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制保险论文(共6篇)
相互制保险论文 篇1
0 引言
相互制保险公司在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与股份制保险公司并驾齐驱,是重要的保险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国际上较成熟的保险经营体制。相互制保险机构就是所有参加保险的人为自己办理保险而合作成立的法人组织。根据章程,相互制保险机构没有股东,投保人作为法人的组成人员(会员)交纳保险费,机构根据合同约定,从事相互保险活动。
1 相互制保险的优势分析
从理论上讲,相互制保险公司是合作制公司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具有以下优势:
(1)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在相互制保险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身份合二为一,通过会员资格使股东这一利益群体消失。相互制保险公司是被保险人自己的公司,因而能更好地维护被保险人的利益。被保险人在参加保险并缴纳保险费后即成为公司的会员,有权参与公司的监督管理。(2)相互保险管理成本较低。相互制保险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合二为一的特点决定了保险产品的生产销售者和消费者之间天然的矛盾被化解,比如价格欺诈行为,各种纠纷和诉讼,以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效率问题等等。(3)相互保险保障成本低廉。相互制保险公司没有股东,经营中的盈余作为保费的返还,而亏损则由成员共同分摊,因而没有对股东支付股息及经营利润的压力。充分实现了成员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制度灵活,竞争优势明显。首先,相互制保险具有制度上的灵活性。由于相互制保险公司是一种合作组织,其发起、设立与解散都比股份有限公司简单灵活。其次,其在经营方面也具有灵活性。因为被保险人对自身的风险状况、保险保障需求、付费标准等方面有深刻的了解,所以在产品设计和经营运作上更易于合作和协调,有利于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发不同产品,从而增强竞争力。
2 相互制保险在我国的实践及存在问题
针对我国农业保险日趋萎缩的现状,2004年保监会加大了农业保险的实施力度,2005年1月11日,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保险)正式挂牌开业。阳光保险是经保监会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它的建立突破了《公司法》和公司《保险法》,填补了我国相互制公司模式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迈出了新的一步。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充分显示了相互制公司的特点:会员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战略以及设立总公司、选聘经营管理层,经营管理公司各个部门,最重要的是负责管理各地13个分支公司下属的94个保险社以及2000多个保险分社。2005年该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2.2亿元,占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总额的30%多,5.8万户农民赔付1.53亿元,为全国农业保险止跌回升、拉动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保费收入达5.3亿元,赔款支出近4亿元。2008年,该公司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2.6亿元,赔付9.3亿元,无论是保费还是赔付都比成立之初有了数倍增长。
阳光保险在成立后的六年中不断发展,实际经营中也遇到的一些困难,直到2008年才首次扭亏为盈。以下问题不仅是阳光保险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在宏观层面上也是相互制保险在我国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是一部商业保险法,而农业保险一般是政策性保险,所以,现有的《保险法》并不适合于农业保险。尤其是相互制保险公司更具特殊性,它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保险公司,也不适用《公司法》。
2.2 财政补贴不足
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高风险性及正外部性,决定了其需要政府经济支持以降低运营成本。目前,相互制农业保险得到的财政支持非常有限,仅靠保费收入难以弥补资金缺口。
2.3 缺乏舆论引导
由于没有得到有利的宣传,导致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单一,导致农业保险业在高风险面前抵御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阳光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巨灾风险准备金和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机制的支持,保险公司担忧经营过程中的巨灾风险,参保人也担忧自己的保险利益,不敢轻易投保。
2.4 缺乏专业人士
相互制保险是新兴事物,需要有能够理解相互制保险本质、熟悉相互制公司运作的专门人才加入,才能有效地推进相互制保险成长壮大。而且当相互制保险与农业保险相结合时,还需要有具备农业生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 相互制保险未来发展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关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法律法规,使得相互保险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
相互制保险在国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优势已经凸显。进一步推动相互制保险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得其前进的方向更明确、更规范。
3.2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完善相互制保险公司制度建设
相互制保险公司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不论从公司制度建设方面还是经营管理方面看,都存在缺陷。尤其在风险分散机制方面,再保险还没有被引入,如遇到巨灾风险将难以应付。在制度建设上应切实发挥会员大会的作用,理顺会员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真实体现出相互制保险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特点和优势,否则将失去存在的必要。
3.3 适当放宽相互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
尽管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选择了农业保险领域,并且得到政府在财税方面的支持,但是未来应立足于多领域发展,使相互制保险公司走向商业保险市场。
摘要:相互制保险比照其他保险组织形式具有保险成本低和管理成本低等优势,引入我国后首先进入了农业保险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阻碍和困难。相互制保险的未来发展有赖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相互制保险,农业保险,风险
参考文献
[1]Mark S Dorfman.当代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江生忠.保险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刘越.相互保险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中国金融,2006,(11).
相互制保险论文 篇2
一、2005年,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也是我国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阳光农业保险公司是在原黑龙江农垦总局风险互助体系的基础上筹建的,由黑龙江省20万农户发起设立的、以投保人作为法人组成成员、以从事相互保险为目的的法人机构。目前,公司开办的保险险种有: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责任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交强险和其它涉农保险等主险产品100余个。公司成立五年来(2005-2009年),共承保粮食作物面积1.9亿亩,累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23亿元,使91万受灾农户得到及时赔付,占参保总户数的50%多,户均得到赔偿近3000元。
二、相互保险公司是指未上市,并没有股票股东的保险公司。是由所有参加保险的人自己设立的保险法人组织。
三、相互制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区别:
(一)组织形式不同。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东,保单持有人兼具投保人与保险人双重身份,因而相互保险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大会而不是股东大会。只要缴纳保费,投保人就可以成为公司会员,而保险合同一旦解除,会员资格随之消失。公司清算时,在偿付完其他债务后,剩余财产归全体投保人所有。
(二)资金来源不同。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资本金,也不
能发行股票。风险基金来源于会员缴纳的保险费,营运资金由外部筹措。相互保险公司对公司债权人不直接承担义务,会员对公司的债务责任以缴纳的保费为限。
(三)经营目标和分配机制不同。相互保险公司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在经营上对被保险人的利益较为重视。名义上公司不通过对外经营获得利润,而是在会员内部之间开展相互保险。保费收入在支付赔款和经营费用之后,赢余部分完全由会员共享。
相互保险,离你有多远? 篇3
什么是相互保险?
从保险行为的起源看,通过互助的方式分摊意外事故损失是保险的本性之一。比如早在古埃及时期,石匠们就成立了丧葬互助组织,用缴纳会费的方式为那些去世的会员提供收殓安葬的资金保障。相互保险在某种程度上就很能体现保险行为的这一互助本性。
简单来说,相互保险又称作互助保险,是具有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投保人,遵循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原则,以互相帮助、共摊风险为目的,为自己办理保险的经济活动。根据中国保监会2015年初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所做的定义,“相互保险”是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互助基金,由该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而“相互保险组织”是指在平等自愿、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由全体会员持有并以互助合作方式为会员提供保险服务的组织,包括一般相互保险组织,专业性、区域性相互保险组织等组织形式。
“相互保险”对国内很多民众来说是个新词,而在国外则已经发展了许多年。成立于1956年的英国公平保险公司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相互保险公司形态的起源。20世纪60年代,相互保险公司曾占日本保险市场76%的份额,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在60%以上。根据国际相互合作保险组织联盟统计,2013年全球相互保险保费收入达1.23万亿美元,占全球保险市场的26.7%,覆盖8.25亿人,相互保险组织总资产超过7.8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在农业、渔业等一些细分领域由相关部门发起成立了若干家相互保险组织,比如原黑龙江农垦局改制试点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业部主管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交通部主管的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宁波慈溪的养殖业互助保险协会以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创办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构和个人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相互保险的需求愈发强烈,国家开始鼓励发展互助保险。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健全农业保险服务体系,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相互保险的特点与优势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都是股份制保险公司。互助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机构目的、治理结构和出资性质上。股份制保险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而相互保险公司则以互助为目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客户只是被保险人,不参与公司治理。而相互保险公司的会员既是被保险人,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股份制保险公司发起人的出资作为公司的权益资本用于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营,相关法律严禁出资人抽逃资本金,出资人根据出资份额享有公司的投票权和剩余收益分配权。相互保险公司发起人的出资则作为保费体现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公司的负债存在。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国际上看,相互保险组织具有以下三个独特优势:一是投保人和保险人利益一致,能够较好地实现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并由客户参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保险人不当经营和被保险人欺诈所导致的道德风险;二是展业费用较低,核灾定损准确度较高,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为会员提供更经济的保险服务;三是由于没有股东盈利压力,其资产和盈余都用于被保险人的福利和保障,可以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
网络互助与相互保险不是一回事儿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比较知名的网络互助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互助保障。然而网络互助不同于相互保险,网络互助平台也不同于真正的相互保险公司。这些平台更多意义上属于网络社交平台和慈善互助组织,而不是保险公司。目前国内一些网络互助平台的运营方是科技企业,它们还不具备销售保险产品的资质。保险是一项高专业门槛的业务,不是说汇聚了众多投保人的钱就能为被保险人提供有力的保障服务、扮演起“雪中送炭”的角色。保险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风控能力等方面拥有过硬素质。目前,包括高校、上市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互联网公司等在内的我国多家机构已经公开宣布拟设立相互保险组织,并向保监会上交申请材料。保监会也已启动众惠财产相互保险总社、信美相互人寿保险公司和汇友建工相互保险有限公司等三家相互保险公司的审批工作,但还未有一家获批。
网络互助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互联网P2P和众筹的特征。类利于P2P,网络互助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撮合功能,让面对相同风险威胁的会员,通过协议承诺承担彼此的风险损失。和众筹类似,网络互助的“小额”特征明显。比如某网络互助平台就要求参与互助计划的成员一旦发生癌症或意外身故,参与计划的其他成员每人每次捐助不超过3元。由于设置了最高的互助金上限,所以参与计划的成员越多,每人每次所需捐助的互助金就越少。
相互保险走向“小而美”?
互联网在推动众筹和P2P发展的同时,也为相互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一股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保险也带有明显的互联网众筹、P2P特点。互联网可以很自然地将人们的线上生活场景、线上社交场景与相应的保险产品“联接”在一起,并且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在线办理投保、理赔等手续。当下渐渐火起来的网络互助平台,虽然严格意义上不算相互保险平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人们对相互保险有着很强劲的需求。平安证券在其研究报告《相互保险,行进在路上》中指出,相互保险是一个新鲜事务,在我国保险产品相对还比较单一,诸多险种还面临较大发展空间,互联网渠道有可能极大降低相互保险获客成本的背景下,相互保险公司的出现和发展还是值得关注的。
nlc202309091051
当下发展相互保险的意义更多还是作为对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的补充,来满足那些主流保险产品未能覆盖到的细分保险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相互保险在农业、渔业等高风险领域,以及中低收入人群风险保障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特定领域开展相互保险业务,有利于深挖该领域的保险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创新,同时在适当规模的基础上也有利于做好风控。南开大学保险系教授朱铭来就认为,精耕小众市场才是相互保险的理想模式。
发展相互保险的意义
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随着保险“新国十条”的发布,政府对保险业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充满期待,公众对保险也有着强烈需求。在这一形势下,创新发展相互保险这一普惠金融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相互保险组织具有不追求股东利润和经营成本低廉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中低收入人群和高风险领域提供简便灵活、惠而不费的保险产品和多样化、个性化的保险服务。二是有利于丰富保险市场组织形式,挖掘保险业新的增长点。发展相互保险组织,使其成为股份制保险的合理补充,可以突破保险业现有商业模式局限,改变我国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相对单一、保险产品竞争力有待提升的现状,促进保险市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三是有利于树立长期经营理念,促进保险业转型升级。相互保险能够更好地发展有利于被保险人长期利益的险种,从长远看将对我国保险产品结构甚至商业模式产生重要影响。四是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方式,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效率。发展相互保险可以通过经济利益给广大农民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式,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效率,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和风险。五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改善保险行业形象。相互保险可以更好彰显保险“互助共济”的本质,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扶危济困”的保险互助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保险意识,提升保险行业形象。
发展相互保险面临哪些难题?
互联网虽然可以为相互保险提供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获客渠道,然而它仍然无法规避相互保险自身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难题。20世纪中期可谓是相互保险在全球范围内的黄金期,然而在进入90年代后,相互保险在全球保险市场中的份额急剧下滑,甚至一度下跌到2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互保险公司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迅速补充资金,难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所以一些相互保险公司被迫转变为股份制保险公司。另外由于相互保险公司的所有客户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人,有权参与公司治理,这在有力维护广大客户利益的同时,也会影Ⅱ向公司的决策效率,制约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应变速度。
此外,相互保险还面临非法集资的风险。部分机构或个人可能会将虚假的互助计划包装成相互保险,通过先收费、无服务的形式发展起大批会员,并积少成多地骗取大量资金。2015年上半年,保监会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指出发现有人假借互助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有机构和人员编造虚假相互保险公司筹建项目,试图通过承诺高额回报方式吸引社会公众出资加盟,涉嫌严重误导社会公众,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可能给相关投资者造成经济损失。
相互制保险论文 篇4
关键词:农业保险,相互保险,必要性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农业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中, 农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尤其是自然灾害发生时, 单个农户抗风险能力很低。而作为抵抗灾难的有效手段——农业保险, 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处在相对落后水平。相互保险公司在国际农业保险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在发达国家盛行, 甚至是这些国家经营农业保险的主要组织形式。本文仅就相互保险在我国农业保险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加强农业防灾减损的需要
防灾减损是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提高保险经营效益的主要手段, 是保险制度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农业保险经营中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大、覆盖面广、经济损失严重, 防灾减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防灾防损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薄弱环节, 防御工程设施不完善, 防灾防损技术落后。而且在股份制公司中, 由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不一致, 投保农民对商业保险公司的防灾要求和防灾工作不关心, 认为即使受灾也有保险公司理赔, 防不防问题不大, 灾害前不积极防灾、灾害后不积极救灾的现象经常发生。
但在农业相互保险中, 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 这是投保农户积极主动防范风险的根本动力。投保农户不会再消极地对待农业风险, 他们会主动联合起来, 利用对当地农业风险熟悉了解的优势, 调动各方面的资源, 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积极构建农业风险预防机制, 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灾害发生后他们也会对其面临的风险情况有更清楚的认识和评价, 自发地互相联动, 抢险救灾,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水平。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投保农户所在地域和经营业务也相对集中, 便于保险公司提供防灾减损的措施, 指导农民进行防灾减损工作。
二、降低农业保险高成本的需要
第一, 农业相互保险可以降低机构成本。一方面, 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不涉及上市, 投保农民即是公司所有者, 董事会和监事会等职能部门大大减少, 组织形式相对简单, 大大降低了相关管理费用。另一方面, 相互保险公司不需设置庞大的营业机构, 具体工作可以委托会员代表进行,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经营费用。第二, 农业相互保险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东, 公司经营的目标是各个成员的利益最大化, 避开了股份公司中股东和投保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所有者和客户之间就红利、融资和投资策略而可能出现的冲突可以内在化, 有效降低了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成本。第三, 农业相互保险有利于降低定损理赔的经营成本。相互保险公司的会员都是农业生产者, 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值和本地灾害损失发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 具备查勘定损涉及的农业生产专门知识, 便于定损理赔, 可以大大减少组织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第四, 农业相互保险能够降低销售成本。相互保险公司拥有特殊的销售渠道, 其农业保险的业务类型和农业保险区域相对集中, 保险标的的同质性高, 因此省去了中间代理的环节, 成功降低了销售成本。
三、解决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困难的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差很大,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业风险状况地区差异大, 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而且农业保险的核保、定损、理赔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 这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国内农业保险的展业难、核保难、定损难、理赔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股份保险公司作为我国保险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阻碍了保险创新, 不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相互保险却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 同一地区的农户合作成立的相互保险公司可以自主选择经营领域, 设计特定险种, 开展特色服务。因此, 相互保险公司适合我国农村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风险状况不同、保障需求各异的现实情况, 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国保险农业市场地区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 参加相互保险的农户对当地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农业产品价值、农业风险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都比较了解, 对灾害损失和赔偿额度的确定容易达成一致, 农业保险中核保、定损、理赔等复杂问题更容易解决, 大大减少了理赔纠纷, 解决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经营管理的效率。
四、解决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需要
农业保险本身的复杂性、专业性和覆盖面的广泛性, 导致农业保险活动很难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我国农业生产以小规模个体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地域广阔, 业务分散, 农业保险业务中存在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具体表现为低风险者不投保, 投保的农户面临高风险, 或者按低费率参加了保险后又从事高风险项目等。造成了保险费率低于保险标的的风险程度, 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不足以应付赔款, 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据统计, 我国农作物保险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给保险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占保险赔款的20%以上, 牲畜保险中则更为严重。农业相互保险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 相互保险组织是由同一地区的农户自愿互利组成的, 农户之间彼此熟悉, 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也都比较清楚, 能够形成自觉的监督机制。而且, 相互保险公司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合二为一, 这种比较优势弱化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可以有效地防范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保险的经营效率。
其次, 相互保险公司中每个参与的农民既是投保人, 又是公司股东, 公司以广大投保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这就从主观源头上消除了投保农户的道德风险隐患。而且投保人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公司的控制权和分享公司盈余的权利, 农户们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经营效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投保农户之间就会自觉自愿地相互加强监督, 避免个别投保人的道德风险, 可以有效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敏:论相互保险制度在农业保险中的适用性[J].农场经济管理, 2007 (02)
相互制保险论文 篇5
分担。这样,便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相互保险公司。显然,这两人的资产状况由四种情况组成,如表1所示:表1
状态个人资产分担风险时的个人资产和“社会”资产各人分担风险后资产总资产
2W0
2W0
2W0
L
)概
率(1(1
(1
2)
1W0LW0W0LLW0
W0W0W0LW0L/2L/2))
L),即两个个体的期望资产的总
和。在两个个体约定相互分担对方的`资产损失时,即组成了一个相互保险公司,我们可以证明,这种分担风险的机制虽然没有降低“社会”风险,但是各个个体的期望效用却提高了。[3](P25-29)
对于个体1,
分担风险前后的期望效用分别为:
((
(不发生损失,
资产为
(
200)+(1)0)(
(1
)
)
+2
?¨
发生损失0;
(
=2
由于(
(/2
)0/2
)
2
(
(
}
?¨/2)(1)0)
)<0,根据Jensen不等式,大括号中的值大于0,
从而有
(
的分散程度却小于
)。上述证明
过程中不要求效用函数具有哪种具体形态,
只要求)<0(即个体是风险厌恶型的),
这隐含着
。下面我们用随机占优这个概念,证明一家相互保险公司的成员越多越好,即参与分担风险的成员数n越大,则每一个厌恶风险的个人的期望效用越大。设每一个厌恶风险的个体拥有相同的随机资产+
11
存款保险制能“保险”吗 篇6
银行突然宣告破产,存在银行的钱
可能“一夜蒸发”,这是令存款
人最为担心的事。不久后,或许这种事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种叫做“存款保险”的制度即将出台。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表示,银监会将抓紧构建存款保险制度。他说,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设施,同时使金融机构有正常的退出机制。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为从事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成员机构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当成员金融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时,保险机构须向存款人支付一定限额的存款。可以说,存款保险实际上是为危机银行“买单”,至今,全球已有12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可能带来道德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往往是由中央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个人债务清偿的责任。如海南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中农信等金融机构的破产事件,国家实际上扮演了“救火队长”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由各级政府或中央银行“买单”的缺陷和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如资金的筹措可能存在困难;金融机构之间无法开展公平竞争;银行对存款人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等。
更主要的是,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及外资参股后,国家的隐性担保将使非国有股东获得隐性收益,同等国民待遇也会增加外资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规范的存款保险制度,既可让其他股东分担一些保险成本,也可降低因开放带来的系统风险。在此背景下,将我国隐性的存款保险变为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然而,存款保险制度并非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即在降低金融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风险,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即越是风险大的银行越积极参与,结果导致存款保险制度中充斥坏银行)和“大银行不宜倒”等问题。而上述问题中最根本的是道德风险。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将进一步提高公众对银行的盲目信任,会使存款人的风险意识下降,使其不去积极关注银行的经营优劣,对所有银行一视同仁,“用脚投票”的机制失灵,甚至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其因为缴了存款保险费,在经营活动中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在某些国家,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不佳,新产生问题所引发的成本甚至超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从而导致银行业陷入危机蔓延的境地。
存款保险制可能增加存款成本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大,但经营效率低,而股份制银行规模小,但经营效率高。这种两极分化使我国银行业在日后的发展重点大不相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重在提高效益,股份制银行的改革重在扩大规模。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则对它们的发展产生了相反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国有性质,在吸储上有很大优势,许多居民存款都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直接增加了它们吸收存款的成本。为追求经济利益,它们势必追求高收益,而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由此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变大。股份制银行在吸收存款上不具备优势,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将使得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信用担保上的区别不复存在,导致银行业的二元化状态更加明显。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原先由央行承担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风险,将分散到各银行,银行的经营成本会增加,对银行利润或多或少有影响。
的确,存款保险也是有成本的。对银行而言,缴纳的保险费将会增加其营运成本。目前,中国的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它们很有可能将这些成本转嫁到存款人身上,从而使存款保险保护存款人的初衷被削弱。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徐明棋教授认为,这种存款成本的增加至少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一、对中国这样一个储蓄率很高,又主要以银行存款为重要形式的国家,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使存款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下降,因为吸收存款的成本增加后,无论存款人或银行承担存款保险的成本,都会影响存款人的存款选择。
二、存款保险机构有自身营运成本。在中国,这一类机构往往被当成又一家准政府机构,其工作效率通常是不高的。存款保险机构如果还被赋予一定的监管职能,那么,对中央银行和银监会而言,夹进一个“婆婆”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还面临一系列沟通协调问题。
据悉,新设立的这家存款保险公司将由国家财政出资,并由政府管理,即政府对其有绝对的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支配权。有专业人士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同国有公司没有什么区别。存款保险收取保费的过程,无疑是一个人将一只手上的钱放到另一只手上。这些保费是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的一部分,与银行的坏账准备金没有什么本质上区别,只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无论盈利与否都得按比例交纳。当银行的经营出现问题、绩效下降时,这种保费负担还会加剧银行的亏损。
存款保险机构不应只是“付款箱”
由此可见,存款保险制度利弊互见,一旦实施就必须面对它所带来的新风险。如何设计存款保险制度,使其趋利避害,特别是存款保险机构的职能如何确定,是摆在制度设计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际上存款保险机构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付款箱”型保险机构,金融机构出了问题,就用收缴的保费偿还存款人,不够用就申请央行再贷款,对金融运行情况一概不问。
另外一种是对金融机构有监管职能的存款保险机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这种形式。国际经验表明,存款保险机构只有兼具银行监管职能,包括处置有问题银行的职能,才会比较有效。
据央行副行长刘士余介绍,中国存款保险机构大的框架方向不应采取“付款箱”类型,而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有监管权限的存款保险机构。存款保险机构要对金融机构有“实时校正”功能,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报表,违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纠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说,“存款保险机构的具体功能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制定并执行存款保险的费率结构、保险额上限、目标保险金储备规模以及保险费的征收方式,管理存款保险的资金账户;对银行进行风险监管,并根据风险状况调整征收费率;监测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程度,及时发现问题银行;对资本金损失严重的银行依据其所有制性质提出处置方案,并负责组织失败银行的清算,兑付被保险存款差额。”
【相互制保险论文】推荐阅读:
农业相互保险论文11-07
相互保险公司论文10-29
相互健康保险12-21
国内外典型的相互保险模式09-25
相互关联论文06-03
以相互礼让的议论文10-18
相互承认与相互尊重01-17
相互理解相互陪伴作文09-22
基金制社会保险05-21
相互提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