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2024-10-10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通用12篇)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1

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如果有滑坡、洪水淹没或海潮侵袭可能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应考虑人员疏散的安全和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2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迅速崛起, 现代物流管理制度及现代的物流管理设备大量用于仓储项目。广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 主要服务项目有仓储、运输、快速物流品分销、配送、物流策划、物流信息、咨询等。原来的仓储条件已远远不能满足大物流的需要。为了更积极地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更好地根据仓储行业发展潮流, 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现状的分析, 认识到要使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 使企业能在市场上保持优势, 必须拓展现有技术设施, 扩大规模。南方物流基地的建设, 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改善生产环境, 经济效益显著。

2 工程概况

南方物流有限公司南埔基地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占地面积9.7公顷, 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物有:2栋单层仓库、1栋7层综合楼、1栋三层食堂。

3 物流类型分析

物流配送中心必须是具有较大规模的物资集散或转运地点。属于物资集散类型的如大型物资仓库, 它主要在物流系统中起调节和缓冲作用, 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又如商业连锁系统的配送中心, 主要是为了降低物流系统的成本, 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物资输送末端系统效率等。属于转运类型如港口码头、空港等, 其作用是实现运输方式的转换。再如, 铁道货车编组站和汽车货运终端站, 其作用是将货物重新组合, 进入下一阶段的输送。也有一种大规模的仓库群, 形成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

南方物流基地是一个较大规模的, 以存储功能为主的物流基地, 兼有转运和集散功能, 物流策划、物流信息, 也扩展至配送功能, 因此在规划与设计方面也有较高要求。

4 物流基地的选址

4.1 项目对场地的要求

⑴储及进, 运及出有配套的公路交通网, 交通方便;

⑵便于检验;

⑶配套设施完善;

⑷留有发展余地。

4.2 选址位置

生产或服务系统所在的地区条件对系统的运营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物流中心这样服务性的系统, 它的存在几乎完全决定于外界环境。经反复研究论证, 确定南方物流基地位置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创大道南埔仓储地块。对于南方物流基地的选点, 从环境条件看, 完全具备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的条件。

4.3 基础条件

南方物流基地地址位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创大道, 毗邻广园东路, 电力、电信、邮电、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齐全, 条件良好。

4.4 工程地质条件

据基地的详细地质报告资料, 该地段地质良好, 适宜一般工业建筑。

5 总平面布置

5.1 布置原则

⑴合理布置, 满足城市规划;

⑵近远期结合, 留有发展余地;

⑶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⑷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⑸简化作业流程;

⑹缩短生产周期;

⑺力求投资最低;

⑻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⑼绿化地率不少于30%。

5.2 总平面布置

⑴总平面。本工程用地面积为97000m2, 用地为长方形, 东西走向约400m, 南北走向约250m, 西临70m大道, 南临60m道路。主要建筑物有A、B座仓库, 占地面积分别21100m2, 综合楼占地1600m2, 食堂占地580m2, 建筑物主要为长方形, 综合楼及食堂沿70m大道布置, 建筑物的间距>1H, 既满足建筑设计防火间距的需要, 又便于车辆货物装卸。物流基地两个出入口分别设于南、北面, 主入口设于南面两库房中部临60m道路, 便于物品运输。 (见图1)

⑵竖向布置。场地较为平坦, 场内地面设0.3%~0.5%的坡度, 在场地建筑物周边设排水管, 排向西边接入市政排水管。

⑶道路布置。物流区集中较多的物流企业, 每日的运输量十分庞大, 这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很高。规划需要结合所处位置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行资源配置, 积极发展考虑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城市配送等, 以实现货畅其流。道路布置还要满足消防要求。

物流基地内各库房均设环形车道, 注意考虑装卸货物的长车需要, 库房之间设26m道路宽度, 其他路宽为16m、8m, 道路转弯半径12m以上。

⑷通讯网络规划。通讯网络建设是物流中心信息沟通的重要保证, 在对信息量进行预计的基础上, 合理铺设光纤线缆, 从而实现基地内外企业资源、信息的快速高效交流与共享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支持。物流基地规划中要注意信息平台的规划, 通过物流信息整合已有资源, 构筑物流信息平台。

⑸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食堂、停车场、集装箱堆场、各类仓库的交通线路。

⑹绿化布置。物流基地内绿化覆盖面积要达到总用地面积的30%, 还考虑利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空余地带进行绿化。

对绿化的要求, 通过绿化来改善环境, 起到防噪音、防尘的目的。

点、线、面相结合, 以中心区为核心, 库房周围绿化为基础, 通过库区道路形成一个环境优美的库区。采取快长密植的办法裁植较大树苗, 尽快取得绿化效果。混裁花坛以艳丽的色彩为主, 使花坛花团高矮有序, 并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绿地设计既要朴素大方, 又要活泼简洁, 配合中心绿化, 形成四季常春的优美图景。

⑺预留用地。考虑物流基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及不可预见因素, 一般应预留5%~10%空地, 近期可作为绿化。本物流基地在东边留有可持续发展用地。

6 建筑物设计

6.1 库房设计

库房的设计, 主要考虑在满足防火分区的前提下, 尽量创造大空间以便满足现代物流设备的应用, 便于布置自动货架, 减少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

仓储、流通加工区。这是物流基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这部分面积根据物流基地功能定位的不同, 一般在物流基地总用地面积的30%~40%之间。主要提供标准化的各类仓库, 为客户提供仓储和配送等服务, 同时也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场所。主要包括各类库房 (收货区、收货暂存区、存储区、流通加工区、发货区等) 。

本项目库房2座。平面尺寸为100m×200m, 层高10m, 柱网8m×25m, 钢筋混凝土柱, 轻钢屋面结构, 外墙为轻钢结构, 屋面坡度6%, 按现行规范设防火分区, 内外地台高差1.2m, 设有装卸平台, 以便装卸货, 库房间距31m, 装卸货物的长车运转较自如。库房的每个分区两端都有卸货平台及雨棚, 装运货物十分方便。外墙1.2m以下为砖墙, 上部用轻钢, 贯彻经济适用的原则。

仓库区域设排风系统、电气及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及自动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配置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电话通信系统;配置与其业务技术、仓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配置完善、清晰、醒目的标识系统等。

6.2 辅助建筑物设计

办公区是基地管理中心, 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入住基地企业的需要, 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等管理机构和基地建设、管理、招商工作办公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生产人员的休息需要。

物流基地综合楼的占地16m×100m, 1~3层为办公, 层高4m, 4~7层为员工宿舍, 层高3.5m, 竖向交通, 配有电梯。办公与宿舍交通组织分开布置。

食堂作为物流基地辅助建筑, 在设计中也要重视。因为良好的生活环境能促使人们有一个好的心境,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基地的食堂设计中, 造型上选用艺术的曲线平面, 立面上幕墙与窗相结合, 在餐厅采用幕墙, 使人们在就餐时, 同时可欣赏室外庭园风景, 感觉很好。平面上, 二楼设一些贵宾房以作商务之用, 三楼作为娱乐厅, 大大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6.3 建筑防火设计

物流基地内建筑物的防火设计一定要根据生产火灾危险类别, 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严格设置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出口。

本物流基地建筑物各生产及辅助建筑物的装饰材料采用非燃烧材料, 库区内建筑物的生产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安全出口数量及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设置。

6.4 主要建筑物 (见表1)

7 结束语

现代物流主要是现代服务的核心领域之一, 是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巨大的牵动性, 一个优质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不仅与建筑规划及条件分不开, 还涉及资源环境等因素。良好的设计方案不仅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 还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只有对它进行认真研究, 根据物流基地特点, 综合考虑, 才能提供优质的建筑设计成果。

摘要:近年来, 我国的物流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如何对物流基地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直接关系到物流的管理及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 根据工程实际阐述物流基地的设计。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3

关键词:现代建筑;协同育人;三维一体;机制体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30-03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张志(1976-),男,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工程技术及高职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东 广州/510440)

赵惠琳(1958-),男,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图学及高职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东 广州/510440)

蔡东(1967-),男,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技术专业及高职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广东 广州/510440)

左晓琴(1971-),女,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工作。(广东 广州/510440)

在当前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现代建筑领域已经从传统能耗型走上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采用工业化和绿色节能的现代建筑施工技术已成为解决节能减排、劳动力短缺和环保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大力发展和推动集绿色节能、建筑工业化,建筑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信息化等多专业、多学科的现代建筑技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一线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还是基于对传统建筑施工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当前建筑企业急需的大批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熟练掌握现代建筑管理、施工、信息等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突破传统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瓶颈,培养适应现代建筑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建筑类高职院校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协同育人在现代建筑急需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分析

1.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方式不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市场需求

以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方式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在以教授专业理论和传统建筑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对于新形势下倡导工业化、绿色节能、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建筑技术来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不断应用和发展,要求育人与行业的发展同步,育人质量要以对专业技术的实践能力以及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判的,而学校的师资并不具备与时俱进的企业现场经验,自身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也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者、使用者和评判者,同时企业也是现代建筑技术的应用与实践者,拥有学校难以复制的技术实践场所与专业技术人员,也只有企业才最清楚建筑技术各岗位工作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缺少了企业的参与则难以培养出满足现代建筑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2.以企业为主体的育人方式不利于人才可持续性发展

多数建筑行业企业拥有数量可观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不同建筑形式与特点的工程实践现场,具备了一定的育人基础条件,所以不少企业内部设有培训中心,定期对内部员工或社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但企业的培训中心主要是针对某一工程项目或技术难点进行的专题短期培训,而很少像学校进行德、智、体全方位的长期育人。这也是由于企业的特征决定的:①企业是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而全面长期育人是以社会责任为主要目标,两者定位不同,所以企业开设的培训如果对社会开放,也是以赢利为第一目标的;②企业一般进行单一的建筑技术培训,所拥有的技术人员多数也是集中在某一建筑领域,不会像学校一样,招聘大量不同专业的教师,以达到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现代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涵盖建筑、节能、设备、自动化、环保、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专业领域的内容,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通识能力;③由于受企业赢利目标的限制,企业热衷于短期能见效益的工作,而对于需要长期投入、难以预见效益的现代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工作一般缺少热心。建筑企业以上特点决定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育人方式必然会限制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3.不同学校在培养建筑类人才质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很多地区,存在学校之间,甚至同一地区的学校之间对同一专业学生的培养由于师资、教学条件不同等因素,出现定位不一、培养质量相差较大等问题。主要的原因有:

第一,由于不同学校各自发展定位不一,特别是不同行业背景学校,虽开办同一专业,但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里的重视程度不一,建筑类学校一般都将建筑类专业作为本校的龙头专业,从师资、办学经费等方面进行重点支持,这类学校一般定位较清晰、育人质量也较高;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第二,目前缺少一个相对统一、规范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各学校完全自主编制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必要的基本要求,导致育人质量不一。

针对以上学校主体育人、企业主体育人、学校之间育人质量不一的现状与问题,建立由育人相关方共同组成的协同育人基地,对于现代建筑技术急需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构建由政、校、企、行共同参与的“一个中心、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基地

1.协同育人基地的组成与任务分工

以广东省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为例,参与方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共同组成,基地按照“政府管理、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建设原则确定了各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具体如表1所示。

2.制定相关制度与规范,对基地的日常运行进行规范和管理;

3.参与协调基地内参与各方特别是企业和学校之间利益、基地外社会组织与基地之间的利益;

4.制定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调动和发挥基地核心院校积极性,建立基地运行的有效动力机制,构建宽松有序的融资环境行业、协会1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房地产协会、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1.为基地内各单位提供相关市场信息、技术交流与咨询、行业统计分析、行业政策规范等;

2.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还负责规范基地内的高职院校在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设置与调研、专业建设指导与评估等工作企业1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1.为育人基地提供企业教学环境,安排企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基地育人环节;

2.发布企业用人需求;

3.作为基地技术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基地院校1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11.负责基地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2.在校、企、行合作基础上,开展系统的人才培养工作;

3.开展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及与相关本科院校开展专本对接相关工作;

4.向基地中的相关企业提供院校人才信息

2.机制体制整体设计

良好的基地机制体制是协同育人基地高效运行的基础,具体做法:

一是整合基地各方资源,建立相关资源共享机制。基地内的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明确各方合作育人的职责及权益,同时在此基础上成立理事会,并建立基地相关人、财、物的共享机制(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人力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暂行办法》),为实质性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是制定专业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实习与就业的协同机制。基地由相关政府、院校、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为专业建设、实习就业、社会服务三个委员会,具体负责基地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对外服务及学生实习就业等工作。如专业建设委员会重点以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载体,并建立与完善《协同制定及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聘任考核及激励办法》、《专任教师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考核及激励办法管理办法》、《兼职教师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学生“双导师制”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和评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具体如图1所示:

3.“一个中心、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协同育人基地按“一个中心、三维一体”(以现代建筑技术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校协同、校企行协同、政府引导与支持三个维度一体)的建设思路,具体建设内容如表2所示。

基地内企业可与院校签订“培养订单”,学校实施“菜单教学”,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等条件。同时企业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继续教育及技能鉴定等1 广东省教育厅作为基地的主要投资方及政策支持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加强育人基地建设的相关政策,协调财政等部门,争取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校企之间加强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来校工作、派遣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协调解决校企合作是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充分发挥各方协同育人的高效性与可持续性

三、协同育人基地的特征及优势

1.育人基地为建筑类专业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融通、共享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平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阻碍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障碍

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同一地区由不同部门管理的多所同类职业院校之间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设备重复建设,彼此争抢生源、师资与经费,导致职业教育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浪费两种矛盾并存。协同育人基地的建立,可以在不改变各职业院校原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经费拨款渠道的前提下,由基地内的院校、行业、企业共同签订《协同育人协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各方的职责及权益,同时建立基地内相关人、财、物的共享机制,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阻碍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体制屏障,在保留原有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2.育人基地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育人基地建立后,除了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实现办学规格、办学条件及人才培养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外,还会定期组织基地内职业院校进行建筑类专业建设交流与研讨,一些办学水平高的学校通常会发挥着主导、示范、辐射的作用,利用自身在办学理念、师资队伍、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对基地内外的其他同类院校施加积极的影响,促进同类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本地区建筑类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3.育人基地有利于增强职业院校对企业的吸引力,同时可以降低校企合作的成本,促进校企多边、多向合作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将行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如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行业协会(如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广东省房地产协会)等力量整合到基地内,这样既可以发挥行业对基地的指引作用,还可以大大提高基地对建筑类企业的吸引力。基地内的职业院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及广东省高职建筑与房地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实现办学规格、办学条件及人才培养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办学水平与实力,也会增强职业院校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协同育人基地的组建,使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个别学校与个别企业之间双边合作变成基地与多个企业多边、多向合作,这样既可降低学校与企业合作所需要的成本,同时由于有育人基地的整体实力和信誉作保障,可以大大增强校企合作的可靠性,还能为企业寻找急需人才提供快捷、便利的一站式服务,这些更能吸引更多的建筑企业加入到育人基地内。

四、结语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主要针对现代建筑行业对一线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现场实践技术技能要求的合格人才而建立,它的建立克服了单一主体育人存在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基地内政、校、企、行各协同单位的优势。虽然协同育人基地还存在着如体制机制不完善、参与单位数量不多、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但从它的定位、特征及优势上仍不失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与育人的一个全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骏,崔永华,贾林.基于非营利组织经营行为的职教集团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1(5):7-9.

[2] 张燕.浅析职教集团科学建设与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J].科技论坛,2013(24):293-294.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模数 篇4

建筑物及其构配件(或组合件)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并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称为建筑模数单位。在建筑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以此为基本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值称为扩大模数。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称为分模数。模数是一种度量单位,这个度量单位的数值扩展成一个系列就构成了模数系列。模数系列可由基本模数m的倍数得出。模数系列在建筑工业化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借助于它才可能分割某些部件或半成品不剩零头,并把它们的尺寸准确地送进机器中去。模数可以作为建筑设计依据的度量,它决定每个建筑构件的精确尺寸,它决定体系中和建筑物本身内建筑构件的位置。模数在建筑设计上表现是模数化网格。网格的尺寸单位是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在建筑设计中,每个建筑构件都应与网格线建立一定的关系,一般常以建筑构件的中心线、偏中线或边线位于网格线上。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建筑构件如承重墙、柱、梁、门窗洞口都应符合模数化的要求,严格遵守模数协调规则,以利于建筑构配件的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防火分区 篇5

是根据建筑防火的要求而确定的建筑物间隔的区域范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三级耐火等级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200平方米;四级耐火等级每层为600平方米。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二类为1500平方米;地下室为500平方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灭火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以按上述规定面积增加一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的面积可按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总平面布置 篇6

1.地形和地物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施工坐标网、坐标值;场地四周测量坐标和施工坐标。

2.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位置,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室内设计标高。

3.拆废旧建筑的范围边界,相邻建筑物的名称和层数。

4.道路、铁路和排水沟的主要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5.绿化及美化设施布置。

6.风玫瑰,指北针。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量表。

8.说明栏内:尺寸单位、比例、测绘单位、日期、高程系统名称、场地施工坐标网与测量坐标网的关系、补充图例及其它必要的说明等。

竖向布置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标高,做到充分利用地形,少挖填土石方,使设计经济合理,这就是竖向布置设计的主要工作。竖向布置的目的是改造和利用地形,使确定的设计标高和设计地面能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和场地内外交通运输合理要求,保证地面水有组织的排除,并力争土石方工程量最小。竖向设计应说明设计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工艺要求、运输、地形、排水、供水位等情况以及土石方平衡、取土或弃土地点、场地、平整方法等。还应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水排除方式(明沟或暗沟系统)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高程等情况。竖向布置图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场地施工坐标图、坐标值。

2.建筑物、构筑物名称(或编号)、室内外设计标高。

3.场地外围的道路、铁路、河渠或地面的关键标高。

4.道路、铁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等设计标高。

5.用坡向箭头表示地面坡向。

6.指北针。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本次规划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拟选址于成都市双流东升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见图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先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其主要功能为国际科技合作和光学元件生产。选址于成都可既方便与绵阳的联系,也方便于对外国际交流。做为一个完整的基地,同时也应具备完整的生产、生活及相关配套服务,以满足基地本身的独立运营。

2 总体规划

2.1 规划构思

1)园区外围组团建筑密度和高度均较高,内部科研生产区从而形成外高内低的结构形式,同时对于园区中心的科研生产基地起到了围护和保密的安全作用。整个园区在东西轴线上包括两个高点,东边面对进入园区主入口的100m科研办公楼为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沿东西向轴线继续向西,接近西边园区入口的位置为两座形式对称的高60m的高层,与园区东边的百米高层遥相呼应,同时作为东西向轴线的一个强有力的结束。

2)园区规划引入当地地方文化“锦里”概念。外围科研办公区布局严谨有序,通过一条曲折多变的步行系统连接各建筑,在步行路与建筑相遇处,对建筑采用了架空1~3层的处理以满足地块内部可通达性的要求,同时活跃了内部景观氛围,使绿色与建筑相互渗透。

3)园区的道路系统规划采取高效便捷的方式,主要路网结构为两条平行的环路。外环为主要交通道路,内环为主要景观道路。外环主要服务于科研办公区的工作人员的车辆;内环主要服务于园区中心科研生产区和外来参观车辆的使用,路两边设置较好的景观设施,如林荫道、休息娱乐广场等,作为整个园区工作人员的景观生活道路。主入口位于园区东侧与外围南北向的白河西路相沟通。园区路网可达到每个组团中的每个标准地块。

4)园区规划对绿化系统进行有机的梳理:绿化包括城市道路后退隔离绿地,主入口景观带,中心科研生产区森林绿地,组团内的庭院绿地,地块间的绿化景观带。两条形式自由的绿化景观带把中心科研生产区分成两个组团,沿绿带密植树木,进而将私密性、安全性较高的这一区域进行视线的遮挡,同时提高了园区的绿化环境品质。用地达到均好性,均质的绿地、交通条件使每个地块都有良好并相近的环境,有利于创造有序发展的布局。科研办公与绿地的融合,实现园林式的高科技科研园区。

5)保证用地布局规划的弹性。规划采用大组团内含小地块的结构形式,地块间用地条件相当,规划指标要求统一。此结构方便地块间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组合和拆分,有效地适应未来建设规模的不断变化。

2.2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为一个中心,两环三组团(见图2)。

2.3 三大功能区

该基地可分三大功能区:配套服务区、科研办公区及科研生产区。

1)配套服务区以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及餐饮娱乐、商业办公和基地的生活配套服务为主功能,占地面积共13.33hm2(200亩)。目前国家已批复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规模约27 000m2。内容为两部分:一部分约22000m2的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中心,一部分约5000m2的研究实验楼。除此之外,配套服务区内还应包括对基地本身的配套服务功能。如居住、休闲娱乐、物业服务等。

2)科研办公区主要设置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可以所为单位、也可以相互交叉使用,主要以办公建筑为主。

3)科研生产区以各所的实验室及生产基地为主,该基地建筑面积5.5×104m2,占地13.33hm2(200亩),其中2×104m2为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其中首期建设的为光学元件生产基地,该区内建筑以一层厂房为主。

以上三个功能区从开放程度上有所不同,配套服务区为全开放功能区,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及对内服务,并与其它功能相互独立。科研办公区为半开放功能区,主要为各所的科研办公服务。科研生产区为封闭功能区,以实验室和生产基地为主,并同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

2.4 八大原则

规划原则:经反复研究,确定下述八大原则:

1)遵循成都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尊重已批准并已实施的上位规划。

2)合理布局,使功能分区清晰,保证各功能区的独立完整性,又要考虑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而不隔裂,使其形成有机而高效的整体。

3)建立顺畅而高效的道路系统,在满足顺畅和通达的前提下,经济地确定道路密度,以提高道路利用率和土地价值。

4)在深入研究基地地势、地质等现状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水系、植被,创造良好的园区环境,构筑生态型园区。

5)认真而科学地研究功能结构,了解园区内各功能组团的需求,分析利弊,合理地安排他们的位置和避免不利因素。

6)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园区内企业等客体利益,在此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

7)减少资源及能源浪费,提高土地资源的效益。

8)努力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

2.5 交通规划与道路系统

1)对外交通

分析基地周边道路的外延接口状态后,认定基地东侧的规划路作为本园区的对外交通的一级主要道路,基地北侧和南侧的两条规划道路作为园区对外交通的二级主要道路。

2)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组织地块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实施各项社会活动的“动脉”。园区主业定位为高科技研发办公为主,分析其交通特性主要以小型机动车为主,中心科研生产区有少量大型货车,内部交通强调简洁性、秩序性和易识别性。

本园区道路系统分为园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步行路四级(见图3)。

(1)园区主干道呈环形布置,为园区内部环路,同时承担市政功能及景观功能,主要服务于园区中心科研生产区和外来参观车辆的使用路两边设置较好的景观设施。

(2)园区次干道也呈环形布置,平行于主干道,主要服务于科研办公区的工作人员的车辆。

(3)园区支路设置于两条主要环路之间,连接两条园区主干道,提高各地块的可通达性,使园区内交通更为便捷。

(4)园区步行路主要设置于各地块内,主要以东西向的形式贯通各地块,串连各地块建筑,同时也起到了连接地块南北的作用。

3)道路等级

各等级道路情况见表1。

4)停车规划

停车以地下为主。地面有少量停车,均结合地块的出入口布置,在各建筑周围均设有适宜的临时停车位。

停车指标表见表2。

总停车数4 664辆,其中:地上停车数536辆;地下停车数4 128辆。

2.6 绿地系统及景观设计

本园区绿地系统由隔离绿地、中心绿地、地块内部绿地和水系四个体系组成。

景观节点、景观轴线、集中的绿地活动区相结合,形成点、线、面的绿化景观层次。景观环境按不同的功能区采取不同的风格,配套服务区为开放形景观环境,以广场、花坛及规整的植被为主,科研办公区以组团式绿化为主,形成组团绿化环境,注重办公环境的人性化。科研生产区周边为高大植被、水系和林荫小道,相对封闭,形成自然休闲的绿化环境。

3 建筑设计

3.1 建筑高度控制

整体建筑高度由四周向中心方向逐渐降低。规划区整体以多层为主,最高的建筑为A-3地块的科研办公楼,限高100m,为整个区域的统领性建筑。西端两栋对称的科研办公楼,限高80m,在建筑高度上也起到了控制东西向轴线与统领性建筑呼应的作用。科研办公区主要由3层的裙房、5层的板楼和12层的塔楼组成。3层裙房限高13.5m、5层板楼限高21m、12层塔楼限高54m。园区中间地块即科研生产区限高15m(见图4)。

3.2 建筑形式

1)配套服务区建筑形式偏向商业、外向的性格,布局较灵活,引入了较活泼的弧形的元素,立面上在与整个园区的协调的同时也体现了商业和酒店以及会展中心自身的特点。

2)科研办公区借鉴成都文化"锦里"的概念,布局规整的同时又不失变化,内部空间自由且层次丰富,楼与楼之间独立但有联系。立面风格较严谨,注意细节的处理,如玻璃颜色的变化等,充分体现了科研办公建筑的特色。

3)科研生产区以实验建筑为主,体量方正,建筑高度低。采用有别于其他两个分区的立面形式,开窗方式比较自由,均作屋顶绿化,与中心绿地融为一体。

摘要: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本次规划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拟选址于成都市双流东升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本文对其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科技园区,规划理念,三大功能区,八大原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4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Z].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8号.

[3]GB137—90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

[4]GB50220—199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S].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8

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造成市场对于建筑类专业的学生需求大大增加,这也使得高效在培养人才时要注重其数量和质量。有些院校在建设资金短缺的条件下,仍大力发展实训基体,毫不吝啬,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对于工程技术专业,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提高要求和质量,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了解企业和市场的实时信息,满足社会需要。大部分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都有一致清晰的目标,期望学生的质量有很大提高。然而,在建立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对于落实具体内容和确立详细的投资方案方面,都应当认真对待。本文根据多年的经验,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努力建立完善的实习效果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实训指导。

培养人才,开设相关课程

1. 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明确培养的目标,使其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学院应当适度观察学生与教学体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建筑类专业要多加关心。学校教师应当与企业人员加强沟通和联系,在合作过程中加强讨论,确立完善的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培养计划。在培养过程中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开发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来适应社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在工作中应当爱护自己的岗位,体现出自己的职业操守,这样才可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视和调整,提高工程的质量。对于一些高级技术员,则可以安排他们进行质量的检验、施工过程的监督、数据的测量和分析、安全隐患的排查等。

2. 开始专业课程,让学生掌握实训知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注重了专业知识的灌输。为了提升人才质量,提高其理论和专业水平,增加专业课内容,学校应当开设适当的专业课程,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培养人才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水平等综合能力,对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和改革,大胆探索和创新,寻找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基本能力:在专家和学者进过讨论后决定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覆盖到专业的每个知识点。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用处,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能有所设计。例如,施工图纸的设计、建筑材料的确定与评估、房屋等建筑结构的设计等,在学生的校外实训中都应该有所掌握。

其二,综合能力: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对应具体额工程项目,建立合格的实训基地,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在实训过程中让他们掌握数据的收集、项目的预算、施工过程的监督都方面的工作,模拟实际的施工环境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三,顶岗能力: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在实际的岗位上体验工作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使他们在找工作时能无障碍接受。

实训基地的建设

1.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

开设的多门课程应当具体化,能够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具有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和实习内容。建设实训基地时,也要注重基地硬件和软件条件等配套设置,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指导和服务。在发展学生实训能力的过程中,与校外企业合作,发展学生的顶岗能力。应当构建一部分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数据的归类、项目质量评估、施工基地实训室等的建设,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2. 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

教育部发表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到,高职院校应当遵循市场需要,建立多样化体系,广泛吸收各类投资;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的合作,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虚拟工厂和实验室。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思路:

首先,借助计算机技术,仿造真实的建筑物,构建三维模型来进行模拟

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各种建筑物,对于这些工程项目,我们可以通过ANSYS等有限元软件来对建筑结构进行模拟,建立虚拟的模型来确定合适的材料和可靠的参数。这些数字化的三维模型比起真实的施工环境,有着很多独特的优点。比如,它不会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并且可以随意更改参数来调整模型,寻找最真实可靠的建筑模型。而这些仿真模拟系统也使得施工的计划和路线变得清晰可见,学生可以通过软件对工程进行预算,分析实际施工时会出现的问题,这为真实的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多方便之处。

其次,加强校内外合作,积极开发校内实训基地,对材料进行检验和进行一定量的生产活动

检验中心应该为学生分配一定来的检测任务,给学生创造实训的机会。在实训过程中,老师应当进行合适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可以邀请高级技术员到实训基地开设讲座或者实际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工程实践积累更多的经验。

校外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训服务,具体包括:(1)提供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材料的检验和性能的测试等工作。(2)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实际生产。结合教学目标和实际岗位要求,开设有关工程实训的课程。在实训过程中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再次,招收砌筑和粉刷等多个工作的操作员,建立对应的鉴定室,把实训基地打造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场地,同时也对技术员进行资格认证

可尝试招收预算员、施工技术员等建立综合性的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让学生多向实际的工作人员进行求教和学习,了解样品材料的检验和鉴定工作。校内基地应当多和校外基地合作,通过培养学生的校外实训能力,达到人才符合市场要求的目的。学校和企业应当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恳请有关单位为校内学生建立一批实训基地,进行校外的实际工程训练,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积累动手经验。

最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面的管理

体现在基地管理:形式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学生管理三个方面。从形式管理方面,应着力寻找校企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和合作增长点,总结合作经验,深入合作实践;从教学运行管理的角度,应重视校内外实训中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做到既有区别有相互联系,以促进教学的正常运行,必要时应构建完善的时间教学档案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从学生管理角度,校外实训基地中应加强沟通协调。指定专门的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分工协作,共同承担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职业养成、毕业环节的教学管理,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效,力求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结 语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分等级逐步推进建设的方案。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应当提供对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要掌握相关模拟软件的使用,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应当建立对应的检测基地和工程培训中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虽然校外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欠缺的地方,但是整体上来说,还是符合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达到了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的。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9

签发人:周光乐

关于呈报《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

工作实施方案》的请示

县人民政府:

按照上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向前推进,政府对项目征地予以合理补偿,但部分乡镇农民受利益驱动,出现了突击建设、超标准占用宅基地、非法转让宅基地及未批先建、违法占用耕地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确保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及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将《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呈上,请政府批转执行。

妥否,请批示。

附件: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农村宅基地 违法建筑 整治 实施方案 抄 送:政府办

平罗县国土资源局 2012年6月1日印发

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上级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正紧张有序向前推进,政府对项目征地予以合理补偿,但部分乡镇农民受利益驱动,出现了突击建设、超标准占用宅基地、非法转让宅基地及未批先建、违法占用耕地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工作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确保土地确权和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及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现制定《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国土部门开展了一些有效的违法建筑整治及拆除违章工作,对违法建设的歪风有所遏制,但也存在着个别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力,违法建筑屡禁不止的现象,甚至个别乡镇存在着非法占用农田的严重违法案件。因此各乡镇及国土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村及乡镇包村干部要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积极主动制止和拆除违法建筑,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坚决把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专项整治工作时间安排

农村违法建筑专项整治专项行动分为宣传发动、调查摸

底和集中处理两个阶段:

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阶段(5月—6月):工作主要包括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各乡镇对本辖区内的违法建筑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并将调查摸底情况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为自查自纠、集中处理阶段做好准备。同时要积极地宣传这次整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制意识,营造专项整治工作氛围,动员村民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违法建筑整治工作,自觉地接受处理,补办和完善相关规划、用地审批手续。

集中整治阶段(6月—8月):这一阶段是整个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各乡镇、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各自职责分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认真组织开展农村违法建筑的专项整治活动。在集中处理过程中,要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违法事实为依据,按照处罚标准,该拆除的坚决拆除,该没收的予以没收,该罚款的予以罚款,从而完善农村建房的规划和用地审批制度。

三、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

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土地执法监管;负责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调查、取证、立案、处理工作;对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和涉嫌犯罪的案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监察机关、公安部门追究相应的行政和刑事责任,对不落实行政处罚的违法主体要按规定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没收的地上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按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移交,确保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依法处理到位。

公安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受理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进行立案、侦察、适用强制措施、移送检察院等。

县人民法院:负责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中涉及诉讼案件的移送和处理工作。

县人民检察院:负责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中追究无果的公益诉讼工作。

监察部门:配合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对国土资源部门调查、移送并需要追究责任人行政责任的案件进行审理,必要时作进一步调查、取证,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法依纪追究行政责任;对需追究党纪责任的,报请纪检部门处理。

财政部门:负责按规定接收并处理国土资源部门移交的、依法没收的违法用地地上建筑物、构筑物。

各乡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土资源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和报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配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调查核实、取证和处理工作。

附件: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平罗县农村宅基地违法建筑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童 刚 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杨志国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 员:周光乐 张 侠何怀生李 斌魏冠中郭学文班学忠杨连银路 联杨雪峰马增贵李志高吴成宁周 洋马志明陆 波曹广正县委常委、公安局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县委常委、城关镇党委书记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监察局局长 陶乐镇镇长 县人民法院副院长 县人民检察院副院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城关镇镇长 姚伏镇镇长 崇岗镇镇长 黄渠桥镇镇长 头闸镇镇长 高庄乡乡长

马建平通伏乡乡长 罗占华 渠口乡乡长 吴学贵 宝丰镇镇长 刘 强 红崖子乡乡长 马立军 灵沙乡乡长 吴会军 高仁乡乡长

陈学华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10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及局部修改条文。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程》gbj140-90

二、总图消防

基地出入口设在东侧道路中间,新建厂房与原有车间留有8m通道,与南侧围墙留有6m通道,新建厂房周围形成消防环路。

三、新建车间、办公楼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建筑面积为5000m2。

四、给水排水消防措施

室内均布10只室内单栓消火栓,室外设二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满足消防要求。

第八节 概算

一、本概算价值按“公司生产厂房”的初步设计进行编制。

总建筑面积:3950m2

总投资:320.4万元

二、本概算价值依据《江苏省建筑工程综合预算定额》(97版)、《江苏省建筑工程单位估价表》(97版)、《江苏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97版)、南通市工程造价信息(第5期)及有关文件和规定进行编制。

工程类别:二类,施工单位按1970年底成立的集体施工企业考虑。

三、其它

1、本工程价值仅含单体工程费用。

2、本工程价值不含土地购置费,建设单位管理费,贷款利息、水整容费、电整容费、设计费、勘察费等。

3、三材:水泥:300.628吨

木材:12.437m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 篇11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建筑工程管理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论述对于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根本的指导作用。因此,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是目前建筑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1科学发展观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适合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水平还不成熟,目前建筑业正面临着如何巩固国内市场及发展国外市场,逐步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走向正规化、合理化的问题。基于此,我国建筑工程急需一门科学的发展理论来指导,科学发展观应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其中心是建设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工程项目本身是一个系统,需要以系统方法来管理其实施,这已经是理论与实践的共识,而科学发展观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是将项目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对待,要考虑其实施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建设项目本身是其所置身的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建设项目越来越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这种要求必须在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建筑领域,工程建设由于投资多、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大,其管理、实施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从单纯的粗放的扩大投资、简单建设转向科学研究评价、设计、实施,减少环境污染、绿色、节能、可持续性等等。目前建设部大力提倡推广的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环保型建筑”、“绿色建筑”理念的提出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建筑业的体现。近期我国陆续发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规范,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评价和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高新技术为主导,针对建筑全寿命的各个环节,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全方位体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创造高效低耗、无废无污、健康舒适、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功能、效率与舒适性水平,这将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建筑业发展的方向。

2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广义概念,不只是建筑施工管理,还包括工程研究、论证评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运行管理、能耗费用管理和评价等。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具体在以下阶段得以体现:

项目论证阶段。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建筑工程起源于社会需要,包括人们居住、发展生产、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满足种种需要是建筑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满足一时的需要即是目的,这种活动的影响尚不在考虑之中。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其持久性有所追求时,才会出现和谐、持续、环境等问题,这就要求建筑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不能在满足一种需要的同时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害或不利影响,要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提出与论证都应该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不能轻率决策。

项目设计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从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性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所谓人性化设计,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的重点是考虑建筑自身及与环境的协调性。项目的设计不只是所谓的“单体”设计和结构的计算、选择,而是要对工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满足建筑物正常功能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在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等要求,这~阶段特别要在设备、设施的选择上从建筑物寿命期角度进行价值分析,选择寿命期费用相对小的方案和设备。

项目评价阶段。项目评价一般有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在经济评价方面主要是造价的评价,经济评价一是收益,二是支出即费用的高低,这应从项目的生命周期性来考察,而不单单是工程建造费用和设备费用的高低。尤其是民用建筑更要重点评价其全过程的费用,应将其建造费用与寿命期使用费用折现后累加作为造价评价的基数。在社会评价方面,更是主要考虑工程与环境的协调、污染的减少等因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项目实施阶段。考虑施工过程的人本性和对环境影响性。我国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条件可以说是在各行各业中较差的,不论是环境、安全性、食宿、劳动保护与防护等,都离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远,这也是施工现场多为农民工的原因。以人为本,落实起来也是很难的,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一些费用,提高一点造价能改善施工条件也是必要的。项目实施除了现场条件及环境的改善,还要考虑工程对周围环境(如噪声、污水、扬尘等)的影响,项目与环境的协调性等等,这些更是有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项目使用阶段。工程项目的使用是业主的事,但在使用过程中所需消耗的费用高低已经在设计阶段决定。对业主而言,长期使用中的费用支出更值得重视。项目建造费用、设备费用都是一次性支出,而各种使用费用是长期支出,后者的节省更有意义。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忽视的管理阶段,如何有效地加强这阶段的管理使其运行和谐、节省、符合可持续要求,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

3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筑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保持企业稳定的根本,是坚持“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要坚定科学发展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一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科学的选人观、用人观,在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等各个环节和细节上下功夫,使绝大多数员工能人尽其才,感到有盼头;必须创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成长体系,创造员工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人才环境,使多数人感到竞争公平,有干头。二要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做好增加就业,减少息工待岗员工比例,积极帮助特殊困难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等问题,解决好工资拖欠的问题,加大企务公开的力度,增强公开的时效性,增强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努力创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从而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促

进企业健康发展。

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从哲学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核心就是发展,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是硬道理”已成为共识,对建筑企业也是一样,离开了生产经营,企业就不复存在了,就不称其为企业了。生产经营是企业的命脉,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施工企业开展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和载体,企业的工作,包括整合劳务层、推行主辅分离、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等等,都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经营而开展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施工企业处在建筑市场不规范、过度竞争的生存环境中,市场容不得企业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时刻分析形势,研究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机动灵活,扎实细致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搞好企业经营,保持企业稳步健康发展,还必须增强理性经营水平,坚持强化信息筛选和标前评估,提高承揽质量,杜绝“源头亏损”,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统筹各项目均衡发展,以诚信履约为宗旨,全面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坚持以强化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主战场,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是生产要素的集结地,也是企业信誉的前沿阵地,因此,抓好项目管理,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项目管理的科学方法是施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任务。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施工准备开始,实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的有效控制,向建设单位交付满足合同要求的建筑产品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会影响企业的社会信誉或经济效益。管好项目,一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其中,项目经理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加大力度,提升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以确保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落实制度。项目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系统性强,要顺应项目管理的客观要求,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事后补救为事前控制,由条块管理向综合管理过渡,由“人治”向“法治”转变,抓好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三是加强项目的过程监控。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对项目分期分批进行评估,对有亏损苗头的项目,要提前介入,早做工作,挽回损失,消灭亏损;继续开展项目执法督察,对查出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确保项目健康有序运作。

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基地 篇12

1 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师资情况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指导老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的,中间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环节,使得实训指导老师实践经验不足。其次多数实训课程任课老师一人负责,每名专业课最少都是两个班教学,两个班最少60名学生,在学校设备或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实训,很难进行组织管理。如果分成很多小组进行实训,课时又不允许,所以大班实训教学管理难、效果差。例如,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测量实训,专职老师只有1名,兼任三个班级120人的测量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结束后,三个班进行测量实训,一个教师无法兼顾120人的实训操作,也不能保证实训的质量,只能外聘1名~2名兼职老师。

缺乏相关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书也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跟进高职教学改革的步伐,做了大量教学和实训改革措施,可是实训教材往往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仍然沿用原来的学科体系的实训指导书。导致实训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缺少企业专家的指导,也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不能及时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例如,我校目前使用的《建筑测量实训指导书》,包括常用的7个实验项目和5个实训项目。实验项目分别是水准仪认识和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经纬仪认识和使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观测、全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和钢尺一般量距,实训项目分别是图根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直角坐标法测设点位、极坐标法测设点位和建筑物平面定位放线。所有实验和实训项目都是最基本的测量操作项目,用到的测量工具也都是最普通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没有介绍比较先进的半站仪或全站仪操作和使用方法,更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训。施工测量介绍相对简单,缺少测量技术规范、技术方案、技术设计内容,没有数字化测图内容,没有体现实践工程经验的总结知识,也没有工程实例的支持,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仍然以6″光学经纬仪测图为主。因此,急需引入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程案例,在实训场地模拟真实的工作情景来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

1.2 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项目较多,实训需要的设备也较多,实训场地面积要求较大,因此前期需要投资的费用较大。而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中专升格或多个中专院校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普遍跟不上学校发展需要。有的高职院校被批准为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会有国家资金资助,有的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批为省级重点专业,也会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建工专业没有资金资助,所有实训项目的投入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做实训的时候借用别的学校场地,或者省去不做,导致实践教学内容浮于表面。例如,许多院校测量实训室设备大多都是老式的光学水准仪和经纬仪,对现在工地上广泛使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几乎没有配备,而且目前现有的仪器由于长期使用和维修保养不够等原因,仪器测量误差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实训效果。

1.3 校企合作情况

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合作办学模式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性质决定的,其次是与建筑工程专业长期的办学模式、建筑企业都有一定关系。长期以来,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一直处于关门办学状态,缺乏和陕西地区建筑行业企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对实习实训没有足够的重视,实践课时量安排也较少,经费投入更是不足,实训基地往往是实训老师通过个人关系找的建筑工地自行解决。从建筑施工企业角度来说:

1)工程任务繁忙,很难抽出技术人员对实训学生进行专门的专业辅导或现场指导;

2)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对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再加上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万一出现疏漏,后果将十分严重;

3)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在实习过程中几乎不能帮助企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短期内也难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多种原因致使高职院校建工专业与建筑企业联系松散,缺乏长远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2 建筑工程专业实训现状

2.1 实训模块类型

实训模块有专项技能实训室、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不同实训项目的实训室功能应该非常明确。专项技能实训室的建设,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课程构建学生认知模块。比如,建筑测量专项技能实训室可以以我系专业师资为主体,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建立校企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公司对外承揽工程项目,工程实施中由教师按项目带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践中学习,较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

建筑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实训基地的布置真实再现施工现场的真实环境,从材料堆放、机械布置等方面进行现场平面布置,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训。实训内容有:图纸会审、测量放线、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质量检查、技术交底等。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与实际工程十分接近的真实环境,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学过程也体现职业性。比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的“半边楼”实训基地非常具有代表性,学生可以完成以上所有实训内容的具体操作。

建筑专业综合实训模块是让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一项工程管理过程,将一些不可能接触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在实训室里进行。比如我校的沙盘模拟实验室,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大练兵,可以提前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2.2 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在企业中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企业的联系越紧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生产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的反馈到学校,学校也可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进度,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及时、更准确反映社会的需求。比如,我校3名建筑工程专业年轻骨干教师参加2011年度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深入工地现场,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同吃同住,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学习工程施工流程、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等。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专业问题,有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寸江峰老师、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李超老师、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萍老师、西安高新职业技术学院张乐老师等等。2012年我校建成工程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聘请广联达公司专职培训员对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有老师进行培训,学习沙盘模拟操作过程。其次,也可以输送年轻教师去国外进修和学习,比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会外派年轻骨干教师去英国和德国学习,并与德国的德累斯顿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保持长期的学科交流活动。

总之,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师要具备传授基本专业知识和指导学生具体操作的能力,要求实训教师在搞好实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学习,既优化师资,又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能紧跟行业发展水平。

2.3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选择技术先进、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开展多方位建设。在合作过程中,主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等措施。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成效相对来说比较显著,职业教育特色鲜明,与陕西多个单位和企业实施了白县千企联姻工程,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共赢共进的原则,与省内外139个县(区)政府、1 132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每年输送学生去合作单位顶岗实习,比如陕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新疆兵团建设基地。实现了学生和工作无缝连接,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就业。2012年8月,我校与广联达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建成西北最大的工程管理沙盘模拟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40多万元,其中计算机12台,沙盘模型12套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承载着我校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实训的作用。

2.4 院校间资源共享

通过与有实力的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可实现院校间先进设备和实训场地的共享、高新技术的相互交流,通过资源共享,高职高专学生可以在普通高校建筑工程实验室里学习。陕西省是全国第三大高校积聚地,这里有丰富的师资资源,比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等,许多高校都具有相当实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与普通高职院校资源共享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比如,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完建筑材料理论课程后,去西北大学的建筑材料实验室做相关试验,主要是建筑材料基本性能、三大力学重要试验等理论方面的知识。我校学生可以顺利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也聘请西北大学建筑材料实验室相关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实现了设备共用,师资互聘。高职高专院校间也可以相互借鉴,比如我校建筑工程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完相关专业课程后,可以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半边楼”实训场地参观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实训基地还可节省购置基础设施投入,集中资金建设建筑技术方面的特色实训基地,其次实训基地也可接纳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训,为实训基地的建设积累一定经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通过设备共用、师资互聘等多方面的联合办学,真正实现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更加贴近市场。

3 结语

实训基地的建设和顺利运行对于我省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同时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服务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把握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建设方向,总结问题并不断探索,相信我省高职高专建筑专业实训模块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合作机制会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摘要:针对陕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法以及运行情况,对后续其他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现林,薛勇.浅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

[2]陈安生.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133-135.

上一篇:a级阅读训练下一篇:我的父亲-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