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银行

2024-05-26

离岸银行(共7篇)

离岸银行 篇1

一、人民币离岸中心已确立

2011年8月27日,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 香港作为首个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地位被正式确立下来。同年十月, 中英双方就伦敦作为西方首个人民币金融中心的问题达成了协议。离岸金融中心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 是逐步开放人民币自由流动的缓冲区。离岸银行以其在存、贷款及跨境贸易结算等方面的重要职能, 成为离岸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极大地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 离岸人民币业务又是一把“双刃剑”, 运转不当势必会对离岸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和破坏, 如何保证离岸银行在人民币离岸中心健康有序地发展将是下一个重要议题。

二、离岸银行的发展现状

离岸银行的运作模式取决于所在离岸中心的发展模式。目前, 世界上主要有4中不同类型的模式。一、以伦敦和香港为代表的内外一体型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离岸与在岸账户并账经营, 资金出入无限制。二、以美国IBFS和日本JOM为代表的内外分离型模式。离岸业务只能在IBFS和JOM运作, 与在岸业务分账经营, 离、在岸业务资金严禁渗透。三、以马来西亚的纳闽岛为代表的内外渗透型模式。离、在岸账户分别设立, 但是资金可在两岸之间一定限额内相互渗透。四、以开曼群岛为代表的簿记型 (避税港型) 。各国金融机构可以在此开设分支机构, 但其只行使基本的记账职能。

目前, 在香港和伦敦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离岸银行属于内外一体型的运行模式。离、在岸业务合账处理, 居民与非居民均可从事各种货币的存、贷款业务, 离岸银行具有高度的经营自由。香港自2004年起便已开始经营个人的人民币存款、信用卡等业务, 随后, 人民币金融业务种类越来越多, 规模也越来越大, 涉及到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和贸易结算。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试点办法试行以来, 截至2011年年底, 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金额达16000亿元, 存款业务也达到6300亿元的新高。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允许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上获得认可, 成为计价、结算以及储备的货币。

然而, 作为高度自由化的离岸金融中心, 在香港和伦敦的离岸银行没有存款准备金的限制且所受监管较少。目前, 我国仍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 人民币尚未完全自由流通, 而且离、在岸人民币的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和汇率不同, 这将可能增加人民币离岸中心信用、利率和汇率等方面的风险。“如果离岸资金与国内资金在利率上出现较大差别时, 在渗透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会诱发资金发生大规模的套利转移。这会对我国尚未完全市场化的利率管理体制带来冲击”。①另一方面, 由于离岸银行所受监管较少, 其很有可能成为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资金的天堂。因此, 适合人民币离岸银行的监管模式值得探讨。

三、离岸银行的监管

离岸银行的监管通常涉及两个主体:母国和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巴塞尔1997年制定的核心原则②, 离岸银行应该接受母国和所在国的联合监管。在已达成的双边协议基础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金融监管局、伦敦银行业监管机构应逐步建立信息接触与交换的平台, 对经营离岸人民币业务的银行的设立进行核准及持续监管。

(一) 宏观审慎的联合监管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发布了一份特纳综述 (Turner Review) ③, 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该报告指出, 不当且不协调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不充分的改革导致了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这就意味着监管者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 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虽然香港和伦敦都是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 拥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 在办理离岸货币业务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但是它们没有资本和汇率管制, 一旦金融领域发生震荡就很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因此, 在离岸银行方面, 中国大陆、香港和伦敦三方的监管机构应遵循宏观审慎的原则, 完善离岸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避免投机分子利用利率和汇率的差异操纵大规模的资金套利转移, 给我国的利率和外汇管理体制带来冲击。

(二) 持续监管

在宏观审慎的基础上, 持续的监管方式也应该被运用到离岸银行中。正如巴塞尔核心原则中指出的“银行主管机关必须与银行管理部门定期接触, 并对银行业务彻底了解”④。持续监管是人民币业务能在离岸银行健康有序运作的重要保证。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11条的规定, 港澳人民币清算行通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入和拆出资金的余额均不得超过该清算银行所吸取人民币存款上年余额的8%, 期限不得超过3%。这体现了母国监管机构对离岸银行的监管, 同时也说明母国对离岸银行的监管应该具有持续性, 才能对其运作有宏观把握。作为所在中心, 香港和伦敦也已成立工作小组, 旨在推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合作, 香港金融监管局和英国财政部将参与并进一步协助该小组的工作, 以使两个金融中心能更紧密地合作, 顺应市场发展潮流, 引导境外人民币的合理流动, 建立高效安全的资金结算渠道。此外, 持续监管对于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资金等国际金融犯罪行为的侦查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香港与英国应该参照有关国际规定, 积极参与到打击国际金融犯罪的合作中去。

注释

1鲁国强.《加强离岸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

2巴塞尔核心原则, 1997年.

3Turner Review- 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Banking Crisis, 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 2009年3月.

4巴塞尔核心原则, 第17条.

离岸银行 篇2

XX银行离岸业务网上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协议

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全称)

乙方向甲方申请提供网上企业银行离岸代发工资服务,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该项服务,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前须先向甲方申请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并申请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乙方原已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的,需向甲方申请增加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甲方负责受理乙方以上申请。

第二条 在本协议生效后,乙方可使用“XX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系统自行办理代发工资业务,将乙方员工的合法收入由乙方的指定账户发放到该员工的招行个人一卡通账户。乙方负责确认员工的收款账户为XX银行一卡通,因员工账户原因造成发放失败或退款的,责任由乙方承担。乙方保证代发数据的准确性,由于乙方输入错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由乙方负责。

第三条 如果乙方员工在领取代发款项时发现有误,应自行向乙方查询,查询结果如为乙方提供的数据有误,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可予以协助查询。如因甲方原因造成的数据有误,则由甲方负责解决,乙方予以协助。

第四条 乙方有义务按照法律法规、监管机构或甲方的要求向甲方提供代发业务涉及收款人的合法收入证明,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合同,纳税证明等。乙方并保证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及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因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存在任何违法违规情形的,乙方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条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规定,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应对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乙方违反第四条规定,经甲方督促改正未及时改正的,除了要对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外,甲方并有权书面通知乙方终止本协议项下的“离岸代 1 发工资”服务。

第六条 本协议自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如乙方选择本协议适用自动顺延,则本协议到期后自动无限期顺延,顺延期内乙方可按照甲方“离岸代发工资”业务相关操作要求提出终止代发业务的申请。自代发工资业务终止且甲方完成相关操作之日,本协议自动终止,但在终止前办理的代发工资业务仍按照甲方有关“离岸代发工资”的规定和本协议约定处理。本协议终止的,终止日当日甲方不受理乙方新的代发指令。

第七条 本协议的订立、生效、履行及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协议履行中如有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乙方持一份,甲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九条 以下项目为本协议的详细规定,请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认真填写:

(一)基本情况

1.代发业务类型: 网银离岸代发工资 2.协议到期是否自动顺延:

3.乙方在XX银行的开户机构: XX银行离岸业务部 4.乙方联系人:

5、联系电话:

(二)业务明细设置

1.收款人的开户范围: 全国招行范围(不含香港)2.代发业务交易货币: 3.乙方每次最大代发金额:

4.代发额度(下列指定日期范围内的累计代发限额;以下三种额度至少选择一种:选择的请打√)

□区间额度:,有效期从: 至。□日额度:,□月额度:。5.代发业务范围:_______________。

(三)甲方收费方式及标准

1.乙方指定的付款及付费账户: 2.代发业务的计费方式: 按笔计收

(四)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本协议项下代发工资业务内容经乙方书面向甲方提出申请,可以变更,变更内容于甲方收到乙方申请并完成相应处理之时生效,但乙方就本条

(二)第2项或

(二)第5项申请变更的,甲方不予受理。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有权签字人: 有权签字人:

“离岸中心”情节 篇3

香港有心经营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情愫早已不是一天两天。随着香港人民币流量的增多,香港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呼声也越来越强。可是,香港如果一旦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这无异于人民币离岸中心的雏形在香港形成。对于离岸市场风险的防范,我们准备好了吗?—————主持人手记

为人民币在香港流通提供阳光

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有多少?

钟伟:香港银行业之所以关注人民币离岸业务,就在于目前人民币在香港已经成为仅次于港币的第二大交易货币,这得益于央行曾经颁布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允许内地居民在出入境时,最多可携带不超过6000元的人民币现钞。据统计,1996年~2001年之间,香港共接待了内地游客1890万,如果这些游客仅仅将6000元中的一半花在香港,则目前香港市场上就应当至少有570亿元人民币。据2002年5月14日日本《朝日新闻》披露,在2001年,海外来港的1373万人中,内地人占445万人。平均每个内地人每次在香港消费5169元港币。如此,一年就有高达220多亿人民币流入香港。港人到内地旅游、探亲访友乃至工作的“北漂”现象也引人瞩目。据香港报刊估计,香港居民每年仅在深圳一地的消费便已高达180亿港币,而广东省居民港币储蓄约有1000亿,占全部港币储蓄的50%。另据瑞银华宝公司的测算,假定2002年内地来港游客增长50%,随后假定每年增长15%,如果内地游客将6000元中的3000元花在香港,那么,2005年香港市场上的人民币规模会达到1570亿元。

尽管到底有多少人民币在香港流通,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只要内地和香港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么多人民币何去何从就不能不是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否则这些人民币的流动就总是有些神秘和不透明。如果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那么不仅可以给境外人民币的流动提供阳光,也将给香港银行业注入蓬勃的新活力。

将人民币资金纳入银行体系

巴曙松:由于缺乏固定渠道,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难以循正规途径回流内地金融体系。然而,正是因为滞留在香港的这笔庞大的人民币存量,也为其自身创造了各种人民币需求业务,如兑换、汇款等。在滞留人民币存量基础上衍生的各种需求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是港人到内地旅游、消费、探亲、公干等小额资金需求。出于安全和方便考虑,港人一般都在离港前兑换所需人民币。第二类是金融资产及实业投资的大额资金需求。部分港人在内地买楼、投资A股以及进行实业投资皆需要部分人民币资金。

对于香港沉淀的庞大的人民币存量以及客观产生的对人民币的各种需求,在制度限制及缺乏利诱下,香港银行未能主导各项人民币业务,却由找换店、钱庄及其他非主流渠道扮演主角。这不仅不利于央行掌握人民币的流向,而且为地下渠道利用监管漏洞图利提供了条件。如果允许香港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则人民币资金活动就有可能由地下转入银行体系。这样,一方面银行可满足港人旅游、探亲、公干、消费等小额人民币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通过兑换、汇款和信用卡业务满足港人到内地进行贸易和投资等大额人民币需求。这不仅把香港客观存在的人民币业务纳入经济体系,而且推动了香港银行业的发展。

人民币离岸业务对于香港是一个历史契机

香港金融中心的华彩在褪色

钟伟:实际上,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允许香港的金融机构吸收人民币存款,是人民币离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的标志性步骤。

香港是远东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曾有“银行多过米铺”的说法,可见香江之鼎盛繁华,香港作为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有许多优势:其一是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这在全球都有盛名;其二是香港有完善的行政和司法体系,政府廉洁,法治传统仍然深厚;其三是香港银行业受到了西方的长期浸透,使得香港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硬件条件相当出色,银行家在香港的生活工作十分便利,金融人才的积累十分雄厚,这是一种靠积淀而成的氛围;其四是香港和内地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保持一臂之遥的地位,是使得其成为离岸形态的金融中心得天独厚的条件。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香港金融中心的华彩在渐渐褪色。香港的跨境借贷规模一度超过美国,但目前仅仅与新加坡持平;香港的跨境负债业务也从1995年占全球市场的8.5%下降到2001年底的2.4%。香港作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在下滑。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刚刚发布的调查,香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球第五名下滑为2001年的第七名。内有香港经济急切需要重振的动力,外有新加坡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香港的确需要一个历史契机。

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

巴曙松:为了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有必要开辟新的金融产品市场,人民币的离岸市场则是其中最富有吸引力的设想。香港如果能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将是相当长时期国际上惟一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这将为香港增添独特优势,不仅巩固香港现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使其同时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如同伦敦一样,香港极有机会借助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迎来金融业发展的新高潮。

伦敦之所以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并不是因为英镑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储备货币,而是因为伦敦拥有全球最为活跃的美元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量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还要高。即使到今天,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的美元利率的指导性市场指标还是伦敦的离岸市场美元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利率。当前,香港之于人民币,能否像伦敦之于美元,从人民币的离岸业务中获得发展的新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当伦敦美元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初成时,无人预料它会促成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正是规模约10万亿的欧洲美元市场将伦敦推上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地位。

对于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形成也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它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伦敦离岸市场(即欧洲美元市场)所形成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息(LIBOR)利率,至今仍然是美元利率形成的重要指针这一事实,正说明离岸中心在本币利率形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也可以为将来中国内地逐渐放松资本管制后进行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再有,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的发展能够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未雨绸缪防范离岸风险

香港如何从此岸走向彼岸?

钟伟:香港有情,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彼岸呢?今年年初,中银香港给出了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三种方案:一,允许香港的银行接收人民币存款,但不允许发放人民币贷款,应将存款回流到中国人民银行,并按储备利率支付利息;二,允许指定的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贷款只发放给香港经指定的企业;三,允许所有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在人民币贷款业务上也不受限制。三种方案依次排列,逐渐大胆和进取。

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此十分担心,毕竟在香港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仍有许多令人担忧的方面:一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很有可能利用香港来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进行冲击,金融市场上索罗斯式的“金融大鳄”永远存在着并随时可能会发起攻击。二是目前诸多离岸中心总和洗钱脱不开干系,香港也有可能成为对人民币进行洗钱、逃税的基地,繁杂的账目监管将对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等部门提出太大挑战。不过,要说香港对上海等在离岸业务上构成什么冲击几乎是天方夜谭,因为内地城市做人民币离岸中心,就意味着这些内地城市花大力气来吸收在华外国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资金,并且不得放贷给内地居民和企业,在内地“离岸”颇有缘木求鱼的味道。

强调风险控制,持积极态度

巴曙松:历史地看,因为离岸市场往往是对于货币发行国的利率管制、资本项目管制的逃避,因此,其兴起自然会对利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形成冲击,往往其发展不受货币发行国的支持和欢迎。不过,在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基于香港在中国整个改革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可能对香港和内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应当在强调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货币投机者可能会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上积累人民币头寸,进而在相关市场冲击人民币汇率。不过,这一担心是可以控制的。

在允许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的初期阶段,应以建立安全及有效的渠道,让各种形式的人民币资金在内地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在香港和内地流通为目标,而不急功近利,希望在短期内获利。为此,现阶段只能试办人民币个人业务,而不能涉及企业或批发业务;只允许从事存款业务,而不宜经营贷款业务,这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短期而言,允许香港试办人民币个人业务的范围只涉及存款、汇款、兑换以及信用卡等四个领域,而且业务的基础和区域局限在现有人民币存量和香港区划范围内。其目的就是通过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将现在由找换店和地下渠道主导的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流量,纳入受监管和有一定透明度的银行体系,以利于央行掌握其流量及流向。

由于香港银行在这个阶段还不能承做人民币的放款业务,银行吸取的人民币存款只能回流内地银行体系,这也就是香港试办人民币业务初期以建立安全有效的渠道为目标的意义。而人民币回流内地有不同的形式,但不管哪一种形式都需要先作好人民币结算安排。

对人民币资金的合理回流予以高度关注

钟伟:当然,在将香港塑造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时,应对形成人民币资金的合理回流渠道予以高度关注。目前看来可能的渠道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做法是指定一家在香港的中资银行为结算银行。这样由香港本地银行直接吸收人民币存款,而结算银行则给出一个购入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结构,此利率水平大体等于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加上香港银行业运作人民币业务的成本。这样香港银行业所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就可以通过这家中资银行规范地、有序地向内地回流。从而既解决了香港银行业吸收人民币存款后最为棘手的资金运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香港人民币存款和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之间的偏离。

第二种做法是针对有合理的人民币来源渠道的香港企业,可将其对内地的人民币投资视同外资对待。如此一来,顺畅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可从根本上消除境外人民币投机性囤积的可能,从而减轻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威胁,有利于推动内地人民币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的步伐。

当然,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必须得到内地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的配合。比如说,要允许人民币在香港的自由流通,这其实是对既成事实合法性的追认。但港币和人民币两种货币在香港的合法流通并不意味着港币退出流通体系,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回归后,港币作为香港特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区政府,港币采取的是以美元为储备的货币局制度,港币几乎可以视作美元的精确替代品。而人民币要走向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际化,并最终成为名副其实的“硬通货”还有漫长的道路,在此之前港币当然不会谢幕。

阅读背景

何谓离岸金融中心?

交通银行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篇4

从表1可以看出交通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资产规模最大, 下文将重点研究其发展策略。2002年9月24日, 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中心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上海正式营业。交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开业筹备、稳健起步和加速发展几个阶段。为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该行及时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核心工作, 以点带面促进离岸银行业务的推进。

一、交通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介绍

1.发展策略

交通银行在离岸业务上坚持“三步走”的市场拓展战略, 不断促进交行离岸银行业务的向前发展。“三步走”发展策略是, 第一步:先负债业务后资产业务;第二步: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周边地区, 后其他国内地区;第三步:先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等有分支机构的地区, 在其他国外地区。回顾多年来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三步走”战略符合交行的实际情况, 为离岸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的作用, 也为交行今后离岸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客户定位

根据离岸业务的特点, 优选离岸业务的目标客户。一是综合实力雄厚, 抗风险能力强的“走出去”企业;二是境外上市的企业;三是一些具有特色的“窗口”企业;四是境内关联公司为总行级客户或者分行的重点客户企业;五是具有完全现金担保能力的企业。

3.组织架构

交通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离岸金融业务中心, 采用总行直接经营的业务模式。离岸金融部有七个处室组成, 分别是负责全行离岸业务管理的离岸业务管理处、负责开户和汇款的离岸银行处、负责单证业务的离岸贸易融资处、负责资金管理的资金管理处、负责营销的离岸市场拓展处、负责授信业务和网银业务的综合管理处、负责会计结算的会计结算处。

4.业务规模

截至2013年6月末, 交通银行离岸业务资产规模为117.46亿美元, 开立离岸账户23205户, 离岸存款达67亿美元, 贷款余额达103.02亿美元, 2013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国际结算量达801.64亿美元。

5.业务产品

业务涉及进出口信用证结算、汇款结算、外汇资金交易、外汇买卖、贸易融资、咨询证明、账户监管、内保外贷、外保内贷和多方协议等, 全面覆盖整个国际结算业务的产品门类, 基本满足了各类客户的结算需求。

6.业务体系

总行直接负责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和阶段目标的制定, 负责调动全行资源开展离岸市场开拓工作, 同时还具体负责离岸银行业务的操作管理工作, 确保中后台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的落实, 多年来还为离岸客户办理了涉及授信、国际结算和境外担保业务。

7.IT系统

交通银行金融部采用独立的离岸531业务操作系统, 交行离岸“531”系统于2012年9月21日正式切换上线。该系统是完全与境内分支机构分离的业务体系, 满足了与境内业务严格分离的监管要求。

二、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离岸账户管理

1.离岸账户定义

《交通银行离岸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称离岸账户是指非居民法人和自然人以及符合国家外汇管理局政策规定的境内企业在交通银行离岸金融部 (以下简称离岸金融部) 开立的离岸账户。

2.开户流程

(1) 客户递交开户文件和开户申请书。客户按要求提交正本开户件, 并如实填写《离岸客户开户申请书 (公司用户) 》。 (2) 柜面初审和开立账号。交行工作人员应对客户提交的开户文件进行完整性、有效性以及对客户填写的开户申请书等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核。若无法核实或资料不完整, 应要求客户重新提交或补交。柜面在系统中进行反洗钱特殊名单检查。若检查通过, 即可为客户先行开立账号, 并注意提醒客户该账号尚未正式生效。 (3) 离岸金融部终审。离岸金融部负责对开户资料的完整性、表单填写的有效性、系统录入的正确性及印鉴建档的正确性进行终审。 (4) 查册。河南省分行将待查册公司的注册证号及公司名称, 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总行离岸中心, 非香港企业由当地代理公司注册机构将查册结果反馈给分行, 香港企业由总行将查册结果反馈给分行。 (5) 申领“特殊机构代码赋码”。客户资料审核通过后, 离岸金融部负责代法人客户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申领“特殊机构代码赋码”。 (6) 账户启用。离岸金融部为非居民自然人客户、成功申领“特殊机构代码赋码”的法人客户及境内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的企业开立账户, 并打印开户通知书。

3.离岸账户信息变更

离岸账户信息变更包括客户户名、注册地址、董事信息、联系人、联系地址等基本信息及预留银行印鉴等变更事项。发生变更客户名称、注册地址、董事信息以及银行预留印鉴后再次至柜面办理业务时, 必须向柜面提交《离岸客户基本信息、网银及银信通变更申请书》并加盖预留印鉴出具相关证明文件, 经审核同意给予变更后, 方可办理业务。

4.离岸账户销户

法人客户在公司注销或解散后, 应于10 个工作日内通知并向柜面提交销户申请。超过规定期限未主动办理撤销银行账户手续的, 离岸金融部有权停止该账户的对外支付。已销户账户原则上一年以内不予重新办理开户。销户一年后再次申请开立账户的客户, 需重新提交最新开户资料。

三、离岸银行的产品业务分析

以下三款离岸业务产品是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做的最多的也是最适合离岸客户使用的产品。下面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1.进口押汇业务

(1) 含义:进口押汇是指离岸银行收到境外出口商或其他银行寄来的单据后, 应进口商要求向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以信用证下代表货权的单据为质押, 同时提供必要的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 为开证申请人垫付货款的一种贸易融资。进口押汇业务是进口商使用最多的产品, 其历史很悠久了。 (2) 适用客户类型:客户有进口融资需求, 且客户在各行离岸业务部门有相应的授信额度。 (3) 产品特点:满足客户延期付汇需求。 (4) 风险控制: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对客户及其贸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保证贸易背景真实。 (5) 费用:按照当期离岸贸易融资利率执行。 (6) 业务流程:首先必须向交行河南省分行提出进口押汇的授信申请。客户在得到银行批准后, 向离岸业务部门提交申请的相应材料。离岸业务部门收到申请后, 审核相关凭证。交行河南省分行在授信额度内, 根据当期的贸易融资利率给客户进行融资。

2.出口风险参与业务

(1) 含义:出口风险参与业务是指境内分支机构在为其客户提供贸易金融服务的交易中, 作为让渡人, 将其在该笔交易中所取得的权益转让给分行离岸业务部门, 分行离岸业务部作为风险参与商, 为该笔交易出资和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出口风险参与是近几年来才开发出来的产品, 也是深受出口商欢迎, 因为它有效地帮出口商锁定了出口收汇风险。 (2) 适用客户类型: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贸易公司, 这个公司需要锁定收汇风险、需要使用融资款项来组织生产, 或需要改善财务状况等。 (3) 产品特点:缓解客户贸易融资需求, 加强境内行出口融资竞争力。 (4) 风险控制:主要是收汇风险, 各行必须紧紧盯住出口货物的质量等情况和进口商的经营情况。二是操作风险, 业务人员必须认真仔细, 避免融资后二次融资。 (5) 费用:一是离岸业务部门向让渡人收取风险参与的出资利息:利息=风险参与的出资额×年利率× (风险参与期限+5) /360。二是每笔风险参与业务收取手续费约为35.00美元及相关电报费用。三是预扣海外银行的费用300美元左右, 多退少补。 (6) 业务流程:首先是客户需要向在岸银行提交出口风险参与的授信申请, 在岸银行要了解自己银行或者其他银行有否资金, 同时落实客户资金保证和是否合规。在得到在岸银行的明确同意后才能办理相关业务。

3.外保内贷业务

(1) 含义:外保内贷是指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外、债务人和受益人注册地均在境内的跨境担保。它能够帮助境内企业在无法提供让境内金融机构认可的担保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境外公司或者个人的有效担保, 在境内金融机构融到所需的资金。外报内贷业务是我国各地招商引资所首选的产品。 (2) 适用客户类型:适合境外公司拥有较多的资金或者较强实力, 而其在境内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境内企业需要流动资金贷款等的相关客户。 (3) 产品特点:借助境外公司实力, 帮助境内公司实现发展;境外资金无需汇入国内, 免除资金退出时面临的众多不确定因素。 (4) 风险控制:一是境内公司的借款用途以及自身的还款来源需要重点关注。二是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对境内公司经营状况做好检查跟踪工作, 防范风险。 (5) 费用:按规定收取境外公司担保费费用, 一般为每季度收取千分之五的担保费。二是境内银行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收取贷款利息。 (6) 业务流程:离在岸客户需要分别向离岸银行业务部门和在岸银行业务部门提出授信申请。离岸银行业务部门和在岸银行业务部门分别按照权限和授信要求对客户提出的授信申请进行审批。客户在获得银行的同意后要签订相关授信协议, 在岸行要在规定日期向外汇管理局进行报备。

四、总结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离岸银行业务也蓬勃发展。交通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是我国离岸银行发展的楷模。本文以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为例, 从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账户办理和主要业务产品三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希望能进一步促进交通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 也为我国其他离岸银行开展离岸业务提供借鉴。

摘要:我国离岸银行业务自开立以来, 经历了大起大落, 在摸索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我国自有的, 离岸银行业务的特色路线。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4年6月底, 我国的离岸银行业务规模已达到了509.19亿美元、存款量达到433.81亿美元、贷款量共计354.68亿美元, 离岸客户总数突破15.56万户。其中, 交通银行的离岸银行业务规模最大, 发展最快。本文以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为载体,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交通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 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 也为其他离岸银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离岸银行业务,交通银行,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威.论我国商业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D].长沙:湖南大学, 2002.

[2]钱巍.我国商业银行离岸业务发展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06.

[3]马里.商业银行发展离岸业务策略分析[J].中国金融, 2012, (15) :49-50.

离岸银行 篇5

很多人注册成立离岸公司后会选择开立离岸账户,那么离岸账户有何特点?不受本地外汇管制;离岸账户收益在本地免税;离岸账户存款利息免税;账户保密;规避政治风险;规避金融风险;规避商业风险;运作成本低;便利企业国际结算;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联动,便利公司财务运作;方便集团投融资业务操作。

从中国银行汇款去香港中国银行

问:我在重庆,想从中国银行汇款700RMB去香港中国银行,有对方的账号,请问一下手续费是怎么算的啊?还有就是一般几天会到那边的账户啊?是只要是中国银行营业厅都可以办理吗?

答:首先,对方账号是香港中行的账号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汇款不能汇人民币,必须汇外汇,比如说是港币。所以,你可以把人民币换成港币汇出去。

第二,你要提供的是对方的银行名称,地址,对方的账号,名称(都是需要英文填写的)最好在提供一个对方银行的swift code,不过对方也是中行,不提供也不要紧。

第三,手续费问题:港币汇到中行旗下的国外银行,手续费 比一般的海外电汇便宜。由两部分组成 港澳台电讯费+电汇票汇手续费(汇款金额的0.1%,最低50元)。

第四,一般银行的口径是3至5个工作日,不过到港中的一般不用那么久。

第五,您到所有中行网点都可以办理,只要带好本人身份证购汇。

中国银行开设离岸账户

离岸公司注册完毕后,可以选择开设公司本地账户也可以开设离岸账户,香港和大陆是常见的离岸账户开设地点。下面对中国银行离岸账户开设进行说明。

1.所有董事直接到香港开立户口:

香港银行一般要求有限公司的所有董事亲自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户口签署人或公司董事如果是中国内地人士,必须持有中国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方可办理开户。瑞丰会计师事务所会派专人给予全力的配合,直到把账户开好为止。

2.所有董事到内地外资银行开立离岸户口:

如果您没有护照,您可以到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开立离岸户口,香港汇丰银行设在广州的分行或香港渣打银行设在深圳的分行。户口签署人及非户口签署人的董事只要拥有中国内地身份证即可办理。开户人应带备的资料请参阅第5项。

3.公司董事不能亲自到香港开户的处理办法:

由于有些董事不方便直接到香港银行开户,他们可以在香港银行设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签署开户文件(俗称签名见证),等到分银行把文件送到香港总行后,我们再到总行代为办理开户手续。由于此类开户较为复杂,开户前可向我们查询。

4.开户时君成给予的配合:

推荐并接洽银行,联系好开户地点和开户时间;安排会计师出具开户文件(CERTIFIED TRUE COPY),担当介绍人,派专人全程陪同开好账户。如有需要,可以从深圳接带到香港。

5.开立公司银行账户所需资料:

董事的身份证明文件(护照或来往港澳通行证)正本/商业登记证正本/注册证书正本/公司章程正本/公司印章/会议记录正本/会计师签署的开户文件/存入新户头的现金(5000元港币左右)/由董事所在地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正本(如:存款证明、银行簿、银行卡等)。

6.中国银行开户重要提示:

(1)带身份证、有效的通行证或护照;

(2)先填写开户文件,交查册费;

(3)查册没问题再通知本人到港取账户;

(4)网上银行只可以查账,不可以汇款;

(5)户口要用一年后,才可以申请信用证户口;

(6)BVI公司户口先填资料,再交查册费,一个半月电话回复,查妥才接受开户。

开立中国银行香港支行的个人储存账户需要哪些资料?

办理香港账户必须有有效证件(港澳通行证)加地址证明(有效的地址就可以了,不是一定要香港地址)。

同名的水电煤气费的单子可以作为地址证明。

办理香港账户只能本人亲临香港,因为受国家限制,中国人如果没有实际出境不能开海外账户。

你的阻碍因素在于地址证明,你可以拿国内的6个月内的银行账单,作用等同于乱七八糟的收费单据,这样你就可以开立账户了。

但是香港汇丰账户也有点门槛,如:

万用账户:余额3000港元以上,每月收15港元,否则每月35港元

从“离岸”到“近岸” 篇6

几年前,弗里德曼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描绘了一幅由“离岸”(offshoring)外包构成的跨国制造和服务的繁荣景象,但如今,“离岸”已不再是潮流。随着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巨大破坏,将制造进行离岸外包的企业因为缺少关键零部件,而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这促使大型企业开始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埃森哲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制造企业将大举迁离亚洲。

其实,早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前,这些公司就已经在寻求简化供应链的新方法,使其更贴近终端市场。在埃森哲调查中,有61%制造企业高管中表示,曾考虑过将制造和供应部门迁移至本国或“近岸”(nearshoring)地点,使供应地和需求地更紧密地配合。

那么,在地震发生之前,大型制造企业看到了怎样一番由“离岸”带来的问题丛生的全球供应链图景呢?未来,它们希望建造的一个全新的全球供应链又是怎样的?

错综复杂的全球供应链

现在,全球供应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征。有媒体引用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针对苹果iPhone的一项研究,来说明当下供应链的复杂特性。iPhone是在美国设计的,但它的制造与装配,则是由分布在6个国家的9个公司共同完成的。由于整个供应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日本电力中断、高速公路关闭、港口受损等灾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着iPhone复杂的供应链条,传递到地区或市场中。同样,去年冰岛的火山爆发,对欧洲的航空运输行业带来了破坏性打击,也对全球供应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学家》杂志认为,此次日本地震、海啸、核辐射和电力不足的四重复合式灾害事件,引发全球供应链断裂的程度和危害延续的时间都还无法估计。全球供应链的传递效应,让跨国制造商意识到,日本供应商实在太重要了,缺了它世界甚至无法运转。这些跨国制造企业,包括不少大型汽车、飞机、消费电子制造商,都因为短缺关键零部件,而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有趣的是,正如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对银行系统的打击,是从整个系统看似不可能发生问题的部分蔓延开来的一样,这次的日本自然灾害让跨国制造商最吃惊也正是,它们发现自己对供应商和供应链的上游环节知之甚少,对全球供应链的控制力其实远非想象的那么强。

在消费电子行业,据市场研究公司VLSI Research说,全球用于生产半导体的硅片大约有1/5都是由日本生产的,日本还有大量制造商生产一种液晶显示器面板所需的重要材料。这个国家还提供着全球约90%的BT树脂,这是一种用于生产电路板和手机的化工原料。比如,苹果iPod中的袖珍电池要依靠日本吴羽公司制造的一种聚合物,这种聚合物的市场占有率为70%,而其工厂已经被地震摧毁了。

在汽车和飞机制造等行业,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也因日本的灾害遭到了破坏。通用汽车公司3月17日成为第一家因日本此次危机(一种零部件供应短缺)而关闭工厂的美国企业。波音的787梦幻客机(787Dreamliner)有1/3以上的零部件由日本企业制造,该公司3月下旬曾表示,库存零部件尚能满足未来几周的生产需要,但此后无法保证。而全球销量最大的土方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则称,公司在全球各地的工厂可能会由于日本供应链中断而“受到零星影响”,该公司已经为原来由日本供应商制造的零部件找到了替代来源。

更令供应链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为企业提供零部件的生产商,其本身所需要的原材料或较小零部件往往有赖于另一个地区提供,比如日本。许多企业目前正匆忙想搞清楚它们在这种隐性供应瓶颈方面的风险敞口究竟有多大。韩国内存芯片制造商海力士半导体(Hynix Semiconductor )公司表示说,他们的硅晶圆库存可供短期内继续正常运营。但分析人士确认为,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展,受影响的或许不只是海力士,而是整个芯片制造产业。

因此,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在积累库存、放慢生产速度或寻找新的供应商,以避免那些主要依赖日本生产的零部件的产品出现断档。但分析家亦表示,增加库存会影响生产率,寻找新的供应商也并不容易,而在更多分散地区增加供应商,则会提高企业的成本,从而挤压利润空间。

从“即时生产”(Just-in-time)到“以防万一”(Just-in-case)

实际上,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发生。日本地震和海啸事件,可以说是更加推动了这场变革,让全球制造商的步伐走得更快。正如一些媒体评论所说的,这次事件并不是促使跨国制造商放弃国际分工,而是更好地调整国际分工。

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和自然灾害对全球供应链分工体系造成的影响,促使跨国制造企业重新评估其全球供应链的风险。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前,这些公司就已经在寻求简化供应链的方法,使其更贴近终端市场。一方面,它们意识到,由于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和运输价格的上涨,再采取离岸外包业务(诸如将制造和服务外包到印度等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将得不偿失,企业的生产效益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另一方面,冰岛火山爆发和日本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等对全球供应链提出了警示:与其还固守上世纪80年代出现而现在已经过时的即时生产(Just-in-time)策略,倒不如让自己的全球供应链变得更有弹性,更顺应区域经济优势,将制造或服务向客户所在地迁移,而不再选择原材料所在地,大型制造企业也因此能够通过更敏捷的供应速度和更强的定制化能力响应客户需求。

《华尔街日报》援引一些物流专业人士的评论称,受到当下供应链危机的冲击,“即时生产”体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模式首创于日本,在高科技和汽车行业被广泛采用,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运送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生产制造。全球很多生产商还在近些年减少供应商数量,以便从合作供应商那里获得折扣。如果供应商群体在规模变小后无法发货,那么这样做就造成了风险。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就曾出现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反思。在全球产业链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这次日本的自然灾害,让更多跨国公司意识到必须正视这一问题。有供应链咨询公司称,“更大的风险和供应链断裂的危险,正在以疯狂的速度向我们袭来,准备好详细的应变计划对于进行全球制造的公司来说都是非要必要的。”

美国富国银行的全球经济学家斯考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说:“在全球供应链里,大量的零部件都是通过外包的方式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的。一个零件的供应出了问题,整个生产流程都会受到拖累,甚至被迫陷入停顿。”由于日本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因此一旦它遭受了自然灾害的打击,那么,全球供应链就会变得非常脆弱。日本长期以来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上端,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先进零部件、先进材料的高端生产能力,它在诸多行业中都占有支配性的地位。

同时,日本经济也一直采取“外延式”发展策略,依托自身对技术前沿的核心把控,只将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商品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日本在前沿技术方面一直十分封闭,极少向别国转移高端或核心技术。因此,一旦自然灾害发生,跨国制造企业寻找可替代供应商的成功率并不高,其他国家承接全球供应链商机的比例短期内也很难发生重大改变。

目前,跨国公司设立生产企业、研发中心,也都是按照各个地区的优势来布局的。因此,短期内,这次日本地震等灾害会引发跨国公司反思全球采购、全球分工的生产模式,但调整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舆论普遍认为,这一反思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不会是国际分工的倒退,而一定是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强,让全球供应链更富有弹性,能够有力地分散风险。汇丰银行的专家认为,过去十年流行的“即时生产”模式,未来可能会被各种“以防万一”(Just-in-case)措施来代替。从现在起,跨国制造企业必须要建立新的观念:考虑到极端状况,制造企业必须有缓冲措施。要让供应链牺牲一部分效率,换取更强大的应变能力。

例如,现在沃尔沃首席执行长雅各布(Stefan Jacoby)和其他高管每天上午都开会,了解供应动态,并评估应变计划,一个备选的方案就是不完全地生产部分车型,以后再装进现在没有的零部件,不过这个方式只能在短期奏效。而另一个方案就是调整部分产能,集中生产受这次供应短缺影响相对不大的车型。

近岸外包的大潮?

全球供应链正在出现的新趋势,其实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发生。过去,国际外包行业通常采取离岸(offshoring)外包,着眼点是降低成本,但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近岸(nearshoring)外包就已经出现并越来越发展成为国际外包行业一个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在意外包的成本,也希望外包地点不要离本国太远,并强调当地劳动力的素质与能力是否符合自己企业的需求。

正如埃森哲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所言,面临日益上涨的物流与运输成本,多数美国大型制造企业正在考虑将工厂从低成本的亚洲国家迁移至美洲或拉丁美洲,通过将制造中心迁移至本国或“近岸”地点,让供应链尽可能地贴近需求地。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墨西哥正逐渐崛起成为美国制造“近岸”外包的一个理想地点。墨西哥发展近岸外包业务,主要取决于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从美国各地到达墨西哥,乘飞机只需要2?4小时,美国企业如果把业务外包给墨西哥公司,可以在合作、互动方面节约不少成本;其次,墨西哥和美国处于相同的时区,工作时间一致,能够随时沟通,同时便于外包方掌控核心业务进展;再次,墨西哥的文化受到了美国的影响,相比其他地区,外包和服务提供商在沟通效率上也存在优势;此外,墨西哥政府对发展IT外包业也十分支持。由于IT外包业的带动,墨西哥IT企业数量已经从最初的200家增加到了2095家。今年墨西哥政府将再拨2400万比索(约240万美元),希望到2013年ProSoft计划结束时,IT业的产值能够达到150亿美元。因此,如今许多美国企业已经将墨西哥列为非常理想的外包地点。

离岸的人民币 篇7

香港与伦敦的互动

2011年,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达16000亿,占全球结算总额的83%。数据显示,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09年年底的约600亿元快速上升,到2010年年底结算约3000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是6300亿元,增幅十分可观。此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信托基金和股票也在一步步走向现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月16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担当了重要角色,2011年共推出了87款人民币产品,总值达1050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加三倍。曾荫权强调,香港较其它地区更有优势发展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他还透露,香港新一财政年度将有380亿港元的基建项目推出。

从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指定中国银行(香港)作为首家离岸人民币清算行开始,香港逐步找到了方向:去年开始,借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经常项下的渠道开放,香港离岸人民币的规模迅速扩张。预计到2012年底,香港的人民币资产规模有潜力从2010年底的水平增长10倍到7000亿元;人民币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会将明显提升;受益于此,香港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净息差可以从目前的20个基点上升4倍到80个基点。据马骏的估算,银行、资产管理行业和证券经纪商都将有更多的业务可做,这将给整个香港金融行业提供超过3万个就业机会。这些高新职位又将显著刺激高端房地产的需求。

CEPA之后,主流观点认为,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监管部门就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掌握其流动规模的变动,从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内地和香港而言,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而一月的第三周,英国财政大臣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共同宣布,一个由两地民间机构参与的银行业论坛已正式成立,将加强合作并支持中国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所作的努力。这意味着伦敦在与全球其他金融中心争夺离岸人民币市场份额方面迈出了一小步。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伦敦和香港在帮助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方面地位独特,他非常乐意见到两大金融中心的金融服务业携手合作,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新成立的伦敦-香港银行业论坛将注重探索英国和香港之间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在清算结算系统、市场流动性以及开发新的人民币计价产品方面。此次合作还将支持那些在亚洲寻求发展机遇的英国企业,同时也将支持那些将英国视为贸易和投资基地的亚洲企业。

资本的开放和回流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每一个进步,都将思考引向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学家谢栋铭对此深有研究,他认为,尽管人民币渐进升值的趋势会改变,但在资本管制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根基是贸易,即在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前,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企业尤其是境外企业对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的接受程度。

虽然,2011年2万亿元跨境贸易结算一部分来自中资企业境内外的关联公司,而套利境内外价格的不同则成为驱动中资企业利用关联企业进行跨境交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长远角度而言,境内外关联公司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跨境贸易结算,境外公司尤其是大型跨国企业开始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使用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人民币走向世界。

至于资本账户管制,谢栋铭指出,没有了资本管制,离岸人民币会最终与人民币合并,虽然离岸市场会继续存在。他认为,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比较符合当前中国的利益,而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创立本身,就是一种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的体现。

由于资本管制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与传统方式不同,人民币输出方式并不是传统的以境内机构贷款形式输出境外,而主要通过经常账户即贸易模式。随着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建立,以贸易模式流出的离岸人民币可以以贷款形式回到境内,但这种体制外贷款的形成可能会对中国境内信贷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挑战,而这种挑战也可能与未来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规模成正比。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将面临两大挑战,应对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富人移民之下资本外流可能出现的后果。

上一篇:城市污染下一篇:建筑设计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