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精选12篇)
跨境人民币 篇1
2015年10月8日,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一期) 成功上线运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 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自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后, 我国迈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 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进展顺利, 无论是贸易结算还是直接投资规模均取得爆发式增长, 截至目前, 全球共有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和投资的货币, 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 2015年1~8月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7.99万亿元, 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则再次预示人民币国际化提速, 人民币跨境清算的高速公路开启。
现行的人民币跨境清算模式主要包括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人民银行2012年决定开发独立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 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跨境清算的效率, 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业务需要, 保证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的安全、稳定。但缺乏跨境支付系统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如鲠在喉, 已经起步的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因此受到影响。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使用发展较快, 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不断上升。在全面改革的进程中, 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提速, 而现有人民币支付渠道的跨境衔接功能已难以满足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扩大, 人民币跨境支付需求的迅速增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解决了这一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地位、国际金融竞争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是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在当前和平发展与全面改革的布局中, 如何让全世界看见中国的新姿态, 用人民币说话是最好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GDP跃居全球第二位, 综合国力不断攀升,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区域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下, 中国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已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虽然, 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和美联储加息时点的不确定性对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格局造成了一定影响, 以美国为主导的TPP协定更是有意或无意地将中国作为针对目标, 一场中国崛起力量与老牌全球霸主的博弈再次显形。如果人民币作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和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的排名能够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那么中国将会更有力量应对挑战, 而人民币将会更有影响力, 真正实现“大且强”的发展目标。
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进程提速:第一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 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第二是全面推进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 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完全可兑换, 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货币;第三是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推进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 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 “周边化——亚洲化——国际化”和“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进程在提速。人民币国际化除了能够为中国带来适度的国际铸币税收入、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改善当前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制定与国际收支调节方面的被动局势等, 更能够让全世界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不可偏移、不会偏移、不被偏移的果敢决心与意志,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责任之一。
跨境人民币 篇2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基本定义
跨境:我国与境外各经济体之间,也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
跨境人民币业务:用人民币开展的各类跨境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跨境人民币结算:用人民币结算的各类跨境业务。按国际收支平衡表,可分为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两大类。与外币结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需要核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企业以人民币报关并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出口贸易结算。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以人民币进行进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结算:
一般贸易
预收、预付
来料加工
退(赔)款、贸易从属费用等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电汇 信用证 托收
四、基本业务操作模式
基本流程
五、清算模式
1港澳清算行模式
港澳地区以及内地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银行(境外参加行)在中银香港/澳门中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通过人行大额支付系统(CNAPS)清算
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清算银行—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行 2代理行清算模式
境外银行、境外参加行在深圳、上海、广东等试点地区分行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通过SWIFT清算 CNAPS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
1境外参加银行
a为境外客户(公司或金融机构)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或融资服务的境外银行
b可以是外国金融机构,也可以是我海外分支机构c在境内代理行或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开有人民币清算账户 如:香港地区的香港汇丰、渣打、花旗、南洋商业、集友等银行;澳门地区的澳门兴业银行等; 东盟地区:越南外贸银行、印度尼西亚银行、菲律宾大众银行等 2境内结算银行(又称境内参加行)
a境内试点地区商业银行b需具备国际结算能力c为境内试点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或融资服务
如:深圳、广东和上海地区的中行、工行、建行、招行、交行、兴业、中信等银行
3境内代理银行
a境内试点地区结算银行b与境外参加行签订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开户
c代理境内、境外参加行办理人民币跨境清算业务d为境外参加行提供铺底资金兑换服务
e为境外参加行在限额内购售人民币 f为境外参加行提供人民币账户融资
如:深圳、广东和上海地区的中行、工行、建行、招行、交行、兴业、中信等银行
六、境内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能做
a属于公布的试点名单企业b在我行开有人民币结算账户
c与境外交易对手签署贸易合同约定使用人民币结算d明确清算路径
e进、出口已或将采用人民币报关(特别提醒: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项下报关无需提供核销单,以免影响出口退税!企业可凭人行下发的管理办法<第十八条>与海关沟通)
f选择一家境内结算银行为主报告银行
七、境内企业首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需要哪些材料
a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b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复印件
c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原件/复印件 d税务登记证原件/复印件
e法人或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复印件f企业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加盖企业公章)
八、清算流程
1汇入汇款(含电汇、信用证、托收)需要的材料
a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收款说明 b涉外收入申报单c贸易合同 原件、复印件d发票 原件、复印件
e人民币出口报关单 原件、复印件(特别提醒:报关单上不能含核销单号!)
汇入(港澳清算行模式)
境外参加行发出付款指令银行资金清算境外客户发出付款指令中银香港/澳门中行银行资金清算人行(CNAPS)银行资金清算境内结算行(境内参加行)核对无误入账境内客户
汇入(代理行清算模式)
境外客户发出付款指令核对无误入账境外参加行(中银香港、澳门中行)银行资金清算SWIFT记账境内代理行人行银行资金清算(CNAPS)境内客户核对无误入账资行银清算金记账境内参加行
注意事项
1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收取人民币资金超过合同金额30%, 自收到境外人民币货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 a书面情况说明 b出口报关单原件、复印件
c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加工贸易合同所在地商务部门出具)原件、复印件 2预收人民币资金超合同金额25%
a书面说明:实际报关时间或调整后预计报关时间b贸易合同
原件、复印件
3逾期未收货款(即货物出口后210天境内未收到人民币款)企业应当自到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向其结算银行填报《企业出口延期收款及存放境外申报备案表》并提交
a书面说明:该笔货物未收回货款金额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
b相关未收款证明材料 原件、复印件 4出口项下人民币资金留存境外
a书面说明:存放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金额;开户银行、账号、用途;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等信息
2汇出汇款(含电汇、信用证、托收)需要提供的材料
a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口收款说明 b境外汇款申请书 或 对外付款/承兑通知c贸易合同 原件、复印件
d发票 原件、复印件e人民币进口报关单 原件、复印件(特别提醒:报关单上不能含核销单号!)
汇出(港澳清算行模式)
境外参加行中银香港/澳门中行境内客户
汇出(代理行清算模式)境内结算行(境内参加行)人行(CNAPS)境外客户 境内客户境内代理行境外参加行SWIFT记账港澳清算系统境外客户记账
注意事项
1预付人民币资金超合同金额25%
a书面说明:实际报关时间或调整后预计报关时间
b贸易合同
原件、复印件
另一境外参加行
九、申报
1试点企业收到跨境人民币款项时,应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并于5个工作日内办理申报;试点企业对外支付人民币款项时,应在提交《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同时办理申报。
2境内结算银行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服务时,应按照《关于下发〈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业务操作规程〉的通知((96)汇国发字第13号)进行金融机构对境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
十、RCPMIS信息报送
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在扩容 篇3
从“温开水”到126亿
去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四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标志着人民币结算领域终于拓展到了一般国际贸易。2009年7月6日,随着“第一单”落户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不过,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进行得并不顺利。境外客户的认识度不高、操作中频频遭遇的细节性问题,都成了人民币“跨境”的障碍。上海和广东一些试点企业纷纷表示,许多境外客户习惯了用美元进行结算,不太认可人民币,且外界普遍存在着人民币升值预期,改用人民币结算后,汇率波动风险的承担方由中方变成了外方,更增加了接受的难度。不仅如此,异地报关、出口退税等环节的卡壳,都使得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操作并不通畅,以至于有些企业在启动试点一个月后,仍然不见人民币订单。央行上海分行的相关数据显示,启动试点一个月内,在结算业务方面,出口仅有4笔,进口5笔,业务总额为200多万元人民币。
不过,随着企业对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提高,以及配套政策的逐步完善,情况出现好转。根据今年上海商务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92家获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的企业,在2009年完成的结算额为21.35亿元。 而今年2月底,我国总的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达到126亿元,报关、结算、退税等方面都平稳推进,试点情况良好。
跨境结算呼声渐高
当然,126亿元的绝对数字,相对于中国贸易结算总规模仍显得很少。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跨境结算量,扩大试点地区和企业数量是必须的。而目前扩展这项工作的一个有利点是,企业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正在稳步提高。
以率先开展了试点的上海来说,截至4月1日,上海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达到73亿元,占全国的50%左右。据悉,在上海现有的试点企业中,进口业务范围已扩大到全部企业,出口业务范围则仍限于首批试点的92家企业。而且,目前的试点企业多为大型国企和民企领头羊,那些与香港、东盟贸易往来较为密切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仍在期待门槛的放宽。此外,有关人士表示,上海的出口目的地以欧美和日本为主,但上述两个区域都不在试点范围内,该人士呼吁在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走出去”领域,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同样在广东,面向欧美市场的出口大户暂不能采用人民币结算,也是一个显见的问题。当地外经贸部门呼吁,积极增加试点企业的数量,力争早日在全省所有企业中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其他地区的积极性也很高。据悉,在上海和广东四市试点不久,就有多个省市向国务院上报了试点的请示,同时,已与我国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也希望尽快开展本币结算试点工作。在3月底召开的“第三届长三角金融论坛”上,尚处在试点大门外的江浙两地就表达了迫切的心情。当时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赵克志表示,“无论是省内进出口企业、境外供货商和在苏外资企业,都对人民币跨境结算有强烈的需求。”而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的浙江,金德水副省长表示,“当前浙江经济处于企稳回升的时期,为提高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浙江希望能尽早成为试点地区。”
14个省市或将开放“跨境”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建议,适时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他认为,“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只是符号变化,即把货币计算单位改为人民币,从银行操作来看,业务流程、风险管控已经比较成熟”。
去年底以来,央行联合商务部、海关、税务等六部委进一步调研,也对扩大试点范围、拓宽境外人民币来源渠道等问题达成共识。3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货政二司司长李波透露,未来央行准备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其一是稳步扩大境内外试点范围和试点企业数量,六部委正在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其二,做好相关配套工作,包括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信息共用和监管合作系统的改进;其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扩大境外主体人民币来源和应用的渠道,包括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支援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有序地对境外主体开放境内一部分人民币市场;其四,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特别是要让其他国家的央行了解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制度安排。
有业内消息称,所谓试点范围的扩大,是指将有14个省市开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由于目前资本项下人民币兑换尚未放开,在国外获取的人民币无法进入国内资本市场,这就是境外企业不愿意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悉,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已经有个别业务在单笔单批的情况下,涉及资本项下的境外投资,业内也在讨论放宽境外客户用结算人民币投资国内股票、债券或理财产品的可能性。
上海或成人民币离岸市场
通过调研,这种境外人民币运用途径缺失的情况将得到改变,既然要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拓展,就要让流到境外的人民币,得以在境外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上进行交易。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明确表示,支援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同时研究在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可能性。“在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我们要给流出境内的人民币一个交易的市场,这样才能够促进、保证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
跨境人民币业务套利行为初探 篇4
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在境内在岸市场与境外离岸市场上不同的汇率制度和货币供求关系, 使得两个市场上的汇率、利率出现了差价。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度, 港元报价紧盯美元, 整个汇率制度受美元影响显著。大陆采取一揽子货币政策, 以美元为主要参考货币, 其他货币采用辅助权重作为参考, 共同参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正是由于汇率制度的差异, 使得人民币在两个市场上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不同。另外, 相较大陆市场, 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相对稀缺, 供求关系的差异导致了存贷利率水平也有不同, 这也是形成套利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 企业在规避政策限制和节省财务费用的驱动下, 利用人民币境内外的汇差和利差, 间接进行套利;另一方面, 银行在企业间接套利需求基础上, 设计了许多用于套利的跨境人民币产品, 企业由此利用银行跨境产品进行单纯的套利操作。
(一) 企业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自发套利模式
转口贸易。企业收取境外汇入人民币, 之后使用自有外汇对外支付, 收入的货款不必受到待核查账户的限制, 另外还节省了汇兑成本。同时, 持有人民币支付外币也额外获取了人民币升值收益。
贸易货款汇出。企业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划付至离岸市场, 然后在离岸市场上以较低价格购入外币实际对外支付。这种模式利用两个市场的汇差, 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 实现支付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转汇。境内贸易进口方通过境外中间方, 一般为关联公司或中间商, 将人民币转汇至境外。人民币由中间方在境外购买外币, 利用了境内外汇差, 节省贸易成本。
(二) 利用银行金融配套产品和短期融资服务进行套利的模式
银行转收汇。银行利用境外分支机构, 将企业收取的货款在境外按照之前协定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后向境内企业支付, 利用境外离岸市场上较低的人民币结汇价实现汇率套利。
全额人民币保证金质押条件下的短期贸易融资。银行在企业提供全额人民币保证金质押的条件下, 利用境外代理行或分支机构拥有的人民币资金进行跨境划付, 为境内外企业提供短期融资, 这种模式在进口和出口结算业务都有使用, 常见的产品有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人民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进口保付等。
境外人民币贷款。在这种离岸融资模式中, 企业直接在境外获得人民币贷款, 利用境内外利率差异实现套利收益, 并且解决境内银根紧缩和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
二、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与NDF产品无风险收益锁定业务模式
(一) 业务模式应用流程与套利收益构成
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与NDF结合的业务模式是境内申请开立人民币跨境信用证与境外签订NDF远期协议的结合使用。此种模式多用于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 在外贸结算的基础上, 利用境内外市场上人民币汇差、利差, 获取套利收益。境内企业依据与境外关联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 以100%人民币资金质押, 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以境外关联公司为受益人的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境外受益人根据信用证单据条款向境外议付行提交, 并凭借开证行承兑电向境外银行申请外币押汇。同时, 境外关联公司又与境外银行签订等值人民币的NDF远期协议。在信用证到期后, 境外关联公司使用境内企业支付的信用证款项, 完成NDF差价交割, 归还境外银行融资款项。
人民币远期升值预期下, 企业通过该业务模式获得多方面收益, 首先是获得境内人民币存款利息收益, 其次是人民币延期购汇支付获得汇差收益, 然后是使用境外较低的人民币融资成本替代境内融资成本的利差收益。境外关联公司则可能获得NDF汇差收益。但是, 这种汇差收益是以人民币升值一定幅度为前提条件。NDF的主要作用是稳定企业内部风险, 与境内企业延期付汇行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形成对冲, 固定企业境内外的综合收益。
(二) 即期汇率与NDF远期汇率
在以上业务模式中, 企业的利息收益固定, 境内外利差收益也相对固定, 只有在人民币保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 境内企业才能在延期付汇中获得汇差收益。因此, 该模式套利成功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能保持升值预期。NDF汇率与人民币即期汇率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汇差空间, 是分析这一模型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NDF汇率的关键。2006年汇率制度改革后, 央行确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更多的让给市场。2006年以后, 人民币NDF汇率波动明显大于即期汇率, 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价值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大, 而人民币即期汇率受到境内汇率制动的影响, 在一个相对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上波动比较平缓, 因此在人民币远期升值预期的条件下, 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套利空间。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套利的风险
套利行为可能产生的风险, 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境内外市场上存在汇差、利差, 或者人民币汇率预期高于即期汇率是基本前提, 一旦汇率、利率的阶段性波动, 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清查压力。由于套利行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作为约束, 买卖双方更容易主动操控交易, 更改清偿时限, 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变为贬值预期, 企业就产生集中的短期债务清偿风险。相对于债券、投资等资本项目, 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负债时间更短、刚性更强、内含的财务风险更大。宏观层面。具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资金代替美元资金流往境外, 使得境内外汇储备增加。而且, 在境外通过套利增长的人民币资金也会流入境内, 与正常贸易流入的人民币资金难以区分, 加剧境内通胀, 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效用。
参考文献
[1]袁金宇.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NDF的运用及收益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 (9)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正式启动 篇5
深圳前海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已正式启动。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已经敲定了“第一批”银行,同时受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这批银行有~家,包括中资银行也包括外资银行。这批银行名单将在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实施细则发布后统一公布。上述知情人士说,“相关部门并不想让哪家银行做第一单跨境人民币业务,而是有一批银行同时受理。”同时,目前这批银行都已完成了内部流程以及和人行的沟通。
年月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批复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实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按照贷款实际用途在合理范围内自主确定。同时,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
参与《前海金融产业专项规划》制定的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刘东民透露,前海的金融改革创新包括了三方面内容:人民币跨境试验区的建设,资本市场创新与深港合作和保险试验区的建立。他表示,在前海实行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香港的银行可以给前海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起到人民币回流的作用。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到年月,已经有亿元人民币存款,由于资本管制,香港的人民币很难自由回到内地投资,这会降低人们继续持有人民币的意愿。现在在前海放开一个口子,但口子并不大,只能贷款给注册在前海的企业,确保人民币回流规模有限,不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试行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好处在于使香港人民币持有者受益,同时扩宽内地企业获得贷款的途径,而且香港贷款利率应该比内地银行的利率低。前海管理局经营发展处处长、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表示,未来前海将实现“本币外币,境内境外,在岸离岸”三个打通,人民币国际化的巨大机遇届时就会显现。王锦侠透露,已经有家企业获准入前海合作区经营或投资,相信有不少企业会根据实际所需资金情况向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出申请。前海要强调高端性 不仅仅是创造GDP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玮)“前海是深圳下一步发展最大亮点和最重要的增长极,有着梦幻般的发展愿景。有时间就想过来看看,每一次过来都很受振奋,增强信心。”昨日,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到前海调研,强调前海是在一张白纸上建设,应始终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开发,“前海不仅仅是创造GDP,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突出深港合作、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人才汇聚等,要强调高端性。”
自国务院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以来,前海一直坚持高水平规划和建设,目前已经完成层次完善的规划体系,并加快推进土地整备和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在调研中,王荣先后走访了今年前海建设的一号工程“前海展示厅”和“一廊两路(东滨路和航海路)”。
其中,“前海展示厅”设计新颖独特,施工难度不亚于北京鸟巢,目前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全力推进装饰装修,策展布展等,计划下月底正式对外开发。而“一廊两路”中,东滨路和航海路试验段综合管沟采用矩形箱涵的结构形式,目前共同沟的结构工程已经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交叉口关键点正在进行桩基础施工,预计将于明年月日竣工。竣工之后将使得地下道路空间得到极大提升,方便地下管线的维护和保养,同时提升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今后要把前海按曼哈顿的模式进行建设,标准要求非常高,包括我们的路面、道牙和绿化都要体现海边生态的特色。”市政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陈汉学说。
关键词
前海南沙横琴合作
三地联手打造国家首个人才管理改革示范区
记者昨日从深圳前海管理局获悉,“前海、南沙、横琴三地友好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已举行。中组部已经批复三地共同打造粤港澳人才特别合作示范区,并将该示范区定为国家首个人才管理改革示范区。
今年月日,南沙、前海、横琴在南沙签署《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四个月召开一次。此次联席会议上,三方再次明确了组成战略“金三角”,深化粤港澳战略合作,引领珠三角乃至全省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谈及三地产业布局上错位发展,深圳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说,三地产业主导方向不同,前海将重点扶持包括金融、信息、科技、现代物流在内的高端服务业,金融为重中之重;南沙、横琴因为有广大腹地,会有一定空间继续发展生产制造业。
省港澳办副主任金萍则认为地理位置已经决定了三地的错位发展。“前海毗邻香港,未来在于精细化发展,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领域合作;横琴毗邻澳门,可与之在金融、制造、休闲旅游等方面展开合作;南沙面积最大,平方公里,具有广州新城概念,未来将是一个综合性开发、合作区域。”
除了协同推进政策创新,共同降低港澳企业进驻门槛外,联席会提出三地应协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港澳地区在规则制度、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交流,学习借鉴港澳在社会事务管理、商业运行规则、亲商重才环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共同营造一个兼具内地特点和港澳特色的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此外,前海管理局还表示,前海最快一个月内会推出产业准入目录,备受各界关注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有望于年底前出台。
关键词
深港合作
业界专家:深港前海合作应着眼于多赢局面
香港总商会昨日在港举办“香港·前海创新合作商机研讨会”,与会者表示,深港前海合作应着眼于多赢,这不仅是指深港、粤港的区域与区域间的多赢,也包括香港内部区域内的多赢。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已获中央政府支持,将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在金融、保险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的金融领域创新合作。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启动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月日发布公告称,央行办公厅已批复同意《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深圳前海地区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正式启动。
据东方早报(博客,微博)报道,公告称,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以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深圳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结算。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用途应用于前海的建设与发展。
借款利率和借贷期限方面,央行称,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期限由借贷双方按照贷款实际用途在合理范围内自主确定,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一般而言,香港人民币借贷利率比内地要略低。
年月,国务院批复了关于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跨境贷款。此举被视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新里程碑,因为这一涉及资本项目直接开放的试点将明显加速内地和香港金融系统的整合。
不过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从央行公告来看,目前前海进行的试点只是从香港借入人民币,而非“跨境双向贷款”。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延伸阅读
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接近亿
据证券时报报道,在即将过去的年对于香港银行业来讲充满挑战,从年初外围市场的不稳定,到年中经济疲软再到年末稍有复苏,银行业在本轮经济危机中表现可圈可点。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在过去年当中持续扩大,目前规模达到近亿元。
香港作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受到广泛关注,去年末以来,香港人民币存款转升为跌,今年月份才止跌回升,当月环比上升%至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有亿元人民币,加上点心债市场亿元人民币的规模,以及亿元人民币的A股ETF,人民币资金池有近亿元。
从年年初开始,香港金管局就同英国政府成立合作工作小组,共同推进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在支付结算系统、促进人民币市场流动性以及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加强联系。月日,合作小组召开首次会议,随着中国内地有关当局推出连串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直接投资及证券投资使用的措施,人民币在商业及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增加,为香港及伦敦的私营机构带来更多的商机。
年月日,非港居民获允许在港开设人民币存款账户,是香港银行业本促进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在今年首几个月香港人民币存款连续下降的局面下,此项业务对增加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后,国际热钱盯准香港市场,港元汇率不断触及强方兑换保证。为捍卫联系汇率制,金管局从月日起,连续次出手承接美元抛盘,累计注资达亿港元。
此外,欧美大行丑闻频出波及香港银行业,引发香港金管局对本港银行的进一步监管。月底,金管局表示已就有关瑞士联合银行在提供香港银行同业拆息(Hibor)以及区内其他参考利率的报价可能涉及不当行为展开调查,会因应调查结果,考虑需要采取的行动。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前海空间规划编制近尾声 中集等三公司被曝有地
被赋予众多先行先试政策的改革试验区前海近期备受关注,二级市场对于“前海概念股”的炒作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前海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海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就在市场困惑究竟哪个公司才是最正宗的前海概念股时,中集集团(,股吧)执行董事兼总裁麦伯良近日在香港公开表示,公司在前海拥有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成为首个公开承认在前海“有地”的A股上市公司。
据上证报报道,中集集团管理层周一在香港召开记者会,向境外媒体推介中集集团,为其H股在香港主板挂牌做准备。麦伯良在介绍集团多元化业务时,提及集团在深圳、上海、青岛、扬州及天津等地有近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其中在深圳前海合作区内,就拥有超过万平方米的土地,但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深圳市政府有意转变其用途,但具体如何开发还有待前海相关规划完成后才能确定。
查阅前海管理局官方网站上的公开资料可以发现,由于历史原因,前海片区因为靠近港口,有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招商局、中集集团和西部物流三大企业,目前,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与这些企业商讨回收土地的具体政策,使前海开发有足够的空间。
前海合作区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招商局、中集集团和西部物流三大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占了该区总土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但土地用途均为工业用地。根据前海的规划,这片土地的用途未来将全部改变,转成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或其他。
据了解,以上三家企业目前仍在等待深圳市政府对其平方公里土地的具体处理方案,由于涉及回收补偿标准,相关方案还需等待前海综合规划出台后才能确定。值得注意的是,前海官方网站的信息显示,综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海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接近尾声。“无论是现金补偿还是合作开发,三家公司均将直接受益。”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此前证实,目前在前海合作区内拥有土地的公司只有以上家,其中中集集团是A股上市公司,招商局集团和西部物流母公司深圳国际是香港上市公司。而此前被市场当作“前海概念股”龙头的沙河股份(,股吧)、华联控股(,股吧)等,在前海合作区内,均无土地储备。
另外据了解,前海即将启动土地出让,但合作区内的土地将定向出让给在前海设立总部基地或投资重大项目的龙头企业,基本不会向纯房地产开发商出售。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细则或将于近日公布
日前有媒体报道,《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已经下发至部分银行,近期将向社会公布。
据中证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对此表示,应以该行公开发布的信息为准。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表示,跨境人民币贷款细则内容将在近日正式公布。据接近香港外资和中资银行人士透露,目前恒生、汇丰、渣打、建设银行(,股吧)、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等正在争取成为第一批受理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银行。
《细则》详细规定了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获取跨境人民币贷款的具体业务流程,并明确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用途,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委托贷款、购买理财产品和非自用房产等。借款企业使用贷款资金前,应当向境内结算银行提交相关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在获得港方贷款银行回复后方可办理贷款资金支付,并于当天完成贷款资金支付划转手续。
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此前发布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用途应符合前海产业发展目录要求,优先支持用于进口及其他对外支付的贷款需求。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细则发布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倩蔚)元旦前,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正式启动,给前海的企业和深圳地区各家银行机构送了一份新年大礼。日前,深圳人行进一步下发了具体实施细则,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脚步将再次加快。截至昨日,各家相关银行都已经收到了深圳人行下发的这一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南方日报记者也从拿到的这份《实施细则》中看到,跨境贷款的具体操作办法都在《细则》中一一列明,细则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流向做了严格控制。
不得投资有价证券、理财产品等
《细则》明确指出,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深圳人行将根据相关人民币业务发展情况、前海建设发展需求和国内的宏观调控需要,测算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余额。
为防止贷款资金流向各个资本投机领域,这次发布的细则对跨境贷款的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细则》要求,前海跨境人民币的款项用途应符合前海产业发展目录要求,优先支持用于进口及其他对外支付的贷款需求。不得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不得用于委托贷款、不得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房产等。
而企业在办理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前,须要通过境内结算银行向深圳人行备案,备案时需要提供企业的营业执照和贷款用途的说明、企业相关征信报告等材料。企业凭《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等材料,向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申请跨境人民币贷款,《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有效期为三个月。
备案后,企业还需要在境内结算银行申请开立专门用于存款从香港汇入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资金(账户不得办理现金收付业务)。在贷款资金入账前,要向银行提交资金使用说明和此前人行的备案表,待境内结算银行审核通过后才能通知香港贷款银行百里贷款资金划拨款手续。使用资金时,还需要向境内银行提交相关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并在获得香港贷款银行同意贷款资金支付书面答复后,才可以办理贷款资金支付。
香港离岸人民币初成规模
记者采访中,多家银行都表示正在研究此《细则》,并将积极配合企业需求。但由于目前跨境结算目前前海注册的企业也就多家,采访中一些中资银行对这个业务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
根据汇丰银行提供的数据,作为最具规模和最有效率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目前拥有超过亿元人民币存款及存款证,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人民币年交易额近万亿元,境外人民币债券年发行额近亿元,是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重要枢纽。
此前公布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期限、贷款利率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由于香港人民币贷款利率较低,不少外贸企业都热衷于从香港融资,以降低资金成本。去年月曾有一批约家省内注册企业曾获准赴港借贷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并且资金可汇回内地使用,每宗获批金额在数亿元左右,息率约%。
有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主管分析认为,预计未来香港一年期贷款利率在%至%区间,大大低于当前%的一年期人民币基准利率。“前海跨境人民币对前海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也将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前海。这样的贷款需求预计会越来越多。”上述人士分析指出。
此前,汇丰香港区总裁冯婉眉分析表示,前海支持的试点跨境贷款,有助于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将会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新动力(,基金吧),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和香港人民币存量的继续提升。“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创新是深港合作的关键切入点。香港的现代金融市场有助于国内的投融资主体获得多元化金融服务。”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或先行先试
有媒体报道称,前海深港合作区总体规划的细则方案最快月底出台,包括跨境人民币贷款、前海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设立前海国家级人民币股权投资母基金、新型要素交易平台等在内的金融创新举措也会先后落地,政策力度将超预期。
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 篇6
一、跨境人民币业务现状
1.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基本涵义。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指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的各项跨境国际结算业务。主要包括跨境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人民币结算、其它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结算、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投资(包括境内机构向境外投资和境外机构向境内投资)及融资业务、境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购售及投资融资业务和跨境人民币现钞业务等。
2.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特点。跨境人民币业务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国际经贸融合、综合国力增强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而发展,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 063亿元。二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品种不断丰富。如人民币在跨境投资、融资和担保业务、股权转让、人民币证券投资业务等方面正在进行积极探索。三是境外人民币业务进展顺利。目前香港、澳门、菲律宾分别开展了人民币清算、购售、进入中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人民币存款、现钞业务和个人人民币业务等,业务量呈稳步增长态势。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影响因素与作用
1.跨境人民币业务影响因素。从目前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尽管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双向结算,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境外人民币存量不足成为制约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境外人民币存量长期不足,很可能会导致跨境人民币业务畸形单边发展,最终致使人民币国际化没有存在的必要。此外,由于目前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不足,流出境外的人民币可能被兑成外币,使得人民币的境外存量很难有所突破。
2.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作用。从微观层面来说,跨境人民币结算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防止外币贬值带来的损失;锁定企业财务成本,估算企业预期收益;同时精简流程,简化手续,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从宏观层面来讲,跨境人民币业务有利于加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促进中国经济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
三、政策与建议
针对我国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建议:
1.推动人民币结算,鼓励人民币“走出去”。
要增加人民币境外存量就必然需要大量人民币先“走出去”。随着人民币在境外市场存量的增加,境内外人民币才会流通循环起来,进出口才会逐渐平衡。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与相对更不发达国家的贸易中,人民币应占据优势。因此,在中国的贸易伙伴国中,可优先推进与一些相对不发达的亚洲、非洲国家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另外,国家发达与否还体现在市场发展方面,相对完善的外汇市场和银行体系有利于本国货币结算。因此,在目前中国进一步改革外汇市场和银行体系的同时,可以寻求与市场相对更不完善的国家发展人民币结算贸易。
2.利用香港特殊优势,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人民币若在境外形成循环,必然会产生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需求。因此,要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有必要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汇聚境外流动的人民币,同时提供高效的清算渠道。人民币的国际化,在短期内无法奢望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之外其他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由于香港的特殊地位,完全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站。香港具有成为中国首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优势。香港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同时又与内地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在管理上香港市场又同内地分离,是极好的实验地区。无论从贸易结算需求还是金融市场需求看,香港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长也在预热中。香港人民币资金池迅速增大后可以不回流内地,而是通过香港的国际网络,借出人民币予其他国家,例如需用人民币购买内地产品的东盟、非洲、南美国家。就全球而言,随着人民币开始在全球流动,人民币交易量大幅上升,一些重要外汇交易市场如纽约、伦敦和东京自然而然会建立新的交易系统和结算室来交易人民币。
3.推进境内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发展外汇市场。
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回流,可加强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意愿,进而促进人民币用作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目前,境外人民币运作渠道少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需要逐步开放境内金融市场,向境外主体提供资金拆借、债券和股票投资的机会。期间,需要注意监控境外人民币流入的规模,建立审批或核准制度,适时利用税收政策调节收益和本金的流入。同时,扩大境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金融产品以满足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跨境结算回流困境分析 篇7
近年来,中国一直试图寻求对关键储备货币的替代,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元大幅贬值,欧元区陷入崩溃的边缘。为刺激本国经济,至2012年9月14日美国已连续出台三轮的量化宽松(QE)政策,国际美元外汇储备价值受到不断侵蚀。据IMF数据,2011年全球的外汇储备超过60%是美元资产,而截至2012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达32 400.05亿美元,显然中国外汇储备利益更是首当其冲。中国的过度利用廉价劳动力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这将终结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被低估的物质基础;迅速积累大量外汇储备的时代也将过去(Garber, 2011),靠经常项目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即将进入到瓶颈阶段。2011年8月以来人民币升值逐渐趋缓,香港市场储蓄规模大幅下降,而放松资本项目又存在三难困境。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压力并非一般,对人民币国际化,因势利导,避免急功近利是首要目标,而如何安排资本项目下离岸人民币回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经常项目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局限性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现状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2009年7月开始试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仅两年多时间2011年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FT中文网, 2012),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占整个涉外收付款总额的6.7%(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2)。2012年第一季度,这比例已经超过8%。2012年1月起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允许国际投资者把人民币用作所有期货产品交易的抵押品(FT中文网, 2011),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进一步扩大。
在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到2011年末香港人民币存款占香港外币存款的比重为18.9%,同比提高7.5%,人民币已成为香港第二大外币存款。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金额,从2009年不到20亿元人民币,到2011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达到19 149亿元人民币(见表1)。同期,内地以人民币结算的对外贸易的总额为20 812.7亿元人民币(HKMA, 2012a),经香港的结算量约占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的92%。香港已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枢纽。
(二) 资本管制下的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货币国际化的属性需从几个维度来判断:经济的规模、宏观经济的稳定、贸易网络、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家政策对货币国际化的支持(Maziad & Kang, 2012)。与国际储备货币相关因素不只是GDP,还包括贸易,以及外部金融头寸,并且货币的国际地位的变化相对于货币地位基础的决定因素的改变,往往有很长滞后期(Subramanian, 2011)。
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期条件是国际上对人民币持续的货币需求。当前中国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的排名加上长期强劲的增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出口贸易排名第一,进口贸易排名第二,并且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速。据世界贸易组织数据,2005-2010年间几个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和地区中,美国和欧盟的年均实际GDP的增长率仅为1%,日本和英国为0,而同期中国为11%。中国与世界上多数的国家、产品、商品存在广泛的贸易联系,在全球的贸易和亚洲供应链中处于中心地位(Maziad & Kang, 2012)。多样化的贸易结构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头寸分布条件。但是没有相应的资本市场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较差,货币国际化高度依赖出口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孙海霞, 2011)。根据HSBC的估计,2013-2015年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中将有一半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总额相当于2万亿美元,这个规模将接近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临界点(Kwok, et al., 2011)。当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性不足。虽然香港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居全球之首,其中即期外汇交易量占全球的56%(HKMA, 2012b),平均每天香港离岸即期和远期人民币交易量达320亿元人民币, 约为50亿美元(中新网, 2012)。这个规模相对于日交易量4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仍十分小。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见图1),在已考虑交易对手方重复计算交易的情况下(BIS, 2010),人民币的每日平均交易量仅为0.43%,远低于美元42.43%和欧元19.5%,也低于英镑、港币、新加坡元等货币的交易量,而新加坡和伦敦未来很可能成为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另外,在主要的国际货币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本币的跨境交易量大于本地交易量,且本币本地交易量与跨境交易量的比率接近于1:2 (见表2)。而人民币本地交易量与跨境交易量分别为55.21%和44.79%,这表明与其它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在交易绝对量上相差悬殊,并且本地交易量与跨境交易量的比率与一般国际货币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保持在10%以上,并且相对世界其他国家保持较低的通胀水平。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使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稳定在AA-。中国金融领域深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据BIS测算, 2009年中国对全球金融深度的贡献为7.15%,香港对全球金融深度贡献为1.5%,而同期美国的贡献度为29.2%(Goyal, et al., 2011:p7)。但不能无视的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工具还相对较少,特别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人民币金融工具非常缺乏,这严重影响了离岸市场的流动性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为维护内地资本市场稳定,中国一直保持较严格的资本控制,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是两种最主要的促进离岸人民币回流的形式。由于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的供应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和在港人民币储蓄资金池的增长,大量的人民币集聚在离岸市场(见图2)。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投机,香港的银行通过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人民币受到约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净开放的人民币头寸被限制在资产或负债的10%。2011年中国允许外国企业在大陆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具体的投资需接受审批。FDI资金跨境流动必须以实际结算和业务为依据,超过3亿以上金额需经商务部审批,不足3亿元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尽管开放人民币FDI从长远看将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增强利用人民币融资的信心,但短期内跨境资本流动受到配额限制,对解决离岸市场人民币投资需求的作用有限。
数据来源:BIS,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 in 2010 - Final results,本研究整理
二、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
(一)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
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简称人民币离岸债)作为一种较早出现的离岸人民币回流形式,主要功能是为离岸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优于银行储蓄的投资工具,提升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流动性。但与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相比,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一直以来是相对小的市场,见表3。
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又被称为点心债券,这种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在香港离岸市场,并根据离岸人民币汇率结算。 点心债主要包括四类:债券(bond)、中期票据(medium-term note)、存款证(certificate of deposits)、浮动利率票据(floating rate note)。由于点心发债方是以政府或银行的身份,这些机构的信用级别较高,加上债券期限短和市场对人民币普遍存在升值的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点心债的风险较低,大多数点心债并没有信用评级。另外,由于点心债发行规模较小,点心债评级成本较高,发行人披露债券信息的意愿也不高。
另一类离岸人民币债券是以人民币计价,基于在岸人民币汇率而以美元结算的合成债券,简称人民币合成债券或合成债。合成债的出现被认为是现阶段以最适合的方式,融合内地融资与海外投资的需求。与点心债相比,尽管点心债票面息率一般比合成债低,但合成债为投资者节约了换汇成本,并且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持有债券可获得票面利息和汇率升值的双重收益。
目前,人民币回流机制还不完善,企业在离岸市场通过点心债融入的人民币被视为“外币”,在配额审批的限制下货币回流期较长,期间融资方仍需支付债券利息,所以导致融资成本升高。合成债在境外直接融入美元,并且利用外商对内直接投资的通道进入在岸市场。在合成债市场,投资机构和个人在离岸市场购入大量人民币资产,并不需要持有大量人民币和开设人民币账户(王如忠和窦佼,2012)。因此,合成债很容易成为国际热钱流入的通道,影响在岸市场的货币政策的效力。从短期看,人民币合成债适应了当前市场的形势和需求。但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人民币投资工具,随着回流机制的完善,以及资本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合成债必然会被点心债所取代。
数据来源:HKMA, PBoC, Bloomberg (Morgan, 2012)
(二)驱动点心债市场的主因
2007年1月允许合格大陆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行了离岸人民币债券。为建设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人民币在境外投资,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快速增长。从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五年的时间里,共98个独立发债人发行人民币债券329次,发行总额超过2 220亿元(Fung, et al., 2012:p6)。点心债最初主要面向零售客户和投行的私有客户,但是自2011年点心债的目标客户开始转向机构投资者,多个亚洲国家央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也出现在债券投标者中(FT中文网, 2011)。所以,在离岸市场对点心债需求非常高的主要原因:
1.离岸市场快速积累的人民币储蓄凸显人民币计价投资产品的匮乏,在未来市场对点心债仍会保持较高的需求。与基于美元的亚洲债券相比,点心债有期限较短、市场相对稳定,利率风险较低等特点。
2.人民币升值预期。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意愿的迅速上升与市场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有重要的关系。由于市场对人民币有较高的升值预期,市场投机气氛较重,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暂缓或者停滞,市场就会出现大幅波动。
3.离岸与在岸市场存在的利差。点心债虽是以主权债或半主权债形式在离岸市场发行,但与在岸市场发行的国债相比存在较大的利差。例如5年期点心债的利率为1.4%,而同期在岸市场财政部发行的5年期国债利率为3.9%。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在岸市场可视为在资本开放条件不成熟情况下,保证在岸市场货币储备的作用。资本项目开放使原先获取外币存在较多限制的企业受益最为显著,企业可以在离岸市场以更低成本获得资金(Prati, et al., 2012)。
三、 离岸人民币债券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也受到一些问题困扰,主要表现在:
1.如何认识离岸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日元国际化过程中也曾有观点(Hamada & Horiuchi, 1987;Tavlas & Ozeki, 1992;Sato, 1999)认为制约日元提高在国际贸易中计价比例的原因,是日元计价的国债市场和银行承兑票据市场规模太小。但是,由于日本国债市场仅次于美国,比英国和德国大,而日元计价贸易却不如德国马克的比例高,可见国债市场小并不一定是决定日元国际化的关键因素。所以,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仍需要理论和实践的检验。
2.发债主体国际化程度不高。从发债总体构成来看,离岸人民0币债券的发行规模仍相对较小,发债主体是中国国内的国有企业,这与其他国际货币离岸市场发债人主要是外国主体的情况形成鲜明对照。据统计(Fung, et al., 2012),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香港离岸市场占点心债市场总份额的70.1%的前20大发债人中,国外发债人只有三家,发债合计市场份额仅为4%, 且这三家跨国公司均有附属机构在华开展业务,造成这种发债主体国际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发债制度不灵活。由于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审批严格且时间长,企业通过审批,获准发行离岸债券,融入的资金汇回内地仍需等待资本配额,一系列过程导致整个发债成本增加。人民币离岸债券的流动性不足,离岸人民币债券缺乏信用评级,缺少收益曲线和参照基准,市场规模太小,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不足。因此,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应加强债券评级体系建设,增加长期债的发债规模,在市场上形成人民债券利率基准。
3.利差主导的回流机制不可持续。从政策的角度,当前设计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利差是实现离岸人民币回流在岸市场的关键机制,但前提是资本管制仍然存在,资本不能自由地跨境流动。香港市场与在岸市场人民币的息差将近3% (Mo, 2011),两个市场的分割形成不同的货币供给和需求,息差导致投资者产生了显著的暴露。一旦市场条件出现较大逆转,离岸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资本可兑换程度的提高,利差必将缩窄,靠利差吸引国内的企业到香港市场融资的机制难以维持。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并将融入的资金回流内地,一方面减轻了离岸市场快速增长的人民币储蓄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迫使中国央行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为这部分流入资金消毒。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开放迫使央行必须积累更多的外汇储蓄,更多地干预外汇市场,应对离岸、在岸两个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差(Garber, 2011)。在此情况下,若立即放松资本控制会影响离岸市场的吸引力,还需解决在税收、法律、监管等协调上的问题。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离岸人民币市场跨境回流形成了挥发性传导通道,使离岸市场波动通过此途径影响在岸市场。发展人民币在岸市场的深度,吸收不断增长的跨境回流产生的冲击是一项长期任务。从长期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驱动,改革金融体制,增加在岸市场的开放度。如果人民币能够双向流动,将增强外国企业持有人民币负债的意愿,促进离岸市场人民币资产规模的进一步壮大。所以,当前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重点,在于继续人民币国际化过程,逐步放松资本控制,向自由浮动汇率的方向发展。在离岸和在岸市场间套利活动的增加,离岸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会逐渐增强。国内企业在离岸市场融资回流将抵消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率、汇率政策需适应人民币跨境回流机制的建设要求。在回流形式上,应以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循环的枢纽,将汇聚在离岸中心的人民币再次向国际市场输送,而不必让离岸人民币回流在岸市场。这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之初向海外扩展,也有利于发挥离岸市场的风险隔离作用。
由于人民币存在升值的风险,将增加发债成本,影响了国外的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意愿。要支持稳定的人民币市场,提升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需发展人民币计价金融工具,如债券、人民币期货、对冲基金,以及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s)等市场。针对人民币离岸债券国外发行人参与度较低的问题,应逐步扩大外国发行人民币债券产品的数量,逐步简化直至取消对内直接投资的审批程序。让国外发行人更多地参与发行人民币债券,扩大人民币的国际用途。建立市场信用评级体系,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加政府债在离岸市场的发行,同时吸引外国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计价主权债,促进离岸人民币债券成为国际储备资产。
摘要:目前,经常项目推动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到瓶颈阶段,如何安排资本项目下离岸人民币回流是关键。本文分析了资本管制下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滞后,以及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发展的相关问题,认为跨境资本流动对解决离岸市场人民币投资需求的作用有限;跨境回流的主要问题是离岸债发债人国际化程度不高,利差主导的回流机制不可持续;推进离岸市场发展需放松资本控制,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金融工具种类,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发挥离岸中心在人民币循环中的枢纽作用,重点在于提升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流动性。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利弊分析 篇8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流动,现状,利弊
1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利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对外经济贸易不断扩大, 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日渐提高, 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我国始终保持人民币不贬值, 使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大幅提升, 境外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2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现状及影响
2.1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现状
近年来, 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稳健发展, 并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参与国际贸易和资本往来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同时, 人民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币值稳定, 外汇储备充足, 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和之后, 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为东亚各国走出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 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
2.2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有利影响
2.2.1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 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2.2 减少汇价风险, 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 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即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 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 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2.2.3 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边境贸易和旅游等实体经济发生的人民币现金的跨境流动,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 推动和扩大了双边经贸往来, 加快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另外, 不少周边国家是自然资源丰富、市场供应短缺的国家。
2.3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不利影响
2.3.1 增加国内经济金融动荡
人民币跨境流通范围和规模的扩大, 可能使中国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遭受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增大。人民币跨国流动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 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国内, 国外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都会通过国际途径传递到国内。特别是如果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出现偏离, 或是即期汇率、利率与预期汇率、利率出现偏离, 将给国际游资以投机套利的机会, 刺激短期投资性资本的流动, 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中国国内金融体系的本身就不健全, 再加上国际金融环境的不稳定, 显然会更加增加国内经济金融动荡。
2.3.2 人民币跨境流动存在资本项目监管风险
我国政府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的方法是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 使得我国的短期资本无法流出, 境外的短期资本也无法进来。但是, 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是可以自由兑换成外币的, 尤其是在香港, 人民币与港币事实上已经是可以自由兑换了, 而港币又是完全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 所以, 通过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和港币与其他外币的兑换, 人民币就可以和港币以外的货币兑换了。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事实上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了。由于人民币事实上的可兑换性, 我国政府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效果要受到影响。
2.3.3 人民币跨境流动存在境外流动风险
由于人民币不是国际结算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不能完全自由兑换, 在当前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全面开放, 国内缺乏成熟的离岸清算中心和开放的金融产品市场的情况下, 人民币跨境结算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使得人民币在境外顺畅流通存在较大难度。境外企业拿到人民币, 除了可用于支付中国国内货款外, 别无其他投资途径。再加上一些支付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 人民币支付结算方式有可能反而增加成本。
3 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应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 以实现货币区域化的正效应, 防止和减少负效应。监管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包括国内物价的稳定和汇率的稳定, 以防范汇率的剧烈波动导致资本的投机性大幅度转移。监管内容:一是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应综合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变化;二是本外币流进和流出的监控防止大量非正常的流动;三是密切关注利率和汇率的波动状况;四是防止投机性资本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五是防止套汇套利活动对外汇市场的冲击。
3.2 建立并完善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渠道
第一, 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是《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实现可兑换的顺序上, 可参考“先放开长期资本项目, 后放开短期项目;先放开直接投资, 后放开证券投资;先债券, 后股票, 再衍生产品;先机构, 后个人;先小额, 再大额”的规则。同时,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要与人民币跨境业务进程相适应。
第二, 发展和开放境内外人民币债券市场。人民币债券市场由于风险较小, 可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首要选择。一是进一步扩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规模, 在目前近700亿元的基础上, 可进一步放宽发行主体和扩大发行规模。二是要扩大放开境外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范围, 在目前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的限制, 为境外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金融市场提供先行试点。三是继续扩大“熊猫债券”市场规模, 为境外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华以人民币发债融资提供空间。
第三, 进一步有序开放境内股票市场。这也是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必要措施, 但股票市场开放应该是渐进有序的。
3.3 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
只有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 才能消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世人才能看到:中国企业打消了对外投资中的汇率损失顾虑, 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人民币也将跟着中国企业一道更多地走出国境;投机资本减少, 宏观经济管理当局面临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宏观经济稳定和人民币币值稳定得到更大保障, 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中长期价值更有信心;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进一步的资本项目开放松绑, 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得到满足;套利动机驱动下的人民币外流下降, 但是出口贸易结算中更多使用人民币。只有如此, 才是可持续的, 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桂梦吟.从人民币现钞在北美洲的流通状况看人民币国际化[J].金融经济:理论版, 2011 (6) .
[2]陈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成本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10 (8) .
[3]刘洪钟, 张振家.有限流动与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市场, 2011 (20) .
[4]王妮, 郑在诚.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7.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5个误区 篇9
自允许个人携带人民币出境开始, 人们就开始朴素地认为这些境外人民币都存放在了境外。其实所有货币都存放在其发行国银行体系内。反映在现实中, 就是所有美元都存放在美国的银行体系内, 所有欧元都存放在欧元区银行体系内……人民币也遵循相同规律。
再来看个人携带出境的人民币现钞。提高人民币携带出境限额后, 大量人民币现钞被携带出入境并流通。当地商户对收到的人民币现钞一般有以下处理方式:一是囤积, 但人们并不倾向这么做;二是向银行交存, 进入存款账户中, 而这最终进入前面描述的银行系统。因此, 所有流出境外的人民币现钞, 除了银行留下少量的备用金外, 都将被解付回存我国境内银行。
根据同样原理, 2009年7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也在跨境银行代理结算和清算模式下进行。由此, 境外人民币并非存放境外的人民币, 而是境外持有的、存放在境内银行体系中的人民币。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这是本币结算与外币结算截然不同的地方。采用外币结算时, 外币资金的所有权随结算方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转移的同时, 因其存放地本身就在境外, 所以我国支付的外币真实地汇划到了境外, 离开了我国的银行体系;而采用人民币结算时, 人民币资金虽然转移了所有权, 但无论收付都依然留存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内。
误区2境外人民币具有外汇性质
境外人民币是否具有外汇性质呢?对当地来说, 毫无疑问是诸多外币中的一种;但对作为人民币发行国的我国来说, 则不应视同外汇或具有外汇性质。境外通过与我国经济交往获得的人民币也不是外汇。对于我国而言, 人民币就是我国发行的主权货币, 不能因其用于支付时不作外汇, 持有时又作外汇来区别处理。
误区3人民币对外负债=外债
实际上, 人民币对外负债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外债, 它确实是我国的对外负债, 是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量中的一部分, 但与外币对外负债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从技术层面来看, 人民币对外负债的具体表现是境外持有人民币, 因此, 其本质是人民银行的对外负债, 是人民银行众多货币发行量中为境外主体持有的那部分人民币, 反映在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用于衡量货币供应量的M0、M1、M2等指标中。
从偿付角度来看, 本币对外负债时, 偿付采用的是我国的法币——人民币, 其货币供应量由我国掌握。外币对外负债时, 偿付采用的是他国的法币——外币, 其货币供应量则由外国央行掌握。
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的发展推动我国对外负债本币化, 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我国都有利。
误区4人民币跨境=资本账户可兑换
货币的可兑换性会影响资本的跨境流动, 但资本跨境流动不一定受货币的可兑换性约束, 尤其是无兑换的本币资本跨境流动。对于我国而言, 影响人民币境外债权债务变化的控制权——货币政策调控权掌握在我国, 其隐含的风险远小于外币。我国对“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本身实行着政府核准制管理, 即属于资本及金融账户性质的交易 (跨境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 都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核准。
因此, 人民币跨境结算涉及的不是资本账户可兑换问题, 而是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的本币结算问题。正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解决的是贸易便利化问题一样, 资本及金融账户交易的人民币结算解决的是投资便利化问题, 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开放。而且, 这种开放是可以借助人民币是我国主权货币的货币政策调控, 而非以往的兑换管制来进行调节。
误区5人民币跨境=人民币国际化
这是一个学术界非常热衷的话题, 笔者认为, 通过考察货币职能的发展阶段不难发现, 当前的人民币跨境离人民币国际化还相去甚远。
以下是笔者对国际货币发展的一个路径判断:跨境贸易本币结算 (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从境内向境外延伸) →本币境外持有 (货币的资产功能) →境外对保值增值的需求→境外持有者对本币金融市场的参与→本币金融市场的发展 (货币的交易及投资功能) →本币资产境外持有 (货币的储值功能) 。因此, 货币国际化将是一个货币职能逐步发展的过程。
如果人民币也遵循这一发展路径, 那么, 人民币目前正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尚处于支付结算功能从境内向跨境的发展阶段, 最后是否能够沿着路径实现国际化, 要看本币金融服务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即是否能满足境外主体对保值增值的需求, 从而发展出人民币的国际交易投资及储值功能。
一般而言, 本币的崛起与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之间存在着正向互动的关系, 但由于金融服务的提供具有跨境提供、境外消费等多样性, 本国金融体系能否支撑本币崛起, 并在本币崛起过程中尽享收益最大化, 还取决于制度安排、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展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这中间还必须防范因境内金融市场和体系发展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而导致需求外移、市场外移和人民币定价权外移的风险。
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问题及建议 篇10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正式推行以来发展迅速,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体规模小, 与我国经济大国地位不相符。2010 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12 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为3.87 万亿美元, 成为世界贸易规模最的国家。但是2010 年人民币跨境货物贸易结算金额占全年货物对外贸易额的比重仅为2.2%, 2011 年这一数字为6.6%, 2012 年上升到8.4%, 仍然不到10%。而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中, 其货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结算比重都比较高。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其出口额占全球总量的25%左右, 英镑占据了世界贸易结算货币的40%。1972 年美元在本国出口中的计价比例达到95%, 而在进口贸易中的计价比例达到78%,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 虽然美元出现贬值趋势以及受到欧元的影响, 但其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计价比率仍然很高。到2003 年美元在本国进口和出口中的计价比重分别达到92.8%和99.8%。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绝对数较大, 但相对数较小, 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不符。
(二)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就境内地区分布来看, 结算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云南、广西、福建、新疆等沿边省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结算地区主要是我国的港澳地区和东盟国家, 其结算量占据了我国全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90%以上。这说明, 虽然在2011 年8 月我国就完全取消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内外地域限制, 但是在实际的贸易往来中, 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境内外地区并不广。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内地与香港的人民币结算额尤其大, 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境内境外企业的套利套汇行为。如果人民币结算额大幅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套利套汇行为, 这就违背了当初推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初衷。
(三) 业务类别结构发展失衡。目前, 跨境人民币结算主要用于货物贸易出口、货物贸易进口以及服务贸易与其他经常项目等方面。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1 年第一季度, 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3, 603.2 亿元。其中, 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202.3 亿元, 进口结算金额2, 853.7 亿元, 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95.9 亿元, 进口结算金额351.3 亿元。2011 年第一季度,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总金额2, 584.7 亿元, 其中实收392.5 亿元, 实付2, 192.2 亿元, 收付比为1∶5。以上数据说明, 人民币用于进口支付的比重远大于出口收到的人民币比重。这意味着在进出口贸易顺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 我国外汇储备仍有可能保持高积累状态。跨境人民币结算收付结构失衡说明海外市场一直存在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单边预期, 在进出口业务中, 国外企业更愿意持有人民币 (或相关资产) , 进而享受人民币升值的收益。
二、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原因分析
影响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现把主要影响因素归结如下:
(一) 经济和贸易发展水平低, 国内进出口企业议价能力不足。长期以来, 我国一直处于世界价值链的低端位置, 主要分布在纺织业、服装、日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结合的加工领域, 比如家用电器、手机、电脑零部件的生产组装, 进口则以国内短缺的资源型产品为主。虽然我国向世界不断输出大量商品, 但是我国企业真正得到的利益却很小, 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 缺少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 获得最大利益的则是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正是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分工中地位决定了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缺乏话语权, 在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上缺乏谈判能力。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给我国带来很多好处, 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普遍缺乏较强的议价能力, 使得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无法采用人民币结算, 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人民币的结算量太小, 获得的利益也大打折扣。
(二) 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异。由于离岸人民币市场上的利率与在岸人民币利率存在差异, 利率差的存在会导致非真实贸易背景下的套汇套利行为, 进而影响人民币的流动和结算量。
余永定 (2012) , 张斌、徐奇渊 (2012) , 张明、何帆 (2012) , 杨飞 (2013) 均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存在的套汇套利机制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他们认为, 一方面人民币存在升值预期时, 若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价格高于内地人民币价格, 内地的进口商通过香港的关联公司在离岸市场上购买进口所需要的美元, 用来支付进口货款, 然后货物再从香港出口到内地, 最终以人民币结算, 从而企业可以获得在岸市场和香港离岸市场之间的汇差;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币的利率高于美元利率, 香港金融机构在离岸市场借入美元买入人民币并存入银行赚取利息, 而在远期市场上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 由于远期人民币价格高于即期人民币价格, 金融机构又可赚取即期和远期之间的汇率差。这种套汇套利行为导致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大幅增加并且会导致香港银行对内地的净债权规模猛增。
三、建议
通过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分析, 并针对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 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经济贸易发展水平。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 但还不是世界经济强国。为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更快发展, 一方面我国要继续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继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创新投入和科技投入, 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 降低可替代性。优化我国贸易结构,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提高我国在世界价值链中的位置。
(二)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积极推进汇率市场。目前, 我国的汇率制度还缺乏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流动性不足, 这些都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制约因素。因此,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必须把市场供求作为人民币价格形成的基础, 使人民币汇率更具有弹性。虽然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人民币升值主要促进人民币进口贸易, 而不利于人民币出口贸易, 这加剧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出口失衡问题。而且由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涉及到很多因素, 影响面比较广, 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既需要我国政府积极主动地推进, 又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在根据国内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并且考虑国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推行。另外, 汇率市场化对银行和企业的冲击也比较大, 要考虑银行及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逐步减少政府对汇率市场的干预。只有这样才利于稳定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预期, 有效防范境外热钱大规模流入, 同时加大企业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三) 提升对外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规模和比例, 改善收付结构的不平衡。在国际上, 政府应通过与更多国家进行货币互换增加境外人民币存量, 同时在政府对外采购、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出口信贷等我方有货币选择权的业务中尽量使用人民币。在国内, 政府应对采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企业给予退税或免税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贸易结算。
银行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受益者和服务者, 应高度重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银行不仅应向企业宣传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好处, 为企业提供有关人民币结算的知识培训, 还要简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办理流程, 加快结算速度,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2013.
[2]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 2012.1.
[3]杨飞.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3.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在即 篇11
人民币和外币结算的区别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职能。也就是说在居民与非居民进行国际贸易时,进出口合同以人民币计价,居民可以用人民币向非居民支付,并且允许非居民使用人民币存款账户进行国际结算。
举例来说,如果一家中国企业向国外出口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时,国内出口商可以与外国进口商进行协商,约定用人民币计价,并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按照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的汇率比价,国内出口商可以从外国进口商得到680万元人民币货款,而不是以前的100万美元货款。同样,国内企业向国外进口货物时,也可以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并结算。
有试点行目前已准备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覆盖大宗商品特种钢、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在内的多种贸易产品,叙做的业务品种有望涵盖进口开证、出口来证、汇入汇款、汇出汇款等现有结算方式。
人民币结算可减少汇率风险
对国内进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最主要的好处是不用承担汇率风险。不管其他币种如何波动。
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国内进出口企业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减少了外币兑换的交易环节,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还可以减少外币衍生品的交易费用和汇兑费用。目前,国内一些进出口企业采取外币衍生品交易锁定汇率的方法来规避汇率风险,但降低风险的同时却承担了一定的外汇衍生品交易费用。同时,通过银行进行外汇兑换,也承担了一定的兑换成本。而如果采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则可节省这两项费用的开支。
进出口企业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其成本利润可以用人民币清晰地表现出来,而不用考虑外汇水平。关注未来政策动向
由于这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是在部分地区和个别企业进行试点,并不是所有地方和进出口企业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但可以预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能将成为对外贸易结算的发展趋势,故进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未来的政策动向,以调整企业的贸易对策。
一是企业所在地和开户行是否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如果国家将试点城市进一步扩大,企业应尽快向所在地人民银行、外管局等相关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向企业开户银行进行咨询。
二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实施细则何时出台。国家目前只选取了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进行试点,试点地区政策的具体方案由本地相关管理部门自行制定,因此两地很可能采取不同的人民币结算模式。而国内各进出口企业情况各不相同,只有等到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并且落实到位后,对企业的具体影响才能显现。
三是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用人民币结算是否能继续享受出口退税政策。目前,国家认定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是否以外币进行贸易结算。因此,出口退税等涉及到海关、税务方面的配套政策也应受到企业的关注。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及分析 篇12
我国于2009年4月8日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步伐。2010年6月,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为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再一次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将试点扩大到20省市自治区。2010年12月继续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展开, 将参与试点的365家企业扩大至67395家。2011年8月22日,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五部委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10月13日, 商务部发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法》, 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来华投资。
政府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一系列决策都标志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 表明人民币正从国内货币向国际货币进行转型, 同时也体现出中国领导层对中国金融业进行的战略性调整。本文将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两年半以来, 各试点省市乃至全国的结算情况加以总结分析探讨。
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现状分析
所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是指将人民币直接使用于国际贸易, 进出口均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 居民可向非居民支付人民币, 允许非居民持有人民币存款账户。
1.1 全国总量分析
1.1.1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加速发展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发布, 统一规范了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根据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 (RCPMIS) 的统计, 截至2009年年末, 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09笔, 金额为35.8亿元。
2010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业务持续大幅增长。第一季度, 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83.5亿元, 为2009年下半年结算量的5倍多。2010年第二季度,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 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6月末, 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706.0亿元。
2010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 六部委发文将境内试点地区由上海和广东省的4个城市扩大到2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扩大试点后,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 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64.8亿元, 比上季度增长1.6倍。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末, 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0.8亿元。
2010年12月, 出口试点企业从试点初期的365家扩大到67724家, 各试点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定增长。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4亿元, 较前一年呈多于百倍的增长态势。
2011年前三季度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5409.8亿元, 分别为3603.2亿元、5972.5亿元和5834.1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9倍。
从贸易总量方面看, 试点开展以后一度遇冷, 分析其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对新生事物持有观望心态, 尤其出口退税等政策并不清晰, 且手续繁琐。然而随着2009年9月海关、税收政策出台, 尤其是2010年6月试点扩大至20省市以后, 试点地区2009年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 几乎涵盖了全国对外贸易大省、对外贸易强省, 这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交笔数和金额都呈爆发性增长。2010年6月, 全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是2010年5月结算量的5.6倍, 是2009年下半年结算量的64倍。
中国香港始终是国内企业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江苏省, 自试点开始至10月26日, 与境内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30个, 遍及亚、欧、南北美和大洋洲五大洲。但香港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累计结算量占比例约为56%。
中银香港作为主要的境外清算行, 2009年为境外参加银行开立5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账户余额486.2亿元。2010年7月19日, 央行与中银香港签署的修订之后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具有重大突破。企业在香港兑换人民币不再设上限, 最大限度地增加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此外, 自该协议签署以来, 加上之前就已在香港发行的熊猫债券, 人民币外汇期权、人民币互换期权、人民币保险产品等产品均已在香港交易。此举更大程度上推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截至2011年9月底, 已达到14804.51亿人民币。
1.1.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更多地域范围被接受
历来作为我国对外贸易大省的广东省拥有第一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截至2010年5月31日, 该省共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367亿。截至2010年12月20日, 更是达到2029亿人民币。
作为第二批试点的北京地区从2010年8月份开始, 北京地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12月31日, 辖内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1192笔, 金额1147.77亿元。截至2011年12月31日, 更突破5000亿大关, 居全国首位。
中西部重镇重庆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 结算金额从最初的月均几百万元跳升至上亿元。截至2010年12月底, 重庆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10.48亿元, 业务区域拓展到了缅甸、意大利、美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和缅甸最多。目前, 重庆市已有15家银行为41家企业办理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1.1.3 境外人民币融资需求出现
中国人民银行为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支持企业“走出去”领域的大型项目, 以个案方式开展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试点。
截至9月末, 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等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166笔, 金额为305亿元。其中, 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已放贷金额224亿元。截至2010年年末, 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386笔, 金额701.7亿元。
1.1.4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迅速的原因探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探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方面: (1) 人民币在2010年币值稳定甚至不断升值, 使得国内企业通过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汇率风险, 规避汇率损失。境外企业也对人民币预期良好, 需求不断增加。 (2) 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环境下, 201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达3.6万亿美元, 相较2010年进出口贸易总量为2.9亿美元和2009年22072.2亿美元同比增长巨大[3], 人民币结算需求也随之大幅递增。 (3) 政府鼓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开展, 积极为其顺利实行做各方面准备, 税收政策、海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银行大力宣传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4) 政府有计划的与周边多个国家展开货币互换协议, 促进贸易项目人民币结算的展开。
1.2 贸易类型分析
1.2.1 不同贸易类型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量有很大差距
从贸易类型上看, 基本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进口业务占了大部分, 其次是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2009年试点开始至2010年第三季度, 全国共发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1972亿元, 其中, 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77.48亿元, 占比9%;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571.68亿元, 占比79.7%;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216.9亿元, 占比11.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执行报告
1.2.2不同贸易类型跨境人民币结算比例不同的原因分析
以上数据可见人民币进口结算比例远高于服务贸易和出口结算。探究其原因, 第一, 因为进口企业往往在跨境贸易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作为买方在选择结算币种时处于有利地位。采用人民币结算对境内企业可以规避汇率风险、节约汇兑成本, 因而境内进口企业有较高的积极性。第二, 我国货币政策和外汇管制较严格, 造成境外企业目前持有的人民币金额有限, 制约了境外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的规模, 而境内企业便于用人民币进行进口的支付结算。第三, 由于人民币有较强的升值预期, 境外持有人民币的企业和机构也不愿意用于贸易支付, 而更愿为享受升值收益而持有人民币资产。第四, 虽然境外企业可以通过向银行融资、贸易融资等来获得人民币资金, 但由于人民币贷款利率高于境外的利率, 使得人民币融资成本过高。
总之, 试点开展以来, 尤其是试点进一步扩大以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无人问津逐渐步入快车道, 形成了市场需求驱动为主、政策顺势推动的特点, 中长期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与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是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的。
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未来展望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我国在一定经济实力与特定世界舞台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举措。然而, 当前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规模依然有限, 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的影响。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尚不完善。虽然2010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改, 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但市场化程度相较西方国家依然不足, 阻碍人民币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国际结算货币。二是人民币与外币兑换管制严格, 制约了人民币的跨境流动和使用。三是当前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规模和深度不足, 需要继续贯彻发展。四是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下境外人民币投资回流渠道有限。以上制约因素都要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制度完善进程, 在将来逐步加以解决。
从发展趋势看, 试点扩大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无论从结算规模、境内外试点范围还是从业务种类上都会有空前的拓展。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按照“低调务实有效推动、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 积极推动这一业务的发展, 如继续完善人民币结算税收政策, 向有人民币结算需要的企业加强宣传, 继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作用, 推进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跨境业务创新, 逐步建立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渠道, 继续扩大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的签订, 同时在港澳和东盟等重点境外区域推行跨境人民币业务, 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美元、欧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都为人民币迈出国门提供了有利条件,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全面展开踏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本文应用数据详细介绍了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展开后由发展缓慢到爆发式递增的过程。分析了多种影响因素造成应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贸易类型分布不均, 进口贸易占绝大部分, 其他贸易类型有待推进。
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参考文献
[1]刘书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EB/OL].国际商务论坛, 2009.
[2]王明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突破与改变[J].中国金融家, 2009 (6) .
[3]刘玎.人民币跨境结算-为银行开启另一扇窗[J].中国外汇, 2010.
[4]史立明.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挑战与机遇的思[J].中国证券期货, 2010 (1) .
【跨境人民币】推荐阅读:
跨境人民币融资06-18
跨境人民币业务08-10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05-11
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08-03
未按规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案例07-11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11]38号)09-30
跨境电商说跨境09-30
跨境电商实操干货:12步搞定跨境保税进口09-07
跨境信用07-18
跨境旅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