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通用12篇)
国际物流 篇1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logistics)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物流活动。这是在国际间的。从跨地域到跨国不仅仅是物流简单的地域或空间放大的问题,是国内社会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体现。
国际物流可以实现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它以最佳的方式和途径,以最小的费用和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由一国的供方运输到另一国的需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使国际贸易更能迅速地完成。
1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要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
1.1 国际贸易是现代国际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全球贸易一体化”和“物流无国界”的新趋势对现代物流也提出了迫切需求。物流企业必须向着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1.2 国际物流的高效运作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支撑
目前全球跨国的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现代物流业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现代物流的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即降低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提高其核心业务上的竞争力、降低在贸易活动方面的投资。
2 国际物流体系的组成
国际物流体系由以下几个基础系统组成:①运输系统。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国际运输主要是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方面。国际运输方式很多,如陆、海、空等,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大、成本高、时间性强等特点。②仓储系统。商品的储存和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中处于一种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国际物流完全必要的,是国际物流的基础条件。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保税仓库、海关监管仓库、堆场进行的,主要涉及保税制度、保税仓库、堆场建设等方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保证客户需要,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③商品检验通关系统。商品检验通关是国际物流系统重要的系统,商品检验证和通关文件也是议付货款的重要单据之一。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④流通加工系统。流通加工是国际物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物流形式,其作用是使商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主要在出口工厂、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它反映了一个物流供应商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⑤信息系统。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操作信息、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特点是信息量大、时间性强、交换频繁。信息的作用,是使国际物流向更低成本、更高服务、更大量化、更精细化方向发展,许多重要的物流技术都是靠信息才得以实现的,国际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以信息支撑。国际贸易中EDI 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强调EDI 在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信息高速公路,适应国际多式联运和“精细物流” 的要求,是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 高效的国际物流系统成为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实践证明,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和桥梁,必须最大限度地打破地域和国界限制,以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一方面,国际贸易是国际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国际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又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物流对国际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跨国公司的扩展上得以验证。目前全球跨国公司约4.5万家,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50%,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即时供应”(just in-time)和“零库存”(zero inventory)成了企业永远追求的目标。我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我国对外贸易的物流成本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现代物流由于服务深度、流程长度、覆盖广度的不断增加,对提高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3.1 国际物流是对外贸易的必要条件
世界范围的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会引起国际分工,任何国家都不能包揽一切生产活动,而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国际间的产品和物资流动是由商流和物流组成的,前者由国际贸易机构按照国际贸易程序进行,后者由物流企业按照各个国家的生产和市场结构完成,为了保证它们之间的衔接,就必须开展优质的与现代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只有物流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国外客户需要的商品适时、适地、按质、按量、低成本地送达,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对外贸易。现代物流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国际贸易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处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各国积极研究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繁荣兴旺的景象,国际贸易发展得极为迅速。同时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资本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本国或本地的市场已不能满足其进一步发展的经济需要,加之交通运输、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与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货物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流动和广泛交换,物流国际化成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质量要求。对外贸易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高附加值、高精密度、高精细商品流通量的增加,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外贸易需求的多样化还造成了物流的多品种、小批量化,这就同时要求现代物流向优质服务和多样化发展。
②效率要求。对外贸易的集中表现,就是合约的订立和履行,而对外贸易合约的履行是由国际物流活动来完成的,这就要求通过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来履行合约。从输入方面的国际物流看,提高物流效率最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率的组织所需商品的进口、储备和供应。也就是说,从订货、交货,直至运入国内保管、组织供应的整个过程,都应加强物流管理。根据国际贸易商品的不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巨型专用货船、专用泊位以及大型机械等的专业运输等等,这对提高物流效率起着主导作用。
③安全要求。国际物流所涉及的国家多,地域辽阔,在途时间长,受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等自然因素和政局、罢工、战争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国际物流,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时,要密切注意所经地域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同时还应注意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等,以防止这些人为因素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造成对货物灭失和损害。
④经济要求。国际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多,备运期长。在现代物流领域,控制物流费用以降低成本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于现代物流企业来说,选择最佳物流方案、提高物流经济性、降低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水平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⑤信息化要求。随着EDI技术的成熟以及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管理、效率都产生了质的飞跃。这就要求现代物流必须实现信息化,加强网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并及时做好国际货物的运输工作。
总之,国际物流必须适应国际贸易结构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变革,向国际物流合理化方向发展。
4 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
根据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在国际贸易活动处于信息化、现代化的新环境下,国际物流体系得构建应具备以下几个要求:
4.1 快速反应
物流服务对国际供应链的上下游物流需求的反应要求越来越高,前置时间与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速度越来越快。
4.2 功能集成
物流系统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比如: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4.3 系列服务
物流系统除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善化、系列化及传统的储运、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还在外延上扩展至相关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提高服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
4.4 规范作业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
4.5 整体最优
国际物流系统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追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4.6 流程自动
现代国际贸易物流自动化是指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按照自动化标准作业、商品按照最佳配送路线等。 国际贸易物流系统是连结生产和贸易领域,使时间和场所产生效益的设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所在。物流系统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制造、配送、国际运输体及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整体结构,企业类型也是形形色色。
在全球经济步入了后金融危机的复杂时期的今天,能真正服务好国际贸易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的地位日趋重要,发展现代国际物流服务已成当务之急。一个多功能、全球化、高专业度、能高效低能耗运作、能为不同贸易需求提供科学、合理服务方案的现代物流供应商,肩负着完成商业贸易的重要使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国际物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要实现国际贸易,完成把商品从一国运送到另一国指定的地点并交给客户,必须实现国际物流。国际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建立以服务国际贸易为导向的现代物流体系,将会为国际贸易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使国际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湘荣.国际物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22-25.
[3]刘应元.面向现代国际贸易的国际物流运作标准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9).
国际物流 篇2
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区别有:
(1)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经营环境不同。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2)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中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不同。
(3)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信息沟通方式不同。(4)国际物流较之国内物流面临更大的风险。(5)国际物流的标准化要求高于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是指国与国之间,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它包括多国之间或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范围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随之加快,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从企业角度看,不仅是已经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之间.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内.国内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小,它也可包括一些区域性组织内部的物流.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河套地区等;按经济圈可划分为沿海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它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规,政策应该是为其自身的整体利益服务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与法律实务初探金博大律师事务所河南物流律师网张宾峰现代物流作为我国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十分迅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均应有相关法律来规范和支持,并有精通该产业法律的专业人士提供法律服务。这些专业人士,在西方国家通称之为产业律师,而在我国习惯称为专业律师,比较典型的如房地产律师、金融律师、保险律师等。就物流而言,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开放性、国际性等特点,包含了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等七大环节,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众多从事物流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设立以及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时候,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怎么样预防纠纷、消除纠纷,如果出现纠纷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物流法律及精通法律的专业人士来解决。
现阶段,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个层面,关于我国的物流立法,由于目前没有形成专门、系统的物流法律法规,导致物流发展在个别领域出现了无序竞争、诚信缺失等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直接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第二个层面,关于法律实务,我国尚未形成专门为物流产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法律人团队。
一、关于我国物流法律立法现状之清理现代物流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完善物流法律制度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法律制度,把以前分散的法律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专门物流法律体系,尤为重要。
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而作为调整物流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建设相对滞后与不完善,从某种角度上说,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个别领域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以系统论的观点,以散见于我国现行法律、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中调整物流关系的规范性文件为基石,整合现有法律资源,从物流主体立法、物流行为立法、物流经济调控立法和物流争议救济立法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物流法律制度体系进行探讨。
(一)物流主体立法从法律意义上讲,物流主体立法实际上解决的是形形色色的物流活动承载的法律主体资格及相关问题,包括两方面的立法:
一是对物流自律性组织的规范。物流自律性组织主要是指各类物流企业商会和物流行业协会,他们在加强物流行业自律、维护行业秩序、促进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但对这类自律性组织本身目前缺乏应有规范。
二是关于各种物流的经营主体的立法,即有关物流主体资格取得、变更、消灭的规范。由于参与物流的企业涉及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立法也遍及各行业主体,如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各种运输方式下的关于承运人、仓储经营者、包装服务商、装卸业者、承揽加工者、配送商、信息服务供应商、公共网络经营人等的立法。
法律上,至今我国尚未制定关于物流主体的综合性法律或者法规。目前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被囊括在综合性的法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然也有《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审批管理办法》、《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商品代理配送行业管理若干规定》、《关于开展试点设立外商投资物流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府规章,而这些规定从法律渊源上说都属于部门规章,效力相对来说较低,不具有跨行业的普遍的效力。
从现实看,目前很有必要通过制定法律,对从事物流服务的主体及物流企业进行规范。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物流市场实行准入制,物流企业门槛低或者把关不严,是目前运输市场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市场准入的目的就是要限制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也打着物流旗号企业进入物流业,搞不正当竞争,破坏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一般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有无开展物流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有无必要的人才;三是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从这里也可看出,我国推行物流标准的重要意义。如从人才的角度分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助理物流师、物流师、高级物流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行业认证,可以说是为今后推行物流市场准入制度准备人才条件。另外,通过准入制来实现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最经济的、最有效益,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物流行为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传递等服务行为,在法律上属于民商事行为性质。物流行为法律制度就是调整各种物流经营主体之间因各种物流行为的设立、变更、终止而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物流行为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民商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这些法律虽然不是直接针对物流业制定的,但却是物流行为法律制度的根本或基础。民商事的这些基本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关系当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就物流行为各个环节的具体立法而言,运输和包装环节的立法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层次也较丰富,规定得也较为详尽一些,而其它环节的立法比较欠缺。下面针对物流各个环节立法进行述评: 关于采购与销售立法。采购与销售是现代物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环节,采购是物流的开始环节,而销售则是物流的最后环节。其实不管是采购还是销售,在各市场主体之间都存在一个买卖(或购销)法律关系。而这种买卖(或购销)法律关系又通常是在买方与卖方之间通过达成口头或书面的买卖合同(或购销合同)来加以实现。我国《合同法》第九章专门对买卖合同作了规定,这是我国在采购与销售方面的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当然,采购和销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如集团采购、招投标和拍卖等。对团购和批发,其实只是在某一个采购或销售环节中,实现商品的集合和主体的集合,从而形成价格优势或货品的价格优惠,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规范。
而对于招投标和拍卖,因为其涉及的领域广、程序复杂,故我国颁布了《招标投标法》和《拍卖法》对之进行调整和规范。政府采购属于一种特殊的采购,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我国也颁布了《政府采购法》。
关于仓储立法。仓储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环节。在仓储活动中,首要任务是建立物流仓库及相关设施或设备。在物流实践中,物流仓库及相关设施可以通过自建或租赁取得,如果租赁取得,其实质是一种租赁合同行为。我国《合同法》第13章专门对租赁合同行为作了规定。对于仓储和保管,我国《合同法》也有专章规定。
关于流通加工立法。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运输、销售或消费使用的需要而进行的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可以由物流业者自己完成,也可以通过签订承揽合同,将部分或整个工作外包出去,由别的企业或个人完成。我国《合同法》也有专章对承揽合同进行规定。对流通加工中的包装环节,我国颁布的单行法规或行政规章主要有:《危险和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药品包装、标签规范细则(暂行)》、《药品包装管理办法》、《公路、水路危险货物包装基本要求和性能试验》、《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铁路运输出口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管理办法(试行)》等。
关于运输业立法。运输是物流业最基本的业务和最重要的环节。有关运输,我国已颁布了不少法律法规。我国《合同法》、《公路法》、《铁路法》、《航空法》、《海商法》等基本法律都对运输合同、各种运输责任及赔偿等作出规定。
同时,我国也颁布了不少单行法规或行政规章,如《汽车货物运输规则》、《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国际海运条例》、《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对各种运输行为,加以调整。
关于信息立法。现代物流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我国针对信息技术的立法目前还严重不足。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信息立法的特点主要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可能涉及到商业秘密保护以及电子商务等。电子商务立法是当前最复杂的一个问题,主要是要解决电子信息数据传递的法律效力。
总的说来,通过对上述各种物流行为立法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物流行为从法律上说其实质是合同行为。但问题是,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合同与普通的民事合同是否完全一致呢?我们认为是有差别的,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这些合同进行专门研究,那么,差别在什么地方呢? 物流活动大多数归结到运输合同,我们就以运输合同为例作简要分析,物流中的运输合同不单单包括运输,其内容往往又超出普通运输合同的范围,物流运输合同中如果要求物流企业负责提供某种型号的设备,物流企业就要去采购后再送给客户,这时,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同就有了买卖合同的特点;或者是物流企业为大型超市搞配送,这里也涉及配送,所以物流中的运输合同,已远不是一个普通运输合同所能涵盖的。从立法的角度上,也能分析出其间的区别,《合同法》是从交易的角度来制定的,规范的是商流,即重视买卖或交易,而物流不同于商流,更侧重于物的流通,是服务,体现的是协作。那么针对这种特殊的法律关系,有必要从立法上加以规范。
(三)物流经济调控立法物流经济调控法律制度包括物流经济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和物流市场微观管理法律制度。大多数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法律法规对物流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样也适用,如投资法、税收法、外汇法、价格法、对外贸易法等。物流经济的宏观调控也有其独自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如公路法、铁路法、航空法、港口法和邮政法等。物流微观市场管理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国家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微观调控管理时发生的物流经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一般的市场微观管理法,通常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广告法等。与物流市场联系紧密的法律规范有计量法、标准化法。
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物流组织管理,提高效率,是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政府管理物流,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比如盗用商标,盗用物流企业的票据,损害对方的名誉,主要靠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二是反对垄断,目前我国还没有反垄断法。
(四)物流争议救济立法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日益频繁,物流层面愈加丰富,物流参与者日益增多,与此相适应地,在物流领域内发生的权益纠纷也逐步增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物流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使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国物流立法的滞后性所决定的。
物流纠纷特点有四:一是主要体现为平等有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纠纷,如货物运输合同纠纷、仓储保管合同纠纷、货物买卖纠纷等,为合同之债。二是体现为虽无合同在先,但一方权利受损的侵权纠纷,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道路交通事故,为侵权之债。三是在国际物流活动中,凡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中有所涉猎的物流纠纷,优先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规定。四是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物流纠纷的复杂性。一件纠纷涉及物流活动的多个环节,如加工、包装、搬运、运输、储存、配送、信息处理等,又可能涉及到多方参加者,导致物流纠纷案件法律适用和处理程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在国内程序法领域,物流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仍主要是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其依法作出的判决书、裁定书和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强制执行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是解决物流纠纷适用的最主要的程序法律依据。物流中涉及的海事和海商案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处理也有专门的程序法即海事特别程序法来规范或调整。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也是物流争议解决的常用程序。物流运输业中的一大特点是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较为集中,这是物流行业的运作特点决定的。对受害人来讲,如何通过法定程序获得相关赔偿,成为他们关心的问题。而对致害者运输企业,其可预见的事故处理制度及承担责任大小究竟如何,有关交通事故等级、处理程序、责任认定及相关民事赔偿和行政责任承担,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关于处理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到物流的特点,有纠纷就有停滞,而诉讼由于追求公正的价值观体现,相对来说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这与物流社会追求效率的价值观不相符合,在无法改变诉讼模式的情况下,选择仲裁应为上策。
二、物流业呼唤产业律师在这里,我们提出物流产业律师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律师渗透到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形成为各领域服务的产业律师,而在我国,称之为专业律师,如房地产、金融、保险,实际上已具有产业律师的雏形,但这样的律师少之又少。对于物流业,从经济角度来说,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从法律来说,是一个亟待正视之并进一步完善的法律领域。但从目前现状来说,从事物流的,缺乏法律专业知识;而从事法律工作的,对专业的物流又隔行如隔山,不甚了解。在这种现状下,就需要一大批把为物流产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作为自己使命的物流产业律师队伍出现。我们认为,物流产业律师大有可为:
(一)参与立法,为政府规范物流出谋划策如前所述,当前物流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均与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力有关,我们可以在办理物流案件中,不断研究,发现现有立法中的疏漏,探求最佳解决知道,向立法、执法部门先言献策,以尽菲薄之力。
(二)为物流企业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1、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建设大型综合性的物流基地,是开展物流的重要的基本设施。物流园区基地建设牵涉到国家宏观投资政策、《规划法》、《土地法》、《环境保***》等各项法律规范,律师参与可以为园区基地建设进行法律论证,提供法律服务。
2、为物流企业的设立、分立、兼并、破产、清算等提供法律服务。根据中国加入WTO所作的承诺,自2005年12月11日起,外资物流公司可在华设立独资分公司,中国物流业将敞开大门,直面世界物流业的挑战和竞争。中外物流业的竞争,将更多地从企业的兼并重组上进行。
3、起草、审查、修改各类格式业务文件、合同、法律文书;物流行为从法律上说其实质合同行为,需要即懂物流又精通法律的专业律师起草符合行业特点的一些合同。
4、参与谈判、参与纠纷和解调解。物流行为又是一种合作行为,为达到合作供应的目的,各方需要进行反复的磋商、谈判,当出现纠纷时,能基于长期的合作,达成共识,这同样律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为物流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就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项事务,出具法律意见。
(三)诉讼服务:代理普通民事经济案件、涉外商事(中级法院受理)和海事海商案件(海事法院受理)的起诉、应诉、反诉、上诉、申请执行、申请再审、催示公告等。
(四)仲裁服务:代理普通民事经济案件、涉外商事、海事海商案件的仲裁申请、答辩、反请求、申请撤消裁决、申请执行裁决、申请不予执行裁决、申请国外仲裁裁决在中国的承认与执行;劳动仲裁。
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法制,物流产业律师大有可为!就只有这些别忘加分啊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问题1.1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在现阶段的我国,对第三方物流有着切实需求的企业仍然主要是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一部分新兴的高新技术、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和极少数国有大中型工商企业,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习惯于自己干物流,不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忽视或不愿意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即使有许多工商企业将运输业务外包给运输企业,仓储业务外包给仓储企业,但也只是企业间简单的、不稳定的业务联系,而绝非供应链管理意义上的合作。1.2资源浪费严重,第三方物流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传统的物流类企业,如那些从运输、储运企业拓展业务转化而来的企业;二是外资来华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三是工商企业的物流部门转化而来;四是某些内资因看好物流市场而投资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包括由网络公司转化而来的第四方物流公司);五是中国邮政、铁路空运这一类特殊的垄断性物流供应商。以上几类企业依托各自的优势,正在积极开拓现代物流服务领域,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已有的众多物流企业中,普遍表现出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机能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运作的效率不高;有效服务网络不足;社会化程度较低等。1.3缺乏系统性管理,装备标准化程度低,无序竞争扰乱整体市场秩序物流业不但涉及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甚至管道运输方式,还涉及多种业务种类。物流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不但有交通部、铁道部,还有邮政局、海关等,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规定,各作各的规划,缺乏统一的大物流构想,因而在物流管理缺乏系统性,在发展物流设施设备上,缺乏前瞻性,标准化程度低,很难与国际物流对接。由于缺乏系统性管理,物流市场上的无序竞争严重,“劣质”物流企业扰乱整体市场秩序。我国的运输市场还比较混乱,成本的畸形降低使得某些不规范经营的“劣质”物流企业可以在拓展市场时给出很低的报价,而很多物流需求企业出于成本的压力,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将价格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企业明知很多“劣质”物流企业的报价是建立在违法基础上的,但仍然经常选择将运输功能单独外包给那些不规范经营的物流或运输企业。这样不但影响了工商企业将物流整体外包,还出现了很多“胆量大”的“劣质”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将合法经营的“优质”物流企业“打败”的现象。1.4第三方物流平台构筑滞后,信息化程度低根据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与广度,目前的物流行业IT应用系统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点应用。针对个别功能的各种软件工具和单点系统的建设。第二层次是流程优化。针对物流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三层次是综合管理。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第四层次是公共平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如物流信息的发布与共享,物流行业与其他相关机构的信息交互。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业单独承担,而应该由外部的服务供应商或政府部门负责满足。这一层次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EDI网络服务中心等。而我国在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仅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第二层次,占中国物流企业总数的18%左右。达到第三层次的物流企业则更少,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5%左右。而上升到第四层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信息化程度低,极大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1.5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我国多数企业还奉行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管理思想,从采购材料到销售商品全部由生产企业自身完成。特别是对于那些财务状况还令人满意的企业来说,他们不愿改变现状,不愿通过物流外包的方式来改变现有业务的经营模式。
抵制变化。企业内部设有物流部门的企业,由于仓储、运输等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所以容纳了不少冗员,企业如果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则意味着大批员工被解雇。在企业存量得不到妥善解决,职工未被安置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第三方物流行业相对来说还很年轻,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重要作用。他们担心如果失去内部物流能力,会在与客户交往和其他方面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而失去主动权,这种担心在那些从来没有进行过物流外包业务的企业尤为普遍。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方面原因,实力尚弱。国内第三方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还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只不过在名字前面加上了“物流”二字。这些企业交通能力不能满足现代运输要求,仓储设施落后,物流管理人才匮乏,再加上反映第三方物流公司能力的数据相对较少,从而使得一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戒心。2完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措施2.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据统计,1994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收入为150亿美元,1996年为250亿美元,预计在未来第三方物流将以15%~20%的速度递增。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2.2积极培育物流市场首先,强化物流市场主体即物流企业准入制度建设;同时规范各种物流行为。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实行并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可避免皮包公司和“图章公司”扰乱市场,进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其次,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培育完善的物流市场,必须推进物流市场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切实加强政府对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应设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从而可以建立统一完整的大物流市场,实现物流向网络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转变。最后,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针对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引进物流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发展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育物流人才。2.3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
具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所以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2.4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政府应指定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机构针对物流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如统一的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送标准等;对物流安全和环境制定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环境保护责任法等,以保证物流业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进行。同时,支持并敦促行业协会制定物流作业和服务的标准,统一物流用语以及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标准。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中国物流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小、乱、杂的竞争环境,同时又要面对国外巨头大、精、专的竞争。而利用信息化实现差异化的服务竞争已经成为面对挑战、提升实力的最有效的手段。2.5优化物流运作软硬件环境近年来,我国在物流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了应对全球新经济的到来,我国加紧对基础设施和基础项目的建设。比如: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建设正有步骤地进行。公路通车里程2003年比1997年增加47%,其中高速公路增加5倍多。按照“十五”规划的要求,正在加紧建设“八纵八横”铁路主干线、“五纵七横”公路国道主干线,以及45个公路主枢纽、130个公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中转站、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43个主枢纽港口。日新月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府对软件要素的提升也在不断做出努力,制定和完善许多法律法规。具体有:简化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程序,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性审批,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制定相关物流法律法规等。物流法律法规对保护物流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各种物流行为,促进了物流业健康发展。
国际物流巨头的尖牙 篇3
那些跨国订货商们指定的国际物流业巨头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优势是中国国内物流服务商无法比拟的。除了服务态度无可挑剔外,还有例如通过订单号码,国际物流巨头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状态;所有清关需要的单证都会扫描至物流公司的数据库中,目的地通过这个共享的数据库,下载清关所需的单证,能够在货物到达欧洲的口岸前就完成清关,大大缩短了转运的时间。如果发货公司没有按照进口国海关的要求提供相关单证,物流公司还会有专人提醒,他们就是大客户支持经理,客户的货物一旦出了问题,只需联络客户经理就可以得到一站式的解决。而这只是这些国际物流巨头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的一个缩影。
由于拥有良好的国际客户基础,起初国际物流巨头们在中国国内服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给自己母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客户提供在中国的业务支持。而目前中国制造业和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刺激了中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因而国际物流巨头们对在中国的业务拓展表现出了越来越高的热情,并开始钟情于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
“尖牙”毕露,巨头们对中小企业的争夺态势给中国国内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中国国内的中小企业一开始使用的往往是国内的运输公司,这些国内运输公司往往有着良好的客户关系,但是它们不仅在国际货运网络的建设上不能与那些国际物流公司相提并论,而且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也无法满足订货商对采购过程信息的全方位管理要求。凡此种种,造成国内运输公司在与国际物流巨头的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下风。
在2003年以前,由于来自中国国内中小企业的业务操作比较复杂,量也不大,国际物流巨头们很少涉足。但从2003年开始,一直承揽这些“小业务”的国内运输公司与国际巨头们的“交火”频率越来越高。
国际物流巨头们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值得中国本土方兴未艾的物流企业思考。
首先,网络的建设是物流企业竞争的基础,而国际物流巨头们正在不惜重金打造自己的网络优势。例如,1986年成立的中外运敦豪(DHL)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开设了50家分公司,服务网络覆盖了大小318个城市。而在去年底又宣布,未来5年内将在中国增加投资2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编织服务网络。而另一物流巨头联邦快递(FEDEX)也已经把上海、北京、深圳纳入自己庞大的全球直航货运网络,其在中国的合资公司目前所服务的城市多达220个,并计划于未来5年再增加100个。UPS也于去年7月将大中华区总部由香港移至上海,全面负责香港、澳门、台湾与内地的市场,其目的也在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业务。各大物流公司的网络建设竞争之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国内本土物流行业昔日所引以为豪的网络优势如今已经荡然无存。由于国内的不少运输和物流企业区域特征明显,多数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就是区域性的服务,本身不具备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的业务网络能力,因而失掉了那些越来越多地依靠进出口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的生意。
其次,国内本土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技术也大大逊色于国际知名的物流巨头,而物流与信息流的合一正是现代物流业的本质特征。国际物流巨头们借助于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之能够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的管理。免费客户服务电话、客户网上发件系统、实时货物查询系统、与海关系统相联的电子数据传输EDI系统……各大物流巨头已经或正在着手将这些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业务中。例如,中外运敦豪(DHL)推出的短信快件跟踪业务就是一项充满人性化的增值服务,它可以让客户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手机跟踪DHL的快件。据了解,只要客户将短信申请发送到当地DHL的SMS跟踪服务中心,按当地短信资费标准支付发出短信的费用,DHL在30秒内即可回复最新的货运跟踪结果并承担回复短信时产生的信息费用;如果首次跟踪结果为快件还未派送,它还将在该快件签收后再次发送短信通知客户快件跟踪的最终结果。无线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无疑为这些巨头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拿GPRS技术来说,它是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推出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方式。其基本特点是借助中国移动的手机网络,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不谋而合,中外运敦豪(DHL)和联邦快递(FEDEX)都选择了该技术;使之应用到其移动商务领域:将GPRS技术与笔记本电脑相结合,再配合VPN的方式,移动办公成为可能,销售人员或经常出差的人员无论是在机场、酒店还是客户的办公室,他们都可以接入到其公司的内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或查询其他公司信息,而无需电话线,从而节约了长途电话费用,并且GPRS与VPN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接入方式。管理成本的节约与工作效率的提高必然会提升公司的收益,使其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最后,如果说网络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别是物流公司的硬件和软件,那么服务的不断创新则是其制胜的精髓所在。还以中外运敦豪(DHL)为例,由于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如无锡、苏州、台州、昆山一带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多,进出口贸易频繁,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企业的物流需求,DHL推出了上海至香港的午夜包机服务,使上海成为DHL亚洲航空网络的新成员,该航空网络可以向亚洲主要城市实现隔夜派送,而午夜包机的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了最晚的截止取件时间。例如在上海,只要客户的快件于当天下午5点半前交给DHL,第二天此快件就能够出现在其亚洲主要城市的客户手中。另一个物流巨人联邦快递FEDEX同样也开通了深圳直飞美国的全货运班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结算方式的多样化,这也提升了国际物流巨头们的服务水平。由于他们有着完整的账务中心,使灵活的结算方式成为其取得竞争优势的另一法宝。通常情况下,国际物流巨头的服务费用结算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现金预付运费,月结运费,使用全球协议账号,由第三方进行付款,货到付款,等。这些多样化的结账选择为客户们带来了便利。除此以外,这些实力雄厚的国际物流巨头们都设有重要客户经理,他们的全球客户或重要客户遇到任何问题,只需要打个电话或发个电子邮件,客户经理就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使客户备感亲切。
以往,中国本土运输公司总认为国际物流巨头们的优势只在国际业务,但目前越来越清楚的是,竞争的硝烟已经蔓延了国内物流市场。2003年,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大客户国内物流服务的需求,中外运敦豪(DHL)率先在国内的18个主要城市间推出了国内快递隔夜送达服务,而其承诺的服务标准与国际服务相同,竞争直指国内的物流企业。面对国际物流巨头们的竞争压力,国内物流企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竞争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做区域性运输服务的企业,要做到在所在的区域内服务最好、价格最低、无人能及,用市场的手段在区域内构筑起市场进入的高门槛。再如,小物流公司的灵活性就比大型物流企业更具优势,因为小物流公司能够提供更加贴身式的服务,只要运用好自身的优势,同样能以特色服务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在市场补缺方面独占鳌头。
另外,国内目前也产生了诸如中外运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大型的运输和物流企业,这些企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其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业务范围更加广阔、国际化操作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其领导者也具国际管理的水准,完全有抗衡国际巨头的实力。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 篇4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的基础
国际物流是指实现货物在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之间的物理性转移而发生的贸易活动。我们这里讲的国际物流, 是跨越国界范围的贸易活动, 也是从我国国内物流延伸和扩展出去的一种形式。国际贸易是多个国家之间记性的活动, 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 国际物流在经营过程中服务于国际贸易, 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较多的服务行为。在此基础上, 我们不难看出, 国际物流的产生依赖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 也就没有国际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可以说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二、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是发展国际贸易的保障
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从国际物流产生以后便就开始独立发展, 并且发展迅速, 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 货物的转移会给国际物流的流量带来上升状态, 这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际物流中的科技手段应用越来越多, 这些手段使得国际物流活动中的信息更好更快地进行传递和反馈, 也能为企业提供消费者的很多信息, 使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符合消费者意愿的计划并加以实施。这样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 并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到国际物流中, 各个企业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信息, 这样可以不断满足消费者的愿望, 并且缩短产品流通的周期, 使物流配送的速度变得更迅速。
三、我国国际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1. 物流管理体制的落后。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仍然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 许多管理部门没有真正做到整齐分开, 使得管理能力受到影响和制约, 造成管理水平的整体下降, 部门之间责任不明, 推卸责任和人浮于事等局面, 进而导致管理体系的能力不强, 严重影响到国际物流的效率提高。
2. 国际物流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由于我国的国际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 而且管理体制相对落后, 使得我国缺乏统一的物流法律法规。我国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管, 现有的民法和工商注册法仅仅对运输代理企业做出了几点规定, 而我国现在的很多物流业从业者都是第三方物流业者, 它们之前的身份很多是从事于运输和货运代理, 这些企业在转型之后, 法律地位已经发生了转变, 然而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为。
3. 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数量比较少、兼容性差, 配套少。由于物流设施的结构不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运输设施的布局地区差异性较大, 运输方式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造成了盲目争抢资源的现象。
4. 国际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我国物流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装备标准不统一, 器具标准不配套, 特别是在运输装备和装卸设备上还比较欠缺。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 在设施和装备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
5. 我国物流运输能力落后。
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依靠海运, 但是目前来看, 我国运输力的增长不能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 运输能力仍显落后。
四、我国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1. 建立统一规划的物流管理体制。
我国应该设立统管物流的部门和主管国际物流的分部门, 明确分工。统一规划和布局物流工作, 统一对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发展和规划做出调配。确保我国物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建立和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关于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有利于规范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形成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的法律体系, 使各地有法可依, 有据可循。进而避免地方物流和中央物流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冲突。
3. 推行国际物流标准化。
我国应该尽快发展物流的标准化建设, 只有我国的物流标准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相一致了, 才能提高货物和信息的流转效率。
结语
随着全球贸易量的空前壮大, 货物的跨国转移使国际物流量大幅提升,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发展是互动的, 相辅相成。如今, 欧美、日本等已经是世界贸易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 同时它们也促进了世界物流组织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国的物流行业应该不断完善自己, 充分发展物流技术, 在世界贸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项, 进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摘要: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国际物流产生的基础,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更迅速, 国际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 国际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国际物流发展程度的影响, 而在此基础上, 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反之, 如果国际物流出现了停滞或者增长缓慢等现象, 也会严重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将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做出简要讨论, 并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提出思考。
关键词:国际贸易,基础条件,国际物流,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蕾, 吴国蔚.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下卷) [C].2008
国际物流---学习心得 篇5
物流0801 李启新 308081602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赵老师的精心的课程安排下,具有实战性的考察中,和耐心的教导之下,让我对国际物流实务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学习到了非常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以及训练了个人的各方面的能力(如资料查找能力,认知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能力),在此衷心得感谢我们最亲爱的赵老师,同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下面我将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展示在这个学期自己所收获的点点滴滴:
首先要说的是,国际物流的重要性:所谓的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其总目标就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的将商品从某国的供方运送到别的一个国家的需方。是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领域。
通过学习国际物流的特点和基本形式,我了解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学到了国际贸易中的13种贸易术语,在老师的精彩讲解下,对于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不仅如此,还了解到国际物流相关的国际贸易业务运在作的流程、货运结算方式、以及货运服务委托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在国际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网络的学习中,了解到他们各自的构成及运作方式。其中还有,国际物流结点的功能及类型,如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去口加工区等等;在国际货运包装、仓储、理货业务中,国际物流中都有着更为严格和标准化得要求,深刻知道其包装、仓储、和理货的对国际运输的重要性;在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和代理中,认识到了承运人、货主、运输代理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国际货运的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在本节中还了解到更为
突出的内容就是法律责任;在国际混匀的代理保健与代理报关中,了解到了报关流程,学会了填写报检单,报检委托书等等,还有就是海关的地位作用以及现有的优惠政策(如出口退税政策);在学习了国际海运、空运、铁路联合运输物流之后,学习到他们各自的优势与劣势,以及他们的运输方式和风险处理,还有他们的计价方式;在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与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的章节中,了解到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的优势,并学会填写各种货运单据;在国际物流服务与管理中,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引起对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加上国际电子商务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激增,以及全球业务外包的趋势和地区性贸易模式的转换,这些都促进了国际物流服务的发展以及国际物流管理上的创新与发展。
在老师组织下的国际物流实务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学会了报关的整个流程,有了更为立体的感受。还有就是课题分组活动中,更为深入地全面了解到了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关知识,如国内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成本分配比较、成长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物流 篇6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创新;推动
国际贸易主要指的是不同的国家之间或者地区之间进行贸易,一般来说伴随着货物的流转和资金的流转。国际物流主要指的是在国际贸易行为完成之后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货物的运输工作。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的发展,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系。要想在国际间进行贸易,就需要在不同的国境之间进行货物流转,这样的工作就必须用国际物流来实现。因此国际物流能够保障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物流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产生更加重要的战略作用。下图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发展走势:
图1 1978-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走势图
一、国际物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在国际贸易中,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在贸易中能否占得优势,并且这样的优势能够赢得多少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在生产和销售商,成本能够压缩的空间已经非常小,最大的可能性就在国际物流上,我国的国际物流成本中,与集装箱交货价格相比较只占到15%至25%,所以说国际物流能够充分利用物流中的效益背反原理,利用物流上的环节协调来充分降低国际物流的成本支出,通过降低国际物流的成本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贸易收益。
2.扩展国际贸易规模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是重要的保障环节,国际物流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国际贸易的规模,我国的国际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亚洲、美洲和大多数的西方欧洲国家,这些客户都较为集中,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拓展海外的贸易伙伴。
3.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目前我国的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不是非常强,这主要是因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并且在进出口方面的制度结构不科学,只有在进出口方面的效率与合理性上加强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样的问题。每一样产品的研发过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因此改善和加强管理才是最重要的工作,在国际物流方面就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来帮助国际贸易的客户降低贸易的成本,让企业的产品更加有针对性地在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帮助企业提升对进出口国际市场的反应速度,提升贸易的效率,更好地进行高效销售,提升产品的市场规模和行业竞争力。
二、利用国际物流创新推动我国国际贸易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
在国际物流的环节中,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从贸易企业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全部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就需要在世界上寻找到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信誉度高的物流合作伙伴,这样通过物流服务外包的形式进行合作,可以将传统的国际物流管理费用转化为更多可用的资金,通过低成本来获得高回报。所以说,在寻找国际物流合作伙伴时应当全面考察企业的资质和服务质量,优化供应链的管理,才能够有效提升物流服务商的物流服务质量。
2.标准化国际物流建设
在一般的国际物流流程中,物流企业需要在作业、加量、用于、数据服务等方面具备完善严谨的工作流程,不仅如此还应当建立起适合自身市场环境需要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在原有的工作流程中进行进一步创新,淘汰低效率且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环节,让自身的每一项服务流程都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来,提高货物流转的效率,这样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加速发展步伐,协调一致地进行物流服务的管理。
3.改善物流服务水平与质量
在我国很多从事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都没有较大的行业竞争实力,也没有大规模地服务范围,并且企业在物流服务方面的管理水平还非常低,手段传统且简单,因此服务质量不能够与国际化接轨。所以说,要想提升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自我管理水平,就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方面是企业要给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和高保障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企业要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消费,同时在物流上也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灵活的变更与适应。
三、总结
总的来说,国际物流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国际贸易无比发达的今天,我国需要针对贸易和物流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物流环节在国际贸易流程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贸易效率和货物资金流转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发挥更强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谦. 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 商业文化月刊, 2008, (9).
[2] 卢成强. 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物流成本分析[J]. 中国储运, 2007, (8):97-98.
[3] 黄亮, 许继琴. 宁波市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协整关系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 (20):31-35.
[4] 林青.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机制研究——基于贸易成本的视角[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9):94-95.
国际物流 篇7
一、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的必要性
(一)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已由2011年一季度的9.8%下降为2016年二季度的6.7%。作为以大宗商品为主的贸易型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必然也受此影响。尽管近两年国际物流公司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实体贸易规模,开辟国际市场,但传统物流、仓储运输、港口服务等业务仍占主导地位。在外部宏观市场形势不利的背景下,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及贷款利率成本等不断上升,物流采购成本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市场销售价格却不断下滑,中间流通环节的增值创效空间相对较小甚至倒挂。从长远看,单靠传统的物流贸易业务已不能满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优化商业模式,是公司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金融创新的需要
受国家“去产能”等政策影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各大金融机构普遍收紧了对煤炭相关企业的融资额度,严格控制新增规模并压缩现有贷款规模,超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债券发行成本高且市场购买力不足,企业融资困难重重。国际物流公司发展最大的支撑和依赖就是资金,若资金不足将威胁企业生存。而物流金融业务的提出,即通过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业务实现融资,可以解决企业资金窘境。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企业金融创新的需要。
(三)充分利用资源,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当前,物流金融业务的形式、规模及深度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物流金融业务对企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企业集团都在借助物流业务实现融资及创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公司等,均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从境外引入大批量低成本资金,同时赚取利差与汇差收益。可见,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企业附加值收益,还可提升同业竞争力。与同行业相比,国际物流公司物流业务融资与创效作用发挥的还远远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因为,近几年国际物流公司在业务开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炭、钢材、焦炭、铁矿石等市场和客户资源,而开展物流金融的前提必须有足够的实体业务支撑。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资源,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四)互利互惠,实现银企共赢的需要
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国际结算三大工具(电汇、托收、信用证)和贸易融资类产品被人为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国际业务组合产品。这些产品灵活运用了金融技术,结合境内外汇率差、利率差等机会,以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为载体,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无风险的物流金融收益,成为企业新的利润来源和新的竞争手段;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带来国际业务收付汇量、人民币外汇交易量等收益。因此,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银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的需要。
二、国际物流公司运用物流金融融资的渠道与模式
(一)进出口业务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借助于境内外公司平台,以国际贸易业务为依托,把国际贸易作为资金进出境的载体,当境外贸易融资成本低的时候,由境外公司融资完成对境内公司支付。如:通过进口业务,境内公司向境外公司开立3个月或6个月远期信用证,企业通过远期信用证延期付款实现间接融资;或通过出口业务,境内公司先预收境外公司现汇实现提前融资。
上述业务模式,在存在利差与汇差的背景下,企业除了借助于进出口贸易业务实现融资功能外,还可借助于贸易融资实现跨境资金调度,进而达到节约财务费用的目的。
(二)保理业务融资
将国际物流公司以放账期条件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给买方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获得银行流动资金支持,加快资金周转。
保理业务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银行签订保理协议,向银行提供买卖合同、发票复印件及债务方债务转让确认函等,银行放款实现融资。
(三)订单业务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凭信用良好的买方订单,在提供有效担保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国际物流公司采购商品,国际物流公司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订单融资操作流程一般为国际物流公司与购货方签订购销合同,并取得购货订单;国际物流公司持购销合同和购货订单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银行确认合同、订单的真实有效性,与国际物流公司签订订单融资合同及相关担保合同;银行向国际物流公司发放贷款;国际物流公司按合同规定用途支用贷款、完成订单项下交货义务;购货方支付货款,银行在专用账户扣还贷款。
(四)动产质押融资
国际物流公司将动产(库存商品等)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公司监管,银行据此给予一定比例的融资,包括贷款、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保证、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等。
国际物流公司在质押期内可根据业务实际更换质押物,即用银行认可的新质押物置换原质押物。这样,既可以拓宽国际物流公司融资渠道,又可以有效盘活库存。
三、国际物流公司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模式
物流金融业务的增效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与汇差收益,由于在岸与离岸市场相对分离,存在利率与汇率差异,在开展业务结算过程中,在两个不同市场上,如同时以较高价格卖出人民币(外币)并以较低价格买入人民币(外币),或者以较高利率存放人民币资产并以较低价格融入人民币负债,或者将以上模式组合,均可在办理结算的同时实现盈利收益。
(一)理财质押开证盈利模式
在跨境贸易结算时,可通过人民币全额保证金开证形式实现盈利。如国际物流公司开展进口业务,以人民币全额保证金购买低风险金融理财产品为质押,银行为国际物流公司开具人民币远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到期后,释放人民币保证金用于支付境外货款。企业在没有支付困难,不占用授信额度的同时,通过远期信用证延迟支付,不但可获得定期存款收益,还可享受人民币汇率升值收益。
(二)汇率利率组合盈利模式
通过货币掉期业务,即售远结方式实现盈利。如境外公司收到境内公司人民币资金后,可在境外银行办理货币掉期,以掉期后所得外币资金存单作为质押,通过贸易业务再向境内公司办理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结算。远期信用证到期后,用外币存单到期的掉期人民币资金作为还信用证的资金来源。该业务的主要盈利点为外币存单的利息收益与人民币掉期收益之和。
(三)存人民币贷外币盈利模式
将人民币资金存在银行,获得高收益利息,以人民币存单作为质押贷美元或其他外币,存款期可与贷款期相同,利用人民币存款利息高于外币贷款利息(存款利息-贷款成本)赚取盈利收益。但此种模式,关键风险点是人民币存单到期后,需要购汇偿还外币贷款,汇差也会影响企业损益。
(四)人民币外债盈利模式
今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在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的情况下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这给境内企业带来了机遇。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无需提前申请外债额度,根据自身资本实力,在规定额度上限内,自主决定境外融资的融资方式、币种和期限。这将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特别是境内企业借用外债准入门槛高、审批严格、流程复杂、规模制约等问题将得到缓解,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二是境内企业也可利用境内外利差单边套利,赚取额外收益。
四、国际物流公司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国际物流公司推进物流金融业务存在的制约因素,除业务知识不足、基于风险谨慎性原则尝试不够外,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外部宏观环境不利
当前,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导致物流金融业务开展受阻。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融资困难。银行融资方面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增量无望,存量压紧”。二是授信额度跑办困难。当前,各个银行对集团公司授信额度已大幅压缩,“大河没水小河干”,导致国际物流公司授信也趋紧。而很多物流金融业务需要借助授信支撑。三是资金总量受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际物流公司各单位资金总量都不大,尤其是境内公司,要想在短期内形成物流金融总体规模效益,也要解决好资金总量不足与物流金融快速发展需要庞大资金支撑之间的双重矛盾。
(二)国际业务规模较小
物流金融的主要收益之一来自于外汇汇率差异,而形成外汇汇率差收益的前提是进出口实体业务的对接,即金融收益与国际业务紧密相联。近两年,尽管国际物流公司在逐步发展进出口贸易,走向国际化,但业务的总量相对较小。2015年,进出口业务规模23.9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8.06%;2016年1~7月,进出口业务规模9.45亿元,占实体贸易规模总量的24.22%。
(三)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形成
开展物流金融,必须以实体业务为支撑,涉及业务、财务、风控、审计等多个部门的协调联动,更涉及境内公司、境外公司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谋划。只有业务与财务无缝对接,风控和审计全程监控,才能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收益最大化。而目前这种统筹谋划、协调联动的组织体系尚未建立,对于如何充分利用业务资源、抢抓市场机遇缺乏系统研究和超前谋划,物流金融业务的推进受阻。
(四)缺乏专业人才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模式,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和团队,他们既要掌握国内、国际业务知识,又要了解财务常识,还需要熟悉相关的金融知识。虽然国际物流公司多次举办物流金融知识讲座,邀请银行、期货等专业机构进行授课,但既掌握物流金融理论又熟悉公司业务运作特点的专业人才还是较少。人才的短板,是业务开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对国际物流公司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的建议
综合分析国际物流公司的业务特点、资源资本状况等情况,下一步发展壮大物流金融业务,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银企合作,随时把握商机
一是扩大银行合作范围。眼光不能局限于“五大银行”,还要拓展延伸到股份制银行、小型金融机构等,地域上也要广开渠道,开发省内、乃至全国。二是争取授信额度。授信额度是推进物流金融前行的加速器,如人民币外债、内保外贷、贷款融资等业务,均需要有授信额度。三是随时关注银行金融产品。积极与银行人员沟通,通过电话咨询、现场跑柜台、与客户经理等管理团队紧密接触,寻求最佳切入点。
(二)构建物流与金融高度契合的业务模式
本着业务与金融齐头并进的策略,提前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在开展实体业务购销前,探讨该笔业务配套物流金融业务的可行性,改变固有观念,树立物流金融业务与实体购销业务齐头并进的思维,将物流金融业务由事后开展,推向事前谋划。本着做每一笔业务,都要想着物流金融;有窗口期时,也要根据金融情况优化设计业务。同时拓展国际业务,利用境内外联动,通过境内外汇率差异,利用掉期等金融工具,获取额外物流金融收益。
(三)夯实基础,做好全过程监控,防控经营风险
发展物流金融业务,确保依法合规运作、有效防范风险是基本前提,为此,要建立全过程监控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健全制度,明确操作规程和审批流程,确定内控流程和节点,从制度上堵塞风险漏洞,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加强风险点的前瞻性研究,盯住重要流程和关键业务环节,规避法律风险、税务风险、审计风险等;加强风控,做好全过程把控,为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做好监督管理,积极配合业务优化审批流程,并对客户准入、框架协议及合同签订的重要约定、业务流程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控,防控资金风险。
(四)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优良业务团队
试析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篇8
国际贸易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贸易往来, 是货物与资金之间的流动。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国际间贸易发生后在各国的跨关境的货物运输。国际物流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它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这一概念而言的。国际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在选择最佳的方式和路径的基础上, 以最小的风险、最低的运输费用, 在保证运输货物的质量的前提下, 适时的将货物在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发生运输。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完善。国际物流作为架在国与国经济发展的桥梁, 与国际贸易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内容, 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在促进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可见,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
我国的国际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规模较小, 国际物流体系落后, 这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物流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迅速兴起,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 都为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高潮。目前, 国际贸易的发展要求国际物流规模的扩大、服务质量的提高及不断完善的物流需求结构。因此, 我国必须加强对国际物流企业的管理、加快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发展的国际贸易。
二、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 对外进出口总额每年都在增加, 到2011年底, 我国对外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36421亿美元, 累计出口总值增加4769.55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了2328.9%。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国际贸易大国的地位毋庸置疑。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 在发展过程中, 国际贸易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 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问题
我国通过对各种进口商品征收附加税和进口税,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阻止了外国商品进入我国, 商品成本的提高, 削弱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保护了我国国内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这种行为属于贸易壁垒的一种。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国针对我国的高额税收而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另外, 我国政府采取的除了关税以外的其他方法对本国的外贸活动进行调节、管理、控制的手段和政策均属于非关税壁垒,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口, 保护国内的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
(二) 贸易顺差带来的问题
贸易顺差是反映某个国家在特定年份的国际贸易活动情况, 近年来, 我国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极易诱发相关贸易伙伴国之间发生摩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连年大幅增加的国际贸易顺差, 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就迫使央行必须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来缓解外汇占款的压力, 而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必将引发通货膨胀的发生, 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信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际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并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据专家估计, 我国未来的国际物流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很多国际物流领域的“领头羊”都在抓紧机遇在我国投资。我国国际物流企业为了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认识到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断发展努力提高竞争力。
(一) 与国际物流标准缺乏一致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物流标准在很多地方都与国际标准不一致,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交往方面的难度。原本我国就存在相对较高的关税、运输费用, 再加上由于与国际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损失, 增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难度。例如:我国的物流模数、容器标准、包装标准、存储规格等方面都无法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另外, 我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都偏低, 这不仅是对物流资源的浪费, 更使得物流效率低下。
(二) 物理基础设施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而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尤其是物流机械化、装备现代化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国际物流巨头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集装箱专用码头的标准还不能满足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高效专用的运输车辆缺乏, 目前使用的运输车辆主要以中型汽车为主, 而中型汽车存在着能耗大、效率低、搬运装卸的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 这种运输状况很难达到国际物流要求的标准, 也很难使物流过程更加合理、有效。
(三) 物流服务方式方面的问题
目前, 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还比较单一和原始。很多国际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都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物流阶段, 只是关注运输、仓储、搬运等业务。并没有向着全面开展物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物理的成本控制、库存的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方向发展, 尤其是在全程物流服务与物流方案的设计等高层次的国际物流服务方面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国际物流发展瓶颈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 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我国国际物流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 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纺织、服装、钢铁等大宗商品的进出口, 影响更为明显。
(一) 质量方面的瓶颈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国际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来传统的初级产品、原料等贸易品种逐渐向那些精密加工的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变。高精密度、高附加值商品流通的增加, 也对国际物流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贸易存在着需求的多样性, 使得物流的小批量、多品种化, 这就要求国际物流企业必须向客户提供优质的、多样化服务。但是, 我国目前的国际物流技术水平较低, 基础设施落后, 装备不先进, 这很显然是无法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适应的。
(二) 物流效率方面的瓶颈问题
各国之间发生商品交易主要表现在商品合约的订立及履行, 对国际贸易合约的履行离不开国际物流活动。这也就要求国际物流必须高效率的履行合约。商品输入的国际物流, 主要是通过组织商品的进口、储备、供应来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商品输出的国际物流, 主要是通过组织商品的生产、包装、国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船等来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但是, 由于我国国际物流起步晚, 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配套性、兼容性, 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低下, 严重影响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 经济方面的瓶颈问题
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行为, 国际贸易具有多样性、区域性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国际物流环节备运期较长、环节较多。对于国际物流企业而言, 如何选择最佳物流方案, 降低物流企业的成本, 保证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是提高国际物流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但是, 由于我国物流系统缺乏衔接性, 商品运输效率低, 物流企业的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障碍, 使得我国国际物流企业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国际贸易企业的成本, 这极不利于外贸企业产品的对外销售和对国际市场的占领。
五、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国际物流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国际物流——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的桥梁, 与国际贸易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内容, 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
(一)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持续发展的产物
世界各国的生产水平、资源条件、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即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 也无法依靠本国的力量在经济中实现自给自足。因此,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在国际领域中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传递和平衡国际经济活动的转换渠道, 这就是国际贸易的产生过程。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各国的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是各国之间不仅要发展本国经济, 还必须加快与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步伐, 这种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程度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高。可见,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二) 国际物流是实现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
国际贸易是国与国之间通过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而实现了商品的价值, 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外汇收入。而国际贸易的实现又必须依赖于国际物流的存在。国际物流使得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运输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终保证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的实现。国际物流的流程主要包括:出口国的商品离境后, 到达进口国的国境, 这一过程的实现实际也是商品等实体从供给国向商品的需求国在时间、空间上的流动。可见, 国际贸易的实现与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的实现与发展。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发展与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 国际贸易进一步存进国际物流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战后, 各国为了迅速恢复本国的重建工作, 积极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也使得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促进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资本积累迅速增加,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已经不能再满足该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另外,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运输、信息处理、经营管理水平都高于其他国家, 出现了众多的跨国企业。这些跨国企业主要从事跨国经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信息和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流动和广泛交流, 国际物流也逐渐向着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方向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化大生产对世界分工重新做出分配, 任何国家不可能包揽一切, 任何向在世界称霸的国家必定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这就需要各国之间形成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际物流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际物流发展的好才能保证国外客户按照其需要将商品适时、适地、保质、保量、低成本的送达目的地, 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之, 国际物流的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和商品流通性的变化。国际物流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是各国经济交往、沟通的重要纽带。它肩负着国际贸易顺利完成与发展的重要使命,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我们相信,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各国之间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我国国际物流企业将在政府的推动、企业的良好运行、行业协会的保驾护航与协调中得到健康、迅速的发展, 最终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燕.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 2011 (06)
[2]张春霞.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1 (08)
[3]褚文静.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J].企业导报, 2013 (02)
[4]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10)
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 篇9
一、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
国际物流的发展前提就是国际贸易, 同样国际物流也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必要的条件。如果说没有了国际物流的大力支撑, 商品就没有办法在国家之间移动, 这样国际贸易也就因此没有办法完成。所以说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定会推动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双方对于国际物流服务的要求会随着国际贸易发展而加强, 这样国际物流就会从早期仅指物理性移动, 发展到了今天的包括采购、包装、运输到流通的一整个综合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是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国际物流, 并且促进其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物流的进步
物流技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中所要用到的自然科学或者社会科学方面在理论和设备及工艺的统称。国际贸易的发展, 给现代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物流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促进现代物流技术往科技化、系统化发展的主要的动力。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尽管质量因素在消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可是消费者同时也非常关注价格, 这仍然是我国国际贸易中一个制胜的法宝。目前国际贸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运行成本:订单成本、运输价格、原材料成本以及库存的成本等。这就对于国际物流中的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推动下, 国际物流在技术上得以创新与发展。
三、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类的需求层次在不断地提高。从一方面来看, 由于贸易量的增长和贸易商品种类的丰富, 国际贸易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中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等正在逐步的让位于精密加工的产品。这种贸易的变化对于国际物流中的效率和安全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国际贸易对于国际物流未来趋势发展的影响
现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已进入到了买方市场, 很多贸易商都会为了迎合现代消费者的更加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那么随之出现的多样少量的贸易方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在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这种物流业务已经都发展得非常成熟了。总之,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对我国的国际物流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五、国际物流的高效运转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保证
国际物流自从出现开始就已经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得以不断的壮大, 国际物流的深化发展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 我们无法忽视的就是跨国贸易带来的国际物流的增加。贸易量的增加势必会提升物流量。这就要求国际物流一定要在货物的转移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提供便利。现代物流技术的科技化和信息化都能够采用个性化的运送方式将产品快速的运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物流企业的渠道和功能等都随着服务的扩大走向了规范化和系统化, 这可以更好地在贸易的过程中避免延迟交货以及损坏等风险。如果国际物流效率较低的话, 就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现在贸易过程中的货物转移等也对物流的各个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拿运输为例, 跟境内运输比起来的话, 国际运输所涉及到的环节更多, 就会产生更多的风险和复杂的情况。国际运输, 主要的是提供物流中的海运和空运、管道运输等, 所以选择一个正确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运输的过程中, 要用到的运送工具和运输方式都是众多的, 在中途还会经历较多次的装卸和搬运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跟不同的货主和保险公司、海关和代理人打交道。每个国家的法律和发展现状都是不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会牵扯到非常多的环节, 一旦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物流的效率。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贸易商的竞争重点已经是怎样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中的服务目前正趋向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效的物流运输系统就能够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这样我国就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结语
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为因果的反馈的关系, 在这其中贸易对于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是要稍大于物流对于国际贸易的带动作用的。所以我们要抓住重点来共同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新.第三方逆向物流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探讨[J].安装, 2004 (06)
[2]高扬.我国物流服务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发展战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4)
[3]刘会亚.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01)
[4]单丽辉, 张仲义, 王喜富, 陈志伟.基于系统理论的物流网络分析与资源整合[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2)
国际营销下的国际物流发展策略 篇10
国际物流是指发生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是相对国内物流而言的,是国内物流的延伸与扩展,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物流活动跨越了国界,产品实体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流动。国际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在国际消费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向这些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国际物流不但包括一般的国内物流活动,如产品的运输、装卸、搬运、储存、存货、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等活动,还包括与产品跨境移动有关的特殊活动,如通关、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等。
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存在不少差异。一是国别差异。由于国际企业的物流活动跨越不只一个国家,各个国家环境不同,物流活动都有其特殊性。不同国家的物流系统和物流公司存在差异,对货物包装和标识的要求各不相同,各个物流公司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可能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企业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确保国际物流有效地运行。二是距离差异。国际企业在多个国家开展营销活动,需要将货物运送到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手中,运输距离比国内远得多,因而,国际物流完成的周期更长,货物破损率更高,需要的存货更多。三是运输方式的差异。企业在国内营销时,大多使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等方式,而在企业进行国际营销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并经常将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起来使用。四是货币差异。这就要求国际企业熟悉不同国家的货币及汇率变化。以上这些差异使得国际物流更为复杂,容易导致物流成本上升,因此,国际物流就显得更为重要。国际物流在国际营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 为国际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企业与消费者达成交易后,产品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物流活动及有效运作,产品实体就不能转移,产品价值就无法实现。相反,企业只有把物流工作搞好了,才能将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按质、按量地传送给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因此,国际物流是顺利地实现产品交换的保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目标的实现,国际市场营销离不开国际物流的支持与配合。以产品为例,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企业都以市场为中心,不断向世界各国的顾客提供各种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批量小、品种多,对包装材料、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以及物流运作有不同的要求,必须要有国际物流的配合,才能确保产品能按时交付。
1.2 有效的国际物流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物流成本是国际营销中影响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物流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例如,俄罗斯的物流成本占GNP的30%以上,严重影响了该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高的物流成本引起了许多国际企业的关注,不少企业把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武器使用,纷纷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管理,压缩物流成本。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展,企业可能需要从不同的生产地点向世界各国市场提供产品,企业可以在综合考虑各项物流活动的成本与效率的相互依赖性的前提下,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通过合理设置仓库和配送中心、优化库存水平、选择最佳运输路线和使用有效的运输方式组合,来降低产品的物流总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使产品总成本下降,从而能使企业为产品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扩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1.3 有效的国际物流能增进顾客满意度
国际物流的质量与效率影响着国际市场中顾客的满意度。国际物流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提升顾客满意度:一是产品的可得性。空间便利性和等待时间是顾客衡量渠道服务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顾客通常喜欢在方便的地点购买产品,希望渠道成员能快速交货,等待时间越少越好。有效的国际物流能在合理的时间将产品运送到适当的地点,使顾客能及时方便地获得产品。二是产品的安全性。当产品由一国生产企业转移到国外市场时,运输距离较国内更长,在运输途中,产品容易变质、损坏、丢失,而有效的国际物流能把产品安全地送达顾客手中,提高顾客满意度。三是产品的经济性。企业可以加强对国际物流的管理,在向顾客提供一定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减少顾客所支付的货币成本,从而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总之,国际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 国际营销中国际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日益增多,对国际物流的需要愈发显得迫切,国际物流的发展就成为了国际企业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营销效果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重视国际物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来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
2.1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国际物流的基础和前提,高水平的国际物流运作无法离开良好的基础设施。虽然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但与现代国际物流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政府应该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国际物流的各种基础设施。由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现象,各城市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相互之间不衔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因而政府应该从宏观上对港口、机场、铁路、公路、国际货物集散地、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使各个城市之间形成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国际物流服务体系相对接,避免重复建设,消除国际物流的障碍。其次,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货物运输通道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效率为导向来协调港口设施、航空枢纽港、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巨大,现阶段各级政府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但国家财政支出有限,资金不足会制约国际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以政府为主的前提下鼓励民间组织和企业积极参与,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设施的建设。要积极引导与大力促进综合物流中心、现代仓储中心、货物处理中心、配送中心、保税物流设施、支持物流活动的各种服务设施等与国际物流相配套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2.2 加快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产品实体从一国生产企业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移动的过程中,产品会流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对位于世界各国的不同成员进行协调管理,这就要求对国际物流进行系统设计,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各个成员,才能高效率地将产品提供给顾客,以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国际物流需要具有广博知识和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而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学设置了物流专业,培养的物流人才还难以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物流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的十种短缺人才之一,国际物流人才更是紧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应加快对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以解决国际物流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要逐步形成完善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职业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多层次物流教育,为国际物流培养所需要的操作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者等各种人才。同时,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从业资格的认证制度和体系。如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ILT)、国际采购经理认证(CIPS)等,通过这些从业资格的认证来进一步提升国际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物流人才属于一种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在培养国际物流人才时,不仅要讲授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和法律的相关知识与理论,还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强化技术在国际物流中运用
先进的技术可以为高效的国际物流运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国际物流的空间范围广,耗费的时间长,物流成本较高,在国际物流中引入现代化的技术来协调物流各个环节和改造物流流程,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而我国物流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到了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及时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使全球物流成本最小化,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要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一方面,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这些组织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开发先进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装卸技术和包装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另一方面,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要加快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充分利用供应链管理(SCM)、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技术(RFID)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现代应用信息技术,来整合物流业务流程,共享物流信息。以EDI在国际物流中的使用为例,它不但能减少了人工成本、进出口单证处理成本和库存成本,还能加快信息在世界各国企业间的传播速度,使各企业能及时共享准确的信息,以便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要改造原有物流设备,采用先进的物流新设备。要不断改进物流设备,在物流作业中使用无人操作铲车、叉车、自动货物升降机、自动搬运小车、传送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机械设备与现代技术,做到能够自动装卸、存取、运输和分拣货物,在物流活动中实现高度的信息化、机械化和自动化。
2.4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是指企业把物流业务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例如,宜家家具将物流业务外包给马士基集团,惠而浦使用联邦快递来提供物流服务。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为美国的大制造商提供运输、报关、仓储管理、货物配送、货物追踪等物流服务。国际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开展国际物流业务,也可以将国际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来看,第三方物流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都采用了第三方物流。这是因为使用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可以强化核心业务。要独立地完成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国际企业不但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以设计出合适的产品和考虑如何生产,还需要关注如何将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时运送到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并提供给顾客。由于国际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来发展各种业务,许多国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样国际企业可以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有利于形成核心能力,使企业建立起竞争优势。二是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获得良好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公司专门从事物流工作,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的物流经验、有效的物流网络,如联邦快递Fed Ex、USP、马士基集团和NYK集团等都是知名的物流专业机构。这些物流领域的专家有能力对复杂的国际物流进行管理,能以相同的价格或低价向顾客提供优质高效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国际企业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减少支出并能得到快捷的物流服务。三是可以利用物流公司的经验和资源。世界各国的营销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国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商业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了解国外商品过境的规则,与当地的政府和中间商有一定的联系,这些对于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开展营销活动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综上所述,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国际企业应该尽量将物流活动委托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目前,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环境与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随着国外企业在华业务的增多和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对国际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多方鼓励这些企业更多地采用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菲利普R.凯特奥拉,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12版.周祖成,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迈克尔.R.津科特,等.国际市场营销学[M].8版.曾伏娥,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袁伯友.中国国际物流服务链的整合及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6):85-87.
[4]李灿.物流行业人才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2):41-44.
国际物流 篇11
本届物流节以“互联互通,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主题,举办了中国物流万里行、中国城市物流大会、市长论坛、“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合作与交流大会等20多项活动。本届物流节与慕尼黑亚洲物流双年展强强联合,旨在办成一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物流盛会,规模约3000人,展览面积超过 3万平方米。
近年来,成都市以组建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为起点,以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物流效率为目标,以重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全域物流资源要素整合为抓手,创新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西部物流中心。通过多年努力,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处于“西部领先、追赶东部”的发展阶段。
国际物流 篇12
本刊于第一时间获悉, 第十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将于2013年11月20~22日在海口举办, 主题为:“商贸物流—合作与创新”。三大特色论坛“政策论坛”、“城市市长论坛”和“企业领袖论坛”, 将分别以“物流服务民生”、“城市配送模式创新”、“供应链一体化”为会议主题, 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城市主管副市长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家齐聚活动现场, 探讨城市物流发展。优秀城市代表将专题分享值得推广的城市物流建设成功经验;优秀企业代表将分享供应链一体化成功经验。
经过九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国际物流节逐渐形成会、展、奖、行四大核心品牌—“物流全球论坛”、“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中国物流业大奖”、“中国物流万里行”, 同样具备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 分别由“中国物流科技大会”、“中国物流投融资大会”、“中国物流人才发展论坛”领衔的“物流科技日”、“物流金融日”、“物流人才日”三大主题日活动, 也使中国国际物流节的特色更加鲜明。 (杰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