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2024-08-03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共12篇)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1

1国际货币及条件

货币的四项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当货币的职能由货币发行国延伸到国外,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进行计价、交易和结算,履行世界货币职能时,该货币即为国际货币。

一国货币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国际货币。完全国际化的货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具有较强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一方面既可以维持国内的政治稳定,另一方面又能保护国家的安全以及本国货币的安全。②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在全球产出、贸易和金融中占较大份额,以至于其货币流通或交易区域的规模较大,它的使用能节约交易成本,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③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货币价值稳定包括国内物价稳定和对外汇率稳定两个方面。④国际货币发行国应该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即拥有多种金融工具、发达的二级市场和高度的流动性。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有利于促进国际上对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

2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

2. 1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从根本上来看,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高低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实力。研究表明,主要货币发行国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每上升1% ( 通过购买力指数换算) ,会相应的造成该种货币在各中央银行的货币储备里所占的比例上升1. 33% 。从目前国际货币的格局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货币的国际化,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该国或者该经济体经济实力在货币形态上的反映。从2005年至201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一直在9% 左右。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也从2005年的5. 0%, 到今天的超过10%。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持续增长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2. 2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不断加深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APEC、CAFTA,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不断加深。与周边国家不断深化的贸易逆差正在无声地加速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 3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

长期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都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仅有少数年份为下降。从2005年到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由8188. 72亿美元增长至38213. 15亿美元。中国强大的外汇储备可以不断满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货币兑换的需求。

2. 4人民币持续升值

资料来源: 中经网。

从上图中可知,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995年开始基本上就一直处于升值的状态。近几年来更是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一方面可以增强人们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外资进行国内投资。总之,国际增持人民币的愿望增强,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2. 5中国金融市场日渐成熟

发达、高效的金融市场是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金融市场的高效率可以减少市场摩擦,降低货币的交易成本,增强货币的流动性和促进货币在更大的范围内使用。一个高效的金融市场还可以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 正确引导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从而有助于资金的有序流动和金融稳定。近年来中国上海、深圳、香港交易所不断发展完善,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3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条件

3. 1美元长期的霸主地位

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就不断稳固和加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没有对美元的国际地位产生挑战,美元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滥用自己的地位特权。中国政府想在已经建立好的国际货币格局争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

3. 2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

目前,中国经常账户已经完全开放,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资本项目对国际资金流动存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3. 3外汇储备问题更加深化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外汇储备会随之增加,外部不平衡问题更加严峻。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会带来外汇储备成本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增加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3. 4特里芬难题

任何国际货币都不能逃避特里芬难题的困境。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以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国际储备资产为条件,这又要求中国必须保持国际收支的逆差。中国越是通过逆差的方式提供人民币资产,国际收支的地位就越会被削弱。如果中国长期持续的贸易逆差,又将使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3. 5三难困境

它意味着一国无法同时实现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大目标。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大量境外流通的本币,会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干扰, 使货币政策很难发挥其作用。另外,利率对资本调度的杠杆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4结论

当今中国正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中国首先应该加强与亚洲各国的金融合作关系,逐步发挥人民币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待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经济实力更加深厚,可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摘要: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仍主要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进行计价和支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不符。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货币,人民币持续升值,外汇储备,特里芬难题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2

货币国际化之所以被各国全力追逐,是因为它能够降低国际交易成本并给国家带来可观的收益。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又迈向了新的台阶,尤其是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发展有效推进了人民币的区域化。特别是香港地区,因为具备地理优势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再加上我国政策的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快速。

人民币的国际化、离岸人民币数量的积累、离岸人民币汇率即期和远期市场的发展都给我国货币市场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我国资本项目还未开放,那么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已经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同时,离岸人民币也增加了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因为随着离岸市场上人民币和人民币产品的增加,会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带来干扰。央行如何有效的调控在岸货币市场和离岸货币市场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而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国基准利率的发展。一方面,一国基准利率不仅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各类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另一方面,基准利率为离岸货币产品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格,而稳定的货币是有利于其进一步流通的。

XX年,我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运行,因其报价机制具备市场化的特征,被称为“中国的libor”,央行相关政策也积极推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率成为市场基准利率。面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和h渐复杂的金融环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是否有效充当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指标,能否促进离岸货币市场的发展是本文想要讨论的问题。

1.2本文取得的创新点

第一,本文运用nelson—seigel模型分析了美元libor曲线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因素,并引入了汇率这个影响因素,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这个因素具有显著影响。

第二,也是通过该模型,分析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曲线的影响因素,通过该视角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不多。第四,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前,都进行了 adf检验,有效防止了 “伪回归”问题。第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确定模型变量间的关系,比较严谨。第六,分析了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相关性,由于香港离岸人民币拆借出现较晚,所以,目前研究它的学者不多。

1.4本文的框架

第一章绪论,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并叙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此外还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本文的框架。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3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首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到2011年底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已达到0.45%,而在2010年初只有0.02%,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增长了21.5倍。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互换业务以及人民币境外债券发行等方面的进展。

(一)人民币跨境结算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的365家企业参加首批试点,结算试点项目很快从五个试点城市扩展到2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出口企业增加到67000多家。2011年8月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目推广至全国。2012年3月2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两年多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各项措施逐步完善,结算规模稳步上升,企业参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需求进一步扩大。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约100亿元,而2010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超过5000亿元,2011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 2012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达12519亿元。

(二)人民币互换协议

为应对金融危机,有效管理汇率,保持贸易与金融的稳定,自2009年起中国陆续与香港、马来西亚、冰岛、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货币互换业务。截至2012年上半年,与中国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8个,总金额达到16662亿元人民币。目前金砖各国也欲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尼日利亚等国家已和中国就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而英国等国家在未来也可能成为货币互换的候选对象。双边货币互换不但加强了地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双方贸易和投资开展,更重要的是,这一安排为加速人民币在外流通和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三)离岸人民币资产安排

香港离岸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使用程度。自2004年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目前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离岸人民币资金集散地和离岸人民币债券中心。由香港银行经办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增长惊人,从2009年的不足20亿元到2011年的超过1.9万亿元。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金额在2009年底约为600亿元,而2012年6月底增长到5536亿元,并且香港将自8月1日起开放非香港居民的人民币开户和存贷款等服务,这将进一步刺激香港人民币存款增加。香港人民币债券自2007年推出以来,“点心债”发行总额从2007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1年底的超过1800亿元。香港人民币业务数据显示,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力量的共同推动之下,人民币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四)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情况

尽管人民币尚不可兑换,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央行将人民币债券和股票作为其储备资产。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先后有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智利、泰国和冰岛已经将人民币债券作为其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2012年3月日本宣布将购买650亿元(103亿美元)中国政府债券,7月1日韩国宣布用3亿美元 QFII额度购买中国股票。这些举措说明各国对人民币稳定性的认可,以及肯定其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反映出人民币正在国际化道路上渐行渐远。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障碍

(一)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

历史经验表明,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输出本币,增加本币的国际流通量,才能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例如,金本位时代英国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国输出巨额英镑,奠定了英镑霸主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美国通过经常账户逆差向世界输出了大量美元,确定了美元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通过大规模跨国投资向各国提供日元,使日元成为国际货币。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过贸易结算、货币互换、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建立了人民币的流出机制,但到目前境外人民币资金规模只有一万亿左右,对于希望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支付、投资及储备货币来说,目前流出规模显然是难以支持的。

(二)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

自由兑换是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但中国目前仍然对资本项目实施管制。以衡量制度开放程度的Chinn-Itn指数来看,2011年中国该指数为-1.10,而所有储备货币经济体该指数高达2.48。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将使该货币的交易和持有成本上升,大大降低该货币的流动性和国际接受程度。有专家预测,如果资本项目不开放,人民币只能够达到国际化潜力的10%。当经常项目下输出人民币的潜力释放完毕,资本项目的管制必将制约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

合理的汇率制度同样是国际货币需要具备的条件,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然是由企业结售汇制度、银行外汇结算头寸限额和央行干预“三位一体”构成的。汇率缺乏弹性,不能真实反映外汇供求关系,汇率避险机制亦不够健全,制约了外汇市场的发展,影响市场主体获取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积极性,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同时根据“三元悖论”,若资本项目逐渐放开而汇率仍弹性不足,这将大大降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三)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开放度不高

尽管近年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成果卓著,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金融市场相比,仍缺乏必要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主要表现为:(1)我国银行体系经营模式和利润来源模式仍然传统而落后,银行跨国经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无法为国际化金融服务提供载体。(2)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参与度与活跃度较低,还不足以为市场流动性提供“资产池”和投资工具。(3)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显著且波动性较大,并对国外投资者的参与存有严格限制,短期内无法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人民币计价交易工具,对促进人民币成长为国际货币作用有限。(4)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扭曲了资金资源的配置方向,导致金融体系结构失衡,降低了金融体系资源的效率。(5)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外汇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欠缺,金融产品单一,市场主体避险机制尚未建立,风险管理能力较低。(6)监管体系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机构协调不足,缺乏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总之,我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深入的、广泛的、稳健的金融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四)亚洲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开展不够深入

由于亚洲各国和地区经贸合作基础不够坚实,并在宗教、文化和历史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的问题,亚洲货币合作一直进展缓慢,合作不够深入、形式松散、缺乏约束力和持续性。虽然在2010年建立了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并在2012年扩大一倍规模,但由于各成员国的出资份额分配等尚未全面落实,而且各国出资的外汇储备目前实行自我管理,并不利于区域紧急救助功能的发挥。如果要建立盯住亚洲货币篮子的亚洲区域汇率合作,由于影响各国政策的自主权,更使进程举步维艰。此般区域货币合作基础对人民币通过区域化进而国际化的战略形成一定制约。

(五)国际收支顺差状态的改变及“特里芬”难题的挑战

自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除个别年份,我国国际收支都处于“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顺差积累了充足的国际储备,有利于增强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并使我国成为世界债权大国,这种背景正是促使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国际市场将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多,为向国际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中国的国际收支必然需要陷入逆差状态,由净贷者逐步转变为净借者。当人民币作为一国货币同时充当世界货币职能时,人民币也将必然陷入“特里芬难题”的挑战,这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难以解决的顽疾。

(六)美元惯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造就了美元超然的国际地位,尽管牙买加体系之后储备货币开始多元化,但美元依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全球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体制以及风险管理体制,经济主体在国际贸易与金融活动中使用美元计价、流通、储备已成为习惯。想要打破这种美元惯性,不是易事。

(七)大国间政治博弈的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崛起的标志,必将冲击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在亚洲,人民币国际化必将对日元的领导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引发人民币和日元的亚洲主导货币之争;从全球看,人民币国际化客观上将加速全球的去美元化,进一步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对于乐享铸币税等国际货币好处的国家,自然不会轻易将好处拱手相让,所以,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将伴随着各国的政治博弈。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一)建立多种流出渠道,扩大境外人民币流通量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应该是扩大人民币的境外需求,通过各种途径增大境外人民币“蓄水池”。积极推动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首先以亚洲地区作为推进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突破口,通过不断完善人民币贸易结算系统、提高结算效率、规范收费环节等措施便利人民币结算,在进口贸易中尽量减少美元等货币使用,直接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地区辐射,逐步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主要的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

扩大人民币互换范围,优先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间的互换规模,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未来还可以考虑在IMF框架内讨论人民币与SDR互换的可能性。从形式上,以双边互换为基础,逐步尝试多边交叉互换。在功能上,应逐渐由目前的紧急救援模式向日常交易模式转换,如,可以通过与互换国家央行进行谈判,将货币互换额度直接分配到相关商业银行和企业,用于贸易结算、资金融通及信用证开立等,通过货币互换真正促进人民币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功能的发挥。

推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鼓励和扶持国内优秀企业跨国经营,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支持其对外投资,并就资金清算、监测管理等方面制定配套政策。国内银行也可以向海外开发性投资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积极有序的推进人民币资本输出。

(二)逐渐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特别需要关注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自由浮动区间的政策搭配和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对资本项目开放形成了倒逼机制。要想充分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力,资本项目开放是必然的选择。在推动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安排中,资本项目开放的次序是资本账户开放成功的基本条件。如央行统计司《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报告中提到的,应该按照“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的原则进行,具体步骤:短期内(1-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内(3—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长期内(5—10年),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制。

资本项目的开放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辅相成。资本自由进出,有助于促进外汇市场上真实价格的形成。短期内应当将强制结售汇制改为意愿结售汇制,扩大外汇银行持有的外汇余额比例,转变中央银行的“做市商”角色,增加外汇交易主体,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中期内,设定人民币的中心汇率,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如至10%),并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控所盯住的一篮子货币币种及权重。长期来看,放松人民币汇率的波幅限制,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使人民币汇率真正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三)开放与深化国内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

健全的金融体系、发达的金融市场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开放资本项目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内的金融改革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深化下去:(1)积极推动银行体系国际化发展。鼓励商业银行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提高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为人民币国际结算、投资提供便利。(2)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市场开放度。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国债、地方债和企业债券品种,逐渐放松QFII 制度,增加境外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健全股票市场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适时开设“国际板”;设计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工具,提高人民币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并缓冲资金进出的冲击。(3)全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推动快速崛起的区域金融中心,如上海等城市,不断完善其金融市场功能和国际化功能,尽快成长为人民币国际结算和投资的金融中心。(4)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真实有效、灵活调整的价格,引导资金有效配置,减少资金套利投机活动。(5)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协调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合作,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及汇率变动的监测,建全金融风险识别、评价和预警体系,提高风险救助和危机处置能力,妥善应对货币国际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总之,开放而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将为非居民人民币资金提供投资回流渠道,并降低货币国际化对国内经济冲击的风险。

(四)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建设

在资本项目管制、国内金融市场深度不够、开放度不高的背景下,离岸金融市场成为形成境外人民币市场、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重要途径。推进香港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突破以下的瓶颈:第一,扩大离岸市场资金规模。应继续扩宽人民币贸易结算等跨境流通渠道,增大境外人民币“资金池”。第二,增加资金投资运用渠道。扩大发行规模,并使债券期限跨度多样化,扩大债券发债主体和投资主体范围,更多地吸引非居民参与发行和投资,双向拓展人民币供给渠道;积极构建人民币股票市场,加强衍生产品创新,适时发展有本金交割的各种人民币金融产品;稳妥有序地开展人民币存贷款、投资和财富管理等业务,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民币资金落脚。第三,适当放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以人民币向我国支付各类款项,适当放宽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小QFII资格,增加债券投资机构,活跃离岸市场。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中心,逐步将离岸市场布局扩大到伦敦、新加坡等金融市场,鼓励各离岸市场竞争合作,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五)加强区域货币金融合作

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有坚实的区域化基础,而推动亚洲货币合作是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目前的亚洲货币合作还有很多亟待完善的方面:(1)完善储备基金的落实与管理,增强危机救助能力。尽快对2012年各国承诺扩大的东亚外汇储备基金的贷款额度、出资结构等进行落实与完善,并规划储备库的集中管理,在危机救助功能基础上拓展防范功能,提高外汇储备库的功能。(2)完善地区监督机制。增强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的经济监测能力,加强对各成员国潜在经济风险的有效监测,规范成员国的信息披露,加强资本流动方面的监管合作,促进区域内资金的有序流动。(3)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各国应通过合作机制设计共同发行区内债券、建立区域债券评级机构,逐步建立稳定、成熟的地区资本市场。(4)创设亚洲货币单位,协调亚洲汇率机制。加强人民币与日元等货币的合作,共同创设亚洲货币单位,使其部分承担区域内计价、结算和储备等货币职能。积极创建亚洲货币基金,协调亚洲汇率机制,形成亚洲货币联盟。通过渐进地提高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使人民币逐渐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实现人民币亚洲化乃至全球化。

(六)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大量输出,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将减少甚至转变为逆差。为应对这种转变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需要改变目前的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常态的消费刺激政策来拓展内需市场,降低我国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其次,应该改变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保证国内经济长期平稳发展,为人民币的对外输出夯实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思考 篇4

1 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

1.1 减少我国外汇储备风险

中国的外汇储备比较大, 美国的货币扩张政策使得美元贬值, 同时使我国国际储备大幅度缩水。我国的通货膨胀带来的是在给美国缴纳巨额铸币税的基础上承担美元的道德风险。想规避这个风险就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以调整国际储备结构, 降低自己的风险。

1.2 规避汇率风险, 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对外贸易规模已初步形成, 对外投资也进一步扩大, 但是近年来的汇率频繁变动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当对外贸易使用的货币贬值或投资进口的商品使用的货币升值都会使我国造成损失, 所以对外贸易使用的货币选择很重要。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那么就不用考虑汇率风险, 因为任何时候都可以用人民币结算, 这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 使我国投资者的风险减小。

1.3 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是要有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市场, 而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可以实现人民币储备国的投资需求, 为人民币储备国提供金融市场支撑。高效的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方便便捷的金融服务, 同时可以控制汇率风险, 并及时反映资本流动规模和轨迹。人民币国际化就要求我国要改革现有金融体系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需求。

1.4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地位提高的过程。欧元、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就是英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过程, 同时也是国际信用提高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后, 我国的金融机构也会进行相应调整, 会对使用人民币的国家产生一定的良好影响。

2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

2.1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名,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以年10%的速度增长。这些都说明我国经济在持续稳定发展, 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在逐步提高, 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人民币成为受欢迎的货币种类。在中国周边国家, 人民币成为被经常使用的支付和结算货币, 有些国家甚至开通了人民币存储和贷款业务, 说明人民币已被普遍接受。

2.2 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环境

加入世贸组织后, 按照世贸组织要求, 我国分步骤开放了金融市场, 允许大量的外资银行在我国开设业务。中国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鼓励本国资本投资海外市场, 从2004年以来的投资依存度研究来看, 我国的金融市场总体是健康发展的。

2.3 外汇储备增长幅度和人民币的升值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契机

从近年来人民币外汇率的变动来看, 人民币逐渐从慢跑到快跑再到加速的过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使人民币的信用在提高, 美元的贬值带来的汇率风险也使许多投资者寻找新的较稳定的货币来结算, 这都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契机。

3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3.1 不断提高人民币结算地位, 规避汇率带来的风险

一个国家的货币地位与这个国家的贸易、投资等在世界占的比例有直接关系。一直以来人民币在贸易中享有的声誉还是很高的, 在民间, 用人民币结算已经是非常普遍和有规模的, 官方只要适当推动人民币向国际结算货币转变, 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3.2 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中自由兑换

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项目收支中可以自由兑换是这个国家货币国际化的前提。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人民币在国际收支项目中自由兑换。虽然2005年后我国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 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国内发行债券, 但是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资本项目开放还有距离。我们要做的就是夯实我国的经济基础, 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创造好的经济环境, 以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及监管体系, 逐步推动人民币实现国际收支项目的自由兑换。

3.3 建立人民币交易平台, 发展银行间人民币业务

人民币的供需和交易与国际接轨程度是依赖于境外交易平台的完善的。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可以促进设计出符合国际惯例的人民币外汇产品, 境外交易平台的建立可以方便货币的自由流动, 有利于国家监管和减少人民币结算中的汇率风险。同时, 银行间国际货币业务的选择也倾向于普遍流通和被人们接受的货币。中国银行应推出更多品种的人民币业务, 以促进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 使海外居民有持有人民币的可能性, 以减少兑换成本规避汇率风险。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爆发, 美元的下跌, 人民币开始升值。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在上升的同时, 世界上已开始酝酿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位一体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人民币国际化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及我国周边地区情况来进行。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框架思考

参考文献

[1]郭德双.后金融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探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2]徐建国.币值稳定是人民币长期成功国际化的基础[J].浙江金融, 2012 (2) .

[3]石巧荣.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演进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 2011 (7) .

试析坚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篇5

试析坚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战略

1.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2.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已基备了较坚实的基础,主要如下:

2.1较强经济的实力

经济实力一般用GDP衡量,美国和欧元区的GDP基本占世界的20-25%左右,位居世界上前两位,与之相应,美元和欧元在交易货币中所占的份额也稳居于前两名。据国家统计局今年4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GDP为7.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5.9万亿美元,日本为5.9万亿美元,欧盟区合计为16.1万亿美元,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2.2位居世界第二的贸易规模

贸易的规模对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直接的作用。从实体贸易在世界所占的分额来看,世界上主要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及地区为美国、欧元区,其贸易份额即占世界前三名。中国超过德国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并一直保持至今。据统计,20,美国货物对外贸易总额3.73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3.642万亿美元,这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交易基础。

2.3逐步健全的金融体系

截至年末,有9种外币可与人民币交易,有319家外汇指定银行为企业、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业务,318家金融机构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2011年交易量达到14.2万亿美元(日均成交581亿美元),较增长4倍;随着中国外汇市场建设与发展,交易机制趋于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外汇市场服务人民币国际化的能力。

2.4日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4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幅度由5‰扩大至1%的首个交易日,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96,较上一个交易日走低81个基点,市场反应整体平稳,即期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也未触及波幅上下限,反应了人民币日益稳定,能够承受更大弹性。

2.5充足的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维持在进口额的30%左右即可,而中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31万亿美元,到20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3万亿美元,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国际化进程

自1994年1月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12月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关键一步,经过近的`磨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多方位取得了突破,人民币国际化快速发展。

3.1成为了周边国家的“区域性货币”。目前,人民币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巴基斯坦、越南流通;同时,人民币结算在内蒙古、广西、云南的边境贸易中占了绝对优势,如中蒙、中越和中缅边境贸易结算超过80%用人民币结算。

3.2港台地区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人民币在香港已开始作为储备货币,用于金融资产的定价和投资,如截至2011年年底,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共116笔,总值近18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存款总额接近5900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年底的3100亿元人民币增加近9成;经香港处理的人民币结算额在2011年达1.9万亿元人民币,是2010年的5倍。此外,台湾地区也在日常消费和小额贸易的支付中开始大量接受人民币,并实现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现钞兑换。

3.3双边货币合作不断取得突破。截至201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白俄罗斯、阿根廷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为1.3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部分协议进入实质动用阶段;在年的前三个月里,中国人民银行又与阿联酋、蒙古等5家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合计规模达4350亿元人民币。此外,蒙古的银行、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人民币实现了对泰铢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对韩元等五种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银行柜台直接挂牌交易。

3.4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序开展。2011年,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扩大,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另一方面,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初步统计,2011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累计发生1.56万亿元、5212.7亿元、201.5亿元、907.2亿元。

4.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以中国的综合力量为支撑的。只有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强势地位,才有可能使人民币在外部流通,人民币的崛起是中国在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必然选择。而中国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需解决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4.1维护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展的国际环境。人民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处理好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处理好与现全球“货币霸主”美国的关系,美国虽然深陷金融海啸的泥潭,失业率达8.5%,约15%的人靠领取救济金生活,但仍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也是唯一能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的国家,当美国与冉冉崛起的中国相遇时,两个大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碰撞和交锋,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着其必然要自觉或不自觉要防范、打压、甚至击败新来的挑战者,维护“货币霸主”地位;而中国也只有依靠自己的软、硬实力,联合更多的同盟来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才能防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被外部力量骤然中止。

4.2继续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持续30多年的快速、粗放式增长累积了大量内生性的矛盾、冲突和结构性问题,以往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影响宏观调控的因素也日益复杂。如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较上年同期增长8.1%,创20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经济增速。从季度环比来看,情况就更糟糕了,中国第一季度GDP折合成年率较上季度增长7.4%,低于上季度7.8%的增幅,也低于政府7.5%的全年增长目标。()在这种压力下,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全面启动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继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5.战略意义

中国的国家地位,决定着中国在国际中没有默默无闻、无所作为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与核武器是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两条腿,现在核武器已经站起来了,人民币国际化这条腿正在舒展、准备站起,当两条腿都站立时,才能说中国是真正的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华民族在国际上才有生存空间。

6.措施

6.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保持对外贸易适速发展,稳步推进经济较快增长,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6.2继续加强国防建设,加大高新尖武器、新军事装备的研制,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保驾护航。

6.3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加快确立上海作为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交易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 篇6

加入SDR后,人民币在国际储备中占比若赶上日元,全球央行对人民币资产需求将增加2100亿美元,若赶上英镑,将增加约2900亿美元。

未来智能硬件核心技术变革在视频

互联网的本质是人和人的连接,所以一切不是以人和人连接为目的的所谓智能硬件的成功都是瞎扯。目前的智能电视所做的只是让观众更好地连接信息;可穿戴设备不过是连接人的身体,新鲜感一过,很容易就被用户抛弃了;连苹果投入这么多精力做了两年都没有成功。站在互联网的本质上理解智能硬件,只有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才有希望打造最具爆发力、也最有黏性的产品。

人和人的连接过去靠的是文字和语音,从这个角度,智能手机之后整个互联网下一个五年的大浪潮,就是通过视频的方式重新定义人和人的连接,重新把人和人连接在一起。美国的科技巨头们虽然各有专长,但2015年却都开始进军虚拟现实领域。虚拟现实不是一个噱头,它是互联网的本质,通过视频实现人和人的连接,最终重新改造商务、教育和医疗等各个领域。Facebook一定会做一个医疗级的产品,用户可以戴着头盔掌握所有的诊疗数据,并进行远程诊疗。这是互联网的本质,中国的创业者乃至全球70%的创业者到现在还没有明白,未来的核心技术变革就在视频。

李涛

广发证券互联网传媒分析师

互联网传媒产业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技术进步带来传输渠道更替,由此产生整个大传媒产业格局的变革。

沈海寅

智车优行科技CEO兼联合创始人

现在车企都认为车是核心,所有事情都围绕车来进行,但在智能汽车时代,人应该才是核心。随着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加上共享经济模式,未来不一定是每个人拥有一辆车,而是随时随地都有车可用。

2000年之后SDR的份额组成

SDR篮子内的货币及份额每5年调整一次。对比2001年,日元和英镑的份额由合计26%大幅下降至16.42%。美元历经调整仍分量十足,龙头霸主地位丝毫不受影响。

宝能利用险资举牌万科的打法刷新了整个资本圈的三观,关于姚氏兄弟和王石的口水战更让不少朋友圈出现了深深裂痕。事情远未结束,万科股价却已在一月不到的时间内飙升50%以上,引发市场积极寻找“险资的猎物”。

截至目前,最新持股情况是:宝能系持股24.26%;第二大股东华润集团持股15.29%,安邦持股7%,万科管理层持股4.14%。

洪泰基金殷鹏

创业项目“八不投”

一、不投没有商业计划书的项目。一个团队拿几页纸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忽悠到投资人数百万,如果商业计划都不愿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投的价值。商业计划不仅一定要写,最好还要由CEO本人写。

二、不投没市场想象空间、没独立IPO可能性的项目。

三、不投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四、不投创始人不和睦、股份安排不合理、容易分裂的项目。

五、不投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的项目。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其实像家长看孩子骑单车,离得太远,孩子容易摔着,靠得太近,又怕孩子学不会。对创业者来说,投资人应该是帮忙,而不是添乱。

六、不投依赖资源型创业的项目,尤其是一开始就强调自身的关系和资源的。

七、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项目。

八、不投不专注的项目。早期项目,其实应该找到这个行业的痛点,把这个痛点深扎下去,构建护城河,形成行业联动。

池静

前海冰寒CEO

仅仅中国就有5亿人存在睡眠问题,且我们的调研发现,高达81%的人愿意为调节睡眠付费。苹果、三星都在大力研发睡眠监测技术,基于改善睡眠的智能硬件市场随时可能爆发。

曾浩

雷柏科技总裁

智能硬件应该是互联网之后人工智能大浪潮里的末端,大部分的创业者没办法碰触到顶层的互联网架构包括大脑,所以只能专注在一些能创造价值的末端。

“险资的猎物”获得估值的大幅修正

(2015年7月8日至2015年12月24日股价涨幅)

数据来源:Wind,新财富整理

2015年12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 (FTA) 签署,爱韩流的人们有福了。中国海关预测,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一年内,260亿美元中国出口货物、200亿美元韩国货物将享受关税优惠。

2015年一季度,韩国美妆产品进口额高达2.64亿美元,同比上涨189%。

赴韩整容的中国人5年内增长了17倍。每10个去韩国整容的人中,就有3个是中国人。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指数

康泓/文 2015年11月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平稳。本期前半段,受G20峰会影响,出现小幅平稳上扬,在经历券商利空导致的小幅调整后,市场整体回归平稳。至本期末,最佳分析师指数收于5298.48,对比期初累计收益为0.70%,相对于国证1000指数实现了超额收益的2.85%。

从全年来看,从2015年1月到6月上半月,受整体市场上涨趋势影响,截至6月12日,最佳分析师指数累计收益为49.88%,优于同期巨潮大盘指数的47.06%。6月19日及26日市场出现巨幅调整,最佳分析师指数跌幅单日分别达到-5.56%和-7.23%,但仍优于巨潮大盘指数、巨潮中盘指数、巨潮小盘指数、国证1000指数的当日表现,体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风险规避性。下半年受到央行双降、国家整顿和救市政策影响,A股市场震荡中略有回升,截至12月15日,最佳分析师指数对比2014年年底累计收益为12.67%,优于巨潮大盘指数。

作者任职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指数事业部

信心满满迎新年

般若/文 截至2015年底,于2009年2月创建的“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已运行83个月。将指数自创建以来走势的环比变动与同期上证综指变动对比显示,除个别月份外,尤其在2015年6-8月极端市场环境下,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展示出较好的预测性,对投资具较强的参考意义(附图)。

进入2015年12月,市场震荡上行,截至25日,上证综指上涨6%。2016年1月投资者信心指数为72,同比上涨26%。

其中,机构投资者信心指数为74,较上月微升3%;个人投资者信心指数为73,较上月大涨59%;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为68,较上月上升8%。2016年1月信心指数调查,随着个人投资者的信心恢复,全体受访者维持偏乐观。

预计2016年1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78%,较上月微降2个百分点。其中,机构投资者看涨比例为85%,环比微涨3个百分点;券商分析师的看涨比例为80%,环比微涨2个百分点;个人投资者的看涨比例为75%,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全体受访者维持偏乐观。预计未来6个月上证综指将上涨的全部投资者加权比例为95%,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全体受访者对2016年上半年行情信心满满。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篇7

一、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理论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1.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内涵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内涵,整体上看包括下述两点:

首先,人民币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和投资获利两大显著的功能,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上是这两大功能在国际空间范围内的动态发展。简单来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功能在国际空间范围内扩展的动态体现。作为市场流通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人民币作为一般等价物,遵循其使用范围的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动态发展过程的客观体现。从严格意义上讲,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仅是指其一般等价物特点的国际化发展,而是深远意义上的人民币的信贷和投资价值等的国际化,即人民币作为资本获得利润的投资功能从周边化到区域化再发展到国际化的动态发展过程。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职能水平的差异。根据人民币国际化历程的不同阶段,其流通区域被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不同的范围。而货币在不同的划分水平上具有不同的地位,以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进行划分,主要有普通国家货币和国际本位货币两种不同的地位;而根据货币的职能划分,即指担任执行全部职能和执行部分职能的货币,有两种不同的货币角色。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初期通常只能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执行某种职能,或在某种职能范围内发挥明显的作用;而在盛时则能达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并且可以承担多种货币职能,如果此时转向衰落,其职能范围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小,甚至还原为一国货币。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功能扩张和收缩的动态发展规律。

2.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意义

对我国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成为了国际金融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一员,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此进入了一个革命性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意味着国内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成本将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浮动,能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的货币便利,也能够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行业海外市场的开拓步伐,实现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利益最大化。此外,当人民币发展成为全球流通的国际货币,也会大大降低中国积累外汇储备的额度。也就是说,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外汇风险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加政府融资的好处。当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给我国带来许多挑战,尤其是对金融监管部门。随着人民币走向国际,中国货币政策将受到来自于外部更多的冲击,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内部管理的均衡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下,这无疑对中国金融调控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对于国际金融体系来说,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意味着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的到来。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要的向导。美国在承担着全球大部分的外汇储备来源的同时,又存在着国际收支和财政的双赤字现象,导致了美元不断贬值,这也反映出了美元国际地位的不稳定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将产生巨大的威胁。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对美元的霸主地位将形成一种十分有效的牵制,从而对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据估计,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形成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局面,人民币的加入,将会对国际货币体系均衡、稳定局面的形成大有裨益,同时,来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人民币的加入,也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将由原来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发展成一个崭新而公平的新时代体系。

二、经济新常态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民币国际化已初见成效,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举动大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在金融危机中,坚挺的人民币在国际中夯实了基础、巩固了地位,在内部完善和国际机遇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兑换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互换、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储备货币功能五个方面。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正在逐步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且逐步得到认可,从侧面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正在逐步发展成熟,其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使用范围正持续扩大。具体发展现状如下:

首先,是关于国际贸易结算方面。自2008年开始,沿海一带部分省市、地区开放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始,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省市试点已达20余个,而跨境贸易的国外结算试点已经扩展至全球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讲,跨境贸易结算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次实践,并体现出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支付和结算功能,同样,作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必经阶段,国际贸易结算的顺利开展也为今后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关于货币互换方面。近年来,我国陆续与周边国家签订了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先后完成了和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双边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的签订,且业务不断朝向更广范围拓展。

最后,关于境外债券发行和人民币回流渠道建设方面。自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第一支人民币债券以来,我国多家银行陆续在香港发行多支人民币债券。而且,自2010年开始,多家银行也先后在香港发行了境外人民币基金。境外债券和基金的共同发行,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交流,也为境外人民币的投资和回流内地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渠道,有效凸显了人民币在境外的国际货币职能。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首先,是“霸权货币”隐性排斥和联合抵制,束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潜力。与目前作为国际货币主体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政治因素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是否顺利,还取决于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反应、日元对人民币走向国际的态度,等等。美国为了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会联合英国、日本等经济强国形成政治经济同盟,欧盟区域也会极力维护其既得利益,美元、欧元的主体国会采取各种措施,阻挠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由此,受到美国霸权、东西方政治经济理念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和干预,“霸权货币”的隐性排斥和联合抵制将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潜力。

其次,是人民币跨境结算结构失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发展。虽然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在规模和范围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结算中仍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比如,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和地区,而对于与中国有密切的贸易往来的欧美国家的涉及却十分有限,故结算地域存在着一定失衡。又如,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进口业务比出口业务的比重大很多,故而存在着严重的结算业务失衡。再如,我国直接对外投资的人民币结算较少,但在近年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投资比例失衡现象虽有缓解,但也非一日之功。

最后,是人民币充当结算货币以减少外汇储备压力的构想缺乏可行措施,且不全面。我国拥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故我国提出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设想。但由于近年来美元出现持续贬值的现象,导致我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出现严重的缩水情况,所以货币当局利用贸易进出口结算来减少外汇储备压力的同时,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从实践的效果来看,这种设想的践行却并不十分理想,在人民币充当结算货币的过程中,进出口结算量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导致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经过分析可以得知,以人民币的国际贸易结算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方法必然会导致新增美元外汇增加。此外,我国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这也就意味着在我国花钱用于进口的同时,美元外汇账户上也会等额增加。除此之外,境外对于人民币升值有着较高的预期,再加上人民币回流障碍等诸多阻碍因素的存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差异反而加剧了我国的外汇储备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前景与践行路径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前景,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进程。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成熟的角度来看,我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当然,在城市化进程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市场发展稳定和中国能够自如地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冲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会实现持续三十至四十年左右的稳步增长,由此一来,不仅可以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关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实践构想,可尝试下列途径:

首先,是完善和推广自由贸易区建设,形成本土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和人民币回流机制。

2013年,我国在上海进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这是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良好开端。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自由兑换人民币、金融业对外开放和离岸金融中心的设立。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了推行金融市场和对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将国内通行的人民币债券扩展到在上海的自由贸易区进行流通,为离岸人民币准备丰富的投资标的,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可以合理利用这种模式。

其次,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同时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我国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主要的金融机制和体制都有着“浓厚”的行政干预色彩,而在如今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金融部门应尽可能摆脱以往的行政干预和控制,使市场机制下的调控手段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竞争的要求。

最后,是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紧密融合。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在国际上人民币的流通量不足。因此,“走出去”战略便是目前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而要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就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流通量,逐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结算份额。在国际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货币种类主要取决于该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如何。因此,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在国际贸易中不仅要注意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还要注意尽量避开美元。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充分发挥中国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构建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基地,积极推动中国的金融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全面促进人民币在海外交易市场中的使用。

五、结语

综上,我国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必须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金融市场机制,注重金融体制改革和施行“走出去”策略的同时注意各种国际贸易市场的建设,充分实现贸易自由化和人民币的流通,严格遵循国际区域和货币职能“三步走”原则,增强人民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国际上的竞争力,以从根本上保障人民币平稳地实现国际化目标。

摘要:美元贬值和人民币持续升值,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在这种国际化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就有了独特的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意义,结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以期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萌,蒋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方法[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20-25.

[2]郭建伟,赵媛媛.人民币国际化:现实与前瞻[J].经济问题,2013,(1):67-72.

[3]万正晓.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1):56-61.

[4]邱晟晏,邱嘉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措施探讨[J].学术交流,2014,(5):107-111.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 篇8

货币国际化会给货币发行国家带来很多收益,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主要有:

1、有利于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和促进国际的公平正义

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全球化的大部分好处被发达国家所占有, 而有些发达国家, 如美国还借助自己的经济和货币优势干涉别国内政, 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所以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国际货币体制的改革, 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际在政治经济体制中的话语权, 从而更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增加铸币税收入

中国可以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获得铸币税收入, 铸币税收入是相当可观的, 以美国为例, 广义的铸币税收入占美国GDP的比重可以高达10%左右。同时发行国还可以依靠发行纸币来利用外国的物品和资源, 从而更好地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而更好的本国经济发展又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 从而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3、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适当减少外汇储备的存量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 持有美元对于一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 保持对外清偿能力, 稳定一国货币汇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中国目前的高额外汇贮备主要以美元为主, 不仅承担了美元贬值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而且还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经济资源的利用。所以,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发挥人民币的国际计价, 流通, 清偿以及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能力, 能够使中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减少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汇率变动的损失。

4.降低企业收汇风险, 减少交易成本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能为企业营造一个更加稳定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如推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能够消除企业收汇风险, 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出口和对外投资。

5.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的一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推进人民币国家化的进程中所做的一些前期实践有:促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建立, 增加QFII和RQFII的额度, 伦敦的又一个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建立, 与亚太一些国家的货币互换, 不断增强的货币储备职能, 人民币对日元的直接交易, 汇率双向浮动加快, 对国内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等等这些实践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未来进一步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当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会带来很多成本, 比如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宏观金融经济调控难度加大, 维持人民币有着稳定升值预期的成本等。所以,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 要处理好收益与成本的关系, 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措施来降低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影响。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条件有:我国经济增长较快,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率, 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提振作用, 尽管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至7.5%, 但相对其他国家, 还是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人民币币值稳定, 汇率机制不断改革完善, 同时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但发展完善, 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也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复苏缓慢, 美元币值不断走低, 欧洲也深陷欧元区的阴霾, 复苏前景难以预测, 而且近日欧元汇率已经跌到8以下, 创历史新低, 世界对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充满了期待。

但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在全球金融环境持续动荡的今天, 开放资本项目充满了很多了不确定性, 而且我国的金融体制对于完全开放资本市场还没有改革到位;我国持续顺差的贸易特征使得通过贸易这条路径来供给人民币基本是行不通的, 而通过投资, 信贷等形成的人民币输出的数量也不大;要充当国际贸易计价货币, 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还困难重重;要使国外愿意持有或是充当国际储备货币, 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有着持续升值预期, 但这会对我国的出口形成巨大的压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对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与欧洲美元市场对于促进美元国际化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比如人民币需求渠道还不是很畅通, 而且还有一部分需求依赖与向大陆回流。

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力争在尽量取得供需平衡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 这样才能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从人民币供给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的供给主要通过贸易和资本金融的方式实现。

1.通过贸易方式形成人民币的供给

持续的贸易顺差不大可能形成人民币的持续供给, 而且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所以应该要做到贸易的收支平衡。中国确实到了关键时期, 所以应该要加快转变原有的粗犷的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结构, 不断做到内涵集约式的增长, 这样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而且有利于平衡收支。而且中国应该要积极参与双边的或多边的贸易协定, 要求别国扩大出口范围, 尤其对于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同时对于中国企业进口相关产品做好政策的支持, 形成完好的供需对接。

2.通过资本金融方式实现人民币的供给

中国应该加快国际间的合作, 为企业或者个人的人民币跨国直接投资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同时给予财政税收方面的优惠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中国的对外直接或者间接的投资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 对外投资也面临很多的不确定的因素, 所以对于对外投资, 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还可以通过贸易互换形成人民币的输出在这方面, 我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例子。国际信贷, 国际捐赠也可以实现人民币的输出, 就如当年的美元国际化中的“马歇尔”计划一样。诚然,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 中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无论从政治上或是经济上, 要实现国际化绝非易事。

从人民币需求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

1.意愿持有一国货币是因为该国货币有着稳定的币值和未来持续升值的预期, 这需要有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明确的印证, 如中国把经济增长率调低至7.5%的消息一出, 人民币马上就有小幅贬值。但是在长期来看,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毋庸置疑的, 调低为7.5%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构预留了空间, 这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合理发展, 从而为人民币的持续币值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2.人民币应该争取成为贸易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成为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 人民币将会毫无疑问广受欢迎, 这就会极大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 由此形成的贸易量将会在全球贸易量中占据相当可观的比例。对于美元, 石油的美元计价和结算对推进和巩固美元的国际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由此推动形成的欧洲美元市场对于美元国际化也功不可没。在金融危机期间, 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而美元的结算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不小压力, 所以推行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将会带来很多好处。要冲击美元的计价货币的地位, 我们还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曾有学者指出, 美国近些年来发动的战争, 不是为了石油二战, 而是为了美元的霸权而战, 所以如何稳健和平地实现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

3.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国的商品的资源的需求, 所以要扩大对人民币的需求就要增加对我国产品和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我国要转变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不断创新产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降低产品的需求弹性, 锁定并且不段增加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相对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 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低端, 所以其实我们的增长潜力还是很大的。而且当我们试图到达产业链的上游时, 我们也能增加在这个产品领域的话语权, 或许就能实现这种产品的计价结算。事物都是广泛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 也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好处远大于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

总之,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并且尽量降低其不利影响。同时, 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还是很好, 尽管国际化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干扰和偏差, 但我们应该充满信息, 沉着应对。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展开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将主要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供需,建议

参考文献

[1].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财经科学.2007 (02) 1.何慧刚.人民币国际化:模式选择与路径安排.财经科学.2007 (02)

[2].雷达, 孙鹏.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实现的超越.探索与争鸣.2011 (11) 2.雷达, 孙鹏.人民币国际化所需要实现的超越.探索与争鸣.2011 (11)

[3].王思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8 (8) 3.王思程.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若干思考.现代国际关系.2008 (8)

[4].许祥云, 李一丁.货币及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研究综述.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 (1) 4.许祥云, 李一丁.货币及人民币国际化成本收益的研究综述.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 (1)

[5].鲁昕.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知识经济.2010 (8) 5.鲁昕.从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看人民币国际化.知识经济.2010 (8)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9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由来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获得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并发挥计价单位、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的功能, 即成为国际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在境外进行自由流通;其次, 作为国际上各个重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 当然也包括中央银行;第三, 在正常的国际贸易中, 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交易量占有很大部分。

一国货币能否国际化, 取决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规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 中国2015年GDP总量达到10.4万亿美元, 超过日本、德国,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96万亿美元, 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外汇储备规模居全世界首位。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人民币的国际使用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稳步提升, 积极支持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特别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发展加快, 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开始于2009年, 以试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标志。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多项数据表明, 从2009年至今7年多以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人民币国际使用规模不断扩大, 政策框架逐步完善, 进展良好。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 2009年仅有35.8亿元, 2015年达到12.1万亿元。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便利程度也逐步提升, 2015年7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人民银行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 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 由审批制转为备案制, 大大简化了这些人民币持有机构参与银行间市场的程序和门槛。离岸人民币市场初具规模, 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 在2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截至2015年12月共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总额3.3万亿元。截至2015年4月末, 境外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持有人民币资产余额6667亿元。

2015年12月, 人民币是世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 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IMF特别提款权篮子。

三、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仍然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市场不全面, 监管有效性不足

我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较快, 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从实体经济的规模和体量来看, 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 资产总量、交易规模、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质量等等都严重不足, 使得以人民币计价来进行商品和金融交易难以开展。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仍不畅通, 利率政策调整对整体利率结构影响力有限。人民币离岸市场不足, 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仍然处于管控状态, 境外投资者在获得和转让人民币时有很大的困难, 不能及时地实现流通转让。此外, 人民币国际化也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部门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 建设金融安全防火墙, 提高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但是,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并不是很完善, 监管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 对突发的经济变化状况即时处理能力不足, 处理滞后, 容易形成经济波动。

2. 资本管制程度较高, 汇率缺乏弹性

现阶段我国虽然实现了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兑换, 即在对外贸易方面可兑换, 但是在资本项目方面仍然实行严格管制, 主要是对证券、资本和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居民以人民币兑换外币, 虽然已有一定程度的放开, 但在额度、区域等方面仍然受到限制。在不可完全兑换的情况下, 人民币很难被居民和非居民广泛接受。

同时, 人民币汇率相对缺乏弹性。虽然2005年汇改以后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机制, 适当扩大了汇率的浮动幅度, 但是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受到央行的直接管控, 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虽然通过管制保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但是市场化程度较低, 不仅加大了人民币汇率与真实平衡水平的偏离, 同时也降低了人民币价格发现的能力, 导致货币价格的人为扭曲, 无法进行正常的金融交易, 不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

3. 美元对人民币的制约和影响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削弱了美国全球金融霸主地位,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制已经结束, 但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仍然继续维系强势地位。随着经济危机后, 美国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干预, 再加上科技创新的带动, 美国经济先于日本和欧盟国家率先复苏, 从而继续维持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强势地位。由于经济复苏, 为抑制通胀,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采取逐步加息的行为, 形成美元对全球其他货币的升值, 美元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 持有美元并将其作为交易和储备货币的意愿进一步提高。美元周期内升值的预期, 看涨的趋势, 进一步提高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元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 将会对人民币、欧元、日元、英镑等其他国际货币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人民币负面影响程度更高。

4. 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

中国随着经济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 经济体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原先依靠资源消耗和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维持。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和转轨的压力, 迫切需要走向以创新为动力的科技发展之路。在新旧模式转换之际, 中国经济增速已从9%-10%降至目前的6%-7%。为了应对宏观经济下行, 刺激投资, 中国央行在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 采取了增加货币流动性的货币政策, 自2014年11月以来, 通过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逆回购、差别化存贷政策等工具向经济体内注入流动性。人民币流动性的加大, 利率的下调, 对人民币发行量的加大, 不仅造成了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压力, 也降低了境外投资人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尽管当前中国仍存在经常账户顺差, 但资本项目上资本外流的趋势非常明显, 资本进出的逆差已经显著超过了经常账户顺差, 从而形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的压力。自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由1比6.1左右贬值至1比6.45左右。人民币降息与贬值将降低境外投资人持有的意愿, 从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

四、“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作用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其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 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 为已排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寻找出新的发动机, 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扩大人民币进行国际大宗商品计价结算的范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44亿人口, 21万亿美元的GDP规模, 占到全球人口的63%和经济总量的29%。这些国家都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 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 占到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4。沿线国家对华大宗商品贸易如果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 对双边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无疑会大大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为此, 中国首先需要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建设, 以替代美元进行交易;其次需要加快发展人民币结算业务, 对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人民币融资、信用和计价结算工具;最后还需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和产品, 为进出口商提供防范汇率波动的避险工具, 降低汇率风险。

2. 加快人民币成为对外基础设施融资主要货币的进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未来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 未来10年亚洲基础设施每年资金缺口8千亿美元, 其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 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

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 较高的储蓄率, 有条件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一方面可以为沿线国家提供贷款支持,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BOT、股权合资等方式加大直接投资的比重。在资金提供方式上增加人民币产品, 逐渐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机构当中的使用比例, 提高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比例。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始运行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参与程度, 使其成为最常用的基础设施投融资货币。

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 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经是首屈一指, 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迫切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基础设施领域人民币对外投融资也将带动相关产业进军国外基础设施市场。

3. 将产业转移作为人民币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支撑

随着国内环境承载量日益饱和, 人口逐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 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将低端制造产业对外转移成为趋势。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 工业化水平普遍不高, 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 具备接收产业转移的条件。为加快产业转型和转移的步伐, 可通过国家层面的对等协商与谈判, 在双边互利、互赢的前提下, 在中资企业利益得到被投资国保护的状况下, 通过国家有计划的主导进行产业转移, 可在沿线建设中国产业园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沿线国家解决产业资金缺乏的困难, 获得资金支持, 提高其工业化水平, 还能够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国际关系, 为人民币国际化确立一个重要的长期支撑点。

为进一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可通过园区为支点加快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布局, 加快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的步伐, 首先满足园区企业投融资和贸易伙伴日常结算的需求;然后进一步开发金融产品, 为所在国提供金融服务, 逐步提高人民币在当地的使用份额。通过实体产业带动金融服务, 再通过金融服务加快实体产业高速发展的良性互动模式, 建立人民币的离岸市场, 形成全球范围的人民币交易网络, 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超霖, 张洽棠.人民币国际化将与“一带一路”擦出怎样的火花[N].中国经济导报, 2015-7-22.

[2]张明.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金融家, 2016 (1) .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10

人民币如何实行国际化呢?温建东和麦延厚编著的《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外汇市场发展》给出了答案。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要建立一个主权货币的清算体系, 不要对储备货币开放就不会存在风险。要想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就得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建立主权货币的清算体系。在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 金融市场发展比较快, 但是跟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相比还是有差距。我国的外汇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排名比较靠后, 开放空间十分有限, 外汇市场亟待进一步改革开放。

温建东和麦延厚编著的《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外汇市场发展》解释了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的关系, 围绕着人民币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展开讨论, 以货币国际化为切入点, 阐述了代表性国家货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结其发展经验, 有力论证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并通过剖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深入分析人民币“走出去”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从而提出了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滞后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问题。对我国的外汇市场该如何发展,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该如何进一步完善, 制度及市场配套工具该如何建设, 外汇市场金融产品该如何设计开发, 又该如何建成成熟、高效、严密的市场监管服务体系等问题, 一一做了详尽地分析判断, 并提出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篇11

自央行2009年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5年以来,中国已与近30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清算业务逐渐形成全球布局。如今,经历了在贸易领域的快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始逐渐进入资本项下开放的进程。

随着沪港通的开闸,以及未来“一带一路”投资规划的布局,中国开始进入双向投资发展的新阶段。商务部部长助理张向晨公开指出,中国对外投资金额超过吸引外资的金额,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中国已经到了资本输出的阶段,即将成为净资本的输出国。

“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开放是国际化进程的关键环节,随着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建立,未来开放进程会逐渐加快。”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指出。

5年成绩单

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开始启动。5年时间内,央行平均每月达成一项进展的频率,使得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结算货币、第九大外汇交易货币。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跨境人民币业务五周年座谈会上指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2009年只有35.8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已超过4.8万亿元,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人民币跨境收支占全部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已接近25%,货物贸易进出口的人民币结算比重则超过15%。与中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

5年来,人民币清算行布局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中东、澳洲等地,使得人民币的海外存量已达2.6万亿元左右。

“从各家大行争相获取人民币海外清算行资格,就可以看出人民币海外业务的空间在逐渐打开。目前,非洲和南美尚未有清算机构的安排,正是各大银行密集关注的问题。”某国有银行海外业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

同时,为了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外的功能,人民币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中。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债券品种已经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多品种,发行主体也涵盖境内机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境外银行和企业等部门。

值得关注的是,英国政府于10月14日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主权债券,成为中国之外第一个发行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也创下了全球非中国发行最大一笔人民币债券的记录。

“我一个月内接待了3批德国的客户,想要通过中行来开展人民币结算、融资等业务,这说明海外人民币的认可度提高了很多。”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用一个细节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人民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

拓展投资功能

一般来讲,人民币国际化要经过三部曲,即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随着贸易结算货币功能的逐步完善,人民币到了转向成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关键阶段。

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闸。中国银行金融机构部总经理徐辰向记者表示,这是进一步发展香港特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一大举措,为人民币资本项下的进一步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发展最早且最成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特区金融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最为丰富,其中包括点心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人民币货币期货、黄金ETF、人民币权证等产品。但一直以来,人民币回流是香港特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主要问题。

如今,沪港通的开启有效解决了资金回流问题,同时香港特区取消居民兑换人民币限额也会进一步扩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人民币产品。

同时,香港特区以外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机会和回流通道也在逐渐打开。2010年8 月,央行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2011 年 12 月,央行开展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陈卫东认为,目前,除了香港特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渐趋成熟、人民币投资产品日益多元化之外,其他离岸市场可投资、可交易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仍较为有限,投资收益吸引力不足,投资规模仍然偏小,因此要继续拓展人民币更多的投资功能。

还须长跑

沪港通的开闸使得下一步深港通的启动有了很大的可能性,也让一些业内人士看到了内地资本市场与其他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可能性,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全面开放。

“相比贸易结算的开放,资本项下的开放路径更为复杂,会经历更长的时间期限。”连平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是提高其在金融领域的使用率,并真正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开始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今年初,尼日利亚央行宣布多元化外汇储备资产,将人民币份额从2%迅速提升至7%。目前,俄罗斯、东南亚、东欧、拉美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

但是这些距离人民币成为主流储备货币尚有很大距离。许多研究人民币国际化专家的共识是,想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投资和储备功能,中国首先要从国内改革开始,加大资本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加深金融市场建设,实现汇率自由化。

“在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密切相连的金融市场化改革中,金融市场开放是一个核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程炼认为,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主要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展开,这种投资机制着眼于境外资金的引入,却无助于国外先进金融技术与金融创新的引入,也难以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良性竞争。

人民币国际化思考 篇12

一、人民币国际化定义

人民币国际化可理解为:人民币跨越国境, 在国际上广泛流通并行使货币职能的过程。以此细化、深化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所行使的职能, 人民币国际化可定义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功能, 成为主要贸易计价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以及政府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1. 国际背景——世界经济架构再次平衡的需要

2008年, 美国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加剧, 最终演化成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世界经济局势因此风波诡谲。正是因为美元作为世界通用货币, 在日趋成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紧密的联系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经济力量, 集中了世界上最广泛的经济财富, 才使时隔6年之久, 我们仍能从日益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日常生活中商品、服务的价格变化中, 感受到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

以欧洲经济为例, 多国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甚至一度出现崩溃迹象。由希腊开始在整个欧元区蔓延, 仅德、法保持微弱增长。以日本为例, 日本以外需拉动经济模式被金融危机所影响, 使得“日货”海外需求以相当规模迅速锐减, 重创日本经济, 连续4年负增长。这一颓靡势态一直延续至2013年, 在安倍经济量化宽松刺激下得以逐步复苏。

同样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也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经济危机后全球并购高峰进行大规模的优胜劣汰, 加速了东西方更具规模和灵活性的资金往来, 迫使我国企业加紧了海外布局的步伐, 也使得大量外来资金涌入我国内陆市场。世界经济这艘动荡不安的航船正在寻找新的避风港, 而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无疑将成为避风港中最为坚固的基石。西方各国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南亚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 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时, 国际经济组织以及国际货币基金都亟待一场以清除或遏制因美元本位制所引发的弊端为核心的改革。这场改革的着力点将是弱化美元作为国际中心货币的地位, 分散国际货币体系过于依赖美元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 实现国际货币多元化。[2]由此, 人民币将加快国际化进程, 登上历史舞台, 这符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在海外的流通将更为广泛, 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2. 国内原因——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战略选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国民经济开始进入调整期。经过30多年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迅速发展, 并通过低成本制造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外贸顺差逐年加大。然而依靠贸易出口的经济模式,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巨变的今天并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变良方。我国将从实体经济跨越到贸易经济的新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着力改变严重依赖外需、依赖“微笑曲线”低端收入的经济模式。要完成经济转型必须以更高的标准靠拢国际, 需要人民币活跃在跨境贸易中, 加速人民币出口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发展。从我国加入WTO到上海自贸区的成立,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和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1. 从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看

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漫长实践后,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初级阶段, 主要行使流通、支付等基本货币职能。且具有流通区域不够普遍、分布不够集中, 流通方式和渠道单一等特点。

目前, 人民币主要在港澳台地区及周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流通。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俄罗斯、新加坡、蒙古, 人民币是硬通货 (硬通货hard currency是指国际信用较好、币值稳定、汇价呈坚挺状态的货币, 由于各国通货膨胀的程度不同, 国际收支状况及外汇管制程度不同, 当一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国际收支顺差时, 该国货币币值相对稳定, 汇价坚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习惯称其为硬通货。另外,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已陆续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3]在部分地区的民间, 人民币可直接用于购物、消费和结算, 并在部分国家的银行等官方机构设有兑换点可挂牌买卖。说明人民币市场需求日益加强。然而, 人民币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地区、非洲地区的流通程度并不广泛。

从人民币跨境流通方式看, 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是成为国际货币的必然条件。人民币主要通过货物进口使用人民币结算, 以及我国居民在境外的旅游和消费流出。对外投资的流出和货币互换流出所占的比重较小。即人民币只是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在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 不能实现资本项目下的环流, 影响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使用规模, 严重制约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

2. 从人民币政策支持程度看

2008年以来,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 国际货币体系越发暴露出不合理弊端。我国为了在国际经济环境中维护自身利益并最终实现经济的稳健增长, 在应对危机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2009年7月, 银监会六部委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 并不断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管理制度和金融服务设施;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 资本账户管理政策出现松动迹象;2013年8月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 试图进一步缩小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支付货币之间的排名差距。这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跨境人民币业务将在自贸区金融创新中先行先试, 人民币资本项目 (跨境投资和融资) 将得到进一步开放与便利, 并最终实现人民币全面兑换。

经过努力, 人民币已从主要交易货币逐步过度为主要支付货币, 活跃在世界贸易中。2014年1月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占有率为1.39%, 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加元、澳大利亚元之后排名第七。2月27日, SWIFT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发表报告称人民币已连续三个月成为全球十大支付货币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已逐步脱离政府审批经济时代, 政府对经济越来越少的干预、对准入审批越来越低的门槛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环境, 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香港与上海的两种人民币国际化模式 (离岸和在岸) 将在实践和完善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并寻求出一条有别于传统路径的人民币国际化特殊路径。[4]

四、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给人民币带来的启示

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殊金融安排, 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有别于其他货币国际化的传统路径。但是, 仍然可以从当今最为广泛的国际货币中习得经验、勘透规律、规避风险。

1. 美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

美元国际化无疑是最成功的货币国际化案例。

(1) 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美元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信用保证和价值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美国就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经济规模已远超英国, 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历经两次世界大战, 美国大发战争之财, GDP占到全世界一半, 确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虽然美国经济也曾遭遇20世纪60年代的相对衰弱, 且经济周期也并未完全消失, 但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技术的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 经济波动的幅度也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长期稳中有进的经济形势支撑着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坚挺, 各国对美元持有长期乐观积极的预期, 愿意将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足见国际货币的地位直接建立在一国经济基础之上。

(2)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美元国际化环流的重要支撑。1945年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使得美元与黄金挂钩, 美元作为美国货币的同时行使世界货币职能, 美元汇率也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各国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美元, 促使美元的国际扩张。20世纪70年代, 美国尼克松政府取消了美元金本位制借以挽救日益贬值、疲软的美元, 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自由浮动。随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但并未影响美元国际化之路, 反而在之后形成的牙买加体系中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货币地位, 成为各国大量需求的在频繁的汇率变动下能够稳定资产价值、规避风险的硬通货。如今, 美国专精于高新技术、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国际分工角色, 决定了世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通过进口其他依赖制造业、资源出口国家的成品和资源使美元大量外流, 然后, 通过发行美国国债和投资金融产品使美元回流。这一良性的环流得益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支撑, 使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得以稳固。

(3) 稳定发达的金融体系是美元国际化进一步扩张和深入的动力源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 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地位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认为是支撑世界金融结构的三大支柱。美国长期以来在这些组织中都持有大比重的投票权、重要决策权和实际否决权, [5]这都有利于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其次是金融产品的丰富与创新、金融市场的发达与规范的监管为美元国际化提供稳定的助推力。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倡导者, 政府只充当“守夜人”角色, 极少干预市场经济运行。使得市场在美元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金融衍生品在市场自由资源调配下十分活跃和丰富。政府只是从中推动协调, 建立分工明确的金融监管机构, 制定合理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 促使金融市场处于有规则的良性环境之下, 由此构建的稳定的金融体系推动着美元从国内走向国际的的全面国际化道路。

2. 日元国际化的困境与教训

日元国际化借力于美国在冷战格局中对日政策的调整 (由抑制变为扶持和发展) , 为其经济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此日本得以在战后建立起赶超型经济增长模式。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为日元国际化提供的发展空间, 日元国际化道路具有起步迅速、稳步推进的特点[6]。然而, 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等一系列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元国际化出现衰退。如今日本经济世界第二的地位已被中国取代, 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积极推进日元国际化, 试图力挽狂澜, 但仍难以抵挡日元国际化倒退的趋势。

(1) 日元国际化发展主要依赖于美国的扶持政策, 外部施压以及政府直接干预。贸易依存度过高, 使得日元国际化走上渐进式的、功能性的道路, 缺失了区域化的环节, 易受外部影响。首先是美国外部强有力的政策影响, 迫使日本开放资本项目和国内市场。同时日元对美元的依赖使得其汇率无法自控保持稳定和独立。其次是战后日本经济崛起试图挑战美国的经济地位, 政府主导形成各种制度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 积极主动推进日元国际化, 通过外汇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经常账户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利率与金融市场自由化使日元活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然而, 这种政府强烈干预的“自由化”并非符合市场经济的真正自由, 它忽略了日本经济贸易发展的阶段性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超越了市场经济本来的规则, 使得日元只能发挥价值储藏功能, 而结算等国际货币基本职能的地位却很低, 不能很好的充当结算货币和投资货币, 使得日元国际化无法持续。

(2) 日本国内金融市场相对落后, 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完善, 无法满足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要求。发达的金融市场意味着可以为持币者提供广泛和良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由此提高其持币意愿, 这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然而如上所述, 日本政府的国际化战略在美国的促压下被迫实行, 这种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国内资本效率的提高, 忽略了日元国际化的质量。在政府的强烈干预下, 日本金融市场的规制十分严格, 手续繁琐且相关税率过高。短期金融市场的落后使得资金的流动与投资缺乏良好的平台和工具。加之日本银行持有大量的不良资产, 使得日本金融体系的健全性和开放度大大落后于日元国际化对金融体系的要求。日元持币意愿的低迷使得日本国债不能顺利发行, 无法同美国一样回流资金, 实现资金价值环流, 国际化必然不可持续。

3. 启示

美元国际化的逐步深入和成功与日元国际化迅速推进和衰落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不断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基础。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 才能够保证持有、投资人民币的国家和机构获得稳定回报。回顾美元国际化和日元国际化进程, 前者依托两次世界大战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雄厚的经济实力助推美国霸权蔓延至美国经济, 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日本依托美国的经济扶持建立起赶超型经济模式迅速崛起, 日元国际化战略由此开端。然而, 随着日本经济衰退, 日元的国际地位辉煌不再。由此可见, 我国经济环境的发达和稳定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金融中心的建立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和扩张的重要平台。在美元成为世界霸权货币之前, 英镑作为国际货币有其交易的金融中心--伦敦, 相应的美元有纽约、日元有东京。2013年8月获批成立的上海自贸区, 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战场, 上海将成为人民币本地中心, 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可持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为稳定世界经济、解决全球性货币错配和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提供一个新鲜的安排。但目前由于我国对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管制, 以及相关法律、人才、技术条件相对欠缺, 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心, 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因此, 应该对上海进行利率市场化的实验, 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支持使其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和完善。

(3)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借鉴美元的回流方式和日元国际化贸易顺差输出资本的“日元模式”。借鉴美元回流方式 (美元国际化环流模式:经济增长→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促使美元需求增加→形成贸易顺差构成了美元储备→各国购买美国国债实现资本回流→更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跨国投资) :发行人民币主权债, 实现资本回流, 保证人民币持币者获得稳定回报的同时, 使人民币国际化环流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借鉴日本通过贸易顺差输出资本的“日元模式”符合我国贸易顺差的经济形势。我国可充分借鉴日本银行贷款、海外协力基金、黑字还流贷款三种模式的具体操作经验。[7]

(4) 我国应着力建设更加发达的金融市场, 进行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创新, 制定更为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借鉴美国金融体系的发达和稳定对美元国际化的支撑, 我国也应当进行一些上层的制度设计。应以市场为导向, 政府为辅助, 逐步进行市场更为广泛的开放, 经济更为深刻的改革。切忌像20世纪90年代后的日本, 一味加强政府的干预, 忽略市场本身规律, 导致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日元国际化的需求, 使日元国际化不够全面, 只停留在行使贮藏手段的初级阶段。

摘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人民币国际化切入,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并以美元、日元国际化的路径为例, 分析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元国际化,日元国际化,跨境贸易,国际货币,经济改革

参考文献

[1]曹远征, 等.人民币国际化战略[D].北京:学习出版社出版, 2013.

[2]张光平.人民币国际化和产品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3.

[3]潘理权.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及保障措施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3.

[4]殷剑峰.日元国际化模式的教训及启示[J].求知, 2012 (5) .

[5]高材林.美元国际化及对中国的借鉴[J].上海金融, 2008 (5) .

[6]聂甲森, 倪英子.美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企业研究, 2009 (09) .

[7]张原.美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37) .

[8]陈明亮, 李建军, 周胜胜, 叶银龙.日元国际化模式比较研究及对人民币的启示[J].货币时论, 2011 (09) .

[9]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2人民币国际化报

上一篇:悬臂堆料下一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