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精选12篇)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1
摘要: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 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 (ARDL) 模型, 分别从总体和分行业的角度, 探讨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汇率波动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对中美两国之间总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差额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意味着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中国政府都无法通过汇率操纵来达到扩大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目的。
关键词:汇率操纵,汇率波动,贸易收支,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 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收支顺差不断扩大, 指责中国依靠操纵人民币汇率以谋取贸易竞争优势的声音越来越大。尤其前段时间美国大选期间, 人民币汇率操纵问题, 再度成为中美关系中经济和政治的热门话题。客观理性的认识贸易收支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有效地防止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等行为的发生, 对于中美两国经济和贸易的顺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于中国是否在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方面集中在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 衡量汇率是否失调及失调程度的研究上, 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被操纵。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失调程度的测算方法是多样的, 施建淮和余海丰 (2005) [1]采用行为均衡汇率方法, 以季度数据进行估计, 显示2002年第二季度到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低估程度在10%左右。贺刚 (2012) [2]分别运用截面、面板和协整三类模型对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进行测算,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在部分年度出现低估的现象, 但偏离幅度温和, 人民币币值围绕着均衡汇率在一个可控幅度内上下波动, 不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除此之外, 王维国和黄万阳 (2005) [3]、吴丽华和王锋 (2006) [4]和杨长江和钟宁桦 (2012) [5]等均从汇率失调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操纵问题。同一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测算结论也有很大差异, 而不同的学者在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测算时, 由于选择的变量的不同, 测算结果仍然差异巨大 (唐亚晖和陈守东, 2010) [6]。
另一方面是从汇率与贸易收支的角度进行的研究。美国判断一国是否在操纵汇率的依据1988年制订的《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规定, 必须考虑各国是否为阻止有效调整国际收支平衡, 或为在国际贸易中谋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而操纵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鉴于此, 一些学者集中从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操纵问题。孙华妤和潘红宇 (2010) [7]采用2005年7月至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 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探讨了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差额的关系, 协整方程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成反向关系, 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 名义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差额的格兰杰原因。这一结果说明在短期和长期中, 中国政府无法依靠人民币低估以扩大净出口, 即不可能操纵人民币汇率。此外, 叶永刚等 (2006) [8]、刘伟和凌江怀 (2006) [9]也研究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均未能发现汇率与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因果关系, 由此他们认为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难以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
本文在孙华妤和潘红宇 (2010) [7]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简称ARDL) 模型从长短期汇率传递的角度拟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 并重点讨论是否存在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而获取贸易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本研究与已往的研究相比,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上述文献主要从汇率水平角度讨论了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而诸多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 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途径除了汇率水平途径还有汇率波动途径[10,11]。鉴于此,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另外, 大多数现存文献只使用贸易总数据, 鲜有文献分析不同贸易部门的情况。而本文进一步讨论人民币汇率与不同贸易部门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一) 模型设定
本文沿用Rose和Yellen (1989) [12]构建的两国贸易模型, 假设国内 (外) 进口商品数量取决于国内 (外) 实际收入水平和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即:
其中, Dm (Dm*) 表示国内 (外) 进口商品的数量, Ym (Ym*) 表示国内 (外) 实际收入水平, pm (pm*) 表示相对于国内 (外) 价格水平, 以本 (外) 币衡量的本 (外) 国进口商品相对价格。
假设出口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其中, Sx (Sx*) 是国内 (外) 出口商品的数量, px表示相对于国内价格水平P以本币衡量的本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px*表示相对于国外价格水平p*以外币表示衡量的外国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本国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为:
其中, En表示采用直接标价法衡量的名义汇率, E表示实际汇率, 定义为E≡En·P*/P。
同样, 外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为:
均衡条件时, 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和相对价格水平取决于:
所以, 以本币表示的本国贸易收支差额可以表示为:
由式 (1) ~ (5) 可知, px和px*是E, Y, Y*的函数。因此, TB可以表示为:
上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形式后, 可以表示为:
此处小写字母代表取自然对数形式。
由以上理论模型可以看出, 贸易收支差额可以表示为实际汇率et、国内收入水平yt和国外收入水平yt*的函数。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考虑到汇率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因素的影响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其中, tbt表示贸易收支水平, et表示实际汇率水平, ytc表示国内收入水平, ytu表示国外收入水平, σt表示汇率波动率, ε为误差项。αc, αe, αyc, αyu, ασ, αD均为估计参数。需要说明的是, Dt表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虚拟变量, 即在实行汇改时期Dt取值为1, 否则为0。但在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6.83元人民币左右。鉴于此, 汇改时期设定为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与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
我们最关注的是模型 (9) 中的汇率传递参数αe和ασ波动传递参数。如果我们检验结果证实这些系数显著非零, 说明中国有可能操纵汇率来获取贸易优势。反之亦然。
(二) 变量定义与数据概述
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这标志着中国国际贸易走向新阶段的第一步, 此后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量发生了显著性的增长。因此, 本文研究入世后的情况, 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 共120个样本数据。各变量定义为如下:
tbt表示贸易收支, 这里选用样本期内每月中国对美实际出口额 (rex) 与实际进口额 (rim) 的比值 (1) , 即:
其中, next表示名义对美出口额, xpit表示中国总体出口价格指数 (2) , imt表示名义对美进口额, mpit表示中国总体进口价格指数。
et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 即:
其中, etn为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的每月平均值, cpitUsa表示美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tChn表示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 数值上升代表人民币贬值。
国内外实际收入通常使用实际GDP。但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变量为月度数据, 而GDP只有季度数据。为此本文以中国与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作为国内外实际收入的代理变量。由于不存在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 本文使用上年全年=100与上年同月=100的当月数据推算而得到2005年=100的名义工业生产指数, 然后除以生产者物价指数计算实际工业生产指数。
汇率波动率的估计方法有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移动平均标准差 (3) (moving average standard deviation) , 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et为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 m为移动平均窗口长度。由于本文使用月度数据, 本文采用使用最近12个月的数据来计算, 即m=12。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 另外本文特将所有指数数据的基期统一为2005年=100。除了汇率与汇率波动率之外, 其他数据均采用X12-ARIMA方法进行季节调整, 并相应的全部取自然对数值。
三、研究方法
本文应用Pesaran和Shin (1995) [13]、Pesaran和Pesaran (1997) [14]、Pesaran等 (2001) [15]提出的ARDL模型来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ARDL模型相比于其它模型, 具有最突出的优点表现在:一方面, 可以同时得到长期和短期汇率传递系数;另一方面无论模型中各变量序列是I (0) 还是I (1) , 都可以使用该模型进行估计, 并且得到回归系数的结果是一致、有效的。
ARDL检验法分两步完成, 即ARDL协整检验与ARDL长短期模型的估计。
(一) ARDL模型的协整检验
根据方程 (9) , 建立如下ARDL协整检验模型:
其中, △表示差分算子, 即△xt=xt-xt-1。F检验可用于检验水平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原假设为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即方程 (13) :H0∶λtb=λe=λyc=λyu=λσ=0。在原假设成立时, F统计量服从非标准分布。在95%与99%的临界范围分别为2.62~3.79与3.41~4.68 (4) 。当F统计量大于临界上限时, 拒绝原假设, 即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F统计量落在临界范围内时, 还要进一步检验各变量的单整阶数。
(二) ARDL模型的估计
通过ARDL协整检验发现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后, 我们可以分析变量间的长短期关系。关于长期模型, 应用如下长期ARDL (m1, m2, m3, m4, m5) 模型:
估计式 (14) 后可以转换成如下长期均衡关系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 式 (15) 长期均衡关系并非永远成立。在短期内, 受到各种原因而脱离其均衡关系。基于ARDL (m1, m2, m3, m4, m5) 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 (error correction model, ECM) 如下:
其中, ECt-1为误差修正项。当长期均衡关系出现失衡时, 误差修正项起到回调作用。ECt-1<意味着t-1期的出口低于长期均衡值, 在t期△et>0才能回到均衡值。因此参数ξ为负。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除了总体贸易收支水平之外, 本文使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数据考察不同贸易部门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食品及活动物 (第0类) 、饮料及烟类 (第1类) 、非食用原料 (第2类) ,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第3类) , 动植物油、脂及动植物蜡 (第4类) 占总进出口额的比率极小, 我们将这些分类加总称为初级产品。于是下面所要分析的对象为初级产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第5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第6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 (第7类) 、杂项制品 (第8类) , 共有5大贸易部门。
(一) ARDL协整检验
首先进行ARDL协整检验。首先要确定式 (13) 的ARDL (m1, m2, m3, m4, m5) 协整检验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进行m1=1~3、m2=0~3、m3=0~3、m4=0~3、m5=0~3的768种模型组合的检验, 根据施瓦茨信息准则 (SIC) 选择最优滞后模型。
总体贸易收支、初级产品、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的ARDL协整检验结果, 如表1所示。除了机械及运输设备与杂项制品之外均大于95%的临界上限3.79, 表明在5%显著水平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 水平变量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机械及运输设备与杂项制品未能发现协整关系, 表明本文选取的变量均不能说明这些部门的贸易收支。换言之, 汇率与汇率波动均不影响这些部门的贸易收支, 中国不能通过汇率操纵来获取贸易优势。因此在下面的ARDL长短期模型分析当中, 该行业分类将不予考虑。
注:***和**分别表示在1%和5%水平显著;F检验的1%和5%临界上线分别为4.68和3.79 (Pesaran等 (2001) [14]Table CI, pp.300-301) 。
(二) ARDL长短期模型估计结果
在上述研究证明水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分析长短期模型的具体参数。这里也根据SIC准则选择了式 (14) 的ARDL (m1, m2, m3, m4, m5) 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模型估计结果见表2。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显著;括号中的数字为估计系数的标准误差。
1. 总体分析。
从长期来看, 汇率水平传递参数αe与汇率波动传递参数ασ均不显著异于零, 说明长期内无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还是其波动率均不影响中美贸易收支。另外, 代表美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参数αyu为2.639 9, 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长期中美两国贸易收支主要受到美国收入水平的正向影响, 即美国实际收入水平越高, 中美贸易收支顺差越大。换言之, 美国收入的减少将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当前全球经济萎靡而外需持续低迷背景下, 中国贸易收支不断恶化, 贸易部门尤其是出口部门不得不面临严峻挑战, 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从短期来看, 同样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和实际汇率波动率的参数都是不显著的, 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性调整不能在短期内起到立即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而且中美两国实际收入参数β0yc与β0yu也同样是不显著的, 表明这些变量在短期内均不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另外, 参数ξ为-0.5211并在1%水平显著, 这表明在短期内一旦偏离长期均衡水平, 实际出口在一个月内向均衡水平回调52.11%, 即大约2个月回到均衡水平。
综上实证结果表明, 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中美贸易收支没有受到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的显著影响, 意味着中国不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来影响对美进出口贸易进而改善贸易收支。
2. 行业分析。
表3显示, 初级产品、化学成品与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贸易部门的ARDL长短期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在初级产品贸易部门方面, 无论是长期模型还是短期模型, 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和汇率波动率前的参数都是不显著的, 这说明无论汇率水平还是汇率波动率的变动, 对于中美初级产品贸易收支都不存在显著影响。
化学用品与有关产品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 在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前的参数不显著, 说明长期内汇率水平变动, 对于中美化学用品与有关产品贸易收支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汇率波动率前的参数为0.4241, 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这意味着长期内, 汇率波动率对中美化学用品与有关产品的贸易收支产生正向影响。尽管如此, 化学用品与有关产品贸易部门在整个中美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例极小, 根据2011年全年数据计算只有3.84%, 因此该部门对整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短期内汇率水平传递参数βe与汇率波动传递参数βσ均不显著异于零, 表明短期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的变动对于中美化学用品与有关产品的贸易收支均不存在显著影响。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参数估计结果与初级产品相似, 即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 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与其波动率均不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变量。
另外, 这三种模型的误差修正项参数均在1%水平显著为负, 表明当长期均衡关系出现失衡时误差修正项能够起到回调作用, 即我们设定的ARDL误差修正模型是准确的。
总体而言, 虽然各贸易部门的模型估计结果在参数大小与其显著程度方面有所差异, 然而基本上支持无论汇率水平还是汇率波动均不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结论。也就是说, 中国不能通过汇率水平途径或汇率波动途径来改善中美贸易收支。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显著;括号中的数字为估计系数的标准误差。
3. 模型设定检验。
最后, 我们进行模型设定检验, 以确认我们设定的模型合理与否。表4中, Q12表示检验估计模型残差的12阶Ljung-Box统计量。检验结果显示, 所有模型在10%显著水平也不能拒绝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LM1Hetero表示检验估计模型残差项1阶异方差的LM统计量。结果发现, 所有模型在10%显著水平也不能拒绝残差序列不存在异方差的原假设。由此可以推断, 我们设定的ARDL模型是合理的。
注:表示修正拟合优度;德宾-沃森统计量;R軍表示检验估计模型残差的12阶Ljung-Box统计量;Q12表示检验估计模型残差项1阶异方差的LM统计量。
五、结论
本文采用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 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别探讨了中美双边实际汇率、汇率波动率与中美总体贸易收支差额以及按SITC分类各行业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人民币汇率水平以及汇率波动率对中美两国之间总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差额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这也就是说, 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中国政府都无法通过刻意低估人民币币值, 而达到扩大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目的。因此, 将中美之间巨大的贸易收支差额归因于人民币被有意低估, 或者中国政府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来获取贸易竞争优势的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客观理性的探讨人民币汇率是否被操纵, 人民币汇率是否失调或失调程度, 对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贸易往来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2
PB07007303王璐
近段时间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炒得沸沸扬扬,一场汇率大战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前段时间美国宣布推迟决定是否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的作法更是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想。我想就当前的形势结合国际金融所学知识讨论一下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从2009年5月起,美元相对其他货币大幅贬值。而中国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于是人民币也跟着贬值,在美元与人民币的双重压力下,欧元、日元被动升值,使得其出口减小,货币的竞争力下降。由于欧洲很难要求美元升值,于是将矛头对准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上。所以才有美国的一呼百应、全世界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现状。
那么从金融学理论上讲,人民币是否该升值呢?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中国GDP连续保持8%的增长,其较好的宏观经济形式会吸引大量国外投资者来到我国投资,从而引起我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人民币需求旺盛,币值则会上升;从国际收支状况来看,由于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所以中国长期的顺差也会促使人民币升值;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造成人民币升值趋势。另外国外经济普遍处于低潮,所以从各方面来讲人民币都有升值的趋势。
实际上,2008年来中国把人民币汇率固定在大约l美元兑换6.9元人民币左右,这一汇率大大高于由灵活汇率制度决定的自由市场汇率。毫无疑问,中国有意把其币值保持在供需决定的均衡汇率以下,从而促进出口。人民币币值确实要比理论的均衡汇率要低。
人民币升值是必然趋势,但一定是个缓慢稳步上升的过程。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发展中却产生了诸多问题,说白了是“畸形生长”,即看起来个头很大,其实结构存在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人民币短时间大幅升值,那么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是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必然使出口减少,加工制造业将会无利可图,压力调查显示5%的升值幅度就将使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亏损。另外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将会因为出口的锐减继续放大,这样很多人将不顾正业,因为正业无利可图,将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于是一个又一个泡沫将会出现。同时,大量的外汇储备也回因为汇率降低而大幅缩水,中国经济可能会倒退数年。所以,中国现在只能一边改善本国的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一边缓慢地进行人民币的升值,否则中国经济将会遭到巨大打击。
当然中国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现在极力地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平稳,这也是如今的缓兵之计。人民币升值是必然的,以后升多少、怎么升就要看中美之间的博弈结果了。
最后我想谈谈美国的良苦用心。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好处其实是有限的,它只是能在短期解决一下美国的低就业率,其实就业率问题美国通过经济的复苏就可以慢慢解决;另外由于廉价品的价格提高,美国的下层阶级日子将更不好过,所以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而言顶多是小利。如果美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作国,即增加27.5%的关税,那么一旦贸易大战开打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其实,美国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想故技重施,用对付日本的方法来对付中国,那就是要把华尔街的势力侵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一旦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那么美国就有能力把中国经济彻底打回原型,金融大战才是美国人希望看到的。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3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贸易收支 协整 Granger因果检验
一、问题提出
当前人民币面临着持续的升值压力,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是否该升值,中国的汇率改革如何进行,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我认为,汇率的调整能否改变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要看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就着重研究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方法
目前流行的分析方法是“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收入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弹性分析法。
完全弹性分析中的马歇尔—勒那条件指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时,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即|dx+dm|>1,则该国货币对外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此外,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的J 曲线效应也是理论界研究的很多的话题。J 曲线效应就是当一国货币贬值后,该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不会立即得到扭转。相反,在贬值以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贬值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还会加剧,过了一定的时间才会最终上升,也就是说货币的贬值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三、文献综述
对于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理论上的以及实证研究。有很多人已对马歇尔—勒那条件和J 曲线效应的存在性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1.外国学者的研究
Rose(1991)运用多种计量方法,估计了五个主要OECD国家的贸易收支方程,发现实际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几乎没有影响。Wilson(2001)对新加坡等国家的双边贸易弹性和进行检验,发现除了韩、美符合马歇尔—勒那条件以外,其他国家汇率波动对进出口都没有显著的影响。Bond(2001)对1975年~1996年数据分析,运用结构协整向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检验了实际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发现有五个国家满足马歇尔—勒那条件,而且存在J 曲线效应。
2.国内学者的研究
我国的学者做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弹性分析看中国是否满足马歇尔—勒那条件,看人民币汇率是否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均衡的关系,以此来判断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否会影响贸易帐户。
谢建国、陈漓高(2002)通过长期协整分析,得出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9,人民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并通过冲击分解,认为中国贸易收支的变动主要受国内供需状况的影响;杨荣、贺晓波(2005)对弹性分析法进行了修正,分析初始贸易收支为赤字是,马歇尔—勒那条件得出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不一定能够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而进出口价格弹性之和小于等于1时,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沈国兵(2005)许少强、马丹(2005)通过对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协整关系的检验,发现美国对华进出口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变量。
还有一些人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
朱真丽、宁妮(2002)通过建立多边贸易方程和双边贸易模型分别进行OLS多边分析,得出中国进出口弹性之和为-2.71,双边分析也得出了我国同个主要贸易伙伴过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贬值可以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状况;钟伟(2001)通过构建我国的进出口需求函数和贸易平衡项函数,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过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大约是3个月;李海波(2003)采用单方程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赵蓉彬(2004)采用Granger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都检验出汇率波动与国际收支(贸易收支)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李海波还证实了实际汇率变动可以改善短期内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四、数据的选取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我国1989年~2004年的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额作为实证分析的数据来源。官方公布的均为人民币名义汇率,自1994年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实质上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人民币名义汇率基本上保持稳定,但是这并不能反映我国的实际汇率水平,因此,本文采取人民币实际汇率。但是,这几年,有关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计算问题有很多争议,理论上将实际汇率定义为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这种方法是基于购买力评价的,但是实际中很难测算。因此,实际中多用国外消费价格指数和国内消费价格指数来计算。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
实际汇率上升以为着本币对外币的实际贬值,实际汇率下降则意味着本币对外币的实际升值。因为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又考虑到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因此,用美元的实际汇率来反映人民币的实际汇率水平。以1985年为基期计算人民币对美圆的实际汇率,即: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美国消费价格指数/中国消费价格指数
表1 1989年~200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走势图
中国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
美国数据来源US Department of Labor, http://ftp.bls.gov/pub/special/html
如图所示,虽然人民币名义汇率(mer)自1996年以来维持稳定,但是由于两国物价水平变化很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1996年~1997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之后直到2003年一直处于贬值状态,2003年之后人民币升值的变化趋势十分的明显。
五、计量分析
为了避免各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作回归时出现伪回归,首先要检验各个时间序列是否为单位根过程。分别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以及出口/进口取对数, ln(rer)与ln(ex/im).对ln(rer)与ln(ex/im)以及各自的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ADF test statistic)将其结果比较可以得出如下判断:
表2 各变量ADF检验值表
从上表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来,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比值这两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则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用EG两步法进行回归分析:用ln(rer)对ln(ex/im)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对模型的残差序列e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残差序列e为平稳序列,则说明两者之间有协整关系。
经检验残差序列,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出口/进口之间具有协整关系。(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仍见附件ADF test statistic).
最后,用Granger因果检验看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3 Granger 因果检验表
从结果可以看出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高达0.31521,因此拒绝第二个假设LNEXIM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RER,应接受第一个假设。
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不是引起出口/进口变动的原因。而相反,出口/进口的变动是引起汇率变动的原因。
六、结论
总之,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贸易收支差额的变化是引起汇率变动的原因,而汇率的变动却并不能影响到一个国家贸易收支的差额。更多的是作为贸易收支变化的结果而不可能依靠一个国家汇率的变动就能够调节国际收支的。因此,人民币应该继续保持汇率的稳定政策,如果单纯地依靠改变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是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1]朱真丽宁妮:中国贸易收支弹性分析.世界经济.2002,(11)
[2]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的实证分析.新金融.2005,(2)
[3]刘昕昕: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国际贸易收支实证关系分析.上海金融学院报,2005,(06)
[4] Boyd ,D.,et al,2001,Real Exchange Rate Effects on the Balance of Trade:Cointegration and the Mashall—Lerner cond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Finance and Economics,6:201~216
[5] Rose A.K1991,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s in A Popular Model of International Trade:Does the “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Hol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30:301~316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4
根据经济学原理,按照直接标价法,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出口能力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小。汇率变动所引起的进口价格的变动往往是不完全的,即汇率传递系数不等于1。由于汇率的这种不完全传递性,将导致贬值效果不像传统理论显示的那么明显。也就是说,汇率的贬值,并不会明显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以下的计量模型就是为了说明外部实际汇率的变动与贸易差额之间的相关性。
选取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1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美国CPI季度数据、美国的季度名义GDP数据、中国的季度名义GDP来源于中国经济信息数据库,中国CPI季度数据根据彭博数据库的CPI季度数据计算得到,以2001年第一季度为基期,基数为100。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数据是由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的数据乘以美国CPI数据,再除以中国CPI的数据得到的。中美贸易进口额、出口额的季度数据来自OECD数据库。
各国进口产品的需求量与进口产品的价格和该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因此,NX=f(RER,Y,Y),对上式两边的变量取对数,建立中美贸易收支简易方程:Log(NX)=alog REX+blog RCGDP+clog RAGDP+U其中,Log(NX)表示中国对美国净出口的对数值,log REX表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对数值;Log RCGDP表示中国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对数值;Log RAGDP表示美国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对数值;
利用公式RER=(E P)/P,应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美国CPI季度数据、,中国CPI季度数据计算出人民币兑美元的外部实际汇率,然后用Eviews建立回归模型。
1. 用EVIEWS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如下回归方程:Log(NX)t=C0+C1log(REX)t+C3log(RCGDP)t+C4 log(RAGDP)t+Ut
几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为:Log(NX)t=-42.59949171+0.9659553013*log(REX)t+0.4578083599*log(RCGDP)t+5.257168955*log(RAGDP)t+ut
2. 单位根检验
采用ADF检验法对数据及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才能避免出现伪回归类的现象。运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原假设:数据含有一个单位根。如果ADF t统计量的值在5%置信水平下的临界值之间,则接受原假设。
根据统计数据,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美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的对数值的ADF检验5%的显著性水平上,都接受原假设,它们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的显著水平都是小于5%。所以,可以拒绝原假设,即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注:△表示一阶差分
3. 协整检验
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检验,由于给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下面将用Engle-Granger两步法检验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4. 残差检验:
我们对上述回归的残差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是一个白噪声序列。
U=log(NX)-alog(REX)-blog(RCGDP)-clog(RAGDP)
从上表可以看出残差基本是一个白噪声序列。
所以NX,REX,RCGDP,RAGDP协整。
回归方程:NX=-42.59949171+0.9659553013*REX+0.4578083599*RCGDP+5.257168955*RAGDP
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我们可以得到:中美贸易收支与美国实际GDP、中国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汇率均呈正相关的。中美实际汇率每增加1%,导致中美贸易收支增加0.97%;美国实际GDP每增加1%,导致中美贸易收支增加5.26%;中国实际GDP每增加1%,导致中美贸易收支增加0.46%。所以,在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各个因素中,美国实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而中国实际GDP和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的影响程度远小于美国实际GDP的影响程度。
二、影响中美贸易差额因素研究
根据以上的计量分析,可知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主要因素是美国的实际国民收入,而并非人民币汇率。下面对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1.美国的经济模式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Y=C+S,消费C过高必然造成储蓄率过低,而净出口NX=S-I,在投资比重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储蓄率的降低必然导致净出口的数值变低,直至成为较大的负数,即存在巨额的贸易逆差。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美国储蓄率自2000年的6.1%,下降至2007年的1.975%。这说明中美贸易方面出现的问题源于美国经济自身的问题:美国经济长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度消费和过低储蓄的行为模式是导致其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从美国国内政治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来看,这种高消费的模式取决于美国民主制下自由、福利双重膨胀的“反向尺蠖效应”。在美国,“左派政府”(民主党)主张更多的社会保障,“右派政府”(共和党)主张更多的经济自由,左右派共同主张的政治自由、民主博弈都能得到发展。高福利与高自由都会消费起推动作用,福利保障越发达,人们就越敢于消费;而高度自由的结果,人们消费的手段和品种也更多,这些因素导致消费率不正常地变得畸高。
美国的“反向尺蠖效应”会产生这样的传导机制:保障充足而过度消费→低储蓄→低投资(非民生方向)→国内与国外的民生供给进一步膨胀→居民更敢于消费→与消费有关产业发展迅速→居民收入增长迅速、金融信用鼓励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升高,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大总需求的过度膨胀必然导致供求矛盾。因此,美国大量进口国外廉价的消费品和资源型商品,可以弥补国内相关产业的不足,提高国内有效供给,弥补消费缺口。由此可见,巨额的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与美国经济结构中消费过多、投资过少、储蓄率极低的独特性相适应的,这些才是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
2.FDI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影响
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方面之所以出现巨额逆差,与全球制造业向华转移,美国在华投资企业贸易顺差等因素是分不开的[4],中国长期以来已成为东亚地区对美加工出口的平台。
FDI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对我国贸易结构,我国作为劳动力资源大国,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形成了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加工装配,再出口制成品的一种的贸易方式)为主导的出口格局[5]。另外,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也构成了我国出口总额的绝大部分,我国对发达国家贸易顺差中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这是投资国贸易顺差向我国的变相转移[6],从而形成我国对少数发达国家账面的巨额顺差假象。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达47.19%。外商投资企业创造的顺差额占总顺差额从1999年的11.32%上升至2008年的81.97%。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另一方面,FDI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造成美国部分进口商品的生产从投资国转移至中国,从而导致美国从华进口商品持续增加,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这种顺差的转移主要来自东亚国家和港台地区。
(1)东亚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转移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也纷纷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国内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对欧美出口摩擦较大的商品的加工组装工序通过在华设厂的方式向中国转移,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导致了加工产品的出口国转移到中国,以往东亚对美欧的顺差转为中国对美欧的顺差。与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相对应的是,中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增加(如下图;注:因加入中美贸易顺差情况会导致图示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故予以省略)。
数据来源:日韩对美国贸易差额数据来自美国统计局,中国对日韩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2)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之间发生的贸易逆差转移
中国台湾和香港在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也应对中美双边贸易顺差增长负责1990-2009年期间,美台贸易总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美台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10.19%降至2009年的1.07%。与此同时,这种变化趋势更为明显的体现在美国和香港之间的贸易上,美国和香港贸易差额占美国贸易差额的比重,1990年是4.82%,1995年后美国香港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差额比重到2009年为-3.45%。如果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作为一个大中华区加总起来考虑,可以看到在美中贸易逆差占美国贸易差额比重不断上升的同时,美国对台湾和香港的贸易差额所占比重却一路下降,中美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是随着中国大陆承接香港和台湾的产业转移而产生的。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此外,美国一直都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截至2008年底,美国在华累计投资项目达到56610项,实际投资累计达到595115亿美元,仅次于香港的在华投资。美国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环节通过FDI形式被转移到了中国,把原本由本国生产的大量商品和服务转化为海外子公司的巨额生产和出口,并相应的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在大量最终产品返销到美国市场的同时,也扩大了中美贸易之间的差额,美国的在华投资发生了贸易逆差转移效应。
3.其他因素
(1)服务贸易因素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已经从20世纪70—80年代仅10%多上升21世纪初的33%。从两国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行业当前在GDP中占的比重只有40%,在美国,该比重达到83%,创造了85%的就业机会。两国的服务贸易收支情况也与货物贸易收支完全相反:1994年至今中国货物贸易连续15年顺差,中国服务贸易收支从1995年以来则已经连续11年逆差,美国则刚好相反,1971年以来,美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38年的顺差状态,而美国货物贸易自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逆差。
(2)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
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也是导致美国对华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坚持对华出口管制,使中美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技术产业。一直以来,美国的技术出口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措施很大限制,使得美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出来。这既有美国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也有美国自冷战时期以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战略遏制措施延续性的原因。美国作为世界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却在中国市场上处于劣势,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政策是阻碍中美正常技术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也间接对中美长期贸易不平衡负有责任。
三、结论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5
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汇率制度是什么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比与外币的比价所做的安排与规定。安排排的情况与规定的内容不同,就有不同的汇率制度。世界上公认的分类有两种即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
1.我国汇率发展过程:1994年中国开始汇率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是1美元兑5.5人民币。1994年中国确实一次性地把人民币贬值到8.7,后又固定到8.27、8.30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在这个汇率水平固定了很长时间。
2005年,中国放弃了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政策,转而采用管理下的浮动汇率制度。自那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大约20%。但在去年11月,中国当局让人民币小幅贬值,引发了人们有关中国将改变汇率政策的猜测。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保持在狭窄区间内,这使得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中国又恢复了事实上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当然这都只是国外的片面之言。
2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及其主要内容
就事实来说,我国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这是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
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指的是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的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单一性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中资与外资)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的交往活动。总之是适用于所有交易范围的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有管理性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设有独立的操作室,当市场波动幅度过大,中央银行要通过吞吐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外汇的买卖差价幅度;而其浮动性则一是表现为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3我国汇率制度未来的发展走向
(1)继续采用盯住汇率的方法,但转而盯住一揽子的世界主要货
币。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只盯住美元带来的冲击。
缺点:在于盯住一揽子货币的选择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要根据全球市场的汇率变动进行频繁调整,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投资的进行。
(2)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央行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可以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
(3)首先可以逐步扩大汇率的可浮动空间。浮动设定上限和下限,并逐步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汇率的走势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使人民币汇率将可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央行的操作也会更加灵活,可动用各种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来干预外汇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宣布升值或贬值。
(4)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对中国来说,推进亚洲内部的区域货币合作可促进与其他成员间的贸易进一步增长,稳定区域内货币间的汇率。
二、我国外汇管理制度
外汇管理制度在我国习惯被称之为外汇管理。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建立独立自主的外汇管理体系,正确制定国家的外汇法规和政策,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汇率的基本稳定,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可参考教科书p100~p103)
1.1949---1952年,国民经济回复时期
(1)建立了外汇的供给、结汇制度。
(2)建立了独立自主、机动性较强的人民币汇价调整制度
(3)建立了外汇指定银行管理制度
(4)建立了人民币、外币、和金银进出国境的管理制度。
这一系列外汇管理措施,是国家外汇收入大量增加,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金融物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2.1953---1978年,实行全面计划经济时期
(1)在外汇收支方面实行全面的指令性计划管理,由国家计划委员会统一平衡和分配使用。
(2)在对外贸易方面所有的进出口货物均有外贸部所属的国营进出口公司负责,按国家核定的指令计划执行统一经营统负盈亏。
(3)在非贸易外汇方面颁布了《关于加强非贸易外汇管理的规定》以及随后颁布的《关于试营非贸易外汇管理办法》。
总的来说就是坚持“集中管理,统一经营”的方针。
3.1976---1993年,实行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1)设立专门外汇管理机构----国家外汇局
(2)公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一系列实施细则
(3)改革了外汇分配制度,实行了外汇流成办法
(4)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5)建立外债管理体制和外债统计监测系统
(6)建立了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外汇经营体制,打破了中国银行独家经营外汇的局面
(二)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发展
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体现的各种问题都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模式本身的弊端。我国的外汇管理该何去何从这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所要思考以及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现阶段我国外汇管理存在的弊端
(1)外汇市场外汇交易主体过于集中。
(2)外汇市场与其它金融市场的隔离。
(3)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僵化。
(4)外汇衍生交易少,且缺乏创造性。
(5)长期实行的鼓励引进外资和出口导向型政策导致我国外汇市场
供求失衡。
(6)外汇管理法规呈滞后性。
2.外汇发展建议
(1)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资格限制。
(2)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并加快外汇市场与短期货币市场间的融通。
(3)改革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
(4)积极创新,丰富外汇交易品种。
(5)优化外汇管理法规。
(6)实施外汇买卖自由化和汇价市场化,配合对外开放战略转型。
3.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将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以稳定为基础,在发展中规范,不断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其内在质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大量企业的融资需求,这种需求客观上要求中国资本市场应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时,中国的储蓄率持续保持在高位,大量的资金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综述
外汇制度的演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当一种落后的外汇制度对一个国家起不了任何用处时就应该废弃它,转而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出路。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外汇的完善以及改革,这是清楚地意识到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必须走出去才可兴国立业。与时俱进的外汇制度以及管理手段就是我们手中开启国与国之间友好往来的钥匙,也是我们明天继续发展的路上保驾护航的顺航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好多路要走,好多坑要过,但我们必须毫不犹豫的投身其中为其努力,让其顺风而航。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篇6
关键词:汇率变动;国际贸易;出口贸易
引言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05年汇率制度改革以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巨额的经常项目顺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贸易摩擦。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在短时间内快速升值。人民币升值通过改变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会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快速发展的贸易大国,我国对外贸易不能一直停留在依靠劳动力充裕的优势,进行低层次加工为主的层面,这样即使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商品结构却得不到优化,最终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此次人民币升值是我国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契机。
汇率除了通过改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影响商品国际竞争力外,还可以通过影响其他经济因素,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起到促进的作用。
1.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
1.1汇率的有关概念
名义汇率通常是指两种货币的相对价格,即用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一般是在外汇交易市场中所形成的汇率或官方规定的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价。实际汇率是是名义汇率用两国物价水平调整后的汇率,它剔除了其它经济变量(如通货膨胀)的影响。实际汇率更能够测量两国商品之间的价格竞争力。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只考虑了本国货币对一种外国货币变动的情况,但实际上一国有多个贸易伙伴,一国货币对应的是多种外国货币。有效汇率就考虑了一国货币对多种外币的变动情况。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表示一国对所有贸易国货币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为各国与本国贸易额占本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在名义有效汇率基础上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明,直接影响贸易状况的是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
1.2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对出口贸易商品结构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是通过改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实现的;间接影响是作用于其它决定出口商品结构的经济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改变一个国家各类产品比较优势,增强或削弱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这种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不是其中单独一个因素变化引起的,而是汇率变动通过不同途径作用于各种因素的结果,并且需要经过长期的调整。
(1)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汇率的上升或者下降,改变了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改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汇率的非中性导致各部门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不同,各类商品国际竞争力改变有所不同,引起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开放宏观经济学假设市场完全竞争和价格迅速调整,根据一价定律和购买力评价理论,认为汇率冲击会迅速并且完全地传递到产品价格水平上,汇率的传递是完全和及时的。但是许多实证结果都表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和非中性导致一国的贸易品部门各种商品价格也会发生相对的变化,并且由于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有差异,各种商品的国外需求并不跟随相对价格同比例地变动,从而改变各贸易部门的生产状况和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
(2)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间接影响。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是给定的,劳动力取决于一个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唯有资本增长可以在国家间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可以达到20%以上,而有的国家平均资本积累率小于10%,这就有可能造成贸易商品结构的很大不同。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引导国际资本流动而实现本国资本的积累。
(a)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可以扩大进出口商品的规模,实现生产要素的积累,尤其是资本的积累。通过扩大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国的外汇储备,利用出口吸收的外汇储备进口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转化为一国的实际生产力。有关的研究利用国民经济支出法、总量生产函数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和投入产出表分析都得出: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对资本较快形成、资源要素享赋优势转化产生影响,为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b)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起到了提升作用。首先,资本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并且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资本是决定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作为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外部投资是直接弥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来源,丰富一国的资本要素比例,使生产要素得到更好的结合。其次,国际资本流入具有产业分布的非均衡性,跨国公司的战略动机、自身优势等决定了资本进入的产业,并且进入产业的资金多少也分布不均。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1我国汇率制度介绍
外汇是一种结算和支付手段,它用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汇率是一个比例关系,是指本国货币与其它国家货币之比。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虽然2010年,人民银行决定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但是我国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2.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指人民币升值,它对中国的外贸造成的影响是辩证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从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的结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将从两个方面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nlc202309020423
(1)对依赖出口的行业和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这使许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经营困难。人民币升值直接造成我国外贸企业的货币结算成本上升、利润缩水、使很多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无法消化成本,濒临倒闭。
(2)从总量上看,影响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即依靠出口发展经济,但是我国之所以能依赖这种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很低的价格,如果人民币升值,将会使我国的这种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根据均衡价格理论,价格上升,将减少需求,这样便降低了出口产品的总量。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人民币升值也不例外,它在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整个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外贸企业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主要生产一些高消耗、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很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币升值使得一些企业倒闭的同时,也使另外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原先的低价竞争策略,无形中促使外贸企业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从宏观上实现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
3.应对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措施
3.1企业层面上,出口贸易企业提高自身经营水平
外贸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个风险,在此基础上,要调整企业的中长期战略,转变自己的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开拓自己的品牌。不在单纯依靠出口产品,要逐步向出口设计、研发、品牌等转变。逐步实现贸易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要有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并逐渐形成自己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便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3.2国家的外贸增长层面,我们可以建立国家外贸汇率变动基金
我国家外汇外贸基金应该有国家牵头,由外贸协会和企业协会主办,由进出口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个应对外汇汇率变动的基金,这样即使有的企业由于汇率变动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可以由国家外贸汇率变动基金做出补偿,使企业不至于由于没有防范好汇率风险而破产,并且这是所有外贸企业都面临的风险,这就为该基金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一旦这个基金开始运行,将使许多外贸企业没有汇率变动而造成损失的烦恼。
3.3产品层面,我们应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并进行观念上的创新
这是从有利影响的角度讲的。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发展的长期有利效果并不是由于汇率变动造成的,而是依托汇率变动,通过转换比较优势形成。从国际的贸易角度看,我们要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进行贸易观念上的创新,感想才敢干,如果没有思维,则行动更无法实现。(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琦.汇率调整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J]. 新西部 : 下半月刊,2008(03).
[2]施伟. 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J]. 商场现代化,2008(14).
[3]李世新.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 [J]. 华北金融,2007(3).
[4]赵勇. 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冷思考 [J]. 争鸣与探索 ,2004(5).
[5]凌田.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8.
[6]唐振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分析及企业的应对措施.金融研究,2007.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7
从2008年开始, 美国深陷金融危机, 国内经济一蹶不振。虽然美联储于2015年12月16日公布加息决策, 宣告金融危机的过去, 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之路必然面临诸多坎坷。而在过去的7年中, 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一枝独秀。虽然外部需求在全球金融危机泥沼中疲弱, 使得中国出口受阻, 但依靠强大经济引擎, 中国对外贸易继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贸易份额不断加大。据美国商务部公布国际贸易数据显示, 2015年1~9月, 中美货物贸易额达到4416亿美元, 同比上升3.7%。这是自1985年以来, 中国首次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1~9月, 美国向中国出口货物价值839.9亿美元, 进口货物3575.7亿美元,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735.7亿美元。美国一直以来都就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之一。据中国海关统计, 截至2015年10月, 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美贸易总值为2.85万亿元, 占我外贸总值的14.3%。
随着中美之间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贸易摩擦也频繁发生。很多美国政府官员和学者基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杠杆作用, 认为人民币被人为低估, 甚至叫嚣中国有“操纵”人民币之嫌。加之2015年12月, 人民币加入SD R货币篮子, 对中国“操纵汇率”的观点又甚嚣尘上。
那么, 人民币升值能否真的改善中美之间日益加剧的贸易顺差?中国对人民币实行的有浮动的管理, 是否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存在操纵的嫌疑?对于这些都有待于深入研究。客观理性的认识贸易收支和汇率之间的关系, 可以有效地防止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等行为的发生, 对于中美两国经济和贸易的顺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二十世纪末到现在, 人民币汇率问题两度成为关注的焦点:首先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贬值的争论;然后是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经济的快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的持续扩大和外汇储备的激增, 人民币面临空前的升值压力, 有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争论不断高涨, 中国也在压力中实施汇改。在此背景下, 国内外许多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对汇率波动和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 以及“汇率操纵”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汇率波动方面, M aurice (2002) 认为在一个开放经济体中最重要的资产价格就是汇率, 汇率波动会调整一国贸易品部门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生产要素价格, 促使这些要素从使用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使用效率较高的繁荣部门, 从而影响一国经济增长, 因而, 汇率波动不仅影响贸易收支, 而且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差额, 对资源配置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B ahm ani等 (2007) 年也认为汇率波动能后显著影响国际贸易。但是, H ong (2006) 的研究表明,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贸易赤字的影响很有限, 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中美双边贸易的范畴, 关系到现行国际储备系统的缺陷。谢博婕 (2013) 等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 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 (A R D L) 模型, 分别从总体和分行业的角度说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 汇率波动率对中美两国之问总体和分行业贸易收支差额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在人民币升值影响方面, K oo (2007) 等认为汇率在中美两国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但国内学者姚枝仲等 (2010) 发现, 在剔除产品质量提高因素后, 中国出口短期价格弹性大约为-0.6, 意味着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价格的提高幅度超过出口数量减少的幅度, 出口额反而提高了, 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促使中国出口的进一步增加。
关于中国是否在操纵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蒙代尔批驳了“人民币升值论”, 认为贸易账户顺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C hinn (2004) 基于美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需要通过汇率和收入的综合调节才能得到缓解, 单独的汇率“操纵”并不具有可能性。孙华妤和潘红宇 (2010) 基于2005年7月到2008年12月月度数据运用协整一误差修正方法检验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美双边贸易差额的关系, 发现名义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没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说明中国政府无法依靠“操纵人民币汇率”, 令人民币低估以扩大净出口。贺刚 (2012) 分别运用截面、面板和协整三类模型对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失调程度进行测算, 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在部分年度出现低估的现象, 但偏离幅度温和, 人民币币值围绕着均衡汇率在一个可控幅度内上下波动, 不存被“操纵”的现象。
以往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和升值影响做了多方面的阐述和研究, 但是很少建立统一的框架研究人民汇率波动和升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因此, 本文将通过构建V EC M模型来综合分析这两类因素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 以此说明中国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后是否真的存在“汇率操纵”。
三、模型设定
V A R模型适用于平稳的时间序列。通常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 为了满足V A R模型的前提条件, 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使得数据代表的含义发生改变。V EC模型通过考虑协整关系的检验很好的克服了V A R模型的缺点。
设yt= (y1t, y2t, …, ykt) ’为一k维随机时间序列, t=1, 2, …, T, 且yt~I (1) , 即每一yit~I (1) , i=1, 2, …, k, 如果yt不受d维外生的时间序列xt= (x1t, x2t, …, xdt) ’影响 (限制) , V A R模型变为
将上式进行协整变换, 可写成
如果yt存在协整关系, 则 (2) 的Πyt-1~I (0) , 这时可写成
其中, β’yt-1=ecmt-1即为误差修正项, 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 上式可写成
(5) 式即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 EC) , 其中每一方程都是一个误差修正模型 (EC M) 。
四、实证检验
(一) 数据选取
R ose和Y ellen (1989) 构建了经典的两国贸易模型, 如式 (6) 所示, 其中T B是两国贸易差额, E是两国实际汇率 (直接标价法) , Y是本国收入水平, Y*是外国收入水平。因此贸易收支差额可以表示为实际汇率、国内收入水平和国外收入水平的函数。在此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考虑到汇率波动的影响, 设定汇率波动变量为σ, 则 (6) 式转化为 (7) 式。
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根据 (7) 式中的实证变量选取数据。中美贸易名义顺差由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和进口额算得。美元兑人名币 (直接标价法) 实际汇率由中美两国C PI指数和名义汇率计算得到, 其中C PI指数是根据两国C PI环比增长率算得, 并以2005年7月为基期;名义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每日中间价算出的月平均值。由于国内收入G D P是季度数据, 不符合数据等频的要求, 因此采用两国的工业生产值同比增长率代替 (美国为A IN D, 中国为C IN D) 。汇率波动变量σ是根据实际汇率 (1) 采用garch (1, 1) 模型计算。以上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二) 实证检验
1. 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了保持数据量级的一致性和消除数据的异方差性, 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处理。除了汇率和汇率变动不具有季节性特征, 需对其他原始数据做X 12季节性调整。对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T B和A IN D是平稳序列, 其他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根据Johansen协整检验理论, 进行协整检验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阶单整序列。本文中的五个序列并不是同阶单整, 但C IN D、E和σ这三个一阶单整序列可能具有协整关系。考虑到T B和A IN D是平稳序列, 如果三个一阶单整序列能够得到协整关系, 那么这五个序列将可能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
2. 基于VEC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协整检验可知, 五个变量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 因此可以建立V EC模型, 并基于V EC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 (6) 所示。检验结果显示, 在5%的置信水平下, A IN D、E和σ并不是T B的格兰杰原因, 而C IN D是T B的格兰杰原因;在联合检验下, A IN D、E、σ和C IN D是T B的格兰杰原因。由此说明, 人民币汇率和汇率波动在并不会引发中美贸易差额的变动, 这意味着中国无法通过汇率操纵来扩大中美贸易顺差;同时, 美国国内收入也不影响中美间的贸易差额。中美间贸易差额变动更多是受到中国自身生产力提高的影响。
3.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为了更详细深入地刻画解释变量波动对被解释变量的动态影响, 下面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进行探讨。其中, 脉冲响应考量某一变量一个单位标准差的扰动对其他变量影响的动态冲击;方差分解的目的是分析冲击对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以此评价各类冲击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
根据上文构建的V EM模型, 考虑贸易、汇率、汇率波动、中国生产能力和美国生产能力等五种冲击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脉冲响应见图 (1) , 方差分解见表 (7) 。
由图1第一幅子图看出, 在短时间内国内生产对中美贸易差额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 但该冲击在滞后2期后减小, 并在滞后5期后维持较弱的正向冲击;第二幅子图显示, 美国一单位生产标准差的扰动会对中美贸易差额产生较稳定的正向冲击, 但中美贸易差额对该冲击的反应速度较慢, ;第三幅子图显示在短期和中期, 汇率贬值对中美贸易差额的冲击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 但长期会有微弱的负向影响;第四幅子图显示汇率波动会对中美贸易产生微弱的正向影响。总体来看, 中美贸易差额主要受到国内生产和美国生产增长的影响, 受到汇率和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弱。
根据表 (7) 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知道, 在中美贸易差额走势的波动中, 其自相关性很强。其中, 贸易收支波动是最主要的贡献因素之一。我国生产发展状况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显著大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所带来的影响, 并且前者的贡献度维持在20%左右, 而后者的贡献度缓慢增长, 并最终维持在8%左右。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和汇率波动对贸易差额变动的贡献度在短期内都很微弱, 最终两者缓慢增长到8%左右。
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 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是生产驱动的, 特别是中国自身生产力的增长。虽然人民币汇率和汇率波动会对中美贸易差额有一定影响, 但这种影响是较弱的, 并且脉冲响应说明人民币在长期内对贸易差额有微弱的负向作用, 与“贬值扩大顺差”相悖。由此说明中国并不存在所谓的“汇率操纵”以扩大中美贸易顺差。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论, 可能因为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汇率传递率低, 人民币升值时我国出口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小于人民币升值率, 进口的美国产品人民币价格下降小于人民币升值率;二是美国限制对华出口, 汇率调整的价格效应失去作用;三是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和中美两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比如近几年发生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美国实施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以及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
五、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对中美贸易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从协整方程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汇率波动、国内生产和美国生产存在长期成负相关关系。从基于V EM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而不是人民币贬值和汇率波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印证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 进一步说明了中美贸易顺差是生产力驱动型, 汇率因素影响较弱。因此我国无法通过“操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增加贸易顺差。
因此, 单纯的就汇率变动来衡量贸易状况不具有可行性, 中美双方应就完善双边贸易政策和经济状况来改善贸易状况。比如美国需要采取积极的贸易政策, 放宽对华出口的条件, 积极促进对华出口;中国应积极扩大进口, 并扩大我国国内市场内需。同时, 双方应进一步疏通汇率的传导机制, 以有效发挥汇率的价格效应。
注释
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 篇8
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缓慢上扬的趋势,也出现了“有升有降”的双向波动特征。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尤其是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一直是决策者讨论的热点。从2005年至200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15.22%。近几年,由于美国贸易赤字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美国进一步加强对中美贸易问题的重视程度。美国一方面通过倾销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等种种手段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规模,造成两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另一方面,又以缓解美国贸易收支为由向人民币汇率升值施压。
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和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水平值的调整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上。谢剑国、陈漓高(2002)利用1978~2000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没有明显影响。戴相祖(1997)通过对中国1981~199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我国进出口汇率弹性之和为1.3,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结论,认为人民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卢向前和戴国强(2005)利用1994~2003年度数据,运用不完全替代模型研究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对进出口影响十分显著。孙霄翀和宋逢明(2008)认为国别模型更加有效,构建人民币与不同国家实际汇率指数,改进了以前笼统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来分析我国贸易收支总体情况。
也有不少学者研究了汇率波动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陈平和熊欣(2002)分别使用1991和1995年我国22个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截面数据,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认为汇率波动性增加会导致出口大幅度下降。潘红宇(2007)使用汇率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汇率波动性的代理变量,检验汇率波动性对中国三个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影响。李志斌(2009)采用GARCH模型估计人民币汇率的条件异方差,将之作为人民币汇率波动代理变量引入贸易余额方程,分析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长短期关系。
本文避免了一些学者分析的局限性,同时也吸取了一些较为进步的观点,在分析中有以下几个特点:(1)贸易收支与汇率并非简单的二元关系,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汇率,因此本文采用VAR模型来综合分析贸易收支、汇率、中美GDP多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2)考虑到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升值的同时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上涨幅度,本文采用实际汇率来建立模型;(3)本文缩小了研究范围,由于我们一般查找的数据都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所以本文只研究中国与美国贸易收支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
在汇率对贸易影响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普遍集中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否成立以及J曲线效应是否存在两方面。在马歇尔—勒纳条件中,所使用的是局部均衡情况下的弹性,即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当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与进口商品的汇率弹性之和大于1时,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但一般来说,局部均衡分析的假设条件是难以全部满足的,而且我们也需要客观判断局部均衡分析时所假定不变的因素是否只对我们分析的结论产生次要的可以忽略的影响。在考察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时发现,直接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除了汇率变动以外,还有国民收入和货币存量等。国民收入的变化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国际收支,而且汇率上升(本币贬值)还会对国内价格产生通货膨胀的影响。
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劳森和梅次勒提出的动态综合模型基础上。该模型吸收了亚历山大提出的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认同“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取决于经济系统的运行”。劳森和梅次勒提出的基本模型两个方程如下:
在这两个方程中,有两个未知数(内生变量):国民收入Y和汇率r。由于本文分析的对象是我国与美国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所以将考虑我国的国民收入YC和美国的国民收入YA,即:
另外,国内外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真正对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是实际汇率的变动,历史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政策不能奏效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没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导致实际汇率不跌反升。因此,本文将用物价指数调整得到人民币实际汇率,即实际汇率R=e*Pf/Pd,其中,e代表人民币名义汇率,Pf与Pd分别代表美国和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
结合前面的方程,实际汇率与实际贸易收支之间关系更紧,可以将中美贸易收支情况表示成实际汇率、中国国民收入、美国国民收入的函数形式,即: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样本区间为1994~2008年年度数据。中美贸易收支(B)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美双边贸易原始数据计算;美国的价格指数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的国际的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中的消费价格指数;两者相除得出中美实际贸易收支。对这些数据取自然对数得到本文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
实际汇率(R)由上文所述的公式获得,其中,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民币汇率年平均价获得;中美两国的价格指数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的国际的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中的消费价格指数。用公式R=e*Pf/Pd计算出R的数值后取自然对数得到本文样本数据。
中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YC,YA)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www.stats.gov.cn)公布的两国年度名义GDP得到;中美两国的价格指数采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ww.imf.gov)官方网站的国际的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中的消费价格指数;名义GDP除以相应的价格指数可以得到实际GDP,再通过自然对数调整得到本文样本数据。
在实际汇率、中美两国国民收入、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建立中美贸易收支长期均衡模型: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以ADF方法检验各变量单位根,对于时间趋势显著的数据,设定同时带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模型;对于时间趋势不显著的数据,将常数项和时间趋势分别或同时约束为零。分部进行ADF检验。滞后结束选择根据AIC信息最小准则,选取较大的滞后阶数,计算对应的AIC,然后减少P,直至AIC最小并给予此确定最终滞后阶。ADF检验结果见表1。
检验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收支、人民币汇率、中国GDP和美国GDP的年度数据的ADF统计值都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要大,说明4个序列是非平稳的。而四组数据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为平稳序列。因此,所有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即为I(1)序列。
(三)协整检验
由于本文是检验多向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故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见表2和表3)。Johansen是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来估计模型的长期关系。本文根据无约束VAR模型确定VAR模型和协整模型的滞后阶数。VAR模型滞后阶数选择遵循AIC准则和SC准则,通过测试不同VAR(P)对应的值,得出VAR(P)的最优回归阶数。依据该原则判断,本文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为2。
上述结果是在选择序列有线性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的基础上得到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该模型的最大特征值检验和迹统计量检验都拒绝了r=0,即拒绝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表明这4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同时我们从检验结果中也注意到: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存在冲突,前者认为有2个协整向量,后者检验结果为仅有1个协整向量,其结果都表明存在协整关系。
根据上式,在1994~2008年的15年时间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中国实际GDP、美国实际GDP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比较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对两国贸易的影响,发现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对中美贸易收支的作用更加突出,美国的实际GDP每增加1%,就会使中美贸易收支增加6.83个百分点。从长期均衡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对中美两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可以说明变量之间长期均衡关系,为了进一步检验中美贸易收支和其他3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是考察一个解释变量对另一个解释变量的估计能力。其基本思路是:对服从平稳随机过程的两个变量A和B,如果利用A和B过去和现在的数据预测A,比不用B过去和现在的数据预测A,取得的预测值更精确,则变量B是A的Granger原因。在此选择两期滞后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中美贸易收支与其各影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见表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美国国内收入、人民币实际汇率都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中美贸易顺差是我国国内收入增加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对美国贸易收支顺差是推动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各变量对贸易收支作用分析
一个时间序列的误差方差是自身扰动即系统其他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方差分解的目的就是研究一个系统中,当某一外生冲击发生时整个系统随后的变动多大程度是受该冲击的影响;其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冲击相关联的几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类冲击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可以让我们了解各影响因素的信息对两国贸易收支的相对重要性。
本文建立的VAR模型中,有4个内生变量:贸易收支、实际汇率、中国实际GDP、美国实际GDP。这里主要借助方差分解进一步分析汇率、中美经济发展对两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表5给出了10年方差分解的数据。
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贸易收支自身的贡献率,美国实际GDP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随时间逐步表现明显,经过4年的滞后期,它对贸易变动的贡献率就达到了20%以上;实际汇率虽然有随着时间推移作用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但总的来看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不大。中国实际GDP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在很小的幅度内上下波动,但影响微乎其微。综上所述,在长期均衡中,美国实际GDP的波动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最为重要的原因。
四、结论
本文建立了中国与美国贸易收支的协整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汇率等相关因素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美贸易收支与我国国民收入、美国国民收入、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从长期来看,中美贸易顺差与美国国内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其富于弹性(长期弹性为6.83)。这说明美国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美国的进口需求会使中美贸易顺差加大。(3)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期,但影响不是很显著。中美贸易失衡是中美经济结构失衡的宏观表现,中国储蓄过剩和美国赤字消费政策促成了美中贸易逆差。另外,汇率对中美和别的国家作用机制不同。从1994年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一直盯住美元,中美实际汇率的变动不大,且主要来自两国CPI的相对变化,即中美两国实际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主要不是来自名义汇率,而是来自两国通货膨胀相对变化。(4)从长期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增长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也不是中美贸易收支的Granger原因。也可以说,美国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还是美国国内原因造成的,不可能依靠我国经济增长而改善。(5)中美贸易顺差是我国国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仍然是靠投资和外贸拉动。美国一直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美贸易收支顺差可以说是国际分工特点、中美两国国内政策、我国经济增长特点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就中美贸易不平衡来看,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合理的因素正是当前国际分工的特点决定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影响下,全球制造业发生大转移,中国仍然继续保持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国,直接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顺差转移到中国,表现为中国对美国贸易的大额顺差。不合理的因素则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并寻求解决办法。其中最关键的不合理因素,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关税政策、非关税政策等这一类贸易政策之外,还有中美两国的国内经济政策。美国国内有三项典型的政策:高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出口管制政策。而中国国内目前储蓄率过高,内需不足,同时人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我国产品不得不到国外市场寻找出路,贸易顺差持续增加。
综上所述,中国不必刻意减少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否则就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因为中国是劳动制造业中心的格局在目前及以后一段时间是不会改变的,这是市场资源配置形成的,是合理的因素。而且刻意减少出口,并不利于消费国。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适当升值,增加进口。特别是在中国目前产业升级时期,可以相对低价购买大量技术,积极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另外,在美国经济下滑、外部需求减弱而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影响下,我们更应该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中国成为以内需拉动经济的国家。
摘要:本文基于19942005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美贸易收支从长期看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内政策才是导致中美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中美贸易顺差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警惕美国经济下滑导致我国的出口下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民币当前小幅上涨的契机,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
关键词:中美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VAR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参考文献
[1]陈平,熊欣.进口国汇率波动与中国进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6).
[2]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
[3]潘红宇.汇率波动率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7,(5).
[4]王胜,陈继勇.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5).
[5]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
[6]孙霄翀,宋逢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贸易影响的评估[J].国际贸易问题,2008,(1).
[7]巴曙松,吴博,朱元倩.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及对国际贸易、外汇储备的影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8]Chou W.L,: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0.(28):61-79.
[9]Marc Klau,San sau Fung:The new BIS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dices[J].BIS Quarterly Review,2006,(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9
近年来, 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争论很多, 学术研究也很多。有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国所采用的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由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其中的货币篮子是由哪11个国家的货币组成, 他们各自的权重又是多少。国内外许多专家都对此进行过预测, 有一点毋庸置疑, 那就是在这个货币篮子中美元所占的比重很大, 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盯住美元的, 而自从次贷危机后美国一直实行弱势美元政策, 多次下调存款基准利率, 进入降息周期。
(1) 模型说明。
根据微观经济学中供需价格理论, 一种商品的价格取决于该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那么, 对于我国产品的出口来说, 出口额应该由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需求决定;进口额则由物价水平和我国对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决定。由国际金融原理我们知道, 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可以由两国的双边汇率表示, 而对产品的需求则可由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来表示, 当然它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技术水平及消费者偏好等。但是, 由于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大部分是纺织机电等低附加值产品并且物美价廉, 因此基本上其他因素对出口影响很小。对于进口来说,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对进口的需求大部分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及加工贸易产品的配件部分, 而欧日美都是发达地区, 故进口基本上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同时, 由于没有公布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月度数据, 因此我们采用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类代替。由此, 我们便可以建立两个关于贸易的简单模型:
(2) 数据来源。
我们采用从2005年7月到2008年2 月的月度数据, 其中, 我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月度数据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 人民币汇率月度数据则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而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月度数据则来自美联储罐放网站。
2 数据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在分析时间序列时, 要求所分析的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否则会产生“伪回归现象”。由于我们在实际问题中经常遇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而序列的平稳性对计量经济模型又有重要作用, 因此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此必须进行ADF检验。我们采用EViews3.1版本对数据序列的原数据进行检验, 可知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月度数据、人民币汇率月度数据及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月度数据都是非平稳序列, 为消除序列中的自相关和异方差, 对数列取导并一阶差分后得到平稳序列, 故它们都是一阶单整的。
注:表中检验形式 (C, T K) 中C, T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 包括常数项、时问趋势, K表滞后阶数, 滞后阶数的确定依据AIC, SC准则, D表示差分算子
(2) 协整检验。
多数经济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然而往往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之间又有非常密切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有效的衡量我国对美国的月出口和月度人民币汇率及美国月度工业生产指数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判断能否建立非平稳序列的动态回归模型, 我们得对它们进行协整检验。我们用E-G两步法检验结果如下。
建立回归模型:lnchyi=∂0+∂1*lnhxi+∂2*ln gxi+ei
现用OLS法估计方程得到下面的结果:
得到回归方程:
undefined
在EViews中生成残差序列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
可知, 在5%水平下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故我们可知我国对美国的月出口和月度人民币汇率、美国月度工业生产指数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由表中数据可知, 从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的样本区内,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的收入弹性系数为4.831531, 系数t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汇率弹性系数为-1.034975, 但是系数t值仅为-1.560782, 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系数符号与理论预期相一致。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实际出口长期内并未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而主要由美国实际收入水平决定。
(3) 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其基本原理是, 在做y对其他变量 (包括自身的过去值) 的回归时, 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 我们就认为X是Y的Granger原因。类似定义Y是X的Granger原因。
在连续多次取滞后期因果检验后得到,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LNGX是LNCHY的Granger原因。
……
可见, 美国的国内收入是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 并且这种影响是从滞后第1期开始的。而人民币汇率却不是我国对美出口增长的原因, 且我国对美出口的增长也不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及美国国内收入变动的Granger原因。
3 结果分析与建议
(1) 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来说, 为了有效的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进出口企业应从自身业务特点出发, 制定新的经营发展战略, 促进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提高产品竞价和议价能力, 实现利润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 企业也应该积极地更多地运用金融手段来化解汇率风险, 增强抗风险能力, 采取更多的手段来转移人民币升值成本, 如采用非美元计价, 出口渠道和产品市场多元化等。
(2) 我国政府应该提高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加大力度完善外汇市场的建设, 鼓励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企业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同时, 政府也要切实抓好失业人口教育再就业的工作, 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 从而加快我国贸易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 为维护我国出口企业的合理权益, 在处理贸易摩擦问题上, 政府应该组织更加优秀的专业团队, 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切实保障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 积极地与外国政府进行沟通, 设法减少和消除发达国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封锁, 从而使得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下达到长远发展。
(4) 为实现世界各国经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贸易摩擦问题上也应转变态度, 多从自身经济结构出发, 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对华出口方面, 在不损害其自身利益的情况下, 应积极地鼓励高新技术出口, 从而有效缓解贸易逆差问题, 否则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经济发展也无多大裨益。
参考文献
[1]杨元杰.中美贸易不平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整[J].中国金融, 2008, (4) .
[2]胡文权.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应对策略探析[J].西部金融, 2008, (2) .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10
关键词:汇率,贸易收支,协整分析
1 引言
一般来说,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数量而对一国贸易收支产生影响。有关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理论认为, 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一下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1) 汇率变动通过引起贸易品的价格变化影响贸易收支; (2) 汇率变动通过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贸易收支。对于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早期的研究多采用简单的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近年来, 随着计量技术的改进, 许多研究采用了时间序列的方法。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工具被运用于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化的关系的实证检验中。
国外的研究大都认为汇率的贬值能有效改善贸易收支。如Rose (1991) 对OECD国家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关系的估算得出实际汇率对国家的贸易收支有显著影响。中国有关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关系的研究则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谢建国, 陈漓高 (2002) 对中国1978-2000年的数据进行协整研究和冲击分解得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并不具有显著影响。在短期, 国内需求是决定贸易收支的最主要因素;而在长期, 国内供给冲击是影响贸易收支的最主要的原因。黄飞雪, 寇玲 (2009) 认为我国大多数出口产品缺乏弹性, 人民币升值不能有效减小贸易顺差。李海菠 (2003) 则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 得到在长期二者存在均衡关系, 汇率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这些研究主要采用计量的方法对中国总的贸易收支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及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成为中国外贸中的主要问题, 甚至影响了两国的外交, 因此, 弄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中国的影响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就中美双边贸易及汇率的关系进行研究, 同时还对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 不同于一些研究使用名义汇率和以当期价格表示的贸易收支、国内外收入数据, 本文使用实际双边汇率和消除了通胀因素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研究。
2 理论模型
本文的模型建立在凯恩斯主义的局部均衡理论之上, 贸易余额等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额之差, 凯恩斯主义的局部均衡模型认为需求是经济中的决定因素, 因此影响贸易余额的因素就由影响进口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因素共同组成, 即国内、国外的实际收入, 实际汇率等。
假定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本国和外国的进口需求主要由各国实际收入和相对价格决定Dm=Dm (Yd, P) ;Dundefined=Dundefined (Yw, Pw) 其中Dm, Dundefined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进口需求, Yd, Yw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实际收入, P表示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品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表示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进口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出口品取决于出口品的相对价格Sx=Sx (P) ;Sundefined=Sundefined (Pw) 其中Sx, Sundefined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出口供给, P表示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出口品与本国产品的相对价格。Pw表示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外国出口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当市场均衡时有Dm=Sundefined;Dundefined=Sx;国内的实际贸易收支为NX=PDundefined-RwDm其中, NX表示国内的实际贸易收支, R表示实际汇率 (R= (EPw/P) 为一单位国内产品用外国产品表示的价格) , E为名义汇率。联立上述方程, 可以得出以实际汇率R、本国实际收入Yd和外国实际收入Yw表示的贸易收支NX=NX (R, Yd, Yw) 。本文正是利用上面这一模型来估算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的长期均衡关系。
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实证检验
3.1 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1979年—2008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 共30个样本值。其中贸易收支NX为以2000年价格衡量的中美贸易收支的对数值。由于1992年以前的中美贸易收支净值为负, 直接取对数将失去13年的样本数据, 因此贸易收支NX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对数值减去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对数值得到。国内实际收入Yd为以2000年价格水平 (GDP平减指数) 衡量的国内GDP对数值。美国实际收入Yw为以2000年价格水平 (GDP平减指数) 衡量的美国GDP对数值。实际双边汇率R=log (EPw/P) , E为名义汇率, P、Pw分别为国内外的价格水平, 使用中国与美国的CPI指数 (2000年指数=100) 来代替。贸易收支NX的数据来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监测报告》。国内GDP、美国GDP、美国的CPI指数均来自《IFS国际金融统计年鉴2002-2009》和《IFS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79-2006》。名义汇率E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 中国的CPI指数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
3.2 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大都是非平稳的, 而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变量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因而我们首先采用增项的迪基-富勒方法 (ADF) 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估算方程
undefined
当统计检验不显著时, 把截距项β1与趋势项t剔除重新进行回归。滞后项的选择要使得残差非自相关。运用Stata软件进行ADF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时间序列数据均为一阶单整过程, 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3.3 协积检验与误差纠正机制
将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对另一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可能导致谬误回归。格兰杰指出:对协积的检验可看成为避免谬误回归而进行的预检验。将中美贸易收支NX对国内实际收入、美国实际收入Yd以及实际双边汇率R做如下回归:
NXt=β1+β2Ydt+β3Ywt+β4Rt+ut
对ut进行单位根分析, 我们发现尽管各项时间序列数据均为一阶单整过程I (1) , 但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是I (0) , 即残差是平稳的。因此变量之间可能具有长期或均衡关系。协积检验得到回归结果:
NXt=-2.212+1.154Ydt-0.902Ywt+0.274Rt
虽然协积检验表明, 变量之间在长期存在均衡的关系, 但在短期中可能会偏离均衡。我们可以利用均衡误差项将NX的短期行为与长期联系起来。格兰杰表述定理表明, 若变量之间是协积的, 则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由误差纠正机制 (VEC) 表述。考虑如下模型:
ΔNXt=α0+α1ΔYdt+α2ΔYwt+α3ΔRt+α4ut-1+εt
ut为协积检验中的残差, 它反映均衡误差。运用Stata的OLS方法估计的结果为
ΔNX=0.015+0.117ΔYd+1.60ΔYw+0.369ΔR-0.514ut-1
均衡误差项的参数非零, 说明模型在短期偏离了均衡, 其他各项的参数均为正, 说明三者在短期对贸易收支有正的影响。
3.4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估计
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若变量之间是协积的, 而且每个变量都是一阶单积序列I (1) , 则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情况适于用VAR模型进行估计。本文用多变量Johnsen (1991) 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中美贸易收支、国内实际收入、美国实际收入 以及实际双边汇率R进行协整检验, 建立如下VAR模型:undefined来估计模型的长期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中美贸易收支NX、国内实际收入Yd、美国实际收入Yw、实际双边汇率R之间存在标准化的协整关系:
NX=18.369+0.0835R-1.559Yd+10.805Yw
t值 (-0.16) (0.62) (-3.20)
统计检验显示, 实际双边汇率R与国内实际收入Yd的系数并不显著异于零, 中美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35, 说明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不大。国内外实际收入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较大, 国内实际收入每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减少1.559%;美国实际收入每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0.805%。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通过前面的实证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 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在短期有一定正的影响, 汇率上升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0.369%;在长期, 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 中美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仅为0.0835, 且汇率的参数为负, 说明实际汇率上升, 贸易收支下降。贸易收支对实际汇率的反映存在J曲线轨迹。这是本币升值导致的金融资产价格变动即期完成, 而贸易收支和国民收入变动相对较慢, 贸易升值导致贸易收支先改善然后恶化, 但在长期影响程度甚微。
(2) 中美贸易收支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依赖性强, 短期美国实际收入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6%;长期美国实际收入增加1%, 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0.805%。因而美国的经济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大。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11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化;进出口;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影响力大幅提升,故人民币汇率变化日益成为瞩目的焦点,深刻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故需要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贸易结构的重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对一些技术含量低,长期借助价格优势的出口企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甚至面临淘汰倒闭的可能,从而加大社会就业压力,但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能够积极推动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结构和层次,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我国贸易行业的发展与贸易结构的升级进步具有密切关系,故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升级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化,一旦人民币升值那么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从而刺激出口,减少进口,如果人民币贬值则不利于贸易条件,出口得到抑制,进口大幅增加,从两者的关系变化中可知人民币的汇率变化,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二、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
1.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如果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的比例偏大,一旦遭遇人民币升值情况,将会对出口产生严重的打击。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要逐渐减少对外贸的依赖,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其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刺激内需、投资等方式,努力扭转目前面向国外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局面。可通过强化地区产业分工,积极鼓励发展区域型经济,从而实现区域引领带动经济发展,以点带面平衡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减区域间经济差异。
同时还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等相关支持,通过减税、贷款等措施助推民营企业的升级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使众多民营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价值和作用。此外,在注重高端消费群体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大量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尤其要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通过刺激消费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从而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2.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
受产业结构偏低的制约,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品比较较低,自身贸易结构的欠缺外加其他国家的竞争,使我国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容乐观。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升值将会导致生产材料价格上升,进一步削弱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成本优势,缩减企业利润,从而对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针对此情形,国家要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劣势化为优势,在汇率上升时大量进口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技术。不断完善国内尤其是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良好的投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企业来华投资,借力国外高科技,提升我国产品的含金量,从而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实现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的更新升级。
面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国家要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与时俱进,用长远发展的眼光,不断转变创新经营、管理、发展理念,大力培养技术人才队伍,加大对科研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技术能力和水平,积极更新升级产品,提升产品的科技比重,努力研发打造企业优秀品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全面提高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进军扩展海外市场。
3.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我国要积极发挥货币、财政以及汇率等政策的合力作用。第一,适当调整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补贴。我国企业退税率长期以来大约为15%,政府财政支出负担沉重,对此国家可减少退税率,降低货币升值造成的影响,通过这项措施能够有效调整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并且还能助推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第二,放松对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限制,给予广大企业和社会大众用汇权,大力实施存款准备金等系列制度,降低存款利率,实现社会资金的有效利用。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金融领域的管控力度,发挥政策优势鼓励开发金融产品。企业管理者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灵活运用汇率避险金融工具,及时结算外汇,开展多币种业务,使企业能够通过金融产品、业务手段减少人民币汇率变化时带来的风险和经济损失。
三、结语
人民币汇率变化会对我国贸易结构和条件造成巨大冲击,但是在带来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对企业结构升级,科技发展进步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国情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升级,充分发挥政策优势等方式应对汇率变化带来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廖雄辉.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2,9(12):143-145
[2]姚凤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12(34):208-209
[3]罗爽.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3,12(02):132-133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篇12
截止2010年, 中美两国贸易额由2001年的805多亿美元上升到3853.4亿美元, 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而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由于美国失业率较高, 美国想通过多出口, 少进口, 改善国际收支, 扩大就业, 眼睛又一次盯住人民币汇率, 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汇率问题上的交锋越来越激烈。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 认为中国和美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和人民币汇率无关, 并且强调, 中国将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汇率制度的选择都是各国自主决定的事情, 是不受其他国家干预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也将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是不容别人干预的。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步骤和幅度, 最终将由中国自己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实施, 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从中短期看, 固定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能改变。
2 人民币汇率并非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问题导致美中贸易逆差
由于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分工, 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附加值比较低, 主要满足美国一般消费者的日常需求。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 而美国贸易对华逆差下降16%以上。由此可见, 贸易流向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供求关系。
2.2 中美贸易差额不能真实反映两国竞争力
美国出口海外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且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美国长期实行对华出口管制, 限制高技术产品向中国的出口使得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品自美国进口比重从2001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7.5%。截止2010年美国对华出口至少损失300亿美元以上。可见中美贸易差额并不能真实反映双方的竞争力。
2.3 美国对华逆差程度被明显高估
造成这种逆差高估的主要主要源于中美在贸易统计方法上的差异, 一是原产于中国的货物通过其他经济体转口至美国过程中的增值部分被计算为中方顺差;二是在对美加工贸易出口中, 美方按照到岸价计算的价格高于中国按照离岸价计算的价格。
3 中美贸易发展的未来趋势
3.1 中美之间贸易发展应以合作为主, 化解矛盾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为减少贸易争端, 避免中美贸易之间的矛盾, 双方应坚持对话与合作, 妥善化解分歧, 积极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妥善处理双方的各种贸易纠纷。中国正在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 实行产业升级与转移, 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附加值含量, 加强自主研发, 提高贸易层次, 扩大国际市场, 提高劳动力收入和保障, 积极扩大内需等等, 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锐减1000亿美元。2010年, 中国的贸易顺差继续大幅减少。中美两国要采取建设性的积极行动, 有效解决问题。中国将继续实行进口促进政策, 这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方向。
3.2 加强中美贸易对话, 争取改善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
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经济的互补性很强。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发展中的中国, 对技术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首先, 加强中美对话, 促使美国减少或取消针对中国实行的诸多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 放宽高新技术出口限制。其次, 进一步完善两国货物贸易的统计方法。再次, 中美双方应共同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扩大对华出口, 为包括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创造公平良好的投资环境。最后, 双方应共同致力于全球贸易体制的建设与完善, 推动商品和资本在国际间有规则地自由流动, 提高全球经济的协调与治理水平, 共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4 结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明显的成本优势;美国则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 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 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汇率问题不应成为影响两国贸易的障碍, 汇率问题政治化也解决不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在今后的发展时期, 中美贸易关系将继续维持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避免把两国经贸关系政治化, 实事求是地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才是解决贸易问题的关键。
摘要:中国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合作应该始终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主基调, 对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避免把两国经贸关系政治化, 实事求是地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 平等磋商, 妥善解决分歧和实际问题, 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合作
参考文献
[1]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推荐阅读:
进出口贸易人民币汇率05-20
人民币汇率11-26
人民币汇率问题09-12
人民币汇率风险10-05
人民币汇率机制12-01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10-12
人民币汇率均衡值12-19
人民币汇率的趋势分析10-17
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10-19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影响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