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险公司论文(共12篇)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1
0 引言
相互制保险公司在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并驾齐驱,是重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国际上较成熟的保险经营体制。相互制保险机构就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组织。根据章程,相互制保险机构没有股东,投保人作为法人的组成人员(会员)交纳保险费,机构根据合同约定,从事相互保险活动。
1 相互制保险的优势分析
从理论上讲,相互制保险公司是合作制公司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具有以下优势:
(1)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在相互制保险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身份合二为一,通过会员资格使股东这一利益群体消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被保险人自己的公司,因而能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被保险人在参加保险并缴纳保险费后即成为公司的会员,有权参与公司的监督管理。(2)相互保险管理成本较低。相互制保险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合二为一的特点决定了保险产品的生产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天然的矛盾被化解,比如价格欺诈行为,各种纠纷和诉讼,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效率问题等等。(3)相互保险保障成本低廉。相互制保险公司没有股东,经营中的盈余作为保费的返还,而亏损则由成员共同分摊,因而没有对股东支付股息及经营利润的压力。充分实现了成员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制度灵活,竞争优势明显。首先,相互制保险具有制度上的灵活性。由于相互制保险公司是一种合作组织,其发起、设立与解散都比股份有限公司简单灵活。其次,其在经营方面也具有灵活性。因为被保险人对自身的风险状况、保险保障需求、付费标准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在产品设计和经营运作上更易于合作和协调,有利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发不同产品,从而增强竞争力。
2 相互制保险在我国的实践及存在问题
针对我国农业保险日趋萎缩的现状,2004年保监会加大了农业保险的实施力度,2005年1月11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保险)正式挂牌开业。阳光保险是经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它的建立突破了《公司法》和公司《保险法》,填补了我国相互制公司模式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出了新的一步。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充分显示了相互制公司的特点:会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以及设立总公司、选聘经营管理层,经营管理公司各个部门,最重要的是负责管理各地13个分支公司下属的94个保险社以及2000多个保险分社。2005年该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2亿元,占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总额的30%多,5.8万户农民赔付1.53亿元,为全国农业保险止跌回升、拉动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保费收入达5.3亿元,赔款支出近4亿元。2008年,该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6亿元,赔付9.3亿元,无论是保费还是赔付都比成立之初有了数倍增长。
阳光保险在成立后的六年中不断发展,实际经营中也遇到的一些困难,直到2008年才首次扭亏为盈。以下问题不仅是阳光保险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在宏观层面上也是相互制保险在我国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是一部商业保险法,而农业保险一般是政策性保险,所以,现有的《保险法》并不适合于农业保险。尤其是相互制保险公司更具特殊性,它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公司,也不适用《公司法》。
2.2 财政补贴不足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高风险性及正外部性,决定了其需要政府经济支持以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相互制农业保险得到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仅靠保费收入难以弥补资金缺口。
2.3 缺乏舆论引导
由于没有得到有利的宣传,导致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农业保险业在高风险面前抵御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阳光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巨灾风险准备金和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的支持,保险公司担忧经营过程中的巨灾风险,参保人也担忧自己的保险利益,不敢轻易投保。
2.4 缺乏专业人士
相互制保险是新兴事物,需要有能够理解相互制保险本质、熟悉相互制公司运作的专门人才加入,才能有效地推进相互制保险成长壮大。而且当相互制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时,还需要有具备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相互制保险未来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关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法律法规,使得相互保险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
相互制保险在国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优势已经凸显。进一步推动相互制保险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其前进的方向更明确、更规范。
3.2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相互制保险公司制度建设
相互制保险公司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不论从公司制度建设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看,都存在缺陷。尤其在风险分散机制方面,再保险还没有被引入,如遇到巨灾风险将难以应付。在制度建设上应切实发挥会员大会的作用,理顺会员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真实体现出相互制保险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特点和优势,否则将失去存在的必要。
3.3 适当放宽相互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尽管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选择了农业保险领域,并且得到政府在财税方面的支持,但是未来应立足于多领域发展,使相互制保险公司走向商业保险市场。
摘要:相互制保险比照其他保险组织形式具有保险成本低和管理成本低等优势,引入我国后首先进入了农业保险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和困难。相互制保险的未来发展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相互制保险,农业保险,风险
参考文献
[1]Mark S Dorfman.当代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江生忠.保险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刘越.相互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中国金融,2006,(11).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2
——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的启示
【摘要】责任保险是重要的风险转移工具(alternative risk tansfer,art),但商业性的保险公司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往往不
愿承保日益膨胀的医疗风险。美国非商业性的相互保险公司能为医疗风险提供弹性的保险计划,有力的风险管理,多功能的法律服务,而且低成本运作。我国应以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为模型,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医疗损害赔偿制度。
【关键词】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相互保险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1—0030—0
3mutual insurance: orient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malpractice insurance.li guo—wei.mn#o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health inspection supervision,ningbo,china
【abstract】liability insurance is one of important alternative risk tansfers(art).few commercial insurance companies pro—
vide insurance for the increasing medical risk for the sake of profits.with low operating cost,american medical liabili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provide flexible insurance program,efectiv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and muhifunctional leg service.in
china,we should take the american non-commercial medical liabili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ies as model and estabish the com—
pensation system for medical da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ystems engineering.
【key words】compensation for medical damage;liability;insurance;mutual insurance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疗方面做出的决定包含有
某些风险,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是致命的风险。@民
事法律对医疗伤害索赔的宽容②使医疗风险系数进
一步飙升,并给医疗行业带来经济上忧虑。医疗服务
提供者,作为理性人,开始探索风险化解途径。避免行
为风险的方法是减少行为数量或转移风险。由于回避
救治高危病人,以转诊推脱较大难度的医疗处置等做
法有悖于医疗职业救死扶伤的价值趋向,引入医疗责
任保险转移风险也自然成为应有之道。但面对风险日
益膨胀的医疗行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商业性保险公
司多不愿承保如此集中的风险,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
则在保险合同条款中设置诸多拒赔条款或大幅度提
高保费,以确保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商业利润,这就打
消投保人的积极性。投保人的减少,进一步限制了商
业性医疗责任保险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医疗责任
保险在我国至今仍难成气候。㈦因此,我们应该为医
疗责任保险寻求新的出路。或许相互保险制度对我们的探索有所裨益。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写就此文。
一、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速写
相互保险(mutual insurance)是对同类性质的风险
具有保险需求的“人”,基于互助自保精神建立保险基
金来分散风险,消化损害经济赔偿责任的经济活动方
式。
2o世纪7o年代,美国医疗过失索赔案件的数量
和索赔的金额迅猛增加,商业保险公司承保能力骤然
紧缩,医疗责任险保费剧增,导致全美许多医生因“买
不起保险”insurance unaffordability)或“买不到保险”
(insurance unavailability)而回避高难度的医疗服务,甚
至退出医疗服务市场,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31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互助自保的医疗责任保险公司应运而
生。现在,美国比较著名的有加利福尼亚州的医生公
司(the doctors company,tdc)、纽约州的医疗责任
相互保险公司(medical liabili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mlmic)、fpic集团公司、mica公司等。相
互保险公司自身是非商业化的没有股权资本的法人
团体,其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利而是给投保人提供
低成本的保险服务,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和被保险
人合二为一,所有投保的医疗服务提供者都有权力通
过决策机关参与公司的经营,公司的经营结果和收益
归全体成员所有。
f作者简介】李国炜,男,法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医事法学,健康事业管理。tel:+86—574--87342935 e-mail:coollgw@126.conl。
① 安迪·卡恩,莱芙译.英周审理医疗过失事件的某些新的趋向【j].法学译丛,1982,2转自柳经纬。李茂年.医患关系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16.
② 这种宽容主要体现有:医疗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允许患者从违约或侵权任一角度提起医疗诉讼。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1期)
二、相互保险的特点
(一)提供弹性的保险计划
保险业与医疗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商业保
险公司很难对医疗风险进行科学预测。也难以有效地
精算保险费率,法律对医疗伤害索赔的宽容进一步加
剧了医疗责任风险的不可预测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保险公司多不愿承保如此集中且不可预测的特
殊风险,愿意承保的保险公司则在保险合同条款中设
置诸多拒赔条款或大幅度提高保险费,导致可保风险
狭窄narrow spectrum of insurance)、承保能量不足
(1ack of capacity)~效率低下(inefeciency)等问题。相
互保险的情形则大有不同,投保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可
以依据其可能面l临的风险。通过其参与经营的权力要
求决策机关设计弹性的保险计划。
(二)有力的风险控制
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多倡导构建减少医
疗损害发生的预防体系。相互保险公司多注重发挥自
身的风险管理技术优势。对医疗纠纷案件进行统计、分类、编辑,收集各种医疗过失防范的教材,开展风险
防范培训,来推行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tdc(医生公
司)为协助投保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规避风险,开展了
以风险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学继续教育。并发行了一
本风险管理手册,内容包含:医生和护士如何进行沟
通,如何正确书写病历等。[6
1(三)多功能的法律服务
相互保险公司多与医事律师、医学伦理学家建立
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医界提供全面的法律伦理咨询,代表医方与病人及病人家属就医疗纠纷进行协商、和
解,乃至进行诉讼,直至纠纷的解决。其法律服务的特
点是:如果诉讼对医生不利,保险公司倾向于与病人
和解.承担和解协议中的赔偿金。否则。倾向于诉讼解
决而拒绝和解,不管和解是否比诉讼更经济,以便维
护医生乃至整个医学界的权益和声誉。fpic集团公司
旗下的pri(physicians reciprocal insurers)以不惜成本维护医生权益和声誉而出名,其处理医疗纠纷的立
场是:斗争而非和解(rather fight than settle)。经pri
处理的案件,赔付率低于全美平均水平的1o%。①但
一旦法院判决赔偿责任,相互保险公司则会迅速支付
赔偿金。相互保险公司的介入促使医疗纠纷更合理、更公正、更迅速地解决。
· 3l ·
(四)低成本运作
美国各州保险立法多向相互保险公司倾斜,相互
保险公司享有优惠的税收待遇。以minnesota州为例,②普通保险公司的保费被课以2%的税收,而资产低
于16亿美元的相互保险只有其产险和意外险保费被
课税,而且税率为1.6%。③在相互保险公司中,投保人
和被保险人合二为一,故可以省去保险中介的代理佣
金。此外,相互保险机构是非商业化的没有股权资本的法人团体。其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利而是给投保
护人提供低成本的保险服务,保险人只需考虑赔付成本和行政管理费用,而不必附加利润因素。所以其运
营成本远低于商业保险公司。
三、以美国为借鉴。构建我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
体系
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公司不但为医疗服务提
供者提供承担赔偿责任的基金,更为重要的是为医疗
服务提供者提供风险管理和法律援助服务。这一体制
对建立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医师或医疗机构之间互助筹款,共担风险的形式已经开始萌芽。但医疗责任保险是一个复杂社
会系统工程,单兵作战、冷暖自知不是相互保险,联合才能分担和对抗风险。结合美国的经验,笔者建议如
下。
(一)医疗行业协会加快引进人力资源,提高组织
能力
美国的医疗行业协会在医疗责任相互保险的发
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
公司多和医师团体协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相
互保险公司就是由医师团体协会主办的,比如
mlmic。这是因为医疗责任相互险需要借助行业协会的组织能力.而美国医学团体协会丰富的人力资源正
迎合了这一需求。而我国医学行业协会的组成人员较
为单一.而且缺乏人手。笔者认为我国医学行业协会
除应发掘内部的人力资源外,还应当与法律和保险学
会保持联系,引进专职或者兼职的保险、法律专业人
士。试水相互保险,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法律援助
和风险管理服务,为将来筹建相互保险公司做准备。
(二)完善立法,改善运营环境
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只承认商业保险,不承认相互
保险。2002年,在第一次《保险法》修改过程中,相互保
① http:///html/dr_phy_02.htm[eb/ol]最后访问时间:2005—8—9
② http://www.house.1eg .state.mn.us/hrd/databook/insrprem.htm[eb/ol] 最后访问时间:2005—8—9
③ 医疗责任保险属于产险。加之相互保险公司不以赢利为目的。其资产的积累一般不会超过16亿美元,所以在minnesota开办专营业医疗责任相
互保险公司.其保费仅被课以1.6%的税。
· 32 ·
险公司作为保险组织形式曾被写进修改草案,但因受
限于《公司法》而最终删去。我国《公司法》第2条规定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有限
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机构应该是合作性公司.既不是有限责任公司.也不是股份有限公
司,所以相互保险公司在现行《公司法》中得不到合法
地位。另外,相互保险的又一法律基础是非营利性合作社法,而我国的合作社法尚在起草之中,一直没有
出台。法律冲突和缺位成为相互保险合法化的最大障
碍。这种障碍在国内第一家相互保险公司——阳光农
业相互保险公司筹建时已经凸现出来。此外,我国保
险业的税负偏高,营业税率为5%,高于交通、建筑、通
讯等行业。上述法律和政策如果不改变,将会阻碍我国医疗责任相互保险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修改《保险法》,笔者以为将来的立法除明确
相互保险公司的法律地位、降低保险业税负外.还应
允许责任险保费从所得税中扣除。
(三)构建医疗风险信息平台,积累历史数据
医疗责任保险在美国已有百年的历史.美国医界
和保险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并形成了一系
列的医疗责任保险服务机构。医疗责任监测所(med.
ical liability monitor)不仅提供权威的医疗责任保险
和风险管理资讯,而且预测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趋
势。美国医师保险协会(physician insurers association
of america,piaa)是由5o余家医师或牙医保险公司
组建的医疗责任保险服务机构,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为
其会员公司提供保险再教育服务。美国保险服务局
(iso)是由保险公司组建的责任险费率厘定服务机
构。上述组织的存在促进了医疗责任保险质量和经营
水平的提高。[81在我国,责任保险还比较“年轻”,没有
相关的经验积累,风险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的缺失导致
短时问内难以积累翔实的数据资料,保费的费率只能
依据经验和市场状况估算,不能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测
算。鉴于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多不情愿“家丑外扬”。
笔者建议由医学会或医师协会打造独立的“医疗纠纷
报告系统”,即这一系统要和医师惩戒系统分开,来推
动评估医疗风险所需数据的积累。
四、探索多元的保险融资机制
相互保险的劣势在于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有限.
保障能力有限。在医疗损害索赔数量和数额不断增加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13卷(第1期)的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为医疗责任相互保险“减压”是
其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教
授在考察各国人身意外损害补偿体系后,将损害补偿
体系的演变归结为图l。19
1一圉
0毪窘餐盒体蕞0 壳髓错朴德黜度 回醇投行为{寰
图1 损害赔偿体系的演变
笔者以为我国应当顺应损害赔偿社会化的历史
潮流,探索多元的风险化解融资机制。比如:社会保
险,病人医疗意外保险等。此外,将来的相互保险组织
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采用人寿险与责任险联营的方
式,为医事人员及其家属开展健康险、分红险等保险
服务,通过有利润的险种来补贴责任险,利用金融工
具分担医疗责任险的经营风险。同时,可以借鉴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医疗损害赔偿改革法(micra)[10]fi~做
法,规定医疗责任保险的“候补性”,即损害在向社会
保障系统要求理赔后。就不足额部分向医疗责任保险
索赔。
参考文献
【1】 陆铁琳.北京强制推行医责险任务仅完成一半大医院对参保不大
积极【n].健康报,2005—04~29
【2] 杨力勇,武启峰。董文安.河南医疗责任险仍难成气候【n】.健康报。
2005—05—11
【3] robinson go.the medical malpractice crisis of the 1970 s;a retm—
spective[j】.law contemp pmbl 1986,49(2):5~35
【4】施文森.保险法总论【m】.台北:三民书局,1981.20
【5】罗世瑞,国外相互保险制度简介以及引入我国保险市场的探讨叨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4):33~34
【6] 高添富,医师责任与保险法制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1.2001
【7】严志明.上海长征医院探索院内风险基金[ni.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11—11
【8】李国炜.中美医疗责任保险之比较研究叨.医学与哲学,2005,26
(4):52
f9j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1册)【m】一e京:我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 0j 杨立新. 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第8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3
相互制保险体制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成熟的保险经营体制。相互制农业保险模式是通过相互制保险机构运作的,相互制保险机构就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组织。根据章程,相互制保险机构没有股东,投保人作为法人的组成人员(会员)交纳保险费,机构根据合同约定,从事相互保险活动。也就是说,相互制保险机构的会员既是出资人又是投保人,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统一体,从而确立了机构与农民会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既减少了农业保险中的道德风险,也减少了保险理赔中的纠纷。会员代表大会是相互制保险机构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作为保险机构经营决策和运营监督的机构,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人员负责保险机构的经营管理。
针对农业保险展业难,定损、理赔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经营费用开支大等特点,阳光公司积极与农业、畜牧、财政、金融、气象等部门开展合作,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熟悉“三农”工作、善于与农民打交道、专业技术力量强和服务网络健全等优势,与有关各方建立了有效衔接机制。例如:阳光公司与各级农经站密切合作开展种植业保险,农经站协助阳光公司宣传和组织农户参加保险,以村为单位,由互助会统一投保、统一收费;阳光公司则从每667平方米(1亩)保费收入中提出0.9元给农经站作为代办费。保费由“三方承担”,即由中央财政、黑龙江农垦总局和农户承担,从而破解了“按农作物损失率确定费率农民买不起,按农民买得起的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的难题。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4
关键词:农业保险,相互保险,必要性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农业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中,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时, 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很低。而作为抵抗灾难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 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相对落后水平。相互保险公司在国际农业保险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发达国家盛行, 甚至是这些国家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本文仅就相互保险在我国农业保险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加强农业防灾减损的需要
防灾减损是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提高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 是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农业保险经营中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大、覆盖面广、经济损失严重, 防灾减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防灾防损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薄弱环节, 防御工程设施不完善, 防灾防损技术落后。而且在股份制公司中, 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不一致, 投保农民对商业保险公司的防灾要求和防灾工作不关心, 认为即使受灾也有保险公司理赔, 防不防问题不大, 灾害前不积极防灾、灾害后不积极救灾的现象经常发生。
但在农业相互保险中, 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 这是投保农户积极主动防范风险的根本动力。投保农户不会再消极地对待农业风险, 他们会主动联合起来, 利用对当地农业风险熟悉了解的优势, 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积极构建农业风险预防机制, 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灾害发生后他们也会对其面临的风险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和评价, 自发地互相联动, 抢险救灾,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农户所在地域和经营业务也相对集中, 便于保险公司提供防灾减损的措施, 指导农民进行防灾减损工作。
二、降低农业保险高成本的需要
第一, 农业相互保险可以降低机构成本。一方面,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不涉及上市, 投保农民即是公司所有者, 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大大减少, 组织形式相对简单, 大大降低了相关管理费用。另一方面, 相互保险公司不需设置庞大的营业机构,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会员代表进行,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经营费用。第二, 农业相互保险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东, 公司经营的目标是各个成员的利益最大化, 避开了股份公司中股东和投保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所有者和客户之间就红利、融资和投资策略而可能出现的冲突可以内在化, 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第三, 农业相互保险有利于降低定损理赔的经营成本。相互保险公司的会员都是农业生产者, 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值和本地灾害损失发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具备查勘定损涉及的农业生产专门知识, 便于定损理赔, 可以大大减少组织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第四, 农业相互保险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相互保险公司拥有特殊的销售渠道, 其农业保险的业务类型和农业保险区域相对集中, 保险标的的同质性高, 因此省去了中间代理的环节, 成功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解决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困难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业风险状况地区差异大, 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而且农业保险的核保、定损、理赔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 这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国内农业保险的展业难、核保难、定损难、理赔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股份保险公司作为我国保险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阻碍了保险创新, 不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相互保险却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同一地区的农户合作成立的相互保险公司可以自主选择经营领域, 设计特定险种, 开展特色服务。因此, 相互保险公司适合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状况不同、保障需求各异的现实情况, 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保险农业市场地区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 参加相互保险的农户对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业产品价值、农业风险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都比较了解, 对灾害损失和赔偿额度的确定容易达成一致, 农业保险中核保、定损、理赔等复杂问题更容易解决, 大大减少了理赔纠纷, 解决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的效率。
四、解决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需要
农业保险本身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覆盖面的广泛性, 导致农业保险活动很难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地域广阔, 业务分散, 农业保险业务中存在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具体表现为低风险者不投保, 投保的农户面临高风险, 或者按低费率参加了保险后又从事高风险项目等。造成了保险费率低于保险标的的风险程度, 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足以应付赔款, 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据统计, 我国农作物保险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保险赔款的20%以上, 牲畜保险中则更为严重。农业相互保险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 相互保险组织是由同一地区的农户自愿互利组成的, 农户之间彼此熟悉, 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都比较清楚, 能够形成自觉的监督机制。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合二为一, 这种比较优势弱化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
其次, 相互保险公司中每个参与的农民既是投保人, 又是公司股东, 公司以广大投保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就从主观源头上消除了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隐患。而且投保人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公司的控制权和分享公司盈余的权利, 农户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经营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投保农户之间就会自觉自愿地相互加强监督, 避免个别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可以有效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敏:论相互保险制度在农业保险中的适用性[J].农场经济管理, 2007 (02)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5
**土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质量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文件编号:xy/q bg-01
版 本 号: a
受控状态:
发 放 号:
持有部门:
批准: 审核: 编制: 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修订 二0一三年一月 十日执行 总经理 1.1职责
? 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在组织内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负最终责任。
? 确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批准发布质量管理手册及管理制度。
? 任命管理者代表,规定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验证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 确保人力资源、生产设施、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满足生产需要。
? 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
? 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及接口关系。? 技术文件的批准; 1.2权限:
? 有权批准建立、改进公司管理体系。
? 有对公司总的质量、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的审批权。
? 有权决定公司内科组织结构的设置,并对基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审批权。
? 有权聘任或解聘由董事会任免以外的公司管理人员。
? 有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审批权。
? 有对公司职能科门各种费用支出和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权。
? 有对公司重大技术改造和项目投资的批准权。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董事会
直接下级:管理者代表和生技科长、质检科长、供销科长、办公室主任、财务科长 管理者代表 2.1职责
? 负责依据iso9001-2008标准,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 协助总经理贯彻方针,实现目标,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提出改进的需求。
? 确保在全公司内促进各科门和全体员工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 批准、领导实施内科审核计划,任命审核组成员。
? 批准和发布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负责各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科联络。? 负责管理评审工作的落实及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组织对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2.2 权限:
? 有权依据iso9001-2008标准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
? 有权协助总经理贯彻方针,实现目标。
? 有权向总经理报告管理体系的业绩,提出改进的需求。
? 有权促进各科门和全体员工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 有权批准、领导实施内科审核计划,任命审核组成员。
? 有权批准和发布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有权进行管理体系事宜的外科联络。? 有权批准确认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 有权进行管理评审工作的落实及组织协调工作。? 有对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权。2.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与质量有关的生技科长、质检科长、供销科长、办公室主任 3 生技科 3.1 生技科长 3.1.1职责
? 生产技术总负责。
? 批准生产计划及组织实施。
?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 生产科门人员管理、调配。
? 生产工艺通知单的批准及检查、审核; ? 协调生产技术问题;
? 负责组织产品生产工艺的改进; ? 技术资料审核;
? 技术文件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有关技术文件各项管理业务的审核及有关事项的确定;
? 工艺管理制度的审核及考核。3.1.2权限:
? 生产计划批准权。
?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权。? 车间主任任免权。
? 生产科门人员管理、调配权。
? 有权对本科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定。? 对科内业务工作或技术问题处理上发生的任何争执意见有决策权。? 对生产、技改中的技术攻关活动,有决策权。3.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车间主任、技术员 3.2技术员 3.2.1职责:
? 制定生产工艺及配方通知单,并指导和督促操作工执行。
? 提出各岗位操作规程和技术规程修改和调整的初步方案。
? 参与生产、技改中有关问题的技术攻关活动。? 研究分析生产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 公司内科技术资料及工艺管理制度的编制。3.2.2权限
? 有权对操作工执行工艺情况进行监督。
? 对违反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制度的人和事有制止权。
3.2.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生技科长 直接下级:无 3.3生产调度员 3.3.1职责
? 生产计划安排、调度 ? 生产科长安排的其它工作 3.3.2权限
? 生产进度知情权 3.3.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生技科长 直接下级:无 3.4生产统计员 3.4.1职责
? 负责原材料消耗情况的数据统计。3.4.2权限 ? 数据统计权 3.4.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生技科长 直接下级:无 3.5车间主任 3.5.1职责
? 负责本生产车间质量工作。
? 负责确保生产任务按时、按质、按量交货。? 根据生产计划,组织车间生产,协调各生产工序,掌握生产进度,保证均衡生产。? 抓好车间文明生产,抓好劳动纪律和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操作规程。
? 督促员工做好工具、设备、原料的维护、保管、卫生、安全,抓好生产区域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
? 对员工出勤、纪律、工作效率、责任心及员工考核的公平、公正性等负责。
? 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与生产的质量情况。3.5.2 权限
? 对直属下级工作有监督、检查权。? 对直属下级人员有工作调配权。
? 对公司各工艺文件、作业方法等有建议权。? 对直属下级人员奖惩、考核评价建议权。3.5.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生技科长 直接下级:车间班长 3.6车间班长 3.6.1职责
? 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带领全班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 负责本班的生产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艺指标要求,按照工艺参数及时调整操作,确保操作安全平稳,产品质量合格。? 负责本班各岗位的协调工作,对本班发生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并向领导汇报。
? 检查、督促本班员工遵守劳动纪律管理及各项管理制度。
? 负责员工考勤、安全教育,搞好技术学习,结合生产现状提出改进工艺设备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 负责本班资料、工器具、卫生的落实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 负责本班范围内工艺设备故障的确认和请修前的准备工作。
? 负责本班各岗位操作记录、设备运转记录的监督检查工作。
? 带领全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3.6.2 权限
? 对直属下级工作有监督、检查权。? 对直属下级人员有工作调配权。
? 对公司各工艺文件、作业方法等有建议权。? 对直属下级人员奖惩、考核评价建议权。3.6.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车间主任 直接下级:操作工人 3.7车间操作工人 3.7.1职责
? 遵守纪律、制度,服从领导分配。? 努力工作,保质量完成生产任务。
? 遵守工艺纪律,按工艺或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注意产品质量,一定要搞好自行首检,配合检验员搞好过程检验。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 按规定进行设备日常保养工作。? 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 学习岗位操作规程,提高操作技能,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设。
3.7.2权限
? 对本岗位工艺文件、作业方法等有建议权。3.7.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车间班长 直接下级:无 3.8锅炉工 3.8.1职责
? 根据生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及对锅炉进行维护。? 根据生产需要和有关规定进行操作并及时调节炉温。
? 对使用的锅炉进行维护、保养、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 严格执行操作规章制度,坚持按章作业,杜绝一切责任事故的发生;
3.8.2权限
? 有权执行操作规章制度,坚持按章作业。3.8.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生技科长 直接下级:无 4 质检科 4.1质检科长 4.1.1职责
? 负责检验规范的编制,相关执行标准的确认,检验管理制度的审核。
? 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化验的审核。? 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产品、半成品、原材料最终评审和处置工作。
? 负责对本公司的生产、检验结果进行质量分析。? 负责质量检验记录的保管、归档、借阅和处理。? 负责每月对公司产品质量情况进行总结。
? 负责检、化验器具的检定,确保器具、仪表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对因计量工作的差错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负责。? 产品合格状态标识的使用、保护、管理并进行监督。4.1.2权限
? 有质量否决权。
? 对质量不合格有否决权,发现过程失控时,有权下令停止生产,并向总经理报告。
4.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检、化验人员## 4.2检、化验员 直接上级:质检科长 直接下级:无 4.2.1职责
? 遵守检验管理制度,公正、公平的进行检、化验。? 熟悉有关技术标准、检验规程、方法和相关程序文件,掌握检验器具的使用方法。
? 严格按检验规范进行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出厂检验或试验及过程检查,做好记录。
? 对检验质量负责,生产过程中巡检时发现重大不合格时,有权作出中止生产决定,对不按工艺要求生产的有权拒检。
? 做好检验/试验标识,对不合格品做好标识、隔离和评审。4.2.2权限
? 有权对所检出的少量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意见。? 在生产过程检验时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有权要求车间停止生产,并向质检科长汇报。
? 有权对质检科科长的不合理判定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4.2.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质检科长 直接下级:无 5 供销科 5.1供销科长 5.1.1职责
? 组织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备品配件等物资。? 仓库的管理工作。? 负责采购计划审核。? 负责组织合格供方评审。? 负责不合格原材料退货管理。? 负责本科门所签订购货合同的管理。
? 负责与顾客相关过程控制。识别和评审顾客的产品要求、确定与顾客沟通的方法和渠道;
? 负责对常规合同的评审,组织有关科门对顾客有特殊要求合同的评审; ? 负责顾客满意度的信息收集和满意度评价,将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价的结果向总经理/管理者代表或管理评审会报告;
? 负责产品售后服务、客户异议处理及新产品市场开拓;
? 负责定期进行客户回访,征求客户对公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汇总和反馈,并向公司相关科门提出改进建议;
? 做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及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 收集市场信息和顾客的投诉及建议,并及时将信息和意见反馈到相关科门;
? 负责客户信息的管理,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定期整理,做好客户信息的立档、保管和保密工作;
? 负责客户所需产品样品的申请、领取和发放; ? 负责销售回款的管理,确保销售回款及时; ? 负责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面向客户进行样品提供、产品试用和技术交流。
5.1.2权限:
? 采购计划审核权。
? 对公司物资供应有管理决策权。? 对本科门所签订购货合同的管理权。? 合格供方评审权。?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
? 常规合同的评审、特殊合同评审的组织 ? 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和控制工作;
? 产品的售后服务、客户的异议处理、新产品的市场开拓;
? 客户信息的管理、与客户的沟通; ? 销售回款的管理。
5.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采购员、销售主管、仓库保管 5.2采购员 5.2.1职责
? 编制采购计划。
? 根据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事务。5.2.2权限:
? 对物资采购的执行权。5.2.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供销科长 直接下级:无
5.3原材料仓库保管员 5.3.1职责 ? 负责原材料的出、入库管理。? 原材料在仓库内的贮存和防护。? 原材料标识。5.3.2权限
? 原材料仓库管理权。5.3.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供销科长 直接下级:无 5.4成品仓库保管员
? 负责成品的出、入库管理。? 成品仓库内产品的贮存和防护。? 成品标识。5.4.2权限
? 成品仓库物资管理权。5.4.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供销科长 直接下级:无 5.4销售主管 5.4.1职责
? 了解生产情况,根据客户订货要求编制订货及生产通知单。
? 与客户进行沟通。5.4.2权限
? 生产情况知情权。5.4.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供销科长 直接下级:无 5.5销售区域经理 5.5.1职责
? 负责管理指定区域的营销工作。? 负责本区域内客户的沟通。5.5.2权限
? 本区域销售商的管理权。5.5.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供销科长 直接下级:无 6办公室 6.1办公室主任 6.1.1职责
? 负责组织编制《岗位工作入职要求》,确保科门负责人及员工的岗位能力符合规定的要求。
? 负责公司人事工作管理,做好培训有效性的评价。? 负责特殊工种、关键工序等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 认真执行内科审核管理程序并对完成及整改情况进行跟踪。
? 负责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工作。6.1.2权限
? 有《岗位工作入职要求》审核权。
? 公司人事工作管理权,培训有效性的评价权。? 有权对公司特殊工种、关键工序等人员的资格认定。? 公司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权。6.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办公室文员、档案管理员、人事管理员 6.2办公室文员 6.2.1职责
? 负责上、下级文件的接收、发放工作。? 负责打印、复印等文秘工作。
? 负责公司环境卫生、安全文明生产的检查工作。? 负责行政后勤工作。? 负责办公物资的管理工作。
? 负责公司资质材料申报及换证工作。? 负责公司内科宣传工作。? 负责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6.2.2权限
? 有权对公司环境卫生、安全文明生产进行检查。? 有权对行政后勤工作进行管理。? 有权对办公物资进行管理。
? 有权进行公司资质材料申报及换证工作。6.2.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办公室主任 直接下级:办公室文员
6.3档案管理员(兼技术文件管理员)6.3.1职责
? 负责公司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工作。? 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工作。6.3.2权限
? 有权按规定进行公司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有权对技术文件按规定管理。6.3.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办公室主任 直接下级:无 6.4人事管理员 6.4.1职责
? 督导各责任科门组织实施员工的选择、调配工作和能力考评的组织工作,编制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培训计划,统一管理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培训档案。
? 负责特殊工种、关键工序等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 负责员工保险、福利、待遇的管理及办理工作。6.4.2权限
? 有权组织各科门实施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培训档案。
? 有权进行特殊工种、关键工序、技术、管理和班组长等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建立个人档案。
? 有权对公司员工保险、福利、待遇进行管理,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6.4.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办公室主任 直接下级:无 7 财务科 7.1财务科长 7.1.1职责
? 在董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报表、预算工作。
? 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
? 建立健全公司内科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 组织公司有关科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 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
7.1.2权限
? 对公司有关决策有建议权。
? 对公司计划内的全科资金使用有具体审批权。
? 对公司财务预算有组织编制、审核和实施权。
? 对下属人员有监督、指导和考核权。7.1.3相互关系 直接上级:总经理 直接下级:财务人员 7.2财务人员 7.2.1职责
? 负责记好行政方面的财务总帐及各种明细帐目。? 负责编制月、季、年终决算和其他方面有关报表。? 协助财务科科长编制并执行全院预算。
? 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对违反规定或不合格的凭证应拒绝入帐。
? 定期核对固定资产帐目,作到帐物相符。
? 上级财务机关检查工作时,要负责提供资料和反映情况。
? 作好工资、奖金的发放工作。? 按期填报审计报表,认真自查,按时报送会计资料。? 严格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作好会计工作。
7.2.2权限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6
同时保监会要求,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相互代理保险业务,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确保自营业务与代理业务的法律关系明确清晰,业务、财务严格分离,管理责任明确具体。且只能在双方均被批准经营保险业务的地区开展相互代理保险业务。
天平车险简介
天平汽车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2004年12月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金融机构,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注册资本6.3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和机动车商业保险。天平保险开创了中国保险市场上的数个先河,是第一家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和第一家提供全面汽车安全服务的保险公司。
天平车险小贴士
1、第三者责任险尽量投保较高保额。
因人伤事故的赔偿金额越来越高,因此建议车主投保较高限额的第三者责任险,经济越发达地区保险金额应越高。比如上海地区至少选择50万,山东至少30万,四川至少20万等。而且,保额的增长与保费不是等比例增长的,比如30万保额仅比20万保额贵150元左右、50万比30万贵200元,多花几百块钱,保额即可翻倍。
2、投保“不计免赔险”关键时刻帮大忙。
“不计免赔险”,是车险的一个附加险种,车主只要投保了这个险种,就能把本应由自己负责的5%到20%的赔偿责任再转嫁给保险公司。这个附加险保障全面,而费率却相对便宜。
比如,在豪车较多的城市,车主可购买50万元的第三方责任险,加上“不计免赔险”,保费就比20万的保险额度多四五百元。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专业车险公司天平保险其“不计免赔险”包含在主险里面,所以不会发生大额三责责任出现免赔的情况。
3、及时固定证据以便定责。
发生事故后报案的同时,要固定证据(比如拍下现场照片),以便后面定责,后期因为金额较大,可以寻求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尽快介入案件。另外,所有定损在没有发生诉讼的情况下,应以保险公司定损金额为基础(修理方认为定损金额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可以四方进行协商)。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分析 篇7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不论是公司治理还是内部控制,归根结底服务于公司价值最大化,在目的上一致,但又有所区别。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
(一)治理与内控的区别
一是两者的具体目标不同。治理的目的是保证经济运行系统的公平和效率,内控则是为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经营效率提高。二是两者的控制主体不同。治理的主体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包括企业内外部各有关方面,内控的主体主要是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员工,限于公司内部,且重点是CEO及其之下的业务系统。三是两者所涉及的管理内容不同。治理的管理内容主要涉及股东、董事会、监事会、CEO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控制权配置、剩余分配权的安排,内控的管理内容主要是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等。四是两者所使用的手段不同。治理的手段主要是监督和激励,重视对行为与动机的抑制和激励,内控的手段侧重于职务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护、绩效考评等控制措施,重视流程控制。
(二)治理与内控的联系
一是具有同源性。现代公司两权分离出现代理关系,而由于交易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备导致委托代理问题频出,治理与内控都在解决委托代理摩擦中发挥作用。二是具有共同载体。一是都在企业组织中发挥作用,二是都需要依靠会计信息这个载体。三是存在共同主体,治理的主体是“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委托代理链上的节点,内控的主体是“董事会→总经理→职能经理→执行岗位”委托代理链上的节点,主体有所重合。四是总目标一致,治理的核心是要有效解决在契约不完备时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问题,而内控本质上也是为了在节约交易费用的同时增强企业这个契约的完备性,进而保证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能实现最大化,两者共同指向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治理结构由于各个企业不同的历史沿革、股权结构与资源禀赋而呈现出不同的问题,总的来说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所有者缺位与政府控制,二是内部人控制,三是公司机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五是经理人员缺乏约束机制,六是外部市场机制欠缺。内部控制方面,不少公司管理层思想上普遍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结合实际,特别是关系到全面预算管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执行,受制于主要领导,在内部监督上又因为“抹不开面子、不愿意当黑脸包公”等问题,监督形同虚设,导致一些内部决策、财务运行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验证过程,催生了潜在的风险。
三、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措施
一方面,要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治理,归根结底是人的治理,也是对人的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以人为本,制定明晰的权利和义务,建立有效的激励模式和约束机制,打造“做人——诚实守信善于合作,做事——认真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完善的“三会”制度,明确“三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的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转变全体员工观念,使大家形成共识,理解内部控制是为了减少失误、提高效率,避免风险,从而支持控制、参与控制。其次,要健全制度体系。既要对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制定详细的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再次,要全面推进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财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是管理的重要工具,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通过全面预算,实行公司财务控制。最后,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制度,违反制度,就得按照规定进行处罚,在全公司形成照章办事、违章受罚的氛围。
总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要充分运用两个工具,健全完善公司管理,让企业在制度下平稳运行,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摘要: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的两块重要基石,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层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公司内部治理与内部控制相互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加强公司治理和控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0(05)
[2]杨瑞平.治理层的监督与内部控制[J].商业研究.2011(06)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8
从关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要求来看, 企业应提供的信息可分为三部分内容, 即: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 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被列为世界各国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的重点, 它主要用来评价公司的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及预测未来的经营前景, 是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方式,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首先,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 世界上第一份公司治理研究报告《公司治理财务方面的报告》的出现与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披露有着直接的联系, 原因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影响到了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为了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 该报告认为真实、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必不可少。实践也证明,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
其次,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有力保证, 使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的能力。证券市场成熟的国家的经验表明, 会计信息质量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
最后,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吸引资金, 维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 从而使得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作出评价, 并对股票的价值进行评估、对持有和表决作出有根据的决策。毫无疑问,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有助于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 抑制“内部人控制”, 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 帮助公众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活动。
二、高效的公司治理是会计信息质量优质的保证
在公司治理的形成与运行过程中, 会计信息披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 有效的公司治理也有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财务会计在这套制度安排中充当信息提供者和监督管理的重要角色, 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控制的主要工具。财务会计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要与环境相适应协调才能有助于系统目标的实现。因此, 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公司治理理论中, 特别强调“透明性”, 透明性有三个要点:第一是公开性:第二是会计标准:第三是遵守规则情况报告。这三点要求, 可以说都是针对信息披露的, 而信息质量也会对公司治理构成约束。因为, 会计在明确某一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各项资产, 承担的义务, 做出的各种承诺的同时, 还必须把主体法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 把所有者个人的财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这样, 借助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职能来确认不同的权益, 从而将产权关系揭示清楚, 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创造条件。相反, 不健全的公司治理也难以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原则, 形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也许可以找出若干条原因, 但事实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即: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是所有问题的重要根源, 有缺陷的公司治理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三、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措施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而需加强的外部治理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
从教育上来说, 不仅教会学生怎么处理业务, 还要告诉他们, 低质量的财务信息是伤害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双刃剑, 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才有价值—以逐渐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这一工作还包括在社会上宣传高质量信息的价值创造性:只有高质量的信息给企业带来收益, 带来持续的经营, 才有可能有企业模仿, 而这需要大家对低质量信息的抵制和惩罚才能做到,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提高公众意识。
2、加快通讯设施的现代化
通讯设施的现代化可以加速人们对低质量会计信息的认识, 缩短认识时间, 使低质量信息提供者尽快的遭到惩罚, 保护高质量的财会信息提供者的积极性。
3、法律环境的建设
完善法律环境建设, 根据我国国情建成“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法制社会, 必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法制社会到来将会使人们对低质量财务信息提供者的悲惨下场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从而减少和拒绝提供虚假信息, 从而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独立董事制度对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在公司董事会中引进独立董事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提高董事的决策质量, 二是为了对内部董事起到一种制衡作用, 以有效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保持独立董事的控制权和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有效发挥其作用, 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的基础。独立董事相对于内部董事来说更容易坚持客观的评价标准, 并易于组织实施一个清晰的、明确的评价程序, 对经营者进行更有效的客观评价, 监督经营者的业绩, 因而也大大降低了经营者的造假动机。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后, 要强化审计委员会的建设和管理, 使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切实发挥作用, 将大大改进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进步, 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显得非常突出, 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增大增强, 但随之而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愈演愈烈。本文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关系
参考文献
[1]、刘骏. 会计信息可靠性重于相关性[J]当代财经, 2003, (10) .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9
一、强化内部控制——基于公司治理层次的思考
1、确立董事会在内控中的核心地位
公司的董事会是联结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桥梁。内部控制是董事会抑制管理人员在短期盈利中的机会主义倾向, 保证法律、公司政策及董事会决议切实贯彻实施的措施。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安排来实现的。第一, 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 将董事会建成能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的机构。第二, 从人员配置上割断董事与经理层的脐带, 保证董事会的相对独立性。第三, 强化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职能以及决策与监督程序, 为董事会核心作用的发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持。
2、将监事会做实, 从治理机制上为内部控制的实施保驾护航
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中, 董事会下包括审计委员会在内的专业委员会以及经理层下属的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 在我国实际的公司治理中, 经理人员控制了大部分监事的任命、薪酬待遇而使其失去独立性。因此要完善监事会的职权, 除通过法律、公司章程确保监事会依法行权外, 还应加强监事会的专业建设, 坚决改变监事会由各类公司内部人组成的现状。
(1) 独立性,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充分确保其独立性, 监事必须由公司的股东、职工代表以及一定的外部监事组成;并且要确实的做到监事会人员由股东大会和职工选举产生。
(2) 能力, 监事会必须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监督能力, 因而监事会必须有财务、审计、管理等方面的专家, 在监事的选择上, 应考虑其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能力等。
(3) 权利, 除《公司法》规定监事会具有调查权、聘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检查公司财务等权利以外, 还应赋予监事会在特定情况下代表公司职权, 当董事特别是董事长的利益与公司发生冲突, 并因此而酿成诉讼时, 董事长无法代表公司的情况下, 应由监事会代表公司, 以保护公司利益;再则, 应赋予监事会在一定条件下可暂时罢免董事的权利, 再交由股东大会来决定该董事的罢免。
(4) 责任, 为使监事忠于职守, 应对监事不执行职务的法律后果做出规定, 即监事应实施监督而未实施监督, 当董事、经理对公司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 监事应承担连带损害赔偿责任。
(5) 利益, 与损害赔偿责任相对应的势必是利益驱动, 应赋予监事一定的报酬, 该报酬可以由固定的工资与一定的奖励组成, 只有责任没有利益是不符合实际的, 权、责、利三者的均衡是有效监控机制的前提。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基于内部控制的思考
1、内部控制要形成科学的机制
内部控制尤其是要把对经营管理过程的控制放在突出的地位, 因此内部控制的运作还必须设立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职能机构, 明确其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 严格划分各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 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对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每一步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 从而保证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也从根本上杜绝高层管理人员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 权力无约束现象的发生。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 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
2、开展“控制自我评估”。
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有限, 不可能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了解, 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很好地单独完成内部控制评估。所以现代的内部控制评估不应把内控的制定和实施人员排除在外, 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CSA) 就成为内部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企业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工具, 它将运行和维持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子企业的管理层, 同时使员工和内部审计与管理层一道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这使以往由内部审计对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验证发展到全新的阶段。
3、加强预算控制制度,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评价机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内部报告制度下, 董事会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以及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激励, 都会主动进行监控。《公司法》规定, 监事会是公司内部最高层次的监督机构, 应作为监控主体。在我国, 应强化监事会的预算控制作用, 防止董事会与经营者的合谋。公司应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一种融合新的管理思想与模式的预算管理:一是全面预算管理要与公司战略结合。在战略预算的基础上制定年度预算, 然后分解预算目标到各责任主体, 实施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 最后进行预算考评并以此制定薪酬计划。二是重构组织结构, 以层级为导向分为战略层、经营层、作业层, 战略层是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定整个中长期战略预算;经营层是指公司经理——进行目标落实和全面预算;作业层是指作业中心——进行全面预算的细化和职能预算。三是建立预算决策机构, 即在董事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王中杰.《有效的治理需要科学的评价》.《经济观察报》, 2003年, 第5期
[2]、潘煌双.《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和评价》.《嘉兴学院学报》, 2006年, 第5期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相互促进
一、前言
企业文化, 指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 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标准化, 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管理工具。企业文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 往往各行其是, 井水不犯河水, 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探讨二者相互促进的方法, 有助于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与标准化体系建设。
二、红辽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红塔辽宁烟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玉溪红塔集团、沈阳卷烟厂、营口卷烟厂以股份制形式重组的卷烟生产企业。公司组建后, 撤销沈阳、营口两厂法人资格, 实现了跨省、多点的股份制合作。2003年底红辽公司组建后, 持续加强流程和制度建设, 建立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2012年, 公司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相互融合,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见图1)
红辽公司以建设“家园文化”为目标, 提炼出“诚信、创造、健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国家之利、社会之义、员工之福”的企业使命、“有序、有为、有情”的管理理念, 形成了具有红辽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不断探索从企业文化建设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变。 (见图2)
三、企业文化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灵魂
1. 企业使命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
红辽公司的外部顾客主要有消费者、零售户、商业公司、公司股东、国家和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品牌合作方、社区、社会等, 内部顾客主要是企业员工。 (见图3)
红辽公司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至上, 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为零售户和商业公司提供优质服务;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努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勇于承担社会道义, 倾心回报社会;牢固树立员工主体地位, 加强人才培育, 促进员工健康成长, 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坚持顺应行业改革发展趋势, 把握大势, 正确研判行业改革发展形势, 顺势而为, 提出“融入红塔做大做强, 依托红塔做精做优”的发展思路, 从思想上、文化上、情感上主动融入, 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国家局领导来红辽调研时, 认为红辽公司是行业“合作典范, 堪称楷模”。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 紧紧围绕合作生产这个核心, 重点加强合作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更好地为培育品牌, 不断提高品牌合作方满意度。在公司内部, 支持流程为核心流程服务, 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 形成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营口厂制丝车间组织管理人员、班组长、修理工和操作工一起, 按照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 编制工序操作手册, 就是更好地为操作工做好服务。
系统识别顾客、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是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 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红辽公司“国家之利、社会之义、员工之福”的企业使命充分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 提出了体系建设的目的, 为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2. 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化体系建设明确了思路
在红辽公司, “诚信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基准, 创造是我们自身的价值体现, 健康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诚信、创造、健康”的核心价值观为标准体系建设明确了思路。
诚信蕴含着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和基本原则。标准体系建设的目的之一是证实能力, 证实企业具有稳定地提供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向外界证实这种符合性。通过标准体系建设, 深化诚信建设, 形成内和外顺的良好发展环境, 树立真诚为顾客服务、依法经营的企业形象, 获得市场、顾客和政府部门的信任, 使企业永续发展, 基业长青。为达此目的, 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切实满足顾客要求, 切实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 切实加强问题整改, 坚持持续改进。
创造是标准体系建设上水平的动力源泉。从顾客需求识别到形成产品标准, 从上级法规要求、实际情况分析到形成管理标准, 都是创造的过程;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标准的转化、管理上的对标, 也是创造的过程;规范执行标准, 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并在标准的执行中总结经验、完善标准, 形成红辽公司的管理特色, 更是创造的过程。
健康是标准体系建设追求的目标。通过标准体系建设, 使标准得到有效执行和及时更新, 企业的业绩不断提高, 人员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企业基业长青。这种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的健康状态, 正是标准体系建设追求的目标。
3. 管理理念体现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精髓
“有序”是标准化的本质特征。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通过优化流程落实责任, 构建有序的管理系统, 做到事事有人管, 责任到个人, 使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的制度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保证公司高效运行。
“有为”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标和效果。企业标准化建设不是简单地进行文件制度的整合与集成, 而是通过充分调研、系统策划, 建设红辽公司综合管理平台, 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
“有情”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的。把员工看作企业发展的根本, 不断强化员工的归属感, 尊重人, 信任人, 关爱人, 成就人, 积极推进从制度管理向人本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转变。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注重标准为使用者服务, 进一步理顺优化流程, 文件的界面和内容亲切易懂, 简明扼要。使用者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共同参与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升人员素质, 共建和乐家园。
四、企业文化建设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见图4)
1. 企业文化需要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不能挂在嘴上, 贴在墙上, 说一套做一套。企业文化需要具体化, 思想理念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落地生根, 在员工的日常行为中生根开花, 在企业业绩和整体形象上开花结果。国家局提出构建“两个至上”进班子、进岗位、进制度、进流程的长效机制, 红辽公司提出着力抓好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 做到“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都说明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是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土壤。
2. 标准化体系展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 加强宣传教育, 员工对文化理念内化于心, 必然在思维模式和行为上有所改变而外化于行, 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体现在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中, 更好地建设有效的规章制度、清晰的岗位职责、健全的标准体系、顺畅的信息传递、严格的绩效管理, 有效提升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的水平, 在“管理创一流”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3. 二者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活动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将有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上水平;在标准化建设中践行企业文化, 赋予各项管理工作以文化内涵, 将丰富文化建设内容, 展现企业文化建设成果, 使文化建设成果更加鲜活亮丽。文化建设是软实力建设, 侧重和风细雨, 润物细无声;标准化体系建设主要是制度建设, 侧重规范管理, 系统策划高效执行。二者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相互促进, 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红辽公司评选管理明星、管理好干部都是在推进二者的融合和相互促进。二者相互促进的方法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见图5)
(1) 领导推动。企业的各级领导是推动企业文化和标准化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主动力, 不断倡导二者融合, 加强宣传培训, 推动文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上水平。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构建完善标准化体系, 领导首当其冲要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和体系管理思想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并通过各级管理层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这种价值观。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强化标准化建设是企业领导班子共同的职责, 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领导的作用是巨大的, 领导不把企业新文化和体系当作装饰品, 写在文件里、喊在口号里, 而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员工就会向领导看齐, 共同实践企业新文化和完善管理体系并形成自觉的行动。
(2) 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和标准化体系的相互促进倘若离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工作中始终把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 正是推进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重要方法。
由于文化建设和体系建设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各业务流程, 各层面人员, 制度体系, 同时还需要对各部门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 这些都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倘若没有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文化和体系建设工作就难以开展, 各种管理方法、措施和政策规定也不能有效落实, 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宗旨以及文件体系建立就不能实现。因此, 对全员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引导员工自己学习、良好习惯和工作作风。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使广大员工积极参与, 深入理解, 互相促进, 创造良好的氛围。
(3) 借鉴标准化体系的思路加强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可以借鉴标准化体系的思路, 总结提炼百年企业的经验形成具有红辽公司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指导员工的行为。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 可以将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企业标准, 如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企业文化评价标准等。
(4) 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践行企业文化。标准化体系的方针应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要求;在标准体系策划过程中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念和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 立足企业实际, 充分发挥分标委的作用, 积极组织员工广泛参与在标准制修订时, 考虑本企业文化特点, 努力为标准使用者提供方便, 广泛征求标准使用者的意见;在标准执行过程中, 认真收集员工执行中发现的改进建议, 使标准体系更加符合企业文化的理念和特点。
五、结语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 篇11
所谓自由经济也就是市场经济,通常以市场主体的自由活动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组合与配置,并实现经济活动的社会目标与价值,市场经济主要有如下基本特点:
自由性。即经济主体对本经济拥有完全的产权,并享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自负盈亏,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自我约束,积极开拓自我发展的空间。
平等性。劳动者的劳动付出与收入完全对等,商品的交换严格遵从市场的价值规律进行等价交换,不存在任何操纵市场价格的垄断组织。
竞争性。“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市场经济显得尤为激烈。
效益性。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利润,唯利是图是市场经济唯一的目标。
市场经济的这一基本特点使其在社会的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主要有:
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收入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市场的价格,也即完全取决于劳动者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实现了社会的公平。
供应与需求的调节。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往往通过市场反馈的信息来决定对某种产品的生产,如果某种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则表明该种产品有利可图,应增加产量;反之,供大于求,则表明价格会下跌,无利可图,应减少产量。有效地调节了社会资源,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比较适合人类经济的运行规则,人类也因为遵循了这一运行规则而使社会经济更加繁荣昌盛,以市场经济盛行的美国为例,可见一斑:
二战后美国奉行的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重视,经济繁荣程度也步步升高:194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6万亿美元;2007年升高到11.5万亿美元;而人均收入1947年才1.1万美元,2007年却高达3.8万美元,这一功劳不得不归于市场经济。
自由经济虽然为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我们知道,一切经济的活动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这一因素。人是自私自利的物种,人不管做什么他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人不为自天诛地灭”是自私人性的诠释,而且人的欲望是毫无止境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把人的贪婪性描写得入木三分。人类携带着自私、贪婪的特性去追求他活动的最终目标——获利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过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金钱对人类的诱惑足以让他不顾个人的安危,难道他会心安理得地遵循市场的运行规律去追求他应得的那份社会价值吗?不可能,否则诸如垄断组织的违规行为不会屡禁不止,对付这一现象唯有允许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也就是干预市场经济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政府干预也就是政府行为,是指政府根据宪法通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控制的活动,是国家权力的运用和实施。
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吸引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从而保证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所以政府对内应该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治安等的投入,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对外要加强军事及外交等的建设,在维护国土完整和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对社会资源提供保护性措施。自私人性的特点促使人类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会进行掠夺性的开采,造成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所以政府有必要通过立法、税收等手段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适度良好的国家干预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观念已得到各国的认可并加以充分的利用。美国早期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的经济,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但发展到一定时期后,美国的自由经济越来越需要国家的干预,比如,营商环境的建设,各种法律措施的制定都只能由国家来完成,从早期的反垄断法等到现在奥巴马的7870多亿美元的救市方案都深深地打上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烙印。
市场经济不是完全自由的经济,它需要政府来行使它所不能行使的职能。没有政府的干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几乎不存在。总之,市场经济和政府干预是一个目标上的两个手段,它们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当然,并不是每一个政府的干预行为都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时政府的干预反而引导经济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不正当的政府干预行为所致,即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多管了。所以政府在运用干预手段时要三思而行。
二、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范围
适度干预。要使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达到适度的状态,就必须严格分清国家对企业的职责范围,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能够顺利解决的问题政府就不应该再进行干预,否则会导致政企不分,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多管了,使企业无所适从,浪费了国家资源。政府对企业予以太多干预会产生两个极端,一方面会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阻碍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摆脱政府的束缚,开拓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得不以贿赂的方式,求得政府放权,这样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给社会风气带来消极的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各国往往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采用多干预的手段来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在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由于其机制己比较完善,可以自主地解决资源配置,所以应采用少干预手段。
依法干预。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在受到自私欲望的驱使下,他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而绝非是社会的效益,所以腐败现象也就层出不穷,屡有发生,遏制这一弊端唯有走法制的市场经济。经济法不仅要规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而且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也进行规范,实行政府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到经济法不仅对经济的正常运作起作用,同时对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也是国家对工作人员的一种关爱。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要透彻理解经济法律,据此通过国家的经济法资格考试,凭借合格证书作为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部门的上岗证。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继续再教育,以保证从业人员能把经济法律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更好地实施政府干预手段。可设置专门的法律部门,由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无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总之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行使干预手段时,只有依法办事才能标本兼治。
给予总是相互的 篇12
谁知种子运回来当天,就被邻居知道了,人们一传十、十传百,村民纷纷来找他。有的求他转让一些种子,他固然不干;有的询问种子的有关情况、出售种子的地方,他也拒绝回答。
村民们见到这位农民拒绝回答,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愤愤离去,继续种他们原来的种子。
面对此情此景,这个农民却喜不自禁,他想道:绝对不能告诉种子是从哪里买的,一旦别人也有了这种高产的种子,自己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那到秋时怎么还能比别人多打粮呢?
随着春耕夏锄、时间的推移,这个农民玉米的长势的确比其他一般种子的看好。这个农民更是喜上眉梢,觉得自己不向别人“泄密”,搞现在的“独家经营”太高明了。
然而,正当他丰收大梦还没有清醒时,秋收到了。玉米脱粒后一入仓,他的收成也并不比邻居家强多少。而且这种玉米还皮子厚、脐子大,吃起来也没有原来的玉米可口。
为了寻找原因,农民去请教一位农业专家,经专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不高产的原因:仅仅他一家小面积的播种,优种玉米不得不接受邻近地劣等玉米的花粉。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推荐阅读:
相互制保险论文08-13
国内外典型的相互保险模式09-25
相互关联论文06-03
以相互礼让的议论文10-18
相互理解相互陪伴作文09-22
相互提升10-21
相互依存05-10
相互投资06-10
相互信任06-20
相互提高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