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的人民币(精选10篇)
离岸的人民币 篇1
一、人民币离岸中心已确立
2011年8月27日,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 香港作为首个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地位被正式确立下来。同年十月, 中英双方就伦敦作为西方首个人民币金融中心的问题达成了协议。离岸金融中心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 是逐步开放人民币自由流动的缓冲区。离岸银行以其在存、贷款及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极大地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 离岸人民币业务又是一把“双刃剑”, 运转不当势必会对离岸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如何保证离岸银行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将是下一个重要议题。
二、离岸银行的发展现状
离岸银行的运作模式取决于所在离岸中心的发展模式。目前, 世界上主要有4中不同类型的模式。一、以伦敦和香港为代表的内外一体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离岸与在岸账户并账经营, 资金出入无限制。二、以美国IBFS和日本JOM为代表的内外分离型模式。离岸业务只能在IBFS和JOM运作, 与在岸业务分账经营, 离、在岸业务资金严禁渗透。三、以马来西亚的纳闽岛为代表的内外渗透型模式。离、在岸账户分别设立, 但是资金可在两岸之间一定限额内相互渗透。四、以开曼群岛为代表的簿记型 (避税港型) 。各国金融机构可以在此开设分支机构, 但其只行使基本的记账职能。
目前, 在香港和伦敦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离岸银行属于内外一体型的运行模式。离、在岸业务合账处理, 居民与非居民均可从事各种货币的存、贷款业务, 离岸银行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香港自2004年起便已开始经营个人的人民币存款、信用卡等业务, 随后, 人民币金融业务种类越来越多, 规模也越来越大, 涉及到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贸易结算。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试点办法试行以来, 截至2011年年底, 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达16000亿元, 存款业务也达到6300亿元的新高。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允许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成为计价、结算以及储备的货币。
然而, 作为高度自由化的离岸金融中心, 在香港和伦敦的离岸银行没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且所受监管较少。目前, 我国仍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 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流通, 而且离、在岸人民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和汇率不同, 这将可能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信用、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风险。“如果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在利率上出现较大差别时, 在渗透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会诱发资金发生大规模的套利转移。这会对我国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利率管理体制带来冲击”。①另一方面, 由于离岸银行所受监管较少, 其很有可能成为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资金的天堂。因此, 适合人民币离岸银行的监管模式值得探讨。
三、离岸银行的监管
离岸银行的监管通常涉及两个主体:母国和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巴塞尔1997年制定的核心原则②, 离岸银行应该接受母国和所在国的联合监管。在已达成的双边协议基础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金融监管局、伦敦银行业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信息接触与交换的平台, 对经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银行的设立进行核准及持续监管。
(一) 宏观审慎的联合监管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了一份特纳综述 (Turner Review) ③, 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该报告指出, 不当且不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充分的改革导致了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这就意味着监管者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 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虽然香港和伦敦都是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 拥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 在办理离岸货币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但是它们没有资本和汇率管制, 一旦金融领域发生震荡就很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因此, 在离岸银行方面, 中国大陆、香港和伦敦三方的监管机构应遵循宏观审慎的原则, 完善离岸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避免投机分子利用利率和汇率的差异操纵大规模的资金套利转移, 给我国的利率和外汇管理体制带来冲击。
(二) 持续监管
在宏观审慎的基础上, 持续的监管方式也应该被运用到离岸银行中。正如巴塞尔核心原则中指出的“银行主管机关必须与银行管理部门定期接触, 并对银行业务彻底了解”④。持续监管是人民币业务能在离岸银行健康有序运作的重要保证。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11条的规定, 港澳人民币清算行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入和拆出资金的余额均不得超过该清算银行所吸取人民币存款上年余额的8%, 期限不得超过3%。这体现了母国监管机构对离岸银行的监管, 同时也说明母国对离岸银行的监管应该具有持续性, 才能对其运作有宏观把握。作为所在中心, 香港和伦敦也已成立工作小组, 旨在推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合作, 香港金融监管局和英国财政部将参与并进一步协助该小组的工作, 以使两个金融中心能更紧密地合作, 顺应市场发展潮流, 引导境外人民币的合理流动, 建立高效安全的资金结算渠道。此外, 持续监管对于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资金等国际金融犯罪行为的侦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香港与英国应该参照有关国际规定, 积极参与到打击国际金融犯罪的合作中去。
注释
1鲁国强.《加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
2巴塞尔核心原则, 1997年.
3Turner Review- 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Banking Crisis,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2009年3月.
4巴塞尔核心原则, 第17条.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逻辑与挑战 篇2
香港稳坐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地位
去年年中香港金管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相关文件,为香港迅速确立其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在香港的人民币相关业务中,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以及NDF是主要交易产品,而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从各种交易品种当中的差价获得无风险套利收益。与此同时,由于香港人民币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境内企业也选择在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以获得与境内相比更加便宜的融资成本。
事实上,这正是离岸市场在香港稳步发展的根本因素。从本质上来说,离岸人民币与在岸人民币没有任何区别,但不同市场的利差和汇差的存在,是因为不同的监管环境、不同的市场预期以及不一样的使用范围。当然,如果市场足够有效,利差和汇差也将很快消失,从而达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目的。
与去年相比,从2012年前几个月交易情况看,在岸与离岸市场交易机会已开始明显减少。同时,香港市场上人民币利率水平也开始明显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交易套利盘和对境外人民币需求的增加。未来,一旦中国内地能够真正放开资本账户,那么相信两地市场之间的差距将可忽略不计。
这也是长远离岸市场的发展结果,即离岸市场除了监管环境、市场环境和市场偏好有所区别,不应该存在过多价格差异。如能实现,那么我们将最终看到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功能将分别有效发挥。
在人民币QFII和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逐步开放后,笔者预期,香港人民币相关业务将快速发展,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启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大幕后,人民币在跨市场流通中将增加资本项下的运作。这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帮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都将有着积极作用。
这样的一套政策组合拳,加上中央政府对香港相对青睐,表明香港仍将牢牢掌握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地位,而其他市场的存在,则只能担当香港市场的“补充”,笔者认为,以香港为核心、向外进行辐射化发展,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大致逻辑。
“上海价格”如何主导全球定价
在香港人民币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境内的人民币市场也需要同步发展,否则将可能出现严重的“错配问题”。
建设离岸市场不能脱离国内市场的发展,这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马来西亚的案例中可见教训,当年马来西亚任由离岸市场在新加坡发展,最终导致了境内市场被离岸市场操控,并最终引发马哈蒂尔政府强硬关闭资本账户的政策。
在多年的各地竞争后,上海基本上确立了在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地位,该地位也将因“十二五”规划的提出得以明确——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上海意图在2015年成为人民币清算、交易以及产品中心。某种程度上,正因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高速发展,才使上海的这一构想显得更有现实和国际意义。
目前来看,上海的人民币交易量已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其主要交易品种仍是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以及外汇掉期,交易规模也远远大于香港人民币市场的交易量。与此同时,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开始将交易中心搬到上海,上海的人民币中心地位将更加稳固。
在外汇交易之外,人民币利率产品的发展,也将至关重要。因为汇率的远期和掉期,事实上是利率水平的表现,而非很多人认为的“市场预期”。人民币远期价格大幅偏离利率平价原理,是因为人民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过度低估造成的,而如果人民币汇率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已经逐步接近均衡水平”,那么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将更加密切,远期汇率也应该能够完全反映利率变动,而利率变动也将受制于远期汇率价格变化。
在上海人民币中心的规划中,让境内人民币中间价成为人民币定价基准,同时让上海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成为人民币全球利率基准,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表述,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官方仍希主导对人民币的定价权,也是一个“懂行”的表述,因为利率与汇率之间,丧失了其中一个的控制权,那么对另外一个的控制力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这种政策导向,事实上具有多重意义,掌握定价权,将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和向外扩张,也意味着即使在人民币“走出去”过程中,中国官方仍需对其定价进行有效控制,而非完全交给市场,避免被市场操控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
鉴此,上海未来的任务和挑战可想而知,而如何让“上海价格”能够主导全球定价,不仅要求上海必须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也要求在定价中必须遵循让国际投资者能够信服的交易机制和模式,其博弈过程,需要的不是强势和强硬,而是与市场的充分沟通和与市场的有效互相反馈。
逐步放开上海市场与外部离岸市场的资本流动,让各市场之间的价差和汇差能够迅速和有效被抹平,也是重要且必需的步骤。开放到底应该遵循怎样的速度和节奏,更需要中国官方的智慧。
境内市场和监管者面临压力与挑战
在香港人民币市场高速发展之时,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也开始对引进人民币业务跃跃欲试,其中,新加坡和伦敦无疑成为竞争力较强的候选者。
新加坡目前是亚洲第二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但其地位正受到香港的挑战,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民币业务。从此前的发展路径看,新加坡的人民币 NDF交易也相当活跃,这与很多东南亚企业与中国内地存在着贸易往来有着重要的关系,出于对冲风险和交易便利的需要,这些企业倾向于在新进行人民币相关的交易。
尽管与中国官方存在着比较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但新加坡仍然难以撼动香港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地位。笔者相信,未来即使人民币交易能够进一步在新展开,也将因为相关监管规则限制,存在发展受限的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伦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伦敦横跨亚洲和美洲两大时区,当亚洲闭市而美国尚未开市时,大量的外汇交易盘只能选择在欧洲时区进行挂单交易,而LIBOR价格也主要在伦敦市场进行撮合。伦敦力图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渴求相当迫切,从官方密切交流和沟通中可见一斑。与此同时,人民币如果未来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之一,伦敦这个全球外汇交易枢纽,似乎是一个不可绕过的节点。因为如果需要24小时交易,人民币必须在欧洲市区内找到一个落脚点。当然,伦敦之外,法兰克福和苏黎世也可能成为备选的金融中心。
当然,如果更多的离岸市场引进人民币交易以及相关产品,对于上海的压力和挑战也将显而易见,在跨境流动相对自由的情况下,上海价格和产品如果没有任何竞争力、灵活度和透明度,那么“上海价格”很可能变得没有指导意义。
在此情况下,将会出现两种可能性,一是人民币国际化受阻,即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兴趣降低;二是境内外市场各自唱戏,即人民币被相对割裂。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思考 篇3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现状
(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展开
2013年1月, 人民币是全球第13大支付货币, 2014年4月, 排名上升到第七位, 超过了排名第九位的港币。在13大支付货币中的比重由0.63%上升至1.43%。迅猛增长的贸易总量, 日益扩大的经贸影响, 势必带来越来越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需求。自我国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全面展开, 中国境内所有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下,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不断增长, 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分别为35.8亿, 5063.4亿以及2.08万亿。2014年7月15日, 根据央行公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 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3.27万亿元, 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699亿元。
结算量的稳步增长, 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助力企业“走出去”、防范汇率风险以及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推动了香港、新加坡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全面展开给企业特别是外贸型企业带来了便利, 同时, 提升了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程度, 为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 离岸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
不论是跨境贸易还是直接投资, 以人民币结算的业务量逐步增加, 人民币在海外正在逐渐赢得市场, 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创建奠定了基础。而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发展、交易产品的扩大, 增强了海外企业和个人持有人民币的信心, 也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条件。从早期的香港、新加坡, 到现在的伦敦、法兰克福、台湾都在积极创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
自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启动以来,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跨境人民币业务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 有效提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 (地区) 之间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推动下, 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快速增长, 截止至2011年底, 香港银行体系人民币存量达到5885亿元, 预计2014年底可突破万亿大关, 2014年一季度“点心债市场”发行的债券高达1, 250亿元人民币, 创单季新高。人民币存款在香港市场上成为除港元和美元之外第三大货币, 香港已成为中国本土人民币市场之外的、境外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
台湾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在2013年底达到1500亿元, 迅猛的涨势直逼香港。从人民币存款绝对值的角度比较, 目前台湾的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只有香港的十分之一, 但考虑到台湾允许境内外汇指定银行 (DBU) 经营人民币业务时间很短, 台湾的离岸人民币存款稳定持续增长, 为其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预期到2020年, 在中国总贸易中的以人民币支付交易, 将会由当前的14%增至28%, 其中中国的进口贸易将会有6%由人民币支付, 到2020年底, 离岸人民币债券预期将上升到3万亿人民币。
(三) 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日趋多元化
目前, 人民币主要是通过贸易结算单一渠道跨境流动。由于缺乏人民币投资渠道, 境外市场人民币增值能力有限,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境外持有人民币的热情。2011年, 主管部门从跨境直接投资以及跨境金融投资的人民币结算两方面不断突破, 先后允许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参加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境内企业以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 (ODI) 、允许境外机构与个人以人民币来华直接投资以及允许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使用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截止2013年, 中国已批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 52家, 获批额度共计1, 575亿元人民币, 已有228家QFII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合计获批497.01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同时, 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逐步丰富, 境外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各类金融理财产品, 包括人民币计价的存款证、证券产品、基金、保险、黄金、外汇交易、贸易融资等。
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必要性
中国的贸易规模和人民币的全球贸易结算份额迅猛扩张之下, 人民币逐步步入国际货币舞台中心是必然趋势。虽然我国经常贸易项下已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但是仍然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 在出口结汇和进口购汇时, 外贸型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汇率风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 美元等国际结算货币汇率波动较大, 因此许多企业选择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以规避风险, 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贸易伙伴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度也在增强, 这为稳定海外订单和外贸提供了帮助。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有着很大增长空间。离岸美元占全部美元资产的四分之一, 而离岸人民币总资产仅占在岸市场不足1%的份额。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将使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获得有力支持。新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以及更多参与者加入, 将促进人民币离岸资金池不断增长, 提高境外人民币的活力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三、推进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思路
(一) 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
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中, 我们首先要关注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稳健性, 稳妥与发展并重。对于最为重要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来说, 要关注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 充分研究, 制定策略。扩大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提高离岸人民币的规模, 逐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其次, 要改变人民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回流机制不畅的现状, 加快金融工具创新, 丰富和发展海外人民币金融产品, 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进入主流投资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二) 强化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中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协调
法律规制的构筑是建立和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面对的一个特定挑战。特别是有关金融监管、税收优惠、司法制度、争议解决方式等制度的安排和设计, 极大地影响着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力、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规制的协调配合, 以及我国金融秩序的宏观调控。具体而言,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必须设立单独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健全的监管制度;建立完整、具备针对性和执行力的基本法律制度, 便利、友好和高效的离岸载体法律制度;强化总体框架设计和制度协调, 包括如何定位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如何处理离岸市场的发展与境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如何相应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等, 建立健全独立高效的司法管辖体系、诉讼制度、终审制度、法官行为制度和律师管理制度以及务实的争端解决制度。
(三) 创建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越大, 全球分布范围越广, 建立独立、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的要求就越迫切。缺少高效的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势必制约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交易比重的提高。为了实现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 以及人民币在贸易、非贸易中完全实现与主要外汇币种之间的高效转换, 客观上要求必须参考美国的CHIPS系统尽早建立起离岸人民币清算系统, 使之成为运行时间重合的实时全额清算系统。通过市场准入环节和盈余账户法则控制信用风险, 通过同步支付和多边轧差净额结算控制流动性风险, 加强运行和服务管理, 减少操作风险。
(四) 丰富离岸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
支持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人民币金融产品, 鼓励境外机构开发人民币计价的投融资金融产品, 丰富和增加离岸人民币金融资产类别, 不但可以满足境外机构的避险和投资需求, 也有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通过开展境内银行境外人民币贷款、鼓励境内外机构离岸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展境外清算行及境外参加行在境内的人民币融资渠道等多种方式, 推动包括存款、汇款、债券、基金、保险、黄金、股票等离岸人民币业务多元化发展。
(五)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 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决定汇率的作用, 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继续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
(六) 丰富汇率避险工具
纵论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篇4
鄂志寰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出现3个变化
鄂志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银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
中国香港从2004年开始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2004~2009年基本限于当地的发展,2009年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最近以来,香港离岸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我把它概括成3个方面。
第一,目前贸易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增长还是保持着比较惯常的速度,但是资本项下的增长速度已经是贸易项下的两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使用在实现弯道超车,下一步可能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本项下业务的拉动,这是新的发展动力。第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第三,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已经不仅仅用于香港市场本身,而是开始实现全球性的配置。
Herbert Poenisch
人民币离岸市场未来的发展路径
Herbert Poenisch,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
设立离岸中心,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资金流出,流到外国人的手中,流进他们的储蓄账户,他们再把资金借给其他外国人。换言之,我们只是想让海外的市场来主导,不影响国内的市场。
中国所面临的选择有3个。第一,有限的国际化通过设立管制是可能实现的,比如限制到非中国公民。如果取消资本管制,则需要在国内引入市场价。第二,在逐步取消资本管制的过程之中,中国要建立一个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应该跟中国现有的国内支付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一个是负责国内支付结算,另一个是负责国际支付结算。第三,中国要考虑是否加入CLS。CLS指的是持续联系结算行,是美国注册银行,主要用于对冲Herstatt风险。
向松祚
香港发展离岸市场步伐太慢
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如果离岸市场发展得非常快,将会马上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冲击,这可能使得国内金融当局对离岸市场的发展产生一种怀疑态度。因为这里面有3个套利:人民币本身的套利、人民币和外币之间利差的套利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套利,对我国人民币流动性的管理产生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情况是,中国香港现在是人民币的最主要离岸市场,香港特区的金融监管当局,在发展离岸市场方面,特别是发展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方面步子太慢。他们担心人民币取代港币,但是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港币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必须要转过来明白港币是跟人民币挂钩,是跟美元挂钩,还是取消港币直接使用人民币,这个问题必须要研究。
涂永红
发展离岸市场应鼓励
中外资金融机构合作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已经越过亚洲,更多地向欧洲、非洲、拉美州扩展。尽管亚洲是人民币的离岸中心,但从目前来看,中国跟拉美和非洲之间的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更加迅速。
中资机构在国外做离岸市场的业务的时候,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可能在亚洲进行得比较好,但是在欧洲、拉美、非洲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多地鼓励中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外资机构的网络和他们的品牌推动人民币的业务,进行人民币产品的创新。
在发展离岸市场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其对国内的金融市场的冲击。在这一方面,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国内的金融体系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连平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需要政策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几十年没有改变,现在依然在进程当中,而且未来速度可能还会加快。毫无疑问,人民币是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也可能加快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十分漫长,要达到像美元和欧元的地位,恐怕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跟随市场的需求持续地推进。
中国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是靠开放来加以推动的。随着目前境外离岸市场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可能会由海外离岸市场的发展产生的众多需求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发展。所以,我们的政策在未来需要加强前瞻性和针对性。
肖耿
人民币国际化应称
人民币正常化
肖耿,香港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学术副总裁
人民币国际化最好应称为人民币正常化。美元能做的事情,欧元能做的事情,人民币当然可以做。正常化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降低交易成本,二是风险管理与定价,三是结构性失衡。
从这3个方面看来,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严重的金融压抑问题。中国金融企业的负债是占GDP的18%,而在美国占40%、在日本占120%。所以,有很多实体经济企业拿不到资金。另外我国整个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差不多是5倍,而美国是10倍。在降低交易成本、控制风险以及定价方面要有一个长远的、清晰的思路,弄清楚到底要做什么。我认为,资本的基准价格一定只能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来决定。
人民币国际化与离岸市场的地位 篇5
货币及其演变,无不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 又无不依赖于货币形式及其功能的变革。货币并不是中性的,其对实体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货币的国际化,是主权货币突破国界在更多国家范围内发挥货币职能的现象,是经济发展、 国际经济交往和国家间利益博弈的产物。 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质上是不同国家经济交往程度加深和全球统一货币缺失而最终由主权货币满足现实需要的结果。 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现象,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主权货币才能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是风险与收益共生的过程, 长远看,收益将远远大于风险。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不断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但其程度仅仅处于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周边化、区域化进而国际化的途径实现,离岸市场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间阶段,又是其重要基础。
二、主权货币国际化及其原因
(一)货币职能与货币国际化
货币,作为社会关系的体现,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职能。[1]从货币的产生及生产关系属性角度看,货币的国际化就是生产关系和货币基本职能的国际化。 由于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于货币的使用目的不同,[2]货币国际化自然在不同使用主体间存在差异。 外国政府使用本国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货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以及政府间的国际支付; 实际经济运行中, 这些目的的实现依赖于本国货币被用作外汇储备、外汇市场调节工具以及汇率机制的货币锚等。国外微观主体如企业和个人持有本国货币主要是为了便利货物或服务的计价、 结算以及金融投资等需求。[3]货币的国际化就是主权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这些基本功能的过程。[4]主权货币国际化的实现基于很多现实条件, 并非每个主权货币都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可以说,国际货币是政治和经济综合因素的成果。由于货币国际化所蕴含的巨大利益,各国都有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强烈愿望。
(二)全球统一货币缺失与主权货币国际化
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统一政府而世界经济运行又对运行规则和安全稳定有强烈诉求之时,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判断准则, 对世界经济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将发挥制度和规则维护者的角色。 同理,经济交往形成经济利益,在“中心—外围”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心国家为了保障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交往和国际事务运营能力不断增强而又缺乏统一政府提供秩序这一最重要的公共产品的时候,军队、货币和国际规则将实际上成为这种统一秩序及其稳定机制。 这些条件的具备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中核心地位的不断强化,也是“中心—外围”国际分工体系的稳定的要求。 虽然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不利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但至少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条件。 货币作为融通经济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承载资源供求信息以及财富储藏的社会关系工具,在缺乏世界统一货币的前提下,自然由核心国家的货币承担起这种类似作用。 所以,主权货币的国际化是承担全球统一货币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主权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问题
(一) 经济发展内在需求和收益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依据货币国际化的涵义,自然可以理解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基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现实问题而进行的一种经济机制演变,这种机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并且带来收益。 对于中国而言,天量的美元储备由于美国的危机管理和量化宽松政策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全球统一的货币是解决这种风险的最好途径, 只有SDR拥有这种潜力,但其在短时间内无承担此任务的能力。 区域金融合作也是另外一个途径,但是,中国既有的为数不多的区域金融安排更多地是危机倒逼形成的,缺乏主动让步融合的积极性。 人民币国际化成为解决此问题最现实的方法。 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带来经济收益。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失去存在基础。 汇率风险和结算成本依赖于不同国家货币比价、中介及汇率波动和不同货币的转换,由于国际贸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币直接定价及结算,自然消除了这种不同货币比价、定价和变动的风险及成本。 其次,由于低成本和便利性,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更长远地,由于竞争加剧和融入国际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 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金融体制的效率提升。另外,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基于人民币定价的金融产品的发展,这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带来铸币税收益,抵御输入型通货膨胀,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二) 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不断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经济持续发展和开放程度的加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对于一个大国而言,经济机制自身也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诸如经济发展环境、金融体系纵深发展、价格稳定、风险抵御能力增强等。 这些条件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的同时,经济体抵御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风险能力也不断提高。 历史上,英镑、美元、日元和马克的国际化都印证了这些判断。 同时,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多数情况下将伴随着国际交往程度的加深,开放程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的增加、国际收支项目管制的减少以及国际事务的更多参与等方面。 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扩大将内生出对货币功能的国际化要求;同时,政府对于国际收支项目的管制应该配合性地减少。 国际收支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开放经济体下两个项目的管制的内容和方式都会发生改变,核心内容为贸易买卖、证券投资以及政府储备的本国货币自由使用和及时满足等。 同时,这些制度安排需要基于发达的金融体系和高竞争能力的金融机构,它们能够通过金融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措施融通资金、发现价格、减少交易成本,有效地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 另外,人民币币值必须保持稳定,这是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基本职能和满足几乎所有政府或微观主体需求最为基本的条件, 货币币值的不稳定将通过预期、交易以及资本流动等途径冲击实体经济。 理性政府或微观主体绝对不会接受内在价值剧烈波动的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的重新构建将直接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在目前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框架下,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诸多压制的内容。 可以看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政策都不断地在这些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着条件。
(三) 内外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虽然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为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地创造条件,在很多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但是这些条件更多地停留在中前期阶段, 并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在经济基础和政府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 微观企业的定价和国际运营能力严重欠缺、资本项目管制、金融体系脆弱、汇率机制缺乏弹性、金融机构竞争能力不足以及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既有国际货币的阻碍等。 这些不足是经济发展程度欠缺、政府谨慎管理和国家利益博弈的后果。 由于中国金融抑制的历史所形成的结果,中国的金融体系发育程度不足, 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金融体系的机构、产品和管理能力单一或低下。 同时,如果实施完全开放的经济策略,政府管制下的中国经济机制将缺乏足够的承受剧烈外部冲击的素质,例如,扭曲形成机制下的资产价格水平与外部套利活动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这种保守的经济和金融管制政策为国内经济稳定创造了条件,也同时失去了很多潜在收益。 当然,在潜在收益和现实成本之间,理性的经济主体将更加顾及后者。 外部经济条件下,虽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以及日本经济疲软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些国际货币特别是美元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5]总体而言,内外经济条件并不足以支撑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些条件的完全满足并不仅仅取决于中国自身。
(四)人民币国际化处于货币国际化前期阶段
中国虽然在极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也在不断创造条件;但是,这些努力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依然停留在前期阶段。 具体而言,可以从国际货币所发挥的基本职能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行评判。 在发挥微观主体需求的国际货币职能中,作为价值储藏手段使用的地域范围仅仅局限于香港,作为交易媒介的使用主要集中于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范围;同时,人民币也仅仅在债券计价中发挥价值标准的作用。[6]在贸易支付中,目前使用人民币的比例远远低于1/3,[7]同期日元和欧元占比各自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和50%。[8]在外汇市场交易币种中,人民币交易额仅占总交易额的2.3%。[9]在满足政府需要的货币职能中,人民币在外汇储备和汇率机制货币锚等方面基本缺失;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仅仅存在于与周边国家的清迈协议机制以及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中,而且为数不多的渠道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人民币区域化形式大于实际。[10]根据IMF的统计,截至到2013 年第二季度,在全球外汇储备中以人民币形式所持有的占总体外汇储备的6%;同期,美元和欧元占比分别为71%和18%。 总而言之,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依然局限在较小范围,离真正的货币国际化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四、离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基础
总结既有的货币国际化模式, 主要有依赖贸易发展的英镑模式、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综合作用的美元模式、区域化进而国际化的马克模式以及货币单一功能国际化的日元模式。 这些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启示是促进经济和国际贸易扩大的同时, 深化国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利用跨境人民币业务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促进货币区域化的发展。 通过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可以为完全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奠定重要基础。 从这一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可以看出,离岸金融市场作为服务于非居民之间的以在岸货币进行金融交易或资金融通的场所,实际上是人民币区域化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中间阶段。 当然,这种划分并不十分严格,实际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是周边化、区域化、离岸化以及国际化的协同深化发展。 根据已有的国际实践经验,大多数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将居民和非居民的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严格分离;而在岸居民账户与非居民的金融账户的交易被定性为涉外金融业务。 离岸市场的建设实际上是中国减少资本管制的一个途径,这种可控的、明显隔离内外运行风险的资本开放机制非常符合中国经济改革的既有模式。 显然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由于离岸金融市场的规模较小,所发挥的作用并不足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中国仍需要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特别地,在资本项目存在管制的情况下,离岸市场的发展是中国寻求突破的重要领域。
(二)离岸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人民币的区域途径看,周边化、区域化、离岸化进而国际化是可行的途径。 在功能实现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将逐步实现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功能。 离岸金融市场作为一种金融创新,除了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这种重要地位,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备诸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离岸金融市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货币流动速度,促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国家和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国际资金融通渠道,帮助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企业资金短缺等问题。 由于便利性、低成本,离岸金融市场也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离岸金融市场为内部金融市场与外部金融市场建立联接渠道, 进而促进在岸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金融结构的金融创新程度,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 另外,在中国对资本流动项目存在很多管制的情况下,对于未来风险的预期促使国外投资者倾向于利用离岸市场增加货币的持有;[11]这是增加货币职能国际化满足微观主体需求的一个途径。例如,在我国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之后,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存款以及基于人民币的金融产品在很短的时间里翻番增长,这说明国际上潜在的人民币国际货币职能需求由于政策原因存在明显抑制。 当然,与其他加深经济开放程度的渠道相同,离岸金融市场将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带来新的风险因素,影响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运行效果。 最后,离岸市场的建立在内外机制不一致、产生问题以及外部新事物的共同作用下反向促进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 虽然也有从制度差异寻租的角度的相反意见,[12]但开放往往优于封闭。
( 三)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是可控范围内的渐进改革
离岸金融市场与传统的金融市场一样,只不过是人为地将其认定为非居民之间对在岸货币的金融交易。 传统金融市场的业务在离岸金融市场大多都可以进行,只不过服务对象是非本国居民。 其中,居民包括机构和个人两类。 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的交易存在不同的分离形式,主要区别在于内外账户之间进行的业务差异。 居中的是允许内外账户之间自由进行部分金融业务,诸如贷款等;处于两端的是允许内外账户自由交易和不允许进行任何交易。 从这些离岸金融的交易形式可以看出,居中的离岸金融市场建立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发展情况。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主要由少数银行和城市为依托建设的,这个过程一直是政府主导的在可控范围内的渐进式改革。 2002 年,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经过3 年整顿,开始恢复发展。 交通银行等4 家银行获得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资格;随后天津滨海新区试点和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离岸金融业务探索等成为我国进行离岸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探索。 自2004 年启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以来,其业务总量占全球人民币离岸业务总额的80%。[13]香港作为中国重要的离岸市场,也是自然的资本项目开放的改革试点。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与香港货币当局紧密合作,依照意愿在可控的范围内逐步开放资本项目,采取居中式的离岸市场管理模式进行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同时,我国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存在国际竞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等都有离岸人民币业务。 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竞争,促进全球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
(四)统筹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
离岸市场的建设需要结合国内的金融改革,同时,中国需要统筹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优化离岸市场体系。 总体而言,国内对于资本项目的开放的主导意见是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条件并不成熟,这使得离岸市场建设更为迫切。 国内方面,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工业特区可以作为国内离岸市场建设的重要经验。 国际方面,一般一个国家只建立一个离岸国际金融中心,也可以存在其他小的区域离岸金融中心。 在中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天津、上海、深圳和香港将面临分化。 首先,这种分散化的离岸金融中心建立不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其次,借鉴既有的国际经验,中国并不需要数个国际离岸金融中心。 这就需要统筹建设,重新定位,优化这些离岸中心城市的体系。 将来,中国主要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可以存在两个,最大潜力城市是香港和上海,而深圳和天津的离岸金融中心应该主要定位于区域性的离岸金融中心。 特别地,深圳可以与香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建立深港国际离岸金融中心。 同时,由于中国目前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都是内外严格分离型的,而香港是内外完全一体的模式。 根据有管理的内外分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目标,我国应充分利用香港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经验,促进内地离岸金融中心的改革。
五、结语
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内生演变的目标,可以解决目前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也可以说,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和条件。 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都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各种条件。 这些条件并不足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发挥国际货币职能的领域极为有限,国际化程度依然停留在货币国际化的初期阶段。 根据既有的货币国际化经验,周边化、区域化进而国际化是可行的途径;作为中间阶段, 离岸市场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我国离岸市场应该由内外严格分离的管理模式逐渐放松, 向有管理的内外分离管理模式转变,这需要中国完善国内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运营和竞争能力、增加汇率弹性以及谨慎地开放资本项目的配合。 在离岸市场体系优化方面,上海和香港应成为国际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圳和天津可以作为区域性的离岸市场。 同时,充分利用纽约、新加坡、 伦敦和东京等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竞争关系,促进全球范围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形成发展。 我国可以通过发达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为人民币区域化向国际化的转变奠定基础。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内生化的要求,也是经济深化发展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实质上是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以及支付手段等货币功能在国际范围内的发挥;政府和微观主体对于这些功能在需求形式上存在差异。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为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创造条件,现实中依然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周边化、区域化进而国际化是可行的实现途径;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离岸的人民币 篇6
根据IMF定义, 离岸金融中心指一个设有相对大量金融机构的司法管辖区, 金融机构主要为非居民提供金融服务;一个拥有大量对外资产和负债的金融体系且资产和负债规模超过本地金融中介服务的需求;更常见的是一个拥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条件的地区:低税或零税率;较少的金融监管条例;银行实行保密制度。离岸中心已成为金融管制较严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吸引国际资金和支持本币国际化的战略措施, 建设离岸金融中心也成为实现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战略性步骤。学者们建议香港与上海联动发展离岸市场, 逐步做到两地制度业务接轨。如何稳妥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探讨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协调机制, 已成为重要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些学者通过对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来建立完整的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E.P.Davis (1988) 将企业选址理论用于金融中心形成研究, 将影响国际金融中心选址的因素分为供给、需求和外部经济三部分, 构建了国际金融中心选址的利润最大化模型[1]。Andrew K.Rose和Mark M.Spiegel (2005) 通过考察建立离岸市场的国家, 提出影响离岸市场的因素及评价离岸市场的相关指标[2]。Hilton McCann (2005) 提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基本要素: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环境、金融工具创新、区位地理优势等指标, 并比较了伦敦、香港、新加坡作为离岸金融中心的影响力[3]。Ahmed Zorom (2007) 通过构建一个二元回归模型对离岸市场形成条件进行评估, 确定了新兴国家离岸金融条件的三个评价标准[4]。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2009) 运用因子评估模型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预期模型”对全球金融中心竞争力排名, 研究显示金融危机对香港等成熟金融中心地位影响有限[5]。国内学者也有不少成果, 胡坚 (2003) 按经济指标、金融指标、政治指标三项指标通过回归和参数检验的方法, 建立了国际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6]。彭红英 (2004) 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离岸金融市场形成的指标体系, 用模糊评价法就我国创建离岸金融市场的条件做了定量评析[7]。陆红军 (2008) 设计了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对纽约、香港、上海等金融中心竞争力能级及趋势做了系统研究[8]。陈锋等 (2004) 通过对沪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比较, 提出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模式设想[9]。张谊浩等 (2009) 通过构建离岸中心的金融效应模型揭示了香港离岸中心发展与大陆金融深化具有兼容性, 应协调沪港竞争与合作关系, 构建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协调机制[10]。
综上可见, 以量化手段分析离岸中心的竞争地位和发展能级已成为一种趋势, 但目前国内仍未形成统一指标体系和公信的评估方法, 大多侧重政策化地讨论沪港金融中心的分工定位和发展离岸中心的竞争策略, 缺乏对沪港发展离岸中心协调机制的动态探讨。本文拟建立起软硬指标兼具的更加完备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要素评价体系, 动态综合评估沪港发展离岸中心的可能性, 探寻沪港金融中心协调发展的现实策略。
1 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要素评价体系设计
根据定义, 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诸多必要条件, 因而要对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要素构建一个评价体系, 可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进行。AHP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它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大系统, 进而把其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按照相互间的隶属关系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 并根据对一定客观事实的判断就每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 并通过对各层次的分析导出对整个问题的结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 大体可按四个步骤进行:①建立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②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③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④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离岸金融市场创新可行与否决定于创新的潜在收益和可能支付的成本比较。离岸市场的区位选择实际就是将各备选地点建立离岸市场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进行比较, 得出预期收益超出预期成本最大的作为最佳选址。因此根据离岸中心发展规律中的的收益-成本要素分析, 其形成要素[7] 下载原图
(1)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要比较指标层的12个因素对构建离岸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可先按层次顺序用两两比较的方法将各因素重要性的定性部分数量化:每次取两个因素xi和xj, 用正数aij表示xi和xj的重要性之比, 由全部比较结果得到矩阵A={aij}称作总体判断矩阵, 其中aji=1/aij, aij>0, 1≤i, j≤n. 具体取值按重要性程度参照表1按1~9赋值。
首先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Y, 再求出Y的标准化向量Y′, Y′即为同一层次中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中目标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 这一过程即为层次单排序。计算中通常用A的权向量U近似代替Y′.
U为n个因素集X= (x1, x2, …) 的权向量, 反映出n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可以计算出U (A) = (0.291, 0.103, 0.605) T, 说明在离岸金融中心的构建过程中, 制度环境最重要, 其次是离岸金融中心的收益, 最后是离岸金融中心的成本。
(2) 对解释结构模型进行一致性指标检验
如A比B重要, B又比C重要, 那么A应比C重要。若两两比较时出现C比A重要的结果, 则该判断矩阵违反了一致性准则。为了证明上面所计算出来的排序结果符合逻辑, 必要对A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分为三个步骤: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
U (A) = (0.291, 0.103, 0.605) T, λmax (A) ≈3.049, 于是CI (A) =0.025, 查表得RI (A) =0.58, 则CR (A) =0.043, 因此, 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同样地, 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矩阵B1、B2、B3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3) 层次总排序及评价指标体系
据以上单层次排序结果, 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总目标 (最高层) 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并加总, 即得到层次总排序。首先对指标重要度进行量化, 可得到最终离岸金融市场成因要素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结果。表2即离岸金融市场成因要素评价体系总排序权值表。
通过计算, CR (总排序) =0.011<0.1, 说明层次总排序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所得总排序权值是可接受的。由此可以得出离岸金融市场形成要素的相对重要度, 它们的次序为:①政治环境稳定性;②金融政策与政府支持;③自身经济实力;④金融工具创新能力;⑤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程度;⑥区位地理优劣;⑦金融监管完善度;⑧国际声誉;⑨区域金融发展状况; (10) 金融制度完善度; (11) 市场组织费用; (12) 金融人才储备情况。
2 沪港创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比较抉择
关于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区位选择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由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水平仍不够发达, 不可能“遍地开花”建设多个离岸金融中心, 必须整体考虑合理规划, 先重点建设一两个离岸金融中心。按金融发展极原理及金融产业集聚度评估,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过程中最有条件的“三极”就是:京津地区、上海、和深港地区。现在国内有意申办离岸中心和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 基本上隶属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而尤以香港、上海、天津、海南、厦门呼声最高。由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尤其重要, 目前中央政府重点考虑的是香港和上海“双中心”的竞争与合作问题, 天津、厦门、海南只是定位于离岸市场试点, 因此本文只重点对香港、上海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进行量化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价问题可采用模糊合成方法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法即在对某事务 (如离岸金融市场区位构建) 进行评价时, 由于评价结果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因而在对每一因素评价基础上再考虑所有因素而作出综合评价, 最后可由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所属评定等级。据上面分析, 已确定评价因素集X由12个因素组成及各指标的权重集W. 将评价尺度Z设为4级, 按很好、较好、一般、差, 分别以4、3、2、1作等级尺度, 同时参考国内学者陆红军、胡坚等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分和统计分析而提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分体系, 经过文献调研、经验研究整理得到评分取值。为了做定量评估, 将得分近似地化成从0到8的整数指标:“很好”分值在7~8分段, “较好”分值在5~6分段;“一般”分值在3~4分段;“差”分值在1~2分段[8] 导出到EXCEL
由此, 可以得到香港、上海的隶属矩阵R1, R2:
如评价对象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S=W·R, 则模糊综合评定向量S1、S2分别为:
由综合评定值N=S·ZT=S· (Z1, Z2, Z3, Z4) T=S· (4, 3, 2, 1) T计算可得:
N1= (0.6177, 0.2857, 0.0938, 0.0087) · (4, 3, 2, 1) T=3.5242
N2= (0.532, 0.3116, 0.1339, 0.0215) · (4 , 3 , 2, 1) T=3.3521
由以上计算可知, 香港和上海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综合条件要素,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 都处于Z2—Z2之间, 即符合综合条件较好或接近很好的要求, 因此香港、上海都基本具备了创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条件, 但N1>N2, 说明从总体条件而言, 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优于上海。下面具体说明香港创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条件:
①全球金融机构集中地: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 有68家在港营业, 全港共有258个外资认可机构及境外银行香港代表处。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外汇市场, 世界第七大股票市场 (亚洲 第二) , 全球四大黄金交易市场之一, 亚洲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 保险及债券市场发展也十分迅猛。香港是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中心和亚洲的基金管理中心, 香港可说是亚太地区最佳的基金投资平台。据2010年伦敦金融城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标排名, 香港名列第三。
②资产管理的非居民性:香港证券及期货监管委员会2009年7月公布的基金管理活动调查报告显示, 2008年香港来自非居民的资金占全部基金 (除去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部分) 投资额比重达64.2%;在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中, 香港和内地的资产占46.7%, 其它地区占53.3%。
③高度自由化的金融管理体制:作为自由经济体, 香港实施高度自由化的金融管理体制, 同时香港银行业的保密制度也是十分健全的。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公布的2010年《经济自由指数》, 香港的经济自由度继续名列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首位。
④优惠的税收制度:与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比较, 香港的税率相对较低, 而且对离岸金融服务提供减免税优惠。《2010-11年的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建议, 将豁免印花税的范围扩大至港股占相关指数比重不高于40%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更新《税务条例》中的认可证券交易所及期货交易所名单, 扩大离岸基金期货交易税务豁免的适用范围。
香港是目前提供最完善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地方, 也是人民币境外存量最多的城市。相对内地的城市而言, 香港享有独立制定政策和法律的权力。相对其亚洲竞争对手新加坡而言, 香港有内地强大的经济发展作后盾, 并且拥有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其高度市场化的商业规范、廉洁有效的司法和行政体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先进的风险管理、以及国际化的语言环境等是上海、天津等内地城市在相当长时间内不能企及的。自20世纪90年代来香港就长期存在着人民币离岸市场,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 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快速增长至2009年末的627.18亿元。2010年上半年,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香港结算量占到了总数706亿元的四分之三。在人民币非自由兑换的环境下, 如在境内发展离岸中心将对国内金融市场带来较大风险, 而香港正可凭借其特殊地位和优势形成对内地金融市场的“防火墙”。可见香港是现阶段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最佳选择。
3 构建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的沪港协调机制
按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离岸中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思路, 上海和香港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中的“双中心”, 但沪港间的合作始终是第一位的, 竞争是相对的。现阶段香港定位要发展成新型的、为不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离岸中心。随着人民币向着可自由兑换迈进, 上海或许能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但在此前将由香港行使这一职能, 现阶段上海应加强在岸金融中心功能的发挥, 协调沪港间在岸和离岸“双中心”的关系。加快两地经济金融的协同发展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能形成两地金融体系的互补、互助、互动。
(1) 沪港合作提升金融效率
首先要加强两地银行业合作, 两地金融机构之间互设银行机构。上海更多地引进香港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 建立更多中港合资银行, 向港资银行学习先进的经营和风险管理经验, 上海可出台新政策吸引香港金融人才。其次沪港要加强证券业的合作, 建立沪港合作交易机制。上海借鉴香港证券市场运作经验, 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 开放A股市场, 实现A、B股统一和两地证券互市;上海证券交易所可为香港证券市场推荐和协助更多内地工业企业赴港上市, 增加港股的深度和广度, 促进香港股恃稳定繁荣[9]。第三加强沪港投融资合作, 沪港银行通过共同参与联合贷款、银团贷款以及本、外币混合贷款等方式支持沪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上海可成为香港资金的重要出口地, 助推上海对内陆经济的辐射能量。在促进香港离岸中心建设的同时, 也加快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2) 沪港配合加快金融创新
首先沪港要加强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的合作创新。建议港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合作, 尽快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与深证和沪证指数或特定板块相联系的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也可以推出与商品 (如黄金和贵金属) 价格相联系的ETF;香港应与内地大宗物资需求进行配套, 在交易制度、机制方面和伦敦、纽约期货市场加强衔接。其次应允许国际直接投资 (FDI) 及合格境外投资者 (QFII) 以人民币到内地进行直接投资, 以有利于降低内地外汇储备, 防范储存过多美元资产带来的安全问题, 上海也可以通过国际板的建设吸引海外资金。再者推动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市场合作, 鼓励和支持沪港两地发展可互换的金融产品, 在两地交易所同时交易交并以人民币和港币双币挂牌交易;允许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交易所交易基金、贵金属等以人民币、港币双币挂牌交易。加大香港银行业人民币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 满足境外投资者结算、投资及避险需求[10]。此外发展香港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 建议港交所提供人民币NDF (非交割远期合约) 在交易所买卖, 提高信息透明度, 增强企业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能力, 吸引海外和本地企业选择人民币贸易结算, 推动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
(3) 沪港协调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上海主要向海外提供人民币来源, 而香港成为境外人民币的回流中介, 因此沪港协作可形成人民币的循环流动机制。首先香港要继续协助上海为内地筹集资金, 为内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协助内地资金有序“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其次要拓宽人民币投资渠道, 疏通香港人民币资金出路, 要使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上与主权货币一样, 可以自由交易, 进行存贷款、资产管理、基金投资等业务;再者可开闸让人民币回流境内, 让境外持币人分享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如借助现有QFII渠道, 在一定管制下放进人民币, 可发展小QFII引导香港人民币资金投资国内A股等金融市场;或在债券市场试点, 向境外人民币完全放开投资;中国的企业、金融机构及财政部争取在离岸市场上发行人民币债券, 通过扩大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 吸收各国政府、企业及居民持有的人民币, 形成境外人民币的良性回流机制:合格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主要是通过离岸中心, 系统性地让资金回流, 资金可回到内地直接投资;不回流内地的人民币资金则可在香港的人民币投资产品市场进行投资, 该机制相当于一面防火墙, 可以保护内地的人民币机制和金融市场[11]。当前香港金融机构应积极“走进来”, 拓宽在内地的服务范围和类别, 上海则打造金融辐射功能, 把香港集聚的资金通过上海发散出去, 这样既利用了香港比较规范的资本市场发展上海在岸金融中心, 又能繁荣香港离岸中心。
(4) 加强沪港金融基础设施合作
首先加快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同时加快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 以便利资金合法流动、增加资金融通效率、监察资金流动情况。其次沪港两地应逐步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的联系。重点要完善沪港两地支付结算体系, 香港要与广东、上海对接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 打造香港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 以处理各类本地及跨境的人民币交易, 包括资金及现钞清算。现阶段不仅要推广内地与香港之间的人民币即时结算系统, 也要推广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港元欧元、美元的即时结算系统。再者进一步完善香港人民币结算清算, 系统条件成熟则逐步向亚洲各国推广香港人民币结算平台, 鼓励亚洲各国利用香港与上海内地建立的人民币清算渠道进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助推香港建立跨境人民币清算中心。
(5) 促进沪港金融联合监管
沪港两地监管重点各有侧重, 中国内地由于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 上海关注重点在如何推动金融创新和规划金融开放, 而香港的监管重点则在强化金融创新风险监管, 确保其金融创新能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由此上海可借鉴香港监管经验, 改革监管体系与完善监管法规条例。首先要共同监管人民币业务, 沪港两地应强化市场准入管理, 建立人民币业务审批制度, 规定离岸金融机构业务范围, 按资信状况和资本实力分别颁发离岸业务牌照和有限牌照, 加强跨境人民币资金联合监管。其次两地监管部门要以更细致的安排进行监管合作。沪港监管部门要将监管内容从长期以来的外汇收支为主要内容的检测, 转变为口径更宽的跨境资金流动检测, 其中包括人民币跨境流动, 及应对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产生的两种汇率水平、两套利率体系带来的风险。再者要求沪港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两地监管机构应共同研究香港人民币业务的拓展路径, 共享人民币资金流动的信息、实行联合监管[12]。
随着人民币区域化加快, 要对境外人民币流动状态给予充分考虑, 并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冲击进行研究应对, 这要求中国央行将货币政策考虑的范围由境内扩展到境外流通的人民币, 加强监测和调控, 必要与香港和周边国家的货币当局加强反洗钱合作。香港有一系列法规, 通过立法执法、与财经机构联系、与国际机构合作的多层次打击洗钱的有效机制, 维护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金融体系稳定。而内地的洗钱犯罪率却不断上升。沪港两地应建立有效的合作组织体系和法律框架打击跨境洗钱活动, 并制定一揽子危机应对措施, 通过建立沪港联合监管的制度性工作机制, 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金融体系创新的风险预警与防范。
摘要: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人民币离岸中心形成要素评价体系, 通过对沪港创建人民币离岸中心条件的模糊评价和量化比较, 得出香港是创建人民币离岸中心最佳选择的结论。围绕构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的沪港协调机制, 提出沪港配合提升金融效率、加快两地金融创新、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合作、构建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沪港金融监管合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中心,模糊综合评价法,回流机制,联合监管
参考文献
[1]Davis E P.Financial market activity of life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funds[Z].
[2]Rose A K, Spiegel M M.Offshore financialcenters:Parasites or symbionts?[Z].Federal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2005-05-05.
[3]McCann H.Offshore finance[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5:124~125.
[4]Zorome A.Concept of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Insearch of an operational definition[Z].IMFWorking Paper WP/07/27, 2007.
[5]IMF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ystems Department.Information framework:Financial activities ininternational and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R].Nework, 2005-02-24.
[6]胡坚等.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2003, (9) :77~79.
[7]彭红英.我国离岸金融选址问题的模型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4, (10) :87.
[8]陆红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3) :47~56.
[9]陈锋等.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沪港两地的比较[J].海南金融, 2004, (5) :19~23.
[10]张谊浩等.香港离岸金融发展对大陆金融深化的效应——基于离岸金融中心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 2009, (6) :71~73.
[11]朱孟楠.香港:从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到人民币离岸中心[J].世界经济, 2009, (8) :74~77.
离岸的人民币 篇7
本文认为, 香港能够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主要具有地理优势、制度优势、经贸优势、政策优势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地理优势
亚太地区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 而香港从地理上将恰恰处于亚太的中心位置, 它背靠中国大陆, 面向东南亚各国,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的亚洲发展的潮流后就已经逐渐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上著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在改革开放前, 香港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进出口通道;改革开放后, 也继续承担着大量的连接内地与世界的纽带作用。而对于东南亚各国来说, 在几十年的发展中, 香港早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香港紧密相连, 密不可分。
从港口条件来说, 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与旧金山和里约热内卢并列的世界上设施最完整的三大天然深水港, 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港口和航运中心, 与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几百家港口有贸易联系。香港国际机场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空运、货运中心, 曾长期保持国际空运货运量首位的地位。
香港由于时区的原因成为了连接伦敦和纽约的时间差的桥梁, 是全球金融市场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持运转, 成为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制度上的优势
香港作为国际主要的金融中心, 在金融体系和法律体系建设上十分完善。香港能够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香港金融市场的国际中心地位,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包容性很强。世界上主要的金融机构都在香港有分支机构, 近年来, 内地的主要银行也都在香港开设了金融分支机构。香港的债券市场、基金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都是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香港的金融、法律制度的监管有很重要的作用。香港的金融监管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一套程序, 总体来说, 香港的监管体系和制度积极高效、简洁完备, 被国际上公认为自由经济的代表。香港高效合理的税收优惠体系也是国际金融机构的重要吸引力, 这种高度自由和税收上的优惠为香港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
三、经贸优势
香港能够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与内地紧密的经贸联系, 而这种联系在香港回归后表现得更加明显。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简称CEPA) , 央行就此开始在香港进行人民币有关业务的清算安排, 初步建立起了境外人民币的回流机制, 为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条件。CEPA开始正式实施后, 香港与内地间的关税逐渐减少并在某些货物上实现了取消关税, 贸易自由化、投资的便利性逐渐开始体现出来了, 香港和内地之间的经贸关系愈发的紧密。
这种贸易的紧密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民币结算案例的出现, 人民币已经逐渐地成为了内地与香港间贸易往来的最主要的计价、支付和结算货币。随着这种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和经贸联系的不断加强, 离岸人民币数量也会不断增加, 并逐渐形成规模, 这就为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货币基础。
四、政策支持
从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政策来看, 双方对于人民币离岸货币业务都持支持的态度, 政策上的倾斜也越来越明显, 这对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如央行的《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内地金融机构可以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的合作备忘录, 开始在港开始办理人民币个人业务, 并指定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作为清算银行;央行发布的《扩大内地与香港人民币业务补充规定》进一步扩大和支持了香港进行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和发展;内地推出了新型的高效人民币交收系统, 以支持香港居民支票账户业务的开展;央行与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又签署了《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 同月央行又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协议, 这份协议被认为是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正式建立。
借助香港与内地的这种政治、经济关系, 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香港这个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 逐渐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东.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J].金融天地, 2011 (04) .
[2]姜莉莉.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可行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1 (05) .
[3]宿玉海.关于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思考[J].金融问题研究, 2003 (06) .
[4]邹建华, 李江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初探[J].求索, 2008 (04) .
[5]冯申江.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与金融创新[J].中国外汇, 2010 (08) .
离岸的人民币 篇8
关键词:境外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市场,保税港区
近年来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实践表明, 作为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重要途径, 我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比较成功, 国外伦敦、新加坡和日本等地也相继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 形成了当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世界发展格局。针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为推动全国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应加强与内地市场的循环和互动, 实现与内地市场的对接。当前最重要的是发展与内地保税港区人民币市场的互动, 由此推进全国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
当今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世界发展格局
(一) 中国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初步形成
1.我国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发展
我国香港依靠距离我国内地和亚洲市场近的特殊优势, 2004年开始推出人民币离岸业务, 当时业务范围只限于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等基本服务;2007年内地的金融机构获准可在香港地区发行人民币债券;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出台;2011年以人民币计价的基金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香港市场首次使用人民币进行公开募股, 并相继推出人民币存款、债券、基金、保险等产品;2012年香港进一步放宽本地银行人民币业务限制, 基本上允许人民币在香港可兑换, 并提高银行人民币未平仓净额, 增加香港人民币债券及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人民币投资, 作为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 (香港地区称为银行风险管理限额) , 从而促进了香港银行扩大人民币贷款和人民币债券投资, 带动了香港人民币贸易结算、融资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迅猛发展。
2.我国香港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由于人民币持续的升值预期, 投资者预期人民币资产在到期换回的美元, 相比美元计价资产会获得较好的回报。因此, 人民币资产收益虽然不高, 但持有意愿仍然较强, 离岸人民币汇率高于在岸市场汇率, 离岸市场出口收入人民币多于进口支付人民币的收付差额, 使海外企业在香港银行的人民币存款显著增长, 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从2009年的627亿元, 增长到2010年的3149亿元, 2011年达到5885亿元, 期间最高达到6273亿元, 香港已形成了离岸市场的人民币资金池, 人民币存款占香港地区全部银行存款的10%左右。人民币已成为除港币和美元之外的香港地区第三大货币, 目前香港人民币贸易结算量达到内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的80%以上, 离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交易量快速增长, 人民币债券发行超过1000亿。香港凭借国际自由贸易港和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与内地紧密相联的优势, 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二) 其他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1.英国伦敦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我国已成为欧洲第一大贸易伙伴, 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 在与我国进行贸易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 促使伦敦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伦敦明确希望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 为在英国和欧洲的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增强人民币在欧洲的影响。最近在伦敦发行的首支人民币债券, 以及伦敦金融城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计划的启动, 是伦敦进一步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具体举措。目前我国也支持伦敦金融中心加快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为英国的银行提供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所需的结算、融资、投资等方面的服务, 使人民币获得24小时外汇交易机会, 使伦敦金融城推进欧洲离岸人民币交易中心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2.新加坡争当人民币离岸中心
我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立,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人民币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东盟地区, 不断增加东盟各国对人民币的使用。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和国际上重要金融中心的新加坡, 目前也是重要的海外人民币交易市场, 成为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中心。新加坡争当人民币离岸中心, 也在实际上促进和推动了该区域人民币交易中心建设的进程。
随着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逐渐出现, 未来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将形成以我国香港为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中心, 国外新加坡、伦敦、日本等地竟相发展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之世界发展格局。
进一步加快发展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面临的市场挑战
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发展不仅面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而且受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双重因素影响, 还面临着内地金融市场的挑战。
(一) 香港地区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面临的发达国家挑战
英国伦敦是美元的欧洲离岸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 既经营银行业务也开展证券业务。伦敦美元离岸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美元交易市场,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指标, 香港在外币离岸金融业务方面与伦敦仍有很大的距离。作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 新加坡1986年即开始美元离岸业务, 接受非居民外币存款并向非居民发放外币贷款, 一直与东京争夺亚洲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 实际上新加坡也具有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明显独特优势。因此,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面临其他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挑战。
(二) 香港地区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还面临内地市场的挑战
1.香港地区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不仅存在明显的利差, 而且回流通道不畅
为相对隔绝人民币离岸与在岸市场、遏制离岸人民币套利活动, 香港清算行利用其垄断地位, 为香港人民币交易参加银行提供较低的人民币利率。一般来说, 香港的人民币市场利率大大低于内地的人民币市场利率, 离岸人民币资产业务仍主要来源于内地融资需求, 而人民币回流内地渠道控制较严, 使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产业务发展受到制约, 也就在实际上限制了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2.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出现贬值态势
人民币升值一直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近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新的变化, 即随着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下降, 人民币非本金交割远期市场汇率相应下跌, 香港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低于内地,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需求减少, 一些投资者开始抛售离岸人民币, 内地跨境人民币业务从人民币净流出发展到人民币净流入, 今年香港2月份人民币存款环比连续第3个月下跌。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变化, 限制了企业人民币贷款、发行人民币债券和股票的需求, 制约了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的扩大, 以及二级市场人民币产品的交易需求。
我们认为,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逐渐接近均衡水平的情况下,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需要改变过去那种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过度依赖, 从主要依靠人民币升值逐步过渡到提高人民币资本收益, 而提高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收益率, 则应进一步扩大非居民获得人民币资产的渠道, 拓宽香港人民币贸易、投资渠道, 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 实现我国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 以应对其他市场的竞争和挑战。
应搞好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市场的对接互动
我国虽然不能拒绝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办离岸人民币业务, 且还要在形式上给予适当的支持, 但从我国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战略上来看, 还是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侧重和倾斜, 即通过促进香港地区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来进一步加快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以便更好更有效地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更好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 面对各种挑战, 应进一步加快发展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
面对当今世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竞争格局, 加强我国香港全球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需要进一步推广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的使用。放宽本地银行人民币业务限制, 创新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产品, 为海外企业提供各项人民币服务。要扩大离岸人民币贷款业务, 加快推出香港人民币计价股票及其上市和交易, 设计和推广有关人民币的对冲、期权等结构性产品, 从而建立完整的人民币投资系列产品, 进而不断完善和深化发展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
进一步加快发展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 更需要中央政府对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政策支持。适当降低境内机构赴港发债的准入门槛, 增加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境内金融机构, 允许境内更多的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扩大境内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进一步鼓励境外央行、清算行、参加行等三类机构和境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使用人民币资金, 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 增加投资额度, 扩大机构范围和投资比例, 完善香港地区人民币回流内地的通道。
(二) 进一步加快发展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 应搞好香港地区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
1.目前香港地区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渠道
目前香港的离岸人民币投资内地的主要渠道是人民币存放央行, 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 以RQFII (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 方式投资证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 或用于内地直接投资。近年来, 内地利用香港地区人民币债券市场筹集人民币资金, 并与香港人民币贷款市场建立了联系通道,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通过建立RQFII制度与内地资本市场建立了联系通道。通过内地市场与香港离岸市场的互动, 可以平衡两个市场的投资收益, 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贸易、投资联系, 发挥人民币的计价、支付和结算功能, 有效丰富两地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也有利于推动内地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发展。
2.目前香港地区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香港虽然形成了具有市场导向的人民币利率和汇率, 但同时也出现了人民币离岸兑换和拆借交易市场的境内外利率和汇率的不一致, 形成套利机会, 诱发人民币跨境流动, 为跨境资本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成为考虑重点, 导致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为实现保值增值进入内地资本市场还有很大限制和严格管制, 客观上影响了境外对人民币的进一步接受程度。
如何更好地促进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发展
(一) 两个市场互动的国际经验借鉴和国内的实证分析
1.两个市场互动的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货币的发展经验表明, 国内离岸市场与国际离岸市场的对接, 不但可以缓解国际金融风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 还可以促进货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和使用。
美国1981年允许开展国内离岸金融交易, 国内离岸金融机构可以接受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美国境外公司的存款, 也可以向外国居民提供贷款, 美国离岸市场对存款准备金和利率上限不作要求, 许多州还豁免州和地方税, 优惠的政策致使大量美元通过境内和境外离岸市场回流美国国内。
1986年日本在东京建立离岸金融市场, 银行可以接受非居民存款, 推动企业海外融资。作为国内日元银行间市场的补充, 日元交易迅速发展占比达三分之二, 吸引境外日元回流国内, 形成境外日元离岸市场与国内离岸市场对接的趋势。
美国和日本国内离岸金融市场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分开, 例如美国国内离岸银行不能发行可转让定期存单, 防止美国居民持有离岸银行的可转让票据, 干扰国内金融市场, 从而有效隔绝了国际金融市场对本国货币存量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们认为, 借鉴国内离岸市场与国际离岸市场对接互动的国际经验, 针对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为分散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积聚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可以在类似于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内地保税港区内 (如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等特殊经济区域) 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 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实现互动。
2.香港地区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对接互动的实证分析
我们通过研究后认为,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市场对接互动大体应该分出3个层次:一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改革开放度最大的特殊经济区域保税港区之离岸市场的对接互动, 为第一层次;二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深圳等开放度较高的经济特区对接互动, 为第二层次;三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的一般性开放城市之市场对接互动, 为第三层次。
我们认为, 当前最重要的、也最为急迫和有效的是发展第一层次的对接互动, 因为正在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之中的内地保税港区, 例如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保税港区, 具有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市场基础。在此自由贸易港区优越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政策环境条件下, 能够吸引大量的非居民企业落户该自由贸易港区, 企业有人民币融资、保险、国际结算等基本的离岸金融业务需求。借助此保税港区“境内关外”管理制度和政策创新优势, 在区内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 可以为其区域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离岸企业的跨境交易提供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 而内地保税港区同区外国内金融市场实施较为严格的分离制度, 还可以有效隔离国际金融市场风险, 实现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有效对接互动。随着我国逐步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外商可直接用人民币投资内地企业, 我国企业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股票, 以及内地与香港离岸市场开展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 将为香港离岸市场与内地市场的对接互动提供新的机遇。
(二) 如何更好地推进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保税港区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互动发展
我们认为, 当前应该抓住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和内地市场有互动需求, 且风险较小的机会, 发展内地保税港区离岸人民币市场, 利用香港多功能的金融平台, 促进内地保税港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支持内地保税港区内之金融机构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争取突破现有政策限制, 允许区内银行向境内机构在境外投资的企业和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 开展境外人民币项目大额融资业务;开发针对离岸客户的人民币保值、增值产品;放宽人民币非居民账户的资金运用, 增加人民币非居民账户资金质押贷款、结售汇和投资理财等业务;在推动区内人民币离岸金融创新的同时, 间接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为此, 建议在区内建立离岸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 给予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应的政策支持。
2.发挥香港地区引进外资的重要窗口作用
即充分利用香港市场人民币资金相对充裕, 但人民币投资产品匮乏的市场环境, 支持内地保税港区在招商引资活动中, 大力推动引进外资项目中使用人民币投资结算, 拓宽香港之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内地的通道;还要针对香港的人民币资金, 投资内地资本市场之离岸人民币受限情况, 发展RQFII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 可以支持香港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 将香港大量闲置的人民币资金引入内地保税港区, 建立和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以拓宽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投资渠道, 促进香港的人民币资金回流内地, 既可丰富香港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投资渠道, 也有利于带动内地保税港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
3.鼓励保税港区内企业在香港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开展融资活动
目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资金利率成本相对内地市场较低, 国家应通过政策支持, 适当放宽内地保税港区区内企业在香港人民币市场融资和回流限制, 支持区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参与人民币债券投资;还可允许区内企业以内地资产为担保来获取香港离岸市场贷款, 将人民币借款汇回用于对外支付货款;允许内地保税港区企业利用在香港筹集的人民币资金, 再以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投资内地, 或以增资的形式注资内地, 或用于内地的项目融资, 以增强内地保税港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发展的活力;内地保税港区企业在参与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同时, 可以把人民币资金、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延展至香港离岸市场, 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
随着内地保税港区相关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政策措施有序推进, 境外人民币在区内将会广泛流通和使用, 通过内地保税港区人民币市场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互动, 逐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 进而延伸到其他特区乃至一般开放性城市, 使人民币在境外投资、境外金融交易、国际储备货币等方面逐步突破, 最终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夏斌, 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人民出版社, 2011.
[4].连平.离岸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
[5].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数据月报.
[6].巴曙松, 沈长征.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初入道仍需扶.中国外汇, 2012, (7) .
[7].吴铮.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金融世界, 2012, (3) .
[8].李文增, 黑祖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两大路径发展比较研究.华北金融, 2011, (12) .
[9].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面临挑战 篇9
无疑,香港在全球仍然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不过,也有人认为,香港竞争力在减弱,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稳固方面,香港也受到一些挑战。对此,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认为,香港虽然不再是唯一人民币离岸中心,但依然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说,如果推出人民币产品时,香港接受的能力会比伦敦等地要高。
人民币跑马圈地
央行与韩国银行7月3日签署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币业务这块“肥肉”,近至新加坡,远至伦敦,都在虎视眈眈。香港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正面临挑战。
香港人民币业务开展十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香港金管局资料显示,2013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同比续增46%至38410亿元,资金池突破万亿元大关。
辉煌背后,竞争加剧。随着内地经济实力增加,人民币逐渐成为重要的贸易结算及融资货币,人民币业务这块蛋糕,香港难以独享。邻近香港的新加坡,去年5月开启人民币清算业务。截至今年4月8日,工商银行新加坡清算行完成的清算业务量已超过10万亿元,其中单日清算峰值从最初的20亿元,发展到现在近3000亿元。
德意志银行报告指出,随着伦敦和法兰克福开展人民币清算服务,欧洲将成第二大人民币离岸市场。欧洲将迎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并预计2014年底离岸人民币整体存款总额将达2.5万亿元。
而最新签署备忘录的韩国,人民币业务需求亦十分旺盛。据韩国银行统计,截至2014年5月底,韩国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约113.3亿美元,较年初增加70%,人民币已在当地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外币存款币种。
香港先发优势
今年5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和跨境贸易结算额都轻微下跌,而存款是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减少。在异军突起的人民币业务市场中,香港是否优势渐失?
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近日表示,他没有这方面的顾虑,相信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仍有不少机会。
汇丰工商金融7月初发表最新调查报告,指香港受访者在使用人民币方面,较全球的受访者采取更接纳的态度,使用人民币的在港企业,由去年的50%升至58%,远超过全球平均的22%,有56%预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将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另有受访者认为,外汇成本降低是他们未来使用人民币作跨境贸易的主要推动力。
调查显示,在大中华区(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以外,法国和德国的企业最广泛使用人民币,分别有26%和23%;现已使用人民币结算跨境业务的企业中,有59%预期在未来12个月会增加人民币使用量;尚未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企业中,有32%预期未来将会使用人民币结算。
另外,新加坡、美国及英国分别有50%、44%及42%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会带来经济利益;超过半数的阿联酋受访者认为,使用人民币有利发展业务关系,法国及澳洲亦有46%及40%受访者有相同看法。
汇丰指出,预测至2015年,内地三分之一的贸易量将以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将在2017年实现可完全兑换。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副司长郭建伟日前表示,把离岸人民币市场一步步做大,香港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希望香港和谐稳定,也支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系教授雷鼎鸣表示,香港人民币业务发展,取决于三个因素:内地开放给香港的业务量,香港自身业务水平,以及对手的水平。
雷鼎鸣指出,虽然香港人民币业务有先行优势,但如果香港营商环境不稳定,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企业人民币业务转移至其他金融中心进行,以分散风险。“香港不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者,还有上海和前海等不断发展的内地金融城市。若香港固步自封,即使老本不会一下子吃完,但是优势也会渐渐被阴干。”
一名金融界人民币业务资深人士表示,香港必须保持自身长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强化自身发展人民币业务的优势。毕竟政策只能受惠一时,要长远发展还是靠自身服务和营商环境。
短期内老大位置不可动摇
根据中银香港去年总结的前十大人民币交易市场,增长最快的三甲是台湾、韩国和澳洲,而香港的增长率在十大中垫底。目前香港在整个离岸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82%降低到76%,未来进一步降低也在预料之中。就连香港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也在他的新书《居安思危》中提到,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不断增加,将削弱香港的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有些担心过早。虽然香港在整个离岸市场的占有率逐渐下降,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必须明白,离岸生意并非香港独家,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饼越摊越大,即使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每年都在不断发展,香港分到的饼总会相对越来越少。
香港发展人民币业务时间长,经验丰富,作为中央设立的第一个离岸人民币中心,自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从2004年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以来,香港的人民币业务从初期由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信用卡等服务,经过10年迅速发展,各项基本建设也都大致完成,无论是人民币资金池的积累、点心债的发行还是外汇交易等,各方面都处于市场领先位置。
截至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经达到8605亿元,占全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的75%,远高于台湾、新加坡、英国等经济体的总和。今年4月份香港人民币存款已达9599亿元,存款突破万亿指日可待。
至于在香港进行结算的人民币交易,每日平均交易金额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涉及内地的跨境交易只占一成,其余都是离岸市场的交易,可见经过10年的发展,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上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领先于其他离岸市场。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香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与台湾、新加坡和伦敦等其他离岸中心相比,香港联通内地市场,能第一时间获取内地经济不断开放所带来的机遇。作为“自己的地盘”,自然也更受中央厚爱,在政策上获得不少优惠。
而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香港金融市场相对开放、监管完善,国际投资者对香港的市场和制度较有信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虽然近几年上海也作为金融中心逐渐崛起,并设立自贸区,但发展的速度仍然与香港有一定差距。
此外,即将开放的沪港通为香港进一步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和跨境金融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沪港通直接打通了上海和香港两大金融中心,使得财富的流动速度大大增加。
史美伦表示,离岸人民币业务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网络,香港要做其中的中心枢纽。香港发展离岸人民币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有了资金池以后,一定要发展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这样可以使各种持有人民币的散户、机构,有机会去购买人民币产品。
离岸的人民币 篇10
近年来,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以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量都有长足的进步,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风险。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 人民币存款的规模尚显不足, 在港人民币存款中海外企业的存款额比例仍然很低;第二, 人民币债券市场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债券流动性较差;第三, 人民币离岸产品的开发仍然不够,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关投资产品。
同时,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首先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机制受到的冲击很大;其次是对内地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冲击很大。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模式选择
国际上, 离岸金融市场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外一体型、内外分离型、渗透型以及避税港型等四种类型。根据香港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人民币货币的未来发展考虑, 我们认为采用内外分离型的管理模式更为有利。一方面是我国金融发展独立性的考虑, 这样的安排既能够吸引更多国外融资促进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 又能保证国内金融的基础不受动摇, 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 这种模式对国内专业人才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 这种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我们目前国内金融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的现实, 可以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逐渐地培养人才。
三、关于改善人民币流通状况的建议
一是增加人民币的供应。由于人民币贸易结算量的逐渐扩大, 仅仅通过贸易渠道来供给人民币严重不足, 必须采取措施增加人民币供给, 比如放开内地居民向香港汇款的限制, 减少资本管制;还可以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投资者到香港投资从而增加人民币的投量;也可以增加清算银行的数量, 当然对于清算银行的资质要严格加以审核。
二是增加人民投资回流的渠道。由于香港离岸市场的发展时间尚短, 人民币投资的渠道相对较少, 因此就必须有通畅的回流渠道。从香港的实际情况来看, 必须采取措施将内地对香港的货币、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具体地说, 可以逐渐放宽内地企业到香港投资的限制;可以逐渐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及境外金融机构作为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来进行立案资本交易;还可以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银行开设人民币往来资金账户、允许开展人民币购售及融资业务。
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 积极发展人民币存贷款业务, 这是解决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供应量不足问题的基础。近年来, 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实行以及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运作使得在港人民币贸易融资不断增长, 从业务类型来看, 这属于人民币贷款业务, 说明已经打破了原来只办理离岸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单一局面。加大离岸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的积极影响绝不仅仅是对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有益, 对于银行业务的增长、香港银行业业务规模的扩大、离岸人民币融资的上升都有积极地作用。
(二) 积极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这是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对人民币贷款的客观需求, 能够提高人民币的离岸市场使用率, 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这种同业市场所形成的拆借利率对于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 积极发展人民币债券市场, 这是完善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必要一步。由于离岸金融市场必须能够为客户的资金提供一些金融增值服务, 只有让投资者能够通过人民币债券市场来获利, 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四) 积极发展远期外汇合约, 这是帮助投资者有效规避汇率风险的合理办法, 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人民币金融业务交易。
(五) 积极开发衍生产品, 这是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能够体现金融市场发展的程度, 在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发展到逐渐成熟的阶段, 就必须开发出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来推动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的继续发展。金融业务的投资者们也就可以通过经营以人民币汇率为标准的金融衍生产品来实现价值。
五、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监管制度的策略
(一) 制度设计方面。
第一, 在税收上要以法律的形式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第二, 市场准入方面, 要立法予以确定并严格根据标准化要求进行准入审核, 创造并维护好公平的市场环境;第三, 利率方面主要是人民币的市场化、透明化的进程要加快, 形成健康有序的人民币利率市场;第四, 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打击金融犯罪、洗钱等行为, 保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 业务监管的主题和客体方面。
监管的主体首先是央行和香港的金融监管局, 主要的问题是双方的监管合作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是监管和信息的协调, 同时离岸人民币业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也十分必要。
监管的客体重点应该关注非居民, 严格限制非居民的业务条件、划分、监管和审核。
六、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风险防控措施选择
第一, 必须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冲销不同期限的资本流动的影响。比如对于长期资本流入就应该通过对较长期限债券的出售使得能够及时吸纳所增加的基础货币投放量。
第二, 严格保持利率政策的合理性。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要尽快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指标体系, 这不仅仅能够为整个人民币的理论市场提供参考, 也能够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通畅。
第三, 必须尽快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一是以香港为跳板和试验田, 逐渐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水平、拓宽业务市场范围, 打造出国际化的经营平台;二是逐渐形成客户信息的资源共享, 这既能够帮助这些机构有效规避不良企业和投资者的业务联系, 同样可以形成具有创新意义的信贷资料库。
摘要:本文对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风险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策略选择, 如管理模式的选择、改善人民币流通状况的建议、具体金融业务的建议、监管制度的建议以及风险防控措施的选择等等。
关键词: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冯申江.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与金融创新[J].中国外汇, 2010 (08) .
[2]何帆, 张斌, 张明, 徐奇渊, 郑联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问题与风险[J].中国金融, 2011 (20) .
【离岸的人民币】推荐阅读:
人民币离岸业务05-25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07-13
离岸银行05-26
离岸保险10-06
离岸金融业务07-28
离岸金融监管09-29
离岸服务外包产业09-29
离岸公司总结学习05-10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与离岸国际金融市场的区别05-11
亚新国际招行开办离岸账户资料范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