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2024-10-30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共7篇)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篇1

这是一组在我国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官网上得到的数据, 我们虽无法得出贸易额逐年递增的结论, 但总体上看中美贸易额总数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相比之下我们不难得出中方一值处于顺差地位的结论, 且顺差保持在较高水平, 中方对美方的出口额远远超过进口。事实上,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对美国的顺差地位开始越发显现, 随之而来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越发明显、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内专家在此问题上的研究也相当na积极, 在浏览了一些文献后, 我主要选取从以下三方面在解释中美贸易不平衡这一经济现象。

一、反比较优势之谜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 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享赋不同, 这种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享赋上的差别正是各国的比较优势, 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贸易从而受益, 这是国际贸易得以进行的基础。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是不会出现失衡的。但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条件是很严格的自由贸易, 产品完全流动要素完全不流动, 因而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检验贸易顺差的形成也多是从实际贸易条件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相违背而进行的。

因此,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往往会出口其拥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是在中美贸易美国对中国出口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不符合这一经典理论的现象, 即美国在其具有技术上比较优势的行业, 对中国出口相对较少, 且在其比较优势越大的行业, 对中国出口量相比世界其他地区越少;相比之下,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则符合比较优势原理。

而这一现象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对美国出口过多的原因之一。出现反比较优势之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在全球加工贸易产业链中的特殊位置, 可能造成中国向东亚国家而不是美国直接大量进口较高技术产品或中间品。其次, 有国外学者调查后指出由于政治原因, 美国在和某些国家进行贸易时, 不遵循比较优势理论。再来就是由于中国推行的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

与其说中国对美国出口过多, 不如说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太少, 而美国如果能增加对华出口, 特别是其具备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 将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产生积极影响。

二、美对华直接投资

1. 贸易创造效应

日本的研究表明, 美国和中国具有不同的优势, 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首先从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 也就是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 而美国转移的产业恰好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结果便是美国的投资扩大了出口, 从而使得贸易不断扩大。这一理论也能很好地解释反比较优势之谜, 由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往往选择了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 而FDI的直接影响便是美国劣势行业使得出口有所增加。

2. 贸易转移效应

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这种方式来分析, 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 与其在美国母公司的内部贸易量迅速增大, 这种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发展便使得了中美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从而我们可以知道, 中国对美国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国在华跨国公司对美国的销售, 因此这种转移效应所创造的出口占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很大成分。

3. 贸易替代效应

这种效应指出, 市场导向型的直接投资动机, 因此投资者在东道国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然后在当地销售, 会减少投资者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因此, 这种替代效应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减少, 对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了一定影响。随着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发展, 相关的美对华直接投资企业销售额增加较快, 而与此同时, 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也会明显下降。

4. 东亚经济体

在中美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上, 东亚地区的经济体也是加剧不平衡的重要力量。前文中提到, 由于东亚地区存在产品内贸易, 而这一体系使得中国更多地选择从东亚进口, 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在此类产业具备较强的优势。然而随着美国对华投资略有下降, 东亚作为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地区始终保持强势, 这其中绝大部分都选择从事加工贸易, 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 将中国作为组装和加工平台把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不仅仅是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美国队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同样会加剧中美双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美国在东亚其他国家如新加坡直接投资后, 新加坡生产的零件会进入中国, 中国加工后出口到其他国家, 这样一来原本是美国的出口被算入了中国的出口中, 扩大了中美中间的贸易顺差。

三、垂直专业化

除了上面讲到的美对华直接投资和统计差异等原因外, 近些年不少学者也提出可以从垂直专业化和前文有所提及的公司内贸易两个角度来解释中美贸易不平衡。

在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中,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超过90%, 但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上升,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有所下降。其原因就在于中国承接了大量加工组装环节, 中间产品多为进口, 中国国内主要进行终端装配。因此加工贸易成为了中美垂直专业化的主要形式。中国这种进口中间品出口成品的生产模式也就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很好解释中美贸易不平衡。

前文对公司内贸易有所阐释, 结合国际垂直专业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 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各国家和地区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结果。

四、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巨大的潜在内需市场并未完全形成现实的市场, 因此经济快速增长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外贸出口的拉动。

其次, 易逆差无法说明利益的分配。贸易逆差只是一个统计指标, 不能完全反映两国的的实际收益。

最后,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双边经贸往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正如我们看到, 美国对日本的逆差已保持了数十年, 而双方的经济与贸易发展并未受阻, 一直是国际市场上两个强大的经济主体。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中美贸易不断发展, 贸易总额不断增加, 同时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而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趋严重, 即中国顺差不断扩大, 并且双方摩擦也越来越多。本文首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经典的反比较优势之谜这一问题做出介绍, 反比较优势的阐释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美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接着, 通过介绍几种对外贸易中的经济效应, 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更深的经济学解释。其次, 从中美贸易不平衡两个解释角度进行了介绍:美对华直接投资和垂直专业化。最后, 是几点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反比较优势之谜,美对华直接投资,垂直专业化,中国对外贸易

参考文献

[1]陈文敬, 李伟.解开逆差之谜---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J].国际贸易, 2006 (3) :8-12.

[2]付强, 朱竹颖.美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7) :77-81.

[3]鞠建东, 马弘, 魏自儒, 等.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J].经济学:季刊, 2012 (2) :805-832.

[4]林季红, 孟静.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 2012 (11) :38-43.

[5]夏明国, 揭子平, 高泽金.产品内贸易、FDI与中美贸易不平衡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 2013 (4) :39-40.

[6]邹正方, 徐艺芳.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 (2) :79-86.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篇2

某国有资金房屋建筑工程结算审核,建筑面积约37000m2,框架6层,室内装饰工程业主另行单独招标。开竣工日期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30日,质量评定标准为合格。招标文件规定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的部分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合同实施过程中综合单价不作调整(但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允许调整除外),措施费招标文件规定由于分部分项工程量变化(含工程量的增减、增项或减项)或设计变化而引起的措施项目费按投标报价时的措施费之和与分部分项工程费之和的比例作相应调整。承包人结算报送造价为7236.56万元,业主委托结算审核审定造价为6150.08万元。因为审核时发现承包人在投标报价时为了达到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投标报价采用了不平衡报价策略,把预计可能出现变更的项目(地下室外围土方回填的措施费)和将来取消不实施的项目(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天棚水泥砂浆抹灰等),刻意调整了报价中的项目综合单价,以致审核结算时不平衡报价因素影响结算造价130多万元,所以结算审计主要争议是对承包人的不平衡报价项目进行了审核和调整。双方主要争议焦点

(1)对不平衡报价处理是否有相关造价文件规定等。(2)调整合同报价内的措施费是否合理。2 内容简要评析

争议焦点一:一般不平衡报价主要是把将来有可能减少或取消的工程项目和可能发生变更的工程项目单价报低,把将来可能增加的项目单价报高,以达到获取更大利润的目的。一般处理措施第一情况是在清标、评标时对单价进行评审,降低有严重不平衡报价的投标单位的中标机率。第二情况如果在清标评标阶段没有处理好,只有在签订合同前把不平衡报价的单价进行调整,要求承包人作出书面解释和承诺,对计算错误进行书面确认。并在合同中明确,以利于以后结算不扯皮。如果前期前两道程序都没执行好,只有遗留到结算处理了。本案例的不平衡报价就是在结算时处理的,虽然没有明确的造价文件具体规定,但可以参照工程清单计价规范等相关规定处理。可以参照合同单价调整相关规定,如工程量的增加或减少超过10%,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综合单价均可调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08)。对不平衡报价的认定参照招标文件评标办法中的“投标人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超出分部分项评标基准价±30%”规定,或按承包人的中标单价超出(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30%的方法确认。本工程中的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和天棚水泥砂浆粉刷承包人的中标单价分别为0.5元/m2和0.2元/m2,而按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下浮后的单价分别为15.5元/m2和10.3元/m2,属严重不平衡报价,按两个单价计算的总价相差83.58万元。按上述方法确认的不平衡报价项目,本案例参照如下调整公式:①工程量减少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实际量+(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单价)×(实际量-0.9*中标量);②工程量增加超过10%的,按中标单价×招标工程量*1.1+(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实际量-1.1*中标量)。当然如果标底价较合理重新组价可以用标底单价*(1-中标下浮率),采用这种方式合情合理,结算实际意义大于理论意义。通过对承包方做工作和解释,最终承包方接受了这种处理方式,结算审计工作得到了业主的认可。

争议焦点二:招标时地下室土方回填为地下室钢筋凝混土墙周边50cm范围内为灰土回填,其余均为素土回填,因小区道路距本工程地下室较近,实施过程中业主根据现场情况提请设计部门将素土回填全部变更为灰土回填土,承包人报价中的素土回填单价和灰土回填单价都正常,双方同意按中标单价结算,但分部分项工程费用因此约增加50万元,而投标时的措施费与分部分项工程费的比例是1:1,如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措施费结算方式结算,措施费需增加约50万元,业主认为措施费增加50万元与实际费用出入较大,不同意增加此项费用。笔者审核过程中通过了解和查阅相关监理资料,认为业主变更使承包人施工进度和地下室排水降水的时间增加(业主已在相关资料中确认了因此而延长10天工期),承包人因此项变更确实增加了措施费用,经测算约8万元,但与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结算金额50万元确实相差较大,我方建议按投标时的措施费总额/投标工期*实际工期结算,按此方法结算增加措施费约10万元,与承包单位实际增加的支出较为接近,经与双方沟通得到了双方的认可。案例现象反思和警示

从本案例中的启示,不平衡报价在投标报价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在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结算阶段经常会遇到不平衡报价方面的问题。常见不平衡报价现象如下:①对早结算项目单价报高,如基础工程等,承包人能从业主更早更多得到工程款和利润,特别体现在市政、交通大型工程的土方,建筑工程中的桩基和地下室,工程量大承包人利润丰厚;②对将来可能变更的项目单价报低,如装饰工程中的主材、绿化景观工程中的石材、苗木等,承包人在施工中往往以变更更换主材品牌、更换苗木品种等来调整单价获取利润;③对将来可能取消的项目单价报低,承包人在施工中往往对报价低的项目取消,增加单价高的项目施工工程量,来获取更多利润;④技术措施费项不平衡报价,常见于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承包人投标时先按普通方案报价且价格不高,实际施工中往往更改施工方案来获取更大的造价和利润。例如市政工程中河道围堰,先按圆木桩土围堰报价且造价不高,施工中采用拉森钢板桩围堰方案代替,以调整措施费用造价获取更大利润。通过以上内容分析,如何杜绝和减少不平衡报价的发生,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问题预防、处理建议

结合以上典型案例及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本人提出以下几点预防、处理建议:

4.1 前期招投标阶段

(1)在招标文件和清单编标说明中加入约束性条款,在源头上约束不平衡报价现象的发生,如对于业主分包、更换品牌、甲供材料以及取消的项目,为避免因不平衡报价对甲乙双方造成损失,结算时对实际工程量超出招标工程量约定幅度的以标底价(或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进行扣减和调整等。

(2)标底编制时,工程量清单编制要符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招标文件的要求,工程量计算要尽可能准确,每项清单的工作内容、项目特征、项目名称一定要描述清楚完整,以防投标人钻空子造成不平衡报价的发生。

(3)在清标、评标阶段,评标专家对不平衡报价的标书进行单价评审,降低不平衡报价达到一定幅度的投标人的中标机率,提高报价合理的投标人的中标机率。

(4)由于现阶段招投标的评标、清标、定标造价咨询单位是不参与的,通过短时间的评标是无法发现投标人所报的每个综合单价究竟合不合理,且有的地区目前电子评标系统还没有把所有清单项目纳入不平衡报价纳入评标工作中,只是抽取部分清单项目进行评审。这就要造价咨询单位在中标单位确定后,在工程合同签定前协助业主对中标单位的商务报价作进一步的审核。对商务报价中含糊不清的问题,要求以书面形式澄清或在合同中承诺,对计算错误进行书面确认。对不平衡报价加大审核力度,对明显不合理单价组成要求承包方作出书面解释和修正综合单价,对计算错误进行书面确认。

(5)在合同中明确实施过程中或结算时工程量调整幅度范围和综合单价调整条件,对工程设计的主要材料细化品牌,确定哪些材料甲供,哪些材料采用暂定价格,哪些材料甲控乙购等,对承包商在投标中的所有承诺进一步体现在合同中,尽量不留隐患,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4.2 在项目实施阶段

(1)严把设计变更关,及时向业主提出在改变施工标准的同时不得提高造价,对有明显不平衡报价的项目变更时要谨慎办理,如果确实发生,要办理好结算时不平衡报价处理方式。

(2)对设计取消不做或增做项目严把手续关,对有明显不平衡报价的项目取消要谨慎办理,如果确实发生,要办理好结算时不平衡报价处理方式。

(3)对主材代换项目,对有不平衡报价的主材及时向业主提出不得以提高标准变相提高造价。为避免因不平衡报价对甲乙双方造成损失,结算时以标底价(或重新组价)×(1-中标下浮率)进行扣减和调整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平衡报价策略是招投标中常见现象,它的存在同时制约着我国招投标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预防和控制不平衡报价发生,预防和控制不平衡报价的发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实践中需要政府主管单位、业主、施工方、中介管理方等密切配合、总结经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水平,把我国的招投标市场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盐城立信造价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韩春林

宽松货币加剧全球贸易不平衡 篇3

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韩国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欧洲同意放弃两个席位,并将6%投票权转让给新兴经济体。预计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的份额将由目前的第六位上升为第三位。

IMF总裁卡恩认为,增加新兴经济体的份额,“是国际货币基金管理史上最重大的改革”。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份额的提高,有利于新兴经济体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国际经济努力向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这只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手段之一。“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部分取决于全球经济和亚洲经济体的货币情况。”IMF驻华首席代表李一衡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李一衡认为,全球货币差价和全球失衡存在一个反馈循环关系。如果发达国家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的货币环境也将宽松,从而导致了净储蓄的增加,进一步加剧全球失衡。

“全球失衡的降低需要减少流动性过剩,需要全球货币政策的再协调。”李一衡说。

全球货币扩张之殇

《财经国家周刊》:10月23日,G20会议在就改革IMF份额达成共识,新兴经济体在IMF的影响力增加。你对此作何评价?

李一衡:这方面我们的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话更有份量。他在23日当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管理史上最重大的改革”。

根据卡恩的话,二十国集团在一年前同意转移IMF至少5%的投票权给新兴国家,因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良多,在IMF却没有相应的影响力。

如今,欧洲已经同意放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上的两张坐席,以让予发展中国家成员,上述4个新兴大国将会位列IMF前十名股东之中。

IMF董事会可能在11月份的第一周批准改革方案,并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完成改革。改革方案包括IMF执行董事会席位组成的变化以及10个最大股东的变化。

《财经国家周刊》:受美国等国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加剧的影响,大量资本流入亚洲新兴经济体。如何分析这一现象?

李一衡:过去十年,全球货币政策非常宽松已经成为共识,尤其是美国,有巨大的流动性资本,银行的信用扩张规模也显著增大。

随着全球范围的金融整合,流动性蔓延到了其他国家。

由于亚洲国家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吸引投资者更多关注亚洲的投资机会。

针对资本的大量流入,亚洲国家根据各自的汇率制度作出应对。

一般来说,实施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通过汇率升值减少资本流入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实施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有的选择不进行干预,有的则选择央行实施对冲政策。

总体而言,亚洲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来应对资本的大量流入,如有些国家通过运用对冲并同时保持汇率的适度灵活以降低资本流入的影响。

《财经国家周刊》:全球经济反弹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怎么影响亚洲国家货币政策?

李一衡:如果全球经济扩张,全球货币流动性就会随之扩张,使得资本直接流动到亚洲国家。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促进亚洲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通货膨胀。亚洲国家为了保证流入的资金被适当使用,他们非常小心。我认为亚洲国家在处理货币流入方面做得不错。

关于宽松货币对消费、投资和净储蓄的影响,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亚洲国家的消费受到的影响比投资更大。因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政府会着重保持投资水平。

银行存款是亚洲国家家庭储蓄的主要方式,如果利率下降,他们的财富和收入也会减少,从而影响消费。

宽松货币政策会减少更多消费,因此净储蓄(储蓄大于投资的部分)可能会增加。过去十年,许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这意味着亚洲国家净储蓄数额的扩大。

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部分取决于全球经济和亚洲经济中的货币情况,这是我们的新发现。

全球货币差价和全球失衡存在一个反馈循环关系。

如果发达国家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新兴市场的货币环境也将变得宽松,从而导致了净储蓄的增加,进一步加剧全球失衡。

亚洲国家的储蓄使大量美元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并导致美国政府证券的低回报率。大量资本回流国际金融市场反过来又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从而影响亚洲国家国内货币环境,反馈循环由此形成。

中国:强化内需驱动

《财经国家周刊》:中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第三季度经济数据体现了这一点。那么你怎么看待目前的中国经济复苏?接下来的走势如何判断?

李一衡:我认为,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预期,主要是其刺激政策起了很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不同的环境: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比危机前要慢。

综合考虑中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转换需求,我们发现有两个转变在同时发生:一是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驱动,二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转向私人经济增长。

由于政府刺激政策的退出,通过私人经济拉动增长尚需时日,其未来走势取决于政府决定要怎么做。如果很快撤出刺激政策,经济走势将比较陡峭;如果逐渐撤出,未来增长趋势将先有所下降,再缓慢上升。

从当前政策来看,政府部门肯定是希望像后者那样发展,因此,财政刺激退出将更加渐进,一个表现就是,今年的财政部门明确宣布了与去年大致相同的政府预算。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将会比去年收得更紧,因为担心私营经济增长环境过于宽松。

我估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发展速度会比上半年慢,明年综合来看会比今年要慢,明年下半年,经济将会平稳反弹,发展环境也会更加稳定。

更长期的经济增长还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世界经济的前景、私营经济在政策之手逐步退出后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过渡到内需驱动发展的情况。

《财经国家周刊》:IMF的份额改革体现了中国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即将开始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你认为这个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中国最重要的改革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李一衡:中国将来不得不减少对出口依赖,更多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为实现从出口导向向内需驱动的转变,我们强调中国如何通过提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使他们消费更多。

例如,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强养老保险的建设。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会给转型带来很大帮助。

中国还需要考虑发展的潜能来自哪里。城市化、建筑业也很重要,在转型时期,通过保持较高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理由是,消费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所以在转型时期,中国要保持较高的投资,保持经济的发展。

金融领域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广大农村地区,如果给予很好的金融资产服务,增加农村的投资,就会减少城乡消费差距。

农村的重建工程对经济发展也很重要,需要同时进行金融评估,灵活的金融部门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

同时,还应该重估人民币汇率。人民币适度升值会给中国家庭带来巨大的购买力,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好处。

如果人民币升值,本地产品价格相对于进出口价格就会升高,那么很多中小企业和劳动者就会趋向于为本地消费进行生产。

这将会促进本地市场资源的重新分配,而不是让资源都为了出口。

这个转变在服务业表现尤其明显。就好比理发,如果理发的价格变高,就会有更多人想成为理发师,因为这样会挣得多。

人民币升值使进口产品更加便宜,相对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贸易不平衡中加工贸易的作用 篇4

加工贸易属于两头在外的生产与贸易方式, 即原材料依赖进口、最终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大部分由外商投资 (FI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企业进行。而加工贸易对我国贸易不平衡的影响也主要有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两个方面。

一、加工贸易对经常性项目的影响

“大进大出”是商品加工贸易的一大特点, 因为其需要大宗的进口原材料, 然后大宗地出口加工好的成品。由于加工贸易处于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微笑曲线”的底端, 是附加值最低的地方, 由于加工环节并不会产生多少附加值, 其加工后的成品比起原材料来说并未增值多少, 当外国经销商采购后经过包装、市场营销附加值大增, 并且许多加工企业属于FDI, 结果, 看着源源不断的中国商品流向外国, 其实, 这些产品真正的老板大部分是外资企业, 使得“顺差留在了中国, 利润带到了外国”。

我们可以以一个芭比娃娃为例:一个最基本的芭比娃娃在洛杉矶零售价为$9.95, 但在香港的出口价是$4, 其中$2.5为港人所得, $0.65是进口的材料成本, 所剩下的$0.85则为国内所得, 包括工资、管理和折旧、税费等, 以及老板的利润。换句话说, 每出口一个芭比娃娃就会产生3.5 (4-0.65) 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如果加工企业是FDI企业, 外资出于避税考虑会将利润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到国外, 因而会压低加工企业出厂价 (外商控制的加工企业注册地在中国是我国居民企业) , 提高出口价格 (国家会实行出口退税) , 使得一个“芭比娃娃”带来的贸易逆差在4到5美元左右, 但加工企业仅仅只得到了0.65美元。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对于我国的加工企业来说加工贸易是“大进大出”, 而对于外资老板来说是“低进高出”, 这一低一高之差乘以每年我国巨大的加工贸易总量变为了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一部分, 概括起来就是在由我国加工贸易产生的贸易顺差中, 外资的巨额利润隐藏在了其中, 他们拿走了利润, 把巨额的顺差数据留给了中国。只要加工贸易有利可图, 其势必形成出口国大额贸易顺差。

二、加工贸易对资本项目的影响

由于资本逐利的天性, 加之我国劳动力在价格、质量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低廉的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国家鼓励出口的政策优惠, 使得我国的FDI总量连连攀升, 2009年为918.04亿美元, 2010年为1, 088.21亿美元, 2011年为1, 176.98亿美元。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 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总量较少。

外商直接投资一方面增加了资本项目下的顺差额, 另一方面由于很多FDI投资于加工贸易领域, 又成为增加贸易顺差的主力, 因而, 外商直接投资对双顺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是构成双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 在以往的高额顺差中有一部分是伪装成贸易的热钱流入, 通过进出口的低报高报或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定价等方式, 很多国外的游资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 人民币升值对渗透进加工贸易的外资影响不大也对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解决帮助有限。

归纳起来, 我国的加工贸易具有独特的成本优势, 使得出于整合产业链降低成本、避税等考虑的外商资本参与其中;同时, 我国的加工贸易也成为外资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因此, 加工贸易是构成我国国际贸易“双差”的关键一环。

三、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在贸易不平衡情况下的隐忧及建议

但是, 我们不得不看到我国加工贸易给我国贸易带来的依赖性以及所造成的贸易不平衡的不可持续性。首先, 加工贸易很大程度上是“上没有研发技术, 下没有品牌市场”的代工, 对外商订单依赖度极高, 但是其可替代性极强,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环保资源政策更加严格, 只要有比我国更好的新兴市场出现, 外资就会随时抛弃我国的加工业。由于依附于外商, 加工贸易造成的经常性项目巨额顺差中有很多是“我们的数据, 外商的利润”, 带来的外汇储备中也有不少是外商以美元表示的利润。这样, 在消耗了我国大量资源后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利润, 反而造成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形成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风险增加。同时, 国际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必然表现为各国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加剧, 致使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让我国在国际上成为贸易保护的众矢之的。

因此, 我们应当提前对此作出反应, 关键是优化我国贸易结构, 将我国目前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变为服务型第三产业 (如软件、信息咨询服务、物流、影视文化产业出口) 为主的结构并对原加工贸易由成品加工贸易向关键零部件加工贸易转型。同时, 致力于扩大我国内需消费解决内需这里主要是讲居民消费需求, 就要求解决好三农问题, 还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2005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是58000多亿元, 而资本形成为62000亿元, 投资大于消费, 说明消费应该增加。扩大内需的一个办法是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发达国家工资占GDP比例约为50%至60%, 而我国只有16%。

摘要:贸易不平衡问题由于牵涉我国贸易转型、释放内需、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而被广泛讨论。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1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中, 加工贸易是1756.4亿美元, 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54.1%, 加工贸易顺差是1537.5亿美元, 占整个中美贸易顺差的75%以上。笔者认为, 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突出, 要讨论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得从我国的加工贸易入手围绕经常性项目与资本项目两个方向展开。

关键词:加工贸易,贸易不平衡,FDI,经常性项目,资本项目

参考文献

[1]周晓唯, 张璐.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与政策建议——兼论中美贸易逆差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 (06) .

变电站母线电压不平衡原因分析 篇5

关键词:变电站;母线电压;不平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变电站是一级配电网的电源,也是变压器侧配电网负荷,在配电网中占据重要地位[1]。可以说,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直接反映配电网的自动化质量和水平。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要求35kV-110kV的变电所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变电所,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而要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进行设备运行维护至关重要。其中,母线属于变电站的重要设备之一,若母线电压发生异常现象,且得不到及时的消除或处理,则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其中,比较常见的母线电压异常现象是母线电压不平衡。一旦母线电压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则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后果,包括设备损坏、保护装置误动等,进而可能酿成大面积停电等事故。因此,保证变电站母线电压的平衡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变电站母线电压出现不平衡的原因,并对如何预防母线发生不平衡现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其为广大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一、变电站母线产生不平衡电压的原因

变电站母线的电压不平衡表示三相电压间在幅值方面的差别,即与正常电压相位之间存在的差值或相对偏移[2]。而电压不平衡的程度则主要看零序电压(或常用负序电压)与正序电压的比值。分析变电站母线产生不平衡电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

中性点绝缘电力系统中的各相由于对地电容不相等(主要是线路排列方式出现问题引起)会造成中性点对地出现电压位移。而电压互感器的高压线圈尾头与地面是直接接触的,出现电压位移现象后,致使三相电压也出现不平衡,从而会在开口三角形回路中造成不平衡电压现象,这是造成变电站母线电压不平衡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电网本身参数原因

三相电压产生不平衡现象多与电网本身的参数有关。例如,断路器或断路器所带线路负荷出现不平衡,变压器的内部出现匝间短路,电源电压出现不对称现象,架空线三相的对地电容出现不对称,电网谐波的含量偏大,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错误,或者电压互感器本身的特性等均是造成变电站母线电压不平衡的原因。

(三)输电线路过长及三相位置不对称布置

中性点绝缘系统中的中性点偏移电压,主要是由不对称度与系统阻尼率决定的。一般而言,正常的绝缘架空电网阻尼率低于3%,若使用硅橡胶绝缘材料时,阻尼率能有效降至1%或以下,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三相电压的偏移受系统阻尼率的影响较小。另外,处于6~10kV系统时,电缆线路电容量占据较大比例,三相对地电容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因此,中性点的电压位移也相对较低。但若输电线路过长,且杆塔采用上字塔型,全线不换相时,三相位置会出现不对称布置的情况,进而导致较大的三相线路对地电容差,而随着变电站出线线路的不断增多,使三相对地参数的不对称性更为明显,系统的不对称度也因此更为显著,成为系统三相电压出现不平衡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系统三相电压受消弧线圈的影响

在系統正常运行时,若线路出现不对称现象,会出现中性点偏移电压情况。另外,处于同一不对称度情况下,消弧线圈接地后中性点也会出现较大的位移,而且补偿度越小,中性点偏移电压就越大,即使在极限情况下(补偿度为0),中性点也可能出现较高的位移电压。因此,加装消弧线圈后,能对中性点偏移电压产生放大影响(补偿度越小,放大作用就越强)[3]。而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若以上情况长期存在,则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处理。

二、防止母线电压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对策

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防止母线电压出现不平衡现象,应做好以下工作:(1)补偿中相电容。电网的中相对地电容普遍存在偏低现象,而这也是造成母线三相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因此,可对中相电容进行合理补偿,以防止母线电压不平衡;(2)保证负荷的均衡。在线路正式投入使用后,应做好调度沟通工作,尽量保证线路三相负荷的平衡。尤其在带路灯负荷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将负荷集中于一个相上;(3)保证运行模式的安全性。主要是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加强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共同做好管理工作。对于一些经过改造的变电所,则要求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操作管理。对于一些存在设备隐患,而不能经自动化系统显示出来的情况,也必须要求专业的配备人员到现场进行管理,以保证运行的安全性;(4)确保电压互感器接线的正确。严格要求电压互感器的设计和安装,充分保证接线方式的正确性,避免母线电压数据出现异常;(5)重视运行管理。建立符合实际的运行管理制度,并明确运行管理职责,电气检修班人员、操作队员、通信自动化维护人员、运行值班人员等分工明确,并应严格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6)加强技术维护管理。多组织进行技术培训、规程学习、技术讲座等,同时,积极开展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演习等,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和处理事故的应急和自我防护能力。此外,做好各项缺陷记录、设备台账、检修记录等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变电站母线电压不平衡的原因很多,如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电网本身参数原因、输电线路过长及三相位置不对称布置、受消弧线圈的影响等。在出现以上情况后,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从而确保电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广虎,王盼星,李青华.变电站母线电能量不平衡常见原因分析与处理[J].农村电工,2013(03):34.

[2]高苗.浅谈提高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合格率[J].中国科技投资,2012(33):87.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篇6

(一) 后发优势概念定义。

“后发优势”是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加速发展经济。20世纪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首次明确使用“后发优势”来表述后进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追赶潜力。该理论主要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国际分工、比较生产费用理论和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动态比较费用学说。因为后发国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发国的技术, 从而减少其技术成本, 在同样的资金资源和技术成本条件下后发国家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 后发国家就可以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 从而在其传统的资本或技术密集的分工领域内追赶或超越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二) 后发优势的内涵

1、制度后发优势。

主要指后发国家学习、效仿和借鉴先发国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 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 是基于后发国与先发国之间存在的制度差距和后发国的制度短缺等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潜在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建设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 如现代企业制度等, 通过有选择的学习, 可以节约制度安排 (试错) 成本和诱导及探索时间, 从而有利于加快后发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2、技术后发优势。

主要是指后发国与先发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科技水平差距, 前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模仿后者的先进技术, 从而比创新更节约资源和时间。“东亚奇迹”就是技术后发优势的明显例证。后发国可以通过“干中学”模仿先进科技, 引进先发国的机器和设备, 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 不断产生内在增长机制, 最终达到新经济阶段, 经济得到迅猛增长和发展。

3、资本和劳动力后发优势。

一般来说, 先发国的资本比较丰富, 劳动力素质高但劳动力数量通常没有后发国丰富;后发国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本比较短缺。由于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后发国的资本收益率高, 因此后发国可以形成资本后发优势。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低, 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一种比较优势;二是人力资本上的后发优势, 全球化、信息化和教育的国际化, 使后发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更为容易和便利, 利用知识的溢出效应, 提升人力资本的素质和水平就可以产生较大的劳动力后发优势。

4、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家自身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而引起的。资源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先进的工业部门转移, 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这种资源再配置效应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更为明显, 它是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后发优势。后发国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把劳动力从落后的农业部门向生产率较高工业部门转移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我国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问题

(一) 商品结构依存度

1、对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 一国应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自然资源禀赋状况决定我国农产品和燃料及矿产品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具有比较优势。与此同时, 由于我国耕地面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仅占世界的7%、2.34%和1.20%, 使得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都是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由于重要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进口, 使得我国对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根据赵瑾 (2005) 对我国各种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的测算, 2007年我国铁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额达到337.88亿美元, 与2003年相比增长596%;原油进口额达到797.73亿美元, 增长303%;其他用于原材料的初级产品, 如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等进口额增长均超过1倍以上。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 除煤炭以外的主要资源都已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在我国现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 2000年有29种可以保证需求, 到2010年下降到24种, 特别是需求量大的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面临严重短缺, 铁矿石供应的对外依存度从1990年的7%上升到了2010年的62.3%, 石油对外依存度2010年上半年已扩大至55.14%。能源、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战略物资进口依存度过高, 易使一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居于行业垄断地位的出口商对资源进行控制或出口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对产品出口设置障碍, 则会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 由于这些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 一旦大量进口, 就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将恶化我国的贸易条件, 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2、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劳动要素相对密集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的特征决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商品中占较大比重。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优势, 但由于长期出口以低附加值、低技术密集度的产品为主, 使得我国目前虽然已实现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对外贸易结构, 但总体而言仍以纺织品、服装、鞋类及低级机电产品为主体。尽管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有了改善, 但从总体上说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主要出口产品。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呈垂直型的分工, 只是分工的主要领域从原来在初级产品与制成品间的分工, 转化为制成品的低级加工与高级加工的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 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劳动力而不是资本和技术要素。这种竞争力格局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恶化了贸易条件, 同时也使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着其他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低层次竞争局面。

(二) 贸易方式依存度———加工贸易依存度较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 加工贸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较高的贸易依存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加工贸易形成的。加工贸易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 这符合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战略目标, 但对我国来说, 虽然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产品统计上显示出极强的比较优势, 但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是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 从事加工贸易, 以贴牌方式出口, 其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因此, 加工贸易虽然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2.7%) , 但是从加工贸易中获利的主要也还是劳动力报酬。

从现实看, 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已发生了所谓的“贸易顺差国际转移”现象, 即贸易顺差大、依存度高, 在贸易过程中却没有获得相应的贸易利益,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下。据计算,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5%~20%之间, 拉动GDP增长在1.5%~2%之间。

(三) 进出口市场依存度———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结构, 主要呈现“多层次, 倒三角”的特点, 即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形成倒三角顶端, 底部为其他市场。目前, 与我国有经济贸易往来的国家有220多个, 但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于少数国家。从出口来说, 2007年我国对欧洲、美国、日本、东盟、韩国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60%, 对以上国家 (地区) 的市场依存度分别为7.6%、7.2%、3.2%、2.9%、1.7%。从进口方面来说, 2007年我国从日本、欧盟、东盟、韩国、美国的进口占总进口的73.6%, 对以上国家 (地区) 的进口市场依存度分别为5.3%、3.9%、3.1%、2.9%、2.7%。可见, 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流向有高度的集中性。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市场依存度较高, 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后果, 致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 贸易摩擦增多。

三、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政策建议

从商品结构依存度、贸易方式依存度、进出口市场依存度等多角度看, 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结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不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出口压力, 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 必须调整贸易依存度结构。

(一)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重要商品进口依存度偏高问题。

根据制度后发优势, 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借鉴先进国家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吸取和利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存量, 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1、制定并实施长期的能源和资源战略。

要保证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安全进口;避免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重复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大力实施节能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系数, 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资源实现效率化配置, 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越来越规范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办法, 对不同的产业、对产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给予程度不同的保护, 尽管在变革开始时保护的总水平并没有降低, 但用相对显性的保护替代隐形的计划保护本身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加工贸易依存度高问题。

根据技术后发优势理论, 以技术许可、顾问咨询、技术服务、合作生产和成套设备或关键设备等方式进口技术, 并通过引进外资, 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 利用技术扩散效应吸收了一定技术, 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实现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跨越式发展。

1、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而不是简单的加工贴牌生产。

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应向技术发达的先发国家学习, 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产品过渡, 并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发展;机电产品出口应向深加工产品和成套设备方面转变;纺织品和家电类产品出口应逐步树立自主品牌, 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 提高出口效益。

2、要抓住时机, 在缩短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差距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争取和实现在高科技领域对先发国的赶超和竞争。

只有这样才能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创新与超越, 坚持信息化引导工业化、工业化推动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正确选择。

3、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完善外商投资环境, 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增强国内配套能力等。实现贸易方向多元化。要在巩固和发展欧、美、日市场的同时, 多方面开拓新的市场, 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

(三)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依存度高问题。

发挥劳动力的后发优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数量最多的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素质水平不高, 只要我们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升劳动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劳动力后发优势就将会发挥巨大效益。

(四) 依据后发优势, 克服进出口市场依存度高问题。

充分发挥经济结构后发优势, 合理调整和转换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 积极推动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是中国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发挥经济结构的后发优势就必然要求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融入到整个世界经济体系, 采用市场多元化战略, 克服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一问题, 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我国应该加大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市场的开拓力度, 打破亚洲、欧洲、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探索多极化贸易发展的可能性。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我国贸易依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运用现今发展中国家比较适用的后发优势理论研究分析我国贸易依存结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关键词:后发优势,贸易依存结构,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经济研究, 1998.1.

[2]陈家勤.我国外贸出口依存度比较研究.财贸经济, 2002.2.

中美贸易不平衡分析 篇7

关键词:电量平衡;运行方式;负荷分流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流入任意一节点(断面)的电流之和必然等于流出该节点(断面)的电流之和,即任意节点(断面)的电流代数和必然为零,也就是说在电路中任意节点或断面能量保持守恒。实际运行中,由于母线电阻热效应和电晕效应,母线上也会消耗一定的电能。因此,母线电量并不是完全平衡的。根据运行经验,不同电压等级下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在以下是合格的: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不大于±1%;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不大于±2%。

1 故障情况

某变电站运行人员向计量中心反映,近1个月以来该站10kV母线电量平衡率均在90%以下,不平衡率远大于2%,达不到供电局对变电站母线平衡率的考核要求。计量人员现场查看该变电站运行方式为:1号、2号主变并列运行,110kV侧Ⅰ、Ⅱ段母线分段运行,10kV侧Ⅰ、Ⅱ段母线并列运行。

2 问题分析

造成变电站母线电量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种,大体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查找:

(1)依次对该变电站10kV主变和Ⅰ、Ⅱ段母线各出线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电能表误差均在合格范围内。

(2)查看电能表更换记录,确定近2个月计量所是否对该变电站10kV线路和主变的电能表进行更换,是否发生电能表底码传递错误。

(3)经过询问该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了解到运行人员在对10kV主变电能表和Ⅰ、Ⅱ段配电室各间隔电能表进行电量抄录时,采用的是2人同时进行抄表,这样就杜绝了由于抄表时间不同步,造成电量出现差异的可能。

(4)把周电量报表上的倍率和计量装置运行台帐上电流、电压互感器变比进行核对,报表和台帐上的倍率一致,为了进一步核验倍率是否有误,计量人员用钳型电流表测出10kV 各间隔出线二次电流,然后再对照计量表屏上各电流表显示的一次电流,结果显示电流互感器变比没有错误。

(5)由于10kV主变和各出线无法停电,所以不能对各间隔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进行现场检定,经查阅2010年至2012年该变电站10kVⅠ、Ⅱ段各间隔出线互感器周期检定原始记录,各间隔互感器的误差均在合格范围内,所以在运行中的10kV各间隔电流、电压互感器误差合格。

(6)经查阅该变电站近2个月的设备运行记录和巡视记录,得知该变电站设备运行正常,未发生过因为母线瓷瓶或电气设备绝缘水平低、泄漏电流增大引起的母线接地故障。

(7)根据DL/T448-2000规程规定,Ⅰ、Ⅱ类用于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应不大于其额定二次电压的±0.2%,其它类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应不大于其额定二次电压的±0.5%,对10kV主变和Ⅰ、Ⅱ段各间隔出线运行中的电压互感器进行二次压降测试,各间隔二次压降均在合格范围内,不会影响母线电量不平衡。

(8)通过对10kV主变和各出线间隔电能表进行相量测试,看出各间隔电能表接线正确。

(9)计量人员把近1个月抄见电量进行对比,未出现电量多抄或少抄现象,抄录数据正确无误。

(10)由于计算出的母线电量不平衡率为正,即:进母线电量多于出母线电量:(501主变电量+502主变电量)大于各出线间隔电量之和,说明并没有由于负荷降低使得主变电流互感器变比过大造成漏计电量现象。

(11)该变电站1号、2号主变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110kV侧Ⅰ、Ⅱ段母线采用分段运行方式,10kV侧Ⅰ、Ⅱ段母线采用并列运行方式。

(12)从该变电站1号、2号主变技术参数中了解到,1号主变容量S1e=50000kVA,2号主变容量S2e=31500kVA;高压-低压短路阻抗1号主变UId(%)=18,2 号主变U2d(%)=17.2。2 月8日~3月12日1号、2号主变10kV侧和110kV侧抄见电量统计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号主变110kVⅡ段负荷一直太重,其承担的负荷反而比1号主变多很多,这与理论的负荷分配情况相反。对502主变电能表进行现场校验时发现该电能表的电流Ia、Ic均为反向电流,502 2号主变相量图如图2所示。

用钳型电流表现场测得502主变电能表电流Ia、Ic均为反向电流,Ia=Ic=-0.226 A,此时主控室保护屏上的电流表显示502主变一次电流为0 A,该电流表为单方向电流表,可以进一步说明502电能表二次电流为反向电流,所以判定有反向电量流入2号主变。由此确定该变电站10kV母线电量不平衡是由于2台并列运行的主变110kVⅠ、Ⅱ段母线分段运行,10kVⅠ、Ⅱ段母线并列运行,由于2号主变额定容量较小,而实际中110 kVⅡ段负荷远大于Ⅰ段负荷,造成负荷分配不均,2号主变的反向电流由10kV母线倒送过来,流入110kVⅡ段母线,使2台主变之间产生环流,这直接影响到10kV母线电量平衡率。

3 解决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3.1 改变运行方式

(1)闭合110kV侧母联开关300,使110 kVⅠ、Ⅱ段母线并列运行。如果2台主变110kV侧并列运行,短路电流较大,所以110kV侧母线上的出线开关不能选用轻型开关,根据变电站提供的短路电流计算表可知,各出线开关短路电流较小,所以闭合110 kV 侧母联开关300不可行。

(2)利用313旁路转移一部分负荷至110kVⅠ段母线上。由于近期正好处在供电局春季检修期间,所以313旁路不能长时间带电,因此利用313旁路转移负荷不可行。

(3)断开10kV侧母联开关500,使10kVⅠ、Ⅱ段母线分段运行。由于该变电站10kV母线带有电铁负荷,该条线路是铁路信号电源,除此之外还带有10多家大工业用户,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将Ⅰ、Ⅱ段母线并列运行,因此断开500母联开关不可行。

3.2 更换电能表,计量502电能表反向电量

计量所将该变电站502电能表更换为多功能双向计量电能表,取代了原有有功无功组合表。在计算10kV母线平衡率时,抄录502电能表反向电量计入10kV出母线电量中。更换电能表后跟踪统计10kV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均在±2%以内,达到规程要求,同时满足供电局对母线电量平衡率考核要求。

根据流入2号主变的电量等于流出2号主变的电量加上变损,验证2号主变高、中、低压三侧电量,满足公式:102正向电量+502反向电量=302正向电量+502正向电量+变损。(由于2 号主变高压侧没有装表,所以102主变电量是由110kVⅡ段母线电量推算出来的,变损忽略不计),说明502电能表反向电量流入2号主变内。

采用转移负荷的方法,将110kVII段母线上部分负荷倒至110kVI段母线,使主变负荷分配更加合理,便于运行管理。更换502电能表为正、反向计量电能表后,虽然能准确计算出10 kV 母线电量平衡率,但考虑到主变潮流分布,建议供电局最优方案是尽快将110kVII段母线上的部分负荷转移至110kVI段母线上。

4 结束语

上一篇:国际知识产权法下一篇: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