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论文

2024-06-18

中美贸易战论文(精选12篇)

中美贸易战论文 篇1

2005年7月以来, 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2010年2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美国《商业周刊》专访时表示将“劝说”中国让人民币升值。2010年3月, 130名美国众议员敦促奥巴马政府立即采取行动, 以解决中国“操纵汇率”的问题。与此同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也撰文指出:鉴于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维持贸易顺差, 美国应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 最终迫使人民币升值。这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首次以对华贸易巨额逆差为由, 强力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承受着巨大升值压力。

关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之间的关系,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关系,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1,2,3];另一种观点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人民币长期低估导致的, 只有人民币升值才能消除美国对华贸易逆差[4]。难道中美贸易失衡真的是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吗?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人民币升值真的能够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本文从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入手, 从内部经济失衡、产品内分工、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 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

一、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化

近年来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所谓中美贸易失衡是指近年来持续存在的中国对美国巨额贸易顺差, 导致了两国之间在经常账户下的国际贸易收支失衡。考察将近30年的中美贸易额, 中美贸易失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以来, 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 这一趋势更是明显加快 (见图1) 。

(一) 中美贸易失衡

据中方统计, 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历史最高的1 708.6亿美元, 2009年降为1 434亿美元。据美方统计, 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是高达2 663.3亿美元, 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略有下降, 达到2 268.3亿美元, 可见美方公布的统计数据要远远高于中方数据。尽管双方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实际上并没有美国公布的那么高[5], 但是中美贸易长期失衡并迅速扩大却是客观存在的, 中美贸易失衡也表现在贸易结构的失衡。从贸易结构上看,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主要是货物贸易逆差, 而服务贸易则始终保持着贸易顺差。其中货物贸易逆差又主要表现为制成品的贸易逆差, 尤其是高技术产品逆差十分突出, 相反美国在初级产品上却存在对华贸易顺差。

数据来源:中方顺差数据来自商务部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 美方逆差数据来自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

(二)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机制和汇率水平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而不断调整。从1994年起, 中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影响更加显著。由于1994年汇率并轨时实施超贬, 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个缓慢升值的过程, 逐渐从1994年的1:8.70上升到1998年的1:8.27, 此后一直停留在8.279-8.277之间。2005年7月21日, 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启动并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 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升值趋势在政策面开始显现出来, 在2008年7月之后基本稳定在1:6.80至1:6.90之间。2005-2008年,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 实际有效汇率也升值了17%左右, 缓解了中国入世以来形成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 中美贸易失衡与人民币汇率

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 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但是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姚枝仲 (2003) 认为汇率并非是影响美国贸易逆差的惟一因素[6], 沈国兵 (2004) 、李稻葵 (2006) 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变化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都没有任何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1]。麦金农 (2007) 进一步指出对于作为国际债权国的东亚国家, 国际主要货币升值突变带来的收入和支出效应非常强烈, 使得汇率对贸易状况的影响难以确定, 因此认为促使人民币升值就可以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设想是不科学的[2]。

近年来中美贸易规模和贸易差额的快速增长, 主要是世界产业分工深化和产业转移的结果, 与人民币汇率没有必然联系。例如2005年7月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升值, 但中美贸易顺差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还迅速扩大。总之, 中美贸易失衡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导致的, 人民币的升值也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二、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一)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是根本原因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主要体现在美国储蓄投资失衡、财政赤字和过度消费。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X-M= (S-I) + (T-G) , 即一国经常账户差额等于其国内个人净储蓄加上财政余额。首先, 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上看, 储蓄投资缺口不断扩大意味着经常账户差额将不断扩大。自2001年以来, 美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的超低利率政策导致美国的储蓄率不断下降。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 美国个人储蓄率大多维持在1%以下, 这一时期成为美国历史上储蓄水平最低的时代。同时, 美国的超低利率政策也刺激了投资支出扩张, 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 提高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其次, 从财政赤字的影响来看, 实行减税和增加开支的赤字财政政策也会加剧经常账户逆差。一方面, 减税带来的消费增长和政府开支增加, 助长了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 巨额财政赤字加上利率上升, 会导致外资流入、美元升值, 从而加剧了经常账户逆差。

从2001年开始, 美国累积的财政赤字不断攀升, 同期美国经常项目逆差也不断增加, 过低的储蓄水平和过高的财政赤字使美国政府和居民的消费支出过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稳定在65%以上, 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了70%和72%。由于过度消费、储蓄不足, 美国必须吸收国外储蓄以维持本国经济增长, 从而形成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美国开始调高储蓄率, 从2008年8月的0.8%提高到2009年5月的6.9%, 达到过去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贸易赤字规模也随之开始下降。这正说明美国贸易逆差只不过是内部储蓄投资失衡的外在表现, 是其国内储蓄不足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即使改变了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也必须为国内的储蓄投资缺口寻找新的来源, 将逆差转移至其他国家[7]。

(二) 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的产业转移

分析中美贸易顺差的构成, 可以发现其主要来自东亚各国的贸易顺差转移。随着美国与东亚新兴经济体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 逐步形成了全球性的产品内分工格局, 即美国、日本从事研发、设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生产活动, 生产并出口关键零部件和技术设备;韩国、台湾等生产并出口零部件系统或模块;东盟提供原材料和简单零部件;中国大陆从事劳动密集型组装并提供少量组件, 而美国等成为产品的目标市场并最终实现产品的价值。如果按原产地原则统计, 最终产品的出口地就从日本、韩国、台湾、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大陆。在这种产品内分工格局下, 中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构成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 日本和东盟的部分对美贸易顺差已经转移到了中国。以2009年为例, 中国对日本、韩国和台湾的逆差总额达1 471亿美元, 较中国对美顺差1 434亿美元还略高。此外, 中国对拉美国家、对世界上58个最不发达国家总体也是逆差。因此, 中美贸易失衡根本原因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国际产业转移导致的贸易转移, 这种产业转移导致中美贸易顺差大幅增加。

(三) 外国投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中美贸易顺差

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国直接投资必然会增加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外商直接投资, 一方面利用直接投资代替商品对华出口;另一方面, 通过加工贸易将产品返销国内或销往全世界, 这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必然出现顺差。位于全球价值链顶端的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这一载体, 利用直接投资在我国建立加工贸易基地, 充分利用我国土地、劳动力和环境成本低的优势, 生产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这些产品中大部分销往美国。因此, 外资企业对美贸易顺差成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核心部分。美国经济学者也曾经指出,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净值占到了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8]。2009年, 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为1400多亿美元, 其中约有76%是外资企业造成的, 而这些外资企业主要又是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因此, 中美贸易失衡难以真实反映中美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关系, 也说明了美国对中国贸易出现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制造业大量向中国转移。

(四) 加工贸易创造了大量的中美贸易顺差

中国与美国在一般贸易上是基本平衡的, 顺差主要是由加工贸易造成的。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能力, 对华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工序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创造了大量贸易顺差。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07年外资企业加工贸易顺差高达2 117.97亿美元, 占外资企业对外贸易顺差总额 (1 361.12亿美元) 的155.6%。根据Koopmen等人 (2008) 的测算, 中国制造业出口中有58.7%以上是加工贸易创造的出口[9]。从加工贸易的地理方向上看, 这些加工贸易顺差中的绝大部分集中在对美加工贸易顺差上, 中美贸易顺差与中国加工贸易在发展趋势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两者的皮尔森相关系数高达0.991[10]。在中美贸易顺差中大约67%来自中国出口的电子信息技术和机电设备类产品, 而这些产品又主要来自外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因此, 由于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 将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生产加工工序向中国进行“工序”转移, 使外资在华企业对美加工贸易顺差逐渐扩大, 导致了中美贸易失衡的不断扩大。从加工贸易方式可以看出,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中国FDI产生的对美贸易转移和返销, 是美中贸易失衡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 美国对中国采取非常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所说的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主要是指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高科技产品和发明专利最多的国家, 而中国又是规模巨大的高科技产品需求市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贸易应该处于优势地位, 但现实却是中国是美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供给商。这除了加工贸易的原因之外, 主要就是因为美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1998年, 美国将卫星技术添加到管制清单中, 专门对中国进行控制。2007年6月, 美国商务部实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新规定, 该规定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和阐释》、《新的授权合格最终用户制度》、《进口证明与中国最终用户说明要求的修改》三项, 其中出口产品管制分类列表 (ECCNs) 的31大类管制项目包括航空器及航空发动机、导航系统、激光器、光学纤维、贫铀等20种产品、软件和相关技术。美国在生物技术、光电技术、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对华实施了比其他贸易伙伴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11]。严格的出口管制迫使很多中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产品, 转向从欧洲、日本等国进口, 结果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在中国迅速增长的高技术进口中的比例越来越低。因此,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严重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

三、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是各种深层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其唯一影响因素。因此, 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第一, 历史经验证明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中美贸易失衡。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 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5.9%, 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 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7%降至3.5%, 对华逆差下降16.1%。20世纪70-80年代, 美国也曾因货币问题向德国、日本施压, 迫使两国的货币大幅升值, 但到2008年, 美国对德国仍然逆差429亿美元, 对日本逆差726亿美元[3]。因此, 国内和国外的经验都证明一国本币升值对调解贸易收支的作用有限。

第二, 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殷德生 (2004) 研究标明, 中国贸易收支价格弹性很低、而收入弹性很高, 说明受外需影响较大, 其中受美国市场需求影响最大[12]。中国自2005年以来的贸易盈余主要是由于美国过度消费, 而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 2008年美国遭遇金融危机冲击致使中国出口下滑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那应该改善出口才对。但是,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中国出口两个月之内从超过20%的增长跌落至近30%的负增长。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经济企稳复苏, 而中国对美出口也开始回暖。这说明中国出口主要是由外需市场决定的, 而不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水平低估。因此, 单独依靠人民币升值是无力改变美国进口增长过快的局面。

第三, 人民币升值会产生来自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偏置效应。根据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主要取决于实际汇率变动, 在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情况下, 如果考虑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是不确定的, 因此对中美贸易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即使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的情况下, 如果考虑升值后的收入效应和支出效应, 人民币升值也不一定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首先, 出口下降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而收入减少带来的消费下降会减少进口需求, 尤其对于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加工贸易, 出口下降会使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其次, 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企业的投资成本, 降低投资利润率, 尤其对于创造大量贸易顺差的外资企业, 这样势必会抑制中国的投资和就业, 从而降低中国的消费和进口需求;最后, 人民币升值会使中国主要以外汇储备形式持有的美元资产缩水, 这种负财富效应会进一步导致本国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所以, 就中短期而言, 人民币升值后来自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偏置效应可能会超过价格效应的影响, 因而使中美贸易平衡的变化难以确定[2]。

第四, 人民币升值可能使美国的进口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人民币升值固然会提高中国产品在美国销售的市场价格, 一定程度会降低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整体进口规模会下降。在美国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美国会转向生产同类产品的替代国家, 例如印度、东盟等, 进口与中国产品类似的产品。

第五, 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变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管制。一方面,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将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 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进行生产, 使中国对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 美国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2007年还将中国单列, 专门增加了包括纤维材料、数字机床、部分集成电路设备在内的47个出口管制项目。严格的管制迫使很多中国用户放弃进口美国产品, 转从他国进口。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但自美进口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因此,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3]。在这种情况下, 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四、结论及对策

上述分析说明, 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 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在这些深层原因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而且还可能会给中国经济带来种种不利影响。但是, 长期存在的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影响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解决中美贸易失衡和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可以考虑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 扩大内需, 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方面, 在稳定投资需求的同时要扩大消费需求, 尤其居民的消费需求, 这样既有利于降低储蓄率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利用与其他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契机, 拓展新兴出口市场, 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二, 要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 在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的基础上, 要引导外资投向粗放型加工贸易以外的投资领域。要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培育新的外资增长点, 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

第三,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 加强自主创新,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升级。改变对外贸易中的低价竞争模式, 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做强自主品牌, 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转向追求贸易增长效益和质量上来。

第四,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对人民币适度升值。中国目前高达2.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因此有必要借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适度增加汇率弹性和灵活性, 逐步实现汇率形成市场化, 使人民币在可控的范围内适度升值。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增加中国整体贸易利益和消除中美贸易失衡,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升级,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

第五, 加强与美国的贸易磋商, 劝说美国削减对华出口管制。2010年4月, 美国奥巴马政府就出口管制改革制定了初步路线图, 计划对美国出口管制体系进行改革。我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与美国的贸易磋商, 劝说美国减少对华出口管制的歧视性规定, 这有利于增加我国从美国的进口和减少中美贸易逆差。

此外, 还要优化贸易利益核算方法。美国为了避免FDI带来的贸易转移和贸易返销的影响, 反映美国真实的贸易利得,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每年专门以“所有权”为依据对本国进出口贸易进行重新统计[13]。因此, 在对中美贸易统计差异联合研究的基础上, 建议中国进一步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 综合反映中美贸易利益分布的实际情况。

摘要:2010年美国再次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导致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通过考察中美贸易差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指出中美贸易失衡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人民币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内部经济失衡、产品内分工、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和出口管制等方面的分析, 指出中美贸易失衡的深层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加工贸易, 以及美国过度消费和对华出口管制。因此, 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中美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产品内分工,加工贸易

中美贸易战论文 篇2

光电一班 余鑫一 16309063近日,我们全年级前往报告厅听取了关于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的影响,以及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应该采取的态度和行动。主讲人钱老师慷慨陈词,我感慨万千,遂写下此文以表感想。

一、中美贸易战来龙去脉

贸易战(trade war)又称“商战”,指的是一些国家通过高筑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

而就在今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关税的总统备忘录;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开始征求公众意见。

其实在此之前,美国的咄咄逼人态势已有端倪。1月份,特朗普政府就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一个月后,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中国的铸铁污水管道配件征收109.95%的反倾销关税”。2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反倾销税以及反补贴税。

7月10日,美国政府公布进一步对华加征关税清单,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包括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项目。8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声明称拟将加征税率提高至25%。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第二批对价值16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8月23日起生效。最终清单包含了2018年6月15日公布的284个关税项目中的279个,包括摩托车、蒸汽轮机等产品,将征收25%关税。

二、贸易战的产生背景和原因

美国贸易市场体量庞大,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而中国在入世前后,经济增长势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尤为担忧这个新生的威胁。尽管中美贸易日益密切,但是摩擦接踵而至,并且十分激烈。美国贸易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黄寿松教授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中国改开之后,成为了世界市场上的一位合格的衬衫制造商,这正是发达国家缺少的产品;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生产了大量新兴电子产品,正好多了一位有力的买家,他们和中国和平往来,贸易互补。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衬衫制造商也慢慢具备了制造新兴产品的能力,而西方国家变得更加依赖他的手工业,因此一场巨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产生。他们能不吵架吗?

从美国的角度作分析可以发现: 1.公平贸易正在取代自由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并从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因此美国常常以经济手段来制裁其他国家,贸易摩擦由此产生。

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标准主义。这种行为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便在所难免。

3.利益集团对贸易政策有重要影响。各种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积极影响美国立法和政治决策。在美国的特有制度下,我们经常会看到,对于不利于美国的事情,哪怕仅仅影响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会有反对的意见。

4.国会管理贸易。美国的宪法规定,国会有管理同外国贸易的商务合同,并制定和征收关税。美国的行政部门更具国际视野却不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区利益的议员却可以对外贸易政策,因此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

三、我们应采取的措施

(一)中国政府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把握变化趋势是掌控先机的基本前提,应做到及时调整、科学规划,达到内需外需的均衡。由于现在中国是WTO的一员,加快调整以顺应国际贸易体制的要求势在必行,并建立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

(二)美国努力

2018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88:11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决议,约束特朗普的关税权力。美国参议院以国家安全为由通过该项决议,呼吁特朗普加征关税时应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

(三)中国企业

中国加入WTO已经10年,中国企业应进一步熟悉WTO解决争端的方式并熟练掌握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以此为武器防范贸易战于未然。具体来讲,发生贸易争端时,解决争端、平息摩擦的办法之一就是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机制,争取在谈判桌上解决争端。

此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国际品牌,是解决贸易摩擦的根本途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使东道国对进口的保护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还可以打开新的市场,将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降至最低。

(四)我们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下一代预备竞争力,我们的态度决定了国家未来的胜利与否。在这次的国际争端中,我们虽然没有受到直接影响,但是需要意识到贸易战的危害性,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中美贸易摩擦 篇3

关键词:贸易;失衡;中美

中图分类号: F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03-2

1 贸易摩擦的理论基础

1.1 研究背景

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中美两国的贸易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刚的零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增长着,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非常好的,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取消多项非关税壁垒,自此中美贸易一直在飞速发展中。而今中国已经跃升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彼此利益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也呈现出不断升级的趋势,并成为了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呈现了衰退趋势,日本亚洲经济缓慢复苏,欧洲经济保持缓慢的发展,而中国则持续着快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中美贸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之间是有连续几年的贸易逆差转变为持续的贸易顺差。中国现如今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大量份额。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出口货物的质量并不能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要求。这使得中国必须要靠着大量出口廉价劳动力产品来增加对美国的出口额。这样的顺差会导致产品技术的发展滞后,并且持续多年的顺差会使外汇储蓄溢出、贬值、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这一系列不利影响。国外则大量在中国投资企业工厂注入资金弥补逆差部分。中国看似对外贸易发展飞快,其实内部存在很多的隐患,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如果不重视中美贸易摩擦这一问题并做出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中国的国际市场健康发展是很大的影响。

1.2 贸易摩擦的界定

贸易摩擦(Trade friction)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所以贸易摩擦的基础是两国需要进行接触,即贸易摩擦的前提是国际交往的存在。而摩擦作为一种相向运动的结果,它的产生意味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利益需求是一个相向行为,即不存在两边都受益的情况。

贸易摩擦不仅仅存在于中美两国之间,几乎绝大多数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之间都存在或大或小的贸易摩擦。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的增加已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在对本国技术贸易保护的前提下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都选择了强化贸易自由主义政策来应对本国的经济危机,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所以贸易摩擦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只是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

1.3 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①贸易摩擦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在技术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产业发展起到一个侧面的推动作用。总体来说,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出口可以起到两点积极影响,第一是因为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及廉价劳动力产品,所以贸易摩擦大多影响的也是这类商品。因为摩擦的产生,所以这类商品的出口减少,国内产业的相关规模也会随之缩减,这样原来用在这类产业的资金和资源就会流入更高层次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则是美国设立的贸易技术性壁垒所产生的贸易摩擦,这一部分要求技术水平的达标来直接提升我国技术发展。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贸易摩擦对于具有特殊国情的我国来说,能起到积极的指引作用,从某些方面看来,贸易摩擦对市场有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可以让中国企业在这种压力中寻求正确积极的解决方式。因此,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会促进中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学发展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好事。

②贸易摩擦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由于美国方面政策的制定,减少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又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提出各种理由施加压力,这对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有严重影响,而且对于两国的贸易往来也是有很不健康的影响。

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摩擦,美国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政策要求我国出口的产品要很高的技术要求,而我国的技术产品一直达不到出口标准。为了提高出口额,我国的出口商品种类及其单一,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样的出口产品对我国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极其不好的影响。虽然出口额在不断增加,但其实我国一直处于一种“薄利多销”的状态,无论在科技发展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是发展的一方。

自中美建交开始,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是平等的贸易,是严重不对等的。这也就导致了中国在各种方面对美国的依赖性比较高,尤其是经济方面,但是美国则不然。正是由于中美两国这种畸形的贸易关系使得美国对中国在经济贸易等其他的方面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反之中国对美国则缺乏相应的制约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对等,使得中国在中美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劣势,在很多方面美国都随意挑起争端,尤其是经济贸易方面。中美两国的这种不健康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再这样发展下去,那我国对美国的经济约束力更加微弱,所以我国要积极应对、改变这种贸易关系。

2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及原因

2.1 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从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快速和全方位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件大事、好事。但是从1983年开始,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到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2.2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①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对国内产业的保护;②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③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加工程度低技术落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落后,自主研发能力弱;④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规模小而少;⑤品牌及附加值;⑥观念滞后。

3 总结与展望

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的领头羊,更应该从全球出发,正确稳妥地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强合作关系,减少矛盾冲突。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对两国是好事,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更是一件好事。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遵照WTO的相关规章协议减少了本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这对美国对华贸易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因此中国市场的开放刺激美国对华的出口,但是中国对美的出口却受到其进口限制和反倾销措施等影响,导致中国只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美国对华的贸易政策。一方面,美国经常利用中国入世时的开放协议增加对中国优势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对美国市场造成打击,美国经常开展一些反倾销措施来制止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而中美之间不平衡的经济状态会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处理中中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虽然中美两国在贸易的过程中存在如此多的摩擦与矛盾,但中美两国还是应该以全球战略贸易视角来看待两国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双方之间的贸易的合作,处理好贸易关系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合适的贸易方针,积极应对两国产生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来积极应对存在的贸易摩擦,提高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支持相关大型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利用WTO规则与贸易争端磋商解决机制来妥善处理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问题。

总的来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利有弊,两国之间应该协调利弊,共同发展,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张艳丽.中美贸易摩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7):22-25.

[2]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M]. Cambridge Books, 1953.

[3] 杜鹃.国外对华贸易摩擦分类、成因、效应及对策[D].四川大学,2015.

[4] 姚枝仲.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J].世界经济,2007(8):39.

中美服务贸易 篇4

一、服务贸易

1. 服务贸易的含义。

服务贸易是复杂的, 这就决定服务贸易的含义不可能是单一的、确切的、统一的。服务贸易主要从事的是服务的输入和输出, 即服务的进口与出口。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而言是复杂的, 因为货物贸易仅是关于货物的进口与出口, 而服务贸易涉及的内容较多, 如:人员、技术、资本等。服务贸易不一定会发生真正的人、物的转移, 仅是通过服务就可完成的贸易进出口。服务贸易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中形式:

(1) 服务过境。一个国家提供服务的人员向另一个国家成员提供服务, 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科技完成服务, 但服务者本身没有在领土上过境, 只是提供的服务过境, 如:法律咨询、保险业务、科技管理等。

(2) 境外服务。服务者在领土上出境, 同时服务者向国外消费人员提供服务, 如:旅游服务、境外医疗、境外求学等。

(3) 商业服务。一个商业机构或企业在国外设置相应的工作场所, 为其国家消费者提供服务, 这样的商业服务, 其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可能同时都是国外人员, 但其服务贸易仍然可以实现, 如:连锁酒店、连锁超市、各国银行机构等。

(4) 个人劳动服务。提供服务的劳动者通过出境, 在国外提供了个人劳动服务, 如: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文艺演出等。

2. 服务贸易的类别。

服务贸易是复杂、多样的, 其种类也是众多的。服务贸易根据时间, 可以分为传统的服务贸易和现代的服务贸易。传统的服务贸易多集中在旅游、运输及其他商业货物贸易中产生的服务贸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服务贸易在传统贸易上有所发展, 在金融、科技、通讯及众多领域均有发展, 丰富了服务贸易的内容。

众所周知, 货物贸易通过其提供的货物即可以分类, 据此, 服务贸易也可以根据其提供的不同服务性质进行分类。一劳动服务, 如:旅游、建筑等提供的服务。二资本服务, 如金融、保险、运输等提供的服务。三知识技术服务, 如:科技、通讯、文化等提供的服务。

3. 服务贸易的特点。

服务贸易有许多特征, 其自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就不必赘言, 下面将阐述几点服务贸易所特有的特征:一服务贸易提供的无形服务。与货物贸易不同的是, 货物贸易提供的是有形的货物, 而服务贸易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 这种服务在被消费之前不可能被感知, 只能通过消费进行了解。这种服务有时需要特定的载体才可以实现, 如:劳动者需要提供劳动来实现服务, 现代的通讯设备提供的技术服务等。二服务贸易的同步性。服务贸易的产生与结束是同时进行的, 当消费者消费了服务时, 服务贸易就已经进行并完成了。三是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特殊。服务贸易不同与其他贸易可以在国家进出口的清单上就可以查询, 服务贸易体现在国家国际支出的总体统计中。

二、中美服务贸易的现状

1.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中国的服务贸易已经有了较快的增长, 但与国际服务贸易相比, 差距还是很大的。在2008年以前, 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还是稳步提升的, 但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缓慢。虽然国家重视了服务贸易, 并大力发展了服务贸易, 但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 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仍不乐观, 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 反而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贸易逆差还是逐年增大, 中国的服务贸易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家、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中国的服务贸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 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各部门的发展状况不同, 传统的服务贸易仍占很大的比重, 如:旅游、运输及其他商业服务, 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发展速度较快, 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发展时间较短, 如:科技、金融、知识等服务。

2. 美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 很早就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 对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大力扶持, 致使美国新兴的服务贸易大量出口并一直保持着顺差。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 美国的服务贸易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通过研究, 美国的服务贸易也曾出现过逆差, 但这一状况很快被扭转, 并在美国总体的贸易值中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弥补了美国货物贸易逆差的损失, 近几年, 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态势依旧良好。美国服务贸易在传统贸易和新兴贸易上的发展速度是一致的, 美国对传统服务贸易进行大力扶持, 使得美国的旅游行业、运输行业及其他商业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于新兴的服务贸易, 如: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 美国硅谷的名声响彻海内外, 硅谷成为了世界通讯科技的发源地, 至今仍不能被超越。主要原因便是美国注重人才与科技, 对本国人才的培养, 对国外人才的优厚待遇, 吸引了大批的国外人才, 使得美国的新兴服务贸易比重不断增加。美国传统服务与新兴服务贸易同步发展, 使美国总体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比较迅猛, 服务贸易的的增长率较高。

通过上述的分析, 不难看出, 虽然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在发展, 但发展水平有限, 且传统的服务贸易逆差严重, 新兴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慢, 在各部门发展的不均衡现象突出;而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 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各部门发展均衡。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 美国的服务产业发展水平较高, 这也是影响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需要建设, 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中国已经注意到了服务贸易对国家的重要意义, 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着积极的引导, 但服务贸易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而美国作为发达国家, 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对服务贸易的认识程度较深, 发展的速度较快, 处在黄金发展阶段。

三、中美服务贸易对比分析

1. 中美服务贸易在竞争力方面的对比

在国际市场上, 由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发展时间较短, 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一直处于劣势, 而美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较快, 发展的时间较长, 美国的服务贸易稳步增长, 竞争力自然较强。在进出口中, 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且近几年, 中国服务贸易的逆差逐年增大, 而美国一直处在贸易顺差的状态, 其竞争力较强。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慢, 且各部门的发展不均衡,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 中国的服务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增长速度缓慢, 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 它的服务贸易飞速发展, 并且传统与新兴的服务贸易发展均衡, 同时, 美国的服务贸易基本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自然美国的竞争力较强。在提升空间上, 中国与美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提升空间都相对较高, 在传统的服务贸易中, 中国的竞争能力比美国强, 但在新兴服务贸易中, 中国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发展缓慢, 提升空间很大, 但竞争力相对较弱。中国正处在发展阶段, 所以中国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中美服务贸易在部门结构方面的对比。

中美服务贸易都存在传统服务贸易部门与新兴服务贸易部门, 中美两国都比较重视对传统服务贸易的扶持, 在旅游、运输及其他商业服务上, 各国政府的投入都比较多, 在经济危机期间, 中国的服务贸易受到很大的影响, 只有运输服务贸易有所增加, 但中国整体服务贸易部门发展仍不均衡。中国的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科技发展水平的严重制约。相比美国的服务贸易, 在传统与新兴的服务贸易中, 两者发展都比较均衡, 且美国的新兴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 归功于美国注重科技、人才的原因。

3. 中美服务贸易在贸易逆差方面的对比。

虽然中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在发展, 但不能满足国家生产与人民生活的需要, 在服务贸易上, 中国仍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 而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国家, 其服务贸易一直处在贸易顺差的状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 美国与中国一直保持者密切的贸易往来, 中国对服务贸易政策的放开, 导致美国服务贸易持续出口, 中国对美国服务贸易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但美国对着中国的服务贸易需求较少, 美国的服务贸易保持着顺差。

四、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策略

根据中国与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多方面的比较, 下面将提出几点措施, 希望能够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均衡我国各部门服务贸易的发展, 扭转我国服务贸易上的逆差状况。

1. 政府方面。

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的不确定性, 政府必须完善服务贸易的风险机制, 才能避免在服务贸易中对国家、对企业、对个人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首先, 要提倡服务贸易的自由化, 使各国的服务贸易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不至于因为政策问题, 而影响服务贸易的正常运作。其次, 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 不仅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的标准, 还要根据本国国情, 尽可能的减少对我国服务贸易的限制, 这样才能保证其稳固的发展步伐。

与美国新兴服务贸易相比, 我国的新兴服务贸易缺少专业的人员,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背景下, 我国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多知识的技术性人才, 我国在服务贸易中人才的比重要要加大, 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吸收, 加大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加强对高智商人才的培养, 对外来人才提高待遇。

我国要根据国际服务贸易的要求,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法律保障, 为服务贸易提供法律依据, 加强对服务贸易的法律管理, 让服务贸易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2. 服务行业、服务企业。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主要依赖服务企业的运作, 服务企业要通过不断交流与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让我国现代服务贸易逐渐由进口变为出口。同时, 服务企业要拓宽资金链, 吸入外资和民间资本, 使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企业要重视科技, 科学技术是提高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科技的进步, 才能促进服务企业的国际化。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 致使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在进口, 只有发展服务行业, 提升服务行业的水平, 才能改变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状况。服务行业的内部必须得到调整, 像金融、技术、通讯等行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五、总结

通过对服务贸易的了解和中美服务贸易的多方面比较, 中国的服务贸易如果想得到快速的发展, 必须学习美国先进的服务贸易方法, 才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才能优化我国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才能缩短我国服务贸易的逆差, 相信通过上文阐述的一系列策略, 我国的服务贸易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摘要:目前, 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都在迅猛发展, 服务贸易保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 美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最为迅速, 使美国成为了服务贸易最大的出口国之一。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比较落后, 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差距很大, 发展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 将有很大的帮助。相信通过对美国服务贸易的研究,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一定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服务贸易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服务贸易的含义、分类、特征等内容, 其次通过对中美服务贸易的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 最后从多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策略。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朝霞.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2]李娜.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D].大连海事大学, 2013.

余永定:中美贸易战的回顾与展望 篇5

中美贸易冲突的逐步升级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打响中美贸易战第一枪。

3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公布《中国贸易实践的301条款调查》,认定中国政府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相关的行动、政策和实践是“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对美国商务形成负担或限制”。3月23日,作为对美国加征钢、铝制品关税的报复,中国政府公布了价值30亿美元的加征关税的美国产品清单。

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基于301报告结论,公布将于7月6日对1333种、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4月4日,中国宣布对106种、总值5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加增25%的关税,其中包括了大豆和波音飞机。

4月5日,特朗普要求USTR考虑加征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4月5日,中国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232措施,向美方提出WTO磋商请求,正式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同日,中国也就301措施提出WTO磋商。

4月18日,美国表示已同意就征税措施与中国在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

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宣布对中兴实施制裁。

5月2日,美国代表团抵京。在中美第一次谈判中,美国实施特朗普的“疯人战略”,对中国漫天要价。其具体要求主要为:

(1)从2018年6月开始,每12个月至少减少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逆差。到2020年底,同2018年底相比,至少减少2,000亿美元对美贸易逆差。

(2)立即取消对《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10个高科技制造业部门的补贴和其他政府支持。

(3)取消对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的投资限制,包括外国公司在中国本地合资公司的股权上限;在2018年7月1日前发布改进后的外资投资全国性“负面清单”(所谓的“负面清单”是指对外商投资完全关闭或有条件开放的产业部门,所有在这个清单中没有提到的经济部门都将对外国投资开放)。在清单公布的90天内,美国将核查依然存在的对美国不公的投资限制。中国在接到美国的问题清单之后,将根据中美共同决定的时间表积极消除这些限制。

(4)中国于2019年1月1日前停止有关知识产权的特定政策和做法(强制技术转让、合资企业要求等)。

(5)中国于2019年1月1日前撤销《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美国在WTO磋商所指认的条款,并根据美国要求修改上述条例。

(6)中国于2018年7月1日前撤回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磋商要求。

(7)对美国基于301调查的案件而采取的任何措施,中国不可采取任何形式的报复并避免做出任何报复行动。

(8)同意立即停止对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的网络、经济间谍、仿冒和盗版活动,对实施以上措施的进展进行季度评估;如果中方完不成承诺,美方可以施以关税惩罚;同意遵守美国的出口管制法。

(9)不反对、挑战和报复美国对中国对美技术和国家安全敏感部门投资实行的限制。

(10)2020年7月1日前,中国将把非关键(non-critical)部门所有产品的关税降到不高于美国同类产品的水平。中国认可美国可能将对关键部门产品(包括同中国制造2025有关的产品)进口施加限制或征收关税。

(11)中国若未能履行本协议,美国将会对中国进口征税并采取其他适当措施,中国承诺将不会对此采取报复措施。

对美国的漫天要价,中国代表团的反应是有节制,但也是坚定的:

(1)中国将降低从美国进口汽车和其他产品的关税,并大量进口美国的货物和服务,条件是美国采取如下后续行动:一是撤销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禁令,尤其是集成电路产品的出口限制;二是向中国的IT产品开放美国政府采购;三是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恢复中国对美国的熟制禽肉出口,等等。

(2)通过以下措施增加双边服务贸易:双方成立服务贸易工作组;在海南自贸区向外资开放服务业(医疗保健、养老、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在15个地区开展跨境服务贸易试点;扩大中国对美国电影的进口。

(3)加强与美国的知识产权合作,但中国在其入世协议下对合资和股比政策不应被视为“强制性技术转让”。

(4)修订美国对中兴通讯的限制,确保半导体行业的全球供应链。

(5)要求美国停止使用“替代国”作为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基准(换句话说,实际上承认中国在WTO下的市场经济地位)。

(6)终止301条款对中国知识产权问题的调查、并撤销调查下的任何关税计划;承诺在未来不对中国发起任何301条款调查。

谈判的最终结果不得而知,但可以猜到,中国代表团拒绝了美方的无理要求,但为了避免贸易战,也做了必要的让步。会谈公报表示:“双方就扩大美对华出口、双边服务贸易、双向投资、保护知识产权、解决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在有些领域达成了一些共识。”

5月15日至19日,刘鹤率团赴美进行第二轮谈判。达成的协议包括采取有效措施以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同意为上述领域达成共识创造有利条件。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继续保持高层沟通。外电则透露,中国拒绝了美方要求中国减少贸易逆差2000亿美元的要求,但同意增加能源和农产品进口,进口额接近700亿美元。中美并未解决所谓的“知识产权盗窃”问题。中国拒绝了美国提出的中国在国企改革、产业补贴、强迫技术转让、产能过剩四个领域做更实质性改变的要求。

5月20日,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中美贸易战已经“停战”。

5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他将让中兴在实现“高水平的安全保障,改组管理层和董事会,购买美国零部件以及缴纳13亿美元罚款”之后恢复业务。

5月29日,白宫发表声明称将在6月15日公布限制对华贸易的具体措施。中国商务部立即指出这一声明显然有悖于不久前中美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共识。

5月30日至6月2日,中美进行了第三轮谈判。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和中国副总理刘鹤在结束两天的讨论后没有发表联合声明,美国代表团没有发表评论就启程回国。新华社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表示,罗斯和刘鹤取得了“具体的进展”,但没有详细说明。但新华社也警告称,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

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按原计划于7月6日执行对中国进口商品加税25%。数分钟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美国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双方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

6月16日,针对美国6月15日的决定,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659项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对美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545项商品,自今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对美化工品、医疗设备、能源产品等114项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时间另行公告。

6月18日,特朗普又宣称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并威胁如果中国反击,美国将对另外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追加额外关税。

6月19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美白宫6月18日声明发表谈话,如果美方丧失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

严格说,中美贸易战还没有真正打起来。从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制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到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率团来华同刘鹤副总理进行中美之间的第三次贸易谈判,这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都只是战前交锋。只有当美国对中国实施如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且中国实施报复措施之后,中美贸易战才算正真开打。中国方面目前仍在尽最大努力,争取避免一场没有胜者的贸易战。美国方面也不一定希望中美双方爆发一场贸易战,但试图以贸易战相威胁,争取从中国榨取最大利益。由于中国出口对美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打贸易战中国损失可能更大,这正是美国有恃无恐的原因。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也不是完全有恃无恐。打还是不打?如果要打,打到什么程度?双方政府肯定在不断进行推演,以决定自己的最佳策略。美国希望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则希望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避免贸易战。

在经过三轮会谈之后,中美贸易战一度出现停战迹象。但是,6月15日特朗普不顾此前达成的谅解,执意宣布执行4月4日对中国5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6月15日(美国公布数分钟之后)中国不得不宣布:将对美国出台“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双方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同时失效。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中美贸易战已经基本不可避免。

美国要同中国打贸易战,其可以摆到桌面的理由不外乎三条:一是中国对美长期保持大量贸易顺差;二是中国不遵守WTO承诺;三是中国通过不公正手段取得美国技术。美国政府内部,或因利益不同或因认知不同,对上述三点的侧重各有不同。例如,特朗普在前期强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纳瓦罗和莱特希泽等则始终强调所谓的“结构性”问题,如中国以“不正当手段窃取美国技术”等。

如何看待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关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我们至少有五点评论。

第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没有美国说的那么大。特朗普称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每年有5000亿美元,这是信口胡说。按美国官方统计,2017年美中贸易逆差3752亿美元。但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中美货物贸易顺差为2758亿美元,中美服务贸易则为逆差。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分析 篇6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因素分析;措施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

自从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关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双边贸易额来看,中国作为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对美贸易顺差为中国实现整体对外贸易顺差起到重要作用。从目前来看,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则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在双向投资方面,对美贸易顺差是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的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0%、57.6%、50.1%、38.9%、54.6%、58.3%、35.4%。但是,中国累计的很大一部分外汇储备最终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的形式回流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二、中美贸易摩擦存在的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为双方带来了诸多实惠。但是,在中美贸易关系快速发展、利益不断交织的同时,双边经贸摩擦也开始增多,成为干扰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已由最初的两国纺织品贸易纠纷,逐步扩大到市场准入规则、知识产权保护、“两反两保”调查、人民币汇率调整、企业跨国并购等众多领域,且中美贸易摩擦领域在日益扩大。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是从贸易一开始就产生的,有贸易就有摩擦。针对这些摩擦,我们有必要对其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双边贸易关系铺平道路。

1.美国强化对中国的歧视性贸易行动

近年来,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采取或明或暗的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即运用反倾销的保护措施和中国入世保障条款等明显歧视性贸易政策对中国出口商品筑起高壁垒;通过在与美国市场上与中国竞争国家签订优惠待遇协定等暗的歧视性条款对非中国出口商降低壁垒,而不利于中国竞争者。

2.贸易流向不合理,外贸依存度过大

从贸易流向来看,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欧市场,持续多年的外贸顺差也主要来自美国,造成对美的依存度过大。根据中美两国商务部门统计,中国对美国的外贸依存度逐年增长,外贸依存度从2000年的40%升到2007年的70%。中国产品成为了美国的有力竞争者,从而使美国产生了顾忌,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性较大,一旦美国挑起贸易摩擦,中国只能被动应付。

3.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善,出口商品结构低下

我国企业有“薄利多销”的传统,不少企业对待特定的市场缺乏长远的打算。同行业之间打开“价格战”,既丧失了正常利润,也降低了出口商品的档次,又为美国指责中国破坏公平竞争、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提供了口实。

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纺织品、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在对美出口产品中占主要地位。这些产业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加之美国该类产业处于劣势,在国内就业压力下,美国不愿意出让既得利益,因而不断挑起贸易摩擦。

四、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措施

1.鼓励企业对美直接投资,转变对美出口方式

在中美贸易发展不平衡和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可以达到双重目的:一是企业对外投资的增加,将减少资本项目顺差;二是国内企业通过对外投资,收购或者新设企业从事生产或者销售活动,可以绕开各种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我国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连续数年保持在20%以上,对美贸易的依存度过大。因此,政府要着力调整出口导向政策,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和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扭转我国对美出口市场过度依赖的局面,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顺利解决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拉动内需

我国人口众多,潜在的市场需求不可估量。就当前而言,我国应该把宏观调控的着眼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

另外,我国政府应该以更加关注微观市场主体的广大居民消费需求为核心,加强财政、货币、贸易、产业、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实现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WTO条款的规则,掌握灵活运用WTO规则的技巧,提高中国利用WTO条款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加强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以外的方法对中国外贸保护作用,并努力推动制定有利的国际规则约束美国的贸易保护行为。

五、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愈趋成熟,可能会对美国相关产品造成更多的冲击。未来的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可能会更加激烈,中国应该正确认识中美的贸易摩擦,认真研究WTO条款,妥善处理贸易摩擦,从而推动中美贸易关系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承德: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

[2]林斐婷:中美贸易失衡及应对建议[J].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中美贸易战论文 篇7

一、美国频向中国发难

美国一向自命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同时也在金融危机期间多番作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 但很多时候, 美国却是说一套做一套, 无论是国内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还是针对他国的贸易制裁, 都清楚表明美国的行为是在以各种借口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据统计,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 美国政府已经对中国产品进行了至少十余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9年12月30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油井管征收10.3%至15.78%的关税, 这是近年来美国对华最大的反倾销反补贴案。同年9月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奥巴马成为第一个对中国击下特保调查大棒的美国总统。他作出了“连续三年对中国轮胎征惩罚性关税”的决定, 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 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

轮胎特保案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 因为今后会有更多的美国利益群体要求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特别关税, 从而使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摩擦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这种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轮胎特保案为美对华实施的首例特保, 该案不仅将影响到中国近20亿美元出口和10万人就业, 还可能被其他行业与其他WTO成员国效仿, 产生连锁反应。对此, 中方迅速作出反击, 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启动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当政期间, 美国曾对中国发起6起特保调查案, 最后均未实施, 但奥巴马却开了先例。这印证了此前不少专家的判断。奥巴马上台初始, 这些专家曾指出, 与共和党相比, 民主党一直号称代表劳工阶层的利益, 其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更浓厚, 因此今后一两年内,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增加。事实上, 奥巴马一面强调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而另一面却在对华经贸关系上施压。目前, 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下降, 又面临中期选举, 同时还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 出于保民意、保选票的政治需要和减少失业率的经济需要, 必定还会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来做文章。

近年来, 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 中美贸易摩擦有着多重背景, 除了政治背景, 另一个大背景显然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如今, 在当前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仍不是很好的情况下, 美国会继续以贸易保护主义来保护自己, 支撑未来经济的复苏。美国经济目前虽然有所复苏, 但整体失业率依然很高, 因此, 只要美国就业形势没有很好的改善, 那么强大的工会力量会继续对奥巴马政府施压, 势必会导致中美间的贸易摩擦就会长期存在, 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中国处于非常时期

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另一个更深层次的背景是国际格局的变化, 即中国的崛起。虽然未来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会随着世界经济好转而减缓, 但是, 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有增无减, 甚至更加凸显, 这无疑将成为未来几年中美矛盾的焦点之一。

从整个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变化来看, 贸易方面, 2009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商品出口第一大国;经济上, 2010年中国的GDP会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上, 美日贸易摩擦最严重的时期就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由此不难理解, 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 未来中美间的合作和摩擦都将是空前的。

令人关注的是, 美国一再试探中国在贸易争端解决方面的底线, 也会成为别国参照的风向标, 中国还会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反补贴和反倾销的目标和靶子。例如, 2009年12月23日, 阿根廷就步美国轮胎特保案后尘, 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去年前10个月, 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99起, 共涉及116亿美元。而在以往, 每年中国受到的贸易救济调查最多也只有40起左右。另外, 目前全球正在调查而未实施贸易制裁的134项救济措施中, 也有77项涉及到中国。

对此, 我国商务部方面有关专家也指出, 中国在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贸易安全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 反补贴和特保逐渐成为焦点。同时, 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 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 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

因此, 为应对贸易摩擦, 推动中国及全球经济复苏, 要充分借鉴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和经验, 完善贸易救济体系, 提高应对贸易摩擦和维护产业安全的能力, 构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国际经贸环境。

三、中美关系面临考验

2010年1月5日, 美国智库欧亚集团发布报告称, 由于贸易摩擦加剧, 中美关系今年有可能恶化, 成为全球最大的地缘政治风险。美国一些媒体也纷纷发表“唱衰”中美关系的文章。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于2010年1月11日在其新年首次亚洲之行的第一天声称, 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在2010年进入一个不愉快的时期。不过, 她同时表示, 期望美国与中国之间真正形成一种成熟的关系, 符合两国领导人峰会期间有关积极、合作和全面双边关系的表述, 这能保证当双方的选择存在差异时, 美中关系不会偏离轨道。

当然, 也有很多国际问题专家认为, 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最大风险的说法显然有些夸大。他们认为, 中美之间解决贸易争端的途径有很多, 中美经贸关系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在上升;今年中美经贸关系及整体关系会比去年严峻, 但相信两国领导人都有智慧和决心来控制摩擦和矛盾, 避免中美关系出现大的倒退。中美关系从来都是有起伏的, 具有两面性。奥巴马2009年初上任后, 中美政治和经济关系开局良好。特别是胡锦涛和奥巴马在伦敦会晤后达成共识, 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此后, 中美之间高官访问频繁, 7月份中美第一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明显, 11月奥巴马访华。可以说, 在金融危机形势严峻期间和奥巴马上任的前半年多时间里, 中美关系还不错。

不过, 金融危机期间, 美国需要中国帮助刺激经济, 好多问题和矛盾可能被暂时搁置和掩盖, 随着危机后局面转好, 中美关系消极一面又将重新浮出水面。例如, 从轮胎特保案开始, 美国对中国实行的贸易保护案例之多, 金额之大历年来罕见;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 美欧也在进一步对华联手施压;最近, 政治上一些问题也在凸显。

合则两利, 斗则两伤, 一味激化经贸摩擦和其他矛盾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中美经济上的摩擦有着复杂性和长期性, 如果处理不好, 中美关系会更加磕磕绊绊, 但若处理得好, 一定程度上则可实现良性互动。虽然中美的摩擦将是空前的, 但合作也是空前的。

目前, 中美经贸关系已经与10年前不一样, 原先是一边倒的局面, 但现在双方经济上相互依存, 相互依赖。中国也有反制美国的实力, 例如中国在特保案后就迅速采取了有效的反制措施。加上两国已建立了更多协调谈判的渠道, 如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商贸联委会, 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仍应是可控的。将双方的摩擦和矛盾控制好, 使得中美关系不出现倒退, 这对双方长远的利益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家胜赵玉祁春节: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基于2005年7月~2008年4月间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物价, 2008, (12)

[2]颜荟:后WTO时代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05)

[3]陈定业:我国私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的壁垒与竞争政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05)

[4]吴莉莉:并购重组对我国钢铁产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05)

中美禽肉贸易重回双向正轨 篇8

2009年3月, 为了反对第727条款, 美国家禽蛋品出口协会联名近30家美国最大的家禽产品生产商、贸易商连同各相关协会等给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抗议, 明确表示不支持美国政府的相关条款, 并且表示此举将会最终损害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

进一步的体外实验表明, 这种缺乏朊蛋白的牛脑组织暴露于两种不同的朊毒体时, 朊毒体没有扩散。

研究者认为, 这些牛可能对朊毒体有抵抗力。可是这些牛还很小, 当它们长大后缺乏正常朊蛋白也许会导致一些问题。

科学家还提到, 有一个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其结果将更能说明问题。研究者直接将朊毒体注射入缺乏正常朊蛋白的活体动物脑内, 观察那些动物是否会感染。

研究者强调, 培育这种牛并非为了食用, 而是为了对朊蛋白做进一步研究。此外, 这种牛还可提供不含朊蛋白的牛产品, 用于制药等将更加安全。吉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 篇9

对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中存在大量不同的度量方法,其中,Grubel-Lloyd指数在解释贸易模式与比较优势方面更为恰当,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产业内贸易度量指标,也是本文主要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rubel-Lloyd指数分析法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计算,得以清晰地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表1是以1996年为基期,以美国统计局网站公布的SITC2位数为样本数据,计算得出的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Bj。

通过上表的Bj值,即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我们可以看出,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体不高,只在0.17~0.20之间变动,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996年~1998年为第一阶段,G-L指数基本上平缓,在0.17上下浮动,其变动幅度不大。

1998年~2001年为第二阶段,G-L处于增长阶段,从1998年的0.166上升至2001年的0.2006。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有增强的趋势,达到了13年中的第二大值0.2005,但仍然远小于0.5。

加入WTO后的2001年~2005年为第三阶段,G-L持续下降,回落到0.18左右的水平。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持续减弱。

2005年~2008年为第四阶段,G-L曲线又开始呈上升趋势,从0.18上升至12年来的最高点,达到了0.2093。

由此看来,中美产业内贸易程度从总体上说比较低,说明两国的贸易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即两国的贸易结构呈现高度的互补性。原因是因为中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中美贸易关系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曾呈下降趋势,在此阶段中美的产业间贸易发展大于产业内贸易发展。在2005年以后,中美的产业内贸易有所回升,并在2008年达到了12年间的最高水平,反映出我国部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中美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分析

由于中美制成品贸易额占中美双边贸易总量的90%左右,所以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产业内贸易变化趋势。在68个SITC2位数行业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0个制成品部门来反映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行业数据来看,在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较大的行业中,指数下降的行业明显多于上升的行业,并且指数下降的行业集中于那些近年来技术成熟加快的行业。根据各行业2008年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和变化趋势,这20个行业分可为7组。2008年中美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明显集中于5个行业,其贸易额占当年中美贸易总额的5.76%。其中化学原料及制品、专业科学仪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不断增长,尤其以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得最快,从1996年的33%猛增至2008年的98.18%,在12年间增长了65.13%,可以推断出中国该类产业的竞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而有机化学和有色金属制造业虽然在2000年以前产业内贸易水平一直呈增长态势,一度高达99%和96%,但在2000年以后出现了明显回落的表现,截止到2008年,这两个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于2000年分别下降了27.9%和23.3%,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

三、中美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初步分析

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在反映两国产业分工和贸易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片面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因此,分析两国间产业内贸易时,必须结合贸易类型进行分析。相应地,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

据孔瑞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中在28个行业存在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只占13.4%,181行业存在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86.4%。这种格局尚无明显变化。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大多数产品仍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需求弹性小的低档次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是半加工品和初级加工品,许多还是来料加工或装配制成品,而向美国进口的则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加工程度深、需求弹性大的高档次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加之近些年来加工贸易的不断发展,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主导着中美贸易。

四、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较大的发展,中美产业内贸易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产业内贸易发展尚不占主导位置,两国仍然以比较优势进行贸易。所以,强化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依然是发展中国对美国贸易的重要战略。

摘要:本文以Grubel-Lloyd指数分析法对中美1996年~2008年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此期间中美产业贸易有所提高,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中机械和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最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产业内贸易比重反映着一国产业竞争力,因此,强化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以进一步发展中美贸易。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莫莎黄锐: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2~26

[2]沈国兵:显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与中美双边贸易平衡[J].管理世界,2007,(2):5~16

[3]孔瑞: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看中美经济的依存关系[J].国际贸易问题,2006,(9):41~47

[4]林琳: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33~39

[5]平新乔: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美贸易关系[J].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12~14

中美贸易摩擦原因探析 篇1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由来已久。在某种程度上, 这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在中美两国贸易中, 中方存在贸易顺差, 美方存在贸易逆差。自中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涉及到包括钢材、纺织品、玩具、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的产品。而近年来, 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也逐步从“防守”转为“反击”, 如2009年6月, 中国要求WTO审查美国禁止中国禽肉进口的问题, 7月, 商务部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肉鸡;而在2009年9月, 美国宣布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后, 中国商务部随即宣布对部分美国汽车产品启动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对美国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

2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

(1) 美国方面的原因。

①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

美国居高不下并逐年呈增长态势的失业率, 促使美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经济经历近十年“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黄金时期, 失业率从1992年的7.4%逐年下降到2000年的4.0%的最低水平, 然而, 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经济增长乏力, “9.11”事件更将美国经济推进正式的衰退, 至使失业率不断攀升。2009年6月, 更是升至9.5%, 达近26年来的最高。而在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中, 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劳动密集型商品。美国为转移失业工人对政府的注意力, 从而夸大中国商品对美国就业的危害, 故意制造贸易摩擦。

②美国对华贸易的不平衡。

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近几年来, 由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增长速度, 中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 对美出口必然多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学习曲线和规模报酬递增的作用下, 生产函数即产品的生产成本随产量 (或经验) 的增加而下降。因此从长远来看,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中国的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 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对美出口还会增加。

③中美两国的统计偏差。

对于美国一直宣称对中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但这与中国的统计却有很大的出入: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美国统计年鉴。

造成上表中双方数据巨大差异的原因是, 中美两国统计的贸易差额统计口径不同。美方在统计上采用的是“原产地原则”, 如:美国商务部把从中国大陆直接进口和从香港转口但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所有货物, 都算成从中国的进口, 即美国把所有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产品价值都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是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 却忽略了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因此笔者认为, 美方统计的对中国贸易差额, 有故意夸大的成分。

(2) 中国方面的原因。

①出口商品结构低下,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现阶段, 我国正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条上的低端, 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较低的一些加工产业。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 许多的产品消耗大量资源, 却只换回少量的经济利益, 还被不断地指责为低价倾销。而就市场结构而言, 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对美国市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 势必会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 极易引起美国的警惕而导致我国此类出口产品遭受种种限制。

②中国企业自身的不当做法。

国内企业易受短期利益驱动, 企业的工作重点常常不是放在如何加快产品开发以及提高产品质量上, 而是采用竞价促销。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 利用价格战术把产品价格定的过低。但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 “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与当前的主流并不适应。相互竞价的做法不但使利空间下降, 扰乱正常的外贸出口秩序, 还容易使国外将其销售行为视为反倾销, 导致更多贸易摩擦产生。

③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有待提高。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时, 承诺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条款, 本身就已经使我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时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 而中国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 预警机制不完善就更加重了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损失。

中国企业在面临反倾销指控时, 往往不愿应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恐惧或不愿打“洋官司”, 并且应诉费用高昂以及对反倾销法规不够了解。但无论如何, 中国企业的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了法律上对华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 从而降低了起诉者的成本, 并诱使更多的竞争对手对中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 形成连锁效应, 使我国在应对贸易摩擦的事件中, 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中国若想要减少和应对中美贸易摩擦, 首先应早日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其次中国企业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另外, 还要学会积极运用国际游戏规则保护自己权利。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逐年加大, 中美贸易间的摩擦愈演愈烈。在总结中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 从中美双方出发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以便为中方如何正确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原因

参考文献

[1]王勇.中美经贸关系[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2]聂晶晶.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应对策略[J].中国商界, 2009, (7) .

[3]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趋势[N].中国经济时报, 2007, (4) .

汇率及中美贸易之思 篇11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日的“经济学家呼吁推举‘国际警察’阻止外汇干预”一文中指出,政治因素一直在妨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二十国集团(G20)充当这一角色。作者Ian Talley引用美国财政部前高级官员Fred Bergsten的叙述,外汇干预正削弱美国经济增长,丧失3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可能带来类似曾引发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全球性问题。

美元汇率涉及一些大型经济体,焦点中的焦点则是与人民币的关系。与各种愿望型的表达相比,制度经济学承认国家的“博弈能力”比“博弈意愿”更为重要。其实,反思日本,有助于思考中国现状。

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日元兑美元汇率保持在360:1。20世纪70年代日元升值,加之全球石油危机,日本经济增长率从10%降到5%左右。1985年的“广场协议”使汇率从239:1上升到1992年的128:1,直到1995年至80:1,然后逐渐回落。

当然,还有这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危机。日本“人口红利”消失和房地产泡沫,使底层民众的积蓄成为背景深厚的大资本的取款机。另一方面,“文化—政治—财经”的逻辑,让日本不可能成为世界性创新的发源地,也不可能成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因此,后来发生的新型科技革命和日本没有太多关系。且不说新兴电子产业,在传统的产业方面,例如汽车制造,日本也逐渐被西化的韩国赶超。

最近,有位朋友打算把人民币存款转成美元。他向美国花旗银行北京分行的理财顾问请教:“花旗是否有这样的思考: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为5:1或6:1时建议客户把人民币换成美元?”理财顾问对此表示惊讶,但我说估计美国政府就在想这个。

回到汇率话题。2011年至今最乐观的预测是:“十年内人民币对美元至少升值1倍,而中国经济则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为5.8万亿美元,美国是14万亿美元。

与日本相比,中国持续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的创业一代,中国在计划生育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是否会陷入到日本年轻一代那样的享乐主义氛围之中?中国是否也在科学与制度创新上具备日本这样的东方民族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的文化基因和社会结构,从而无法跟上新的科技革命?

正如《巴伦周刊》发表的财经作家Kopin Tan的文章《美国下一次繁荣的宠儿》所叙述的:“在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外包之后,如今美国正悄悄兴起一场制造业的复兴……最大的因素应该是美国能源实力的大爆发……对从产品输出大国沦为就业输出大国的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提振。”

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是来自美国政府压力的结果。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九年前的8.3到如今的6.2,如果美国不再需要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是否还将持续升值到某个点,然后突然贬值?而在国内,不断超发的货币是否会导致购买力大幅下降?对外原材料的依存会对物价上涨带来怎样的压力?

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模式正在经受史无前例的考验。如此思考应该延续:长三角、珠三角的外向型企业创新力何来?一线城市的房价仍在上涨,城市白领的存款何去何从?年轻劳动力的就业何去何从?认真思考这些话题的人,普遍是充满紧迫感和恐惧感的。

若从博弈论的角度,我们可以这么说,类似中美汇率和外贸竞争这种“嵌套博弈”来说,由于小博弈被嵌套入大博弈的“嵌套博弈”之中,人民币汇率的答案不在人民币之中,中美贸易纠纷的答案不在两个国家的海关之中,正如世界金融的答案不在金融之中。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 篇12

在现代国家的发展进程中, 经济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物质条件, 是最核心, 也是最切实的国家利益。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 如图1所示。

截至2010年2月, 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2 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问题

2.1 不断扩大的中美货物贸易顺差

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 (见图2) , 主要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美两国经济互补, 符合比较利益学说, 美国的比较优势在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设备与产品, 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对华技术出口控制趋于严厉, 美国公司对华技术出口申请获准率下降, 抑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2.2 中美经贸关系的另一个结就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

在美国, 有一种意见认为, 中国的汇率政策加重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 影响到美国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为此, 许多美国人把美中贸易赤字归咎于汇率过低, 并一致要求人民币升值。

其实早在2005年7月汇改之初, 中国政府就已经明确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则, 即这一过程必须“渐进、可控、主动”。美国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而且要求升值的幅度大, 要一步到位, 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人民币兑美元升值, 在理论上可以缓解中美贸易问题, 但实际效果甚微。从2005年7月21日到2009年5月25日, 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 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并没有减少, 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并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

目前,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 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或者抛售美国国债, 都会给予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中国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比较优势的经济规律的体现, 不是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 更不是倾销的结果。

2.3 知识产权保护, 是扎在中美贸易上的一根刺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涉及美国的经济垄断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 知识产权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的扩散有利于全社会的进步, 它的国际扩散自然会让其他国家得益。而其他国家在科技上的进步, 意味着美国在这领域的优势削弱。因此美国当然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之所以指责不断, 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加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引进地, 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美方的利益。其次, 版权产业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后, 美国批评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目的是以知识产权为突破口, 改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美国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所有中国市场的占有份额。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过程, 是需要国际合作的, 而并非一个国家内部的事情。中美双方只有在实事求是的精神指导下, 加强对话与交流, 加强监督与合作, 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保证充分的自由竞争, 最终解决知识产权纷争。

3 探求中美贸易摩擦的最佳解决途径

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 决定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促进两国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 保持中美双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为此, 我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如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 使中国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积极筹划、组织、实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 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 大大减少贸易摩擦, 而且通过投资设厂可以更有效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提高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另外,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国须学会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认识与思考中美之间的问题, 以使对美贸易政策与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1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无论是出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还是着眼于维护中国战略利益以及社会的安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立内外平衡的开放式经济体, 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 新的一年,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如果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地区发展结构以及出口结构上进行内部调整, 改变失衡状态, 外围的矛盾就可减少, 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也会减小。

3.2 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改善贸易环境中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加入 WTO的意义之一, 是通过多边贸易体制中的 WTO 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 WTO 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 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 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 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 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 为抑制贸易战, 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3.3 保持人民币汇率动态稳定

尽管美国近期或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无论怎样对中国妄加指责, 都改变不了中国没有操纵汇率的事实。在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中, 我们还需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让市场供求逐步起决定作用。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基本稳定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利, 对世界经济也是有利的。

3.4 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 还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趋势看, 培育自主品牌, 塑造品牌形象, 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 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为此, 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 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以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更多企业到国外申请专利, 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 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 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

3.5 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协商

加强中美两国政府定期和不定期会谈, 及时交流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和看法, 积极主动的解决贸易争端。例如, 中美两国于2006年9月启动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迄今为止共举行了四次就事关中美经济关系的全局性, 长期性, 战略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达成了许多共识, 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有力的推动了中美经贸合作和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3.6 加强与美国商会的交流

美国商会的主要职能, 是通过自由企业制度促进公共利益的发展。美国商会通过其下属的全国商会诉讼服务中心在联邦法院和立法机构中就有关公众政策性问题表达美国商界的利益。中国美国商会在最新的经济形势上表现出看好中国市场, 并表示, 将致力推动中美经贸往来到2039年实现“三个一万亿”目标。即到2039年争取实现:①美国对华出口从710亿美元增至1万亿美元;②在华投资美国企业的总产值从1千亿美元达到1万亿美元;③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达到1万亿美元。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中国美国商会将继续支持相关立法, 为中小型企业及其他美国公司在华取得成功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 在相互依存的背景下, 摩擦是正常的, 也是无法避免的, 这并不可怕。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 显现出的是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最新的两国合作共赢的共识:即两国合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对于贸易中产生的问题, 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 采取尊重合作的态度, 双方都要理性面对, 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 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 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从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到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 两国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机、最具影响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双边关系之一。展望未来, 世界经济仍充满挑战, 中美作为两个负责任的大国, 利益攸关, 更应当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和两国人民, 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珏.涉外经贸关系[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黄晓玲.中国主要对外经济贸易伙伴[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肝硬化/病理学下一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