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共9篇)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1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摘 要】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筹资方式、资金管理、政府责任、法律制定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为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分割状态,如不加以调整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为我国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一、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
很多学者赞成“多步走”的战略规划与“多支柱”的养老保险模式。袁彦东等认为我国应在公平与公正的基础上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首先用“过渡方案”起步,等财力水平达到实际需求后,再逐步过渡到“目标方案”,过渡方案是目标方案的基础,为实现二者的平稳衔接,过渡方案与目标方案必须在模式上保持统一。武建新认为我国首先应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险,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法律制度,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过程,确立其原则、性质和组织形式。等到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较为成熟的时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使全社会人民最终能够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潘楠等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基于城乡居民全
覆盖的养老保险模式,首先通过改革和完善“农保”制度,建立一个能满足农村不同对象需求的,多层次、低标准、广覆盖的新型“农保”制度。然后逐步推广到农村其他地区,实现“可持续”的终极目标。吴湘玲等提出要消除我国养老保障的城乡分割,必须在反思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新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强制性”的特点,目标覆盖对象为全体老年人,通过全国统筹、随收即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柱与自愿性的其他养老支柱相结合,构成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险模式。
二、资金筹集方式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是核心。资金的筹集无非来源于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其中关于资金负担的比重应如何合理安排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杨东乐认为《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中的资金筹集模式中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共济性差,社会层级的互济性难以体现,无法体现政府在城乡养老保险中的公平性原则,也不利于拉近城乡养老保险之间的差距。
高和荣则认为,这种筹资模式下,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不仅会造成资金来源不足,降低其保障水平,而且会影响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难度,更不利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
潘楠、钱国荣认为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的建立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自我保障与国家适当补助相结合、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相
适应的原则,建立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差异大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汪沅、汪继福等认为统筹社会养老保险金是解决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突破口,是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首要任务。政府应该出资支持社会统筹基金,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然后,整合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设计与城镇企业相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尹静、高勇等认为整合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设计与城镇企业相同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模式,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方式为收入水平较低下的农民筹集养老保险金,从国有资产中或财政资金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用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以保障农村的基本养老金,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资金的统筹。
2009年9月我国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各级财政补贴,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发。这样新农保制度首次明确了个人(家庭)、集体、政府的责任,明确了三者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资金管理模式
童广印认为首先应建立省、市(县)两级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社会养老基金由省、市(县)共管,省级负责基金管理,县(市)负责基金的收
缴和发放。其次应尽快出台基金运营优惠政策并拓宽基金运营渠道,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再次应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高雅认为由于我国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养老金收支的现金流量也不同,养老资金应由有能力的中央政府进行统一调整、统筹安排,即实行全国统筹、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其具体运作机构主要包括征收机关、管理机关和监督机关。养老金的征收机关由国税部门负责,具体发放工作可以委托金融、保险机构或者邮政部门来完成,养老金的监督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负责。
四、法律的制定
从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立法先行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德国、日本、瑞典等国都是先立法来规范养老保险的发展的。由于缺乏法律的引导与规范,我国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发展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导致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是停滞状态。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险法律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汪沅、汪继福等学者认为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发展的关键是依法调整资源配置,把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思想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在相应的法律条文中。高雅等认为我国应重建或修改现行法律,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进行立法,使保险的范围直接覆盖到所有的公民,对总的法规政策中有冲突、不协调的部分尽可
能排除,消除不同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性差别,同时按经济发展的水平留有余地。童广印认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的立法应循序渐进,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对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范围,法定权利,各级政府的责任,财政拨款支持的初始额度,社会养老保险机构的设置,基金的筹集、管理、发放,公民享受养老保障的程序,侵害公民社会养老金权利行为的处置等,做出具体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单独制定全国社会保障法案。使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改变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一直是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局面。
五、结语
随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部分条件具备的地区对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我国实现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将指日可待,国内学者应在借鉴国外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1]高和荣,《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南方人口》第3期, 2003.[2]高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 2005.[3]景天魁,《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思想战线》第1期, 2004.[4]潘楠、钱国荣,《我国建立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机制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第11期, 2008.[5]童广印,《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12月.[6]汪沅、汪继福《,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问题探析》,《税务与经济》第3期, 2008.[7]吴湘玲、叶汉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分割及其对策讨论》,《江汉论坛》第11期, 2005.[8]杨东乐,《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互济性》,《黑河学刊》第6期, 2005.[9]尹静、高勇,《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构建》,《消费导刊》第10期, 2008.[10]于秀丽,《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甘肃社会科学》第4期, 2004.[11]余兴厚,《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重庆工商大学报》第5期, 2005.[12]张会丽,《转型期构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途径分析》,《经济师》第11期, 2005.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2
一、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由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实施时间、覆盖范围、待遇水平、筹资标准、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直接导致了受益群体享受待遇水平的差异性, 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社会矛盾。因此, 从长远来看, 必须缩小城乡间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我国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且呈现基数大、数量多、高龄化、快速化等特征, 其中, 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相比较为严重, 农村面临的养老问题压力更为严峻。然而, 由于农村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正规的、稳定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因此, 有必要迅速建立一项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维护农民的权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弥补了这一空缺。但是, 制度间的差异和待遇的差距是现存的影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基本因素。为了缩小不同人群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 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明智之举。
(二) 传统养老方式功能的弱化
千百年来农民依靠传统的家庭和土地作为养老的主要方式, 然而,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农村家庭结构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子女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与此同时,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老人对子女的可依赖度也日益减少。此外, 土地收益率的下降、收益的不稳定性也降低了农民养老的安全性, 越来越多的农民期盼能够享受到制度化的养老保障措施。
(三) 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举措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公平性,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险种养老保险必须体现社会公平, 尽管每个国家不能保证社会保障待遇享受的绝对公平, 但是有必要努力去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 尽量让全体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制度的覆盖。因此, 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 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养老保障及服务, 使他们老有所养是实现我国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二、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研究
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 无论是让全体居民都能够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 还是公平的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缩小差距, 这都是我国建立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步骤。受特殊国情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实现养老保险的统筹显然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类学者认为“分类管理”更适合我国国情, 即在现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 再为农民工和农民分别配套建立单独的养老保险制度;另一类学者认为“统一管理”更适合我国国情, 即重构当前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打破城乡、职业与户籍界限, 建立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即全国一个制度, 一种规则, 建立“大一统”模式。
(一) 分类管理
吴湘玲等 (2006) 、杨宜勇 (2007) 、杨翠迎、黄祖辉 (2007) 、徐秋花 (2009) 提倡建立多元化、多支柱发展模式。章剑谷 (2004) 、尹洁 (2006) 、高君 (2005) 、卢海元 (2006) 则提出农民工过渡模式, 即通过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二) 统一管理
郑秉文认为:二元结构不是阻碍“大一统”的障碍, 现有条件下, 仍然可以实施“大一统”, 并提出了实施“大一统”的九大优势, 同时, 郑秉文还明确指出“大一统”是中国社保改革的未来方向。牛桂敏建议未来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凡年满16周岁以上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 都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打破以往城镇、农村居民各自参加养老保险的二元障碍, 即将符合参保条件的居民, 无论户籍在城镇还是农村, 都纳入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 缴费、待遇等城乡标准相同, 从而在保险制度上没有遗漏人群, 真正实现城乡居民全覆盖。
三、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研究
受我国人口众多, 制度间差异较大及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是一项巨大和复杂的工程, 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有明显的突破, 需要按照具体情况稳扎稳打、逐步推进。
(一) 养老保险制度统筹的思路
杨宜勇指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要考虑城乡差别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 遵循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规律, 并逐步将二元养老保险方案统一于城乡一体化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方案。牛桂敏认为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是: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构筑由国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 实现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模式转变, 各级政府承担相应责任, 企业 (集体) 承担相应义务, 个人承担相应风险, 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方式, 健全向农民转移支付机制, 将国家控制和稳定机制延伸到农村, 形成城乡、地区、代际互济的保障模式, 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使之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社会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制度保障。袁文全[5]则从参保主体的转换、缴费义务的转换、保险待遇的转换几个角度出发设计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的路径。
(二) 养老保险制度统筹的路径
1. 两步走战略
刘昌平 (2008) 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交叉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在当前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农村正式养老保险制度又缺失的状况下, 要想实现制度的整合必须要完善原有制度和建构新制度。2009年在此基础上, 刘昌平提出通过两步走的路径实现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一步是实现城乡两类制度之间有效衔接, 第二步是通过城乡两类制度合并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袁彦东等提出“两步走”战略, 首先用“过渡方案”起步, 等财力水平达到实际需求后, 再逐步过渡到“目标方案”。他们方案的相同点是涵盖范围、基本原则、待遇支付、个人账户管理、管理服务等内容完全相同;区别在于采用不同的统筹基金筹集方式和渠道, 并规定不同的享受养老金的条件。童广印认为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路径是:城乡分割到统一筹划、制度有别到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到城乡一体化, 到2030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覆盖全面、标准适当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具体可以分两个战略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2008~2015年) , 用7-8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相互分离”向“制度统一、标准有别”过程的转变;第二阶段 (2015~2030年) , 用15年左右的时间, 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 最终以产业为界将全体劳动者划分为农业劳动者和非农业劳动者来实施新的养老保险制度。
2. 三步走战略
郑功成认为,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需三步完成。第一步 (2008年—2012年)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实现制度层面上全覆盖;第二步 (2013年—2020年) :将养老保障体系进行全面定型、稳定, 进而实现人人较公平地享有养老保障及相关服务;第三步 (2021年—2049年) :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与改进, 确保人人享有较好的老年生活。戴卫东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步 (2009—2012年) :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 共同构筑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安全网”;第二步 (2013—2020年) :逐步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整合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具有养老性质的保障体系, 实施城乡老年津贴制度;第三步 (2021—2050年) :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城乡老年津贴制度覆盖面并提高其待遇水平。
四、评述与展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 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对现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何进行有效的路径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步骤规划上, 其中大部分的研究给出的建议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的论述, 而对于待遇水平、缴费率等细节问题则没有进行深入分析, 即使有个别学者提到, 但是由于缺乏定量分析与可行性论证, 从而显得研究结果苍白无力。另外, 从文章的内容来看, 大多数文章是2009年前的研究成果, 所以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出台后如何实现统筹的研究较少, 时效性较差。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并重点从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模式、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分析指出现有成果较多的集中于从宏观上如何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 而较少关注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细节问题研究, 而且很多现有研究并没有和最新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联系, 这为今后的研究预留了空间。
关键词: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刘军伟.二元经济理论视角下的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发展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1 (5)
[2]郑秉文, 齐传君“.大一统”社保改革的未来方向[J].宁波经济, 2009 (6)
[3]牛桂敏.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与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4]杨宜勇, 顾加佳, 顾严.统筹城乡养老保险体系问题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4)
[5]袁文全, 邵海.社会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J].社会科学辑刊, 2009 (6)
[6]刘昌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4)
[7]刘昌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之路探索[J].社会保障研究, 2009 (2)
[8]袁彦东, 张军田.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 2007 (6)
[9]童广印.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07
[10]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人民出版社, 2008 (10)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城乡统筹;医疗水平差距;医疗保险制度
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逐渐加大的过程中,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割裂的格局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能力、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巨大差异。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有重要义。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组成。1998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基本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我国农村实施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它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费用。建国初期就开始推行农村合作医疗,20世纪70年代末受到经济、制度本身等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遭到破坏,80年代后才逐步恢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在今年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虽然城乡分别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有覆盖面低、重复参保、转移困难等现实性问题。
(一)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差
城市往往集中了大批高科技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农村的医疗设备则相对落后,医疗服务人员水平低于城市。截至2008年,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46900张,占全国的比例是21%,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数938313人,占全国的15.2%,农村居民卫生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城市。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了农村医疗服务远低于城市水平。
(二)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独运行,各有各自的筹资、给付条件,整个医疗保险制度被割成若干板块,在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停留在区县统筹、风险分摊范围非常小的情况下,这种制度的多元分割与碎片化现象,既不利于实现人员的社会流动,不利于通过社会互济来分散风险、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阶层结构,构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三)运行效率不高
统筹层次过低使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弱化了风险分担的效果,增加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再加上我国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在城乡间过于分散导致经济状况差的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能力也较差,也带来了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
二、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试点情况
近年来,全国很多省市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和经验,如成都、重庆、广东等地都积极开展了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道路,积累了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的成功经验。
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和市属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2009年率先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高校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全域实施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筹资标准城乡一致、参保补助城乡统一、待遇水平城乡均等”。
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26.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72.03万人,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108.51万人,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实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效果与不足
(一)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了我国医疗保险的覆盖面
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弥补了流动劳动力等人群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参保覆盖面,实现了城乡居民平等参与的权利。成都市突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了城乡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全覆盖。重庆实行的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填补了改革前农民工、城市无业人员、学生及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空白,扩大了医疗保障的基本覆盖面。
(二)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待遇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缩短了城乡待遇差距,特别是农民的医疗保障待遇。甘肃兰州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并轨后,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年度报销最高支付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3.5万元。同时,参保人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从30%提高到60%~70%。
(三)城乡统筹医疗卫生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问题
实施城乡医疗结构和卫生资源的统筹,可以改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和技术人员素质,建立社区医疗网点,人们针对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方便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满足了多种需求,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去“看病难”的问题。
(四)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改革
城乡居民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居住地点和医疗保障需求,选择相应合适的医疗保障档次来参保和享受待遇,打破了传统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利于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我过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
当然,任何制度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在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管理,多头管理使得制度运作效率不高。另外,要想化简医疗保险转移手续、异地就医报销等问题,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技术成本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四、结束语
在构建和谐社会、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一体化医疗保险制度是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水平、城乡地区差异等实际情况,优化我国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模式,分階段、分步骤解决城乡差距、区域统筹问题,最终实现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4
为进一步完美我市社会保障系统,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按照国度和省、市相干文件划定,我局研究草拟了《关于进一步完美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果真征求意见。公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提出反馈意见:
(一)电话(传真):0512-65217568 65212493
(二)电子邮件:szylbxc@sina.com
(三)通讯地点: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礼貌处(地点:苏州市姑苏区体育场路4号,邮编:21500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进一步完美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至时刻为3月9日。
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3月2日
关于进一步完美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完美我市社会保障系统,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按照《省当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美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苏政办发[]104号)、《苏州市人民当局关于印发苏州市住民社会养老保险打点步伐的关照》(苏府规字[]15号),团结我市现实,现就进一步完美我市住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将苏州市住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名为苏州市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
二、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以“全包围、保根基、有弹性、可一连”为目的,以加强公正性、顺应活动性、担保可一连性为重点,公道分管个人与当局责任,科学确定筹资尺度和报酬程度,完美保险相关转移接续和制度跟尾,强化基金打点监视和包办打点处事,成立完美包围全体城乡住民的养老保险系统。
三、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僵持和完美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团结的制度模式,固定和拓宽个人缴费、集团补贴、当局津贴相团结的资金筹集渠道,完美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团结的报酬付出政策,强化制度鼓励机制,僵持根基养老保险和增补养老保险相团结,完美处事收集,进步打点程度,促进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安稳可一连成长。
四、具有本市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门生),非国度构造和奇迹单元事恋职员及不属于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包围范畴的住民,可以在户籍地介入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
五、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参保职员按年向社会保险包办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尺度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各市(区)可按照内地现实确定缴费档次和尺度,由参保职员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各市(区)人民当局应按照国度和省划定以及我市城乡住民人均收入环境当令调解缴费档次和尺度。
六、各市(区)人民当局该当对参保职员缴费给以津贴,津贴尺度不低于每人每年100元,详细尺度和步伐由各市(区)人民当局确定。对重度残疾人、低保职员等缴费坚苦群体,各市(区)人民当局为其代缴部门或所有最低尺度的养老保险费。
七、住民养老金包罗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本养老金尺度不低于每人每月200元,各市(区)人民当局可按照内地现实环境恰当进步尺度。对缴费年限高出15年的参保职员,从第起,每高出1年,基本养老金加发1%,加发部门随基本养老金尺度同法式整。
八、参保职员在缴费时代户籍迁徙、必要跨地域转移城乡住民养老保险相关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相关,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所有储存额,并按迁入地划定继承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较;已经按划定领取养老报酬的,无论户籍是否迁徙,其养老保险相关不转移。
九、参保职员亡故的,其根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依法担任,并可以享受一次性丧葬补贴金,详细补贴尺度由各市(区)人民当局确定。参保职员离境定居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可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付出给本人。介入增补养老保险的,将增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储存额的余额予以返回。
十、参保职员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代切合报酬领取前提的,暂缓治理领取手续,待服刑期满再予治理。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其刑满之月尺度和计发月数计较,并从刑满次月起发放住民养老报酬。领取养老报酬职员,在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代,不享受养老报酬,从其服刑期满次月起,规复发放养老报酬,基本养老金按刑满时尺度发放。
参保职员被判处牵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时代切合报酬领取前提的,或领取养老报酬职员被判处牵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可以享受养老报酬。
十一、各地要增强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包办打点,通过街道(州里)、社区(村)下层处事平台,操作银行等民众处事机构网点,开展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申报缴费营业,为参保职员提供便捷处事。享受住民养老报酬的晚年住民实施社会化打点,其社会保险一般事宜打点交由栖身地地址区、街道、社区,实施属地打点。社保包办机构要增强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信息打点体系建树,准确记录参保缴费、个人账户、报酬领取等环境,并将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参保职员列入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发放范畴。
十二、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要起劲缔造前提,成立和完美城乡住民增补养老保险制度。增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勉励晚年住民介入城乡住民增补养老保险,进步养老保险报酬程度。
十三、本意见自年4月1日起实验,已有划定与本意见纷歧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5
答:参保职员向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申请表》,出示社会保障卡或住民身份证并提交复印件,提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相关归集地开具的《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据》。
2.参保职员治理城乡住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在收到《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信息表》和转移基金之后应治理哪些手续?
答: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报酬领取地社保机构在收到《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信息表》和转移基金后的15个事变日内办结以动手续:
(1)查对《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信息表》及转移及金额;
(2)录入参保职员城乡住民养老保险相干信息;
(3)确定一再缴费时段及金额,按划定将城乡住民养老保险一再缴费时段响应个人缴费和集团补贴(含社保扶助)予以清退;
(4)归并记录参保职员个人账户
(5)将办结环境奉告参保职员。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6
马年开头最重要的事,中国人有望成为身份一致的国民,享受统一的国民待遇。
2014年2月7日,国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持续60年的城乡区别,从基础制度层面破冰。城乡樊篱的基础经济制度被打破,发生在八年之内。取消农业税是第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制度是第二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12月29日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取消农业税,意味着中国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不再是农业与农民,中国经济从农村走向市场;建立城乡统一养老制度,意味着中国人逐渐成为统一的国民,城乡分隔体制、劳动力流动的樊篱逐渐被打破。以往以保甲户籍制度人为区城乡,分为城乡之间的贵族与贱民,是不人道不文明的野蛮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
基础制度改革总会受到指责。有人认为,目前统一的是最低层级的养老保障,只能勉强保证年过60岁的老人不饿死;也有人认为,中国养老制度分成并不公平,分成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与新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制五大层级,本次合并的是保障程度最低的后两者,没有解决养老体制的不公平。不仅如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与四线城市养老保障差异极大,即使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也无法保证户籍自由流动,不值得大唱赞歌。指责城乡统一居民养老保险的理由不充分。因为已经存在的历史不公,而指责明显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制度改革,属于逻辑混乱。恰恰相反,只有基础制度改革,才能打破原有的不公,才能逐步建立统一的国民待遇,先有鸡才有蛋。
城乡居民统一养老保险可以视作中国式的联邦退休金制度,即政府建立起统一的最低标准的国民基础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每个中国人拥有伴随终身的社保帐号,帐户中托底的就是统一养老金,走到哪里都可以使用。这是体现中国统一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民体制的扎实努力。想靠基础养老金过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是个遥不可及的构想,连美、加等国都做不到,何况中国?
改革沿袭先易后难的做法,城乡居民养老制度统一,而后是企业单位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制度关轨,最难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会放在最后,等到这一批老人退休老去,现在事业单位员工95%为聘用制,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水到渠成,这是一贯的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以减少改革过程中既得利益的阻力。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制度是块容易啃的骨头。城乡居民养老水平低,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仅81元,财政补贴支出不多,中央、地方财政千亿元左右。为了节约行政成本,不劳中央政府费心,各省份已逐步实行城乡居民养老并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今年1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中国已有15个省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了建立最高层级的“中央”保险制度,如果各个省份依然画地为牢禁止他省劳动力进入,就失去了建立统一保险制度的根本意义。
困难之处在于各个省份贫富不均,城乡统一养老保险水准各不相同,导致“中央”保险制度崎岖不平,劳动力仍然难以流动。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2012年年末,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37亿人,全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其中个人缴费594亿元,比上年增长41.0%,除去个人缴费之外的财政补贴1235亿元,基金累计结存2302亿元。另据人社部最新数据,2013年1月到11月,全国城乡居民为4.9454亿人,基金收入1823.2亿元。
与全国平均的每月81元相比,富裕地区水平高出一大截。2011年北京基础养老金标准就达到每人每月280
元,自2011年起,还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今年1月29日是第五次调整待遇标准,本次调整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40元。成都等地的城乡基础养老平均水准也高于全国两到三倍。要让国人成为自由流动的统一国民,基础养老帐户必须收归中央政府实现全国一盘棋,避免碎片化管理导致国内一个个行政区成为一个个画地为牢的封建城邦。此次改革做到的是各个城市的城乡一体化,如成都、北京、上海内部实现城乡国民待遇,离全国统一的国民待遇、劳动力自由流动,还有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7
一、现有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2000—2013 年相关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已开始进入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 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分别以 “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为主题,以2000—2014 年为时间段进行文献搜索, 分别搜索到117337、92311、25935 个结果(见表1)。 从整体总量上看,以“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 为主题的文献共有25935 篇(其中硕博论文12510 篇、期刊论文12460 篇、会议论文965 篇),占总量的11%。 从研究领域来看,自2000 年以来,以“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为主题的文献关注度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近年来学界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领域不断扩展, 研究成果增多。如表2 所示,在笔者精读的44 篇相关文献中,有16 篇来源于CSSCI期刊。 从文献的研究性质来看,进行理论研究的文献有28 篇,占63.6%,进行经验研究的只有16 篇,占36.4%。 这些文献的研究内容包括内涵、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对策等方面。 从研究方法来看,在描述现状时采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 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或二手资料,其他方面内容基本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采取个案分析或对比分析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研究文献的视角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从研究视角来看,对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从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逐渐转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而且不同学科交叉使用的现象不断增加。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城乡统筹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以2000—2014 年为时间段,按照学科进行搜索,共搜索到25935 个结果,其中,经济学6818 篇;管理学6171 篇;政治学5093 篇;伦理学3197 篇,共占了总量的26.2%。其中,政治学与管理学交叉2718 篇,占总量的10.5%,人口学与社会学交叉1645 篇,占总量的6.34%。 这表明对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进入多学科、多视角的阶段。
二、研究成果的综述
通过对2000—2014 年学界的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学者们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围绕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内涵、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因素以及思路与对策等方面。 以学者们对于该主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内涵
城乡统筹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终目标是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同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实现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养老保险,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 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保障制度。
关于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童广印[1]认为,这一制度就是不再分割城市与农村,把它们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基于整体的角度考虑进行统筹谋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宏观策略, 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 惠及全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封铁英、贾继开[2]则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来进行分析,他们认为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效率和公平,无论是基于制度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方案的实施都应该完成改善部分社会成员的社会资源占有状况这一基本任务,从而引导他们流向另一个阶层。
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 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就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调和城乡之间的矛盾,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将城镇和农村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一个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养老保障体系。
( 二) 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的,因此,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之间也表现出严重的二元分割特征。 城镇养老保障基本以职工养老保障为主,而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仍停留在“家庭养老”这一层面。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全国统筹方案尚未出台,各地区城乡统筹的工作也举步维艰。 国内学者对于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主要从保障水平、管理体制、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存在差别。 根据现有的文献分析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城乡地区养老保障水平差异大是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城乡统筹影响最大的消极因素之一。 高庆鹏、李沁洋[3]认为,农村与城镇的养老保障制度所导致的最明显差距就是保障水平之间的差异,农村养老保障水平远远低于城镇养老保障水平。 许海燕[4]认为,由于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政策的倾向性使得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较广,保障水平也随之提高,养老保障问题很大程度上得以解决,而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始终处在不断探索阶段,覆盖面以及保障水平都偏低。 柳颖[5]认为,城乡之间不同险种的养老保险制度呈现出“碎片化”的现象,差异性较大,这种现象分割了统筹层次,也阻碍了统筹层次的提高。 孟岩、李超[6]把城乡养老保障制度间的这种差异称之为“社会保障体系内障碍”,认为其是阻碍城乡社会养老保障统筹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是城乡养老保障在管理体制上存在差别。 牛桂敏[7]认为,城镇养老保障保险是属于“强制型”保险,而“农保”则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相结合的办法。 这样的政策设计实际上无法避免农民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制度无法随参保人数的扩大和风险发生率的降低而实现良性循环。 许海燕[4]则认为,城镇的养老保险基金的主管单位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因此,基金的保值和增值都能得到很好地监管;农村的养老保险则交由农村基层组织的民政部门管理, 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和科学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极低。
三是养老保障的资金筹集方式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资金凑集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和财政的补贴, 资金筹措方式较为单一,导致保障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尹音频等[8]在对成都市养老保障制度城乡统筹情况进行个案分析的时候表示,保障资金的筹集问题是在进行统筹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其原因有三:参保人员年龄结构的失调可能导致资金供应链的断层;财政补贴来源的不稳定性; 各级财政支出不均衡,县级财政压力大。 俞燕锋、彭世杰[9]也指出,在现行的制度中,资金凑集凸显了政府责任,但政府承担的财政压力与风险也同样并存。
(三)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对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双因素说。孟研、李超[6]、徐昭锟[10]等学者通过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指出,导致统筹工作停滞不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内障碍,即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相互分离,互不衔接形成的制度一体化障碍。 二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外障碍,这其中包括户籍制度的设置、传统养老保障功能弱化、城乡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不足且存在差异等方面的原因。
三因素说。 杨一帆[11]通过对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分析指出,制约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因素有三方面:一是“三农”问题以及复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性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发展;二是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这种现象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加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 抵抗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物资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水平, 但是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依然不足。徐昭锟[10]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发现除了现存的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内与制度外障碍以外,农村保障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阻碍了养老保障制度城乡统筹的发展进程,即存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小,发展不平衡,保障水平低,管理体制不顺畅,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影响因素。
(四)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 年要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迈入构建全民共享社会养老制度的时代。 对于构建这个目标的实施手段,国内的学者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对于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思考,学者们总体上有两种思路。 第一是建立既符合各地区经济发展又满足各类群体对于多样化养老需求的 “碎片化”、“多元化”的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当达到养老保障制度全民覆盖时再着手对各类制度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城乡的有效衔接。许海燕、[4]袁文全、邵海[12]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时提出, 应建立一个包括城保、农保、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柳颖则提出要建立统筹而有区别的养老保险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统一有差别的缴费制度,以梯级化的层级设计建立渐进式的保障架构。[5]张园、[13]杨斌、丁建定[14]认为应按照“城乡覆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融合” 的步骤,先在农村建立有别于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进行完善以后逐步与城市养老保障制度对接并轨。 第二是采取“大一统”的方法,把所有的群体纳入到同一个养老保障体系中,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制度设计。牛桂敏、[7]汪沅、汪继福、[15]高君[16]则提出必须打破基于身份和人群的划分界限,提供具有可选择性的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凡是满足条件的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户居民都可以按照统一的保险制度、 缴费标准、保险待遇标准和衔接办法进行管理和运作。
虽然国内的学者对于如何进行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工作有着不同的思路和制度设计,但是针对具体的对策与措施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为了缩小城乡养老保障水平间的差异,学者们主要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见解和对策。
一是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杨斌、丁建定[14]认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是导致传统养老保障制度出现出明显的城乡分立特点的重要原因,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关系到城乡统筹的实现。 鲁全、[17]杨立雄[18]则提出为农村老年人口建立非缴费型国民年金制度的建议。 童广印[1]在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提出,首先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其次是通过宣传强化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意识;再次是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队伍建设; 最后是建立能够体现政府责任,便于进行城乡统筹工作的筹资机制。 探索能够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的新制度是消除城乡养老保障水平差异的最终举措。 刘昌平[19]指出,随着经济社会机构趋于统一和城乡收入均等化程度提高,应通过合并城乡两类制度的方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罗雁翎、梁晓华、苏兴华[20]认为,发达国家多层次实施社会养老金计划、惠普制养老金、社会救助养老金制度以及重视综合救助的经验都为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保障城乡统筹体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是建立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管理体系。 许海燕[4]指出,为了实现社会养老保障社会化、公平化、效率化,必须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管理机构,并且要使行政管理、执行、监督机构分开,达到相互制衡的效果。 童广印[1]为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管理体系设计了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委员会和社会养老保险监督委员会这两个机构,并指出这两个机构应是平行的关系, 隶属于政府或人大。高君[16]指出,在管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以及信息平台的整理,强调要将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和监督,并建立基金管理制衡机制,确保各级财政对社会养老保障基金的投入和保值增值。 同时要加强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系统资源和业务需求的整合,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
三是开展多种筹集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渠道,扩宽资金来源。 对于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筹集,高君[16]认为应该强调国家财政的作用,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 突出公共财政在城乡统筹中的主导作用。徐昭锟、[10]汪阮[21]认为应该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持,将潜在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变成现实的社会养老保障资金,建立个人缴费、单位或集体补助、国家支柱的多元化筹资机制。 对于个人在资金筹集方面的设计,陈际华[22]指出,应该设立多档次的缴费标准,根据个人的支付能力选择相应的档次。 童广印[1]认为,对于新出现的譬如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少、劳动保障检查执法不当或不严等问题应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家、单位或集体、个人的筹资比例。
三、研究评价与展望
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城乡统筹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通过归纳分析可以发现,近些年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相关文献不管是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文献视角都更宽、更深、更多样化,这些研究对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统筹城乡养老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近些年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研究进步较大,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仍然存在不足。 从研究方法来说, 现在多数学者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定量研究方面涉猎较少。 在研究内容上,绝大多数学者能看到户籍登记制度的限制,并且分析出由此导致的城镇居民和村民之间在养老保障制度上包括保障水平、管理体制、资金筹措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但是现实情况是,关于推进户籍登记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已经出台,但学者们尚未出现以此为背景的相关研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与城市差距日益明显,城乡养老保障统筹制度的建立也显得日益紧迫。 结合现有制度的不足与现实条件,笔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一是在研究方法上可采取个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某一典型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二是在研究内容上,随着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正式公布,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身份”差异未来将不复存在,这一改革措施对于统筹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无疑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可结合这一政策并以此作为大背景和立足点,对如何进行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统筹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如何让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更加适应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完成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
摘要:通过对2000-2014年国内关于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从研究趋势和研究视角进行整体分析,进而对研究内容展开综合评述: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内涵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管理体制和资金筹集方式的差异分析统筹工作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影响因素从双因素说和三因素说进行概括,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内障碍以及制度外障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不足等;统筹工作进行的整体思路一是对“碎片化”的制度进行整合,二是建立“大一统”的城乡养老保障制度;具体对策分别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立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管理体系以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等方面着手。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8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任务目标
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等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
六、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目前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八、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基金管理和运营
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各地要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基层经办力量,做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要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地方人民政府要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省市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各地要在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整合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国 务 院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 篇9
8月27日,泸州出台了《关于成立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验意见》,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住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制度归并为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
泸州成立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后有哪些新政策呢?克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干人士对该项政策展现的亮点举办相识读。
归并了新农保和城居保
因为原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内容根基同等,为简化事变流程,进步服从,从文件出台之日起,成立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市全面建成公正、同一、类型的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抢救、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住民的晚年根基糊口。
城乡居保缴费档次进步
因为原新农保和城居保缴费程度低,响应的报酬程度较量低。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将现行的100元至1000元10个缴费档次增进到13个缴费档次,增进了1500元、元、3000元三个档次,增进的三个档次的当局津贴别离为100元、120元、160元。进步缴费档次后,使有缴费手段的参保工具可以进步等次缴费,增进其个人账户蕴蓄,大哥后可享受更高程度的养老金报酬,此项政策浮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多缴多得的鼓励机制。
扩大了当局代缴的范畴
为浮现我市当局对残疾人的关爱,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在原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划定对重度残疾人缴费举办代缴最低档次的基本上,增进了对独生后世伤残衰亡家庭(指独生后世三级以上残疾或衰亡且未再生养或收养后世的家庭)伉俪举办代缴最低档次用度,即按100元/年・人的尺度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
进步了基本养老金尺度
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划定参保缴费职员到达报酬领取年数时,正常缴费年限高出15年的,每高出1年,基本养老金每月增进2元。勉励参保职员在到达参保前提时实时参保,增进本身的缴费年限,进步养老金程度。充实浮现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长缴多得的鼓励机制。
亮点五:成立了长缴多得的养老金鼓励机制
原新农保和城居保基本养老金尺度为每人每月55元,此尺度为实验新农保制度时制度,已5年未作调解,参保群众广泛反应报酬太低,不敷以养老。因此,从本年1月起,我市按省当局要求将城乡住民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尺度进步到60元,增进幅度近10%,同时还成立了正常的基本养老金调解机制,可望在将来几年内按照经济成长程度和物价变换环境逐法式整基本养老金尺度,切实进步城乡住民养老保障程度。
打消了原新农保的绑缚政策
原新农保制度划定,新农保制度实验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报酬的,不消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但其切合参保前提的后世该当参保缴费。我市按省当局的要求,打消了此绑缚限定,对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验时,已年满60周岁,在国度意见宣布之日前未领取国度划定的根基养老保障报酬的,不消缴费,自国度意见实验之月起,可按月领取城乡居保基本养老金。
成立了丧葬补贴金制度
我市同一的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成立了丧葬补贴金制度。参保职员(含参保缴费职员和报酬领取职员)衰亡的,一次性为其法定担任人或指定受益人发放丧葬补贴金,发放尺度为12个月的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由市、区(县)二级财务承担。内地当局划定实施火化的地域,参保职员(含参保缴费职员和报酬领取职员)衰亡后未实施火化的(经有关部分核准可不火化的少数民族职员或其他职员、向医疗机构自愿捐募尸体职员、失落经人民法院宣告衰亡职员除外),不付出丧葬补贴金。此举既相应了国度倡导火化的制度,又对参保职员衰亡家眷给以了必然补贴。
实现城乡居保和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跟尾
按照省人社厅、财务厅《关于贯彻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暂行步伐的实验意见》(川人社发[2014]28号)精力,介入城乡居保且未到达领取报酬年数(60周岁)的,可以申请从城乡居保转移到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并入城镇职工根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入时可申请按转入昔时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别参保职员缴费尺度,一次性补缴不高出原正常介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养老保险费,其正常介入城乡住民养老保险时代形成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应参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总额的抵扣计较,并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划定确定个人账户金额,补缴费年限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开展新农保、城居保试点的区县参保职员在内地开展试点昔时参保的,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后,可自愿一次性补缴201月1日至内地开展新农保、城居保试点时代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费,其参保时刻记实为年1月1日。此类职员在确定为2011年1月1日参保后,可视为在《社会保险法》实验前参保。
【城乡养老保险论文关于城镇的养老保险的论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推荐阅读:
统筹城乡养老保险09-22
河南新政策《关于成立城乡住民根基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验意见》解08-17
余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07-12
城乡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百度)06-09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跟尾暂行步伐解读06-13
张书记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首发仪式上的讲话09-30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10-20
城乡居民养老09-13
城乡养老保险工作总结07-16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