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估公司

2024-10-14

保险公估公司(共12篇)

保险公估公司 篇1

摘要:中国保险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但随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保险业的保险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 与此同时也为保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闲置资金, 保险公司开始投资于这部分资金运作。但是, 在保险投资时会面临很多的风险。保险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运用好保险资金, 处理好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保险资金,投资风险,风险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资金运用情况

新《保险法》自2009年实施后就允许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等投资领域, 推出相比以前的投资渠道。在《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 对于各种投资的投资比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不断发展、而随着中央银行利率的不断削减, 致使中国的利息率已下降到迄今为止的低水平。这其中对保险行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方面莫过于保险资金收益方面的大幅度下降。加上我国保险在政策上有些滞后, 使我国的保险行业面临很多发展上的阻碍与困境。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 显然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路。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主要策略

在我国, 保险资金的运用自开始以来至今, 有了很多不同阶段的变化。如今我国的保险投资正处于1995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我国自从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 很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国民的视线。对于国民来说, 对保险公司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多了起来。因此, 透彻了解我国保险资金现状, 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已经成了保险界热议的话题。

从公开数据来看, 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保险业务近几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并不是节节攀升, 都略有下降趋势, 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也日渐谨慎起来。近几年来由于各大保险公司将保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各大保险公司也为此得到了相比以前更多的资产, 由此可支配的投资资产也就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的投资资产、总投资收益都有攀升的情况发生, 仅平安保险在有了轻微下降的现象发生。不过是市场是动荡的, 在总收益增长的同时, 也无法避免收益的降低。从公开的数据来看, 人寿、太保和平安保险业务依然不甚乐观, 三大保险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走起了日渐谨慎的步伐。事实上, 由于资本市场的频繁波动, 三大保险公司纷纷调整投资策略。

2010年, 中国削减债券、股票和其他投资资产比率, 但存款比率上升近4个百分点上升至33%。平安保险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情况:存款比例劲增。平安保险固定的收益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7.8%, 相比2009年的76%的比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 仅定期存款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认为, 定期存款的比例之所以大幅度提升, 很大一部分是是受益于央行的加息政策, 随着各银行推出的存款返利优惠政策, 各保险公司通过定期存款所获得的公司资产收益大幅上涨。根据各保险公司的年报显示,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定期存款及利息在各大保险公司中遥遥领先, 并且其金额远远高于整体投资收益增幅。而向来对投资方面走稳健路线的太平洋保险却出人意料的看好债券收益, 债券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较前一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 而定期存款的比例仅增加了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针对近几年的投资及投资收益情况, 仍旧将可用于投资的大部分资产用于稳健发展的定期存款投资。而这种保守谨慎的情绪同样蔓延到权益类市场。

三、投资方向的选择

所谓的选择投资方向, 就是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中选择恰当的投资比例对这些产品进行投资, 从而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换句话说, 就是在有投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换句话说, 融资而来的资金对保险公司来说毕竟是有限的, 而在融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就要考虑例如何维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水平等问题。从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资金均是选择了保守派, 即存入了银行或进行了低风险的投资, 但这类金融商品的收益相对来说也很低。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保险投资市场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 也很难在收益率方面有所提高。根据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 进行在一定比例下控制的多样化投资, 这对保险公司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保险公司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但即使是保险公司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和严格的风险控制, 仍然不能避免保险公司的资产将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变化。所以为了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对某一类别、某一方面进行过于单一的投资, 保险公司要分散在投资方面的风险性。因此, 摆脱这种过于依赖低风险低收益类产品的特点, 将是未来阶段我国保险投资产品, 尤其是非寿险类保险投资产品的重要特征。非寿险公司由于从融资结构上同寿险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财产保险而言, 其出险的情况更加难以预测, 通过优化投资结构, 实现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现金流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合理化地构建投资结构, 实现多种产品的套期保值, 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 也是对公司资产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最为直观的数据即为三大保险公司近些年年报, 年报显示2010年至今, 各大保险公司投资走向均是保守型, 大量的权重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其中, 最受各大保险公司青睐的就是各种银行股。

三大保险公司中, 太平洋保险一直偏爱金融股。中国太平洋保险前十大重仓股中, 六只股票为金融股。

在国寿十大重仓股中, 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是民生银行等5只银行股。

相比较而言, 中国平安在金融方面的投资就略显微薄, 而在投资方向上也显得相对多样也积极些。

四、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保险投资的风险是指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可预见的或者不确定的因素, 造成的保险投资收益或损失。保险投资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常投资风险和非正常投资风险。在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 可以为投资的对象产品构建安全垫。所谓安全垫是指一种保证数额投资收益。当为保险资金所构建的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达到一定水平时, 可以对额外的剩余资金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实现较高的收益;当该组合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达到安全垫的水平时, 就要对投资组合再次进行资产分配。

五、保险公司应积极应对保险投资风险

(一) 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银行利率的变动相应的对保单的利率同时进行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我国寿险保单上限为2.5%的利率已经并不适合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保险领域。而如果在利率方面完全开放, 随着银行的利率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 又可能会出现个别的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多的保单, 将利率调的过高, 导致风险加大, 这样的恶性竞争将直接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就要依靠相关部门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二) 分散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的时候, 应尽量避免过于单一的投资种类, 应将投资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 这样避免了每一项资金投资的金额过大, 同时也就分散了投资的风险性, 将保险公司可能遇到的亏损度降到最低。

保险公司在对证券市场等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进行投资时, 可以在投资之前全面的对所要投资的证券市场进行了解, 并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规划以及预期收益的目标, 然后再根据本企业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对各种可投资的证券类别进行分析比对, 最终选取最优投资类别。

六、结语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 在保险市场日益趋向成熟的时候, 中国保险企业也可以把投资方向投向世界的证券市场, 更广泛地分散风险, 从而获取稳定的收益。风险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同时, 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 要建立客观的风险意识, 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但同时也无需用过于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风险, 消极的态度只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在保险资金的投资过程中, 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去面对风险。

参考文献

[1]Scott E.Harrington&Gregory R.Niehaus.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佩.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研究[J].湖北:武汉科技大学, 2009.

[3]封进.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郭文旌.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选择[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0 (01) .

[5]张贵全.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济师, 2010 (02) .

保险公估公司 篇2

甲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乙方: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分公司 法定代表人:张根群

地址:廊坊市广阳区新华路139号 电话:0316-5909000

丙方: 法定代表人: 地址: 电话:

甲、乙、丙三方经平等友好协商,就三方的全面合作事宜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协议三方本着“着眼长远,稳定合作”的态度,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三农融资服务体系。

(一)甲方在从事信贷业务过程中,与乙方、丙方积极

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等优质金融组合服务;乙方、丙方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保险及担保服务。

(二)甲乙丙三方遵循风险共担原则,当贷款本金发生损失时,甲方承担 %,其余 %乙方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甲方进行赔偿。

当协议年度乙方赔付率(赔付率=赔款金额/实收保费)达到 时,乙方将不再承担赔偿责任。由丙方按约定承担甲方未清赔偿。

(三)为合理控制试点风险,贷款逾期率(指逾期贷款占全部发放贷款的百分比)达到 时,乙方将停止办理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四)为保障基金安全运营,涉农企业需按照国务院《农业保险条例》要求办理政策性农险。

二、合作内容

(一)为合理控制风险、保证金融资产安全,协议三方应紧密合作,共同对申请贷款企业在贷款期间进行全程风险状况跟踪和监控,必要时三方应共同制订相应措施,尽最大可能确保贷款企业在《借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内还清贷款。

(二)保险费率:贷款保证保险年基准费率为 2.5%,对每一单业务的具体承保费率,乙方将按照贷款企业的贷款期限、免赔率、银行历史坏账率、还款能力及投保产品等调整系数的综合情况厘定费率,最低费率不低于 1.5%。

政策性农险费率按国家规定执行。

(三)业务范围:甲方的所有助农贷款客户必须向乙方投保《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及政策性农业保险。

(四)投保人:符合助农贷款专项基金业务要求的企业。

(五)合作规模:坚持试点经营,稳步推进,首次经营期间承保的放贷规模为 亿,下一协议年度具体金额需上报人保总部审批后方可执行。对同一借款人的单一保单的保险金额(贷款本息)通常为 万元以下,最高不超过 万元。

(六)团队组建:成立由专人参加的工作组,三方人员互训,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在合作中求发展。

(七)甲方工作人员要根据授信尽职要求与行业内良好做法,从客户申请受理、贷前调查、贷中分析决策到贷后跟踪管理、逾期催收等各个环节,全程严格把好贷款授信的质量关口,尤其要确保客户信息真实性及资金用途合理性,严控资金专款专用,不能因有保证保险的保障而降低贷款发放标准,放松贷款质量与风险的管控。

(八)在乙方对贷款企业进行资信审查及风险状况调查的过程中,甲方应向乙方提供贷款企业的资信评估报告及贷款发放意见或贷款发放计划,协助乙方进行风险防范工作。乙方在对企业进行资格核对及信用风险情况核查后,对手续完备、风险状况良好的企业出具相关保险单。对于是否能够

给予贷款企业承保,乙方具有最终决定权。

(九)根据保险条款相应规定,在保险期间内投保人连续三个月完全未履行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的还款义务,即为保险事故发生。条款责任免除规定的情况除外。

(十)保险事故发生后,甲方根据《借款合同》的约定向贷款企业进行追偿后,对于不足以清偿贷款企业的借款本息与借款利息的剩余部分,乙方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甲方进行赔偿。

但对下列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1、投保人不履行《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所造成的罚息、违约金、赔偿金以及逾期利息;

2、发生保险事故所引起的各种间接损失;

3、按保险单载明的绝对免赔率计算的免赔额。

(十一)保险事故发生后,在乙方未履行赔偿义务之前,甲方如放弃对投保人请求赔偿的权利,乙方将不承担赔偿责任。

(十二)在乙方向投保人行使代位请求赔偿权利时,甲方应当向保险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关情况。

如因甲方过错致使乙方不能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的,乙方相应扣减赔偿金额。

(十三)乙方按有关规定对贷款企业承保政策性农险,并按条款约定进行赔偿。

三、合作期限

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署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 年。如本协议的一方希望终止本协议,应于有效期届满之前 天内书面通知其余两方,否则本协议自动顺延一年,并且此后的顺延依此类推。

四、附则

(一)甲乙丙三方在传递信息、资料过程中了解到的对方信息、商业秘密构成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信息。甲乙丙三方均有义务对保密信息进行保密,不得将保密信息披露给当事方以外的人员和单位,并不用于执行本协议目的之外的任何其他目的。三方的保密义务不因本合同的终止而解除。本协议规定的保密义务在本协议期满或提前终止后 年内仍然有效。

(二)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书面同意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三方任何书面修改和补充均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本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本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由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提交保险单载明的仲裁机构仲裁。保险单未载明仲裁机构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四)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

代表人(或授权代表):日期: 年 月 日 丙方:

保险公估公司 篇3

【关键词】保险公司 财产保险业务 经营策略

一、保险公司当前的竞争环境分析

(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财产保险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一直被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垄断,这种垄断局面直到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成立之后才打破。保险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陆续成立许多保险公司,其中较为出名的就是中国太保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随着保险公司的逐漸增多,保险市场的格局也逐渐从完全垄断型模式转向寡头垄断性模式,因此,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压力大

我国的保险市场在初期形成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以人保为首的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异常明显的优势,太保和平安也同样如此,这三家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其他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相关的调查,衡量比较下来,大型保险公司虽然在竞争优势上朝着逐渐下降的趋势发展,但是其拥有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这种明显的竞争优势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现状是由于大型保险公司起步较早,发展历史比较久,长期的发展也逐渐提高了其知名度,对社会各界的影响都比较大,加上他们所拥有的产品在种类上十分齐全,同时,不管是销售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数量都非常之多,并且网点布局十分广泛,接近客户的住所,为客户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另外,大型的保险公司所包含的业务领域更为广泛,能够为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险业务,客户可以在同一家保险公司购买各种不同需求的保险产品,不需要再跑到其他家保险公司进行咨询。加上大型保险公司这些优势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低廉,是刚进入保险市场的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难以模仿复制的。因此,对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不仅难以开拓市场,而且需要承受较高的营运成本,导致他们面临较大市场竞争压力。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的经营策略

(一)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财产保险业务

从本质上来说,财产保险业务不仅是一项保险业务,而且更是一项投资理财业务。大部分的客户在购买财产保险时,主要是想利用闲置的金钱去获得更多额外的投资收益。归根究底,保险公司开展财产保险业务其实就是从客户手中筹集一部分资金,用来投资到相关国家项目中,等到项目结束收回投资本金和收益时,支付给客户更高的投资收益,相当于一项成本较高的负债。保险公司通过这种途径能够增加自身的盈利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公司的实力。然而,保险公司的投资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成熟情况息息相关,因此,保险公司应该时刻关注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抓住好机遇进行投资,提高自身的投资收益。

(二)合理选择市场发展策略,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

根据经济不同的发达程度选择不同的保险发展模式,对于财产保险来说,至关重要的是选取好适合的发展策略,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发展模式。比如,在经济相对来说发达的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也比较高,人们拥有的闲置金钱也随着增多,因此,这些地区的居民对财产投资的需求也较强,所以,保险公司在该地区应该积极加大对理财型产品销售的力度。另外,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保险公司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当地居民经济能力接受范围内的保险产品,满足客户的相关需求,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根据公司的战略,选择合适的财产保险产品

在我国目前的保险市场上,财产型保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固定利率型,二是浮动利率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也存在不同的差别。固定利率型产品是指同时兼具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产品,很大程度上与市场经济的好坏直接挂钩,当处于良好的资本市场时,在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取超额的利润;一旦资本市场较差,而利息承诺是固定的,导致保险公司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而浮动利率型产品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收取管理费,客户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收益,保险公司仅是收取稳定的管理费用,对于市场的变动所带来的随机风险是不需要保险公司来承担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公司在开展财产保险业务时,不仅获得很大的投资收益,而且也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加上现在保险市场环境的多变,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务必认清保险市场的现状,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状况,为财产保险业务开拓更多的经营策略与渠道,同时联系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爽.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战略的研究——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2(02)

[2]林文春.浅谈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保险公司发展物流保险的建议 篇4

物流保险,顾名思义是指针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给予一定的保障机制,从而使物流企业获取转嫁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物流行业的风险系数相当高,尤其在货物的运输、加工包装和物流配送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相当大,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我国有73万个物流企业,在实际营运过程中,每个物流企业都有货损情况发生,且发生频率很高,很多时候货物丢失或损坏是由各种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如果这些损失都由物流公司赔偿,物流公司压力很大,因而物流保险蕴藏着巨大商机。有关专家预计,我国保险业可能正面对着400亿元的巨大物流保险市场。但目前我国存在着物流的运作缺乏与之配套的专业保险险种、物流保险产品的开发滞后、物流保险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提出了发展物流保险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

从物流责任保险这一险种的开发过程来看,保险公司对物流企业的业务不太了解,对每个物流环节潜在的风险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掌握被保险人的信用程度。加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不完善,许多法律法规中无责任赔偿限额的规定,使得保险公司对风险控制既担心又谨慎,从而将看不清的风险认定为最大的风险。

在对待物流责任保险这件新生事物上,保险公司应该继续转变观念,要立足于责任险的长远考虑,从社会责任的全局着想。作为承保公司不要一味地、甚至出于担心夸大风险,不要不加分析地将承保范围缩得越小越好,保费提得越高越好。要确确实实地为物流公司做点事,从物流公司角度出发,分析市场需求,开发有实际投保意义、能被广泛认可的险种,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作出贡献,而且要做就做好,不要应付了事,让新生事物流产、让物流商失望。

二、加强物流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保险着重于物流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情况,从若干方面防范和消除风险的发生。保险并不是简单的收取保费,然后对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进行赔偿。保险公司在转移被保险人风险的同时,为了降低赔偿率,减少自身经营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注重物流风险预测和管理。这就要求物流保险人不仅要熟悉保险业务,还要懂得物流各环节的操作情况,从而推出适合物流市场的险种并有效地控制风险。保险公司缺乏专业的物流保险人员,难以为物流经营人提供有效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因此,保险公司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比如可通过引进各层次的物流人才、组织各类物流讲座、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来解决物流保险人员紧缺、专业知识贫乏等问题。总之,要开展物流保险业务,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三、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险种

传统保险的制度设计与现代物流不配套。以仓储保险为例,传统的仓储保险是对大宗货物在较长时间的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因此保险费率一般较高。在现代物流JIT生产方式以及零库存管理理念下,仓储则具有“短暂性”的特征。换句话说,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仅仅起一种“歇歇脚”的作用,因此其保险费率一般不宜过高。实践中,被保险人分别投保货物运输险和仓储险,虽然可以基本上涵盖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但由此带来的保险费用的上升却是被保险人所不能承受的。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立足于长远考虑,从社会责任着想,要切实从物流公司角度出发,分析市场需求,开发有实际投保意义、能被广泛认可的险种,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作出贡献。

四、深入物流企业组织培训

保险公司应经常深入现代物流公司,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熟悉物流业务的各个环节,了解物流商的需求,不断出台满足物流商需要的保险产品。同时当好物流商的高级参谋,为其找出潜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准确鉴定其风险程度,替客户进行风险评估,设计风险管理方案。保险公司有必要经常组织有关物流专业的培训班,培训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请物流企业的专家,为保险从业人员讲授现代物流、分析相关案例;另一类是请保险公司的专家到企业讲授物流的风险责任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沟通、统一认识,并不断改善产品,培育一个物流责任险的良性循环市场。当然,要想达到此目标,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一定时间。大家要有耐心,看得远一点,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花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五、建立物流业与保险业之间的互信机制

不可否认,物流业与保险业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保险的发展。举例来说,保险公司担心物流公司投保时不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量申报,导致不足额收取保费,一旦出险,物流公司事后填单骗取保险金。另外,保险公司在承保时往往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与客户签订的物流协议,在理赔时还需要物流公司提供货物的价值,甚至包括出厂价值、销售价值等。然而,物流协议和货物价值往往构成了客户的商业秘密,物流公司一般不愿意或根本就不能够向保险公司提供。因此,笔者认为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美和,陈默.我国物流保险的发展对策[J].水运管理,2006,(8):25-27.

保险公司早会--保险激励专题 篇5

要想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坚强毅力!战胜自己 多少人苦苦等待,饱尝泪水却依然热爱; 多少人痴心不改,历尽挫折却永不言败; 我明白绿荫如海,从来都是英雄的舞台; 我明白胜利之门,永远只为强者打开; 让我们战胜自己,用执着把成功等待; 我们要拼搏到底,用心拥抱未来!我国保险业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 寿险产品向投资方向转化 买了保险的人更有可能买保险 真正有钱的人大多还没有买保险 素质高的人还在选择 行业前景光明 分配机制合理公平晋升渠道畅通 持续不断的学习机会 崇高的工作价值 个人成长 自由 朋友 荣誉 奖励 旅游机会 价值的实现寿险营销工作的魅力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快乐营销----幸福的理由 *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遇到的困惑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入行的初衷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1、为了收入 2、为了改变环境与现状 3、为了找个事情做 4、为了锻炼自己 5、为了生存!试一试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违者必究 三种食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谁“忽悠”了保险公司 篇6

今年4月3日,苏州市虎丘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了判决:分别判处李镇沛等人19年至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为首的几人被剥夺政治权利1年至3年,所处罚金最高达7.4万元。

购买了车险的机动车如果因交通事故造成了损失,只要符合保险合同相关规定,就可以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并支付相应理赔款。但保险理赔需要经过公安、保险公司查勘,赔款审核手续等过程。李镇沛、殷红海等人又是如何“闯”过这层层关卡,从而骗取到巨额保费的呢?

合伙制造交通事故

《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保险公司理赔的关键,也是保险公司理赔时必备的单证。为了这份认定书,李镇沛一伙精心“导演”了一场场车祸。在李镇沛、殷红海等人的圈子里,经常听到诸如:“老张,借你一部车,给你5000元,让我追一下尾。”合伙制造事故的前后两车司机通过电话进行商量:“你从后面顶一下,我们撞一下,可不可以?”

“怎么撞?撞哪个角度?在哪条路上做事故?是有讲究的。我们事先都要出去看的。”具体负责撞车的驾驶员必须“艺高胆大”,殷红海的驾驶员王建刚就是其中一员。

案发后,据王建刚交代:“2005年2月26日晚九点钟左右,我和殷红海、张国民、李镇沛、姜华等人一起开了好几辆车到园区。事先我们已商量好,‘事故’地点就定在机场路东环路高架出口的地方。我们安排牌号为苏EAH49X的车辆在下面违章调头,正好与从高架下来,由我驾驶的沪AS5872X车相撞。我们是有分工的,殷红海他们坐另一辆车,他们通过电话指挥,让我先开慢一点,关照要撞对方车的左侧。等到撞上后,他们就让我速度快一点,可以下高架了。”说起这些,王建刚颇有些得意,“殷红海叫我负责撞车,因为我胆大,车技好,人家不敢撞,我敢。撞完我就不管了。我当时正好遇到离婚,心情很不好,所以撞得很猛。”他又补充说:“不过也蛮危险的。有一次我给人做事故,不小心前额撞到风挡玻璃上,都撞出了血。”撞车后,由其他人以驾驶员的身份报警,并向出警的民警介绍撞车的经过,将被撞坏的车开回修理厂,对汽车扩大损失后,就等着保险公司来定损,以及领取保险公司的理赔款了。

除了策划车辆相撞,李镇沛他们有时也策划危险性小一些的事故来骗保。2005年8月,殷红海以5000元的价格,安排从没有出过事故的驾驶员李某,到盐城滨海做一次汽车落水。汽车被推到水里后,殷红海指挥李某:“汽车掉到水里,哪有驾驶员身上干的?你也到河里湿一下。”不会游泳的李某果真跳到河里后再爬上来。殷红海发现河里的车灯还亮着,想到汽车正常掉到河里应该是熄灯的,再指挥另一个会游泳的司机跳到河里将车灯关掉。

2006年2月开始,李镇沛看到殷红海通过制造假事故赚了不少钱,就想到用自己的奔驰、宝马车做事故。李镇沛拥有奔驰S320、宝马5系列轿车以及日本大发越野车。他亲自驾车到苏州园区制造追尾或相擦事故。做事故之前,李镇沛将自己奔驰车的两个气囊拔出来,光做这两个气囊保险理赔就有几万块赚,再撞一撞加起来就能赔7万多元甚至10多万元。保险公司定损后,气囊可以塞回去再做事故。为骗保,李镇沛动用了自己的所有车辆,而京GA1436的高档尼桑车,则是殷红海特意买来做事故的。在李镇沛、殷红海的带领下,他们手下的员工,也纷纷将自己的私家车作为制造交通事故的工具。

莫名其妙的“肇事者”

王建刚说过:“汽车修理厂靠正常修理汽车能赚到多少钱?主要是靠骗保险,骗保费在修理行业早就有了。但殷红海确实太疯狂了,整天动脑筋做事故骗保险。”

李镇沛等人作案以山海尖修理厂为根据地。用李镇沛自己的话说:“刚开始还有点收敛,但发现这种事情操作起来如此容易,没办法让人不疯狂。”光利用自己的宝马、奔驰车骗保远远不够,只要有车开进山海尖修理厂大门,就难逃他们骗保的“专业眼光”;如果是高档车,那就更好,因为高档车修理费更贵,理赔款数额更可观。某房地产老板的宝马车就被他们做了一次事故。殷红海派同伙姜华把宝马车开到马路上,与自己人的一辆破面包车轻轻一撞,再报个警,骗到事故认定书后,回到汽修厂里将宝马车的引擎盖敲得弓起来,将气囊拉出来,再把汽车大灯砸碎,就成了一桩“大事故”。简简单单来这么一下,殷红海就骗到了4万元理赔款。

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驾驶员作为当事人要签名、做事故经过笔录,并向保险公司提供驾驶证等。李镇沛、殷红海一伙不断做事故,就要有不同的人员冒充肇事驾驶员报警,因此需要储备尽量多的驾驶员。他们的员工都持有驾照,李镇沛、殷红海等人手里常备着不同的驾驶证复印件,以作为“肇事驾驶员”的证件。由自己的员工冒充肇事驾驶员还不够,只要客户到山海尖修理厂提供了一次身份证,就有可能在客户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有心的李鎮沛、殷红海复印下来,然后被反复使用冒充肇事驾驶员。在100多起骗保案中,被冒充肇事者的客户竟达216人,还不包括其中被反复使用的。由于李镇沛、殷红海一伙留给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或车主的电话都是同伙的电话,保险公司没法与真正的车主进行核实。“我没有接到保险公司理赔核实电话”,是200多位证人说的最为一致的话。

在200多名被冒充肇事者的客户中,大多是被蒙、被骗的车主,但也有少数人成为了同案犯。李镇沛、殷红海一伙很好地利用了车主的贪利心理:“小维修不要你出钱,做个人情”,“大维修,修理厂有能力快速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省掉你的修车钱,只要你提供身份证、驾驶证、保险单就行”。车主不仅乐意而且感觉这个油揩得很体面。李某在另一家修理厂工作,他单位隔壁就是山海尖修理厂。李镇沛经常到他们厂来串门,李某对李镇沛等人骗保的事也有所了解,自己心里也痒痒的。2006年4月,李某的福特天霸车左侧的叶子板和前保险杠都有点损坏,便将车开到山海尖修理厂。李镇沛问这车是否有保险,机灵的李某知道李镇沛想让保险公司承担修理费。两人心有灵犀,李某随即将车子的行驶证、保险卡给了李镇沛。李镇沛说:“我做个事故把车修好。”过了两三天时间,李镇沛要走了李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又过了几天,李镇沛将修好的福特车送还给李某,不但没让李某支付修理费,李镇沛还给了李某2800元“好处费”。案发后,李某悔之莫及:“我只因贪小利而成了被告人,还被判罚金2万元。真是不值得!”

搞定保险公司员工

有了虚构的交通事故、驾驶员的配合、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要想顺利骗到保费,还要过重要的一关,那就是保险公司的定损员。定损员的权力不可小视:定损员发现事故有假可以拒绝理赔,对损失的金额有核对、确认的权力。但这么大的定损权力却缺乏监督。

正因为定损员的权力不小,殷红海一伙深知此项“投资”不可少。涉案的几位定损员经常跑山海尖修理厂,与李镇沛、殷红海等人都很熟悉。一位定损员说:“李镇沛在2005年底给过我一条硬中华烟,一个500元的红包。另外李镇沛从泰国回来给过我一件T恤衫。”另一位定损员也交代:“2005年过年的时候,殷红海给过我一个500元的红包。”

正是有了这些红包和小恩小惠,定损员们在定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不奇怪了。案发后,警方询问定损员:

“你有无看见交警的事故认定书?”

“没有。”

“你有无联系车主或驾驶员?”

“没有。”

“你有无调查事故的真伪?”

“没有。”

不止是一位定损员这样回答侦查人员的问题。

过了定损员这关,还有提取理赔款的问题,也需要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的配合。按保险理赔规定,提取理赔款要有车主的身份证,但由于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的“关照”,只要提供车主的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了;贷款车理赔不能提现金,但只要某保险公司业务经理仲某出场就能提现。当然仲某也不是义务劳动,每笔要收取15%的手续费和开票费。反正理赔款本来就是骗来的,割别人的肉不心疼,有钱大家赚。就这样,李镇沛、殷红海等人的骗保一路绿灯,最终成功诈骗了苏州13家保险公司100多次,骗取理赔款达140多万元。

保险公估公司 篇7

一、公司治理的一般结构与目标

(一) 公司治理的结构

当前公司治理的一般架构是建立在因分散的所有权结构而导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经理人员的委托代理问题, 以实现公司价值 (尤其是股东财富) 的最大化。一般来说,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职工的监控以及对他们工作绩效的评价;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为了实现以上目标, 公司治理理论强调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约束和激励, 并由此构建了以董事会建设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和以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经理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外部治理机制, 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 使经理人员在内部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与外部市场的威胁和压力下, 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努力工作, 从而实现有效解决所有者—管理者代理问题的最终目标。外部治理机制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主要是利用市场机制对经理人员形成压力, 促使其努力工作, 创造股东价值最大化。它与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

(二) 公司治理的目标

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而且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 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围绕着公司的长期经营目标和股东回报最大化, 公司治理实现的主要目标有:一是, 保护股东的权利和利益, 实现股东长期投资回报价值最大化, 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二是, 确立公司文化和经营模式。三是, 建立对整个公司的运作进行控制的总体框架, 以及对管理人员的活动和业绩进行监督机制。

(三) 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区别

国内目前大多数文献把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全部, 主要着眼于企业内部, 试图通过改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及其结构, 而达到调整公司治理的目的。实际上,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董事、经理人等各利益相关者就企业所有权、经营权等安排及投资回报、经营收益等事项达成的一项契约, 即以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形式明确规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等机构及其相关人员的责、权、利; (1) 更侧重于有效制约权力机关和组织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 是一种通过组织和制度发挥作用的公司内部治理;而公司治理的含义应更为广泛, 它除了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组织的架构, 还包括各种治理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和外部的治理机制。

二、保险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一) 保险公司的特殊性

从本质上讲, 保险是一种风险汇聚分摊机制。在这种机制里, 扮演着风险分散的执行者的角色的保险公司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尽相同的自身特性:一是, 经营目标多元化。与单纯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其他企业不同, 保险公司还要承担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功能, 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二是, 资本结构特殊化。保险公司一般拥有较高的资产负债比, 而出资较多的债权人获取的只是固定比例的投资回报, 出资较少的股东却掌握着投资的控制权。这就使得股东为追求更高的风险回报而投资于风险更大的项目, 从而侵害债权人的利益, 带来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三是, 经营风险不确定化。特别是对于寿险公司而言, 由于所经营的人寿保险合同的长期性 (一般在10年以上) , 往往会因为难以准确估计期间的死差损和利差损而产生较大的经营风险。四是, 政府管制严格化。政府对保险业的管制比其他行业要严格得多, 而这种严格的管制在保证保险业平稳运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 严格的市场准入制限制了保险业市场竞争;对保险公司股东身份和持股比例的限制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影响了其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自由流动。 (2)

(二) 保险公司特殊性对公司治理的要求

这些特殊性导致了其治理与一般公司治理存在较大差异, 保险公司治理除满足一般治理要求外, 还具有如下特征:一是, 保险公司治理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还包括保险公司自身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具备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的功能。二是, 保险公司的治理不仅要考虑公司股东的利益, 更要考虑投保人、被保险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三是, 更加偏重内控机制。由于保险公司具有高风险、高比例负债等诸多特殊性, 从而导致其外部治理机制功能的发挥较一般公司来说成本高昂, 所以保险公司应完善内控机制, 同时有选择地审慎运用外部治理机制。四是, 要注意协调监管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在监管过程中, 保险公司股东与监管者之间可能会存在利益冲突。如, 股东往往会要求管理者从事高于社会最优风险的投资, 而监管者出于整个金融体系稳定性考虑往往要求其承担较低的风险。二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可能会导致政府通过将自己的偏好加在保险公司管理者身上而直接损害经营绩效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为减少这种摩擦, 保险公司就必须注意与监管者之间关系的协调。

三、新《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的影响

(一) 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的现状与问题

1. 以产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保险公司的内部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契约。

这种契约的形成条件是:一是激励相容条件:代理人以行动效用最大化原则选择具体的操作行动。二是参与约束条件:代理人履行合同责任后所获的收益不能低于某个预定收益额。三是收益最大化条件:在代理人执行合同后, 委托人所获收益最大化。即采用其他合同都不能使委托人的收益超过或等于执行该合同所取得的效用。四是契约形成的整个过程既是契约双方不断地进行博弈的过程, 更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所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性分配。

2. 我国保险公司内部治理的现状——股权结构现状。

研究国内保险公司治理, 首先要看保险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决定公司治理模式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

3. 我国保险公司股权结构的问题。

在此选取2007年市场份额前五位的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股本结构进行说明。寿险公司占市场份额前五位的依次是:国寿、平安、太平洋、泰康和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加总后, 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为69.48%;财险公司占市场份额前五位的依次是:人保、太平洋、平安、中华联合和大地财产保险公司, 加总后, 占市场份额的比例为80.83%。 (3) 为简便起见, 兼营寿险和财险业务的集团公司予以合并计算:

由上表可见, 国有控股的保险公司股权结构一股独大, 国有股占有绝对的控制地位, 其他中小股东无法在董事会、监事会人选确立和公司战略等重大决策方面与之抗衡, 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治理效应。国有股份制保险公司虽然通过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股权结构多元化, 但真正意义东属国有, 国有股东行使自己权力的积极性不高, 股东大会表决流于形式, 尚未成为对董事会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在公司的内部治理问题上, 由于大股东多为国有, 一般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股份占比小, 其作用也很难真正发挥;另外, 有些股东通过关联股东或通过其附属公司的关联交易控制股份制保险公司的股份, 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保监会规定的单个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包括其关联方) 投资保险公司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保险公司股份总额的20%的限制, 容易造成少数股东大权独揽的局面, 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 新《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1. 新、旧《保险法》相对应法条的对照。

2. 修改的法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可以看出,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加强了对小股东的关注, 这有助于防止股权的变更带来资本的过度集中。优化保险公司的股本结构, 关键就是鼓励建立不同所有制主体的股权多元化, 即在保持总体上国有股权控股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 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 如吸收适合资质的民营资本参股, 使民营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制约作用不断加强;引入国际战略资本以及其他战略投资者, 发挥国际资本的监督作用。使非国有资本的股东达到能与国有股东制衡的程度, 构建国有股东之间、非国有股东与国有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一旦股权之间的制衡关系形成, 股东之间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就可以依赖有效的公司治理得到实现。这是因为:股权主体的多元化, 从客观上有利于界定产权。从根本上讲, 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均是全体国民的资产, 这种产权的初始配置难以达到“经济人”的要求, 而且每个人对资产具有非排他性, 容易造成“哈定悲剧”;而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在产权的配置上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三) 新《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公司董事会建设的影响

1. 我国保险公司董事会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董事会制度, 董事会成员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 (见表4) (4) 。

2. 我国保险公司董事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 必要约束条件的缺乏。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董事会构成中, 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虽然在数量上占优, 但是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制衡的作用, 原因有:权力约束的缺乏: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聘请主要由大股东决定, 难以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而且容易造成“权力寻租”的道德风险;收入约束的缺乏:外部董事的薪酬设计与公司的经营情况缺乏关联, 缺少激励机制;资质约束的缺乏:外部董事多是跨行业任职, 实际经验有限, 制约了监督的有效性。二是, 监事会的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股份制保险公司中监事会成员由两部分构成:职工代表和股东大会选出的监事。前者由于其职务、工资、待遇等方面受制于董事会和经理层, 难以有效行使监事的权力;后者则一般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和重大决策缺乏必要的信息, 也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监事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四) 新《保险法》的相关规定对董事会治理的影响

一是, 新《保险法》新增的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二条条款对保险公司主要股东、高管的资格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第八十三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 给公司造成损失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同时, 明确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对关联交易的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 并规定保险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不得利用关联交易损害保险公司利益。二是, 新增的法条对董事会建设的影响。从过去的只对保险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作出规定, 到把范围扩展到对股东、董事的任职资格的规定, 并加大了约束力度, 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监管, 健全内控与合规管理制度。另外, 准确的信息披露制度能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既有利于投保人正确地判断自己的期望效用从而正确地选择保险产品, 又有利于经营主体降低交易成本, 减少市场失灵所造成的无谓损失。

(五) 新《保险法》对我国保险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建设的影响

1. 新增条款如下:

一是, 监管职责的加强。在此次新修订的《保险法》中, 加强了保监会的监管职责, 增加规定了“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 对保险公司的最低偿付能力实施监控。”授予了保监会监控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权利;增加规定了“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有权查询保险公司在金融机构的存款”, 将保监会原有的权利从检查、要求提供报告和资料两项增加到检查、要求提供报告和资料和查询存款三项。二是, 惩罚力度的加强。如新法的第一百三十九条就将对欺瞒行为的惩罚级别从原有的一万元至五万元调高到五万元至三十万元。

2. 新增条款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一是, 外部监管的必要性——保险业产权市场的失灵。 (1) 产权交易市场的垄断性。由于参与保险市场产权交易行为的主体——保险公司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 造成产权交易市场的垄断性, 从而导致交易的高成本性与服务的低质量性, 造成社会总福利的减少。 (2) 产权市场的“公共产品”。市场在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是失灵的。产权交易市场也存在着一些公共物品性质的“物品”。比如, 产权交易市场的稳定秩序, 纯粹的市场行为将导致产权交易市场稳定秩序的供给不足。 (3) 产权市场的“外部性”。例如, 国有股权普遍存在虚位的情况, 这有可能引发国有资产实质经营者的道德风险, 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低估国有资产的形式, 将交易成本转移给国家。使内部成本外部化。 (4) 产权交易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卖方与买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产权交易市场易发生逆向选择现象, 造成优质资产的缺失, 市场大量充斥低劣资产;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使国有资产发生流失。

二是, 新增条款的作用。监管作为对市场失灵的纠正, 不仅会消除市场调节的缺陷, 还给经济主体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按照产权交易市场监管的价值目标为划分, 可以分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效率型收益和产权交易市场监管安全型收益。新法对监管力度的加强, 有利于降低市场失灵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完善保险寡头市场的竞争框架, 有利于降低经理和董事人员的非理性行为和寻租行为。而信息披露力度的提高, 也有利于市场信息的明确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从而保证保险公司在更为健康的市场机制下发展的需要。当然,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监管机构所追求的是最小化系统性风险的目标, 保险公司股东则以追求自身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这种目标间的不一致, 可能会导致政府通过将自己的偏好加在保险公司管理者身上而直接损害经营绩效和稳定性。因此, 政府的监管应该遵循适度原则。

四、结语

与原法相比, 新修订的《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律规范、保险行业基本制度、保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完善, 进一步明确了一些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修改后的《保险法》的实施必将对促进我国保险公司公司治理效率的改进以及我国保险业的健康稳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费方域.董事与董事会的职责与功能[J].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2)

[2]冯根福, 赵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新分析—兼评国内外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3]青木昌彦.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4]李维安, 曹廷求.保险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改革[J].保险研究.2005, (4)

[5]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6]吴定富主编.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7]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

保险公估公司 篇8

1.1 外部环境分析

(1) 政治法律环境。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政治稳定, 经济飞速发展, 百姓安居乐业, 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在经济领域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我国保险市场监管机制走向健全, 有力地保证了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2) 经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寿险业的需求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程度。在国家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 围绕“抓项目促调整, 抓环境促提升, 抓民生促和谐”等重点工作, 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加强空间和项目建设,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推进改革开放, 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进一步使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

(3) 行业分析。根据市场规模、资本能力、赔偿准备金率、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以及经营稳定性对2012年沈阳市内保险公司进行排名, 新华人寿排名第六, 优势在于其市场规模 (排名第五) 、经营稳定性 (第八) 和盈利能力 (第九) , 但其资本能力排名第二十, 流动性排名第十七, 赔款准备金排名第二十四, 这些指标都相对落后。随着国民收入的稳步提升, 保险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

1.2 内部环境分析

(1) 财力分析。新华保险公司2011年在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 如今集团拥有新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家园养老企业管理 (北京) 有限公司和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2012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人民币977.19亿元, 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4936.93亿元, 实现保费收入正增长。随着总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 知名度及信誉度的不断提升,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近年来保费收入也不断提升, 从2005年的1448万元到2012年的6123万元, 保费收入增长了4倍, 实现了分公司保费收入的飞跃式增长, 成为新华保险分公司中保费收入增长较快的分公司。

(2) 产品体系分析。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在发展中已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理念, 深入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保障需求, 充分体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原则, 形成了新华保险产品的鲜明特色。主要有个人保险、团体保险和银行保险三大类, 涵盖传统保障型产品和新型人身保险产品, 可充分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客户在意外伤害、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家庭理财等方面的需求, 其中“会长大的保险”在客户中深入人心, 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喜爱和信赖。

(3) 营销水平分析。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的营销网络遍布沈阳市, 并不断向郊县延伸。在销售策略中, 公司制度逐渐完善。公司通过专业代理、兼业代理、个人代理、直销团队和保险经纪人等多元化销售渠道, 同时, 在各个渠道之间, 进行交叉销售, 并不断创新销售渠道, 即开通电话直销、手机短信服务和电子商务网站服务等, 逐渐增强服务水平和销售能力。

2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的SWOT分析

2.1 公司机遇分析

(1) 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好。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投资的强劲增长和外需的明显回升。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 使人们对于保险产品的认识不断加深, 近年来沈阳保险市场变得火热。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要抓住机遇, 提升在沈阳保险市场的地位。

(2) 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 人们对保险认识加深。沈阳地区近些年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 沈阳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保险产品认可度的增强, 使得保险业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2.2 公司挑战分析

(1) 保险市场开放, 竞争更加激烈。保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保险市场的开放,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走进沈阳市场, 同时一些更强的保险公司如中国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也占领着自己的一片领地, 此时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面临着技术、资金、保险产品、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2) 股票等资产的价格波动。许多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 而股票市场的波动使得其投资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旦股票价格大跌, 保险公司将大受影响, 同时对投资收益及公司对于保险客户的偿付能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大的影响必然会给分公司带来不利因素, 因此,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也将面临着这一类的挑战。

(3) 巨灾频繁发生。近年来,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许多保险公司推出针对高损害概率事件的保险, 但是面对某些巨大灾难,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呈现了偿付能力有限等根本问题, 导致公司的有效承保能力不足。

2.3 公司优势分析

(1) 公司发展优势。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6年8月成立的第一批全国性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经营的产品体系涵盖传统保障型产品、分红类产品以及理财功能较强的万能和投连产品。总实力在全国的保险公司排名第四位, 其专业性寿险排行第二位, 而且是唯一一家连续十三年盈利的保险公司。同时,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接手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新华人寿的38.8%的股份, 新华保险公司一跃由股份制公司转为国有控股的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依靠着这些有利的优势, 公司的发展业绩前途大好。

(2) 产品优势。新华保险坚持“以人为本”的产品开发理念, 深入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保障需求。“会长大的保险”在客户中深入人心, 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喜爱和信赖。针对沈阳地区客户的不同需求,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 涵盖了传统保障型产品、分红类产品以及理财功能较强的万能和投连产品, 可充分满足各个年龄阶段客户在意外伤害、医疗、养老、子女教育、家庭理财等方面的保障需求。

(3) 服务优势。为了使客户保单的基本信息能够及时得到更新,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将客户基本信息的变更作为主打内容, 历时两个月, 通过电话回访, 业务员上门拜访送分红报告, 媒体宣传鼓励客户自行核对变更联系方式等多种渠道同时开展, 电话回访及面访了40万客户, 累计变更了17万张保单的客户基本信息, 极大地保障了客户权益。

2.4 公司劣势分析

(1) 资产规模不足。与中国平安、中国太平洋等一些大规模公司相比, 新华保险资产规模还相差甚远。这些大的保险公司因为资产规模相对雄厚, 占领着较大的保险市场, 短期内不容易被超越,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增强资产规模。

(2) 市场占有率较小。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沈阳地区保险业中排名较前的分别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以及泰康人寿, 新华保险与泰康人寿相比市场占有率忽高忽低, 这也为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敲响了警钟, 市场占有率有限。

3 新华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3.1 公司战略定位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在沈阳市场排行处于中等的位置, 与平安, 人寿等大型保险公司相比市场占有率较低, 应该根据公司的资金和能力状况, 认真地研究顾客对不同险种的需求, 按照差异化来划分细分市场,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户人群, 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保险产品。要坚持不断改革创新的策略, 在公司拥有学术、实践和服务的基础上提高市场占有率, 可以选择在资金雄厚的保险公司忽视的领域开发新的产品。要尽量防止与实力强大的保险公司发生竞争冲突, 同时要开拓自己新的创新点, 使得在保险市场上处于有利的位置。

3.2 公司发展目标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的发展目标与总公司的发展目标高度保持一致, 即以客户为中心, 坚持现有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变革创新, 坚持价值和回归保险本原, 抓住城镇化和老龄化历史机遇。基于这一根本目标, 沈阳分公司立志于开发独具特色并适应沈阳城市发展的保险产品及服务,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营销团队, 力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保险和理财服务;树立公司团队文化建设,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公司。通过上述方面, 努力打造中国最有发展潜力、最具投资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

3.3 公司发展布局

(1) 产品创新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保障公司长远发展的后劲, 围绕产品创新公司应及时对产品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清理, 努力完成公司产品体系整合方案。

(2) 客户服务方面。保险公司在不断扩大客户人群的同时, 也要留住老客户, 实时掌握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提高续保率, 要处理好客户与公司长期的合作关系, 是保险公司提高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 实施市场占有率的有效途径。

(3) 管理制度方面。保险公司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同时使员工的个人活动也可以合理进行, 形成公司与员工共同赢利的强制手段, 是公司实现目标的有利措施和手段。公司制度管理制度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生存, 更好地发展。因此, 作为优秀的保险公司, 它的管理制度必然是完整、实用、科学的。

4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建议

4.1 加快产品的创新

公司应致力于产品的创新, 使产品差异化, 从而构建自己的强竞争力, 以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 (1) 开拓外汇保险业务。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可以在法律和政府允许的情况下, 开展外汇业务, 开发外币保单, 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 (2) 对顾客进行分类, 提供贵宾顾客的增值服务。通过将客户分类, 可以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节省公司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4.2 建立优秀的团队

公司的发展更需要公司员工的团结协作, 这样才能保证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沈阳分公司一直将建立优秀的员工团队作为工作不断努力的方向, 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员工管理机制, 同时公司也非常注重员工的重要性, 将员工的成长与公司的进步融为一体, 但是在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上仍需改进, 以保证公司更长远地发展。

4.3 完善营销制度, 拓宽营销渠道

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的人寿业务有很多类型, 其中主要为团队业务, 个人业务、银代业务。公司的营销策略采用多渠道营销模式, 主要是以个人代理制为主。随着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不断加强, 在不断变革和完善已有的营销模式外, 还要探索新的保险营销模式。

4.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保险公司发展的依托是客户的信任, 培育诚信、规范经营的企业文化, 体现保险的社会责任,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以坚定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及信心, 通过获得客户信任, 为客户创造价值, 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新华保险沈阳分公司可以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人格文化和品牌文化四个部分着手构建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刘平.调整转型是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 2009 (10) .

[2]赵莉, 姚立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经济导刊, 2010 (5) .

[3]王军, 户海印, 董方军.我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生产力研究, 2009 (21) .

[4]游运, 鲁强.我国保险业品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 2010 (11) .

保险公估公司 篇9

据介绍,修订草案贯彻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既定方针,但也注明“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删去了现行保险法关于“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的规定。草案还特别提出,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应当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

现行保险法对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措施缺乏明确规定,难以适应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修订草案增加了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对监管对象进行现场检查,进入涉嫌违法行为场所调查取证,询问当事人及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查阅、复制、封存有关文件和资料,查询银行账户,申请人民法院冻结、查封涉案财产等;与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管谈话;对出现重大风险等情况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限制其出境、申请司法机关禁止其处分财产等。

保险公司与汽车维修公司博弈分析 篇10

在汽车维修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维修服务的过程中 , 保险公司和维修公司之间既没有资本控制上的从属关系, 也缺乏直接紧密的经济联系, 难以形成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关系, 保险公司在核保、理赔等风险控制方面难以得到维修公司的有力配合, 于是无法对维修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维修公司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往往出现道德风险问题, 表现在低修高报, 加大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 导致其利润流失.然而对此保险公司对维修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本文试图考察满足双方得益最大化条件的途径, 建立了一个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 提出了汽车保险风险控制过程中保险公司和维修合作的具体形式和利润分享形式的初步探讨。

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构造一个“委托—代理”模型如下:

首先, 保险公司的利润由汽车维修公司的努力程度和市场等一些随机因素决定。且保险公司无法监督维修公司的工作努力程度。但保险公司可以选择报酬函数 (即薪酬制度) 。而维修公司则可以在一个连续的区间上选择努力水平。设r是保险公司观察到的产出水平.e表示维修公司的努力程度。r是e的函数, 并且受随机因素的影响。假设r和e的相关形式为:r=e+ε, ε是平均值为零且方差为σ2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保险公司无法掌握维修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 因此只能根据利润率水平支付报酬给医院。保险公司在计算赔率和保费时, 假定每一段时期都有一定比例的投保人索赔。因此向维修公司支付的费用中有一部分是相对固定的。另外, 根据保险公司不同时期业务量的不同, 支付给维修公司的费用也会有浮动。这一部分费用可以大致认为与保险公司当期的利润水平存在一个正比关系。因此, 假定保险公司选择线性激励制度:ω (r) =a+br=a+be+bε其中a和b是待定的参数, a是相对固定的一部分, br是随利润水平发生变动的一部分.同时假设保险公司是风险中性的, 他的效用为:E[r-ω (r) ]=E (e+ε-a-br-bε) = (1-b) e-a, 维修公司的效用函数具有如下形式:undefined其中ρ表示维修公司的绝对风险规避系数, E (ω) 是维修公司的预期收入, σundefined为预期收入的方差, v (e) 是维修公司选择高努力水平时一个负效用这里设为undefined, 同时保留效用为U。

1.1 在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合约

当保险公司能够证实维修公司的努力程度时, 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 (a, b) 和e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即是:U (ω, e) =E (ω) -ρσ2ω2-c2e2=a+be-ρb2σ22-c2e2≥U (2)

由于保险公司能够观察到汽车维修公司的努力情况, 于是只需 (2) 式等式成立即可:

同时保险公司的目标函数为:undefinedU (4)

(4) 式意味着保险公司实际上是在最大化总的确定性等价收入减去努力的成本.保险公司的利益要最大, 则由最优化的一阶条件得:undefined将其结果带入 (3) 式得到undefinedUundefinedU。

因此, 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需付给维修公司固定的报酬为:ω=v (e) +U (即付给维修公司成本与机会成本的总和) 。

1.2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目前在汽车维修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维修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保险公司无法有效监督维修公司的服务质量, 如果保险公司还是付给维修公司固定收入的话, 维修公司必然选择不努力, 出现道德风险问题.这是因为, 给定b=0, 代理人将选择最大化自己确定性等价收入, 一阶条件意味着:undefined, 即是说, 如果代理人的收入与产出无关, 代理人将选择努力水平e=0, 而不是undefined, 故而支付给维修公司固定的报酬不再是最优合约, 在维修公司的努力水平无法得到证实的情况下, 需要考虑激励合约, 以便让维修公司付出高努力, 从而间接的提高保险公司的利润。

现在考虑维修公司努力水平不可观测时的最优合同.保险公司的问题是选择 (a, b) 解下列最优化问题:

当维修公司的期望利润满足undefinedU, 那么维修公司就会接受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假设维修公司已经接受了合作, 维修公司的期望得益:undefined, 通过此式求出满足维修公司最大利益的一阶条件:U′ (ω, e) =0, 即求得undefined

对保险公司而言, 其选择必须满足维修参与约束条件的下限:undefinedU

此时, 保险公司的得益为:undefined

保险公司关于努力的一阶条件是:1-ρec2σ2-ce=0 (9)

再将b=ec带入 (9) 式, 可得:undefined, 这就意味着维修公司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 并且有, 维修公司越是风险规避, 产出的方差越大, 代理人越是害怕努力工作, 维修公司应该承担的风险就越小.特别的当ρ=0时, 即维修公司是风险中性时, 于是有b=1, 此式表明维修公司将承担全部风险, 同时取c=1, Uundefined, 将其带入 (8) 式和 (1) 式此时有a<0, 此时从保险公司选择的激励Eω (r) =a+be=a+e来看, 这意味着保险公司不但不需要支付相对固定的那部分给维修公司, 反而要向维修公司收取部分费用。这个式子从实际上来看暗示着现代企业股份制经营的一种模式, 即保险公司对维修公司进行参股, 成为维修公司的股东之后, 保险公司与维修公司的利益达成一致, 并且维修公司向保险公司支付红利。由模型的构建过程和结论可知, 采取这种保险公司参股维修公司的方式, 不仅可以使双方都获得最大收益, 又可以完全消除保险公司“道德风险”问题, 并实现“双赢”的结果。

2 结论

目前在汽车维修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维修服务的过程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 保险公司无法有效监督维修公司的服务质量时, 保险公司和维修公司实质上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关注于汽车保险中保险公司与维修公司合作关系的设计, 建立了一个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 试图考察满足双方得益最大化条件的途径。提出了保险公司对维修公司投资控股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维修公司的“道德风险”的问题, 并实现双方共赢的可能性.

摘要:汽车保险风险控制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抑制维修服务提供方的道德风险, 从而降低维修费用, 但现在状况下, 保险公司与维修公司之间松散的联系使得维修公司没有激励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而加大风险控制难度。关注于汽车保险中保险公司与维修公司合作关系的设计, 采用保险公司对维修公司投资控股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解决维修公司的“道德风险”问题, 并实现双方共赢。

关键词:道德风险,委托—代理,投资控股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曹均华, 黄智猛等.关于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0.

保险公估公司 篇11

2003年3月20日,我以我母亲为被保险人,我为投保人和受益人,与某人寿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基本保险金额为5万元的重大疾病终身保险合同。保险期间为终身,起止时间为2003年3月20日零时。合同约定,在本合同有效期间,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而身故或者身体高度残疾,或者于本合同生效(或复效)之日起180日以后因疾病而身故或者身体高度残疾,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的3倍给付身故保险金或者身体高度残疾保险金。合同签订后,我按合同约定交了两年的保险费。合同订立后,我母亲患抑郁性精神病,2005年6月的一天,因与邻居发生纠纷争吵了几句后,回到家中打开煤气开关而自杀身亡。经公安机关法医鉴定其死亡结论为:因抑郁性精神病导致自杀身亡。请问,我可以要求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给付保险金吗?

读者:张娇

张娇读者:

《保险法》第66条第二款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满二年后,如果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可以按照保险合同给付保险金。”对“自杀”一词,有两种理解:一是故意自杀,二是精神失常的自杀。在此处,“自杀”应当做限制性解释,即仅指精神失常的自杀,不包括故意自杀。因为只有故意的自杀才有道德危险的问题,才有诈取保险金的问题;而精神失常情况下的自杀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上述问题的。

另外,我国《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保险法》第31条也规定:“对于保险合同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保险合同作为典型的格式合同,当合同中的条款或者概念出现了两种以上解释时,理应做出对投保人和受益人有利的解释,而不是相反。本案合同中的“因疾病而身故”的约定也包括被保险人因患精神病而自杀的情形。因此,你母亲因患抑郁性精神病导致自杀身亡,保险公司按保险

合同是应当给付保险金的。

(福建国富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玉文)

保险公估公司 篇12

一、集群理论与保险集群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观点, 集群是以产业价值链为依据, 以分工合作为基础, 群内同一产业链上成员围绕某一产品或服务而进行密切合作, 共同促进集群的知识库成长, 提高集群竞争力的网络系统。但是群内上下游企业合作的同时, 同类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相同的链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其群内企业在面对外来竞争时, 其产生的规模经济、学习曲线、声誉机制等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当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上, 保险公司大一统的定位、保险中介专业性不强,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的合作机制落后等成为了阻碍两者进行长期性合作的障碍。但是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产品的最终提供者, 在保险产业链上始终是保险中介的上游公司, 而上下游公司之间的合理分工将有利于整个保险产业的发展。鉴于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的合作是同一产业链分工的结果, 故将集群理论引入保险产业。

所谓保险集群是以保险产品为基础, 该产业链上的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分工合作, 互相依存, 形成保险发展网络, 共同促进保险产业价值链的扩展和保险集群的发展。该定义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前提, 强调保险集群内企业间尤其是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的交流合作;

2.集群的主体是保险产业中的企业, 除了合作, 其群内的保险公司 (或保险中介) 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3.功能目标是为了获得合作优势。

保险公司作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承保公司, 以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业务管理和资金运用为主业。而保险中介以其专业化和职能化服务社会, 专门独立从事保险业务咨询和销售、风险管理安排、价值评估和损失鉴等服务活动。因分工和定位不同处于保险集群中的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将更加倾向于建立长期性的合作。

二、保险集群中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保险中介和保险公司, 本文在以下研究中的合作关系只发生在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 且假设为一家保险公司与一家保险中介之间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保险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是如此, 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都在不停选择自己的最佳合作伙伴。而在这个选择过程中, 单个保险公司与单个保险中介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状态:合作与背叛。

(一)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合作行为博弈的基本性质

1. 企业行为的不确定性。

理想情况下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互相信任, 采取合作行为;但是有时候也可能自私, 其中一方或两方皆采取背叛。

2. 个体理性。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博弈过程中均采取风险占优策略。当合作有利时, 企业会选择合作;但是当背叛能带来更多好处时, 企业就会选择背叛, 但是这一行为将给合作对方带来一定的损失。

3. 非零和博弈。

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得益和损失之和不为零。对于博弈者来说最佳策略可能是相互合作, 从而使各方均获得最佳得益。即合作则两利, 对抗则两败。

4. 重复博弈。

保险中介作为保险市场上重要的一环, 承担了保险市场中其应该的职能, 使得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通常是合作的。而且合作多次重复, 是一种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伙伴关系。位于保险集群中企业, 博弈行为不会改变其博弈的结构, 彼此都可以看到对方的过去。

(二) 一个简单博弈模型的建构

为了建构模型和简化计算等的需要, 本处借鉴了刘友金、沈佩原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做出以下假设:

1. 保险公司A和保险中介B合作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 (包

括产品开发、产品销售以及保险理赔等) , 每一次合作的总投入为I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等) 。其中A、B的投入份额分别为a、b, 且a+b=1。

2. 如果保险公司A与保险中介B互相信任, 产生的总的保

险产品创新收益为kI (k为合作产生的协同效应系数) , 且按投入比例分配;若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都采取背叛行为, 则认为没有任何合作, 也就不会产生收益, 即双方此时的支付都为0;如果保险公司A合作, 而保险中介B自私, 则认为A的投入完全被B获得, 今后将没有合作的可能。同理可知, B合作A自私的情况。

3. 保险公司A、保险中介B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分别为p、q;

反之, 不合作的概率为1-p、1-q。

4. 若保险公司A与保险中介B合作, 得到的正反馈因子为δ (δ>0) 。

由于δ具有积累性, 合作次数越多δ越大, 企业得到的正激励越多, 越倾向于合作, 合作的效果也越好, 收益也越大。

5. 若一方合作, 另一方不合作, 则背叛方因不合作受到的名

誉以及后续因不合作而带来的的损失等也会因合作次数的增加而具有积累性。

根据以上假设, 可以构造A、B企业在第n次合作进行保险产品创新时的支付矩阵如下:

首先根据支付矩阵对保险企业A进行单独分析, 可得企业A的支付如下:

当A与B合作时, A企业的支付矩阵为A按投入比例所得到的收入份额, 即G1A=pqak (1+δ) n-1I-pqaI;

当A合作、B自私时, A的支付被B获得, 即G2A=0;

当A自私、B合作时, A的支付为B的损失, 即G3A=q (1-p) bI;

当A、B均自私时, A企业的支付没有任何支付, 即G4A=0。

保险企业A是否选择合作取决于它选择合作时 (p=1) 的期望支付与选择背叛时 (p=0) 的期望支付只差

同理可知, 保险中介B是否选择合作的条件为

分析a (b) 与k、δ、n之间的关系, 对保险集群下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合作的条件进行分析。

1.在δ、n一定时, 如果k较大, 则要求a (b) 较小;如果a (b) 较大, 则可以要求k较小。也就是说, 若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合作进行保险产品的创新, 只要可以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 合作创新的收益不错, 就可以促使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之间的合作。如果两者当中一方在合作中投入的比例较大, 则在合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高。但是能否促使两方合作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合作产生的收益大小。

2.在k一定时, 如果δ、n较大, 则要求a (b) 较小;如果a (b) 较大, 则可以要求δ、n较小。正反馈因子δ与合作次数n是正相关的, 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合作次数越多, 两者得到的正反馈越多, 合作效果也越好, 继续合作的倾向也就越明显。所以, 只要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之间建立了合作的信任度, 即使其中一方在合作中的参与投入比例较小, 也不会减小两方合作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保险集群内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也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由于群内的保险企业着眼于长期性的合作, 即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进行的是重复博弈, 双方都会对自己的声誉考虑, 加强自身约束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避免受到群内企业的“惩罚”———即很难再找到合作的伙伴。因此, 同一保险产业链上的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长期性合作成了对两方长期发展都有力的策略。

同时, 保险集群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披露和信息交流机制, 让群内企业都可以知道彼此的过去, 也可以交流各方的经验。不断寻求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合作的最佳利益分配方案, 减少合作中的利益冲突, 增强合作正反馈的效用, 促进两者合作次数的不断增加。

摘要:产业经济学的集群理论讲究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 提高产业链接点的价值。本文从空间的角度将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纳入集群, 给出了保险集群的定义, 并且对保险集群中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 分析了两者长期性合作的条件。

关键词:保险集群,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博弈

参考文献

【1】刘友金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杨建文周冯琦产业经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3】胡玉柱刘霞珍企业合作与不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的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6

【4】胡炳志黄斌论保险中介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回[J]《保险研究》20061

上一篇:刀具材料下一篇:召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