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2024-09-26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共11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1

XX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XX镇辖29个行政村,个合作社,耕地面积亩,户,总人口人,16周岁以上的人。其中16-59周岁的人,60周岁以上的人。

自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我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积极收缴保费,办理参保登记。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止目前,我镇共参保人,占应参保人数的%。进账资金万元。根据通知要求,下面我就将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了加强对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镇上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它职能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配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人员5名,在次基础上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人员。镇上与各村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10份,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工作要求,严格奖惩考核,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深入宣传发动,夯实工作基础

自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动员会之后,镇

上组织召开由镇村社三级干部参加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

险培训动员会,各村也先后召开党员会、村社干部会。悬挂

横幅120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0多份,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通过培训动员,使广大干部群众明确了城乡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原则、缴费标准和方法步骤。同时以村为单位,对

各村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依据户口底册进行了调查摸底,做

到了底子清,情况明。经过调查摸底,我镇共有农业人口XXXXX人,其中XXXXXXXXXX。

(三)、积极收缴保费,办理参保登记

为了加快新农报工作进度,镇上在29个村设立参保手

续办理处,确定了29名村干部负责群众的参保登记,保费

收缴,参保资料管理工作。同时,镇、村、社三级干部“进

村入户”,帮农民算多缴费,多爱益的“经济账”,算个人缴

费与财政补贴的“实惠账”,算子女缴费,父母受益的“亲

情账”,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深入人心,调动了农

民参保的积极性。镇上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度,及时总

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任

务,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了全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稳步推进。

(四)、严格审核把关,落实各项政策

为了真正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慧及千家万户,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积极推行“四及时”工作法,做到资料审核及时、信息录入及时、结报数据及时、养老金发放及时,为全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安排专人认真做好享受养老金人员的资格审核和申报工作。

二、今后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是扩大参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进一步深入宣传动员,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年满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老年人的养老金,确保发放率达到100%。

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人员经常性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个人自学等形式,强化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经办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三是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试点工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建立个人账户、规范票据和基金管理、及时支付养老金待遇上来,不断提高试点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2

永城市下辖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 总人口约150.6万人。截至2012年年末, 16周岁以上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82.56万人, 全年收取养老保险费7326.30万元, 各级政府补贴14412.05万元, 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待遇人员19.4万人, 全年发放基础养老金18928.5万元, 发放率为100%。

1. 建立经办机构, 搭建服务平台。

永城市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 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6名。各乡镇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为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出机构, 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名。各经办机构由永城市财政出资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备, 各项规章制度上墙。人社业务专网覆盖全市所有乡 (镇) 。

2. 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一是鼓励多缴多得。二是鼓励长期缴费。三是对特殊人群给予适当补贴。

二、存在问题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 尚未达到应保尽保。

截至2012年年末, 永城市总人口约150.6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龄段结构比例, 16岁以上人口占82.19%, 永城市16岁以上人口约为123.8万人, 而实际参保人数 (不含在外务工已参保人员和在校学生) 仅为82.56万人, 参保率为66.69%, 未能达到应保尽保。

2. 参保缴费档次过低, 影响资金安全和个人待遇。

个人缴费档次有每年100元至1000元十个缴费档次。但从每年缴费档次和全省城乡居民社保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来看, 按照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缴纳社保费的占总参保缴费人数的94.3%;缴费档次在200元/年和900元/年之间的占5.1%;缴费档次1000元/年的仅占0.6%。

3. 养老保险待遇偏低, 影响群众参保热情。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60元/月和个人缴费总额加上政府补贴再除以139组成。以现行的缴费档次100元/年缴满15年, 参保人每月领取70多元;缴费档次1000元/年缴满15年的, 参保人每月也只能领取170多元, 根本无法达到以养老保险机制达到养老的目的, 导致大多数的年轻人、城镇居民, 根本不屑于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4. 基础平台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业务经办需要。

一是居民养老保险事务多、乡镇工作人员数量少。目前绝大部分乡镇社保站 (所) 只有3名人员, 难以应对数以万计的参保对象和难以统计的海量参保信息。二是窗口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日常经办服务需要。基础建设没能及时跟进, 没有规范的服务场所, 没有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三是村级队伍建设滞后, 村级平台作用难以显现。由于没有村级平台建设专项的制度措施、资金安排, 致使村级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无法达到专职办理、日常工作规范化操作的制度要求。

三、对策建议

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惠民覆盖面。

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改进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 努力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

2.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增强政策吸引力。

实行梯级补贴政策, 提高参保缴费档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水平与物价因素联动机制。建立参保人员转移接续机制, 出台丧葬补贴政策。

3.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加大考核力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3

一、柳州市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情况

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大病保险”)是指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国家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2013年以来,柳州市按照自治区开展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部署,坚持以民生为本,深入探索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

(一)精确测算数据,确保政策落实与柳州市情的有机结合

1.统一思想认识。柳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挂帅、多个部门参与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克服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大等客观困难,把启动居民大病保险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认真开展调研、测算、制订方案、实施等工作,确保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开展数据分析。一是把握历史数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市人社部门”)提取了2010—2012年门诊大病、住院两个项目的人数、总费用以及统筹支付、符合医保范围的个人自付、自费费用,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最终确定2012年各项数据为测算基准。二是把握参保人员结构。对参保人员的年龄段进行统计,在测算中重点把握未成年人特别是学生儿童以及老年人的医疗保险消费情况。三是把握本地医疗市场现状。柳州市居民医保处于参保人员不断增加、国家财政补助不断增长、医疗费用大幅上涨的阶段,市人社部门根据预测估算,力求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方案符合柳州市医疗卫生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四是把握消费刺激效果。大病保险政策实施后,除了解决低收入家庭治不起大病的难题外,还会极大地推动困难群体医疗消费,甚至会进一步刺激过度医疗行为。因此,市人社部门在制订试点方案时,也充分考虑了消费刺激可能导致的变量因素。

(二)创新管理模式,建成居民大病保险结算报销的“一站式”服务

1.开发信息系统。柳州市人社部门结合十余年来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实践经验,在现有城镇居民医保系统基础上,自主开发增设居民大病保险的相关管理模块,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的数据,对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大病保险的收入、支出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参保人员在医院消费终端结算的“一站式”服务。

2.理顺资金流向。每年柳州市人社部门将筹集的居民大病保险资金划转给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按季度预付理赔备用金到相应指定账户,再由人社部门按月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应由大病保险按比例支付的费用。

3.激发监管合力。经过协商,由商业保险公司派出医疗专业人员与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保经办机构”)联合成立医疗保险稽核队,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管,既保证社保经办机构在定点管理上的主导权,同时也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专业人才上的优势和参与医疗监管的积极性。

4.实践效果明显。一是免除费用垫付。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居民大病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出院时只需直接支付扣除基本医保报销和大病保险补偿后的实际承担费用。二是就地实时报销。过去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参保人员出院后要拿着各种单据到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繁琐的报销手续,现看病、付费、报销全部在医院进行,一次刷卡结清,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三是节省大量人力。一方面,市社保经办机构已处于工作超负荷状态,实行即时结算报销提高了经办效率,避免经办压力的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商業保险公司将合作重点从理赔中转移出来,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医疗保险监管。

二、柳州市2013—2014年居民大病保险运行分析

居民大病保险由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部分组成,以下主要分析城镇居民大病保险2013—2014年运行情况。

(一)保费收入情况

根据居民大病保险政策规定,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人员均参保大病保险,2014年度全市共有47.64万人参保,筹集保费1429.06万元,其中实际划拨保险公司97.5%的费用,即1393.34万元(如表1)。

2013年为居民大病保险运行第一年,参保人员及医务人员对其了解不多。2014年,大病保险待遇支付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在未来3-5年,大病保险待遇支付人数仍有大幅增加的可能。

符合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的费用为4081.12万元,实际支付2492.82万元,大病保险支付比例达61.08%,符合自治区文件对居民大病保险支付比超过53%的要求。两年支出对比,增长率达30%(如表3)。

(三)居民大病保险实际保障效果

4083名参保人员总医疗费用为17468.65万元,其中统筹支出10365.21万元,占总费用的60%,大病保险支出2492.82万元,占总费用的14%,个人承担部分4357.89万元,占总费用的25%。柳州市为了进一步规范自费费用,将不在医保范围内的非治疗项目和用药标记为自费I,将不在医保范围内的治疗项目和用药标记为自费II。2014年,自费II项目属于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已统计在大病保险支付及个人支付中(如图1)。

居民大病保险有效降低患病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使其个人负担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的40%下降为25%。人均医疗费用负担从1.74万元下降为1.13万元,下降6105元。

(四)居民大病保险收支平衡情况

2014年度,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共计1429.06万元,实际支出2492.82万元,实际超支1063.76万元(如表5)。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汇报 篇4

深入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我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坚持“宣传、服务、措施”三推进,规范管理,探索完善,目前工作开展良好。

一、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7个行政村、1个社区。自全市召开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动员大会,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我镇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广泛宣传相关文件内容和精神,让居民认识到这是一件大好事,是一项为民惠民工程,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积极动员群众参保。通过近三个月的工作开展,截止8月13日,新农保共4585人参保,完成率为64%,其中16-59周岁的完成参保缴费3648人,60周岁以上有937人;城居养老共156人参保。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是推动工作的重要保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铺开有赖于镇村两级部门的密切配合与上下联动,我镇迅速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劳动保障所,负责全面指导;参保缴费人数任务分解到村组,各村(居)委实行驻村领导、驻村队长包村,一般村干部包片,并建立了村干部逐户走访、包片征收的日常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是推动工作的必要前提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新生事物,政策的受益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涉及范围和对象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做好宣传动员至关重要。因此我镇于5月20日及时召开全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动员大会,以会代训,先是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吃透精神,掌握政策。同时各村迅速采取“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村长会、家长会”这些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深入开展政策宣讲和舆论宣传,深入浅出地讲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核心内容,突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群众明白“三个参保条件、明白一个缴费基数、明白十个缴费档次、明白两项参保补贴、明白一个缴费方式、明白两项待遇构成、明白一个参保程序、明白一个缴费时限”、做到一个放心。另外,我镇悬挂横幅标语22条,发放宣传单6000份,驻村干部不辞劳苦进村入户宣传,做到政策讲明、优惠讲清、工作做实,在全镇营造出“个个自愿参保,人人主动投保”的良好氛围。

(三)资源到位、督导有力是推动工作的必备条件

我镇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从选择最合适的场地到迅速配备高素质的人员,都体现着政府对此项民心工程的重视。为确保完成参保任务,我镇专门成立督导小组到村指导,实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督导小组成员每天一碰头,汇报进展情况;各村(居)委会参保缴费进度每周一排行,对落后的村(居)委会,由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实行奖惩办法:各村(居)委会在8月31日前完成任务的,按完成数额奖励经费4元/人,反之,9月份未完成任务的取消包片工作人员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四)干部带头、典型引路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

通过机关干部、村干部、企业经营者的示范效应,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吸引力是我镇的重要经验。我镇要求镇村干部、企业人士的亲属符合条件的应保尽保,以此充分调动起群众的信心,带动群众积极参保。

三、不足与建议

(一)今年是我市的工作落实年,各项重要工作落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个别村(居)委会干部工作量大,加上待遇偏低,因此工作积极性不够高,有时顾此失彼,造成工作较被动。

(二)我镇群众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流动性大,部分人员难以联系,工作很难全面详细地宣传到户。因此建议上级部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手机信息等现代化宣传手段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5

2012年3月份,我县被列入全国第四批试点县以来,通过近四个月的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精心组织、细心运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依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步骤的要求,我县的参保缴费、信息录入,身份认定、待遇审核,落实资金、待遇发放已按期达到预期目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机构建设情况

(一)编制落实情况

根据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机构规格的批复》(安编办【2012】17号)、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的通知》(汤编【2012】8号)文件精神,我县成立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为副科级全供事业单位,领导职数1正3副,内设6股1室,人员编制40名,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将原属乡(镇)政府管理的10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上划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

按照统一要求,对所辖行政村(居委会)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层骨干力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召开保障所全体人员、街道办事处经办人员、乡镇主管领导参与的业务培训会。

(二)在十个乡镇召开由村委会支书、村长、会计参加的业务培训会

(三)发放实施办法、《参保须知》、《致全县城乡居民朋友的一封信》、《知识问答》宣传资料,发放参保流程、领取待遇测算表、年龄测算表等培训材料。

(四)学习实施办法等文件,讲解参保须知、知识问答等政策、法规。

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业务培训,培训场次11场,培训人员约1100人次。

三、政策宣传情况

为保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到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召开动员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车、横幅标语、宣传单、政策咨询宣传点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

我县被确定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后,保

与信用社进行了无障碍对接,全县近2500万元的参保缴费金额已经划拨到基金账户,并为每名参保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核准了专网与银行账户的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缴费金额、待遇领取金额。全县已经打印待遇养老金存折47468册,将发放到每一位60周岁以上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老人手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6

第12期

嘉陵区目标管理督查督办办公室2012年8月20日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展情况的督 查 通 报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惠民政策,推进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工作的健康稳步开展,根据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安排,8月13日—8月20日区目标办、人社局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办的城乡居保试点工作进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根据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包括人员配备、硬件设备、组织宣传、参保业务办理等四大方面,共15个小项的督查内容。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进展情况较好

自7月25日全区召开试点启动会以来,各乡镇(街道办)能够

按照区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积极行动,认真宣传、精心组织,1为居民保险工作全面铺开做好了充分准备。截至8月20日,全区已完成参保登记2.8万余人,收缴保费560余万元,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正扎实稳步推进。

双店乡、安平镇动作超前,宣传到位,群众参保热情高涨,分别已征收保费79万元、51万元,各自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96.3%、34.7%。

吉安镇做细入村、进户宣传工作,特别针对那些历来不太信任政府工作的适龄参保人群,让村、社干部一对一的入户宣传、解释,让其理解这一惠民政策的真正惠民之处,同时也让村、社干部及家属、亲属带头积极参保,让参保群众保得放心,保得踏实。开会部署工作后,一周之内已完成参保登记1500余人,征收基金40余万元,分别完成人数、基金任务的20.9%、43.5%。

曲水镇自我加压,将目标任务大幅调增后分解到村。同时将居民保险宣传工作与地表实物、人口锁定统计工作结合进行,一边测量统计,一边下发宣传资料,一边讲解政策,实现了乡镇一级、村社一级“二对一”的入户宣传,叠加效应明显,有望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龙泉镇、三会镇、金宝镇、集凤镇、桥龙乡、盐溪乡等乡镇都将城乡居保目标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村(社区),并落实责任到人,制定了居民保险工作奖惩办法,将参保任务与年终奖励挂钩。目前各村(社区)正积极、有条不紊的进行参保登记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重视不够,一是无专职人员,经办人员业务交叉,精力不够;二是经办人员平均年龄偏大,缺乏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使得整个居民保险工作滞后。

2、部分乡镇劳保所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办公条件简陋,专网电脑设备无安防设施,屡次出现专网电脑设备被盗现象。

3、部分乡镇经办人员协调能力不强。上与居保局,中与银行网点,下与村(居)协办员的联系协调不够,一是未能做好上传下达的政策宣传工作,二是与本地银行网点的沟通、协调做得不够,难以最大化方便、服务群众,直接影响到居民参保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在各乡镇(街道办)的辛勤努力下,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目前的形势逼人、现状急人、任务压人。各乡镇(街道办)要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尤其是符合基础养老金待遇领取人群的参保登记、信息录入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参保任务。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保意识。各乡镇(街道办)要进一步采取灵活多样、不断变化的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入村、到户”的政策宣传活动,激励和引导城乡居民早参保、早缴费、早受益,实现“应保尽保”。二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参保工作。各乡镇(街道办)要做到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安排居民保险工作的各个环节,细化措施,快速推进。下次督查将以参保登记、基金入账、信息录入等系统数据进行工作进度排名。三是要强化督办检查,严格兑现责任奖惩。首先,各乡镇(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驻村干部要加强对村(居)干部的督办检查,千方百计调动村(居)协办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居保工作奖惩办法。其次,区目督办将继续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将不能

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办)的有关责任人,提请区委、区政府进行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并且扣减相应目标考核分值。

附:各乡镇(街道办)工作进度督查项目表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7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 养老保险的财政责任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财政在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方面, 主要倾向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就显得相对较小。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障的财政政策也是如此, 地区差异化明显。

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支持的总体状况

据统计, 2014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232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2263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620亿元, 比上年增长11.7%。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26亿元, 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3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1.6%。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1800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0107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357万人, 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4313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10亿元, 比上年增长12.6%。基金支出1571亿元, 比上年增长16.5%。结合以上统计数据和表1、图1可知:在财政支持上主要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 在基金收入与支出、财政的补助方面,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受益程度比较低, 这是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

1.2 财政支持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由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地区对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差异, 因此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养老保障的财政支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各省 (区、市)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在缴费档次、财政补贴标准、基础养老金等方面的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2013、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年统计公报。

定都不尽相同, 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有16个省份在国家设立档次基础上向上增设缴费档次、19个省份在国家补贴标准上增加缴费补贴、20个省份结合实际建立可操作的长缴多得机制、28个省份在国家70元标准上适当提高, 而这些省份大都位于东部沿海或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 主要从以下三点具体说明:第一,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而各地区的财政收支存在差异, 这就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缺乏经济支撑, 最终将会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存在地区差异;第二, 由于各地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规定的差异以及政府在对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规模上存差异, 从而使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财政支持也存在明显的不同;第三, 由于财政补贴的激励措施规定的不同, 使得在选择相同缴费档次的情况下, 财政补贴的多少也存在着地区差异。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 财政政策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国家财政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财政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财政支持力度相对较小、支出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划分不合理等问题。

2.1 财政支持的力度相对较小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 虽然国家在财政方面给与了大力的支持, 但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不能相适应, 仍然较低。从表2中可以清楚看到:在2011-2014年城镇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多于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情况下, 城镇企业职工的财政补助仍然多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而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补助占财政总支出也处于一个较低比重。基于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这一判断:财政在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还有待提高。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5)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3—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2013、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年统计公报。

2.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由于二元城乡结构的存在, 而且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险支出项目上财权与事权划分不明确, 从而导致国家在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结构上并不合理。国家的社保资金主要投向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事业中, 而在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总量远低于城市。据统计, 2013-2015年,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18416.7、21752.4、25798.6亿元, 而同期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1453.7、1656.7、2230.4亿元, 二者相差甚远。所以说财政在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上还存在缺陷。

2.3 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划分不合理

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责任不合理。从结构上来看, 中央财政卫生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出比重有所提高, 但是与中央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应承担的职能尚不相符, 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具体支出科目来看, 就业与社会保障本应属于中央财政的职责, 却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但在建立全面覆盖的养老保障制度过程中, 仅仅依靠地方财政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差别较大, 从而各地补助差别也较大, 这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3 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 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 建成完全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改革的过程中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3.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应当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增加资金的投入, 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 不断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确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能够达到25%左右的目标, 同时, 还应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 确定合理的财政社会保障的比例。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 从而使得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持力度得以提高, 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总而言之, 财政支持力度应当根据当前经济的水平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予以适度增加。

3.2 优化财政的支出结构

对于农村养老保障的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 应当合理调整现行的财政支持政策,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不断缩小城乡社会保险的差距, 明确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责任, 合理调整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 改变社保财政支出的城市偏向, 提高农村社会保险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在保证城镇企业职工享有合理的养老保障水平的前提下, 还应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事业的支持力度。这样一来, 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也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3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支持责任

由于各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中央与地方应当明确各自的财政支持责任。从财政支出上来看, 中央财政相对于地方财政较宽裕, 应当承担较大的比重, 地方财政起辅助作用。对于欠发达地区, 应当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比如: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制度, 并取消或放宽对落后地区提供配套资金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不仅要促进养老保险区域化的公平, 中央财政也要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障权益有着重要作用。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 通过对财政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支出结构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责任划分等不足之处进行研究, 提出相关建议, 以便不断完善, 更好的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关键词:养老保险,财政对策,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人社部, 2015-5-18.

[2]邓大松, 丁怡.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视域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J].理论与改革, 2014, (03) :72-76.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生存公平;养老金给付水平;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合意替代率;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养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4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2-0047-07

一、引言

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逐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养老后顾之忧,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提升全社会消费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市无保障人群制度化养老的不足,缩小了城乡养老待遇差距,增加了老年居民的生活收入,在拉动居民消费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乘数效应。同时,我国现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两个制度体系合并发展而来的,它也稳定了城乡居民关于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模式的预期,明确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和路径。 ,但还存在城乡养老发展不平衡和保障水平过低等问题,在提升养老安全保障功能和消费水平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正处于双重转型阶段:一是从城乡二元、多轨运行体系向居民、职工两层多支柱体系转变,二是从覆盖城乡阶段向城乡一体化阶段过渡。破解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二元分割、多轨运行问题是一项长期课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可行的策略。城乡的二元差距、条件禀赋差异以及缴费负担能力不同,使职工和居民对制度化养老的需求具有双层差异化特点:城镇职工要求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可靠养老制度”,寻求“多缴多得”的劳动公平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缴费”的机会公平;城乡居民要求建立覆盖全民、能够解决生存危机的“兜底养老制度”,寻求“少缴费多获得”的历史欠账福利补偿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中为城市繁荣和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中农民的福利存在历史损失;城镇无保障居民大多是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群体,是改革和城市化过程的成本承担者。在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国家财政应当给予农民和城镇无保障居民提供养老福利补偿。

在我国现实的制度创新逻辑中,基本遵循“渐进改革的”思路,保险领域的改革也是如此。目前,城乡养老的二元整合难以在一个制度框架内完成,先实现城乡居民的整合,再实现不同系统职工的整合,最后实现居民与职工的整合是现实可行的方案。2014年2月建立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养老二元整合的第一步,以求率先实现“生存公平”层次的居民社会养老制度整合。2015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是城乡养老二元整合的第二步,推进实现“劳动公平”和“机会公平”层次的职工社会养老制度整合。预期在“十三五”规划及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将从关注“制度整合”逐步扩展到关注“适度水平管理”,重点解决职工和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问题。

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是建立在养老保险制度功能基础上的条件标准,不能简单理解为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向城市养老保险水平拉齐,或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向职工养老保险水平拉齐,而应是围绕制度功能结构、养老需求变化、财务供给可能等多重因素确定相应的适度水平。穆怀中(1998)开创性地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水平进行研究,提出养老金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应是有一个与制度功能、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关联的适度区间。一些学者对“新农保”及“城居保”的给付水平及其合理标准进行了探索研究,如薛惠元(2012)研究了“新农保”给付与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差距问题;边恕和穆怀中(2011)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新农保”适度水平标准问题;穆怀中和张文晓(2014)从地区比较视角研究了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问题;范璐璐(2013)专门对辽宁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进行了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充实了关于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理论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但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之前的分项制度研究,还少有涉及对城乡养老保险整合后基本养老金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增加基本养老金待遇等问题的讨论,也少有研究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放在整个城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逻辑中来考虑。有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双重转型的背景出发,立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功能定位,从“生存公平”的需求视角,研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及待遇调整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状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 7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 381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为13 768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 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个人缴费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基金支出1 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基金累计结存3 006亿元。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很长的探索时期,先是针对农村居民进行试点,经历了“老农保”和“新农保”试点实践后,把“新农保”制度模式推广至城镇无保障人群,建立“城居保”模式。起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同类型制度、不同水平”的差异化安排,“城居保”可供选择的缴费档次比“新农保”多,给付水平也略高一些。由于城镇无保障人群的生存需求与农村居民较为接近,为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一体化进程,现在将“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制度模式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模式,建立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资金来源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人缴费划分为12个档次,可自由选择。集体补助取决于集体经济能力。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参保缴费进行“入口补贴”,原则上参保缴费档次越高,缴费补贴越高,以形成缴费激励;二是对养老金发放进行“出口补贴”,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补贴采取财政分级共担方式,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在实践操作中,一些地区可以根据地方财政能力与消费状况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额外增加的财政支出由地方财政负担。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大部分制度内容及相关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也有几个创新性的设计,例如:缴费档次由10个增加为12个,基金管理由县级管理逐步推进为省级管理,要求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等。这些新的要求在原来的文件中是没有的,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水平低,不能实现“保基本”目标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为81元,给付水平不及低保的一半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73元、每人每年2434元(平均每月为203元)。 ;而同期企业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为1 900元,是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3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还达不到用于“吃饭”的生存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6 311.9元(平均每月为52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495.5元(平均每月为208元),都远高于每月81元的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可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标准确实过低,但它是从无到有的,应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没有积累,仅仅依靠政府补助的基础养老金水平非常有限,只够城乡老年居民作为零花钱使用。

(2)各地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各地区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各不相同,一些经济发达、财力较好的城市逐年上调财政补助标准,而财力较弱的地区则多年未进行调整。例如,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430元,广州市为每人每月150元,厦门为每人每月230元,西安市为每人每月130元,哈尔滨市为每人每月65元,长春市为每人每月55元。不仅各省标准不一样,同一个省的各个市的标准也不一样。以辽宁省为例,大连市为每人每月180元,沈阳市为每人每月90元,辽阳市、丹东市、朝阳市等根据省里统一要求大多为每人每月70元。各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缺乏统一规范指导,给付水平碎片化现象突出,容易形成盲目攀比或随意增长的不良状况,进而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3)增长随意性强,缺乏科学调整机制

全国尚未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各地区对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调整大多存在随意性,主要根据财政供给能力以及短期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决策,缺乏依据工资收入、物价上涨等参照因素的科学计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在低水平起步条件下,应当首先明确养老金给付的合理区间,然后再依据财政长远供给能力、物价上涨因素、收入增长幅度等综合确定自动增长机制,这样才能够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并稳定公众预期。

从以上问题分析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找出养老金发放的适度区间,并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发挥目标校准作用,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朝着合理的水平区间调整。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及测算

1.制度功能定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定位应是满足体现“生存公平”的养老需求,这是由制度的根本属性及其在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角色地位所决定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保基本”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之一,即保障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基本”水平的确定,取决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人的消费需可以分为基本生活需求与发展型需求,其中,基本生活需求涉及生活必需品支出,包括食品、衣服、住房、交通通讯等;发展型需求涉及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应限定在基本生活需求支出范围,这是养老金给付的规定限度。在基本生活需求中,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存需求,即保证老年居民“吃饭”的最低生活标准,构成养老金给付的下限;二是基本需求,即保证老年居民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标准,构成养老金给付的上限。此外,也应当注意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多目标的政策安排,具有多重制度功能。除了保证养老“生存公平”外,还肩负着实现城乡养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居民消费等多重任务。

2.适度水平模型

根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定位,养老金给付水平的确定应立足于兜住养老底线,满足城乡居民“生存公平”的需求。养老金给付的水平不宜过高,也能太低。城乡居民“生存公平”需求依据消费层次可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保证最低生存需求的恩格尔系数消费水平,解决吃饭的生理需要;二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城乡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的两个维度构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适度下限和适度上限标准。

适度下限为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城乡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的乘积:

BL=C×E

其中,BL代表城乡居民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的下限,C代表城乡居民平均日常生活消费支出金额,E代表城乡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

在实际统计数据中,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及其恩格尔系数是分列的,为了统计方便,同时也考虑到养老金支出具有刚性特征,可以先从低水平起步,再逐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下限开始可以参照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来测算;当达到这个标准后,可以再参照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来测算。这也符合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先是有“新农保”,再有“城居保”,二者合并发展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适度上限为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讯消费的总和:

BH=Cs+Cy+Cj+Ct+Cx

(2)

其中,BH代表城乡居民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的上限,Cs代表城乡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支出金额,Cy代表城乡居民平均衣着消费支出金额,Cj代表城乡居民平均居住消费支出金额,Ct代表城乡居民平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金额,Cx代表城乡居民平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金额。

与适度下限的参照对象保持一致,适度上限的生活消费支出可以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来度量,城市无保障人群的消费水平与城镇职工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接近。另外,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农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0%大体相当(见表1)。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上限,可以由消费需求测算简化为收入替代率测算。同样采取农村居民数据为参照,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以60%为合意替代率,二者乘积构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上限水平:

BH=YL×θ

其中,YL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θ为合意替代率。

3.适度水平的结构分析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付由两部分组成,即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总体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前提下,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存在各自的适度标准,进而形成适度水平下制度内部的合理结构。

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兜底层次属性上看,基础养老金账户的功能在于保障生存底线公平,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作用是在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水平。基础养老金的给付下限应该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也就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适度水平的下限标准;基础养老金的给付上限是基本养老消费需求的一半,按收入替代率标准为30%,即不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个人账户承担另一半的基本养老消费需求,同样不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这样,总体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度给付区间保持不变,下限为恩格尔系数标准,上限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

4.适度水平的测算及比较分析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数据为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6 625.5元,恩格尔系数为37.7%,人均纯收入8 895.9元,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的适度下限为每月约208元,适度上限为每月约445元。

其中,基础养老金的适度下限就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给付的适度下限,每月约208元;基础养老金适度上限为每月约223元。基础养老金的适度区间标准比2013年民政部统计的全国城乡低保月平均支出189元高出10%~18%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投资回报率等因素有关,目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刚刚起步。对于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时点已超过退休年龄的,一般没有个人账户积累;未超过退休年龄,但超过45周岁的,在允许补缴前提下一般只有最低年限缴费积累。在目前条件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宜规定出下限标准,而宜通过缴费激励等各种方式鼓励参保居民多缴、长缴,这样才能多得、多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上限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每人每月约223元,与基础养老金上限相同,体现制度结构的均衡性。

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是平均每人每月81元,比适度下限208元低60%,少了127元。以此为参照,一些地区逐步上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过低的状况,但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养老金仍未达到下限标准。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支出1 43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财政部网站。 ,占公共财政收入129 209.64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1.1%,占公共财政支出140 212.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1%,占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支出14 490.5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9.9%,财政负担和支出份额总体较小。如果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从平均

每月81元提高到适度下限208元,只需增加国家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出口补贴”部分,不必增加参保缴费补贴,以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人数为13 768万人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增长127元,每人每年增长1 524元,则增加当期财政支出2 098.2亿元,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6%、公共财政支出的1.5%、财政社会保障就业支出的14.5%,按目前的国家财政能力,是可以负担得起的。

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对策

1.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 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待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加大各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助力度。中央根据财力和养老需求状况适当提高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并以各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区间测算为依据,划定基础养老金上涨指导线,既不能低于中央最低基础养老金,又不能搞大跃进无限制提高标准,使基础养老金朝着适度区间发展。同时建立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挂钩的联动机制,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部分,每多缴费1年,基础养老金增发5%,鼓励中青年参保人员长期缴费,以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收入。

二是逐步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加强财政对参保缴费“入口”补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选择高缴费档次的给予更多财政补助,引导城乡居民提升缴费档次和延长缴费年限,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尽快实现个人账户养老金省级统筹管理,并在适合条件下按比例(例如10%~40%)转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账户基金收益率。

2.以适度水平为目标缩小地区差距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消费、物价等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当前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保持合理差距是可以接受的。不同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差异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以当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为参照,测算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区间,以适度水平为目标调整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给付水平。如果各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都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就能够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控制在与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相匹配的水平上,排除人为干预或财政竞赛等外在因素,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地区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

3.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现行低水平、不适度条件下,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上涨机制;二是在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后,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自动调整机制。其中,目前的上涨机制宜采取循序渐进策略,而不是一下子提高到适度区间。建议利用3~5年左右时间,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调整到适度水平区间范围,则各地可以以上涨空间为参照测算出每年的平均上涨率,这样也可以稳定城乡居民的保险收益预期。在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后,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要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控制在适度区间内,防止再次低于适度下限或超出适度上限。具体来讲,各地区应以物价上涨率、收入增长率等为参照,测算出相应的养老金正常调整率,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可持续发展。

4.完善城乡居民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达不到适度水平的阶段,可以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城乡居民资产化收益养老、商业保险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的作用,满足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红利、城镇居民的住房资产等,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例如土地增值收益可持续养老分配、以房养老等形式)来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多渠道扩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方案,增加社会捐赠、彩票营业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及股权收益分配、集体经济补助等来源,提高社会养老基金积累。

参考文献:

边恕,穆怀中.2011.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微观测度与动态调整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6):3-11.

范璐璐.2013.辽宁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穆怀中.1998.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

穆怀中,沈毅,等.2013.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J].人口研究(3):56-70.

穆怀中,沈毅,等.2013.农村养老保险综合替代率及其结构分析[J].人口与发展(6):2-10.

穆怀中,张文晓,等.2014.农民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及给付适度水平研究[J].西北人口(2):98-140.

沈毅.2014.新农保、城居保合并破解二元养老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8.

温海红,师山霞,等.201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陕西省三市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7-83.

薛惠元,仙蜜花.201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评估——基于湖北省6个县区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6):93-91.

薛惠元.2012.新农保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0):170-176.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情况汇报 篇9

情况汇报

根据市人社局《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工作督查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区2012年1—7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及完成情况1、2012年,我区共有城镇居民15055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征缴居民医保基金460万元,其中个人缴费100万元,上级补助360万元,2011年底历年累计结余53万元。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本年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共计住院补偿779人次,支付208万元,门诊统筹补偿289人次,支付2万元。目前基金账户结余106万元,上级配套未到位资金约199万元。

二、2012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目标考核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金使用未达到虚实进度,结余较大。原因分析:①我区辖两乡两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过大,非农业人口较少,2012年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055人,其中学生9344人,学生占62.1%,而参保的在校学生也大都跟随家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②今年我区已全面使用金保工程系统,按全市六统一要求,所有参保人员凭社会保障卡在定点医院刷卡结算,因我区没有 1

二级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大部分重症病人转到六安市内医院或者省级医院就诊,且多为二级或者三级医院,报销比例较低,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低,保底报销比例为40%,但是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底报销比例已达到65%,跟新农合相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不够灵活。

三、下步打算及建议

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市级统筹,全市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各县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也都是按照全市统一的文件执行,建议实行民生工程考核时应更多的关注各县区是否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执行到位,在资金结余上的考核应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核。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10

我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召开后,社区社保站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对我社区居民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任务目标进行部署,将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到人,做到齐抓共管,确保足额完成今年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

连日来,社区社保站工作人员在辖区内集中发放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要点,耐心解疑释惑,引导社区居民踊跃参保、号召居民早缴费,持续缴费,通过宣传增强了参保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意识。社区社保站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和政策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消除居民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误解,及时把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程序、缴费档次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提高群众知晓率,让辖区广大居民都能够享受国家的好政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 篇11

[关键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 F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77-1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是城市化,保持快速稳定的城市化发展势必需要城乡结合之路。但我国采用的是城乡二元化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城乡结合遇到重重困难。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的社会养老保险都是由县级政府进行分开管理,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分开化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致使劳动力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制约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城乡二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通过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来实现统一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强化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连接。这种做法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力转移时损坏养老保险待遇,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城市化发展。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是国家履行义务的重要途径。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它需要国家强大的支撑力通过制度的完善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对公民的养老义务,国家应为公民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制度。国家应尽快将整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体系,避免居民因户籍变换或是搬迁引发的公民的利益受损,更好的履行城乡居民养老的义务。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对居民的生活具有巨大影响。在整合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时,介于它广阔的涉及面,它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全部未享有国家养老保险的公民,恰巧是这一部分群众大多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在失地后经济条件就更加严峻。将这部分人划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则标志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构完成。城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制度的完整化,这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变我国几千年来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可知,几十元的基础养老金,看似虽然很少,但对城乡居民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许多贫困老人都多次向民政中心表达自己的感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带给广大群众生活上的巨大改变。相比较未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投诉数据地区,城区办事处所收到的信件案例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在无形中促进了城乡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目的实现。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奠定殷实的基础。

(二)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度逐渐加快。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随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将城镇无就业居民与农村居民划入养老保险体系,完成了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全面覆盖。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城乡居民以及失地人口的养老条件,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养制度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群众的参保人数已有近5.1亿人,同时,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有7.2亿人。2013年9月,我国各级政府用于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已超过1800亿元。已有1.58亿人已在领用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实施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促使人们皆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标准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为我国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重复参保与养老金追还工作。自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以来,通过监督机构查出了许多重复参保人员,他们领取了大量的基础养老金。经监督机关查证大部分重复参保人员参保了城乡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两种保险政策。同时,还存在领取基础养老金人员去世后仍然发放基础养老金的现象存在。基础养老金待遇追还工作实施的难度系数较大,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保险涉及的群众面较广,第二,我国法律中还未有关于重复领取基础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较晚实施,这不仅是因为二元化的制度还有着历史、经济方面的原因,因此不能直接实施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与系统。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无法共享导致部分群众重复参保,领取多份基础养老金。我国城乡保险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目前只能依靠居民的自觉、地方政府和社区监督检查来避免。

(二)养老保险软件和保险险种之间的对接工作。我国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还属于起步阶段,每个省区所采用的养老保险软件系统也不一样。每个省份采用不同的数据库,一些人由于工作等原因流动时,居民的参保信息无法随本人加入其它省份,导致参保信息无法对接。介于以上原因使得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者在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时不得不到区级保险机构进行申请,审核等程序注销原有的参保资料再办理其它的保险,给居民带来的极大的不便。目前应尽快将集中养老保险种类完成联网工作,完成数据共享,保险软件统一,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重复参保的情况发生。避免重复参保造成的养老金重复领取,控制社会保障基金流失的现象。完成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廖承红,张士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研究——基于浙江、北京和重庆三模式的比较[J].开放导报,2012,(2):86-89.

[2]李伟.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1,(6):27-31.

上一篇:《员工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学习心得下一篇:暑假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