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共12篇)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1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30年的时间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在2000之后,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一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以致让全球的其他国家不能小视中国的力量。据IMF在2007年7月的一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就称, 当年中国经济首次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占到了四分之一左右。在2008年的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 是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的一股强大力量。
自从中美恢复建交关系后, 两国关系就开始在贸易领域合作发展, 但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 两个国家在贸易领域的摩擦就逐渐抬头, 到了2000年之后有着更加愈演愈烈的趋势。
1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1.1 贸易失衡
美国对中国商品贸易从顺差转变成逆差, 随时间发展而不断扩大, 也成为美国政府要求中国政府上升人民币汇率及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美两国的统计口径不同, 双方对中美贸易逆差的规模统计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 从1991至2006年, 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由968.9亿美元扩大到8361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2006年的统计显示2006年的中美贸易逆差达到了2325亿美元, 占到美国整个贸易逆差的27%。2008年, 中美的贸易差额更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2663.3亿美元。
1.2 反倾销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对华反倾销起诉得最多的国家,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 从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6月30日, 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59起, 占其总发起数的16%.美国反倾销立案指控的中国产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有近百种产品, 在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倾销税。一直以来, 反倾销、技术壁垒等手段是引发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
从1980年到2007年, 美国采取最多的手段是反倾销, 它所针对的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 如化学产业、冶金产业 (包括钢铁产业) 。2011年年初到9月, 每个月基本上美国都对针对中国有贸易救济采取讼诉的在进行裁决。
1.3 “非市场经济条款”和“特保条款”
美国从中国加入WTO协议中拿到了12年“特保措施”、15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8年的“纺织品限制措施”。“特保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 在中国出口激增对进口国造成市场扰乱的条件下, 允许WTO成员对中国产品实行撤销减让和限制进口的条款;此外该条款要求出口国在该措施实施2年或3年后才可以进行报复。由于“特保条款”启动程序简单, 导致中国产品出口很容易受到限制。在2002年到2005年美国对中国发动“特保”调查的40个案件中, 纺织产业占到了其中的35件。
“非市场经济条款”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专门确定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具有倾销或补贴行为的条款。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如果一国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 允许在确定倾销或补贴的价格可比性时, 采用第三国的替代国价格。2002年之后美国运用该条款对中国进行反倾销立案, 成为了对华反倾销的第一大国。中美之间的彩电案例, 美国就是以印度作为第三国替代来计算中国出口彩电的成本而判定中国彩电对美国构成倾销的。
1.4 知识产权
从1991年, 中美双方第一次知识产权谈判正式开始, 直到今天知识产权问题一直都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焦点。2005年4月, 美国贸易谈代表办公室在对中国的“301特别评估报告”中提出中国的85%的录音制品和95%的电影为盗版产品, 导致美国相关行业在2004年的损失达到25-35亿美元, 因此宣布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2007年4月, 美国政府将中国的知识产权和出版物市场准入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指责中国在打击盗版方面存在“重大机制缺陷”, 对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执行不力, 在认定盗版行为刑事犯罪方面的“门槛”过高。
同时美国在国内市场上用关税法的“337条款”对侵犯了美国专利、商标权或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产品进行调查。仅2003年在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调查中, 美国就对中国发起7起指控中国企业侵犯知识产权的“337调查”案件。2004年全球立案26起, 对我国11起;2005年全球立案21起, 针对我国11起。从1986年到2006年, 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337调查”57起。
“337调查”比反倾销打击面更大, 处罚措施也更为严厉, 因此也更为有效。如反倾销仅针对特定的产品, 而“337调查”制裁结果不仅局限于特定的行业的产品, 而且可以延伸到其上下游产品。反倾销只是增加关税, 并且有5年时间的限制, 而“337调查”的排除令将永远禁止被诉产品进入美国, 不论价格高低都会永远失去美国市场。如果美国进口商不顾排除令继续进口,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可以发布命令, 扣留并没收货物。“337调查”比反倾销更容易启动。反倾销要对国内产业损害或损害威胁进行评估, 而“337调查”中, 申请人无此项证明义务。被诉方在“337调查”时如果缺席,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行政法官可以根据申诉方单方面提交的证据作出裁决。“337调查”的应诉成本的十倍到几十倍, 使我国企业负担较重, 美国企业使用这些手段来制造贸易摩擦获胜和获利的可能性较大。
1.5 人民币汇率
2003年7月美国国会要求行政部门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调查。2004年9月, 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组织”联合26家纺织、钢铁、农业公司组成“中国货币联盟”, 向美国政府提出一份长达200页的文件, 要求美国政府根据美国国内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是否操控货币进行调查, 提出额外征收40%关税的补救措施, 并实施制裁。此后, 美国全国制造业联合会也指控中国政府操纵汇率, 造成不公平贸易。
2005年4月6日, 参议院以67:33的多数票通过一项动议, 声称如果中国不在6个月内将人民币升值, 美国将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额外征收27.5%的从价关税。美国政府也利用人民币汇率问题摆出同情美国制造业的姿态, 开始公开批评中国的汇率政策。截至到2007年4月底, 美国参众议院分别提出了19项和21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提案, 内容大多涉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2011年9月24日,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批准了中国汇率法案。依据该法案, 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美国认定为币值被低估, 美国将对自该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这一要求比美国的法律和世贸组织的规则更为严厉, 如果众议院投票通过, 法案将进入参议院立法程序。
中美间的贸易失衡问题、反倾销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纺织品贸易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等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主要表现。但是与此同时, 其他形式的贸易摩擦也在两国之间拉开序幕, 向技术贸易壁垒和更为隐蔽的蓝色贸易壁垒 (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其最典型代表是SA8000标准, 由SAI美国经济优先权委员会制定并实施的) 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日益融合也带来了摩擦的不断升级, 中美的贸易摩擦已经从微观经济摩擦上升到汇率问题这样的宏观经济摩擦, 而且由此进一步向国家的制度层面的摩擦延伸。
2引起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
2.1 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最大市场之一
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全球三大市场之一, 中国对美国贸易依存度由1997年的5.4% 上升到2003年的8.95%。中国对美国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以上, 而相对地,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数量之占到美国出口总额的2%左右。出口的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 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当中, 中国的出口商们就立即相应的得到了连锁反应的结果, 很多的美国进口商无法及时交付货款, 从2008年底到2009年, 对中国的中小出口生产型企业来说考验是巨大的。
从1978年到现在, 尽管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工业制成品,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的比例中进一步提高, 但是纺织品、鞋类、玩具、机电产品、或者是计算机产品仍是在中国集中生产在劳动密集的环节当中。这些产品附加值不高, 价格竞争力强, 同时又是美国普通市民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必要品。并且这类产品在美国当地市场中占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如纺织品贸易, 从2002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美国最大纺织产品供应国的地位, 2005年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第2-6位的供应国 (地区) 的总合。这样就必然给美国国内的一些行业形成就业压力, 美国适当就要出台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其敏感行业。
2.2 企业缺乏行业自律, 出口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形成的竞争手段就是打价格战, 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 相互压低价格,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期的战略考量。只要看到了赚钱的商机, 大家就蜂拥而至, 结果导致在出口市场上同一类型的产品过多, 大家相互降价, 恶性竞争。其结果使企业丧失了可观的利润, 又容易导致在出口地的反倾销调查从, 导致贸易摩擦。
2.3 中国企业对应贸易摩擦机制不健全
虽然贸易争端可以诉诸WTO多边贸易体制来解决, 但由于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 使得中国成为美国容易发起贸易争端的对象。
此外, 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加大了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缺失。有些企业欠缺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 更重要的是, 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 即使在国外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 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时, 部分企业仍不改原有的出口战略, 继续大量涌入出口市场, 从而陷入被动地位。更有报告显示在对华反倾销的案件中, 占到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应诉, 而是去转变产品型号、规模或转向其它国家出口的办法, 致使进口国 (包括美国在内) 易于做出肯定性的裁决。相关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对国外相关贸易壁垒信息缺乏了解, 更不能给相关出口企业进行合理建议;当企业遭遇壁垒时, 缺乏对外游说、公关和应对的能力。
2.4 非经济因素方面的考虑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如果一国的贸易顺差该国贸易额的25%-30%, 那就不仅是经济问题, 而且成为政治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 中国的贸易顺差占美国总逆差额的10%-40%。在这样的情势下, 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中国在经济上的增长受到了世界的瞩目, 美国同样也关注到了中国的成长和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是不希望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所以目前美国会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 因此导致贸易争端不断。
每个国家的发展都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美国也不例外, 在他经济出现低迷的时候, 政府必然出台贸易保护政策, 促进国内产业发展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在美国大选之前, 所有候选人都会将对华政策作为一项竞选的重要内容, 对华采取强硬政策的都会容易取得支持。此外, 美国的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也将最终决定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 这是一场包括白宫、议会、利益集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动态博弈。美国的产业利益集团对政府施加压力, 要求政府对与其竞争的进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美国的政府部门在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下发动对华贸易保护, 或者在贸易争端中做出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裁决。李坤望和王孝松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裁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 申诉者给国会议员提供的政治捐资十分显著地影响反倾销案件税率的形成, 申诉者的政治势力是美国对华反倾销呈现出歧视性的主要原因。
3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策略
3.1 中国的贸易政策层面
对外贸易是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何针对本国的产业发展目标和当前产业结构模式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经济良好的增长是每个国家运用政策调控经济时的重要考虑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或趋向贸易保护主义, 或趋向自由贸易主义。作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的美国, 可以看到在其贸易政策变迁中政府对产业的引导和保护措施的变迁。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从历史上到今天先后经历了保护贸易、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的自由贸易政策 (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 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美国的产业结构先后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 再从工业经济过渡到服务经济。在农业经济时期 (1783年-1933年) , 美国出台的是保护贸易政策, 促进了工业经济发展;而在工业经济发展阶段 (1934年-1973年) , 美国选择了多边自由贸易政策, 促进了服务经济发展;在大力发展服务经济阶段 (1974年到今天) , 美国而今则大力推行的是多轨公平贸易政策。
进入21世纪以后,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公平贸易为基础, 不断完善反倾销法、完善国际贸易的争端解决机制。对外贸易政策的整体基调是立足于美国在服务贸易上的优势, 采取的是自由贸易的政策, 强调其它的国家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零关税, 全面开放市场。采取的是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市场的办法, 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但是在美国的竞争力较弱的行业或者衰退行业, 美国则采取的是贸易保护措施, 加大贸易救济力度、对农产品等实行高额补贴等。此外, 美国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发起、裁决和执行的各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程序规定, 并且随实践不断完善, 使得美国企业发动贸易保护有了明确又简便的申诉步骤。这一阶段, 美国企业和产业界频繁向外发生的贸易争端。在服务经济时代, 由于产品差异性明显, 发展国际贸易更有市场基础, 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是必然的, 整个时代界的贸易各区也需要以公平贸易为主格调。
所以可以看出美国实行的对外贸易政策是绝对有利于美国保护本国的产业安全、经济安全, 是美国获得持久的国际竞争能力, 保证美国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也就是说, 经济安全、贸易利益、增加就业是美国的最高利益, 美国的对外资贸易政策多以此为出发点。
对外贸易是克服经济发展中要素约束的主要手段, 由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国的某些产业可能在初期缺乏国际竞争能力, 对外开放市场就有可能会导致正常的要素再生产过程中断, 所以, 本国应对弱势产业实行贸易保护措施。但是如果所有国家都追求贸易保护, 那么, 本国的出口市场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 本国应实行对等的交换市场的贸易政策。美国的经验表明, 即使本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一, 也不能贸然实施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 这样只会发展自己的贸易竞争对手, 使得本国优势丧失。
支撑我国制成品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是服装、旅行用品、家具等劳动密集型的杂项制品, 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慢慢在出口名单上有数量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竞争优势还不明显, 从理论上讲, 仍旧应实行以保护为主的对外贸易政策, 主动参与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并不可取。但是目前我国已经WTO成员国, 实行完全保护的贸易政策难度很大, 根据我国签订的“中美市场准入协议”, 中国在入世的5年内, 大幅削减了农产品关税至15%, 工业关税下调到8.9%, 并全面开放了服务市场, 这对本来就还在起步阶段的中国服务业来说剥夺了最根本的保护的权利。所以中国目前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除了应与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一致, 还要与外资政策协调。
3.2 政府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政策法律, 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建立快速的信息渠道让出口企业了解及时和可靠的国外市场信息, 避免遭受重复同样的损失和错误;在被外国企业或行会提请采取贸易救济调查时, 使政府能及时有效的得到相应信息, 协同相关的行会、专家、律师积极应诉解决摩擦。
知识产权是美国的优势产品, 所以在这个领域的摩擦仍将继续,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体系及服务体系;建立相关政策引导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研制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3 企业应对措施
企业应该面对应诉, 从容不迫, 在得到立案信息之后, 积极聘请律师参加应诉, 参加应诉工作会议, 接受核查, 参加听证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在产品出口前确认其产品是否涉及该产品或制造方法的美国专利, 如有可能的话应该尽快从专利所有人处取得许可。从根本上企业要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提高专利意识, 重视专利申请。运用科技创新树立我国自主的品牌, 发展品牌, 最终培育我国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亚飞.大国兴起与国际经济摩擦[J].当代财经, 2009, (3) :103-107.
[2]陈才东, 孙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J].生产力研究, 2008, (16) :4-6.
[3]汪小雯.如何应对反倾销:中国情况与世界经验[J].当代财经, 2006, (8) :103-107.
[4]冯耀祥.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成因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论文.
[5]沈国兵.知识产权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J].当代财经, 2006, (11) :97-102.
[6]崔日明, 李兵, 赵勇.中美贸易摩擦转向升级与对策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3) :16-20.
[7]蔡春林.中国入世后过渡期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 2007, (5) :27-30.
[8]田素华.尹翔硕, 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4) :14-20.
[9]熊良福.当代美国对外贸易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98.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2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俨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而中美贸易关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对外经贸关系。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双方已相互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中美贸易关系中纠纷和摩擦不断,对其关系的正常发展影响较大。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背景下,中美关系仍旧是顺应主流的。本文试从中美贸易关系中存在贸易日趋政治化、贸易摩擦问题等方面分析两国问题。并对中美贸易的和谐顺利发展提供了粗浅的意见。关键词:中美贸易
贸易关系
贸易摩擦
一、中美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中美贸易关系日趋政治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各国贸易商品和服务项目在相互的交换过程中,更加重视自身利益的分配问题。而各国由于国情、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纷争。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作为最大的、人口最多、海外市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中国现在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海外出口市场,而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也非常大,这就使两国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交集明显增多,导致两国相互贸易之间发生摩擦的几率也就随之明显增大。同时又由于这两个经济大国政治体制的截然不同,必然导致处理贸易问题的时所考虑的立场与采用的应对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中美两国之间日趋出现政治化的倾向也就更加难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美国把与中国贸易关系更趋于政治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毫无疑问,这是美国国内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外象表露,美国是当今世界“老大”,而这场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惨遭重挫,大伤元气;这是全球经济关注点转移的缩影,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转入低迷状态,尤其是像美国这类经济大国在经受这样一场经济重大灾难之后,国内金融系统大幅收缩、滑落,金融业无形的杠杆功能进一步失效。若要进一步刺激新经济增长点,就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便采取了直接参与和干预经济的手段,即凯恩斯主义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金融危机的压力;这是两国政治制度差异的特殊产物,中美两国观念不同,在政治上敌对,这是两国贸易问题“政治化”的特殊性因素。
(二)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1、贸易平衡问题。
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现时贸易不平衡问题直接影响到美国公众的切身利益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推行出口主导型的外贸政策,中国外贸依存度的连续攀升反映出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客观上对美国这个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带来压力。中国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存度较高,而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较低。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顺差问题,这加剧了贸易的不平衡性,中美贸易,中国存在顺差,美国存在逆差。造成美方逆差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是贸易结构、贸易转移问题以及统计的方式和美国对华出口管制等因素造成。但是美国往往不加分析地归咎于中方,并成为发生贸易摩擦的借口。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我国的出口有较大的限制,美国对华经济制裁引发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破坏了双边的正常经贸关系,经济制裁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倾销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问题广受重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我国商品反倾销起诉开始大幅增加,反倾销金额不断上升,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反倾销税率加高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项目都遭到了反倾销诉讼,严重打击我国企业的积极性。而
中美贸易关系摩擦问题中,反倾销是个主要问题。对华贸易问题是美国国会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中美贸易关系中,中国如此巨大的对美贸易顺差是绝不能忍受的,在中国进口美国产品不能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加大对华反倾销力度,阻止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市场才是平衡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手段。通过反倾销、特殊保障等措施阻止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美国,减轻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改进措施
中美经贸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按照某一固定的模式发展的,在同样的形势和条件下,中美双方的政策选择和战略选择对中美关系的态势与走向也会发生重要影响。所以中美经关系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中美双方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合作,而不把这种义务和责任推给某一方,就能顺利地解决双边经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作出正确的对美经贸策略:
(一)力避贸易关系政治化
对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对美国经济政策的研究,随时掌握美国的政治动向,对美国不论在任何时候或任何情况下挑起的贸易事端既做到预防要到位,又做到应对有高策。为此在具体的策略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多的拉动内需,有效的减少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党和政府的大政方略。金融危机过后,我们国家多年来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显得失灵了许多,同时也给国内的外贸企业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第二,要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拓展中美的共同利益。长时间以来,中国在追求出口推动型增长策略的同时,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大量保护和优惠待遇。不仅需要建成一种双方长期健康的利益平衡型贸易关系,更需要不断完善两国之间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
除非美国的政策严重伤害或威胁了我国的主权、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或干涉中国内政,一般情况下不能轻率地把中美贸易关系政治化。
(二)贸易摩擦解决措施
1、贸易不平衡解决措施。
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双方不对称的贸易依存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为此,中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中美贸易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1)政策鼓励从美国进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进出口平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外汇管理部门、银行、海关、税务、商品检验检疫等机构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政策。(2)完善公平贸易政策。(3)适当扩大进口,合理控制出口。适当扩大进口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政府采购,增加有利于缓解国内能源资源供求矛盾、改进经济结构、促进自主创新的资源和技术产品的进口。(4)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
(5)努力扩大国内需求。中美贸易不平衡需要双方共同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缓解。我国应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6)推动企业跨国经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美国投资。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企业尤其是工业生产性企业对美的直接投资,同时为企业做好咨询与信息提供的宏观指导工作。
2、应对反倾销措施
政府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不要搞恶性竞争,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因为很多企业的消极应对,造成国外对华的反倾销有恃无恐。争取“非市场地位”,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治交流。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对其他对华反倾销的国家形成威慑力,使其不敢轻易对华发起反倾销。
结束语: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经贸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国家的统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甚至中国的政局等等都与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国际政治和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国家,是科技与社会最发达的一个国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贸易伙伴,与这样一个国家搞不好关系,将会给我们带来诸多麻烦。所以,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3
[关键词] 执法力度 权利人市场行为 保护意识
一、中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它赋予创造者于一定期间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
排他性的使用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或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其对象是人的心智,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78年以后,特别是中国自1986年开始复关谈判以后,中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时,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基本上已经全面与世界接轨。
17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专利法,美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保护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和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而且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是美国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当美国开发西部时,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更是大量收罗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人员的集中,成果的法律保护就自然地成为了历史的客观必然。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逐渐形成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制度,将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贸易综合考虑。
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结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实力等方面的不同,知识产权制度也必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然而美国常常以人权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以知识产权问题威胁或遏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以所谓的观念自由来企图“西化”中国。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中美在贸易上经常发生争端。
二、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及症结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多与知识产权有关。
1.升级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焦点
自1989年以来,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在这段时间里,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同时,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2.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症结所在
知识产权保护是中美贸易中存在纠纷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已取得相当大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弊病: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
首先,知识产权所有人对自己的成果缺少保护意识,具体表现在取得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不太熟悉,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不够。知识产权权利人匮乏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某种程度上纵容了盗版行为的猖獗。
其次,企业的保护意识不够。对社会各界,特别是对广大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制教育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人对知识产权不了解或了解甚少。因此,在我国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产品时,社会上有人对此反应冷淡,照样买便宜的盗版CD,照样复制和使用盗版软件,打击侵权行为若不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其打击行动往往收效不大。因此,对公众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专利意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2)执行力度不够
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已经成为中美知识产权纠纷角力的焦点之一。美国国会和美国公众认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知识产品的出口,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已迫在眉睫,美国商业软件联盟预计中国的软件盗版率高达90%。 当然这个数字对我们来说有失偏颇,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在执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知识产权的立法条目存有漏洞,有些方面根本没有涉及到。因而使执法者无据可依,在量刑上很大程度地带有个人主观性,标准不一,造成执法上的混乱现象。这种情况,也为侵权者钻法律空子,找关系、托人情开了绿灯。立法是执法的基础,但是,由于中国的法律体系本身还不够完备,立法与司法之间还没有同步,加上人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得到强化,因此,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3)权利人市场行为不合理
权利人的市场行为无疑也是产生纠纷的一个重要诱因。知识产权可以促进竞争,但同时也易于被滥用。此外,知识产权的专有权还可能与市场支配力结合在一起,被用以限制竞争。这时,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如果不受到制约,受损害的除了其他经营者,还有广大消费者。这种行为还会减低垄断者创新的积极性,与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初衷相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行为进行制约就成为必要。
三、中国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思路
1.要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和专利保护的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制止侵权行为的先决条件。对公众特别是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尤其是专利意识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应该增强三种意识:知识产权的市场意识、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意识、知识产权的维权意识。
另外要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能力。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全面做好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建章立制迫在眉睫,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战略高度,制定相应的宏观指导政策,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问题,一是立法,二是执法。在完善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加紧相关配套法律的修改,完善。其他相关的配套法规的修改、制定,也要相应进行,并争取尽快出台;在加强执法力度方面:知识产权司法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应再强化,不断提高法官和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公正执法。同时,各执法部门还注意加强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转轨过程中因专利保护不充分、不及时而造成的高新技术的流失。
3.规范权力人市场行为
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TRIPS协议存在的一个明显差距,就是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规范不够完善。今后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应注意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要修订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提高权利限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防止权利滥用的措施,同时尽快出台反垄斷法,在其中适当加入反知识产权垄断的内容。
知识产权立法的本意是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从而激励竞争。而反过来,如果权利人滥用这种权利,就会造成技术垄断。国际上,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反垄断法、专利法等立法中采取了对付滥用知识产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公平竞争和促进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我们要修订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提高权利限制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强防止权利滥用的措施,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在其中适当加入反知识产权垄断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
[2]吕薇等:知识产权制度-挑战与对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3]邹薇: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世界经济,(2004)第2期第3-11页
[4]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德]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76页
[8]王丽丽:从中美知识产权博弈看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6)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4
1949年建国之后, 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贸易限制。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公报”, 打破了两国经济长期僵持的经济、外交局面, 两国开始进行直接贸易。1979年1月, 中美两国之间开始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为发展中国同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经贸关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到目前为止,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在摩擦和曲折中求发展的状态。
1980年7月2日, 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 波澜不惊。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开始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减少进口额, 打击其他国家的出口商, 从而增加了国内产品的生产额, 保护国内产业。由于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大国之一, 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密切, 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主要针对对象。
2009年6月23日, 美国、欧盟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 向中国提出磋商要求, 指责中国针对一系列原材料的出口限制措施, 包括关税、配额等扭曲国际贸易秩序、提高国际售价, 令欧美下游产业蒙受损失。同一天, 中国要求WTO审查美国禁止中国禽肉进口的问题, 7月1日, 商务部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肉鸡。
2011年2月28日,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 决定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案进行行政复审调查。该复审调查由美国家具制造商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 涉及包括中国出口商及生产商在内的110家企业。调查期为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12年, 随着美国考虑在大范围内向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原本就紧张的贸易关系再次经历考验, 两国之间的贸易口水仗或将演变成一场全面的贸易大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两国之间的摩擦也在不断的变化, 伴随着一些旧的摩擦消失, 一些新的摩擦也在不断的出现。总体来说贸易摩擦和冲突是日益加剧, 中美两国政府找到能够缓和和解决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方法非常迫切, 并且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 中国外贸经济自身存在着缺陷
不可否认, 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缺陷 (如产品档次低、产业组织分散造成的出口秩序混乱等) 及国内需求不足成为导致贸易摩擦的内部因素。
(1) 企业缺乏行业自律, 出口秩序混乱。从我国外贸的增长方式来看, 无序增长、低价竞销、追求数量扩张一直是我国外贸领域中比较严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为美国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提供了口实。近几年, 虽然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额在日益增加,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甚至在不断恶化。主要是国内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 不断降价, 最后形成恶性竞价, 某些地区的出口没有较为规范的规则, 业务有些混乱。同时, 我国出口的产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产品竞争力不大, 企业缺乏长远的计划目标, 只要发现新市场, 就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当地市场的一些特殊要求, 大量企业会蜂拥而入, 最终结果不是遇到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或者反倾销行动, 就是达不到当地需求者的要求, 最终被市场抛弃。这种低价竞销和追求数量扩张, 会使得企业失去应得的利益, 还会使我国遭遇到更多的贸易摩擦, 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2) 中国国内需求不足。中国传统的消费观注重于储蓄, 不太接受西方的消费习惯,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缺乏安全保障, 不敢过多消费, 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低, 储蓄率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企业的生产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 中国的出口量大增, 但由于内需不足, 进口增长明显滞后,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贸易摩擦更高频率的发生。
(二) 外贸依存度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 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 外贸的快速发展能够刺激有效需求, 从而对促进GDP稳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但外贸依存度的趋升的隐忧同时不容忽视。若外贸依存度过高, 过度依赖其贸易伙伴, 一旦出现政治或者经济上的动荡, 都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外贸依存度极易容易引发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
(三) 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观点
贸易保护主义, 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 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对弱势产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最基本的经济原因, 在中美贸易扩张的过程中, 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突飞猛进, 在美国的进口市场上, 中国所占市场份额超过了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这体现出中国外贸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在美国的进口市场中, 中国所占份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成为了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 对此, 美国感到了惶恐, 担心中国的经济对美国国内企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国内企业, 他们迫不及待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四) 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
中美的贸易关系一直受到中美双边基本战略势态制约。中国经济的的快速、稳健增长对美国造成了所谓的“威胁”或“经济压力”。如果站在正常的国家利益和大国兴起的角度考虑, 我们会发现, 一个大国的崛起, 往往会导致世国际格局和世界市场的急剧变化。中国的崛起必然会面对各种阻挠和挑战。从全球战略角度考虑, 美国并不希望看到有一个日益强大的可以与之抗衡的中国出现, 美国反华势力将中国视为潜在敌人, 认为中国发展强大后必然会谋求亚洲的霸主地位, 中美对抗是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对垒, 根据这一思维, 美国总是试图寻找各种结果对中国的发展制造障碍, 如提出“遏制中国论”“中国威胁论”“鼓吹人民币升值”等。美国大众媒体作为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四种权利”, 不仅传达反华势力, 阻扰中美关系、限制中美贸易关系发展, 而为还大大夸大中美贸易关系中不和谐的因素。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 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 美国始终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强国和潜在的敌对大国加以戒备, 并利用各种方式加以遏制。作为方式之一, 中美贸易摩擦在双边贸易的发展进程中将不可避免, 并呈现出长期化、政治化倾销。
三、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 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 失业率上升
美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如增加关税, 实施进口配额或增强技术性贸易壁垒, 都会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 最终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企业的生产量减少, 会造成部分人员的失业。贸易摩擦也会影响一些跨国公司的发展计划, 它们考虑到风险, 可能会改变计划, 停止在中国设立工厂。从而跨国公司会将资产转移, 并采取措施分散风险, 如采购和生产更加多元化。这些都会导致中国的失业率上升, 中国的经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境。
(二) 致使国内市场争夺激烈
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出口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使中国产品销往美国的路径充满了重重阻碍, 一部分出口产品会销往本已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国内商品供给的增加以及国内需求的不变会导致产品过剩现象的出现, 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供求原理, 短期内供应量大增会使供应商相继降价, 出现恶性竞争, 破坏国内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 有损世界经济的发展
目前, 中美两国是彼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贸易战会损害两国的经济利益, 带来的一些无谓损失使得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不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如果之后世界各国都效仿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将会损害世界经济的发展。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美国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况, 一面承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却又一直打破自己的承诺。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深厚, 贸易摩擦对两国不利, 甚至会产生连锁反应, 对全球经济带来压力。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策略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 我国正在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加入WTO以来,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 我们应该要冷静观察, 沉着应对, 在充分把握和理解WTO规则的基础上, 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 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
(一) 加快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由于一些企业为了追逐较高的利润, 低价竞销, 在国际贸易中易被认为是倾销的产品, 受到其他国家的制裁。因此, 我国政府应该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要支持生产出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企业, 通过不断优化升级, 走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 缓和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二) 扩大内需, 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坚持内需为主应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 我国人口众多, 拥有13亿人口, 国内市场非常庞大, 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很巨大的。为减缓贸易摩擦态势, 我国应该提高统筹内外经济的发展的能力, 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上, 坚持内需主导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提高社会最低工资水平、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弱势人群的收入以扩大内需。与此同时, 发挥内需与外需的相互促进作用, 消除内需与外需之间的负面影响, 逐渐形成内需与外需互动性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健康地发展。
(三)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
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应该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由重数量型转变为重质量型, 由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 我们应该吧这个问题提升到中国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解决, 只有这样, 我们的产品才能创造出自己的品牌, 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注重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使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 增强产品竞争力, 促使我国由世界加工厂变成世界工厂, 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纵观近些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 大部分都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有关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争端比较少, 所以这种转变有利于贸易摩擦的减少。
五、结束语
总之, 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有加剧的趋势, 但中美经贸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互利的, 是可以实现双赢的。目前双方已经建立起多重机制, 包括商贸联委会、高层战略对话等方式, 通过谈判来缩小分歧、解决争端、达成共识, 这有助于引导经贸关系健康地发展。我们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相信它将继续成为整个中美关系的稳定力量。
摘要:中美建交以来,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在摩擦和曲折中求发展的状态,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导致国际贸易保护加剧和贸易争端增多。美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 连续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实施了反倾销行动,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本文基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透视, 继而分析中美贸易产生的不利影响, 提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外贸依存度,霸权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丘杉.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M].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年3月.
[2]庄宗明.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影响研究[M].人们出版社, 2008年.
[3]崔景医.聚焦中美贸易摩擦[J].经济观察, 2010 (11) .
[4]蒋梦娜.浅谈中美贸易摩擦[J].中国市场, 2010 (22) .
[5]王亚飞.解析中美贸易摩擦的特有性[J].当代世界, 2008 (1) .
[6]徐振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 2010 (1) .
[7]张京, 庞引巧.奥巴马执政后的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展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0) .
中美贸易战感悟 篇5
5月13日《新闻联播》的一段口播刷屏了,不仅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在朋友圈也引发广泛转发和点赞。内容如下:对于美方发起的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中国也早已给出答案:谈,大门敞开;
打,奉陪到底。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没什么大不了,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最后的几句话,大家之前也一定有过耳闻,重新在《联播》这样的平台讲出来,也格外耐人寻味。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这篇评论可谓典型“三有”,有理有力有节,其中也说到: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国下一步是要谈,还是要打,抑或是采取别的动作,中国都已备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准备。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操纵国际舆论,特朗普本人频频发布推特,国际媒体上美国声音随处可见。舆论场也是战场,中方通过最权威的平台及时发声,亮明态度,让国际社会包括美国政府和民众在内更清晰地知道中方立场,丢掉中方可能会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让步的幻想。同时,中方立场引发网友刷屏和广泛支持,充分说明在美国贸易霸凌面前,中国民众能够团结一致,这是中国抵制不合理要求的底气所在。中国不可欺!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也要努力提升自我。中国的竞争力、中国制造的竞争力说到底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奋努力的结果。我们有全世界最勤奋的人民,我们培养着全世界最多的工程师,生产线能搬走,中国创造稳步向前的澎湃动力搬不走,庞大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工程师搬不走,掌握劳动技能、勤奋努力的工人搬不走。我们唯有努力提升、努力奋斗,让美国人知道,即便你加征关税,但我们的竞争力仍然是无可替代的,我们的科技创新水平仍在稳步提高。这是我们面对美国霸凌做法最好的回应。中国必将越过沟壑山丘,阔步向前!
【篇二】
时局瞬息万变,近些天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美方枉顾人类文明发展事实,倒行逆施地施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在谈判桌旁搞起小动作,妄图通过霸凌主义和极限施压来迫使我们吞下损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这一伎俩,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似乎显得太过拙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之前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俎上鱼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当今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任何妄图通过损害我国利益而某得自身发展的行为终将不会得逞。美国的行为侵害违背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试曾想如若某一国家要以践踏人类共同利益为代价发展和促进本国进步,要以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要以单边主义挑战世界共识,结果和下场也终将只有灭亡。
中国是华夏文明为主体,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已在深深烙刻于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我们作为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无时无刻都为能够生活在这里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人民亲人善邻守望相助,千百年的历史让我们有足够的的勇气和决心去应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共济,一定能够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未来。
【篇三】
“谈,大门敞开;
打,奉陪到底”这句话迅速燃爆了网络,我为我的祖国骄傲,面对美国的软硬两手,我国始终都没有失掉礼仪之邦,君子之国的风范,也没有露出一丝怕意。我不敢妄谈对于此次由美方发起的贸易战有什么见解,我只是在想,中国现在到了一个新的危险的时刻了,我能够为我的祖国做些什么。
春风十里不如学习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现有的信息和技能可能永远走在过时的路上,我们的一生都必须不断掌握并且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什么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不能学习新东西,始终是愚昧和衰老的标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学习能力提高关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学习能力并不能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判断,现在的“高分低能儿”也让人汗颜。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要全面的学,也要有重要点的学,学习要有“宽度”也要有“深度”。提高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春风十里不如独立思考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的本质是:“用思想拷问思想,就是思考”,那独立思考的本质就是:“不但关心答案,更关心答应是如何产生的”。独立思考本应是教育最基本并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从幼儿园走到现在一直是靠着标准答案走过来的。我们在面对信息或者知识时,能够不被动的全盘接受,在保持思考自主性的同时能够保证逻辑的严密清晰。思考决定选择,选择触发行动,行动构成命运。因此,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人,其命运最终也会如脱轨的列车不受控制,其未来必将是一团乱麻无法解脱。我们不能再一味地“复制粘贴”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唯有自主创新,既有技术领域的创新,更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
春风十里不如自主选择能“力”,“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十一世纪是个自主选择的世纪,我们一睁开眼就会面临很多选择,可是我们真的会选择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还剩有多少自主选择的能力,我们的标准答案在老师手上,我们的喜好被父母掌控,我们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来,也没有问题意识。我们在选择中应该注意自己的“短板”,回避我们的短处,其实也就是自主选择了我们的长处。下个月高考即将来临,我们身边的同事一直在为孩子的志愿着急,可是当问到他们孩子喜欢什么的时候,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情,那对专业的选择多半就是依靠父母的阅历来为孩子选择。
春风十里不如战胜困难能“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中困难其实是一种常态,而幸福反而是短暂的。我们的同龄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生来就享受父母的宠爱以及这和平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我们生活在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年代,所以我们的吃苦能力,战胜困难的能力相对于弱一些,因此我们更加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海明威说“勇气就是优雅地面对压力”,但是要优雅地面对压力真的太难了,一个人如果在压力、困难面前能够保持优雅,那肯定就是已经习惯了困难这种困境。我们的人生也不在于有没有困难,其实是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困难、战胜困难,这种能力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苦难。
春风十里不如使命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使命感始终与功利名义物无关,我们不要把使命感看做很遥远神圣之物,我们每个人只要做好现阶段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奋斗终身,这其实也是一种使命感。带着使命感生活,尝试为我们的国家,为这个世界作出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为更加高尚的事业作出奉献,那我们的生命不再苍白。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不是国土沦丧、家破人亡的民族危亡状态,而是处在快速崛起的进程当中,所以我们普通人可能感受不到危机感,但是我们应该有使命感,为了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应该付出自己那份力量,这样中华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篇四】
最近一段时期,美方肆意加征中国输美商品关税,致使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使中美经贸磋商过程遭受严重挫折,给两国经贸关系乃至世界经济前景蒙上了阴影。对贸易战,中国早就表明态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信念高度一致、决心坚如磐石。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才走到了今天,靠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长期发展积累起来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势能。中国人口十三亿,这个巨大的基数既是资源也是动力,中国人肯干事,必成大事。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且需要长期坚持的路,能带领中国走向更加富强的明天。
中国的信心和底气,来自日益成熟自信的国民心态。国人对身为一名中国人越来越自豪,越来越多地支持国产,越来越热爱传统文化。
【篇五】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开幕,此次大会是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为世界发展搭建互学互鉴、繁荣发展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的力量,更是创新的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论断,更是带领中国人民,走好新时代“一带一路”,以中国的文明崛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范本。
文明,是世界发展的动力,无论是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都是世界发展的助推力,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文明,历史悠久,在世界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期的发展中,更是形成了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中国文明,这是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努力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表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立足中国发展实际以及世界发展形势,创造性的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自始至终主张不同的文明之间,要互学互鉴,要积极拓展文明合作,切忌互相排斥、互相抵制,要站在平等的角度,促进双方对话,互相学习,互采优点,剔除糟粕,切实做到和谐共生。
坚持文明互学互鉴、坚持和谐共生,并不是没有原则,也绝不是一味地委曲求全,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去维持所谓的表面和谐,而是要在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捍卫国家尊严、捍卫人民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文明对话,要做到有力、有理、有节的据理力争,坚持在碰撞中捍卫自我文明,坚持做到在碰撞中传播文明,在碰撞中推进人类命运体的构建。
当下,中美贸易战已进入白热化,对于美国近乎无理取闹般的贸易征收关税,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有力有礼有节的对抗。这是中国推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一贯主张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责任的彰显,更是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彰显。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6
美国作为世界上浓缩苹果汁进口第一大国,以保护本国果汁市场的名义,早在20世纪末就对我国浓缩草粟汁进口实行反倾销诉讼,并以高额关税阻碍我国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浓缩苹果汁对关出口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使我国浓缩苹果汁在对美出口贸易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浓缩草果汁;贸易;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2-0114-06
浓缩苹果汁由于口味香甜,价格低廉(仅为橙汁价格1/3),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所以被广泛用作饮料的基础配料,国外90%的饮料生产厂商将浓缩苹果汁用作饮料生产的勾兑和调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汁也逐渐被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决定了浓缩苹果汁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是稳定的。此外,苹果汁的用途也越加广泛。浓缩苹果汁可用于果酒酿制,并且由于含有大量的果酸,还可用作化妆品及药品的添加剂。可见,浓缩苹果汁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世界发达国家对健康营养饮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将极大地拉动浓缩苹果汁消费量的增长。近几年,发达国家果汁消费量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导致国际市场对浓缩苹果汁的需求量持续攀升。2007年,国际浓缩苹果汁市场走势稳步提高,美国、荷兰、俄罗斯、德国、日本等主要消费国从中国进口量比2006年增长了60%左右;其中作为世界最大的浓缩果汁进口国和消费国美国,2007年从中国进口量比2006年增长了65%,2006年,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对象由最初的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变为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相信这个数字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还会增长。
浓缩苹果汁加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加工行业,我国作为浓缩苹果汁生产国最突出的是资源优势,根据苹果生长的特性,苹果适合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种植。目前我国已形成环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几大产果区,占世界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2/5和1/3,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苹果产区品种更新速度加快,优新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并且开始重视加工用品种的栽培,以提高我国浓缩苹果汁的档次和国际竞争力。2007年,我国苹果总产量约为24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的38%。丰富的生产原料,保证了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采购成本低于国外。
随着浓缩苹果汁国际市场需求量的大幅提高,我国凭借苹果种植面积以及苹果生产量高居世界第一的优势使得浓缩苹果汁出口量逐步增长,2007年达到100多万吨,成为世界浓缩苹果汁第一出口大国。美国作为世界浓缩苹果汁进口量第一的国家,自21世纪初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败诉中国后,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进口量开始呈增长态势,2007年达到32.72万吨,比2006年增长了65%。然而,到2008年3月美国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进口量急剧下降了近15%,且2008年一季度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了5%一段时期内中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的不稳定状态,反映出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中存在并持续积累着一些重要问题,亟待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加以解决,从而保证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得以正常发展。
一、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国市场出口贸易现状
2007年,我国浓缩苹果汁总出口量走势平稳。自2007年4月至9月,浓缩苹果汁月出口量在8万吨左右。由于榨季来临,这一数值在10月下旬猛增至16万吨,并在2007年底至2008年初达到峰值,为21万吨。随着2007-2008年榨季的结束,我国浓缩苹果汁出口量回落,2008年3月降至10万吨左右水平。2007年,我国全年出口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其中,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浓缩苹果汁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6.72万吨。
在众多的国际市场中,美国市场是我国浓缩苹果汁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全部出口量的40%一50%。但由于国内个别企业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在争夺市场时竞相压价,从而造成我国浓缩苹果汁产品的销售价格徘徊不前,利润空间小。1998年10月,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从美国有关方面获得信息,美国苹果汁协会开始酝酿对从中国进口的浓缩苹果汁提起反倾销诉讼。1999年3月,美国8家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的浓缩苹果汁征收高达91.84%的反倾销税,同时展开反倾销调查,企图将我国浓缩苹果汁挤出美国市场。
为此,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成立,呼吁和指导有关企业积极应诉。当时国内50多家浓缩苹果汁出口企业中,有11家企业联合,共同聘请了国际上具有丰富反倾销办案经验的美国律师应诉。2000年6月5日,美国商务部裁定,中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国出口构成倾销,并认定倾销幅度在。到51.74%之间。因此,除烟台安德利获得零税率外,在10家应诉企业中(有一家中途退出),有5家企业分别获8.8%至27.57%的税率,我国10家应诉企业的反倾销平均税率为11.88%,未应诉的企业的税率一律为51.74%。
由此可见,裁决的结果对我国浓缩苹果汁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非应诉企业在美国市场全线萎缩,发展势头严重受挫。因此,2000年7月,之前应诉的10家企业中,除安德利以外的其他9家企业正式针对美国商务部的不公正裁决,又联合向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院提交了上诉状,要求判决美国商务部对终裁税率进行重新修正。
经过我国企业不懈的努力,2003年11月20日,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院就中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对美国反倾销税的上诉一案签署并公布了最终的决定:中国10家应诉企业中,有6家最终获得“零税率”,其余4家获3.38%的加权平均税率,而未应诉企业税率一律为51.74%。获“零税率”的6家中国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分别是烟台安德利、山东中鲁、烟台源通、陕西海升、青岛南南以及三门峡湖滨。这意味着,如果美国诉方对此裁决不向联邦法院进一步上诉,以上企业将从反倾销调查中出局,从此以后可以正常地对美出口浓缩苹果汁,并且可以退还交纳的全部反倾销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反倾销诉论案件中,应诉并取得不同优惠税率的我国10家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浓缩苹果汁产量占全国浓缩苹果汁总产量的80%以上,即大部分的浓缩苹果汁出口是可以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这说明我国在此次反倾销诉讼中取得了胜利,成功地挽留了美国这一强大的浓缩苹果汁进口市场。
自2003年末,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以中方胜诉而结案后,近几年来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浓缩苹果汁数量总体上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03年,美方从我国进口浓缩苹果汁16.38万吨,到2004年,进
口量达到23.94万吨,增长了46%。随后,美国商务部又于2005年5月31日开始对产于我国的非冷冻浓缩苹果汁实施反倾销“日落复审”,虽然日后“日落复审”实施时间被推迟,但同时导致2005年我国对美的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不升反降,为22.72万吨,经过2006年美方对我国浓缩苹果汁进口量22.20万吨的调整和过渡,2007年数值猛增,达到36.72万吨,创历史新高。然而据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进口量下降了近15%,同时,在2008年一季度中从中国的进口减少了5%;由此可见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国市场出口现状不容乐观。
二、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的进展是波折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我国在对美浓缩苹果汁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方面:
1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由于美国在中国人世谈判中将两项对中国极为不利的条款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我国在出口浓缩苹果汁过程中以及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时面临许多困难,这两项条款分别是,第十五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该条款允许其它世贸组织成员方在中国人世后15年内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时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体待遇,和第十六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该条款允许其它世贸组织成员方在中国人世后15年内对中国特定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总体来看,这两个条款都是以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提为基础提出的。在中美浓缩果汁反倾销案例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在美国商务部对中国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时,由于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选用印度作为第三替代国确定我国浓缩苹果汁产品的生产成本,由于第三替代国生产成本远高于我国,导致我国企业在初裁时被课以高额税率。
2国内同行业间无序竞争问题
由于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加工在国际上具有很大优势。近年来,浓缩苹果汁的国际市场需求形势被广泛看好,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加入该行业,从而形成浓缩苹果汁国内同行业竞争的严峻形势。
同时,为了争夺市场,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竞相压价之风愈演愈烈。有的出口企业甚至认为,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企业出价多少是自己的事情,不必顾及其他。尽管我国行业部门针对无序竞争也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很快又自己放水,从中渔利。
但是,国内浓缩苹果汁企业没有看到,这种由国内企业间的无序竞争而导致的低价出口,很容易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进口市场,被进口国市场利用,从而实施反倾销调查。
3国内企业观念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进行浓缩苹果汁国际贸易活动,但是由于市场经验不足,国内很多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依然持有陈旧保守的生产观念和销售观念。由于观念上的问题,导致了对于美国浓缩苹果汁的反倾销诉讼,在我国50多家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中,只有11家积极应对,而坚持到最后的只有10家,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说明当时还有40多家企业回避应诉,无所作为。这种情况究其根本,是国内大部分企业观念保守导致的,这些企业没有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意识,并且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
4缺乏适用加工原材料问题
原材料加工的适用性是加工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只有优质且适用加工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优质产品。我国的浓缩苹果汁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它是在苹果鲜销出现困难时才考虑浓缩苹果汁的加工生产的,而并没有考虑到原料加工的适宜性如何。用不太适宜的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自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国浓缩苹果汁在酸度、出汁率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尤其是酸度低,无法满足美国消费者的要求,从而使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受到极大的影响。
根据不同的膳食结构和消费习惯。高酸度苹果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更有竞争力的地位,通常高酸度的浓缩苹果汁有着更高的价格,美国对苹果汁酸度的要求一般在3.5~7.0之间,而我国生产的浓缩苹果汁酸度为1.0~2.0,属低酸度浓缩苹果汁。因此,我国浓缩苹果汁在对美国出口价格上和出口量上都会受到影响。
5出口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生产的浓缩苹果汁存在质量问题,这容易使美国构建贸易壁垒,从而影响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
我国当前的果汁加工是以甜度高、酸度低的鲜食品种(以红富士见多)残次果为主,而残次果比例过高,容易导致浓缩苹果汁成品中棒曲霉素含量超标。棒曲霉素,作为浓缩苹果汁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美国进口商要求其在浓缩苹果汁中的含量低于50ppb。棒曲霉素超标可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巨大。同时,除了使用残次果生产以外,我国一些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还使用落地果和腐烂果进行生产,致使棒曲霉素超标严重,质量问题屡次发生,另外,色值下降也是另一大产品质量问题,浓缩苹果汁在贮藏或出口运输途中,出现色值下降,主要原因是果汁中多酚类物质不稳定引起的,多酚类物质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果汁中多酚含量是否超标,另一方面在于浓缩苹果汁在贮运过程中是否处于低温环境。当然,苹果原料的农残问题(尤其是甲铵磷)也会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而制约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的发展。
6从业人员市场信息意识问题
浓缩苹果汁国际市场信息如今在浓缩苹果汁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很多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却缺乏对新格局下的这一变化的认识。举例来说,国际市场上浓缩苹果汁销售价格不仅基于其国际市场价值,还需要同国际贸易对手之间进行竞价之后才能最终决定,两者缺一不可。但一些国内的浓缩苹果汁生产者并不关心国际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报价,也不了解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情况。这些企业定价只狭隘地着眼于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对国际市场信息意识的淡薄。
三、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上述我国对美出口浓缩苹果汁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使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能够正常迅速的发展。
1积极确立我国市场经济地位
近年来,经过我国政府长期不懈的交涉,欧盟曾对反倾销法加以修订,已对中国应诉企业在个案基础上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然而,该修订案实施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中国应诉企业并没有从中获益。迄今为止,因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用本企业正常价格来比较出口价格,从而确定倾销幅度和反倾销税率的案例十分有限。在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例中,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拒不使用已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我国企业的正常价格,这进一步削弱了反倾销法修正案对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的具体实施效果。因此,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应注意“市场经济地位”和“市场主导行业”等要素数
据的收集,同时依托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交涉作用,积极确立我国市场经济地位,从而把握这一我国浓缩苹果汁顺利出口美国市场以及有效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关键要素。
2国内企业要实行有序竞争
作为这次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诉讼案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企业无序竞争所导致的低价出口必须受到国内浓缩苹果汁生产商的高度重视,应当看到,加强行业自律是浓缩果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要加强行业自律意识,积极推动实行有序竞争,增强大局观念,以确保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顺利进行,避免美方再度以此为借口,设置贸易壁垒,进行反倾销诉讼。同时,为避免无序竞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本着推动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行业管理规定,实行出口签章监管制度,督促行业内企业切实执行浓缩苹果汁出口最低限价规定,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实行暂时取消浓缩苹果汁出口权的惩罚政策。国内企业要自觉遵守上述规定和制度,积极配合行业协会的工作,力争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率的营销渠道赢得市场。
3树立依法维权观念
在这次中美浓缩苹果汁反倾销案例中,我国50多家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中只有10家积极应诉。究其原因,正如胜诉企业国投中鲁果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果汁分会会长李中柯所述,“现在国内企业打官司有‘三怕:一是‘怕输,中国的官司都赢不了,别说国际官司了;二是‘怕难,不懂国际贸易法规,要请国际律师;三是‘怕疼,要出钱”,正因如此“三怕”,才导致了国内三分之二的果汁企业逃避应诉,从而被迫接受了终裁51.74%的高税率,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美国这一强大的浓缩苹果汁消费市场。可以看到,在成功获取“零税率”的6家应诉企业中,有4家山东企业(烟台安德利、山东中鲁、青岛南南、烟台源通),1家河南企业(三门峡湖滨)和1家陕西企业(陕西海升)。山东属于沿海发达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程度高,再加之山东地处的环渤海湾属于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区,丰富的市场经验以雄厚的资源优势作依托,形成了适于市场经济的先进观念,从而积极地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相比之下,同处于我国另一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区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我国陕西、甘肃的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地处我国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场经验不足,观念较为保守落后,因而对国外反倾销诉讼不予反击,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被迫接受高税率,整体影响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纠纷以及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诉讼,我国企业存在的侥幸心理和逃避思想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我国大部分浓缩苹果汁企业要转变保守观念,勇于面对,依法维权,合理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国外反倾销诉讼面前坚决予以反击,这一点在日益激烈和复杂化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尤为重要。
4鼓励当地农民种植高酸度果种
所谓高酸苹果,在国际上,通常指其果酸含量不低于0.6%的原料苹果。在我国,由于饮食习惯和历史的原因,高酸苹果这一概念一直处于陌生状态。长期以来,我国浓缩苹果汁的加工原料以鲜食苹果的残次果为主,鲜食苹果糖度高,适宜直接食用。不适宜生产浓缩苹果汁。作为全球最大的苹果种植国和浓缩苹果汁出口国,我国的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要联合当地果农,引进真正的高酸苹果优良品种,从而生产出符合国际消费者需求的高酸度浓缩苹果汁。只有这样,我国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在积极发展种植高酸苹果的同时,还要避免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加工苹果就是高酸苹果,其酸度越高就越好。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加工用苹果在酸度、糖度、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含量、酚类物质含量等指标上都有要求,这些指标的合理搭配,以及果品耐储性和出汁率高低的要求,都是决定该品种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企业要高起点、高水平、高要求地进行苹果品种的改良。
5开展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
针对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棒曲霉素超标这一问题,浓缩苹果汁加工企业首先要避免过多的使用残次果进行浓缩苹果汁的生产加工,同时,与当地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教研机构合作,进行产品质检,严把质量关。此外,同科研机构合作,还可以研究探讨诸如原料加工、成品运输、病虫害防治等生产销售相关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加强基础研究,为我国生产企业建立HACC户质量保证体系和GMP标准,以确保我国浓缩苹果汁国际贸易产品的质量万无一失。
6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水平
任何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的竞争。针对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对国际市场信息不敏感这一问题,需要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对员工组织专门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在增强国际市场信息意识的同时,加强诸如定价议价、运输风险控制、生产预案应急处理等各项浓缩苹果汁生产销售专项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
此外,我国浓缩苹果汁企业作为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的主体,应当有意识地通过专门培训,培养一批专门人才,使其充分利用有利的信息条件,及时获取、处理并掌握世界各国同行业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等各类信息,有备无患,积极地应对国外反倾销诉讼。只有充分详尽地掌握了上述资料和数据,在国外反倾销诉讼方采集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的数据后,用第三替代国价格进行成本核定时,我国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才会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诉讼进程及时调整并提供准确有力的数据加以反驳,以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四、结论
在浓缩苹果汁越来越具有国际市场的今天,我国借助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居世界第一以及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渐渐确立了浓缩苹果汁出口大国的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浓缩苹果汁进口国家,对我国的浓缩苹果汁产品进口量总体保持增长,但频繁出现波动。我国对美浓缩苹果汁出口主要暴露出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体现,国内企业无序竞争并不懂得依法维权,加工原料品种缺乏,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以及市场信息意识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积极确立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内企业自律以实行有序竞争,生产商转变保守观念依法维权,推广加工用果大面积种植,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及组织培养专门人才等对策,以确保我国浓缩苹果汁对美出口贸易顺利进行。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篇7
自1979年中美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给予互相的最惠国待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从1979年到2010年的32年里,中美贸易额从24.5亿美元增至2010年的3853.4亿美元,增长了157倍之多,截止到2011年2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而早在2000年,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最大逆差国,到去年美对华贸易逆差飙升到了1812.7亿美元的历史高位(见下表)。伴随贸易额的增加,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双边贸易摩擦也明显增加,范围越来越广,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数据整理来源:中国海关(http://www.customs.gov.cn)单位(亿美元)。
2 中美贸易摩擦产生原因分析
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规模如此之大,这不得不引起中美两国双方的注意,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分析,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2.1 中美双方存在统计差异
首先,由于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上使用了不同的口径,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实际情况。出口方面,中国采用离岸价统计,美国采用船边交货价统计,两者差异主要在于商品装船或者飞机运输的费用,通常认为是以船边交货价计算的出口货物值的1%计算,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相应向上调整。进口方面,美国以到岸价来计算和记录,通常会把保险费运输费用一起算上,到岸价的费用比离岸价高出平均约10%,因此对中国的进口额应作向下凋整。
其次,转口贸易是导致中美统计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美相互出口货物中有部分是先被运到香港、韩国釜山、中国台湾、墨西哥等地再转运到目的地的,在转运地货物经过分装或者粗加工,性质并没发生变化,因而原产地也不会发生变化,在统计时美国海关根据产地来源将转口贸易额看成是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根据目的地原则,往往不统计转口商品的数额,这样必然会造成双方统计数据上的差异。
最后,在美国占有绝对优势的服务贸易行业中,美国顺差额是相当的可观,像技术服务、金融、咨询等都是美国具有优势的行业,但是出于服务贸易难以精确统计的特征,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中美贸易逆差的水平。
2.2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我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劳动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美国则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与高新技术行业,而美国早已经历过了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众多发达国家包括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将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动中国,促使中国来料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客观上也将原来的贸易摩擦风险转嫁给中国,在贸易保护抬头的今日,西方国家必然会频繁发起对中国的“双反”调查。
2.3 美国政治运作的需要
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不同的党派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也必然会维护所代表集团的利益。奥巴马属于民主党,较共和党更多地是代表工会利益,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就提出了解决高负债,就业,医保等问题,增加外汇储备与减少贸易的逆差,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巨增,工会必然会向奥巴马施加压力,为更多的获取民主党支持,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必然倾向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渲染中美贸易失衡,就会更多地利用反倾销与反补贴的措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
2.4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两国国内宏观经济状况所决定
经济环境与贸易向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当经济向好的时候,各国为促进贸易发展,往往倾向于推行自由贸易,而当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经济发展疲软之时,为保护国内产业,降低失业率,也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往往会推行各种违反自由贸易规则的措施。我们知道,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坚持保护主义,这本就违背了公平贸易原则。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三次经济刺激计划,更在振兴经济方案中提出“购买美国货条款”,向世人宣布了美国公开进行贸易保护。
此外美国与中国自身经济状况不同,特别体现在两国储蓄率的差距上。我们知道美国储蓄率一直偏低,甚至在2001年10月一度达到0.3%的低点,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着美国经济负债式消费增长,美国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反观中国,存在融资渠道不畅通,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中国人固有的节约消费理念,使得中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内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顺差。因此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两国国内经济失衡所决定的。
3 应对之策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是既定的事实,这种不平衡既有客观性的原因,也有经济体制甚至政治制度的原因。中美贸易失衡在很长时期内仍将持续,而中美贸易摩擦也将会不断,据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进行调整。
3.1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出口转向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国长期施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对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有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却往往过度的依赖外需,内需常常处于不足的情况。实际上,我国国内有13亿人口,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拥有的内需市场,当打开这一市场时,我们便会发现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稳定与健康,而我国对美的出口也会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的顺差也会自然减少。
3.2 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同时实施出口市场的更加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的鼓励出口的贸易措施,但从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可以知道,我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一些初级加工品,虽是贸易大国却不是贸易强国。因此我国应该努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学会关键技术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制造能力,更加务实于打造自有品牌。
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欧美,对欧美市场过分依赖也会导致贸易风险加大,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向更广区域拓展对外贸易的地理范围,开拓更广的国际市场,向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渐趋好的新兴工业国和地区扩展,同时加大FDI的投入,直接绕开欧美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
3.3 完善我国的原产地制度
原产地规则作用在于能够确认出口货物的生产地,也是国际贸易中进行贸易统计与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依据。现在,在国外随处可以看见“中国造”产品,而且往往这些产品都是技术含量比较低,价格低廉但是供应量相当大的最终消费品,产品数量的冲击使得国外消费者随处都可以感觉到“中国造”对本国类似产品的威胁,这种原产地标准显然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其实如果我们有严格的原产地制度,加强原产地证书发放的管理工作,只对那些在中国增值百分比达到一定标准的产品才打上原产地证,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中国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敏感度。
3.4 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加入WTO以来,欧美很多国家一直没有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往往导致这些国家对我国可以很容易的施行反倾销与反补贴的调查。对中美双方来说,“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它代表着美国对中国经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度。因此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同时要与美国努力交涉,通过外交谈判使其早日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只有我们早日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做到我国经济真正的独善其身。
摘要:中美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国的贸易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断扩大,伴之而存在的两国间贸易摩擦也不断扩大,甚至已经成为阻碍中美关系的一大重要障碍,因此分析引起两国贸易失衡的原因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与及时。从中美两国贸易现状出发,探析造成两国贸易失衡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贸易摩擦,对策分析,统计差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EB/OL].http://www.stats.gov. 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报告[EB/OL].http://countryreport. mofcom.gov.cn.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8
2、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认识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它取决于政府对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态度。健全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 将对侵权行为的发生产生威慑作用。同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还要提高国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目前, 中国对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已逐步完善, 并不缺少相应的法律, 关键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因此, 政府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及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 建立预警机制, 将知识产权保护延伸到各个方面, 而不是在事后处罚。
四、企业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措施
提高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信心和技巧我国企业要敢于应诉和善于应诉, 从心理上和技术上认真“备战”, 仔细研究相关的法律和案例, 寻找对方的弱点, 完善知识产权应对措施。同时转变观念, 增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企业缺乏专利技术和专利意识, 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致使出口商品屡遭扣押。如出口到美国的D V D, 因被指涉及专利侵权, 遭美国海关扣货15万台, 价值500万美元。而近年来, 因被指涉及专利侵权遭到“337条款”调查的产品更是数量逐年递增, 涉及产品类型更加广泛, 从打火机到剃须刀, 从彩电到DVD, 从通信设备到数码相机, 从摩托车到汽车。因此, 增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自主产权”规避知识产权摩擦是势在必行的。在完善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的基础上, 企业要加大对科研费用的投入, 培养科技人才, 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逐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不仅是防范知识产权侵权调查的重要措施, 也是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关键。因此, 面对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中国企业不仅要重视知识产权, 加大研究投入,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更要面对摩擦采取积极的态度, 了解美国相关法律, 做到积极应诉的同时不盲目应诉, 规避摩擦。
五、结束语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 它赋予创造者于一定期间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排他性的使用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 通常包括著作权 (或版权) 、商标权、专利权, 其对象是人的心智, 是人的智力的创造, 属于“智力成果权”, 它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面对转向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中美贸易摩擦, 一方面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问题。另一方面, 需要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利益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 其中最主要的贸易摩擦来自美国。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已经从货物贸易扩大到知识产权方面, 而且知识产权摩擦已成为摩擦的重点领域。近年来, 中国外贸竞争力不断增强, 新技术出口大幅增长, 中美双边贸易间存在着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缺乏核心专利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随着知识产权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逐步提高, 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优势的逐步体现, 运用知识产权壁垒遏制中国产品出口成为一个有效的措施。
一、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的现状及症结
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 在这些技术壁垒中, 多与知识产权有关。升级的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问题成为焦点自1989年以来, 中美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就始终是热点问题。在这段时间里, 中美巨额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纺织品设限等热点问题已被炒得沸沸扬扬, 但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波特曼认为, 中美贸易摩擦首要解决的应该是知识产权问题。实际上, 中美两国近年来就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交锋, 双方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巨大的努力, 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美国贸易政策的调整, 知识产权问题目前再次成为中美双方贸易关系中需要通过磋商来加以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中, 真正有意义的是知识产权。发达国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和控制, 可以轻易地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利益。同时, 美国以其自己的思维方式推行的“非专属管辖”主张, 即不考虑行为发生地、被指控方的国籍或与国家执行司法权有关的情况, 仅以有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 这就给其无限的进行干预的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 中美两个贸易大国在今后的经贸交流中, 知识产权纠纷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
二、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
1、中美知识产权制度的差异
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1978年以后, 特别是中国自1986年开始复关谈判以后, 中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时,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基本上已经全面与世界接轨。1790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专利法, 美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保护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和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而且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是美国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 当美国开发西部时, 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更是大量收罗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人员的集中, 成果的法律保护就自然地成为了历史的客观必然。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逐渐形成了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制度, 将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贸易综合考虑。由于中美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结构、法律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实力等方面的不同, 知识产权制度也必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然而美国常常以人权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 以知识产权问题威胁或遏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以所谓的观念自由来企图“西化”中国。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 中美在贸易上经常发生争端。
2、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加剧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 但同时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也持续出现从2004年, 美国一直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主要的出口商品市场。在2004、2005年中国就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随着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从2006年开始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贸易差额, 尽管中方和美方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的差额, 这是由统计方式、转口贸易等原因造成的。但总体说来, 中美贸易之间的差额仍然呈逐年递增趋势。以中方数据来看, 2004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803亿美元, 到2007年达到1634亿美元, 增长了一倍多。
3、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距
中美贸易中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摩擦很多集中在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是否立法完善、措施有效。美国认为中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不能有效的保护美国产品的专利权。随着中国加入W T O后, 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 向国际标准靠拢, 但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上与美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美国是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国家, 在音像、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盗版产品只有5%, 而在中国盗版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而差别就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和强度上。美国通过立法强化对侵权行为的刑事处罚, 可以有效地制止对各种产品, 特别是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侵权行为。而中国的立法上, 销售者只有“知假售假”才应承担法律责任, 对买者没有规定。在美国, 买假的人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政府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中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措施
1、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这包括立法以及法律的实施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首先, 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 知识产权制度鼓励发明与创作, 激励信息的增量发展;最后, 知识产权制度有效的推动了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 可以有效的激励发明人, 增加各种发明与创作, 从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逐步减少中美贸易中对于缺乏自由创新所引起的知识产权摩擦;另一方面, 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 也要逐步完善与国外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从中美知识产权博弈看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黑龙江对外经贸[J], 2005, (6)
[2]、郎丽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经济与管理研究[J], 200 (77) :
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研究 篇9
(一) 有关贸易理论
在中美贸易中, 众所周知,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而表现最突出的是纺织业。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起来, 中国在纺织品服装生产和贸易方面占据多方面的的优势:中国具有世界上人数最多、成本最低但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中国具有发展纺织业的丰富资源, 包括棉、毛、麻和化纤;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比较完整的、坚实的纺织工业基础, 产业结构基本配套, 不但在下游纺织服装产品的加工上游刃有余, 而且在上游的纺织面料、面料的开发、生产上具有相当的水平;中国有世界上配套能力最强, 效率最高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纺织服装的生产成本保持在最具竞争力的水平。由于中国纺织品的低成本优势, 使得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向国外, 在价格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二) 中美贸易政策的博弈分析
中美两国如果都采取自由的贸易政策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仅对双方是有益的, 而且是明智的。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当今世界, 以公平贸易为原则的自由贸易是各国所共同倡导的贸易方向。因此, 中美两国都采取自由主义的贸易原则, 两者都可以分享自由贸易带给双方的利益。但如果当一方采取有悖公平贸易、自由贸易的贸易手段时, 另一方就会“以牙还牙”予以报复, 并将这种不合作贸易政策在重复博弈中进行下去, 那么这种不断重复的结果, 使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两国所获的自由贸易收益也将逐渐减少, 以致双方都出现贸易损失。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1.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2008年1~2月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263.45亿美元, 同比仅增长9.59%, 创2002年以来全行业当期出口最低增速。除人民币加速升值, 出口退税及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释放, 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 以及国内遭遇雪灾和春节来临等国内影响因素之外, 国际市场需求明显疲软也是导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大幅度减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 中国工业正在经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国际市场需求寒流。
自2007年底次贷危机在美国全面爆发以来, 我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以及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均明显下降。究其原因, 美国个人支出2008年前两个月分别增长0.4%和0.1%;国内零售销售总量明显下降, 2008年1月和2月分别同比增长3.91%和2.36%, 但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 零售总量同比下降0.35%和1.61%, 消费需求实际上在2008年初已经发生萎缩。具体到纺织行业相关消费市场, 在2007年12月起, 美国服装服饰产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前的5%~8%直线下降至0.2%, 2008年前三个月分别增长0.7%、0.5%和-1.58%。
通过分析美国服装服饰产品零售和我国对美国出口服装产品的统计数据, 发现美国服装服饰产品零售销售增幅曲线与前推两个月的中国服装出口增幅曲线具有较高相关性, 也就是说, 美国零售市场需求基本滞后两个月反映到我国对美服装出口。按此推算, 2008年1~2月, 中国对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反映的是美国2007年11~12月的消费情况。2月当月我国对美国服装出口增速同比大降100多个百分点正好与2007年12月美国服装消费创当年最低增速相对应。
2.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最新情况
美国政府自2008年1月1日起对从中国出运棉制针织衬衫 (338/9类) 、棉制裤子 (347/8类) 、棉及化纤制内衣 (352/652类) 、棉制及化纤制胸衣 (349/649) 、合成纤维布 (620) 、袜子 (332/432/632) 、精梳棉纱 (301类) 、棉及化纤制梭织男衬衫 (340/640类) 等21类纺织品实施数量限制, 数量限制将持续到2008年12月31日。
(二)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 配额取消后带来的低价竞争。被动配额的取消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扩大纺织品出口, 另一方面造成了低价竞争。原因:一是美商利用中国无配额成本对我压价, 将中国支付配额的费用转为美商利润;二是配额取消后中国和其他国家竞相向美国出口纺织品, 美国商界乘机压价。
2) 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第一, 众多的纺织品供应国。美国纺织品市场虽然巨大, 但是容量是有限的。中国要想扩大对美出口, 就必须挤占他国的市场份额。第二, 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纺织品技术工艺水平高, 把持世界名牌服装的销售, 中国自有品牌服装出口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突破。第三, 多种纤维协定国。这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一样, 美国在对中国取消配额的同时, 也对这些国家给予相同待遇。第四, 加列比地区。美国将加强与该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这些国家地区工资水平较低, 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第五, 北美自由贸易区。在NAFTA协议下, 墨西哥纺织品成衣输美可享受免关税优惠, 与美国相邻, 竞争优势明显。
3) 美国业内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纤维制造商协会等六大贸易协会不断对中国纺织品提出设限要求。
4) 缺乏自有品牌。中国对美出口的服装大多数是外商委托加工生产的, 自有品牌服装出口很少, 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纺织品出口效益。
5) 纺织品设限等市场潜在不确定因素短期内难以消除。美不时对中国部分纺织品出口提出设限要求, 造成中国商家极大波动, 这一不确定因素不解决, 将成为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的重大障碍。
三、对策
第一,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
第二, 提高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企业来说,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纺织业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线, 转变增长模式, 以质取胜, 注意保护环境, 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产业国际化, 增进国际交流, 加强行业预警, 规避国际贸易风险, 与国际接轨, 加强标准认证, 实现行业自律。就政府部门而言, 要注重建立国际沟通, 协调和谈判机制, 促进企业和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互动。
第三, 与国际接轨, 推广和使用现行的国际通用标准, 并形成中国社会责任标准。
第四, 增加科技投入, 加强生态纺织加工技术, 开发绿色产品。
第五, 进一步重视开发美国纺织品市场, 并积极寻求与美纺织业的合并, 加强与北美地区和国家的合作。充分利用该地区输美纺织品免配额和免关税的优势, 为我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开辟新的途径。
第六, 加强WTO条款的研究与运用, 利用国际组织, 维护纺织品出口利益。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10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基本特征
1. 中美贸易持续增长。
中美两国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双边贸易额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4年更是达到了34.27%的高增长率。到2005年, 美国略低于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是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货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市场
2. 中美经济结构互补性强。
目前, 制造业产值占美国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5%, 相反制造业却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凭借劳动力资源优势, 中国拥有纺织品、服装、家电产品、笔记本电脑、信息技术产品以及大量消费品等一大批产业部门, 对美出口商品的70%以上是纺织品、服装、玩具、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 以及包括飞机、尖端集成电路、电信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机械在内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这些领域, 中国处于落后或短期状态。此外, 美国的金融和零售业企业也开始不断地从对华商务合作中受益。这种贸易机构说明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他们各自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二、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主要因素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包括基本经济和制度因素, 不当的原产地统计原则以及中美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地区产业调整等, 本文主要是基于贸易方式的角度分析产生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1.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影响中美贸易平衡。
随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目前已占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转入生产和销售阶段, 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和进口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外资企业在贸易方式的选择的突出特点是更倾向于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
2. 服务贸易被忽略对双边贸易平衡的影响。
美国2002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2726亿美元, 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17.4%, 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 在谈到中美贸易逆差时, 美方却往往只强调货物贸易而忽略服务贸易。事实上, 过去十年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盈余, 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会减少。特别是随着中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优势的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将会获得更大增长。根据USTR的统计, 2004年美国服务贸易对华出口增长20%, 而其总体增长仅为11%, 中国已成为美国第10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2004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达16亿美元。
三、正确处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思考
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 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 双方不对称的贸易依存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使中国在处理与美摩擦时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为此, 中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确保中美贸易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 努力扩大国内需求。
中美贸易现时的不平衡并非一个值得纠缠不休的问题, 需要双方共同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缓解这种不平衡。对我国而言, 应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 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 加快本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经济运作体系。同时, 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相互信任、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 缩小美国对中国出口技术产品的控制范围, 减缓和消除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出超。
2.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注重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 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积极开拓非传统出口市场, 推进市场多元化;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政策, 适度扩大进口, 发挥进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进口。
3. 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实施“走出去”战略, 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以优势产业为主导, 如家电、轻纺和成衣、食品加工和轻工业产品、一些质量价格比有明显优势的机电产品, 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当地设立企业和机构, 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及零部件出口到国外市场, 发挥我方比较优势。
四、结语
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今天无论是对外资企业的限制还是对加工贸易的限制都会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产生影响, 甚至会丧失一些比较优势。若要在根本上解决我国贸易不平衡难以调节等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方式下的贸易, 使之在贸易顺差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只有当国内企业的比较优势层次得到提高时这一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雷:从贸易方式走向与与国际经济融合—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J].《国际贸易》2002 (3) [1]冯雷:从贸易方式走向与与国际经济融合—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J].《国际贸易》2002 (3)
[2]陈明张鹏: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探析[J].《经济师》2006 (3) [2]陈明张鹏: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探析[J].《经济师》2006 (3)
[3]亢梅玲: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 (4) [3]亢梅玲: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 (4)
贸易摩擦:中美间的“战火” 篇11
向中國“亮劍”
今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上任以來第三份國情諮文中毫不遮掩地五次提及中國,並將美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原因歸咎於中國。一個月之後,根據奧巴馬在國情諮文中的政策安排,美國啓動了跨部門的貿易稽查中心(ITEC)。按照奧巴馬的說法,這一由包括50多名律師、研究人員和相關政府部門官員組成的強勢執法機構就是“動用聯邦政府的所有資源來調查並打擊包括像中國這樣進行不公平貿易活動的國家”。而就在ITEC成立的同時,白宮發佈的《美國基業長青藍圖》中特別提到將中國列為競爭對手。3月13日,奧巴馬不出所料地簽署了經修改的《1930年海關關稅法》,使該法案成為美國法律。從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到總統草簽,整個法案前後立法過程不足1月,在時間上可謂開美國立法速度之先河。不僅如此,該法案一改美國法律“不得追溯”的慣例,規定可以追溯到2006年,即對中國“雙反案”開始的時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中,美國改變自身制定的遊戲規則而為貿易救濟鋪路的現象並不多見,因此《1930年海關關稅法》的更改可能意味著美國將在2012年發動對中國空前的“貿易戰”。
事實應徵了推斷。就在奧巴馬對舊有法案進行翻新的同日,美國聯合歐盟及日本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請求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進行磋商。挑起事端的奧巴馬同時在記者會招待會上言辭鑿鑿地指責中國必須為違反世貿規則付出代價。根據WTO訴訟機制,中國必須在60天內啓動與美歐日本的談判,如果不能在這一期限內達成協議,美歐日有權要求WTO成立工作小組,對此案進行調查。一波未平,另波又起。3月19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鋼制車輪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根據日程安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定於4月30日左右做出終裁,如果該委員會作出肯定性判決,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相關產品徵收“雙反”關稅。
至3月2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認定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和晶體矽光伏電池及組件等三類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同一天,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佈日落復審裁定,繼續維持對中國輸美金屬矽徵收反傾銷稅。兩天之後,美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拉制水槽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三天之內針對中國輸美產品先後發起五起貿易救濟案,在美國貿易史實屬罕見。當然美國出拳並不會就此終結。4月1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日作出日落復審裁定,繼續對中國輸美大蒜徵收反傾銷稅。
美中逆差的真與偽
美國之所以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大打出手而且連出招,按照該國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一致解釋就是因為美國對中國存在大量的貿易逆差,而且這種貿易不平衡導致美國企業遭受衝擊,失業率居高不下。一個經美國製造業聯盟提供的數據是,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奪走了美國汽車供應鏈上的40萬個工作機會,鋼鐵業的180萬個工作機會,並正威脅著造紙業裡的40萬個工作機會。
應當承認美中之間貿易逆差的客觀事實。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貿易逆差達5580億美元,為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對華貿易總赤字超過2950億美元,也為歷史最高水平。但據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統計,2011年,美國總逆差為7372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美順差2023多億美元,在美國全部逆差中,中國僅佔27%左右。儘管由於統計口徑的差別雙方得出的結果有所出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美國逆差的來源國,中國並非祇是唯一。
進一步深入研究不難發現,導致美中貿易逆差的因素其實並不祇來源於中國。一方面,迄今為止美國在高科技產品等領域對中國往往存在著出口限制,特別是軍用和軍民兩用品的限制更為嚴格,由此拉低了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對自於中國的直接投資屢屢設限和控制,導致資本項目的中美長期逆差。特別是在2011年中,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受阻案例涉及的投資額超過200億美元,為中國對美投資總額的5倍之多。由於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受阻,不僅使得美國可以擴張的出口動能受到抑制,更使美國可以通過雙邊和多邊渠道削減貿易赤字的空間也得不到伸展。
被動接招與主動出招
雖然中美貿易戰蔓延與升級的最終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但從現在看來,損人利己和損他人獲小利的心態已經在美國決策者心中佔據了上風。因此,對於中國政府而言,在被動接招的同時主動出招已經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
應當承認,中國存在著讓美國能夠挑起“貿易戰”的“口實”。長期以來,支撐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主要集中在成本之上;同時,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推行和維持著出口退稅政策,致使一些出口企業依靠財政補貼壓低出口價格,甚至出現國內外商品價格“倒掛”的現象。以上兩種事實的疊加無疑給美國等競爭對手留下了可以“發難”的話柄。也正是如此,中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為了削減未來美國等國對中國進一步製造貿易摩擦的壓力,中國必須扭轉以出口退稅補貼和低價取勝的貿易方式,推動出口企業的產業轉型和產品升級,以徹底擺脫美國等競爭對手的“雙反”糾纏。
需要明確,中國對“出口導向”模式的依賴主要源於國內消費需求的持續低迷所形成的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資料顯示,我國消費率多數年份徘徊在60%左右,遠低於70%的世界均值。由於內需動能未能有效激活或者先天不足,我國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不得不寄託於外需之上。正是如此,每當遭遇類似於美國的出口貿易制裁,為了避免出口萎縮對國內經濟產生的負面“關聯效應”,我們只能忍氣吞聲或進行蒼白的辯解,主動出拳還擊的空間十分有限。為此,必須將中國經濟從主要依賴出口矯正到主要依賴國內消費的增長模式上來,以最大程度地弱化經濟成長的海外競爭風險。
還需強調地是,由於中美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了4000億美元,其中2011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中美雙方的利益交織程度日益加深。與此同時,迄今美國對華所有反傾銷和反補貼案所涉案金額不超過我國對美出口總額的2%。這就意味著,一旦“貿易戰”開打,美國定難獨善其身,中國對後續結果也不足以懼。美國預期,如果繼續對中國施加壓力,就有可能從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為此,中國政府必須挺直腰杆並在必要的時候以牙還牙。
當然,平息中美貿易摩擦和戰火的最好辦法無疑是雙方的談判和協商。在這方面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很大的迴旋空間和操作半徑。作為一個初步示好的成果,在今年1月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之後,中國政府日前作出最新表態,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和部分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而美方則表示,對於中國政府開列的141個高科技產品購買清單,美國政府將在46個產品和項目上慷慨滿足中方的要求。也許祇有這樣的合作及其深入地演化才能實現中美雙方真正的共贏。
(作者系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經濟學教授)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 篇12
关键词:稀土,中国,出口
一、案例分析
稀土是明显的稀缺资源, 在全球分布不均, 已探明的1亿吨稀土储量中, 中国占36%, 俄罗斯占19%, 美国占13%, 澳大利亚占5%。
然而, 在国际贸易市场上, 稀土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结构并不合理。中国36%的存储量却对应90%以上出口量。而美国1939年制定《战略物资储备法》, 对本国的石油、煤炭、稀土等只探不采, 长期从国外低价购买。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当地时间2012年3月13日发表声明, 拟联合欧盟和日本针对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贸易诉讼。诉讼原因主要是中国限制稀土的出口, 威胁了美国等国的国家安全。中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提高了中国以外地区的原材料价格, 同时压低了中国国内价格。这种政策导致下游生产商面临巨大压力, 并被迫将业务、工作岗位和技术转移至中国。
从战略角度出发, 中国更应该控制稀土的出口。美国现在将中国列为竞争对手, 许多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研发, 都是针对中国, 量身为中国打造。中国出口的稀土, 反过来被美国利用制造成今后打击中国的利器。
二、中国大量出口稀土引发的问题
(一) 稀土资源浪费严重
稀土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 中国是世界头号稀土资源大国, 有着丰富的资源储藏。然而稀土行业也是一个充满乱象的行业, 虽然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整顿稀土资源开发秩序, 严格稀土出口政策, 加强稀土资源保护力度, 但是, 目前我国开采、冶炼等各类稀土企业100多家, 分布分散且资源耗费、损失严重。目前, 国内国有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在60%左右, 民营稀土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在40%左右, 而一些非法矿山开采点的资源回收率仅在5%左右。大量宝贵的稀土资源在开采环节上就已逐渐消失。
(二) 出口产品价格低
由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过大, 且出口秩序混乱, 导致国际稀土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 稀土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且, 中国的初级稀土生产商有100家, 而国外的进口商却较少, 造成进口商“一单发百家”, 从而中国供应商则形成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局面。在市场价格低迷的时候, 其他国家则趁中国出口厂家低价竞销之际大量购买, 增加储备。因此, 尽管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对稀土出口不断加以宏观调控, 试图限制稀土大量出口, 但收效甚微。每当稀土价格略有上涨时, 外商就停止购买转而使用库存, 中国企业则由于承受不了库存的压力再次降价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国内的稀土混战就这样持续不断, 使本已混乱的行业更乱。
(三) 出口产品附加值低
长期以来, 中国稀土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投入不足, 导致稀土应用含量低, 跟踪仿制多, 独立创新少, 开发应用滞后。目前中国生产的稀土产品主要是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和抛光粉等低端产品, 而在高端产品方面落后于美国、日本、欧洲, 处于“稀土大国, 科研弱国, 专利受制”的尴尬局面。
(四) 稀土开采破坏环境
稀土工业对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一是开采环节对植被的破坏, 对小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同时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破坏耕地、林场、草原等;二是稀土分离环节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 需经过许多化学程序、大量用水才能提炼, 排放物中含有高浓度的氮;三是稀土尾矿对地上水、大气的污染以及其中所含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污染, 对人、畜、农作物等都有极大的危害。
三、解决措施
(一) 增加稀土储备
长期以来, 中国廉价的向世界供应了大量的稀土, 近几年每年的国际贸易量占到世界的90%, 然而, 中国大量的稀土外流, 满足了世界对稀土的需要, 留给自己的却是满目疮痍、严重受损的环境。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年至2009年之间大跌39%, 按现有生产速度, 我国的中、重类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20年, 还有可能需要进口。所以, 我国要加紧建立稀土储备机制, 保证国内的需要。
(二) 加快期货市场建设, 夺回定价权
目前, 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大多是通过世界几大期货交易所形成的。因此, 要掌握中国商品的定价权, 就要加快我国的期货市场建设, 增加新的期货品种, 形成中国的价格指数, 争取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力。
(三) 加强稀土产品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稀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关系十分密切, 稀土产业链的后续发展空间很广阔, 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些年来, 中国虽在稀土冶炼、分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在稀土利用方面还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 应用到高科技领域的还不到50%, 而美国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总用量的77%, 日本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占到了90%。因此, 中国稀土产业应以创新为动力, 加强稀土的开发利用, 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由稀土大国向稀土强国的转变。
(四) 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论文】推荐阅读: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08-11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06-12
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08-07
中美贸易战论文06-18
中美贸易中的法律问题08-07
中美贸易06-03
中美钢铁贸易07-23
中美贸易摩擦对策分析10-11
中美货物贸易现状09-19
中美贸易战的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