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风险

2024-10-05

人民币汇率风险(通用12篇)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1

摘要: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人民币市场化条件的过程, 也是一个风险控制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如何规避汇率风险, 合理管理和利用外汇资产, 确保其保值增值, 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升值,汇率变动,风险,控制

2005年7月21日汇改前,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为1:8.276 5, 2010年3月底汇率6.826 3, 由此计算,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已经接近18%。但目前西方国家仍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纵观国外发达国家货币升值的历程可以看出, 货币升值市场化和国内银行、本国货币升值风险密不可分, 比如上世纪90年代日本因为日元升值而导致其国民经济较长一段时间的低迷。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现状与压力, 一方面, 国家应采取谨慎措施, 防止因人民币升值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 外向型企业应积极应对, 找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以保持企业稳健的生产经营态势。

一、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

(一) 对企业销售及利润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使中国出口定价上升, 导致进口国成本上升, 相应地减少了进口国的购买力, 从而影响出口销售数量。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或者低利润率企业而言, 降低了国际竞争力, 转而增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2010年4月初, 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商会的人民币压力测试结果表明: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 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50%, 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另一方面, 人民币升值后, 企业用外币结算的出口交易换兑成人民币后, 销售收入会减少, 进一步影响企业的销售利润。

(二) 对企业财务费用的影响

财务费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汇兑损益。该科目主要核算企业 (金融) 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形成的收益或损失, 借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损失, 贷方反映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收益。汇率上升给企业造成的影响是, 企业通过外币资产或负债折算为本币的变化, 相应会增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 从而产生汇兑收益或损失, 通过财务费用的核算来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三) 对企业销售费用的影响

销售费用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到企业在销售方面的海内外布局。汇率上升时, 出口将承受较大压力, 企业决策者此时应更多地考虑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相应调整出口比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 都无疑需要企业增加更多的投入, 如扩大企业形象宣传、产品宣传、增加销售网点、改变营销方式等, 这些都有可能增加销售费用,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企业汇率风险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相关人员缺乏外汇管理相关知识

市场化与国际化对我国很多企业及从业人员来说, 还需要一个逐步熟悉到熟练的过程。当前, 我国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知识还相当欠缺, 对汇率风险防范和理财工具还很陌生。许多企业的负责人与财务人员甚至将汇率风险夸大为不可抗风险, 被动接受, 完全缺乏主动采取措施的积极态度。

(二) 当前结售汇制度属于汇率风险的政策性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于基本经济变量的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这主要属于经济学与金融学探讨的范畴;另一个是由于外汇管理体制的变动而出现的体制风险, 我国实行的结售汇制度就属于体制方面的风险。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可兑换货币, 因此, 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 必须通过结汇售汇换取人民币, 在人民币与外币兑换过程中必然就存在汇率风险。可以说, 当前我国的结售汇制度是企业汇率风险固有的政策因素。

(三) 结算方式的选择是企业汇率风险的直接因素

1. 结售汇方式的影响。

如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走势为前快后慢, 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6.5%, 特别是第1季度升值超过4%。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金融机构作出了较高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普遍认为2008年人民币升值将超过10%。这些信息使较多的外向型企业产生了恐慌情绪。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大量企业使用银行推荐的远期结汇方式抛出美元。2008年4月该方式预计年底远期美元汇率报价为6.4左右, 但实际上年底美元的汇率仍然维持在6.8左右, 也就是说, 这种结售汇方式让企业遭受了一定损失。

2. 计价结算货币的影响。

由于美元自2002年以来持续贬值, 加上我国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中有升, 特别是最近两年, 西方主要经济体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 出于对美元大幅度贬值的预期, 一些企业逐渐改用其他货币结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美元汇率仅仅是在2008年中出现历史低点, 此后开始逐渐反弹, 对欧元的升值幅度一度超过25%。由于人民币2009年下半年对美元回稳在6.8的水平上, 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从9月初的10一度跌至11月份的8.5, 导致一些改用欧元结算的企业, 与使用美元结算相比损失超过20%。

(四) 外汇产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加大汇率风险的间接因素

企业不合理使用某些外汇产品, 也可能加大汇率风险。如最近两年, 企业在办理外币业务时, 银行往往会以资产保值、锁定汇率风险等名义进行一些外汇或者远期外汇产品推荐, 企业并不了解这些产品的风险, 往往被表面虚幻的收益吸引, 轻易购买了这些产品, 结果大多出现损失。

三、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 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外汇管理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决定了我国企业还大量缺乏专业的外汇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人员对外汇专业知识也相当欠缺。这既不利于企业汇率风险的防范, 也会影响企业的总体经营效益。因此, 企业应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特别是大型外向型企业, 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或岗位来负责汇率风险管理工作, 加大投入, 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同时, 企业也可以考虑行业联合或委托有关专业咨询机构进行服务的方式来得到外汇管理的专业参考意见。

(二) 合理利用政策与工具

1. 合理运用相关外汇政策。

国家目前允许企业开设经常性外汇账户, 可保留适当比例的现汇, 对企业结汇超限额期限时间也有相应的规定。国家也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开立账户, 企业在境内外账户之间的外汇转移、放款、债务借偿、直接投资等, 只要按规定进行操作, 都可以作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重要途径。

2. 合理运用相关外汇工具。

企业应通过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与工具进行主动避险业务咨询与办理。在具体过程中, 企业应根据贸易方式、贸易内容及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合理运用远期外汇买卖、外汇互换、短期信贷安排、外币票据贴现、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各种外汇融资产品等金融工具。此外, 企业还应当考虑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当发生汇率损失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补偿, 使企业所承担的汇率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三) 在全面成本控制体系中规避汇率风险

首先, 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考虑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从稳健的角度出发, 企业可以考虑将该风险量化到成本之中, 即在成本预算时, 将汇率损失按合理的水平进行预计, 预测出成本的合理上浮区间。这样在一般情况下, 企业对成本能够有个总量的把握, 不至于在汇率波动时完全无法应对。其次, 在人民币升值期间, 往往伴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公司应把握资本市场的融资时机, 以较小的筹资成本获得资金, 一方面可以降低筹资成本,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扩大产能, 降低单位业务量的固定成本。最后, 企业应具有“对冲”的意识, 因为人民币升值期间, 海外原材料与技术引进成本相对较低, 企业应结合生产需要, 加大对必要原材料与技术的引进与储备。国内企业甚至可以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生产成本较低的境外完成。

(四)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防范汇率风险

1. 在国际合约签订中引入保值条款。

在国际业务合同中, 可以考虑附加汇率变动保值条款。即在合同中约定, 采用某种方式来分摊未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 具体可以根据汇率变动的幅度或汇率变化的调价公式来约定出口方应当得到某个比例的补偿。反之, 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 必要时给予进口商的补偿计算方式。

2. 保持往来款的平衡, 合理安排外币负债。

在财务操作中, 应尽可能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借贷方同种币别期末金额一致, 在汇率变动时, 正好可以抵消其影响。加快应收外汇账款的回收速度, 及时办理结汇。对外币应付款项, 应根据需要保持合理数额, 只要不影响公司的信誉, 就应当尽量延迟付款, 或改变货款结算方式如采取远期信用证结算方式或以人民币计价。

3. 选择合理的评价标准。

由于汇率风险的不确定性, 所以在对策上主要采取规避、转移、分散风险等思路, 但也存在同时损失利益的可能, 此时, 经常被某些企业管理层误认为是决策失误。事实上, 汇率预测的结果很难预料, 这类盈亏往往也是相比理想状况而言的, 现实中很难达到。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把这种盈亏作为评价标准, 这不利于汇率风险策略的选择, 也影响财务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4. 合理选择结算币种。

选择合适结算币种的基本标准是选择币值稳定、有趋势走强的货币, 如出口宜选用人民币结算, 进口选择美元等结算。例如, 我国与有关邻国的边境贸易就应尽量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 企业应优先考虑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结算, 这样将大大降低汇率风险。

进入2010年以来, 西方经济实体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外汇市场仍然复杂, 汇率风险仍然存在, 这将给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国内企业应认清形势, 理性判断本行业本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深入分析本企业在汇率波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努力降低成本, 通过不同渠道, 利用各种政策和工具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最大限度地控制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晓朴.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与监管[J].银行家, 2006 (8) .

[2]张丽宏, 梅仁旺.企业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9) .

[3]黄丽珠.从企业汇率风险看危机中特殊风险防范.新浪财经2009.7.http://www.sina.com.cn.

[4]李建伟, 余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 2003 (11) .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2

自2005年到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由“8时代”跨入“6时代”,2014年一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使人们一度预期,中国将进入“5时代”。但之后人民币连续下跌,跌幅达3%以上,很多人认为这将给中国带来流动性挑战。对于人民币连续下跌,我持乐观态度。

首先,这是市场的自然修复行为。人民币不断升值使物价不断上涨,同时对外贸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因此,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态势应该得到遏制,这种修复行为有利于经济的良性运行。

其次,这是正常的现象。①实际上,2月份人民币一周的下跌幅度和国际市场一天的下跌幅度相当。②任何价格的走向都应该是双边走势。汇率是依据我们的经济以及发展需要来变化。

再次,中国人的心理影响。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和投机,因此对价格十分敏感,再加上人们对人民币预期升值,这样就会造成资本的恐慌性撤离,从而会进一步加剧汇率下跌。但另一方面,NDF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市场则一直表现平稳,可见资本在中国不会发生大规模撤离。

最后,我不认为这是由央行引导形成的。因为二月份央行一直在回笼货币而不是发行货币,这与实际上的货币走势是矛盾的。

我认为,人民币贬值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做好预

期和准备,在贬值时才能保持常态。

人民币汇率的风险分析及应对 篇3

一、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分析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开始于l994年,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建立,汇率并轨,稳定在8.3上下。2005年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6月至2015年5月这10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欧元与日元分别升值了26%、32%与33%。人民币兑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更大,根据BIS数据,上述10年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分别升值46%与5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日波动幅度,在2007年5月、2012年4月与2014年3月三次放宽,由最初正负千分之三扩大至目前的正负百分之二。2014年人民币汇率一波三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4年1月初至6月初由6.05下跌至6.26,12月初升至6.14,全年贬值2.5%。2015年汇率也是反复波动,1月底跌至6.26,然后从2月开始回升,6月为6.11,8月1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后汇率贬值幅度最大达4%,9月稳定在6.37左右。虽然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强烈,但政府已明确表示人民币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因此预计至年底汇率应该基本稳定。在外汇管理上,我国仍有人民币结售汇制度,限制了出口企业的外汇留存,使得供求形成的价格与实际价格有所背离;加上我国虽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项目并未完全放开,这些制度性因素都影响外汇价格的变化。

人民币汇率此次变动也是近年贬值压力累积的结果,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第一,经济基本面。一是国民收入变动。2004—2013年我国经济处于高度增长时期,国民收入增长较快,商品供给和内需都在增长,货币购买力加强,因此人民币汇率基本都在升值之中。2013年底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经济风险开始不断积聚,2014年始汇率双向波动较明显,2014年3月20日出现最低点 6.1,此后在6.0—6.3区间波动,年底受美元汇率走强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影响,加上国内出口数据偏弱,对汇率的支撑作用减弱,汇率持续走弱。二是国际收支变化影响了汇率趋势。国际收支顺差则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出现逆差则本币贬值、外币升值。我国十多年国际收支都为顺差,汇率逐年上升。2014年有所变化,经常账户顺差收窄,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逆差,2014年第4季度,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达912亿美元,是1998年以来最大规模赤字,说明经济基本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需求下降。其实从第三季度开始,外汇市场的主体结汇意愿就开始下降,购汇动机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也随之以贬值反映出来。三是利率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利率波动,国内外资本流出和流入进行套利引起外汇市场供求变化,对汇率影响巨大。利率提高、信用紧缩,货币升值;反之亦然。过去由于美联储连续下调联邦基准利率,我国相比其他国家(地区)间利率水平较高,国际资本涌入,人民币汇率升高,2014年下半年我国进入了降息周期,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汇率下降。

第二,美元因素。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也是规避资金风险的重要目标市场,美元汇率下跌时期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国际资本涌入中国,升值压力增大。当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美国经济复苏,美元汇率进入上升周期,强势美元导致人民币承压,人民币汇率下跌。美元自2014年6月底开始逐步上涨,美元指数从75攀升至85,这得益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IMF预测2014年至2017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率会比欧元区和日本高出1—1.5个百分点,美元上升动力进一步增强。强势美元的引导,企业开始调整财务运作方式而重新配置资产负债表的币种头寸。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从供过于求转向为供不应求。从市场交易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上升,人民币不再是安全的投资货币,风险逐步显现。在2014年以前,仅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我国出现过短暂的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贬值。其它时段由于人民币汇率具有持续的升值预期,套利空间较大。境内企业一般会采取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运作,持续吸引外部资本流入。但是2014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和新兴市场货币指数开始趋同,特别是在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和新兴市场货币类似。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国大陆利率水平仍相对较高,贬值预期使得跨境资本对人民币需求反而下降。

第三,央行的市场干预。自2005年汇改后,中间价作为基准汇率对于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汇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14以来,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幅度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2014年央行的外汇储备和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有所下降,市场流动性相对紧张。8月汇改以来,汇率跌幅较大,因此央行8月份动用了约1200—1300亿美元来稳定汇率。同时,央行对代客远期售汇收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导致9月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半小时内大涨逾300点。9月11日,央行再次发布新规,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随后,离岸与在岸人民币应声大涨,价差大幅收窄,央行此举是拓宽人民币回流机制,打通两者市场之间的通道,离岸人民币供给将下降,因而离岸汇率大涨,向在岸即期汇率靠近。央行的举措旨在应对未来外汇挤兑风险,抬升跨境套利的成本,缓解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无序发酵。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和新汇改的推出,央行也面临尴尬处境。如果不让人民币贬值就需要大量的外汇储备干预,这不仅不能阻止资本外流,还会造成国内流动性紧张;但如果冒险让人民币更自由地浮动,就会在短期内造成更大的资本外流压力,外债违约,甚至国内投资减速。因此,央行的做法是,允许人民币有序贬值,同时开始对资本流出设置更多限制。预计2015年底人民币即期汇率能维持在6.37—6.5区间。当然如果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波动可能加剧。

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的风险分析

人民币汇率受远期汇率下降、外汇储备减少和衰退性顺差影响,贬值风险仍长期存在。

衰退性顺差将影响汇率稳定。我国数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盈余,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如今经常账户盈余收窄,资本流动明显转向。就贸易顺差看,2015年8月出口1.2万亿元,下降6.1%;进口0.84万亿元,下降14.3%;顺差3680亿元,扩大20.1%。在出口继续低迷,内需极度疲弱的情况下出现的顺差被称为“衰退性贸易顺差”,这种出口不断下滑而仍然保持的贸易顺差显然并不有利于汇率稳定。如果要对出口形成刺激,须大幅贬值10%以上,但目前不可行,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贬值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投资海外。

汇差带来的套汇风险。人民币远期汇率即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汇率基本上可视为由供需决定的市场均衡汇率。香港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受政府管制少,具备像新加坡元、泰铢等亚洲货币的特性,是全球外汇市场的一部分。但人民币远期汇率低于在岸即期汇率反映了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8月12日汇差超过600点,9月7日超过1100点,9月14日在央行干预下缩小至475点。一些投资者选择做空人民币各类产品,现期按一定汇率以美元为抵押获取人民币,在到期日按先前汇率结算获利。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也由于汇差较大,倾向于境外结汇,境内购汇,收益较为丰厚。

外汇储备下滑明显。外储自2014年6月冲至3.99亿万美元之后,仅2014年8月、2015年4月为正增长,其余月份均为负增长。从2014年6月最高点近4万亿美元到2015年8月3.56万亿美元,约减少4400亿美元,而8月比7月骤减939亿美元,是历史最高单月跌幅。实际外汇储备下降数额可能更大,原因在于:一是外汇储备中的日元和欧元的升值被抵消。8月欧元对美元升值2.0%,日本对美元升值2.2%,以欧元和日元的比重2014年约占我国外汇储备30%来看,欧元和日元资产在8月应有220亿美元增值。二是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被抵消。2015年1至7月外汇储备月度均值3.74万亿美元,按照3%的平均年收益率看,每月约有9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考虑上述两项,外汇储备下滑规模更大应是940+220+90=1250亿美元。

资本加速外流的趋势和风险。如果8月外汇储备减少939亿美元,去掉贸易顺差3680亿元人民币(584亿美元),还尚未去掉FDI,资本净流出就已超过1500亿美元,创下惊人的历史最高,实际流出可能更多。而之前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资本外流总额也超过5000亿美元(不含债务清偿部分)。若资本持续外流,外汇储备不断下降,就如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因很多外资提前进入这些原本高速增长的国家,一旦经济恶化,外资撤出这些国家导致其货币和国内资产价格崩溃。虽然我国外储仍居世界第一,按照国际上各种标准测算,足以应付各项职能。但若资本外流加速,外储下降太快,人民币面临的贬值风险骤然增大。因此,必须控制资本流出规模,目前外管局对外汇交易业务的监管已经收紧至资本项下,要求上海各外汇指定银行自查全部境外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此前还要求上海、广东等地金融机构加强各项外汇业务监管,严控外汇流出。未来我国一段时间仍处于汇改“磨合期”,资本外流加速,通过加强监管来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非常必要。

美元加息压力。如果美联储9月加息,我国外储将加速下降,或者年底进入加息周期,而欧盟、日本仍然是货币宽松政策,我国随着货币宽松导致利率下降,资本流出加速,降息和股市下跌都会刺激投资者将资金投往海外。由于经济增速减缓,而美元不断升值,人民币贬值预期较明显。

三、建立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央行需要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预以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如果把此次人民币汇改作为压力测试的话,其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恐慌的结果超出预料,央行通过动用外汇储备积极干预即期和远期汇率,给予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预期,措施及时,使市场意识到短期内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基础并不存在,使得国际市场和周边货币趋于稳定。

对人民币风险的预期管理很重要,要防止羊群效应和踩踏事件。人民币应该适度贬值,但要通过全球合作,防止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过高,陷入类似1997年东南亚危机的恶性循环。中国是大国,人民币贬值对全球的冲击要大得多,很难想象会出现不可控的大贬值,应该利用这点和美国及新兴国家达成妥协,控制好全球人民币贬值预期。既要明确摒弃“用大幅贬值换取外需”的想法,承诺不会让人民币贬值太多;也要求美联储配合中国央行做大规模的货币互换,以阻断做空人民币的势力,缓解资本外逃压力。在此保障下,人民币中间价的市场化进程可以继续推进。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应大力拓展市场参与者的类型和层次结构,切实拓宽市场深度和广度,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兑主要货币的浮动区间。另外,可以适时推出外汇平准基金,以增加平抑汇市价格波动的机制。

要加强对跨境流动资本的监管。针对跨境资本外流风险,尤其短期国际资本的投机套利风险,要采取相对措施。由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双向波动有利于抑制短期套利资金大量流入。可以加大资本流出的手续和成本,在短期内也许较为有效,同时考虑开征金融交易税,增加短期资本的进入成本,抑制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

继续培育离岸金融市场。由于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在国际地位中的提升,有赖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为非居民提供人民币投资或筹集资金的功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指标体系,可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有助于降低远期和即期人民币的套汇风险。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外汇风险管理机制。中国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汇率波幅不断增大,这种汇率波动不仅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还取决于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的供求关系。面对有升有贬的汇率行情,企业判断人民币汇率趋势的难度增大,要做好汇率双向波动的各种准备,企业应强化汇率风险管理意识,制定一套系统、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

推出人民币期货来管理外汇风险。人民币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具有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功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2006年首次推出人民币期货,香港交易所2012年也推出了首只人民期货,但由于交易量小影响很小。随着条件成熟,可考虑在上海推人民币期货合约以发挥人民币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由于上海和香港金融中心将来能够以巨额的人民币期货交易量为支撑,成为全球人民币期货交易中心并左右全球人民币汇率的定价。通过市场手段来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就能把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掌握在手中,维护币值稳定,控制汇率风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2015年“中经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支持,是阶段性成果)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4

国际外汇市场一直处在比较动荡的阶段, 造成对外贸易汇率风险较大, 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出现新的变化。对外贸易中小企业在遭受了汇兑损失后, 造成企业自身经营困难和财务亏损。原有汇率机制下出口收汇没有风险的时代已然过去, 所以随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基本完成, 对外贸易中小企业要尽快抛弃“外汇汇率固定不变”或“出口不问汇率”的旧模式, 以人民币定价机制为准绳, 时刻保持着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 预留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空间, 同时学会使用风险管理工具, 掌握控制、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提高应对汇率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二、人民币汇率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自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近百分之三十, 并存在着潜在的挑战。由于境外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和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使得国际市场上产生非理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另外, 虽然人民币汇率在汇改后弹性有所增加, 双向性波动扩大, 但中国仍因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 正在付出高价进口, 低价出口的国民福利, 牺牲国家的经济增长效率。最后, 国家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压力, 也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 因汇率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国内企业在进口业务中, 可能因为外汇汇率的上升使其人民币的支出成本超出原先的估计而发生损失;在出口业务中, 则可能因为外汇汇率的下降使其人民币的收入低于原先的预计而减少利润甚至发生亏损, 这就是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外汇风险。汇率风险产生于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出口影响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现阶段的汇率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2005年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是,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能否成功仍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7年下半年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 由此引起了中国进出口环境的恶化。因此, 继续开展汇率改革对出口影响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依据外汇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 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可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会计风险等。对外贸易企业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确认结汇时间, 尽早结汇, 提高预付款的比例, 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出口企业对于中远期结汇、产品数量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订单可采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 只要结汇价格高于预期的升值幅度, 就可以成功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

四、基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分析

适用于对外贸易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金融工具主要有远期外汇、外汇掉期、期权、期货等。这些衍生工具都能为企业所用, 在汇率变动的时候锁定企业交易成本。

在直接标价法下, 汇率的上升表示人民币贬值, 反之汇率下降表示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性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是显著的。中国货币当局在关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水平值的同时, 也应进一步关注其波动性。由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值和波动性受中国和贸易国名义汇率、价格水平以及外部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难以直接调控, 因此, 中国政策当局应当综合使用汇率政策、利率政策、财税政策等多种调控措施来调节贸易收支, 单纯的汇率政策难以解决中国贸易中的深层次问题。

外汇期权是套期保值的重要选择, 期权的好处在于风险限制特性不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敞口, 既可以享受到现货市场的价格有利的变动, 又可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不利的变动, 但却需要企业付出期权费成本。所以在企业资金充裕、外汇市场情况不明晰的情况下, 外贸企业适合选择货币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如果是通过场外交易进行, 交易方可以根据公司的特殊外汇风险敞口确定期权的执行价格和日期。

五、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对策

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增长的影响不大, 在国家宏观汇率政策框架内, 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对外贸易企业可针对自身现状和需要选择适合的结算方式, 尽量及时付清结款。在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 可多使用预付货款进行结算, 使用赊销结算对出口商而言, 当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时, 应尽量少用, 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 可多用赊销结算, 延迟收汇。同时, 企业要不断创新, 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完善, 与高端产品挂钩, 这样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现在国内基本只用人民币来结算, 然而对于外贸企业适当的增加其他结算币种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对外贸易使用较多的是美元, 在目前美元疲软的情况下, 以非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外贸合同成为国际贸易的选择之一。对外贸易企业需要预备对汇率变化的防范措施, 通过对其他经营方面分析, 把握汇率的变化趋势, 并时刻关注我国人民币的升降可能性, 结合所有问题来选择交易时的交易方式。

出口企业应学会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动态, 密切关注人民币对汇率中间价的变化, 提前做好预算;对外签约时应注意尽量使用多种货币进行计价结算, 在签订出口合同时, 尽量选择汇率趋于上升的货币计价, 而在签订进口合同时, 尽量选择汇率趋于下跌的货币计价;改变合同与订单签订计划, 采取缩小订购合同时限、分期多次签订合同的方式, 建立长远的业务伙伴合作关系, 以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面临汇率风险, 只是其存在于交易中的一种货币转换风险。其实汇率风险并不可怕,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汇率风险的学习, 了解并熟悉更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切实做好自己的企业, 结合自己国家的人民币定价机制, 合理的掌握和运用汇率带来的优势, 化危机为机遇。

摘要:贸易的国际化带来了一系列对外贸易风险, 其中汇率风险占主导因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结售汇等贸易有较大影响, 为了避免出口交易过程中因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或不定性, 本文基于对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 探讨对外贸易中小企业怎样规避汇率风险。

关键词:规避汇率风险,定价机制,对外贸易,人民币汇率

参考文献

[1]程峰.解析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分析[J].上海金融, 2008, (15)

[2]曾铮, 张亚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J].世界经济, 2007, (5) .

[3]陶永诚, 钟杰.人民币汇率、外部需求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10, (8)

人民币汇率盘中逼近7.81 篇5

在竞价交易中,人民币走势更为强劲,全天都运行在7.8198的中间价之上,最低也只是到了7.8189,最高更是达到了7.8142,最后报收于7.8145,距离7.81关口已是近在咫尺。

有外汇交易员分析,近期美元在国际汇市上有重新走弱的趋势,周二对欧元创下近4个交易日的新低,这很可能刺激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高。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攀升很大一部分动力还来自人民币自身的强势,这与前期完全跟随美元的走势有所不同,这进一步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年末走强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外贸企业 规避汇率风险 选择

从2005年汇改到2012年4月份,人民币汇率改革已实现“三步走”,人民币汇率从单边升值到双边波动特征越来越显著。因此,汇率风险管理将是国内外贸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建设完善,外汇业务产品不断增加,以及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认知的不断提高,再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高,我国企业对汇率风险规避的空间也相应得到提高。在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不同的风险规避方法。

一、贸易融资方式可以继续使用但不能作为正规的规避方法

进出口押汇和福费廷本质上都属于贸易融资方式,即解决企业短期资金的融通需求,这种方式在规避外汇风险中类似于提前收取或支付货款,进而将远期的收汇或付汇转移成即期,但是这只是贸易融资方式的“附属”功能,企业不能将其视为正常的汇率风险规避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期限限制:出口押汇一般不超过180天。二是融资比例限制:银行等融资机构可对企业的融资额度做出限制,即使没有融资限制,可以100%比例融资,企业也要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或利息。如农行国际贸易融资手续费按交易金额的1%—2%逐笔收取,出口保理费为进口保理商报价+交易金额(0.5%—1%),进口保理费为交易金额0.5%—2%,此外还有应收账款托收费、出口保理申请费等,福费廷安排费为融资金额的0.5%。三是企业缺乏自主。企业要与金融机构洽谈条件、合同,融资能否达成最终取决于融资机构,这即影响到是否可以规避汇率风险,有的融资方式的使用条件也有限制,如在我国目前只能在信用证结算中使用福费廷业务。四是后果不确定。融资方式中的追索权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融资机构可以向融资企业追索之前“垫付”的款项,即使福费廷也不是绝对无追索权,这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后果。因此,建议企业在使用进出口押汇或其他融资工具时,应该清楚了解各种融资工具相对的风险,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属于“单纯融资”还是“风险规避”。

二、金融衍生品应是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选择

外汇衍生品产生的最初动因就是规避浮动汇率制度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即具有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现在我国外汇市场中的外汇业务,除期货之外,即期、远期、掉期、期权等基本工具已经存在,企业可以更多的使用外汇业务规避汇率风险。但目前由于企业对衍生品认识的不足导致其参与程度较低,更多新兴的外汇衍生品的使用范围仍比较狭窄。

远期结售汇方式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的主要选择之一。2012年第一季度,银行代客累计结汇3702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项目累计结汇2878亿美元),累计售汇3386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项目累计售汇2555亿美元),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488亿美元,累计远期售汇签约363亿美元。远期结汇和售汇占比分别达到13.18%和10.72%。除此之外,2005年8月推出远期外汇交易,2006年4月我国正式启动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2010年12月1日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不具备资格的银行与具备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的银行合作开办对客户的远期结售汇业务。2011年3月1日起实施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3月1日起企业可参与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2011年4月1日起银行可开办对客户期权业务即人民币对外汇的普通欧式期权,2011年12月1日起银行可办理对客户人民币对外汇期权组合业务。至此,我国外汇市场除外汇期货以外基本的衍生品都已存在,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时可以有更多的工具选择。离岸市场(香港、新加坡)中有人民币NDF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协议,在CME有人民币期货可供选择。

由于我国规定“未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境外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交易”,现阶段只有符合资格的国有企业可以从事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交易。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交易工具,不具有从事境外衍生交易的企业应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外汇产品规避自身存在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有条件的企业如外资企业或在国外有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的中资企业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境外人民币NDF或者人民币期货进行汇率风险规避。

三、提高出口价格或灵活选择结算方式

提高出口价格能够规避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本币收入减少的汇率风险,但其适用面太窄。一是不同企业的对外价格谈判能力不同,出口加工贸易的外贸企业其价格谈判能力太弱,因其竞争对手太多,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国内还低,提高价格会造成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二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含量比较低,多数产品都是买方市场,贸易企业没有定价权(曲风杰,2012)。“以价取胜”的外贸企业此方法不适用,如果企业有很强的对外谈判能力或定价权,可以考虑使用提高出口价格的方法降低汇兑损失。实际中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如果要提高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那么提高幅度多高合适?因提高价格主要是规避本币汇率升值的风险,因此价格上涨幅度应与未来一定时期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升值幅度一致,这个幅度可以参照远期市场汇率确定。但是,提高的这个幅度对企业的总体收入或利润的影响是多少呢?这又取决于国外消费的需求弹性。因汇率呈现双向波动,提高价格是应对本币升值,那么这种方法在人民币均衡水平进行双向波动的时候,操作可能存在困难。灵活选择结算方式比如增加预收货款仍取决于国内企业的对外谈判能力,取决于贸易对手的合意程度。其适用性仍受限制。但是如果企业有能力,这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方法。

四、贸易计价结算币种的选择

对外贸易计价结算币种的选择是贸易双方“合意”的结果,能影响汇率风险的初次分配,但合意的达成仍依赖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和企业的对外定价能力,对外定价能力弱,计价结算币种就往往被对方决定。同时,本币国际化程度也影响到对方接受的程度。我国现阶段力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3月底,跨境人民币可在193国或地区进行交易,如果在对外贸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币计价并结算,则国内企业无疑可以降低汇率风险。但是,现阶段人民币接受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十分有限,即使在接受程度比较高的周边地区,是否接受人民币计价结算也要看对方的意愿。在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的预期下,境外企业更愿意接受人民币收款,而不太愿意用人民币支付货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主要集中于进口而非出口(曲风杰,2012)。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对外谈判能力和定价能力的提高,选用更有利于国内企业的货币进行计价结算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减少外汇风险敞口头寸

企业通过匹配一定时期出口付汇和进口收汇额度,降低收付差额,即企业的净外汇风险敞口头寸,从而降低汇率风险。国内外贸企业使用的出口转内销虽然可以减少外汇敞口头寸,但这是一种消极的风险规避方法,其可以适用于一般贸易(也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对于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来讲适用意义不大。如果属于两头在外,不妨调整付汇和收汇的期限和币种,以便减少净额。

对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贸易频繁的企业,可以考虑将一定数量的外汇收入以外币的形式保存在企业账户中,而不必全额兑换成人民币。我国从2001年开始逐渐放宽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呼的条件,2002年取消开户条件限制,2006年取消事前审批,企业可直接到银行开立经常账户,同时企业外汇账户外汇留存比例限额不断提高,至2007年取消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自主保留外汇。2008年修改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将外汇卖给银行。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保留外汇。外汇闲置期间,企业可以考虑使用外汇理财工具进行保值增值。当然要控制风险,不能以理财为主。■

参考文献:

①SWIFT White paper,RMB internationalization:implication for the global financial industry

②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产品指引V1.1,2011(4)

③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0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7

我国出口企业由于生产需要而借入人民币, 又由于出口产品而收入外汇货款。由于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波动, 我国出口企业既面临人民币利率风险, 又面临人民币汇率风险, 即面临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这种双重风险对企业危害很大, 当人民币加息时, 企业的借款成本就会大幅上升;另一方面, 由于企业签订产品出口合约后, 需要经过一段生产期才能对外销售产品, 当人民币升值时, 企业收到外汇货款会遭受很大损失。邹俊毅 (2011) [1]研究表明, 这些风险不仅使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提高, 还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问题。袁志刚等 (2011) [2]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产品出口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所以, 如何有效地规避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 是我国出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人们多数把这两项风险分开进行独立管理, 运用远期或期货独立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王彦奇等 (2006) [3]研究了利率期货管理利率风险的优越性。Wong (2006) [4]运用外汇远期套期保值规避多种资产汇率风险。考虑到金融时间序列具有聚集性和动态性, 人们使用GARCH模型来提高套期保值的效率, 采用时变套期比动态管理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张高勋等 (2011) [5]把GARCH模型应用于提高套期保值的效率。

本文首先用变量表示我国出口企业利率汇率双重风险的波动情况, 用方差度量双重风险大小。然后使用目前市场上交易的人民币外汇远期、外汇期货和利率远期等衍生工具对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进行静态独立管理和动态独立管理。运用GARCH模型拟合双重风险的聚集性和动态性, 导出风险管理策略评价指标, 比较动态独立管理和静态独立管理的优越性。结合我国出口企业实际情况, 对上述双重风险动态独立管理和静态独立管理进行实证分析, 使企业能够较好地选择动态独立管理策略和静态独立管理策略规避所面临的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

二、出口企业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变量表示

考虑到利率数据与汇率数据在分析中的匹配问题, 我们把利率数据放大100倍。设我国出口企业在将来T时借入人民币λi100元, 借款时间长度为Δt, 而在将来T时收到外汇货款λeA元外币。其中, A是从企业借款和外汇货款中提取的公因子, λi和λe是比例系数。设直接标价的人民币汇率在当前和将来T时分别是e0和e, 则按当前汇率e0计价的外汇货款价值是λeAe0元人民币, 按将来T时汇率e计价的外汇货款价值是λeAe元人民币。于是, 将来企业外汇货款相对于当前的损失额是λeA (e0-e) 。设人民币利率在当前和将来T时的报价分别是i0*和i*, 记:

则按当前利率i0*计价的企业借款利息是λiAi0元人民币, 按将来T时利率i*计价的企业借款利息是λiAi元人民币。于是, 由于利率变化使企业在将来借款相对于当前增加的利息额是λiA (i-i0) 。合并利率和汇率两方面情况, 得到企业在借款和收入外汇货款中双重损失额是:

x波动大小反映了企业面临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大小。因为由 (1) 式可见, 当人民币升值 (e下降) 时, 或人民币加息 (i上升) 时, x就会上升。即当人民币升值或加息时, 企业就会遭受损失;当人民币既升值又加息时, x上升的幅度很大, 此时企业就会遭受很大损失。x的上升幅度越大, 企业损失就越大;x的上升幅度越小, 企业损失就越小。于是, x可作为刻画企业利率汇率双重风险的变量。

如果用双重损失额的方差来度量我国出口企业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的大小, 则对 (1) 式两边求方差, 就可以度量企业双重风险的程度为:

三、双重风险静态独立管理

运用衍生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静态管理, 就是在风险管理期间不改变衍生工具的单位数量, 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始终用同样多的衍生工具单位数量进行风险管理。企业要稳定将来收入外汇货款的价值, 并且控制将来借款的成本, 就要设法规避企业将来因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带来的损失-A (x0-x) , 或者设法对企业将来收到外汇货款和借款两方面的组合价值A (x0-x) 进行套期保值。根据当前的主流方法, 我们把双重风险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分开, 分别对它们进行独立管理。即在企业面临双重风险下, 仅通过买入ki100A人民币远期利率对利率风险进行独立管理, 或仅通过卖出keA人民币外汇期货或外汇远期对外汇风险进行独立管理。记r0*和r*分别是人民币远期利率在当前和将来的报价, f0和f分别是人民币外汇期货或外汇远期当前价格和将来价格。

在上述符号下, 因为企业买入远期利率协议在将来的收益是Aki (r-r0) , 所以企业独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组合头寸收益是:

因为企业卖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或外汇远期在将来的收益是Ake (f0-f) , 所以企业独立进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组合头寸收益是:

如果用方差来度量套期保值策略的风险, 则求上述两式的方差, 就得到两个独立风险管理策略的方差风险分别是:

分别求出 (3) 式和 (4) 式关于套期比的最小值点, 就得到两个独立管理策略最小方差风险的最优套期比分别是:

再把ki*, ke*分别代入 (3) 和 (4) 式, 得到两个独立管理策略的方差风险分别是:

σi2 (ki*) 的意义是用绝对数度量了用最优套期比ki*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独立管理的风险, σi2 (ki*) 的值越大, 利率风险独立管理策略风险就越大;σe2 (ke*) 的意义是用绝对数度量最优套期比ke*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独立管理的风险, σe2 (ke*) 的值越大, 汇率风险独立管理策略风险就越大。用不保值风险分别去除A2 (hxx) 上述两个独立策略风险就得到两个独立管理策略的效率指标:

它们都是逆指标, 取值范围是:0≤γi2≤1, 0≤γe2≤1。指标值越接近0, 风险管理效果就越好;指标值越接近1, 风险管理效果就越差。而ρ2xr和ρ2xf是度量这两个独立管理策略效率的正指标, 指标值越接近1, 风险管理效果就越好;指标值越接近0, 风险管理效果就越差。

四、双重风险动态独立管理

运用衍生工具对金融风险进行动态管理, 就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改变衍生工具单位数量。由于对市场上的金融时间序列, 其随机波动项的无条件方差是常数, 而条件方差是变量, 所以不能够简单地运用静态风险管理方法, 还需要考虑动态风险管理, 这就要运用动态波动模型进行分析。

关于动态波动模型, 其一般形式是:

其中, ht是在时间序列收益率的波动量, μt是序列期望收益率, rt是序列实际收益率, zt是残差序列, 模型的随机性就是来源于这个随机变量zt。在各种动态波动模型中, 人们常常使用GARCH (p, q) 模型来拟合金融时间序列。在实际中, 使用GARCH (1, 1) 模型就已经满足要求了。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采用如下的GARCH (1, 1) 模型来分析动态独立管理问题。

在实际中, 根据xt, rt和ft的样本数据,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就可以分别建立xt, rt和ft的GARCH (1, 1) 模型, 然后估计动态的方差, 协方差, 相关系数, 就可以得到两个独立管理策略的动态套期比:

以及相应的策略风险和评价策略的效率:

五、双重风险动态独立管理与静态独立管理比较

根据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实际情况, 选取样本,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软件, 分别估计上述模型的参数, 就可以设计动态独立管理策略和静态独立管理策略。通过策略指标就可以比较动态独立管理策略与静态独立管理策略的优良性。

杭州某纺织出口企业, 主要出口针织、梭织服装, 服饰和家用纺织品等产品。企业出口收入的外汇货款主要以美元结算, 从签订产品出口合同到收到美元外汇货款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该企业在各生产周期中, 常常在收到外汇货款同时, 又借入人民币用于生产。在2012年9月20日企业就有计划, 要在3个月后将收到238万美元货款, 并且要在3个月后借入20 000万元人民币用于生产, 借期3个月, 即△t=0.25年。在这个经营周期中, 企业既面临收入238万美元贬值的风险, 又面临要借入20 000万元人民币的加息风险, 即企业面临人民币加息又升值的双重风险。在前面的时间序列中, 取it*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1) ;取rt*为兴业银行人民币3×6远期利率 (2) ;取et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3) ;取ft为境外非本金交割3月期人民币外汇远期 (NDF) (4) 。根据该企业面临双重风险情况, 样本数据取自2011年11月25日至2012年12月20日, 共207个交易日数据, 其中某些缺失的数据用插值法适当补齐。

在双重风险变量x=λii-λee中, 比例系数为λi=1, λe=1.19, 公因子为A=200。于是, 该企业面临的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可用以下变量的不确定性来表示:

在2012年9月20日, 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建立xt, rt和ft的GARCH (1, 1) 模型, 并且估计出模型残差的方差, 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再根据 (13) - (17) , 计算出独立管理最优套期比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值。为了考察动态情况, 在保持样本容量207不变下, 时间逐日前移, 就可以计算出每一天的独立管理最优套期比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值。把2012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动态独立最优套期比及其相应的效率汇成下面表1。

(一) 企业双重风险的静态独立管理

选定9月20日作为静态独立管理入市时间, 保持在风险管理期间不考虑市场变化, 即不因为市场变化而改变9月20日确定的套期保值衍生品单位数量。

1.利率风险独立管理

由表1给出9月20日的结果, 对利率风险独立管理的套期比是ki*=0.8367, 得到企业要买入人民币远期利率的额度为:

ki*100A=0.8367×100×200=16734万元人民币

即企业买入名义本金为16734万元人民币, 规格为3×6的远期利率协议, 独立管理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这是静态独立管理, 要求在套期保值期间不改变这些远期利率头寸。该策略取得的风险管理效率为0.1106, 指标值比较靠近0, 所以策略效率还是较高的。另外, 还可以计算出该策略的标准差风险为18.3461。

2.对汇率风险独立管理

由于9月20日对汇率风险独立管理的套期比是ke*=1.8130, 所以得到企业要卖出美元的远期外汇额度为:

ke*A=1.8130×200=362.6万美元

即企业卖出名义本金为362.6万美元, 期限为3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外汇协议, 独立管理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根据静态管理原则, 要求在套期保值期间不改变这些远期外汇头寸。这一策略取得的风险管理效率为0.7676, 效率指标值离0较远, 说明该策略效率较低。另外, 还可以计算出该策略标准差风险为48.3264, 比上述独立管理利率风险策略的标准差风险高出很多。

(二) 企业双重风险的动态独立管理

动态管理就是根据市场不同情况来调整所交易的衍生品头寸。但是, 由于调整衍生品头寸需要成本, 所以不一定每天都要调整衍生品头寸。如果发现某天市场出现较大变化, 例如预期收益突然增大、减少, 或效率逐步提高后出现拐点等, 就应该调整衍生品的头寸, 使风险管理策略处于较好状态。

观察期限从9月20日至10月31日, 由表1, 这期间每日利率风险独立管理逆效率指标值都是上升的, 即这期间每天的利率风险独立管理策略都比上一天策略差, 所以把9月20日确定为入市开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时间。这样利率风险动态独立管理策略与其静态管理策略相同了。关于9月20日至10月31日的汇率风险动态独立管理, 观察这一期间的每天效率发现, 汇率风险动态独立管理逆效率指标值一直在下降, 即这期间每天的汇率风险独立管理策略都比上一天策略好, 所以应该把10月31日确定为调整独立汇率风险管理衍生品头寸的时间。由于10月31日独立管理汇率风险的套期比是ke*=1.1444。

ke*A=1.1444×200=228.88万美元

所以企业在这一天外汇衍生品头寸应该调整为卖出名义本金为228.88万美元的远期外汇协议。下面用表2比较动态独立管理与静态独立管理的效果。

由表2的比较结果, 在利率风险独立管理中, 因为没有出现改进风险管理策略的机会, 所以利率风险动态独立管理效果与其静态独立管理效果相同。但是在汇率风险独立管理中, 动态独立管理效率比静态独立管理大幅提高, 相应的标准差风险也有所降低。动态独立管理的逆指标效率是0.4723, 比静态独立管理汇率风险提高了38.47%;动态独立管理的标准差风险是45.3796, 比静态独立管理标准差风险降低了6.1%。

六、结束语

在我国出口企业面临人民币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下, 可把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看作一个整体, 通过整体来度量双重风险的风险值, 用套期保值方法管理企业面临的双重风险。通过运用人民币衍生工具对利率汇率风险进行静态独立管理。运用GARCH模型拟合双重风险的波动, 根据市场变化对利率汇率风险进行动态独立管理。研究表明动态独立管理比静态独立管理更加灵活, 更加优越。企业在实际中可以灵活运用动态独立管理策略和静态独立管理策略, 规避所面临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摘要:我国出口企业在生产中需要借款, 又在产品出口中收到外汇货款, 由于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波动, 企业面临很大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我们研究用变量表示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 用人民币利率远期套期保值, 外汇远期套期保值和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等方法对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进行静态独立管理。用GARCH模型拟合金融时间序列聚集性和动态性, 对双重风险进行动态独立管理。针对我国出口企业实际, 比较动态独立管理与静态独立管理的优越性。企业可以灵活使用动态独立管理策略和静态独立管理策略, 规避所面临人民币利率汇率双重风险。

关键词:人民币,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动态独立管理,静态独立管理

参考文献

[1]邹俊毅.我国出口企业货币风险管理策略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11 (2) :30-31, 63.

[2]袁志刚, 邵挺, 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各行业利润率变动的影响——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金融研究, 2011 (4) :5-19.

[3]王彦奇, 杜伟, 王学勒.利率期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3) :90-94.

[4]Lien D.A note o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OLS hedge ratio[J].Joumal of Futures Markets, 2005 (25) :1121-1126.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8

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 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外汇风险敞口而导致外汇资产净值下降。

例如,2006年,建行的半年报显示,该行汇兑损失高达24亿元。2006年上半年,中国第一大外汇银行———中国银行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国际投行高盛此前曾发报告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行的盈利便将降低33%,净利润将减少0.6%。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由客户的汇率风险向银行传递的汇率风险。

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盈利减少,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财务状况从而对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

3. 外汇衍生品带来的风险。

外汇衍生产品的产生,虽然给银行带来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武器,但是,外汇衍生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各种风险,也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外汇衍生产品需要商业银行有很强的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远期等衍生产品时,产品定价能力非常低。另外,外汇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不当,也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使银行瞬间破产。巴林银行事件等都沉重地证明了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4.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

折算风险是指因汇率的频繁变化,使得银行外汇业务交易的发生日与会计决算日的汇率不可能完全一致而造成的会计账面损益。

5. 交易风险。

是指银行在对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在以外币进行贷款、投资以及随之进行的外汇兑换活动中,因汇率变动可能遭受的损失。比如,银行开展代客购汇业务,如果在得到客户定单与交割期间汇率发生异常变动,就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外币存款期限与外币资金运用的期限不匹配时,也会导致汇率风险上升;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保留一定量的未平盘头寸,也承担了汇率风险。

6. 流动性风险,即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错配风险。

所谓外汇资产和负债错配是指商业银行所持的外币资产和负债在数量上不一致或到期日不同或币种不对应。错配就会产生资产负债缺口,这种缺口使汇率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收益面临不确定性。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会刺激企业和居民的外汇贷款需求,而外汇存款则会是呈反向变动。外汇存款增加的幅度赶不上贷款增长的幅度,银行信贷业务受到限制,流动性风险增加。

综上所述,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改变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客户所承担的汇率风险、产业结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都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另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汇率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提高银行竞争力,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逐步提高汇率风险管理能力。但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还非常的小。

(二)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现状

国内银行过去没有在弹性汇率机制下经营过,缺乏必要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经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过去长期在固定的汇率环境下经营,外汇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待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1. 汇率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职能比较分散,总行和分行均未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还未实现对客户的风险敞口的统一管理,缺乏将总行和分支机构风险管理有机联系的机制。

2. 银行高层监控风险能力不高。

目前不少商业银行的董事乃至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缺乏对外汇风险的基本了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没有掌握本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说不清本行的外汇风险水平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管控风险只能是一种奢谈。

3.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建设落后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汇率风险衡量时,不能从总行的角度进行统一的衡量,造成了汇率风险分散分布、分散管理的局面。另外,VAR模型要求银行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储备,而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却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不能满足利用VAR模型衡量汇率风险的需要。

4. 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不完善。

大部分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很多制度只是纸上谈兵,但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

5. 汇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水平不高。

外汇风险无法测量,就无法做到有效管理。风险的监测、控制能力比风险计量更是弱得多。花旗、汇丰等国际化大银行20多年前就把全球外汇业务的风险敞口控制在只有几千万美元,甚至几百万美元,而我国很多银行尽管国际业务量与大银行相比小得多,但敞口头寸即便不含注资部分仍高达数十亿美元,风险敞口是国际化大银行的百倍。

6. 汇率风险内控管理不到位。

外汇风险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目前,我国银行机构对外汇风险的审计能力普遍较弱,对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内部审计频率低、内容不够全面,审计方法也不合理,有些银行甚至没有相互独立的汇率风险管理和控制部门。内部审计对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审计内容不够全面,没有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

7. 银行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不完善,报价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这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和工具的开发,有的刚刚开始,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现有的金融衍生品定价机制也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并不能有效对冲和管理风险,直接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影响了银行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对策

(一)建立高效的汇率风险管理组织框架风险管理的内部架构

可以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其风险管理的基本组织结构是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信用风险部、市场风险部和审计部。

由一名副总经理直接领导一个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作为银行内部最高层次的风险决策部门,负责建立银行的业绩目标、信贷组合标准和额度指标。对每个纵向业务领域,配备独立的风险管理经理。风险经理主要依据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总体决策,贯彻风险部门的风险管理计划,主要负责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管理,审计部及其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事后风险管理。风险经理在运作过程中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比较密切,其活动渗透到银行工作的整个过程。汇率风险管理是市场风险部的重要职能,配备独立的汇率风险管理经理,除了从宏观角度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业务发生的汇率风险外,还要预测将来和制定应急措施,制定业务发展和汇率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计划制订政策和措施。

(二)提高董事会和高层领导对汇率风险的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领导层要尽快对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有所认识,并尽快利用合适的风险测量技术对本行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测量。商业银行要根据风险管理水平确定自己的风险容忍度或者风险限额。同时,董事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行的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程序,并根据内部控制部门的反馈报告,及时对风险管理战略和程序进行调整,并根据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对银行内部管理层进行惩奖。

(三)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要大力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的准确、可靠、及时和安全,并根据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改进和更新。管理信息系统应当能够支持市场风险的计量及其所实施的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并能监测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和提供市场风险报告的有关内容。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相应的对账程序确保不同部门和产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确保向市场风险计量系统输入准确的价格和业务数据。此外,要结合自身业务需求引入国际风险计量和管理体系,特别是利用外资银行入股的条件,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指导,合作建立风险监督和管理系统,引进国际市场上成熟的报价模型和风险管理软件、技术来规避汇率风险。

(四)制定正确的汇率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管理程序是指对每一程序安排相应的任务,应用具体的管理方加以实施。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的程序:一是风险识别。首先要识别各种可能减少银行价值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活动判别可能面临的风险状况,以便对症下药;二是风险衡量。商业银行对识别的风险进行衡量,对所涉及的不同外币的未来的汇率波动进行预测,对不同种类的汇率风险进行计算和评价;三是风险管理方法。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程序中的关键。确定适合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以达到最有效地实现预定的风险管理目标;四是风险管理实施。确定方法后,需要通过具体的安排,落实所选定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内部的业务调整、资金调整、币种调整,以及在外部寻找交易对手、签订外汇交易合同等,具体实施风险转移和控制。

(五)建立起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应当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经理的有效领导和控制: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准确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的外汇业务部门以及独立的外汇审计部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不仅仅要求风险管理组织部门的完善,还要求各个部门要紧密配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此要建立通畅的信息传达渠道,和信息报告机制、建立分工明确的外汇风险管理权限结构和责任机制。

(六)强化内部审计

制定自上而下的汇率风险管理的授权政策和自下而上的报告政策与程序,做到组织合理、权限清晰、责任明确。要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知识、能够对包括汇率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进行审计的队伍,加强内部审计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得到有效执行。审计范围应全面覆盖以下方面:风险头寸和风险水平;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可靠性;风险计量方法的恰当性和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对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风险限额管理的有效性等内容。

(七)防范外汇衍生品风险

在提供远期等衍生产品时,银行能否准确进行定价,能否有效对冲和管理风险,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决定着银行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能力。然而,目前中资银行对此项业务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较弱,因此,要加强培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防范和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水平和能力,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与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和外汇交易报价能力,加强外汇交易限额管理,规避外汇交易的信用风险,规避外汇交易的操作风险。

(八)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金融衍生业务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扎实的数量分析基础,还要对经济金融形势有深刻的洞察力。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商业银行应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招聘和遴选外汇交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系统,以适当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黄珊珊.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王元龙,刘和平.新汇率机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探讨[J].金融电子化,2007,(6).

[4]田丽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9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自建国以来的变化

汇率制度是国家在对本国汇率的变化以及结合国家经济的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下对本国汇率的变化进行完善的途径, 主要是对国家汇率的的安排或是规则。为了维持稳定的市场经济的秩序, 国家对汇率实行合理的管理, 提升外汇交易之间的效率, 加强外汇市场信息流的稳定性, 减少外汇市场中的不确定性, 目的是为了实现汇率对经济的协调和发展的作用。

最初我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单一的浮动汇率, 该汇率制度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随后在我国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的解除后, “一篮子货币”的计算单一浮动汇率制度成为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我国相继经历了这三个汇率政策阶段直至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的经济逐开始产生不断的变化, 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逐渐实行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 中国的外贸经济逐渐走进中国的经济舞台,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行比较死板和呆滞, 以及当时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使得国家在括大出口贸易中遇到到了极大的障碍, 也成为了人民币汇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进行不断的深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当时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双轨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 双轨汇率制度的不足也在市场经济中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双轨制在对外汇资源的配置上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我国在九四年开始实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的浮动汇率管理机制了, 2005年开始有参考了“一篮子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后人民币逐渐开始升值。

二.汇率改革给我国带来的益处

(一) 汇率改革平衡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实现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区间得以扩大, 人民币会逐渐的升值, 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上实现出口商品的价格更高, 进口商品的价格更便宜, 中国的出口增速加快, 进口增速放缓, 十分有效的改善了我国进出贸易的状况, 从而减少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此外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帮助国内资本大量外流同时也有助于国外资本流向国内, 减少中国市场上的过剩需求, 稳定我国的物价, 自从2002年以来, 中国的服务部门一直处于萎靡的状态, 人民币的贬值会降低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部门的盈利, 因此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对保持我国经济的平衡, 便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 有助于人民币的政策的独立性

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使人民币能够更好的应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抑制股票等资产价格偏离理性范围, 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得到增强, 会对汇率水平进行合理的判断, 不会想当年的日本那样在货币该升值的时候不进行升值, 在升值之后日本又执行了低利率的宽松政策, 而在同时期的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及时的进行了货币的增资, 才避免了经济发展停滞的问题。因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三) 实现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从根本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制度以及将中国的经济同国际经济融合在一起, 使得中国国内的物品价格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 使得我国国内的物价能够真正反映国家企业的成本或是盈利, 使国内的企业能够了解国外产品的价格和成本的差异, 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成本和利益的分析和比较, 便于中国产品在市场上发挥优势, 促进中国贸易的利益

三、如何掌握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 实现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现我国经济同世界贸易市场的紧密结合, 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减少其带来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下面将给出几项建议:

(一) 建立良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管理的机制

为了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要求, 达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为我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正面的影响, 我国需要创建一个有效的人民币汇率管理机制, 该机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币汇率改革更加能够适应中国的市场, 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不同时期实行一定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 实践证明, 以机制管理同风险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 建立这样的管理机制可以帮助人民币汇率实现独立避免干扰, 可以有效的预防风险。

(二) 外向型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外向型企业首先需要对自身面临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 进而制定解决的方法, 最终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其次是优化企业的内部结构, 及时对企业的内部结构作出调整, 实现企业产品的不断升级, 提升企业产品产品中的科技含量, 加强产品在同国内外产品中的竞争力。避免由于汇率的波动对企业造成的风险和影响, 企业要时刻关注和了解汇率的走向掌握主动权。

(三) 国家金融行业要加强对汇率市场的研究和重视

国家相关金融行业要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的研究, 维持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稳定性, 掌控好汇率在浮动中产生的影响, 对因为汇率的浮动对国家的经济和民生的影响作出具体的分析, 重视汇率浮动机制的合理改革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和完善

汇率的变动是货币经济领域十分重要的变量, 汇率的调整是涉及中国经济运行的重大问题, 中国在汇率的调整中要坚持其独立性不能受外来压力的干扰, 本着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地调整汇率水平, 形成汇率机制的改革。

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主要是关乎汇率水平和率的形成机制, 我国在不同时期对汇率的要求是不同的, 目前我国的汇率大致上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实现国内经济的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 使得我国的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出现膨胀的现象, 打破经济发展的平衡导致国民经济和外贸中的损失, 逐渐造成了外汇占用的资金较大, 对我国的国币政策操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在货币汇率的改革中要不断实现汇率的浮动弹性和范围, 不断完善符合市场需求的管理浮动机制是我国汇率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我国的国情, 国家的宏观调控, 金融市场的变化等是决定我国汇率改革机制的主要因素。

五、小结

人民币汇率市场看起来和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但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国对外汇的管制已经在逐步的放开, 开始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本, 有着管理制度的浮动汇率制度。在短时间内, 开放式的汇率有利于人民币的升值, 进口商品对于我们来说也渐渐变得更加便宜, 但是汇率的市场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人民币的升值不仅在进出口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也会对我国经济的复苏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这种形式下一定要重视金融体系的未定。我国对各方面的改革都是在尝试中逐渐积累经验, 这是目前最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但是这样的渐进也会对我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应当在改革中多参考其他国家在经济改革中的经验和教训实现我国改革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俞树毅, 房裕, 杨亚龙.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市场化改革探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56-58

[2]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后危机时代汇率市场化改革[J].社会科学, 2010:49-55.

[3]赵胜民, 谢晓闻, 方意, 等.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动态关系研究——兼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次序问题[J].南开经济研究, 2013.147-148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10

一、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

境内黄金市场以金交所、期交所的黄金合约交易为主, 由于境内合约以人民币计价, 境外黄金以美元计价, 两者之间有一个隐含的人民币汇率 (简称隐含人民币汇率) , 这个隐含汇率围绕在岸人民币汇率波动。下图是金交所Au9999现货价格和伦敦金现货价格套算的隐含人民币即期汇率与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5年来的走势图, 明显看出黄金隐含人民币即期汇率围绕在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

二、影响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分析

由于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通过境内外黄金价格套算得出, 任何影响境内外黄金价格的因素都会影响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理想情况下, 若我国黄金可自由进出境, 按照一价定律, 除去相关成本外, 经过汇率调整后的境内黄金价格与境外黄金价格应相等, 据此境内黄金理论价格为:

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境外黄金价格X在岸人民币汇率+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其中提炼费用是指境内外黄金不同标准转换的成本, 境外黄金一般是纯度999的金锭, 而境内黄金一般是纯度9995或9999金锭等, 境外黄金需要经提炼才能符合境内黄金标准;税费主要指进口税, 目前我国规定是0;运输费用和保险费是黄金跨境运输中的成本。正常情况, 运输费用、保险费以及提炼费用总共不超过0.125%, 影响很小。

我国对黄金进出口实行准许可制, 境内具有黄金进出口资质的机构或企业进口前需向人行单独申请, 境内外黄金市场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当境内外黄金需求不同, 短时内会导致境内黄金价格与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出现偏差。境内黄金价格是:

境内黄金价格=境内黄金理论价格±市场供需升贴水

= (境外黄金价格X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供需升贴水) +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境外黄金价格X (在岸人民币汇率±市场供需对汇率升贴水影响) +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境外黄金价格X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

由于运输费用+保险费+税费+提炼费用产生的影响不超过约0.125%, 简单起见可以舍去:

境内黄金价格≈境外黄金价格X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 既换个角度, 境内外黄金供求差异导致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不同。

三、利用境内黄金隐含人民币汇率对冲套利

通过持有不同的黄金投资组合, 可以构成各种隐含人民币汇率头寸, 当隐含汇率与人民币在岸价格出现较大偏差时, 可以套利。

我们以分析人民币即期汇率为例, 选取10月12日至16日每天15:00, 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价格、上海黄金交易所Au (T+D) 和国际市场黄金现货价格。10月12日, 通过做空A u (T+D) 做多国际市场黄金现货获得的隐含人民币多头的价格是6.3351, 同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做空人民币的价格是6.3243, 两者价差是108点。10月16日, 通过做多Au (T+D) 做空国际市场黄金现货获得的隐含人民币空头的价格是6.3501, 同时通过外汇交易中心做多人民币的价格是6.3565, 两者相差降低至-64点。上述过程正好对冲, 不考虑交易成本, 5个交易日可以获得172点的收益。

上述是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套利的分析, 实际套利品种可以考虑远期、期权等市场。自8月11日汇改以来, 人民币市场波动加大, 套利机会较之前明显增加, 通过把握日间交易时点、选择高杠杆产品, 可以显著提高投资水平。另外, 套利的成败取决于价格是否回归。对于黄金市场隐含人民币汇率套利, 在国家支持黄金市场发展背景下, 境内机构不断做大黄金进口规模, 境内外黄金市场联动加强, 隐含的人民币汇率与在岸人民币汇率必然会回归。

(上接第17页)

四、相关结论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11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期货;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82-03

外汇期货是一种由交易双方签订合约在未来某个确定日期买入或卖出外汇,并且在合约到期日之前可以利用相反方向的交易对冲合约的外汇交易工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市场分部(IMM)于1972年5月16日推出,用于规避浮动汇率制度下日益增大的汇率风险。我国于2005年7月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单一的、盯住一揽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盯住美元近乎固定的汇率状况,市场化的汇率一方面带来了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更加灵活的交易机制等诸多优点,但同时也使得我国汇率的波动加大,进出口企业及政府面临的外汇风险加剧。作为重要的世界大国,我国的汇率波动也对贸易伙伴等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率先于2006年8月28日,推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以及欧元的期货和期权合约,为国际贸易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投机套利者提供了新的交易工具。

人民币期货的推出对于人民币汇率产生何种影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探讨的问题。那么推出一年以来,人民币期货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就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外汇期货与现货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也比较丰富,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主要的研究对象为CME的外汇期货,并且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外汇期货品种,如:英镑、欧元、日元、瑞士法郎、德国马克、韩元等等,而关于新兴市场国家外汇期货的研究较少,仅对巴西雷亚尔、墨西哥比索以及匈牙利福林等进行了研究;第二,没有得出统一结论,外汇期货的推出可能增大、减小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也可能没有影响,因市场而异。Chatrath(1993)利用VAR模型和GARCH模型对英镑、加元、日元、瑞士法郎以及德国马克的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期货市场交易量大幅上升会引起货币波动性短期内的显著增加。Christian Jochum 和Laura Kodres(1998)利用SWARCH模型对匈牙利福林、巴西雷亚尔和墨西哥比索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期货市场的推出并没有加剧现货市场汇率的波动性。Andreas R?觟thig(2004)利用VAR-GARCH方法研究了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日元、韩元及瑞士法郎期货与现货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五种外汇期货交易和现货汇率波动成正相关关系。Stoll和Whaley(1988)以及Kyle(1985)认为,外汇期货的引入提高了现货市场流动性、降低了其波动性,因而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深度和信息传递速度。Theodor(1987)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加元、英镑、日元、德国马克以及瑞士法郎等货币期货能够有效地预测远期外汇汇率。

国内外汇期货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并且表现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特点,基本还停留在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定性分析方面,韩炜和岳小珍(2006)、潘成夫(2006)、陈中东(2006)、刘纯斌和赵玉(1997)、袁鹰(2006)认为,我国有必要建立外汇期货市场。尽管定性分析相对比较多,但是定量分析几乎为零,尤其是最新推出的CME人民币期货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目前为止没有学者进行过实证研究。因此,进一步研究人民币外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对于我国利用CME外汇期货以及建立我国自身的外汇期货市场有着重要意义。

二、数据和方法

1.数据的选取

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期货合约相对于其他两种期货合约交易活跃,并且美元在我国经济贸易以及外汇储备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本文所选择的人民币期货数据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人民币兑美元期货最活跃合约的日结算价。当该月份合约交易量被下一月份合约超过时,转换合约从而形成连续价格,避免了期货的到期日效应造成价格的紊乱。人民币汇率期货序列标记为,数据来源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日交易报告。选择的人民币汇率现货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日上午9点15分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标记为 ,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网站,两组序列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8月29日到2007年8月29日。

(二)研究方法

1.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两步检验法,即EG检验来考察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协整关系。

检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转换残差序列方程为:

对残差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残差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因此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即。表明人民币汇率期货序列和人民币汇率现货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和序列存在协整关系,因此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以下是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不能Granger引起的原假设被拒绝,则说明人民币汇率现货能够Granger引起期货序列,但不能Granger引起。说明人民币汇率现货与人民币汇率期货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

四、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序列同为一阶单整序列,其回归方程残差序列为零阶单整,因此根据EG两步法判断,两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从人民币汇率期货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中也可以看出(图1),人民币现货汇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原因在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繁荣,连续的双顺差使得大量外币流入国内以及外汇储备不断升高;同时由于外汇占款的增加使得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尤其是在2007年以来四次加息、七次上调准备金率,这些汇率影响因素综合推动着人民币现货汇率的下降,造成了人民币的升值;同时由于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普遍预期升值,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人民币期货汇率略低于人民幣汇率,尽管波动性较大,但与人民币现货汇率呈现了一致的下降趋势。

第二,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汇率期货的Granger原因。这与期货两大经济职能之一的价格发现职能有所悖离,但是却反映了我国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由于我国资本项目下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境内与境外人民币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因而境外的汇率期货并不能完全反映我国境内的货币供求状况,仅代表国际社会的预期,所以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较小。而CME人民币汇率期货交割日结算价是当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并且市场参与者大多为与中国有着贸易或者金融往来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可见境内即期汇率的影响力目前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第三,有学者认为掌握人民币定价主导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二是境内外汇市场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毋庸置疑的是,我国政府对汇率走势具备了足够的控制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是我国外汇市场亟待改革完善、推陈出新,与政府相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汇率定价主导权不旁落。

参考文献:

[1]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惠茹,李海东.金融期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张金清,刘庆富.中国金属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性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2006,(7).

[4] 张维,王平,熊熊.印度股票市场与期货市场信息传递性研究[J].上海金融,2006,(9).

[5] 潘成夫.境外人民币衍生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定价主导权——兼论发展我国外汇期货市场[J].新金融,2006,(12).

[6] Christian Jochum, Laura Kodres. Does the introduction of futures on emerging market currencies destabilize the underlying

currencies? IMF working paper, 1998.2

[7] Andreas R?thig. currency futures and currency crises [J]. May,2004

[8] Kohers Theodor. Testing the rate forecasting consistency of major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J].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Summer87, Vol. 1 Issue 4, p359-370, 12p

[9] Rosenberg Joshua V. , Traub Leah G. Price discovery in the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 and spot market[J]. FEDERAL R

人民币汇率风险 篇12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人民币汇率改革, 是指中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代, 为了适应中国自身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

2 人民币汇率改革背景

2.1 国内背景

汇率的实质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最终决定力量必然来自经济层面。从历史发展趋势看, 2005年汇改前中国经济已连续多年保持在8%以上的高增长水平。虽然中国的GDP总量占全世界只有4%, 但由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快, 中国在当期全球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此外汇改前国内金融各方面金融改革也在逐步进行, 这为汇率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1)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1994年以前, 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7年以前, 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为抵御金融危机, 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2) 贸易收支顺差的急速扩大。

贸易收支顺差规模的迅速扩大增加了我国维持现有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难度, 加大了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集中出现在对美贸易中, 引发来自美国政府的升值压力和激化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国会和政府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呼声明显提高。

2.2 国际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和外贸总额不断增大, 人民币汇率也因而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所处的国际背景主要有:

(1) 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承诺, 即降低关税、减少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农业方面的承诺和服务业的开放。在服务业方面, 我国承诺:逐步放开银行、保险、旅游和电信等服务业市场。

(2) 主要贸易伙伴逆差扩大。从1994年开始, 我国进入持续贸易顺差阶段。1994—2004年, 11年累计顺差达到2819.3亿美元, 每年平均顺差规模为256.3亿美元, 大部分年份顺差规模均维持在200亿~400亿美元, 2005年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 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 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贸易赤字持续扩大。

(3) 贸易壁垒强化。相对其他地区经济普遍萧条的现象, 中国经济和出口增长的速度相当快。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担心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过快可能会给自己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 想办法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以期扼制中国这种发展势头。

3 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均衡。

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完善金融体系, 提高监管水平,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严防投机性资本的冲击。改善贸易失衡, 降低贸易顺差, 使进出口额趋于平衡, 缓解国际贸易摩擦。促进产业升级, 扩大内需。

4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其贸易项下进出口额的变动趋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此对上海市贸易项下进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进行建模分析, 可间接地反映2005年汇率体制改革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中进口贸易的刺激和对出口贸易抑制的总体趋势。具体建模分析如下:

4.1 模型建立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种, 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即研究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由此可建立方程模型:

E=f (G, ε)

式中, E表示进口 (或出口) 占进出口总额, G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ε表示其他因素带来的误差, 在此假设为常量。

4.2 变量选取

马歇尔-勒纳条件问世以来, 众多学者专家分别应用各国贸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但得到的结果却和理论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为了能够解释这种现实和理论的背离, J效应理论应运而生。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调节有一个时滞问题, 即汇率刚开始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 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 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 其后, 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

下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分析了2005—2011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上海市进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和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分析, 因为2005—2008年处于J曲线效应, 其具有时滞性, 该区间数据不作为分析样本数据, 故本文选取了2008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值为样本初始值, 样本长度为2008—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额数据 (数据略) 。

4.3 数据处理

为检验汇率波动的幅度对上海市进口额、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否存在直接影响, 下文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 对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进行处理, 得到下表数据:

数据来源: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网站2008—2011年编制。

随着2005年的汇率改革, 人民币逐年升值, 同时, 由于J效应理论的时滞问题, 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逐步显现, 由上表数据分析得到, 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 上海市进口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也逐年增大。

(1)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

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 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 (图略) , 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47.429%到2011年的52.014%, 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 数据显示, 两个存在正相关关系, 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E=f (G, ε)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 回归分析, 得到图像 (见图1) 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0.0532, 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 斜率为3.7762, 常数项为-0.0532, 函数呈现正相关, 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正比关系。

(2)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

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 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 (图略) , 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52.571%到2011年的47.959%, 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 数据显示, 两个存在负相关关系, 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

E=f (G, ε)

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 回归分析, 得到图像 (见图2) 和函数如下:

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1.0532, 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 斜率为-3.7762, 常数项为1.0532, 函数呈负相关, 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负比关系。

4.4 结论

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对上海市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 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正相关, 具有促进作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负相关, 具有抑制作用。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进口、出口有显著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

[1]范鸣轲, 侯铁珊.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7 (12) .

[2]孙振山.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对外贸易形势影响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1) :55-56.

[3]周宇.中国汇率改革震撼国际社会[J].2006年中国国际地位报告, 2006.

[4]周艳, 冯俊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6) :88-90.

[5]王宗海, 于玲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 2012:163-165.

[6]吴菊霞, 冯长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安徽省外贸的影响[J].经济论坛, 2010:21-23.

[7]王磊, 曹显兵.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8 (21) :71-76.

[8]Bahmani—Oskoee, Mohsenand Alse, Janardhanan, Short Run Versus Long-Run Effects of Devaluation:Error-Correction Modeling and Cointegration[J].Eastern Economic Journal, 1994, 20 (4) :453.

上一篇:楼板裂缝的分析和防治下一篇:企业文化与和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