服务行业的产业升级;对于我国的物流企业来说,在发展战略上必须紧密围绕中国制造、中国工程、中国贸易入手,不等不靠努力提高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抓住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从量到质”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的为国际贸易提供配套服务,结合全球产业链变化及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找准企业发展的中长期定位,参与全球市场的服务与竞争,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8-11。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60~270。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8

基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强依赖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物流理念出现进一步转型升级,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而有益于避免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和强风险性。由此可见,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具有紧密的联动性。

首先,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现代物流。从根本上说,现代物流的发展基于国际贸易大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就对现代物流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当前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理念的引入,需要现代物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以支撑企业的现代化转型。通过现代物流系统的优化升级以适应国际贸易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过程,不但有利于企业适应国际市场,还能有效地节约成本。其次,国际贸易环境的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的一体化运作。现代物流的发展理念是规模化、专业化和一体化,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使企业的现代物流分工日趋明晰,只有分工明确才能获取更优化的服务质量,基于这样的发展基础,现代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将受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深刻影响。

其次,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产生能动的反作用。第一,现代物流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物流的服务水平大大提高,有效推动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具体来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基础上,现代物流为国际贸易成本的降低带来巨大贡献,它在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同时,有效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物流成本的降低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带来巨大的降本空间,它通过现代物流理念的要素作用,使企业物流过程中的环节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第二,现代物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对外贸易格局。在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道路上,改善物流管理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业务范畴。现代物流的很多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适应市场需求,获取经济效益。通过不断的发展可以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实现国际贸易的优势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中的交通运输等高效的全球物流网络的建立,它使我国的国际贸易规模不断优化;第三,现代物流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国际贸易中,现代物流所创造的低物流成本、高服务效率将致力于国际贸易的发展。通过国际化的现代物流发展国际贸易是贸易活动的新方向。

总之,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动关系,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使现代物流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最终有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同时,现代物流理念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快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速度和进程。

2 现代物流管理的转型定位

物流管理,即根据物质资料流动的规律,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和企业废弃物物流内容,是对物流活动中诸要素的管理,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是对物流活动中的具体职能的管理。第一,与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相比,现代物流管理理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具一体化的特点,一体化不仅体现在内部现代物流管理的集成化,也包括内部与外部市场的一体化;第二,信息化这一因素在现代物流理念中也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带来了现代物流管理的深刻变革,无论是条形码、EOS、POS等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是ECR等供应链现代物流管理的实践性应用,这些都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让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理念发展的中心;第三,最优化是现代物流理念的又一核心。现代物流理念强调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为宗旨,追求客户服务的个性化,通过物流配送、作业流程等综合运用,在追求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前提下,谋求自身的发展。这不仅是物流过程中单个流程的最优化,不是片面追求单个物流功能的量化,更应实现企业整体的最优化;第四,讲究实际效率和效果是现代物流理念的另一个特点。传统的物流理念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重点,现代物流理念中更强调整个物流过程的效果,尽管从成本角度看有时处于上升状态,但它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整体实现,因此这样的现代物流理念更容易推行。这些不仅是现代物流理念的内涵特点,也是其理念发展的最终目的。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企业逐步认识到实施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性,用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发展。从现代商业模式来看,很多企业开始聚焦于在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寻求利益增长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下,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企业。

3 现代物流在国际贸易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要想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就应积极致力于整合运用行业资源,谋求降低总成本的发展路径,建立高效的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为实现进一步的转型升级,企业要在现代物流管理上下功夫:

第一,基于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营销。价值链分为研发、采购、制造、配送、售后服务等环节,寻求降低价值链成本的方法是关键。从企业内部看,这些价值链的环节都是相互影响的,在整体的成本管理中,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优化,考虑到它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成本有效性控制。

第二,整合流通渠道适应经济全球化。整合流通渠道是加强自身物流实力的有效途径。整合流通渠道可以使企业的控制力增强,减少了物流作业的经济成本,更加灵活化、规范化,能够能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灵活化的需求。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营销渠道指产品从生产商向消费者终端传递的过程中,取得产品或帮助传递转移所有权的企业或个人,是一种具体的路径,专门的通道。营销渠道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和用户个人,参与者涉及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层中间商,内容是对商品所有权进行转移,营销渠道自身具有系统性,它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转移的过程中,旨在消除二者之间的差距,通过收集信息,对供应产品进行沟通,通过寻找购买者进行商洽,最终符合购买者的需求。

第三,通过物流供应的并购与联盟进行企业的经营。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模式要与本土经营模式产生协同效应,用以构成展现自身能力的战略性资产。借鉴成熟市场的经营模式,通过海外市场并购和业务整合,以“反哺”国内市场经营模式创新。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销售新兴产品;另一方面,可通过复制、转移在国外市场成功的运营经验及规模经济优势,拓展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通过海外市场渠道的扩张,不仅可以借助海外同业企业资源,而且可以与企业建立产销国际化发展同盟,彼此提供更多市场支持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二者相辅相成,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背景下,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是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途径。通过现代物流的转型应用可以让企业吸取现代物流体系中的系统论思想和对各个环节逐个控制的特点,在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现代物流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对物流活动各环节进行综合管理,发现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从而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改进劣势。文章基于国际贸易的大背景,深入研究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内涵界定和发展路径,通过对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联动机制的分析,强调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路径,以实现优化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唐哲玄.国际贸易背景下的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研究---以浙江省义乌物流业为例[J].中国商贸,2012(16).

[2]郄蕴鹏,田晟.广州市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5,30(7):55-57.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9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大为改观, 不但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而且实现了农产品丰年有余, 部分农产品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过剩, 和其它的生活品一样, 农产品也逐步进入买方市场, 出现了丰年不丰收的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农产品众多, 品质差别很大, 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具有与一般产品流通不同的特点。当前,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特征主要有: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主要力量。我国农产品的销售除了相关企业收购粮、棉等大宗产品外, 其余农产品主要通过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在农产品生产地收购, 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的流通形态还停留在自然阶段, 基本没有农产品分级包装和加工处理等现代农产品加工手段。

2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

为了确保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畅通, 让农民与农产品生产企业更多的参与流通领域的利润分配, 从而更好的保障农民与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利益,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现有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流通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来看,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制约流通效率、限制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

我国农产品购销主要是即时现货交易, 收获后很少采用预处理措施, 加上绝大多数市场无库存能力, 使得批发市场上农产品事实上必须“即日全量售空”, 成交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时当地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状况。由于信息不畅, 我国批发市场上农产品的供求数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供求失衡, 成交价格上下起伏较大, 就可能给生产者和购销者传递错误的市场信号,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者和购销者主要是个体农民, 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 错误的市场信号会诱使他们共进共退, 导致市场出现反复大幅度涨跌, 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

2.2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时间长、成本过高

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环节过多, 一般要经过农民 (生产者) 、产地收购者、运销批发商、销售地批发商、零售商, 最后才到消费者手中, 有的农产品中间还会多出加工的厂商这一环节, 如此多次的运输、流通环节大大消耗了资源, 增加了流通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 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 而农产品作为鲜活产品必将大量消耗。

2.3 市场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产品信息是现代市场流通的决定性因素, 直接决定着产品流

黄淮学院经济管理系郭航

通所带来的效益。当前, 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农业信息集中与发布体系, 市场的信息传递与发布还处在自发阶段。而我国的广袤国土, 各省或多或少的地方保护主义, 带来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盲目性与局限性, 制约着农产品快速科学流通。

2.4 流通主体素质低、规模小

由于缺乏专业化经营公司,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主要还是以营销大户和农民个体为主。这样的组成情况, 不管从资金、信息收集加工还是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产销能力来看, 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必然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专业化与规范化, 使得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领域的营销能力无法得到全面体现。

2.5 农产品质量不高

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必将导致农产品的竞争力差, 进而也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大多分散生产, 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并且由于农药、化肥等不当使用也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不高;另外, 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而我国农产品缺少专业的加工包装, 导致了这些环节的薄弱, 也是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原因之一。

3 以现代物流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的具体措施

3.1 运用现代物流技术, 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环节

现代物流手段发展到今天, 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借鉴的经验。首先是农产品配送环节, 通过建立配送中心, 及时、准确的实现农产品派送, 减少流通环节, 提高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速度;第二是运输装卸环节, 包括多种方式联运、装卸业务、维护货运安全服务。通过现代化大规模集中式作业降低运输装卸成本, 减少这个环节的产品破损, 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是储存环节, 通过中转仓储服务和保管业务, 尽可能地减少农产品因时间季节及气候所带来的损失, 提高流通效益。第四是产品加工包装环节, 在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进行筛选、包装、分装等加工业务, 包装后要便于运输、装卸、保管、保质保量, 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有利于销售。根据不同农产品的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储存条件, 创造农产品的时间价值, 解决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连续性的矛盾。

3.2 开展电子商务, 降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成本

电子商务的蓬勃开展, 为农产品的流通带来了一个新的交易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 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网上订购、客户开发与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服务, 这样一来, 不但可以实现第一时间的接洽, 避免农产品的滞留, 并且可以大量节省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流通成本。现代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及实时供求信息,

参考文献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篇10

1 浙江省义乌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义乌市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坐落于陆空交通便利的浙江省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为浙江省义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目前, 浙江省义乌物流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规模较小, 物流企业较为散乱, 管理方法也不太科学合理, 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义乌现代物流的发展。义乌物流业也存在很多本土优势, 受地理环境和经济实力的影响, 浙江省义乌市物流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受我国现代物流起步较晚, 及交通设备、运输设施等方面较为落后的影响, 浙江省义乌市现代物流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虽然市政府十分关注义乌市物流业的发展, 但是义乌物流业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不确定的因素一直在制约着义乌物流业的发展。虽然义乌物流的发展中存在很多优势及劣势, 在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了较多的挑战。下面, 具体的运用SWOT分析法对浙江省义乌物流业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优势 (Strengths)

(1) 浙江省义乌市的物流业发展具有本土优势, 整体上来看, 义乌现代物流的发展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 义乌物流业的本土优势主要为地理优势、货源优势、价格优势等。地理优势主要得益于义乌处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省份之一的浙江省, 与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毗邻, 较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货物的运输, 良好的地理环境适合现代物流的发展。众所周知, 义乌是小商品的海洋, 充足的货源优势为义乌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及潜在市场, 是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锦上添花。而义乌作为小商品的批发市场, 具有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除此之外,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品牌效应也提高了义乌的知名度和信用度, 为义乌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这些本土优势, 不仅促进了义乌现代物流业国内市场的发展, 也提高了义乌物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进而提高了义乌现代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除了上述的本土优势以外, 浙江省义乌市现代物流还具有我国其他区域物流业所共有的优势, 如我国物流业由于普遍存在规模小、工资低、灵活性高、网络查询等特点, 这些使得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机调整物流运输结构, 从而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目前, 现代物流的功能不断增加、服务不断细化, 提高了客户对于物流需求的满意度, 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也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

1.2 劣势 (Weakness)

(1) 物流的服务质量及信用风险问题。物流服务的质量主要是由客户对需求的满意程度决定, 由于物流运输中存在风险, 风险造成客户的损失也使得部分物流企业也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如果处理不好风险, 则会给物流企业和客户双方都带来损失。目前, 浙江省义乌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 也降低了义乌市物流企业的信用度。

(2)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现代物流发展的棘手问题, 也是目前浙江省义乌市现代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重大瓶颈之一。在我国物流成本约占国际贸易总成本的20%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只用了我国的一般。此外, 高铁、高速的造价及维护运营费用都很高, 只有依靠政府的长期补贴才可以维持。还有短途与长途的运输成本也较高, 尤其是短途运输, 运输线路及运输方式也需要改进, 传统的运输方案只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2]

1.3 机遇 (Opportunity)

(1) 我国政府一直提倡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等政策, 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浙江省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义乌物流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客户资源。政府政策也特别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尤其是浙江省。出台了很多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出台, 无不为浙江省义乌现代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创造了适合义乌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的市场氛围。

(2) 自改革开放和入世以来, 浙江省义乌市的经济有了突飞猛

Logistics物流商论

进的成就, 尤其是2001后, 义乌小商品市场迅速向国内外市场进军。而跟随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也逐渐与世界接轨,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服务, 并迅速向国际市场发展。

(3)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浙江省义乌市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及潜在市场, 义乌市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义乌物流业的发展。目前, 浙江省义乌的现代物流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可见, 国际贸易背景下浙江省义乌市物流业的转型与升级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1.4 挑战 (Threats)

(1) 近年来, 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物价的不断上涨也造成了物流成本的增加, 成本的增加自然而然的导致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增加, 从需求曲线的趋势可以得知, 物流价格的增加会降低物流的需求, 从而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义乌小商品市场也在所难逃。人民币升值在促进进口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出口企业的发展, 而义乌市小商品市场聚集了大量的进出口企业, 人民币升值对小商品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浙江省义乌的现代物流业并不局限于国内市场, 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义乌物流市场也深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此, 人民币升值对义乌的现代物流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3) 我国入世后, 国际市场的进入给义乌物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 也严重制约了义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虽然浙江义乌的现代物流业积极采用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物流人才的素质及管理水平, 而国际贸易背景下的浙江省义乌的现代物流业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从浙江省义乌物流业的SWOT分析中可以看出, 义乌现代物流业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型与升级, 在发展义乌物流业本土优势及其他优势的同时, 避免本身劣势对现代物流造成的影响, 抓住国际贸易背景下带来的良好的发展机会, 对义乌现代物流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促进浙江省义乌物流业的发展。

2 国际贸易背景下义乌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探析

2.1 物流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物流转型升级路径主要是从传统的物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 浙江省义乌市现代物流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就要从以下几个转变开始实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第一, 物流业有散乱的发展形式向专一有序的发展形式转变。现代物流要求义乌各个物流企业进行整体的资源整合, 实行优势互补的策略, 优化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 实现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并将现代物流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 从而创立属于义乌本土物流的龙头企业。

第二, 物流业要从传统的运输模式向新型模式转变。由以上浙江省义乌物流的劣势中可以看出, 义乌物流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物流业的运输模式及合作模式也需要改进, 从单一的运输模型向多样化的运输模式发展, 改进路线选择方案, 以最优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条件实现多客户的物流服务, 浙江省义乌物流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从传统的运输模型向新型运输模式转变。

第三, 物流业要从浪费型向绿色环保型物流转变。降低物流运输中的碳排放量, 保护环境。利用义乌本土资源优势, 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 为国家降低碳排放和保护环境添一份力。传统物流业中的运输工具大都是燃油车, 需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改变运输工具, 减少燃油量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法之一。除此以外, 还应该实行“装卸——仓储——运输”三者一体的绿色化, 将传统物流业转变为绿色环保型现代物流。

第四, 物流业要实现有传统信息网向高新科技型信息网转变。物联网可以实现物流中货物的信息跟踪, 但是客户只能查询, 而不可以自行配置货物运输的线路及运输的时间及仓储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实现货物的统一化信息查询更改等服务。总而言之, 现代物流的转型升级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3]

2.2 义乌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 国外巨头物流企业大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 同时, 浙江省义乌本土物流企业也腾飞发展。下面对浙江省义乌物流市场进行分析, 总结并提出义乌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策略:

第一, 发挥义乌本土优势, 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 浙江省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具有很大的本土优势, 促进义乌物流企业的发展。利用政府对物流业的扶持及税收的优惠政策, 大力发展浙江省义乌的现代物流业。

第二, 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义乌现代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通过改进运输线路及仓储服务等, 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合理配置义乌的物流资源, 进而降低义乌现代物流的物流成本, 提高义乌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第三、加强建设物流硬件设施。浙江省义乌的物流硬件设施不仅包括交通运输条件、运输设备, 还应包括管理及信息型的设备, 改变传统的物流设施向现代物流发展。

第四, 增加物流的软件设备。完善物联网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化管理平台。于此同时, 大量的培养和引入高素质和高能力的人才, 建立现代物流人力、财力、物力各个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 实现一体化管理方式。

第五, 改善服务质量。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产业, 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是一个物流企业能否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效的服务质量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 才能促进浙江省义乌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发展。[4]

3 结语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下, 浙江省义乌物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的转型升级中, 从浙江省义乌物流企业的本土优势可以看出, 现代物流企业在义乌发展还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型和升级, 需要从发展方式、运输模式、信息网络等方面进行转变, 在国际贸易背景下促进浙江省义乌物流企业的发展, 营造适合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现代物流随之出现, 尤其是浙江省义乌市的现代物流有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义乌的现代物流正处于全面的转型与升级中, 本文从浙江省义乌物流发展的现状及SWOT分析入手, 分析国际贸易背景下浙江省义乌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提出促进义乌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现代物流,转型升级,义乌

参考文献

[1]楼前飞.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背景下义乌物流转型升级研究[J].商业经济, 2012 (2) .

[2]钱宇.现代物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发展路径[J].中国水运, 2010 (10) .

上一篇: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特色论文下一篇:性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