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保险

2024-10-06

离岸保险(共3篇)

离岸保险 篇1

摘要:2015年4月21日, 经国务院批准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本文对天津自贸区的离岸保险业务进行探索, 分析在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的必要性, 围绕天津自贸区自身优势, 给出在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相关建议。

关键词:天津自贸区,离岸保险,发展

一、天津自贸区及离岸保险市场概述

自贸区是自由贸易区的简称, 是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 划出特定的区域, 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开放资本运作, 实现产品、技术、资金和人才的流通, 优势互补, 其实质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自贸区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通常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天津自贸区于2015年4月21日在东疆保税港区正式挂牌成立, 是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也是继上海之后的第二个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将突出天津特色, 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对比试验,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壮大融资租赁业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着力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开放经济新动力、区域协同新平台、制度创新新高地。

离岸保险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由传统的国际保险市场发展而来, 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交易所在地的非居民, 且其交易既不受交易所在地的金融法规限制, 双方只需在遵守国际惯例的基础上进行管理与运营, 这一点使离岸市场区别于传统的国际保险市场。目前来看, 我国的离岸保险市场发展尚不成熟, 完全由本国控股的专业离岸保险公司还很少,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 离岸保险市场的发展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展, 如今天津自贸区也已经正式挂牌成立, 发展离岸保险也应当提上日程。

二、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的必要性

(一) 发展离岸保险是全面推进天津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自贸区的建立使区内形成大量的非居民企业, 这些企业从事贸易、运输和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 具有两头在外的离岸公司特点, 存在离岸资金流的进出和沉淀, 需要相应的结算、融资、保值避险等离岸金融配套服务, 因而可产生大量的离岸金融业务。同时, 天津自贸区会聚集大批境外知名班轮公司以及国际海上运输和辅助企业, 这些公司一般是境外非居民离岸企业, 通常要求提供相应的全球离岸金融服务, 包括船舶融资业务、航运金融衍生业务和离岸保险等业务。离岸保险作为离岸金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天津自贸区未来开展的各项离岸业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 发展离岸保险有助于我国保险业发展和壮大。

从我国目前的保险业发展状况来看, 国内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以保费收入而言, 中国在亚洲保险市场占据顶尖位置而平均保险费增长更是居于首位, 但是在离岸保险这一块我国的发展仍有很大不足,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前, 完全由我国控股的专业离岸保险公司基本没有, 我国的离岸保险市场相对稚嫩, 一直只有几十亿元的规模。数据显示, 2013年我国离岸保险的保费收入为98亿元, 而新加坡早在2012年的离岸保险业务就达到了328.9亿元人民币, 这说明我国离岸保险市场的规模远远不够, 发展潜力巨大。离岸保险业务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保险业务, 通过发展离岸保险等国际化保险业务提升我国保险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保险机构的竞争力, 从而在巨大的国内市场基础上跃升为一个强劲有力的国际保险市场, 促进我国从保险大国到保险强国转变的进程。

三、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的优势

(一) 天津保税区的外资贸易积累。

早在1991年, 国务院就批准成立了天津保税区, 保税区是高度开放的特殊经济区域, 具有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临港加工和商品展销四大功能, 享有海关、税收、外汇等优惠政策, 对于吸引外资企业入驻、连接国外国内市场的贸易往来、聚集国内外资金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内3, 000多家贸易公司, 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 进出口总额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这些国际贸易和离岸业务带来的离岸保险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 与上海自贸区相比, 在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业务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二) 作为北方远洋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 一直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和远洋国际航运中心。天津自贸区成立以后, 必然会吸引更多从事远洋运输的船舶公司在区内开展离岸船舶融资业务, 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船舶公司在华航运业务的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入驻自贸区内, 从而会涉及到更多的国际海上运输。因此, 区内各种离岸业务的主体对离岸保险的需求会急剧增加, 这使得天津自贸区在发展离岸保险业务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 离岸金融和融资租赁对离岸保险的推动。

天津自贸区在一些方面既承接了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 又基于自身优势着力发展与上海自贸区互补的产业, 如金融租赁业务和物流仓储业务。一系列支持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创新的政策都是在天津先行先试, 这也奠定了天津在融资租赁方面领头羊的地位。融资租赁业一直是东疆的“金字招牌”, 截至2015年2月底, 天津东疆港租赁总资产额为4, 000亿元人民币, 约占全国的1/10。作为天津自贸区的优势产业, 融资租赁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相应离岸业务的发展, 如针对境外融资租赁业务的商业保理业务, 根据其业务特性, 结合自身优势创造并发展相应的离岸保险险种, 由此推动区内离岸保险的发展。

四、天津自贸区发展离岸保险的建议

(一) 借鉴国外离岸保险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亚洲市场中, 新加坡的离岸保险业务一直以稳健的趋势发展与其监管当局的努力密不可分:2004年新加坡政府简化了非本地再保险公司的注册手续, 以鼓励其成为一个再保险中心;新加坡的海洋运输保险业与船舶航线保险业十分发达, 为了吸引更多的船主与贸易者, 新加坡政府为符合条件的船运公司提供高达10年的免税优惠政策。此外, 新加坡还是亚洲第一个引进“偿二代”的国家, 其对于离岸保险的监管政策和措施一直都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应该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 在我国离岸市场的大背景下, 同时结合天津自贸区的自身特点, 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 以增加离岸保险市场的吸引力。

(二) 结合自身优势产业为离岸保险发展开辟新道路。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要在天津自贸区将离岸保险发展壮大, 必须要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同时, 根据自身优势找到创新点所在。对于天津自贸区来说, 其优势产业在于融资租赁业务和物流仓储业务。自贸区成立以后, 监管政策有所放松, 税收也更加优惠, 这十分有利于开展境外融资租赁业务, 而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保险问题则需要离岸保险公司的参与, 因此区内的离岸保险公司应当找准这个着力点, 结合融资租赁业务的特性创造相应的离岸保险险种, 由此推动离岸保险业务在天津自贸区内的快速发展。

(三)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我国离岸保险市场起步较晚, 相关的研究也还开始不久, 未能形成一套完善的业务体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许多不足。由于缺少专业人才的参与, 一些公司在决定开展离岸保险业务时往往会因为离岸保险业务与国内保险业务的差异性的存在而走了不少弯路, 这对于发展离岸保险来说, 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因此,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促进离岸保险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从公司内部员工里挑选相关人员, 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如开展各种经验讲座或通过老师授课的方式进行培训等;二是从国外发达的离岸保险市场里引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另外, 保险公司不仅要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 还要加强员工的道德修养, 使其能在工作中抵制各种诱惑, 避免其为了自身利益而违法乱纪, 自觉维护公司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周力生.离岸保险市场的形成与发展[J].上海保险, 1997.2.

[2]陈迪红, 黄鎏.关于我国发展离岸保险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 2004.1.

[3]徐英.上海自贸区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的机遇和挑战[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13.5.

[4]李文增.离岸金融与天津自贸区建设[J].城市经济, 2013.11.

离岸保险 篇2

注册离岸公司的时候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选择在哪里注册离岸公司,如何规避风险,如何选择代理机构等,以及如何保障后续管理顺利,如何规避风险等。不过,很多人首先关注的是注册离岸公司取什么名字比较好、在青岛注册离岸公司怎么处理这些问题。

离岸公司在国际大环境下比较受企业和投资人士的欢迎,但国际社会会有不同的意见。觉得离岸公司保密性太好,透明度不够,不好监管,因此,带来的风险也太大。不过,离岸操作已经是国际通用手法,同时离岸公司也是合法存在的商业形式。

离岸公司汇丰开户被驳回的原因

对于汇丰银行离岸公司开户审核要求越来越严格。去香港汇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递交所有要求资料,后被银行通知说开户申请被reject了。问银行工作人员reject的原因,说是没有原因。找当时的代理,目前尚无果。

汇丰开户被拒绝的几种可能原因:

第一,您的产品销售地,是受到美国管制第二,你做的产品是在高危国家。

第三,你的产品是特殊产品,如环保的 第四,你的公司名字里面带有特殊字眼

第五,你做的是特殊行业,如房地产和证劵,这个是需要额外牌照的 第六,你的公司名字如叫做汇丰或和银行有关的

如果收到汇丰发来邮件说开户失败,建议公司主换另外银行尝试开户。

在香港公司注册,深圳注册香港公司

在香港公司注册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事情,当然,这是指通过代理机构注册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话,客户只需要提交必要的资料,其他办理事宜全部有代理机构带外处理,几天就可以办理完成,在深圳注册香港公司也可以采用这个方式。

在香港注册公司的优势有很多,首先最直观的应该是香港是一个国际性金融中心,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用香港公司做品牌推广更有优势。当然,很多企业注册香港公司还看上了香港税制简单这一点。另外,通过香港公司做外贸也更方便。

注册香港公司的几个弊端

近些年,注册香港公司的内地人士越来越多,香港公司注册代理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带来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客户的选择更多;二是,行业内部服务水平良莠不齐,专业素质也不尽相同,这就增加了选择的难度。注册香港公司的时候,很多人对香港公司并不了解,很多机构只会告诉你注册香港公司有什么样的好处就没有不好的。但注册香港公司肯定也有其的弊端和风险,有弊端和风险,仔细了解后,怎样扬长避短,怎样规划最佳方案,这才是最重要的。

香港公司的弊端大致来说有4个:

1、香港公司是在香港成立离岸公司,受香港公司法约束,虽然香港早已回归,但所有香港公司在内地开设的离岸银行帐户都不能处理人民币业务。虽然现在国家有意实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但是具体政策并未出台。无论是在香港开设本地银行帐户还是在大陆开设离岸帐户,都不能够接收人民币,这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2、香港公司和其他离岸公司成立后每年都需要年审年报,而年审年报都是需要费用的,每年几千块,具体费用因离岸公司的不同而不同,相对于做SOHO来说成本会相应稍微增加一些;

3、内地工商部门不承认香港公司注册证书,因为你的公司不是在大陆注册,在大陆只能以代表处.办事处.或者是与内地企业合资经营。其实这个和第二个问题是相关的,即使允许你经营,你开不出发票也会影响你的经营;

4、发票问题, 离岸公司不受内地工商,税务部门管辖,也就不能出具一般发票和增殖税发票,香港公司只能出具形式发票,因此在发票这点上不合适纯粹做国内市场的朋友.如果是做国际贸易倒是有不少的好处可以利用。

开曼公司属于哪个属国,深圳注册开曼公司

开曼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是比较受欢迎的一个,很多企业通过开曼公司上市融资,特别是对于内地企业来说,注册开曼公司是内地企业达成境外上市目的的重要步骤。一般来说,注册开曼公司都是通过代理机构来办理的,在深圳注册开曼公司和在国内企业地方的注册程序都是一样的。

开曼公司应该是除BVI公司之后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岛屿离岸公司。近些年,注册开曼公司的内地企业家和投资人士也有很多。不过,对于开曼的了解大概只停留在一个岛屿国家模糊的印象上。甚至对于开曼公司属于哪个属国都不太清楚,更不知道该如何去注册。

开曼公司法与台湾法令主要差异之比较

一、前言

企业透过境外公司(Offshore Company)进行海外投资活动,以及建立或调整集团控股架构,往往是基于租税规划、资金调度或间接投资等目的。在台湾主管机关对于企业投资大陆所设管制法令下,台湾企业亦常常透过境外公司进行大陆投资。所谓境外公司,一般係指在开曼群岛(下称「开曼」)、英属维京群岛、百慕达等租税天堂设立之公司,由于此等地区之公司法在一定条件下,不要求公司在当地有实际营业,亦无须配置办公室及人员,公司设立及维持多半只是纸上作业,故亦常被称为纸上公司(Paper Company)。境外公司註册地的选择众多,大抵上均可提供租税豁免、快速设立,以及低度管制之便利。

一般而言,境外公司註册地的法令较有弹性,而可以配合企业需求调整境外公司之章程。惟在运用境外公司时,仍必须对境外公司註册地之法令有所了解,以免所选择之境外公司不符需求。例如利用境外公司重组集团架构进行上市,上市地法令可能因部分境外公司註册地法令不够周延,而限制某些地区之境外公司不得作为上市主体,像是香港联交所即不允许在英属维京群岛註册之境外公司上市。在运用境外公司于不同目的时,亦必须因事制宜地考量如何设计境外公司的组织架构,包括董事及董事会之组成及运作、股东权益之行使等。

开曼公司除具备一般境外公司之优点外,由于公司法令相对而言尚称完备,在美国、香港等地亦属允许作为上市主体之境外公司,故为台湾企业设立境外公司常见之选择。以下即简介开曼公司法之内容,并比较其与台湾法令差异之处,以供选择开曼设立境外公司之参考。尚请留意,本文关于开曼公司法之内容,是以开曼当地政府所公布之开曼公司法(Cayman Islands Companies Law(2007 Revision))以及二○○九年修订内容(Companies(Amendment)Law, 2009)为基础(以下合称「开曼公司法」)。由于作者并非开曼律师,本文部分涉及开曼法之内容仅係提供参考,读者在从事涉及开曼法律之行为时,仍宜向开曼律师寻求咨询。

二、在开曼设立境外公司

一般在开曼设立境外公司时,会选择在开曼公司法下设立所谓豁免公司(exempted company),以享受租税豁免及免除部分行政程序等好处。开曼公司法规定欲设立豁免公司者,必须公司主要营运活动均在开曼境外。以下内容即针对在开曼设立之豁免公司为介绍并与台湾法令作比较。

开曼公司法规定开曼公司设立须订立公司设立备忘录(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以就公司名称、註册地址及资本构成等加以规定;而关于公司内部运作事项诸如股东会、董事或董事会等,则是以公司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规定。开曼公司法并未强制须订立公司章程,但在实务上多半都会订立公司章程以规范公司内部关係。开曼公司法在其附录中有规定所谓标准章程(First Schedule Table A,下称「标准章程」),除有特别需求外,开曼公司设立时可迳行采用标准章程之规定,而不需自行订定公司章程内容。开曼公司须至少有一名股东,且至少发行一股,对于股东或董事并无居住地或资格上之要求,且除非公司章程规定,亦未强制须召开股东会或董事会。一般而言,董事之书面决议即可决定公司运作事项。

三、与台湾法令之主要差异

1、股东权利义务

开曼公司股东对公司之义务原则上限于缴纳其所认购股份之股款,亦即所谓的「有限责任」。惟开曼公司法并未强制股东之股款必须在认股时缴足,而标准章程规定在股东未缴足股款时,公司对未缴足股款之股份有最优先之担保权利(Paramount Liens),且在股东经公司要求(Calls)而拒绝或无法补足所欠股款时,公司得强制该股东放弃欠款部份之股份,并将该股份转让予他人(Forfeiture)。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台湾公司法下并无所谓揭穿公司面纱原则(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之适用,亦即原则上并不会直接要求股东承担公司所负责任,由于开曼法律係属英美法系,其法院部分案例已采用揭穿公司面纱原则,在股东利用公司形式而使公司形同股东个人之分身(alter ego),以藉公司有限责任规避个人责任时,股东可能须承担公司所负之责任。

此外,关于股东表决权之行使,开曼公司法并未强制规定其方式。于标准章程中预设之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show of hands),亦即每一出席股东均只有一票之数人头表决方式。但在一定人数之股东,或持股达一定成数之股东要求下,即可改为以票决方式进行,亦即每个股东之表决权是以其持股数计算;依台湾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关于股东表决权之规定,除特别股之情形外,每股有一表决权,故并不得以举手表决之方式为之(一致决除外)。

2、董事责任

开曼公司董事依开曼公司法负有忠实义务(duty of loyalty)及注意义务(duty to act with skill and care),并应为适当目的执行董事职务(duty to act for a proper purpose)。此外,董事亦必须避免与公司之利益衝突,避免藉由董事之地位谋求私密利益,并应公平对待公司股东(duty to avoid conflicts, not to make secret profits from the director’s position as director and to act fairly as between different shareholders);台湾公司法第二十三条亦规定董事应负忠实义务及注意义务,解释上董事之忠实义务亦包括应避免自身与公司利益衝突之情形。

3、董事会

如前所述,开曼公司法并未强制董事会之设立,亦无须常设董事会主席,基本上依章程规定可由董事以书面决议决定公司业务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开曼公司法允许所谓交错选举董事制度(staggered board),在标准章程中亦规定每年股东会选举改选董事三分之一;台湾公司法强制股份有限公司须设立董事会,且不允许公司得采取交错选举董事制度。另外开曼公司法标准章程中规定,董事任期未满而产生缺额时,得由在任董事遴选指派之以补足原任期,此点亦为台湾公司法所不许。

4、发行新股时之股东优先承购权

在开曼公司法下并无于公司发行新股时,股东有优先承购权之规定;台湾公司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公司发行新股时除应保留发行新股一定成数供员工承购外,并应由通知原有股东按其持股比例尽先分认,此等规定为强制规定,并不得以章程加以排除。

5、库藏股

开曼公司法规定已交足股款之公司若经章程授权,可买回该公司之股份,若不符合已交足股款及章程授权之要件,亦得经股东会决议买回。惟开曼公司法下之「买回公司股份」解释上并不代表允许「库藏股」,因为开曼公司于买回自身公司股份时即视为股份已销除,实收资本(paid-in capital)即因此而减少;反观台湾公司法及证券交易法下买回公司股份之规定,依其买回之目的,可能依个别规定采取按市价出售、销除或抵偿股东积欠公司债务之处理方式,与开曼公司法规定有所不同。

6、并购交易

开曼公司法原规定关于公司合并需有持股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之股东出席,过半数出席股东之同意,且需向开曼法院申请批准。而在二○○九年开曼公司法修订时,除股东同意外,增加了关于董事核准并购计画及向开曼公司登记处申报程序等规定,而不需再经过开曼法院申请批准,上开规定在企业利用开曼公司为并购行为时,尤须特予留意;台湾公司法及企业并购法皆有关于企业并购之规定,且类型包括合并、股份转换、收购及分割等并购态样。值得留意的是开曼公司法与台湾并购法规相同之处,在公司合并其持股超过百分之九十之子公司时,皆不需经股东会同意。

四、结语

离岸保险 篇3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离岸再保险,航运保险,市场潜力

引言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突破TPP和TTIP的框架, 使中国的制度建设尽快地与世界接轨。因此, 在探索过程中, 我们应该兼具适当性原则大胆的创新。对于保险领域而言, 离岸再保险的发展就是创新中的关键点。为了确保顺利开展离岸再保险, 上海自贸区必须进行制度改革, 且如果只是保守的改革, 中国市场并无竞争优势。但目前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不管是《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以下称“总体方案”) 还是中国保监会批复的保险业支持自贸区建设的“保八条”措施, 都将侧重点放在了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业务 (1) 上, 致力于中国再保险的“走出去”, 然而, 国际再保险中心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吸引相关主体参与进来。外国保险人、再保险经纪公司以及再保人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 可以增加保险市场的竞争, 促进保险公司的集中。然而, 我国离岸再保险业务相对而言仍处在初级阶段, 在发展过程中, 必将面对百慕大、新加坡、香港等众多对手的竞争。若想在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上海自贸区必须清晰地了解自身优势, 并充分发挥这种优势, 此外, 还要同步地发展其他必要条件。

一、离岸再保险概述

离岸再保险是离岸金融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内涵包括:“参与交易的主体是交易所在地的非居民;交易不受所在地金融法规限制, 也不受交易双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法规限制……业务在非居民的保险人之间进行的称为离岸再保险” (2) 。

与离岸金融相对应, 离岸再保险也有三种模式, 而模式的选择将影响再保险公司资金的流动方向和运用方式。根据央行最新颁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 (下称“央行30条”) 第7条的规定, 上海自贸区实行的是分离型模式。其明确表示, “上海地区金融机构可根据人民银行规定, 通过设立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的方式, 为符合条件的区内主体开立自由贸易账户, 并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同时, 第5条第3句规定,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内区外的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产生的资金流动视同跨境业务管理。”分账管理、“二线管住”要求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之间相互隔离, 在自贸区设立初期, 这样的监管规定无疑是有利的, 可以避免境外大量资金流入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但该句也没有将二者完全隔离, 它认为二者之间的资金可以流动, 但必须按照跨境业务进行相关管理, 这就为注册在自贸区内的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的公司保留了余地。此外, 第5条第1句还规定, “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与境外账户、境内区外的非居民账户、非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贸易账户之间的资金可自由划转。”上述规定的实施, 将同样为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政策支持。开展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以及营业所得等可以很方便地在该公司总部与位于自贸区内的分公司之间自由流转, 即开设在自贸区的离岸账户与境外账户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这样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来资金。

离岸再保险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经发展的有声有色, 在亚洲, 新加坡、香港等都是上海发展离岸再保险业务的强劲对手。如果上海自贸区不能通过优惠政策或者制度创新吸引国际知名保险人或者再保人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那么上海再保险中心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因此上海自贸区必须保证至少一方面的优势, 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虚心向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或者国际保险中心学习, 取长补短,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将主要从与百慕大、新加坡和香港的对比展开研究。

二、“百新港”的优势和上海的不足

(一) “百新港”保险业发展概况

百慕大一直是国际离岸保险的中心, “离岸业务保费收入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比例超过95%” (3) , 仅2009~2013年, 百慕大共新增注册的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就为161家 (4) 。在亚洲, 新加坡的发展也很强劲, “自2000年开放本地保险业以来, 新加坡岸外保险业务年均增长13%, 2012年营业收入达到54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328.9亿元) , 全球25大再保险业者中有16家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 (5) 。到2010年底, 有“专业再保险公司有25家, 再保险经纪人有24家。” (6) 新加坡也采取措施, 力图在2020年成为全球保险交易中心。香港保险业务的发展也丝毫不逊色, “在2012年, 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增加12.7%至2633亿港元 (约合人民币2068亿元) ”;截至2014年2月11日, 香港共有获授权保险人157家, 其中85家本地公司, 72家国外保险人; (7)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632名获授权保险经纪……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198人。” (8) 可惜的是, 笔者并未找到清晰表明再保险公司的比重的数据, 尤其是离岸再保险公司的数目。

(二) “百新港”的保险政策

1. 对保险公司的监管。

“新加坡保险监管经历了由市场行为监管, 到制定指导性准则、实施偿付能力监管———再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监管历程” (9) 。同时, 新加坡由金融管理局 (MAS) 统一管理金融、银行体系与财金方面有关的事务, 措施制定、实施上不会产生冲突, 又便于命令的下达与执行。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 新加坡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IAIS) 的17项核心指导原则为基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逐步与国际接轨;在监管方式上, 实现由偿付能力监管向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方式 (Risk-Based Approach, RBA) 的转变;在监管体系方面,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10) 。

相比较而言, 香港则采取宽松监管的政策, 保险业监理处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主要从授权、在香港维持资产、资产及负债的法定估值基准、呈报规定、干预和其他规管及自律性规管措施等6个方面展开。在放松对保险产品、保险费率和保险条款约束的同时, 又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中介力量, 而这大大减少了政府监管的成本。 (11)

为了改善国内监管环境, 上海自贸区在监管模式上进行了创新, 总体以“推进实施‘一线放开’, 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 进一步强化监管协作”的原则为指导。此外, 上海自贸区要求区内企业设立专属账户, 即以“FTA-”开头的账户, 实行分账核算。通过分账核算, 央行和银监会可以实时监控自贸区内资金流动。在对离岸再保险业务进行监管时, 有学者建议“保监会应对……包括开办离岸业务的 (再) 保险公司的资格、业务范围、服务对象、账户设立、风险管理以及对各种违规行为的处罚等” (12) 进行监管。在监管方面, 百慕大和香港倾向于宽松管理, 对于初步试验的上海自贸区并不太适合, 故我们可以学习新加坡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监管方式。

2. 人才培养与引进。

百新港总是一方面通过高薪、自由的环境、完善的服务注重对海外高素质保险人才的引进, 另一方面又加强对本地人才进行培养, 鼓励或引导本地人员接受相关教育或培训, 增强保险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正是这支高水平的队伍撑起了国际再保险公司巨头的发展, 也促进了国际再保险中心保险市场的繁荣。

在看到人才在再保险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后, 上海自贸区及其他支持自贸区发展的单位均纷纷鼓励人才落户上海自贸区。如保监会支持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批复 (下称“保八条”) 中明确指出“支持国际著名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以及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自贸区依法开展相关业务, 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配套服务。”在该政策的支持下, 相信很快就会出台较为优惠的具体措施来吸引保险人才, 尤其是再保险人才。

3. 优惠的税收政策。

百慕大作为再保险中心提供免税的优惠措施, 新加坡无论本地公司还是外国公司, 从2010年开始, 均需以17%的税率缴纳所得税。但它也曾为了吸引投资而将税率降至10%, 且对新成立的公司有免税计划, 但限额较低。香港利得税的一般税率 (适用于2008/09及其后的课税年度) , 法团为16.5%, 法团以外的人士为15%;而专业再保险公司的离岸业务所得的税率属于特惠税率范畴, 仅为一般税率的一半, 即8.25%。与此相比, 我国25%的企业所得税率较高, 且观察上海自贸区, 我们可以了解到, 税收政策优惠并不在当局考虑范围之内, 低于15%的企业所得税没有实现。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只制订了针对促进投资和促进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投资中的优惠又是集中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等资产重组行为而产生的资产评估增值部分和试验区内企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奖励上。故从税率上, 我们无法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 必须从其他方面发挥优势作用。

4. 强大的信息网。

为了增加吸引力, 便捷投资企业的发展, 同时便于监管, 实现信息共享, 新加坡政府在信息网建设方面“一直保持巨大的投入, 仅2008年, 新加坡政府在新的信息通信项目开发上就投资了接近16亿新元 (约80亿元人民币) ……到2015年, 新加坡将采用光纤到户技术, 将全岛宽带网速提升到1Gbps, 宽带网普及率达到90%。而到2010年上半年, 网速达1千兆/秒的新一代全国宽带网络已覆盖新加坡35%的房屋和建筑” (13) 。

香港在通讯方面的投入亦是不遗余力。为了迎合众多机构对稳妥、安全的网络设施及服务的需求, 香港不断完善全球成熟、先进的电讯基建设施, 目前共有9组海底通讯电缆系统、17组陆上电缆系统以及8组人造卫星系统, 支持其电讯网络。在2012至2013年, 2组新的海底电缆系统将接达香港。为了打造电子服务网, 香港的“数码21”资讯科技策略表明, 2013-2014政府在通讯科技上的开支预算达69.26亿, 研究及发展的开支在2011年就已达到139.45亿, 电子政府交易总数截止到2012年也是达到8亿3千万宗。 (14)

三、上海的应对优势

在初级阶段, 我们各项措施还不够完善, 与其在其他国家优势项目上强行竞争, 不如以“错位”的优势获取目标。这样, 再保人进行对比时, 上海自贸区才能进入其考虑的范围。总的来说, 上海自贸区的自身优势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航运保险

2013年,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蝉联世界第一, 进出口贸易的火热及港口运输的繁忙成功支撑了航运保险的发展和繁荣, 而航运保险恰恰是国际再保险业务的主要来源之一。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自贸区在航运服务领域的开放措施以及“保八条”中“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 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描述无不表明航运保险业务将持续升温, 而由此带来的再保险业务也将不断发酵, 尤其是离岸再保险业务将更加是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否则, 制度创新将不彻底, 改革力度不足以与“自贸区”的定位相匹配。

出口贸易的火热及港口运输的繁忙成功支撑了航运保险的发展和繁荣, 而航运保险恰恰是国际再保险业务的主要来源之一。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目标、自贸区在航运服务领域的开放措施以及“保八条”中“支持上海开展航运保险, 培育航运保险营运机构和航运保险经纪人队伍, 发展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的描述无不表明航运保险业务将持续升温, 而由此带来的再保险业务也将不断发酵, 尤其是离岸再保险业务将更加是改革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否则, 制度创新将不彻底, 改革力度不足以与“自贸区”的定位相匹配。

“目前, 上海航运再保险的能力不足, 严重制约航运直保公司的承保能力, 迫使上海直保公司将70%以上的航运再保险业务分到了国际再保险市场” (15) 。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后, 如若能吸引到国际再保险巨头在区内落户, 那么除了上海本地的保险公司外, 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外国保险公司就能够更方便、快捷地得到风险分散, 促进离岸再保险的发展。而风险的分散可以促使直保公司更积极、自觉的吸引投保人参保, 当保险体系完善时, 也更能促使航运市场的发展, 最后, 直接推动整个上海经济的发展。反之而言, 在航运保险快速发展, 而上海再保险能力不足时, 国际再保险巨头落户自贸区将能更好地抢占市场, 一旦形成效应, 其盈利将不可估量。

(二) 发展速度快, 潜力巨大

1. 直接保险公司整体情况。

(来源: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

从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在2011年之前, 直接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但在2011年出现了负增长, 成为了保险业煎熬和痛苦的一年。从2012年开始, 情况有所缓和, 增长率虽不及2011年前的盛况, 但也可以说是不俗的成绩。与中国保监会数据相呼应的是, 普华永道曾在《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报告中引用过牛津经济研究院和瑞士再保险关于亚洲保险市场研究的数据。从该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 以保费收入而言, 中国在亚洲保险市场占据顶尖位置, 而平均保险费增长更是居于首位。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2.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来源:中国保监会官网)

虽然对于外资保险公司而言, 因为监管比较严格、对分公司设立数量要求较高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 其在中国直接保险市场的份额一直不高。但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出,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虽然有起伏, 但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尤其是最近几年, 发展势头迅猛。同时, 市场份额不高的情况将在上海设立离岸保险公司以后得到改善。人民币国际化、一线的放开将利于外资保险公司的母公司在自贸区内直接设立分公司, 更方便的享受政策优惠和制度创新带来的契机, 这样就开辟了一条新的提高市场份额的途径。此外, 总体方案中表示要开展健康险业务的先行先试, 这对外国保险公司而言也是吸引之处, 毕竟其自身管理、技术的优势以及丰富的全球网络资源能够促使其抢占对于中国保险公司不太精通的业务。

上一篇:师资素质下高中历史下一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