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2024-10-16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通用8篇)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篇1

中美贸易战引发了对供应链的重新思考

中美贸易战的不断升级,推动了中国制造商和美国客户重新思考两大经济体间的供应链关系。

特朗普政府已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工业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考虑继续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关税。目前,为了减轻美国消费者的压力,大多数消费品已被从关税清单上删除。但制造业和零售业高管们担心,受影响的产品范围可能会扩大。

供应链逐步从中国转移

虽然,工厂主对于工资上涨、原材料上涨等方面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是不确定规模的贸易战成了他们面临的一项特殊挑战。香港青年工业家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女士表示:“这是制造业考虑如何分散风险,是否升级产品,增加价值或扩大生产到其他地区的时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但过去十年,一些工厂主开始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国,柬埔寨和越南,因为那里人力的工资更低,依靠这些对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风险。工厂主和美国买家表示,贸易战将加剧这种转变

当一个手提包产品被列入拟议的2000亿美元的关税清单时,美国高管们会急于寻找中国境外的替代生产基地。

三年前,美国企业家史蒂夫·马登开始将部分手袋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柬埔寨,他介绍:“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之外,他还计划明年将柬埔寨产量翻一番,达到其总产量的30%左右。”

Flex首席执行官Michael McNamara认为,公司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需要时间。他表示:“长期来看,很多客户会要求更多地区的制造来缩减供应链开支,并降低关税影响的风险。”

但除非公司与工厂,供应商和政府存在关系,否则,这些企业家转移生产产地是很难实现的。

利丰首席执行官Spencer Fung表示,虽然“很多人都迫切想要搬离中国”,但包括沃尔玛和科尔在内的美国零售商从世界各地的工厂采购货物,它可能还需要一两年来稳定新国家的生产。

近年来,越南一直是许多公司制造战略的核心,它吸引了三星,大金,日本空调集团和Techtronic等公司的投资。一些为欧美国时装品牌供货的服装制造商也已从中国转移到越南。

在美国销售中国制造LED照明设备的Capstone高管拉里·斯洛林表示:“将机器搬到一个新国家,要比复制电子行业所需的复杂供应商网络容易得多。每个人都在寻找一种对冲方式,但这并不容易,你可以想想一下,制造电子产品的所有组件都来自中国。”

中国制造业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关税和其他关系方向的不确定性令制造商感到不安,但有部分公司的高管表示,中国可能会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

去年中国服装出口仍然占全球的35%,而孟加拉国只占6.5%,越南为5.9%,柬埔寨为1.6%。据世界贸易组织称,在办公室和电信设备方面,中国同样处于类似的主导地位。

企业家冯先生表示,希望中国工厂能够通过寻找提高竞争力的方法来应对贸易战,而不是面对压力不做改变,从自动化到开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他认为中国的工厂老板不会任由生意关门,他们会削减脑袋去想办法。中国制造的产能绝不可能急剧下降。

零售商的利润可能受影响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实施之后,受影响可能是销售相关产品的美国进口商。但这种影响可能会在供应链中蔓延,从一端的消费者扩展到另一端的中国工厂。S&P Global的Panjiva表示,近200家美国公司在最近的财报中提到关税,其中47%表示会提高消费者的价格。例如,Steve Madden首席执行官Edward Rosenfeld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数据背后的数据”表明零售价格需要上涨约3.5%才能抵消10%的关税。

但分析师表示,无论如何零售商不可能将所有成本都转嫁给消费者。除了一些高端品牌外,许多销售普通产品的零售商都不敢大幅提价。他们必须寻找别的方法来对冲关税压力。

因此,零售商的利润率可能受到影响。而大幅涨价则会严重损害美国消费市场,从而损害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在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之下,包括零售商,进口商和制造商在内的每个贸易参与者都需要筹码。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篇2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差额,外汇储备,贸易趋势

一、中美贸易研究:

中国和美国是国际上目前名列前茅的经济主体,同时,中美之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大幅上升。因此,研究中美贸易的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两国之间存在的贸易摩擦问题,不仅具有典型性,同时,也对我国今后的战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增加,这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已逐渐形成与美国为主导的贸易形态。从下列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的对外贸易总量。同时,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目前的贸易规模和发展态势。

二、中美贸易的特征

从表1、2我们不难看出,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呈现至少两个特征:

(一) 中美贸易关系密切

中美之间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主体和贸易合作伙伴。其每年的贸易额自05年起已达2000亿美元以上。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二) 中美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呈现不平衡状态

我国对美出口量大于我国从美国的进口量。也就是说,我对美贸易一直存在较大的顺差。其中最多的一年达到约1709亿美元。这种状况的存在,已经成为两国间贸易摩擦的必然。

三、中美贸易存在的问题

以一般的贸易理论来说,对外贸易额越大,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力就越大;如果某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越大,其战略伙伴关系就越紧密。但是从今天的国际格局现状来看,中美之间的这种贸易态势并不理想。这是因为:

(一)贸易结构不合理:

我国对美的进出口不仅每年存在巨额的顺差,并且我国的出口主要是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和日常用品,也就是说,我们出口的主要是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产品不仅附加值低,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废弃物和污染度也很大。

(二) 进出口贸易差额增大影响贸易关系

我国对外的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是美国)在不断积累和扩大,这不仅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快速的畸形增长趋势(目前已达两万亿美元以上),同时也使美国国内在消费畸形增长的同时,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使美国政府和民间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产生了极大的不满情绪。目前,每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不断增长,以及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就是实证。

四、对中美贸易问题的反思

自2009年下半年始,由美国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演化成为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不仅极大地损害着美国自身的利益,同时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严重的不幸和挑战。

为应对这次危机,我国出台了相应的以拉动内需为主的多项措施。可以认为,这是一项正确的决策。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当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和形态作出一定反思。这些反思包括:

(一) 协调对外贸易依存度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资源和人口都相对充裕,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不应仅仅建立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就是说,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应有一个适当的限度。我们说,外贸出口仅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如果其中一项比例过大,就必然会出现经济发展的失衡。

(二)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极大的不合理性。中国是一个大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容忽视。虽然我们不能很快赶上发达国家,但是,以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应当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自身优势产业的投入和培育。

(三) 改革外贸出口体制

外贸出口体制的改革也是关键。目前,我国的出口企业散而不统,自由度太大,各级政府又一味强调加大出口,这不仅造成了各个出口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竞相压价,使我国在对外贸易的定价权方面缺失话语权,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不到真实反映(例如,自主品牌保护不当、环保成本不计、职工的劳动保险缺位等),这些都显现出我们只求出口数量,而忽视了出口价值。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已经成了超廉价的代名词。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使我们的经济利益受损,并严重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四) 协调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在和美国的交往中,我们不能忘记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强体,同时也是与我们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截然不同的国家,他不仅主宰着世界经济的主脉和主流,同时还主宰着世界货币和贸易规则,因此,我们在与美国的贸易交往中,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美国为着自身的利益,无时无刻都在利用这些优势,出于对我国国家利益的考虑,我们在正确处理好双边关系的同时,不得不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五) 合理支配外汇储备

我国在外汇积累和储备方面,应当有一个全面的、战略性的考虑。一方面,我们的外贸顺差不应过大,外汇储备也不是多多益善。另一方面,应利用多余的资本对国内进行较大的投入。特别是教育、科技、卫生以及铁路、公路、能源、农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是有效利用资本,扩大改革开放成果的必要措施。我们没有必要把巨额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国外的债券,其实,加大国内建设的投入和扩大消费需求以及增加相应的进口,不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德)威廉.恩道尔,《石油战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

[2]、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6月。

[3]、北海居,《2009年中美双边贸易概况》,http://www.heybrain.com/notheal/article/5113.html,2010年05月

[4]、《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

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思考 篇3

一、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发难

2009年4月20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中国输美轮胎发起特保调查。6月29日,ITC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二、 中国的回应

1. 2009年9月14日,中国正式就此启动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

2. 商务部启动对美部分汽车、肉鸡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专家分析认为,这是美国政府违反世贸组织原则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后,中国被迫采取的反制措施。

三、 2009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

2009年美国、加拿大、印度、墨西哥等国均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美国、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分别对中国产的聚酯高强力纱、粘胶纤维等纺织原料展开反倾销调查;欧盟、阿根廷、印度等国家及地区对中国的铝合金轮毂、钢轮毂、前轴传动杆和转向铰链等汽车零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理论分析】

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 应对金融危机,国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复苏。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对外贸易调节和保护的作用。特保是中国为入世而接受的妥协性条款,当时约定美国可以对中国相关产品在合适条件下采取特殊保障措施。世贸组织和美国相关法律规定,采取特保措施应满足3个条件,即进口产品激增、国内产业遭受损害以及两者有因果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即使没有低于正常价格,但当美国认为其市场和产业被中国产品冲击时,也可对中国产品采取特保措施,此次轮胎特保案就是这样。

2. 一国产品人为地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叫做倾销。中国输美轮胎并没有构成倾销,此次美方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首先,2007年以来中国轮胎产品对美出口增长并不明显,2008年比2007年仅增加了2.2%,2009年上半年比2008年上半年同期还下降了16%;其二,中国涉案产品主要供应美国的维修市场,而美国自产轮胎主要供应原配市场和替换市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其三,美国国内轮胎产业的经营状况在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前后并无明显变化,即使在中国产品出口增幅最大的2007年,其盈利情况也表现良好;其四,美国国内产业关停部分工厂和生产设备的行为是出于选择高端市场而主动进行的结构调整,与中国产品的进口无关。即使美国停止进口中国产轮胎,此类轮胎仍要从其他国家替代进口。

3. 应对汽车轮胎特保措施。作为企业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重视产品质量,改善服务,创立名牌,向质量要效益;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参与竞争,不仅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更应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力争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

4. 美国轮胎特保案并不会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因为发展对外贸易,有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扬长避短,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节约社会劳动;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5.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针对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的惩罚性关税,商务部13日作出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了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这说明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6. 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市场、资金、科技开发与应用、信息的全球化(国际化)五个方面的内容。美国轮胎特保案“牵一发而动全身”,它将会引发全球范围内贸易问题的连锁反映。

7. 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它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互惠互利原则、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等。国与国的经济交往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美国违反世界贸易原则,单方面决定向中国输美部分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

8. 应对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我们要有利用世贸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二、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中美双方就轮胎特保案进行了密集和多层次的磋商,但由于美方要价过高,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应对国际经济危机,需要各国加强磋商、增强合作,只有保持国际贸易渠道畅通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条死胡同,任何针对他国不公正、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举措,不仅会损害对方,最终也会伤及自身。

2.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频繁的贸易摩擦表明国际竞争激烈化。这启示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增强综合国力。

3.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加强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对世界经济的复苏无益。

4.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它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对待事物。特保限制措施无疑会恶化中国轮胎产品的整体出口环境,严重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还有可能对其他产业和经济体产生示范作用,从而触发全球范围的贸易纷争,给刚刚冒出绿芽的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以沉重打击。我国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及早做出反应。

2.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此次针对美国的汽车轮胎特保措施,我们应尽快熟悉特保调查的相关程序,预先采取防控措施,同时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扩大内需。

3.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矛盾双方的统一中把握对立。中美在轮胎特保案上针锋相对,使得这场贸易争端可能成为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创新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入世”以后,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不可避免。“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摩擦不可避免”是由于()

A.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 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C. 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

D. 国际新秩序不可能建立

2. 受美国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发展遇到异常困难。对此,出口企业应该()

A. 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B. 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

C. 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降低出口生产成本

D.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产品倾销

3. 2009年我国将对670多种商品实施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主要包括煤炭、燃料油等资源能源类产品,氨水、空调用无级变速压缩机等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同时,将继续以暂定税率的方式对焦炭、原油、金属矿砂、铁合金、钢坯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材料直接体现了国家通过关税政策()

①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② 扩大先进技术、设备进口

③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④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整个世界,其影响远远超出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从哲学上,这说明()

①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③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④ 我国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趋利避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 2009年9月27日,商务部发布2009年第74号和75号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中国表明回应美“贸易保护”的强硬立场。这表明()

A. 中国利用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增强

B. 中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多

C. 中国对美国进行贸易倾销

D. 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二、 非选择题

6. 材料一 上海轮胎公司重视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推进用户满意工程,持续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他们的“双钱”轮胎品牌在市场上和用户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和扩大。目前,“双钱”品牌连续四次荣获“中国轮胎市场自主创新用户满意第一品牌”。

材料二 我国和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情况比较(见上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 有人认为:企业自己研究开发技术不如从国外引进技术,因为引进技术不仅节约资金,而且不需要花费研究时间。

请你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3)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和企业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A2. B 3. A 4. B 5. A

6. (1) 材料一说明上海轮胎公司重视自主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在逆境中奋起。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落后于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到2020年我国将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2) ①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② 从国外引进技术能够节约研究经费、节约时间。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一个企业单靠引进技术来发展自己,就会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不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既要引进、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更要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3) ① 从国家看,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能力。

② 从企业看,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产品抢先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顺利实现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政治小贴士

美国特保措施为何频遭非议

连日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产轮胎采取特保措施产生了消极连锁反应,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出普遍担忧、反对的声音。

“极其失望”是美国轮胎工业协会针对特保措施发表的声明中使用的言辞。该协会在声明中说:“特保措施将导致美国轮胎市场的涨价,以及经济实惠轮胎的供应短缺,这将直接影响广大劳工阶层,他们甚至可能因为延迟更换汽车废旧轮胎,而增加公路安全隐患。”协会执行副总裁罗伊·利特菲尔德则明确指出:“特保措施是具有政治动机的决定”,它不但未能拯救就业,而且还扼杀了工作机会。

不仅轮胎企业反对特保,其他行业也多有意见。美国消费品工业行业联合会、美国禽肉和鸡蛋出口协会等行业工会认为,轮胎特保非但没有其所声称的功效,而且无端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对其他行业贸易也产生了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不难看出,特保措施迎合了少数人,但损害的却是多方的正当利益。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篇4

(一)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的这句古话,今天说来显得特别妥帖。

今天,9月24日,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美国送来了一份“厚礼”:对我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征收10%的关税;随即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征收10%或5%的关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中美贸易战进入全新阶段,被卷入的两国商品总值,也从此前的500亿+500亿,又增加了2000亿+600亿。

按照美国的说法,事情还没有完,如果中国反击,美国还将如何如何。但中国又岂是吓大的,或许只是巧合,就在美国加征关税生效的9月24日,中国在反击的同时,还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外交无小事,早一天不发,晚一天不发,就一定在中秋节新一轮关税开征当天发。

这显然不会是随意而为,中方想要传递的信息,相信你懂的。这是对美国经济霸凌主义和舆论攻势的一次全面反击。

(二)算起来,这场史无前例的贸易博弈,迄今已有整整半年时间。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中美由此拉开了博弈的序幕,期间有过多次谈判磋商,但最终仍是贸易战相向。在长达3.6万字的白皮书中,中方就明确这样说:

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的基本原则,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关切,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妥善处理分歧,克服各种困难,同美国开展多轮对话磋商,提出务实解决方案,为稳定双边经贸关系作出了艰苦努力。

然而,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导致中美经贸摩擦在短时间内持续升级,使两国政府和人民多年努力培养起来的中美经贸关系受到极大损害,也使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原则遭遇严重威胁。

我们表现出了最大的耐心和诚意,但美方却出尔反尔、不断发难,因此,“为澄清中美经贸关系事实,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政策立场,推动问题合理解决,中国政府特发布此白皮书。”

事实需要澄清,立场需要阐明,我们还是希望问题合理解决。但对方总是有某种幻想,总认为中方会最后屈服。结合这本白皮书,以及过去半年的一系列斗争看,对美国来说,应该也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决心这么大。

特朗普此前多次宣称:贸易战很简单,美国肯定赢。通过极限手段施压,一直是特朗普的拿手好戏,也是他自诩的“交易的艺术”。

他以为只要500亿美元关税牌一出手,中国肯定会服软;500亿不行,那就再加码2000亿美元;不行,那就还继续加码。

但哪知道,美国这次真踢到了铁板。在每一次美国开列中国商品征税清单后,中国立刻列出反击清单,针锋相对,毫不示弱。在每次他威胁中国不能反击否则如何后,中国都毫不犹豫予以反击。

白皮书就明确表示,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一句话: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但美国现在的做法,用一些朋友的话说,这是要摧毁中国经济,牺牲中国的发展权,中国已没有可退让的余地。永远不要指望中国咽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第二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经济韧性这么强。

美国官员多次暗示,你们中国经济在下滑,你们股市在下跌,因此在贸易战对抗美国,你们中国必输无疑。

但半年过去了,中国也没有垮,美国只能不断升级贸易战,试图迫使中国屈服。那是因为美国实在是低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必须看到,中国以前确实是出口导向,但出口现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小,去年已缩至9.1%,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去年达到了58.8%。而且,中方也在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最近一系列深如推进改革开放的举措,就是一个信号。

更何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任何国家都不想失去、也无可替代的庞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这是我们应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将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国会面临损失,但美国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正如白皮书所指出的,中国是美国飞机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汽车、集成电路、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17年美国出口中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17%的棉花都销往中国。

从中国见招拆招看,中国很淡定很自信,背后更是胸有成竹。敢战方能止战,事实上,没有足够的底气,没有充分的研判,没有拍板的魄力,中国肯定早就着了特朗普的道了。

第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中国反击如此理性。

坦率地说,如果看有些外国专家学者的评论,有一种声音也很强烈:那就是中国是不是太理性了,反击是不是太软弱了。

比如,美国对2000亿美元加征关税,税率是10%;中国反击只是600亿美元,税率是10%或5%。太不解气了,哪怕没有那么多美国商品,别忘了,还有那么多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赚钱呢。

但中国政府的做法还是淡定的,我们看到,贸易战至今,中方既没有因为对方的霸凌冒犯而失去理智,更没有因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规模而惊慌失措。

在中秋节这一天,中国更是发表了白皮书,驳斥美方不实指控,阐述中国观点,对各种不实指控,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详实的数据,一条一条掰清,就是淡定自信的充分展现。

不管美国如何耍横,中国依然坚持不开第一枪。比如,美国加征关税是北京时间中午12点,那中国反击就12:01。美国将原本25%的关税先调整为10%,那好中国以变应变,将原来的四档关税调整为两档。

很有意思的,还有中方的两个不同态度。对美国,既然你要加征关税,那对不起,美国商品也必须受点委屈。但对其他国家,中国一再表示,欢迎搭乘中国经济的便车、快车,中国还在不断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而且,年底的进口国际博览会还将如期举行。

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关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今天发布的白皮书,就阐述中方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八大坚定立场:

1,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

2,中国坚定推进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

3,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多边贸易体制;

4,中国坚定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

5,中国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

6,中国坚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7,中国坚定促进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

8,中国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什么是理性,这就是理性;什么是淡定,这就是淡定;什么是自信,这就是充分的自信。

(三)对美国,中方决策层有清醒的认识。但对很多中国民众来说,过去半年局势跌宕起伏,必须承认,对于现在的美国政府,我们很多人还是有一些没想到。

1,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顾信用。

明明已经达成了共识,明明美国财长也公开表示,双方不打贸易战了。但言犹在耳,白宫的关税大棒就挥舞过来了。白皮书就指出,中国在以最大的耐心和诚意回应美国的关切,是美国出尔反尔、不断发难。这样不讲信用,这样说变就变,下一次还怎么谈,还怎么相信:一旦达成了共识或协议,会不会被再次撕毁。

2,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不讲道理。

几次听证会,都成了美国企业的诉苦会,压倒的声音认为,这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其实是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损。美国主流经济学家也纷纷警告,将贸易赤字看作是亏损,是对贸易概念的一窍不通。但美国还是不管不顾,持续推进贸易战。这样不讲道理,真是无话可说。

3,没想到美国可以这样胡搅蛮缠。

一次又一次耍横,有些与经贸有关,有些又甚至超越了经贸领域,比如最近以中俄军事合作未由,竟然对中国军方进行制裁。这严重违反了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当然,美国也不只是针对中国,不断上演的“退群”闹剧,就让世界看到了美国持续拉低的超级大国下限。

当然,种种挑战,也让中国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比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正如中国最高领导人所警告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现在的美国,确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但新时代的中国,也决不是可轻易压垮的对象。这是一场智斗,双方见招拆招,也必然对世界格局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还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1000多年前,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那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中慨叹人世无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世界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生活也不可能事事顺意。人生如此,国家亦然。

在中秋这一天,重读苏轼的千古名篇,不禁还想起他在《晁错论》中的那句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1000多年后,习主席也多次提起这句话。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中国确实正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我们更必须清醒,中国越是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挑战就更加严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有一些隐患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总有一些坎我们必须勇敢迈过去。

如果在压力面前惊慌失措,那就正中了对方的下怀,那就真可能是后患无穷了。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篇5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汹涌的背景之下,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度变革,以金融及信息革命全球化发展为特征的科学技术革新浪潮正在推动世界服务业加速发展。如今服务业占各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已达70%,中等收入国家接近60%,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左右。随着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间的服务交换规模也在日益扩大,20,世界服务出口额达到了3.3万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Database、BEA Database和中国商务部网站。

相比1970年的不足710亿美元增长了45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贸易总出口额的1/5。同时,面对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服务贸易占比较大的国家在后危机时代较快地出现了复苏势头,其恢复速度快于依赖货物贸易的国家。由此可见,服务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趋势已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比较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服务业高度发达。2009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已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5.4%,表现出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强劲优势地位。另外,中国服务贸易也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年均增长0.6%,但由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起步较晚,服务产品竞争力较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中一直处于失衡状态,中国服务贸易无论是在整体服务贸易水平还是在部门结构等方面与美国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1.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持续稳定,国民经济贡献度较高

服务业对美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大,以为例,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70.93%,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2.47%。自1984年开始,美国服务业产值占当年GDP比重就已超过60%,可见,伴随美国服务业发展,其服务贸易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

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的4 220.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 79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3%。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20间平均维持在28%左右,达到30%并维持了4年,由于经济缓慢复苏,2009年小幅上升,达到33%。就服务贸易出口额总体而言,美国呈现上升态势,仅2009年有小幅下降。其中,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的2 560.9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5 091.8亿美元,间扩大了1.99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达到15.4%,世界排名第一位。美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6%左右,仅1997年、20和在16%以下,其余均大于16%,2009年明显提高达到19.2%。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其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美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1 659.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3 707.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2.23倍。2009年服务贸易进口虽有小幅下降,但其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达到11.9%,世界排名第一位。

(2)中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对中国的GDP及就业影响较小,以2009年为例,服务业产值占中国GDP的42.6%,当年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33.2%。中国经济结构中,由于第一、二产业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致使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其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较低。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522.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2 8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4.5%,是美国年均增长率的4倍多。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在1997—间平均维持在10%以上,年下降为9.57%并保持到20,年和20再次下降,降为8.7%左右,2007—2009年又小幅上升并维持在9%左右。就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而言,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仅有2009年相比20下降12.11%。其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97年的245.0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286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25倍。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为3.88%,世界排名第五位。然而,中国2009年服务贸易出口额仅是美国的1/4。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在1997—间由16.30%下降至11.91%,—2009年稍有上升维持在12%以上。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与出口额类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国服务贸易进口额由1997年的277.3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 582亿美元,13年间扩大了5.7倍。虽然2009年在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前十位国家中,中国是惟一与2008年相比没有出现下降的经济体(德国和英国进口额分别为255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排名第二、三位,美德英进口额同比均出现10%左右的降幅),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为5%,世界排名第四位,但服务贸易总量只占到美国的1/3。

2.服务贸易结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各部门发展比较平衡

美国服务贸易自1971年起持续保持顺差状态。其中,1986年服务贸易顺差仅103亿美元,1997年则达到较高历史水平,增至902亿美元,间增长了7倍左右。20服务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为1 29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5 048亿美元,进口1 296亿美元。2008年和2009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持续增加,2009年服务贸易顺差额相比2008年虽下降了4%,仍达到1 384.2亿美元。

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出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运输和金融服务,其出口额各自分别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4.17%、17.63%、16.75%、15.65%和11.82%。同时,政府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保险、通讯、建筑服务分别占比4.15%、3.18%、2.58%、2.09%、1.75%和0.24%,合计在15%以下。2007年,美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分别是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保险服务,其进口额分别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25.27%、21.62%、13.91%和11.31%。同时,政府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通讯服务分别占比9.64%、6.62%、5.01%、3.92%和2.09%,而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建筑服务比重较小,分别是0.45%和0.16%。综合美国服务行业进出口所占比重,各个服务部门发展符合美国经济特点,没有出现比重极大的部门,即部门间发展未表现出严重失衡现象。同时,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服务部门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突出,在美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

(2)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各部门发展有所失衡

中国服务贸易在1984—1995年间保持小额顺差,1995年开始出现逆差,后进入持续逆差状态,并且自20开始逆差规模逐年扩大,特别是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显著。其中,2004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最高值95.5亿美元,2004年以后服务贸易逆差呈现小幅缩小之势。但2008年和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分别达到115.6亿美元和296亿美元,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额比2007年增长51.9%,2009年比2008年增长56.1%。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和旅游,逆差额分别是230、106、97和4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旅游服务贸易占比第一,达到53.34%,自2004年之后呈现递减趋势。运输服务贸易占比第二,且在—2008年间占比逐年上升[1]。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通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贸易占比最小。可见,中国一直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传统服务贸易相比差距较大。尽管如此,中国传统服务贸易所占比重呈现逐年缩减趋势,如旅游服务部门,而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占比逐年递增,尤其是咨询服务,2008年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12.33%。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中,进口比重超过10%的部门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分别是31.67%、22.75%和14.55%,合计70%左右。同时,咨询、保险与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占比8.52%、8.02%和6.49%,而建筑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占比2.75%和1.99%。通讯、金融、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占比较小,合计为2%以下。综合中国服务行业进出口占比,部分行业占比极大,中国服务部门出口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

3.服务贸易地理方向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多元,涵盖多个经济体类型

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墨西哥、爱尔兰、法国、瑞士、中国和荷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市场,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55.19%。在前十大出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五席,包括英国、德国、爱尔兰、法国和荷兰,合计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27.77%。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百慕大、法国、墨西哥、瑞士、印度和爱尔兰是2008年美国前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地,占美国服务总进口额的56.29%。在前十大进口市场中,欧盟成员国占据四席,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爱尔兰,合计占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26.45%。事实上,欧盟、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和瑞士分别是美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

欧盟是美国服务出口最大的目标市场,2008年,欧盟27国进口美国服务项目占全美服务出口总额的37.3%。同时,欧盟也是美国服务进口的最大来源国,从欧盟进口服务的增长率也高于从其他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就地区性而言,西欧和中欧国家是美国服务贸易的主要伙伴,交易多集中于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通讯服务。加拿大和日本是美国服务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分别占比8.71%和7.84%。加拿大与美国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活方式还是经济环境都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加拿大不仅是美国服务输出的主要接受国,还是美国服务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这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方面体现尤为显著。近年来,伴随着美国日益重视亚洲和环太平洋服务市场的拓展,韩国从1987年开始逐步成为美国生产性服务出口的最大国家,同时,新加坡、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服务市场增速很快。据WTO统计,2008年美国与中国双边服务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占美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7%。其中,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进口9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额为6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综合看来,欧盟、加拿大、日本、瑞士、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在美国十大服务出口目标国之列,也是美国十大服务进口来源国的一部分。可见,美国服务贸易市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同时也包括墨西哥和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市场多元化特点。

(2)中国服务贸易地理方向集中,侧重发达国家和地区

2008年,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出口市场。香港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中国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市场集中在香港及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东盟各国市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才有所提升。

香港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因素等特点,一直是中国服务出口主要目标市场,在旅游、运输、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方面体现尤其明显。在旅游服务方面,中国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占比60%左右,其中香港地区是旅游服务中的最大进出口市场。在运输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占中国运输服务出口总额的33%。在建筑服务方面,香港地区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东盟。此外,香港地区是中国咨询服务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咨询服务进口方面,香港地区和欧盟占据中国咨询服务市场50%的份额。近年来,伴随着东盟的日益强大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东盟不仅逐步成为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市场,而且逐步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伙伴,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服务市场增速较快。与此同时,伴随中国经济增长,欧盟逐步超越美国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重要合作伙伴,在建筑、保险、咨询和计算机及信息服务方面贸易联系日益紧密。

4.服务贸易体制法规比较

(1)美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健全

美国服务业长期保持的比较优势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与美国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密不可分,表现为美国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的法律法规。鉴于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差异,不能通过关税措施对服务贸易实施保护,所以一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对该国服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美国服务贸易管理机构主要是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2]。其中,商务部负责服务贸易的具体管理工作,如统计服务贸易数据、制定服务贸易政策等,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具体参与和负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谈判和协调等事务。这种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强大的谈判能力不仅能将有利于美国自身的贸易政策贯彻到世界服务贸易体系中,还能加强美国对服务贸易的执行与监督能力。第二,实现贸易促进和贸易救济相结合,在积极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的同时,能够快速针对服务进口及国外服务企业对国内服务业带来的损害采取多种救济措施。

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美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以国会和联邦政府行政命令为主[3],包括了对外贸易综合法案中的部分条款、对各个服务部门立法的相关条款和针对部分行业专门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等,但是各州也会单独对服务贸易立法,如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条件和限制法令就是由美国各州各自制定的[4]。此外,美国各州也会依据自身优势行业制定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如针对证券交易、企业产权等方面分别制定了《证券交易法》、《商标法》等。

(2)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究其原因是中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配套的立法工作没有快速、全面展开,导致中国还未形成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服务行业。所以,改革中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健全服务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服务贸易管理制度方面,中国服务贸易相关战略和政策主要由商务部通过服务贸易司具体制定和协调,隶属于商务部的服务贸易司还承担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双边及多边国际谈判等事务。但在实际中,以上大部分工作是由中央其它部委及地方政府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整体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之间衔接不到位,降低了服务贸易管理效率,不利于中国服务贸易与国际市场接轨。第二,多头管理现象导致中国对服务业的划分标准、统计口径等缺乏统一性,这与世界发达经济体间缺乏一致性,在贸易往来中易引发摩擦[5]。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篇6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原因;影响;对策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也不断扩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中美双边贸易额从805亿美元增加到3021亿美元,增长了3.7倍。

其中,中国对美出口由543亿美元增至2327亿美元;中国自美进口由262亿美元增至694亿美元,顺差由281亿美元增至1633亿美元,增长了5.8倍。

到了,全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3337.4亿美元,比20增长10.5%,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增速为入世7年来最低点。

其中,我国对美出口2523亿美元,增长8.4%,7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自美进口814.4亿美元,增长17.40/o,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对美贸易实现顺差1708.6亿美元,增长4.6%。

可以看出,中美贸易差额仍在继续攀升。

但造成这一失衡现象的原因并不能仅仅归咎于中国单方面,而且中国并非中美贸易顺差的最大受益者。

一、引发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原因

1 中美统计范围有差异,统计数字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对于香港转口贸易的处理方法不同。

中美两国贸易中的很大一部分交易额(25%左右)是经过香港转口完成的,因此如何处理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对统计数据有很大影响。

美国在进口时忽略转口贸易而将从香港转口的贸易统计为从中国的进口,高估了从中方的进口额;而在出口时,却将从香港转口到中国的贸易看做是对香港的出口,这样统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凭空增加了美对中的逆差。

其次,我国对美出口的商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这些产品只是进口以后在中国组装然后又出口,但按照原产地规则,这些产品却算中国制造,计入中国对美的出口额。

最后,美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存在顺差,像技术服务、金融、咨询等都是美国具有优势的行业,但是出于服务贸易难以被精确统计的特性,美中服务贸易的顺差应该是被低估的,这也加剧了数字显示的美对中的逆差幅度。

2 中美两国的贸易政策影响了贸易平衡。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是出口导向型政策,国家制定了许多鼓励出口的政策和制度,引导中同产品对国际市场出口。

但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导致了贸易的不平衡。

因为,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我国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双方都按这个理论来进行贸易应该不会存在如此大的贸易失衡。

问题在于美国并没有对我国大量出口高科技的产品,而是采用种种政策来限制高新技术出口到中国。

其实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有自相矛盾之嫌,美在强调对中国贸易逆差的同时又不想取消对中国出口限制,若美国不改变这种政策,那贸易逆差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3 全球产业贸易结构调整使中国接揽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的贸易顺差。

经济全球化引起国家间比较优势转变,东亚其他国家以及东南亚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产业升级,不断将其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中国,进而也将其对美的贸易顺差也转移到了中国。

因为虽然中国对美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但这并没有造成中国贸易顺差总量上的增加;虽然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扩大,其对亚洲的贸易逆差总额却也没有明显增加,同时,美国对于东亚其他地区和国家的贸易逆差迅速减少。

因此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产品进口增多只是替代了其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进口而已,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国家对美贸易顺差减少的结果。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美国便片面的夸大了中国获得的利益而掩盖了美国在中美贸易中的隐性利益。

实际上,统计数据表明的贸易失衡并不能反映出真正的利益所得。

我们并不否认“出口”这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量的出口确实给中国赢得了巨额外汇、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但一直存在的贸易顺差也为中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例如,美国频频以此为理由给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对人民币升值;美国政府常把美中贸易逆差作为转移国内民众矛盾的砝码,不断引发两国贸易摩擦。

中国目前对美国有极高的贸易依存度,这对于中国经济甚至政治造成潜在的危机;外汇大量流入导致中国央行必须加大市场上人民币的投放量,流通的货币量过多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虽然中国是顺差国但事实上真正获利更多的还是美国。

两者的贸易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中国向美出口价廉物美的日用消费品很好的利用了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同时给美消费者带来了实惠,零售商和经销商也获得丰厚利润,而且通过消费税的形式,这些商品也为增加美国地方财政做出了不少贡献。

另外,美元是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其实并不担心存在贸易逆差。

如果是贸易顺差,他只能赚到自己发行的纸币;而贸易逆差却可以使其通过自己印刷的纸币,换回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物资。

因此中美贸易即使顺差在中国,美国的确是最大的既得利益方。

三、应对贸易失衡的措施

不论是为了中国经济更健康的发展,还是为了避免美国利用贸易失衡对中国施以压力,我们都应该对这不平衡的贸易进行调整。

我国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出口转向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2)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贸易结构,鼓励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逆差思考 篇7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失业

1 前言

2002年, 美国还没有从高科技泡沫的崩溃中完全解脱出来, 日本要继续面对“广场协议”造成的经济困境, 而中国凭借其廉价劳动力优势, 经济和外汇储备都快速增长。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从这时不绝于耳。

2003年, 日本财务大臣盐川十郎在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 强行要求中国将人民币升值。同年, 美国财长斯诺在东京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2005年以来, 美国参议院开始频繁抛出各种议案, 试图通过各种政治渠道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

2010年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明显增强。9月29日,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 这是美国国会历史上针对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最高规格的立法行动。美国借以人民币汇率低估征收反补贴税, 欲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

中美之间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汇率问题, 逼迫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国问题。

2 美国强推人民币升值理由不成立的原因分析

美国会众议院2010年9月29日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 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这一做法被认为是近期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的体现。参与提出这项法案的议员称中国人民币对美元严重低估,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了美国就业和经济复苏。据此理由, 本文对其进行分析。

2.1 人民币汇率与美对华贸易逆差没有必然联系

2.1.1 贸易逆差本身不足以反映美国与中国经济关系的真实情况

由于资本要素的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将制造业逐步转移到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发展中国家正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需要国外的资本和技术支持。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与国家贸易之间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和发展了。一方面, 中国成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 中国又成为制造业大国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 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为55% 。因此, 贸易逆差的统计口径以及中美之间的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密切关系都不能简单的通过贸易进出口的数据来说明。

美国因本国生产成本太高而把许多制造业转移到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国家, 利用其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 获取高额利润。美国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后, 又将产品返销到美国。这样做是把本应该由美国自己提供的产品转为由中国提供, 不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商品, 还把这些产品的价格算在中国对外口上, 使中国的出口更多了, 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更大。贸易逆差数据本身并没有真实反映美国在对中国的投资-贸易关系中所获得的隐性实惠, 也就不足反映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的真实情况。

2.1.2 人民币汇率与美国贸易逆差没有直接关系

即使不考虑贸易-投资对贸易逆差的影响, 汇率与美国贸易逆差也没有直接关系, 美国把中国汇率被低估造成美国贸易逆差不断在扩大作为理由, 迫使人民币升值, 这也无助于解决美国贸易问题。

(1) 从美国的历史角度分析。

上世纪80年代, 美国的竞争力受到日本的挑战。而与此同时, 美国政府把赤字财政定为美国国策, 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导致了贸易赤字。为了遏制日本的发展及规避自身的责任, 美国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结果归咎于日元汇率太低。由此, 美国就不断给日本施压, 迫使日元升值。当时, 日本在政治经济上还十分依赖美国, 经过一阵的抵御之后, 最终妥协了。

从此, 日元进入了长期升值时期, 导致日本陷入了当前的通货紧缩, 日本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代价。但是美国的贸易赤字也并没因日元的升值而下降, 反而在上升。

广场协议签署前, 1985年1月1日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254〯1, 而到了2010年1月1日就上涨为91〯1;同期, 美国的贸易赤字, 则从GDP的1.43%, 一路暴涨, 涨到2006年GDP的6.19%。由此可见, 汇率并不是美国贸易赤字扩大的根本原因。

(2) 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现实状况分析。

美国认为人民币低估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只要中国对人民币升值, 那么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减少, 就可以平衡国际收支了。但是近几年由于美国的施压, 中国的人民币一直在升值, 但是, 美国对华的贸易赤字并非如此。

1994年起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 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约为1兑8.6, 在随后的10年左右的时间汇率比较稳定。

2005年7月中央宣布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后, 人民币对美元开始展开稳步升值的过程。从2005年全年平均汇率为8.0702至2008年全年平均汇率为6.9945, 人民币对美元名义升值了13.33%。但是, 在这段时间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从2015.5亿美元扩大到2663.3亿美元, 即扩大了32.14% (见图一) 。由此可见,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

有人认为如果人民币不升值, 美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更大或者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大就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幅度还不够大。美国期望人民币升值为20%以上, 假如人民币升值30%, 1美元兑换4.5元人民币左右, 美国对华逆差可能会大大减少。据中国商务部和工信部调查, 中国人民币升值可承受的范围为3%-5%。超出了这个范围, 大量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倒闭, 中国的失业人口将剧增。美国只考虑了本国的利益, 完全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顾。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和中国外汇网。

由此可见,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美国贸易逆差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2.1.3 内部结构失衡才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

(1) 从宏观经济理论角度分析。

一方面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Y=C+I+G+ (X-M) , 即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进口-出口) ;另一方面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收入角度看:Y=C+S+T+KR, 即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国外转移支付。因而, 国民收入均衡意味着:C+I+G+ (X-M) =C+S+T+KR。该等式经过整理后可得:X-M=S- (G-T) -I+KR, 即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储蓄-投资- (政府支出-税收) +国外转移支付。由于国外转移支付如向国外捐赠占国民收入的比例相当很少, 因而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储蓄-投资- (政府支出-税收) 。如果政府支出大于税收的话, 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如果政府支出小于税收的话, 政府出现财政盈余。

一个国家的贸易状况, 主要由其储蓄、投资、政府赤字三个因素决定。那么如果一个国家的储蓄不足以弥补投资和政府赤字所需资金, 国家就会出现内部支出的不平衡, 必然贸易余额为负, 而这种内部经济失衡必然要通过外部经济变化来调节以使到底平衡, 导致贸易逆差的形成。所以,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内部结构失衡, 即投资支出 (低利率) 和政府赤字太大, 而储蓄严重不足。

(2) 从美国贸易逆差形成的现实角度分析。

美国贸易逆差的形成与美国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密不可分。美国政府为了给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 不断地减少储蓄、加大刺激消费投资的力度和增加政府的赤字, 由此内部经济的严重失衡, 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贸易逆差的扩大。

一方面, 美国近年来通过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利率低投资成本低, 从而使企业贷款增加, 刺激投资的增加;利率低储蓄减少, 从而使消费增加。

另一方面, 近几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据统计, 美国财政赤字已从2007年1628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1.42万亿美元。

2.2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国失业问题

中美经济的发展历程不同导致各自的产业结构也大相径庭。美国70%以上是服务业, 而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制造业产品即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就业的改善必须依靠美国经济自身的恢复。即使人民币升值, 美国购买中国的制造产品少了, 贸易逆差减少了, 美国会丢掉自己的经济增长竞争优势重新回到过去?美国会自己生产产品, 振兴起制造业?美国的劳动成本很高, 其实它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也不会自己制造, 即使知道不能解决失业问题, 也会把问题归咎于人民币。因为自己不会损失经济利益, 它可以购买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低价产品, 同时还能打击中国的出口贸易。

3 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深层原因

3.1 国内经济疲软和政治利益角逐是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

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 成为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灾难以来美国经历的时间最长的衰退。危机后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刺激经济复苏, 但收效甚微, 国内失业率一直处于高位, 2010年11月美国失业率9.8%又反弹至7个月以来新的高点。高失业率让美国民众风险规避意识增强, 消费意愿下降, 储蓄率上升。这使原本低迷的消费市场雪上加霜, 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 短期内美国无法启动国内经济, 只有转而求助外贸出口来刺激经济复苏。按照奥巴马政府的计划, 在未来5年内, 美国对外出口将翻一番, 由此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这时美国频频给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真是因为其能促使出口增加, 创造如此多的就业岗位吗?由于此时民众对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极度不满, 为了能安抚民众, 同时也为了政治团体利益, 要转移人民对内的注意力, 于是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汇率问题。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受益, 同时也能遏制中国的发展。

3.2 美国可以从中国攫取巨额经济利益

一方面, 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 可以变相减轻美国的对华的债务。中国手中握有大量美国国债。这对美国来说, 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美国短时期已无法应对这笔债务, 如果中国一旦抛出手中的国债, 将对美国经济带来致命隐患。于是, 美国试图通过嫁祸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 人民币汇率低估了25%到40%。如果按照此说法人民升值30%, 那么9068亿美元就会减少30%, 即美国对华的债务会减少30%。

另一方面, 控制人民币定价权, 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中国财富向美国转移。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所谓的“人民币汇率反补贴税”, 等于是美国在给人民币定价, 中国失去了对自己货币的定价权。美国在用一种强硬的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 因为谁拥有定价权, 谁就可以获得巨额经济利益。大量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国的股市、楼市大涨, 使其拥有的人民币大幅增值然后撤出资金。

如果人民币升值, 升值的越多赚的钱越多。升值撤出资金后, 中国的股市、楼市会崩盘, 中国的外汇储备将大量减少同时大量抛售人民币, 也会导致国内物价飞涨, 甚至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过控制人民币定价权, 美国在获取巨额收益的同时也能打击中国经济的发展。

3.3 遏制中国经济的崛起是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根源

美国经济的发展依靠创新技术推动, 而中国依靠比较优势及后发优势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需要的时间周期长, 风险大, 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后发优势是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的已有技术, 因而时间周期短, 风险小。由于模仿速度要快于创新速度, 从而, 依靠后发优势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明显快于依靠创新技术推动的速度, 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美国要保持或扩大与中国经济的差距, 就必须以同样的速度创新技术, 但是技术创新需要高资本的投入, 高风险的承担, 高度专业化的科技人才储备, 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和验证。在新一轮技术创新还没出来之前, 旧的技术也许早己被通过后发优势发展的国家所模仿所利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就是通过模仿以及模仿中创新的方式创造生产力的, 再加上国家在经济体制上的创新, 使得爆发出强大力量, 经济飞快增长, 这对美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冲击, 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经济的一蹶不振, 在短期内不能通过技术创新使其经济迅速恢复, 而只能寻找它路。为了保持领先地位, 采用不公平竞争手段对付中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旨在打乱中国持续稳定增长的步伐, 遏制中国的崛起, 而“人民币反补贴税”正是美国逼迫人民币汇率升值所采取的强硬措施。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兴, 张炜.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再解读[J].国际商务部论坛, 2010, (7) :31-33.

[3]王露.人民币升值的美国意图及中国策略[N].中国经济时报, 2010, (4) .25.

对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篇8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直接投资;中美贸易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贸易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第一贸易大国。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外有关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大型跨国企业,利用美国直接投资公司,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将国外先进的高科技术产业与技术知识作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国内企业成熟的传统产业与技术转移到国外企业,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企业对进出口产品的依赖性,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对中美贸易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与美国对中国顺差转变时间不同可以看出,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明显的不同。虽然中美双方贸易统计标准大不相同,但中美双方都认为中美贸易出现严重不平衡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美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美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资金流量、完善的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且美国农业与服务行业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端产业链中。中国拥有辽阔的土地、世界众多的人口等基础资源,但却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且市场体系与金融结构不完善,农业与服务行业发展水平较低,一直处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低端产业链中。这也是中美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中美贸易过程中,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等货物贸易,中国获得利益较小,而美国获利较高,这也是中国对美国贸易由逆差转变为顺差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美国直接投资企业。

2.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

中美贸易规模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大方面。根据中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在1993年以前,中国对美国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下,差额大约为19.87亿人民币,自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国贸易由原来的逆差转变为顺差,且随着中国对美国贸易的不断发展,顺差额逐渐增加,到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额高达1.37万亿人民币。然而,根据美国相关贸易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转变时间是在1983年,差额为6.32亿人民币,2010年,中国对美国贸易差额高达2万亿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贸易失衡的主要问题的争议与分歧很大。

二、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取代方面,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一个产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市场,例如贸易方式、投资方式等,而直接投资方式的应用就会取代贸易方式;②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创造方面,即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可以在美国或者中国之间进行新贸易产品的创造,扩大了贸易的效易规模;③中国对美国贸易的补充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充足的资金流量,增加了贸易竞争机会;④中国对美国贸易范围的扩大方面,美国直接投资企业具有技术与资金方面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扩大中国市场,还可以扩大其他国家贸易市场,增加了美国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总量。

三、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措施

通过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分析可知,在中美贸易失衡的状态下,美国获得较高的利益,而中国不仅获得利益较低,还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①中国应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资源,吸引德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中国市场,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②中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降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靠性,分散中国出口贸易市场,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象;③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减小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依靠性,促进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四、结语

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其影响也不相同。从美国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大大提高美国经济效益;而从中经济发国展的角度来说,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有效缓解了中美贸易失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李海波,刘茹林.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3):121-122

[2]刘飞霞,刘丽玲,李佳丽等.东亚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14):141-142

[3]王启洋,李建伟,张树城.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03):113-114

[4]邹正方,谭进林,范如海.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研究(上旬刊),2011,23(01):147-149

上一篇:关于《木兰诗》下一篇:国企竞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