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2024-11-07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共11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1

一、基本情况

永城市下辖29个乡镇、732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 总人口约150.6万人。截至2012年年末, 16周岁以上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82.56万人, 全年收取养老保险费7326.30万元, 各级政府补贴14412.05万元, 60周岁以上享受养老待遇人员19.4万人, 全年发放基础养老金18928.5万元, 发放率为100%。

1. 建立经办机构, 搭建服务平台。

永城市成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 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6名。各乡镇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为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出机构, 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3名。各经办机构由永城市财政出资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备, 各项规章制度上墙。人社业务专网覆盖全市所有乡 (镇) 。

2. 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一是鼓励多缴多得。二是鼓励长期缴费。三是对特殊人群给予适当补贴。

二、存在问题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较低, 尚未达到应保尽保。

截至2012年年末, 永城市总人口约150.6万人,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龄段结构比例, 16岁以上人口占82.19%, 永城市16岁以上人口约为123.8万人, 而实际参保人数 (不含在外务工已参保人员和在校学生) 仅为82.56万人, 参保率为66.69%, 未能达到应保尽保。

2. 参保缴费档次过低, 影响资金安全和个人待遇。

个人缴费档次有每年100元至1000元十个缴费档次。但从每年缴费档次和全省城乡居民社保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来看, 按照最低缴费档次100元/年缴纳社保费的占总参保缴费人数的94.3%;缴费档次在200元/年和900元/年之间的占5.1%;缴费档次1000元/年的仅占0.6%。

3. 养老保险待遇偏低, 影响群众参保热情。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60元/月和个人缴费总额加上政府补贴再除以139组成。以现行的缴费档次100元/年缴满15年, 参保人每月领取70多元;缴费档次1000元/年缴满15年的, 参保人每月也只能领取170多元, 根本无法达到以养老保险机制达到养老的目的, 导致大多数的年轻人、城镇居民, 根本不屑于现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

4. 基础平台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业务经办需要。

一是居民养老保险事务多、乡镇工作人员数量少。目前绝大部分乡镇社保站 (所) 只有3名人员, 难以应对数以万计的参保对象和难以统计的海量参保信息。二是窗口建设滞后, 难以满足日常经办服务需要。基础建设没能及时跟进, 没有规范的服务场所, 没有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三是村级队伍建设滞后, 村级平台作用难以显现。由于没有村级平台建设专项的制度措施、资金安排, 致使村级居民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无法达到专职办理、日常工作规范化操作的制度要求。

三、对策建议

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惠民覆盖面。

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改进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 努力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

2.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增强政策吸引力。

实行梯级补贴政策, 提高参保缴费档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水平与物价因素联动机制。建立参保人员转移接续机制, 出台丧葬补贴政策。

3.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科学的考核办法, 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数据指标与各级政府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挂钩, 与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拨付额度挂钩。要加大检查督办力度, 建立责任人约谈机制, 提高各级政府责任意识和惠民政策覆盖面。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2

一、计算方法

1.补缴金额: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的欠缴指数×缴费比例×补缴系数:

2.个人帐户金个人帐户金=补缴时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的欠缴指数×11%×补缴系数。

3.个人帐户金中的个人缴纳部分个人缴纳部分=补缴时上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的欠缴指数×个人缴费比例×补缴系数。

4.计算个人帐户金和个人帐户金中的个人缴纳部分公式中的应补年度不得早于1 9。

5.补缴金额累计计算。

二、欠缴指数欠缴指数=当年欠缴基数总额÷当年度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底前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规定需要补缴的,先用职工应补年度的实发工资除以当年的社会职工平均工资确定欠缴指数,然后进行补缴。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3

[关键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

【中图分类号】 F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77-1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众所周知,加快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就是是城市化,保持快速稳定的城市化发展势必需要城乡结合之路。但我国采用的是城乡二元化制度,两种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导致城乡结合遇到重重困难。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的社会养老保险都是由县级政府进行分开管理,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分开化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致使劳动力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制约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在城乡二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通过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来实现统一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同时强化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连接。这种做法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劳动力转移时损坏养老保险待遇,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城市化发展。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是国家履行义务的重要途径。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公共服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它需要国家强大的支撑力通过制度的完善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国家对公民的养老义务,国家应为公民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制度。国家应尽快将整合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体系,避免居民因户籍变换或是搬迁引发的公民的利益受损,更好的履行城乡居民养老的义务。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对居民的生活具有巨大影响。在整合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时,介于它广阔的涉及面,它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全部未享有国家养老保险的公民,恰巧是这一部分群众大多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在失地后经济条件就更加严峻。将这部分人划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则标志着我国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建构完成。城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制度的完整化,这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变我国几千年来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可知,几十元的基础养老金,看似虽然很少,但对城乡居民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许多贫困老人都多次向民政中心表达自己的感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带给广大群众生活上的巨大改变。相比较未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投诉数据地区,城区办事处所收到的信件案例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在无形中促进了城乡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目的实现。同时,这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奠定殷实的基础。

(二)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度逐渐加快。我国构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随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将城镇无就业居民与农村居民划入养老保险体系,完成了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全面覆盖。极大的改善了我国城乡居民以及失地人口的养老条件,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我国养制度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群众的参保人数已有近5.1亿人,同时,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有7.2亿人。2013年9月,我国各级政府用于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已超过1800亿元。已有1.58亿人已在领用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实施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促使人们皆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标准的目标更近了一步,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为我国的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重复参保与养老金追还工作。自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以来,通过监督机构查出了许多重复参保人员,他们领取了大量的基础养老金。经监督机关查证大部分重复参保人员参保了城乡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两种保险政策。同时,还存在领取基础养老金人员去世后仍然发放基础养老金的现象存在。基础养老金待遇追还工作实施的难度系数较大,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由于保险涉及的群众面较广,第二,我国法律中还未有关于重复领取基础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较晚实施,这不仅是因为二元化的制度还有着历史、经济方面的原因,因此不能直接实施现有的养老保险体系与系统。参保人员信息数据库无法共享导致部分群众重复参保,领取多份基础养老金。我国城乡保险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目前只能依靠居民的自觉、地方政府和社区监督检查来避免。

(二)养老保险软件和保险险种之间的对接工作。我国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还属于起步阶段,每个省区所采用的养老保险软件系统也不一样。每个省份采用不同的数据库,一些人由于工作等原因流动时,居民的参保信息无法随本人加入其它省份,导致参保信息无法对接。介于以上原因使得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者在进入企业或事业单位时不得不到区级保险机构进行申请,审核等程序注销原有的参保资料再办理其它的保险,给居民带来的极大的不便。目前应尽快将集中养老保险种类完成联网工作,完成数据共享,保险软件统一,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重复参保的情况发生。避免重复参保造成的养老金重复领取,控制社会保障基金流失的现象。完成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廖承红,张士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研究——基于浙江、北京和重庆三模式的比较[J].开放导报,2012,(2):86-89.

[2]李伟.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1,(6):27-31.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4

重庆市建立居民养老保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是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的必然要求。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以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是从实际出发, 低水平起步, 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 (家庭) 、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 引导居民普遍参保。

三、重庆市居民养老保险的试点步骤。

2009年, 选择在万州区、黔江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潼南区、梁平县、垫江县、武隆县、巫山县、酉阳县开展试点, 到2012年覆盖全部区县 (自治县) 。

四、哪些人可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具有重庆市户籍的下列人员, 可自愿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一) 年满16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

(二) 年满16周岁以上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

(三) 年满60周岁以上的城镇没有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退休) 待遇的人员。

全日制在校学生及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退休待遇或养老待遇的人员不得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 同一时段不再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五、到哪里去申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

符合参保条件且自愿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 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及户口簿到户籍地所在乡镇 (街道) 社会保障服务所申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因特殊情况本人不能直接申报的, 也可委托户籍地所在村委会 (社区居委会) 持委托人居民身份证 (复印件) 、户口簿 (复印件) 及书面委托书到乡镇 (街道) 社会保障服务所办理参保登记手续。

六、不同年龄段人员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在政策上有无区别?

不同年龄段的参保人员, 适用的政策有区别。本地区开展试点时, 根据不同年龄, 分为青年人员、中年人员、老年人员三类。

青年人员指本人户籍所在区县 (自治县) 开展试点之月年满16周岁, 不超过45周岁 (含45周岁) 的城乡居民。

中年人员指本人户籍所在区县 (自治县) 开展试点之月超过45周岁, 不满60周岁的城乡居民。

老年人员指本人户籍所在区县 (自治县) 开展试点之月已年满60周岁及其以上, 未享受其他基本养老保险 (退休) 待遇的城乡居民。2009年试点的区县 (自治县) , 60周岁及其以上人员的年龄界定统一为2009年8月31日。

参保人员出生日期以本人居民身份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

七、青年人员参保政策

(一) 缴费构成

1. 个人缴费

青年人员目前年缴费标准有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五个档次, 由本人自愿选择, 按年缴费, 当年选定申报的缴费档次必须在当年内完清费用。

如果确属因病、因灾等原因当年未能按时缴费, 可在次年度按规定申请补缴, 逾期不再补缴。

2. 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3. 政府补贴

青年人员按规定完清养老保险费后, 政府在其个人账户中每人每年补贴30元 (例如, 某参保人员选择了100元的缴费档次, 在其完清缴费后, 政府补贴30元, 补贴后当年其个人账户金额为130元) 。

其中, 对残疾等级达到1、2级的重度残疾人, 政府每人每年再代缴40元养老保险费 (例如:某重度残疾参保人员, 本人选择了100元的缴费档次, 则政府代缴40元, 本人只缴60元。在其完清缴费后, 政府再补贴30元, 补贴后当年其个人账户金额仍为130元) 。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资助、政府缴费补贴全部进入个人账户, 并按规定计息。

(二) 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年满60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的, 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三) 基本养老金如何计算?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目前为每人每月80元, 今后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调整。

个人账户养老金:由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含利息) 除以139个月。

(四) 青年人员在没有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之前死亡, 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怎么处理?

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将该死亡人员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息 (扣除政府补贴部分) 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八、中年人员参保政策

(一) 缴费构成

与青年人员相同。

(二) 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

参保缴费的中年人员, 从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其缴费年限有以下几种规定:

1. 中年人员从开展试点之年起参保缴费且未间

断, 在本人年满60周岁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有两种选择。

一是可按本人59周岁当年的缴费标准一次性补足到15年。同时, 其一次性补足的缴费年限也按每年30元给予政府补贴。一次性补足金额和政府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二是也可不补足到15年, 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2. 中年人员在开展试点之年未参保缴费或在开

展试点之年参保缴费后有间断的, 在本人年满60周岁时, 不允许一次性补足到15年, 按个人账户实际储存额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

(三) 基本养老金如何计算?与青年人员相同。

(四) 中年人员在没有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之前死亡, 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怎么处理?

与青年人员相同。

九、老年人员参保政策

(一) 参保方式

老年人员可选择两种方式参保。

方式一:老年人员不用缴费, 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缴费。

方式二:有条件的老年人员也可选择缴费。

月缴费档次:有40元、60元、90元三档。

缴费金额:月缴费档次乘以缴费月数。

缴费月数:按本人距75周岁余命的实际月数计算。最低不得少于60个月。

缴费方式:一次性缴清, 缴费档次一经选定, 不得变更。

对选择缴费的老年人员, 政府还将给予补贴。按其缴费年限, 每人每年代缴30元养老保险费 (从应缴费金额中扣减) 。其中, 残疾等级达到1、2级的重度残疾人, 政府每人每年再代缴40元养老保险费 (从应缴费金额中扣减) 。

(二) 养老待遇的组成

1. 选择不缴费的老年人员

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目前为每人每月80元。

2. 选择缴费的老年人员

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 (目前为每人每月80元) 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即一次性缴纳时所选择的月缴费档次) 两部分组成。

以上两类人员 (含青年、中年人员达到6 0周岁时) 符合条件的, 还可增发两项特殊待遇:一是独生子女父母每月增发1 0元基本养老金。二是对年满7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每月增发10元基本养老金。

(三) 领保人员到哪里领取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由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代发。领保人凭银行存折 (卡) 到银行各营业网点领取基本养老金。

(四) 领保人员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后死亡应该办理哪些手续, 还可享受什么待遇?

领保人员死亡后, 从死亡的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 其亲属或利益相关人应在30日内将有效死亡证明提交给参保地社会保障服务所, 并按规定领取一次性死亡补助金。标准为死亡时本人上月养老待遇乘以12个月。

(五) 领保人员死亡后, 其个人账户还有余额的怎么办?

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将该死亡人员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本息余额 (扣除政府补贴部分) 退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同时, 从死亡次月起停发基本养老金, 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5

关键词: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参保意愿

中图分类号:C931.7; F840.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06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15-04

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标志着“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浙江省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经济发达,政府财政实力雄厚,早在2007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就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含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在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浙江省又率先建立了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截至2010年末,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0万人,享受基础养老金的老年人达578万人。①

激励机制(Motivate Mechanism),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在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过程中,如何引导和激励城乡居民普遍参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据笔者了解,激励理论在我国各行各业大量应用于实践,但几乎没有文献专门研究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激励机制。

在此背景下,我们从浙江省目前实施和大力推进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发,以城乡居民的参保意愿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和解释这些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因素如何约束和影响城乡居民的参保意愿,并据此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描述

本文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我们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市下沙社区、兰溪市香溪镇、磐安县玉山镇、青田县温溪镇发放调查问卷共计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92%。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16-59岁的城镇、农村居民,其中男性124人,占53.9%,女性106人,占46.1%。其中城镇户口66人,农村户口居民164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36-44岁年龄段的人最多,占总数的39.6%;其次是18-35岁的年轻人,占34.8%。具体描述性统计如下表所示。

二、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因素分析

本文选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作为直接衡量参保意愿的指标,因为参保率能较好地体现参保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影响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主观方面对政策的了解程度;经济因素包括收入来源、收入水平、风险预期;社会文化因素包括地区差异、传统养老观念;政策因素包括政府补贴、缴费水平等。在确定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后,根据问卷设计,选取了7个容易量化的指标作为实证分析的影响因素变量,对取得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所有变量采用强行进入法(enter)。从最终结果来看,除个别因素,选取的变量与参保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较为理想,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

1.年龄因素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是18周岁,最大的是59周岁。年龄均值为38.61周岁,同时38岁的调查对象最多。27-37周岁及38-48周岁年龄段的城乡居民分别占了32.6%及41.7%。根据年龄分组和是否参保的交叉制表可见,调查对象中38-48周岁的人已参保的总数最多,占总参保人数的45%,49-59周岁的未参保人数占1.7%。由此可得,随着年龄的增大,养老保险意愿越强,人们更愿意缴费参保。

2.文化程度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保意愿以及对社会养老保险的接受程度。受教育水平的层次不同,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我们假设,文化程度越高,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越大。从数据统计中看,文化程度样本多集中在初中档次,占38.3%,高中或中专占调查样本的28.7%。

就文化程度与是否参保的回归结果来看,p值为0.054,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因此不因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文化程度对是否参保的线性关系是不显著的。这点和前文中对于文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假设有点不符。其中大多数年轻的城乡居民学历也相对较高,但也可能因为已参加了其他险种的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不大。同时由于年纪尚轻,养老风险还不大,往往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因此并没有直接体现文化程度越高,参保意愿越大。所以,回归结果得出的相关关系也符合现实意义。

3.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分析

根据数据频率分析可得,60%的人对城乡居民参保政策了解较少,了解的占30%,对政策一点不了解的还有15.7%,非常了解的仅有3%。参保意愿的离差平方总和为56.890;如果仅考虑参保者对政策了解程度单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参保意愿总方差中,对政策的不同了解程度可解释变差为6.572,抽样误差引起的变差为50.319,他们的方差分别为3和224,相除所得的F统计量观测值为13.483,对应的概率p值近似为0,如果显著性水平?琢为0.05,由于p值小于?琢,则应拒绝零假设,认为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参保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参保者对城乡居保政策的了解程度越深,则其需求意愿也会越强烈。同时我们发现,那些不愿参保的城乡居民中,部分原因是对该项政策不了解。因此,政府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激励广大城乡居民尽早参保。

4.收入因素分析

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收入、打工收入、经营收入、子女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商业保险、集体福利、租金、土地征用补偿等方式。通过多重响应分析,我们发现,调查者中36.9%的人主要是打工收入;其次是经营收入,占22.9%;第三位是农业收入,占20.7%。

根据先前学者们的研究,收入水平对农民的养老保险需求意愿影响最为直接,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参保者对养老保险费以及风险的承受能力。根据参保原因统计可得,有40.3%的参保者在参保时候主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调查中可知,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参保者对养老保险费用的承受能力越强,他们越倾向于考虑将来养老金数额以及综合考虑政府补贴。

若参保者认为自己尚且年轻,现在缴费参保期限太长,或者认为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保障力度不强,这部分人群就会持参保观望态度,因此出现有支付能力却无需求意愿的现象。一般来说,收入水平是影响城乡居民参保意愿最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越高,因缴费困难而不愿意参保或持观望态度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5.参保成本分析

养老保险的成本角度看,从直观上来说就是人们每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这是显性成本。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已参保者中缴费档次最低也是绝大多数参保者选择的档次是100元/年,缴费档次最高的是5000元/年,均值为450元/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较高,63.6%的参保者表示自己选择的缴费对生活基本没影响。

但是,城乡居民在选择参保缴费的同时还有机会成本。从现金结余用途的频率统计中我们发现,子女教育、养老保险是所占比率最高的前两位,而且现金结余用于子女教育最多的是38-48周岁的人群。如果选择养老保险,就意味着放弃或部分放弃例如子女教育、修建住房、生活必需品、卫生医疗等较为基本和迫切的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选择养老保险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6.农民的养老观念

浙江省的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过多年实践,浙江省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已有基本认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7.4%的调查者认为参加城乡居保有必要,认为必要性一般的占31.7%,仅有5.2%的认为参加养老保险是没必要的。调查显示,在对未来养老途径选择上28.1%的人愿意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7.6%的调查者想通过自我储蓄养老,23%的人选择子女赡养实现养老。因此,我们认为城乡居保的推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年轻人尽管目前不愿参保,但已有一定的参保意识。然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依然强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赡养依然是国民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子女赡养、自我储蓄等其他养老途径,都会对是否参保产生直接的替代效应。

7.未参保原因分析

通过对未参保原因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23.8%选择等年龄大了再说,19.1%的人想看看实施情况再定是否参保,14.8%的人表示对政策不了解而未参保,只有7.8%的人是因为经济问题未参保。由此也进一步证明,经济因素并不是影响年轻城乡居民参保的决定因素。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现在参加城乡居保缴费最少40年,在60周岁之后领取养老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养老保险未来收益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容易出现等年龄大一些再参保的权宜思想。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设计

目前尚未参加的城乡居民中,44.36%的人表示以后愿意参保,44.36%的人持观望态度,同时也有11.28%的人员表示不愿参保。在根据上文分析城乡居民参保影响因素的基础之上,如何将持观望态度及有参保意向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制度中来,笔者将从政府、个人两个角度设计针对性的激励机制。

(一)政府角度激励机制

1.财政激励。财政激励是指运用财政补贴的手段,激励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更多的参保缴费。政府为养老保险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财政既要补“入口”,又要补“出口”。政府对选择不同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给予有差别的缴费补贴,多缴多补。缴费补贴作为城乡居保筹资渠道之一,减轻了参保者的缴费负担,同时也提高了缴费能力。缴费补贴是城乡居民参保的重要激励因素,在对已参保者缴费档次考虑因素的统计中可见,18.8%的人考虑的是政府补贴的高低。地方政府也可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养老金待遇。另外,缴费年限养老金作为浙江省首创的一项激励政策,受到民众一致好评。为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激励16-45周岁的青年城乡居民参保,建议制定出台缴费年限超过16年的激励措施。

同时,从本文调查数据可见,绝大多数参保者选择缴费档次是最低档次100元/年。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一旦确定缴费档次就不能更改。参保者因经济条件等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选择了低挡缴费,日后选择高档次缴费,政府也应当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完善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正。总之,进一步发挥财政激励作用,在地方可承受范围内,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立法激励。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权集中在政府层面,社会保险中部门分割、部门之间易发生博弈,各部门利益通常不能协调一致。通过立法来界定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主体和管理主体的权责,以此减少政府自利行为导致的寻租行为。中央与地方存在利益分歧也是影响社会保险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作为社会保障法中的“基本法”,首次确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填补了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但这远远不够,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薄弱,应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一系列的特殊法如《社会养老保险法》,更加明确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便于未来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体化。通过立法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规则,建立和完善法律监督网络体系。

3.公平激励。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长期以来,养老保险制度亦呈“二元性”。城镇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割,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巨大差距。按社会属性群体划分,参保对象可划分为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纯种植业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参保对象的激励。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破除城乡分割,将不同的人群逐渐纳入到统一的城乡居保体系中,将养老保险的“小碎片”整合为“大碎片”,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公正公平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既有助于对各类劳动者的有效激励,扩大覆盖范围,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二)个人角度激励机制

1. 参保意识。千百年来,我国提倡和崇尚孝道,农民的养老意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观念和土地保障养老。同时,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局限,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认识不足。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往往基于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并发挥自身理性对农村政策进行解读,多将自己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费用看作是一种将在养老收益的投资。此外,由于养老保险的收益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期限体现,农民广泛存在的小农意识也阻碍着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和接受。“老农保”失败的教训,使得农民对政府的公信力尚存顾虑,担心政策的朝令夕改,导致出现参保意识并不强烈。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较强的养老风险和需求,参保意识较强,基本都已参保缴费。在未参保的人群中主要是一些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参保意识淡薄,将他们吸纳到养老保险中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因此,政府部门及基层工作人员应当继续普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宣传政策,灌输社会养老意识,解答问题,以期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意识,增强了群众的参保意识,从而提高养老保险的参保率。

2.预期收益。第一,提高参保者对城乡居保的收益预期。从收益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的收益不仅体现为农民所能获得养老金的实际数量,也体现为养老金能给农民老年生活所带来的真正保障水平。从持续收益预期考察,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纯种植业农民的预期值是依次增高的,而购买养老保险的效用对他们是依次减弱的。②因此,通过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保证基金的安全性,降低制度风险,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制度的稳定性来提高收益预期,激励其尽早缴费,多缴多得。第二,降低参保者的消费风险。养老保险准公共产品,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看,参保者购买保险产品,必然存在体现自身特点的消费风险知觉。即人们对未来养老保险的保障程度和水平的不确定,以及购买城乡居保的机会成本等将影响是否投保缴费。城乡居民可以通过了解政策、提高参保意识等自身努力来减少知觉风险,作为养老保险提供者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努力为参保人员提供消费风险降低的途径,保障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缓解参保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农民的未来消费信心。如此能够扩大内需,拉动即期消费,又能够激发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农民的就业和消费预期。第三,降低参保者对城乡居保的风险预期。因为养老保险的领取是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年轻人在如此漫长的一个时期内,将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参保者对到期能否兑现,投保的基金能否保值等心存疑虑。当前每人每月60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在现有物价水平和消费标准下只是低水平养老保障。参保者在年老时的养老保障水平不仅跟自己个人账户缴费多少有关,同时也受到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降低机会成本,尽量减少农民把购买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投资行为,逐渐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满足参保者年老时基本生活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具体分析年龄、收入、文化水平、对政策了解程度、参保成本、传统养老观念、未参保原因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参保意愿的重大影响,并据此从政府和个人两个角度设计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运行的过程,也就是激励工作的过程。这个激励过程从城乡居民参保之前开始,贯穿于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全过程。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浙江省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还是十分强烈的,有44.36%的城乡居民表示愿意参保,44.36%的人持观望态度。我们的目标是16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有参保意愿的城乡居民都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激励机制目的在于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为推动激励机制的正常运行及发挥效用,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典型引导、帮助群众算账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重点做好45-59周岁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16-45周岁中青年参保缴费,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参保率。

2.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地方政府可承受范围内,进一步完善现行参保缴费政策,继续加大缴费激励。调动农村居民对较高档次养老保险的投保积极性,激励和引导他们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从而满足城乡居民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养老需求。

3.提升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提升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公信力是提高农民政策预期的有效途径。基层组织和干部是加快推进城乡居保政策的主导性力量,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同时采取各项措施,广泛宣传和传递政策信息,耐心地解决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疑问和顾虑,引导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保积极性。总之,要增强基层组织和干部服务意识, 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提高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公信力。

(责任编辑:吴之铭)

注释:

① 岳德亮.浙江各市县均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10-10-9.

② 刘自敏、邱恬.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J].乡镇经济,2009,(08).

参考文献:

[1]赵伦、张翠莲.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效用与农民心理预期分析[J].乡镇经济,2008,(08).

[2]孙健、申曙光.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9,(05).

[3]张慧霞、王东.社保制度的建设:多元利益的博弈—从农民和农民工的参保行为反思社保制度的建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4]李艳荣.浙江省新型农保制度中的政府财政补贴及其效应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8).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6

一、什么是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

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是指对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是否符合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进行审核和查验, 领取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主要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 领取伤残津贴、护理费的工伤职工, 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 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人员, 领取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的人员, 领取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员。如果按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的居住地来分类, 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可以分为属地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和异地人员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既是社会保险经办的重要内容, 又是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的重要手段, 是社会保障基金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领取社会保险人员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可以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专项基金的安全, 封堵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漏洞, 预防社会保险基金的跑冒滴漏, 维护待遇领取人的合法利益。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基本现状与面临的困难

1. 覆盖全国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具雏形。2009年9

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11年6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启动, 到2012年9月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部纳入国家两项试点, 全国两项制度参保人数达到4.49亿人, 其中, 1.24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 再加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总计覆盖人数已超过7亿, 中国基本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2.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尚处起步初始阶段, 各级保险经办机构及队伍建设亟需充实与完善。

作为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制度, 中国全面施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时间不长, 各地在制度建设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能力方面差异悬殊, 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在2009年以前已经开展了试点, 保险制度和社保经办机构已得到完善与充实, 而西部偏远地区此项制度则刚刚全面推开, 尤其是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亟需加强, 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操作流程和认证标准亟需规范, 经办人员的业务技能与专业化水平亟需提高, 工作责任心亟待加强。

3. 城乡差异及交通地理条件影响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开展。

国务院规定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月55元, 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但较低的待遇标准影响了领取人认证的主动性, 尤其是在中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 领取人对认证的重视程度不够, 而西部偏远地区受地广人稀, 居住相对分散, 交通不方便, 居民外出打工挣钱等因素影响, 领取人认证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开展认证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4.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与人们较快的生活节奏不相适应。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技术和手段较落后, 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认证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基础之上, 验证效率往往“事倍功半”, 离认证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精确化、专业化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三、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制度的探索与建议

1. 落实各项认证措施, 规范操作流程, 完善认证制度。

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广, 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千差万别, 应当因地制宜, 采用集中认证与实时认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各地区可以选择合适的认证方法, 每年规定一个期限集中办理一次集中认证, 认证人本人应到场, 并携带领取待遇的凭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等证明材料, 如实办理认证手续, 对因重病、住院、行动不便、外出暂居住在异地、本人不能亲身前来办理认证的, 可以采用异地认证的方法, 领取人可以委托他人办理, 受托代办人按规定提供认证人的生存证明, 出示认证人和受托代办人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由经办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复查。实时认证则需要借助于完善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和公安、民政、卫生等公共人口信息资源系统, 每月定期通过系统进行数据比对来完成。

2. 建立岗位目标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社保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建设。

对社保经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 定期开展业务轮训, 采用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监督, 提高经办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提高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尤其是基层经办工作人员要动态掌握本地区领取人员生存状况及户籍变动情况, 加强与本地区民政殡葬部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的联系协作, 对不符合领取资格的人员应及时暂停待遇, 做好停发登记备案。对经办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 要责令其追回冒领的保障待遇, 对当事人进行通报批评教育,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3. 明确界定各类保障待遇享受的资格与条件。

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管理政出多门, 涉及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残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多个部委部门, 国家应统筹考虑各个部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明确界定哪些社会保障待遇可以同时享受、哪些社会保障待遇不能同时享受, 哪些社会保障待遇可以合并发放, 比如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职工的供养亲属与由民政部门集中供养的五保人员不能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重度残疾人员领取的伤残补助金和城乡居民社会基础养老金则可以同时享受。保护领取人的正当权益, 提高困难人员的保障待遇, 减轻其生活困难, 保证特殊领取人的保障待遇不降低, 生活不受影响。

4. 加大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宣传力度。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主动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意识, 营造广大城乡居民主动参与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每年办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中认证之前, 可以利用电台、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布认证公告, 在本地区各个街道 (镇) 、社区 (村) 及人口集中居住地张贴宣传告示, 让认证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认证信息;集中认证工作结束后, 及时将认证结果进行公示, 扩大群众的知晓率,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出台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举报奖励政策, 对举报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经济奖励, 对冒领人加强批评教育, 责令退还冒领的待遇,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加大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度。

5. 逐步推广领取待遇资格实时认证, 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绩效。

完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 建立本地区、本省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跨地区比对系统。首先要制定实施统一的数据比对标准和比对措施, 提高采集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人口信息的精准度, 建立本地区的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比对系统, 按月定期将认证信息与其他人口信息进行比对, 及时查验出死亡冒领及骗保情况, 对筛选出的问题信息数据逐条核查落实;其次要加强与本省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比对系统跨地区联网建设, 强化跨部门技术协作, 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与公安、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人口信息比对, 以防范省内重复领取养老金行为;最终要加快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待遇状态比对查询服务系统联网工作, 以便在全国更大范围内防范跨省重复冒领保障待遇的行为,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人员待遇认证的效率, 加大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力度。

6. 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创新待遇资格认证措施和技术手段。

一是借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经验和做法, 增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领取人员享受一次性丧葬费待遇的政策, 用领取人若干月领取标准或本地民政部门公布的基本丧葬费用水平作参考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费。待遇领取人在死亡后, 其继承人持相关证明至社保经办机构报告死亡信息, 终止发放待遇, 申领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二是利用现代化设备和科学手段做好认证服务工作, 可以开发建立“指纹认证”、“视频认证”应用系统, 采集认证对象指纹信息及视频信息, 开展指纹和视频认证管理, 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开展认证工作。三是研究探索与发放保障待遇的金融机构加强合作, 利用金融机构的网点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开展待遇资格认证, 为认证服务对象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提高待遇资格认证质量和认证效率, 减轻待遇资格认证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切实维护认证对象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 中国建立城乡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是改善城乡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是一项崭新的工作, 不会一蹴而就, 只有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规范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流程与认证标准, 改进认证措施和手段, 加强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认证管理和监督力度, 才能杜绝社会保障待遇的冒领和骗保现象, 才能有效维护领取社会保险待遇领取人的合法权益, 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 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监管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实现广大城乡居民“共同富裕”、“老有所养”的目标, 让广大城乡居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和进步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Z].2009.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7

一、居民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重参保、轻档案,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居民保是一项惠民工程, 各地政府将之列入绩效考评范畴, 各级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对居民保的参保率十分重视, 想方设法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率, 但是对居民保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的乡镇干部档案工作责任意识不强, 造成未及时收集整理参保人员的参保材料, 归档程序也不规范, 有的业务档案没有及时上交县居民保中心, 档案工作存在“散”、“乱”现象。

2. 业务档案量大, 经办机构人员不足。

自2011年启动新农保至今, 周宁县城乡居民已参保人数7.4万人, 形成大量的业务档案材料, 而县级经办机构9人中, 专职从事档案工作仅1人, 各乡镇也只设一至两名经办人员, 各村仅有一名村协理员。

3. 经费投入不足, 档案收集、整理水平受制约。

县、乡 (镇) 两级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周宁县9个乡镇中无一乡镇建立完善的档案室, 有的乡镇用废旧纸箱存放档案, 或者干脆将业务档案直接放在地上, 造成档案混乱、甚至丢失, 特别春季多雨季节, 易出现纸质材料的霉变现象。另外, 村协理员居民保工作量大, 补贴却仅为100元每月, 影响了他们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4. 经办队伍不稳定, 业务水平待提高。

目前乡镇没有档案机构和专门的档案人员。如周宁县城居保经办人员 (除县经办机构人员外) 多为身兼数职人员, 有的还是志愿者, 且经办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严重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 收集、整理业务档案能力有待提高。如在填写参保表中, 有的经办人员忘写日期、露标缴费档次, 没填经办人姓名, 乡 (镇) 、村 (居) 委会申报意见盖章不清晰等问题都会导致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的不规范。

5. 业务档案传递环节多, 收集整理耗时长。

居民保业务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 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 从参保群众——村委会——乡 (镇) 劳动保障事务所——县居民保中心, 任何一个环节出错, 都会影响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 农村居民外出务工者居多, 人员流动性大, 居民保参保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材料收集难度加大。再次, 较多村民文化程度不高, 需要经办人员代写参保表, 加大了经办人员的工作量, 降低了工作效率, 导致群众办理居民保业务等待时间变长。

二、居民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居民保档案工作是推广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鉴证, 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是参保人参保、享受待遇的重要凭证。档案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也影响到广大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思想, 充分提高对居民保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意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居民保档案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 指定分管领导, 做到“有领导管事”。如周宁县、乡 (镇) 两级均指定一名领导分管这项工作, 做到一手抓参保工作, 一手抓档案工作。

2. 健全机构, 完善网络。

居民保业务档案数量大, 环节多, 归档难, 必须建立健全村——乡 (镇) ——县三级档案收集服务网络, 明确各级责任, 健全各级机构, 确保“有队伍做事”。2011年以来, 周宁县政府每年与乡镇签订《居民保工作责任书》, 要求各乡镇要调整充实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力量, 至少配备专职人员2名, 并指定一名人员进行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各村委会依托村协理员, 做好参保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 加大投入, 保证运转。

要将居民保工作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确保经费投入, 一方面需要投入经费购买档案工作所必需的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要适当提高村协理员的待遇, 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做到“有经费办事”。如周宁县居民保中心专门安排一间库房, 配置了密集柜、除湿机、电脑、档案盒、灭火器等安全保管设施设备, 达到防火、防潮湿、防尘、防虫等“十防”要求, 改善了硬件条件, 为各乡镇配备了办公桌、计算机、复印一体机、打印纸、铁皮柜 (存放业务档案材料) 、档案盒, 为部分村还配备了传真机, 并将居民保经办过程中需要的业务表格及时、充足的送至各乡镇。另外, 周宁县在兑现村协理员每月100元工资的基础上, 每完成一个居民的参保及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给予村协理员2元的补助, 一定程度上提高协理员工作积极性。

4. 创新方法, 提升水平。

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业务档案培训班, 加强各级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升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兄弟县市间互相观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 取长补短, 开阔视野, 做到“有能力办成事”。自2011年以来, 周宁县经办机构举办新农保、居民保动员会、政策业务培训会、座谈会20余场次。在县委组织部开设的“周宁县 (社区) 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 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城乡居民保参保和档案工作做了专题讲座, 通过学习培训, 提高乡镇、村经办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经办能力。周宁县经办机构及时派出业务骨干深入各乡镇、村指导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手把手地教会经办人员收集整理材料, 耐心解答他们的疑惑, 进一步提高了周宁县居民保业务档案整理的规范水平。同时, 大胆探索, 力求创新, 经过仔细研究, 摸索出参保人员登记表的全新填写方式: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一个公式, 然后在参保人员登记表中输入参保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就可从数据库中提取参保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 并直接显示在参保登记表的对应的栏目中, 这样大大缩短了办理居民保业务时间, 减轻经办人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也使业务档案材料更加清晰、规范。

5. 健全机制, 及时归档。

当前居民保业务档案工作量大, 堆积的材料若未及时整理归档, 可能会发生霉变或丢失, 为此, 县乡 (镇) 两级必须完善机制, 及时规范整理业务档案材料, 做到“能及时办好事”。如周宁县利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要求村协理员每月及时上报参保人员材料至乡 (镇) 劳动保障事务所, 经乡 (镇) 经办人员审核、录入系统后于次月上旬上交业务档案材料至县居民保中心, 县经办机构及时将乡镇上交的业务材料进行仔细的审核, 凡图像和字迹模糊、印章不清晰、残缺不全、衔接无序、潮湿霉变等不适合归档保存的业务材料, 立即退给经手人整改或者补办, 直至达到便于保存要求。最后要严格按组卷的要求及时进行组卷、立卷, 并制定详细的索引目录、归档范围, 再分门别类编号入库、入柜、入架, 确保居民保档案工作有序推进。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1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整合的必要性

1.1 完善管理体制, 减少运行成本的要求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制度分别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负责管理与实施。保险费用的缴纳、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的补偿支出等环节若要顺利完成, 都需要完善统一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各级政府的劳保部门和卫生部门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信息交流不畅通, 衔接机制不成熟, 使得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不仅增加了管理费用, 也容易导致各个部门在工作中各行其是, 难以相互协调, 提高了制度运行的成本。

1.2 破除城乡壁垒, 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政策针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这两种身份设置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差别对待的医疗保障制度, 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为了缩小城乡差距, 势必要对城乡居民这种不平等的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实现再分配的一种重要途径, 通过收入分配转移,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市场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对特定群体造成的损失。

1.3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规避道德风险的需要

在这两项制度的运行过程中, 就医者在所规定的医疗机构所花费的费用, 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一定比例代为支付, 对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方缺乏强有力的道德约束机制。在患者就医看病的过程中, 医生与患者了解交易信息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动机, 一旦医生的个人经济利益取决于其销售药品或者医疗服务的数量多少、价格高低, 医生就可能发生“诱导需求”、“开大处方”等牺牲患者利益, 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之处

目前, 没有统一的文件对两项制度加以规定, 参保与否全凭居民自愿, 使得这两项制度的执行缺乏强制力, 相互之间转换、整合的具体办法, 也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各地主要根据中央政府的医疗卫生政策进行统筹城乡医保的实践探索, 或为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重点与关注点集中于当时的突出问题, 这样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长远的制度建设与改革目标并不明确, 在无形中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 也不利于进一步整体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工作。其次, 部门间对城乡医疗保险管理权限没有明确的划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 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与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宏观背景不协调。这两种制度的区分固化了市民与农民的身份, 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3 关于青岛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3.1 覆盖范围方面的整合

要在覆盖人群的范围方面实现整合, 首先就要打破城乡之间所存在的界限, 破除城镇、乡村户籍之间的壁垒, 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纳入统一的政策范围内。目前很多地区对此进行了改革,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参保人在户籍界限方面的限制, 允许参保人员依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做出选择, 但在覆盖范围方面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重叠、疏漏现象。由此可见, 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革逐步打破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在整合制度的过程中要特别考虑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群体的参保问题, 确保这部分人群的医疗保障权益不在制度调整过程中受到损害。并通过持续增加财政补贴力度, 改善他们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

3.2 缴费标准与待遇标准方面的整合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应当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与待遇标准, 在制定政策时可以考虑设立多个缴费层次, 由参保者自行选择, 每一缴费层次对应相应的待遇标准。在结合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以及原缴纳费用情况的基础上,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情况, 可以采取分层的原则, 制定不同的缴费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实力人群的需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一个制度, 分档筹资”的方法, 把原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的人群都纳入到新设立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中。

3.3 管理机构方面的整合

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是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明确医疗保险管理责任的归属问题即由哪个部门来主管整合后的城乡一体医疗保障制度则是需要优先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 在长期工作中社会保障部门具备了丰富管理经验, 锻炼出一支高水平、高效的工作队伍, 对提高医疗保险管理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 社会保障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可以更好地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独立监管。

参考文献

[1]申曙光, 侯小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研究[J].湖湘论坛, 2012, (4) :5.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9

一、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城乡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1. 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参保对象大部分生活在农村, 文化程度不高, 特别是现在领取人员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 年龄大、素质偏低、思想觉悟参差不齐, 对现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不是很了解,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尤为重要。要让全县老年人知道我国农民60岁能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农民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为农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的利好措施。同时他们的基础养老金是各级财政的资金, 是纳税人的钱, 只有领取资格认定工作做好, 做到准确无误, 这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顺利开展, 才能不断完善长远发展, 才能让他们更好、更多地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

2. 加强宣传教育要多样性。

一是在县城组织开展了大型宣传活动;二是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宣传;三是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宣传;四是利用刷写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宣传。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 向群众讲政策、讲好处、讲要求、算细账、算明白账、算实惠账, 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从而提高城乡居民对社会养老保险领取资格认定工作理解和支持。

二、明确目标, 强化资格认定工作

1. 统一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资格认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尤溪县领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待遇人员有4万多人, 分布各个乡村, 乡村信息上报要及时、准确, 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很强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

2. 工作狠抓落实, 全面制定待遇享受人员资格认证的考核机制。

尤溪县制定了《关于做好尤溪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通知》、《尤溪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考评办法》文件。这些文件明确规定, 根据每月民政部门提供火化人员名单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上报本村死亡人员名单, 乡镇保障事物所要及时比对核减, 并上报已故人员名单, 对错报、漏报、重报按扣分情况严重取消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直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严格规范基金管理。

为加强基金监管, 并充分发挥其社会保障作用, 严格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 加大对基金收缴、发放、管理和运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 定期公布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 做到公开透明, 接受社会监督, 确保了基金安全。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水平

1. 要优化县、乡、村三级经办队伍结构, 对县、乡、村经办人员要进行业务培训, 通过培训, 提高了社保经办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技能和服务意识, 使老年人办事方便快捷。

2. 严格按照城乡居民待遇享受条件, 逐级申报确认待遇享受人员资格, 及时申请财政补贴资金, 力争使新增待遇享受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同时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要求, 做好参保人到龄、待遇领取人死亡月报工作, 要经常下乡村就全县6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养老金发放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在基金发放上做到了“不拖一天, 不漏一人, 不欠一分”, 确保养老金发放零失误, 发放率100%, 新农保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加强群众监督, 增加领取资格认定工作透明度

1. 对领取人员要在村的村务公开栏进行领前、领后公示, 县、乡公开举报电话, 欢迎群众监督举报, 发现有异议的及时核实, 有问题马上停发其教养金, 并想办法追回多领取的部分, 对一时无法核实的人员, 先暂停发放, 待核实清楚可以发放后再补发。

2. 利用每年村重阳节开展活动期间进行领取资格认定见面工作, 确保领取资格认定准确性。同时可以对他们进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宣传, 调动他们参保的积极性, 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 提高参保率。

五、整合资源, 部门齐抓共管, 共同做好资格认定工作

尤溪县县政府成立了以民政、公安、宗教等各个部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导小组, 明确各小组成员职责。民政、公安、宗教每个月初及时提供月死亡人员名单、火化名单, 公安提供当月户口注销人员, 宗教局提供少数民众信仰佛教, 无在火葬场火化人员名单, 同时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与民政、公安通过登录宝信息共享系统, 掌握尤溪县城乡居民在外地死亡人员名单, 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及时做好死亡人员养老金停发注销工作。

六、落实死亡丧葬金制度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实施意见》虽然规定死亡丧葬补助制度, 但所需资金由各县财政自行解决, 各地落实有一定困难。建议还是按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比例补助死亡丧葬金。因为当前城乡居民死亡对象当月予以发放养老金, 次月停发养老金, 但死者的家属没有既得利益, 往往不愿意上报, 抱着无所谓态度, 甚至有的人故意隐瞒, 想多领养老金, 部分佛教人员死亡后直接在寺庙内火化, 个别村干部的不负责任, 村没有及时上报信息, 从而造成没有及时暂停注销个别人的养老金, 只能通过系统比对, 发现时再去追回就有难度。如果落实了丧葬金补助制度, 按其身故当月本人养老金20个月有一次性发放, 这样可以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 也弥补制度建立不足, 死者家属亦能积极配合做好生存认定工作, 对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七、加强网络建设, 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10

【关键词】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效果

一、平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建立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背景

2011年平度市根据山东省、青岛市的要求,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平度市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城镇无保居民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列入为民要办的九件实事之一。在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和广大城乡居民的积极参入下,平度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制度设计以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试点政策为依据,制定平政字〔2011〕9号文件。

2.效果评价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受到广泛欢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实际领取养老金待遇人数不断增加,基金收支稳步增长,较好的实现了保基本、广覆盖的目标。

(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平度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全市所有的城乡居民,并对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进行政府缴费补助,体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交皇粮”到“吃皇粮”的转变,不仅让广大的农民对未来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而且让农民真正开始获得相对公平的国民待遇,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同时平度市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不区分户籍。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保障水平更高,基本上能满足老人的生活需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遵循基本生活保障原则,缴费补贴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提高每年30元至100元。部分参保人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2011年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允许60周岁以上人员自愿选择缴费档次缴费并可以最高补缴15年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12年统一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39。基础养老金也根据平度市的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的调整:2011年月标准55元,2012年7月为110元,2014年7月为130元。养老金收入基本上能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运行存在的问题

1.少部分人无法参加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平度市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所在地自愿参加。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存在部分农民外出打工,部分缴纳几个月或几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规定是不允许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直到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才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机制存在问题

平政字〔2011〕9号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政府的责任分配比例。青岛市只是通过内部另发文件的形式做了8:2的规定,平度市又根据自身情况将财政补贴规定为基础养老金和政府补贴青岛市:平度市:镇级按照8:1:1比例承担;丧葬补助金青岛市:平度市:镇级按照1:0.5:0.5承担。2012年1月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改为:基础养老金:35元、65.5元、29.5元;丧葬补助金:中央不承担,青岛:平度市=1:1;政府代缴保费及财政补助:青岛:平度8:2。补贴比例并未形成统一的文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实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平度市级以上鼓励多参保缴费,但是因镇级需要承担一定的财补贴,部分镇产生消极抵制情绪。

3.参保范围覆盖面尚不够广泛,参保人选择缴费档次偏低

2012年4月,在全市67.8万名参保居民中,共有583778人选择了缴费,占参保总人数的86.1%;60周岁以上有72175人选择只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占参保总人数的10.65%;60周岁以下有24989人选择只参保不缴费,占总参保人数的3.69%。其中: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人数为471368人,占参保总人数的69.52%。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

一是建立正常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虽然国家目前还没有建立居民保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但应根据平度市经济增长情况,定额、定期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二是进一步完善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应将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结合起来,即累计缴费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增加所缴费档次的5‰,最高一年不超5元。即选择100元档次,缴费超过15年,每多缴一年,增加0.5元;选择1000元档次及以上的,每多缴一年,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这样可以鼓励参保群众长缴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动力选择较高档次。

2.构建精算化模型,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基金问题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问题,收支平衡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应构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经算化模型,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1)调整养老金计发系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系数139。偏小计发系数是导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出现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人口预期的寿命的延长适时的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根据邓大松对农村居民60岁的平均预期余命推算,2010年60岁的农村居民平均余命为20.34岁。当计发系数为139时,个人账户收益率为6.8028%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否则会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但现在的人民币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来看,已经出现收不抵支。若个人账户收益率为3%,计发系数应为186,若个人账户收益率为5%,计发系数应为159。

(2)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可学规划,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在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正常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应进行科学规划。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实行县市级管理,县市级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的能力不高,再加上基金规模比较小,无法形成基金的规模增值保值效应。从目前的运行效果看,应实行省级统筹管理,打破目前的“碎片化”的制度设计,建立全省的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3)适时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给付的年金化改革

现行的个人账户基金过多地强调“个人产权属性”,简单地将个人账户视为储蓄型积累计划,而忽视了其附带的基本属性,没有认识到参保个人账户是未来养老保障权益的一种“对价”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继承,并且在死亡30日内报送注销材料,还有1000元的丧葬补助金。山东省2014年又规定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包括政府补贴都要由继承人继承。因此造成的基金收支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推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给付的年金化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新农保制度内部年金化,按照“短寿者对长寿者补贴”的年金运营原理横向调节使用个人账户资金;二是要求“退休”时用个人账户基金转商业年金保险,用强制性商业年金化的形式。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经办能力

在镇(街道)党委、政府应挖掘现有行政事业编制资源,大幅度减少职能弱化部门的人员编制,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积极争取编制部门设立专门的经办机构,定编制2-3人并相对固定,人员调动和安排不能由当地党委、政府随意决定,要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意见,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村级协办员队伍建设上,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村级协办员补贴,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简介: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篇11

尤溪县自2011年7月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以来,精心组织,认真落实,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县15个乡镇42.5万人已有21.41万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5.51万人,适龄居民参保率高达99.02%,基本实现了对城乡适龄居民的全覆盖。

随着参保人员的不断增加以及受保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多险种重复领取和死亡冒领养老金的现象的时有发生,不断凸显稽核工作的重要性,尤溪县高度重视稽核工作,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开展全面稽核工作,确保养老金的准确发放,避免基金流失。截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稽核已经对251位已死亡冒领待遇领取人员停发养老待遇,并在稽核工作中比对出403人多险种重复领取待遇人员,终止发放异地重复领取待遇人员32人,同时对冒领和重复领取的养老金进行全额追回,对未及时进行年度生存认证的待遇领取人员从2015年1月起暂停发放待遇。

二、尤溪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多与受保覆盖范围的逐年扩大,尤溪县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出现了许多制度机制与工作进程方面的问题:

(一)参保人员信息不对称,稽核工作不成体系。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稽核工作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与民政部门信息交流不协调。死亡丧葬管理登记是稽核工作获取参保对象生存信息的主渠道。但是由于殡仪馆在登记中,经常出现亡者的姓名、年龄与户口本和身份证信息不一致问题,导致经办机构无法准确掌握实情,影响待遇发放准确性。二是与公安部门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管理上的盲区。一些参保人员居住地发生变化时,特别是有些老人随子女或其他原因移居外地,尤其是大批街面水库老年移民,随子女到福建泉港和德化等地生活但户口未迁,没有及时到当地派出所登记,导致登记地与居住地分离,对其生存信息无法做到动态管理。辖区外居住的待遇领取人员,给稽核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种管理水平的滞后与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全面导致稽核工作的不成体系,同时稽核经费的短缺与信息化工作进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放大了稽核工作与现实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影响了稽核工作的准确性。

(二)土葬陋习和冒领心态,稽核工作存在漏洞。核查享受养老待遇人员是否拥有养老金领取资格是稽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要了解参保人员的生存状况和待遇水平。目前稽核管理的工作存在一个死角,在许多偏远农村,依然沿袭着土葬的方式,不经过死亡丧葬管理登记,使经办机构无从管理。虽然为调动居民主动上报生存状况的积极性,尤溪县已于2014年1月起建立了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制度,参保人员死亡后2个月内,其法定继承人可申请一次性领取丧葬补助金,标准为20个月养老金,逾期申报则取消领取资格。但还是有一些人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及侥幸心理,故意瞒报信息,有意放任欺诈行为的发生,造成了稽核工作的漏洞。

(三)稽核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稽核手段落后。缺少专业的稽核工作人员是影响稽查工作成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规定,对于稽查工作的实施需要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但是目前尤溪县城乡保中心工作人员紧缺,只有一名兼职稽核工作人员,且不具备专业素质,目前,主要采取日常稽核与专项稽核,书面稽核与实地稽核相结合的方式。实地稽核工作量大、成本高,书面稽核覆盖范围小,效果不理想,缺少指纹认证识别,网络视频等高科技高效率的手段支持。

三、强化稽核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和依法治理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条幅等全方位宣传解读政策,公布举报电话,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欺诈冒领行为是可耻行为,对欺诈冒领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依法享受保险光荣,欺诈骗取保险可耻”的氛围。对有意瞒报信息、存在各种冒领行为的人,要进行有效的处罚,提高全体参保人员及家属的法律意识,推动养老保险稽核工作有效开展。

(二)加大对死亡冒领现象稽核力度。针对城乡居保待遇领取人数多,居住散,流动大,不易管理的现状,采用“两项比照”的方法,一是积极争取公安部门支持,每月就公安部门出具的人口死亡、户口迁移等户籍变动资料与城乡居民保待遇领取人员的变化情况进行比,查看有无漏报、瞒报现象。二是建立死亡注销登记报表制度,根据殡仪馆的火化信息,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到实地核实,对于确认死亡的参保人员,由村提供死亡证明复印件,并填报生存认证表,由家属签字认证,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对于土葬现象多发的偏远山区,专门委派群众基础好的本地人做代办员,确保及时核实上报死亡人员信息。

(三)开展常规生存认证工作。每年底,从信息系统导出待遇领取人员名单,提供给乡镇劳动保障所,发放统一表格,明确调查方法步骤、完成时间和具体要求,由乡镇保障所组织乡村干部进行调查认证,认证结果由驻村领导、工作组组长、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包片村干部签字确认,对土葬情况比较多的乡村进行重点核查,进行实地随机抽查,减少和杜绝冒领问题的发生。

(四)建立信息核查体系。一是建立全省民政殡仪信息共享系统。由于异地死亡人员没有及时申报,生存认定难度大,易造成“死亡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联合民政部门,建立全省民政殡仪信息共享系统,更好地保证信息的完整可靠性,最大限度减少死亡人员家属冒领养老金的现象,避免城乡社保基金的流失。二是建立全国养老保险信息核查体系。方便稽核人员对重复领取待遇人员进行信息比对。

上一篇:四川客家话下一篇:翻译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