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破产

2024-08-22

保险公司破产(精选12篇)

保险公司破产 篇1

保险公司破产较之普通商业组织破产, 其牵涉面一般更为广泛, 涉及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在保险公司破产程序中, 既有保护广大普通被保险人的要求, 又有保护保险公司债权人的要求;如果保险公司是上市公司, 同时还涉及股东, 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等。因此, 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都会在程序上对保险公司的破产设置更多的要求。在具体法律适用上, 究竟是适用一般法 (破产法) 还是特别法 (保险法) , 各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也有所不同, 或者说侧重点不一样。有的规定直接适用一般法 (破产法) , 有的规定适用特别法 (保险法) 。我国的做法, 可以说是以一般法 (破产法) 为基本前提, 以特别法 (保险法) 为适用手段, 即在符合一般法 (破产法) 规定的前提下, 以特别法 (保险法) 为具体的破产程序。

一破产法和保险法破产标准的比较

我国破产法对于企业破产标准, 采用的是一元标准, 即企业财产标准, 比较企业财产和企业债务之间的关系, 当企业财产不足以偿付企业债务时, 即可符合破产标准。通过考察破产法第二条规定, 即可得到印证:“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 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 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 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从本条规定可以看出, 企业破产的标准以企业对企业债务的清偿能力为依据, 其本质就是以企业财产为依据, 因为清偿能力必然就是财产能力。财产能力, 本质上就是财产权的支配能力。而财产权是指“法律对于经其认可的财产关系保护的最基本方式是赋予财产控制者一种法定权利, 我们通常称之为财产权” (1) 。

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公司破产标准, 采用的是二元标准, 即企业财产标准和违法经营标准, 通过考察法条具体规定来讨论。

首先, 来考察保险法第九十条规定, 本条规定采取的是财产标准:“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 本条规定的破产标准与破产法的标准完全一致, 采用的都是以企业财产为标准, 即保险企业的财产不足以偿付企业债务之标准。同时, 我们考察保险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被整顿、被接管的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本条强调的也是必须符合破产法规定的财产标准, 方可强令保险公司破产。

其次, 考察保险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保险公司因违法经营被依法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 或者偿付能力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标准, 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保险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的, 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并公告, 依法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可见本条规定了违法经营标准, 即使保险公司虽然不存在财产偿付能力问题, 但是因为违反有关保险行业经营的行政法规, 被行政监管机构通过采用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方式, 强行把保险公司拖入破产清算程序。

综上, 我国保险公司的破产标准采用的是二元标准。本文认为, 该二元标准突破了破产法的基本原则, 有违破产法的基本精神。破产法判断一个商业企业是否达到破产, 采用的唯一标准是财产标准, 即以企业财产是否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唯一标准, 此外别无其他标准。

二我国保险公司破产标准存在的问题

按照保险法的规定, 我国保险公司破产采用二元标准, 但是由于保险法并没有规定“违法经营”的具体情况, 也就是说, 在具体操作中, “违法经营”的标准难以把握和执行。

1. 保险监管机构无权制定保险公司“违法经营”的标准

根据破产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采取接管、托管等措施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 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从法条的基本思想看, 本法条是授权性立法, 但是, “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 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该法条权力的被授予者是国务院, 而不是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仅仅有权“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也就是说, 如果保险监管机构无权对保险公司实施破产制定规章, 实施破产问题必须通过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制定相关行政规章。这就意味着, 保险监管机构无权确定保险公司“违法经营”的标准, 只能有国务院来通过立法规定。

目前, 针对保险公司破产,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制定的部分规章, 比如2008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2008年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2005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这些部门规章虽然对明确保险公司“违法经营”的标准有一定帮助, 但是, 由于其法律位阶低, 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2. 破产申请前置程序是否有必要

保险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保险公司因分立、合并需要解散, 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后解散。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除因分立、合并或者被依法撤销外, 不得解散。保险公司解散, 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从本条看出, 保险公司解散必须经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方可进入清算程序, 可见“批准”是解散的前置程序。

再看保险法第九十条:“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可以看出“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是保险公司进入破产程序的前置条件。

对比我国破产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本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出现重大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采取接管、托管等措施的, 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以该金融机构为被告或者被执行人的民事诉讼程序或者执行程序。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 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本法条包括两个“可以”, 也就是说, 保险监管机构完全可以抛开保险公司股东会 (或者股东大会) , 可以直接作为申请人向法院申请保险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当然, 也就意味着保险监管机构可以不作为, 也就是说, 保险公司的股东在公司破产问题上无法自我处理。意味着保险公司破产申请的前置程序, 不论是债权人还是公司股东都无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保险公司破产, 该权力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垄断。有人认为, 金融机构有别于一般的企业, 从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的全过程均处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有关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规范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在具体制度和措施方面也有诸多区别于一般破产制度之处, 因此在一般法的框架之下并不能解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问题, 应当另行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法或金融机构破产条例。 (2) 有人则认为, 目前我国立法对金融机构的破产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规定, 新破产法应当专设一章对金融机构的破产偿债程序做出特别规定, 从而为我国对未来金融机构的破产进行特殊处理打下基础。 (3)

本文认为, 目前的保险公司破产制度反映了行政权力中心主义, 表明金融监管机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充满了自负和对司法机构能力的不信任, 也体现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隐忍妥协。“当然, 对于监管的内容, 应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国情做出科学合理的界定。” (4) 这也许是当前国情之下的无奈之举。本文认为, 保险公司破产制度不应该比其他行业企业的破产制度享有法外治权, 否则其他行业也有理由越过破产法的标准, 从维护法治权威和法制统一的角度看, 实在没有必要对金融行业之破产制度独开一面。

3. 破产管理人的产生问题

由于破产管理人直接负责破产程序的执行, 因此, 破产管理人如何产生, 对于破产程序中的各方利益关系人十分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各方的切身利益。保险法没有明确破产管理人, 也没有明确对整顿人员做出规定。实际上, 当保险公司被迫进入破产程序时, 无论是大股东、债权人和广大的被保险人, 都难以影响破产程序的进程, 一切都有保监会来主导。如果完全排斥大股东、债权人和广大被保险人在破产程序之外, 在破产程序中对各方的利益是不利的。保险法第九十四条给出了不错的办法:“保险公司, 除本法另有规定外,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因此, 建议参照公司法的规定和破产法的规定, 在组建保险公司的破产管理人时, 由保险监管机构指定的人员和其他代表人员共同组成, 这样既可以减少行政机构的肆意和专断, 又可以保证公开透明, 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股东、债权人和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由于保险公司的破产清算有其专业特殊性, 也可以考虑参照专业破产管理人的制度, 例如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证券投资者保护公司, 英国的银行保护协会等都具有专业化的破产清算职能。专业破产管理人独立于保险监管机构、破产公司股东、债权人和被保险人之外, 更有助于破产清算程序的公平。

三对我国保险公司破产标准的建议

1. 采用一元破产标准

目前, 保险法对保险公司破产采用的是二元破产标准, 但是由于其中的“违法经营”标准界定不明, 且以行政标准替代法律标准, 可操作性不强, 建议采用和企业破产法完全一致的标准, 以企业财产为破产的唯一标准, 可以使保险监管机构远离干预企业自主权的是非之地。

对于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危机或者违法经营, 采取必要的挽救措施, 尽可能地保护债权人、公司股东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是很多法治国家的做法。我国保险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 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险公司达成转让协议的, 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接受转让。”本法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破产程序中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侧重保护, 但是对于债权人、公司股东的保护同样也应该一视同仁。

2. 明确“违法经营”的条件

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法治制度看, 普通商事公司的破产标准只有一个:财产标准, 无论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还是“资不抵债”, 背后的实质问题都是财产问题, 财产问题是企业破产的唯一前提。而我国保险公司的破产标准还有第二个标准即“违法经营破产标准”, 即有保险监管机构决定保险公司破产的行政监管标准。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于企业破产标准采用的也是以财产作为破产的唯一标准, 并没有针对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规定第二个破产标准。但是, 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五十条:“保险公司因违法经营被依法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 或者偿付能力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标准, 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保险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的, 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予以撤销并公告, 依法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既然保险法赋予了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以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之方式强迫保险公司破产的权力, 在没有修改保险法之前,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我们只能想办法完善“违法经营”破产标准的具体条件, 尽可能在现行的制度安排下, 让各方在明确的规则之下进行博弈, 以便尽可能地保护各方的利益。

3. 废除保险公司破产申请的前置程序

我国保险法在保险公司破产申请前置程序方面, 给予保险监管机构唯一的决定性权力。这种唯一的前置性决定权体现在保险法第九十条规定:“保险公司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情形的, 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保险公司或者其债权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该保险公司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也就是说, 保险监管机构是否决定同意, 保险公司和债权人都无法预期, 这样不利于市场主体形成合理的预期, 容易引发投机, 导致监管者的威信受到损害。如果监管机构拖延不决, 可能会导致很多保险公司破产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置, 致使资产恶化加剧, 又或者久救不活, 浪费大量资源, 丧失处置公司资产的最佳机会。如果监管机构的消极状态, 延误保险公司破产的处理与控制。

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垄断保险公司破产的前置程序, 完全排斥其他市场主体的破产请求权, 于法理上是讲不通的。可以考虑对保险公司破产前置程序进行修改, 破产程序的启动以保险监管机构为主导, 因为保险监管机构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 能够做出合乎专业理性的判断;另一方面, 保险监管机构负有维护市场稳定和保护各方利益的义务。但是, 在保证监管机构合法行使破产申请权的前提下, 又要防止监管机构怠于行使权力。因此, 有竞争性的破产机制才是最有效率的, 也就是说, 保险公司破产程序中, 不应该限制法院的管辖权, 法院应该同时也有受理债权人或者股东申请保险公司破产的权力。有竞争性的启动破产申请程序, 可以减少保险公司价值的损耗,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有助于防止监管机构的不作为或者权力滥用, 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这样, 行政性和司法性的启动制度互相激励, 保险公司破产程序就会更加符合确定性、效率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原则, 保证破产程序公正和效率;最终既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 又有利于维护保险市场各方主体的权利。

“法最终只能是能够实际执行的、权利 (权力) 义务 (职责) 规范的、综合社会效果最佳的边际均衡。” (5) 只有平衡行政监管权和司法管辖权, 创造竞争激励制度, 不使天平向任何一方偏斜, 才能使法律精神更好地得以实现。

摘要:我国破产法对于企业破产标准, 采用的是一元标准, 即企业财产标准, 当企业财产不足以偿付企业债务时, 即可符合破产标准。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公司破产标准, 采用的是二元标准, 即企业财产标准和违法经营标准。本文认为, 该二元标准突破了破产法的基本原则, 有违破产法的基本精神。破产法判断一个商业企业是否达到破产, 采用的唯一标准是财产标准, 即以企业财产是否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唯一标准, 此外别无其他标准。有竞争性的启动破产申请程序, 可以减少保险公司价值的损耗,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同时, 有助于防止监管机构的不作为或者权力滥用, 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这样, 行政性和司法性的启动制度互相激励, 保险公司破产程序就会更加符合确定性、效率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原则, 保证破产程序公正和高效;最终既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 又有利于维护保险市场各方主体的权利。

关键词:保险公司破产,违法经营,二元标准,一元标准

参考文献

[1]罗韵轩.从西方保险公司破产反思我国保险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建设[J].上海保险, 2003 (5)

[2]孙立娟.保险公司破产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保险研究, 2009 (6)

[3]赵瑾璐、张小霞.保险业的风险及化解思路[J].金融证券, 2003 (l)

[4]陈彬.对保险公司破产问题的初探[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1)

[5]刘连生.论保单持有人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保险保障基金[J].金融与保险, 2006 (7)

[6]刘俊.论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在保险公司破产程序中的法律地位[J].理论界, 2010 (6)

保险公司破产 篇2

公司破产法律程序

公司破产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审理和裁定才能确认,不经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自身不能进入破产程序。

1.破产申请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公司破产必须有申请,申请人可以是公司自己,也可以是其他债权人公司自己申请时,主要是认为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无法再继续经营。债权人申请时,主要是认为债务公司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已出现资不抵债。尽管法律有如此规定,但在我国,绝大多数是公司自己申请破产,几乎很少有债权人申请破产。

2.法院裁定受理

公司或者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后,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的,需要指定破产管理人。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需要在人民法院报上公告案件受理情况,告知公司债权人在指定期间内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同时通知第次债权人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根据法律规定,债权申报期间最短为30天,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最长为90天。

对于公司账目中记载的已知债权人,人民法院以书面的方式通知其中报债权,通知可以邮寄、转让等方式送达,告知已知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时间、方式,以及在申报债权时需要携带的材料。

3.指定破产管理人

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原有的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监事等人员不再行使原有职权,公司需要交给破产管理人管理。

破产管理人可以由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评估机构,以及清算事务所担任。但是,并不是上述所有的中介机构都可以担任破产管理人,只有在当地高级人民法院破产管理人名册中备案的中介机构才能担任破产管理人。因此,在公司破产立案后,由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在破产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破产管理人,并由破产管理人接管破产公司,处理破产事务。破产管理人对外代表公司,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破产公司涉诉时,仍然以公司作为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破产管理人只作为代表人参加诉讼,破产管理人的负责人具体签署相关的法律文件,如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4.破产管理人接管破产企业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破产管理人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破产企业,负责破产企业的清算、重整或者和解。破产企业的日常事务都由破产管理人决定。

破产管理人对破产企业的接管是全面的接管,包括接管破产企业的营业执照洛种公章、账簿、合同、流动资金、劳动人事档案等资料;接管破产企业的财产,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行使处分权;决定破产企业是否继续经营,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是否继续履行;委托拍卖机构对破产财产进行拍卖,拟定分配方案,对破产财产进行分配等重大事项。

5.审计、评估

破产企业管理人由非审计、评估机构担任的,需要委托审计、评估机构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企业的财产价值,为下一步的财产处置提供依据。

6.接受债权申报

公司的债权人自公告之日起,或者自接到债权申报通知书之日起即可向破产管理人申报债权。人民法院立案受理破产案件后,应在人民法院报上公告,管理人根据债权人的申报制作债权登记表,记录债权人的申报情况,包括债权人名称、债权数额、债权形成时间及形成原因等。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7.召开债权人会议

由于公司破产清算,可能使债权得不到清偿,或者得到清偿的比例极小。因此,法律规定债权人会议是破产程序中的最高权力机构。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行使表决权。

债权人会议的法定职权有以下几项:

(l)核查债权,确认债权人申报的债权是否真实有效;

(2)申请人民法院更换破产管理人,审查破产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

(3)监督破产管理人;

(4)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5)通过重整计划;

(6)通过和解协议;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7)通过破产财产的管理方案;

(8)通过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

(9)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10)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债权人会议行使的其他职权,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2以上。但是,破产企业的重整方案及和解方案,需要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2/3以上。债权人会议一般由债权人会议主席主持,债权人会议主席往往由最大的债权人担任。

8.变价破产财产和分配

变价破产财产是破产程序中的核心环节,只有破产财产变价后,才能实现破产成本的支付以及对公司债权的清偿。破产管理人制作财产变价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根据债权人会议作出的决议变价破产财产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2条第1款的规定,变价出售破产财产应当通过拍卖进行;但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由破产管理人委托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拍卖机构进行拍卖国有企业破产的,也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拍卖对于价值量较小的破产财产,通过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可以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变价。

破产财产变价后,由破产管理人制作分配方案,根据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进行分配。分配方案同样需要经过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破产财产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分配:

(1)有担保的债权;

(2)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

(3)欠福的职工工资、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以及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等;

(4)公司所欠税款;

(5)普通债权

9.破产程序终结

财产分配完成后,破产管理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终结,法院收到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申请后,可“裁定终结破产程序,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不再清偿。

公司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咨询电话的帮助。

来源:(公司破产法律程序http://s.yingle.com/y/gs/349634.html)

精彩推荐:

商业贿赂治理之小民心态http://s.yingle.com/y/gs/601411.html 妨害清算罪的构成及其概念http://s.yingle.com/y/gs/601410.html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http://s.yingle.com/y/gs/601401.html 广东多家企业被查出生产塑化剂食品http://s.yingle.com/y/gs/601397.html 海尔电器购海尔商城旨在集团上市http://s.yingle.com/y/gs/601396.html 十起商业贿赂犯罪案件http://s.yingle.com/y/gs/601394.html 法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要求http://s.yingle.com/y/gs/601393.html 单位虚假出资罪实行的是双罚制原则http://s.yingle.com/y/gs/601386.html 深发展称与平安银行的重组事宜获审核通过http://s.yingle.com/y/gs/601382.html 大润发决定与欧尚合并赴港上市http://s.yingle.com/y/gs/601380.html 什么是妨害清算罪http://s.yingle.com/y/gs/601379.html 一人能否同时担任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定代表人http://s.yingle.com/y/gs/601378.html 侵犯商业秘密罪如何追诉http://s.yingle.com/y/gs/601371.html 夺得惠宝房地产69股权http://s.yingle.com/y/gs/601367.html SOHO中国6亿美元旨在扩大收购http://s.yingle.com/y/gs/601365.html 采取违反公司法(2017最新)的手段才构成犯罪http://s.yingle.com/y/gs/601364.html 为什么不是仅对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http://s.yingle.com/y/gs/601363.html 商业秘密侵权案中如何认定‘不为公众所知悉’http://s.yingle.com/y/gs/601356.html 中信银行A股配股发行正式启动http://s.yingle.com/y/gs/60135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燕京啤酒提价不会影响品牌竞争力http://s.yingle.com/y/gs/601350.html 商业秘密的损失该如何计算http://s.yingle.com/y/gs/601348.html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与非罪的界限http://s.yingle.com/y/gs/601346.html 抽逃注册资金罪的成立http://s.yingle.com/y/gs/601338.html 交行决议赴港发行债券拟发行人民币100亿元以内http://s.yingle.com/y/gs/601335.html 中新地产前主席郦松校涉财务欺诈http://s.yingle.com/y/gs/601334.html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及信息披露案例及其启示http://s.yingle.com/y/gs/601333.html 公司增资,减资的最新规定(2017)http://s.yingle.com/y/gs/601331.html 股东侵占公司货款同样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http://s.yingle.com/y/gs/601324.html 龙头房企主动出击“万保金招”半年销售1234亿http://s.yingle.com/y/gs/601320.html 标普再鸣希腊违约警报救助机制拖累“出资大户”http://s.yingle.com/y/gs/601319.html 商业贿赂被刑事判刑http://s.yingle.com/y/gs/601318.html 公司利润分配顺序http://s.yingle.com/y/gs/601317.html 单位犯罪的处罚http://s.yingle.com/y/gs/601310.html 论股权http://s.yingle.com/y/gs/601306.html 今日财经证券要闻及简评http://s.yingle.com/y/gs/601305.html 保险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yingle.com/y/gs/601304.html 哪些人不能当法定代表人http://s.yingle.com/y/gs/601303.html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操作法律实务指南http://s.yingle.com/y/gs/601296.html 汇金拟在国泰君安上市前转让股权http://s.yingle.com/y/gs/601292.html 京山轻机设立投资公司http://s.yingle.com/y/gs/601291.html 各部委反商业贿赂方法政策http://s.yingle.com/y/gs/601290.html 公司股东对公司享有哪些方面http://s.yingle.com/y/gs/601288.html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http://s.yingle.com/y/gs/601280.html 企业合同内部管理制度http://s.yingle.com/y/gs/60127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万科上半年销售656.5亿元超2017年全年http://s.yingle.com/y/gs/601274.html 我国有专门就法定代表人问题作出规定的法规吗http://s.yingle.com/y/gs/601272.html 反商业贿赂新动态http://s.yingle.com/y/gs/601271.html 妨害清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http://s.yingle.com/y/gs/601264.html 中国石油“失踪”油料查出最终“归宿”http://s.yingle.com/y/gs/601261.html 万科中海等6巨头前5个月销售额大涨近九成http://s.yingle.com/y/gs/601260.html 资本公积金成最后晚宴http://s.yingle.com/y/gs/601259.html 证券法英文版http://s.yingle.com/y/gs/601257.html 资本公积金花光扭亏还剩啥招http://s.yingle.com/y/gs/601249.html 太平洋保险快速应对汛期多发灾害http://s.yingle.com/y/gs/601246.html 华为为员工加薪击破降薪传言http://s.yingle.com/y/gs/601244.html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公司在净资产出现巨额赤字情况下如何进行验资的复函http://s.yingle.com/y/gs/601243.html 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http://s.yingle.com/y/gs/601242.html 证券法英文版http://s.yingle.com/y/gs/601235.html 7.05晚间游资私募内部交流传闻揭秘http://s.yingle.com/y/gs/601232.html “中报第一股”江铃汽车8日亮相http://s.yingle.com/y/gs/601230.html 商业银行如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http://s.yingle.com/y/gs/601228.html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http://s.yingle.com/y/gs/601227.html 办理减资登记后未出资股东的责任http://s.yingle.com/y/gs/601219.html 沃尔玛中国区人事继续动荡的深层原因http://s.yingle.com/y/gs/601216.html 东阿阿胶称提价传闻不实http://s.yingle.com/y/gs/601215.html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量刑标准http://s.yingle.com/y/gs/601214.html 什么是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罪http://s.yingle.com/y/gs/601213.html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与非罪的界限http://s.yingle.com/y/gs/60120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银监会将加强担保公司监管http://s.yingle.com/y/gs/601202.html 大连物流业突破瓶颈须政策支持http://s.yingle.com/y/gs/601200.html 法定代表人违反章程或法律,给公司或股东造成损失,可否要求赔偿http://s.yingle.com/y/gs/601199.html 什么是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http://s.yingle.com/y/gs/601198.html 公司企业会计反映职能的再认识http://s.yingle.com/y/gs/601192.html 沙特富豪拟增持汇控股权http://s.yingle.com/y/gs/601188.html 受四季度业主变化影响62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出现修正http://s.yingle.com/y/gs/601187.html 公司法(2017最新)减资的方法http://s.yingle.com/y/gs/601186.html 哪些行为属于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http://s.yingle.com/y/gs/601185.html 商业贿赂行为中的接受贿赂的一方是否限于交易相对人http://s.yingle.com/y/gs/601176.html 国美欲想收购五星电器苏宁表赞成http://s.yingle.com/y/gs/601172.html 华为5亿元赠送好意被英方谢绝http://s.yingle.com/y/gs/601171.html 什么么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http://s.yingle.com/y/gs/601170.html 单位犯罪的定罪http://s.yingle.com/y/gs/601169.html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归责原则http://s.yingle.com/y/gs/601162.html 海陆重工涉嫌瞒报重大投资停牌澄清http://s.yingle.com/y/gs/601159.html 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http://s.yingle.com/y/gs/601158.html 制定《公司法(2017最新)司法解释(二)》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http://s.yingle.com/y/gs/601157.html 减资公告格式http://s.yingle.com/y/gs/601155.html 有公章无法人签字http://s.yingle.com/y/gs/601147.html 新闻集团(NewsCorporation)4.15亿英镑收购英国电视制片公司http://s.yingle.com/y/gs/601144.html 零供关系规范或影响大型零售供应商http://s.yingle.com/y/gs/601143.html 各部委反商业贿赂方法政策http://s.yingle.com/y/gs/601141.html 印美合资电厂成烧钱无底洞美公司要印度赔12亿http://s.yingle.com/y/gs/60114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公司减资的法定步骤http://s.yingle.com/y/gs/601132.html 搜房控股拟推进房地产电子商务发展http://s.yingle.com/y/gs/601128.html 股价跌致中国传动深陷股权对赌泥潭http://s.yingle.com/y/gs/601127.html 美国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要求http://s.yingle.com/y/gs/601126.html 什么条件下可以执行公司股东http://s.yingle.com/y/gs/601125.html S武塑料‘资产捐赠资本公积金转增’=10送3.08股http://s.yingle.com/y/gs/601117.html 弱市“金手铐”频出友阿股份股权激励行权条件过低http://s.yingle.com/y/gs/601114.html

又一个航空公司要破产 篇3

自9·11重创美国航空业以来,美国航空公司(下称美航)一度是全美极少数没有申请过破产保护的航空公司,现在,它也撑不住了。

11月29日,美国航空公司的母公司AMR集团申请破产保护。此时AMR公司上市资产为247.2亿美元,负债为295.5亿美元。而且航空业明年的预期利润低于1%,这意味着美航几乎没有获得重大业绩回升的可能。

以常旅客数量计,美航一度是全球第一大航空公司,在近年全球航空业经历了一系列大并购之后,它才从这一宝座上跌落下来。而经济的持续低迷和劳工成本的高昂,则让这家公司近年连续亏损。

在过去的3年中,美航一直致力于与其劳工续签减资协议,但最近失败了。自9·11之后因为日子难过,2003年其员工曾作出16亿美元的工资妥协以帮助东家,好不容易2006年和2007年重回盈利,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将其拖入亏损泥潭。这次员工不愿意再妥协了,他们想重新争取那部分工资。

美航目前是全美人力成本和运营支出最高的航空公司。它拥有9万名员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其高达78亿美元的养老金支出以及与工会重新谈判薪资协议。

据航空预测公司首席分析师沃尔·康德测算,美航每架客机每小时的劳工成本为3008美元,而美联航是2801美元,达美航空是2587美元。后两者劳工成本的降低,即得益于破产保护,没有经历过这一遭的美航成為全美唯一必须支付雇员养老金的空运商。

达美航空公司2005年申请破产保护,19个月后走出破产保护,在2008年收购了西北航空公司之后,超过美航成为全球第一;美联航从2002年到2006年都处于破产保护,是破产保护时期存续最长的航空公司,随后在2010年收购了美国大陆航空公司。

《美国破产法》第11章破产保护条款可以让受到破产保护的公司自由出售资产以及免除相关义务。其另一好处则在于速度,它使得很多合约的双方都能够重回谈判桌,重新拟定条款。

现在,存活下来的航空公司得以提高票价,找到各种途径以增加营收。比如增加货运业务、缩减航线等。20 02年以来,全美每英里座位数量上升了48%,但只有美国航空一路向下,自2002年起,每英里座位数量减少了12%。

美国航空很难与那些更具竞争性的对手抗衡。它也在做出努力,比如升级其国内机队,它也希望与日本航空和英国航空的结盟能够帮助其增加营收。但这些都还不够,如今它寄望于像这些竞争对手一样,借助“第11章”重订劳工合约,摆脱债务,最好能够削减它无法承担的养老金义务。

论公司破产程序 篇4

(一)破产申请的提出。

我国实行的是绝对的破产申请主义,即破产程序只能由法定破产申请权人提出申请而开始,法院不得依职权主动开始破产程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条,以下简称《破产意见》)。根据《破产法》及《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均可依法提出破产申请。由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特殊性,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权受到严格限制。国发[1994]59号文指出,试点城市实施企业破产,必须首先安置好破产企业职工。如从反面解释,没有安置好破产企业职工的,就不能实施破产。又据国发[1997]10号文补充通知的精神,未列入兼并破产和解困企业名单的企业也不能申请破产,人民法院可按[1997]2号文的规定,以其不符合受理条件而不予受理。《破产法》第8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申请宣告破产。”可见,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作为债务人的企业即使达到破产界限,也不得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这样看来,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权能否行使完全取决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愿,从而使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权流于形式。

(二)破产申请的受理。

1. 严格审查破产企业是否具备破产资格

根据我国《破产法》、《公司法》、《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只要申请或被申请的破产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比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等,被认为其具备了破产主体资格的,予以受理。但对于以下两种情形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原则上不予受理:一是公用企业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助或采取其他措施帮助清偿债务的;二是取得还债担保,并能够从破产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清偿债务的。对那些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分支机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申请破产的,因其不具备法定的主体资格,则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2. 审查破产企业是否达到破产界限

破产界限,即破产原因、破产条件,是指法院在何种情况下可宣告债务人破产的状态,也是法院判断是否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标准和理由。对于破产条件,《破产法》第3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民事诉讼法》第19章规定:“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有的债务人尚未达到破产界限,便通过人为因素,造成达到破产界限的假象,目的是为了破产逃债。根据《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1条的有关规定,可从以下三方面审查是否已达到破产界限:一是不能清偿的债务必须是期限已届满,并经债权人请求清偿;二是不能清偿的债务必须是到期的全部债务而非某项债务不能清偿;三是债务人对现有的债务在客观上毫无办法,而非主观上不能。以上三方面的审查,无论是债务人申请,还是债权人申请,均应提供相应的证据,以确认债务人是否达到破产界限。

二、破产的和解与整顿

1986年我国在制定企业破产法的时候,起草者就曾经提出这样的设想:“对达到破产界限而有可能挽救的企业,通过与债权人达成延期减免还债的协议,并经人民法院裁定认可后进行整顿(简称法定整顿),力争使其恢复生机和活力。”按照当时的草案规定,达到破产界限的企业,可以请求调解整顿;调解整顿方案经债权人会议通过,并经监管会审查后,由法院作出裁定;监管会由法院任命,负责监督整顿,并向法院报告工作。遗憾的是,在草案的审议过程中,由于迁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依赖行政权力的思维定式,这一设想被否定了,并且被代之以包办主义的、现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无效的行政整顿制度。

我国破产规范中设立了和解与整顿制度,作为破产开始后、宣告破产前可由当事人选择的一种程序,而不是破产的必经程序。然而,这一制度仅在《破产法》中得以体现,显然只能适用于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法人尚无法适用,且《民事诉讼法》中也未作具体规定。非国有企业在濒临破产时,如果有整顿复兴的希望,我们认为,债务人可与债权人达成和解协议,也可根据和解协议进行整顿。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其整顿程序可以参照适用《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但是,由于非国有企业在性质上,以及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具有不同于国有企业的特点,因此,对这类企业的破产整顿时,不能完全适用企业破产法中整顿制度的所有规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不损害债务人和各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灵活地处理那些不宜直接援用的事项。如在对私营企业或无主管部门的企业整顿时,整顿的申请可由企业提出,整顿的主持人可由人民法院或债权人会议选任。

和解协议一旦公告即具有法律效力。对企业进行整顿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且期间不得发生以下几种情形:不执行和解协议的;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债权人会议提出终结的;在法院受理案件前6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企业有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自己的债权等行为。经过整顿(和解),企业能够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终结该企业的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

三、破产清算

(一)清算组的组成。

破产清算组,这一机构有的国家称之为破产财产管理人,有的国家称之为受托人,我国《破产法》称之为清算组,《民事诉讼法》中称之为清算组织,这就表明,我国现行有关破产的法律规定中,不允许一个人成为破产清算者。《破产法》第24条第2款规定:“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清算组可以聘任必要的工作人员。”我国《公司法》第189条规定:“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二)破产财产。

破产财产,是依照破产法的规定宣告破产时,为了满足所有破产债权人的共同需要而组织管理起来的破产企业的全部财产。根据《破产法》第28条的规定,破产财产由下列财产构成:宣告破产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破产企业在破产宣告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取得的财产;应当由破产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三)破产清偿。

根据《破产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目前还包括法律、法规规定应付职工的其他费用);破产企业所欠的税款;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只有清偿完第一顺序后,才能清偿第二顺序,依法类推。

公司破产的申请书 篇5

年 月 日, 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东会决议(因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因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发生)而决定解散,并在 年 月 日成立了本清算组。本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为

元,债务为 元,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根据《公司法》第196条的规定,特向贵院申请,请贵院依法宣告 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宣告破产后,本清算组即将清算事务移交贵院。

附件:

1. 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2. 股份有限公司财产清单;

3. 股份有限公司债权债务表。

股份有限公司

清算组 (公章)

组长 (签名)

从美国一家信用卡公司破产说起 篇6

儿子说,恰恰相反,美国的信用卡公司是建立在“无信用”的基础之上,它的利润对象就是那些“无信用”的人,赚的就是他们“无信用”赔偿金。没有美国人的“无信用”,就没有美国的信用卡公司。

我皱眉思考,问,那银行呢?儿子说,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走的是完全相反的两条赚钱路。银行是靠信用生存。银行用低息从储户手里吸收来存款,再以较高的利息放贷出去。贷款的人,遵守信用,准时将本金和利息一并偿还。银行赚取了中间的利息差,如此循环,维持了银行的正常运转。

而美国的信用卡公司,从娘胎里出来,打的就是无信用人的主意。

它从银行里低息贷款,以无利息的方式吸引客户。客户可以无利息地使用卡里的资金,但必须准时归还。逾期不还,就要偿付高出几倍贷款利息的罚金。如期归还借款的人,白花钱不说,还不用付一分利息。而失去信用的人,却要支付大笔违约赔偿。两项相抵,若有盈余,就是信用卡公司的红利。

但如果在中国,这样的信用卡公司根本无法生存。尽管中国人现在的消费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量入为出”的花钱方式已经深深渗入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借钱花的人有,今天花明天钱的人也很多,但多数人心中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中国人不想让债务永远压在身上。

美国人就不同了,只要有人借,他们就敢花。什么时候还,能不能还上,也许他们还没有想过。

有些中国人羡慕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曾编过两个故事。说一个美国老太太,开始工作就贷款买了房,到她临死前,贷款还清了,她也享受了一辈子。

另一个中国老太太,开始工作就攒钱,临死前,她说,我可以买房子了,但她却没有享受的时间了。

从上面两个故事看,美国老太太很会生活,消费理念高妙。可编故事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中间贷款买房的人失了业,得了病怎么办?我亲眼所见,儿子居住的那个小区,有两户人家因为还不起贷款,房子让银行收走了。

美国许多中低收入家庭,利用了信用卡公司想在他们身上赚钱的投机心理,明目张胆钻信用卡公司的空子。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手中往往有几张或十几张信用卡,大把大把地花钱。有的人,恶意骗来多张信用卡,吃喝玩乐将钱挥霍一空后,把家一搬,逃得无影无踪。就是“犯事”了,也只能用班房的刑期抵债。

我们想想,如此不讲信用的人多了。信用卡公司哪有不破产的道理。

这些年,美国一些“高明”的经济学家经过策划运作,由实体型经济逐渐转向了虚拟型的经济。产石油的井封了,产稀土的矿关了,钢铁业、制造业都转移到了国外。他们占据了世界金融中心的位置,靠钱玩钱,靠钱生钱。结果,自己把自己玩乱了,“两房”危机,雷曼兄弟和美林公司相继破产,爆发了祸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每一个美国小孩生下来就背着数万美元的债务。

美国人借钱花习惯了,恨不得将全世界都变成他们的信用卡公司。“世界信用卡公司”吃的亏越多,美国人越佩服自己有本事。别人付出的是血汗,他们付出的却是机器里印出来的绿纸。美国信用卡公司的创始人,把事业的根基建立在“无信用”之上,他们盘算的是,无信用的人越多,他们的利润越丰厚。但任何事情,过了临界点,就走向了它的反面。靠这样的“无信用”人支撑的公司最终能不破产吗?

保险公司破产 篇7

关键词:新破产法,上市公司,破产重整,问题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破产法》, 新《破产法》为企业退出市场提供了制度规范, 其中破产重整制度作为新破产法中一大制度创新, 使得破产法成为一部拯救企业法。

破产重整是指不对无偿付能力债务人的财产立即进行清算, 而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 制订重整计划, 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 债务人按一定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清偿债务, 同时债务人可以继续经营其业务的制度。

虽然新破产法将破产拯救的对象覆盖所有的企业法人类型申请破产重整的主要是上市公司, 但是截至目前, 在实践中实施破产重整的主要以上市公司为主。截至2009年9月底, A股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共有53家, 这些公司中, 已有部分公司公布重组计划, S*ST北亚、S*ST朝华、*ST丹化、S*ST光明、*ST深泰、*ST宝硕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破产重整。自《破产法》实施不到一年, 已经有不下10家上市公司走上破产保护之路, 还有不少公司已经通过破产重整完成了债务重组, 并成功挽救了公司。根据新破产法目前所有的上市公司破产案件都可以适用挽救程序, 即重整程序, 因此在实践中没有一家直接进行破产清算。由于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大、涉及投资主体众多、对地方经济影响大、涉及的社会利益大的特点, 这就使得我们应该更为慎重地考虑上市公司的重整问题, 因此研究达到破产原因的上市公司在进行破产重整的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实践问题意义重大。

二、对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实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分析

(一) 法院在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的职能

1.法院受理破产重整案件中“破产重整原因”的确定。法院在受理重整案件中, 要准确把握申请重整的条件, 除了“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和“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情况之外, 还包括“可能丧失清偿能力的”情况。只要企业满足重整条件, 就应该受理, 在实践中, 有些法院认为公司的净资产仍然为正值就不予受理, 这样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

2.法院对于重整计划的审查是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如果采用形式审查, 可能会出现债务人滥用申请权、恶意逃债, 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受到了阻碍;如果是实质审查, 那么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法院进行实质审查的标准和程序无从可依。有实务工作者认为应该是形式审查, 根据破产法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去审查申请的主体适格不适格, 申请材料是否可以说明存在破产重整原因, 对于该上市公司究竟有没有重整成功的可能性, 法院没有必要过多涉及, 因为对于重整是否成功的判断, 是基于债务人、债权人以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商业判断。譹)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法院的审查应该是实质审查, 但是目前缺乏标准。也有人认为虽然重整程序的只有利害关系人才能启动, 法院无权依职权主动启动, 但是在破产重整程序中法院职权主义的干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在重整程序的启动阶段, 法院依据职权对重整申请作出审查, 不仅包括形式审查, 也应该包括实质审查, 实质审查则主要审查被申请重整者是否确有重整原因和必要。

笔者认为法院对重整申请应该是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虽然目前标准难以掌握, 但是法院不能因为依此放弃实质审查, 而应该积极努力尽最大的可能性去实现实质审查, 可以寻找专业的第三方来进行实质审查。在法院强裁的情况下, 法院的实质审查应更为严格。法院对于重整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可以积极地防御重整申请权的滥用, 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3.重整程序的“终结”和“终止”问题。在破产法重整制度中仅仅规定了重整计划被批准后由人民法院裁定“终止”重整程序, 在重整计划完毕后由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提交备案, 也就是没有规定在重整计划完毕后或者其他条件下可以裁定“终结”重整程序。这带来的问题是整个重整程序的终结缺乏一定的公信力。那么仅有管理人一纸执行终结的报告就是否可以认定重整计划结束, 还是再需要法院提供终结裁定呢?如果下了终结裁定, 根据什么标准作出, 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效力呢?这个重整程序终结问题的提出与破产法的立法相关, 因为从当时立法的角度看, 终止的概念与终结的概念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破产法上的重整程序从重整计划通过以后就结束了, 而以后关于重整计划的履行是涉及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的履行, 如果出现债务人不能履行重整计划的时候, 就要转入破产清算程序, 整个破产程序在重整计划通过后就终结了。譺) 像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件法院在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时也终止了重整程序。但是为什么程序终结之后还能转回到破产清算呢?这就是立法时在衔接环节缺乏一个规定, 致使在司法实务中造成一些困惑与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法院对于重整计划的裁定通过认定为破产重整程序已经中止, 或者说终结。但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法院有没有权利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进行裁定终结, 这首先需要从立法上进行解决。

4.经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是否具有强制力?新《破产法》第92条规定重整计划已经法院批准, 对债务人全体债权人均有约束力, 该约束力是债法上的约束力还是直接具有司法强制力呢?

有实务工作者认为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具有生效法律文书具有的司法强制力。法院的裁定批准已经是一种司法确认, 应该具有当然的司法强制力。譻) 新破产法中规定债务人未按照重整计划执行时可以申请宣告破产清算的规定, 这样的救济途径明显过于单一, 而且如果在债务人不履行重整计划而债务人申请破产清算的话, 这唯一的救命稻草对于债权人来说似乎有点“得不偿失”, 可能就会打击债权人选择破产重整的积极性, 也许就会有更多的债权人更乐于选择直接进入破产清算。因为在重整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破产清算, 债权人的损失甚至会大于直接进行破产清算的损失, 而且大家都知道破产清算本身成本就很大。所以根据我们的立法精神, 应该寻求其他的途径来保证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因此应该借助重整计划的司法强制力, 确保重整计划中所确定的给付义务在其条件具备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也有学者认为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在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前,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这个裁定的约束, 当重整计划不能执行的时候, 应该分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是在重整计划里面, 涉及企业经营上的改变, 一些重整措施可能得不到顺利实施;另外一种是涉及债务清偿的问题, 如果仅从债务清偿角度讲, 不能强制执行, 只能申请破产。譼)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强制执行, 可能会出现对所有债权人清偿的不公平。如果破产重整计划没有得到执行, 可能会多个债权人都没有得到清偿, 如果此时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因为全体的强制执行是根本不可能的, 只能是个别债权人申请的执行, 此时如果法院承认强制执行, 必然就会出现先执行的都拿走, 后执行的可能得不到一点清偿的结果, 这必然与我们追求的公平清偿的目标相违背,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就不具有法定的强制力, 而应该转向破产清算的程序, 以保证对全体债权人公平的清偿。

笔者认为, 经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仅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而没有法定的强制执行力, 因为破产重整的企业之所以申请重整已经是无法偿还全部债务, 所以按照重整计划强制执行没有现实意义。如果重整计划不执行, 应该转为破产清算的程序。为了避免重整计划不执行的情况出现, 法院在当初审查重整申请时, 应该严格审查。

(二) 债务人的股东在公司破产重整制度中的权利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平衡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学者认为:对债务人的股东应该充分保证参与的权利同时要进行适当限制。股东参与破产重整程序中的权利有股东的申报权、股东重整申请权、股东对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权以及股东的重整的监督权, 在现有的破产法中, 没有规定股权的申报, 股东对于破产重组的监督权能不能有相应的知情权作为支撑呢?不过也有学者认为, 进入重整程序后, 债务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股东实际上已经不具有权益, 提取股东的意见可能不利于重整程序的进行。因为股东不会从公司利益出发, 更不会从债权人利益出发, 他们更多的是从自身利益能否获得补救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而这种考虑会在客观上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会损害公司的利益。

笔者认为, 在平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中, 当然应以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为原则, 所以在保护债务人股东的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对其适当限制以免与债权人利益的冲突。这是法律价值的判断, 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始终是破产法的基本任务, 也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只有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才能赢得债权人的协助, 破产重整的目的才能实现。譽) 但是在目前的实务中, 债权人的地位相对比股东更低, 因为上市公司涉及到的股东人数众多, 关乎的社会的稳定, 而对于债权人来讲, 在上市公司已经达到破产境界或者可能达到时, 债权人的债权利益主要关乎的是私权的利益, 因此在重整方案中, 并没有把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作为优先原则, 这是一种社会本位的判断, 并不是基于法律的规定。

在债务人作为重整中的继续营业机构, 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人, 以及重整计划的唯一的执行人的情况下, 债务人还是不是以股东大会作为最高的权利的机构呢?有的学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可以表决跟重组过程中公司的继续营业相关的事情, 包括可以撤换相应的董事。也有学者认为, 应该借鉴美国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信托的安排, 债务人是对破产财产负责, 而不是对股东大会的意志负责。这个时候需要对股东大会的权利作出一定的限制, 比如更换现有高管, 以保证债务人能真正作为重整计划经营机构的人员独立出来, 代表在重整制度中涉及到的各方的利益主体。但是也有反对者认为, 对于重组结束以后大股东进入董事会后, 如果他没有权利, 履行管理人职责的董事会无法运作, 公司也就无法运作了。

三、结语

对于破产重整制度这个新生的企业退出市场的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 我们应该欣喜地看到破产重整制度在拯救濒临破产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生命力, 尤其是对拯救像上市公司这样的大型公司。基于实践中引发的困惑或者茫然, 才为我们理顺新“三法”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才为破产重整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依据。我们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企业退出市场的机制才刚刚起步, 正因为如此, 我国市场经济更应该在法制的庇护下健康发展, 而破产重整制度需要根据我们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来进一步完善。

注释

1李志昆、何海燕:《完善我国公司重整制度的研究》, 载王欣新、尹正友主编:《破产法论坛》 (第6辑) , 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第136 页。

2王欣新:《第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实录》, 载于http://cache.baiduc ontent.com, 访问于2013年12月1日。譻

3张海:《第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实录》, 载于http://cache.baiducontent.com, 访问于2013年12月1日。

4王欣新:《第一届中国破产法论坛实录》, 载于http://cache.baiduco ntent.com, 访问于2013年12月1日。

资本结构、破产风险与公司价值 篇8

自从莫迪利安尼和米勒 (1958) 提出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的命题以来, 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的研究主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和实证上考察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二是探讨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虽然莫迪利安尼和米勒 (1958) 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出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 但接下来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莫迪利安尼和米勒 (1958) 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 这些条件在现实中是难以满足的。因此, 实践中, 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价值。实证证据也表明, 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影响, 但影响的方向却不确定, 这要依赖于样本的选择、研究的期间和指标的选择等因素。然而, 应该明确的是, 资本结构并不是直接影响公司价值的, 它是通过对企业一系列经营过程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价值。探讨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无疑会加深我们对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理解, 对企业的管理者也更具有参考价值, 但对该问题的研究却很少见到。

基本的公司价值决定公式表明, 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包括公司财务收益、公司增长率和贴现率, 公司价值与公司财务收益、公司增长率正相关, 与贴现率负相关。而贴现率直接受公司破产风险的影响。本文拟从公司破产风险的角度探讨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目前, 学术界对资本结构对公司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很少探讨, 原因可能在于, 学者们认为股价不仅反映了公司的财务收益, 也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然而,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 市场难以对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给出准确评价。同时, 公司价值发生变动, 原因可能在于财务收益, 也可能在于风险, 了解哪种因素促使公司价值发生变动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从公司的角度看, 很多企业失败并非因为业绩差, 而是因为对风险的控制出了问题。于富生、张敏和姜付秀等 (2008) 指出,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资本市场更为不完善, 公司股票价格更难以反映公司的基本面。因此, 更有必要研究资本结构对公司破产风险的影响, 进而探讨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

与股权融资相比, 债务融资的一个优点在于债务利息支付具有抵税的效应, 同时, 公司只负有有限责任, 比个人投资者具有信用优势, 这样负债经营能够提高公司价值。然而, 现实世界中, 借债也有坏处。借债的一个坏处是, 过多的负债会引起公司的破产。在莫迪利安尼和米勒 (1958) 理论中, 企业也可以破产, 但他们假设破产没有任何成本。如果破产有成本的话, 公司就可能不再过多借债。破产成本可分为直接破产成本和间接破产成本。直接破产成本是指破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法庭律师和会计等费用, 有研究表明直接破产成本通常低于破产前公司价值的10% (张春, 2008) 。但破产还会引起间接破产成本, 又称为财务困境成本。而且, 间接破产成本大大高于直接破产成本。一种典型的间接破产成本是由无形资产的流失引起的, 例如, 当公司濒临破产时, 它的客户不再愿意购货、供应商不再愿意供货、员工也会跳槽等, 这都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损失。需要注意的是, 间接破产成本不一定是在公司破产时才发生。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 这些损失就可能发生。破产成本直接取决于公司价值和破产的风险, 而破产风险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函数。基于上述讨论,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负债比率的上升会提高公司的破产风险。

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宏观经济周期、股票市场的整体波动、行业生命周期、公司自身的经营情况、公司治理机制等因素都会对公司价值产生影响。破产风险也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当企业破产清算时, 首先得到支付的是债权人, 只有在债权人得到支付之后剩余的资金才会支付给股东, 而这时往往所剩无几甚至根本没有。因此, 当企业濒临破产时, 投资者会大量抛售股票, 公司价值会急剧下降。假设1表明, 负债比率的上升会提高公司的破产风险。应该讲, 在低负债的情况下负债经营的成本不大, 破产风险较低, 不会抵消税收屏蔽和信用优势所带来的效果。但当负债比率提高时, 破产概率增大所带来的成本就有可能抵消这些效果, 从而会降低公司价值。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破产风险是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之一。

三、研究设计

1. 模型设定。为验证假设1, 本文设定如下回归模型:

为验证假设2, 本文设定如下回归模型:

这里, TD为资本结构, 用债务总额与总资产之比来度量。bankr为破产风险, 用“Z记分法”来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 X1=营运资金/总资产, 该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X2=留存收益/总资产, 该指标越大, 说明企业融资和再投资的能力越强, 企业的竞争力就越强;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X4=资本市值/债务账面价值, 该指标主要反映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判断, 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的投资价值越大;X5=销售额/总资产,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资产获得销售收入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Z值越高, 说明企业的破产风险越低。一般认为, 企业的Z值高于3.0则为较安全的企业;低于3.0的为存在财务危机或破产风险较高的企业。

q为Tobin’s q, 用来度量公司价值, 参照孙维峰和黄祖辉 (2013) 等人的做法, 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obin’s q:

其中, MVE为企业普通股的价值, PS为企业优先股的清算价值, DEBT为企业债务的账面价值, TA为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 本文引入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ind为行业多元化虚拟变量, 对采取行业多元化战略的公司取值为1;否则, 取值为0。size为企业规模, 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度量。owner为国有控股虚拟变量, 对国有控股公司取值为1, 其它公司取值为0。first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risk为公司经营风险, 参照廖理、廖冠民和沈红波 (2009) , 本文以历史3年资产收益率 (ROA) 的离散系数的绝对值来度量公司的经营风险, 其中离散系数等于变量的标准差除以其均值。R&D为研发支出与销售额之比, 用来代表无形资产。Dumd为行业虚拟变量, 我们的样本由9个行业组成, 由于在模型中设定了常数项, 因此设定了8个行业虚拟变量, 作为基组的行业为电子。为随机扰动项。

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11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 并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剔除: (1) 剔除同时发行H股或B股的公司; (2) 由于经营风险的计算需要历史3年的数据, 我们选择2008年底前上市的公司; (3) 剔除销售收入低于1亿元的公司。经过上述剔除后, 我们最后获得684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的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四、实证结果

1. 资本结构对破产风险的影响。对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2的模型1。从中可以看到, 资本结构变量与公司的破产风险显著负相关。根据公司破产风险指标的计算方法, 该指标越小, 表明公司的破产风险越大。这说明负债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公司的破产风险, 假设1得到了证实。就控制变量而言, 行业多元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破产风险, 这与张敏和黄继承 (2009) 、胡成根和李刚 (2010) 等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其它控制变量对公司的破产风险没有统计上显著的影响。就模型的解释能力来看, 模型能够解释13.8%的公司破产风险的变化, 考虑到样本的截面性质, 模型的解释能力还是比较高的;同时, 模型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检验。

注:所有模型中都控制了行业效应;***表示在1%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5%的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10%的水平上显著。

2. 资本结构和破产风险对公司价值的交互影响。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2的模型2、模型3和模型4。模型2没有加入公司破产风险变量, 结果表明, 资本结构变量与公司价值变量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负债比率的提高会降低公司价值。然而, 当我们在模型3中加入公司破产风险变量后, 我们发现, 破产风险变量与公司价值变量显著正相关, 这说明破产风险的降低会提高公司价值;同时, 资本结构变量的系数由负变为正, 但统计上不显著。这使我们认为模型2所得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负相关的结论是由于资本结构对公司破产风险的影响, 仅仅因为负债比率的上升会显著提高破产风险, 才导致了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一旦将破产风险变量加入到回归分析中,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该问题, 我们在模型4中加入了资本结构变量和破产风险变量的交叉项。结果表明, 加入交叉项后, 资本结构变量与公司价值变量正相关, 统计上显著。同时, 二者的交叉项显著为正, 这表明资本结构和破产风险对公司价值存在交叉影响, 如果公司在提高负债比率的同时, 破产风险不上升甚至下降, 那么负债比率的提高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模型4中从模型的解释能力来看, 加入资本结构变量和破产风险变量的交叉项后, 模型的解释能力大大提高。综合上述讨论, 可以得出结论:许多研究所得出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负相关的结论, 主要原因在于负债比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破产风险;如果控制住公司的破产风险变量, 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有正的影响, 这说明破产风险是资本结构影响公司价值的机制之一。假设2得到了证实。

五、结语

资本结构通过何种机制影响公司价值?利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本文较为深入地考察了资本结构、破产风险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负债比率的上升会显著提高公司的破产风险, 而破产风险会显著降低公司价值;一旦将破产风险变量引入到回归分析中,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的选择受国家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 也具有典型的行业特征, 但也受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 后者是企业自身所能控制的。考虑到风险因素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 应充分考虑其对公司破产风险的影响, 力争发挥资本结构对公司价值的正面影响, 减低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 Merton H M.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3)

[2].多纳德·海, 德里克·莫瑞斯.钟鸿钧, 王勇等译.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3].胡成根, 李刚.多元化与公司风险研究[J].运筹与管理, 2010 (3)

[4].廖理, 廖冠民, 沈红波.经营风险、晋升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 2009 (8)

[5].马辉, 金浩.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关系的理论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12)

[6].孙维峰, 黄祖辉.广告支出、研发支出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 2013 (2)

[7].向德伟.运用“Z记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02 (11)

[8].于富生, 张敏, 姜付秀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 2008 (10)

[9].张春.公司金融学 (第一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保险公司破产 篇9

发生在2010年、2011年的上市公司“S*ST光明家具” (000587 SZ, 现更名为“金叶珠宝”。“S*ST”意为特别处理〈ST〉、退市预警〈*〉、未完成股改〈S〉) 和“*ST方向光电” (000757 SZ, 现更名为“浩物股份”) 破产重组案, 是破产法实施以来运用债务重整实现企业重组的两起典型案例。它们在操作手法、适用法律和重整结果方面极为相似, 尤其是债权人利益损失与破产公司股东相比更为严重。笔者通过对这两起案例的分析并结合对相关规则的讨论, 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法对债权人的保护。

两公司破产重整前的经营状况

“S*ST光明家具”的公司总部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 成立于1996年, 同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该公司主要从事家具制造, 总股本为185711578股, 其中非流通股为102217106股, 流通股为83493972股。公司控股股东为光明集团, 占总股本的24.03%, 实质控制人为伊春市国资委。

“*ST方向光电”的公司总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 成立于1993年, 1996年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该公司主要从事柴油机制造, 总股本为305277713股, 全流通。该公司控股股东为私营企业———沈阳北泰方向集团有限公司, 占总股本的14.7%。

两家公司分别从2002和2004年起陷入经营困境, 在连续两年亏损后又分别于2007年5月和2006年4月被“*ST”。至两家公司申请破产重整前, 已产生严重的资不抵债, 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197%和235%。2009年10月20日、2010年6月3日, “ST光明”和“ST方向”分别经由债权人和公司自身, 向各自所在地黑龙江伊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内江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两公司破产重整的过程

两公司破产重整的过程十分相似, 分别历时15个月和19个月。我们将其归纳为3个阶段、9个主要步骤 (见表1) :

阶段一:法院指定政府部门为管理人

此阶段包括表1中的步骤1和2。破产公司或其债权人向法院提出重整申请, 法院依据《破产法》第8章重整之规定, 裁定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并指定清算组为公司实际管理人, 由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重整。两起重整案的管理人皆由政府工作人员组成。

阶段二:《重整方案 (草案) 》的制定和批准

与将企业资产彻底清算偿债不同, 债务重整的目的在于帮助破产企业走出财务困境。在这两起案例中, 管理人首先召集债权人进行登记、确认债权, 并按照债权的性质依次划分为优先债权组、职工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普通债权组 (见表2、步骤3) 。

随后, 管理人提出《重整方案 (草案) 》。两个草案的内容非常接近, 其重整的思路可概括为:“由原股东向管理人无偿让渡部分股权。新引入的重组方从管理人处受让该部分股权, 所付价款优先用于偿付重整费用, 剩余部分清偿公司债务”。因此, 《重整方案 (草案)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有关原股东无偿让渡股权的内容被称为《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草案) 》, 有关债权人所获清偿的内容被称为《债权人受偿方案 (草案) 》

“ST光明”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草案) 》约定:控股股东、其他非流通股股东、持股5万股以上流通股股东, 分别向管理人让渡各自16%、10%、6%的股份, 不足5万股的流通股股东免于让渡。

“ST方向”的《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草案) 》约定:以公司的资本公积向管理人定向增发61055543股, 控股股东和其他股东再分别向管理人让渡66.7%和10%的股份 (见表3) 。

两公司的《债权人受偿方案 (草案) 》分别约定:优先债权由公司变卖相关资产后优先清偿, 不足清偿的部分视同普通债权清偿;职工组债权及税款债权按100%比例清偿;对普通债权人, 则由管理人用出售股份后所得款项清偿。“ST方向”约定清偿比例预计为19.68%;“ST光明”则约定3万元以下的债权全额清偿, 3万元以上的预计可获得18%的清偿比例。重整完成后, 两公司对以上未尽债务不再承担清偿责任 (见表2清偿比例部分) 。

这两份草案分别交由出资人大会和债权人大会表决。按照《破产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 (债权人) 依照债权分类, 分组对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第八十六条规定:“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 重整计划即为通过。”在这两起案例中, 出资人、职工债权组和税款债权组, 都通过了《重整计划 (草案) 》, 而优先组债权人、普通债权人组则因受偿比例过低, 两次否决了相应方案 (见表1的步骤3、步骤4) 。

此时, 两家公司的管理人将《重整计划 (草案) 》提交法院批准执行。因按《破产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同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协商。该表决组可以在协商后再表决一次……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者再次表决仍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 但重整计划草案符合下列条件的, 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计划草案。”按照这项规定, 管理人可在普通债权人两次否决后, 将草案提交法院判决生效 (见表1中的步骤6) 。

阶段三:重整方案的执行

重整方案经法院裁定批准后, 进入执行程序。管理人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内引入重组方。重组方从管理人处购买相关股份, 并将其他资产注入两家公司。完成重整计划的公司改变了经营范围和公司名称, 之前的股东因出资方案的调整在新公司内仍有一定的参股地位, 而未获清偿的债权债务则一笔勾销 (见表1中的步骤7~9) 。

两公司破产重整的问题

1.利益平衡原则未得到体现

自重整程序启动至重整程序结束的整个过程, 实际上是限制债权人权利的行使、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进行反限制的过程。[2]立法者在设计重整程序时应依利益平衡原则, [3]参考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使其承担合理的损失。

然而, 两起案例都以牺牲债权人的利益, 保留公司的上市地位, 通过“做壳”出售的方式, 减少了原股东的损失。重整时, 由于两家公司的股东只拿出了部分股权用于清偿债务 (“ST光明”和“ST方向”的控股股东分别只让渡了16%和66.7%的股份) , 因此在重整之后, 原股东虽然失去了控股地位, 但是在新公司内仍获得了一定比例的股份。这部分股权又由于新业务的注入, 获得了升值。反观债权人的处境, 只有部分债权得到了清偿, 加之重整完成后已被“扫地出门”, 更是无法获得新注入资产所带来的收益。我们以原控股股东和普通债权人为例, 分别计算了破产重整前后的损失情况 (见表4) 。

“ST光明”和“ST方向”的控股股东在破产重整前, 分别占股24.03%和14.70%, 重整后两者在新公司内还分别留有12.5%和4.09%的股份。我们以重整停牌前后两只股票100天内的平均股价和重整停牌前后1天的股价, 分别计算控股股东的损失:“ST光明”的控股股东不但没有损失, 而且收益高达93%和64%;“ST方向”的控股股东的损失也仅有17%和52%。两公司普通债权人的损失则分别高达69%和81%。

2.重组的相关责任人为政治关联方

两起案例中的管理人皆由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这种结构使得他们与其他利益方甚至是地方法院之间存在很强的政治关联关系。

以“ST光明”案为例, 2010年8月4日, 债权人第二次否决管理人所提出的重整草案后, 管理人于当日下午就向当地法院提出了申请, 而当地法院则在次日便作出批准的裁定 (见表1中步骤5、步骤6) , 8月23日管理人与重组方———深圳九五投资有限公司就重整注资协议达成一致。

管理人与法院、重组方之间的配合速度令人难以想象, 不禁让人质疑:法院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听取债权人的意见?是否能够在审议政府部门主导的《重整方案》时保持独立、客观、公正?

企业破产重整的改进建议

破产重整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就在于克服《破产法》的硬直性和片面性的不足, 拯救困难企业于破产解体的边缘, 促使企业重整再生, 避免因大型企业破产倒闭而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其原意是希望将困难企业已“干瘪的奶酪”重新做大, 将社会各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 这两起典型的破产重整案例, 却是“拆东墙补西墙”, 用债权人的“奶酪”弥补股东的亏空。隐藏在《破产法》“程序公平”背后的“结果不公”, 则是与《破产法》的根本原意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对改进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提几点建议。

1.增加异议债权人的救济机制

目前, 《破产法》对异议债权人的保护措施非常有限。两次实际作用有限的否决票后, 异议债权人手中便再无有力的法律武器, 只能被动接受任何方案。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建议增加异议债权的复议机制, 允许债权人向更高一级的法院提出复议。

2.增加事后的利益调整机制

公司重整完成后, 原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应在一定期限内以自己在原公司所享有的权益, 继续对异议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以上述两案为例, 重整完成后, 原公司的经营主业和控股股东都发生了变化, 原控股股东依旧持有的部分股权应进一步变现, 继续清偿异议债权人的债权。

3.严格管理人的组成

管理人直接影响《重整方案》的制定, 其组成人员不应与作为裁判的法院存在直接的关联关系。我们建议取消法院直接指派管理人的权力, 改为由法院召集债权人和出资人大会, 按一定方式共同推举管理人。同时, 应成立包括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在内的独立第三方机构, 并要求其对《重整方案》各方的利益损失发表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意见。

参考文献

[1]冯果.公司重整制度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 997 (5) :56-61.

[2]汪世虎.重整计划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J].法学, 2007 (1) :1 1 2-1 1 7.

保险公司破产 篇10

一、公司终止的原因和清算的分类

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规定,公司终止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公司解散。公司解散,是指已经成立的公司,因法定事由出现而停止公司的经营活动,并开始公司清算。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主要有以下原因:(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5)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第二种公司终止的原因是公司破产。公司破产是指企业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体适用《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清算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公司的清算是指在公司面临终止的情况下,负有清算义务的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程序对公司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等公司的状况作全面的清理和处置,使得公司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归于消灭,从而为公司的终止提供合法、合理依据的行为。根据公司终止的原因不同,清算分为非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

二、公司清算的程序

(一)成立清算组

首先,公司要解散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清算组一般由股东或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清算组是在公司解散宣告后,接管公司、负责财产保管、清理以及处理和分配的专门机构。在清算期间,公司不能再独立从事民事行为,而由清算组代表公司从事对外事务。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清算组的职权主要有两大项,一是对外债权债务的了结,包括清偿债务,收取债权以及未完结业务的了结;二是对内剩余财产的分配,即清理公司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公司所欠的税款之后,将剩余的财产分配给股东。另外还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二)清算基准日的确定

清算基准日是出现公司解散事宜,股东会同意终止经营活动的日期。现在许多企业虽停止生产经营却根本不急于清算,企业往往先注销了税务登记,之后的清算过程可能要长达几年甚至更长。清算基准日以后公司会计处理不再适用持续经营的会计假设。

(三)清算通知与清算公告、债权登记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清算组核定债权后,应当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债权人。

(四)清算财产的界定

在清算过程中应该明确划分清算财产和非清算财产。清算财产包括:(1)清算开始时公司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2)清算开始后至清算终结前公司所取得的财产;(3)应当由公司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对于公司内属于他人的财产,由该财产权利人通过清算组收回。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由债权人以担保财产为限优先受偿,未受偿部分视同非担保债权。担保物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

(五)清算方案的制定

清算组应在接手公司清算工作后,及时制定公司的清算方案。一般情况下,清算方案应在清算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1)员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税款;(3)企业债务。企业未到清偿期的债务,也应予以清偿,但应当减去未到期的利息。清算财产清偿后的剩余财产,按投资比例分配给股东。

清算方案制定以后应经股东会确认方可实施。因债权争议或诉讼原因致使债权人、股东暂时不能参加分配的,清算组应当从清算财产中按比例提存相应金额。

三、公司清算的会计处理及相关问题

在确定了公司清算的基准日后,应编制公司清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并交清算小组确认。普通清算的会计处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的清算财产加以确认、计量和重估计价,以及进行处置变现,确认计量清算债权并据以分配清算财产,对全部清算过程进行会计核算并编报有关企业清算的会计报表。

(一)设置“清算费用”和“清算损益”两个核算账户

在实务操作上,可以不另立账簿,在企业原有账簿中进行,一般需设置“清算费用”和“清算损益”两个基本账户。

清算过程中的清算费用包括:(1)清算组成员和聘请工作人员的报酬;(2)清算财产的管理、变卖及分配所需要的费用;(3)清算过程中支付的诉讼费用、仲裁费用及公告费用;(4)清算过程中为了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支付的其他费用。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清算损益属损益类账户,专门核算企业清算期间所实现的各项收益和损失。该账户的贷方反映企业的清算收益,其内容包括清算中发生的财产盘盈、财产重估收益、财产变现的收益和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归还的债务等;该账户的借方反映企业的清算损失,其内容包括清算发生的财产盘亏,包括损失财产、变现损失和无法收回的债权;期末余额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清算期结束时,该账户余额不需结转,保留余额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的清算情况。

(二)清算财产的作价和变现

清算财产的作价一般以账面净值为依据,也可以重估价值或者变现收入等为依据。如企业合同或者章程规定或投资各方协商决定,企业解散时应聘请资产评估师对现存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重估价,重估增值与重估减值抵销后净额,作为清算收益。对清算企业的财产物资出卖和处理时,一般按成交价格即变现收入作为清算财产的作价依据。企业财产变现收入高于账面价值的净额,计入清算收益。

(三)清算所得及税款清缴

纳税人的所得分为正常持续经营所得和清算所得。在确定清算基准日后,应对清算基准日前公司正常的经营所得进行清缴。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所得税汇算清缴。在开始清算后,到结束清算前,还应根据清算的具体情况,对清算所得进行清缴。清算所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企业清算所得=企业的净资产或剩余财产-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企业税后提取的各项基金结余-企业资本公积金-企业盈余公积金+企业法定财产估价增盈+企业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企业注册资本金

企业的净资产或剩余财产=企业全部清算财产变现损益-应付未付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等-清算费用-企业拖欠的各项税金-尚未偿付的各项债务-收取债权损失+偿还负债的收人(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归还的债务)

企业全部清算财产变现损益=存货变现损益+非存货资产变现损益+清算财产盘盈

纳税人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年度,清算所得既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又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适用照顾性税率,只能依照法定税率依法计缴入库。

(四)编制清算会计报表

清算终结时,清算组通过编制清算会计报表和清算报告来全面、综合地反映清算过程和清算结果。清算会计报表报表包括清算损益表和债权清偿表。

清算损益表由清算损益、清算费用、清算净收益组成。债权清偿表包括有财产担保的债权、权利人行使取回权的债权、普通债权等。

(五)剩余财产的分配

清算组根据清算结果,在最大限度保护股东的权益的前提下,本着平等和公平分配原则,对企业的剩余财产提出分配方案,并提交股东会审议通过执行。根据《公司法》第19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各股东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各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在分配方式上可采取货币分配、实物分配或者作价分配等形式。

现实中清算主要工作结束,但仍会有许多遗留问题,而解决完所有遗留问题可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所以在具体清算工作中,可以对遗留问题进行预处理、预安排后,可以结束清算工作,注销工商登记,解散公司清算组。

摘要:2008年以来,全球经历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解散。针对很多企业不重视公司清算,对中小企业如何进行清算和会计处理提出了意见,以求对非破产清算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操作指导。

关键词:非破产清算,会计处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来纪.新公司法解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栾甫贵.企业破产与清算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保险公司破产 篇11

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在好莱坞影坛中享有盛誉的米高梅电影公司(MGM)11月3日向法庭提交了破产保护的申请,表示他们愿意通过交出公司所有权来偿还超过40亿美元的债务,但希望能够得到15周的时限度过财政危机。公司的股东是在债主们投票通过之后作出的这个决定。

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当申请破产的公司的债务数额超过资产总数时,该公司的股东在公司重组之后将不再拥有公司的经营权,重组之后的公司归债主所有。在公司重组之后,米高梅电影公司的债主们将拥有新的公司,现在的股东将会彻底交出公司的经营权。但另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规定,债主可以提出一个解决破产公司经济危机的计划,并申请一定的时限。如果欠债方在期限之内还清了债务,他们仍然可以保留公司的经营权。在米高梅公司经历重组之后,该公司的持股方之一望远镜娱乐公司将会负责米高梅的经营。望远镜娱乐公司的高层加里·巴伯(Gary Barber)与罗杰·伯恩鲍姆(Roger Birnbaum)将成为米高梅的主管。

《盗梦空间》摘取2010年好莱坞电影大奖

第14届好莱坞电影奖颁奖仪式日前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盗梦空间》摘取分量最重的年度最佳影片大奖。

此次好莱坞电影节共有10部影片入围,分别是《盗梦空间》、3D动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3D动画片《卑鄙的我》、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执导的动作惊悚片《敢死队》、3D动画片《驯龙记》、科幻片《钢铁侠2》、安吉丽娜·朱莉主演的动作片《特工绍特》、讲述著名社交网站Face Book创业经历的《社交网络》、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禁闭岛》和《玩具总动员3》。最终,被称为“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盗梦空间》拔得头筹,影片自今年7月中旬起在北美和全球影院公映,迄今累计获得超过8亿美元的票房。

好莱坞电影奖通过网民投票评选获奖名单。今年共有26万人参加了投票。

美联社拟建数字版权交易中心

美联社10月份宣布将成立一家数字版权交易中心,以帮助报纸和广播公司从手机及其他无线设备的新闻服务中获得更多利润。

美联社CEO汤姆·柯里(Tom Curley)称,该社将成立一家数字版权交易中心,以帮助新闻媒体保护其权益,并从新的新闻传播渠道中获取更多收益。新闻传播渠道正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转移,这给传媒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数字市场即将迈入一个在新平台、新设备上的更长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机遇期。”柯里说。

新的版权交易中心将代理相关会员媒体的报道、照片及视频的许可谈判事宜。一切版权收益均归会员媒体所有,交易中心仅将从中抽取大约20%的管理费。柯里指出,该交易中心最大的盈利机会,是向手机及平板电脑平台出售受版权保护内容的发布许可。

德鲁·巴里摩尔任新版美剧《霹雳娇娃》制片人

新版《霹雳娇娃》(Charlie's Angels)电视剧的制作在搁置近1年之后有了实质进展,美国广播公司(ABC)正式预定新版《霹雳娇娃》的首播集,并任命《超人前传》的监制兼编剧阿尔·戈夫(Al Gough)和米尔斯·米拉(Miles Millar)为这部剧集编剧。

《霹雳娇娃》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热播美剧,2000年,《霹雳娇娃》被搬上大荧幕,由德鲁·巴里摩尔(Drew Barrymore)、刘玉玲和卡梅隆·迪亚茨(Cameron Diaz)主演,再次掀起一轮热潮。

ABC电视网曾于去年11月宣布新版《霹雳娇娃》电视剧的制作计划,但前任ABC电视网主席斯蒂夫·麦克佩森(Steve McPherson)卸任后计划一度搁置,直至现任主席保罗·李(Paul Lee)于今年8月重启制作计划。保罗·李本人对新版《霹雳娇娃》相当感兴趣。据悉,新版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将于明年1月开始,电影版“娇娃”之一、著名女星德鲁·巴里摩尔将担任制片人。

詹姆斯·卡梅隆为

《阿凡达》续集

研发新电影拍摄技术

在推出全球迄今为止最卖座电影《阿凡达》且史无前例地推动了3D技术的发展后,詹姆斯·卡梅隆近日宣布他将为《阿凡达2、3》研发新的电影拍摄技术。

卡梅隆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想在两部《阿凡达》续集中寻求两项技术性突破,一是电影帧数上的“大跃进”,其二是改良他独创的“虚拟摄影机”。在卡梅隆看来,电影拍摄常规的每秒“24帧”的基本法则已经过时,他希望能够在两部《阿凡达》续集中增加拍摄帧数,达到1秒48帧、60帧甚至72帧的水平——帧数越多,人眼对动作的感觉就会更细致。此外,目前流行的3D放映设备也让每秒放映更多帧数成为可能。

“虚拟摄影机”则是卡梅隆拍摄《阿凡达》时的原创发明,即运用虚拟摄影机拍摄动作捕捉技术电影时,导演可以通过摄影机粗略预览特效合成后成品的样子。在《阿凡达2、3》中,卡梅隆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虚拟摄影机,从而达到不需要后期特效加工就可以从虚拟摄影机中直接得到真实成品。

《阿凡达》续集将会把拍摄场景设定于潘多拉星球的海洋世界,福克斯公司预计《阿凡达2》将于2014年12月上映,《阿凡达3》将于2015年12月上映。

日本3D电视销量惨淡

10月末,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公布了日本4月至9月超薄3D电视的销售量。虽然日本电器制造商把2010年称为3D电视元年,并一致看好日本3D电视市场,但是据统计,4月至9月超薄3D电视销售量为13万1000台,仅占超薄电视销售总量的1.34%。

保险公司破产 篇12

2006年, 我国颁布新的《企业破产法》, 正式引入企业破产重整制度。所谓的破产重整, 即指经由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在审判机关的主持和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下, 通过实施债务调整和公司治理, 挽救具有破产原因而又有再生希望的企业债务人的特殊法律程序。 (1) 显然, 重整包含债务清理和企业拯救, 换言之, 即债权人通过减少债权或延缓清偿等方式、股东通过让渡股权为企业筹措资金, 调整企业资本结构、经营战略等, 使得陷入经济困难的企业得以重生, 进而恢复其债务清偿能力, 同时避免了因雇员失业等而导致的社会动荡。

企业的破产重整必将重整企业格局、调整各方主体利益的过程, 重整过程牵涉诸多利益主体, 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等皆有其不同的利益诉求。绝大多数的破产重整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在以下利益主体间进行利益协调:重整当事人与社会利益、债务人与债权人、债权人与股东等。

二、公司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冲突

(一) 重整当事人与社会利益冲突

重整当事人利益主要是指重整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而重整当事人与社会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重整过程中企业继续运营, 进而避免了由于员工失业、投资损失以及经济衰退造成的社会动荡, 但是企业重整需要债权人作出债权上的让步和牺牲, 因此债权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冲突。另一方面, 对于无法适应市场优胜劣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重整当事人则与社会利益相矛盾, 一方希望拯救而另一方则意愿淘汰该类劣势, 因而产生利益冲突。

(二)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破产重整作为一种再建程序使具有再生希望的企业避免破产清算, 进而避免了债务人因清偿债务而一无所有。债权人通过作出让步使得企业得以继续运行, 同时破产法中规定, 在企业的重整申请受理后, 限制债权人行使权利, 如担保物权人对担保物的执行等以避免企业财产的减少。“由此可见, 传统破产关于债务人财产的产权安排采取的‘非此即彼’———即‘不是由债权人支配便是由债务人支配’———的方式, 终究不能消除破产事件中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对立与冲突。而困境企业的复兴机会与希望, 往往就在这种对立与冲突中失之交臂, 从而导致企业倒闭的悲惨结局。” (2)

(三) 债权人与股东的利益冲突

在企业重整过程中, 债权人为陷入经济困境的企业得以重生而做出减免债权、延缓清偿等牺牲, 股东也本应通过让渡或削减股权为企业筹集资金。但在这一过程中, 两方因成本与收益不成正比产生了利益冲突。美国学者波斯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出资人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 “如果重整能够使股东在重整企业中得到很小的股东利益, 他们也会对重整极感兴趣。因为, 重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没有任何损失的建议。如果重整企业赢利了, 他们就可以分得利润;如果失败了, 全部损失就落在了债权人身上。” (3)

三、公司重整中利益冲突的解决路径

(一) 针对重整程序的启动建立听证制度

我国破产法中规定重整程序提出的主体, 却未对重整程序的启动设置限制。通过听证制度, 并辅之财务、资产评估等技术手段, 可以对实施重整程序的企业债务人进行有效的甄别, 重整针对的是有再生希望的债务人, 因而应严格把控实行该程序的准入门槛, 对于无法抵抗市场竞争、没有前景的公司应不予准许实施重整, 以防止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 完善重整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

债权人放弃或延缓部分债务是企业进入重整程序的前提, 其利益与企业重整休戚相关, 且受影响最大, 同时在现由法院主导的重整制度下, 债权人的意思自治未得到有效体现。因此从公平角度出发, 理应完善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如赋予债权人对重整管理人的选择权, 由其选任管理人;赋予债权人参与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权, 通过合法方式表达其诉求和主张;赋予债权人对重整计划实施的监督权, 保障其对企业重整计划实施完成情况的合法知情权;赋予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救济权以维护其切身利益。 (4)

(三) 限制原股东权利

企业实施破产重整一方面需要债权人作出让步, 另一方面需要股东让渡股权使其筹措到资金使企业得以继续运营, 进而改善经营状况起死回生。但实践中则出现股东不愿做此牺牲使得重整程序无法进行的情况。因此, 我们认为法院在确认该企业符合重整资格且股东确存在恶意阻挠企业重整的情况下, 应当有权通过裁定强制转让原股东的股权。事实上, 很多案例对大股东股权进行了大比例甚至全部剥夺。 (5)

注释

1高晋康主编.商法 (第一版)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2王卫国.论重整制度[J].法学研究, 1996 (1) .

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528.

4王建平.论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 2011.

上一篇: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下一篇:养护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