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

2024-08-24

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精选12篇)

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 篇1

摘要:中国保险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随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的保险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也为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 保险公司开始投资于这部分资金运作。但是, 在保险投资时会面临很多的风险。保险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好保险资金, 处理好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风险,风险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资金运用情况

新《保险法》自2009年实施后就允许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投资领域, 推出相比以前的投资渠道。在《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 对于各种投资的投资比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不断发展、而随着中央银行利率的不断削减, 致使中国的利息率已下降到迄今为止的低水平。这其中对保险行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方面莫过于保险资金收益方面的大幅度下降。加上我国保险在政策上有些滞后, 使我国的保险行业面临很多发展上的阻碍与困境。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 显然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路。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主要策略

在我国, 保险资金的运用自开始以来至今, 有了很多不同阶段的变化。如今我国的保险投资正处于1995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我国自从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 很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国民的视线。对于国民来说, 对保险公司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多了起来。因此, 透彻了解我国保险资金现状, 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已经成了保险界热议的话题。

从公开数据来看,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保险业务近几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并不是节节攀升, 都略有下降趋势, 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也日渐谨慎起来。近几年来由于各大保险公司将保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各大保险公司也为此得到了相比以前更多的资产, 由此可支配的投资资产也就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的投资资产、总投资收益都有攀升的情况发生, 仅平安保险在有了轻微下降的现象发生。不过是市场是动荡的, 在总收益增长的同时, 也无法避免收益的降低。从公开的数据来看, 人寿、太保和平安保险业务依然不甚乐观, 三大保险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走起了日渐谨慎的步伐。事实上, 由于资本市场的频繁波动, 三大保险公司纷纷调整投资策略。

2010年, 中国削减债券、股票和其他投资资产比率, 但存款比率上升近4个百分点上升至33%。平安保险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情况:存款比例劲增。平安保险固定的收益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7.8%, 相比2009年的76%的比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 仅定期存款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认为, 定期存款的比例之所以大幅度提升, 很大一部分是是受益于央行的加息政策, 随着各银行推出的存款返利优惠政策, 各保险公司通过定期存款所获得的公司资产收益大幅上涨。根据各保险公司的年报显示,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定期存款及利息在各大保险公司中遥遥领先, 并且其金额远远高于整体投资收益增幅。而向来对投资方面走稳健路线的太平洋保险却出人意料的看好债券收益, 债券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较前一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 而定期存款的比例仅增加了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针对近几年的投资及投资收益情况, 仍旧将可用于投资的大部分资产用于稳健发展的定期存款投资。而这种保守谨慎的情绪同样蔓延到权益类市场。

三、投资方向的选择

所谓的选择投资方向, 就是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中选择恰当的投资比例对这些产品进行投资, 从而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换句话说, 就是在有投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换句话说, 融资而来的资金对保险公司来说毕竟是有限的, 而在融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就要考虑例如何维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水平等问题。从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资金均是选择了保守派, 即存入了银行或进行了低风险的投资, 但这类金融商品的收益相对来说也很低。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保险投资市场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 也很难在收益率方面有所提高。根据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 进行在一定比例下控制的多样化投资, 这对保险公司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保险公司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但即使是保险公司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和严格的风险控制, 仍然不能避免保险公司的资产将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变化。所以为了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对某一类别、某一方面进行过于单一的投资, 保险公司要分散在投资方面的风险性。因此, 摆脱这种过于依赖低风险低收益类产品的特点, 将是未来阶段我国保险投资产品, 尤其是非寿险类保险投资产品的重要特征。非寿险公司由于从融资结构上同寿险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财产保险而言, 其出险的情况更加难以预测, 通过优化投资结构, 实现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现金流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合理化地构建投资结构, 实现多种产品的套期保值, 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 也是对公司资产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最为直观的数据即为三大保险公司近些年年报, 年报显示2010年至今, 各大保险公司投资走向均是保守型, 大量的权重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其中, 最受各大保险公司青睐的就是各种银行股。

三大保险公司中, 太平洋保险一直偏爱金融股。中国太平洋保险前十大重仓股中, 六只股票为金融股。

在国寿十大重仓股中, 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是民生银行等5只银行股。

相比较而言, 中国平安在金融方面的投资就略显微薄, 而在投资方向上也显得相对多样也积极些。

四、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保险投资的风险是指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可预见的或者不确定的因素, 造成的保险投资收益或损失。保险投资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常投资风险和非正常投资风险。在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 可以为投资的对象产品构建安全垫。所谓安全垫是指一种保证数额投资收益。当为保险资金所构建的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达到一定水平时, 可以对额外的剩余资金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实现较高的收益;当该组合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达到安全垫的水平时, 就要对投资组合再次进行资产分配。

五、保险公司应积极应对保险投资风险

(一) 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银行利率的变动相应的对保单的利率同时进行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我国寿险保单上限为2.5%的利率已经并不适合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保险领域。而如果在利率方面完全开放, 随着银行的利率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 又可能会出现个别的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多的保单, 将利率调的过高, 导致风险加大, 这样的恶性竞争将直接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就要依靠相关部门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二) 分散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的时候, 应尽量避免过于单一的投资种类, 应将投资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 这样避免了每一项资金投资的金额过大, 同时也就分散了投资的风险性, 将保险公司可能遇到的亏损度降到最低。

保险公司在对证券市场等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进行投资时, 可以在投资之前全面的对所要投资的证券市场进行了解, 并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规划以及预期收益的目标, 然后再根据本企业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对各种可投资的证券类别进行分析比对, 最终选取最优投资类别。

六、结语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 在保险市场日益趋向成熟的时候, 中国保险企业也可以把投资方向投向世界的证券市场, 更广泛地分散风险, 从而获取稳定的收益。风险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同时, 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 要建立客观的风险意识, 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但同时也无需用过于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风险, 消极的态度只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在保险资金的投资过程中, 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去面对风险。

参考文献

[1]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佩.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研究[J].湖北:武汉科技大学, 2009.

[3]封进.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郭文旌.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选择[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0 (01) .

[5]张贵全.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济师, 2010 (02) .

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 篇2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4日 访问次数: 4

字 体:【大 中 小】

办税服务厅

申请条件

保险公司开办的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

提交资料清单

(1)《减免税审批(备案)申请表》;

(2)免税险种所取得的收入的明细。

办理时限

窗口受理,符合条件,当场办结。

注意事项

营业税备案类减免税纳税人应在减免税事项发生时提请备案,对跨的备案类减免税应在终了后在本地主管税务机关规定时限内将上一减免税执行情况报送至主管税务机关。法律责任

(1)纳税人对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虚假证据或资料,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按照征管法及实施细则的规定处理;

我们时代的家庭保险投资 篇3

显示中,保险产品的配置被严重忽略,66%的家庭在保险产品的配置比例上不到10%,远低于标准资产配置方案中的10%至15%的黄金比例,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财富安全面临考验。

家庭配置人寿保险:为谁买、买什么、买多久

而立之年的张伟在济南从事商贸工作,年收入15万元,现为部门主管,未来收入还有上升空间。爱好旅游,没有特别擅长的投资渠道,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打理钱财。目前存款5万元。他的太太28岁,年收入10万元,税务师,收入稳定。两人育有一子,3岁半,正在上幼儿园。5年前,他们通过按揭,购得房产一套,这几年通过几次提前还贷,还欠贷款36万元,月供为3000元,基本上用单位的公积金可以覆盖。一家三口必要的生活开支每月需4000元。夫妇俩均有社保,没有任何商业保险。

依据保险的“双十”原则,张伟家庭必要的保障额度为250万元,其中男主人的保障额度为150万元,女主人的保障额度为100万元。这250万元的家庭保障额度,可以由意外险、重疾险、养老和定期寿险等组成。

因此,保险规划师建议男主人考虑50万元的终身重疾险,带分红,有病看病,无病养老。剩余100万元的风险缺口,在考虑意外险、养老等需求后,全部由定期寿险实现。比如50万元的定期寿险,可以覆盖房贷的风险;建议女主人考虑30万元的终身重疾险,可以考虑消费型或者返还型产品。剩余70万元的风险缺口,在考虑意外险、养老等需求后,也可全部由定期寿险实现;建议宝宝优先考虑1万元的意外险,然后是10万元的终身重疾险,再根据对宝宝未来的大学教育规划,确定教育险的年交费额度。上述案例体现了一个完备的保险规划过程。

家庭配置人寿保险,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为谁买、买什么、买多久”三个问题。

作为家庭收入的顶梁柱,家庭中青年要承担照顾老小的责任,所以,大人保障应优先于老人与孩子。对于小孩,之前有统计过,工薪家庭30%-70%的资产都用于孩子教育支出,所以教育金险种,作为对教育金的强制储蓄,也是很重要的。

而在选择保险产品时,管雪梅按照优先级顺序,介绍了意外险、重疾险和定期寿险。“意外险,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建议家庭成员人手一份。而重疾险则能在确诊大病时,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减轻大部分经济压力,也能弥补因为生病而耽误的收入损失。另外,职场菜鸟、家庭经济支柱、有贷款的人也可配置定期寿险,与意外险和重疾险相补充,作为退休后养老金的有效补贴。”

“买多久”则指的是保障时间,她认为,不能盲目认为时间越长越好。从个人收支能力来看,收入能力强,可以考虑一次性缴清;从保障利益来看,选择中长期缴费更划算,减少了资金占用的成本;而从投资保障的需求来看,并不是购买完就一劳永逸,每隔3-5年,要检视个人保单配置金额,确保保障金额能够覆盖风险发生的损失。

家财险、责任险和意外险:一座房子里的安全“金钟罩”

“中国的保险业起步较晚,虽然过去十多年间车险和寿险业务迅速发展,但是市民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财产保险的意识依然有待提高。”济南保险业内人士的一句话点明了如今保险业发展的窘境之一。

购车买车险已经成为共识,同样是大额支出的房子,楼市的火爆带来交易量和交易金额的不断攀升,家庭财产保险的销量却没有相应提升。由于房屋本身足够坚固,坍塌等房屋损坏的情况极少出现,因此不少人忽略了家庭财产保险的投保。

保险专家解释道:“不熟悉保险的人或许对于‘家财险’的概念有误解,认为自家房屋够结实而不愿去投保,而实际上‘家财险’的覆盖范围包括但绝不限于自身房屋框架损失,通过一系列的附加险可以将装修、水管爆裂甚至盗抢损失都被囊括在内。”

具体来看,以华安保险提供的家财险为例,一年300元的保费基本能够覆盖家庭财产可能遇到的大多数风险。如果选择最低88元的投保方案,分摊到每月的支出甚至不足8元。

不难发现,该家财险的投保方案中设置了一定的免赔额度,这并不是保险公司在“推卸责任”,恰恰是对消费者和公司的“双重保护”。华安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免赔额的降低意味着保险费率的提升;其次,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也应该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日常生活中一些非常小额的赔偿并不需要保险来保障,恰恰是超出我们经济承受能力的保障才能凸显保险的存在意义。”

在上述投保方案中,不仅有对自己和家庭财物安全的保障,更有对他人的保障。附加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监护人责任保险、宠物责任保险即是此类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很多人的保险“启蒙”是意外险。小到路上的一颗石子,大到台风,都可能会成为意外伤害的导火索,而意外险低保费、高保额的高性价比更是让其成为许多人的第一份保险。

上述人士表示:“保险的本质是以小额的、固定的成本支出换来大额的、不确定的补偿”,意外险恰恰完全符合了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其也成为了我们风险防范的基础。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意外险有保障旅行安全的,也有保障交通工具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航空事故发生后,航空意外险的销量都会出现大幅提升。然而,飞机的失事率其实是交通工具中最低的,我们日常出行的风险更是无处不在,所以购买一份综合交通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其实更广。尤其是对于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多次购买仅单次生效的航空意外险,和购买涵盖了水陆空超过十种交通工具且保障期间更长的综合交通意外险,后者的性价比可见一斑。

nlc202309082142

二孩时代的保险账本

中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有理财专家测算了养娃成本:出生之前包括孕前检查、各种营养素等花费为2万-3.5万元;出生到3岁阶段,早教、奶粉、尿不湿等花费为9万-27万元;3岁-6岁阶段,学费、兴趣班等花费为10万-20万元;7-12岁阶段,小学学费、兴趣班等花费为9万-20万元;中学阶段花费为8万-45万元;大学阶段花费为15万-35万元;23岁之后若继续深造花费为15万-80万元。养育一个孩子,总花费高达68万-230.5万元,这还没考虑通胀因素。

不过,当不少家庭尚在因为经济问题纠结时,保险业已开始挖掘商机。“二孩险”就是保险业创新的一个品种。随着二孩政策未来进入实施,生育风险增加、家庭生活成本提高等将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类似“二孩险”等产品,提醒人们用保险来分散风险,规划生活。

依据济南本地某某保险公司推出的“二孩险”,投保条件是生育一胎后备孕第二胎且身体健康的女性,投保年龄最高可至45岁。该保险共有四款,对应保费分为200元、450元、600元和1000元四档,基本涵盖了孕妇的生育风险以及新生儿疾病。以600元保费的险种为例,保障内容包括妊娠并发症住院医疗、新生儿重症住院及手术医疗、婴儿严重先天畸形等保障。其中,妊娠并发症住院医疗可理赔1万元,新生儿重症住院及手术医疗可理赔1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之后,保险公司火速推出“二孩险”,虽然有概念营销的目的,但也反映出互联网保险对市场反应之敏锐。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相关保险知识,选择最佳产品。

很多成熟家庭渴望二孩,但对高龄产妇来说将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对此,保险人士表示,企业、事业单位可以选择为员工购买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或团体高端医疗保险,其中可包含生育责任,尤其现在团体高端医疗产品可做到公立医院特需、国际部,以及外资意愿和私立医院等一站式服务,生育分娩过程可以提供全方位全程呵护。对于个人客户,除了社保和企业、事业单位福利外,目前部分保险公司也都有孕期健康类的保险供客户选择。

保险人士认为,年龄的增长,会使女性在怀孕时易出现并发症,且发病率增加,例如妊娠性糖尿病和流产。因为高龄产妇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人都大,所以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于高龄孕妇投保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建议高龄产妇在怀孕前提早购买保险。

另外,生育二孩对很多家庭来讲就意味着支出增加了,多生一个孩子,家庭就需要多一份保障,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需要准备两个孩子的教育经费、赡养老人等,承担的压力较大,因此对于家庭支柱来说,配备大病险、定期寿险以及高额意外险是必须的,以充分保障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保险专业人士认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对家庭顶梁柱的保险应有所上涨,其中意外险至少要100万以上,大病保险也要20万以上,定期寿险至少也要50万,孩子的教育金保险可以细水长流,建议每年至少交费5000元。

论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 篇4

关键词:投资收益,投资连结保险,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而人口老龄化来临,人们对人寿保险需求逐步增加,人寿保险业在近几年内得到了较快发展。人寿保险业在逐步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手中拥有一些闲散资金,顺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消费者需求,寿险业在传统健康险种、医疗、养老等险种基础上借鉴国外保险业发展经验,开发了集保障与理财于一体的投资型保险,与股票、债券、基金等共同形成投资组合工具中的一部分。投资型保险在中国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在于中国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及利率波动,广大消费者通过购买投资型保险来抵消通货膨胀影响。据《2007年中国保险年报》刊载,截至2007年末,投资型保险的三类产品:(1)投资连结险种(简称投连险)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8%,(2)万能保险占比17%,(3)现金分红和增额分红保险占比44.9%,三者相加,投资型保险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已达69.9%。说明投资型保险深受广大客户认同及喜爱。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各种问题,社会保险固然是养老很重的一部分,但为了以后生活更加充裕和应付生活中各种意外,购买投资型保险将成为个人理财的重要部分。投资连结保险是投资型保险起步最早、发展也很迅速的一个险种,是一种新型人身保险。

1 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现状

1928年,MR·H·E·Raynes提出了投资连结保险的概念。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理财功能于一体的险种。投保人缴付的保费除少部分用于购买保险保障外,其余部分通过购买由保险公司设立的独立投资账户中的投资单位而进入投资账户,投资账户中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投资专家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投资,投资收益及风险均由客户承担[1]。投资连结保险必须单独设立账户,而不能与寿险公司的其他账户混合使用,投资方向包括股票、基金、债券、银行存款、不动产等。根据各种资产投资比例的不同,投资连结保险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代理人及银行保险渠道。

在国外,投资连结保险首先出现于荷兰。1956年,荷兰率先开办了Fraction保险,开投资连结保险之先河,之后,英国开办了“Unit Linked Assurance”,德国开办了“Fund Linked Assurance”,法国和意大利也于1970年开办了投资连结保险。1987年到1997年10年间英国投资连结保险保费占寿险保费的比例由39%提高到50%。美国于1976年开发出首个投资连结保险,到2000年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3%,成为美国寿险市场的主流[2]。随后,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也相继开发了投资连结保险。在国外,投资连结保险已经成为寿险市场的主流品种,代表着寿险业发展趋势。

1999年10月23日,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标志着国内第一个投资连结保险险种的诞生。之后,中国人寿、太平洋、中宏人寿、友邦、新华等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投资连结类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在近10内的发展随着股市行情的波动起起落落,2003年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销售几乎绝迹。随后,在保监会及寿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开发出了第二代、第三代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管理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7年投资连结保险发展尤为火爆,我们对既有的45家寿险公司共81种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进行分析,有71%的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是在2007年开发出来的;据资料显示,2007年投资连结保险的保费收入实现367%的增长。

2 投资连结保险收益

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寿险公司投资专家运作,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各投资账户所取得收益的加权平均值,对各种资产进行投资组合,以期获得较高收益和承担较低风险;因此,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理论即是投资组合理论。马科维茨(Markowitz)于1952年在《金融杂志》(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了被称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开端的文章———《资产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对风险问题进行了正规描述,说明分散投资降低风险的缘由,并提出投资组合的均值-方差模型[3],利用John von Nneumann[4]的效用函数理论,给出了利用无差异曲线在投资组合有效集上选择最佳组合方案的一种准则。1959年他又出版了同名专著,详细论述了证券组合基本原理。从此马科维茨把现代组合投资带进一个全新领域,其投资组合的均值-方差理论也就成为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奠基石。

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管理账户投资收益率=(本期期末卖出价-上期期末卖出价)/上期期末卖出价×100%。如计算2008年年度收益率时,本期期末卖出价为2008年12月31日的投资单位卖出价,上期期末卖出价为2007年12月27日的投资单位卖出价。投资单位卖出价为投保人向公司卖出投资单位时的价格,投资单位的买入价为投保人向公司买入投资单位时的价格。其中:投资单位卖出价=投资账户价值/投资单位数,投资单位买入价=投资单位卖出价×(1+买入卖出差价),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寿险公司的投资连结保险产品买入卖出差价为零,有的则不为零。投资连结保险投资管理账户的单位买入价与卖出价会在各寿险公司网站上定期公布,投保人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购买的投资账户买卖价格,计算出自己的投资收益。

3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与多目标模型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是在一系列假设条件提出的证券投资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常用资产优化配置均值-方差模型。

其中:RP为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Ri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i=1,2,…,n);wi为资产在组合中所占比重;σ2P为资产组合方差;Ω为资产组合协方差矩阵。

现实社会中的决策问题,往往是含有多个目标的复杂决策。决策者需要综合分析各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对于这种多目标决策,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决策方案,对所有目标都是最优的。因此,决策者只能在各个目标之间,在各种限制条件下,找到相对“满意”的方案。投资组合决策,就是要在投资收益最大化目标和投资风险最小化目标之间合理安排,统筹决策。投资组合决策模型就是一个双目标规划模型。

本文研究对象是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决策问题,有收益和风险两个目标,是双目标规划模型。故以确定最优投资组合方案为出发点,将权重函数引入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引入投资者风险偏好系数λ(0燮λ燮1),将多目标决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决策问题,将多目标非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的非线性规划问题,使得模型求解简单有效。其基本模型为:

其中:E为期望收益率;σ2为组合风险。

通过求解上述模型,就可以求得当函数F取最大值时,各种资产投资比例。最后,wi通过相关约束条件的检验,以获得不同风险偏好系数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并完成有效性检验。

4 投资连结保险收益模型构建及结果分析

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策略既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又要追求投资收益性,这就决定了投资连结保险投资组合要同时满足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要求。由于我国寿险投资不允许卖空,寿险资金对各种资产投资比例必须是非负的,因此,投资连结保险的各种资产投资比例也必须符合此要求,即wi叟0,(i=1,2,…,n)。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其中:f1,f2分别为期望收益和风险;ri为第i种资产收益率,为随机变量;wi为第i种资产投资比例;Cow(ri,rj)为资产收益率ri与rj之间的协方差。

针对以上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我们引入投资者风险偏好系数λ(0燮λ燮1),可以将其通过加权简化为单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

令λ和1-λ分别为投资组合中收益和风险的权重系数,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于收益和风险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得到投资者风险偏好系数λ的性质:当λ取值较小时,投资者赋予收益的权重较小,更看重风险的降低,表明投资者为风险规避型。当λ取值较大时,投资者赋予收益的权重较大,相比于风险的降低,投资者更看重收益增加,这表明投资者为风险偏好型。

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系数的性质以及非线性规划模型特征,我们可以把基本模简化为:

标准化为:minF′=-λf1-(1-λ)f2

截止2008年底,寿险公司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不动产等。

债券按发行主体的不同有国债、金融债券及企业债券,三者的收益和风险由低到高。我国的金融债券是从2000年开始发行,期间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金融债的收益率比国债高,而且金融债的期限较短,所以投资于金融债券后基本都是持有直至到期日,投资收益等于债券到期收益率。由于目前我国金融债券的市场比较小,而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债券数量很少,因此,本次研究未将金融债券列为研究对象。不动产投资作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渠道,但是在投资连结保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所以,本文也未将不动产列入研究范围。

因此,本文要研究的寿险公司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组合为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的组合,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获得相应的收益及承担风险。

寿险公司的银行存款主要为定期存款和协议存款两种形式,表1为根据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及Wind资讯的商业银行61个月的协议存款利率加权平均而得的年利率,得出银行存款的收益率水平为3.36%。

关于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的收益率,我们选择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日指数,分别根据上证国债指数(代码SH000012)、上证企债指数(代码SH000013)、上证基金指数(代码SH000011)及上证180指数(代码SH000010)作为推导国债收益率、企业债收益率、基金收益率及股票收益率的来源和基础。本文选取2003-2008年共6年的年收盘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根据年收益率=(本年末收盘价-上年末收盘价)/上年末收盘价,计算每年资产的收益率,进而得出各种资产的年均收益率,将其作为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的收益率。同时,计算出各种资产的方差,作为对风险的度量。表2列示了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2003~2008的年平均收益率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本办法所称企业债券是指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且经监管部门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债券)、《保险公司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寿险公司规定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的比例均可以达到100%,即模型中0燮wi燮1。本文应用LINGO软件对模型求解。

对于各种资产的风险及各种资产之间相关关系的度量,要计算各种资产方差和协方差,表3给出了各种资产的方差和协方差。

针对λ的不同取值,由LINGO软件求得的最优投资组合如表4所列。

上述模型的研究结果是理论上,那么在现实中的投资连结保险的投资账户的比例是怎样的呢?现以平安人寿为例来说明。平安人寿保险自2003~2008年间都存在的账户有三个,分别为平安发展账户、平安保证收益账户及平安基金账户,以这三个账户2003~2008年各种资产的投资比例及年均收益率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见表5。

通过理论研究的结果与平安人寿投资连结保险账户实际投资比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1)由于投资组合模型中没有考虑投资连结保险账户其他类型的投资,会给模型的解释效果带来误差。

(2)由于风险偏好系数的取值是一个固定的值,在取固定的值时要使实际投资比例与理论的投资比例相符合比较难,实际的投资比例可以看成是风险偏好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取值,比如平安基金账户可以看成是风险偏好系数在0.7~1之间取值时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比例,平安发展账户可以理解成是风险偏好系数在0.5~0.7之间取值时得出的最优投资组合比例。

(3)理论研究的年均收益率与实际投资连结保险投资账户的收益率相差不多。

5 结论

本文对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不同投资账户的收益情况,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适合长期持有的理财产品,其收益受股市行情的影响较大,但是投资连结保险可以转换投资账户,在股市行情不好时,可以将购买的投资账户转换到风险较小的货币型账户,当股市行情好时,可以将投资账户转换到偏股型的账户,让资金流入股市,这样既避免了风险又增加收益。在股市行情不好时,投资者退保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应通过转换投资账户来避免损失。因此,投资连结保险在中国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参考文献

[1]张琳、曹龙骥:《中国商业保险市场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07-109。

[2]胡艳:《我国寿险公司经营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4)。

[3]Markowitz Harry M.Portfolio Selection[J].Journal of Finance,1952,7:77-91,151-158.

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事项的通知 篇5

一、本通知所称优先股,是指中国境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包括公开发行的优先股和非公开发行的优先股。

二、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优先股,也可以委托符合《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投资管理人投资优先股。保险机构投资优先股,应当具备相应的投资管理能力。

三、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应当具备完善的决策流程和内控机制。在一级市场投资优先股,应当由董事会或者董事会授权机构逐项决策,形成书面决议;在二级市场投资优先股,应当制定明确的`逐级授权制度。

四、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应当具有A级或者相当于A级以上的长期信用等级。

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应当经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优先股的信用等级,原则上应当低于最近普通债项至少两个等级或者次级债项至少一个等级(两者同时存在的,遵循孰低原则)。发行方最近发行普通债项或者次级债项已经经过前述机构评级并存续的,优先股的信用等级可以按照上述原则由评级机构直接确定。

五、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应当建立内部信用评估机制,制定授信制度和信用评估方法,明确可投资优先股的内部信用等级。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应当符合内部信用评估要求。

六、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可以制定相关规则,对存在下列因素的优先股,进行行业内部信用评估:

(一)非强制分红;

(二)非累积分红;

(三)发行方有普通股转换权;

(四)投资方无回售权。

七、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应当按照发行方对优先股权益融资工具或者债务融资工具的分类,分别确认为权益类资产或者固定收益类资产,纳入权益类或者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比例进行管理。

八、保险资金投资且已经纳入固定收益类资产计算投资比例的优先股,发行方将其调整为权益融资工具,或者累计3个会计年度或连续2个会计年度未按照规定支付股息的,应当在发行方相关决议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调整纳入权益类资产,统一计算投资比例。

九、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及监管规定进行估值,在市场交易不活跃且其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投资成本估值。

十、保险资金投资的优先股,其资产认可比例由中国保监会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市场风险状况确定,必要时可以进行评估调整。

十一、保险资金投资具有普通股转换权的优先股,应当充分关注转股触发条件及转股价格。对于转股条件及转股价格明显不合理的优先股,保险机构应当充分评估其投资风险。

十二、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应当结合保险产品特性,认真评估当前条件下优先股的流动性问题,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应当充分评估发行方盈利能力、信用状况和风险处置能力,关注重点条款,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应当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防范道德风险。涉及到关联交易的,应当按照相关监管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十三、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应当在投资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保险资产管理监管信息系统向中国保监会报送相关信息。

十四、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自有资金与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按照本通知规定投资优先股。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管理的非保险资金,依照合同约定确定投资事宜。

投资+保险 篇6

1999年10月,平安保险公司在上海推出了“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第一个月即迅速成为市场上的焦点,先后有2450多人踊跃参加投保。掀起了投资连结保险的高潮,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那么,这种被保险公司大力推介、媒体大肆渲染、消费者争相抢购的投资连结保险究竟为何物呢?

投资连结保险简称投连保险。也称单位连结(unit-linked),证券连结(equity-linked)或变额寿险(variablelife)。是除了提供寿险保障外,更加强调投资功能的一个保险品种。在客户交纳的保费中扣除基本保费后,由保险公司另外设立投资账户替客户进行基金、债券的投资。客户享有投连账户中的全部资金收益,保险公司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同时,客户也要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总之,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集保险与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新险种。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而后在欧美国家逐渐流行起来。从各国的发展轨迹上分析,此类产品产生的基本原因是受银行利率的影响,以致保险公司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受到了挑战。同时,保险公司资产质量,潜在的偿付能力危机,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险意识的增强,保险需求的多样化,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政府税收优惠等诸多因素也导致了投资连结型产品的产生。

在英国,投资连结产品被人们称为基金连锁保单,由伦敦曼彻斯特公司于1957年首次开发,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70、80年代。在美国,投资连结产品被称为变额寿险(VariableInsurance),于1976年,由公平人寿保险公司首次开发。与英国相似,经济及社会因素促进了美国投资连结产品的产生及高速发展。从1980年~1996年,美国万能寿险与连锁基金增长了48%。在其他地区,投资连结保险也普遍受到大众的青睐,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目前已成为欧美国家人寿保险的主流产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了解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更希望了解投资连结保险在家庭投资理财中有何利弊?

投资连结保险是一种集保障、投资与合理避税于一体的风险型金融投资产品。这个产品涉及保险和证券两个行业、两个市场。为了方便解释投资连结保险的基本脉络,以下就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分别与传统型人寿保险产品和证券投资基金做简单的比较。

首先,投资连结保险与传统人寿保险产品的主要差异是将部分或全部保险资产投资于资本市场。

传统型的寿险产品在资金运用上,与保险公司是相同的。追求的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投资回报。即投资风险较小的投资渠道。那么,与此相适应,投资的收益率相对于风险投资也就低了很多。从中国的情况看,传统型的寿险积聚的资金,其投资渠道和种类绝大多数集中在风险较低,收益也不太高的债券市场,包括协议存款在内的货币市场,以及收益较为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在内的不动产市场。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风险较高,收益率波动较大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而投资连结保险,作为一种以投资为主,兼顾保障的大众投资工具,追求的是投资的高收益、高回报。与此相适应,投资连结保险所积聚的资金将投向资金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在中国,主要是投向证券市场中的证券投资基金。其投资收益率大大高于债券、银行存款利息,具有潜在的高收益特点。

其次,此投资型产品的投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传统型寿险产品,它的收益是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时,双方就已明确并固定下来了。一般情况下,不受保险人经营成果的影响。即使在最近推出的寿险分红型理财产品,在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时,双方早已明确了最低投资收益。并且,这部分收益在一般情况下,不受保险公司经营这个险种的收益影响。只有当保险公司经营这个险种的收益高于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双方约定的保证利率时,保险公司应当将高于保证利率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以红利分配的方式分配给投保人。换句话说,就是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后,不承担保险公司经营亏损的风险。但是,可与保险公司共享其经营带来的盈利。

而投资连结保险则不同,保险公司收取保险费,扣除风险成本和管理费用后,余额按投保人的意愿进行投资,投保人承担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但可能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这也就是说,投资连结保险将投资的风险和投资的收益转给了投保人。保险公司的收入主要是靠资产管理费,不再承担利差损风险。因此,投资连结保险不承诺投资回报,投保人在可能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承担投资这帐户资产损失的风险。如果国家宏观经济面趋好,资本市场健全、规范,证券市场行情看好,保险公司运作规范。那么,保险公司经营投资连结保险将可能出现较多的盈利,从而使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客户获得较高的收益。如果国家宏观经济面走势不佳,资本市场管理混乱无序,证券市场行情低迷,或者保险公司资金运作不当,那么,保险公司经营投资连结保险将可能出现投资失误,从而使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客户出现相应的亏损。

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投资连结保险的主要差异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妥善的保险保障。当客户在购买投资连结保险这个产品时,其缴费的一部分已经作为保险金,为客户提供生命和身体方面的保障。而这种保险保障的功能,是证券投资基金所不具备的优势。

最后,就是行使税收档板的功能,能够使投资者实施合理避税。按照目前世界各國的惯例,在投资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一般应缴纳印花税和所得税,同时还应向证券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在中国,政府为进一步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即对买卖、继承、赠与所书立的A股、B股股权转让书据,由立据双方当事人分别按3‰的税率缴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但是,按照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一旦证券市场持续看好,国家很可能开征所得税。在证券交易市场,印花税和交易佣金对投资者的收益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所得税对于投资赢家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在国外,投资连结产品为什么能走红,它的动力何在?关键点就在于,投资连结保险将保险保障与证券投资基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保险赔款在个人收入所得税中的免税优惠,从而为那些既想跻身于证券市场获取风险投资收益,又想规避投资收益征税的人们,打开了一条获取财富的安全通道。

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一大弊端是投资主体的残缺。中国现行机构投资者主要是生产经营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以及拆借资金。这些大户凭借其资金充足,信息灵通的优势进行短线投机。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股价的大起大落和股市的不稳定。而投资连结保险则实现了保险投资从单一利率产品到资本市场的飞跃,她通过集合投资,给股市带来了数量可观的增量资金;通过组合投资,分散了投资的风险;通过理性投资,注重投资价值的分析。这些大大有助于投票市场的稳健运行。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保险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家,投资连结保险的适时推出,一方面是因为取消了保单的固定利率,使保险公司可以充分考虑市场情况的变化,制定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通过对资金的有效组合,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能。另一方面是将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从后台推至前台,直接面对市场和客户,犹如开放式基金,若投资不当,同样面临赎回和清盘的风险。

投资连结保险的推出是中国保险业的一次重要产品创新的活动。它的成功不仅是一个产品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整个行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2008年以后,随着许多国外保险业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投资型保险产品的开发,必将增强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更令人可喜的是,中国的投资连结保险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保户,基本上都能够欣然接受这一新的投资险种。

平安世纪理财每份世纪理财1260元,一张保单投保多份时,除第一份1260元外,每份1200元,保费的一部分用于人身保险保障,其余部分转入专门设立的投资账户,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资部门进行运作,主要从事债券买卖和证券基金投资。首年保费全部充当人身保险费等成本;第二年每份保费中只有240元进入投资账户,其余的作为人身保险费;从第三年开始每年1056元即88%的保费进入投资账户,其余的12%进入保障账户。期满后,投保人可得到投资账户累计投资单位价值之和,加上1880元每份的特别奖励。投资账户所有的盈余都归投资者所有,平安公司收取总资产的1.2%多一点作为资产管理费。人身保险额不固定,取决于和投资账户资产价值的比较,取两者中相对大者。公司将每年定期向每个保户致信公布相关的投资收益情况,类似于证券市场上的业绩公告制度。

光大永明长盛投资连接保险新版投资理财保险产品长盛投资连结保险是根据保监会新出台的《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所推出的新版投连险。该产品保障人群涵盖出生满60天至65周岁的人,是市场现有投连险种中保障年龄段较长的,并向客户提供身故及高残保障直至88周岁,客户在满88周岁后可领取满期保险金即保险单账户价值。该产品缴费为10年期缴方式。

因为很多人在选择保险的时候都考虑到收益,所以这个险种下设了5个帐户,最高收益的曾达到88%。不仅收益好,还拥有更多妥善的保障,此险种优点是:

1、复利累积,收益免税,投资省心。

2、专业投资团队,精选基金、债券、存款等投资工具,科学进行资产配置。

3、充分利用资金规模和信息获取优势,有效控制风险,降低成本,争取收益最大化。

4、进取、平衡、稳健、指数、货币市场5种投资帐户,全面满足不同的风险偏好,并可灵活转换。

5、操作自由,可灵活交纳保费、增减保额、提取投资帐户价值、调整投资帐户比例。

6、若前5年按期交费,第六至十年,将获赠特别奖金,额外增加帐户价值。

7、信息透明,帐户价值随时可查,费用收取明明白白。

8、特别提供保单贷款功能,以备不时之需。

当前市场上,基金品种有数百种。与其用很多心思在如何分散基金投资上,还不如买一只“基金的基金”。基金分散在很多股票上,而投连险分散投资在一些基金上,投资风险也由此降低。此外,投连险具有保障功能,而基金则不具备。如果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意外,即使同时投连险投资失败,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会得到保险金给付。

一般来说,各类投资连接险,都会提供多个不同风格的投资账户供选择。永明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产品提供了5个投资账户。这5个投资账户之间客户可随时转换,可随时追加投资。每年可以免费调正4次。如果超过4次,每次加收手续费50元。

与其他险种相比,投连险的最大优势在于操作灵活,然而,一些投资者在购买之后,很少关注账户价格的变动,很容易错过时机。因此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对于股市、债市的判断,做一些账户配置上的调整。比如2007年上半年预期股市走好,可以将资金重点配置在比较激进的投资账户上。反之,如果仍把钱放在以债券为主的货币型账户中,那么收益就会比较少。

在保险市场上,究竟哪些人适合购买此类的保险呢?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的保险深度和密度还是很低的。在国外投资连接的市场份额和中国目前的市场份额不可同日而语。国外在保险密度和深度很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为更多的开拓这个市场利用投资连接保险来进行吸引客户的创新产品。而中国则恰恰相反,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不畅和人们保险意识的薄弱,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低下会大大制约这个产品的生命力。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地区,人民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保险的需求也是低层次的。这类保险首先就不适合他们。在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物质水平相对较高。物质生活富裕的人群,如果有余资可以考虑的情况下,这是个可以选择的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投连险在股市低迷、投资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预期收益未必能达到。因此,投连险也颇有投资风险。专业人士表示,高收益的渠道经常是伴有相当高的风险。更多的人追求高收益时却没有考虑到风险。投资是个长期理性的过程,但是,国内大多数人做成了投机的方式。投连险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且愿意长期投资的客户。

作为理性投资者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以及险种特点购买合适的产品,而不能盲目追赶市场热点。毕竟从总体来说,中国投资连结保险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因素。

经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成功销售投资类保险的市场,一般具备配套的成熟资本市场,完善的投资渠道,专业的销售人员、先进的公司管理以及对此类保险有深刻认识的投资者。然而,在中国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市场环境和政策法规的不配套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金融投资工具有限,这大大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规模和灵活性。另外,投资连结保险对政策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政策法规及税收政策由于宏观经济调整而发生变化时,极可能会给这种保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造成大量的解约退保,给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带来压力。

销售人员专业化程度不足在国外,投资型保单营销人员必须通过证券代理商资格培训,以保证投保人的利益。美国用证券业法规约束代理人的营销行为,并规定投资连结保单属于证券类产品,保险公司向客户销售该产品,必須先在证监会注册为Broker-Dealer,成为全美证券经纪人协会(NASD)的会员,并遵守NASD的有关交易规定。销售时还必须向客户发放产品说明书,说明业务性质、保费投资方向、各项费用和保单持有人的权利等。而在中国,消费者对投资理财类产品还比较陌生,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这类产品尚需要一个过程。而推销投资连结保险的营销员更需要具备相关的投资理财知识,并经过专门的培训。虽然销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代理人形式上是经过公司专业培训后投入市场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销售人员仍然显示出对投资知识的贫乏。能胜任推销投资理财类保险的营销员相当有限。

投资收益预计过高投资类保险产品除了具有保障功能、抵御利率波动风险的功能外,还应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投资收益。如果将这种投资收益定位过高,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还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些媒体利用保户急于得利和缺乏投资知识的盲点,在投资类寿险宣传过程中,有意将这种保险的功能夸张到极致,这很容易使保户产生误解。还有,许多的保险公司代理人,为了赚取佣金而推销保单,不考虑客户的长期需求。有相当一部分代理人拼命夸大投资收益,误导客户,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险因素。另外,大多数媒体对投资连结产品的宣传,也都把重点放在强调投资回报上,很少有人提醒消费者注意投资风险。

中国保险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篇7

关键词:保险投资,市场风险,投资策略

随着保险业竞争加剧, 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承包利润呈下降趋势, 保险公司无法单纯依靠承包业务即可取的丰厚利润。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外保险公司的进入, 我国保险公司运用保险投资消化成本, 实现盈利的能力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金融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就是保险公司, 由于近几十年来, 全球保险业直接承保利润趋于平均化, 有的甚至亏损, 促使各国保险企业越来越重视保险投资, 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例如, 在1975-1992年,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瑞士6国的承保盈亏率 (盈亏/保费) 分别为-8.2%、0.33%、0.51%、-11.62%、-8.72%、-8.48%, 投资收益率 (投资收益/保费) 分别达到14.44%、8.48%、8.72%、13.01%、13.92%、11.55%。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资产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于各种投资中, 它既是美国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 也是其公司收入的利润的重要来源。1989年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总收入为3673亿美元, 其中28.3%来自投资收入。而中国保险业的保险投资收益率较低, 资金运用渠道狭窄, 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中国的保险业应尽快完善保险投资体系, 扩大投资领域, 既提高投资收益率, 同时又能更好的规避保险投资的风险, 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保险投资在保险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保险投资之保险业在经营过程中, 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加以运用, 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我国对的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1995年, 我国的《保险法》要求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要做到稳健、安全, 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 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方式。”2002年新出台的修改过的《证券法》, 国家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 允许参加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 保险公司可进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从事债券买卖业务;可申请购买信用评级在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保险投资的不断发展对我国保险业有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 保险投资能够满足保险资金报纸和增值的需要。为了承担保险事故所引起的保险责任, 保险应具有各种形式的责任准备金。由于收取保费和公司赔付之间的时滞和在此期间可能发生的通货膨胀, 原有资金在数量上很可能不足以用来支付赔偿和给付。尤其是人身保险中长期储蓄性的寿险业务, 合同期限长, 有的长达三四十年, 保险基金最终都要返还给被保险人。如不进行投资的话, 这类业务就很难经营。

其次, 保险投资能满足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需要, 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更好的适应当前形势。无论是在国际保险市场, 还是在国内保险市场上, 保险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降低费率, 以争取更多保户投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费率降低, 保险人自然难以足额支付赔款。尤其在当前我国已加入WTO, 外国保险公司即将进入我国保险市场, 竞争尤为激烈的时期,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保险人必须进行投资, 以弥补费率降低后的业务损失, 同时扩大承保业务, 增加保费收入, 促进投资业务的发展, 从而使保险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发展。

二、中国保险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 利率风险严重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给保险公司造成资金投资收益变动的可能性, 进而影响保险公司市场价值和偿付能力的风险。利率风险是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的主要风险。我国保险业主要以人寿保险为主, 寿险产品的保费定价受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较大, 市场利率对寿险保费具有指导意义。而随着利率市场化速度的不断加快, 利率的变动变得越来越没有规律。因此, 当市场利率偏离预定利率水平甚至发生剧烈波动时, 必然会对寿险公司的未来现金流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 证券市场不完善, 证券投资风险日益明显

由于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正逐步由以承包利润为主向承包与投资利润并重发展, 保险公司许诺给客户的是越来越多的保险家投资的保单, 继续高于银行利率回报的投资品种, 因此大约有9%的保险资金投向了保险证券投资基金, 保险公司一般都用足证券投资基金15%的限额。而我国的证券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 保险投资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一, 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上, 由于市场投机行为的存在, 企业价值与证券价格往往不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市场价格风险;第二, 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 但目前投资渠道仍然仅限于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市场的不理性行为较多, 加大了保险投资的不确定性;第三, 我国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较少, 不能形成良好地市场指导, 保险投资尚未得到有效的引导, 不利于保险资金的盈利;第四, 保险资金金额巨大, 对市场的影响力极大, 同时保险资金对其自身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较高, 这就需要证券市场上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有效的资金托管业务, 但目前证券市场上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 制度也尚不完善, 加大了保险资金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普遍存在, 在大部分保险公司中, 投资观念落后, 投资意识肤浅, 投资制度不完善, 管理的不健全, 投资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 使得保险公司难以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 难以保证保险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原则之间的平衡, 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内部由于管理不善所产生的道德风险也成为危险保险公司稳定经营的重要因素。

(三) 其他风险

如委托-代理风险, 金融信托机构缺乏透明度、经营混乱, 同时公司内部暗箱操作, 缺乏竞争、监督, 违规操作等等, 都给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很大风险, 这些风险越来越人们所重视。

三、中国保险业防范投资风险的策略

(一) 做好风险的内控与管理

1、积极建立内部风险监控体系。

要建立内部风险监控体系,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第一, 投资决策流程化, 成立投资管理委员会, 每一次重要的投资决策需在委员会的会议上研究决定, 建立起相关的审批制度;第二, 投资决策应以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投资标的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基础, 同时对投资的每个环节制定相关的执行办法。比如, 对投保保单, 可分为一般账户和特别账户分类管理。根据保险给付率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的承受力的不同, 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 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2、保证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

一方面, 保险公司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吸引金融、保险、证券等多方面专业人才进入保险公司, 壮大保险投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 保险公司还将加强内部管理, 对公司内部人员经常进行培训教育, 经常进行业绩评估, 并且形成内部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防止公司内部暗箱操作与道德风险对保险公司利益的威胁, 从管理上为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为保险公司营造良好的氛围。

3、更新投资观念,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我国的保险公司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 投资理念不成熟, 与国外先进经验和方法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金融市场的风险收益变化情况,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合理利用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投资形式;与此同时, 各方面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还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进行一些高收益率的可控的风险投资, 例如进行抵押贷款、投资不动产、海外投资以及投资一些大型的基础建设项目等, 建立制定一个多样化的投资方案。

综合考虑资金运用方式与资金来源的性质, 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虽然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由自己公司进行运营的, 但是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殊性使其开展投资业务时, 不能单纯以收益率高低为标准, 还应评估投资与配置的资产是否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期限、币种等方面相匹配。这样做, 不仅帮助保险公司减少投资中的盲目性, 也有效地规避了非系统性方面的风险。

(二) 改进保险监管方式

1、保险投资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1995年我国政府为整顿金融秩序而颁布了《保险法》, 受当时环境和金融形势的影响, 使其比较注重严格保险资金的运营和管理。近年来,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提高, 保险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及投资渠道越来越宽泛。因此, 有必要对《保险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 同时还应尽快制定《保险法》的实施细则以及其他专门性法规, 完善涉及保险投资的法规规章。《保险法》的完善, 有利于确保投资市场公平、有效的进行交易, 有利于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提高资金运用水平, 也使得保险投资有了法律规章制度的保障。

2、加强保险监管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督。

行业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科学的监管制度, 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 起到了外部风险管理控制的作用。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就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国外情况来看, 保险监管层通过定期检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对其资金运用进行间接控制, 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和投资方式。因此, 依照保险险种偿付能力存在的风险的不同, 科学规定不同标准, 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 把保险的投资风险控制在最基础的环节。

借鉴国外的经验, 首先可以实施保监会检查制度;其次可以指定精算师进行监管, 发挥其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 对风险控制也有着一定的意义;第三还可通过资产评估机构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另一方面也便于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 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第三方约束。

(三)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完善保险投资环境

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是完善保险投资环境的途径, 同时也是确保保险投资安全有效运转的基础。

1、投资产品多样化, 投资渠道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在控制信用风险的前提下, 我国债券市场可考虑创新债券产品。例如, 开放债券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及利率远期协议交易, 培育构造一个由债券即期、远期期货市场共同组成的完整的债券市场, 为保险资金的投资提供更多更适宜的债券品种。基金和证券投资应大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范例, 大力发展短期债券市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允许发起设立外汇基金, 直接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适当放宽对基金的限制, 加快基金扩容的速度, 使之能够适应保险资金的增加速度。

2、促进资本市场价格机制的市场化进程。

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 形成股票发行价格的有效方式是向专门从事证券投资的机构投资人询价。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 须加速完善我国询价制度, 把保险机构投资人纳入询价对象范围内。

3、加强资本市场产品结构的调整。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间接金融所占比例较高, 结构相对单一, 因此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 为有效的规避保险公司的市场风险, 应适当增加股指期货、股票期货、股票期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方面的投资产品。

参考文献

[1]、我国保险投资的利率风险及控制措施研究.于传奇、蒋亚敏.金融发展研究[J]2008年第8期.

[2]、保险投资学.魏巧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M].2008.12

[3]、保险投资.李冰清.南开大学出版社.[M].2007.7

[4]、中国保险业系统风险分析.张承慧.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7卷第2期.[J]

[5]、2011-2015年保险行业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国研究报告网[z].2011-01-01

关于我国保险投资状况的思考 篇8

1.1 直接承保利润的下降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直接原因

保险公司为了弥补承保利润的下降甚至亏损, 必须从保险资金的投资中获取利润, 否则保险公司就无法持续经营下去。从世界保险业的经营来看, 近几十年来, 直接业务承保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了弥补承保利润的下降和亏损,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业, 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保险业都非常重视保险的投资业绩。

1.2 竞争压力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深层次原因

保险市场的竞争越演越烈, 如何才能在保险市场中生存、发展, 这都离不开进行保险投资。这是因为保险投资是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的。一方面, 有效的保险投资收益, 可以促使保险费率的下降, 进而增加投保人的有效保险需求。对保险公司来说, 拓宽了保险市场, 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 也使得经营的稳定性更有保证。进一步地, 随着投保人数的增加, 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 为保险投资提供的资金更有保证, 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 从而使得保险投资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进而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 良好的保险投资收益, 可以通过增加利润来促进公积金和资本金的增长, 进一步可以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财务。而这都可以增进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是保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1.3 保险的金融职能是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本质原因

从保险的宏观作用来看, 保险业一方面对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企业实施经济补偿,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积累的保险资金投资于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单位, 发挥融通资金的职能, 协调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不管是遭受了保险事故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经济单位, 还是其他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单位都可以从保险中获益。也即通过保险投资, 可以使保险业从原来比较单一的组织经济补偿职能转变为经济补偿职能与融通资金的双重职能。

2 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 保险投资经历了忽视投资、无序投资、逐步规范投资三个阶段。1980-1984年间, 国内保险业务基本上没有投资业务, 大部分保险资金以法定形式固化在银行存款。1984-1995年《保险法》颁布前, 保险投资渠道一度放宽, 盲目投资于房地产、证券、信托, 甚至借贷, 从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1995年前, 由于当时中国的投资环境和资本市场处于初创和培育阶段, 市场发展不成熟, 市场中广泛存在非理性化行为和投机气氛。在此情况下, 造成投资业绩很差, 迄今还留下不少呆坏帐。1995年, 《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做了比较规范的管理。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新问题不断出现。1996年以来连续七次降息, 是保险公司的利差出现严重倒挂。此时, 拓展保险投资渠道显得尤为重要。1998年10月, 人民银行批准保险公司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 从事现券交易, 标志着保险公司可以进入新的投资领域。1999年7月, 保险公司经批准可在国务院批复的额度内购买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 并可对上市债券进行交易。1999年10月, 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通过政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 这是完善我国保险投资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进一步发展我国保险业的重要步骤。2003年版《保险法》中的明确规定, 实质上放松了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 取消了原来法规的禁止性规定。2009年版新《保险法》, 又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作了适当修改。

3 我国保险投资所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保险投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 我国保险投资业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

3.1 投资渠道过窄

从全国几大保险公司来看, 40%-60%的保险资金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形式, 而法律规定允许投资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所占比重并不大。相对于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总规模来说, 交易所国债市场的容量和期限结构都无法满足保险资金运用的要求。近两年我国虽然逐步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如可介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购买中央企业债券, 介入证券市场上的基金投资, 但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目前交易不够活跃, 限制了保险公司资金的大规模进入;中央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小且流动行较差, 只能作为补充;而证券投资基金由于保险公司不能控制, 缺乏自主权, 再加上基金数目少, 规模不大, 个性不强, 投资风格不明, 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 单一的投资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3.2 资金运用率低

由于投资渠道过窄, 我国保险资金出现了银行存款比重过高、资产证券化水平过低、投资方式单一等现象, 而这都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率的低下。以寿险为例, 绝大多数责任准备金存入银行, 寿险公司在制订预定利率时, 不得不和银行储蓄利率挂钩, 并且大多数时间内低于银行储蓄利率, 1996年5月以来, 银行利率连续七次下调, 长期寿险预定利率高于银行一年期储蓄利率, 保险业务出现了巨大的“利差损失”。有关资料表明, 1998年我国寿险保单预定利率加权平均为7.8%, 而当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不到3%, 据权威人士估计, 我国寿险公司潜在亏损数额已达到200多亿元, 因此为保证资金安全性做出的投资限定实际上已经变得不安全了。资金运用率的低下导致了保险业偿付能力的不足, 长此下去, 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3.3 投资结构不合理

投资结构是指各种保险投资形式投资额的比重和相互关系。我国对保险投资规模和方向的限制直接导致了保险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投资结构不合理最主要体现在资产运用与资金来源结构的不配套。我国的现行政策片面地、机械地强调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向, 而忽视了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的来源和特点不同。一般情况下, 寿险资金属于长期性的, 比较稳定的资金, 根据资产和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 应该用于长期投资;各种意外保险和非寿险责任准备金需随时用来应付保险赔付责任的发生, 属于短期性资金, 投资时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但是我国对不同性质的保险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均给予相同的限制, 且基本上都被规定用于短期投资上, 无形中对投资资源造成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 在我国的投资环境还不成熟的现在, 短期投资的投机性强, 风险较大。这种长期负债与短期资产之错配, 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的使用效果, 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存在着潜在危机。

3.4 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不科学

资金运用的三条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而我国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却一味的强调其安全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盈利性。而保险投资的盈利是保险公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这种过分强调安全性的投资思路对保险投资无疑起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此外,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测、决策及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 对投资结构、投资品种、投资方向、投资期限、投资效应等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算和评估。保险公司对保险投资运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技术研究、决策程序、管理体系、投资组合、风险评估等方面仍处于粗放管理状态。

3.5 对中、外资保险公司投资规定不同, 使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制定不同的政策, 应用的保险条款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 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享有比中资保险公司更为优越的发展条件。首先外资保险公司享受税收优惠, 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其次我国对中、外资保险公司在投资业务的规定上有许多不同, 造成在资金运用上外资保险公司有明显优势。因此, 我国对中资保险公司投资的种种限制束缚了国内保险公司的手脚, 从而导致不公平竞争, 不利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

4 我国大力发展保险投资的迫切性

与其他国家的保险业一样, 我国保险业也应该发展保险投资;但我国保险业的特殊情况决定我国发展保险投资具有迫切性, 应大力发展保险投资, 原因如下:

4.1 承保利润下降带来的压力增大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保险业面临承保利润下降的风险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保险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其市场潜力很大, 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保费收入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而这种巨额保费收入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承保风险, 意味资金所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承保利润下降, 带来的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因而必须大力发展保险投资, 增加投资收益以减少或避免这种损失。另一方面, 我国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使得承保利润大幅下降。受利率风险影响最大的保险公司是寿险公司, 因为寿险的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由于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受到严格的限制, 大部分作为银行存款, 所得的投资回报率就与银行的利率紧密联系, 而银行利率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 这就造成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过分依赖于银行利率, 从而加大了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保险投资, 改变保险公司的资产结构, 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提高投资回报率。

4.2 竞争压力增大

保险市场的逐步开发使得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中资保险公司, 不仅有来自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 还有来自外资保险机构的国际竞争, 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这是因为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保险经营模式, 而且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负面影响使中资保险企业的客观经营环境日益不良。例如外资保险公司不仅在税收政策上享有“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 而且在资金运用上也占优势。相比之下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范围和方式则比较狭窄, 投资回报率也较低, 这就使得原本在经营条件和管理机制上就处于劣势的中资保险公司更缺乏竞争力。因此, 要克服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 也迫使我们发展保险投资。只有良好的保险投资, 才可以让保险公司降低费率, 拓宽市场, 增强偿付能力, 提高竞争力。

4.3 对保险金融职能的需求增大

保险的金融职能可以使未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经济单位同样享受到保险的作用。而这对于保险意识不强的我国来说, 是相当必要的。而且, 我国的经济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对于资金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因此现阶段资金的缺乏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而保险业的性质使得保险公司恰好有大量的闲置资金, 这就为保险业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提供了可能性, 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和有利的。因此, 增强保险意识, 提供资金融通, 都迫使我国的保险公司大力发展其金融职能, 进行保险投资。

5 政策建议

5.1 转变投资思路

从已往一味强调“安全性”的投资思路转变为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 以“盈利性”为目的, 尽可能多的盈利。即放弃以前那种消极的投资思路, 继之以积极的投资思路。这是因为随着保险公司的转制, 都将成为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企业, 其责任风险将内在化, 既然保险公司也是企业, 其根本运作目的就不应该是安全而应是盈利;而且只有盈利才能保证其安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只有有效的盈利, 才可能保证资金的保值升值, 确保其偿付能力, 扩大其经营规模, 获取利润, 才可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才可能真正安全持久的运行下去。

5.2 广辟保险资金来源

保险投资业务必须以雄厚的资金为后盾, 离开资金谈投资就如同无源之水。因此, 保险公司进行投资, 首先必须发掘保险潜力, 增加保费收入。我国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竞争, 应该主动出击, 细分保险市场, 不断进行险种的设计、开发和创新以满足企业和个人的种种需求, 并提高服务质量, 争夺保险市场份额。其次, 保险公司还应该从多个渠道入手, 弥补自身的缺陷, 加强管理, 减少不合理的开支, 增加赢利。再次, 国家应该为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 实行合理的税负, 并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外资保险公司在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 使外、中资保险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5.3 改善投资环境

完善的投资环境, 即投资工具的多样化、交易规则的规范化、交易方式的灵活化、投资监管的有效化, 以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有效和畅通。

(1) 完善资本市场, 丰富投资工具, 为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具体来说, 我们应该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国债市场应大力发展中长期国债, 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提供特种国债。规范股票市场, 发展投资基金, 培育机构投资者。投资工具应该是具有不同期限, 兼顾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以便根据不同的资金性质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同时, 应建立与投资工具相配套的归避风险的工具, 如期权、期货等, 以防范和分散投资风险。

(2) 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

首先是加快《保险法》的建设, 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不应做过于严格的规定, 应遵从“渠道要宽, 松紧有度, 比例趋严”的原则, 从规定投资范围向规定投资比例方面发展。另外, 对于还未做出明确规定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其次, 建立保证投资市场公平、有效交易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如不动产交易法、证券交易法、票据法、担保法等, 从而使保险市场交易有据可依。

(3) 加强监管。

首先必须明确对保险投资进行监管的三个目的:保护保单持有人的利益, 引导保险资金的流向, 防止投资的过分集中。应根据上述三个目的明确界定政府监管保险投资的边界, 以防过度管制, 抑制保险投资的积极性, 降低保险投资的效率。其次, 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保险投资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与其投资的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只有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保险投资才可能正常运转。

5.4 积极拓宽投资渠道, 同时控制投资比例

从我国保险投资的现状来看, 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过窄, 远不能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需要。投资渠道的单一还进一步造成了投资回报率的低下, 这对于我国保险公司的稳定和发展都是极不利的。因此, 我国必须积极的拓宽投资渠道。我国可以借鉴国外保险公司发展保险投资的经验, 灵活运用各种保险投资方式, 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由于投资方式多样、灵活, 从而不同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投资方式, 将盈利性大、流动性强和安全性高的不同投资方式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 从而稳定公司经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证券投资的比重, 总的趋势是投资的证券化。证券投资比例的提高, 为提高保险投资的盈利能力提供了条件, 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有效控制保险投资的投资比例。这一比例不仅规定了风险较大的投资方式投资于有关筹资主体的比例, 而且规定了某一投资方式投资与有关筹资主体的比例, 这样, 前者有效控制了有关投资方式带来的投资风险;后者有效控制了有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为控制投资风险提供了条件。

5.5 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

保险投资的结构应该因产寿险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寿险资金一般期限比较长, 而且因为关系到人的生命, 对安全性的要求也较高, 所以应该选择一些盈利性和安全性较高, 流动性较低的投资方式, 如不动产、贷款等;非寿险一般期限较短, 对流动性的要求较高, 不宜过多投资于不动产等流动性不高的市场, 而应投资于股票、存款等方面。只有根据资金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 才可能做到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方面的匹配, 才可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 尽可能的提高其盈利性。另外, 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各种投资形式在产、寿险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我认为其主要方向是降低银行存款的比重, 增加对债券的投资, 适度进行股票、不动产等风险较大的投资。

5.6 改进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

保险公司作为运用保险资金的主体, 它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 所以应从整个保险企业的发展高度对保险资金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管理: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要与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任何投资决策都要与保险公司资金的来源和性质, 承保业务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相适应, 考虑有关法规的要求, 公司的财务强度, 承保业务的规模, 分保计划, 相关的投资经验和不同投资工具的税赋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 应建立起科学的预测、决策及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 对投资结构、投资品种、投资方向、投资期限、投资效应等方面引进专业性的人才进行科学的精算和评估。保险公司还应充分借助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评估机构力量来提高业务质量。

摘要:本论述从保险业开展保险投资的必要性谈起, 进而介绍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并从中分析我国保险投资中所存在的问题, 然后根据我国保险投资的特点, 论证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保险投资的迫切性。最后, 提出关于应该如何发展我国的保险投资业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保险投资,现状,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申曙光, 王少菁, 周天亮.中国保险投资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2]李友声, 文章代.祸兮?福兮?:中国保险问题报告[M].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8.

[3]郝伟, 朱宇婷.对我国保险投资政策的解析及建议[J].经济问题, 2002, (10) .

[4]王绪瑾.关于国保险投资的再思考[J], 经济学动态1999, (7) .

[5]栾存存.关于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新思路[J].财经研究1998, (10) .

[6]卓志.健全和完善我国保险投资的法规和政策[J].保险研究1996, (12) .

[7]陆燕芬.论中国保险投资业务的开拓与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 1999, (6) .

[8]张祖平.完善我国保险投资渠道初探[J].金融科学, 2001, (2) .

[9]许琳.我国保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科学, 2000, (4)

[10]张金林.中国保险投资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1, (2) .

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 篇9

一、外国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法律监管体系的比较研究

1. 美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美国各州具有保险立法权, 因此, 保险业主要由美国各州负责立法并要求各州级保险监管局进行监察管理。当各州无权对某些领域进行立法监管时, 由联邦政府进行立法管理。与此同时, 各州保险监管局还联合组成了美国全国保险监管协会, 提出和制定各种保险管理法律条例以供各州立法机构和联邦立法机构参考。

2. 英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英国保险公司监管体系经历了较长的改革历史, 形成了较为严格的风险资本偿付能力监管制度, 这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保险公司的风险。与此同时, 由于英国成立了保险业行业组织, 健全的组织管理制度和企业自身的自律性使得英国保险业在政府没有进行过多的管理下健康迅速的发展。总之, 英国保险法律法规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较松, 公司依靠行业组织条例和自身的自律性, 管理风险资本偿付能力, 同时, 保险公司每年将财务会计报表上交英国工贸部进行审核, 英国政府不再进行额外规定限制风险资本偿付数额, 保险公司自身决定风险投资的比例以及最低资本偿付能力数额。

3. 日本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分析

日本政府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是通过金融监督厅来完成的, 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保险业的严格管理, 日本保险法对于投资偿付能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投资的有价债券主要包括:金钱债券, 有价证券, 不动产信托等。对于国内有价证券的投资比例限制为30%以内, 对于金融厅确定的有价债券和抵押贷款的偿债能力要求可以降低到总资产的10%。同时, 为配合日本政府对保险业改革, 日本《保险业法》于1998年进行了修订, 这进一步加大了日本政府对保险业有价证券投资的监察管理。

二、各国保险公司法律监管研究体系对比分析

1. 监管手段不同

各国对保险公司监管主要有三种手段, 即行政手段, 立法手段, 和经济手段。以行政手段进行监管的主要代表国家是日本, 所有保险公司的有价证券投资需要经过日本金融检察厅的监察批准方可进行, 同时, 日本金融检察厅还对资本比率以及资产率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立法监管手段为主的代表国家是美国。美国各州及美国保险业协会对保险公司的各方面有价证券投资进行了详尽的规定, 这包括投资方式, 投资内容, 投资额度以及比例方面的限制。除此之外, 美国各州还对投资产品质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和规定。使用经济手段进行监管的主要代表国家是英国, 虽然英国对于保险业投资的法律监管较为宽松, 但是在经济方面制定了详细完备的成文条例和制度, 以此起到监管监督作用。由于英国政府只制定法规约束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而具体的投资品种和投资事项由保险公司自行决定。

2. 监管模式不同

多数国家对保险也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模式。除了对投资种类, 投资比率进行约束外, 还制定了对违法投资的惩罚办法。如美国各州和行业协会制定了相关法规条例, 明确规定超过规定投资比例及投资产品品种的保险公司进行不同程度的整改和惩罚措施。但是, 英国对保险业投资监管较为松散, 除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资本进行立法管理外, 对于具体投资品种和投资事项不做过多约束, 而是依靠保险公司自律来达到预期效果。

三、不同国家保险公司法律监管体系对我国保险业立法的启示

1. 制定符合国情的债权监管管理模式

国际风险资金监管模式主要分为三种, 即严格监管, 松散监管, 和折衷式监管三种形式。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市场经济和法律法规还处在发展阶段, 应适时使用严格监管模式, 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市场经济达到较为成熟阶段, 可以适时调整监管模式为松散式监管, 比如英国依靠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自律进行了较为恰当的松散式监管制度。

2. 我国保险业公司对投资产品和品种要进行适时调整

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投资品种和比例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保险公司要根据经济情况对投资比例进行适时调整。比如日本1947年对地方有价证券的投资比例不超过20%, 而1998年则对该比例取消了限制。

3. 我国应注意结合使用行政, 经济, 法律等监管手段对保险公司进行调控管理

保险业金融监管必须结合使用行政, 经济, 法律等手段, 其中, 由于行政手段主要被用来突发事件和管制外资企业竞争, 因此过多使用行政手段不利于市场经济稳定。其次, 要加强立法, 加强对于违规保险公司处罚力度。我国制定的保险法对于违法期间资金如何处置出现监管真空, 而美国保险法则明确规定再取得听证后, 保险人可立即处置违规投资资产。因此, 我国可借鉴美国相关规定, 处理违法资产, 这可以更为有效的管理和提高保险公司风险投资偿付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祁祥 于小东等:制度变迁中的中国保险业,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357-376

[2]黄亚辉 周俊峰 孔雪: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济南金融2004[6]:137-151

[3]张洪涛:美日英韩四国及台湾地区保险资金运用的启示, 保险研究2003[5]:191-212

论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 篇10

关键词: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BITs)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 (MIGA)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目前我国缺乏对境外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指导, 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存在盲目性和无序性, 导致在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即使有很高的投资收益预期项目, 由于没有境外投资保险, 企业不敢增加投资, 这极大束缚了我国企业活跃在国际市场上的“手脚”。有鉴于此, 完善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一、我国海外投资保护的现状

(一)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加入WTO后, 参照国际惯例, 我国于2001年10月成立了第一家官方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作为一个官方的专门从事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机构, 开设海外投资保险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的境外投资事业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 也意味着向多年来国际投资法学界呼吁的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迈出可喜的一步, 但这也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二) 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

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境外投资进一步发展,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行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 即我国驻外经济商务机构、商会及企业等以撰写年度报告和不定期报告的形式, 反映境外中资企业在东道国 (地区) 投资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障碍、壁垒及相关问题, 作为商务部制定并发布年度《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的基础材料之一, 并供国内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参考[1]。

(三) 国内已有相关立法

现有的立法形式基本上是国务院各部门基于现实需求颁发的行政规章和办法, 如:国家计委于199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海外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对外经贸部于1992年颁布了《关于在境外举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和管理规定》、财政部等部门于1999年联合发布了《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

二、我国海外投资保护存在缺陷

我国海外投资保护体系虽已初具雏形, 但从满足我国企业的实际需求及灵活应对政治性风险的发展趋势来看, 现行体系仍然存在严重缺陷及不足:

(一) 保险制度缺陷

第一, 我国缺乏统一的境外投资保护法。主要表现为:我国境外投资保障法律体系缺乏统一规划, 立法主体和立法权分配上较为混乱;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分工, 分别就保险、外汇、核准、担保、政策性信贷作出了一些规范, 缺乏确定的共同的原则性指导, 配套性较差, 刚性不足[2];另外, 这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多偏重对海外投资的管理, 而关于海外投资的保护问题则较少涉及。

第二, 境外投资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过于狭窄。我国推出政治保险业务已有几年时间, 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投保业务在境外投资业务总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主要侧重于与出口业务有关的保险, 覆盖面狭窄, 专业承保公司资金实力有限, 支持力度小。

(二) 保险机构缺陷

1. 海外投资管理和风险评估机构

目前我国的海外投资管理和保护机构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外, 外经贸委、计委、财政、中国银行和各级政府都有权参与, 职能分散, 各自为政。同时, 我国缺乏权威的海外投资评估机构, 各部门均可评估却很少有实效, 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判断不足, 使评估流于形式, 投资的风险程度增高[3]。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少统一的管理机构, 是我国国内存在的导致投资风险的因素。

2. 海外投资保险机构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承保政治风险的专门机构, 致使一些协定中保护我国海外投资的规定在实践中因难以执行而流于形式。 (1) 我国目前承保海外投资风险的机构是中国信保, 它不是专门的海外投资保险机构, 成立时间短, 经营经验不足, 专业人才短缺, 业务量非常有限。对外投资者不愿参保, 这一方面加大了进出口银行的贷款风险, 使其在提供境外投资贷款时顾虑重重, 无法对一些中小企业或处于开拓国外市场阶段的企业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对于参保企业而言, 加大了其经营成本, 降低了其国际竞争力[4]。

三、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制度完善之构想

(一) 建立中国海外投资保护的基础性立法

由于缺乏相应的海外投资保险立法, 海外投资保险操作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酝酿出台一部《海外投资保险法》已迫在眉睫。考虑到立法时间跨度较大, 在立法程序上, 可以分阶段进行, 先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如商务部或发改委) 制订相关保障办法, 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再由国务院制订《海外投资保险试行条例》, 待时机成熟由全国人大制定并通过《海外投资保险法》, 实现我国境外投资法律制度的法典化[5]。在立法技巧上, 为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及应变性, 《海外投资保险法》应宜粗不宜细, 具体的实施细则由有关部门根据境外投资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

(二) 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机构设置

鉴于我国海外投资规模逐渐扩大, 投资风险较为复杂, 且海外投资关系到我国的海外经营策略, 建议我国海外投资保险采取德国模式, 在机构的设置上采取审批机构与经营机构分离制———在国务院领导下增设一个政府机构, 专门用来管理、审批海外投资, 再根据“政策性业务, 商业化经营”的原则而另设一个机构专门用于承办海外投资保险业务。

首先, 要建立统一的“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作为海外投资保险审批机构。“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应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代表。在具体的人员设置上, 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除了由以上各部委委派的相关人员外, 还应吸收一些富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企业代表。在“管理委员会”内, 还可酌情设立海外投资政治风险情报机构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由专门技术人员和专家对各国的政治风险发生几率进行量化分析, 以保证审批工作的质量。

其次, 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经营机构。开设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官方的专门从事该类业务的机构, 虽仍处于探索阶段,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完全可以胜任海外投资保险业务的经营。我们仅需在以中国信保为雏形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建设, 如加强国别风险动态跟踪能力, 建立自有国别风险评估体系, 并适应市场需求, 根据各地不同的风险特点, 采取差别保费等手段加强其业务能力。另外, 还应加强同业合作, 实现与各国投资险保险公司的数据同步交流, 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 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评价与监督机制

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的是, 海外投资保险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 所以对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评价应该以其是否起到预期的鼓励和保护投资的作用以及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为标准。该工作可由海外投资管理委员会会同保监会负责。

综上, 我国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有必要也有可能, 尽早建立和完善我们自己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对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秦守勤.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8) :132-134.

[2]李宇.境外投资和境外投资保护制度的法律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 9) :31.

[3]李颖.建立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0) :53.

[4]孙玉凤.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 2006 (, 9) :63.

三大投资型保险的喜忧 篇11

盘点2009最平淡——般连险

在经历了2007年的高调火爆、2008年的低调平淡之后,2009年的投连险市场不温不火、远没有分红险的风光。作为与股市密切关联的保险产品,投连险今年一直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大盘走势。

经历去年的退保风潮后,保监会今年开始严控投连险销售风险,自3月15日起投连险被禁止在银行储蓄柜台销售,购买门槛也被提高。

在销售上,投连险今年可谓平淡。无论收益的走势好与不好,投连险都没有像股市一样出现追涨杀跌。收益率的回暖并没带来投连险的销售回温,各家公司均更理性和谨慎,因为业务结构调整,各公司的主要精力都转向传统保障型产品,投连的销售占比并没有回升。

最红火——分红险

相比投连险的平淡,分红险则因其稳健和较高收益率受到保险公司和市民的双重追捧。“分红险一直都是新华的主力险种,目前我们在售产品的98%都是分红险。”新华保险公司运营处负责人介绍。阳光人寿公司也表示,截至10月底,70%的新单都是分红险,生命人寿公司82.5%的新单是分红险。

分红险的热销除了稳健外,还因为其分红水平被看好。中国人寿前三季度的总投资收益率为4.71%,根据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可确保投保人分享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据统计,2008年全行业分红险保费收入超过3650亿元,约占寿险总保费收入50%,自2009年以来,各公司销售力度进一步加大,除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依然由分红险占据绝对比重外,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民生人寿、华夏人寿的分红险占比均较2008年初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多数比重超过50%。

最冷清——万能险

如果说2009年是“分红险年”,万能险则显得有些落寞,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寿险业调整以及利率下行,使得依赖银保渠道且对消费者引力下滑的万能险隐居幕后。多款万能险2009年退市,不再被保险公司力推的万能险在今年显得默默无闻。

万能险结算利率在2008年一度冲至6%以上,而随着2009年保险公司改推分红险,万能险偃旗息鼓,风头不再。

2008年下半年随着降息周期的启动,保险公司利差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下滑。据统计,2009年前三个季度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联泰大都会、生命人寿、民生人寿和恒康天安降幅都超过80%。

展望2010分红险——继续走俏

谈起2010年分红险的市场,多位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分红险仍将作为公司明年的主打产品。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称,公司明年的产品策略仍以传统险和分红险为主,并把新推出的两款“福禄系列”分红险产品作为明年的主打产品。

平安人寿市场部负责人表示,分红险由于其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可分红等特点,仍将会是市场的主力产品。分红产品适合的客户群很广泛,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从注重保障到保障与收益兼顾的客户均可购买。可供选择的分红产品很多,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交费期限、保障功能的产品来进行购买。

中国人寿业务部分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提高存款准备金还是提高一年期的存款利率,都是股票市场的利空消息,从几次加息的情况来看,都会使保险公司的股票逆市上升,这因为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银行协议存款和债券,加息都会扩大保险公司的息差收益,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上升意味着投资型产品的分红加大,客户获得的投资收益也就更加可观,可以说,加息对保险业总体而言还是利大干弊的。

万能险——水涨船高

2009年后期,多家保险公司陆续上调了万能险产品的结算利率。9月泰康人寿将e理财终身寿险万能型结算利率上调至4.15%,10月,太平洋安泰万能险结算利率提升至3.75%。

在三大上市保险公司中,结算利率最高的仍为中国平安。数据显示,该公司10月个人万能险结算利率为4.25%,个人银行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为4%。同期中国人寿的个人万能险结算利率为3.9%,比中国平安低35个基点。这是万能险经历了自2008年9月纷纷下调结算利率,进入漫长销售“寒冬”后的整体复苏。

尽管目前市场对通胀的判断还存在分歧,但市场预测最迟2010年下半年,央行有可能会采取加息手段来回收过剩流动性。而随着利率的提高,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会水涨船高。

投连险——低调复苏

投连险集保障和投资于一身,与传统人寿保险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比较好地满足人们不同的生活保障需求,其理应是有合适的市场,老百姓在经历了投连险之“痛”后,理财意识应该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然而,投连险时过境迁,低调隐忍两年之后,当上证综指稳稳站在3000点之后,投连险又开始蠢蠢欲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2009年7月保监会集中批复4家保险公司共计8个投连险账户,而这也正恰逢国内资本市场反弹超过半年、涨幅逾80%之时。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证综指已经稳稳站上3000点,甚至即将达到3200点,遥望3500点的时候,投连收益转正是可以预见的,而在投连收益普遍上扬的情况下,对于各家保险公司而言,到明年上半年,也许就是投连险“重新登场”的时候了。

按需所投

万能险

万能险作为一款息涨随涨又具有保底收益的理财产品,随着加息预期的加重,有可能在明年重新获得投资者青睐。但值得一提的是,万能险的保底收益仅指投资账户,所缴保费扣除初始费后的剩余才进入投资账户,特别前5年扣除初始费比较高,所以有关人士提醒,万能险只适合于追求资金安全且资产长期收益稳健的人士。

在万能险具体选择中,如果结算利率太低,表明保险公司投资能力较差,但一时利率较高也未必稳定,万能险利率不宣波动较大,应考虑长期趋势,保证利率水平稳固上升。此外,选择万能险产品首先要看公司的背景,即公司经营的长期稳定性;其次可比较各家公司提供的结算利率,再次,要看公司资金运用的能力,毕竟最终的收益率取决于公司的投资水平。

分红险

分红险虽然占据了保险产品市场主流,但并非人人都是适合买分红险。两大保险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建言,短期内需要大笔开支的家庭不适合买分红险。

信诚人寿人士指出,目前不少消费者甚至把分红险作为银行储蓄替代品,其实并非所有家庭和个人都适合购买分红险。

对于短时期内需要准备较大笔开支的家庭来说,分红险的变现能力不可与存款和其他金融产品相比。若短期退保,消费者的投入更将无法全数得到提现,从而给家庭和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处于创业阶段或家庭起步阶段、收入不稳定的消费者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理财规划,再决定是否选择购买分红险。至于购买的比例和期限,应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实际情况设定,也可由专业的寿险顾问帮助客户进行规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保障始终是保险产品的根本。

投连险

投连险是最与股市息息相关的保险产品。

有关人士表示,根据对投连市场的持续追踪,发现各保险公司投资团队、资金管理者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也不尽相同。一些指数型投资策略的账户,其净值随市场大涨大跌,是与权益类资产仓位比例相关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管理者对策略的坚持。这种情况下,只要将投资资产进行良好的配置,并运用投连产品资产账户间可转换的特性,适时调整配置比例,就可以实现资产安全、稳定的增值。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海外投资的反思 篇12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投资富通集团

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敲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 Group) 9501万股股份,折合约富通总股本的4.18%,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这一收购名噪一时,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保险公司首度投资全球性金融机构,也可能成为中国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的经典创新。

平安保险参股时的富通集团业务包括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个部分,与平安的保险、资产管理和银行三大业务支柱架构相吻合,便于平安借鉴富通综合金融平台的经验。此外,富通集团拥有323亿欧元的市值(截至2008年2月29日),是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在200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列位第14,在商业及储蓄银行类别中更高居全球第二位。

平安保险集团在参股富通集团后表现非常活跃,2008年4月平安保险集团与富通集团签署协议,拟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但最终由于市场环境及其他状况影响,这桩交易胎死腹中。2008年6月,平安保险集团最终将持股比例锁定在4.99%,平安对持有富通股份总额为1.21亿股,总投资额达238亿元人民币。

然而好景不长,金融危机下平安保险集团所加盟的富通集团成为受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中国平安自从2007年斥资18.1亿欧元收购了富通集团4.99%的股权以来,截至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已经下跌了超过70%,2008年第三季度平安保险集团季度报表出现净亏损人民币78.1亿元,而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6.2亿元。导致平安集团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针对富通集团的投资计入人民币157亿元(合22.7亿美元)的减值准备。这一笔让中国平安当初为之兴奋的海外投资,目前已经宣告彻底失败。

富通集团股权重组对平安的影响

富通集团股权重组中各个股东之间的较量实质上是比利时政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博弈,其中也包括富通集团的大股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自2008年9月以来,富通发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比利时政府主导的。其实,摆在比利时政府面前只有三种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让富通自生自灭;第二个选择是注入更多现金将其收归国有;而第三个选择便是与法国巴黎银行重新商谈交易,给富通股东更好的收购条件。由于富通背负了太多债务,如果任由其自生自灭,富通破产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富通股份为比利时普通投资者所广泛持有,出于稳定社会的目的比利时政府不可能采纳第一种选择。而第二种选择将富通收归国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较冒险,而且在市场自由化的经济大潮下大有违反经济规律之嫌,因此比利时政府最愿意看到的境况就是第三种选择,即推动富通集团与巴黎银行的联姻。

从比利时政府与法国巴黎银行几次达成的协议看,比利时政府的意图在于将富通集团下属的富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同时以捆绑的形式再将富通剩下的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尽可能多地抛售出去,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自己在金融危机下的脱身。最有可能帮助比利时政府实现这一意图的便是法国巴黎银行,因为通过收购富通银行以后法国巴黎银行便获得了富通银行的绝对控股权,法国巴黎银行可以将吸储业务扩展到比利时和卢森堡,从而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银行。而且对于比利时政府捆绑出售富通集团资产管理和保险业务的交换,比利时政府势必还将对法国巴黎银行控股下的富通银行提供担保(例如目前协议中对持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损失提供最高达15亿欧元的担保)或者其他方面的便利(比如目前所承诺的允许富通银行在未来3年内发行由比利时政府承销的高达20亿欧元的股票)。

如果该协议得以实现,那么富通集团业务将由原来包括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个部分缩小成为仅剩下保险业务。平安保险集团先前计划的通过购买富通股权实现与富通集团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实现互补的算盘彻底落空。而且,即便重组后的富通集团仅剩下保险业务,这一业务也面临着受到杯羹的危险。因为富通比利时保险公司计划与由法国巴黎银行控股的富通银行签署有效期到2020年的分销合作协议,这使法国巴黎银行和富通集团在汽车和住房保险领域的合作可能性增加,富通的保险业务未必能做到独挡一面。

平安保险集团海外投资的反思

其实,平安投资富通存在两大败笔:

一是公司海外投资组合过于集中,对单一股票的投资金额过大。根据平安集团的公告,在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前提下其海外投资总额大约为330亿美元。其中,富通股票为238.74亿美元,占比72%;其他股票和基金投资为75.49亿美元,占比23%;现金及银行存款为5.8亿美元,占比5%。很明显,平安对其海外投资组合没有做到分散化投资,导致风险集中在富通集团的股票上。

二是公司在发现富通集团股票异常的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止损策略,导致损失扩大化。事实上,直到2008年5月份富通股价还表现良好,价格依然维持在17欧元左右,相对其成本价19欧元并不是很大。然而,到7月份初,股价已经滑落至10欧元,富通在这时进行了增资计划,平安还以8亿元人民币投入参股以维持4.99%的股权比例,之后富通股价便继续滑落。其实,平安若是能够及时行动,放弃继续同富通合作的想法,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的时候,将其所持有的富通股份迅速脱手,便不会导致后来的亏损200多亿美元了。

其实,中国海外并购的战略是好的,但是具体的战术尚待大力改善。中资金融机构和海外的金融机构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对海外投行的很多业务和流程都是一知半解。尽职调查经验的缺乏时中国海外投资的最大风险,没有了解业务和技术的专门人才,缺乏谈判和调查的经验。此外,中国的海外金融并购还会遭遇到市场、法律以及汇率变动的风险。

通过平安投资富通惨败的教训,国内金融机构在追求创新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应更加小心谨慎。即使投资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也要做细致的调查。而政府监管机构则应该完善海外投资并购的制度和程序,把好尽职调查最后一道关,尽力保护本国资本安全,维护本国金融安全。

一、海外投资首先应做好长期战略资产配置

在启动海外投资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规划,针对各种可能的风险采取应对措施,急于求成或过分关注短期市场时机的选择往往会导致投资的失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应该树立一种长期战略的眼光,在对国际经济和海外资本市场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做好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立足于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才是应遵循的核心价值目标。从国外金融机构的实践来看,资产配置通常按照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战略资产配置、中期战术资产配置和短期证券品种选择三个层次。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层次。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就是根据投资目标,确定资产分配的主要投资品种以及投资品种所占的比例。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按照先后顺序主要有三步:

第一,目标市场的选择。确定投资范围,明确投资组合里面可以包括哪些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哪些投资品种。考察一般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对经济周期的评判。经济周期景气程度的评判对于目标市场和投资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理论上,应该投资于经济繁荣周期国家的股票和经济衰退周期国家的债券。但是,现实中一个国家经济运转处于动态循环之中,对于本国经济周期的变迁尚难做到及时准确的评判,更何况对相对缺乏信息的别国经济周期的判断。一旦对于目标国家经济周期识别错误,长期战略资产配置就将面临整体错配的巨大市场风险。二是对国家或地区风险的评判。国家或地区风险主要是指政治、政策或突发事件的风险。即使非常看好一国或地区市场,但在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时也要充分考量国家或地区风险。三是对目标市场成熟度的评判。一国资本市场体系的规模、流动性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程度也是重要考察因素之一。

第二,估算投资品种的预期回报率、风险和品种间相关性大小。在目标市场选定之后,对于投资品种的选择就应测量预期收益和风险。国内企业在预期未来收益时,不应局限在以近几年的市场数据为主要依据,要尽量收集比较全面的信息数据。另外,在当前的海外投资中,还要特别注意对汇率风险的防范。目前,市场预期人民币将继续升值,且升值空间还比较大。这意味着如果海外投资收益率过低的话,海外投资项目不仅对企业效益没有贡献,最终还可能带来汇兑损失。因此,在设计海外投资方案时,应将汇率风险的规避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第三,投资最优化选择。利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配置优化模型,找出在每一个风险水平上能提供最高回报率的投资组合,即找出“有效投资组合边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绝不是指企业领导的主观意志,应该是对企业负债特点和外汇资金性质的综合反映。此外,风险偏好的评估还需要重点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或资本运作策略,因为大规模的业务拓展或并购对企业现金流变动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海外投资的具体模式的双重考虑

在次贷危机中,欧美众多著名金融机构深陷泥潭,损失惨重。但美国的高盛公司就是难得的赢家。投资银行向来的做法都是客户有投资机会的时候,要求分享收益;但在出售风险产品的时候,却把风险全部丢给客户,利益留给自己。高盛公司在次贷危机关键时刻的做法就是这样的。这对目前正在开展海外投资的国内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警告:不能把海外投资的希望全寄托在国际性机构的外包服务上。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和对海外市场的不了解,一直以来国内企业都通过借助国际性金融机构提供境外投资管理服务,以期提高收益率和有效控制风险。从整体战略资产配置的角度,将部分品种的投资外包给境外机构管理本来无可厚非,也是走向海外市场的现实途径,但如果将海外投资事务全权外包,在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方面也过分倚重境外机构的投资建议,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产生潜在的危险。从长期的战略角度出发,大的中国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直接开展海外投资业务的能力,这不仅是适应国内外汇资金海外投资需求迅速增加的需求,也是真正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需要。在此领域中国金融机构还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臭氧髓核溶解下一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