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精选12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1
察看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劳动保障所, 了解平台建设情况。
与邵武市及平镇的有关领导座谈, 了解全民参保登记试点、续保等情况。
察看光泽县劳动保障所, 了解其便民服务措施。
与顺昌县人社局、城乡居民保中心座谈
1. 今年初国家部署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请问我省怎么调?
答:2015年1月, 人社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5〕5号) , 决定将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 并从2014年7月1日起补发。
根据国家部署和要求, 经请示省政府同意, 3月13日, 省人社厅、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闽人社文〔2015〕81号) , 将我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 并从2014年7月1日起补发。同时要求, 除2014年7月1日之后已自行提高基础养老金且标准高于每人每月85元的市、县 (区) 外, 其他市、县 (区) 对本次增加的15元基础养老金, 不得冲抵或替代之前已自行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如福安市2014年7月1日前已自行将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85元, 此次调待必须再提高15元, 达到每人每月100元。福州市由于是2014年7月1日之后刚调整完待遇 (2015年1月1日将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85元提高至每人每月100元) , 因此, 允许福州市此次不再提高标准, 但2014年7月至12月必须每月补发15元基础养老金。这样做, 一是为鼓励地方先行调待的积极性;二是考虑当地财政承受能力, 避免盲目调整待遇。
2. 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后, 全省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多少?
答:此次调待后, 全省所有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至少达到每人每月85元, 有50个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标准超过每人每月85元, 如厦门市达到245元, 石狮市达到140元, 晋江市达到135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达到125元, 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达到每人每月94元。
3. 请问哪些人享受此次调待优惠政策?
答: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规定, 2014年7月1日之前已年满60周岁的参保人员, 从2014年7月开始调整提高待遇;2014年7月1日之后达到60周岁的参保人员, 从其达龄的次月起调整提高待遇。
4. 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补发的养老金是不是一次性打到领取人员的卡 (折) 里?
答:是的。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补发的养老金全部通过当地合作金融机构一次性划入每个符合条件的领取人员卡 (折) 中。
5. 我是周宁县的, 我父亲之前参加了新农保 (现在叫“城乡居民保”) , 4月份卡里打了220块钱, 他有点不明白, 原来一个月只有7 0 块, 为什么这个月增加这么多, 怎么算?
答:目前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均已实现信息化, 您父亲所领取的养老金一般是不会算错的。据我所知, 周宁县从2015年4月起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根据此次调待规定, 从去年7月起补发。4月份卡里打的220元应该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月份的基础养老金 (85元/月) ;另一部分是补发去年7月到今年3月调整提高部分的基础养老金 (15元/月×9个月=135元) , 两块加在一起正好是220元。
6. 新农保又提高养老金了, 但是4月份发的养老金怎么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比如我就比我老婆多了30元, 这是为什么?
答: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 同一个县 (市、区) 基础养老金月领标准增加额是一样的 (即增加15元) , 但补发金额有所不同、因人而异。2014年7月1日之前已经达到60周岁的, 补发金额一样, 都从2014年7月补发;2014年7月1日之后年满60周岁的, 是从其达龄的次月起开始补发。因此, 参保人员达龄月份不同, 补发的金额就不一样。您比您爱人多领30元, 说明您爱人的年龄应该比您小2个月, 您大2个月多补30元基础养老金 (每月补15元×2=30元) 。
7. 听说此次城乡居民保调待是从去年7月份补发, 请问去年已经去世的有没有补发待遇?
答:调待原则上针对的是健在的待遇领取人员, 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 对其适当调整提高养老金, 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因此, 此次调待, 2014年7月1日之前已去世的60周岁以上参保人员不补发待遇。2014年7月1日之后去世的, 要看县 (市、区) 怎么规定, 如果当地政府明确可以补发的, 则对2014年7月至其死亡当月补发每月15元的基础养老金。如果当地政府没有规定或明确已死亡人员不补发, 则按照惯例不予补发。
8. 职工社保那边年年提高养老金, 我们领新农保待遇的是不是以后也要每年调?
答:目前, 国家及我省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还没建立常态化的调整机制, 2014年、2015年先后两次调待, 分别是贯彻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以及国家的部署, 还算不上常态化调整。从人社部门的角度, 我们期待、也在积极争取尽快建立正常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 使广大城乡老年居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老年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9. 请问新农保养老金提高了, 是不是我们交的钱也就领得越来越快了, 以后可以退的钱也就越来越少了?
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合并计发。基础养老金是由各级财政全额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从个人账户中支出的, 月领取标准为满60周岁时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包括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总额及其利息) 除以139。基础养老金调整提高部分的支出是由财政承担的, 并不占用个人账户资金。因此, 调整提高待遇并不会使您缴交的保费越快领完, 影响将来个人账户余额继承, 而且政府会确保养老金发放终身, 即使个人账户资金领完, 政府也会继续发放, 直至身故。
1 0. 听说职工社保调待有跟年限挂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是否跟年限挂钩?有没有缴得越长调得越多一说?
答: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包括调待部分) 由公共财政支付, 因此, 注重体现公平性, 目标是非特殊群体人人一致、平等享有。目前国家和省里调待均一视同仁, 定额增加, 并没有因为缴费时间长短而有不同。因此, 没有缴得越长调得越多一说。但是, 我省已有68个县 (市、区) 建立了长缴多得激励机制, 即对缴费时间较长的参保人员适当加发缴费年限养老金, 如福州市对缴费超过15年的, 每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加发5元。鉴于此, 我们鼓励参保人员多缴费、连续缴费、长期缴费, 这样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缴费补贴, 增加个人账户积累, 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 而且还可能享受到缴费年限养老金, 可谓是“一举多得”。
1 1. 去年6月份年满60周岁的, 但是因为中断缴费到了去年1 0 月才补缴足, 11月才领到城乡居民保养老金, 请问这次调待从哪个月开始补?
答:此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调待, 从2014年7月补起, 但是由于您中断缴费至2014年10月份才补足、办理领取手续, 2014年11月才开始领取养老金。因此, 您只能从2014年11月开始补发待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2
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出台了《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8个方面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实施意见》自1月1日实施,由于政策出台时间原因,当年度部分享受人员的待遇将作重新计算核定。
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整完善是在保持我市原有制度政策框架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对制度名称、缴费补贴标准、待遇领取条件、丧葬补助、个人账户继承、享受补贴的补缴时间、被征地参保人员不能直接叠加享受基础养老金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使其与国家、省、宁波市政策相衔接。
变更了制度名称。《实施意见》将原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更名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国家、省、宁波市政策相一致。
缴费补贴实行分段模式。《实施意见》规定参保人员按规定缴费后,政府给予缴费补贴,缴费标准为100元或3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60元;缴费标准为500元、800元或1100元的,每人每年补贴200元;缴费标准为1400元、1700元或元的,每人每年补贴300元。重度残疾人和低保户家庭人员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补助。中轻度残疾人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补助。
扩大了丧葬补助费享受范围。
只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死亡时可享受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丧葬补助费标准为参保人死亡当月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的20个月金额。如同时符合享受其他丧葬待遇条件的,其丧葬待遇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不重复享受。
调整了个人账户余额继承政策。《实施意见》规定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余额可依法继承。
调整了待遇享受的缴费年限要求。《实施意见》规定,从今年起,新参保人员到达待遇享受年龄时,缴费年限需要满。
调整了享受政府补贴的补缴时间。为妥善处理新老政策的平稳衔接,对我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未逐年缴费的人员以及预计到达60周岁缴费不足15年的人员,在今年年底前办理补缴的,仍可按原规定的标准给予政府补贴(补缴人员政府补贴为每人每年50元)。从明年起,补缴部分政府不再给予缴费补贴。
调整了缴费方式。《实施意见》规定首次参保人员须凭本人身份证到户籍所在地的村、社区(居委)提出参保申请,自主选择缴费档次。经初审、登记录入后缴纳保险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由银行代收,参保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到本市所辖范围内的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网点缴纳保险费,以后每年缴费一次。需要变更档次的,在当年度的缴费前到所在地的村、社区(居委)办理变更档次手续,经确认后方可到银行缴费。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3
【关键词】城乡居保基金;保值;增值
随着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城乡居保基金)积累快速增长,银行存款或购买国债等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基金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领取养老金人数连续6年增涨也加大了基金支付压力。因此,要在继续加强基金管理的同时,提升基金管理层次,完善基金投资政策,拓宽投资渠道,积极稳妥地开展城乡居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目标,不仅有利于增强养老基金的支撑能力,促进制度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城乡居保的养老金领取水平,降低各级政府财政压力。
一、城乡居保基金规模
自2009年开展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截止2015年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0472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14800万人。2015年基金收入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支出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7%。基金累计结存4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
二、城乡居保基金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
1.基金管理层次过低,资金分散,降低了规模效应。
目前仅有少数地区做到市级统筹,大部分地区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仍由各县(区)经办机构负责。 每个统筹区作为一个主体,这样的区域性分散管理,一是统筹层次低,沉淀资金规模小,难以实现投资规模化、风险分散化的组合投资策略;二是基金的支付中含有参保关系注销、转移等不确定因素,预留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影响个人账户的支付,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各地经办机构不得不留足活期存款以备周转。活期存款留存额度越大,基金损失也就越大。三是每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下拨的基础养老金,归集到各县(区)的社会保障专户,基层经办机构在管理的这部分资金时由于金额逐月减少,保管期限短等原因,大多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于专户中,也不利于提高基金收益。
2.基金征缴方式存在的问题
现有城乡居保基金结余主要来源于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参保人员可在当年的1-12月缴保费,也可若干年后补缴。这样的多次征收、多档次征收阻碍了基金规模筹集。一是基层经办机构每月都要做保费征收工作,增加了工作量。二是每月基金缴费收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对当月和全年保费收入做出合理估计。三是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看,居民喜欢选择低档次缴费,特别是100元缴费档次,也不利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每月的个人缴费收入在形成一笔定期存款以前,都会以活期的形式出现,活期利率与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之间的利率差也造成了基金隐形贬值。通过对2015年度各地公布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与国有四大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即使是在基金活期存款执行3个月定期优惠利率的情况下也远远低于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
3.基层经办机构基金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各地城乡居保基金尚未开展省级管理,仅有少数地区做到市级统筹。大部基金的筹集、管理、支付的权力仍在各县(区)经办机构,资金以收益较低的定期或活期存款形式存放于财政专户中。原因在于:当前市县级经办机构缺乏专业的基金管理人才或投资机构,也未形成规范的投资管理制度,除国债或存款外,若开展其他形式的投资,不仅基金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也增大了风险系数。但稳健的银行存款方式下,城乡居保基金受利率下调、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4.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尚未试施
目前,由于城乡居保基金省级管理的资金归集、机构设置、风险偏好度、收益目标、职能职责划分等一系列的问题尚未明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仍未具体实施, 各地可投资的养老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专户的工作尚未完成,基金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还未开通。
三、对城乡居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几点建议
1.强化当前基金保值增值管理
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配套方案出台以及全面实施省级统筹前的一段间内,各地区对于城乡居保基金仍会实行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 因此,市县级经办机构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利率稍高的定期存款或国债来提高基金收益,积极为省级管理过渡期的基金保值增值护航。
(1)落实活期存款优惠利率政策。 经办机构要主动与开户银行协商活期存款执行3个月定期优惠利率,担负起城乡居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不仅要确保城乡居保基金的日常周转与安全,还要对基金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最佳收益状态下的活期存款额度。
(2)协商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目前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较基准利率上浮20%~30%,通过大额定单或协议存款方式利率能上浮40%,在投资途径受限的情况下,与银行协商定期存款利率水平不失为一个便捷的保值增值办法。
(3)做好基金存款组合。 在保障养老金正常发放的前提下,根据资金的可用程度和可用期限,以及未来短期、中长期养老金的支付情况,建立最优基金存款组合方案,提高基金收益率。
(4)加强基金存款日常监控。 建立基金定期存款台账,及时做好到期定期存款的结息和转存工作,动态监测财政专户中活期存款余额,在留足3个月支付额后剩余资金转存定期。避免因不能及时转存定期,而造成的基金收益率降低。
2.提升居保基金管理层次
(1)完善省级管理相关政策
①现在各地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接下来应就如何从县(市)级管理转变为省级管理以及实行省级统筹后的操作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使省级管理制度尽快落到实处,为下一步的城乡居保基金投资垫定坚实的基础。
②制定在省级管理模式下的各级资金上缴下拨流程和结算方式,灵活调动和安排资金。在保证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情况下,减少“沉睡”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确保资金的高效运营,以获得基金的保值增值。
③实行省级管理,应重新定位省、市、县级部门在城乡居保基金筹集、管理、监督、投资等方面的职责,完善基金运行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使省、市、县各级基金管理部门切实有效履行职责,在城乡居保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城乡居保基金管理层次
①盘活各县区资金存量。归集各县区经办机构基金结余,实行收支两条线,合理测算城乡居保基金省级管理模式下备用金底线,通过资金在各县(区)之间合理调配来保证每月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减少沉淀资金,提高进入投资运营环节基金的比重,拉升基金整体收益水平。
②统一资本运作,总体控制风险,提高资金收益。通过各级部门对基金收支经办风险控制,投资运营风险控制,实现对基金更有效的监督,保证基金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规范性、高效性。
③积极探索全国统筹。在省级管理模式成熟后,通过总结省级管理模式下的经验,探索城乡居保基金全国统筹模式。归集各地区省级管理基金,进行全国统筹试运行,逐步将基金管理提升到最高层次。由国务院指定机构进行管理和运营,从而达到管理专业化、资金规模化、投资结构最优化、风险分散化、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3.加快基金投资办法落地
目前, 各地城乡居保基金归集到省级社会保障专户的工作尚未完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准备工作,尽快将基金投资运营落到实处:
(1)摸底基金存量详情。 如:各县(区)级经办机构基金收支结余情况、基金在各银行的存储结构或购买国债情况、近期基金预计收支情况,为规划基金投资规模及投资结构等提供数据支撑。
(2)完善相关投资配套政策。包括选定托管机构和受托投资机构;各类合同的制定;基金在县、市、省各级归集管理办法;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和风险控制等;打通实施城乡居保基金投资的关键环节。
(3)制定投资策略。 制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关运营策略,对短期、中长期投资目标和基金风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确定相应的资金配置方案,确保城乡居保基金投资能够顺利开展。
(4)健全城乡居保基金监管机制
健全城乡居保基金监督机制,强化内部机构监督、外部机构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进行监督,使基金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受到有效控制,基金运营结果公开、透明,保障基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人社部官网,2011-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国发〔2015〕48号.
[3]庞波,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2011-03-25.
[4]张树江,辽宁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05期.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4
一、养老金待遇不公现象及其原因
《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由中央确定最低标准, 并根据物价变动和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对长期缴费的,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原先的城居保和新农保均规定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元, 新的城乡居保出台后, 基础养老金调整为每月7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缴费、地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投资收益等组成, 个人缴费又分为12个档次, 供个人自由选择, 地方政府对选择500元以下缴费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30元的补助, 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的个人给予不低于每年60元的补助。个人账户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除以139。现假设参保人连续15年以同一档次缴费, 并以3%的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个人账户计息, 经测算可得各缴费档次的月待遇水平, 若选择每年100元的缴费档次则到60岁后每月可领约92.71元, 就算选择2 000元的最高缴费档次, 养老金待遇水平仍只有每月约358.91元, 养老金待遇水平甚至不如低保水平。由此可见,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是比较低的, 而就在这一低水平待遇的背景下, 还存在经济待遇的不公平现象。
(一) 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养老待遇的不公平
新农保和城居保虽因《意见》的出台而走向合并,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推进, 是对传统户籍制度的有力冲击, 但现行制度改革并不彻底, 仍存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双轨运行的状况, 据人社部发言人李忠称, 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 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达到2 200多元。而同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则要低得多, 就算选择最高缴费档次, 城居保的参保人员也只能领取每月约358.91元的养老金, 经统计得知大多数人仅以最低档次入保, 其养老金则更少了, 每月不足一百元, 可想而知, 养老保险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目标成为了一句空话, 居民的养老金大约只占同期职工的六分之一, 显得极不公平。而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何在?从基金来源看, 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纳, 而居民养老保险方面则少了企业这一重要的缴费主体, 《意见》中虽有提及集体补助, 但由于并无强制细则以及当前我国集体经济现状, 这句话往往流于形式, 使得城居保的基金积累紧靠个人缴费和少量的政府补贴, 加之城居保这一政策实施时间尚短, 个人账户积累必然不足, 这些均导致了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待遇的巨大差距。
(二) 不同地域间的不公平
以基础养老金为例, 《意见》中只规定了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为70元, 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但又并未对调整细则作出详细规定, 这就导致了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差别巨大, 据人社部对2015年各地城居保实施情况的统计得知, 上海的基础养老金位居全国首位, 达到每月660元, 北京天津紧随其后, 分别为每月470元和245元。而其他省份基础养老金则比较低, 例如黑龙江、湖北、贵州等地仅达到了最低标准每月70元, 可看出, 基础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最高达到了九倍多, 虽然说各地确实存在经济差异, 生活消费水平确实不同, 但经济水平的差距显然没有基础养老金差异之大, 这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不利于人口全国范围流动和人才的合理配置, 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加大了社会不公平, 可以说这一状况是由顶层制度设计不够合理造成的, 即制度没有根据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给出相应的补缺措施, 导致经济落后地区被经济发达地区甩在了大后方。
(三)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间的不公平
《意见》的出台, 城市居民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居民实现统一, 两者养老金待遇实行一致标准, 表面上看来, 这是公平的体现, 消除了对农民身份的歧视, 但仔细想来会发现仍有不妥, 综合考虑城市与农村物价差异、需求差别、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保障等因素, 可以发现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要高于在农村生活的成本, 也就是说在给予二者相同养老金的情况下, 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会不如农村居民, 这就造成了二者隐性的不公平, 所以说实现城乡公平不是简单地给予其相等的物质待遇, 而是在消除户籍歧视的前提下, 保障其享受权利的同等性, 赋予相同的养老权利, 而在物质待遇上仍要考虑到城乡经济差异。
二、对提升经济待遇公平性的建议
(一) 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
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不合理, 造成了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不公平现象,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统筹全局、着眼未来, 充分考虑政策实施的连锁效果, 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同时要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 以期制定出合乎国情、利于民生的政策, 切实保证社会公平性, 例如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力度, 确保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以保障其有足够能力参保。
(二) 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力度, 提高城乡居保待遇水平
城乡居保与职工保差异的存在势必要求提高城乡居保的待遇水平, 而城乡居保中缺乏单位这一重要缴费主体, 这时国家必然要承担起保障责任, 目前每月70元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显然过低, 国家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并增加对居民的缴费补贴。例如建立国有资产划拨为养老金的固定机制, 加大福利彩票基金的划转力度, 形成养老金的多方来源渠道。
(三) 扩大制度覆盖率, 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
首先, 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让广大城乡居民弄清政策实质;其次, 加强对城居保经办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培训, 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这些都有利增强政策的公信力与吸引力, 激发参保热情, 以扩大城乡居保的覆盖面最终达到增加基金积累、提升保障水平的目的。
(四) 大力发展经济,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东中西部地区养老待遇水平的差距, 很大方面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不一, 各地财政实力不同造成的, 要想消除这一不公, 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样这些地区的政府才有足够资金提供补助, 居民个人也才有足够能力参保缴费, 而这一过程自然要求中央政府给予落后地区更多的财政倾斜。
(五) 城居保和新农保合并的背景下, 物质待遇方面适度向城市居民倾斜
城乡居保的合并本来是一种进步, 但这一进步是表现在养老权的同一性上, 即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有权享有国家提供的养老待遇, 并有权要求相关部门提供同样的服务。而城市与农村经济水平差异的客观存在, 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经济物质给付方面采取灵活性原则, 向城市居民适度倾斜以消除隐性不公, 例如可以在实行相同待遇标准的前提下, 根据城乡经济差异大小对城市居民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 譬如提供食品券, 当然扶持力度要适中, 具体应根据城乡具体经济差异确定, 不可使城乡居民经济待遇差距过大, 以补足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生活物价之差为限。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EB/OL], 2014 (5) .
[2]人民网.人社部:企退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2 200元[EB/OL], 2015-10-27.
[3]薛惠元, 仙蜜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2014 (1)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5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
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会议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各项工作和决策必须体现人民意志。国务院各部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相关建议、提案,是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全国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府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由国务院部门牵头办理的建议、提案分别为6672件和5065件,占建议、提案总数的88.1%和91.96%。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各部门认真负责做好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截至去年底,所有承办的建议和提案均已依法按时答复,涉及的问题大多得到解决。通过办理建议和提案,推动一批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发展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加大,促进了政府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但也存在其中一些答复的针对性不强、合理化建议转化为政策措施不够、部门间沟通协调还需加强等问题。
会议强调,今年两会在即,各部门负责人届时要到会认真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法治理念,进一步做好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把受领、办理建议和提案作为接受人民监督、回应人民呼声的重要渠道,完善办理工作制度,深入调研,明确按时办复、与代表委员直接沟通等“硬要求”,提高办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和完善台账制度,将建议和提案办理纳入国务院及各部门督查工作计划,采取抽查、重点督办等形式,督促检查落实,探索逐步向社会公开办理结果,让办理工作成为政府转作风、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使政府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会议指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中央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6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在总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对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任务目标
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巩固和拓宽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政策,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等制度的激励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等传统保障方式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一)个人缴费。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标准。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
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将集体补助纳入社区公益事业资金筹集范围。鼓励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补助、资助金额不超过当地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标准。
(三)政府补贴。
政府对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地方人民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集体补助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的缴费资助,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计息。
六、养老保险待遇及调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一)基础养老金。中央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目前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
八、转移接续与制度衔接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迁移、需要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关系的,可在迁入地申请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一次性转移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已经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无论户籍是否迁移,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优抚安置、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按有关规定执行。
九、基金管理和运营
将新农保基金和城居保基金合并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和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各地要在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监督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存储、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检查,并按规定披露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对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积极探索有村(居)民代表参加的社会监督的有效方式,做到基金公开透明,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十一、经办管理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科学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资源,充实加强基层经办力量,做到精确管理、便捷服务。要注重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记录参保人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参保档案,按规定妥善保存。地方人民政府要为经办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场地、设施设备、经费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基层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省市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各地要在现有新农保和城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础上,整合形成省级集中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实现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实时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可延伸到行政村;要大力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全面准确地宣传解读政策,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基层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已有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国 务 院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7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时期, 面临经济发展和保护民生的双重任务。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我国从面向未来和国际化的视角,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 顺应时势, 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提出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障制度。在经过几年的试点运行之后,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进一步提高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使更多的居民受益,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决定,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将已经实现基本覆盖的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持基本一致。在2020年前, 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围绕这一目标, 国内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激烈的讨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彭松 (2010) 通过预测2009~2030年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的资金需求和保障能力并分析其变化, 以2026年为界, 在此之前城镇养老保险的政府财政责任的资金需求表现为缺口, 从2026年起开始表现为财政养老保险政府财政责任的保障能力大于资金需求。邓大松、薛惠元 (2011) 年基于2008年全国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对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进行测算, 指出总体上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负担都较轻, 但按现有比例分担财政补贴责任可能会引起经济落后地区财政负担过重问题。丁煜 (2011) 认为“在今后的政策扩面和待遇调整中, 西部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较低的省份存在支付压力。樊小钢、朱计 (2012) 指出在财政责任上, 养老保险支付在政府的可承受范围内, 省级的财政负担压力比地市县级的小。王蕾 (2013) 认为,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政府应合理制定公共财政政策, 调整财政政策结构,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缺口等问题。沈毅 (2015) 认为, 应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 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以适度水平为目标平衡地区差距, 并不断完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促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合来看,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给正在全面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但现有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着眼点都立足于全国的层面上, 缺乏地方制度间的比较, 特别是东部和中部地区因经济差距大、农民意识淡薄等原因, 使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设实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针对既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根据各级政府补贴标准的规定, 统计数据、收集资料, 根据相关指标, 创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根据模型的结果对我国公共财政扶持能力进行分析, 以期减少经济落后地方政府压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以期能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设做出贡献。
注:根据上述各省政府2014~2015年公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整理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5》
二、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8号) , 武陵山片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缴费标准分为100元到2, 000元12个档次, 各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政府补贴主要分为中央财政对于基础养老金的补贴以及地方财政对于缴费的补贴, 有的地方财政也对基础养老金进行补贴。
(一) 中央财政补“出口”环节。
中央财政补贴主要体现在对于基础养老金的补贴。根据2014年国务院《意见》指示, 中央财政按每年每人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全额补助, 对东部地区补助50%。据国家财政局统计, 在此前每人每月55元的发放标准下, 财政对新农保、城居保待遇的补贴额度一年已超过1, 200亿元。2015年1月14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5]5号) , 经国务院批准, 从2014年7月1日起, 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这是我国首次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这将直接惠及数亿城乡家庭, 受益面大, 受益方式直接, 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城乡老年居民基本生活。
(二) 地方财政以补“进口”为主, 补“出口”为辅。
地方财政补贴主要体现在对于参保人缴费进行补贴。地方政府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 进行相应的补贴, 对选择最低档次标准缴费的,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 适当增加补贴金额;对选择500元及以上档次标准缴费的, 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60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最高缴费档次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 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这部分补贴连同个人缴费部分共同算入共同账户。
地方财政补贴还体现对于基础养老金的加发和提高上。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提高基础养老金, 对长期缴费的, 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 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截至2015年6月, 基础养老金水平最高的城市是上海, 月发放标准已经调整到660元。北京、天津的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也分别提高到了470元和245元。湖南、湖北、重庆、贵州、新疆、西藏等地也均有提高。 (表1)
三、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因素分析
(一) 中央财政补贴方式缺乏弹性。
根据2014年国务院《意见》以及2015年国务院《通知》, 中央财政主要对基础养老金进行补贴, 也就是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给予每月70元的补贴, 并根据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原因做出相应调整。其中, 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实行100%的补贴, 对东部地区实行50%的补贴, 即35元。事实上,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仅只体现在东西部之间, 东部内部也存在着经济不平衡, 甚至有些中西部的部分省份的经济状况还高于东部部分省份。 (表2) 以2014年为例, 东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上海市 (45, 963元) 与最低的河北 (16, 667元) 相比其差距约为2.75倍。西部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内蒙古 (20, 559元) 与最低的西藏自治区 (10, 730) 相比其差距约为1.91倍。中部的湖北 (18, 283元) 和湖南 (17, 621元) 以及西部的内蒙古 (20, 559元) 和重庆 (18, 351元) 等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高于东部的河北省。可见, 中央财政建立在地理位置之上的补贴方式过于绝对化, 缺乏有效弹性和公平性。 (图1)
(二) 公共财政补贴力度不够,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总体水平过低。
《意见》发布以来, 从各地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看, 保障水平偏低, 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现行标准, 一位参保人按照1, 500元每年进行缴费, 各级政府补贴每年补贴60元, 缴费年限为15年, 那么参保人到60岁每月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68元, 加上现行的基础养老金标准75元, 他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为243元。从通货膨胀速度和物价水平等情况来看, 200多元养老金不能从根本上保障居民的基本养老需求。若按照存款利率长期计息, 更加无法保证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所以, 从整体来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 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不利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 忽略地方财政能力差异性, 部分地方财政压力增大。
地方财政主要主要是地方政府对参加缴费人员每年不低于30元的财政补助, 并按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鼓励提高补助金额。目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地级市或者县级市作为统筹对象, 按照惯例, 财政补助资金会分解到县级财政, 由于各地在经济发展、政府财政能力上存在差异, 财政补助直接加大了地方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收支压力。
四、公共财政收入预测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取1978~2014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作为时间序列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测算, 创建ARIMA模型, 以此来预测出2014~2035年的公共财政收入。 (表2)
(一) 直观分析的输出结果。
利用SPSS19.0软件绘制原始数据的时间序列图, 如图2所示。 (图2)
(二) 特征结果分析。
我国1978~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的直方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该序列的样本平均值为27, 165.627, 标准偏差为39, 657.2804, 样本容量为37个。 (图3)
(三) 对数据进行零均值化和平稳化处理。
对含有指数趋势的时间序列, 通常可以通过取对数将指数趋势转换为线性趋势, 然后再对其进行差分来消除线性趋势。绘制取对数的时间序列如图4所示。 (图4)
(四) 取对数的序列图显示出了线性趋势, 对该序列进行差分运算。
先进行一阶差分, 绘制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图, 如图5所示。 (图5) 可以看出, 一阶差分后, 数据图整体波动较大, 具有一定的非平稳性, 因此要进行二阶差分。
如图6所示, 二阶差分后, 时间序列基本平稳, 数据基本符合平稳化、零均值化的要求, 可以进行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阶段。 (图6)
(五) 利用spss19.0软件创建ARIMA (2, 2, 2) 模型, 得到参数估计, 如表3所示。 (表3) 从而得出ARIMA (2, 2, 2) 模型为:
△In Yt=-34893.051=-0.056△In Yt-1+0.0342△In Yt-1+0.23Εt-1+0.182Εt-2+Εt
(六) 利用spss19.0软件直接对模型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公共财政收入较为稳定, 且1978~2035年我国财政收入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值较小, 说明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果。根据财政部2014年发布的数据得知, 我国2014年公共财政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为1, 554亿元, 仅仅占到全年财政收入的1.1%, 公共财政对于城乡居保的补贴力度过小。 (表4、图7)
五、公共财政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 建立公共财政倾斜制度,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权利的均等化
1、中央财政倾斜制度。
中央财政倾斜制度就是改变中央财政根据地理位置上“一刀切”的补贴方式, 对那些经济落后地区进行财政倾斜转移支付的一种制度。中央财政倾斜制度参考各地区的GDP、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人占总人口比等, 对于这些指标低于全国平均的东部省份, 中央财政按规定进行100%的基础养老金的发放。以2014年为例, 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 167元, 河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16, 667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所以中央财政应该对河北省给予一定的财政倾斜, 对其发放100%的基础养老金。对于这些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份, 以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市县, 中央财政根据其具体情况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缴费补贴。2014年贵州铜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7, 825元, 贵州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371元, 均远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对于这类省份, 中央财政可以给予缴费补贴上的财政倾斜, 部分或者全部承担缴费补贴。
2、地方财政倾斜制度。
地方财政倾斜制度就是各省根据一定的指标, 对这些指标远远低于省平均水平的各市县, 根据各省实际经济状况, 全部承担或者更多的承担缴费补贴的一种制度。地方财政制度可以参考县市GDP、财政收入、老年人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所在省份比值为标准, 进行相应的财政倾斜, 以期减少经济欠发达市县政府的财政压力。
(二) 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造血”功能, 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实施过程中, 各地主要实行以地市级或县级为统筹单位, 还没有实行省级或者国家级为统筹, 而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是对城乡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管理的主要模式, 这样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体系造成养老保险基金“造血”功能薄弱, 无法保证基金的保值增值。接下来, 应当根据城乡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统筹, 把对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升至省级单位管理, 同时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运营分离开, 按照基金收缴、基金运营、基金监督等职责分别设立机构, 并且逐渐开拓投资品类, 进行多模式的投资, 尽早探索协议存款、特殊国债、央行票据等各类投资途径的可行性, 以此来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造血”功能, 化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值增值困境。
(三) 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
通过公共财政预测模型结果可以得知, 我国公共财政对于城乡居保的补贴力度过小, 2014年公共财政对于城乡居保的补贴仅占全年财政收入的1.1%。公共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投入偏少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待遇水平偏低。据统计, 2014年全国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为2, 061元/月, 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为90元/月;二是对参保人缺乏激励措施, 制度吸引力不足。解决的有效途径在于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 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鉴于此, 各级财政应当落实财政投入,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增长与调整机制, 将更多的公共资源用于推动和保障城乡居保制度公平的实现, 使城乡居民公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彭松.中国城镇政府养老保险的政府财政责任研究[D].2011.
[2]邓大松, 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精算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 2010.5.
[3]丁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3.
[4]樊小钢, 朱计.浙江省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8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此前我国三类养老保险:覆盖城镇职工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保”) 、覆盖16周岁以上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和覆盖16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金体系居民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居保”)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2009年开始试点 (1) , 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从2011年开始试点 (2) , 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13年末,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750万人, 比2012年底增加1381万人;基金收入2154亿元, 同比增长17.8%;基金支出1453.7亿元, 同比增长26.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81元, 有15个省份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 。在已基本实现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有利条件下, 通过多地开展的一体化试点积累了经验, 为全国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
2013年11月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城乡一体化做出了战略部署, 而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第四点着重强调了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4) 。文章认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其中,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举措。
三、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重大意义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民生建设的重要一步, 同时也有利于保障经济发展、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一) 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是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
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次, 基本养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可以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问题, 有助于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提高养老保险机构服务水平, 给城乡居民缴纳和领取养老金提供便利, 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待遇水平, 改善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
(二) 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城市化潜力, 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乡-城流动,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预计在未来城市化还将纵深发展。人口流动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 许多在城市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口社保携带困难, 使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服务, 称为城市中的“边缘人”。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保制度城乡一体化的第一步, 这一重大举措及其政策指引, 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 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此外, 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 具有重要意义。
(三) 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有助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可以增加老年人可支配收入, 实现老有所养, 缓解我国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养老模式的经济压力。我国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广覆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并且不断提高养老金支付标准, 减少了老年人口的贫困发生率, 是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而通过建立广泛的全民养老保障体系, 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养老保障积累中, 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言, 意义非凡。
四、统一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的有利条件
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改革举措,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并在三中全会之后迅速落实, 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状况和养老保险的特性来看, 目前正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有利时间点, 此时抓住改革机遇, 选取统筹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突破口, 有许多有利条件。
(一) 抓紧人口红利期的有利时机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转变的尾声, 虽然老龄化不断加剧, 但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和比例仍然处于较高的位置, 人口红利的窗口并未关闭, 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法, 从基金的精算平衡来看, 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能够增加社保资金的收入, 相对弥补当前老年人口养老金积累不足带来的空账问题, 保证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
(二) 过去几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快速有力的推进为制度合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到运行的短短几年中, 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各地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经验, 培育了社保机构及专业人才, 提高了参保人的社会保障的认识, 保障统一城乡社会养老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征使其成为突破口, 为进一步改革铺路
比起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给付相对稳定, 不会随着费用的增加出现支出难以控制的情况, 也不存在诱导需求, 便于进行预测和管理, 有利于实现中长期精算平衡。而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广, 但保险金给付水平较低, 且比较接近, 由这两类保险制度合并作为入手点, 也能确保改革下一步———统一给付待遇的顺利进行。
(四) 合并两项制度能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 有利于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
首先, 因为持续的劳动力乡-城流动, 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镇和城市, 有学者称之为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 (李辉等, 2012) , 这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不利。而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有利于打破原新农保靠政府投入的状况, 增加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促进保险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 两大保险制度的合将统一事权, 可望缩减机构设置和减少人员配备, 有利于提高未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路径展望
统筹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学者戴卫东 (2009) 对整体改革路径的判断可以概括为“三步走战略”, 即:第一步 (2009~2012年) :建立多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 共同构筑覆盖全体国民的养老“安全网”, 目前已基本实现;第二步 (2013~2020年) :逐步衔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整合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具有养老性质的保障体系, 实施城乡老年津贴制度;第三步 (2021~2050年) :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城乡老年津贴制度覆盖面并提高其待遇水平。当前的改革已开启了由“相互分离”向“制度统一、标准有别”过程的转变 (童广印, 2007) , 接下来下一步即为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向“城乡一体化”的转变, 最终达到全民一体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永红.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综述[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13 (11) .
[2]戴卫东.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步骤规划[J].经济研究参考, 2009 (60) .
[3]李辉, 王瑛洁.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1) .
[4]林义, 林熙.中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着力点[A].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韩国比较社会政策研究会、日本日中韩社会保障交流委员会.第九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摘要集[C].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韩国比较社会政策研究会、日本日中韩社会保障交流委员会:, 2013: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9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概述
养老保险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是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使已到达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或者丧失劳动力而退离劳动岗位的劳动者在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本养老保险 (国家基本养老保险) , 第二部分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部分为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最后一部分为商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属于基本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对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有促进的作用, 使我国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能够提前实现, 有利于拉近城乡的差距、缓和我国养老压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企业的离退休员工提供了基本保障, 也为养老压力的缓解作出贡献。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有效衔接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城乡一体化、 统筹发展是城镇化的基本原则, 因此城乡经济的二元化体系会逐渐消失。企业员工在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后会因各种原因离开原来的劳动岗位, 企业职工就变为了城乡居民身份, 或者城乡居民在缴纳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被企业招聘变为职工身份, 其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势必有一个衔接即对接的过程。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养老保障问题十分的严峻, 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对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十分的关键。因此两者的有效衔接对离退休居民的晚年基本生活保障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的措施
(一) 完善养老保险相关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为缓和养老压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存着很多问题, 各项相关的制度有待完善[3] 。 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运行中的问题有: 部分有养老需求的职工因各种原因中断或不够最低缴费年限, 没有获得切实的保障。 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 城乡居民对这项制度缺乏了解、 符合参保条件的有养老需求的城乡居民不知道相关的办理手续, 保障水平没有起到基本生活需求保障作用、保障水平较低等。这些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发展, 也影响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险的相关制度。
一是, 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并加大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的城乡居民、企业职工等对相关的保险制度有具体的了解, 既提高群众的参保积极性, 也能对参保过程中的流程、问题作出正确的咨询和投诉处理等。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保障制度, 真正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三要制定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办法, 明确参保者的累计缴费年限与所得待遇, 使制度间的衔接更加顺利。
(二) 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
在两种制度的衔接过程中, 由于制度本身的相关规定会受到户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其他相关制度的限制而影响衔接。 比如农民工的工作变动较频繁、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已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了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所有人员包括农民工在内, 可以在跨省就业时同时转移养老保险关系, 但是在实际的运行和相关的细则上依然设置了户籍壁垒;还有对退休地以户籍地为界限的规定也对养老保险关系的转接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户籍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信息、资源分配以及社会控制等多种重要的功能, 不可能完全消除户籍制度。因此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要从降低户籍门槛、以及其他相关制度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的限制去考虑。比如要结合国情和民情, 在两种制度的衔接过程中有所淡化户籍意识, 对户籍制度、福利制度等相关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的改革, 从而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 促进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
(三) 协调统一养老保险系统机构
两种保险制度的衔接会经过一系列的流程, 且不同的流程会由不同的部门机构协助完成, 但是在实际的衔接过程中, 有关的部门机构太过分散且职责不明, 相互间缺乏沟通联系和合作, 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衔接流程的复杂性, 对两种制度的衔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使两者衔接的流程明朗化、顺利化, 需要各养老保险机构做到统一协调, 科学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首先各机构要保持相互联系, 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发现在衔接工作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加强联系还能使各部门更加了解工作的相关进度, 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浪费时间和人力。 二是各机构相关部门的职责要做到规划清晰, 每个部门要明确了解本部门的具体职责, 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明出现责任推卸的情况, 增加衔接工作的曲折性。 四是各部门要规范制度的衔接流程。相关机构要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金额要正确计算, 将企业职工养老金算清统一划入参保人的个人指定账户进行转接, 之后由参保人持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进行转接申请并经养老保险机构进行审核, 做好相关记录的登记和协议的签订, 完成转接工作。
四、结语
养老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作养老基金, 待劳动者离、退休后对其支付退休金, 使退休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快的严峻问题, 养老压力十分巨大。企业职工退休离岗后成为普通的城乡居民, 这时需要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 两者的有效衔接对缓和我国养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完善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减少体制造成的衔接障碍、协调统一养老保险系统机构等几个措施可以促进两种制度的有效衔接, 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J].商, 2014 (08) .
[2]再奴尔·买买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J].现代商业, 2015 (06) .
[3]邹涛.如何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13 (01)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10
一、主要做法
整合管理经办职能。将原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的城镇居民医保的管理经办职能,统一归并到卫计部门的合疗经办机构,建立起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和经办机构。职能合并后,原城镇居民医保经办机构的编制、人员不变、基金全部整体移交卫计部门。
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是明确启动时间。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县城镇居民医保日常业务工作交由县合疗办负责。2014年12月31日前,参保的城镇居民发生住院、慢性病、门诊、大病保险等费用,仍在县社保经办中心结算报销。二是统一参合对象、筹资标准及时间。
鉴于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工作已经结束,2015年城镇居民与新农合参保(合)筹资标准按原标准执行。从2016年起,凡本县境内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居民(按民政部门有关规定,由政府代缴参合金者除外)以户为单位,统一按合疗标准及筹资时间缴费、建档。三是统一补偿待遇。
2015年3月1日前,参保城镇居民在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仍按城镇居民医保相关政策结算执行,定点医疗机构与县合疗办统一结算;2015年3月1日后,县境内户籍人口凡参加我县城镇居民医保的人员发生的住院、门诊、特殊慢性病、大病保险等费用统一执行《西乡县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管理办法》(西合医发[2014]2号)规定的各项补偿待遇。2015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参保城镇居民在外地住院或其他原因,住院费用未及时结算且由个人垫付的,患者或家属将报销资料交户口所在地镇卫生院,镇卫生院按照《西乡县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管理办法》给予结算。原城镇居民参保者持有的《西乡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继续有效使用。四是统一基金管理。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合并,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整合大病保险制度。2013年以来陕西省开展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人员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分顶线、重大疾病保销标准等均不一致,结合两项制度整合,对大病保险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一是统一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人员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分顶线、重大疾病保销标准。二是提高筹资标准。根据基本医疗保险筹资能力和保障水平、高额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以及大病保险保障水平等因素,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至人均30元,所需资金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划拨。三是大病保险实行县级统筹,原由各商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现统一由县合疗办经办,逐步提高统筹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整合经办信息系统。两项制度整合前,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原使用经办管理软件有多种版本,各种信息系统功能不同、接口不一,信息不能共享、数据不能相互传输。为解决这一问题,县财政结合卫计部门信息化建设,调整安排资金40多万元,支持建立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交换中心,有效对接省、市信息化平台,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一个平台、统一网络、互联互通。”
二、实施情况及初步成效
从2015年1月1日起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总体实施情况平稳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居民医保制度更加完善、公平。通过制度整合,打破了原两项制度之间筹资标准、保障待遇差距较大的二元结构,并对政策设计、基金划转、信息系统建设、经办服务管理等多项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和完善,实现了城乡居民同等待遇,体现了公平。重复参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制度整合后,建立了新的经办管理系统,城乡居民参保信息采集实现“身份证号唯一认可”,从源头上杜绝了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交叉重复现象。据初步统计,全县核减重复参保人数约1000人,有效节约中省市县的财政补助资金约40万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金支付风险加大。城镇居民医保为市级统筹,新农合为县级统筹,两项制度合并后,统筹的级次降低,资金的平衡能力下降,基金的支付风险加大。原城镇居民医保申报中省市县配套资金一般在每年9月中旬申报,并以每年4-8月征收下一年度参保居民基数作为申报依据,2015年1月1日我县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并轨后,按照统一缴费时间和标准的要求,2016年度居民和农合缴费在2015年12月一并征收并按新农合有关政策申报上级财政配套资金,使2015年居民医保的上级配套资金难以兑现,短期对新农合基金形成支付压力。基层经办力量不足。居民医保职能统一归并到卫计部门后,原城镇居民医保经办机构的编制、人员不变,卫计部门的合疗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没有增加,业务量确大幅增加,管理经办压力很大,能力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信息系统整合困难。原两项制度的经办资源和信息系统部门分割、产权分割,由于不同部门之间信息技术、人员流动等都存在一定壁垒,整合协调难度很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是规范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下一步,针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制度措施,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居民医保基金收支政策。在统一政策的基础上,既充分考虑参保居民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待遇水平提高对基金支出造成的压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基金收支政策。一是提高筹资水平。2016年,将个人缴费标准预计提高至不低于120元,再加上政府补助400元,人均筹资总额达到不低于520元,预计全县增加基金收入800万元。二是完善补偿政策。进一步扩大不同级次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鼓励参保居民在基层就医,推动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控制门诊支付额度,重点提高对大额大病支出的实际报销水平,使基本医保回归“保障大病,解决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本来涵义。逐步完善大病保险补偿机制,探索实行细分报销层次、超额累进补助的报销政策,起付线以上多划分几个报销层次,数额越大,补偿比例越高,充分发挥大病保障作用。三是推进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机制,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
强化基金收支管理。进一步细化和夯实预算编制,充分发挥预算执行管理的约束作用。定期分析基金收支状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执行中发现的问题,保障制度稳健运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11
问:为什么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合?
答:2003年与2007年,我国针对农村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分别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制度建立以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制度运行持续平稳,对于健全全民基本医保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两项制度城乡分割的弊端逐步显现,重复参保、重复投入、待遇不够公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总结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运行情况以及地方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问:目前地方探索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进展如何?实施效果如何?
答:目前,全国已有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青海、宁夏8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市、县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整合。各地一般按照“先归口、后整合”的路径,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按照“筹资就低不就高、待遇就高不就低、目录就宽不就窄”统一政策,采取“一制多档、筹资与待遇相衔接”的方式逐步过渡,建立起统一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经办管理资源,实行一体化经办服务;通过完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妥善处理特殊问题,做好制度衔接和实现平稳过渡。
这些地方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制度更加公平,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得到了实惠,也避免了重复参保、重复补贴、重复建设。同时,也为全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问:当前。中央决定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保障更加公平,有利于实现管理服务更加规范,有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将促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问:全面推进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什么?如何把握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答: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从政策入手,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突出整合制度政策,实行“六统一”;突出理顺管理体制,整合经办机构,提供城乡一体化经办服务;突出提升服务效能,实现逐步过渡和平衡转轨,建立统一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工作目标是: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推动保障更加公平、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医疗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促进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把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纳入全民医保体系发展和深化医改全局,突出三医联动,加强制度衔接。二是立足基本、保障公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居民负担和基金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保待遇。三是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加强整合前后的衔接,确保工作顺畅接续、有序过渡,确保群众基本医保待遇不受影响,确保基金安全和制度运行平稳。四是创新机制、提升效能。坚持管办分开,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
问:如何突出整合制度政策。实行“六统一”,对统一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作出设计?
答:从政策人手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重点是要整合其筹资和待遇保障政策。在研究比对原有两项制度差异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统一”的政策整合要求。
一要统一覆盖范围。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除城镇就业人口以外的其他城乡居民,允许参加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二要统一筹资政策。坚持多渠道筹资,合理确定城乡统一的筹资标准,完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改善筹资分担结构。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差距较大地区可采取差别缴费的办法逐步过渡。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三要统一保障待遇。逐步统一保障范围和支付标准,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逐步提高门诊保障水平。妥善处理整合前后特殊保障政策的衔接,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与实际支付比例间的差距。四要统一医保目录。各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遵循』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技术适宜、基金可承受的原则,在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目录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参保人员需求变化,制定统一的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五要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定点机构管理办法,强化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健全考评机制,实行动态准入退出。对社会办医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六要统一基金管理。执行统一的基金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基金预决算管理制度,强化内控管理、外部监督制度,推进付费总额控制,健全基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合理控制基金结余,防范基金风险,提高使用效率。
问:如何突出理顺管理体制。为城乡居民提供一体化经办服务?
nlc202309030802
答:理顺管理体制,实现一体化经办服务,有利于解决不同部门管理不协调、难衔接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经办管理服务效率,增强基金的安全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避免重复建设、重复补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意见》对理顺管理体制,提供城乡一体化医保经办服务提出了要求:一是整合经办机构。鼓励有条件地区理顺管理体制,统一行政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现有经办资源,对经办机构、人员、信息系统等各类经办力量进行整合,规范经办服务流程,补足经办服务短板,提供城乡一体化经办服务。二是创新经办管理。通过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手段,改进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创新经办服务模式,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服务。
问:如何突出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基金效率和优化医保服务?
答:提升服务效能,对推进制度整合实现整合目标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基金效率和优化医保服务,实现制度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意见》对此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原则上实行市(地)级统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省级统筹。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基金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经办管理机构基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整合完善信息系统,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运行和功能拓展提供支撑,推进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是完善付费方式。系统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形成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医疗机构规范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建立合理有序的就医秩序。四要加强医疗服务监控。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强化对医疗服务的监控。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加强医疗服务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问:整合制度对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保障待遇等会有什么影响?
答:通过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实现制度政策“六统一”,整合经办管理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城乡居民将获得更多实惠。一是制度更加公平。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城乡居民不再受城乡身份的限制,参加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按照统一的政策参保缴费和享受待遇,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二是保障待遇更加均衡。按照立足基本、保障公平的原则,充分考虑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异,统一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和就医管理,同时适度提升了群众保障待遇,城乡间、地区间居民医保待遇更加均衡。三是服务更加规范。通过统一定点管理、整合医保基金、整合经办资源、提高统筹层次等措施,参保群众可以享受到城乡一体化的经办服务。同时,制度整合后,实行一体化的经办服务管理,消除了城乡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等障碍,城乡居民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方便。同时,因制度整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在推进相关工作时,也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顺畅衔接、平稳过渡,避免因个别特殊保障政策的调整而导致参保人员待遇的暂时l生下降。
问:整合制度工作如何组织实施。确保平稳顺利推进?
答: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涉及10亿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做好制度整合工作组织实施,确保平稳顺利推进,《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要求,充分认识制度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周密安排,抓好落实。各省级医改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整合过程中的问题。二是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各省(区、市)要于2016年6月底前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做出规划和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严格落实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统筹地区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省要将整合城乡居民医保作为重点改革内容,加强与医改其他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快推进。三是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细化政策措施,各地人社、卫计、财政、保监、发改、编制和医改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制度衔接,做好监管和跟踪评估,做好协调,确保制度整合工作平稳推进。四是加强舆论宣传,及时准确解读政策,宣传各地经验亮点,妥善回应公众关切,合理引导群众预期。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篇12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主要特点
(一) 制度原则:打破城乡户籍壁垒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 城乡居民均可参加, 从而彻底打破了原先参保政策中的城乡户籍壁垒。
(二) 筹资标准:兼顾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参保意愿
兼顾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参保意愿的不同, 合理设置两档不同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 一档为每人每年1200元, 一档为每人每年800元。
城乡居民可以选择参加不同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按每人每年1200元标准参保的, 城乡居民个人缴纳400元, 市财政补贴400元, 区财政补贴400元。按每人每年800元标准参保的, 城乡居民个人缴纳200元, 市财政补贴300元, 区财政补贴300元。持有有效期内《杭州市困难家庭救助证》、《杭州市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证》或二级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农村五保户、“三无”人员、低收入农户、重点优抚对象的个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时, 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各级财政予以全额补助。非从业人员由个人全额缴纳医疗保险费。
(三) 保障待遇:统一并适当提高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
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15万元,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发生的医疗费用, 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以上, 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医疗费用, 由市财政统筹安排资金, 按照70%的比例予以救助。
门诊统筹起付标准统一为300元, 适当区分不同档次的门诊待遇, 鼓励“小病不出社区”。参保人员自愿选择定点在居住地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 可在按规定实行“双向转诊”的同时, 对其门诊医疗费用不设起付标准。门诊起付标准以上部分医疗费用, 根据缴费标准确定保障待遇, 其中按400元标准缴纳医保费的, 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40%;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50%;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70%。按200元标准缴纳医保费的, 在三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25%;在二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35%;在其他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 统筹基金承担60%。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出台的意义
自2008年起, 杭州市已将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整合, 建立了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困难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 将各项制度的管理经办资源也进行了归并, 统一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管理。这样的整合虽解决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但在参保人群和保障待遇上还存在着人分三六九等的问题, 因此它实质上还是一个过渡性制度。这次杭州市将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并适当统一和调整筹资标准及保障待遇, 标志着今后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就是两类人群, 即就业的职工 (包括退休人员) 和非就业的城乡居民, 且待遇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医疗保障制度逐步趋向公平。
三、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一) 制度设计要凸显公平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城乡差异是依然存在的。但因人 (户籍) 而设计制度显失公平。当前, 针对城乡居民设计不同的政策, 看起来符合“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的原则, 但也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从实际来看, 许多农村居民并不满足当前新农合的保障水平, 而部分城镇居民却无法缴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 因此, 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缴费能力和保障需求并不一定高, 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缴费能力和保障需求也不一定低。
因此, 要统筹考虑城乡居民的户籍差异、区域差异, 以及不同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保障需求的个体差异, 在制度层面上应体现公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应该并轨, 但可以设计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即制度是可以有层次的。同时, 在制度设计时, 要注意引导城乡居民科学合理选择保障产品, 如杭州市对劳动年龄内的灵活就业人员采取“有通道不鼓励 (即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 但政府不予补贴保费) ”的做法, 使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仍继续选择参加职工医保, 确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受到较大冲击。
(二) 管理服务要做实做细
杭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比例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与医保经办机构做实做细的工作理念密不可分。以户为单位进行宣传, 以人为单位核定参保, 既做到政策家喻户晓, 又做到参保不漏一人。同时, 通过优化业务流程, 规范操作办法, 统一技术标准, 使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更加标准化。避免了重复参保造成的财政重复投入、个人重复享受的弊端, 参保信息更加真实, 既体现了社会公平, 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也避免了医疗机构网络系统和软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 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
(三) 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的政策建议
一是政府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包括政策制定、管理服务和资金投入;
二是要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统筹考虑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 制度可以分层次, 但需要一体化安排;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推荐阅读:
余姚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07-12
城乡居民养老09-13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07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08-10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08-20
百色城乡居民大病保险10-2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情况汇报09-26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08-14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标语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