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

2024-08-20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共8篇)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 篇1

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参保登记

批量导入办法

鉴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网上参保申报工作程序多,工作量很大,经与省长天公司协商,由各镇制作批量参保登记表,请长天公司统一批量导入管理系统。具体办法如下:

一、16至59周岁参保人员审核录入

1、各镇抽调专人,以身份证或户口薄复印件核对《参保登记表》,无误的由审核人签字(盖章),并加盖政府印章;县农保办包镇人员复核后签字,待后统一加盖印章。

2、以村为单位,按照《参保登记表》和缴费票据制作《新增参保登记汇总表》(按票据为序,重度残疾人放最后),核准后,打印一式三份,由村委会签字盖章,镇经办人员签字,加盖政府印章;县农保办包镇人员复核后签字。

3、复制《新增参保登记汇总表》,粘贴移位制作成60岁以下人员《批量导入样表》(以村为单位),并将残疾人的个人缴费金额修改为缴费档次,在备注栏注明残疾人等级,并再次核对,确保准确。

二、60周岁以上人员审核录入

1、各镇抽调专人,以身份证或户口薄复印件核对《参保登记表》,无误的由审核人签字(盖章),并加盖政府印章;县农保办包镇人员复核后签字,待后统一加盖印章。

2、依照《参保登记表》制作《批量导入样表》(以村为单位、待遇金额准确),并再次进行核对。

3、根据《批量导入样表》制作《待遇发放花名册》(初稿),将《待遇发放花名册》(初稿)返回各村。各村结合捆绑缴费政策,核定符合待遇领取人员,经公示后上报镇经办

机构,镇经办机构根据各村核定的待遇领取人员,制作完备的《待遇发放花名册》(一式三份),通知各村签字盖章确认。

三、上报材料

《新增参保登记汇总表》(以村为单位,印章齐全、一式一份及电子版),60岁以上人员《待遇发放花名册》(以村为单位,印章齐全、一式一份及电子版),60岁以上人员《批量导入样表》(一式一份及电子版,Excel2003的文本格式),60岁以下人员《批量导入样表》(一式一份及电子版,Excel2003的文本格式)。10月10日前报县农保办。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 篇2

2013年11月, 国际和社会保障协会 (ISSA) 秘书长:汉斯·霍斯特·康克勒伍斯基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社会保障论坛中指出“当前扩大覆盖面, 仍然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 (ISSA) 会上也做了题为“中国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增加公平性, 适应流动性, 保持可持续性”的演讲, 他提到社会保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并强调中国把不断增强公平性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理念和工作重点, 努力实现对各类人群的全覆盖。

1 养老保险的分类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最重要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 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而建立的一种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 我国的养老保险分为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1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是社会保险中的一个险种, 基本养老金主要用于保障广大退休职工的晚年基本生活, 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以前, 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 是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国发【1991】33号) 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参加的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缴费比例为20%, 其中, 8%计入个人账户。达到退休年龄后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计发待遇。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 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的。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 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强制的储蓄模式, 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 有三条筹资渠道。“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部按时确保支付, 个人账户养老金充分体现个人缴费积累的程度 (也就是多缴多得) 。这意味着中国广大农村居民在年龄达到60周岁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1.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2011年7月1日, 我国启动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是覆盖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保障城镇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 其实施的操作规程、缴费档次与新农保一致。至此, 我国实现了各类人群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然而, 我国目前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是一个呈自我封闭并缺乏协调性的残缺体系。这样城乡断裂的保障状况, 一方面损害了城乡居民的利益, 侵蚀了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影响了城乡居民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特别是跨区域的灵活就业群体的流动, 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因此, 寻求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各险种之间关系转移、接续的模式和途径,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

2 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体险系接续的障碍因素

利益冲突是影响社会养老保障关系转移、衔接的重要矛盾。现行的制度之下, 缺乏一个统一的利益协调机制, 从而导致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各地市财政“分灶吃饭”, 独立核算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数额, 并由各地方政府最终承担养老金的发放义务。一方面,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 以及统筹账户的基金不能“自由流动”, 导致各地对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入设置户籍等种种门槛, 并引发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另一方面,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所需支付的养老保险金额相对要高, 为了避免支付较高水平的养老金, 部分地方出于“地方利益保护”动机, 设置了种种限制以减少甚至禁止养老保险关系的转入。如此种种, 急需决策层设计出最佳的可行方案。

3 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方案及路径的探寻

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业内专家指出:三大养老保险相互转移符合目前人口流动的社会趋势, 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提出了不少见解。

1) 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认为, 我国未来人口流动是双向的, 如农民进入城镇打工, 城镇居民到乡下养老等等, 养老保险制度双向衔接是对应社会发展趋势的, 当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被保险人的信息要全国互通, 换算指标也要科学。2)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寅苏说, 让人口自由流动起来是重大的社会进步, 三大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可使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养老的后顾之忧得到缓解, 对于打破城乡社会福利壁垒, 促进劳动力资源整合有很大意义。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陆铭教授认为, 养老保险城乡转移使得保障能够异地携带, 对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 提高劳动力水平和推进城镇化进程都有促进作用。4) 平安养老保险董事长杜永茂表示, 国家各项养老保险制度互不打通, 是一种碎片化的状态, 实施三大保险制度之间的顺畅流通, 无疑能够打通各项制度之间的壁垒, 堵塞部分人群同时参加各种保险, 多领国家养老补助的漏洞。

2014年2月21日,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和2月24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暂行办法》, 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 新办法表明我国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 政策在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它将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架起桥梁, 让更多的参保人能够便捷流动。

《暂行办法》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即可自由衔接转换, 且无论如何转换, 都将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累计计算权益。两个文件的出台是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重要措施, 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的实际行动, 也是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任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转换的实施, 必将使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内的融合度更高, 制度之间的衔接性更好, 使亿万参保群众从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中获益更多。

4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主体及实施办法

4.1 设计理念

主体是指在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流动的农民工, 以及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当一个人参加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时, 尽可能引导到能够领取到较高待遇的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都参加, 尽可能引导其向职工养老保险转接) 。

4.2 何时办理接续

由于就业不稳定, 大量农民工经历“进城—返乡—再进城”, 有城镇户籍的非从业人员经历“就业—失业—再就业”, 如果没有政策安排, 养老保险的累积就会有问题, 权益会受到很大的损害。《暂行办法》规定在参保者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 办理接续, 以避免频繁接续带来的成本。

4.3 具体实施办法

累加起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超过15年的可以在职工养老保险领取相应的待遇。同时, 把新农保或是城居保的权益累加过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不满15年的,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里结算。同时, 把参加职工养老保险里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利息全部转移进来, 合并计算个人账户权益。

4.4 归集关系

首先, 参保人员必须达到现有的法定退休年龄 (例如:男, 现在退休年龄为60周岁) ;其次, 由参保人自己确定。1) 是领取城镇职工的待遇, 还是城乡居民的待遇, 并且确定领取地社保机构。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职工养老保险, 参保者要向领取地的社会保险机构提出申请, 并填写《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然后出示社保卡和居民身份证, 按规定办理。3) 职工养老保险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同样要填写《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 出示社保卡和居民身份证, 同时还要出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参保缴费凭证。

4.5 待遇的领取

参保者在办理待遇领取时, 社保机构除了结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应该领取的待遇外, 还要凭灵活就业人员开具的参保凭证把职工养老保险的权益加进去, 待遇领取地的社保机构应与凭证对应的社保机构进行联系, 获得参保者更加具体的参保资料, 把所有的权益累加起来, 进行退休待遇的测算。

4.6 重复缴费要清退, 重复领取待遇要归还

对重复参保缴费时段, 保留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因为重复缴费信息只有在办理制度衔接手续时才能发现, 所以要先转后清, 由转入地社保机构清退, 无论哪个制度领取待遇, 只退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重复缴费时段相应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本金, 政府补贴、利息部分和个人账户金额合并计算待遇。核定重复领取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金额, 通知参保人退还, 参保人退还后, 再将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 (扣除政府补贴) 退还本人。

5 结语

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了养老保险制度过去条块分割、城乡断裂、碎片化的状况, 确保了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制度, 但是, 仍有为数不少的人游离在这个保障体系之外,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相互转换的政策出台, 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增强各类人群的参保积极性必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最终实现全国统筹扫清障碍。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改革下一步 篇3

与2013年1.38亿60岁以上老人领取养老金相比,今年的人数恐怕要突破1.4亿。老龄化的脚步难以阻挡,养老保险制度所牵扯的人群日益广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初步完成了对接,新制度覆盖的人群最为广泛,接近5亿,相当于整个欧盟的人口。

如何完成两个制度的磨合,如何与其他保险制度衔接,提高养老金有没有可能,政府担起了什么样的责任……在为制度并轨而欢呼叫好之后,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个个得到解答。

为此,《小康》记者专访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

两个制度设计初期就为并轨打下伏笔

《小康》:据了解,已有15个省份已经率先完成了新农保与城居保并轨。人们注意到,今年2月7日,也即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决定将两项制度合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机?

刘从龙:应该说时机已经成熟。首先,自2009年、2011年陆续启动新农保和城居保后,2012年就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目前将近5亿人参保,两项制度受到广大城乡居民的普遍拥护。第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了要整合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统筹城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第三,社会保险法规定,有条件省市自治区可将两项制度合并。试点期间,地方并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两项制度合并,更有利于“新四化”建设,即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制度并轨主要考虑的因素还是以人为中心,劳动者不管流动到哪里,都可以参加相应的保险,不再受身份之困,个人权益都可以得到连续记录。

《小康》:两项制度并轨前,前期准备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刘从龙:新农保在2009年开始启动,设计初期就将其定位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托底制度,因此缴费标准设定的也比较低,对于交不起费的重度残疾人等群体还有地方政府代缴政策。在城市也有一部分居民没有工作单位,有的没有收入或收入也很低,如果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20%缴纳保险费,他们缴不起,但也要有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于是2011年,城居保制度出台。

当时将新农保扩展到城居保的时候,我们就考虑到,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太碎片化,否则将来衔接起来会比较困难。于是打下一个伏笔。新农保和城居保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结构等主要政策上基本保持一致。有所不同的是,推出时间有先后,覆盖群体不同,缴费档次不一样,有的地方基础养老金标准也有所不同。

当时中央财政制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和补助方式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它不能不一样,这不是社会救济,而是一种保险制度。本来城乡收入差距显而易见,作为一项新的社会保险制度不应该扩大城乡差距而应逐步缩小差距。所谓均等化,就是要从政策制度方面去解决这个问题。从那时起,我们就在考虑将两项制度归并。

2012年,新农保与城居保实现制度全覆盖后,有条件的地方先走一步,进行制度合并。2013年,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在东中西部各选2个省,每个省选2个县,每个县选5、6个乡镇,共12个县60个乡镇,进行入户调查。最终回收6000份有效问卷,了解老百姓对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落实情况的反应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会议,听取省、市、县相关负责人及部分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还邀请财政、发改等部门参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人社部与财政部共同起草文稿,并于2012年8月开始,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央部分部门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意见,得到反馈后,继续与财政部会商,修改完善。差不多经过了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工作。

提前八年完成了“制度全覆盖”

《小康》:从您谈到的前期工作进程看,两项制度从全覆盖到合并过程顺利吗?

刘从龙:从2009年启动新农保算起,到2012年用了三年左右就完成了制度全覆盖。起初我们预计时间是到2020年。我们认为,这毕竟是一项养老保险制度,要让数亿收入较低、居住分散、对养老保险了解很少的农民理解接受并参保缴费,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现在看,效果还不错,2013年参保城乡居民个人缴费647亿元,人均超过了200元。

之所以比较顺利,主要经验还应该归功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同时政策简明清晰,群众易于理解接受。比如,在设定缴费标准时,考虑到我国农民收入较低,把最低缴费标准设置为年缴费100元。如果起步标准很高,将会有很多农民无法参保。

另外,筹资方式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方式。我国地区性差异巨大,于是我们采取了中央政府制定最低标准,并按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中西部全额补贴,对东部补贴一半。在基础养老金部分,对东部地区政府补贴另一半养老金有强制性规定。而在最低标准之上,地方政府补贴多少完全看当地财力。例如北京2014年将基础养老金提高至430元,上海则提至540元。目前基础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为74元。如果对地方政府在基础养老金补贴之外做强制性补贴金额规定,这项制度就不会推广得如此之快。

不过,合并一项制度也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期间也听到不少不同的声音,有些事情我觉得不应该太消极,得从积极的角度看。

《小康》:养老涉及到每个人,大家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看法肯定有所不同。

刘从龙:有人批评说,基础养老金起点水平太低。毕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处于制度建设初期,万事开关难。前几年在搞试点,不宜在全国统一提高基础养老金,今后也需要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我看过有关资料,美国1935年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时养老金水平也只有20多美元。我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启动时,有1亿多城乡居民已经年满60岁,无需缴费就可以领取养老金。这确实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年轻人都不爱参保,参保率低。我从事这项工作二十多年了,老农保从1991年启动试点到2007年底约5000万人参保。而如今,新农保与城居保将有近5亿人参保,4年时间参保人数是过去16年的10倍,平均参保率接近90%,总体来看参保率不低。提高中青年居民参保率有多更艰巨的工作要做。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已经达到3亿余人。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群是全球最大的。

在调研中,有些年轻人说,拿100块钱做生意,比交养老金合算,收益更高。我认为不能这么比,参加养老保险是为老年提供长期可靠的保障,不能跟做高回报的生意相比,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做生意可能赚钱,但也可能打水漂,而参加养老保险交的每一分钱都不会有损失。

并轨并非意味着所有人的养老金待遇等同

《小康》:我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包括学者在内,都比较关注并轨后,新农保与城居保的待遇水平是否会发生变化,究竟谁向谁靠拢?甚至有人乐观估计,并轨后参保人将享有相同的养老金待遇。

刘从龙:应该这么理解,实现统一后,将来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参保机会将均等,在同一个户籍所在地不会因为城乡户籍不同而造成差异。

但是养老金待遇依然有差异,不可能所有人享受同样的养老金。这个差异首先体现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上,因为作为分子的个人账户资金有差异,参保时间越长,个人缴纳越多,政府和集体补贴越多,利息等收益也越多,分子越大,而分母是一样的,即除以139,个人账户养老金所得就越多。

另一个差异则出现在地方补贴上,即在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之上,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可以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除了东西部地区性差异,经济越发达补贴越多之外,有的地方还实行了年限养老金,例如浙江,每多参保一年,多发基础养老金2元。

《小康》:采访过程,有些地方政府感受到了养老金补贴带来的压力,看来继续提高养老金在短时间内比较困难。

刘从龙: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此前,全国有1500多个县已经自行调整了,政府补贴基础养老金达到每月74元,就是各地调整的结果。不过,我想强调一点,对于基础养老金调整,政府肯定是要按照财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中央财政为例,2013年拿出了784亿元对基础养老金给予补助,地方政府出了534个亿,两者相加达到132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加10元,则需再支出160亿元。今年领取养老金的城乡老年居民将会突破1.4亿人,即使按原来的标准不变,中央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助也会超过800亿元。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补助,财政压力确实不小。

至于地方政府能不能增加养老金,调整到什么水平,还是依据地方财力而定。不能因为以地方债为借口推脱公共服务责任,况且有些地方债也不是民生投入造成的。从目前看,养老金占财政支出比重并不大,调整财政支出中公共服务与投资建设结构比例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县级财政所承担的责任往往更重,例如规定缴费补贴地方政府不能低于30元,通常县财政拿得最多,省级次之,市级几乎很少。现在是省管县,两者财政直接发生关系,市级只负责其下几个区。这的确是个难题。怎么使省里多担一点责任,怎样在省里去均衡,这都是未来需要讨论的。

《小康》:合并后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将遵照哪种档次缴费?有人提出,设立最低标准,但上不封顶,您如何看待这种设想?

刘从龙:合并后设立了12个档次缴费标准,首先合并成了100元到1000元十个档次,又新设定了1500元和2000元两档。

上不封顶不行,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保证基本生活水平,要与原来收入相关。它与职工养老保险还存在一个合理关系的问题,上限不能超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如果能够交得更多,可以作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小康》:个人缴费部分会不会在有生之年就被提空?

刘从龙:很多人错误理解了个人缴费除以139的含义,认为个人缴费只能领取11年多一点。事实上,养老金是按月发放,不是一次性提走。养老金结余还要计算利息。连本带利算在一起,是会延长领取年限的,利息越高延长年限越长。

当时确定139时,是按照60岁后平均余命(60岁到死亡的年限)同时考虑利息因素计算出来的。不过,现在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就意味着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不断后延。一旦发生个人账户被提空,政府财政也会兜底。

养老保险改革下一步的十个重点

《小康》:正如您所说的,这项制度还在初创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那么下一步的重点将会放在哪些方面?

刘从龙: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成“四个统一”,即名称统一,我们已经做到了,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策标准统一,缴费标准已经统一,下一步要继续完成基础养老金领取标准;管理统一,包括管理与服务两方面;信息系统统一。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和优化完善。一是,确定制度目标,设立两个时间点,2015年之前全国范围内都要实现两个制度并轨,同时还要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到2020年,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家庭养老等相配套。第二,进一步明确参保范围与人群,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逐步实现应参保人员全覆盖。第三,统一缴费档次,让城乡居民更公平地自主选择档次参保缴费。第四,完善多缴多得的缴费激励机制,明确选择缴费500元以上档次的,地方政府每年补贴标准不得低于60元。第五,设定缴费上限,体现“保基本”要求,并与职工养老保险保持合理关系。第六,对个人账户计息做了调整,过去是按照银行一年期定期利率,以后按照国家规定计息,要与投资方式结合起来。第七,以往规定如果参保者死亡,只返还除政府补贴外的个人账户部分,现在则是不扣除政府补贴,可全部继承。第八,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建立起丧葬补助费制度。第九,如果城乡居民户籍发生变化,处于缴费期间可到新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旧户籍地的个人账户可以和新账户合并,政府补贴也可以带走。如果已经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关系就不能转移了。第十,省市政府应对经费困难的基层经办机构给予适当工作补贴。

《小康》:您在制度创新中提及一个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刘从龙:在合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人社部和财政部又印发了一个文件,城乡养老制度衔接的暂行办法,这就意味着它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是有个通道的。现行的两个养老保险制度是并行关系,按规定参加一个养老保险,两者可以相互转。衔接时点是在申请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在职工养老保险中参保满15年,可以把之前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转过来,两个个人账户合并,退休后基础养老金则为社会统筹养老金。而有的人只在城市中打了几年工就回到老家,可以把职工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与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合并,基础养老金按照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发放。

(链接)800亿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篇4

来源:山东省财政厅发布时间:2014-01-17

一、参保范围: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基金筹集:

(一)个人缴费。缴费标准全省统一设为每人每年100元、300元、500元、600元、8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12个档次。100元档次,只适用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的最低选择。除100元档次外,参保人自主选择缴费档次,按年缴费,多缴多得。

(二)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居)应当对本村(居)居民参保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居)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的资助额之和不得超过最高缴费档次。

(三)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包括基础养老金、缴费补贴、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三部分。

1、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我省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省财政按照统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对我省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给予40%、60%、80%的补助,剩余部分由市、县(市、区)政府承担。有条件的市、县(市、区)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需要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备案。

2、缴费补贴。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对选择3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可以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县(市、区)政府确定。

3、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对城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三、养老保险待遇:

(一)享受养老金待遇的条件。年满60周岁、按规定参保、未享受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保险待遇的居民,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不用缴费,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45周岁(不含)以上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允许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45周岁(含)以下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补缴部分政府不给予缴费补贴。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二)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按照不低于省政府规定的60元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资金积累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依法继承。待遇领取人死亡后30日内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注销登记的,一次性发给丧葬补助费,标准为500-1000元。具体数额和所需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确定、承担,这一点,可以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咨询。

四、办理程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符合要求的城乡参保居民,可到乡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县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

五、转移接续:参保人缴费期间跨地区转移,可将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资金随户籍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有关标准核算,并享受相应待遇;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年龄的,其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在原参保地领取养老待遇。

六、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有关政策的衔接:

(一)与计划生育政策衔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衔接的通知》(国人口发〔2009〕101号)明确,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奖励扶助金、特别扶助金,不能抵顶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参加新农保的政府补贴。

(二)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衔接。现阶段,按照各项制度待遇只叠加、不扣减、不冲销并兼顾现行政策的原则,确保现有待遇水平不降低。16—59岁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低保、五保对象,应按规定参保缴费,享受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低保、五保对象的缴费提供资助。已经自愿参保且年满60周岁符合领取待遇条件的低保、五保对象,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在审批或复核低保、五保资格时,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十二五”时期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三)与优抚制度衔接。16—59岁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有缴费能力的优抚对象,应按规定参保缴费,享受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对于缴费困难的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和集体补助。已自愿参保且年满60周岁并符合规定条件的优抚对象,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其优抚待遇标准不变。

七、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的衔接

2012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2〕62号),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利用同一制度平台,建立同一个人账户。

(一)新征土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办法

在新征土地过程中,被征地的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符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都应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通过参保得到相应保障。实行调地安置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其拥有土地承包权并被调整土地、符合以上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都应被列为保险对象。

(二)保险金筹集

1、政府补贴。按照省政府公布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所对应的政府补贴资金标准,在拟征收土地报批前一次性将此次征地的政府补贴资金存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经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社保专户,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山东省社会保险基金收款专用票据》。政府补贴在征地被批准后3个月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保险方案落实到个人账户中。政府补贴资金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列支,单独选址项目由用地单位承担。

2、个人和集体缴费。按照权利义务相对应原则,每次征地时,个人和集体应缴纳一定数量的养老保险费,以弥补因为失去土地对基本生活的影响,体现个人和集体的养老保险责任。个人和集体缴纳养老保险费之和原则上不低于政府出资部分的20%,不高于此次征地得到的土地补偿安置费,可以从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费中列支或抵缴。鼓励个人和集体积极缴费,多缴多得。

(三)个人账户管理。土地被依法批准征收后,被征地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及时将政府批复文件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土地批准征收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完成养老保险参保工作。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没有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城乡居民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政府出资部分对应保险方案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其中将资金的80%记入个人缴纳栏目,20%记入政府缴费补贴栏目。记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完全按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因新征土地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参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数的计算。

(四)待遇支付。参保时60周岁以上的按对应年龄的支付系数即缴即领(执行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70岁以上的执行70岁的支付系数),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合并领取。未满60周岁的在年满60周岁时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合并领取。

(五)做好制度衔接,确保被征地农民利益。原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中的缴费、补贴等基本政策可以继续实施,但要逐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操作系统中,有个人账户的,要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数据信息和资金合并,按城乡居民个人账户标准计息和支付。对鲁政办发〔2012〕62号文件发布前被征地政府补贴资金已存入社保专户但还没有落实到被征地农民个人账户的,各地参照鲁政办发〔2012〕6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定保险方案并将资金全部落实到个人账户。各地对原来发放的被征地农民的各项生活补贴应予以保留。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补贴政策

为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使广大城乡居民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09〕131号),我省从2009年起试点新农保制度,并于2011年底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参保居民可享受基础养老金补贴、缴费补贴等。

(一)补贴范围。一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二是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重度残疾人可适当提前领取年龄)可领取基础养老金。

(二)补贴标准

1、基础养老金。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我省基础养老金标准自2013年10月1日起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省财政按照统一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对我省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给予40%、60%、80%的补助,剩余部分由市、县(市、区)政府承担。有条件的市、县(市、区)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同时报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备案。

2、缴费补贴。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缴费即补。对选择3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可以提高相应的补贴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县(市、区)政府确定。

3、特殊困难群体的补贴。对城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市、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三)申请程序。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等材料,到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村(居)委会审核后上报乡镇事务所。经乡镇事务所审核、县级社保机构复核,从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缴费补贴实行即缴即补,不需要单独申请。城乡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需要持《残疾人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到村(居)委会办理参保手续,申请市、县(市、区)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参保人在缴费或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如何处理?

参保人在缴费期间死亡的,个人缴费全部本息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继承,一次性退还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参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个人账户的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全部退给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如何计算参保人的养老金待遇?

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55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月领取标准为本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新农保的缴费期限是怎样规定的?

新农保实施时,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以年满60周岁为界限,60周岁以上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新农保制度实施时,45周岁以上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应不少于实际年龄到60周岁的剩余年数,也可以补缴,但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45周岁(含)以下的,应当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请问一次性交费的个人账户金额有利息吗,是多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并轨 篇5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已于2012年7月,提前两年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并实施。

据介绍,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我市在2012年制定出台了《包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包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包府发[2012]89号),明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2013年末我市参保人数达到46.22万人(其中农牧民41.01万人),参保率达到92%,符合领取待遇人数达到11.98万人(其中农牧民10.45万人),人均养老金达到180元/月。

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个人年缴费标准在自治区确定的100元-1000元10个档次的基础上,增设了1200、1400、1600、1800、2000元5个档次。政府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30元至75元缴费补贴。基础养老金在自治区60-80元基础上,增加50元,即60至69周岁每人每月110元,70至79周岁为120元,80周岁及以上130元。增加了参保人员在领取养老

金期间死亡按上月平均基础养老金的20个月标准发放丧葬费。

全椒城乡居民社会养老正式启动 篇6

11月2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公安局礼堂召开了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大会。县领导曹付忠、蔡新立、金长发、何永江,滁州市人社局副局长王杰以及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县直包村单位负责人、各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镇分管负责人、专管员、村(社区)书记、协管员、县农村合作银行负责人、各支行和网点负责人参加了启动大会。大会由县委常委、副县长蔡新立主持。

启动大会上,县委副书记、县长曹付忠与各镇镇长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并发表重要讲话。曹付忠指出,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今年8月31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我县被正式确定为全省第三批41个试点县市之一。这既是省委、省政府对全椒人民的亲切关怀,更是我们抢抓机遇,努力争取的结果。全县上下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这项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切实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上级放心、让群众受益、让社会满意。

曹付忠强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镇、各部门要按照时间节点部署,准确把握政策,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快速推进。要确保在2011年12月底前,凡符合发放条件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2011年12月底前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要坚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四个原则。要认真学习,把好政策关,要调查摸底,把好登记关,要齐心协力,把好征缴关,要严格制度,把好监督关。

曹付忠最后强调,启动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惠及当下、泽被长远、意义重大,领导关心、群众期盼、社会关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业务性很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真正做到认识上统一、工作上协调、行动上一致,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张贴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把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意义讲透、政策讲准、内容讲清,通过大力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为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构建和谐全椒,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蔡新立宣读了《关于成立全椒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对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要做到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严谨细致、舆论上要强势宣传、行动上要快速推进。各镇和县直“局包村”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从宣传发动、数据核准、动员缴费参保、建立个人帐户、基金管理等各个环节认真抓起,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务必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滁州市人社局副局长王杰在会上对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县政府办主任金义平宣读了《全椒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县人社局、财政局、襄河镇和石沛镇联盟村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据了解,《全椒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规定我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从城乡居民的实际情况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待遇标准与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政府合理分担责任(农村居民参保,有条件的村集体也可适当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实行属地管理。凡同时具备具有本县户籍、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农村和城镇非从业居民等条件的城乡居民,均可以参加全椒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农村居民参保,有条件的村集体可适当给予补助。个人年缴费标准暂定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12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原则上按年缴费,多缴多得,一经选定,一个缴费内不得变动。重度残疾人、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年满49周岁)、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等缴费困难群体,县政府按照每人每年100元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上鼓励参保对象踊跃参保,多缴多补:参保人缴费档次定为100元至1000元,每人每年补贴3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县财政补贴10元;参保人缴费档次定为1500元和2000元,每人每年补贴40元,其中省财政补贴20元,县财政补贴20元。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参保缴费的,县财政每人每年另外增加补贴10元。另外,有条件的村集体可适当对农村居民参保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同时政府也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办法》规定同时具备有本县户籍、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它养老待遇、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等条件人员,可按月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实施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 篇7

一、概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为了确保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龄化人群能够在生活上得到基本的保障, 确立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的养老保险主要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以及商业性养老保险等。而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又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而现阶段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 缩短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 推动社会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 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合并实施, 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即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城镇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结果。

由于参照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所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起步相对较晚, 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并不紧密, 尤其是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使得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的二元化并未得到切实的解决。所以, 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是城乡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需求, 影响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进而影响养老压力的缓解。而本文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为例, 切实探讨有效衔接二者的相关措施, 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相关介绍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 加之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不断的增大, 养老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难题。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城乡老龄化人群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除此之外, 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还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调节功能。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被纳入到制度化的保障体系中, 减少了由于对未来经济保障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压力, 有利于稳定其消费预期, 促进储蓄向投资和消费转变, 从而改善低收入群众的生活质量, 对整体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形成强大而持久的拉动作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制度保证, 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养老压力。所以, 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 为已退休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帮助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故而, 二者的有效衔接显得更为重要。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效衔接的一般措施

前文已述,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着社会的养老压力, 且有着衔接的必要性。然而, 二者的衔接需要切实实行相关措施, 以下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的一般措施的具体分析。

(一) 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确立以及推行使用, 在减缓养老压力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的许多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应用范围较小, 很多符合参保条件的并且十分需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并不合理, 甚至出现有失公平的现象。除此之外, 制度调整机制也不完善、缺乏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 使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不仅影响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更影响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所以, 要切实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从设立参保缴费约束机制开始, 严格要求企业职工缴纳保险, 提高职工的参保意识。严格要求企业为职工缴纳保险费, 对于迟缴或拒缴保险费的企业, 要严肃处理。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 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为重点,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推进养老保险金足额发放, 切实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在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方面, 要全面实现改革, 将发放金额与缴费时间、缴费数额挂钩, 力求公平发放。除此之外, 还要加大保障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 确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解决养老问题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 减少衔接阻碍

制度与制度之间的衔接, 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相关制度的影响例如社会福利制度、户籍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各自针对的对象有所不同, 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彼此之间联系并不密切, 所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会受到一些阻碍, 一些相关制度如果协调衔接不到位, 就会影响二者的衔接, 甚至无法衔接。所以, 要加强改革, 使得制度与制度之间联系更为密切, 减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衔接阻碍。

(三) 加大养老保险系统管理协调力度

现阶段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养老保险系统, 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隶属于养老保险系统, 若要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就要加大系统管理力度, 不断的协调二者的发展与衔接。而加大系统管理力度就需要各管理机构之间, 加强联系与合作, 统一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二者之间的自由转接。

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储存额, 按照相应的规定标准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从参保人参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月份起向前折算, 折算精确到月。折算的缴费年限起始时间不得早于本人年满16周岁的时间。如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不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个月折算标准的, 或折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期满的居保个人账户剩余资金, 由区农保中心一次性退还本人, 终止居保关系。反之同理。

在转接流程方面, 也需要进行完善。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例, 转接时, 参保人需要凭借本人身份证件以及户口簿等有效证件进行申请转接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 随后与申请人签订两分协议, 一份城乡机构盖章留底。另一份由申请人转交给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构进行审核。在转接结算方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定期折算保险金, 并将审核确定的折算金额划至社会保险征缴经办机构的指定账户。如此一来, 流程明确, 使得二者的转接更加的方便, 进一步推动了二者的衔接。

(四) 完善衔接细则

参保人员达到城乡职工养老保险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后, 可以申请办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手续, 只要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十五年的, 就可以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如果不满十五年, 可以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参保人员无论是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还是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都将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随同转移, 累计计算权益。

按照优先保留待遇较高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原则, 明确了对参保人员重复缴费和重复领取待遇情况的处理意见。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之外, 还需要稳步推进二者的发展, 在发展中增强二者联系的紧密型, 提高衔接意识, 完善细节问题的处理, 力求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

四、结束语

综上浅述,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均保障着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老龄化人群正常生活, 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息息相关。所以, 为了减弱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发展, 为了切实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要将二者有机衔接起来, 共同服务于养老事业。一般来讲, 可以通过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减少二者衔接之间的有关制度的阻碍, 加大养老保险系统管理协调力度, 加强二者之间的转接, 完善转接流程与转接细则, 切实确保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影响着城乡经济结构和社会保障的二元化问题的解决。本文着重探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的一般措施。

城乡居民养老信息查询 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生存公平;养老金给付水平;养老金待遇;基本养老金;合意替代率;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社会养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840.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2-0047-07

一、引言

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逐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百姓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养老后顾之忧,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提升全社会消费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市无保障人群制度化养老的不足,缩小了城乡养老待遇差距,增加了老年居民的生活收入,在拉动居民消费方面发挥出了较大的乘数效应。同时,我国现行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两个制度体系合并发展而来的,它也稳定了城乡居民关于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模式的预期,明确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方向和路径。 ,但还存在城乡养老发展不平衡和保障水平过低等问题,在提升养老安全保障功能和消费水平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正处于双重转型阶段:一是从城乡二元、多轨运行体系向居民、职工两层多支柱体系转变,二是从覆盖城乡阶段向城乡一体化阶段过渡。破解当前养老保险体系二元分割、多轨运行问题是一项长期课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可行的策略。城乡的二元差距、条件禀赋差异以及缴费负担能力不同,使职工和居民对制度化养老的需求具有双层差异化特点:城镇职工要求提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可靠养老制度”,寻求“多缴多得”的劳动公平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缴费”的机会公平;城乡居民要求建立覆盖全民、能够解决生存危机的“兜底养老制度”,寻求“少缴费多获得”的历史欠账福利补偿农民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二元经济结构中为城市繁荣和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城乡要素不平等交换中农民的福利存在历史损失;城镇无保障居民大多是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群体,是改革和城市化过程的成本承担者。在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国家财政应当给予农民和城镇无保障居民提供养老福利补偿。

在我国现实的制度创新逻辑中,基本遵循“渐进改革的”思路,保险领域的改革也是如此。目前,城乡养老的二元整合难以在一个制度框架内完成,先实现城乡居民的整合,再实现不同系统职工的整合,最后实现居民与职工的整合是现实可行的方案。2014年2月建立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养老二元整合的第一步,以求率先实现“生存公平”层次的居民社会养老制度整合。2015年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是城乡养老二元整合的第二步,推进实现“劳动公平”和“机会公平”层次的职工社会养老制度整合。预期在“十三五”规划及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将从关注“制度整合”逐步扩展到关注“适度水平管理”,重点解决职工和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问题。

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是建立在养老保险制度功能基础上的条件标准,不能简单理解为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向城市养老保险水平拉齐,或居民养老保险水平向职工养老保险水平拉齐,而应是围绕制度功能结构、养老需求变化、财务供给可能等多重因素确定相应的适度水平。穆怀中(1998)开创性地对我国老年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水平进行研究,提出养老金水平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应是有一个与制度功能、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关联的适度区间。一些学者对“新农保”及“城居保”的给付水平及其合理标准进行了探索研究,如薛惠元(2012)研究了“新农保”给付与农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差距问题;边恕和穆怀中(2011)从微观角度研究了“新农保”适度水平标准问题;穆怀中和张文晓(2014)从地区比较视角研究了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问题;范璐璐(2013)专门对辽宁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进行了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充实了关于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理论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但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之前的分项制度研究,还少有涉及对城乡养老保险整合后基本养老金严重不足、迫切需要增加基本养老金待遇等问题的讨论,也少有研究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放在整个城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逻辑中来考虑。有鉴于此,本文从我国整个养老保险体系双重转型的背景出发,立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功能定位,从“生存公平”的需求视角,研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及待遇调整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状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9 7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 381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为13 768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 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个人缴费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基金支出1 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基金累计结存3 006亿元。

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很长的探索时期,先是针对农村居民进行试点,经历了“老农保”和“新农保”试点实践后,把“新农保”制度模式推广至城镇无保障人群,建立“城居保”模式。起初,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同类型制度、不同水平”的差异化安排,“城居保”可供选择的缴费档次比“新农保”多,给付水平也略高一些。由于城镇无保障人群的生存需求与农村居民较为接近,为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一体化进程,现在将“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制度模式采取的是统账结合模式,建立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资金来源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个人缴费划分为12个档次,可自由选择。集体补助取决于集体经济能力。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参保缴费进行“入口补贴”,原则上参保缴费档次越高,缴费补贴越高,以形成缴费激励;二是对养老金发放进行“出口补贴”,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补贴采取财政分级共担方式,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在实践操作中,一些地区可以根据地方财政能力与消费状况上调基础养老金标准,额外增加的财政支出由地方财政负担。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发展而来的,大部分制度内容及相关要求是一致的,但是也有几个创新性的设计,例如:缴费档次由10个增加为12个,基金管理由县级管理逐步推进为省级管理,要求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等。这些新的要求在原来的文件中是没有的,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存在的问题

(1)养老金水平低,不能实现“保基本”目标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3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为81元,给付水平不及低保的一半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73元、每人每年2434元(平均每月为203元)。 ;而同期企业职工人均基本养老金为1 900元,是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3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还达不到用于“吃饭”的生存需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6 311.9元(平均每月为52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495.5元(平均每月为208元),都远高于每月81元的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可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的标准确实过低,但它是从无到有的,应有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由于制度实施时间较短,个人账户养老金还没有积累,仅仅依靠政府补助的基础养老金水平非常有限,只够城乡老年居民作为零花钱使用。

(2)各地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各地区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各不相同,一些经济发达、财力较好的城市逐年上调财政补助标准,而财力较弱的地区则多年未进行调整。例如,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430元,广州市为每人每月150元,厦门为每人每月230元,西安市为每人每月130元,哈尔滨市为每人每月65元,长春市为每人每月55元。不仅各省标准不一样,同一个省的各个市的标准也不一样。以辽宁省为例,大连市为每人每月180元,沈阳市为每人每月90元,辽阳市、丹东市、朝阳市等根据省里统一要求大多为每人每月70元。各地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缺乏统一规范指导,给付水平碎片化现象突出,容易形成盲目攀比或随意增长的不良状况,进而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3)增长随意性强,缺乏科学调整机制

全国尚未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各地区对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调整大多存在随意性,主要根据财政供给能力以及短期社会发展目标进行决策,缺乏依据工资收入、物价上涨等参照因素的科学计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在低水平起步条件下,应当首先明确养老金给付的合理区间,然后再依据财政长远供给能力、物价上涨因素、收入增长幅度等综合确定自动增长机制,这样才能够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并稳定公众预期。

从以上问题分析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找出养老金发放的适度区间,并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发挥目标校准作用,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朝着合理的水平区间调整。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模型及测算

1.制度功能定位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定位应是满足体现“生存公平”的养老需求,这是由制度的根本属性及其在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角色地位所决定的。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保基本”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之一,即保障居民老年的基本生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基本”水平的确定,取决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人的消费需可以分为基本生活需求与发展型需求,其中,基本生活需求涉及生活必需品支出,包括食品、衣服、住房、交通通讯等;发展型需求涉及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包括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给付水平应限定在基本生活需求支出范围,这是养老金给付的规定限度。在基本生活需求中,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存需求,即保证老年居民“吃饭”的最低生活标准,构成养老金给付的下限;二是基本需求,即保证老年居民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标准,构成养老金给付的上限。此外,也应当注意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多目标的政策安排,具有多重制度功能。除了保证养老“生存公平”外,还肩负着实现城乡养老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居民消费等多重任务。

2.适度水平模型

根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定位,养老金给付水平的确定应立足于兜住养老底线,满足城乡居民“生存公平”的需求。养老金给付的水平不宜过高,也能太低。城乡居民“生存公平”需求依据消费层次可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保证最低生存需求的恩格尔系数消费水平,解决吃饭的生理需要;二是保证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必需品消费水平,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城乡居民“生存公平”需求的两个维度构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适度下限和适度上限标准。

适度下限为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城乡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的乘积:

BL=C×E

其中,BL代表城乡居民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的下限,C代表城乡居民平均日常生活消费支出金额,E代表城乡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

在实际统计数据中,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及其恩格尔系数是分列的,为了统计方便,同时也考虑到养老金支出具有刚性特征,可以先从低水平起步,再逐步提升。城乡居民的养老金下限开始可以参照农村居民的日常消费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来测算;当达到这个标准后,可以再参照城镇居民的日常消费水平及其恩格尔系数来测算。这也符合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先是有“新农保”,再有“城居保”,二者合并发展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适度上限为城乡居民平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讯消费的总和:

BH=Cs+Cy+Cj+Ct+Cx

(2)

其中,BH代表城乡居民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的上限,Cs代表城乡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支出金额,Cy代表城乡居民平均衣着消费支出金额,Cj代表城乡居民平均居住消费支出金额,Ct代表城乡居民平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金额,Cx代表城乡居民平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金额。

与适度下限的参照对象保持一致,适度上限的生活消费支出可以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来度量,城市无保障人群的消费水平与城镇职工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接近。另外,经过比较分析发现,农村基本生活消费水平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0%大体相当(见表1)。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上限,可以由消费需求测算简化为收入替代率测算。同样采取农村居民数据为参照,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以60%为合意替代率,二者乘积构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上限水平:

BH=YL×θ

其中,YL代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θ为合意替代率。

3.适度水平的结构分析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付由两部分组成,即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在总体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前提下,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存在各自的适度标准,进而形成适度水平下制度内部的合理结构。

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兜底层次属性上看,基础养老金账户的功能在于保障生存底线公平,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作用是在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提高养老水平。基础养老金的给付下限应该是满足最低生存需要的恩格尔系数标准,也就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适度水平的下限标准;基础养老金的给付上限是基本养老消费需求的一半,按收入替代率标准为30%,即不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个人账户承担另一半的基本养老消费需求,同样不超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这样,总体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度给付区间保持不变,下限为恩格尔系数标准,上限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

4.适度水平的测算及比较分析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数据为例,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6 625.5元,恩格尔系数为37.7%,人均纯收入8 895.9元,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的适度下限为每月约208元,适度上限为每月约445元。

其中,基础养老金的适度下限就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总体给付的适度下限,每月约208元;基础养老金适度上限为每月约223元。基础养老金的适度区间标准比2013年民政部统计的全国城乡低保月平均支出189元高出10%~18%左右。个人账户养老金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投资回报率等因素有关,目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刚刚起步。对于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时点已超过退休年龄的,一般没有个人账户积累;未超过退休年龄,但超过45周岁的,在允许补缴前提下一般只有最低年限缴费积累。在目前条件下,个人账户养老金不宜规定出下限标准,而宜通过缴费激励等各种方式鼓励参保居民多缴、长缴,这样才能多得、多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上限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0%,每人每月约223元,与基础养老金上限相同,体现制度结构的均衡性。

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是平均每人每月81元,比适度下限208元低60%,少了127元。以此为参照,一些地区逐步上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金过低的状况,但是大多数城市居民的养老金仍未达到下限标准。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3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支出1 43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关于2013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的说明》,财政部网站。 ,占公共财政收入129 209.64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1.1%,占公共财政支出140 212.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1%,占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支出14 490.51亿元数据来自财政部《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财政部网站。 的比例为9.9%,财政负担和支出份额总体较小。如果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从平均

每月81元提高到适度下限208元,只需增加国家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出口补贴”部分,不必增加参保缴费补贴,以城乡居民养老金领取人数为13 768万人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增长127元,每人每年增长1 524元,则增加当期财政支出2 098.2亿元,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1.6%、公共财政支出的1.5%、财政社会保障就业支出的14.5%,按目前的国家财政能力,是可以负担得起的。

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对策

1.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 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待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加大各级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补助力度。中央根据财力和养老需求状况适当提高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并以各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区间测算为依据,划定基础养老金上涨指导线,既不能低于中央最低基础养老金,又不能搞大跃进无限制提高标准,使基础养老金朝着适度区间发展。同时建立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挂钩的联动机制,对超过最低缴费年限部分,每多缴费1年,基础养老金增发5%,鼓励中青年参保人员长期缴费,以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收入。

二是逐步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加强财政对参保缴费“入口”补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选择高缴费档次的给予更多财政补助,引导城乡居民提升缴费档次和延长缴费年限,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积累。尽快实现个人账户养老金省级统筹管理,并在适合条件下按比例(例如10%~40%)转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代为投资运营管理,提高账户基金收益率。

2.以适度水平为目标缩小地区差距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消费、物价等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当前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保持合理差距是可以接受的。不同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差异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以当地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支出等因素为参照,测算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区间,以适度水平为目标调整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给付水平。如果各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都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就能够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地区差异控制在与收入差距和消费差异相匹配的水平上,排除人为干预或财政竞赛等外在因素,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的地区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

3.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城乡居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现行低水平、不适度条件下,城乡居民养老金的上涨机制;二是在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后,城乡居民养老金的自动调整机制。其中,目前的上涨机制宜采取循序渐进策略,而不是一下子提高到适度区间。建议利用3~5年左右时间,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调整到适度水平区间范围,则各地可以以上涨空间为参照测算出每年的平均上涨率,这样也可以稳定城乡居民的保险收益预期。在进入适度水平区间后,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要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控制在适度区间内,防止再次低于适度下限或超出适度上限。具体来讲,各地区应以物价上涨率、收入增长率等为参照,测算出相应的养老金正常调整率,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可持续发展。

4.完善城乡居民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达不到适度水平的阶段,可以通过完善城乡居民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挥城乡居民资产化收益养老、商业保险养老等其他养老方式的作用,满足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红利、城镇居民的住房资产等,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例如土地增值收益可持续养老分配、以房养老等形式)来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多渠道扩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行方案,增加社会捐赠、彩票营业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及股权收益分配、集体经济补助等来源,提高社会养老基金积累。

参考文献:

边恕,穆怀中.2011.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的微观测度与动态调整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6):3-11.

范璐璐.2013.辽宁省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

穆怀中.1998.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

穆怀中,沈毅,等.2013.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J].人口研究(3):56-70.

穆怀中,沈毅,等.2013.农村养老保险综合替代率及其结构分析[J].人口与发展(6):2-10.

穆怀中,张文晓,等.2014.农民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及给付适度水平研究[J].西北人口(2):98-140.

沈毅.2014.新农保、城居保合并破解二元养老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6-18.

温海红,师山霞,等.201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陕西省三市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7-83.

薛惠元,仙蜜花.2014.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评估——基于湖北省6个县区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6):93-91.

薛惠元.2012.新农保能否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0):170-176.

上一篇: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一篇:美术欣赏论文——浅谈对波普艺术的看法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