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渠道

2024-07-19

保险投资渠道(共12篇)

保险投资渠道 篇1

摘要:本文从中国的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现状出发, 通过对最主要的保费收入, 投资资金用于各项投资比例, 投资资金所占保费比例, 投资收益率等主要数据的对比, 提出一系列中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给予几条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方案。

关键词:保险投资,数据对比,建议与方案

一、问题提出

保险投资, 是保险公司在扣除责任准备金以外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于法律允许的渠道进行盈利的模式。近年来, 我国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保险投资, 作为保险公司运作模式的重要一环, 已经变成了现代保险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 投资渠道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以及探讨的问题。其中我国的保险投资是否处于一个较为合理的投资比例, 是个很重要的且急需确定的问题。

二、我国保险投资现状

1. 在保费增长基础下保险投资金额的发展

保险投资资金, 与其息息相关的是保险保费的收入。以近年数据为例。2007年中国保险业全行业总计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 同比增长25%。2008年, 在面对两场特大自然灾害和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我国保险在逆境中前进。2008年截至11月底, 全国实现保费收入9150.5亿元, 同比增长42%。2009年, 全年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 达到11137.3亿元, 同比增长13.8%。2010年1-4月这都为可用的保险投资资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而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保险投资资金的规模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稳步前进的。例如, 2007年全年投资资金达到202056853.8万元。2008年为224652161.1万元。2009年, 达到268974323.95万元。2010年1-4月, 保险投资资金已经达到282421856.74万元, 比2009年的1-4月的220258335.04万元同比增长28.223%。

2. 保险法修改带来的改变

(1) 原保险法

1995年我国颁布的保险法规定保险投资资金要用于银行存款, 政府债券, 证券投资组合, 国债回购等项目。比较同期的国外相关保险投资渠道, 相对而言有些过于单一。过去保险公司大量投放于国债, 容易积累较大的利率风险。且央行调整利率, 影响了投资收益。银行存款方面的投资比率虽然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不过在总量上依旧不容忽视, 仍作为保险公司的重要投资手段之一。

(2) 新保险法

2009年, 新保险法得到人大通过。其中规定,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形式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显而易见, 新保险法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并且, 对保险监管进行了适时调整。

投资不动产, 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对于原来的投资渠道而言。考虑到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 所以不动产是将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稳定投资项目。保险公司可以藉此扩大投资盈利渠道, 优化保险投资结构。

另外, 保险法还规定了诸如股权投资、抵押贷款、保单放贷等业务更有利于降低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的投资渠道。

三、保险公司投资渠道所存在问题

1. 保险投资渠道仍旧偏于单一, 投资比例不合适

新保险法的通过为保险业的资金投资方向增加了多元化的选择,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投资渠道的丰富性上, 仍旧有所欠缺。受到政策的限制, 这种投资渠道的贫乏短期内尚无法得到根本的扭转。几种常规的投资方式仍旧是各保险公司投资比例份额巨大的主要方式。主观上, 为了控制风险, 各保险公司也会倾向于比较成熟的投资体系或渠道, 特别是实力不是太强,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有充分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 并且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最大化的实现收益是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目标。尽管近几年投资于基金、金融债券的比重在逐年上升, 但整体还是以银行存款为主, 占可用资金总额的将近1/3, 而银行存款对资金并非一个有效的运用渠道。大量投放于国债, 也是保险公司的主要选择之一。但过分依赖国债的投资则容易导致积累巨大的利率风险, 一旦利率不稳或经常性变动, 则后果十分严重。以2009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的保投资渠道为例, 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分别占到了总投资的50.2%和31%。而股票含股权投资以及证券投资基金仅仅占到了9.8%和6.8%。其他投资占到了2.2%

由此以看出, 我国保险投资项目确实过多的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债券两个项目上, 比例往往在80%以上。这种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较弱。

按照现在市场的状态来看, 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情, 需达到的比例为银行存款10%-15%, 国债、金融债及企业债30-35%, 证券投资基金25%-30%, 股票及权益投资20%-25%。这个比例相对较为理想。但我国目前离这一比例相对而言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之外的领域投资比较低, 而在银行存款和国债上的总量过高。

2. 投资收益率的偏低

虽然近二十年我国保险公司保险资产, 保费收入, 以及保险投资资金的规模与日俱增,

但是同时投资收益率呈现一直偏低的状态应值得引起注意。2001年为4.3%, 2002年为3.14%, 2003年为2.68%, 2004年为2.86%, 2005年为3.6%。2006年为4.86%, 2007年为12.17% (由于保险资金80%来源于投资, 此年大规模上涨) , 2008年大规模缩减, 仅有1.91%。2009年的收益率又回升至6.41%。

国外统计数据显示, 只有当收益率大于7%的时候, 保险投资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上述可知, 除了07年以外, 其余年份均低于此数据。

投资收益率的高低, 直接影响了投资的效益, 决定了投资的质量, 所以其是衡量一个投资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解决我国保险行业的整体收益率偏低问题, 实乃刻不容缓。

3. 抗风险能力较弱, 风险性较高, 安全性较低

抗风险能力弱主要是由投资组合的构成引起的。由于过分集中于银行存款和国债, 一旦利率发生较大浮动, 就会造成资产收益以及自身价值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如2007—2008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保险投资收益率就发生了较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显然不足, 投资资产的安全性得不到十分可靠的保证。

其次, 金融衍生品开发及运用的缺乏, 为投资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性, 也限制了保险资金在其他渠道的运营。众所周知, 衍生品为资产等提供了为数不少的手段规避风险, 如套期保值, 期权期货的运用。然而目前国内的衍生品发展与国外相比, 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目前国内衍生品的运用仅仅包括最简单的债券远期、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等业务, 缺乏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外汇期权、信用违约互换等场外衍生产品以及期货、期权等场内衍生产品。金融衍生品的不普及和不足造成了在规避风险时, 保险投资缺失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四、有效的应对对策与措施

结合我国国情的实际情况, 经济发展以及保险业发展的水平,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几点建议与解决方法。

1. 丰富投资渠道

要积极拓宽保险投资渠道, 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债券结构, 进一步完善债券、股票和基金投资政策, 逐步开展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

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 还有保险资金青睐的企业债和公司债, 以及无担保企业债。

不动产投资规模大、期限长, 比较符合保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特点。放开该渠道能够发挥保险的资本融通功能, 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优化保险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贷款也是手段之一。因为寿险的周期长, 保险公司因此会拥有较多的可投资资金。中小企业由于信用问题, 往往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所以, 在保证安全性和收益率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提供贷款, 也是一种拓宽投资渠道的方法, 能有效提高收益率, 同时也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

2. 合理运用衍生品工具, 规避风险

投资外国债券时, 则使用货币远期合同套期保值, 在最大的范围内减小损失的可能。衍生品的使用, 可以相应的规避一些风险, 使保险投资在安全性上得到更多的保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保险衍生产品作为传统保险的补充, 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应用, 倍受国际保险市场的重视。近年来保险市场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发展迅速, 保险风险证券化, 依托于证券, 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成为保险业新的风险管理工具。据统计, 2006年全球发行巨灾债券超过25亿美元, 目前全球未到期的巨灾债券总额已经超过120亿美元。

3. 管理机构加强监管, 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 强调盈利性

我国保险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初期, 监管仍旧比较薄弱, 所以监管部门不得不着重强调安全性原则, 严把投资渠道, 以保证保险经营的安全、稳健。但是, 随着保险业务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有些条件已经不再适用。且随着保险业内激烈的竞争, 保险业投资方式及结构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 保险监管机构要重新权衡利弊, 根据现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态, 一步步放宽投资渠道, 提高收益性高的投资方式的比例及对盈利性的要求。保监会应做好这方面的调研, 确定出可行的方案及措施。

投资收益率不高或者不稳定, 主要问题还是来源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导致投资过于集中, 没有达到分散的效果。如2008年为金融危机开始蔓延, 我国固定的投资方式受到波及, 未能有效的降低其影响。2009年上半年, 保监会实行了控制风险的措施, 使得资金运用收益率有所提高。

五、总结

我国保险业总体来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经历了一个快速的成长期。各方面的数据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保险投资作为保险业的中流砥柱, 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飞跃。不论从投资数量上还是投资质量上。然而, 从当前的情况分析中得到, 这里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些许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 是我国保险业下一阶段发展所必须面对以及亟待解决的。我国保险业依然有着较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明哲:我国保险资金最优投资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 2009

[2]王文放:浅议我国保险投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3]李云:我国保险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师, 2009

[4]张志伟:崔刚.关于我国2010年保险投资的思考[N].中国保险报, 2010

[5]王文放:浅议我国保险投资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6]郑庆寰杨绪彪王惠:借鉴国外经验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J].商业研究, 2004

[7]秦振球俞自由:保险公司投资比例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 2003

[8]孙璐:我国保险资金最优投资比例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 2009

[9]王明明:保险投资路更宽.中国金融家[J].2009年第11期

[10]郑庆寰杨绪彪王惠:借鉴国外经验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J].商业研究, 2005

保险投资渠道 篇2

终于熬过了漫长的3月!总结3月,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难耐。难:业务拓展难,新渠道开辟难,进展速度慢是“难”字的集中体现;耐:则是难的一种心理感受,一种在高压下焦灼和倍受煎熬的感受。

难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难的状况下,我们业务员能够耐得住。当然,我并不是说在难耐状况下,我们应该像无头苍蝇急得到处乱撞。冷静,梳理现有渠道,制定下一步可行性工作计划并认真执行,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3月份欠下的债务是要还的!这无疑意味着4月份是一场大仗!是一场恶仗!但不管怎样,这根硬骨头我们都必须啃下去!否则,团队的士气难以提升,同业也会投来嘻笑的目光,在分公司面前我们也难抬得起头。

4月份工作想法如下:

一、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凝聚力

业务是人做出来的,没有人力就没有保费。那么,我们业务室的人力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有的业务室就是一光杆司令,有的业务室经理能力很强,但手下的兵很弱,同时,经理又不能及时地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帮扶,以至于手下兵不断遇困受挫,生活仅靠基本工资来维系,那这样的经理和丐帮帮主又有何区别呢?所以,吸收新鲜血液、打造一支强兵悍将在公司快速发展中发挥拉动作用是我们一项长期要做的工作。

每每开会,遇到问题、困难总能听到一千个伤心的理由,表面看来是个人的态度不够端正,实则,有可能是我们忽略了和其心灵的沟通,忽略了团队精神的培养。我想,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团队的需要会产生畏难情绪的,也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团队的依赖而退却的,当团队的目标是清晰的、明确的,那种集体主义感会油然而生,他会用100%的意愿找出各种方法去达成,而且,这种方法都是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

二、加强渠道建设: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了

开门红期间本应是我们业务迅速扩张、跑马圈地的机会,可惜我们错过了,非但如此,我们的地也被人家圈了一部分。因此,二季度我们除了要修练内功外(提高现有渠道渗透力,使渠道产能最大化),还要学会轻功(快速增建新渠道)

1、个人直销渠道

每一个人快速梳理自身的现有渠道,看看有哪些,有几个,产能多少,总产能多少。领导帮助业务员分析市场及渠道,看看哪些渠道是个人可以利用身边关系拓展的,然后利用+1的方法去拓展(即:收回方案奖励,将费用投放至市场,比市场高出一个点。一个点,虽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但却增加了业务员维护老渠道的信心,增强了业务员拓展新渠道的勇气,一个点,完全可以让我们业务人员腰板笔直、积极行动。)

2、银行渠道

银行渠道若是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将是一片壮阔的蓝海!非车险

亦是如此!建议:手续费分开走,大帐给银行,小帐给银行经办,这样,银行获利,经办得实惠,在其日常工作中,会很积极地宣传、办理银保业务。日后,我们的工作重心可否相应地向此方向偏移?

3、车商渠道

车商渠道和银行渠道一样,现在是一人签下总协议,其他人就不能介入,这样的确能防止业务交叉,但是不是也阻碍了业务的发展?我们可不可以共享一个资源,下面的各商、行谁有关系谁就做,谁能带来产能最大化谁就去做,杜绝资源闲置与浪费实现遍地开花?当然,所有人做的当一个渠道算,这里只是做进一步的优化与细分。

4、电销渠道

电销渠道是一个新兴的渠道,此方面业务我不太熟。但所知是呼入和呼出两个方面。呼入: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道电话车险,另一方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如:带POS机上门送保单等,并以此为卖点再次大力宣传;呼出:加大呼出量,最笨的方法就是靠机率制胜,当量上来了,保费平台自然就提高了,当然,也要钻研话术以提高机率值。另,每天每人的电话呼出一定要够量、够质,并做好详细记录,以备领导检查,否则,很难保证量和质。

5、中介渠道

中介业务既是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渠道,又是公司发展中的一个补充渠道,重视中介业务渠道的建设,积极与中介代理搞好互动,以合理的费用成本稳定发展中介业务,是否可以尝试着做?

以上想法或许单纯得可爱,但面对我司的现状怎能让人保持理

智?

4月份,时间紧、任务重!真希望我们的团队在面对压力时能齐刷刷地涌动出一种冲动和兴奋,甚至是去享受这种压力,因为,这也将是历练我们心智、提高我们作战能力的一次绝好机会。

期待4月份在X总的带领下,我们能实现一个超预期。

投资黄金新渠道 篇3

在黄金“牛市依旧”的预期声中,乏味可陈的中国黄金投资市场也开始“跃跃欲试”。

在9月中旬召开的中国商业银行黄金投资高峰论坛上,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表示,证监会将在近期推出首批中国的黄金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投资者的黄金投资需求。

早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王喆就表示,黄金ETF的很多工作已经进行得“很实了,下一步无非就是走程序了”。

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并不算“美好”。股市阴霾难散,基金普遍亏损。在大熊市的背景下,黄金ETF的前景会好吗?一旦美国的经济好转,黄金还会具有如此诱人的投资价值吗?中国的黄金ETF将会迎来一个怎样的开局?中国投资者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迎接黄金ETF的降生?

投资需求推动

虽然中国内地的黄金ETF市场仍为“处女地”,且投资者对于此投资品种的了解甚少,但是在成熟的资本市场,黄金ETF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从2003年第一只黄金ETF在悉尼上市,其发展势头可谓异常火爆。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球几家较大规模的黄金ETF持有黄金数量超过1500吨。

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对《英才》记者表示,对黄金投资者来说,伦敦的黄金市场是一个场外交易市场,普通交易者难以轻易进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作為期货交易市场,成本和进入门槛比较高。而黄金ETF的交易成本、储藏成本、风险都相对较低,所以它的诞生以及快速成长,就变得顺理成章。

“黄金ETF是随着黄金货币属性的回归而产生的。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催生了黄金ETF的发展。”北京黄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山恩认为,相较于黄金期货、黄金期权等投资产品,黄金ETF不仅能带动实物需求的发展,同时兼具很好的流动性。

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过后,黄金的投资需求已经渐渐成为黄金价格变化的主导力量,中国的黄金市场也取得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世界黄金协会预计,今年中国可能成为全球最大黄金需求国。

当前中国的黄金投资需求实际上非常旺盛。但由于国内并没有正规合理的投资渠道,导致民间很多的黄金投资者都选择了“黑平台”。

“这些非法的黄金投资平台获利甚巨,因此,开发合理的黄金投资产品,可以扭转黄金‘投资无门’的现状。”付鹏说,“黄金ETF在中国发行已具备成熟的基础,关键问题不在于细节,而是何时开展。”

含金量不高?

国内的黄金ETF前景看起来真的很美吗?

由于QE3的推出,全球性的货币宽松进一步走向深化。这无疑是提升黄金市场投资价值的催化剂。黄金研究专家覃维桓对《英才》记者表示,在经过一年的调整以及近期QE3的冲击,黄金的发展空间目前来看非常明朗。

但是,亦有国内银行的黄金研究人员对《英才》记者指出,虽然现在金市一片向好,但是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确切,美元走强,黄金的牛途很可能将会陷入迷茫。而现今的金市又确实受益于美国经济的低落而站上高点。所以,在此时开展黄金ETF,似乎有一些晚,最起码不如早两年开展的含金量高。

除去宏观环境因素之外,国内的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这位研究人员表示,首先就是监管问题,上海黄金交易所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而交易所交易基金则由证监会监管,不同部门的共同监管,可能给黄金ETF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此问题,现在的监管政策和目前不断创新发展的市场,就需要进一步磨合和优化。

其次,黄金储备是否消耗得起。正常来说,黄金ETF应按照1:1的比例匹配实物。但是,目前国内的黄金供需情况是供不应求,这样就只能靠进口。而黄金的稀缺性又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可进口的数量。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可知的黄金储备量为1054.1吨,位列世界第五位。

不过,覃维桓却认为事实情况没这么简单。“我国的黄金储备量排名第五,但这个数据仅占我国外汇储备的1.7%,而前四名国家的黄金占外汇储备份额均在70%以上。发展黄金市场并不是觊觎所谓的‘国际金价话语权’,而是从黄金本身的保值功能出发,做更多储备以对冲货币风险。同时,我们还要用来发展投资市场。这恐怕有点儿捉襟见肘。”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与模式探讨 篇4

一、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首先,保费的快速增长和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之间的矛盾突出。与目前国际上保险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以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放款、不懂产、保单放单等业务。而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率低,投资结构不合理,新《保险法》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一直有严格规定,只允许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部分企业债和证券投资基金。虽然2004年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但比例不高,保险公司的资金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较大的资产余额处于低效益的空转状态。

其次,保险资金投资结构不科学。从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实践看,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六类,西方国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以固定收益债券为主,比例一般在20%~40%之间,很少有超过70%的;股份投资(包括股票和实业投资等)一般在10%一30%之间,产险投资于股份的比例相对于寿险要高一些。反观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构成状况,尽管2006年起增加了股权投资,但比例很低,主要还是集中在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和证券基金投资三个方面,保险公司持有的企业债券占企业债券总量的一半左右,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份额的26.3%,并且这种构成比例的情况至今没有太大的改观。

再次,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给保险企业投资带来一定困难。相对于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说,我国目前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很多问题是伴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造一道,在发展中寻求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如国有股减持问题;市盈率居高不下问题;股指期货何时推出问题;A、B股市场统一问题等等。这些政策性因素的变化或不确定性都会对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着保险企业的投资收益的稳定。

最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着保险业的资金营运。一方面国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量筹集与分配资金,另一方面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资金大量闲置;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惜贷,存贷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又大量认购国债,默默承受着利率风险;一方面企业贷款难、上市筹资难,另一方面企业发债又多头管理,限制得太死;一方面保险企业保费收入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营运却没有更宽的出路。

这些状况表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缺乏协调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资金及债券的价格失真,也使国民经济资源造成浪费,影响着保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探讨——多元化投资

多元化投资组合策略是所有金融机构包括保险业增加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达到保险资金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就必须重视保险资金的多元化组合投资策略的开发与应用。

1. 从投资方式控制转为比例控制

投资方式的灵活多样能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保险监管机构也可以利用明确的资金比例引导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确保保险投资的稳定性,防止过度投机,保证保险公司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收益。具体地说,比例投资可以分为方式比例和主体比例,方式比例规定风险比较大的投资方式所占总投资的比例,可有效控制有关高风险投资方式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主体比例可有效控制有关筹资主体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主体比例也应按投资方式的风险情况分别对待,对于高风险的筹资主体、高风险的投资方式,其比例应低一些,如购买同一公司股票不得超过投资的10%,对于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但存在一定风险的筹资主体,其比例便可高一些,如存款于每一银行不得超过投资的15%。每一种投资方式的风险大小不同,为了保证保险投资的盈利性,同时控制高风险,应规定有关高风险投资方式所占的比例。同时为了控制每一筹资主体给保险公司所带来的风险,必须规定投资于每一筹资主体的比例。根据现阶段我国的情况,这里主要强调一点,即必须严格区分产、寿险的资金投资。

保险公司应根据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自身业务的特点选择投资工具。由于寿险是长期保险,许多寿险带有储蓄性,更强调安全性而不十分要求其流动性,因而宜选择安全性和盈利性均较高的投资工具,如不动产、贷款。非寿险是短期保险,要求流动性强,不宜过多投资于不动产,而应投资于股票、存款。同时,从风险控制看,寿险公司投资的比例在主体比例方面,应严于非寿险,因为寿险期限长、带有储蓄性,控制主体比例,便于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从而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2. 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元化投资策略

一般来说保险资金运用的原则应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原则,并在遵循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以求取得更多的收益,同时应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应付日常开支和保险赔付。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的要求,结合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具体情况和投资环境并借鉴国外保险资金运用的经验,我国保险资金应适时、灵活、有效地组合以下投资工具,实施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1)债券投资。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保险资金的债券投资。国债市场应进一步市场化,提高国债的流动性,并努力形成一个长、中、短期相配合的完整体系,或向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发行特种国债。同时,要不断完善国债结构,健全国债市场运作机制,丰富国债品种,特别是增加短期国债和10年期以上长期国债以满足保险公司的需要,适当时候还可以考虑开放国债衍生产品,扩大保险公司国债资产组合投资选择余地。寿险资金一般是长期资金,所以寿险资金可多一些比例购买长期债券,而非寿险由于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则可多购些短期债券。扩大企业债券的范围。保险资金的运用可以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除这些中央债券外,浮动利率中期债券(FRN)与其他经核准的可投资的有价证券均可列入保险公司的投资项目。同时,保险公司投资的公司债券,应限定为评等在A级以上的企业所发行的公司债务。

(2)投资基础设施。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这些产业周期长,风险较小,投资回报率较高。应允许寿险资金投资于抵押贷款或有区域选择的不动产投资,可谓一举两得。

(3)投资不动产。投资不动产应实时利用并有收益,对投资不动产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应该有一个比例限制。

(4)抵押放款。参考国外的先进经验,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中长期抵押放款的方式。中长期抵押放款通常采用浮动利率方式计算利息。监管部门应该对保险公司其抵押放款金额的范围和比例进行限定。寿险公司的授信应多数属于不动产抵押与保单质押放款,主要原因是中长期抵押放款利率较银行稳定。在国外,寿险公司近年来积极从事由银行保证的中长期抵押放款,中长期抵押放款信用工具日趋多元化,放款规模也逐渐扩大。

(5)积极进行权益投资。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高科技产业及公共建设的投资或融资,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规定保险公司权益资金运用及公共投资总额占保险公司可运用资金的额度,来积极促进保险资金能够高效率的运用。

(6)推动衍生金融市场的发展。我们应结合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和发展不同金融衍生产品所需的初始条件,有步骤、分阶段地规范发展衍生金融市场。保险公司可以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规避其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等资产贬值风险或作为迅速变更股票、债券等资产金融型证券组合比率的一种手段。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的风险较大,保险资金不宜过多地在这方面投入,衍生金融商品的投资有待市场成熟和规范。

(7)股票投资。股票投资在保险公司的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股票市场很不规范,大量不能流通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存在使股票市场仅能起到融资的作用。应大力发展多样化、多类型、多板块的股票市场。考虑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可行性,本着“稳中求进”的原则,将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投入到股市中,这不仅可以完善股票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且保证了保险资金的增值。

参考文献

[1]黄蕾.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向多元化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7-04- 24(第二版).

“保险交叉销售”渠道的发展 篇5

整合资源 交叉销售

我国保险公司建立“整合资源,交叉销售”营销渠道运营模式,是适应市场日趋理性化的必然产物。在初期,一些保险公司将这一模式仅局限于“团个险交叉”销售方面,充分运用公司内部资源,将团险的客户资源和个险营销员人力资源加以有机结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保险公司已经或正在形成寿险公司、财产公司、健康险公司、养老金公司以及资产管理公司等多架马车并行的集团化运营格局,这就为以客户中心、资源共享的“寿销产”、“个销产”、“银销产”、“产销寿”、“产销团”、“产销银”等产寿险交叉销售、团个险交叉销售等多种销售模式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发展空间,这些模式必须赋予其更深层次的营销内涵。如若运用不当,会对整个保险行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让保险业的专业化经营产生历史性倒退。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整合不同公司和营销渠道的产品,也就是让同一客户拥有几家公司或带有不同渠道特征的产品。这里所讲的公司,主要是指同一家控股集团公司下的各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可相互代理对方产品;渠道既包括保险公司内部的营销渠道,又包括公司外部的营销渠道。建立具有横向协作职能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在金融保险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设立交叉销售协调委员会,由集团公司牵头,各成员子公司参与,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交叉销售活动中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因“综合开拓专员”而被贯通起来等,从而减少内耗,有效利用营销资源。

重视差异化经营

“整合资源,交叉销售”保险营销模式要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公司资源共享,前提是需要“客户满意”,能满足全方位的客户需求,让客户便捷地得到所需要的保险商品和服务。这是一种 “差异化经营”,目的在于运用一体化交叉销售,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不过,“保险交叉销售”作为衍生保险销售模式,本来是适合在发展相对成熟的保险集团化的大型保险公司中加以应用,然而,现在有很多新生保险公司,在专业化销售尚远未成熟之时,为了疾速提升其保费市场份额,也迫不急待的采用起这种销售模式,结果是保费收的愈多,对保险业的伤害愈大。

合适的阶段

启动合适的销售模式

不合适的阶段启动不合适的销售模式,必将使公司的销售和整体经营发生变形。一些新生保险公司对保费的短期追逐,借保险监管体系完善的渐进过程中鱼目混珠的走激进式发展之路,不仅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埋下祸根,放眼到整个保险行业,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行为会影响急待提升的保险业声誉,丧失老百姓对保险业本就褒贬不一的行业信誉,产生行业倒退。

保险公司理应是百年老店,保险业本该是千秋事业,保险的专业化经营是保险企业的立身之本。然而,就是有连续破格集团化的新生保险企业以损害保户利益、牺牲行业声誉为代价,开展“保险交叉销售”、特别是“产寿险交叉销售”。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广大的保险工作者共同去维护,少数保险公司的这种激进式发展方式不可取,保险公司的所有者切不宜为了个人的瞬间名利而给保险业抹黑。

寿销产的必要性及其推动策略

我们知道,一个卓越的寿险销售人员,无疑拥有数量庞大的高端客户群,这些中高端客户,有购买人身保险的需求,也同样具有购买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货运险的潜在需求。寿险销售精英能够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人身保险服务,一定首先是赢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和信赖,如果寿险销售人员拥有销售产险的销售资格中,向客户提出产险承保服务,那成交的可能较之其他产险销售员无疑会大得多,甚至能很轻松的为中高端客户提供一揽子的产寿险套餐保险服务计划。

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寿险综合销售模式具有可以想见的事半功倍之优势。这一综合销售模式此前只能在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普遍开展,专业寿险公司或者产险公司受限于相关的监管要求。而随着保险公司的集团化,对于同时拥有产寿险公司的保险集团,就不仅能成功打破个人保险代理人不能同时为两家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监管政策壁垒,也能作为直接保险人公司拥有比中介公司销售更为直接的产品和营销支持。

因此,保险集团充分调动其产寿险资源,通力合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保险服务模式,寿险营销员销售产险产品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坚定的决心,那么采用何种策略去推动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推动寿险公司销售员积极、主动、高效的销售产险产品,首先必须清晰寿险公司的销售特点和保费来源的购成。寿险公司的保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保费,二是激励保费,三是管理保费。

寿销产综合开拓,要循序渐进、开拓创新。在策略的制定上非常关键,要能做到成功的推动,只推不动,不叫推动。如果我们只是制定政策,同意寿险代理人销售产险产品,提取佣金,那么我们得到的将只能是自然保费,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渠道无疑将慢慢萎缩。不过,如果我们能在寿销产销售策略上深谙寿险队伍销售管理本质,目光长远、有的放矢,结果就会完全两样。因此,我们制定政策的同时,激励方案不能缺失,激励方案制定的同时,预警制度不能缺失。

我们不仅要调动保险代理人,也要调动保险代理人主管层面,更要获得寿险公司经营管理者的主动支持,政策、激励、预警,三箭齐发,方能得到来自寿险代理人队伍的自然保险、激励保费和管理保费。

五种渠道投资白银 篇6

白银投资似乎也是从最近三个月开始冒出来。这和黄金已经从2006年持续火爆到路人皆知不同。虽然说金银不分家都属于贵金属品种之列,但是二者的上涨幅度和时间不同,投资收益也差距很大。

仅从数据看,黄金投资比白银逊色不少,白银的巨幅收益也让很多炒股和炒金的人心动。白银何以在投资市场有如此耀眼的光芒?还能继续闪耀吗?我国的银本位直到20世纪30年代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名义上宣布作废。《白银帝国》这部电影就很好的诠释了白银的货币价值。但相比黄金,白银的货币属性要弱势的多,白银更具有投机性是银价波动大于黄金的地方之一。

钱多、供少推动上涨

钱多:只要美国继续开足马力印钞票,继续第二轮的量化宽松政策,伴随美元贬值的白银的上涨仍有很大空间。

供少:在1980年后银价持续下跌和低迷使得银矿的开采投入严重不足,开采周期往往高达10年。短期供应量难以得到大幅提高。

更便宜:白银的价格要比黄金便宜很多,这使得投资者参与白银交易的机会要比黄金大很多,1000克白银按现在的价格才六千多块就可以炒,而1000克黄金就已经达到了近30万元人民币。

ETF推手:白银ETF的持仓不断增长是推动银价走势的基本因素之一,从全球最大的白银ETF机构iSharesSilverTrust(SLV)的增持不断增加就可以看出机构看好银价走势。

白银投资五种渠道

1.纸白银

纸白银是一种个人凭证式白银业务,客户只要在开展了此项业务的银行开立贵金属买卖账户就可以通过柜台或者网上银行进行交易。

纸白银目前开立的银行有工商银行,工行纸白银具有起始资金要求比较低,最低只需投入六七百元就可以买到起点是100克的纸白银,适合资金较少的初学者。投资白银要注意只可单向买涨,没法反向操作,要注意暴跌引发的持仓风险。

2.实物银条

很多金饰商家都有银条银币等投资品种,银条的大小规格从几十克到上千克均有。银条的投资类似金条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买入持有等待银价上涨然后沽出获利。

由于银价比金价低廉许多,因此同等数量的资金可以购买更多的银条,在银价上涨幅度大于黄金的背景之下,投资银条的收获可能大大高于金条的回报。银条投资的注意事项是要搞清回购的渠道和费用。

3.白银股票

国内主营白银的上市公司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国内银矿多为伴生矿。可以关注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600531),该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白银收入占该公司总收入比重为35%左右。其他还可以关注的股票包括驰宏锌锗(600497)、恒邦股份(002237)、ST威达等。

以上这类公司的股票需要注意银价的剧烈波动和短期震荡可能引发的风险。

 4.白银T+D投资产品

白银衍生品的交易主要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来的白银T+D产品。T+D递延品种最大的特点是保证金杠杆交易,并具有做空机制,即投资者交纳大概7%-10%左右的保证金即进行交易,同时在银价下跌的市况也可以做空获利。白银由于近期到历史高位后大幅震荡波动,投资风险大大增加,使得上海黄金交易所自11月10日起将白银T+D合约的保证金比例调至12%,将其延期补偿费率由万分之二调为万分之二点五。但是这些改变不影响白银的上涨趋势和获利空间。

白银T+D投资产品注意欧洲盘有段时间和周五晚上的夜市是休市的,国际银价在此期间是正常交易时段,要注意风险。

5.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白银现货品种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推出来的白银现货交易品种,是直接按照国际现货白银报价乘汇率换算过来的实时报价,较好的对接了国外银价实时变动情况,给交易和跟进国外白银ETF的价格提供了便捷。目前能较好的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者的需求。

保险投资渠道 篇7

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保基金数量初具规模。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保险基金2013 年年末滚存结余40 943 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末滚存结余将达到24 010 亿元。

尽管养老金结余量大,但是随着中国实施部分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和中国在未来十几年内的老龄化趋势严重,我们无法回避如何有效管理日益增大的养老保险积累基金这一重大课题。目前中国养老金保值增值压力来自多方面。

首先,中国社保基金实行“统账结合”模式以来,养老金社保体系转轨形成的巨额历史“隐性债务”,在这之前已退休或已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本人没有为自己积累起足够的养老保险基金,而在他们退休后按新制度规定却要领取一定的退休金,这实际上是政府对他们的一种债务履行承诺。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使得养老金支出大幅攀升;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2010 年,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万人,占13.26%,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1 883 万人,占8.87%。同2000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再次,通货膨胀的存在造成养老金贬值、购买力降低、养老金支出增加。中国养老金投资主要是购买国债和进行协议存款,收益率偏低,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保值都成困难,何谈增值。最后,社保新体系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支付,而形成了新的“显性债务”等,这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投资的原则

养老金想要保值增值,就需要进行投资,由于养老金是中国居民的“养老钱”,所以投资要谨慎,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养老金投资最重要的原则,养老金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养老保险计划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养老金投资首先必须注重安全性。

2.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之上取得一定的收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效益性原则经常和安全性原则发生冲突,但是为了实现养老保险的基本目标,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有适度的收益,这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一个平衡。

3.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是指养老金可以随时变现以保证支付的需要。养老金资产是对退休者的负债,需要进行持续支付,因此在投资过程中,所选择的资产配置要与其支付期限相匹配,保持充分的流动性以应对资产的支付要求。

4.多元化原则。养老金投资时要注意分散风险,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依据风险分散的要求,资金投资应当分散于不同的投资工具和不同的市场。

三、投资的具体操作实施

(一)从产权角度分账管理

中国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与此相对应,中国基本养老金也可以分为社会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与运营,投资对象仅限于国债与银行存款,这一模式使得中国的养老金运行效率十分低下。

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江军认为,从投资管理权归属及相应的法律安排出发,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分为委托代理模式和信托管理模式,两者分别受到合同法和信托法的约束。

杜乐其、刘志国认为,可以将体现基金所有权人意志和利益的信托制度引入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中。将参保人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模式的委托人;将社会组织作为养老金信托模式的受托人;将参保人作为养老金信托模式的受益人。

笔者同意刘江军的观点。中国目前的养老金归属权属于中央,中央政府将养老金委托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工作。为了降低成本,减轻养老金支付的当期压力,允许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养老金进行“混账”管理。中央政府作为责任人,要对养老金的支付和保值担负责任,而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并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所以地方政府并没有促使养老金增值的动力。

1.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资金管理。2012 年3月,广东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其养老保险结存基金1 000 亿元。2013 年4 月7 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委书记戴相龙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2012 年广东省等地区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的地方养老金投资回报都在9%以上。这个回报率较同期银行存款率有大幅提升。

2.个人账户养老金委托给市场化运作的受托人管理。委托代理制度只有委托人和代理人两方当事人,而信托管理制度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当事人,在委托链条之后出现了受益人。受益人作为信托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有足够的动力凭借其在信托文件中保留的权利监督受托人。而个人账户制度的首要特点就是实现了私有产权的明晰化,这意味着把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受益权界定给了一个特定的所有者——参保人。

(二)进行多元化投资

1.逐渐减少对投资于股票的限制。现阶段对于基本养老金能否进入资本市场,从事股票等高风险权益类品种投资仍存在较多争议。笔者认为,不论是从养老金自身保值增值的需要,还是从参保人的利益诉求来看,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并从事股票等高风险权益类品种投资都是必然选择。英国是最早将养老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国家,英国对养老金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一直抱有积极的预期。相比较而言,美国一直主张养老金应该主要投资于低风险的、有稳定回报的证券,如债券等。但这种政策在20 世纪60 年代开始改变,公司养老金开始主要投向股票市场。

2.投资海外股票市场。伴随着西方国家对养老基金投资股票市场的认可,养老基金投资于海外股票市场的比重逐步扩大,例如,爱尔兰是养老金投资于国外股票市场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高达33%,高于美国、英国等(英国养老金海外投资比例为18%,荷兰为15%,美国为8%)。日本也将养老金投资国外资本市场的比例限制放宽到了30%。从1990 年开始,智利养老金海外投资的进程得到了持续加强,目前海外投资的限制比例为20%。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况,审慎选择海外投资。

3.拓展新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寻求相对低风险较高收益的投资产品,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等等。养老金投资不仅要坚持金融市场的资产配置多元化,还要开拓不同市场资产类别的多元化配置,尤其是与公开交易类金融产品相关度较低的资产类别,如基础设施、房地产、PE基金等投资渠道。

4.持续增加另类资产配置。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期货等公共交易平台投资以外的所有投资,涉及房地产、矿业、私人股权、杠杆并购、基金的基金等。另类投资崛起的两个因素:一是近年火爆的全球房地产业和飙升的商品价格;二是全球泛滥的流动性,导致过多资金追逐有限资产,将债市、股市估值拉高,公共交易平台上值得投资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少。另类投资重点是没有上市、但具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和项目,通过购买、重组、套现,将收购的企业或项目的价值体现出来。

(三)政府进行宏观掌控

1.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个人账户养老金委托给市场化运作的受托人管理,会加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委托代理风险。因此必须由国家出面,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以防止劣质机构的逆向选择行为。

2.通过完善的立法程序对养老金投资实施监管。法律是防止政治干预和官僚侵占的一道有力防线。应尽快修订目前关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规定,为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提供法律支持。作为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根本依据,完善的法律体系应包括分层次的社会保障立法和外部投资环境立法。社会保障立法包括三个层次:以宪法为根本保障,以社会保险法为基本依据,以社会保险基金法为操作准则。投资环境立法应以民法和经济法为产权保障,以资本市场立法(如投资基金法、投资公司法等)为投资环境保障。

摘要: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社保基金数量初具规模,但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规模巨大的隐性债务等问题,如何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进行科学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提高养老金投资回报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着安全性、效益型、流动性和多元化的投资原则,中国养老保险基金应该进行分账管理,投资于股票、基础设施、另类资产配置等领域以求保值增值。

保险投资渠道 篇8

关键词:投资运用,渠道拓展,期限,资产配置

一、保险资产投资运用的背景

自1979年停办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复业以来, 我国保险业重新开始了高速的发展。

保费每年收入由1999年的不足1400亿元, 增长至2011年末的1.4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约为21%。保费的快速增长也使保险资产规模从1999年的2604亿元快速增长至2011年的6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约为30%。

保险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客观上决定了保险资金投资总额的不断增长。1999年的保险资金投资总额仅为891亿元, 而截至2011年末已经达到3.77万亿元。1987年以前, 保险资金的运用方式只有银行存款;1987年至1995年, 保险资金运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涉及房地产市场、信托、信贷、证券等领域, 由于缺乏投资经验, 此阶段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资产;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将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明确为“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3年以来, 随着中国保监会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 保险资金允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公司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不动产等多种金融资产。这说明保险公司的资产运用正在逐步放开并且走上规范成熟的发展道路。

二、保险资产投资渠道拓展的必要性分析

1、庞大的保险资产规模要求保险资金投资运用多元化。

巨额的保险资产需要多种投资方式来分散风险, 同时在资金运用过程中对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需求也需要多样化的投资品种来实现。首先, 保险公司的经营收益主要来源与两个方面一是在经营保险业务过程中, 由承保过程中所形成的保费收入大于理赔和给付以及经营费用等支出带来的承保利润;二是保险公司运用资金进行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由于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承保利润不断降低, 增长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弥补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差损, 并且实现公司盈利目标的主要方式。目前, 国外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非常低, 甚至为负, 但是2000年至2005年期间的平均收益率大都在6%以上;反观国内, 此期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45%左右。主要是因为国内保险资金在银行存款、国债等低收益投资品种上配置了很大的比例, 限制了保险资产的整体收益率, 而国外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非常广泛, 涉及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高收益投资品种, 足以满足其对收益性的需求。尤其是2007年我国适当放宽了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之后, 投资收益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12.17%, 足以证明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对运用渠道拓宽的需求;其次, 保险资金的负债特性要求保险资金应保持安全性及流动性。目前, 在保持收益性的同时能够保持安全性及流动性的投资品种很少, 客观上也要求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展;

2、保险资金资产负债匹配要求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展。

由于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期限一般较长, 一般在十年以上, 股票、基金、协议存款甚至是债券等投资品种的期限往往难以与其匹配, 无法寻找到合适的长期资产会导致期限错配问题, 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无法匹配也会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成本提高、保险资金无法循环使用、投资效果无法保证等经营风险问题。随着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的放开,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保险产品的期限匹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进而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 因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回报周期普遍较长, 能够满足寿险产品的期限要求, 并且降低投资风险。尤其是马上出台的关于不动产和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配置比例调整的规定, 将提高保险公司对于相关产品的投资比例, 满足对此类投资品种的需求;

3、保险产品的开发要求保险资金投资品种的创新。

保险公司通过不断地开发出新的保险产品, 满足市场上受保人的个性化需求, 从而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 新开发的保险产品需要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及组合来分散风险, 在给付保单保证利率的同时获取超额收益。同时,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拓展可以帮助保险资金更有效得投入到社会生产环节, 获取社会分配的利润, 享受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 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帮助保险公司提高偿付能力, 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提高保险公司的公众声誉, 促进保险行业的和谐有序发展;

4、风险控制目标要求配置不同的风险收益组合。

保险资金的多元化投资, 可以分散风险。保险机构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因此保险资产的投资运用需要合适的安全性金融工具。同时, 保险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高风险高回报资产、低风险低回报资产等, 可以在资产负债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的组合, 分散整项资产的风险水平, 实现预定收益水平的最低风险。

三、目前保险资产配置的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

国内保险资产的投资渠道比较单一, 保险资金大多往往配置在证券类投资产品上。目前, 债券投资大约占保险资金总投资余额的50%左右, 银行存款大约占20%多, 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占比非常低,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保险资产配置组合的多样性不足, 无法满足风险分散的要求, 而且保险资产投资过度集中于证券市场上, 投资风险也会过度集中于证券市场, 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成熟, 因此存在着证券市场的高度风险。同时,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动、经济周期波动、利率变动等因素引起的市场风险均会大大影响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一旦整个市场出现动荡等问题, 便会迅速祸及整个保险行业;

2、内部风险。

我国保险企业的内控机制不够健全, 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会导致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和不规范;另外从事资产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匮乏, 会导致投资收益率的降低;投资研究团队的匮乏, 会导致保险公司在投资股票时, 无法充分地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 因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信息并非完全真实, 利用失真的信息进行投资无疑会令保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会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及经营管理, 从而制约投资收益率;另外投资管理与风险控制系统的匮乏, 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缺乏客观的判断, 容易造成一些人为性的问题。因此, 监管部门在放开相关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强调了人员配置的必要性;

3、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

由于合适投资品种的缺乏长期限的保险产品无法匹配到合适的金融资产, 这样就造成了期限错配的现象。期限错配会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 导致同期限下的资产与负债存在缺口。长期限的保险产品匹配到短期限的金融资产会导致资产持有到期后保险公司再次寻找剩余期限合适的金融资产, 因此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成本, 进而影响该项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以及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4、监管风险。

目前, 国内金融业的整体监管水平并不高, 可能出现越位或缺位, 我国目前的金融法规支持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与国外成熟的混业监管模式相比显得监管方式陈旧、协调监管水平低, 易产生监管盲区或监管过度。另外, 制度性因素也会直接影响保险资金的运用效果。

四、保险资产投资运用的几点建议

1、完善和发展金融市场, 创造良好的保险投资环境。

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尚不成熟, 可投资产品的种类稀少, 质量较差, 数量不够, 因此限制了保险资产的增值保值能力, 并且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市场风险。在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管理机制的同时, 首先应大力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 研发出适合长期寿险资金的债券产品其次是增加可供交易的投资工具, 比如金融衍生品, 扩大保险公司投资运用的范围, 提供可以对冲投资风险的金融工具;再次是降低金融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规范市场行为;

2、适度调整资产配置比例。

目前银行存款及国债等低收益投资品种在保险资产投资总额中占有的比例较大, 其流动性差、收益率低已经制约了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正好可以考虑降低它们的投资比例, 适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动产等投资品种的比例, 此类产品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安全性以及较高的收益率, 可以满足保险资金的需求;

3、提高监管水平, 预防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

监管机构在应需求拓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同时, 还应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模式, 健全资金运用的监管体系, 加强监管信息化建设, 实现保险机构与监管机构的对接, 同时积极推动保险资金监管系统与其他金融监管系统的对接, 同时建立有效得反馈调整机制, 加强沟通交流, 减少监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不对称;

4、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的委托管理体制。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合适专业的保险资金管理机构代为管理保险资产的运用, 利用其投资专门人才团队、专业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可以大大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 促使保险公司保持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虎.王学.我国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收益的影响研究——以我国上市保险公司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2) :98-99.[1]盛虎.王学.我国保险资金对保险公司收益的影响研究——以我国上市保险公司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 (2) :98-99.

[2]孙子明.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金融, 2010, (12) :52-52[2]孙子明.保险资金入市的风险及其防范[J].财政金融, 2010, (12) :52-52

企业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篇9

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对于风险投资而言, 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是其根本目的和动机, 也是创业投资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以及尽快从不良投资中抽身而出, 对风险投资至关重要。在投资之初, 风险投资家便开始考虑合理的退出战略,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收益实现, 决定着投资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新建企业在短期内的迅速成长, 并在适当的时机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套现退出, 然后将资金转换到其他企业或项目继续下一轮的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选择不好,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并影响到新的投资计划的施行。因此, 在实践中, 企业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的投资退出渠道。下边将就目前常见的几种投资退出渠道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期能对我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风险投资各种退出渠道的利弊分析

1、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是指已经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将其现有的资产分拆, 或对其以风险投资形式控股的企业进行改造, 实现在即将开设的二板市场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 资本来源不再局限于母公司这一渠道;通过分拆使得子公司的管理人才对财务和投资决策承担主要责任,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挖掘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分拆, 可以保留公司业务发展所稀缺的人才;通过分拆, 将有关投资、研究开发和资产收购开支的决策大部分移交给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处理, 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和研究支出, 使公司从资本投资中获得极大的价值;在迅速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 依赖集权和层级组织进行决策可能会丧失市场先机, 而分拆正是基于分拆决策, 特别是在投资和购买资产的决策中采用分权决策有其独到的好处。对于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上市和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两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创业企业上市后, 需要定期披露大量的内部信息, 使竞争对手对其经营状况掌握较多;一旦企业业绩下滑, 股民会争相抛售股票, 使得股价一路下跌。

2、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 从而控制上市公司, 再通过各种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己的资产和业务, 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逐步退出。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借助已拥有的上市公司, 通过资产重组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并逐步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退出。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绕开公开上市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要求, 间接实现上市的目的。但是, 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一方面, 这种方式需要风险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并且具有反收购的风险。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不是没有充足的壳资源就是壳资源都是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 在买或借壳上市后, 不能立即发配新股, 从而使企业还要担负改良原上市公司资产的责任。

3、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资本通过由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创业企业而收回投资, 这种方式相对较为便捷。这种方法可以使投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增加了退出方式的灵活性和吸引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 并购退出除了在收益上低于公开上市外, 创业企业的管理层会因企业失去独立性而设置障碍。其次, 如果并购是股权与股权进行交换, 则收益的变化要在交换的股票售出之后, 且实际收益会受该股票市价波动的影响, 如果是其它混合方式交换股权, 则交易结构的复杂性将使风险投资者面临多种不同的风险。

4、回购

为了避免因并购会失去公司的独立性, 于是产生了创业企业进行股权回购这种发展很快的方式。创业企业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 管理层收购。创业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将风险投资部分的股权收购并持有, 收购完成后, 公司就由管理层和股东所有。第二, 员工收购。创业企业的员工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 一般在操作中要组建一个员工持股基金作为收购资金的来源。第三, 管理层与员工收购。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出资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二次回购, 既可以让风险资本顺利退出, 又可以避免由于风险资本退出而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影响。

5、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主要包括亏损清算和亏损注销两种方式。其优点是能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和资金低效率运营。其风险表现在:本来失败的项目已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的负增长, 而企业的破产清算又是有成本的, 而且耗时长, 这些会使风险投资者感到雪上加霜。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

现行的四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各有利弊, 但均需进一步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投资退出渠道。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具体情况, 主要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选择和改进。

1、投资渠道的合理选择

(1) 股票市场上市。股票市场上市就是风险投资机构通过风险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公开上市, 将风险投资机构拥有的权益性资产转换成公共股权, 获得市场认可后, 转手以实现高额回报的退出方式。股票市场上市不仅可以为小规模高成长的风险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有效的途径, 而且也在一定分散了投资风险, 为高回报退出提供了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板块的上市标准通常较第一板块市场低, 税收、法律上有一定优惠措施, 监管体制、会计原则、信息披露规定有所不同, 股权转让锁定条件放宽。但当风险企业实现上市后, 通常风险投资机构只能售出极小比例的股份,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确定后, 风险投资机构才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将所持股份全部售出。这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即使在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后, 还要承担收益不能变现或推迟变现的风险。此外, 股票市场上市较其他退出方式而言, 条件多、成本高、周期较长, 且涉及法律、会计等多种问题, 对小型企业而言负担过于沉重, 不具有可行性。

(2) 出售。出售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将其持有风险企业的全部股权予以转让的行为。与在股票市场上市相比, 风险投资机构出售风险权益时的谈判较为简单, 无需面对整个市场, 而只需与市场上少数的几个买家进行商榷, 在费用上更为低廉, 手续也相对简便, 同时现金回收速度快, 回收风险也较低, 并且风险权益在售出对象、方式和时机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灵活性, 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出售过程中, 政府应加大力度培植产权交易市场。首先,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其次, 完善区域性技术产权市场, 为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的紧密结合构建良好的交易平台, 提高产权交易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及早获得资本支持。再次,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制度。

(3) 清算。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投资失误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或风险投资机构意识到投资无发展前途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尽快退出清算, 以便让资本迅速进入下一投资环节来运作, 以便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因此, 及时的出现投资失误或失败的项目进行清算是十分必要的。

2、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

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对于投资退出渠道的优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近年来施行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完善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 企业上市条件有所放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从五千万元降为三千万元, 并取消了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的限制性规定。其次, 股票转让有所放宽。由“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放宽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再次, 实现了上市资本的全面流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 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 消除了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

摘要:近年来,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使我国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对目前投资的退出渠道进行了分析, 并深入探讨了各种投资退出方式及其利弊, 提出了优化投资退出渠道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投资,退出渠道,股票上市,清算

参考文献

[1]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2)

[2]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7)

[3]桑蕙, 吉小锐.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J].甘肃农业, 2 0 0 6 (07)

[4]金永红, 奚玉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1)

[5]郝宏展.排除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障碍[J]经营与管理, 2008 (04)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篇10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IPO,并购,清算

一、风险投资与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概述

(一) 风险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

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即“Venture Capital”, 是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 待创业企业发育相对成熟后, 由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从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从而收回投资, 以取得高额风险收益。

风险投资基金也是一种产业投资基金, 它是通过集合投资来筹集资金, 从而以投资组合的方式分散风险, 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对所投资风险企业或项目的管理, 以期通过实现项目的高成长率, 获得高额中长期收益的一种投资体系。

2.风险投资的特点

第一, 风险投资是投资者主动承担高风险的投资。

即其投资方向是高科技型的高成长性企业, 这些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来自技术、政策、市场及财务等各方面的风险。这对投资者是极具挑战性的,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 承担高风险是取得高额收益的前提。

第二, 风险投资追求高额收益。

风险投资承担着高风险, 如若成功, 就会获取较高的资本增值收益, 这是能够吸引大量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原因, 也是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的目的。

第三, 对投资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

风险投资者必须具备发现企业 (即投资对象) 的能力, 同时, 还要有融资及管理企业的才能。人力资本优势是风险投资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第四, 风险资本的存蓄期 (从资本投入到产生效益的时间) 长。

一般是四到六年。

第五, 风险资本需要不停地再循环。

风险投资者的收益率下降及风险投资沉淀于传统产业会造成社会风险投资总量的短缺, 只有不断地循环周转才能满足社会需要。

3.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近三十年来, 中国的风险投资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各界都逐渐地接受了“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发展的孵化器, 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 许多的地方政府甚至已经把风险投资产业作为了振兴当地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举措。

然而, 风险投资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退出机制缺乏、高科技产业欠发达、人才稀缺、资金匮乏等等。

(二)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概述及发展现状

1.风险投资退出概述

风险投资退出, 是指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风险投资者认为有必要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撤出, 而选择一定的方式——公开上市、管理层收购、兼并和回购、清算, 经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 以求得资本增值或降低损失, 为介入下一项投资做准备。只有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才能实现高收益, 所以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2.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发展现状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2007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显示:157个投资项目在2007年实现退出, 其中通过IPO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企业有77家, 主要分布在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以及香港证券交易所等资本市场, 融资额超过了1569.4l亿元, 平均融资额为20.38亿元。同2006年仅有22家风险投资企业实现IPO相比, 虽然有很大进步, 但只有28例IPO发生在A股市场, 其他均在海外上市, 这无疑增加了上市的成本。

二、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简析

(一) 首次公开发行 (IPO)

首次公开发行 (即IPO, 全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是指某风险企业以普通股方式, 第一次将他的股份向公众出售、上市交易的做法。首次公开上市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上市, 也可以选择在二板市场上市。

一般来说, 由于二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 比较适用于新兴的中小企业, 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 它有着不同于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和运作规则, 所以, 在二板市场 (也称创业板市场) 上市是实现IPO的最佳途径。股份公开发行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 它是四个主要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中能够给风险投资者带来最大回报的投资退出方式。

(二)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 从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 以改变公司所有制结构。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

管理层收购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使风险企业完整的保存下来, 不存在股份对外转让或资产出售的情况。

(三) 兼并与收购

并购主要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 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活动。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往往是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规模经济优势或降低交易费用或为了满足其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战略而对一些企业进行并购。

并购的优点在于, 既能够满足并购方发展自身的要求, 又能实现被并购企业的合理收益, 更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实现优势互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的手段。对于风险企业而言, 并购不仅可以使风险企业在技术设备、市场销售等方面分享大公司的利益, 而且也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四) 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当投资的风险项目经营陷入困境, 发展前景不明或经营难以扭转时采用的一种止损措施。它对于失败的投资项目来说, 是退出投资的唯一途径。

高风险在伴随着高收益的同时, 也伴随着高失败率, 当风险投资者意识到风险企业发展缓慢或停滞而很难取得或不能取得预期的投资收益时, 亦或是风险投资企业经营陷入严重困难时, 风险资本家将采取破产清算的方式撤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 这是减少风险企业风险投资损失的最佳办法。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目前, 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而现有的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又存在一些不利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条款。

例如《公司法》要求公司上市要在股本规模、企业成立年限与盈利年限等方面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无疑增加了风险企业上市的难度, 在客观上不利于风险资本通过IPO退出。《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可以回购本公司股票。这又阻碍了风险资本采取回购方式实现退出。另外, 《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自由转让出资, 及发起人持有的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这样一来, 风险企业即使上市也仍然无法通过抛售股票的方式退出, 只能采取协议转让。

以上这些都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时机形成了障碍, 使得退出的收益大大减少。

(二) 二板市场发展不健全

2009年10月,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 作为一个开板时间较短的新生事物, 虽然它对中小企业融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我们不可忽视它本身还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现阶段创业板的服务对像不明确, 门槛依然较高, 从而使一些真正需要在创业板融资的企业得不到或很少得到上市融资的机会。另外, 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这就使创业板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

总之, 二板市场发展的不健全是制约IPO成为最佳退出方式的主要原因。

(三) 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

风险投资退出的实质就是产权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 这就依赖于确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发展健全的产权市场。其为很多的风险投资机构、不够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风险企业及创业初期的风险企业实现产权转移, 实现投资收益提供了畅通的退出渠道。

目前, 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交易机构没有明确的定位, 导致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界限不明确。同时产权交易中非证券化的实物交易所占比重高, 这使得它的很多功能难以发挥。另外, 行政干预过多, 产权交易不能完全市场化, 效率低, 还缺乏统一监管。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风险投资企业产权的自由转移, 阻碍了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四、保持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畅通的相关建议

(一) 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由上述分析可知, 我国的主板上市条件对风险企业来说要求太高, 二板市场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IPO无法成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

我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 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的除外。这就限制了风险企业以公司名义回购公司股票, 经理层只能以个人名义受让股票。而管理层收购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管理层的收购意愿和实力, 如果二者有其一不能被满足, 这种方式就难以实现。

因此, 兼并与收购应该是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 首先, 并购与公开上市相比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较低, 可以实现风险投资一次性的全部撤出;其次, 这种方式适合于各种规模类型的公司;再次, 并购对于风险企业及收购企业双方是都有利的。

(二) 拓宽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建议

1.完善和制定我国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可我国现有的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备, 虽然我国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公司法》、《证券法》对相关条例做了修改, 有的降低了风险企业上市的条件, 有的放宽了股票转让的条件, 但是, 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建立

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 如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等。针对风险投资的行业特点, 我国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

2.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在资本市场上, 不同的投资者、融资者有不同的规模大小与主体特征, 因而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指针对质量、规模、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 为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资本要求而建立起来的分层次的市场体系, 它可以使资本高速流动, 为风险投资退出开辟新渠道。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考虑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二板市场) 、三板市场 (场外市场) 构建成一个条件不同、规则各异的资本市场体系。

3.进一步完善、规范产权交易市场

明确产权交易市场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定位, 加快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建设是保证风险资本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退出的前提。

根据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 我们应加快产权交易品种的开发与创新;打破产权交易行为的地域限制, 进一步扩大资产流动的范围,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产权交易的监管, 规范产权交易流程, 不断提高产权交易市场的服务水平, 形成规范、高效、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网络, 从而促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燕.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5) .

[2]张毅.中国风险投资的现状研究[J].经营与管理, 2009, (12) .

[3]梁池香.我国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 2008, (9) .

[4]郭晨鸣.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23) .

[5]李艳辉.制约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因素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9, (1) .

[6]张彦东.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简析[J].会计之友, 2006, (32) .

[7]谭照权.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 (10) .

[8]江宇红.关于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J].金融与经济, 2005, (6) .

[9]兰秀文.风险投资退出的主渠道——产权市场[J].中国外资, 2008, (3) .

[10]陈勇.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0, (35) .

[11]张俊芳.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 (8) .

铂金涨势猛 投资渠道新 篇11

投资铂金注重商品属性

从历史上看,铂金一直比黄金价格高,但是去年以来,黄铂金价格却出现了罕见的倒挂,黄金价格超出了铂金。新年以来,铂金价格奋起直追,截至3月27日,国际黄金价格为1688美元/盎司,2012年以来价格涨幅为5.5%;而国际铂金价格由年初的1403美元/盎司起步,已经达到1649美元/盎司,涨幅达到了17.53%。

尽管铂金也是一种贵金属,但是和黄金相比,铂金的属性更多地集中于大宗商品,它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工业需求上。据统计,国际市场约80%的铂金用于汽车业需求及其他如化学、玻璃、电子工业需求。铂金的价格主要由市场的需求和供应来决定。因此,投资者在热情关注铂金的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铂金也有专业投资渠道

随着银行贵金属业务的兴起,铂金也有了专门的投资渠道。

如工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个人账户铂金买卖业务,个人账户铂金买卖业务与该行的个人账户黄金、个人账户白银买卖类似,分为账户铂金(盎司)兑美元、账户铂金(克)兑人民币两个交易品种,个人客户只要在 工商银行 开立个人账户贵金属买卖账户,即可通过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渠道进行铂金的交易。目前,工行对该业务设定的交易时间为周一07:00到周六04:00(节假日除外),全天24小时不间断交易。工商银行此次的账户铂金交易报价上采用了与国际市场价格时时联动的报价原则,其中人民币交易品种是按照国际报价与即时汇率得出人民币铂金的报价。在工行该产品的交易机制中,还可进行有效期最短为24小时,最长为120小时的交易委托。

工行的账户铂金(盎司)兑美元、账户铂金(克)兑人民币最低交易数量分别为0.01盎司及1克,按照目前的铂金价格来计算,个人投资者仅需约16美元或350元人民币即可投资,门槛并不高。工行以点差的方式收取交易手续费,目前人民币和美元单边交易点差分别为1.2元/克和6美元/盎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本的投资方式以外,工行也推出新的创新方式,包括账户铂金的双向交易和定投铂金业务。账户铂金的双向交易可以理解为100%保证金的双向操作产品,也就是说,无论铂金价格是涨或是跌,只要投资者对于价格趋势的判断正确就可以获利。

工行的贵金属定投业务中也涵盖了铂金这一品种,投资者可以使用人民币或是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建立起定投计划后,银行将定期购入指定金额或数额的铂金。除了能够规避一定的市场风险外,定投铂金的门槛也比较低,人民币账户铂金每期最低交易量为1克,以1克递增;美元账户铂金每期最低交易量为0.01盎司,以0.01盎司递增。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探析 篇12

PE即私募股权投资, 从投资方式角度来看, 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 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 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 出售所持股份获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对企业进行投资后, 一般通过所投企业股权升值从而退出实现收益, 其退出渠道主要有IPO上市、并购、管理层回购以及股权转让。国内目前最常见的退出渠道是IPO上市, 最近几年来在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总笔数上, IPO所占的比重约为70%以上, 它同时也是收益最理想的退出方式, 资本市场的资本溢价功能可以给投资带来丰厚回报。并购方式主要是同行业内企业间的收购等行为, 是整合产业链的过程, 通常作为大规模资本投资后退出的常用渠道。管理层回购是收益最不理想的一种方式, 仅相当于获取约定的固定年化收益。

目前我国主要的IPO退出渠道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主板市场IPO, 在股权分置改革后, 制度性障碍得到解决, 因此大批公司选择在主板进行上市。第二种是中小板IPO, 由深交所于2004年6月开始推出, 目前发展迅速。第三种是创业板IPO, 其上市要求低于主板和中小板, 可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渠道。最后一种是场外交易方式, 是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及证监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办公室的成立之后开始的。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现状

2011年,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全年募资总额为4224.78亿元, 投资总额为2542.81亿元, 创下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历史新高。受欧债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整个市场在2011年第三、四季度开始呈现一定的紧缩迹象, 募、投金额均从较高点出现了回落, 募资难度增加。

进入2012年, 宏观经济呈疲软态势, 境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不景气, 市场呈现出募资渠道趋紧、优质项目资源稀缺、退出渠道单一等状况, 投资回报日趋萎缩, 私募股权市场进入洗牌期。据清科数据显示, 2012年上半年, 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有所减少, 共有67家背后有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 融资总额为69.58亿美元, 与2011年同比上市公司数量减少了27家, 融资额减少了58.2%。

与此同时, 二级市场也频出改革新招。为严打炒新、平抑三高, 证监会针对新股发行及退市制度陆续出台多项改革措施。2012年上半年, 部分改革举措效果逐步显现, A股市场市盈率大幅下滑, 一、二级市场价差逐步缩小乃至倒挂, 回报的大幅缩水使得VC、PE通过IPO方式退出积极性严重受挫。

随着二级市场的估值回归, VC、PE境内IPO退出账面回报倍数也呈下滑趋势。2011年, VC、PE支持企业境内上市账面回报是16.59倍, 境外上市账面回报是5.71倍。而在2012年上半年, 境内上市的企业为VC、PE带来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仅为5.55倍, 海外上市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仅为1.48倍。

作为国内私募股权募投项目的主要退出渠道, 采取IPO虽可以获得较高溢价, 其局限性亦十分明显。退出时间周期长、退出不确定性大、受锁定期因素制约无法实现一次性退出套现等因素都影响我国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顺畅退出。

新股发行价格的大幅下降, 破发事件频频发生, 私募股权投资回报率明显回落。加上中概股频爆财务丑闻, 且遭海外机构做空, 将海外上市作为退出渠道的形式已步入寒冬期,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难度日渐增加。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想单独依靠IPO退出形式在基金存续期内实现高额回报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必然需要其他多元化退出渠道将账面盈利转化为现实盈利, 化解日渐增加的流动性压力。在此背景下, 中国PE二级市场发展联盟应声而来。

三、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产生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由Dayton Carr于1982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专门投资于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基金Venture Capital Fund of America (简称VCFA) 。紧随其后一系列专注于二级市场交易的私募股权基金陆续涌现。股权转让和出售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已成为很多私募股权退出方式的首选,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目前已成为欧美市场调节私募股权一级市场的重要平台。欧美地区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至今已有30年历史, 市场占有量约占总交易量的5%。以美国著名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中介机构NYPPEX为例, 该机构成立于1998年, 目前的业务主要包括二级市场大宗交易、咨询、交易执行、信息匹配、市场数据提供及询价等服务, 服务的客户主要包括大型GP、机构投资人、大型金融机构、政府机构、捐赠基金、富有家族及个人。

据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6月14日, 国内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共有704家, 其中预登陆沪市主板的有114家, 预登陆中小板的有281家, 预登陆创业板的有309家。由此可见, 流动性将成为未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焦点问题。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对于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渠道、提高私募股权基金的资产流动性, 具有重要的意义。因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了调整年, 募资、退出都遇到巨大困难。为了优化资产配置和改善流动性, 大量LP需要出售基金份额, 从而需要一个公共交易服务平台帮助其实现相关供求信息的高效匹配。一些基金在运行三四年后发现效果一般, 想卖出项目组合, 解散基金, 就出现了二级市场交易的需求。同时, 一些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机构也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 所管理的部分投资组合需要找买方接盘, 也为市场提供了机遇。

根据交易规则, 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或股份以及非国有企业、非国有组织或自然人持有的私募股权基金份额均可在平台上进行交易。在征集期间产生多个意向受让方的, 可按照转让方要求组织意向受让方竞价。同时, 北金所也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 包括登记托管业务、发展数据库和电子化平台、帮助机构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并提供后续咨询服务。

该联盟计划到2013年完成交易50个, 下一步还将培育几只专注于二级市场的基金, 以促进交易的完成。同时, 预计到2015年, 交易数量将达到1000个,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联盟成员亦将由最初的28家增至2000家。

四、对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评价

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平台的建立和交易规则的制定出台, 可以给市场带来两方面积极影响:其一是解决了私募股权的流动性。根据交易规则, 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或股份以及非国有企业、非国有组织或自然人持有的私募股权基金份额均可在平台上进行交易。这囊括了目前市场上急需解决流动性的两大类别, 能够使符合条件的资产提高交易效率。其二是实现价值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卖方多为个人投资者, 持有份额较少且分散;而买方对PE市场信息了解不足, 且买方数量匮乏。根据交易规则, 在征集期间产生多个意向受让方的, 可按照转让方要求组织意向受让方竞价。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易平台的公开化, 实现了资产以市场价值作为衡量的标准, 使交易价格更加透明, 同时促进市场内生性调整。

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而言, PE二级市场的初建必然面临种种风险与困难。如信息不对称问题:卖方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经验匮乏, 对于自身项目估值没有丰富经验;买方尚未建立内部庞大信息储备系统, 对市场上资产价格及GP团队了解有限;又如二级市场专业人才匮乏问题:目前市场上急需精通私募股权一、二级市场资本运作, 拥有多元化从业背景, 具备扎实财务、法律等综合知识, 能够设计并操作复杂的交易模式的复合型人才, 这类人才需要经历真实市场的洗礼才能成长起来。

如何度过风险、克服困难, 决定着二级市场能否真正成为IPO之外的另一条通途。完成信息的对称性建设是平台对外开放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在交易活跃度不够的情况下, 适时考虑引进做市商制度, 对待转让的股权进行二次销售。由此可见,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二级市场的发展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要:今年以来, 受国际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影响,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退出渠道呈收窄趋势, 回报率也不断下滑。随着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措施的出台, 国内IPO高市盈率现象逐渐消失, 二级市场价值得到重估, A股市场的市盈率大幅下滑, VC、PE机构通过IPO退出以取得收益的方式遭遇挫折。近日, 随着国内首个PE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的启动, PE非上市退出渠道逐渐显现。

关键词:私募股权,退出渠道,股权转让

参考文献

[1]徐孝成.IPO暴堵创投觅退出法[J].卓越理财2009年06期

[2]王蓓.中国PE退出机制的现状分析及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年35期

上一篇:异常行为检测下一篇:招聘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