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

2024-09-29

人民币自由兑换(共10篇)

人民币自由兑换 篇1

1 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

货币的自由兑换最初是指在事先确定兑换的比率的情况下, 纸币兑换成黄金不受限制。随着金本位制的崩溃, 特别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 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并且不受限制地按照市场汇率将该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

1.1 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实现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只是货币实现基本的自由兑换, 表现在取消对经常项目下外汇流动的汇兑限制。IMF对经常项目可兑换有如下的规定 (第8条) :若实行了货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 一国就不得限制在国际间发生的经常项目往来的对外支付, 不得限制它的资金转移, 只要是经常性的交易, 就可以随时兑付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 不允许存在多重汇率制度, 也不能采取措施歧视某种货币[1]。

1.2 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定义为:任何持有一种货币的人都能用该货币自由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易。更确切的说,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在参与国际性资本交易时, 不管是居民还是非居民, 汇率都是唯一的, 由市场来确定, 金融资产在本币与国际市场主要的货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换, 对资本的流出和流入不再有汇兑限制, 也不限制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

1.3 人民币自由兑换

同时实现了贸易账户下的自由兑换、非贸易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才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人民币与国际可兑换货币之间可以无限制地自由买卖。人民币自由兑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境外市场上人民币现金的流通度不能低;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包括央行在内的国际市场各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第三则是在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数量占到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

2 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发展过程

2.1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1996年在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 可以算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开端;1997年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 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所以自由兑换的进程搁浅;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 提出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保证有选择时分步骤的放宽限制”;2009年7月跨境人民币业务正式推出,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2.2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意义

2013年9月29日, 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首批25家企业和11家金融机构入驻自贸区。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扩大了金融系统的国际化开放程度, 促进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还促进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等。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推动一系列的金融改革, 改革的突破口就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兑换问题。

2013年的7月3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通过《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其中包括: (1) 上海自贸区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先行放开, 再逐步实现可自由兑换; (2) 未来企业法人实现了自贸区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3) 上海自贸区是采取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形式, 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王新奎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 曾对记者透露, 自贸区内的资本项目开放采取产品导向, 根据不同的产品会设计不同的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模式和利率、汇率自由化的模式, 不会没有限制地完全放开。

2013年10月18日, 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雅居乐富春山居特约中国新经济力量论坛上,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就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必须实现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的建议。蒙代尔同时也强调了人民币自由兑换在中国实现的必要性:“欧元在2008年到达了一个高值, 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就发生很大的转变。中国若紧盯着美元, 不实行固定利率, 如此一来, 欧元和美元联系体的不稳定给中国亦带来不稳定性的影响。所以人民币应该参加到‘美元、欧元与人民币的三角货币体系’内, 逐步实现自由兑换, 几乎世界的50%由美国、欧盟和中国的经济体占有, 这样三个经济体就会稳定全球的经济, 也能稳定自身的经济状况。”

2.3 目前我国资本项下可兑换情况

根据IMF对资本账户的40项的划分中, 我国资本项下兑换情况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央行的调查报告《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

目前, 人民币的绝大部分资本项目已实现了可自由兑换, 只要存在实体经济活动, 资本项目中的外汇资金汇兑和流动基本上就不会受到限制, 但若是以金融性资本交易为背景的虚拟经济, 其涉及到的资本项目外汇资金汇兑和流动就存在较多的限制。我国要进一步地发展资本市场, 实现资本与货币的快速兑换。

3 我国关于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基本思路

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秩序稳定, 综合国力强盛, 金融体系完善, 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 有稳健的金融体系, 能实现汇率、利率形成机制的完全市场化, 才能实行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在选择推进兑换策略时, 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适时地不断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其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开放的过程。

墨西哥发生过金融危机, 亚洲也发生过金融危机, 这些教训给人们以启示, 在推行资本项目的货币可兑换时, 首先得弄清楚本国经济的承受能力, 否则盲目行事会为本国招致严重的、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3.1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机和步骤选择

3.1.1 资本流入管制的放开先于资本流出管制的放开

借鉴其他国家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验, 资本流入管制的放开应先于资本流出管制的放开。中国目前对资本流入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而对于资本的外流, 目前已经放开了个人旅游、留学用汇和对国外的直接投资等。资本流出的开放应当更加谨慎, 一旦放松资本流出的管制, 国内的投资水平就有可能受到影响而降低, 在影响国内税收的税基时, 还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资本流出放开的时机应是当国内宏观调控体系达到成熟, 外币的资产积累到足够的水平的时候。

3.1.2 直接投资的管制比间接投资先放开

直接投资有真实的实物交易背景, 稳定性高, 投机活动的成分较少, 所以适合先行放开。而间接投资就相应地缺乏实物交易背景, 是虚幻的, 存在投机行为, 容易诱发的经济泡沫可能引起经济和金融危机。根据各种国际资本波动性不同进行分类放开, 放松步骤具体变现为: (1) 对直接投资的控制的放开; (2) 对银行贷款的放开; (3) 最后为对证券投资的放开。

3.1.3 交易中长期资本的管制比短期资本先放开

与短期资本不同的是长期资本具有实物交易背景的可能性大, 流动造成的冲击影响程度较低, 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有利于国家监管政策的实施。而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就蕴含较大的投资成分, 有可能威胁该国经济安全, 监管难度较大。对于监管国际性短期资本的流动, 目前中国境内监管部门缺乏实践经验, 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

3.1.4 对居民国外交易的放开先于对非居民国内交易的放开

与非居民不同, 居民是会受到国内法规法令约束的, 而国外的资金来源却不受国内的制约。国家宏观调控能调节居民的国外投资, 即使居民的投机行为发生在国外市场上, 国内经济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放开非居民国内交易后, 本国宏观调控会由于非居民的原因受到局限。一旦非居民发生大规模投机, 国内市场抗风险能力的不足就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3.2 推进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关政策的建议

政府需要适时有效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控, 为了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和平衡国际收支水平, 但不能对外汇交易管制过于僵化, 造成不利于资本流动的影响。

在货币政策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货币和汇率的相关政策, 通过实行三大基础金融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 让外汇供求趋于平稳, 还能保持本币合理的流动;参考日本的自由兑换, 日元在推行自由兑换时, 日本的央行在面对升值压力时, 选择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则国内流动性就过剩, 最终导致了房地产的巨大泡沫, 最后竟然崩溃。相反的, 德国在面对马克的升值时, 其中央银行推行的货币政策是维持国内的物价稳定和产出的稳定性, 使得德国在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 推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加上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最终使德国的通货膨胀率非常低, 经济保持了正常的产出水平, 并未形成房地产泡沫。

在财政政策方面, 国家可通过调节税率、税种和支出预算等工具来调节社会的总需求, 设立相应的监管机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国内宏观基础。

摘要:资本项目可兑换, 既可带来利益, 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对于中国而言, 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更复杂的局面。因此, 我国要有预见性地分析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针对问题的分析, 做好充分的理论、实践准备工作, 只要满足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创造积极的环境, 选择合适的时机, 按照合理的步骤, 采取积极的措施, 自由兑换就能趋利避害, 创造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自由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发茂, 李亚.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和基本策略[J].金融, 2011 (10) .

[2]贺建清.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09 (06) .

人民币自由兑换 篇2

在前面的学习中,教材精心按排了不少的反映学生日常生活的画面,它们揭示了共同的一个主题,即一切要进行商品交换的,都要用到人民币。而在使用人民币时,有时就需要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等价交换,也就是换算。要准确地换算,首先要知道单位间的进率,也就是:1元=10角,1角=10分;其次要理解“换”的要点是:等价;三是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是能判断什么是够换,什么是不够换。够换就可以换成另一个单位量,不够换就原样照写。避免后阶段学习把“换算”和 “计算”混淆。五是现实生活中的价格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出现的,因此,理解价格表示的意义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教材例题五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名数转化成单名数的方法,同时逆思考得出单名数转化成复名数的方法,巩固练习也只是各有一题。这样的安排不合理,练习量的不足对学困生习得新知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对此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先教学1元2角=12角,然后完成相应的练习,梳理清思路,再用逆思考得出12角=1元2角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描述算理,逐步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养成习惯。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书第50页例5、例6。让学生掌握复单位到单一单位的换算。特别是数值是小学的以元为单位的值到复单位与单一单位的换算。这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小数,对小数的读法都不会,更是不知道整数部分与十分位、百分位及进制的概念。所以讲起来就比较麻烦,学生也不容易理解。

在这一块我采用直接让学生不理解的记住:小数点前面的数对应单位元,小数点后第一位对应单位角,小数点后第三位对应单位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解元、角、分的进制是十,即遇十进一。再进行练习,希望学生能够更熟悉。

人民币自由兑换 到点了吗 篇3

自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常项目人民币已接近自由兑换,老百姓换汇已不受“用途”限制,而实行按需供汇;但资本项下除了少量QFII(迄今总共97家机构、投资额度197.2亿美元)和QDII(88家机构、境外投资额度683.61亿美元)之外,始终未见大的动作。对照一下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提法,可以清晰地理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脉络。2009年“两会”的提法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落脚点是均衡和稳定。2010年“两会”提的是“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发展境外人民币金融业务”。是贸易即经常项目,且仅仅是结算试点。只有到了今年,才提到“跨境贸易和投资”,“资本项下”才被正式提上日程。在此前后,外汇局在答记者问时,也用了“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样一个标题。

“资本项下”的主战场自然是资本市场。今年“两会”关于资本市场的新闻主要有两个,即新三板和国际板,而后者则和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直接相关。虽然国际板推出目前还没有时间表,但上交所理事长耿亮已明确表态,国际板四大规则(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已完成初稿,正在细化,已经“准备了80%~90%”;有代表委员甚至提到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尽管国际板尚处在热议之中,但境内另一国际化市场B股早已按捺不住——当A股市场还在半山腰,为攻克3000点进退两难踌躇不前之时,B股市场早已“登高望远”,俯瞰着芸芸众股。上证B股已登上320点,离历史高点394点不到20%的距离;深证B股更是于去年11月创下888点历史新高,目前在830~840点一带整固。

在中国股市的所有板块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A股、B股、H股),B股是业绩最烂、流通性最差的板块,可恰恰是B股,走得比其他板块都强。逞强的直接原因正是国际板,在某种意义上B股甚至可以看作是国际板的影子。国际板将以美元计价,这同B股(上海以美元计价,深圳以港元计价)将不谋而合。另一方面,B股又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连股权分置这样一个涉及10多万亿元市值的大难题都解决了,才2000多亿元市值的B股市场,中不中、外不外的,不能老是拖而不决,何况在当时国内急需吸引外资,B股市场是作出过贡献的。有市场人士甚至预计,国际板推出后,B股市场很有可能同国际板合并,至少是融合吧。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股市市值也是世界第二,外汇储备更是天下第一,这样一个数一数二的大市场,迟迟不对世界开放,怎么也说不过去。要加快推进并最终实行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仅仅靠一个小池子般的B股市场显然是不行的。国际板不仅可能较早推出,让国际上的大公司、好公司来国内上市,让近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找到一条合法的投资渠道;A股市场也有可能局部对外资开放。局部开放外资买什么?毫无疑问,首先是蓝筹股。前一阵曾传闻说,巴菲特有意参与招商银行增发,使招行股价大涨了一阵。如果A股向外资开放,巴菲特会弃14元的招行A股不买、情愿买20元的招行H股吗?再怎么着,在A股市场向外资局部开放之前,也不能让老外捡便宜抄底。

汇率对人民币自由兑换影响分析 篇4

所谓货币可自由兑换是指当一种货币的持有人可以持有的货币兑换成任何其他国家的货币而不受限制, 反映在日常的经济中就是在国际贸易往来中的资金支付及转移没有任何限制。我国目前实行年度内5万美元或者等值5万美元可自由兑换。通常情况下, 货币自由兑换可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2 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统筹分析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包括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经常项目可兑换实行的条件有四个方面, 分为合理的汇率水平、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严格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良好的市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全金融体系、谨慎的财政制度、恰当的汇率水平以及适当的外汇储备等。这些影响因素综合起来主要有汇率、外汇储备、财政和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然而, 在这些因素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同时也受汇率影响, 即汇率既是影响货币自由兑换的一级因素也是二级因素。

3 汇率作为二级因素的影响机制

1) 汇率通过影响外汇储备来作用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的过程中, 拥有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是十分必要的, 而国际清偿手段最重要的就是外汇储备, 而我国现在已经储备3万亿的外汇, 在进行货币兑换时才能顺利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 反过来作用于外汇和汇率, 是预防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如果外汇储备不足, 一旦原材料商品特别是石油的价格发生较大变动将会造成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同时也会严重影响进出口贸易, 这就极容易受始料未及的对外收支变化的影响, 从而刺激人么对其货币采取投机行动。反之, 如果储备过多, 又会增加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历史教训是1970-1971年间, 日本经济腾飞时也曾因投机性的资金注入使其国际储备从25亿美元猛增至150亿美元, 当这些热钱流出时, 日元汇率遭受了严重下浮压力, 日本政府承担了4500亿日元的损失。因此, 外汇储备的需要保持在合理的数量水平, 而储备需求同汇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 国际储备的一大作用就是干预汇率。

此外, 汇率的变动对外汇储备也具有重要影响。储备货币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汇率升降而增加或减少。外汇储备实际是一种国际购买力的储备。储备货币实际上仍是一种价值符号, 它的实际价值只能由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购买力来决定。如果外汇储备代表的实际价值随货币汇率的下跌而日益减少, 就会使得有该种储备货币的国家遭受损失, 而储备货币发行国因该货币的贬值而减少了债务负担, 从中获得巨大利益。本币汇率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本国外汇储备数额的增减。一般来讲, 一国货币汇率稳定, 外国投资者能够稳定的获得利息和红利收入, 有利于国际资本的投入, 从而有利于促进该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反之, 本币汇率不稳, 则会引起资本外流, 使该国外汇储备减少, 同时, 当一国由于本币汇率贬值使其出口额增加并大于进口额时, 则该国外汇收入增加, 外汇储备相对增加;反之, 情况相反。

2) 汇率通过影响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作用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为了顺利实施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应当逐渐减少财政赤字和用非通货膨胀的方式弥补已有的财政赤字。否则, 在高通胀之下为逃避通货膨胀税及本币贬值所预期的汇兑损失, 可能会促使资本外逃;成功的财政改革可以较好地控制财政赤字, 并以非通货膨胀的方式弥补前期赤字。而且, 严格的财政、货币政策可以建立一个有助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宏观经济环境。

根据传统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当采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 在固定汇率下, 会引起收入增加和外资内流, 其中外资内流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比较大, 具体体现在资本项目的盈余大于经常账户的赤字, 因而会造成本币升值压力大大增加。为了维持固定的汇率, 一国央行会在外币市场上抛售本币, 购买外汇, 在使得本币贬值的同时又会增加GDP。在浮动汇率下, 本币升值还是贬值取决于资本流动的弹性大小, 若资本流动弹性大, 则资本账户盈余会大于经常账户的赤字, 使得本币升值, 反之资本流动弹性小, 则资本账户盈余会小于经常账户的赤字, 使得本币贬值。此外,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还得出以下结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有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可见,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的有效性同汇率制度是密切相关的。目前,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是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相矛盾的, 基于“三元悖论”理论, 要想保持货币的独立性, 又要保持汇率的稳定,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最大程度的减少干预。

4 汇率作为一级因素的作用机制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影响

汇率作为一级影响因素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资本项目的影响上。人民币汇率在中国资本跨境流动过程中产生如下作用:浮动汇率制度会使跨境资本的流动量上升, 稳定的汇率有利于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 汇率市场化将提高居民的汇率风向意识。首先, 当人们预期人民币汇率要升值时, 会将境外资产转移到国内;而当对人民币的预期贬值时, 又会使境内的资产向境外转移。其次, 稳定的汇率可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社会的信誉, 从而有利于人民币在境外的流动。目前, 人民币在越南、老挝、缅甸、俄罗斯和蒙古等边境地区成为事实上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 在中国的澳门地区和香港地区、新加坡、泰国以及欧美的中国城内等地方, 人民币也已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货币。此外,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还会直接影响到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成本。当人民币汇率下降时, 则意味着向中国投资时的成本下降, 而投资者在本国进行生产的产品, 因其相对价格的上升而导致竞争力下降, 所以到中国投资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5 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而采取的汇率政策

基于上述分析,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该采用“有弹性的一篮子模式”。目前, 我国基本属于出口增长过快、经济趋向过热 (尽管政府将今年GDP增幅调至8%以下) 、通胀较大的宏观环境的情况, 那么就应该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的爬行升值。实际有效汇率的升值可以帮助一直贸易顺差的增长、减少国际政治压力和贸易制裁的风险、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对冲部分经济过热和通胀的风险。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 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 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S

参考文献

[1]昊剑芸.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作用及其崩溃[J].经济学家, 2004, 11.

[2]曹勇.对特别提款权的认识与撂讨[J].武汉金融, 2001.

[3]孙立坚.中国如何走向“金融大厅”[J].每日经济新闻, 2011, 第8版.

香港人民币兑换松绑 篇5

2万元兑换上限被取消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12日表示,香港居民每人每日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将在下周一取消。此举令香港人参与沪港通及各种人民币金融交易会更方便。人民币兑换松绑后,兑换需求会增加,但具体增幅尚待观察。

放宽香港居民2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业界期盼已久,去年银行公会团拜访内地央行时就已经提及。而乘着沪港通势头,限制顺利松绑。限制放松前,香港居民是透过内地窗口兑换人民币,即在岸人民币(CNY),每人每日上限为2万元人民币。而不经内地兑换窗口,就是香港居民直接在离岸市场CNH兑换。

陈德霖指出,离岸人民币市场资金池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外汇市场亦有相当深度及规模,相信银行有能力在离岸市场处理香港居民兑换需求。他又表示,香港居民个人人民币贷款融资等,亦不设兑换上限,有利香港金融机构设计和推出新产品,亦令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再上一台阶。人民币的需求有两方面,包括使用和支付,以及投资理财和资产配置。虽然人民币兑换限制取消,但跨境资金流动方面,仍受到现有内地和香港清算协议规限,每日汇款仍不能超过8万元人民币。

未来一二年香港人民币资金池将翻倍

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个人人民币2万元兑换上限实施已经超过10年,而随着沪港通开通,人民币需求增加,加上香港人民币市场日渐成熟,是适当的放宽时机。

温天纳又指出,过往香港人民币资金池是靠个人人民币存款和企业人民币存款带动,主因看好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潜力。但未来资金池的增长,将更多依靠投资需求。人民币兑换上限放宽后,人民币计价产品增加,再配合沪港通启动,预料未来一至两年香港人民币资金池将翻一倍。温天纳还说,现时香港人民币计价产品主要是中长期的产品,短期产品很少。对于投资者来说,兑换限制下,难以立即将人民币兑换外币,减少市场对人民币产品兴趣。过往金融市场也有不少人民币短期产品推出,但市场反应都比较冷淡,相信限制放宽可改善这些情况。

放松上限可优化人民币产品

近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香港投资者对人民币产品兴趣增加。但由于兑换上限掣肘,香港居民偏爱人民币定期存款,其他涉及外汇波动大的产品则发展较为缓慢。业界料此次人民币兑换限制放松后,有助人民币产品的发展。

星展银行经济研究部经济师周洪礼表示,由于有2万元兑换限制,香港居民在购买人民币产品时较为不便。例如人民币计价股票及债券等,涉及金额大部分超过2万元,便要分开数日来兑换。在金融市场,每日兑换可能涉及较大的汇率差,影响投资收益,减弱了香港投资者对人民币产品的兴趣。其实市场对人民币产品需求很大,但碍于限制,令人民币产品发展缓慢。

恒生银行人民币业务策略及计划部主管颜剑文表示,2万元兑换上限,一方面影响市民购买产品的方便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兑换上限限制,设计针对香港居民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时要考虑到产品到期的交割会涉及汇率波动,影响产品灵活性。放松上限可以优化人民币产品,丰富产品种类。

进一步提升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地位

人民币自由兑换 篇6

在近期关于人民币加入储备货币体系和特别提款权构成的讨论中, 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我国坚持的有控制的可兑换性在这一背景下将如何实施, 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于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并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相关经验, 我国必须对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节奏进行控制, 使其能够与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相协调。如果操之过急, 可能会催生房地产市场泡沫。

一、SDR改革进程中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争议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货币的自由兑换, 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货币同盟内的居民可以按照市场汇率不受限制地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 以用作对外支付的手段或可供贮藏的资产。按照《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定义, 参加货币自由兑换协定的成员国, 不得对经常项目下的贸易往来支付和资本项目下的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也就是说, 一方面, 该种货币可以在国际经常往来中无条件地充当支付手段, 对方国家必须无条件承认其法定价值;另一方面, 当对方国家提出相关要求时, 本国亦应无条件承兑本国货币。目前, 世界有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50多个国家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关于货币自由兑换的相关条款使其货币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而人民币并未在此之列。

近年来,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大, 这使得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使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之后的又一种储备货币的讨论正日益兴盛。而在最近得到广泛关注的特别提款权 (SDR) 改革问题中, 把人民币纳入构成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提议也得到了很多支持。

但是, 无论是加入储备货币的行列还是纳入特别提款权的构成, 都对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国际社会希望人民币为此做出更多调整, 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但我国显然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行掌控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节奏。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与加入储备货币之间是否存在对等关系, 是否令人民币以可自由兑换的方式加入特别提款权构成,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路径、进度等, 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政策问题。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是关系到我国汇率安全、进而关系到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决策。1996年12月1日, 我国履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款的承诺, 基本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并逐步开始向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过渡的进程。在要求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 我国必须综合参考国内经济特别是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行业对自由兑换进度的承受能力, 以及国际上已有的推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历史经验, 从而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方式做出正确选择。从目前已知的国际经验来看, 如果在某些经济条件、市场条件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对自由兑换的推动操之过急, 或者方式方法选择不当, 则很有可能催生资本资产泡沫,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泡沫。

二、货币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效应

房地产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产业, 直接关联有色金属、钢铁、大型机械、建筑材料、家具等57个上下游相关产业, 是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部门, 是助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一国货币的自由兑换, 通过作用于本国的汇率和利率水平, 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推进货币自由兑换进程, 必须考虑其对房地产市场的作用方向和程度。

一般而言, 货币自由兑换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一国房地产市场:

(一) 外资套利性投资导致的房地产虚高

外资向一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水平遵循一般的投资决策规则, 即当投资该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收益率高于世界平均的投资收益率时, 外资就会选择进入市场逐利, 提高该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而推高价格, 直到这种超额投资回报率消失为止。一般而言, 外资投资的真实收益率取决于:

1、资本可自由兑换的程度

资本可自由兑换成外币的程度直接影响外资流向本国房地产市场的积极程度, 虽然这并不是外资投资的先决条件, 却是左右投资流向的一个长期性因素。一般而言, 外国资本对本国任何资产的投资行为, 都受外汇管制的严厉程度的制约, 需要面临跨境结算的汇兑问题。虽然在资本不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 外资仍然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进入本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 但在初始投资时和收回投资收益时都要面临高昂的换汇成本, 这无疑削弱了本国资产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一旦一国实现了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则投资成本降低本身就加快了外资流向该国房地产市场的速度, 使得房地产市场对于外资流入变化的敏感系数升高。

2、本币升值预期

货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如果不能辅以相应的汇率制度, 则很有可能造成本国货币的过分高估, 使得本币在短期内迅速升值。当本币升值趋势成为投资者的一致预测时, 大量套取升值利益的短期投机性外国资本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 造成房地产投资水平的虚高。

3、房地产市场升值预期

本币升值往往意味着国内整体经济向好, 投资机会较多, 投资收益也较为可观。在乐观的经济预期之下, 具有居住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房地产商品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潜在上涨空间, 再加上市场流动性较强, 易于在短期内撤出资本、汇回利润, 成为外资投资的优先选择。

(二) 流动性过剩促使国内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

资本自由兑换往往伴随着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 加上外部资本注入的流动性, 会导致一定时间内该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 即流动性过剩。

投资品属性方面, 急剧扩张的货币供应为房地产金融提供了过度的资金支持, 激发了土地持有者和投资投机者的购买热情;消费品属性方面, 高涨的投资需求迫使具有自主性消费需求的消费者在恐涨预期下提前释放其流动性。两者叠加, 会使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度的膨胀乃至泡沫, 积累大量风险。

三、货币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一个日本样本

(一) 日元实现自由兑换的过程

20年代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阶段, 政府主导下的“贸易立国”战略推动日本的贸易总额、经济总量和生产效率稳步上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日本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日元的管制, 借以推动金融自由化, 激发本国金融市场的活力, 以此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1964年, 日本官方宣布, 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第八条款, 承诺履行使日元可自由兑换的义务, 日元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1973年, 日本凭借其强劲的经济实力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给日元进一步实现自由兑换提供了契机。但是, 由于日本政府和央行担心国际资本的流入可能会削弱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窗口指导”的效力, 从而对日元自由兑换的进程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 采取了种种措施加以限制。

1980年, 日本大藏省颁行新《外汇法》, 将之前“原则上禁止”的资本交易改为“原则上自由”, 允许本国居民将其向境外提供的日元贷款或外汇自由兑换成日元, 从而使日元实现了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在此基础上, 日本政府又致力于发展东京离岸金融市场, 取消对外资流入流出的限制, 进一步推动了日元的自由兑换。

(二) 日元自由兑换进程中的房地产市场

二战后,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向日本提供了一系列经济援助计划, 帮助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步入上升通道。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大型生产企业、重工业企业的相继建立以及增资扩容, 日本房地产市场上对工业用地的需求持续高涨, 对住宅用地的需求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增加, 日本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但是, 这样的平稳发展态势在日本开始推进日元自由兑换之后有了重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 随着日元自由兑换的进一步发展, 日元潜在的升值压力转化为现实。1971年12月, 日本宣布调整汇率, 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调至308日元, 升值幅度达到16.88%, 这是日元开始持续升值的一次标志性事件, 自此后, 日元开启了长达20年的升值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升温。1971年至1973年日元升值之后, 日本市街地价指数快速上扬, 在1973年和1974年就分别达到了25.1%和23%的大幅上涨, 而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更是连续五年以15%的速度增长, 这远远高于当时日本年均5%的GDP增幅。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 1986年到1989年间, 日本房价平均提高了两倍, 住宅用地价格年均涨幅在14%以上, 商业用地价格年均涨幅则为15.6%, 地价总市值较基期上涨了126%, 1990年当年日本地价总市值最高达到了当年名义GDP的5.5倍。而在之后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期, 房地产价格持续迅速下跌, 给实体经济以沉重打击。

(三) 日元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关系

日元自由兑换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扬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资料来源:日本不动产研究所

这种联动效应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日本房地产市场:

1、外部资金的过度涌入

随着日元自由兑换的推进, 日元迅速升值, 大量外国资本基于日元升值预期进入日本国内, 以躲避汇率风险并寻求套利机会。外部输入的过剩流动性, 被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吸收, 而房地产市场由于当时强烈的升值预期更是成为外资投资投机的首选。

与此同时, 为配合日元自由兑换的进程, 日本中央银行又推行了低贴现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货币供应量急剧上升, 流动性过剩, 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需要。在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示范作用下, 本国过剩的流动性也在房地产市场中寻求套利机会, 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虚高。

2、金融缓和政策与金融支持过度

80年代《广场协议》之后, 日元升值幅度进一步增加, 使得日本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迫使日本中央银行自1987年到1989年维持着2.5%的超低利率水平。超低利率促使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支持明显加大, 再加上当时日本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所导致的激烈的银行间竞争, 使得各大银行竞相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者和投机者相信“土地不会贬值”的神话, 纷纷向银行贷款;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做担保, 乐于向投资者提供资金。过度的金融支持使以转卖和套利为目的的房地产交易量大幅增加, 投机热情高涨, 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至更高的水平并形成泡沫。

四、联动效应在我国经济中的普适性与特殊性

(一) 普适性

日本自由兑换进程中的很多经验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都有一定意义的普遍适用性。在我国目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之下, 外汇的大量涌入强化了我国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投放力度, 人民银行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收缩货币供应规模、提高利率水平等手段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影响, 再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际热钱的频繁进出与投机活动, 都给人民币带来了沉重的升值压力。

另一方面, 房地产市场的升值预期也十分普遍。从地方政府的态度来看, 虽然中央政府对于打压房地产虚高势头的决心坚定, 但基于房地产市场与上下游产业、与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和与宏观经济形势的高度联动性, 各地方政府并不希望房地产大幅度下降, 只是不希望涨的过快危及到民生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则认为, 当前严厉的调控政策不能改变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和投资者的追涨热情, 一旦政府政策稍有放松, 房地产成交量和价格都会迎来新一轮上升周期。而从房地产投资投机者的角度来说,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改变房地产供不应求的基本格局, 也未能从根源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定价机制扭曲的问题。调控的直接作用就是压低房地产交易量, 这样反而使投机者看涨买盘并在暗中集聚能量。

(二) 特殊性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吸收流动性的两大主力投资场所。然而, 一方面, 股票市场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以及上市公司圈钱而非融资的举动令投资者信心衰减, 使得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另一方面, 房地产市场虽处在政府严厉调控之下, 仍呈现强势。两大市场在吸纳流动性方面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而使投资房地产市场成为了过剩流动性的最主要去向。单一的投资流向加剧了风险集中程度, 也使得货币自由兑换导致的汇率利率变化与房地产市场的联动效应愈发凸显。

但是, 也应注意到, 我国房地产市场与日本房地产市场所处的宏观环境有很大不同。日本房地产市场进入高速上升通道之时, 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更多的土地和房产交易集中在以单纯投机为目的的转手交易之中, 一旦市场预期趋于下行, 则房地产市场迅速崩溃, 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打击。但我国目前尚处于城市化建设的攻坚阶段,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并且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加, 这一需求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对房地产的需求也不只是单纯的投机需求, 刚性需求也是支撑房地产市场高位运行的因素之一。

五、基于以上分析的政策建议

一国货币的可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 不仅是汇率制度的调整和外国资本的结算问题, 更关系到一国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维持本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避免房地产市场泡沫和股票市场泡沫等问题至关重要。要处理好货币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必须有选择地借鉴日本等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中的经验教训。

(一) 合理控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节奏

目前, 我国正稳步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进程, 相关的措施不仅包括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阿根廷等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协议, 以及在岸与离岸的人民币市场试点建设, 还包括进行中的人民币海外贷款业务谈判与正在酝酿中即将推出的国际板。但就目前而言,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的普遍接受性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人民币自由兑换、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难度仍然较大。基于此, 我国必须合理控制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实施节奏, 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的政策措施。

与此同时, 必须加强对这一时期境外资本的监管力度, 遏制国际热钱通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行而追涨房地产市场、高位套利后撤资的行为, 抑制其投机性需求。

(二) 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管力度

房地产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大部分都来自银行信贷资金, 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以上。在2009年信贷的高速扩张中, 80%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 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日益攀升,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继续回升。这就对房地产金融支持的监管提出了高要求。

当前形势下, 银行必须有效收缩房地产信贷的规模, 合理监控建筑行业企业贷款的走向, 加强个人住宅房产的贷款用途, 优化房地产类贷款的审批管理来抑制房地产金融对房地产行业的过度支持, 降低银行可控的风险。

(三) 推行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

在日元推行自由兑换的过程中, 面对升值压力的中央银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房地产泡沫不断升级直至崩溃。但对比当时的德国, 虽然持续的贸易顺差也推动着马克的升值, 但由于德国中央银行一致推崇以维持国内物价稳定和产出稳定为中心的货币政策, 使得德国在放松外汇管制的同时, 推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并综合生产水平增速、物价上涨速度和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确定基础货币的投放速度, 最终使德国的经济保持了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 有效抑制了房地产风险的积聚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以此为鉴, 我国应在当前CPI水平不断攀升、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下, 适度收紧货币政策, 使宏观政策以控制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维持物价稳定为主要目标, 打压房地产市场的高位运行态势。

(四) 力争使人民币以不可兑换的方式纳入特别提款权构成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构成之一, 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金融改革进度有重要意义, 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长期改革也有裨益。虽然人民币以可自由兑换的形式加入货币篮子的构成货币可以增强货币篮子的流动性, 但是, 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我国应力主人民币以不可兑换的方式纳入特别提款权。

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不完善, 汇率制度改革和利率制度改革均处于进行阶段, 金融系统抵御外部风险、特别是汇率风险的能力较低。尽管国际社会上对于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时间表比较乐观, 但是, 货币自由兑换必须遵循我国的经济形势和金融改革趋势, 不可操之过急, 更不能因为迁就特别提款权改革而将这一过程过分提前。

摘要: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动效应。在自由兑换进程中, 外国的套利性资本与国内过剩的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 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虚高。分析日元在实现自由兑换进程中所导致的房地产泡沫问题, 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能够对我国正确处理人民币自由兑换与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自由兑换,房地产市场,日本经验,联动效应

参考文献

[1]余明.《资产价格、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M],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袁钢明.日本经济泡沫兴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3]高波, 毛中根.汇率冲击与房地产泡沫演化:国际经验及中国的政策取向[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评论, 2007.

[5]罗纳德.麦金农、大野健一.美元与日元:化解美日两国的经济冲突[M].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9.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 篇7

1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概述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目上也可以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可兑换,既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基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 在七大类40个项目中,目前我国实现可兑换和部分可兑换的项目为30类,占全部资本交易项目的75%。从整体上看,我国距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已经不是很远了。

2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性

2. 1实现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内在需求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可是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使其金融开放程度与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形象极不相符,如果不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会严重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一国货币只有实行自由兑换后才可能在国际范围内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等功能,才有可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2. 2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需要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走出了关键一步,也使社会各界对其合理化发展充满了期待, 可是由于外汇市场尚未与国际接轨,其进一步发展就受到了制约。所以只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才可以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2. 3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中国企业已经在承受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压力,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90多家在中国投资。按WTO的要求,从2006年年底开始中国已经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国内金融机构也已经处在国际竞争当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仅可以使我国居民更容易获得国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且可以把真正的国际竞争机制引入中国,更好地实施 “引进来”和 “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 为中国企业 “走出去”铺平道路。

2. 4降低外汇管制成本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资本项目外汇管制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效率日益下降。资本项目可兑换不但可以销毁外汇黑市的生存土壤,堵住灰色外汇交易渠道,还可以节省外汇管制成本。这些都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要求。

3我国实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条件分析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1) 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具体体现在: 一是适度的经济增长,二是物价稳定,三是良好的财政状况。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稳健的金融体系。高效的金融监管。从我国当前的国情看, 中国虽然实体经济方面做得比较好,但金融经济方面尚不具备实现人民币在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基本条件,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的限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仍然是资本账户开放的基础。

( 2) 在宏观环境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界瞩目,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存在。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外国资本的流入,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 3) 外汇储备。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人民币大幅贬值后,我国经常账户出现了大量的顺差,结果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大量上升,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远超过外债偿付的需要。然而,应该看到,人民币兑换限制放开以前,我国贸易和经常账户的收支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管制达成的,资本账户的盈余也是靠资本流出管制达成的。资本账户开放后,经济意义上的外汇短缺很可能会演变成统计意义上的外汇收支失衡,并且会诱发资金外逃。因而,从制度层面看,我国国际储备依然有其不稳定性。

( 4)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作为经济金融的基本要素,是一国经济稳定的基础,也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要求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通过以自由竞争形成的货币价格体系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具体表现为: 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国内品牌竞争实力较弱; 中国大企业个数较少,且规模偏小; 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 5) 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也会很快传递到国内,而健康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能够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机构类型单一,金融产品种类稀少,现有的利率生成机制尚未完成市场化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革对保持低利率水平还具有相当强的要求,国内证券市场因制度设计中的国有股问题正面临沉重的调整压力,外汇市场更是受到严格的管制。

( 6) 金融监管。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监管一直处于所谓的内部人监管状态。金融机构的国有性质使监管者很难实行有效监管,也无法对违规机构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同时,无论从监管的内容、技术手段和条件看,均与国际金融监管要求存在很大距离,金融监管是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的。

4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道,我国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存在两重性。一方面,经过大幅度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部分条件: 宏观经济调控趋于完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金融指标良好,基本面稳健; 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的方向调整,外汇储备规模较大; 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进展,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但另一方面,我国在国有企业、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着脆弱性,是开放资本账户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关键是解决金融脆弱性问题,应尽快推进宏观经济条件的完善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塑造,要把资本账户可兑换与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明确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步骤及条件,使资本账户可兑换和其他改革相互配套, 共同推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积极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②大力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体系。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④发挥试验区政策优势,开展先行先试。2013年9月29日,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对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只要各项条件基本具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现指日可待。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无论是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还是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世界经济格局,都对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及其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阐述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论证了如今要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仍须努力的领域,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渐进性 篇8

一、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态势

(一) 人民币资本项目在我国的发展

人民币项目的可兑换是指一国允许国内外各种形式投资、融资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解除资本兑换的限制, 以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 为国内争取更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方式。

这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是融入世界市场的需要。我国也重视到这一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致力于对外投资、融资环境的合理化。在上世纪末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 我国开始认识到人民币实现外汇兑换的必要性, 提出逐渐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的策略。这是根据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内资本流通能力显著和经济实力稳步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举措。

(二) 我国选择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原因

1. 保证中国国内市场的先进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市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 建立了与国情相适应的一系列市场秩序, 但是仅仅立足于国内是很难有重大突破, 我国必须进行人民币资本兑换项目, 从而推动国内资本面向世界, 让国内市场面对全球性的竞争, 以达到具有更高先进水平的市场。

2. 全球化市场的推动

全球化市场是大趋所势, 中国必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 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资本项目的开展需要更高的要求。中国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当前中国的资本状况在整个世界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这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而且国外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能够大大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发展渐进性的原因

(一) 我国国内环境尚不完善

从中国近几年市场的行情来看, 国内的问题还有很多, 通货膨胀出现维持态势, 外汇储备过度, 人民币有望升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施行适度的货币政策。2013年6月份由于监管政策放大资金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出现短期上行这一颇具风险性的事实也指出了这一问题, 短时间内不宜扩大货币兑换项目, 应当尽可能稳定汇率, 预防风险。

1. 国内缺乏稳定的市场环境。在我国市场。通货膨胀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 能源环境出现紧张态势, 人民币的环境尚不牢固, 一旦自由兑换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

2. 缺乏成熟的利率、汇率兑换机制。这说明现行的利率机制仍处于初期适应阶段, 汇率垄断盛行, 在这些条件限制下利率和汇率结合颇具困难, 稍有不当, 整个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威胁。

3. 市场监督管理体制难以有效实施。我国对银行体系的监管整体处于落后状态, 在各银行的管理中存在着经验不足、上下不协调以及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因此资本自由政策缺乏有力的体制支持。

(二) 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操之过急

在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 自由兑换措施早已施行,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成熟, 应当建立货币兑换完全自由的体系。这一论述是极为不明智的, 中国暂时还不具备货币兑换自由的条件。2013年第二季度结束后中国央行也明确指出下一阶段仍要稳定物价, 引导市场利率稳定, 不可盲目乐观。

即使是发达国家, 实现货币完全自由也是经过不断完善、渐进发展之后实现的, 这之间的阶段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即便这样在一切条件成熟之后这些国家也是采用极为谨慎的态度, 否则上世纪末日本金融危机的爆发便是先例。就算是在当前美国, 虽然经济总体较好, 但是基础也不牢固, 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整顿都存在不确定性。相比之下我国股市的风险依然存在, 人民币资本自由兑换更是一个颇具风险的项目, 因此人民币资本兑换项目不宜开启。

(三)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

从历史的角度看, 我国资本兑换的过程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 在发展之中也存在着曲折;从当前的视角出发, 我国的资本形成是人民群众劳动的成果, 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成果。我们应当正当的使用这些成果, 不可盲目投机, 国际市场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 必须要谨慎、渐进面对。

而且资本的流动具有不确定性, 实行资本自由下世界市场本身的盲目性、投机性很容易使人民币脱离国家的控制, 为市场所支配并走向极端。我们国家必须要把握货币的主动性, 在渐进发展中引导资本的流向, 缓步并坚定的推动货币政策走向自由化。

三、结束语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货币政策, 我们国家应当避免急功近利, 坚持人民币资本项目的渐进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经济稳定、汇率体制逐渐完善和市场秩序稳固的情况下逐渐实现资本自由, 从而为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戴克维.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风险评估与防范策略[D].湖南大学, 2012.

[2]马成芳.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渐进性[D].吉林大学, 2013.

[3]刘克,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 2006, 03:43-49.

人民币自由兑换 篇9

与此同时, 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某些政策措施和思路设计也引发学界关注和讨论。参与争论者大都赞同积极推进改革, 在基本问题上也有共识。如国际化开放论者也认同国内金融改革必要性, 质疑者也肯定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本身合理性并赞同资本账户需进一步开放。不同意见主要发生在如何看待近年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措施, 焦点集中于汇率利率内部改革与资本账户可兑换及本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关系问题。对金融内外改革优先序认识差异不仅具有现实政策含义, 也涉及如何理解我国经济开放成长的具体规律, 值得从不同角度探讨。

笔者的初步看法是, 早年推进经常账户可兑换进程中,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与金融改革关系应早已大体形成被广泛表述与认可的理解。近年围绕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发生争论, 显示学界对早年某些共识出现反思和分歧。其实质根源是我国开放宏观经济增长内外环境发生阶段性演变, 特别是本币升值趋势规律展开以及欧美陷入危机, 对我国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健全完善现代金融体制提出新挑战。需要更深入地观察与思索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内外环境演变及其背后规律, 才能在理清金融内外改革优先序的基础上更好更快地推进金融改革。

一、人民币可兑换历史进程

货币自由兑换又称货币可兑换, 指市场主体可根据国际交易需求及相关动机, 自由地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允许贸易、非贸易收支、单方面收入转移等经济交往派生的兑换称作经常账户可兑换。允许因实物、金融资产交易及信贷关系发生的兑换称作资本账户目账户可兑换。两个账户都可自由兑换称作充分可兑换。对满足自由兑换货币而言, 极少数货币在演化过程中得以承担国际交易的计价结算、交易支付、价值储存等职能, 不同程度成为国际货币, 实现所谓“国际化”。

一国货币自由兑换是与现代经济成长互动共生的过程。以1996年为分界时点, 人民币可兑换进程一般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经常账户可兑换为主攻目标, 后一阶段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为重点。下面分别粗略观察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一) 经常账户开放进程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后, 1980年国务院颁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标志经常账户开放进程启动。主要改革计划时期国有垄断贸易体制, 恢复四大商业银行, 实行出口成本换汇价政策, 积极恢复IMF和世行席位, 构成推动经常账户开放启程的重要措施与配套政策。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沿海开放战略和大进大出方针, 1988年3月13日外管局推出成立全国外汇调剂中心政策, 1991年允许个人所有外汇参与外汇调剂, 显示80年代后期经常账户开放仍在继续推进。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方针。1993年11月中央体改委提出“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 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1993年12月《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发布, 标志经常账户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要点包括对商品进出口项下外汇收入强制结汇, 在进口管制前提下实行银行售汇制, 允许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1996年1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把有关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规范定型, 并开放经常账户其他项目。1996年11月27日中国政府致函IMF, 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义务, 基本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

此后经常账户开放进入层次提升和内容完善阶段。如1998年外管局修改个人用汇管理办法, 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旅行的居民允许消费1000美元, 其他地方可以携带200美元, 无理由外汇购买银行可兑换限额为500美元。1999年外管局再次放宽个人用汇管制。还逐步放宽经常账户可兑换审批、审查的手续和管理办法, 提高外汇留成比例, 最终取消强制结汇。2006年12月人民银行发布《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规定2007年2月1日起居民允许1年内从经常转移兑换50000美元。2007年8月外管局宣布国内机构可按其需要保留经常账户中从经常转移得到的外汇收入。

(二) 资本账户开放进程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也是始于改革开放, 其具体进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 主要是在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FDI) 政策方面取得突破, 通过十多年经营, 90年代中后期年度FDI利用额达到400-500亿美元规模。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开始重视和推动我国企业境外投资 (ODI) , 进入新世纪后初步形成一套支持和鼓励“走出去”的措施。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年。主要是通过引入QFII和QDII启动证券市场的渐进式开放进程, 同时在开放债券市场、境外人民币清算、居民个人对外投资等多方面进行探索。2002年和2006年先后放行QFII和QDII是具有标志意义事件, 银行股改引入外资、允许国际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债融资、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准备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等等, 也都具有资本账户开放探索含义。2003年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 规定香港银行可以为香港居民提供一定数额人民币存款、现钞和汇款服务, 2005年11月扩大香港人民币清算业务规模,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应运而生。第四阶段是国际金融危机后,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培育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成为金融开放重头戏。一是2008年12月开始部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2009年7月正式启动上海等五城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到2012年3月我国各类从事外贸以及其他经常账户交易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二是推动投资项人民币结算。2011年1月资本账户目下对外直接投资 (ODI) 的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 2011年10月放行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 (RFDI) 。三是为离岸市场人民币回流提供政策支持。如2012年1月4日放行首批额度200亿人民币RQFI出炉。2012年4月分别新增QFII、R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及500亿人民币。四是2010年内地非银行机构在香港发行第一笔人民币债券, 2012年1月国开行等十家内地银行发行总额为250亿元人民币债券。

二、金融内外改革关系认识演变

上述粗线条回顾显示, 我国经常账户开放逐步顺利推进, 逻辑比较清晰;资本账户开放则呈现更多特点。资本账户开放进入涉及证券市场开放等更为敏感领域后, 实际进展速度慢于预期, 推进成效也似乎不尽如人意。近年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资本账户开放, 其中的某些改革具体内容和措施以及它们与国内利率汇率金融改革关系, 都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和不同意见讨论。可见, 金融体制转型与人民币可兑换进程具体规律仍在加深认识与实践探索过程中。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Funke (1993) 文献述评和定量评估结果整理。

(一) 国际学术界的主流看法

所谓金融内外改革关系主流看法, 指研究人员或机构肯定推进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可兑换开放需以对包括金融系统在内的国内经济体制实施相关必要市场化取向改革作为先决或配套条件。如曾任IMF第一副总裁Stanley Fisher指出, 在不具备一系列先决条件时推行资本账户自由化, 会有极大风险 (Fischer, 1998) 。1998年IMF一项研究认为, 这些先决条件最重要内容包括: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 (特别是货币和财政政策与汇率制度相容) ;强有力的国内金融制度;一个有力和有自主权的中央银行;及时、准确和综合性的信息披露等等。

Funke (1993) 收集了1982-1992年间发表的21篇有关学术论文, 概括当时学术界对金融内外改革之间时序关系的看法。作者用1到5五个数字对有关研究人员对特定改革措施优先度进行排序, 数字赋值“1”表示优先度最高应最先推进, “5”则表示优先度最低应最后推进。表1报告文献评估结果, 其中无论是转型经济还是发展中国家, 资本账户自由化代表的货币可兑换改革赋值最高, 意味着学界普遍认为需满足更多条件才可能较好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于转型经济上述条件包括机构改革、财政与货币稳定、贸易改革、国内金融改革等6项;对发展中国家, 上述条件包括财政货币稳定、贸易改革以及国内金融体系改革等3项。可见金融改革先内后外是当时国际学术界主流看法。

张志超 (2003) 对这个领域文献进行了较全面梳理和评论, 发现国际学术界通常认为“按一般次优定理, 资本账户自由化, 应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之后”。资本账户内部改革排序则是:先放开长期投资流动, 再放开短期资本流动;在长期资本的范围内, 先放开直接投资, 再放开证券投资;在证券投资的范围内, 先放开债券投资, 再放开股票投资;在所有形式的资本流动中, 先放开资本流入, 再放开资本外流。”

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例如曾任IMF货币与外汇部主任的Guitian (1997) 认为,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可以同时开放。在他看来, 资本管制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扩张。资本自由流动会提供经济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福利。资本账户开放的先决条件“可能永远等不来”, 这类激进观点传达的改革紧迫感不无可取之处, 然而这种分析思路属于少数人观点。

(二) 国内学术界早期共识性看法

这里所谓“早期”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大力推进经常账户可兑换前后。当时国内研究人员借鉴国际学术界有关成果, 结合中国当时改革开放实践, 对人民币可兑换与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关系, 提出和形成一系列广为接受的看法。

戴乾定 (1993) 指出“要使自由兑换取得成功, 就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 他借鉴IMF有关研究成果, 把有关先决条件归纳为:一个合适的汇率, 充足的国际清算手段, 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 企业对市场价格能灵敏反应的机制。肖清 (1993) 、陈彪如 (1993) 、姜波克 (1994、1999) 、高海红 (1995) 、刘光灿等 (1997) 都表达过类似观点。李扬、殷剑锋 (2000) 利用相关模型分析经济自由化的次序, 发现金融自由化适当先后次序应当是:实体经济自由化、国内金融自由化、实行浮动汇率制, 最后是资本账户目开放。

或许应特别提到, 周小川与合作者著述中, 结合中国实际经验系统透彻地阐述了实现货币可兑换前提条件。在他们1993年出版的一本专著中, 第一章第二节阐述“货币可兑换性要求汇率合理化”, 第四章考察“人民币实现可兑换性货币的配套改革和设计”问题, 分别考察“一、实现合理的汇率;二、关于总需求管理;三、价格改革;四、贸易放开经营;五、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改进;六、关于计划体制与产业政策;七、关于外汇制度”等七个方面条件 (周小川、谢平等, 1993) 。在1996年出版另一本专著中, 从理论上分析批评当时阻碍汇率利率改革的种种观点, 如汇率弹性为零和利率需求弹性为零等等, 一些评论现今仍具有现实针对意义。在“讨论为实现人民币可兑换, 各种制度所必须的改革配套”时, 强调有效利用货币和财政等总量手段进行总需求管理是改革的“先决条件”。还指出货币可兑换要求先决条件之一是“消除金融抑制”, 减少资本外流 (周小川、杨之刚等, 1996) 。

(三) 近年有关“国际化-开放”思路争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空前显现, 我国一段时期累积持有的超常规模外汇储备资产风险也随之上升, 要求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呼声日高。国内应对危机冲击实施一揽子刺激措施和产业政策, 人民币汇率重新盯住美元, 政策环境发生阶段性转变。然而在金融开放领域出现前所未有新局面:政府大力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快速扩容, 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反转要求资本账户加速开放。

一些专家和官员认为, 上述形势演变正在呈现中国金融开放新蓝图与新路径。在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历史机遇背景下, 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抓手, 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为杠杆, 加快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反转推动或“倒逼”国内金融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战略 (下文简称“国际化—开放”) 将是我国金融系统完成转型的优先目标, 甚至可成为推动经济体制全局转变的优先目标和“改革推进器” (博源基金会, 2011;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2;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 2012) 。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一些质疑和批评 (殷剑锋, 2011;余永定, 2011;张斌, 2011;余永定, 2012a;余永定, 2012b;张斌、徐奇渊, 2012) 。从公开发表的著述和资料看, 争论主要集中在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相关对策, 如何看待通过贸易结算和离岸市场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体策略, 如何看待加快国内资本账户开放问题和如何协调金融开放与内部改革关系等几个方面。

在本文所涉及的金融开放与内部改革关系上, “国际化—开放”派也赞同二者需要协调互动, 不过在具体分析内容上对“国际化—开放”无疑更为重视, 对国内金融改革问题或给以一般介绍, 或认为改革进程无法较快推进, 因而金融开放如坐等内部改革条件满足将遥遥无期。“国际化—开放”派一般认为开放“有助于形成对国内一系列改革 (包括汇率、利率、金融市场创新) 的倒逼机制”。质疑论者与“国际化—开放”派有取向差异。他们认为应给予国内金融改革更为优先考虑, 强调对倒逼机制作用不应过于乐观;担心如果金融开放激励机制有偏, 实施结果可能反而会派生新的不利于国内金融改革的利益集团。

近年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开放与国内金融改革关系争论, 涉及相当复杂丰富内涵。本文不全面评论所有问题, 而是集中探讨从货币可兑换长期进程视角看,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与经常账户开放比较为何更为曲折复杂, 并表现出不少始料未及的问题和困难?为什么早年关于货币兑换条件广泛接受共识发生认识分歧, 并在国际化开放与内部金融改革优先度问题上引发学界热烈争论?笔者认为理解上述因素需要结合考察“三新”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趋势新挑战, 金融抑制积弊难除新困难, 外部环境危机剧变新格局因素。下面依次分析考察这几方面因素及其影响。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新挑战

首先看我国生产率追赶“先慢后快”与人民币“先贬后升”规律的影响。大体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国际收支摆脱传统发展经济学“双缺口”模型理论预测形态, 开始出现趋势性扩大的双顺差现象, 本币汇率出现低估失衡。东南亚金融危机短期冲击使这一特点缓解, 甚至一度出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担忧, 但随着危机过后区域和全球经济重新较快增长, 我国顺差失衡和汇率低估问题进一步加剧。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倾向于坚守实行或盯住汇率政策, 伴随图1显示的外汇储备规模超常增长。

顺差失衡持续扩大与升值压力持续存在相当程度是一回事。虽然对此有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解释, 但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率追赶必然派生的本币趋势性升值要求。图2和图3数据显示, 用制造业衡量的我国可贸易部门生产率自身增长和相对发达国家相对增长轨迹, 都呈现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增速缓慢甚至没有相对增长, 但是随后绝对和相对增速提升出现快速追赶的局面。

依据巴拉萨效应假说, 可贸易部门生产率持续追赶派生实际汇率升值压力, 进而又可以分解为名义汇率升值 (外升) 与通货膨胀压力 (内贬) 的置换组合。给定管好货币与控制通胀目标, 需容纳人民币名义汇率趋势升值。因此可贸易部门相对追赶“先慢后快”轨迹, 根本上规定了人民币升值的长期性趋势。“生产率追赶—实际升值要求—盯住汇率政策—汇率动态低估”这一组连接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的经济变量关系, 构成新一轮景气成长时期开放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的最重要制约因素, 也是认识中国开放经济增长新阶段具体规律的关键环节。这对我国当前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可兑换进程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为新带来的认识和实践两方面困难, 间接影响则与后面讨论的晚近时期金融抑制新特点和外部环境演变有关。

资料来源:外汇储备来自外汇管理局网站, GDP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1978-1998年数据来自卢锋 (2006) 附录2。1999-2011年数据根据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值、工业品出厂价格数据计算, 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生产率数据来自图2。OECD国家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15个OECD国家平均值, 样本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国, 数据来自BLS-FL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Foreign Labor Statistics) 。

新挑战首先表现在认识方面。早年有关学术研究与政策讨论, 在分析汇率市场化对货币自由兑换前提性条件关系时, 侧重考虑问题是汇率高估和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的挑战。上述周小川有关著述对此阐述最为明确和透彻, 提出要在认识人民币贬值规律基础上推进汇率改革, 进而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创造必要条件。本币面临趋势性升值压力, 对我国则属于比较新的问题。实践证明, 与贬值问题比较, 增加汇率弹性接纳趋势性升值要求似乎更难达成共识。这对我国真正实施有管理浮动汇率体制以及动态调整国际收支造成深层制约。 (1)

在政策实践层面, 汇率趋势性升值和实际动态低估环境下, 资本流入和流出面临新的不对称压力, 给资本账户开放引入新困难并塑造开放进程的具体特征。对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以及我国早年情况而言, 较多担心在开放经常和资本账户后资本流出加大而流入减小, 政策设计较多考虑保证资本净流入数量并掌控足够外汇资源。然而我国新时期资本回报率较高, 加之本币动态低估, 流入资本投资收益较高, 流出资本收益较低, 从而面临资本流入大于流出压力。资本账户开放面临流入与流出难平衡的困难。以证券投资为例, QFII引入十年来投资回报可观, 年均收益率接近10%。QDII实施以来, 不仅配额利用率较低, 而且投资回报总体不佳, 亏损面较大。

四、金融抑制积弊难除新困难

20世纪70年代金融学和经济发展文献中提出金融抑制概念, 指出政府对金融市场施加利率管制及其他干预措施, 不利于国内储蓄顺利有效地转化为投资, 不利于经济发展。金融抑制有诸多表现形式, 如利率管制可能伴随过低实际利率甚或负利率, 高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 金融行业竞争不充分, 政府实行信贷数量控制等等。

在早年关于货币自由兑换前提条件讨论中, 逐步减少和消除金融抑制现象是广泛被接受的共识。周小川等曾阐述自由兑换需要通过改革消除金融抑制观点 (周小川, 杨之刚, 1996) 。姜波克 (1999) 指出, “ (资本账户开放) 好处的实现有一重要前提是国内金融体系不存在金融抑制, 能很好地在投资项目间配置储蓄”。如果要放开资本账户, “那么国内金融体系必须提供与国外银行相近的服务, 以保持其竞争力”。否则会增加银行和金融系统发生危机的风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政府坚持市场化改革方针, 在改革和消除计划时期遗留的金融抑制制度和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成效。然而观察晚近十年我国金融系统和宏观经济运行实际状况, 情况仍不能使人乐观。旧的金融抑制现象尚未彻底根除, 新的金融抑制问题又不断出现, 导致金融抑制程度总体可能并未减少。

例如利率作为最基本金融和宏观调节手段虽已得到经常运用, 但在运用频率和灵敏度上仍然相对滞后和呆板, 图4比较了我国与部分市场经济国家和经济体利率变动与CPI表示通胀压力变动关系。经验证据显示我国利率相对CPI调节相对弹性只有0.24, 不到其他国家的平均弹性的四分之一。利率调节相对呆滞性显然意味着利率仍受到过多管制, 与实现动态均衡利率基准可能还存在不小差距。

在间歇性宏观经济偏热和通胀压力背景下, 受到上限管制的存款利率导致银行普遍存款负实际利率。图5显示过去十余年 (2001年1月-2012年4月) 共136个月中, 76个月是负实际利率, 比正实际利率60个月份多出27%;负利率绝对值峰值-4.2%, 也超过正利率峰值4.0%。可见存款负利率一定程度上成为常态性现象。这显示利率价格扭曲和金融抑制现象仍显著存在, 并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明显消极影响。

在金融抑制背景下出现货币过度扩张和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后, 宏观管理部门虽一定程度利用价格参数进行总量调节, 同时又不得不较多采用数量控制和行政干预手段。我们2010年做的有关研究报告, 归纳24种宏调工具, 大部分都属于数量型、产业型和行政干预型手段。如果把新一轮宏观调控采用的房地产直接限购等干预措施考虑进去, 宏调干预多样化和微观化表现清单还在继续加长。

进一步观察还可发现, 新时期这类干预措施与晚近时期内外环境演变存在联系, 考察分析这方面问题, 难以回避人民币升值趋势因素影响。从具体发生机制看, 新生代金融抑制措施较多是在本币汇率趋势性升值背景下为应对宏观过热和通胀失衡背景下推出的, 新时期货币过度扩张和通胀特殊发生机制与目前金融抑制特点具有内在联系。

观察过去十来年开放宏观经济运行提供的实践经验证据, 我国当代金融抑制发生机制和表现特征已比较清楚。首先是新时期顺差失衡, 导致积累过量外汇储备和货币大规模超发, 央行资产负债表过度膨胀。其次是央行对冲操作客观上会内生金融抑制扭曲。为保币值与防通胀, 央行努力用不同手段对冲外汇资产过量积累对国内货币供给与宏观稳定的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利率数据来自各国中央银行网站。美国数据来自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指标为Federal fund rate;加拿大数据来自Bank of Canada, 指标为Overnight rate;欧元区数据来自European Centural Bank, 指标为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 ;英国数据来自Bank of England, 指标为Repo Rate/Official Bank rate;澳大利亚数据来自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指标为Cash rate target;日本数据来自Bank of Japan, 指标为Uncollateralized overnight call rate, ;韩国数据来自The bank of Korea, 指标为Base Rate, ;台湾数据来自台湾中央银行, 对应指标为Discount rate, ;香港数据来自香港金融管理局, 指标为Base Rate;中国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 指标为一年期存款利率;印度数据来自Reserve Bank of India, 指标为Reserve repo rate, ;俄罗斯数据来自Central Bank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指标为Refinancing Rate, ;巴西数据来自Central Bank of Brazil, 指标为SELIC interest rate。各国 (地区) CPI数据来自CEIC数据库。

数据来源:CPI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存款基准利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从央行具体操作看, 两个政策工具对此发挥关键作用。一是提高准备金比率, 如最近紧缩调控法定准备金率达到21.5%高位, 而超高准备金率客观上有加重金融抑制效果。另一种方法是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资金, 几年前未到期央票累计余额曾超过4万亿元。为了保证央行发行央票利率不会对央行潜在损益表带来过多不利影响, 央行在利用利率应对通胀上面临制约。超高准备金率政策环境下, 央行在要求商业银行直面市场利率竞争方面也可能有所顾虑。可见在本币趋势升值背景下维持动态低估汇率内生出一些具有当代特色的金融抑制现象。

数据说明:美国是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 欧元区是欧央行Main Refinancing Operations的标准利率, UK的是政策基准利率, 中国是一年期存款利率上限。数据来自各国央行网站。

资料来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网站、libor数据来自英国银行家协会 (BBA) libor网站。

微妙之处在于新时期金融抑制和管制干预现象虽与计划体制下数量控制和行政干预存在渊源关系, 然而由于是以“宏观调控”新面目出现, 其固有的非市场属性不再如早年那样直接而鲜明地表现出来。相反, 由于大家都认同市场经济需要宏观调控, 大量诉诸宏观调控的金融抑制和管制措施似乎表面具有经济合理性。甚至在学界一些讨论场合这类现象可能会在“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概念下得以褒奖和赞扬。从这个角度看, 要在改革目前金融抑制和过度管制问题上形成共识面临新的特殊困难。

五、外部环境危机剧变新形势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中国和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运行机制和局限性的反思, 对人民币国际化提速产生客观助推效应。危机后发达国家实行超低利率政策, 与正常快速增长环境下中国利率形成的常态性利差, 对资本账户开放构成新约束。

国际社会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深入反思客观上提升了对人民币国际功能需求, 对中国出台人民币国际化政策产生推动作用。危机爆发后, 国内学术界一度热议通过改造SDR来建立和培育超主权货币, 以求根本解决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问题。在政策层面我国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2009年4月决定提出五城市贸易结算试点并于同年7月付诸实施, 随后两年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增长十余倍达到6000多亿元规模。规模急速膨胀的离岸人民币要求建立回流机制, 实质要求加快资本账户开放, 形成学界关于金融内外改革优先序问题讨论的背景。同时, 中国和一些国家货币互换的动机加强。早在本世纪初, 中国人民银行陆续与俄罗斯、越南、尼泊尔等六国签署了本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协议。随着时间的推移, 本币互换协议开始升级, 不再局限于边境贸易, 而推广到正式贸易和投资。截止2012年初, 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管理当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 涉及金额1.3万亿元人民币。

中外常态性利差格局, 对资本账户快速全面开放构成新制约。图6和图7显示常态性利差新形势。图6比较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基准利率, 其中中国采用的是存款上限基准利率, 如果采用贷款利率平均大体会向上平移300多个基点。危机前中国政策利率与发达经济体相对水平高低互见, 危机后国外利率跳水并固守准零利率低位, 中国政策利率则随着宏观经济波动显著波动, 由此形成内高外低格局。图7比较中国上海银行间期限3个月拆借利率Shibor与伦敦美元市场3个月拆借利率, 可见Libor与美联储基准利率通常高度相关与贴近, 与Shibor走势比较同样显示我国与外国货币市场呈现内高外低结构性利差格局。

如果说发达国家超低利率是其经济基本面疲弱以及政府为减轻债务压力人为制造通胀的机会主义动机驱使结果, 中国利率比较而言大体在正常区间, 反映出中国经济较快增长与较高资本回报率等基本面条件与美欧有实质性不同。中国工业资本回报率过去十几年趋势性上升, 金融危机后不同程度超过日本和美国类似指标。虽然美国资本回报率仍然不低, 然而是在通过“外包”扩大剔除利润较低经济活动才能得以消极维持的结果, 与中国在资本存量快速追赶背景下资本回报率提升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 内高外低常态性利差可能并非短期现象, 而是在一段较长时期可能持续存的“新常态”结构特点之一。

还可以从人民币与美元利率平价难以成立角度讨论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利差。可定义香港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平价公式:

其中是美国1年期国债的利率, 是1年期shibor的利率, 表示香港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买入价, 表示离岸人民币1年期远期汇率卖出价。

图8显示了2011年美元利率与离岸人民币抛补利率, 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显示利率平价条件不能满足。这方面比较结果不仅提示中国与外国利差较大事实, 也显示中国资本管制虽面临困难但并未失效。考虑人民币抛补利差远离平价背后的结构根源, 很难相信快速放开资本账户能得到总体合意效果。

全球金融危机为改革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提供新动力, 也为中国顺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历史机遇。针对内外形势发展和市场主体需要, 政策面顺势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正确的。不过一国货币国际化发展程度, 最终毕竟是市场选择与历史演化的结果。把有关人民币国际化宏大叙事命题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时需更加重视务实原则。常态性利差这个新因素, 可能会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路径和策略产生较长期和深刻影响, 需要持续观察分析与动态评估。

六、小结与政策含义

在简略观察我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可兑换进程基础上, 我们梳理了学界对金融内外改革关系问题的认知共识及其变化, 侧重考察人民币汇率趋势性升值压力展开、新时期金融抑制积弊难除、国际金融危机后常态性利差约束等三方面因素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进程的影响。初步看法是, 对于中国这样大国金融系统性转型过程而言, 内外改革配套关系以至在一些关键领域先内后外顺序关系可能确实具有某种程度客观性。直面现实新挑战, 应将国内金融与开放宏观政策架构改革置于更优先位置, 同时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呼应人民币国际化诉求。

一是应加快推进以汇率与利率市场化为关键议程的国内金融改革, 从而为资本账户充分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为充分的前提条件。首先应尽快实施汇率改革。目前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大约只有美国两成多, 从巴拉萨效应角度看, 如未来我国可贸易部门生产率追赶持续展开, 仍可能会内生出本币实际升值要求, 深层汇改问题仍难以回避。关键是限制央行汇市干预, 以求在体制上兼容人民币趋势性升值要求。应在允许存款利率上限上浮基础上, 通过逐步扩大存款上限上浮区间和扩大贷款利率下限的下浮区间, 加快实现利率市场化目标。利用目前经济增速走缓的时间窗口, 松绑早先行政干预与数量管制, 瘦身央行资产负债表, 逐步减少金融抑制, 完善开放型市场经济总需求管理政策架构。

二是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优先推动国内金融改革, 并非意味着资本账户开放必然需要原地不动消极等待。积极放开对直接投资特别是对ODI方面不必要的管制和限制。随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推进逐步开放证券投资。在国内金融改革大体完成、“结构性利差”条件显著改观后, 再考虑审慎放开货币市场等短期资本账户目。

三是顺势呼应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一国货币国际化, 本质上是经济和制度的自然演化过程, 政策面应取顺势而为与积极呼应立场。可积极呼应企业对人民币外贸结算的微观诉求, 积极回应国际财经合作对双边货币互换安排需求, 积极配合外国央行选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求。不过都无需刻意追求, 也不必操之过急。中国如能成功深化改革, 保持经济持续追赶, 人民币国际化最终会水到渠成。

资料来源:美国1年期国债利率来自美联储网站、shibor利率来自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shibor) 网站、离岸市场及其与远期汇率来自Bloomberg, 人民币抛补利率由笔者计算得到。

摘要:近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开放及其与金融内部改革关系问题发生争论。本文试图以人民币走向可兑换历程为视角, 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分析观察有关金融内外改革曾形成的一些共识性看法及发生变化原因, 由此寻求对我国金融内外改革关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初步看法是:应直面现实新挑战, 将国内金融与开放宏观政策架构改革置于更优先位置, 同时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呼应人民币国际化诉求。

人民币自由兑换 篇10

马英九还表示,他就任以后会大幅放宽台商在大陆投资限制,只要台商把“总部”设在台湾,或许就不会有投资金额的上限。他也希望大陆的企业能来台湾投资,尤其是台湾亟待开发的一些产业。

光明乳业告别王佳芬时代

“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吧。”目前,王佳芬以这样的话语委婉地拒绝媒体呆访。就在一周之前,王佳芬刚刚辞去了光明乳业董事长与董事的职务,这也标志着其在执掌光明乳业帅印十余年后的正式谢幕。

王佳芬自1992年出任上海牛奶公司总经理,而在光明乳业成立后,即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朱骏淡出九城管理前台

最近,第九城市突然发出公告,宣布中华网前总裁兼CFO陈晓薇将出任九城总裁职位,负责日常工作及战略发展规划。而朱骏担任九城董事局主席兼CEO的职位则不变。业内认为,陈晓薇出现在九城总裁的关键位置上,意味着未来朱骏将逐渐淡出九城管理的前台。

86岁余彭年连续3年折桂胡润慈善榜

在胡润百富连续第5年发布的胡润慈善榜上,86岁的湖南人余彭年以2003年迄今30亿元的捐赠额,连续3年蝉联中国最慷慨慈善家的荣誉。排名第二的是朱孟依,捐赠额为11亿元;排名第三的是黄如论,捐赠额为8.5亿元。

余彭年是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长,是香港地产和酒店业的大佬之一。这位亿万身家的富豪第一份工作只是一名勤杂工。对于自己一手打造的庞大财富,余彭年早在十多年前就许下愿望,要将财产全部捐给慈善事业,不留后人。

张荣坤一审获刑19年罚没约16亿元

4月7日,“上海社保案”核心人物张荣坤案一审在吉林省松原市中院第二次开庭。法庭宣判:张荣坤犯单位行贿罪、对公司人员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和抽逃出资罪,五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对其被扣押的16亿余元资产予以罚没。

香港超过20%百万富翁是“80后”

据花旗银行2008年4月公布的财富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7年10月20日至11月14日),香港百万富翁人数比2006年增长了50%,达41.4万人,花旗表示,去年有超过20%的百万富翁年龄仅仅介乎21至29岁。

上海中祥集团董事长秦金龙被捕

上海老牌大型地产公司上海中祥集团的董事长秦金龙,因涉嫌在数年前企业改制过程中隐匿一块400余亩的别墅用地,近日已被上海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导致秦氏“落马”的地块,位于青浦区的赵巷镇别墅区,项目名为“御宫艺墅”,占地约400亩,由150幢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独立别墅构成。其土地价值约在15亿元左右。同时被捕的另有中祥集团一副总。

珊瑚虫版QQ作者一审被判刑三年

近期引起业界瞩目的珊瑚虫版00侵权案,在深圳南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判定被告人陈寿福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这成为国内因知识产权侵权而量刑的首个案件。

珠三角打响“福利战”

广州视源是一家软件研发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不仅免费提供健身房和琴房让员工娱乐,同时还会花钱聘请音乐老师对感兴趣的员工进行培训。

员工在视源不仅能免费玩,还能免费吃。不少员工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吃着公司免费提供的零食,170多名员工每个月光零食都要吃掉几万元。住宿全部都是单人间的,配有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热水器,所有费用全由公司承担。同时,视源的多重医疗保障还覆盖了员工的直系亲属,如果他们发生重大疾病,公司也会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

如今在广州,除高科技公司之外,一些生产型的企业也开始推出高工资和高福利笼络人才,广州好迪化妆品有限公司,就把员工最低工资定在了1410元,比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高出60鬈以上,同时也比同行业平均工资高出30%。

朗科赴美维权案首战告捷

经过长达两年的美国诉讼维权之后,中国厂商朗科与美国第二大移动存储厂商PNY公司达成和解协议,以后朗科将向PNY进行专利许可并获得一定的授权费用。朗科由此成为第一家以专利持有者身份与国外企业签署专利许可协议的中国企业。朗科将成为知识产权维权的巨大受益者,或许可以由此在国内公司中打造“专利赢利”的商业模式。

鄂尔多斯“从羊毛到硅铁”

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产量占世界30%左右,为世界第一。但纺织行业在我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加上工人工资调整,出口退税下降,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利润空间挤压非常厉害。几年来,鄂尔多斯羊绒的利税一直在5亿元徘徊。鄂尔多斯不能不思考企业战略转型的问题。

从去年开始,鄂尔多斯的煤电硅联产项目陆续达产,预计这一块对公司利润的贡献将超过50%。目前,其既是全球最大的羊绒制品公司,又是全球最大的硅铁生产企业。

白家粉丝欲5000万整合云南过桥米线

最近,自家粉丝透露,白家将斥资5000万元整合云南过桥米线产业,通过工业化加工、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将传统云南过桥米线打造成与方便面、方便粉丝相鼎立的特色方便食品,最晚在6月底推出。

目前准备收购的企业包括云南天方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桥香园过桥米线企业、云南腾冲合丰食品有限公司等当地知名过桥米线企业。

奥康首家海外本土专卖店印度开业

奥康首家海外本土运作的专卖店于近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开业,并计划今年内在印度开店100家。其实,早在几年前奥康就在美国、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地开设过自主经营的专卖店,但奥康内部人士称,由于店铺与当地市场无法融合导致经营不成功,目前,奥康已经将这些海外店铺全部收回。

大唐遭遇史上最大考验骨干集体出走

在国产3G标准TD-SCDHA即将正式商用的前夜,主持制定标准并全力推进其壮大的大唐移动骨干纷纷“出走”。大唐移动副总裁杨贵亮目前也递交了辞职报告。这是自大唐移动前总裁唐如安被迫下野后,大唐移动第三位主动离职的副总裁。

辉瑞败诉伟哥商标官司

历时10年的“伟哥”商标纠纷在法律程序上终于有了结论,法院认定辉瑞在中国内地不享有“伟哥”商标权益,自此辉瑞将痛失其明星产品“伟哥”商标。一直以来,很多消费者都是从知道“伟哥”才知道辉瑞的,所以这一判决对于辉瑞的影响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伟哥”商标将属于中国企业,这样的结局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家乐福遭法国首富“收编”

最近,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家乐福集团的最大股东哈雷家族对外宣布,家族成员已达成一致,决定终止与家乐福集团间的股东协议,家族将不再整体持股,家族成员可以自由处置股份。

家乐福第二大股东是由法国LVMH集团和美国私募基金柯罗尼资本组成的“蓝色资本”,持有9.1%的股份。哈雷家族此举意味着拱手交出了头把交椅,“蓝色资本”将成为最大股东,家乐福也将“改朝换代”。

中国签署首个与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区协定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同来访的新西兰总理克拉克举行了会谈。会谈后,两国总理将共同出席中新自贸协定的签字仪式,这将使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来说,实行中新FTA协定后,对新西兰出口产品或者到新西兰投资,都将逐步享受更为优惠的关税或国民待遇,从而降低出口成本。

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万亿

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22亿元。在“连锁百强”中,国美电器集团以1023.5亿元销售规模、1020家店铺的业绩再次位居第一,成为有统计以来国内首个销售额破千亿的连锁企业;百联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排名第二至五位。

杭州开通“网上海关”

“杭州海关网上服务大厅”近日开通,它是全国海关系统开通的第一个“网上服务大厅”。企业在“网上大厅”里可以办理加工贸易手册预录入、减免税审批等通关业务,还可以查到货物通关状态等通关信息,这对企业安排生产非常有帮助。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免费短信或电邮实时传送给企业,并且不断更新。

普通墓地均价过万专家呼吁建“经济适用墓”

据数据显示,广州一个普通规格的墓地从1999年的2万元涨到现在的5万~6万元,高于商品房的涨幅。

针对墓价过高的问题,长期从事殡葬政策研究的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表示,政府在控制解决老百姓商品住房时,能推出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在阴宅方面同样可以借鉴。“10个墓地,要保证8个墓地是中下阶层老百姓消费的水平。”

采暖散热器行业进入洗牌期

最近,中国大型采暖散热器企业之一——宁波宁兴金海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抛出了一份可能影响中国采暖散热器行业洗牌的《独立供暖蓝皮书》。全国1200家企业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足50家,大多数生产铸铁高耗能散热器的企业将被迫硬性转型,独立供暖将成为全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采暖的主要方式。

天价理发店被处50万元罚款

由于存在价格欺诈,郑州物价部门对给顾客剪“天价头”的“保罗国际”美容美发店,开出了一张50万元的罚款单。据介绍,这是对价格欺诈违法行为的最高数额罚款,

3月29日,郑州某中专两名女生到保罗国际美容美发(河南)有限公司剪发,两人选择了每人38元的“洗剪吹”,不料结账时却被告知,她们一共消费了1.2万元。

商务部:“餐饮百强企业”评定活动为骗局

商务部日前发出紧急声明,提请注意甄别“餐饮百强企业”评定活动,谨防上当受骗。声明指出,近日商务部连续接到几家企业举报,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借商务部办公厅名义开展2008年度“全国餐饮百强企业(品牌)”评定活动。实际上,商务部从2007年起就已停止“餐饮百强企业”信息发布工作。

房地产将进入前所未有的融资艰难期?

种种数据表明,国内的房地产企业正在面临资金短缺的危机。这多少让已受“拐点论”刺激的房地产行业交得更为恐慌。就连在去年肯定楼市“无拐论”的SOH0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放言,“受国际资本市场惨淡和国内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双重夹击,中国很多房地产公司将在百天之内产生剧变反应,并进入前所未有的融资艰难期。”

税务总局明确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政策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按当年实际利润预缴所得税的,如上年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在本年度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时,第4行“利润总额”与5%的乘积,暂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中,“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国税总局:林木销售应征增值税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林木销售和管护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指出,纳税人销售林木以及销售林木的同时提供林木管护劳务的行为,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应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单独提供林木管护劳务行为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取得的收入中,属于提供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保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属于其他收入的,应照章征收营业税。

印染行业准入条件更加严格

最近,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印染行业准入条件》对新建或改扩建的印染项目在节能环保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艺与设备方面,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都有新规定,此外《准入条件》在企业布局、资源消耗、社会责任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该条件已于2008年3月1日起实行。

服务业准入门槛降低3万元可注册一家公司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对服务性企业降低了注册资本限额,由此前10万元降到了3万元人民币。此外,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等多项利好措施也一并出台。

财政部国税总局公布:个人购买经适房契税减半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3月1日起,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出租、承租住房签订的租赁合同,免征印花税;对个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征收营业税,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按市场价格向个人出租用于居住的住房,减按4%的税率征收房产税。

发改委出台节能灯补贴政策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补贴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替代在用的白炽灯和其它低效照明产品,主要是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办法》规定,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4月1日起施行

最近,国家发改委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按规定,新上加工项目(企业)须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相距60公里以上,日加工能力须在200吨以上。国家鼓励西北等地区重点发展固体乳制品,鼓励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发展液体乳制品。该《准入条件》自今年4月1日施行。

工商部门6月1日起对提供塑料袋的经营者进行处罚

从今年6月1日起,工商部门将对商场、超市、市场以及销售门店提供、使用塑料购物袋的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对提供、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的违法经营者,以及销售未加贴(印)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的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处罚。

首个饼干国家标准5月实施包装须标营养含量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首个饼干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整合后的标准有两个重要变化。按照国标要求,饼干外包装上要标明配料清单及各类营养指标的具体含量。这项规定可以杜绝一些小品牌饼干虚假宣传的现象。另外,新标准还要求统一饼干产品包装上的字体,避免对消费者造成干扰。

特许经营备案将截止

上一篇:肉类食品下一篇:话语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