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2024-06-04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共12篇)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篇1

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扩大, 保险公司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保险公司需要对不同风险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状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实时跟踪证券市场的变化, 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科学地使用现代投资的理论和工具, 通过投资组合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在其实际资金运用过程中, 投资对象是具体的股票、基金和债券, 需要对不同风险资产的具体对象加以合理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投资组合管理和控制投资风险, 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水平, 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收益。

一、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 这几年财产保险业务规模整体上发展比较快, 财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但这不能掩盖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与寿险公司大量稳定的续保保费相比, 财产保险公司因其期限较短而且市场竞争激烈, 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续保工作开展的都不是特别理想, 客户的稳定性不高, 客户的流失率普遍较高。不同期限和不同金额的保险资金的频繁变动, 使财产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产品过程中显得被动, 这也给财产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战略选择和规划带来了困难。

从产业性质来看, 财产保险公司为金融服务企业, 属于第三产业和金融企业。第三产业的特性, 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具有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相对较小的特点。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负债资金, 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这就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的水平, 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 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二、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 本身对公司实力要求高。通过分析国内与国外保险公司发展的过程, 我们发现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 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水平两方面, 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在国外, 不分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赔付率接近100%, 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 我给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 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果,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 提高经济实力。

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 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 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1、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 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 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 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 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 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 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 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 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 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 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 以保证公司形式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2、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 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 出险频率配置投资资产。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有保险产品种类多, 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现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 因此, 相同收入规模的公司, 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 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 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 但偶然性更大, 一旦发生保险事故, 对资金量要求较大, 要钱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 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 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 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 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 并根据偿还期对称原则的要求, 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 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 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 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 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 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 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 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 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 分段越多, 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 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3、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险监管委员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 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 认可比率不同, 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 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 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首先考虑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配置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风险分摊, 要求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 能及时向投保人即被保险人支付赔款, 也就是要求保险公司随时有足够的用于及时支付的现金资产, 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以保证将赔款能及时支付给投保人, 帮助其灾后重建, 恢复生产, 更好地发挥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功能。同时, 要保证对投保人的赔款支付, 也要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是安全的, 公司的资产只有确实存在, 才有可能变现。因此, 从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来说, 安全性和流动性是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首要考虑的因素。

摘要:财产保险资金来源存在特殊特点, 因此, 在其运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阐明了财产保险公司投资的重要性, 然后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了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资产负债

参考文献

[1]王海艳:《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

[2]北京保监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内思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5月。

[3]吴荣:《保险学——理论与实务》,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篇2

第二条 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资金运用活动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资金,是指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第四条 保险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符合偿付能力监管要求,根据保险资金性质实行资产负债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范化和市场化。

第五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依法对保险资金运用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资金运用形式

第一节 资金运用范围

第六条 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保险资金从事境外投资的,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有关监管规定。

第七条 保险资金办理银行存款的,应当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存款银行:

(一)资本充足率、净资产和拨备覆盖率等符合监管要求;

(二)治理结构规范、内控体系健全、经营业绩良好;

(三)最近三年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四)连续三年信用评级在投资级别以上。

第八条 保险资金投资的债券,应当达到中国保监会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评定的、且符合规定要求的信用级别,主要包括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符合规定的其他债券。

第九条 保险资金投资的股票,主要包括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的股票和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

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和以外币认购及交易的股票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第十条 保险资金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其基金管理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公司治理良好,净资产连续三年保持在人民币一亿元以上;

(二)依法履行合同,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最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

(三)建立有效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之间的防火墙机制;

(四)投资团队稳定,历史投资业绩良好,管理资产规模或者基金份额相对稳定。

第十一条 保险资金投资的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它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第十二条 保险资金投资的股权,应当为境内依法设立和注册登记,且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

第十三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使用各项准备金购置自用不动产或者从事对其他企业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

第十四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对其他企业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应当满足有关偿付能力监管规定。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保险子公司不符合中国保监会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该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不得向非保险类金融企业投资。

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应当限于下列企业:

(一)保险类企业,包括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

(二)非保险类金融企业;

(三)与保险业务相关的企业。

第十五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资金运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存款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买入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的股票;

(三)投资不具有稳定现金流回报预期或者资产增值价值、高污染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企业股权和不动产;

(四)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

(五)从事创业风险投资;

(六)将保险资金运用形成的投资资产用于向他人提供担保或者发放贷款,个人保单质押贷款除外;

(七)中国保监会禁止的其他投资行为。

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有关情况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禁止性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第十六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从事保险资金运用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相关比例要求,具体规定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情况调整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比例。

第十七条 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和非寿险非预定收益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资金运用,应当在资产隔离、资产配置、投资管理、人员配备、投资交易和风险控制等环节,独立于其他保险产品资金,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第二节 资金运用模式

第十八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配置、专业运作”的要求,实行保险资金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

保险资金应当由法人机构统一管理和运用,分支机构不得从事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第十九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选择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等专业机构,实施保险资金运用第三方托管和监督,具体办法由中国保监会制定。

托管的保险资产独立于托管机构固有资产,并独立于托管机构托管的其他资产。托管机构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托管资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二十条 托管机构从事保险资金托管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保险资金的保管、清算交割和资产估值;

(二)监督投资行为;

(三)向有关当事人披露信息;

(四)依法保守商业秘密;

(五)法律、法规、中国保监会规定和合同约定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一条 托管机构从事保险资金托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托管资金;

(二)混合管理托管资金和自有资金或者混合管理不同托管账户资金;

(三)利用托管资金及其相关信息谋取非法利益;

(四)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相关标准。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根据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可以自行投资或者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进行投资。

第二十三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的,应当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确保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三方职责各自独立。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履行制定资产战略配置指引、选择受托人、监督受托人执行情况、评估受托人投资绩效等职责。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应当执行委托人资产配置指引,根据保险资金特性构建投资组合,公平对待不同资金。

第二十四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委托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妨碍、干预受托机构正常履行职责;

(二)要求受托机构提供其他委托机构信息;

(三)要求受托机构提供最低投资收益保证;

(四)非法转移保险利润;

(五)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受托管理保险资金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合同约定投资;

(二)不公平对待不同资金;

(三)混合管理自有、受托资金或者不同委托机构资金;

(四)挪用受托资金;

(五)向委托机构提供最低投资收益承诺;

(六)以保险资金及其投资形成的资产为他人设定担保;

(七)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根据中国保监会相关规定,可以将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投资品种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委托投资或者购买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及时向有关当事人披露资金投向、投资管理、资金托管、风险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等信息,并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受托资产规模、资产类别、产品风险特征、投资业绩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以合同方式与委托或者投资机构,约定管理费收入计提标准和支付方式。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是指由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为发行人和管理人,向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投资人发售产品份额,募集资金,并选聘商业银行等专业机构为托管人,为投资人利益开展的投资管理活动。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之探析 篇3

[关键词] 保险资金运用 收益 风险控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费收入快速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承保业绩急剧膨胀,保险资金不断累积。其中,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如何拓宽,以及在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如何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收益率,一直是我国保险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但保险资金运用领域仍然十分有限,保险资金运用在结构、收益、策略行为和管理模式上都面临着困境和难题,这种局面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制度的变迁背景不无关系。

一、保险资金的来源

保险资金是指保险公司可以用来投资运作的资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权益资产,即资本金、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二是保险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等。这些准备金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重要来源;三是其他资金,比如,承保盈余。另外,保费收入与赔款之间的时间差所形成的资金,在决算形成利税和盈余上交或分配前,也是保险公司资金来源之一。

在保险业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比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保险公司承保业务利润空间很小,几乎年年亏损,而主要靠投资业务的收益来抵补承保亏损,从而实现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这一趋势在我国保险业竞争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也将日益显现:一方面,保险产品本身经营过程中的部分利润已经越来越薄,甚至可能亏损;另一方面,规模化的保险资金通过充分运用后,抵补费用及亏损,形成保险公司的最终收益。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5年我国保险法颁布以来,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受到严格管制,其运用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随着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推出及流行,我国保险投资政策不断发展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各保险公司日益重视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保险资金投资的关注,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逝逐步放宽。目前,保险机构不仅可以投资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还可以直接投资股票。2005年来,我国保监会颁布《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规则》,保险外汇资金的境外运用也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但我国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偏低

近几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增长很快,但因保险资金投资策略不当,以及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有限,导致资金运用收益率一直偏低。近几年的保险投资收益率分别如下:2000年为3.5%,2001年为4.3%,2002年为3.14%,2003年为2.68%,2004年为2.9%,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连跌三年,其中2003年和2004年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已经低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的底线。从2005年保险资金运用形势来看,保险资金投资开始显现良好势头,投资收益稳步提高,达到3.6%,比2004高0.7%。其中,股票投资全行业平均收益达到6%,债券收益平均达到4.5%,协议存款平均收益达到4%。但据国外资料一统计,只有当保险资金年收益达到7%以上时,保险公司经营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的投资收益普遍偏低,与国外7%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保险投资收益率不能和保费收入同幅增长,将使保险业面临巨大的偿付能力不足的风险。

2.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金结构不合理,投资工具缺乏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银行存款,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除了2004年和2005年以外,前几年的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都在50%左右,而临着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的风险,我国几家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的利差损就是由于银行利率连续几次下调造成的。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不断扩展,但保险资金的运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可进入到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容量受到较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投资工具缺乏。以债券市场为例,在美国,债券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美国保险业一般有70%左右的资金都投资在债券市场上。而与美国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无论从规模、产品数量以及种类、流动性等多方面都相差甚远,因此,由于我国投资工具的缺乏,使得我国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无法搭建结构合理的证券投资组合,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其投资风险加大。

3.投资管理能力低,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国内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关注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管理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有一批保险公司已经组建了投资管理公司,也有一些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置投资管理部、证券部等。但我国保险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才缺乏,投资管理不科学;投资决策的独立性差,易受控制;业务部门和投资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使资金运用和资产配置相脱节;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因此,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而尚未形成其核心的竞争优势。

4.资产与负债管理不匹配,加大了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

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负债,保险资金应根据资金来源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配。我国保险业已经提出动用资产负债管理,但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渗透到保险公司的经营当中,保险产品的开发和保险投资之间的衔接不紧密,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和层次不能以偿付期限为依据,加上我国中长期投资工具的缺乏,使得长期资金主要运用于短期的投资,投机性大,风险高。保险资金的运用和资金来源的不匹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良性循环和资金运用的效率,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三、提高保险资金收益的建议

1.允许投资实业,尤其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不动产投资已成为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例如,在1996 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资产分布中,不动产投资占总资产比重分别达到5.2%、8.5%和9.02%,且其比例在较长一段时间比较稳定。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保险法》明令禁止投资实业,长期以来都不能涉足这一投资领域。不过从目前情况看,逐步放宽这一投资领域,特别是允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是大势所趋。

2.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并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于国外资本市场

在众多的投资渠道中,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最高,债券特别是企业债券回报率也比较高。以OECD国家为例,美国过去20年货币市场的年平均收益率为3.7%,债券市场5%,股票市场10.3%;德国过去30年货币市场收益率为3.5%,债券市场7.9%,股票市场14.4%;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市场平均收益率为8.7%,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为15.5%。可见,证券市场是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关键所在。同时数据也表明,在这些国家保险资产分布中,有价证券占总资产比例也是最高的。我国保险公司欲提高投资收益率,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股票等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比例。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由于众多原因难以像国外成熟资本市场那样提供较稳定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因此,金融监管当局应利用保险资金和企业年金入市的机会,提高国内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培养机构投资者,稳定资本市场。

3.提高保险公司投资能力

首先是挖掘和培养专业投资人才,因此,金融机构加速外汇交易衍生产品的开发非常紧迫。保险公司首先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投资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投资队伍,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投资风险,从而积极推进我国保险投资的发展。其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保险公司要充分了解本公司所签发的各类保单的支付特点,利用精算技术预测出未来一段时期支付流发生的概率和数量,进而制定出不同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策略;二是合理选择投资组合,保险公司在确定了整体投资策略和对每种产品的投资策略后要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以及目标的顺序、自身的经济实力、各险种的负债期限结构等确定各种投资方式的比例,将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三是有效管理资产,可设立全资或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对保险资金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运作,提高保险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峻: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05(5)

[2]马宏:保险市场中的创新监管[J].武汉金融,2006(9)

[3]姜勇: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证券市场的模式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分析 篇4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大幅增大

十几年来, 我国保险资金规模高速增长, 虽然近些年增速有所放缓, 但保费收入的绝对数仍是大幅增加的态势。据统计, 我国2012年保险市场全年保费收入1.55万亿元, 同比增长8%。其中, 产险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保费收入5331亿元;寿险业务呈现回升态势, 保费收入8908亿元;健康险保费收入862.8亿元;人身意外险保费收入386.2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7.35万亿元。截止2012年底,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6.85万亿元, 占行业总资产的93.2%, 可见保险资金成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下图是我国历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保险年鉴整理。

(二) 保险资金投资方式不断拓宽

2010年8月31日开始实施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于下列形式: (一) 银行存款; (二) 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 投资不动产; (四) 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2012年6月11日至12日, 保险投资改革创新闭门讨论会在大连召开, 保监会提出了旨在拓宽保险资金运营渠道并降低其投资门槛的保险新政13条, 其中几乎涵盖了保险业所有可预期的投资工具, 包括投资债券、委托投资、投资股权和不动产、资产配置、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创新产品以及托管等。此后, 保监会于7月、10月和今年相继出台了政策。新政的推出展现出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愈来愈多元化。

(三)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 债权投资比重过大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一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以下是平安集团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图示。

在平安集团公布的2012年年报中, 保险资金投资总额达到1074188亿元, 由下图可以看出, 债权类投资总额达874236亿元, 占比高达81.4%, 很显然, 债券投资在保险资金运用上占很大比重, 是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工具。

数据来源:平安集团2012年年报。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是很合理, 债权性投资占比过大, 虽会放宽了保险资金运用渠道, 但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结构仍过于单一, 这种资金运用结构难以使保险资金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无法使资产与负债最优配置。

(四)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并且不稳定

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在保险投资领域内不断开放, 但受国家政策、金融危机以及国家整个宏观形势的影响, 保险资金并没有有效投资, 仍保持着较低的收益率且跌宕起伏。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年鉴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统计。

由上图可看出, 2001年以来,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55%, 仅比去年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1%左右, 比资本年收益率最低限高1.55%。很明显,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缺口较大。不仅如此, 受政策、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投资技术和专业等因素的制约,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在这十几年间波动很大, 相当不稳定。在2007年和2008年,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近十几年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这不仅影响了很多产品的收益水平和竞争力, 阻碍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甚至还导致了整个保险行业进入了一个困顿时期。

(五)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工具越来越多, 并且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14年第1期中旬刊 (总第540期) 时代Times规模逐年的递增, 保险资金投资运用风险也在不断地扩大。新政13条中几乎包括了保险业内所有可以预期的投资工具:债券投资、委托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基础设施债权投资、境外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融资融券以及创新产品等等, 这给保险公司资金运营带了诸如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众多风险因素。不仅如此, 随着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扩大, 保费收入逐年的递增,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 但投资机构相对来说数量很少, 投资水平有限, 这使得保险资金在日常管理和投资上增大了再投资风险。

(六) 缺乏专业投资技术型人才

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 发展程度不深, 进而忽视了对专业投资人才的培养, 使得金融市场上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技术型投资管理综合人才, 这无形中使得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风险加大。

二、对今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监管, 完善政策法规

保险监管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保护投保人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维护保险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的监管。新保险法的实施以及将陆续颁布的新政13条等政策法规都展现了我国监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重要性。新政13条使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扩宽, 投资风险加大, 加上陆续发展起来的保险集团, 他们拥有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 也正因为如此, 他们可能引发的风险损失就愈大, 所以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保险资金投资监管, 建立合理监管机制, 在探索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由于金融危机, 国内外经济形势一直不乐观, 我国保险公司收益率自08年以来一直很低迷, 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也因此集体下滑。作为应对风险、关系着保险公司生死存亡的准备金, 为了防止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我国监管部门更应该加强对偿付能力的监管。2012年7月5日, 我国保监会颁布了《关于保险公司加强偿付能力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通知》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做出了要求:建立偿付能力管理机制、制定资本规划、及时制定偿付能力达标方案以及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的监管不仅保证保险公司免于破产的危险, 还保护投保人的利益, 促进保险市场稳定发展。

(二) 完善金融市场,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作为保险资金投资运营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关系着保险资金运用是否安全。

首先, 要规范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中国股市一直比较低迷。原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任时在中国入市退市机制上、上市公司分红上以及保护投资者等市场监管方面发布了一系列的重要举措。第七任主席肖钢面对着IPO改革、市场信息、“三公”建设以及金融创新等难题, 临危受命。虽原证监会主席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仍然无法稳定股市过度投机。因此, 股市是必须要进行规范和完善, 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资金运用的风险。

其次,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发展。从上文可知, 我国大部分保险资金用于债券投资, 债券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而现如今我国债券市场, 国债居多, 中国各个企业认为股权融资是一种“摇钱树”, 宁愿多发些股权而不愿去发行债券, 这导致债券融资在我国受到了冷遇, 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因此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所以, 大力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鼓励中小企业债券融资, 既可以缓解股市中IPO阻塞难题, 也发展了我国的债券市场, 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后, 改善其他金融工具市场。新《保险法》以及新政13条等相金融FinanceNO.1, 2014 (Cumulativety NO.540) 关政策的提出,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愈来愈宽。保险资金能投资多种金融工具。因此, 健全各个金融工具市场才能有效降低保险资金运用风险, 保证投资收益。

(三) 改善投资结构, 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限制的拓宽, 资金的投资配比结构就显得愈发重要。如果资金不能得到良好的投资配比, 资金的运用效率就低, 投资收益也低。而保险公司的规模正逐步扩大, 较低的资金收益率将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因此, 合理的资金投资结构不仅能给保险公司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同时也促进保险行业的发展, 推动着我国金融业的改革逐步走向成功。

(四) 加大保险产品创新

保险产品的创新与保险资金运用中的风险息息相关。一款好的保险创新产品不仅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给被保险人带来保障, 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同时也减少了保险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保险公司也多了一层保护圈。

(五) 加大人才培养

要改善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就要培养出众多的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 降低资金投资风险, 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首先, 提高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门槛。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考试、选拔机制来提升保险资金从业人员的投资水平。

其次, 加强培训员工的投资技能。保险公司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交流活动, 提升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相互借鉴投资工作经验, 加强实践技能。

最后, 要多加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要想获得较高资金投资收益水平, 这不仅需要人才精通保险、投资类知识, 还需了解法律、计算机技术等各行各业的知识, 这样才能及时挑选并掌握国内外一些有价值的资讯, 合理安排保险资金投资策略。因此, 培养专业技术型综合人才迫在眉睫。

(六)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控体系

一方面, 要提高保险资金管理水平。保险公司应建立资产负债的管理系统, 通过系统与各个部门进行对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及保险资金运用纪律, 减少不必要的或是人为的损失发生;并且, 随时对保险资金进行跟踪,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力及保险资金的运用给予监督, 全面地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 提高保险资金在投资运用中的风险控制。保险资金运用专业人员应该实施投资组合策略, 对资金进行合理地配置, 实现多元化投资并且随市场行情变动及时评估风险, 调整投资策略, 保证资金安全性下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高林.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陈兴龙.保险资金运用学程[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

[3]章伟程.保险资金投资运作及风险管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2.15.

[4]严继莹.保险资金组合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商业, 2012.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篇5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监会财政部关于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支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指导意见

保监发〔2018〕6号

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攻坚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强化保险机构责任意识,支持保险机构更加安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积极支持依法合规开展投资

保险机构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优势,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法律和规定,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购买地方政府债券,严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不得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提供担保。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任何形式,向保险机构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除外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转贷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对保险机构投资业务中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提供任何方式的担保。

二、妥善配合存量债务风险处置

保险机构应当妥善处理涉及地方债务的存量投资业务,逐笔排查是否合法合规。属于违法违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整改,依法妥善处置,并及时报告中国保监会。属于合法合规行为的,保险机构应当加强存续期风险监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组织协调,结合地方政府融资担保清理整改工作进展,及时按要求提供涉及保险机构的相关融资担保信息,积极支持保险机构妥善开展存量债务风险处置工作。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密切跟踪相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书面报告财政部,抄送中国保监会。

三、切实规范投资融资平台公司行为

保险机构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债权投资的,应当对投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出具专项法律意见。融资平台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其自有现金流应当覆盖全部应还债务本息,并向保险机构主动声明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且2015年1月1日起其新增债务依法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务。投资项目为公益性项目的,应当符合法律或国务院规定,且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不得同为融资平台公司。还款来源涉及财政性资金的,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核实地方政府履行相关程序的合规性和完备性,并进一步综合区域经济和财政实力、拟投项目可行性等因素,充分评估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承受力,审慎开展投资。保险机构要将融资平台公司视同一般国有企业,根据项目情况而不是政府信用独立开展风险评估,严格实施市场化融资。

地方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规定和要求,全面推进地方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以及各类举债融资行为的信息公开,保障保险机构等主体知情权,回应社会关切。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的误导性宣传。

四、审慎合规开展创新业务

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私募基金、股权投资计划、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保险资金运用创新业务,要遵循审慎合规原则,投资收益应当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或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收益挂钩,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支付固定投资回报或约定到期、强制赎回投资本金等方式承诺保障本金和投资收益,不得为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提供任何形式的便利。鼓励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规范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决制止地方政府以引入保险机构等社会资本名义,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投资基金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五、着力强化行业风险管理

保险业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切实发挥行业平台作用,在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登记相关工作中,依法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涉及的地方债务风险的监测,严格查验投资合规性。同时,加快探索建立行业性的区域信用风险评估框架,逐步健全行业性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向保险机构提示风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快建立跨部门联合监测和防控机制,统计监测涉及保险机构的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以及向融资平台公司提供的债权投资情况,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校验,定期通报监测结果,支持保险机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六、严格落实市场主体责任

保险机构作为保险资金运用主体,要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保险机构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的,应当自行承担相应损失,并依规追究相关机构和人员责任。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服务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要遵守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勤勉尽责,独立发表专业意见。其未尽责履职,或出具的报告含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财政部中国保监会

2018年1月8日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 篇6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金应用;Markowits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74-01

一、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状况分析

(一)保险资金运用规模

2000到2010年,我国保险资金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末保险资产规模为3374亿元到2010末达到33400亿元。保险资金运用规模以4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至2009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74万亿元。

(二)保險资金运用结构

由于资金运用渠道过窄,可供选择的投资品种少,保险资金的投放结构并不合理,绝大多数资金被存入银行或用于购买国债。

(三)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2009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率6.41%。2010年1-8月,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达到2.77%,年化收益率为4.16%。从2004年至2010年8月,保险机构共实现投资收益8859.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超过5%。

二、我国保险投资组合优化的实证分析

(一)MaArkowitz组合模型在保险投资中的适用性问题

1、关于风险厌恶的假定

“风险厌恶”是保险公司经营、投资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保险公司是投保人通过缴纳保费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的风险经营企业。由于收取保费和赔付存在时滞,必须进行投资。

2、关于期望收益率符合正态分布的假定

保险公司无法直接确定各险种的期望收益,仅能估计各险种赔付额的概率分布。保险公司可据此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推导出各种险种的期望收益的的分布,其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假定。国家或者地区都规定了投资组合中投资渠道的比例和上限。我国对保险业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比例和上限也做了规定。因此,只有将Markowitz投资组合模型进行修正,才能满足在保险资金运用上的应用。所以,将其限制条件更改为:

(二)保险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构建

确定一组保险投资渠道的最优投资比例就是保险投资组合的优化。“最优”指投资回报最大或者风险最小。假设共有m中资产可供投资,资产i的收益率为,方差为,投资于该资产的比例为,则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三)我国保险投资组合优化的实证分析

截止2011年,我国保险投资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股票、金融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国债回购、证券投资基金、国家债券等。故股票,基金和银行存款,债券这四种风险和收益的水平不相同投资方式进行建模分析,确定四种投资资产的最优投资比例。

表1四种代表资产的收益率

数据来源:2000-2009年《中国保险年鉴》;2000-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粗体标示的数据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计算得出。

相关系数矩阵如下:

表2四种投资资产的相关系数矩阵

则设投资于股票,基金,债券,存款的比例分别为ri,其收益率分别为ui,方差分别为δi2,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如下:

线性规划求解得出结果如下:

(r1,r2,r3,r4)=(0,0.395279,0.542386,0.062335)

可以看出,与表2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果的结论基本一致。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机制探究 篇7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是指特定的监管机构依法通过一定的监管手段对保险资金的运用进行监督管理的过程,是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我国保险业对资金运用的监管以偿付能力作为核心。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如何保持保险资产风险和足够的偿付能力之间的平衡,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现阶段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

2.1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扩展

1995年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在1995年以前,保险业自身欠缺资金运用能力,以及金融市场比较落后,保险资金主要按规定存入银行,运用渠道一直比较狭窄。在此之后,国家不断放松限制,如表1所示。

2.2 保险资金运用总额不断增长

自2004年以来,我国保险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可运用资金。根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04年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10680.7亿元,到2015年,增长到111795.49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3.8%,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125629.30亿元,较年初增长12.37%,总体规模保持较高水平的增速。这对我国保险业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3 保险资金运用结构进一步优化

首先,银行存款在投资资产中的占比由2004年的47.05%下降到2014年的27.12%;其次,在2004年,金融债券占比10%,到2014年,上升到了38.15%;最后,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另类投资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其中2014年长期股权投资6399亿元,占比6.86%;投资性不动产投资金额784亿元,占比0.84%;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等投资金额7317亿元,占比7.84%。说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资金运用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2.4 保险资金运用基本稳定

2007~2014年保险资金收益率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国保险资金主要的投资渠道为:风险较低的债券、存款等,但是受资本市场的影响仍然较大。其中2008年和2009年的大幅波动主要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后续强力的经济刺激计划影响。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保险资金收益率呈现一个稳步上升的态势。

2.5 专业化、多元化的保险资金运用机构逐步建立

截至2016年一季度,全国保险行业已经成立了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随着政策不断开放,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等专门机构成为保险公司进入相关领域的主要途径,这使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更加科学与专业(包括资产管理公司,专业运作机构以及保险公司自己的资金运用部门),促进了资产管理体系更加多元化。

3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不足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起点低,发展时间短,相应的监管体制还存在很多不足和漏洞。而且在近年来,央行连年降息降准,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面临严重利差损风险,同时在国家不断扩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适度放宽比例约束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势必会增加自身资金投资的渠道和组合,以追求更大的资产增值。然而更多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和相对宽松的比例约束,增加了保险资金面临的风险,导致保险资产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不仅是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难题,更是对行业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3.1 动态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手段落后

目前的监管还处于静态监管阶段,主要以行政审批许可、资金运用渠道和比例进行控制等手段为主,效率低,监管效果差强人意。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监管部门还不能迅速准确地调整监管策略,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特别是事关保险行业健康稳定的偿付能力的动态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监管手段有待发展和创新。

3.2 差异化监管能力不足

目前的监管还是“大包大揽”式的监管,还不能根据公司规模、业务种类、资金运用构成等因素实施差异化、富有针对性的监管策略。

3.3 风险控制能力不足

监管能力和手段不足,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控制和管理,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4 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能力还达不到监管要求

面对日益壮大的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日益多样化的资金运用方式,监管队伍在人数上和能力上都还达不到要求,导致无法准确高效地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监管,为保险资金运用水平的提高埋下了隐患。

4 强化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建议

4.1 借鉴银行业贷款五级分类法,通过细化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分类,提高管控质量

建议根据各大类保险资产在投资运用中面临的不同风险特征,对其进行类似银行业贷款的五级分类,根据风险由低到高依次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然后根据风险的高低层级提取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通过这种分类可以使监管部门能够集中力量重点监管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这三类风险最高的资产上,从而大幅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为后续保险资金运用限制的不断放宽保驾护航。

4.2 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控

面对不断扩大的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单纯依靠“人力监管”、“人海战术”已经无法保证有效监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用计算机系统代替人力,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争取早日实现二十四小时实时监控。首先,以行政手段推动各家保险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并要求必须与保险资金监管系统实现信息交互;其次,大力推进保险资金监管系统与其他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建立全金融监管信息池,形成一个有机的全面的信息系统,为监管政策的制定、政策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体系添砖加瓦。

4.3 加强制度建设

保险机构提供给监管部门的经营数据不准确、不真实,监管人员实地监督调查时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都会导致监管部门制定监管策略时产生偏差。首先,要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杜绝保险机构提供虚假、错误信息的现象;其次,要加强监管部门与保险机构的沟通交流,从而监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最后,监管部门在制定相关制度法规的时候,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听证会等形式,与社会广大学者、相关工作者们一起研究探讨,集思广益,以期获得最佳的效果。

4.4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扩展、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国内外多个金融市场,投资对象广泛,这要求监管队伍不仅仅熟悉保险市场,更要熟悉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既了解国内市场,又熟悉国际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不断提高监管者的能力,不让被监管者有机可乘,有漏洞可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保险资金运用管起来,避免监管部门有名无实,监管政策流于表面的现象。

4.5 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加强对新型产品的监管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不能扼杀保险机构对保险产品、保险资金运用的创新热情和动力,要不断鼓励和支持创新,但是不能放松监管,要注重对创新型产品的风险防范与监管,宗旨是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积极创新,不断突破。首先,把好准入关,对创新型产品的运作方式,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关保险资金运用机构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投向国外金融市场的产品,要严格把控风险,不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其次,后续监管不能断,创新型产品进入市场后,要继续进行监督,对其市场表现、风险变化、资金投向等保持持续监管,做好风险预警。

4.6 推动保险资金运用更加专业化,注重风险控制

对于较大规模的保险公司,鼓励其成立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资产管理子公司;对于中小型保险公司,鼓励其与其他保险公司成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推动保险资金运用更加专业化。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运用比例等方面的监管,引导保险资金运用机构加强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改善资金运用策略,把重心转移到风险控制上来。

4.7 推动信息公开

社会监督也是一个不忽视的力量,所以应该加快推动信息公开,充分利用社会大众的监督力量,让触犯保险资金运用法律法规的不法机构无处藏身,倒逼保险机构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高自身资金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唐金成,闭潇丽.投资新政视角下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J].浙江金融,2013,(08):61-65.

[2]隋学深,奚冬梅.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联动监管机制研究[J].上海金融,2013,(01):63-67,118.

[3]杨明生.对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的思考[J].保险研究,2008,(08):74-77.

[4]姜淞源.各国保险资金运用法律监管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19-121.

[5]孙聪.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律监管[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胡良.偿付能力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J].保险研究,2014,(11):55,94-102.

[7]任燕珠.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8]田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9]阎波,管力峰.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风险监管[J].中国金融,2012,(16):52-53.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研究 篇8

一、组织结构

(一)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董事会对合理的保险投资和风险管理政策承担最终责任, 并确保其合规性。大多数情况下, 董事会在承担投资政策前提下, 把实施投资政策的权力转交给高级管理层, 并要求管理层向董事会进行报告, 以确保其投资行为符合投资政策要求。董事会的内部应设立内部监督机构, 如审计委员会对资金运用进行持续性监督, 另外董事会也可借助外部机构如外部审计师、资信评估机构对资金运用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监督。董事会还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如资产负债委员会, 进行独立、专业化的投资运作。董事会应对机构投资者的总体风险容忍度进行经常性评估, 并监督高级管理层制定投资战略。董事会在制定投资政策时应考虑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监管要求、偿付能力状况。在董事会的人员构成上应有既有保险市场和产品、风险管理知识技巧, 又具有资金运用市场和产品知识的人员。

(二) 内部审计

保险机构投资者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 董事会应当尽可能地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具有类似功能的机构。审计委员会应当独立地对董事会负责, 对保险机构投资者的总体风险管理政策 (包括资产负债管理) 和程序进行合规性监督。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建立独立、实时的评估投资风险的程序, 评估结果应当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为了使审计监督有效, 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投资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的知识、技巧和经验。

(三) 控制程序

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具有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运行界限和其他措施以确保投资风险敞口维持在和谨慎监管和风险容忍度相适应的水平。保险机构投资者还应当建立适当的程序以根据管理报告中的信息采取有效的行动。控制程序贯穿于投资政策决定、投资交易决定整个过程。控制程序应当采取正式文本的形式, 以保障其严肃性和有效性。

(四) 信息和财务报告

报送政府监管部门、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师报告的程序和格式应当在投资风险管理的政策范围内。报告在设计和具体细节上因报告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异。报告程序包括:每个报告制作者的责任、每种报告的设计布局、制作送达报告的时间安排。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根据资产种类评估每种投资风险的结果及其是否在投资风险管理政策的范围、资产分类的方法、不经常交易资产的估值基础。报告还应当包括在投资政策正常运行之外的特殊情况处理。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确保投资政策、程序和限制的例外能够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之下, 并能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报告以采取适当的行为。特别是投资风险不符合正常投资风险政策或超过先前确定风险的界限和标准的情况。它们往往能获得准许, 因为情景特殊, 并符合保险机构投资者的程序。投资政策、程序和限制的非授权除外应当及时地进行报告。

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保险资金运用应遵循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原则, 防范资产、负债在数量、期限、成本、收益和流动性等方面不能有效匹配而产生的风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包括持续期匹配和货币匹配, 持续期匹配是指根据保险资金的限制、期限结构进行短期、中长期投资。货币匹配是因不同国家货币汇率的差异变动而进行的国际投资, 减少外汇风险造成的损失。

持续期匹配在寿险和非寿险公司的重要性不同。在非寿险公司, 被保险人负债的特点是短期性, 在给付的数额和时间是不确定的。适当的匹配资产应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所有非寿险公司的持续期匹配不那么重要。寿险公司的负债则不同, 保单的期限往往是二三十年, 具有利率保障的经济意义。为了把利率降到最低, 寿险公司必须确保投资和负债的持续期完全一致。但是在持续期匹配要求中, 各国监管部门没有更详细的规定, 因为这是很难在立法上对这一比例的要求作出详细的规定, 尽管如此, 监管部门仍有义务对保险机构的重大匹配不当进行查处。持续期匹配是保险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货币匹配因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而存在差异。各国立法例可以分为三类:

●没有法律上的要求:德国、韩国、日本

●匹配率100%:加拿大、芬兰、土耳其、美国

●匹配率80%:冰岛、新西兰、瑞典、大多数OECD国家

对货币匹配监管应当加大其灵活性, 因为对货币匹配限制严格, 不利于提高投资绩效和分散风险。货币风险的时标 (time-scale) 也不要求货币持续处于合理的匹配状态。另外, 货币风险程度和股票投资的关系也是不清晰的。因此, 各国对其要求的灵活性越来越大。

三、风险控制信息报告制度

政府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监管的基础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 造成保险机构投资者对保单持有人利益的损害。因此, 政府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信息监管是必要的。在风险控制领域, 政府监管部门有权要求保险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风险信息, 并加强与保单持有人的信息交流。但是, 要求机构投资者提供文本和报告无疑会增加保险机构投资者的经营成本, 这是政府监管部门要求提供信息应当考虑的因素。

为保障政府监管部门能及时获取风险控制信息, 信息报告制度应该常态化, 及时地提供。在确定报告次数时, 应考虑到:

(1) 保险机构投资者经营业务的流动性, 即风险变化的速度; (2) 需要采取行动的时间约束; (3) 保险机构投资者已有的金融资产和风险容忍度, 以及面临风险的程度。

各国和地区制定的投资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通常是和其他财务业务信息报告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一般有年度报告、季度报告和月度报告:

●年度报告:捷克共和国、芬兰、冰岛、爱尔兰、新西兰、葡萄牙、瑞典、菲律宾、老挝、俄罗斯、巴拿马、丹麦、匈牙利、保加利亚

●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文莱、香港、印度尼西亚、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大多数拉美国家 (越南仅要求季度报告)

●月度报告:日本 (业务状况报告) 、韩国 (资产报告) 、台湾地区、泰国、罗马尼亚、波兰、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秘鲁、尼加拉瓜

四、政府对风险控制的监管

风险控制是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自律行为, 但是把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寄托于投资者的自律是不充分的, 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风险控制是政府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市场化手段。只有投资者的自律和政府监管部门对风险控制的合作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 维持保险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政府对保险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是全方位的, 涉及风险控制的方方面面, 概括起来分为风险管理结构、投资政策、总体投资风险管理政策三个方面。

(1) 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风险管理结构应当至少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度量、控制程序和报告程序。

(2) 政府机构部门对投资政策的监管内容包括:投资政策是否符合监管要求, 是否有明确的符合监管要求的程序;是否能保护变动持有人的利益;投资行为引起的操作风险;是否适当的强调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借用外部第三方 (如资信评估机构、审计师) 的程度;使用金融衍生品或结构化产品的适当性;投资产品风险-收益的分析等。

(3) 政府机构部门对保险机构投资者总体风险管理政策的监督:政策是否在现有财务状况下反映投资者的风险容忍度;投资者如何组织投资风险管理;符合投资政策的投资指引和程序;从事投资业务的公司职员是否资质合格, 具备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和操作技能;董事会是否经常性地评估并适时调整总体风险投资管理政策。

政府监管部门在对保险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监督时, 主要监测投资者内部组织风险管理部门是否独立地从事风险控制和管理;投资者是否具有风险投资意识, 制定适当的识别、监测和管理风险的程序, 并采取措施有效管理和转嫁风险。

政府监管部门对风险控制进行监管时应当认识到, 金融市场活动日益复杂, 金融创新不断创新, 不仅在金融产品上, 在控制方法和制度上亦如是。这就要求监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监管能力。

五、我国风险控制制度之检视

我国《保险法》 (2002)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 (2004)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暂行规定》 (2004) 、《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 (2004)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 (1999) 以及其他规章中都有风险控制的规定。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 但比较保险市场发达国家的制度设计和IAIS制定的风险控制原则、标准和指引, 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1) 没有对风险负债匹配管理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与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不一致的。

(2) 资金运用部门向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报告制度不完善, 信息报告的内容、次数没有规定, 仅要求《资产负债匹配报告》每年一次, 有变动时, 在董事会形成决议之日起10日内报告。造成信息报告的不明确, 不仅会增大公司的经营成本, 也会增加政府监管成本。

(3) 缺乏对风险控制监管方式、手段的规定, 容易造成监管的任意性和非科学性。

(4) 缺乏对风险控制监管出现问题的处理和事后持续监测制度。政府监管的目的是加强资金运用的有效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交流, 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持续监督公司事后的整改行为。否则政府监管的目的就会落空。

(5) 政府监管部门对监管信息向社会披露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 (试行) 》 (2004) 第78条规定:中国保监会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风险控制的检查、评估情况向社会披露。从规定看出:向社会披露不是强制性的, 而是容易性的, 可以披露, 也可以不披露;何谓适当方式语焉不详。因此其有效性是值得质疑的。

(6) 资产托管中, 对托管人的权利、业务的规定较为简单, 尤其是托管人的信赖义务和注意义务。《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 (试行) 》 (2004) 没有对托管人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 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4) 第17-22条对股票投资托管作出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2005) 首次在债券投资中引进第三方独立托管制度, 要求保险债券投资按规定实行债券资产独立托管。保险资金债券投资的登记、交割、清算和托管将全部委托托管人来办理, 投资管理人将不再直接“接触”资金和债券, 防止出现债券资产被挪用的风险。同时, 利用托管人掌握保险机构债券投资详细、准确信息的优势, 发挥其对债券投资的监督作用, 并服务于监管部门实施监管, 提高债券投资的透明度。但在资金运用其他领域时, 如基础不动产投资时, 托管就无章可循。

(7) 政府监管理念中缺乏监管成本考量。政府对风险控制监管无疑会产生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成为一门监管艺术。现行规定对监管目标、监管方式、监管手段没有规定, 监管成本没有保障。

鉴于此, 本文认为应当借鉴IAIS提供的风险控制系列原则、监管标准和指引和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立法例改善我国的风险控制制度:

(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金融衍生品和结构化产品逐步会成为保险资金运用的对象, 从风险管理的技术来看, 金融衍生品业是风险管理的工具。但是金融衍生品或者结构化产品隐含着高风险, 因此可以借鉴IAIS1998年第3号监管标准《金融衍生品投资监管标准》 (Supervisory Standard on Derivatives) 的规定和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情况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定。

(2) 对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比例作出明确的规定, 比例因寿险和非寿险公司资金性质、结构而作出区别对待。

(3) 公司向监管部门信息报告的次数 (经常性的) 、紧急情况报告、报告的内容格式作出明确规定, 加强可操作性和透明度。

(4) 对持续性监管作出详细规定, 对现场稽核、委托第三方稽核作出明确规定。对实时监管和现场稽核可以借鉴IAIS《现场稽核监管标准》 (1998) 的规定对现场稽核的目标、次数、程序 (计划、准备、检查、评估、报告) 、组织机构作出明确的规定。I-AIS年第一号监管原则《保险核心原则和方法》 (2003) 的第五部分对持续性监管作出原则性规定, 也是我们制定相应规章的原理依据。委托第三方监管涉及到审计师、资信评级机构、精算师制度的相关完善, 也是应当考虑的制度设计问题。

(5) 监管机构对公司资金运用风险度量的方法应当不同于资金运用机构本身采用的方法, 本文认为可以采用压力测试方法。可以借鉴IAIS2003年《压力测试指引》的规定确定测试的程序、标准和信息反馈交流。

(6) 完善投资风险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使披露制度经常化, 是保单持有人能通过适当的程序及时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

(7) 建立适当的程序加强监管部门与资金运用公司的信息交流, 使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能及时反馈到被监管机构。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篇9

一、建立风险规避机制

对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监管的关键在于其内部风险监管机制的形成和公司内部证券投资人才的培育。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 是建立在一整套成熟的保费运用管理和风险规避机制上的, 这一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对不同风险的投资工具的比例加以限制

从投资的三大要素即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来看, 保险公司更强调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因此, 准确把握各投资工具的风险大小对保费的投资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国家的保险监管机构并不是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的控制, 也存在一些保费禁止和限入的投资领域和行业。

2、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完整的风险投资监控体系

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监控机制的建立, 将决定保险资金的入市深度。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 一方面可以使投资决策程序化和规范化, 投资决策一般应由投资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 按程序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投资决策建立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确定的投资风险评估和现金流量的基础之上, 同时对资金调度、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采取专业化管理。比如, 对投保报单, 可分为一般账户和特别账户分别收纳和管理不同类型保单的现金流入, 根据保险给付情况决定的投资期限长短、公司偿付能力和风险承受力的不同安排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 并根据市场状况适时调整资本结构。

3、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管制度, 加强对保险投资行为的监管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保监会最重要的监管目标。从国外情况来看, 保险监管层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也主要从定期检查其偿付能力来间接控制, 通常不具体规定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比例。因此, 根据险种偿付风险大小的不同, 科学规定不同的偿付能力标准, 增强监管标准的可操作性, 是风险控制最基础的工作。

除实施保监会定期和临时性检查制度外, 英国保险业实施的指定精算师监管方式, 发挥精算师对保险公司的监管作用, 对风险控制也很有意义。另外还可通过独立的保险公司资产评估机构, 对保险公司的资产状况给出评价, 这一方面能够使信息更加公开化, 便于监管层精简职能, 更公正地监管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也方便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进行选择, 客观上对保险公司形成第三方约束。

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宏观监管

保险人的偿付能力是投保人利益的坚实后盾, 而资金运用的失误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更可能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动荡, 给社会经济运行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各国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极为重视。国家对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主要从投资渠道、资金运用比例、资产负债匹配等几个方面来实行。

1、资产负债匹配的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利率自由化之后应对利率风险的一种风险管理办法。20世纪80年代后期, 美、日等保险业发达国家的数家大型保险公司因为利率风险管理不当出现了破产的情况, 发展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成为重要的课题, 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得以产生和发展。

资产负债管理是从公司整体出发, 通过分析资产和负债的风险偏好, 制订适当的资金运用策略, 资产配置必须和负债配置相一致, 对资金运用效果的评定业不再是简单的投资收益率, 而是考察资金的收益与所承受的负债 (风险) 的匹配情况。如果资金的较高收益是由于承受了更高的风险所取得, 那么这种资金运用的效果并不好;如果较低的收益以非常低的风险所取得, 资金运用的效果反而非常好。

2、金融衍生工具运用的管理

金融衍生工具是以现有的金融产品为基础, 它既是规避风险的方法又可以作为投机的工具。虽然许多国家允许寿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 但鉴于它的高风险性, 规定只能以套期保值为前提, 禁止进行套利等投机性交易。一些国家如日本、法国。瑞士等严禁寿险公司将责任准备金运用于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

3、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监管

为了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 各国的保险监管部门一般通过立法, 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进行限制。韩国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管制分限定渠道和限定禁止两种方式, 前者指的是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必须在监管部门列明的范围之内;后者指的是保险资金不得投资于列明的禁止领域内, 如禁止资金运用的领域有:对所属集团企业的投资管制、禁止提供担保和债务保证等。

4、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的监管

运用比例的限制包括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一项资产投资的最高比例限制两种。由于各国 (地区) 的投资工具不同, 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各国监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运用比例各有不同。

另外, 在对证券投资的管理上, 美国将证券分为六级, 第六级的风险最大, 保险公司对第四至第六级证券的持有量不得超过其全部证券持有量的10%, 对于第五和第六级证券的持有量不得超过全部证券持有量的3%, 对于第六级证券的持有量不得超过全部证券持有量的1%。

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微观管理

这里所指的“微观管理”主要是保险市场的主体—保险机构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保险机构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分为四个步骤, 即制定策略、资产分配、组合管理和资产管理。保险机构在资金运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是, 确定自身资金的风险偏好, 制定资金运用策略, 并根据策略分配资产, 其难点在于增加投资回报和降低投资风险的博弈。

1、资产管理

从国际上看,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模式主要有三种, 投资部模式、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模式、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统计资料显示, 在当今世界500强中的34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 有80%以上的公司采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模式对保险资金进行运作。国际保险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经验表明:第一, 采取投资部模式对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构成了较大的限制;第二, 采取完全依靠第三方投资管理公司模式很难有效控制保险资金的委托代理风险;第三,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模式有效增强了保险资产管理的经营管理能力, 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 有效降低了保险资金的运用风险。但这种模式对保险机构的资金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资产分配

保险机构在确定了整体的资金运用策略和对每种产品的投资策略后, 将资产在不同的渠道如股票、债券、不动产等进行合理的分配。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相关的投资比例和投资限制, 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 进行资金运用渠道的选择和资金的分配。

3、投资组合管理

保险机构通过审查市场上所提供的所有投资品种, 选择合适的投资资产组合, 使得资金运用与保险公司得负债在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收益率方面相互匹配。投资组合得目的是通过投资多样化降低投资项目的非系统风险。

如债券是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小, 但仍会面临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再投资风险等, 其中利率风险是债券投资的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市场利率上升, 将导致债券的市值下降, 从而降低保险机构的收益, 但此时投资收益率高, 再投资风险低;市场利率下降时情况相反。

4、制定合理的资金运用策略

首先, 保险机构要认识自身资金流的特点, 制定不同的资金运用方式和策略。如有的年金产品允许客户在短期内提取现金, 而有的寿险产品在到期时才开始支付, 支持年金产品的资产流动性比支持其他寿险产品流动性更大, 因此年金类资产流动性高的保险产品占比较大的保险机构就要考虑流动性较好的运用渠道, 而流动性较低的产品占比较高的保险机构就可以考虑长期投资, 如投入到城市基础建设。

其次, 要保证资金运用策略的有效实施, 保险机构要使精算、投资和会计等职能部门相互合作和制衡。精算部门运用精算技术预测较长时间内负债现金流发生的概率和数量;投资部门要充分了解资本市场、不动产市场的发展动态, 选择适当的投资工具, 确定合理的投资组合;会计部门根据精算、投资部门的资料, 提出短期、中期、长期的资金运用收益目标。投资部门的决策权力必须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要受到精算、会计部门的制约, 以避免增加资金风险, 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只有精算、会计、投资部门的紧密配合、相互制衡, 资金运用策略才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保险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乔桂明《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

[2]、许飞琼《保险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北京保险学会《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鲁毅《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8月

[5]、邹平等《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彭虹等《保险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08-01

[7]、张洪涛《新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开放与投资安全--2003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中国保险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06月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策略研究 篇10

关键词:资金运用,投资风险,策略

我国加入WTO后, 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 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成员的保险公司也逐渐崛起, 国内外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地加入到中国市场, 形成了目前激烈竞争的局面。随着保险公司数量的增多, 保险公司传统业务———承保业的利润率在逐年下降, 而作为其利润的另一主要来源, 资金运用业务已成为保险公司今后发展的重点, 因此提高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的水平, 提高其利润率, 是关系到保险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规模不断扩大, 但投资渠道过于狭窄

自2000年以来,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保险总资产、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规模均在高速增长。2003-2011年, 保险收入年均增长33.69%, 保险资产年均增长69.59%, 保费收入和保险资产的扩大为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是另一方面, 我国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上, 仍存在渠道狭窄的问题。从近几年来看, 保险资金大部分仍然用于银行存款和债券, 其他的资金运用方式所占比例比较低, 2004年以前, 我国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比例在50%以上, 2004年以后保险资金的银行存款比例下降到了30%以下, 而债券的投资比例涨到了50%以上。但是这两种投资工具收益低、风险小, 明显不能满足保险公司日益增长的保险资金的需要。近两年来, 我国对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在法律上有了新规定, 比如可以认购定向国债、投资于证券、投资于基金等, 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这个问题要完全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 稳定性差

据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低于同期发达国家保险业的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从时间段上来看, 2000年至2004年,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明显降低, 主要原因:一是中央银行连续降息, 二是保险资金大多用于存款, 占到总资产的50%以上, 因此致使其收益降低。2005年以后, 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 保险资金的存款比例降低, 而股票等其他证券的投资收益有所提高, 尤其是2007年, 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火爆, 保险资金投资于证券市场的比较较高, 因此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出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后, 全球金融危机, 造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 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随资本市场的“涨跌”而大幅波动, 投资收益不稳定。投资收益偏低、波幅较大的问题, 严重影响了未来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三) 投资结构不合理

从投资结构看, 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差异较大。国外保险公司在投资上的特点是:投资于货币市场的比例逐渐缩小, 尤其是银行存款、现金的比例较低, 而投资于资本市场的比例逐渐扩大, 资本市场中主要投资于股票、中长期债券、中长期贷款等方向。以美国为例, 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达70%。而在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中, 按其投资比重, 从高到低依次是: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银行存款和国债, 其比重一直居于较高的水平, 占到保险资金投资的70%以上。在债券投资中, 也仍以国债为主, 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尤其是中长期企业债券的投资比较过低。

(四) 资产负债匹配不尽合理

资产负债匹配包括两方面:一是结构匹配, 二是期限匹配。结构匹配是指保险资金的运用和保险资金的来源要匹配, 不同的资金来源要有不同的投资渠道相匹配。如保险公司有资本金、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和寿险责任准备金, 这三部分资金的来源是不同的, 其用途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保险资金运用时要使其来源与运用相匹配。期限匹配是指保险资金投资的期限应该与其来源的偿付期限相匹配, 如长期投资要有长期的融资, 否则短融长投会导致现金流出现困难, 而长融短投会降低其收益水平。保险资金具有融资时间较长的特点, 尤其是寿险公司, 因此在其投资中可适当提高长期投资的比例, 而我国目前市场中可供投资的长期金融工具比较缺乏。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情况来看, 由于缺乏投资期限较长、回报率较高且稳定的投资项目, 因此我国的保险资金不论其资金来源、期限长短, 大都是短期投资, 投机性强, 收益不稳定, 风险系数大。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保险资金运用缺乏相应的投资人才, 投资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 国内保险公司主要以承保业务为主, 对资金的运用不够重视, 资金运用业务起步较晚, 忽视了对于投资专业人才的保险培养, 有些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人员是由内部调剂而来, 主要是从事保险承保业务的人员, 这些投资业务人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或都存在着不足, 对投资资金的管理水平不高, 造成了投资经营不稳定, 投资效益低下的局面。

(二) 资金运用管理手段较为落后

资产负债管理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对保险资金的统筹安排, 指把保险资金运用同保险产品开发、定价、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1]我国目前资金运用管理手段比较落后, 主要表现为:大多数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水平较低, 仍停留在资产管理阶段;管理架构不合理。保险业务部门和投资部门分开, 在运作中没有专门的协调机制, 两个部门很难保持一致;资产和负债管理分开。在资产管理中, 主要依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投资, 较少考虑资金的来源, 即资金的期限结构、成本等因素, 而在负债管理中较少与投资部门相结合, 投资组合管理很少考虑保险产品的特征, 总体上缺乏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水平其直接的结果是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我国早期保险资金运用遗留的利差损问题和利率风险问题其核心就是资产负债不匹配所造成的。

(三) 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落后

由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起步晚, 监管制度还不健全。如目前对资金运用监管没有针对保险资金不同来源进行区分, 既没有对保险公司自有资本和保费收入进行区分, 也没有对产险和寿险资金进行区分。[2]

(四) 资本市场不发达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交易手段也较为单一。资本市场以股票市场为主, 货币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相对比较落后, 各类金融衍生品种和衍生工具还是空白。在债券市场中以国债为主, 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种类偏少, 而且债券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也有待改进。在这种市场状况下, 如果大量的保险资金涌入资本市场, 极易产生严重的金融泡沫, 从而对保险资金的运行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性。

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策略选择

(一) 从保险公司自身角度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

1. 建立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对保险资金运用实行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是保险资金安全运作和保值增值的保证。根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的要求, 资金运用管理制度应该包括投资决策管理制度、投资交易管理制度、信息技术系统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等。

2. 树立理性的保险资金运用理念, 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时, 首先考虑的应是资金的保值。

应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 不同回报要求进行专业账户管理, 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培育理性投资行为, 形成专业化的价值性投资理念。[3]

3. 加强保险资金管理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现有资金管理人员的培训, 在理论方面, 培训他们资金运用的基本理论, 熟悉资金运用的方式和业务流程, 学习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及风险的规避, 在实践方面, 通过积累丰富的投资经验, 提高资金运用的实战水平。其次, 要防止保险公司人才流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运用高额的薪酬、健全的培训体系、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手段留住人才。最后, 加快人才引进的步伐。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恰好是我国保险公司吸引国外优秀的人才的机会, 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 吸引高级人才, 提高我国保险资金的管理水平。

(二) 改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环境

要提高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 实现保险公司的良性发展, 还必须致力于改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内外部环境。

1. 加强保险业的监管及保险业的自律。

首先要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 提高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保险业监管的整体水平;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体系和技术, 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管体系;最后要加快保险业自律组织体系建设。保险业的发展最终要靠保险公司自身, 因此保险业自律组织的建设关系到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的规则、制度, 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保险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 认真指导和监督各会员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和遵守同业规则, 制止保险机构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努力成为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补充。

2. 健全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

首先是要加大我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 不断拓展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以及风险对冲工具, 以利于保险资金的投资选择。如发展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市场, 开发金融衍生工具;其次是在完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 根据时机推出期货市场, 引入市场的做空机制, 以利于保险资金的多种选择;最后是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顺利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 完善法律环境。

首先是制定保险资金管理政策法规, 主要包括:资金管理体制、公司治理结构、资金运作流程、投资信息披露、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 对保险资金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出规定, 以有利于保险资金的管理有章可循;其次是针对目前资金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各种问题制定有关政策和规定, 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资金运用过程中的风险;再次是在现行的市场条件下, 各类风险对冲工具将不断完善, 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手段, 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尚不成熟, 一旦保险资金运用限制松绑, 保险资金所面临的风险会加大, 因此必须在政策法规上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艳研, 吴韧强.美国保险资金运的分析与借鉴[J].金融与保险, 2009 (1) :57-59.

[2]曾庆久, 蔡玉胜.保险资金运用和监管的国际化比较与监管[J].经济纵横, 2007 (5) :47-49.

[3]李扬, 李光荣.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66-67.

论新经济下如何合理运用资金理财 篇11

摘 要 新经济既加剧了市场竞争又增加了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加快了公司和就业的新陈代谢,极大地擴大了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使产品生产周期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价格。与此相应,理财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合理的运用资金理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经济 理念 合理 理财

一、新理财理念的建立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财理念,新经济的发展应当有与之相应的新理财理念。与此相应,理财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持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即理财理念也应变革与更新。

1.人本理念。就企业的发展来看,人力资本在新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本,企业能否成功,将在很大程度撒谎那个取决于它占有什么档次的人才。因此企业家必须树立“人本”理念,重视现有的人才,招揽紧缺的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实行“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当今市场竞争表现为商品竞争,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理财人员充分意识到现代经济的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2.创新理念。在新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产业调整与升级加速,产品更新加快,技术周期缩短,创新也成了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适应这种创新的要求,理财人员就必须具备创新理念,善于产生先见之明。改变观念,认清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知识经济。

3.信息价值理念。在新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均需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要求理财人员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处理,注重对理财信息的实时搜集、利用和分析,进行理财决策和资金运筹,最大限度地做到实时跟踪理财项目的市场变动情况,这个过程是在整个理财中最能为会计信息用户带来价值的过程。

4.法治理念。理财过程中信息变动性和灵活性增强,各方当事人应诚实守信,合法理财。要树立理财中的法律理念。只有信仰法律的人们,才能严格遵循法律,法律权威才能因此得到确立。法律信仰是确立法律权威的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力量。

二、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式,提高理财水平

1.加强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

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在资产管理上,应建立健全现金和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存货的采购、收发、保管、清查盘点等管理制度,还应着重加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害,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使用、损坏赔偿等管理制度。二是合理调剂闲置的资产,使闲置资产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三是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正常的转让渠道,防止知识产权的流失。

2.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强实力

一是合理制定创收分配办法,调动各部门的创收积极性。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各种新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兼顾单位、部门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经济政策,包括分配政策和奖励政策等。二是结合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技开发和服务,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以取得更多的科研协作与科技转让收入。三是加强对产业的扶持和管理,确保为单位提供稳定的利润;大力支持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拳头产品。

3.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

信息化时代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的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形势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把财务与生产、供应、销售、计划、统计等联系起来,做到任何一项变动因素出现时,单位能够及时获得全面的、最新的信息。

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理财能力

一名出色的财务人员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技能。首先,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其次,要能周密而严谨地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步骤,抓住重点环节,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工作,将单位领导的理财意图变为部门的自觉行动,以推动领导决策的顺利和正确实施;再次,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实行检查、指导、监督和控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防止信息误导。作为财务工作者要从岗位做起,练内功强素质,严格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做好账。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办事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在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理财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深入展开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职能。

5.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与监督

随着新《会计法》发布实施,国家又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分项的企业会计准则等配套法规、规章。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企业财务制度将由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自行制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财务会计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对外投资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营业收入及利润分配、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基础工作等制度。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遏制财务管理混乱,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理财水平,使财务会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小结

新经济发展中,市场是其基础性资源配置手段,而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们要树立科学理财观念,谋科学理财之道,依法管财、科学理财、勤俭用财、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的探析 篇12

2009年是新世纪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 但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却首次突破1万亿元, 达到11137.3亿元, 同比增长13.8%。从2009年起, 保费收入逐年上涨, 2010年全年保费收入14527.9亿元, 较2009年又增长30.4%。截止今年4月, 第一季度保费收入已达4717.1亿元, 较去年一季度上涨1.6%。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 保险资金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 2011年, 我国继续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银行利率不断上升的情况下, 银行信贷也进一步收紧, 银行信贷投放量有所不足。如此大额的保险资金是否能够合理合规, 并且高效的运用成为一个问题。最近5年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保险公司打入我国市场, 我国保险公司在压力下迅速发展。保险的各个功能得到大力发展, 比如保险对其余金融业的补充功能, 资金的融通功能以及承担一定的社会风险管理等功能。2010年8月31日, 新《保险法》的实施, 国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进一步的有所加宽, 但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我过保险资金运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偏低, 稳定性差

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在我国一直很低。自2001年以来, 除2007年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空前红火, 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达到历史新高以外, 其他年份投资收益率都较低, 平均收益率不足7%。而某些信托产品,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高于7%。据有关学者研究, 当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大于7%的时候, 保险公司才能正常运作。但由于我国的特殊经济背景, 特别是得益于近五年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 机动车保险为保费收入贡献颇多, 所以低收益率并没有影响保险业的发展。但随着今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凸显, 相信机动车保险占大部分保费收入的格局终会改变。我国保险业亟待提高投资收益率并且保持收益的稳定性。我国保险投资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

2. 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保险行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 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普通百姓的民生问题。在AIG公司的前车之鉴下, 我国政府更加强调保险公司的投资安全性, 所以占投资比例大多数的是低收益率的银行存款。就在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五月CPI指数显示, CPI指数高达5.5%, 大多数银行存款利率已然成为“负利率”。显而易见, 银行存款不应该作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投资方式。相反, 债券投资在西方保险发展历史上历来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之一。作为保险业的鼻祖,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英国保险公司劳合社2010年最新数据显示, 债券投资占该公司总投资的52%, 其中寿险业账户占55%, 财产保险账户占49%。其次,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接近21年, 但相比上百年的西方证券市场来说, 不足之处太多, 不尽完善的证券市场使得政府不敢将巨额的保险资金放手证券市场。但不得不说的是, 保监会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的监管过于严厉, 以至于保险资金缺乏灵活性。高回报率的项目不让做, 低回报率的项目又不得不做, 保险资金几近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3. 保险投资行为短期化, 资产负债不匹配

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多种多样, 各种业务的期限差别很大, 短到一小时的航空保险, 长到20年的人身保险。保险公司应该将各种保费区别对待, 分别投资, 而我国保险公司大多投资于短期项目。致使资金来源和投资渠道不相匹配。比如, 寿险的资金来源一般比较稳定, 这部分资金本应该投资于长期储蓄, 国债, 房地产等项目, 但也被投资于短期项目。

4.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在我国, 长期以来当提及保险业时, 大家不由想到保险公司的唯一工作就是推销保险。这反应了我国保险公司历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承保业务上, 而对投资业务十分轻视。这样一来, 许多优秀的投资人在保险公司无用武之地, 从而造成了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保险投资与证券投资, 银行投资不同的是, 保险投资涉及的领域更多更广。所以, 这对保险投资人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保险投资人对每个行业都要了如指掌才能在投资市场上发现机会, 把握良机, 获得收益。

三、建议

保险公司应逐步加强保险资金风险管理水平。合理运用资产负债混合配置的管理策略。在资产负债管理中, 要注重“资产主导”和“负债主导”相结合。在资金的运用中, 除了保证资金安全性, 更要将安全性, 流动性, 盈利性三者有机的结合。另外, 只有不断思索开发新的保险产品才能与国外保险公司缩小差距。保险公司还应结合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 不要盲目模仿国外保险公司的投资模式。比如, 当下保障房工程的建设资金短缺已经成为保障房建设的一大难题, 巨额的保险资金完全可以用于保障房的建设。这样不仅扩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 而且更是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可谓利国利民。

摘要:2010年8月31日起我国施行《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新保险法, 本文从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偏低, 投资结构不合理, 资产负债匹配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存问题, 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保险投资,资金运用,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局年鉴2010.

上一篇:幼儿同伴冲突下一篇:企业实施名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