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关联论文

2024-06-03

相互关联论文(精选3篇)

相互关联论文 篇1

3号喷气燃料是一种重要的航空运输燃料 , 其组分构成、馏程、冰点、闪点、银片腐蚀、电导率等理化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燃料质量,由于受一些共同成分影响,许多理化指标间存在规律性关联,在实际工作中, 掌握其理化指标间关联情况及有关变化规律, 对提升质量监控能力和检验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结合实验数据对3号喷气燃料理化指标进行分析, 找出3号喷气燃料全分析成品理化指标相互关联的规律, 从而对3号喷气燃料生产和验收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依据

按照GB 6537-2006标准,进行成品全分析。

1.2 实验油样

实验油样选取某炼厂连续生产的10个批次3号喷气燃料成品, 该炼厂生产工艺主要是利用大庆低硫石蜡基原油常压蒸馏后的常一线油, 经加氢精制调合而成。

2 结果与讨论

3号喷气燃料理化指标常常受到烃类组分、含硫化合物、酸性物质、酚类物质、抗静电添加剂、表面活性物质等因素影响, 导致其理化指标呈现不同结果。通过理论机理和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其理化指标间相互关联规律[1,2,3]。

2.1 烃类组分的影响

喷气燃料中的烃类组分, 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烯烃等轻质组分和芳香烃等重质组分。

密度、馏程、黏度、闪点、冰点、烟点、净热值等都受到喷气燃料中烃类组分影响。一般来说,组分中芳烃含量越多,表明油品中重质组分越多,则油品密度越大,馏程10%馏出温度越高、90%馏出温度越高,黏度越大,闪点越高,烟点越低,冰点越高,质量净热值越低。将10个批次的3号喷气燃料芳烃指标按逐步减少趋势排列,从而找出密度、馏程、黏度、闪点、冰点、烟点、净热值等7个指标变化趋势,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芳烃含量的减小,油品的密度、黏度,闪点,10%和90%回收温度都随之减小,而冰点、烟点、净热值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原因是:冰点实验值只做到-53℃以下就不再进行(再做下去实际意义不大),而实际是当油品中所含大分子正构烷烃和芳烃含量增多时,其冰点会明显升高。烟点是衡量燃料生成积炭的倾向, 积炭生成与燃料的烃类组成有关,H/C比越小的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其烟点越小,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实验过程中要依靠肉眼观察,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导致实验精度较小; 净热值和燃料的化学组成有关,在各族烃中,烷烃分子的氢碳比(H/C)最高 ,芳烃最低 ,由于氢的热值远比碳高 ,而净热值实验精度0.1,导致实验结果粗糙,因此以上实验值与理论值不能够很好的吻合。

2.2 含硫化合物的影响

喷气燃料中含硫化合物, 主要是元素硫、硫化氢、活性硫化物硫醇、硫醚和二硫化物等。

硫含量、硫醇性硫、铜片腐蚀、银片腐蚀、热氧化安定性等都受到喷气燃料中含硫化合物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4,5,6],硫醇性硫或硫含量越高 ,铜片和银片腐蚀越严重,热氧化安定性越差。将硫含量按逐渐变小趋势排列,并与硫醇性硫、铜片腐蚀、银片腐蚀、热氧化安定性等4个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燃料中硫含量和硫醇含量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由于硫含量、硫醇性硫是定量指标,银片和铜片腐蚀是定性指标,没有对比性,因此不能准确反映彼此间相互关系。

2.3 酸性物质的影响

喷气燃料中酸性物质,主要是环烷酸、酚类化合物、羧酸等。

总酸值、铜片腐蚀、银片腐蚀、热氧化安定性等都受到喷气燃料中酸性物质影响。一般来说,总酸值越高,油品中所含的酸性物质就愈多,对金属的腐蚀性也越大,热氧化安定性也越差。由表3可知,由于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没有对比性, 因此无法从实验分析数据中找出明显变化趋势。

2.4 酚类物质的影响

酚类物质是指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且多数易显色、易氧化,常见的有苯酚等。

总酸值、色度、实际胶质等都受到喷气燃料中酚类物质影响。其中,色度的变化主要受其本身含有的一些醇类、酮类和酚类化合物影响,酚类物质是喷气燃料主要有色成分[7];实际胶质是衡量燃料中生成胶质倾向的指标,其含量越大,在发动机中形成的沉积物越多。

通常酚类物质越多,总酸值越高,色度越差,实际胶质就越多。由表4可知,在总酸值不变情况下,色度值有降低趋势, 主要原因是色度受到后期白土或活性炭脱色影响不能显示其真实变化值, 总酸值和实际胶质受实验分析精度影响无法看出细微差别,即通过成品样本数据看不出其明显变化趋势。

2.5 抗静电添加剂的影响

当喷气燃料中加入抗静电剂时,电导率、水分离指数、水反应等指标都会受到其影响[8](GB 65372006规定 , 电导率出厂要求150~450p S/m, 加抗静电剂后水分离指数不小于70,水反应界面情况不大于1b级)。

航空鉴定委员会认证的抗静电剂有T1502和Stadis 450两种,这两种抗静电添加剂由于所含组分结构以及产生离子形式不同而对油品的感受性有差异,通常相同加剂量,Stadis 450比T1502的感受性要好 (所采用喷 气燃料使 用的抗静 电添加剂 是Stadis450)。

水分离指数和水反应都是衡量喷气燃料洁净度的重要指标(前者为定量指标,后者为定性指标),用来检查喷气燃料中的表面活性物质(水溶性组分)及其对燃料和水的界面的影响。

一般来说,加剂量越多,电导率越高,水分离指数越低,水反应界面评级越高。由表5可知,随着电导率增加,水分离指数有降低趋势,由于电导率衰减性,水反应定性分析以及实验方法误差影响[9],剂量逐渐增加很难发现细微变化区别。

3 结论

1)由于受到燃料中烃类组分的影响 ,随着芳烃含量的减小,油品的密度、黏度、闪点,10%和90%回收温度都随之减小;由于受到抗静电添加剂影响,随着电导率升高,水分离指数有降低趋势。

2)喷气燃料理化指标中既有定性指标 ,也有定量指标,两者不具有可比性,不能准确反映出彼此间的关联规律,如硫、硫醇含量与银片腐蚀无精确对应关系。

3)在实际检验中 ,喷气燃料部分指标实验方法要求的精度不高。如净热值结果取至0.1,很难反应一些微小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出关联情况。

4) 在油品分析过程中, 由于受到实验人员、设备、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干扰,可能使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如水反应、电导率等受实验仪器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5)3号喷气燃料有直馏、加氢精制、加氢裂化等生产工艺,且原油种类繁多,因此不同原油种类和加工工艺生产的3号喷气燃料理化指标可能会出现不同关联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互关联论文 篇2

1、场景渲染典型逼真。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往往局限于个体或局部,为了帮助他们把生物与环境这两个要素链接起来,课堂中展示了多个典型场景,例如沙漠、山地、池塘等,通过场景的渲染,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对更多生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关注。

2、图片设计独具匠心。课堂中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常常借助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在探讨“生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节中,我们设计了新颖独特的生物立体翻页图片,使学生对生物的观察既能从整体到局部,又能在比较中发现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形态结构的独特性。

3、探讨内容自主选择。学生对生物的探讨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种类,而是采取自主选择的方式,小组集体探讨,根据小组的学习进程决定探讨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体现,探究热情高涨,成效明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具体实例,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生物特殊形态结构的功能。

3、根据生物的特殊形态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全面分析的习惯。

2、体会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会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

【教学难点】

学生能从“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关联”的视角认识、研究生物。

【教学准备】

1、学生探究准备: 生物立体翻页图片、记录单、2、教师探究准备:课件、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1、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小组认领最喜欢的生物。

2、说出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3、概括:不同的生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二、探讨: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问:仙人掌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下来呢?

2、师:大自然中的生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形态结构,(揭开其中一张生物立体图片)瞧!在这些生物体内藏着很多信息,还有几个问题,如果你们组能读懂上面的信息,解答出问题,我就把这个称号授予你们组——“生物研究所”,想试试吗?

3、布置探讨要求:

任务1:解答自己小组刚才认领的生物的相关问题。

任务2:领取第二种生物研究。

4、学生领取材料研讨、记录。

5、学生汇报、交流。

6、概括: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关联。

7、出示课题: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三、拓展:根据形态结构推测生活环境

1、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推测它所生活的环境:苍耳、壁虎、北极熊等。

2、观看“北极熊”视频资料,引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板书: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关 联

不同的生物 不同的环境

相互关联论文 篇3

件 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植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过程与方法: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推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能够根据动植物的特殊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

【教学准备】

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不同形状的纸鱼、水盆、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知道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如骆驼的驼峰,鸟类的翅膀,仙人掌退化的叶子,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是什么使得它们与众不同呢?

二、自主探究:

、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观察浮萍,小草,玉米的根,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

2)观察仙人掌,松树,香蕉树的叶,它们是怎样的?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形态结构?(观察的结果: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茎绿色、肥厚多汁;松树的叶为针形,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身体温度;香蕉树叶子宽大,更有利于蒸发体内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

形成的认识: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特殊形态结构?说说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的形态结构?

2、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观察生活在水里和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比较它们的身体特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分别写出金鱼和鸽子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有什么意义呢?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身体特征

我猜想的功能

金鱼

鸽子

2)设计实验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四、拓展性活动:

观察图中的生物器官有什么特点?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这些生物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猫的脚有肉垫,在地上跑时发出的声音较小,不易被捕食对象发现;带钩的鸟爪,容易抓住树干,适宜生活在森林中,并有利于捕抓小动物;鸭的脚有蹼,可以用来划水,适宜生活在水中;苍耳种子上有刺,在陆地上生活容易被动物携带传播种子;莲子有较硬的外壳,可在水中漂流;蒲公英种子上有毛,容易随风漂移,传播种子。)

五、课外延伸:

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外形特征,想一想与什么样的环境有关联?人为什么分为黄人种、黑人种、白人种,它们与什么环境条件有关? 课

上一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下一篇:方法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