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业务(共12篇)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1
一、跨境人民币套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模式
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的产生, 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在境内在岸市场与境外离岸市场上不同的汇率制度和货币供求关系, 使得两个市场上的汇率、利率出现了差价。香港采用联系汇率制度, 港元报价紧盯美元, 整个汇率制度受美元影响显著。大陆采取一揽子货币政策, 以美元为主要参考货币, 其他货币采用辅助权重作为参考, 共同参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正是由于汇率制度的差异, 使得人民币在两个市场上对美元的汇率变动不同。另外, 相较大陆市场, 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相对稀缺, 供求关系的差异导致了存贷利率水平也有不同, 这也是形成套利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 企业在规避政策限制和节省财务费用的驱动下, 利用人民币境内外的汇差和利差, 间接进行套利;另一方面, 银行在企业间接套利需求基础上, 设计了许多用于套利的跨境人民币产品, 企业由此利用银行跨境产品进行单纯的套利操作。
(一) 企业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中的自发套利模式
转口贸易。企业收取境外汇入人民币, 之后使用自有外汇对外支付, 收入的货款不必受到待核查账户的限制, 另外还节省了汇兑成本。同时, 持有人民币支付外币也额外获取了人民币升值收益。
贸易货款汇出。企业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划付至离岸市场, 然后在离岸市场上以较低价格购入外币实际对外支付。这种模式利用两个市场的汇差, 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 实现支付成本的降低。
人民币转汇。境内贸易进口方通过境外中间方, 一般为关联公司或中间商, 将人民币转汇至境外。人民币由中间方在境外购买外币, 利用了境内外汇差, 节省贸易成本。
(二) 利用银行金融配套产品和短期融资服务进行套利的模式
银行转收汇。银行利用境外分支机构, 将企业收取的货款在境外按照之前协定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后向境内企业支付, 利用境外离岸市场上较低的人民币结汇价实现汇率套利。
全额人民币保证金质押条件下的短期贸易融资。银行在企业提供全额人民币保证金质押的条件下, 利用境外代理行或分支机构拥有的人民币资金进行跨境划付, 为境内外企业提供短期融资, 这种模式在进口和出口结算业务都有使用, 常见的产品有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人民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进口保付等。
境外人民币贷款。在这种离岸融资模式中, 企业直接在境外获得人民币贷款, 利用境内外利率差异实现套利收益, 并且解决境内银根紧缩和企业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矛盾。
二、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与NDF产品无风险收益锁定业务模式
(一) 业务模式应用流程与套利收益构成
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与NDF结合的业务模式是境内申请开立人民币跨境信用证与境外签订NDF远期协议的结合使用。此种模式多用于境内外关联企业之间, 在外贸结算的基础上, 利用境内外市场上人民币汇差、利差, 获取套利收益。境内企业依据与境外关联公司签订的买卖合同, 以100%人民币资金质押, 向境内银行申请开立以境外关联公司为受益人的远期人民币信用证。境外受益人根据信用证单据条款向境外议付行提交, 并凭借开证行承兑电向境外银行申请外币押汇。同时, 境外关联公司又与境外银行签订等值人民币的NDF远期协议。在信用证到期后, 境外关联公司使用境内企业支付的信用证款项, 完成NDF差价交割, 归还境外银行融资款项。
人民币远期升值预期下, 企业通过该业务模式获得多方面收益, 首先是获得境内人民币存款利息收益, 其次是人民币延期购汇支付获得汇差收益, 然后是使用境外较低的人民币融资成本替代境内融资成本的利差收益。境外关联公司则可能获得NDF汇差收益。但是, 这种汇差收益是以人民币升值一定幅度为前提条件。NDF的主要作用是稳定企业内部风险, 与境内企业延期付汇行为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形成对冲, 固定企业境内外的综合收益。
(二) 即期汇率与NDF远期汇率
在以上业务模式中, 企业的利息收益固定, 境内外利差收益也相对固定, 只有在人民币保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 境内企业才能在延期付汇中获得汇差收益。因此, 该模式套利成功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能保持升值预期。NDF汇率与人民币即期汇率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汇差空间, 是分析这一模型境内人民币即期汇率、与离岸人民币NDF汇率的关键。2006年汇率制度改革后, 央行确定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更多的让给市场。2006年以后, 人民币NDF汇率波动明显大于即期汇率, 离岸市场上的人民币价值受到市场的影响更大, 而人民币即期汇率受到境内汇率制动的影响, 在一个相对还没有完全开放的市场上波动比较平缓, 因此在人民币远期升值预期的条件下, 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套利空间。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套利的风险
套利行为可能产生的风险, 主要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微观层面。境内外市场上存在汇差、利差, 或者人民币汇率预期高于即期汇率是基本前提, 一旦汇率、利率的阶段性波动, 企业将会面临较大的资金清查压力。由于套利行为没有真实贸易背景作为约束, 买卖双方更容易主动操控交易, 更改清偿时限, 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变为贬值预期, 企业就产生集中的短期债务清偿风险。相对于债券、投资等资本项目, 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负债时间更短、刚性更强、内含的财务风险更大。宏观层面。具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资金代替美元资金流往境外, 使得境内外汇储备增加。而且, 在境外通过套利增长的人民币资金也会流入境内, 与正常贸易流入的人民币资金难以区分, 加剧境内通胀, 影响国内货币政策效用。
参考文献
[1]袁金宇.跨境人民币远期信用证-NDF的运用及收益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 (9)
[2]孙力、王国盛、曲力.企业跨境套利行为值得关注[J].金融博览.2012年 (6)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2
2014-03-13 | 来源: | 【小中大】
一、政策支持
1.《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府〔2014〕1号):
重点领域:跨境金融
目标:率先实践汇率利率市场化
试点: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
2.《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国函[2012]58号)
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
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前海开发建设。
3.《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是指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即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用途应符合前海产业发展目录要求,优先支持用于进口及其它对外支付的贷款需求。
二、业务介绍及模式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是指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
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以下称借款企业)是指在前海注册成立并在前
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
1、银行承兑汇票质押
注册会员提供其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银行,银行授予其不高于银行承兑汇票有效评估价值的授信额度用于跨境人民币贷款。(按照现有银承贴现利率7%左右,按照跨境贷综合成本5-5.5%左右,直接降低企业成本1.5-2%)
2、资产抵押/质押
注册会员提供房产、有价证券、其他资产等抵押或质押给银行,银行授予其不高于抵质押品有效评估价值的授信额度用于跨境人民币贷款。
3、借用法人股东现有授信额度
法人股东分割其在银行现有的授信额度给注册会员用于跨境人民币贷款使用,并且法人股东须提供担保。该操作方案的前提为法人股东现有授信银行和注册会员申请跨境贷的银行必须为同一家银行。
4、企业新申请授信额度,并使用跨境贷
企业根据银行信贷产品,按照常规信贷标准向银行申请额度,授信额度下来后,使用跨境贷方式操作。
三、业务流程及资料清单
1、借款企业通过境内结算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提交备案资料(有关银行支行收集相关材料后提交分行国际业务部,并由分行以红头文件形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报送)企业提供:(1)营业执照正副本;(2)机构信用代码证;(3)贷款用途说明书。境外银行出具《贷款意向函》或类似告知书。(银行准备)
境内银行提供:(1)企业信用报告;(2)企业主要股东信用报告;(3)企业法人代表个人信用报告;(4)贷款合同(可在贷款正式发放后3个工作日内补充);(5)备案报告。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信息表 深圳市人民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
2、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出具《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有效期3个月)。
3、借款企业凭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出具的《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向贷款银行申请跨境人民币贷款《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及贷款银行要求的相关材料。
4、借款企业向境内结算银行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营业执照或社团登记证正本原件和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
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授权办理开户的需出具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书及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以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开户申请书、账户管理协议等。
5、贷款银行从香港汇入贷款资金,境内结算银行审核办理入账 贷款合同。资金使用说明书。
《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备案表》。
6、办理贷款资金支付 资金用途证明材料。
香港贷款银行同意贷款资金支付的书面答复
7、偿还贷款本息 贷款合同。支付命令函。纳税证明。
附:业务流程及资料清单(申请额度模式)
1、描述企业的股权架构和股东信息,追溯企业的最终控制人及关联企业、下属公司,以树状图列示。
2、描述实际控制人的创业历史和企业的成长历程,描述企业实际控制人简历和财务负责人的工作简历。
3、列示当前银行融资和对外担保、财产抵质押明细。银行授信额度列表:
融资银行、额度金额、期限、融资品种、担保条件、提款余额;
4、请简要说明贵公司主要产品、用途、原材料构成,附产品图片;
5、请详细说明贵公司设施、设备、产能、工艺和技术先进性,及公司成立之出至目前公司所获得的奖项及专利(请提供文本复印件);
6、请说明公司采购流程,包括价格、交货、结算周期;
请说明公司销售的流程,包括价格、交货、结算周期;
7、请简要说明贵公司管理层对产品及行业机会、困难的看法,以及应对策略和发展规划。
8、请提供公司2013年10月—2013年12月主要结算银行对账单(如数据太多,可从网银系统导出)。
9、请提供2011年、2012年、2013年全年完税凭证及纳税申报表,10、提供企业固定资产清单(可从财务系统里面导出数据),对主要的固定资产提供权利证明或购买发票;
11、请对企业的主要关联公司及资金和货物往来方式做简要说明
12、请提供贵公司近叁年审计报表(2010、2011、2012年)及2013年12月份财务报表。
13、请提供贵公司财务报表各科目明细,或二级子科目明细。
14、公司近一年水电费支付凭证。
15、请提供贵公司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开户许可证、公司章程、贷款卡等基础资料。
四、案例分析:
1、银票质押方式
2、关联企业担保方式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97-02
引言
货币国际化是一个国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金融大国的必备条件。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跨境人民币业务自开展以来,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未来我国跨境交易的发展方向。自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出以来,业务量节节攀升,全国跨境人民币交易总量从2009年的35亿元,骤增到2012年的3.3万亿元;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支付货币排行中,人民币的地位迅速提升,从2010年10月的35位提升至2013年2月的13位团。跨境人民币业务发的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持;同时,该项业务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业务予以推动,如何抓住机遇、尽速开拓市场成为各家商业银行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跨境人民币的发展现状
跨境人民币开办以来,人民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体系完善、风险可控的业务运行环境,围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两个核心,初步搭建了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框架,业务处于逐步放开状态。
1.试点地区逐步放开。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初期,跨境人民币业务仅在上海和广东的5个城市内开展;2010年6月扩展至全国20个沿海和边贸省市;2011年8月以后,全国所有省市均能开办跨境人民币业务。
2.业务范围逐步放开。从试点初期仅能办理货物贸易结算,逐步开放了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业务;再到《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第1号)、《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币银行公告(2011)第23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操作细则的通知》(银发「2012] 165号)等文件的陆续发布,己基本实现了业务范围全覆盖。
3.交易对手逐步扩大。试点初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交易国家仅限于东盟和港澳地区,较大地限制了该项业务的推广,因此国家随即逐步放开了对交易对手国家的限制,并于2010年6月正式出台文件明确将交易对手由东盟与港澳地区扩展到全球各地。
二、商业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中的机遇与挑战
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核心平台是商业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一个“全新”的业务板块,机遇与挑战并存是必然的。面临挑战,商业银行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业务创新,提供特色服务,方能抓住这一机遇,继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取得先发与比较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因此,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对商业银行来说价值极高,意义深远。
(一)业务创新中的价值与机遇。
从跨境人民币的产品特点来看,其业务创新将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拉动资产负债业务、发展产品及中间业务、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积累经验等多方面的机遇。
1.创新能带来更多的客户资源。
开展人民币业务创新后,由于业务内涵的延伸使得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也得到延展。商业银行一方面可有效地利用现有人民币资金、清算网络、营销网络,抢夺更多的境内外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还可通过为境外银行、代理行提供人民币清算、人民币购售、资金拆借等服务,获得发展同业客户资源的机会,并加深双方的合作。
2.创新带来了资产、负债业务发展的新机遇。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加速,跨境人民币资金流量日益加大。据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统计,2012年香港地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认可机构数目达139家,由香港地区银行负责结算的人民币业务量达2. 6万亿元,较2011年增长37%。截至2012年末,仅香港地区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6030亿元,存款证6余额达1173亿元,合计约7202亿元,较2011年的6616亿增长约9%。这一部分“全新”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对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境外负债业务意义重大。
3.创新有助于开辟新的产品与中间业务渠道。
跨境人民币业务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结售汇业务收入,但新业务开拓所开辟的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不胜枚举:如通过向同业机构提供人民币清算、同业拆借、人民币购售所获得的手续费与点差收入;如通过为客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构性套利下产生的超额收益;如通过为客户提供人民币境外融资、并购咨询、发债承销等获得的中间业务收入等。
4.创新有助于积累全球化经营经验。
长久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发展相对较慢,全球化经营的能力较弱。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出与其说是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契机,还不如说是“逼迫”金融机构率先走出去,加速国际化布局:一方面为国际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做好跟随服务。
(二)业务创新中的风险与挑战。
风险、挑战往往与价值、机遇并存,如客户范围增加势必意味着同业竞争的激烈。然而,正是这些风险与挑战使得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对商业银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资产负债与流动性管理。
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的资产与负债,使得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由国内转向国内外共存,且国际市场的占比也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合理运用自有资金及拆借资金,有效确定资金价格,科学灵活安排资金配置,准确预测市场前景。
2.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
对商业银行而言创新业务的推出,即意味着风险控制措施与内部管理制度的更新。简单来看,首先跨境人民币业务引入了更多的交易主体,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大大增加,而由于客观原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加重这种风险。其次,我国汇率、利率机制尚不完善。从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任重道远,目前还未完全实现由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目标,总体而言仍缺乏弹性,部分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衍生品波动幅度也高于国内。从利率来看,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加之央行对国内人民币利率的整体调控,逐渐形成了境内外两个利率市场。
3.后台建设与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尽管商业银行员工本身己具有相当的素质,但既精通人民币业务,又熟悉国际业务的则显得日益不足。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和储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发展策略
当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政策背景己经基本完善,从最前沿的政策趋势来分析,笔者认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围绕循环机制的完善,人民币定价及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展开。
1.循环机制的完善。
人民币要国际化,第一步必然是人民币的输出。但是,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后,一旦发现所持有的人民币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对应的金融产品医乏,其对人民币结算的热情将大大降低。因此,提高境外交易对手持有人民币的意愿是重中之重,而改善人民币循环机制正是与之对应的最佳解决方案。
人民币循环机制包括回流机制及外循环两个方面:
2011年,在试点推出两年后,当境外人民币累计到一定体量后,要求扩大人民币回流的呼声越来越高。2011年年中发布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标志着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业务的正式开闸,FDI的推出是人民币继货物贸易项下出口后最主要的人民币资金回流通道,2012年全国实现人民币FDI2500亿元。此后,境外机构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RQFII的推出等都为人民币资金回流提供了新的途径。
除“回流”外,人民币“外循环”也非常重要。所谓“外循环”,即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的运用,加强外循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扩宽离岸市场的金融产品,其二是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数量。下阶段跨境人民币外循环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人民币的海外路演、推广;另一方面也要求加大引进国外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和其所属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使人民币资产成为其管理的重要产品,形成规模较大且长期持续的人民币资产需求,增强了对离岸人民币的投资意愿,将更多离岸人民币资金留在境外,而不必急于回流内地。
2.人民币定价。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就是金融定价权,借助我国庞大的经济体量、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和相对齐备的要素市场,人民币定价并非梦想。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未来发展也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1月起我国海关首次增加了以人民币计价的月度进出口数据公布,相比原先统一采用美元计价可以说是一大进步。相信随着货币市场、国债市场、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人民币跨境相关的融资、担保、直投、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关联产品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对境外金融市场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定价也将更具话语权。人民币定价中心的确立,反过来也促使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好地发展。
3.人民币自由可兑换。
从我国情况看,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新的提升,取得显著成效;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向前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进一步夯实,条件更趋成熟。央行现阶段推出的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创新,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闸均将资本项目开放向前推进了一步,而本币资本项目跨境业务本身是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重要内容。因此,人民币自由可兑换己进入既定议程,其未来可兑换的发展趋势不会轻易改变,而作为其主要载体的跨境人民币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SWIFT,《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2012年10月56103-OCT P1-P4。
[2]中国国家统计局,《关于2010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实的公告》2011年。
[3]白蕾、王志寅等《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研究》,《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P3-P4。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4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背景
2009年4月8日, 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和东莞市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试点的境外地域包括港澳和东盟地区, 标志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为满足企业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际需求, 进一步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积极作用, 2010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 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扩大到北京等2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试点业务范围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
2011年8月, 跨境人民币结算境内范围由20个试点省市进一步扩大到全国。这进一步推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结算量取得突破性增长, 并保持良好上升态势, 这意味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将进入高速发展通道。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末, 银行累计办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结算业务2.08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3.1倍。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我国的逐步开展, 外资银行也在积极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东亚、恒生、渣打等首批试点外资银行, 在从事结算、投资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国际经验和成熟的业务模式, 而且操作标准也更贴近国际市场, 他们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也使外资银行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外资银行带来的发展机遇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项目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初期面临着“一单难求”的局面。其中既有企业观望、银行网点和客户受限、业务覆盖面过窄的原因, 也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过程中难以适应的结果。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向外资银行开放, 可以充分利用外资银行海外网点分布和客户资源优势, 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进一步扩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规模稳步扩大, 催生银行新的业务
2010年6月,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后, 外资银行可以在跨境人民币贸易项下, 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 例如, 开立人民币非居民账户 (NRA) 、人民币信用证融资、跨境贸易项下人民币进出口代付业务、人民币内保外贷业务等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 都是跨境人民币贸易派生出来的业务。
2、海内外银行加强联动, 吸引客户
外资银行可以充分借助与海外分行 (母行) 或者海外战略银行, 拓展出内外联动型的贸易融资产品, 针对境内境外企业推出极具竞争力的境内外人民币结算及相关贸易融资产品报价, 切实为贸易双方带来优惠。同时, 海外人民币业务的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外资银行在海外市场也更具竞争力。对海外市场的熟悉以及海外分支网络, 使外资银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面更具优势。
3、金融创新, 扩大产品收益
外资银行利用自身竞争优势, 凭借其先进的产品创新能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并利用自身更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能力、更专业的服务和丰富的产品, 为客户提供结算服务和量身定做“定制化”服务, 外资银行在贸易融资领域有着强有力的竞争力。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外资银行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1、实力雄厚的中资银行的挑战
中资银行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其一, 从综合实力看, 中资银行综合实力雄厚。中资银行, 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 有国家政策扶持, 熟悉监管条例和本地居民的消费习惯, 并与许多客户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其二, 从网点分布来看, 中资银行具有网点多、业务范围广泛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庞大的网点提高了贸易结算的速度, 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与中资银行依靠庞大的客户数量和长久的合作关系, 进而展开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不同, 外资银行更加倾向于应用贸易融资以及相关理财产品为企业打造专业化服务。外资银行在综合实力和客户资源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2、对外资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
目前,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相应的制度、政策还在陆续出台, 给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同时,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利率的变动也给银行带来了的风险。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汇率变动和庞大的贸易融资需求也成为了外资银行的利润增长点。因此, 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外资银行进一步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对策
1、加强品牌效应,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树立一个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金融品牌, 可以增加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外资银行为进一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 可以以自身的核心业务为依托, 与银行的发展同步规划树立自己的业务品牌。
2、利用海外网络, 积极推进本土化运营
像渣打、花期、汇丰等国际大型银行, 其网点基本遍布世界各地, 充分利用海外网络, 吸引大批外贸企业客户, 提供专业的、一体化的贸易融资服务, 并可以提供相应的跨境人民币结算符合和跨境人民币理财产品等系列产品和服务, 积极推进外资银行的本土化运营。
3、坚持风险控制, 注重风险防范
外资银行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过程中, 要树立风险意识, 注重风险防范。在内部控制方面, 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交易背景进行真实性审核, 是防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业务风险管理方面, 要注意完善自身的国际结算体系, 关注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的操作风险。
4、加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开始探索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机遇。通过中外资银行之间加强合作, 外资银行可以利用中资银行的服务网络和客户资源, 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同样, 中资银行也可以学习外资银行在跨境贸易业务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理念, 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丁宁.浅谈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J].财经论坛.2009 (9) [1]丁宁.浅谈商业银行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J].财经论坛.2009 (9)
[2]胡婉珍.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区域金融研究.2011 (9) [2]胡婉珍.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策略探讨[J].区域金融研究.2011 (9)
[3]张云.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J].中国金融.2011 (17) [3]张云.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J].中国金融.2011 (17)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5
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免)税业务,现行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升级调整如下: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功能调整
对总局现行出口退税系统中‚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功能进行调整,增加‚是否跨境贸易试点企业‛的选项。
二、预审、审核功能调整
(一)在读入企业申报数据时,对企业是否为‚跨境贸易试点企业‛进行验证。
(二)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明细数据对应增加相应的标志,如在备注栏填写‚KJ‛(‚跨境‛首字母缩写为‚KJ‛),标明该笔业务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三)系统在审核时,判断企业申报数据备注是否包含‚KJ‛,如果包含则不审外汇核销单对应的全部疑点。
三、系统增加审核疑点
(一)企业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申报数据含‘KJ’标志:疑点级别E级,不可以人工挑过。退回企业重新申报。
产生条件:
在系统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中,企业为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但企业申报出口明细数据对应备注栏设置‚KJ‛标志。
(二)报关单(XXX)为人民币报关,请确认后进行处理:疑点级别W级,可以人工挑过。确认无误后可以人工挑过。
产生条件:
企业申报出口明细数据对应报关单成交币别为‘142’,并且核销单号不为空。
(三)报关单(XXX)成交币值为空,请确认后进行处理:疑点级别W级,可以人工挑过。确认无误后,根据规定进行处理。
产生条件:
企业申报出口明细数据对应报关单成交币别为‘ ’。
(四)出口企业(XXX)非试点企业,报关单为人民币报关业务:疑点级别E级,不可以人工挑过。
确认企业为试点企业,要求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信息变更;如果不是,退回企业重新申报。
产生条件:
在系统内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中,非试点企业,报关单成交币别为‚142‛,并且核销单号为空。
(五)申报出口数据报关单(XXX)未设置KJ标志 疑点级别E级,不可以人工挑过。
确认企业为试点企业,要求企业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信息变更;如果不是,退回企业重新申报。
产生条件:
在系统内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表中,企业为试点企业,报关单成交币别为‚142‛,并且核销单号为空,企业申报出口明细数据备注栏未设置‚KJ‛标志。
(六)报关单(XXX)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疑点级别E级,不可以人工挑过。退回企业,重新申报。
产生条件: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6
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 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事件描述
自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与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表1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概括了推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重大事件。
(二) 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数据描述
2012年取消试点企业当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2.94万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1%,2013年进一步增加至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上海自贸区成立后的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达1.6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36%,占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达27.95%(如图1所示)。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以加工贸易、订单生产为主的跨境贸易业务模式
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业务的主要模式依然为加工贸易和订单生产。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加工贸易额比率仍然占到全年进出口总额的32.6%。加工贸易主要参与产业链的低端非核心环节,主要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品仍是我国跨境贸易的主要产品。在加工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率偏低。企业采购料件主要用外币来计算,生产产品出口也需要用外币来计算,极大得限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则更多是通过承接外贸公司的海外订单或规模型企业的外发订单,间接、被动地参与跨境贸易,从而不具备自主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条件。
(二)出口竞争力较低、普遍缺乏议价能力
商务部2010年和2011年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测算的结果为1.77%和1.44%。2013年6月商务部对1000余家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其余企业的出口平均利润率不足3%,这显示出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低,反映在我国出口企业普遍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优势品牌、产能相对过剩等方面,以至于我国出口企业在跨境贸易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从而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不可能占据主导权。
(三)清算方式有限、结算成本高
对于接受人民币的境外企业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资金的清算方式十分有限:一是通过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清算。目前只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设有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行。以中银香港清算为例,由于人民币是经清算银行与央行间的发放及回笼机制供给,并且设有上限,所以进行人民币清算时会根据结算金额额外收取1%-3%的结算费用,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结算成本。二是通过境外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的境内商业银行进行代理清算,会增加结算环节,使得结算方式更加复杂,增大了结算风险,同时也会发生高额的结算费用。
(四)出口退税时限较长、影响资金周转
出口退税是外向型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再经过收付汇、总量核查等原本由外汇管理局控制的环节,意味着申报出口退税手续相对简化。但由于实际业务要求,企业可将出口的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这给结算企业带来了涉税违规的便利,涉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税务机关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税采取单独申报的方式,在审核、审批程序上相对就要严格,从而使得企业出口退税时限延迟。一般来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则至少需要5个月,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五)缺乏投资回流渠道、影响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积极性
长期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呈现出支付金额大于收入金额的趋势。2011年之前收付比低于1:5,人民币单向流动趋势十分明显,2012年至今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大,收付比有所上升,但收付失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使得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持续扩大,境外人民币利率长期远低于境内人民币利率,主要原因在于境外人民币的流通渠道不畅、回流机制不健全。目前,仅有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相对成熟,由于境外缺乏人民币的投资渠道、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如双向借款)受到种种限制,从而影响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以及接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积极性。
三、借助上海自贸区优化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几种路径
第一,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提升出口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包括区内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加工制造产品享受免缴增值税;境外投资企业投资收益享受分期缴纳所得税;境内外人员区内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能够起到吸引境内外高端技能人才和高端企业的作用。我国外向型企业可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或与区内的外贸、信息、金融、科研企业合作,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外向型企业还可通过逐步掌握产品制造的核心科技、打造优势品牌,从而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对外议价能力,有利于推动在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来计价。endprint
第二,借助上海自贸区的清算途径,降低结算成本。上海自贸区内,以央行直接作为清算行,市场规模远大于香港,通过上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能够提高清算效率,减小在途资金的同时降低清算风险。同时,现阶段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些便利的优惠政策:一是通过区内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可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二是可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三是通过区内支付机构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区内注册的我国企业可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在简化了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小微型企业通过自贸区内支付机构,则可以大大降低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门槛。
第三,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通关便利,提高出口退税效率。由于上海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采用“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入区货物凭借出口报送单和增值税发票即可直接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不必等到货物离境内时办理,有效加快了出口货物退税速度。另外,通过上海洋山港中转出口的货物,可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如以武汉为启运地经洋山港出口的货物,以往必须在货物到达洋山港并实际离境后办理退税手续,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后,则可在武汉放行后办理退税,退税时间可以有效缩短10-15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通关便利优势,选择经上海自贸区中转出口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以规避由于采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延缓了出口退税,从而导致影响资金周转的不利因素。
第四,依托上海自贸区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为境外人民币“寻找出路”。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内,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等,这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有效的回流途径。另一方面、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提供了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途径,有助于企业更充分、灵活地运用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实现集团内人民币资金的优化配置,减少外部借款,提高资金回报。对于在上海自贸区内有投资项目的规模型企业,和受到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辐射的集团企业,可利用依托上海自贸区所提供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境外人民币融资相结合,即可提高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的积极性,又可融得相对低利率的境外人民币资金,提高自身的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 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7.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2013.12.
[3]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 2014.2.
[4]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通知.2014.2.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7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现状
自2009年7月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两年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五地试点扩展至全国。截至2011年10月, 我国“人民币跨境结算”累计突破2万亿, 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迅速增加, 有力地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同于传统外汇业务, 作为本币, 人民币跨境流动管理要比外汇管理更简便。在外汇汇率大幅波动时能够为进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进出口报关及出口退税无需申领核销单, 没有事后核销和事前备案等手续;贸易信贷无外债额度和期限限制;人民银行不设审批, 不搞核销;无待核查账户, 资金到账快;预收预付限额管理较为宽松, 出口所得可以存放境外。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扩大开放程度、实施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战略性业务, 为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目前的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 不少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本身就是为了参与离岸市场套利而产生的。大力发展人民币贸易及非贸项下的跨境结算业务, 必将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并带来与之相关的人民币帐户管理 (包括NRA账户) 、人民币购售、账户融资等一系列服务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
(一) 离岸人民币来源不足, 限制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规模。
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可以从居民境外的消费中获得, 可以从跨境贸易中获得, 也可以从金融交易中获得, 但受制于人民币严格管制, 目前这几条渠道还远远不能满足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离岸人民币的来源不足直接导致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规模受到很大限制, 活跃度也还不够高。
(二)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有待提高。
人民币用于跨境交易引入了更多的市场参与者, 信息不对称风险加大, 境外信用风险上升, 对银行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提高境外机构风险识别能力、反洗钱工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后, 来自国际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这对银行的市场前景预测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对如何根据境内外两个市场的不同价格, 运用自有资金和拆借资金、科学安排资金投放、合理确定资金价格以及因地制宜地进行流动性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对银行的业务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境内人民币业务和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原则、客户需求、业务模式都存在较大差异,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系统, 满足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 并实现内部系统与人民银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直联。
(五) 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判断尺度较难掌握。
目前的监管政策中未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真实性审核的标准, 银行实际操作中一般参照外汇业务标准审核, 但经常会遇到与外汇业务审核标准不符的情况, 使得银行经办人员处于两难的困境。
(六) 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经办人员对RCPMIS系统的应用不熟悉, 对个别业务事项的认识存在盲点, 对制度理解不足, 导致出现申报信息的迟报、错报、漏报现象较多, 预收预付、延收延付业务的后续跟踪管理工作滞后等。
三、对策建议
(一) 向境外机构提供更多人民币资金支持。
与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 争取通过追加资本金、股东借款或者流动资金支持等方式, 由商业银行总行向香港分行等境外分行提供一部分人民币资金, 扩大其人民币资金实力。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允许内地银行的香港分行从内地取得人民币资金, 向进行投资的企业发放人民币贷款, 应该是打开了一扇政策之门, 要尽快研究其中的机会。
(二)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切实履行银行真实性审核职责。
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 及时了解客户资金流向, 关注企业脱离实际贸易周期以套利为目的的潜在风险, 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企业在跨境结算与贸易融资中利用银行资金进行套利。
(三) 优化业务系统功能, 提高业务系统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支持作用。
一是对国际收支系统、RCPMIS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整合, 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和信息共享, 有效减少手工操作导致的信息漏报和错报;二是优化业务系统控制功能, 在系统中设置判断控制, 由系统识别跨境人民币汇入款业务并进行落地处理, 避免不必要的监管与操作风险。
(四) 加快境外机构人力资源储备及培养。
一切的竞争最后都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高速发展, 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产品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都大大提高, 无疑对于银行境外机构提出了更高的人才要求。提升境外机构的人力资源可考虑三种途径:自身培养, 外部招聘, 境内派遣与交流。关于第三种方式, 可以考虑建立驻港机构与境内分行人员的交流机制, 在商业银行总行统一部署下, 由境内分行派出业务骨干至驻港机构跟岗学习。既能部分解决驻港机构人手紧张的问题, 也可以为境内人员提供难得的学习机会, 有利于提高境内外联动的水平。
摘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开办以来, 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迅速增加, 有力地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同时为国内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在开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碍业务发展的问题, 涉及离岸人民币资金来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银行业务系统建设、贸易真实性审核、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文章从商业银行总行向境外分行提供人民币资金、履行银行真实性审核职责、优化业务系统功能、境外机构人力资源储备及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8
一、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进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2010年6月, 包括新疆在内的18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被纳入第二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 业务内容包括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2010年10月, 新疆成为国内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2011年8月, 中国人民银行等6部门发布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 新疆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地域范围扩大到了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 业务规模和服务区域不断扩大, 推动了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资源、能源开发方面的战略合作和经贸往来。
(一) 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自试点开始至2013年6月末, 辖区经常项目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额为778.5亿元, 其中货物贸易出口实收人民币68.84亿元, 货物贸易进口实付人民币652.67亿元, 服务贸易及其它经常项目结算56.98亿元。转口贸易方面, 从试点开始至2013年6月末, 辖区转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为37.07亿元, 其中收入19.90亿元, 支出17.17亿元, 净收入2.74亿元。
(二) 资本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自试点开始至2013年6月末, 新疆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实收实付金额为93.11亿元, 其中直接投资项下67.15亿元, 其他投资项下25.96亿元, 贸易融资共19.33亿元。
(三) 人民币购售业务
从试点开始至2013年6月末, 境内代理银行共办理人民币购售业务117笔, 购售币种涉及美元、欧元和日元, 购售金额合计为36.67亿元人民币, 其中办理买入业务18笔, 折合人民币7.74亿元, 售出业务99笔, 金额为28.93亿元, 净售出人民币21.19亿元。
(四) 境外银行和机构开立人民币账户情况
截止2013年6月末, 辖区共有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7个国家的境外银行在昆仑银行等新疆境内6家商业银行开立了37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 共有新加坡、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招商银行、昆仑银行等新疆辖区7家商业银行开立39个非居民机构人民币账户。
二、新疆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 新疆本地区金融市场还不发达, 人民币在周边市场上的认可度低
中亚五国是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 目前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结算仍以美元为主。引入人民币作为新的结算货币, 境内企业固然可以避免汇率风险, 但中亚国家的企业却将产生汇兑风险。由于我国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也未完成, 境外人民币的使用渠道有限, 只能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中亚各国的企业、个人持有人民币也不能够像持有欧元、美元那样, 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用各种投资避险工具进行保值增值。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缺乏足够的流动性, 境外银行大量经营人民币业务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因此, 总体上境外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不强, 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程度也不高。
(二) 新疆本地外贸企业缺乏结算货币选择权
目前新疆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中, 占绝对比重的一项业务是石油进口。中方企业主要进口国为哈萨克斯坦, 在结算时往往采取以下方式:我方进口商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 支付进口石油款项时, 先将人民币货款付给这家公司, 然后该公司在香港购汇, 再用外汇支付给哈国的供应商。中方进口企业之所以采用这一方式, 主要是在香港购汇价格低于在新疆本地购汇, 两地之间存在汇差, 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获取收益。这也是为什么与新疆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超过30个, 但香港地区结算量却占到了90%以上的原因。这种贸易模式实际上并没有将人民币支付出去, 最终用于支付境外货款的依然是美元。而我方企业无法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进口支付的原因, 主要在于贸易结构问题。在从中亚等国的进口商品中, 能源、资源性产品占绝对比重, 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存在刚性;而经新疆出口到中亚国家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的轻工产品为主,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差异化程度不高, 缺乏国际竞争力。这种贸易结构使得外商在选择结算货币时处于主动地位, 而且传统上国际大宗商品一般均选用美元结算, 这一交易习惯不可能很快改变。因此短期内,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拓展空间还受到很大制约。
(三) 相关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需进一步完善
从全国来看, 跨境人民币业务仍处在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关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保障性措施或办法, 很多具体业务都要摸索着进行。同时, 目前跨境企业进行跨境汇款的手续复杂而且费用较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流程需要进一步优化。具体到新疆的情况, 自治区政府于2011年上半年成立了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包括人民银行、商务、海关、财政、税务、银监、金融办、工商局等, 制定了《自治区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区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的通知》。这些措施对推进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顺利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在具体的业务指导上, 人民银行目前只能以口头指导、座谈、培训等方式提供帮助, 而操作层面的技术性指导文件目前尚未出台。
(四) 对跨境人民币业务带来的各种风险有待进一步监测和评估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顺利推进不仅取决于进出口企业的意愿, 也取决于境内外银行的参与程度。当与境外银行建立起合作关系后, 位于新疆的商业银行将负担更多的关联责任和信用风险。对于人民币的跨境流通, 倘若掌控不好, 则可能变为境外机构攫取人民币升值、套取利差收益的非法资金流通渠道, 并给监管工作带来挑战。此外, 在民间市场上, 对于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还缺乏有效监测手段, 新疆对私人携带人民币现钞进出境未实行强制申报制度, 因此对跨境人民币现钞的流通量无法准确掌握。在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新疆商业银行将会面临一定的操作风险和监管风险, 有效、完备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尚待建立。
(五) 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宣传推广有待持续深入
长期以来新疆内外贸企业一直以外汇作为进出口结算货币, 对于新的人民币结算方式, 部分企业由于对结算流程不熟悉, 担心会增加结算手续和延长结算时间, 仍持观望态度。企业缺乏使用本币计价结算的意识, 影响了人民币结算的发展。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主动推广本币计价结算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长期坚持。因此, 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认识、接受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相关的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持续深入。
三、稳步推进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以石油进口的支付结算作为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突破口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 2011年我国共计进口原油2.53779亿吨, 同比增长6.05%。其中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原油1121.10万吨, 同比增长11.51%, 成为中国第九大石油来源国。由于当前全球的石油等能源金融市场交易几乎全部以美元定价, 在“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下, 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 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因此, 对中亚等地区的石油输出国而言, 也希望摆脱美国货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从属者的地位, 以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安全港”。逐步走向国际化并且具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 比美元更受欢迎。目前, 中国和俄罗斯石油贸易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 其他有意愿与我国开展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 还有巴西、苏丹等国。在这一背景下, 中国应当抓住当前的机遇, 下功夫把业务做大, 争取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主动权。此外, 我国还可以借助上合组织的优势, 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伙伴协商, 在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地以人民币计价, 在对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与国际援助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 提高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和计价中的比重, 保证人民币在中亚地区可持续增长的需求。
(二) 提升新疆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地位
充分利用国家对口援疆的战略机遇,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新疆一般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在保持和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力、拓展传统出口产品新的增长空间的基础上, 提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所占的比重,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 切实提高出口产业的集群竞争力, 从而增强出口贸易中结算货币的主动选择能力。推动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并促进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增长, 重点扶持商贸、会展、中介服务等行业, 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 进而支持国内生产的发展, 同时加快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形成服务出口人民币结算新的增长点。
(三) 积极拓展境外人民币结算代理行, 拓宽跨境人民币结算网络渠道
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开办以来, 在广西、云南等地的边境贸易推行人民币结算相对进展比较顺利,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在东盟国家属于流通货币, 可以自由买卖和兑换。而与新疆相邻的中亚各国, 人民币不属于流通货币, 要想尽快实现结算, 当地银行必须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 同时, 人民币可以自由结汇, 这样才可以逐步扩大人民币在外贸领域的流通量。在中亚各国, 目前仅哈萨克斯坦有中国开设的银行, 其它国家还没有。增加中国金融机构在国外的配置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同时, 增加国外货币自由兑换点也是关键, 这将加快人民币流向国际市场, 同时也解除了商家担心资金无法带回国内的顾虑。因此, 一方面要依托商业银行原有的本外币清算系统, 进行必要的内部系统改造, 建立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境外人民币结算的代理行, 形成覆盖重点区域的代理清算网络, 并与各代理行建立广泛的业务往来合作关系, 争取更多的境外同业开立清算账户, 进一步拓宽跨境人民币结算网络渠道范围。
(四) 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目标客户的宣传与推介工作
新疆的商业银行应主动联系目标客户, 通过与人行、海关、税务、经贸委等相关政府部门联合举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专题研讨会、培训会、银企推介会和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 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组织企业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学习掌握人民币结算的技巧, 深度解读试点政策, 解答相关业务疑问, 提供境内外企业操作建议及进行配套产品设计服务方案宣传;介绍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最新政策和采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所能带来的便利流程、节省成本、规避风险等切实的好处, 甚至深入到贸易合同之中协助企业与境外进出口商进行合同谈判和条款设计, 使贸易双方对该项变更的风险控制方法和收益有明确认识, 帮助企业争取客户接受人民币计价结算工具, 切实提高企业采用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 夯实客户基础, 从而扩大市场影响力并推动业务发展, 增加业务收入来源。其中, 尤其要做好对附加值较高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 (如信用证、进口代付、出口代收、支票托收等) 的宣传与推介。
(五) 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际上给予了贸易项下人民币资金在内地和海外自由流动的通道, 为防止大额“热钱”进出和虚假贸易骗税,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开展过程中, 要时刻注意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相关业务操作、清算账户管理、资金清算等进行统一和规范, 以保障业务开展的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切实避免各类业务操作风险和监管风险;要强化境内外分支机构并表后的综合风险管理, 加强对跨境贸易结算的真实性以及与人民币收支一致性的审查, 确保人民币结算建立在真实贸易基础之上。同时, 应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机构关于反洗钱及反恐融资的有关政策和规定, 拒绝向与洗钱活动、恐怖活动有关的人士或机构提供任何服务, 并不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资金头寸监控, 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确保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此外, 在与境外代理行建立授信关系以后, 新疆银行业将承担起更多的关联责任和信用违约风险, 相应的信用风险更应高度重视。
摘要:新疆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办以来, 业务规模和服务区域不断扩大, 推动了新疆与周边国家在资源、能源开发方面的战略合作和经贸往来。要以石油进口的支付结算作为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突破口;提升新疆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地位;积极拓展境外人民币结算代理行, 拓宽跨境人民币结算网络渠道;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目标客户的宣传与推介工作;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关键词:人民币业务,跨境贸易与投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薛炜.中国 (新疆) 边境贸易发展与跨境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 2012 (2) .
[2]陈之为, 安起雷.关于人民币跨境业务相关问题的调查——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发展观察, 2011 (1) .
[3]赵越.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运行机制的思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2) .
[4]李明.新疆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11 (4) .
[5]张纯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演进历程与发展条件[J].南方金融, 2010 (10) .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9
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
结算量较快增长,贸易结算额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10月末,全省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49.2亿元人民币。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结算金额173.38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进出口结算金额22.25亿元人民币;资本项下收支合计53.53亿元人民币。尤其是2011年以来,业务量增长更加迅速,截至10月末,跨境人民币结算额190.04亿元人民币,占2010年6月试点开展以来业务量的76%,其中货物贸易124.5亿元人民币;服务贸易和其它经常项目12亿元人民币;资本项下结算取得突破,结算额达53.6亿元人民币。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额占同期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5.8%,远高于6.7%的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
人民币结算地域范围快速拓展。从2011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地域范围已从2010年的8个国家或地区(韩国、老挝、蒙古、缅甸、泰国、越南、新加坡、香港)扩展至包括欧美国家在内的23个国家 (地区) 。其中,与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人民币结算额在总额的占比,分别名列第四、第五、第六位,三国结算量占总额的23%。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
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收入大于支出。从全国来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收入远小于总支出,尽管收付比从2010年的1:5.5,降低至2011年的1:2.6,但总体仍然延续了人民币流出规模超过流入的特征。但从云南省自试点以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省人民币收入153.6亿元人民币,支出66.14亿元人民币,收入大于支出,收付比1:0.43,与全国的总体情况恰恰相反。其原因与云南省边境省份特点以及贸易伙伴国分布密切相关。首先,云南毗邻国家缅、老、越等外汇储备较为匮乏,但上述国家在和中国的民间贸易中有大量人民币留存,这为境外进口方以人民币支付提供了来源,是人民币收入大于支出的主要原因。其次,由于当前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兑换渠道不畅,导致双边经济往来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通过“地摊银行”结算,不能纳入到统计监测数据中来,导致数据失真。这一点可以从中缅结算中窥见一斑,对缅收支差额解释了云南省收支差中80%的部分,但实际情况是边境地区特别是边贸中对缅甸进口多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渠道多通过“地摊银行”。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
云南省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集中。自试点开始至2011年10月,从各州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在全省结算量的比重看,昆明、德宏和红河三个州市占比达到了92%、但至今还有两个州市未发生业务,这主要是云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各州市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
存在的问题
沟通协调机制尚不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的有效推进涉及到商务、工商、海关、税务等多个部门。但是,目前各个部门之间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信息交流等日常工作机制,也未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的高效开展。
配套政策未及时跟进。例如对于跨境贸易中人民币报关外币结算或外币报关人民币结算的情况,目前出口核销和退税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和操作流程尚未明确,增加了企业使用人民币的顾虑,极大地打击了出口企业参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积极性。
部分基层商业银行认识还不到位。基层商业银行普遍认为与经营外币结算业务相比,本币结算不存在汇差,结算收益甚微,加之目前基层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较小,涉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的程序较多、操作复杂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部分基层商业银行在向企业宣传及开展业务时热情不高。
云南外贸企业竞争能力偏弱。调研发现,虽然进出口企业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比较认同,但由于云南省的出口产品主要为机电产品和农副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相对较低,缺乏竞争力,这就造成了进出口企业在与外商谈判中普遍处于劣势,结算币种的选择权更多掌握在外方手中,制约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
云南边境海关成本高,影响结算量。调研中发现,云南部分口岸通关费用高、手续繁,甚至边检刻意刁难,造成企业绕道进出口现象。虽然老挝距版纳州府仅100多公里,但由于各类收费高、手续繁,许多进出口企业宁愿选择从老挝到越南,再到广西,最后到云南或其他地区的迂回路线。如:普洱一家从事石斛进口的企业反映,尽管公司距离中缅边境仅100多公里,但由于从缅甸进口的石斛在普洱要经过多次开箱检查、被多次收取费用,所以公司最终只得选择缅甸——越南——广西—江苏的迂回路径。玉溪、版纳的企业也多有此类反应。
金融配套服务滞后,阻碍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一是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兑换困难。缅、老、越等国家银行业发展滞后,银行业务规模小、服务功能弱,银行结算网点少、费用高等成为双边银行间清算渠道的障碍。二是部分国家汇率波动大,导致银行间很难开展货币兑换业务。如:缅甸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相差100多倍,老挝银行兑出货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25%左右。越南盾大幅贬值频繁。上述原因造成了云南边境地区现钞收付成为主要结算方式,跨境人民币结算仅能依靠个人在云南境内开立的人民币结算专用账户(NRA)或者“地摊银行”实现。三是人民币现钞跨境调运受限,影响人民币流出国外。如:在勐腊农行开户的某矿业公司,每年需通过银行汇款至老方约7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付矿石收购款、工人工资等日常开支,但老方收款行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提现需求。最后,勐腊农行只得疏通海关,赔本为其大客户专门运送现钞至老挝,满足其现钞解付需求。
政策缺乏细化,业务人员对政策的掌握、认识有偏差,致使政策执行不到位。一是非试点企业退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现有政策规定以现金结算的不得享受退税,出口必须以银行转账为结算方式,并出具转账收入凭证。而大量从事边境贸易的出口企业,主要以现金结算。他们为了享受退税,不得不以外汇结算。二是现行试点企业制度不利跨境人民币结算进一步推广。不少非试点企业反映,实行试点企业审批制,对非试点企业是不公平竞争,增加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出口付汇成本,更是错失了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良机。
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简称RCPMIS)有待优化。反映在系统操作主界面使用比较繁琐。业务人员操作难,使用速度也较其他系统慢;系统没有设置试点企业业务统计模块,对区分试点企业业务量与非试点企业业务量时统计难度较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统计模式不够完善,难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
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对外交流,拓展境内外高层次货币合作。针对当前人民币在境外流通范围有限、接受程度不高的现状,应积极开展国家间高层次的货币合作,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周边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步伐等,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疏通人民币跨境流动渠道。
二是加快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设,建立人民币跨境双向流动的循环路径。以香港为基点,加快人民币境外投资产品的创新,充分发挥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人民币跨境流动中扮演的枢纽作用,进一步便利以人民币进行的投资和贸易。
三是放宽人民币对非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兑换业务的管制,加快兑换点的审批进度,便利人民币与非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兑换业务的开展,并以此增加人民币的可获得性,提升人民币国际认知度。
四是强化沟通协调,形成跨部门政策合力。在推进业务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与海关、税务、商务等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企业货物进出口报关、结算、退税等各环节通畅,及时向上反映和帮助企业解决跨境人民币结算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是及时配套或完善相关的管理政策,并且自上而下不断明确和细化核销和退税等业务操作流程。
六是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指导,提升社会参与各方对跨境人民币使用的认知度和积极性。商业银行作为跨境人民币使用推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建议从国家战略和长远利益出发,做好对客户的政策讲解和业务宣传工作,摸清、培育和引导客户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需求,为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七是建议企业积极修炼内功,完善体系建设,强化内部管理,通过产业品质升级和发展自主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人民币定价能力。
八是健全业务信息化管理。升级跨境人民币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录入方便、快捷,确保数据及时、完整、准确。完善对汇率的监测和信息相关的收集,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加大对数据分析、研究,为完善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10
4月, 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分别通报了2013年度辖内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考评与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考核的情况。在此次考核中,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同时获得了跨境人民币业务考核“A类行”与执行外汇管理规定“A类行”称号。2013年, 该行的国际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该行根据本地客户情况, 在年初就制订了全年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工作目标及推广计划任务, 由市场营销人员负责管辖经营机构客户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组织推动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营销, 在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年共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26.88亿元, 在云南省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
封堵人民币跨境套利 篇11
受在岸与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差影响,人民币跨境套利比较兴盛;同时又由于在岸和离岸市场间存在人民币利差,在海外获得人民币资金后,只要取得相关批文,就可进入境内市场套取利差。
在一个开放的资本账户下,汇差和利差的出现能够被市场短期内消化。因为资金会在利益驱动下大规模进入高利率高汇率经济体,从而推低利率汇率,完成一轮自我调节。
而在中国目前的资本账户管理和汇率机制下,套利窗口长期存在。如过去的两三个月内,离岸市场人民币与在岸市场人民币之间保持着200个基点以上的价差,最高时达1200点(相当于2%)。过去的数年内,在岸人民币远期与离岸的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汇率(NDF)之间,同样存在较为明显而长期的套利空间。
事实上,离岸市场的人民币债券的大规模发行,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企业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将这些人民币资金送回国内,这可套取两地市场的巨大利差。
这表明中国的资本账户管制效应在下降。由于经常项目账户已经开放,企业和投资者可以通过贸易背景来实现跨境套利,但由于存在一定门槛,套利窗口很难被快速关闭。加之监管漏洞和行政性政策的存在,掌握资源者也可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避开监管的便利。
资本的套利使独立的货币政策失效,从而对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应通过厘清改革次序、理顺市场机制来解决上述问题。资本账户的开放,应以强化国内金融系统作为基础,而强化国内金融系统需进一步改革——利率的市场化、银行部门以及非银行金融部门准入的有序放松,是国内金融市场化的三个重要构成成分。
这三者之中,利率市场化是重中之重。为保证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利率市场化的排列顺序应该最先是贷款利率,然后是长期存款利率,最后才是短期存款利率,这样利差才可以逐渐降低,同时可避免倒置收益曲线,避免借款的期限结构向短期靠拢。这样也能避免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其向短期的外汇债务靠拢。特别是如果短期商业票据的市场化先于中长期的公司债券(既包括发行条件的自由化,也包括利率的市场化),总会存在把短期商业票据用作长期商业投资的风险,并因此加剧期限失配。
利率的市场化,会使国内利率逐渐由市场信贷的供需决定,从而使央行利率工具的传导更加有效。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从依赖控制货币发行总量到由调节利率为主。这种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变化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中国利率市场化经过十年的渐进过程,已完成贷款和短期市场利率的改革。下一步改革的核心,是呼吁了多年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这样可以让资金能够在金融体系中实现有效的流转,从而实现基于流动性、政策预期以及市场供需的市场利率体系。缺少这一改革,难以真正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实施。
国内金融改革可助银行系统提高竞争力、风险的管控能力,并助国内资本市场深入发展,使其成为既有效率又有深度的资金池,资本的流入流出也就不会造成国内利率和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
当然,利率市场化将加大金融机构的盈利难度和所面临的风险,降低其特许权价值。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管水平需要实现动态上升,并为未来进一步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国内金融系统的强化是保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石,中国需要逐步建立有效率和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体系,并且加快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金融机构。同时,中国更需要一个有深度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能够给整个金融市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减小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债券市场也可以解决资金“期限失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有深度的债券市场将为资本流出和回流提供“蓄水池”,使人民币不致因为资本流动而大幅波动。
在此基础上,逐步打开资本账户封闭的闸门,才能实现境内外“池水”(流动性)和“水位”(利率)的动态平衡,并通过自主调节迅速抚平利差、汇差和流动性失衡。在资本账户开放的状况下,人民币国际化才会水到渠成。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跨境人民币业务 篇12
一、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背景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早已暴漏无疑, 如何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早已成为进一步稳定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正因如此, 在这种国际经济背景之下,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则成为经济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 对我国亦是如此。可以说在整个国内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下, 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币值的不断走强, 我国的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并购变更能力更显不俗。同时,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的国际流动性也更显日益频繁, 这些情况都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奠定了坚实的货币基础, 也为我国金融业的崛起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从短期角度来讲其影响不大, 但是从长期角度来看其可能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行业地位以及竞争格局。也正因如此, 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放在商业银行的战略层面上加以重视则尤为重要。如若对其所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 具体如下:
第一,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扩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整个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之中, 商业银行作为境内外代理银行, 不仅可以进行一般的国际结算业务操作, 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类的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因此, 可以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极大的扩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第二,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间业务的收入。可以说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不断增加, 商业银行也会相对应的推出许多配套产品以及服务, 也正因如此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第三,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相关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广。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往往会针对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出相应的配套产品以及相对应的代理清算服务, 极大的促进了衍生金融产品的推广。而企业则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所推出的配套跨境人民币结算方案, 降低汇兑风险, 兼顾资本保值, 进而让融资成本减低。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可以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莫大的机遇, 也给商业银行走向国际化的整个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具体如下:
第一, 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整个业务系统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可以说随着人民币的日益国际化发展, 我国的商业银行机构也势必会向全球性布局而不断的发展。尤其是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经营, 更需要商业银行能够提供相应强壮有力的业务系统支持。也正因如此,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对商业银行的整个业务系统建设而言都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 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业务制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而言其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 因为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是逐步发展放开的, 采用的是先试用后推广的格局。而具体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中, 则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制度相应的出现不断的修改与完善, 以此适应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也正因如此, 商业银行在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其在政策与制度上的把握、完善、理解以及及时做出准确的业务修订则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三, 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在国际化方面受到了诸多的挑战。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 还有这诸多的制约因素, 诸如:现行的金融体制、境外机构的规模、数量, 对国际通过惯例的理解、国际金融管理人才的匮乏以及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风险防范等种种方面之上, 都给商业银行的国家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 时下摆在商业银行眼前的重任, 则是如何按照国际惯例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建立自己的境外金融网络, 同时还需要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 从而做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进程。
四、做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与实施
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 加快并做好跨境人民币业务是政府政策指导以及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所以, 做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与实施则尤为重要。
(一) 做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工作:
第一, 加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宣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宣传:政策宣传、业务宣传。首先, 由于部分国内企业还不了解人民银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 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有必要在认真了解国家政策后向客户进行宣传, 引导客户以人民币办理国际结算。其次, 随着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产品及服务方案推出, 商业银行需要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方案的宣传推广。
第二, 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应金融配套服务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说要想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势必离不开商业银行扎实的前提准备工作以及健全的金融配套服务。所以, 在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之前, 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必须在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系统的测试与安装等准备工作, 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 进一步完善与改进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相配套的业务操作流程, 进而为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良好开展做出强有力的保障;最后, 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找寻合作, 搭建海外清算网络, 提供更为优良的购售与铺垫资金的兑换服务。
第三, 做好金融服务方案的设计工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要想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 不仅仅要做好结算业务的宣传、构建相应的配套服务, 还必须具备有特色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中, 要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做相应的业务产品、业务服务, 进而通过个性化设计的金融服务方案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来。
(二) 做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推广的实施
通过分析, 我们可以得知,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中, 因会受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 商业银行在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实施中还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 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风险控制。目前针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应规章制度还在陆续的出台、完善之中, 因此, 在某种方面上来讲,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相应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 所以, 在推广实施中, 就必须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风险做好控制。如:严格审查业务的办理条件;坚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查原则;强化业务的检查监督;不断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各项协议的签订。
第二, 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处理的风险管理。面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处理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应该首先注意对自身结算业务系统的完善, 同时在处理技术上进行严格把关, 进而将业务处理风险降至最低。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笔者从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背景及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 使我们更加清楚的意识到, 目前我国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境外接待程度尚不高且无法形成优势规模, 可以说不论是在经营方面还是服务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也正因如此, 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分析与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 值得广商业银行管理者深入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东荣.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J].中国金融.2012 (03)
[2]刘桂平.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上海金融.2012 (08)
[3]汤智汝.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思考[J].金融科技时代.2012 (08)
【跨境人民币业务】推荐阅读:
未按规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案例07-11
跨境人民币08-18
跨境人民币融资06-18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05-11
中国人民币跨境结算08-03
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规范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业务操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11]38号)09-30
跨境电商说跨境09-30
人民币离岸业务05-25
人民币个人储蓄业务07-05
人民币收付业务内部考核制度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