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硕士

2024-05-26

建筑设计硕士(精选12篇)

建筑设计硕士 篇1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定位与教学目的要求, 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 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 通过严密的教学逻辑关系将其有机组织起来, 并通过配套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技术手段, 完成整体教学工作, 其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为原则。

建筑设计方法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研究生的学位课程, 该门课程开设于2008年, 经历了五届共10个班的教学实践, 教学对象涵盖全日制建筑学硕士和在职工程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方向) , 期间根据历届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完善, 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特点突出的教学方法。现将该课程教学设计的一点体会, 包括课程定位、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方法等总结如下。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建筑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的行动指导工具, 是建筑师从事相关设计的基本策略与程序。其对专业学生的设计基本能力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手段, 是建筑学硕士培养的学位课程, 历来是各建筑院校重点建设的课程之一。

针对建筑学硕士设计实践、动手能力强而理论能力稍逊, 阅读缺乏、理论思考少的特点, 本课程将课程定位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培养其多阅读、多思考的习惯, 重点在综合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手法。

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理性与感性思维方法, 理解建筑的各种描述方式 (建筑理论与流派) , 并尝试建立自我的设计方法体系。

2 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思路:

(1) 建筑设计方法具有层次性, 既有形而上的观念、思维方法层面, 也有形而下的手段与手法等具体技术层面, 后者学生在其他设计课程与工程实践层面的训练中已有足够的涉猎, 本课程重点应放在形而上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方法的掌握, 训练学生观察、理解客观世界与设计对象的方法, 学习理性、有序地推理、解决问题, 并系统阐释其过程和梳理提高、理论化的方法。

(2) 建筑设计思维是建筑学科研究和建筑设计的根本, 而逻辑理性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推理、表达则是其关键。

(3) 方法是个性化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其观察、理解与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不同。因此要调动学生针对自己特点, 考虑将共性的普遍方法与个人的实际相结合, 思考如何建立适应自己的具体方法体系。

(4) 作为一种技术手段, 方法具有双面性, 因此使用该工具的人的价值观, 是最后决定如何用好这一工具的关键。建筑设计既是为普通公众服务的, 其具体的建造活动与结果也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精神面貌, 涉及社会公共领域, 因此建筑师是一个具有公共事务性质的职业, 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是建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此方面方法教学必须有所侧重。

(5) 好的课程教学方式应该能充分调动师生各自的能量, 界定好各自的角色。教师不能包办课堂, 成为满堂灌的教书匠, 而应承担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掌控者的角色;学生则应成为课程的能动者和主角。因此课程内容组织不仅要符合从学生学习角度出发的理解和转化学习逻辑, 适应其不断扩展建构学习的需要, 配套的教学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

3 教学内容组织

本课程总课时32学时, 共分六讲。课程组织结构以概述为起点, 循设计对象、思维方法、操作途径等三线索展开共性的普遍设计方法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转入自我的方法体系建构, 最终以价值与判断为结束。课程整体组织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层层推进,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明晰、可不断自我扩展的学习框架。

3.1 第一讲:概述-课程起点

通过学生早已熟悉的建筑设计的实践过程建构一个学习情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课程展开线索。

建筑设计实践作为一种行为的描述, 可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描述方式。所谓静态 (共时性) 描述, 形象地说相当于将其过程以相机拍下来, 此时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幅画面, 即建筑设计本身可描述为人 (设计者) 操作一个具体的对象 (建筑) , 其可表现为面向对象展开的一对主体 (设计师) 与客体 (建筑) 的关系。

而动态 (历时性) 描述, 则相当于将其过程用摄像机拍下来, 这时建筑设计全过程可描述为:观察、感知、认知、分析、归纳、发现/再现或创造、成效评估等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整个过程涉及眼、手、脑, 其协调机制的成败在于大脑的活动成效、思维行为与方式。

因此, 建筑设计的方法主要可以从设计思维方法、对象描述方法及具体操作模式等三个线索进行探讨, 本课程即以此三线索展开。

3.2 第二讲:基本思维方法

通过一系列预设问题的层层展开, 给学生讲授基本思维方法、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等基本概念等知识, 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思维工具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进一步扩展阅读学习的兴趣, 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游戏使学生充分理解各自特点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3 第三讲:对象描述方法

通过对一般对象的元对象、群对象 (系统) 等物质层面描述及其精神层面的阐述, 使学生初步理解功能 (性质) 、结构、内涵等概念, 并由此推断实在的物质 (功能/机能) 、外显的形态、内在的精神 (性格、场所、内涵) 等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

3.4 第四讲:建筑操作方法

从大家所熟悉的素描绘画、语言沟通等两个案例入手, 阐明“同一对象, 不同视角”的操作对象的基本原理。将该原理代入具体的建筑操作过程, 包括对建筑对象的观察、感知、认知、分析、归纳、发现/再现或创造、成效评估等各个过程, 不同的建筑理论与流派均可视为各个设计者的不同视角和切入点, 也可视为对建筑对象的不同语言表述。

在语言沟通的运用中, 一种娴熟的语言基本就可以满足沟通的需要, 但显然多种语言能使我们的沟通更全面多样、更便利。以刘先觉先生“现代建筑理论”一书为索引,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林林总总的许多建筑理论与流派 (即建筑的不同语言) , 从解决现实设计问题的实用角度, 取其之一均可解决我们的设计问题, 该认识使我们在面对纷乱的建筑思潮中能够保持起码的自信, 也提示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不同的理论。

作为一个建筑师, 我们应该掌握尽可能多的建筑语言, 同时拥有尽可能精的一种建筑语言, 前者给我们更广的视野、更大的设计自由度, 后者则能保证我们面对现实问题时有一个得心应手的解决工具。为此, 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学习:一是整体把握全部建筑理论的整体结构、各自关联, 勾勒其地图, 明晰自己的位置;二是深入理解、彻底掌握一个理论 (方法) , 做到能十分娴熟运用的程度, 在此可综合采用“溯源 (理清理论方法的来龙去脉) 、借鉴 (借鉴相关学科方法) 、旁证 (参考行内业者的相关运用成果) ”等三种方法。

3.5 第五讲:建构自我的方法体系

到上讲内容结束, 我们基本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共性的建筑方法体系, 但是作为具体的设计师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 每人均有自身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 其成长环境、受教育的经历不同, 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因此不可能简单套用统一方法, 必须结合自身特点, 构建自我的方法体系。

本讲从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所提出的“怎么都行 (Anything Goes!) ”入手, 以“反对权威”的机变思维为旗帜, 倡导学生树立个体自信, 其后以教师亲身经历为实际案例, 讲解如何通过“学习别人、发现自己、梳理自己、建构自己”, 达成建构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系的目标。

3.6 第六讲:价值与判断-结语

建筑设计是为普通公众服务的, 其具体的建造活动与结果也直接影响城市功能和精神面貌, 涉及社会公共领域, 但建筑设计方法只是一个纯粹的工具,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一定能将东西设计出来, 但是怎么才是好的设计, 怎样才能体现人文关怀, 促进社会和谐、环境友好, 关键还在使用工具的设计师的价值观及其判断。

本讲重点在于提出价值判断等伦理学的概念, 不展开具体的价值取向的灌输, 以此开放的课题作为全部课程的结束, 也是学生新的思考的开始。

4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 采用各种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 包括少讲多读、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技术手段利用相结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教学方式可简述为CRTEC。

4.1 C-建构线索, Constructing a clue

通过课程组织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对建筑设计方法的学习框架, 即经由对建筑设计实践的感性认识, 引出设计方法中所涉及的设计对象、思维方法、操作途径等三方面相关因素, 随之循三线索展开对普遍方法的研究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我特点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

依据少讲精讲原则, 重点提供课程总体的发展思路与线索, 串讲相关基本概念及其推理过程, 对参考文献进行导读, 并辅以具体案例讲解, 在这里教师只担任课程学习框架的临时搭建者和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方向指引, 具体深入学习则由学生自主展开。

注:1A、1B两个作业任选一个完成。

4.2 R-阅读, Reading

分章节提供相关必读和扩展阅读文献, 辅以教师导读形式, 并采取书评、小组合作研究、课堂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砥砺各自思想收获并分享提高。

4.3 T-思考, Thinking

课程授课采用预设问题形式展开, 建立面向问题的教学情境, 训练学生按线索展开主动阅读、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第二讲中针对理性思维方法的概念及其应用的讲授, 采用了5个预设的问题展开: (1) 什么是理性?是规则?次序?分析、推理? (思考线索: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通常指人类在审慎思考后, 以推理方式推导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 (2) 理性思维的形式与工具是怎样的? (思考线索:希腊早期的神话-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概念、判断、推理-笛卡尔的数理、几何、演绎法-黑格尔的绝对理性-近代的实证科学发展-理性推理的工具:语言、符号) ; (3) 你对逻辑的理解有多少? (思考线索:概念、判断、命题、推理、论据、论证、逻辑的发展过程及其局限) ; (4) 建筑的理性如何体现? (思考线索:功能与技术、形态、环境、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内涵-) ; (5) 你能给你的设计讲一个故事吗? (思考线索:如何对设计作品、设计推导过程进行系统、理性的阐释) 。

4.4 E-交流, Exchanging ideas

课程安排总课时的二分之一用于教学互动交流环节, 如第二讲组织思维方法读书报告会, 在讲授发散思维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做发散思维游戏等, 不仅将枯燥的理论要点传授给学生, 也调动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而在“建构自我的方法体系”一讲中, 教师通过自我剖析的方式, 结合自己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的过程, 与学生分享了个人成长、思维习惯养成的经历。

4.5 C-建构体系,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并与所学的科学方法相结合, 汲取别人经验, 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发现自己、梳理自己, 建构适合自己的设计思维方法体系。

5 考核方式

采取多次过程考核取代一次性期终考核, 如表2。

6 效果与反思

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受到历届学生的普遍好评, 认为其系统性强、内容编排逻辑严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人耳目一新, 普遍反映课后得到了很多启示, 为将来在专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帮助。

同时课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学生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 尤其在交流讨论时表现更为突出, 宜采用教学团队方式, 实行主讲教师与助教相结合, 共同完成授课与教学分组讨论、阅读指导等工作;二是部分学生不太习惯自主式的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量少、参与交流讨论意识不足, 有待加强引导和进一步改进。

通过本门课程6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实施过程, 笔者深深体会到两点:一、课程教学不能再仅仅立足于完成传授知识, 而要承担起为学生搭建促进其自主思考、可持续拓展的学习框架的重任;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必须转变, 教师必须由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转为学习框架的搭建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而学生则应成为课堂中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框架的发展者。

为此, 我们需要不断努力, 更新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

表格来源

本文表格均由作者绘制。

摘要: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对“建筑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系统介绍, 课程基于形而上的方法学定位, 构建了系统性强、组织严密的面向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拓展的建筑设计方法学习框架, 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的CRTEC教学法和多次过程考核法, 提出了师生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即教师须由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转为学习框架的搭建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 而学生则应成为课堂中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框架的发展者。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教学设计,学习框架,CRTEC教学法,过程考核

参考文献

[1]张祖忻, 章伟民, 刘美凤, 等.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戴秋思, 邓蜀阳.探微英国高等教育理念下建筑院校的教学特色[J].南方建筑2014 (2) :122-125.

[3][美]罗伯特.C.所罗门哲学导论:综合原典阅读教程[M].陈高华, 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2.

[4][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 王琳,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5]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6]黄瑞雄.费耶·阿本德与机变思维[J].青海社会科学, 1998 (1) :56-61.

建筑设计硕士 篇2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建筑行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建筑类人才也面临着紧缺。海飓留学澳洲建筑专业教育在国际上享誉盛名,通过澳洲建筑师评估的建筑设计人才更是各公司竞相争抢对象。

澳洲建筑专业之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师是建筑行业内的专业咨询师,主要负责工程从投标准备、项目建造到最终完成整个过程中的成本预算和监控。工程完工后,还会参与税收折旧流程,为算出工程保险而做出重置成本估算。海飓留学网澳洲留学顾问介绍,工程造价目前还是澳大利亚SOL技术移民清单中的移民职业,另外,拥有专业资格的工料测量师在澳洲年薪大约为6万-13万澳币,就业与移民前景都十分可观。

推荐院校:墨尔本大学、邦德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科廷大学

澳洲建筑专业之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涉及工程、环境、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综合学科。该专业主要教授学生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接受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城市和区域规划也是澳大利亚SOL清单中的移民职业。

建筑设计硕士 篇3

2003年,红袖(化名)25岁,刚刚从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那会儿硕士生博士生还有海龟派,突然一夜之间遍地开花。所以,工作并没有想象中好找,红袖去了上海给董事长王阳做秘书。

所谓的秘书,其实就是高级管家,负责文件、金融投资处理、中西餐家宴、主人旅游运动的陪同、出国安排及陪同……这类总裁私人助理级别的要求是持驾照、会英文,报酬在8000-10000元或以上。

红袖学的是世界经济,做这份工作游刃有余,研究生毕业去给人做管家,说出来也太掉价。可是,在上海这种地方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做出一些妥协。红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一个规划,除了高学历占优势外,红袖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以及傲人的姿色,如果从小公司做起,也许等到三十岁,红袖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员,买不起车子和房子。而高级管家这个职位是红袖当时最好的选择。

上班的第一天,红袖见到了王阳,他是一个已经45岁的中年男人,跟普通的有钱人没有什么区别,客套地问了问红袖的情况后,头也不回地走进了那间豪华的董事长办公室。那以后,红袖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他,公司的产业涉及了房产、建筑、广告等领域,在全国有五家连锁公司,所以王阳几乎整年都在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

一个月后,德国那边的客户突然来公司进行了一次突击性检查。当时正好公司的德语翻译请了婚假,就在公司的高层一筹莫展的时候,红袖自告奋勇代替德文翻译。那天的红袖表现得很出色,谈判的过程中,王阳频频向红袖投来赞赏的目光。会后,王阳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红袖叫进办公室密谈了很久。

2豪门“金枝欲孽”正在上演

自从那次出色的表现后,红袖迅速成为了公司的“红人”,不但公司的高层有什么事情都会先支吾红袖一声,就连王阳的夫人以及情人也在私底下开始约红袖喝下午茶。

王阳离过一次婚,前妻给他留下一个小儿麻痹症的儿子,现在的太太是第二任妻子,替他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除此以外,他在外面还有六个风格各异的情人,她们中间有主持人、模特、舞蹈老师等。那些情人们耍着花招巴结红袖,甚至把她们自己的秘密告诉红袖,以此来笼络她。而红袖,正好利用这一点,将她们一一击败。

当越来越了解一个男人的时候,心里就会渐渐萌发爱上他和要占有他的念头。特别是王阳那位小有名气的主持人情人說,王阳身价几十亿,随便从他身上拔根毛下来,都有几百万,够一个女人打拼一辈子了。

红袖知道王阳选情人的标准,从那六个有胸无脑的情人姿色来看,红袖是排号也轮不上的那种类型。所以,红袖走曲线救国路线。红袖开始挑拔这些女人间的内部矛盾,将A的秘密告诉B,然后反过来把B说过A的坏话,告诉A。于是A和B在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根据红袖对王阳的了解,他向来最怕女人间的斗争,所以没有多久,A和B先后被王阳抛弃。而A和B一直都把红袖当作最信任的姐妹。

同样,红袖用相同的方式在C和D之间进行挑拔,很快C和D也开始吵架,甚至还闹到公司来了。女人有时候一得宠就容易上天,她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光明正大的哭和闹那是正房们的权利,男人喜欢安分听话的情人。看着王阳对她们一副避之不及的样子,红袖暗暗得意。

3第七个情人

一天晚上,红袖替王阳安抚好他的两个情人后,坐在办公椅上正发愣,王阳突然打电话给红袖,让红袖给他冲一杯咖啡送到董事长办公室。红袖把咖啡送进去后,他示意让红袖坐下,大约过了几分钟,他突然叹了一口气说:“红袖,我需要一个可以让我安心的港湾,而你的懂事,你的聪明,是最合适的人选。”

明明是红袖已预料到的结果,可红袖还是被他的突然表白惊呆了。当红袖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伸出双手,用力地将红袖拥入怀中,紧紧地抱住她。这以后,红袖成了王阳的第七任情人,没几天,王阳把他浦东的一套九十多平的房子送给了红袖,当红袖拿到那一串亮晶晶的钥匙的时候,红袖知道自己只是他众多情人里最为普通的一名,而且从他的那些被抛弃的情人身上,红袖看到了兔死狐悲的结局,所以,红袖告诫自己不要把眼前利益当作最终的目的地。

红袖和王阳每周会有一个晚上在一起,每次都是他主动到红袖这来,红袖在超市买回菜,他们一起做饭、吃饭、看电影、聊天。那种感觉真的很像是夫妻,但是红袖很清楚,她只是他的情人。当然,红袖想要的并不是看不到前景的甜言蜜语,相同的话,他也许跟其他情人说了。不过,王阳这个人有一点好,他不会亏待自己的女人。他暗中补贴了红袖不少,不但给红袖在上海分了房子,还给红袖在武汉的母亲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而且,红袖的工资开始按年薪算,还不包括年底的分红。

4他老婆的好姐妹

王阳的老婆叫李菲,是一个很漂亮但又很忧郁的女人,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她的那个富豪老公。

渐渐地,红袖和李菲走得越来越近,那个时候,王阳最宠的情人叫陈小红,成都人,是上海一所艺校的舞蹈老师。李菲每次约红袖,总是会说一些关于陈小红的事情,从她的讲述中,红袖知道陈小红是她女儿的舞蹈老师,原来每周会有三天来家里教女儿舞蹈,她和陈小红也因为女儿的关系,成了好姐妹。只是,她没有想到王阳会看上陈小红,俩人在一次意外遇见后,没多久就搅到了一起。

她说这些的时候,很气愤,眼泪流满了她那张漂亮的脸。她说:“红袖,你知道吗?我最痛恨的就是姐妹间的背叛。”红袖暗吸一口凉气,依然不动声色地说:“董事长有那么多的情人,你为什么不和他离婚?”她看着红袖很无奈地笑了,接着摇了摇头,什么也没有说。很久以后,红袖才知道她当年也是二奶转正,只是生下的孩子是女儿不是儿子,因此失宠。

2009年的时候,李菲和红袖的关系已经好到无话不说,那个时候的陈小红,在外面已经是以正房自居。王阳不但带她参加一些业内的聚会,就连公司年终聚餐夫人的位置上坐的也是陈小红。红袖把这些消息,不动声色地告诉李菲。

那天后,李菲一直没有与红袖联系,平安夜的那天,红袖接到李菲的电话,她的声音很明朗,约红袖去法国餐厅吃牛排。红袖去了后,才知道她找人摆平了陈小红。她用刀子狠狠地切着盘子里血淋淋的牛排说:“我找人泼了她一脸的硫酸,以后,她再也没有机会了,再也没有了。”红袖突然觉得很恶心,那天是红袖第一次看到一个女人的狠劲,一个女人即便再软弱,但当你触及到她的利益时,她所暴发出的力量,是你永远也不能忽视的。

那以后,王阳的脾气特别坏,元旦那天,他给了红袖一张卡,让红袖去拿给躺在医院里的陈小红,他连亲眼去见她的勇气都没有。在医院红袖见到了满脸绑着纱布的陈小红,她没有哭,像是知道会是这样子的结果似的,看着红袖冷笑道:“算他还有良心。”红袖不敢多看她一眼,生怕病床上的脸,有朝一日会成红袖自己。

5谁能笑到最后

陈小红出事后,王阳一下子老了很多,围绕在他身边的六个情人离开的离开,受伤的受伤,只剩下红袖一个人。5月28日,红袖在一家餐厅无意中看到李菲和一个穿白色T恤的男人在喝咖啡,红袖故意上前和她打招呼,李菲有些措手不及。

那天晚上,李菲请红袖吃晚饭,在餐桌上,她告诉红袖,那个男人是她的初恋情人,现在回头来找她。红袖一边劝李菲想清楚,一边匿名给王阳发短信,将李菲的事添油加醋地大说一通。6月8号的下午,李菲约了她的初恋情人到“笙馆”见面,红袖及时将这一消息传达给王阳。结果那天下午,王阳把正靠在初恋情人怀里的李菲撞个正着。离婚是必然的事,李菲除了得到了一套房子外,什么都没有争取到。

但红袖没有高兴得过早,王阳那边她还不知道该怎么说服他娶自己。有时候,红袖看着睡熟的王阳,觉得特别内疚,他至今都不知道,她设下无数个局,将他的六个情人以及老婆,一个一个从他身边赶走。

11月底,红袖怀孕了。红袖没有把这个“喜讯”告诉王阳,因为红袖还不能确定他对自己的态度,刚好他忙着公司扩展的事,去成都出差了半年。等他回上海的时候,红袖的肚子已经显山见水了。对于红袖的意外怀孕,王阳竟然破天荒的没有训斥红袖,而是一本正经地说:“红袖,如果你能给我生一个儿子,我就一次性给你一百万。”王阳膝下只有一个残疾的儿子和一个软弱的小女儿,他迫切希望能够老来得子,将来好继承他的事业。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他愿意认孩子,却不愿认孩子他妈。红袖没有说话,偷偷去医院找了关系,做了婴儿性别鉴定。拿到结果的那天,红袖高兴坏了,因为她怀的是儿子。

第二年7月,红袖挺着八个月的身孕和王阳进行了一次谈判,红袖的筹码是肚子里未出世的儿子,王阳显然没有想到红袖会来这一手。红袖拿了一份计划书给他,上面写明了他们俩结合的优势,以及将来的发展,红袖句句见血,直指他的要害。而且,红袖告诉他,如果他不娶她,她会带着儿子离开上海。

8月1日,红袖和五十二岁高龄的王阳终于在上海浦东区的民政局拿到了结婚证。拿到那个红色的本本的时候,红袖突然哭了。9月底,孩子出生了,红袖成了一个典型的全职太太。可是这并不是红袖所要的结果,红袖想回到职场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可是王阳却死活不答应,他说孩子太小,希望红袖留在家里照顾。但红袖知道那些都是他的借口,他年岁不小了,他害怕红袖会一点点将他的公司占为己有。记得结婚那一天,他说过的一句话:“红袖,你其实比所有的人都有心计。”

建筑设计硕士 篇4

对于工科本科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的能力、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养成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1.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学术科研能力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学术能力,既是出科研成果的需要,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围绕着指导老师的课题进行的,指导老师可以在本科毕业设计中组织本科生和硕士生定期举行和课题有关的各种学术讨论会。如可以让硕士生先给本科生上一次课题的入门课,即作一个关于课题的较为详细的背景介绍。没有任何方法能像讲授课程那样帮助人去学习这门课程。因为要想讲好这次入门课,就要做大量的知识储备。硕士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主动阅读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主动驾驭知识,有利于启发思考,发展智能,培养创造能力。这个过程可以使硕士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问题,对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有充分的了解,如目前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硕士生在科研中最可贵的“超前性”,使他们永远不满足于对现有知识的掌握,既尊重知识,又勇于创新。同时结合课题的实验进展,安排本科生和硕士生作阶段性的课题报告,并安排质疑和讨论。在这种学术讨论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自由地交流,没有既定观念的束缚,也没有权威的压抑,硕士生在与他人的全方位互动、反馈中不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实现自我,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我教育水平,在多元、标,对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福斌,李冰.强化大学生的网络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62.

[2]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

[3]田延光.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方式的创新[M].赣南师范学院.

开放的人际互动和学术领域碰撞中激发灵感、创新研究、丰富人生。另一方面,这一系列的学术讨论也充分体现了硕士生的研究水平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听取报告不仅开阔了学生和教师的视野,拓展了知识面,提供了研究团队内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且报告后的集体讨论中也解决了不少研究难题。本科生在听报告时不但学到了报告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别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老师在享受这一过程中常常也会受益匪浅。

2.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硕士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引领本科生共同完成工作,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此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硕士生就是这个小组的领导者。确定合理的目标,制订适当的计划,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进行目标管理,工作中问题的处理会给硕士生提供很多挑战和锻炼的机会。为了达到目标,硕士生需要掌握适当的激励方法、需要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可以让本科生在硕士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和毕业设计有关的社会调查,通过指导本科生的社会调查,可以使硕士研究生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锻炼独立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硕士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许多硕士研究生面临着求学与就业及社会和家庭责任的多重压力,是一个亚健康的群体,大多只是啃书本,埋头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不去参加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一些活动,也不注重与周围人的交流,正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导致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些基础的实践能力不强。在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中,硕士生需要和包括本科生、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的老师在内的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协作,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事件会带来突发的问题,需要硕士生与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协调,从而极大地锻炼研究生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在这个过程中,硕士生走出原来的单一的小圈子,趋向于全方位的开放,并能较好地处理多方面的关系,接受多方面的挑战,适应多方面的变化,经受多方面的锻炼,培育多方面的能力。摆脱了有些用人单位对硕士生“坐下来不能写,站起来不能说,跑出去不能干”的不良评价。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时,本身也可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自身对科研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总结能力、讲解能力、协调配合能力等。同时,本科生可以更多地获得专门的一对一的讲解,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此外,这种模式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友爱团结、协作公关基本素质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

4.在本科毕业设计中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硕士生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通过指引本科生一步步地达成目标,增强了自信

[4]田秀云,李朝辉.师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高校理论战线,2004,(4).

[5]罗家英.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M].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

[6]林文强.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策略黑龙江高教研,2000.3.

本文系2008年度南昌大学社会科学校研究基金项目《网络视域中的高校班级德育工作研究》研究成果

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

张海霞1谢正权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系工程造价教研室,江苏南京211100;

2浙江登峰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1)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了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现状和人才特质要求,提出了工程造价人才的七个特质,并通过了专家论证会的审核。据此,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特质现状,提出了基于岗位需求进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关键词:岗位需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办学规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一线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在教育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第一,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学历教育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第二,文理学生比例增加,学生基础差别大,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兼顾学生个体发展;第三,高职院校教育重实践轻理论,重动作技能轻心智技能,能教学生一技之长而难以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第四,80后独生子女,由于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个性较强,欠缺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因此,找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需求,分析人才特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具有明显标志性特征的高职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因此,本文借高职院校改革契机,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从岗位需求角度分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

1.工程造价工作岗位分析

工程造价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始终的一项系统性工作,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一直到设计、施工结束,涉及的工作岗位繁多。我院根据企业调研和组织专家论坛,确定了目前造价相关的与高职院校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相一致的岗位有: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施工技术员、绘图员等,这些人员分别完成造价编制、造价审核、标的编制、投标编制、工程计量、材料采购、设备采购、分包管理、变更管理、成本控制、费用监理、工程制图等工作任务。根据高心,同时通过亲身体验传道、授业、解惑的历程,将产生为人师的自豪感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多用正面评价激励硕士生,为硕士生提供心理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昨天的自己比较,有一点点进步就要奖励自己。指导教师不仅要嘉许学习努力、学习效果好的行为,更要嘉许遇到困难不气馁、能坚持“一天学习一点,一天积累一点,一天提高一点,一天发展一点”的态度,以倡导一种积极的学习科研文化,不断地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积极进取的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励学生在校学习时能克服困难坚持下去,而且能使学生毕业后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面向公民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研究生教育密切相关。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志,又是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可以说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富有创新精神的硕士生群体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中最富活力的有生力量。充分利用本科毕业设计,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进一步增强硕士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升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职院校培养高技能技术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上任务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的技能培养目标。

2.工程造价人才特质分析

根据工程造价人员的工作任务,分析具体职业需求,拟定不同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问卷,形成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表,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一般能力,从能力出发,分析工程造价人才的特质,进行第二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工程造价人才应具有以下基本特质:

第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道德既是企业(或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又是从业人员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尤其是造价行业,由于其涉及费用较高,诱惑因素较多,因而对造价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更严格。

第二,熟悉建设法规、造价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法规、造价政策和技术规范直接规范、指导造价业务的开展。应用型造价人才主要处于造价业务的第一线,其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和员工自身的长远发展。

第三,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和谈判能力。由于造价工作往往要涉及工程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应用型造价人才不是简单的业务操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操作技术和技能,更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四,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应用型造价人才活动在造价行业第一线,对其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随时应付其市场变化。

第五,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计算方法。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费用计算方法有多种,对不同规则和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人员计算的正确性和业务的熟练度,是衡量其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第六,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造价编制与施工组织密不可分,同一个工程项目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可能都能满足质量、进度等要求,但产生的费用却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

[1]张润杰,刘维民,刘鹏.研究生参与本科实验教学发挥重要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7):108-109.

[2]于长青.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育人模式的构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7):10-12.

[3]于忠海.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学术资源构建与教学理念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9):44-46.

[4]张学义,史立伟.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J].职业时空,2009,(9):71-72.

[5]何江涛.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利弊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9,(2):42-44.

[6]冯晓丽.高师院校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7]常宝英.关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7,(5):165-168.

[8]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9]邱立友,高玉千,戚元成.理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10):26-28.

建筑工程硕士论文致谢词 篇5

在写作期间,杨老师在论文的方向、内容、结构等方面给我提出了大量宝贵的意见;杨建永老师的丰富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使我不仅在学习上也在做人上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必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谨向杨戬用老师表达我最真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蒋达华、任如山老师!在跟两位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中使我开阔了学习思路,能够在论文方面得到很多启发。感谢朱贞颖,跟她的探讨中给我了很多的思考,进一步的加深了我对学习及论文的认识和看法。

感谢我以前的同事、朋友们,他们给予我了很多经验方面的指导,使我避免了走很多弯路。感谢我的同学,在生活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以及在论文方面给我的支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在我学习期间,不断的给我鼓励与支持,特别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成为了我坚强的生活后盾。

同时,感谢江西理工大学的所有给我任课的老师们,感谢你们对我的指导和教育。

建筑设计硕士 篇6

摘要: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评估委员会的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但随着研究生教育不断改善,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各种生源背景的考生涌入,其缺陷也逐渐暴露,如培养目标与手段错位,一些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单一、基本功较弱,等等。因此,应重视建筑学专业职业性与学术性培养的整合,加强建筑设计实践教学,建立学术型和设计专题型并重的论文管理机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人才遴选机制,以提高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3—0097—05

一、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主要培养建筑学领域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可授予工学硕士或建筑学硕士学位,其中建筑学硕士学位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教育评估后才允许授予的职业学位。相比较于同专业的工学硕士而言,建筑学硕士学位具有明显优势:获得其专业学位者就表示其接受了该专业完整、规范的职业教育,具备从事建筑师职业工作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及建筑学评估委员会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使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社会作用,以及获得执业建筑师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并为我国建筑学职业学位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等专业评估相应学历的互认创造条件。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已有18所高校通过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教育评估,具有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资格。

从总体上看,建筑学硕士学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内,在教学体系、培养标准与要求、评估制度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框架,使得专业学位与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接轨,进一步完善了专业教育的制度环境。但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办学规模明显扩大,生源背景更加复杂、多样。再加上专业教育自身机制中尚存的一些问题,这些都给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筑学研究生教育规模日益扩大

我国于2001年开始研究生扩招,之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几乎每年均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报名人数达128万人,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50万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伴随国家建设的发展和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建筑学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规模也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逐年扩大,一些学校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招生规模就从几人扩充到数十人;对于具有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考生更加趋之若鹜。面对大量扩招,其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数量与高水平教师并不能及时与之配套,导致教学资源紧张。部分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多达几十名,使得他们指导的研究生在毕业答辩时由于人数太多而安排不过来,只好让毕业生在答辩时程序从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质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短时期内的办学规模的扩大化对有着生师比办学要求的建筑学专业而言,其质量上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扩招已经成为影响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非建筑学本科生源比重明显增加,专业背景多元化趋势显著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建筑设计行业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社会需求量大,建筑师收入较高,就业情况总体较好,这就使得众多考生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有着极大的兴趣。其中不少考生是以改变专业背景、改变学历背景为目的,这就导致众多非建筑学专业的本科考生出现。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近几年建筑学研究生的本科背景除了建筑学外还有测量、工民建、室内装饰、计算机,甚至还有医学专业,这就反映出生源背景的多元化趋势,而相似的情况在国内其他同类高校中也存在。

3应届考生全力投入考研,严重影响了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

由于竞争激烈,很多非建筑学本科生为了应付研究生入学考试,从大学二、三年级就开始复习考研;甚至有的学校原本五年制的专业,在大四时就同意学生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学生一旦考上学校,他们便调整计划,让只读了四年的学生毕业,这俨然成了学校和学生共同参加研究生“应试”。这样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即使他们通过了研究生人学考试,也必将在日后的学习中暴露出其专业知识单一、基本功较弱、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足等缺点。

4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存在着错位现象

“建筑学的研究生是画着进来,写着出去”,这是许多专业教师的感慨。建筑设计单位也反映:现在录用的建筑学硕士研究生其职业能力不如有两年职业经历的大学毕业生。这种现象反映出建筑学研究生教育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比较研究生培养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不难发现其中有趣的现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环节中,建筑设计是重要的测试科目,在初试和复试环节中都占有较高的分值比重,这说明在招生环节中重视选拔专业基础较好、建筑设计方面能力相对突出的、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学生。也就是说,入学选拔环节更注重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培养基础。而培养的“出口关”——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则是以学位论文为考查对象,只注重论文的学术性和学理性,不注重学生在建筑设计、建筑创作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入口关”是按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的目标设立的,而“出口关”检验的却是研究成果,即考察的是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

5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内涵尚显薄弱

与一般工学硕士相比,建筑学硕士应具有更显著的职业能力,其中的核心是设计实践能力。而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体现在建筑设计1和建筑设计2两门课程上,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并不突出,也不系统。对于研究生阶段建筑设计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建筑师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建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一)应重视建筑学专业职业性培养与学术性培养的整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硕士学位获得者必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强调了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学研究后备人才,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人才

培养目标与类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学术性”。在这一点上,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自然应与国家学位条例的要求相一致。但应注意的是,建筑学硕士同时还是一种专业学位,而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培养目标侧重点并不相同。专业学位主要以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毕业后研究生主要从事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这种职业是高级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技脑结合,它需要具有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建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更注重的是培养高素质的、获得执业建筑师必需的专业知识与训练的职业建筑师。在双重标准影响下,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既要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性要求,也应达到高水平实践能力的职业性要求,针对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法的错位问题,需要改善培养机制,实现培养目标的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整合。

1建立学术型与设计专题型并重的学位论文管理机制

以建筑学硕士学位的培养标准看,学位论文更应立足于设计实践及相关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设计研究,要求方案合理,专题论证严密,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因此,建议改革单一的学术研究型论文形式,增加设计专题型的学位论文,即以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为主,辅以适量文字性的设计专题研究。应当注意到,设计专题型论文与学术性论文相比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如何?什么样的设计专题研究才能达到建筑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只是做一个规模更大、功能更复杂、环境条件限制更多的题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相比将有怎样的区别?……相关的评价标准值得另题专门研究。但有两个基本原则可以明确:一是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设计专题,其选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度,完成的设计成果要有深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有成效,方案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体现出设计者较高的职业能力与素养;二是选题要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内容来支撑专题研究,诸如社会环境、历史文化、新技术、可持续发展以及关于建筑本体的美学、功能等领域均可涉及,通过专题研究能够体现设计者在专业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使设计专题能够达到硕士学位应有的学术性要求。

2进一步加强建筑学硕士的职业教育

强化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应以加强建筑设计实践教学为重点,在传统的培养方案中仅通过封闭、内向的课程设计教学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建筑设计教学应当进一步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性、复杂性、现实性的工程项目锻炼,进一步培养建筑学硕士的设计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的硬件条件是需要建立与市场接轨的工程实践平台。工程实践平台一方面在机制上可以承接实际工程项目,丰富研究生设计教学的选题资源;同时可以成为研究生设计教学的载体和高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场所;此外,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保障专业教师的职业实践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改革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在研究生阶段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灵活的“studio”模式及多题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倡导研讨式、实践式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围绕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前沿性专题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设计教学应加强设计实践全过程的训练。即实现调研—分析—设计—实施—反馈的—体化教学,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升级。

(二)良好的专业基础是高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

由于建筑学硕士与工学硕士客观上存在差异,决定了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能忽视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要求。针对目前建筑学研究生学习时间短、职业能力的系统培养也非重点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扎实专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专业基础是高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而建筑学专业良好的专业基础需要通过本科五年的学习逐步积累,学生应系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具备熟练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的专业能力。对于如何加强建筑学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笔者认为,今后一方面需要改革研究生人才遴选机制,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这对控制非专业考生的数量、缩小招生规模将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已通过选拔、但生源背景不同、不具有较好培养基础的,则应当在研究生培养阶段采取措施,加强其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1改革研究生人才遴选机制

通常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为笔试,复试为面试加笔试的综合测试,最终成绩是两个阶段测试综合评议的结果。其中初试占有较高比重,基本上采取书面考试方式。而现行的应试型入学考试不能全面考察衡量学生的专业基础,且“应试”考试可以使考生有针对性地做准备,所以也招致了大量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应试。

改善生源条件首先必须在改革研究生人才选拔机制上人手。第一,建立丰富的入学测试专家命题库,避免考试科目由少数教师多年重复命题而导致命题有明显的倾向性,从根本上杜绝考生进行猜题、压题等投机行为;第二,改革初试科目,初试主要以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重要相关知识的测试为主,对于建筑创作、建筑设计等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则进入复试环节,使初试与复试阶段考查的重点更加明确清晰,避免两个阶段测试均面面俱到、都不够深入;第三,改革复试环节,强化复试环节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的考察衡量,更加突出专业性;第四,复试通常是由多位有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参与,采用面试、笔试等多样的考查形式,对考生专业素质的综合判断比较更加全面、准确,因此可以加大复试环节在综合测评中的权重,选拔出真正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学生。

2增加先修课培养环节

对于通过选拔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非建筑专业学生,应增加本科先修课程培养环节,即原则上该类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完成本科先修课程学习。先修课程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本科阶段修课情况以及个人知识结构特点来制定,选修课程重点应针对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的薄弱环节,选课领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建筑设计类、设计原理类、设计技术类、相关知识类、文化修养类等。先修课应当至少涉及2个板块课程。

3实行弹性学制

由于先修课程的培养要求客观上占据了研究生的学习时间,为配合先修课程制度的执行,应当实行弹性学制,为学生完成学业提供必要条件。弹性学制为在正常修业时限的基础上最多延长不能超过1年的时间,以保证学生能完成所有的学习内容,并顺利毕业。

(三)应对规模化教育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化导致的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队伍紧缺,在短时期内又难以增强师资队伍力量等问题,笔者建议进一步发挥教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监管作用,建立相应措施,以提高研究生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1严格学位论文管理程序

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的出口关是学位论文,这也是教育评估审查的重点。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首先应加强论文的选题管理。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完成相关文献收集、阅读、资料整理和完成选题报告,接受统一的开题答辩。严格的开题答辩可以集思广益,为论文撰写铺垫良好基础。其次要加强论文写作过程的质量监控,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论文中期检查。“点”上检查是对开题环节中有一定争议、成绩不太理想的论文进行审查,“面”上检查则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审查。中期重点检查论文基本框架、论述逻辑、理论与实证研究情况、写作进度等,并对论文是否能如期完成做出评估,中期检查制度对论文的写作过程可进行有效监控。第三,加强论文答辩前的审查环节。可以采取学位论文校内、校外双盲审查制度,即送审论文必须“屏蔽”研究生及其导师信息,以使评阅人对论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顺利通过内、外两次盲审才能够说明论文质量达到了标准。面对扩招后大量硕士研究生等待论文答辩的局面,严格的送审制度将有助于提高论文的答辩效率和整体质量。

2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环节

在教育过程中可以从教学管理上增设对职业能力的统一测试和评价环节,具体形式包括:进行统一的快题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设计课程考核挂钩,如未通过则一票否决;对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成果采取导师组集体评议形式,而非导师个体评判,制定客观评议标准,确保成果质量和评价的客观、公正。设定职业能力的考评环节将有助于提高师生们对设计实践教学和学习的重视度,有助于保障职业能力的教育质量与效果。

四、结束语

建筑设计硕士 篇7

近几年来,随着硕士培养方案的改革,传统的教务工作模式,比如人工选课、提交论文、申报答辩等,既耗费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又过程拖沓繁杂。在此情形下,开发一个工程硕士日常教务事务管理系统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系统的开发任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1 系统分析

工程硕士管理系统是软件学院网站建设的一个子模块。本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对软件工程硕士的无纸化管理工作。按照研究生培养的大致流程环节,主要拟以下几大模块进行信息化管理:用户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导师选择管理和论文阶段的管理等工作。

1.1 需求分析

该系统的用户分为学院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员三部分。而我们分析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操作者就是教务管理员,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出现的。所以限于本文篇幅,以下基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对系统作一个详细分析与介绍。

本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模块组成:

1)用户信息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有:教务员录入用户信息(单个录入和批量导入),查询用户信息,受理和查询学生学籍变更申请和信息,查询和维护学生学费信息等。

2)课程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对课程的安排,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维护课程大纲,管理教师的文档提交,录入考试安排信息等。

3)成绩管理

该部分要做的工作就是:教务员复核任课老师上传的成绩,查询和维护某课程所有选修同学的成绩,查询某个同学选修的课程成绩等。

4)导师选择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维护可带工程硕士的导师信息,设置选择导师的期限,查询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结果,调剂导师选择结果并发布。

5)论文阶段管理

该部分主要完成的工作是:教务员设置论文材料的提交期限,查询和维护论文材料的提交情况,分配匿名待审论文和查询评审结果及意见。

以上就是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划分了该工程硕士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也即是本系统的全部功能模块。

1.2 UML建模

在分析本系统时采用的是用例驱动的方法来获取需求。本用例是从教务管理员的角度,通过描述教务管理员与系统的交互来理解系统的功能。要建立需求分析的用例模型,首先是获取业务角色,然后从参与者中找出用例,确定了系统参与者和用例之后,即可得到系统的用例图(如图1)。这儿以学生信息管理功能为例来介绍用例图在需求分析阶段的作用:可以很清晰地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该模块所要完成的功能。为接下来的系统设计,活动图和时序图,以及归约类的分析奠定基础。

2 系统设计

2.1 平台的选择

本系统采用的是ASP.NET技术体系,其具有开发性好、运行速度快等优点。ASP.NET是Microsoft发展的新型体系结构.NET框架中的核心要素,建立在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通用语言运行库)基础之上,完全基于模块和组件,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定制性。总之,ASP.NET是服务器端技术,它允许用户使用功能完善的编程语言创建自己的动态Web网页,有效地提高了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2.2 架构描述

整个工程硕士管理系统构架采用Web流行的B/S架构,ASP.NET技术作为中间件,以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了该系统的一般功能。从结构和功能上,系统可以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层体系结构(如图2):表示层位于客户端,相当于用户界面,即Internet Explore等Web浏览器;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核心部分,担当主要的应用处理任务,包括处理HTTP请求以及一些实体类、对应的事务类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和交互;数据层位于低层,以ADO.NET为接口,Microsoft SQL Server为架构,主要处理逻辑业务层对数据的请求。

表示层:负责页面逻辑,专门对数据进行显示。只是对数据进行显示,不处理。

业务逻辑层:负责协调数据访问层和表示层。数据在其中进行处理(比如验证,统筹等操作),大量的计算都在这一层,可以算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层。

数据访问层:主要是数据库访问的接口协调。它专门用来传输数据。可以认为是仓库。

三层架构的最大优点主要是修改方面,各层修改对其他层基本透明,所以在系统迁移或者升级的时候不会有太多伤筋动骨的地方,而且对系统的伸缩性也有很好的支持。

B/S结构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联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维护。这样使得整个系统在维护和升级方面变得简单,从而使成本降低,而且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

2.3 逻辑业务层的设计

在业务逻辑层,一些事务类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数据,该层的动态行为模型可以由泳道图(分层的活动图),时序图来描述,这两个图也是设计和迭代类图的基础。本文就以查询学生信息用例的活动图和时序图,来说明业务逻辑层的设计过程。图3反映了相关事务类和实体类之间的活动关系,这种仿照三层架构结构画出的泳道图清晰地描了各事务类在其对应层的活动,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图4体现了这几个类之间的交互和时序关系。

3 关键技术

3.1 UML建模技术的应用

UML是一种标准的图形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一种标准标识,是一种建模语言的规格说明,是一种表示的标准。

UML与其它建模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易于使用、表达能力强,可用于可视化建模;

2)与具体的实现无关,可应用于任何语言和平台工具,可应用于任何软件开发过程;

3)简单并且可扩展,无须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4)为面向对象的设计与开发中涌现的高级概念提供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5)与软件工程实际经验集成;可升级,具有广阔的适用性和可用性。

3.2 AJAX技术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Technology and XML)是基于JavaScript脚本和XML封装数据的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异步交互技术。一方面可以利用客户端闲置的处理能力承担一部分服务器的工作,减轻带宽和服务器的负担;另一方面降低了页面重载的频率,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利用Ajax技术设计的B/S模式的OA系统,不仅减少了页面重载次数,而且充分利用了客户端的计算机资源,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担。对用户而言,无刷新的更新页面减少了等待时间,操作更加快捷、方便,更加符合人性化设计要求。

3.3 系统安全性

ASP.NET 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是建立在Windows安全性和IIS安全性基础之上的。在实现时,系统主要采取了以下的安全策略:

1)身份验证方式:采用ASP.NET提供的表单身份验证。

2)授权策略:基于角色的授权策略,对操作的访问根据调用方的角色成员身份加以保护,使用角色将用户区分为在应用程序内共享相同安全权限的用户组。将用户映射到角色,当用户有权执行所请求的操作时,程序使用固定身份访问资源。

3)数据验证:验证数据类型、过滤任何非法性输入,尤其是防止SQL注入攻击。由于本系统基于内部局域网架构,故只采用了客户端JavaScript脚本进行数据验证,既能达到安全性的要求又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节省了宝贵的网络资源。

4 结论

办公自动化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和应用不仅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章显学校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

本系统现已开发完成并即将投入使用,把学院中日常办公事务进行了统一管理,实现了与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美)MiehaelOtey,Denieileotey.ADO.NET技术参考大全[M].史创明,崔金铃,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意)Dino Esposito.ASP.NET2.0技术内幕[M].施平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邱郁惠.系统分析师UML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邹晨,鲍利剑.Web2.0动态网站开发:Ajax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郑刚.基于B/S模式的网上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6):119-120.

[7]陈旭,张学杰.基于ASP.NET技术的Web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1).

[8]王丽敏,基于B/S三层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山东科学,2005,7.

建筑设计硕士 篇8

办公自动化系统 (简称OA-Office Automation) , 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主要是计算机技术) 使办公室部分工作逐步物化于各种现代化设备中, 并由办公室人员与设备共同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与信息资源, 实现现代化办公, 达到无纸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高校办公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办公效率、保障管理信息的公开与畅通、管理关系的协调与统一, 已成为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传统的办公中, 由于采用手工处理的方式, 对于处理那些重复、繁杂的工作, 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也缺乏实时性, 影响了工作效率, 同时还伴随着很多手工操作造成的差错。所以, 提出将工作流和时序逻辑应用于办工自动化系统, 通过强大的群件性能并结合以时间控制, 满足用户信息流动、资源共享的要求, 更好的帮助用户实现电子协作、及时通知、提高办公效率。

办公自动化的引入是对传统办公方式的变革, 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传统的信息处理中, 对文字处理、信息的传递、存储与检索实行了现代化管理。高校办公自动化的实施使学校办公人员从繁忙、低效、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质量。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即是适应高校发展新形势的需求, 又是数字化校园深入发展的迫切要求。

当前, 福州大学虽具有了本科教务管理系统及研究生管理系统, 但在工程硕士教务管理这方面还有所不足, 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 (面对的都是在职人员, 接受的不是全日制的脱产培养模式, 而是在职不离岗这种方式, 他们不像全日制在校生可以相互交流, 共同探讨问题, 工程硕士的每个学生工作于不同的地方, 居于不同的岗位, 平常很少接触, 彼此的信息比较缺乏, 不利于沟通) , 如何更有效的来管理这部分学生, 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以相互交流, 使教学更规范, 是福州大学继本科教学评估后, 继续完善教学质量, 解决办学的深层次问题, 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实现"东南强校"的一个迫切问题。

2、该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工程硕士教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其实现的目标在于:参考福州大学工程硕士的管理规范, 开发设计实现一个工程硕士自动化管理系统, 从工程硕士入学开始, 导师的选择, 课程的选修, 系统的自动排课, 成绩的管理, 论文管理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 论文的审查) 等并提供一个论坛平台给各个学生相互交流。

2.2 研究内容

工程硕士教务自动化管理系统参考福州大学工程硕士的管理规范, 开发设计实现一个工程硕士自动化管理系统, 从工程硕士入学开始, 导师的选择, 课程的选修, 系统的自动排课, 成绩的管理, 论文管理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 论文的审查) 等并提供一个论坛平台给各个学生相互交流,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对当前OA系统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 对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程序进行系统研究;

2) 对.NET Framework、ASP.NET、AJAX, Factory设计模式、三层架构等.NET开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布局系统的各个模块, 使系统有更强的鲁棒性。

3) 采用遗传算法, 实现自动排课系统。针对手工排课工作量大, 且容易造成课程冲突这一特点, 我们将采用GA算法, 综合考虑排课系统中的各个因素, 设计一个好的适应度函数, 智能的解决课表的生成。

4) 提供短信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个人PC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同时, 无线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手机迅速普及, 而短信业务由于成本低廉, 实时性强等特点得到了公众的普遍使用, 建立以PC为核心的短信平台, 可以存储个人实时和历史的短信信息, 扩展手机功能。针对就读工程硕士的学生很分散, 不方便群体通知, 但每个学生都已处于工作岗位, 每个人都拥有手机这一情况, 当课时临时取消、以及何时提交开题报告、提交最终论文需要通知学生时, 系统可以通过短信告知学生, 使学生们能够及时的收到通知。

5) 论坛支持。现在很多人都使用QQ进行交流, 但由于腾讯的QQ群信息量一旦多的话, 信息会被截断, 特别是连续几天没上网后, 某一天上网后收到的QQ信息不全, 会给人QQ群不知道再谈论什么事情的现象。所以我们, 提供了论坛的支持。论文的支持可以永久保留。且论坛的公告页有利于知道最新学校的动态和相应的通知。V3.2MAX和V0.8C硬盘保护系统与eMagic硬盘保护卡的功能对比。

3、本课题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采用分阶段, 逐步递进的方式开展研究。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的:

1) 系统涉及到的理论及技术。

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 了解目前自动化管理所涉及到的技术。对.NET平台及其相关技术 (NET Framework, ASP.NET, AJAX等) 进行研究。

2) 系统分析:拟采用Visual Studio2005集成开发环境+SQL Epress2005数据库构建系统。

系统采用B/S模式。利用Rational Rose建模工具合理构造数据库。

3) 短信支持功能。

了解短信息的收发原理。了解短信的几种接入技术。掌握PC机如何利用RS232串行端口进行短信的收发。

4) 自动排课的实现。

理解遗传算法的理论原理, 掌握遗传算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排课系统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因素, 如何对排课系统进行编码。设计如何对排课系统进行交叉变异运算, 设计一个好的适应度函数, 尽可能使排课生成的课表符合各个条件 (教室的使用, 老师的授课时间, 学生数量等) 。

5) 论坛的支持。

拟采用目前网络上使用最多的免费论坛模板Discuz来实现。

6) 系统性能分析。

拟采用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 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监控, 发现系统瓶颈, 完善并提高系统性能。

4、结束语

本课题实现了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 不单单可以用于工程硕士管理, 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教务管理, 本系统的特色之处在于加入的短信通知功能, 利用遗传算法解决自动排课并生成课表。

摘要:结合工作实践对我校工程硕士教务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net,框架,工程硕士,教务自动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侯红。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2].刘智平.基于_NET的高校学生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大学。2006年

[3].张文修。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米凯利维茨Michalewics, 周家驹, 何险峰。演化程序:遗传算法和数据编码的结合。科学出版社。2000年。

[5].周学泳, 石丹。短信息 (SMS) 与WAP的开发及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年。

[6].杨景林, 张爱玲。基于web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科技广场, 2008年03期。

[7].徐琳。吕磊, 洪志金。基于B/S结构的高校教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脑与信息技术。2001, (3) 。

[8].谢红武, 罗义良。浅谈教务管理中的办公自动化。教育与职业。2006月11期。

返乡硕士种果园 篇9

与牟永刚接触, 寥寥几句谈话便能让人感受到他富于条理的思维和健谈的性格, 以及高等学府熏染出来的浓浓书卷气。也许, 这样的知识积淀便是牟永刚成功致富的重要原因。

农家孩子立志早

牟永刚的父辈都是农民, 农业对他的影响可谓与生俱来。高考时, 他用一所所农业院校填满志愿。如愿进入大学后, 丰富的知识、精深的理论, 使他的视野迅速开阔, 理论结合实践的想法便时常涌动于心。于是, 他开始动手搞一些种植实验, 但知识储备的局限令他举步维艰。为此, 他在完成本科学业基础上又考取了果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继续充实自己, 并立誓学成后回报这片生养他的热土, 做出一番事业。

阳光总在风雨后

用一波三折来形容牟永刚将理想付诸现实的过程并不为过。起初, 他在大学期间创业, 遭到父母强烈反对;后来, 他辞掉城市的优越工作返乡, 更让亲朋不解。回乡后, 他所面临的难题接踵而至: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家人反对……父母甚至铲倒了他引种的树苗, 用他的实验田种菠菜喂鸭子。面对这种困难几重天、酸楚无人明的境况, 他从未想过放弃, 最终靠着坚持和韧劲, 以及朋友的帮助与鼓励, 将难题逐一化解。创业过程中, 牟永刚自己研制并培育出彩色马铃薯的经历, 成为他宝贵的人生财富。“风雨过后有晴天, 拨开乌云见月明”, 在品尝收获甜头的同时, 他的志向更加远大。

现在, 牟永刚的果园已颇具规模, 纯种植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包括多种果树及部分芳香植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果品当属“财瑞一号”大樱桃。牟永刚兴奋地说:“‘财瑞一号’大樱桃同时具备了各种樱桃的优良性状。其树势、果形、口感等生物学特性虽与毛樱桃相似, 但经过去粗取精的改良后, 适口性与甜度、耐贮性、单果重均远超母本。”

带上特色产品参加宣传活动或农展会是牟永刚的家常便饭, 他始终认为, 产品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宣传, 不仅推销了产品, 还广结了客源, 使交易双方都取得收获。如今, 牟永刚通过果品及苗木种植、销售这种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 已在东三省、内蒙、河北、湖南、广东等地积累了广泛客源。

产品服务是法宝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 牟永刚开始利用网络与同行或客户交流想法、经验, 对于未普及网络的地区, 他也会用电话与合作商保持联系。每逢客户遇到技术难题, 他都会尽可能帮助解决, 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他坦言:“创业初期, 因为对市场运作把握不够, 也吃过不少亏。但是, 我始终坚信, 唯有产品过硬, 才能获得认可;只有真诚服务, 才能打动人心, 而我则享受这个被认可的过程。”凭借着执着与坚持, 他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现在, 家人主动帮他管理老家的果园, 而他则潜心钻研技术和市场拓展。

总结经验创财富

建筑设计硕士 篇10

关键词: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培养模式,实践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 我国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 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企业研发人才。近年来, 我国专业硕士发展迅速, 2014年的招生人数更是接近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但由于起步晚, 当前我国专业硕士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脱离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其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分析。

科技论文写作是对创新实践活动的思考和总结, 对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水平总体偏低, 缺少创新点, 如不受到重视, 将与我国高校培养创新型企业研发人才的目标相违背。本文分析了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状况, 总结了其中的问题和困难, 并结合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经验, 在专业硕士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和普通学术型硕士相比, 专业硕士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显得较为薄弱, 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都不是很理想, 相当数量的科技论文只注重于现象、方法和概念的表述和总结, 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 不少论文由于与实践相脱离, 缺少实验数据和结果, 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模式不利于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

专业硕士要求毕业后能够承担生产、研发、技术服务等的一线工作, 与传统的纯学术上的研究生教育相比, 高校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更着重于联合企业生产研发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因此, 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就要求增多实践实习类教学。以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为例, 他们有一部分时间是在工厂或企业中度过, 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必然会减少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时间和能力。

2. 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高校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 但课程主要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及内容, 学生只能学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 缺乏基础载体, 对于给定的研究对象, 用什么方法加以研究, 还是无从知晓。而且, 高校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方面结合得还不够, 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成果如实验数据等归纳整理到科技论文中去。

3. 学生写作能力差, 主动性不强。

目前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写作水平较低, 面对科技论文感到压力很大, 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写作, 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科学问题研究。不少研究生对科技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毕业设计都采取应付的态度, 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学生还存在实践过程中不知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不能很好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等问题。

4. 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进行科技论文的创作, 需要大量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科技论文写作活动的开展, 如开放高水平科研平台资源, 开展交叉学科学术交流, 定期开展课题组科研报告, 邀请有经验的老师和同学做学术交流等活动, 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能够锻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并分析科研资源和综合运用科研知识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但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培养主要停留在理论课程方面, 缺乏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知识构成既要专业又要全面。加强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实学生的专业知识, 也有助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和总结归纳能力的提高。笔者从专业硕士的特点入手, 针对这个新生的研究生群体探索和归纳了如下几点提高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举措:

1. 提高高校对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的重视。

首先, 我国现有的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 高校各级领导和老师应从制度上重视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 采取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 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强化管理和监督机制来保证论文写作质量。其次, 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制, 导师在提高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为此, 各高校需要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打造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增强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使命感, 聘请具有丰富写作经验的老师授课。最后, 高校应重视专业硕士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 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注重写作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 优化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

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教学主要在理论层面, 对于专业硕士而言, 可以通过结合写作理论课和写作实践课来达到优化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 除了向学生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要求和创作思路外, 还应做到: (1) 向学生介绍和演示常用的论文检索方法。例如对材料工程硕士而言, 要使学生学会利用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ISI Web of Science、EI Village、Springer、Elsevier和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资源查询文献。 (2) 向学生介绍不同研究方向的中英文专业词汇和关键词, 以利于学生检索和阅读文献。 (3) 教会学生使用Excel、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 现场演示, 增加学生学习的好奇感和积极性, 让学生学会软件的实际操作。 (4) 举例说明写作过程, 在学生心中确立参照, 激发其写作的动力。 (5) 实时以作业强化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进行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 以撰写综述类论文的方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3. 建设科研平台、举办科研活动。

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是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有力手段。为此, 各高校应注重科研平台的建设, 如开设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 成立专项创新基金用于学生科技立项及科学研究, 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实验, 以及通过校企结合和科研孵化搭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条件。学生在各种科研平台的有力推动下可以将其科研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结合项目内容撰写科技论文。同时, 高校应注重创造有利于学生科技发展的学术研讨氛围, 利用科研活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强化研究生课外训练, 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专题讲座,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科研竞赛等, 使学生掌握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 充实专业知识。此外, 高校应完善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 可设立科研基金对研究生科技论文等科研成果给予奖励, 转化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 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4. 联合实践教学与科技论文写作教学。

科研实验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旨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 把课内教学、课外科学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较快地承担起企业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的实际一线工作, 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的比例要高于传统的研究生教学。针对专业硕士的这一特点, 应强化学生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系统地构建联合专业硕士实践教学和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来提高专业硕士科技创新能力的内容和实现方法。首先, 需要学校重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 结合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 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利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来推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 需要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理解, 增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用科技论文的创作思维去进行科研实践活动, 也能将实践中的收获运用到科技论文的创作中去,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校目前和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有十六名材料工程硕士, 学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培养模式上实行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 已与华益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招商局铝业 (重庆) 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永红机械公司、成量集团有限公司、都江堰光明玻璃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课程体系上, 学校为突出专业硕士特色, 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群, 开设有材料成型、粉末冶金、微纳米材料与器件和薄膜材料四个研究方向。学校还实施专项基金, 设立“材料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既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 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基于以上优势并通过研究生的写作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专业硕士近两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科技论文十余篇, 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现阶段针对专业硕士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模式还不够完善, 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改变传统观念, 推进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 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衣学磊, 蒋承.中美两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5) :33-37.

[2]李廷希, 等.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科教导刊, 2013, (4) :24-25.

建筑设计硕士 篇11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称为专业性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1]2011年我国招生院校首次招收应用心理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作为新开设的专业性硕士学位,与学术性学位中的应用心理学硕士有相似之处,但从专业学位视角人们更关注的是与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区别与特点。由于应用心理硕士开设不久,目前关于它的研究尚未发现,本文将对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其应用心理学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剖析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以此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學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采用的是必修-选修-必修环节这样的课程体系(如表1)。攻读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两年内应修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不少于18学分,专业实践实习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程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分成几类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根据课程模块来进行选择,选修最少不低于8学分。攻读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26学分,选修8学分。

在必修课中,应用心理硕士的课程设置了3门方法类的课程和3门专题性研究课程,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设置了3门平台课和两门研究性课程。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偏重于掌握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偏重于了解学科最新动态及其应用前景。

在选修课中,两种硕士学位专业的选修课开设的门数均较多,但是要求学生选修的力度均不大。应用心理硕士开设的选修课程基本都涉及到实务或技术,应用心理学硕士则偏重理论,多为研究专题、研究进展等等。应用心理硕士关注实际操作,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本学科现代发展情况的学习与研究,对实际技术与方法的关注不突出。

在必修环节,应用心理硕士注重实践环节,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有严格要求,应用心理学硕士则注重学术活动。综观二者的课程设置,我们发现,专业学位的应修总学分比学术学位的应修总学分少,由于两者的硕士学位的种类不同,其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具有明显的差异,应用心理硕士突出了实用性,无论从课程内容、选修课程的细致划分还是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重都可以看出。而应用心理学硕士注重的是心理学系统理论的学习、学科前沿情况的了解以及获取国外学科进展的能力(即外语能力)的培养,其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明显偏重于理论研究型。两者课程设置的层次清晰,分别突出了“职业性”与“学术性”。

(四)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比较

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取课程学习、论文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其专业实践课安排在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2]其具体的培养方式要求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成立导师组,并吸收企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等加入导师组,采取集体培养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养工作。

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采取课程学习与论文并重的原则,用于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得少于1年。学位论文开题时间放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初,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初进行。[3]中期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或提前攻博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在研究生期间必须达到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答辩方能毕业。

通过比较二者的培养模式,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学习年限少于应用心理学硕士,应用心理硕士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能力的培养,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重科研能力与水平的培养。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成立导师组,采用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并聘请企业、公共管理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員和相关专家参与教学、培养工作,[4]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往往是一个导师专门指导自己的研究生。专业硕士着重培养实干家,为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与管理工作提供所需人才,学术硕士则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着力为科研机构提供博士生生源。这一点在二者的培养模式中都有体现。

三、结 语

本文以西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方案为例,比较了二者在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的异同。笔者发现,二者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某些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一个着重应用研究、一个着重理论研究,一个着力于应用创新、一个着力于理论创新,一个重在实践,一个偏重理论。同样,二者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的侧重点特色鲜明,应用心理学硕士更加趋向理论性,而应用心理硕士则趋向实践性和职业性。

参考文献:

[1] 肖琳.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J].四

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2):32-33.

[2]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EB/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article.php?

articleid=236[2012-06-06].

[3] 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EB/

OL].http://pgs.swu.edu.cn/new/peiyang/sort.php?sortid=8

[2012-06-06].

[4] 王莹,朱方长.我国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2):100-102.

Comparison of Training Programs between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and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GAO Yuan

Abstract: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as a new professional degree,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in academic degrees. The study compares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with that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psycholog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 and analy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会计专业硕士(MPAcc) 篇12

MPAcc, 一个新时代孕育出来的会计产物。

会计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历程中, 许多民族和国家都为会计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西方经济学已不再满足于定性演绎与归纳推理式的规范方法, 转向热衷于以数字与公式为武器的实证分析。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会计制度演化的过程, 实证法也自然而然的涌入中国会计研究领域。这就引发了MPAcc实务性的重要性。

出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经过始自1992年的会计改革后的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在众多会计领域达成了一致, 这是中国会计的一大进步, 也是中国会计对世界会计的一大贡献。

中国会计界基本上也是一直参与会计教育活动的。首先, 财政机关作为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 不但承担指导和组织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培训;还亲自领导一大批财经类院校, 组织审定会计专业教材, 其次, 中国会计学会也专门设立了会计教育研究组, 并定期举办会议, 一组织关于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推动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本科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我国知名会计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阎达五教授, 在研究和总结了美国的会计教育和改革后提出:要改革我国的会计教育, 首先“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 是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定力教育目标,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M a s t e r 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Accounting, 简称MPAcc) 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 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 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 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 各有侧重, 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 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要转变教育观念, 既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 又要深入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有规律;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与保障制度, 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培养质量。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相比, 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 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MPAcc后, 学员将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会计毕业生最终将步入会计理论与实务界, 因此, 会计教育就不可能离开会计职业界的参与。

(1)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曾于1993年的第11届会议上专门讨论会计教育问题;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也专门设立了会计教育委员会来指导会计师的后续教育并对正规教育施加影响, 并发布了一系列的公告。

(2)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泰国会计职业界提出了加强会计职业发展的21条战略, 其中前9条定名为教育战略, 内容涉及会计教材、教师、教育实习以及教育界与会计职业界的合作、对会计教育的要求、乃至会计学生组织的活动等等。

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培养基地建设, 不断改善培养条件, 是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 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 积极选聘会计实际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场所及设备条件, 加强教材、课件、案例库建设和图书资料、网上文献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网络接入条件等教学设施建设。要与会计实际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能提供良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

摘要:会计专业硕士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学科, 是会计通往实践的进一步道路, 是现在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个科研项目, 是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上一篇:离岸银行下一篇:政治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