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共8篇)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1
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保险业行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全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200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596亿元,年均增长34%,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1999年,我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合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位居世界第78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看,还存在竞争主体偏少,垄断程度较高;中介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产品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给投资者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保险公司不值得投资”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我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首先对保险业进行了行业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本行业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变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原保险保费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置的统计指标,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来衡量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根据原保险保费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来反应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将数据用spss处理后得到原保险
保费收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趋势如下图:
图1显示了2010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与同期国内
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可见每年第1季度的保费收入均较高,并且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同样每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较高,也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两者在图形上呈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GDP的上升往往预示着保费收入的升高。也就是说,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对保险行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通货膨胀率(用CPI衡量)
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恶性通货膨胀将会对经济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它对保险业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我将CPI和保费收入的数据标准化后得到图二,由图二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见通货膨胀率没有很直接的影响到保险业。
3、市场利率
保险业是一个具有金融性和理财性的行业,尤其是寿险业,这种性质尤为突出,那么利率必然会成为影响寿险业务的重要因素。以下是2008年-2012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原保费收入以及寿险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12008-2012年利率及保费收入
存款利率
原保险保费收入(万
元)2010 2.4375 36319928.624460241.6 27843247.3
424198773.3寿险保费收入(万元)16645929.5 18643596.1 6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2008 3.276 2009 2.25 2011 3.3125 35848128.06 21738978.42 2012 3.25 38719824.52 22270142.44
按照通常对投资行为的预期,利率的升高势必会使投资的势头减弱。由表格可以看出,在2008年-2009年利率的下降的同时保费有所上升,但不排除整体增长趋势的带动影响;2009年-2010年利率上调,保费大幅度增加,这与预期并不一致,可能更多地受到了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的影响;2010年-2011年利率的大幅升高对保费收入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在201
1年-2012年,利率的微弱上涨使得总保费有所上涨并超过2010年的保费收入,但寿险上涨后的保费收入仍不及2010年,可见利率对寿险的影响相对行业整体更强。
4、财政收支
财政的收支差额可以反映出一国经济运行的情况,适当的财政赤字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的数据:
表22001-2011年我国财政收支差额与保费收入
统计
201
1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
5200
4200
3200
22001财政收支差额(亿保费收入(万元)元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以及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用spss对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得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580,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61,若将α设为0.1,则检验显著。说明财政收支差额和保费收入之间呈现反相关关系,即财政赤字可以增加保费收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5、心理因素
保险业是一个十分受消费者心理因素影响的行业。投保者怀揣各种各样的心理原因,投保或者不投保。以前大部分人投保目的是出于保险产生的初衷:转嫁风险。这样的心理使得保险企业和消费者实现了双赢。
然而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具有了更多的种类和功能,消费者的心理出现了变化。比如当前的子女教育婚嫁保险、养老保险等都有投资储蓄的特点。那么一些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考虑这类保险。这类险种一方面具有安全保障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储蓄保值的作用。那么消费者的储蓄心理就会对保险消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样的,也会有负面的心理影响保险行业,比如牟利的心理。保险行业存在着的道德风险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一些投保人在投保时超额投保或隐瞒投保条件,故意把预计必定要发生的危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比如私人危房、集体危房投保等等。甚至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来欺骗保险公司的“赔偿”,比如人为制造失窃的假象,骗取保险公司的财产保险赔偿。这种心理表面上促使了部分保险消费行为,但是这种消费行为本身是不利于保险业发展的,随着商业保险相关法规的健全以及经营的规范化,这种心理也会趋于减少。
还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购买保险而不出险本身就是一种浪费,而且当出险后保险的索赔难使得很多消费者对保险退避三舍,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通过查资料总结出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
一、08年7月以来 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二、08年9—12月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09年10年12月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11年—1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下图是原保险保费收入随时间变化图:
2008年7月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国内通胀压力减缓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金融宏观调控措施,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的约束,并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总量。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的形势,要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种“刺激”下,2008年的保险业蓬勃发展,从图三中可以看出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往年。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开始了大规模投资计划,这些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险业继续向好发展。
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转向一松一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表现为央行于2011年2月9日,4月6日,7月7日连续调高存款利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冲击了保险业的发展,增大了购买保险的机会成本,从而使得2011年保费收入有所下降。
2.针对保险业的特殊政策
有关人士分析,2010年保费收入的大幅上涨主要源于财产保险,这和保监会规范产险市场竞争,利好大型产险公司以及北京等地规范车险费率管理,费率有所提升等因素有关,更有
预测说产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将随监管的日益规范得以提高。说明政府针对保险业的某些特殊政策会对保险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保险业的市场结构
1.行业分类
在标准行业分类法中,保险业属于分类I.金融保险业。
2.产业的要素密集度分析
显然,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3.产业生命周期分析
根据产业的发展情况,可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判断产业出于哪个阶段需要从产业产值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变动情况着手。下表反应2002年-2012年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变动情况:
表32002年-2012年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
统计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保费收入0.440.110.140.140.240.390.130.30-0.010.27(万元)7 3 1 5 7 1 8 4 3 数据来源: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官方网站 2012 0.08
从表中可以看出,保险业的增长率十分不稳定,有高有底,但基本保持正值。可见这时的保险业并不是一直处于高增长的状态,也不处于0增长状态,利润基本处于上升态势。所以我认为保险业正处于从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的过渡阶段。
4.产业的经济结构分析
根据所查的资料分析,我认为我国的保险业正处于从寡头垄断到垄断竞争的过渡阶段。
2004年以前,我国保险业实现了从完全垄断到寡头垄断的过度。在2004年,我国的四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集团的寿险业务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83.15%,可见当时我国寿险市场垄断程度很高。同样,从财产险市场份额变化看,中国人保在财产险市场中也始终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但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已从2000年的77.33%递减到2003年的66.88%,下降了10.5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的太平洋财产险和第三位的平安财产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2000—2002年期间有所上升,分别从2000年的11.2296和7.8%递增到2002年的13.1%和10.4%,但在2003年也出现了小幅下降。与此同时,包括外资公司和其他内资小公司在内的其他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快速提高,已从2000年的3.65%大幅度提高到2003年的11.75%。但市场份额的下降并不能否认当年我国保险业已脱离寡头垄断行业。
然而近些年来,在保险业赫赫有名的保险三巨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也并不如前些年那么风光了。2010年7月,在保监会公布上半年全国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统计情况中,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1930亿元,中国平安实现1231亿元,中国太保实现793亿元,3家累加共占到上半年全国保费收入7998.6亿元的49%,这一比例低于去年的51.16%,三巨头的“垄断”地位有所下滑。而更值得注意的是接连发力银保渠道的新华保险在2010年上半年异军突起,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46.26亿元,同比大增68%,挤进寿险三强,打破了传统的三巨头格局。
可见我国保险业正向着积极良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垄断的减弱,竞争的加剧,我相信保
险公司会更加积极优化其保险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保障,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收益。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2
一、我国保险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
1、投资渠道狭窄, 结构不合理
我国保险投资的资金利用率与其他国家相差甚远, 我国高达72.9%的寿险资金用于银行存款, 仅有不到11%的资金用于有价证券的投资。而美国、英国、瑞士、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银行存款比例都在11%以下, 瑞士的银行存款比例只有1%, 英国仅仅为0.1%, 而这些国家在有价证券的投资金额比例均超过40%, 尤其是英国, 高达66.1%。
目前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 我国保险业视图利用存款利息维持经营显得越来越无力。根据保监会发布的《2008年保险业经营数据》显示:08年我国原保费收入9784.1亿元, 其中银行存款8087.6亿元 (占总投资金额82.7%) , 这无疑是对我国保险公司发展严重的制约。
2、保险投资收益率偏低
从1975-1992年, 美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的保费收益率分别-8.02%, -11.6%, -8.72%, -8.48%。而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4.44%, 13.01%, 13.29%, 11.55%。这一数据反应了国外保险行业承包业务的竞争激烈。但是, 即便各国保险的承保业务都是亏损状态, 但由于在投资方面的成熟运作, 使得投资收益足以弥补保费收入的亏损。反观当代的中国保险投资业务, 收益率逐年下降:2002年为3.14%, 2003年为2.68%, 2004年为2.86%, 2005年3.60%, 虽然在2007年达到10.9%, 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股市的功劳。再者, 由于中国目前的保险投资绝大部分与利率挂钩, 在1996年降息前, 我国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为9%, 低于银行存款利率, 有一定的利差损收益, 但此后银行利率不断下调, 寿险保单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但对已经销售的保单, 仍需按发售时的预定利率承担保险责任, 这直接使得保险公司出现巨额利差损, 对保险投资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3、保险投资监管法规不健全
我国《保险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方式有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近几年来。为化解保险公司的利差损, 增加投资收益, 国务院逐步放宽对保险投资的监管。但对保险投资金额渠道的限制过于严格而且对各项投资项目的金额的数量没有明确的规定, 面对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政策并没有促进的作用反而是一种负面的制约。
二、关于完善保险投资的思考
1、推进保险投资证券化
保险投资证券化是保险投资为取得预期收益, 将保险资金投向资本市场, 用于购买有价证券, 使它们的投资结构向证券化的方向发展。从微观角度来说, 保险投资证券化可以提高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预期效益, 给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 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化解利率风险和经营风险。从宏观角度来看, 保险投资证券化可以为证券市场提供有效的资金, 扩大证券市场的规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资金来源不足且较为单一, 而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稳定而强劲的资金来源, 为证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保险投资监管的改善
首先, 保险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放宽对投资渠道的限制, 允许保险公司开拓新的投资渠道, 让保险公司进行多种投资组合, 降低投资风险, 保证投资收益。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 而这些投资项目的低风险高回报率的条件也符合保险公司的投资要求, 所以保险监管部门放宽保险公司在这些项目上的投资标准, 将在保证保险公司收益的同时促进社会的基础建设。
其次, 保险监管部门对寿险和非寿险资金运用的规定应当区别对待。寿险属于长期保险, 其资金稳定且储蓄性强, 这类保险资金应当投资长期债券, 不动产或抵押贷款。而非寿险是属于短期保险, 其资金运用期限短, 流动性高, 故投资对象应以股票、国债和存款为主。因此, 寿险投资的风险较大, 监管部门对这部分的资金运用应当严于非寿险。应对两类投资管理时, 分别制定相应的投资政策和监管法规, 从而保证资金运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1]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彭雪梅:《保险会计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2]彭雪梅:《保险会计学》[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3]胡东胜:《论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趋势》[J].保险研究·论坛, 2000 (9) .[3]胡东胜:《论保险投资证券化的发展趋势》[J].保险研究·论坛, 2000 (9) .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3
目前,人身险产品和业务在我国主要由人寿保险公司提供,涵盖生存、养老、医疗、死亡、残疾等多种保障范围,包括传统、分红、投资等多种类型的人身险产品。人身险产品和业务根据其功能可分为风险保障、储蓄和投资3类。2007年,普通民众似乎更热衷投资型险种,但受累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股指下挫,2008年的投资型账户大幅缩水。而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普通民众开始关注保障方面的话题,“回归保障”也成为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理念指导。我国目前有多家人寿保险公司,评价其优劣,需要考察诸如赔付能力、产品适合度和服务水平等很多因素,其中能否得到投资者认同是一个关键指标。本刊就投资者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对当前已经购买或者感兴趣于其产品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杂志夹寄、参展方式发放,调查人群主要为《大众理财顾问》杂志的所有读者以及参加理财类展会的人群。调查自2008年6月开始,12月结束,历时6个月,共计回收有效问卷近2000份。
调查对象定义为人寿保险公司,调查问卷设计为开放式问卷,就调查反馈情况来看,涉及23家人寿保险公司。
本次调查仅从投资者认同与否单一角度出发,不考虑其他因索,以保证调查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本次调查分析,指标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区分为多个样本框。(1)总样本。由回答“您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的1838份问卷构成。分析了投资者对人寿保险公司的满意指数和投资者在选择人寿保险公司时的考量因素。(2)某一人寿保险公司(品牌)子样本。比如人寿保险公司中投资者最满意的当属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抽取546份填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问卷构成子样本,主要分析其赢得投资者满意的原因。
被调查者特征
本次调查为抽样调查,被调查者特征可反映当前已经购买或者感兴趣于人身险产品的人群特征。被调查者特征分析如下。
性别分布
样本中男性被调查者占比5632%,女性被调查者占比43.68%,男性对人身险产品的兴趣似乎要比女性稍高一些。
年龄分布
关注人身险产品的人群21~30岁年龄段的人最多,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对人身险的三类产品都是最为需要的。首先,初入职场,处于积聚财富阶段,更多参与投资型保险产品,其次,处于立业阶段,工作辛苦,风险保障型产品如医疗险、意外险等也非常需要;而养老险产品等是越早投入越合适,此时规划养老也成了必备之选。调查结果也显示,除20岁以下年龄段人群外,年龄与对人身险产品的关注程度呈负相关。
月平均收入
样本人群收入以每月3000~5000元居多,占到总体样本的1/3,似乎中等收入人群更关注人身险方面的投资。就目前我国国内情况,一个有趣的结论是,中等收入以下的人群,月收入与对人身险的关注度成正比;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月收入与对人身险的关注度成反比。
投资者选择人寿保险公司的考量因素
本次调查提供给投资者信誉度、理赔服务、营销人员素质、保险产品适合度和其他5个选项,考察投资者在选择人寿保险公司时对这5个方面的倚重程度,也从侧面反映出投资者的期望水平。调查显示,投资者选择人寿保险公司的考量因素99.86%集中在信誉度、理赔服务、营销人员素质和保险产品适合度4个方面。其中,信誉度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其次是理赔服务、保险产品适合度和营销人员素质。
设定投资者在这4个方面对人寿保险公司的总体期望水平为100,其在信誉度、理赔服务、营销人员素质和保险产品适合度4个分项的期望水平。
2008中国投资者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
本次调查以“投资者满意指数”评定投资者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是公认的投资者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其中,平安保险仅以微弱优势胜过中国人寿。2008中国投资者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前5名依次是平安保险、中国人寿、友邦保险、太平保险和新华人寿。
本次调查就前5家人寿保险公司,考察了投资者对其在信誉度、理赔服务、营销人员素质和保险产品适合度4个方面的评价。
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虽然投资者满意指数相差无几,但其表现却是各有优势。排名第一的平安保险,在信誉度、理赔服务和营销人员素质3个方面都略微高于投资者期望水平,排名第二的中国人寿,在信誉度方面远远高于投资者期望水平,在投资者评选的最满意的人寿保险公司前5家中排名第一。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4
〖目 录〗
第一章 2012-2013年人寿保险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人寿保险概念的阐释
一、人寿保险业务及意义分析
二、人寿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三、人寿保险是兼有保险及储蓄双重功能的投资手段 第二节 人寿保险的分类
一、普通人寿保险的种类
二、新型人寿保险的分类 第三节 人寿保险的运作及条款
一、人寿保险的运作
二、人寿保险常见的标准条款
第二章 2012-2013年国际寿险业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 国际寿险业运行分析
一、各国寿险公司利率风险和利差损有关情况介绍
二、国际寿险业资产管理发展分析
三、对中国寿险业的启示
第二节 西欧国家民众对商业寿险需求分析
一、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
二、避税
三、信贷担保
四、储蓄与投资
第三节 美国寿险业发展分析
一、产品转型推动寿险发展
二、营销理念是向客户推销计划而不是产品
三、绿色营销助推业务发展
四、锁定专属客户群的蓝海战略是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制胜法宝
五、独立代理人的制度设计成为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四节 英国寿险业发展分析
一、英国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变化及影响
二、英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
三、英国FAS对寿险公司风险监管及借鉴意义 第五节 日本寿险业发展分析
一、日本寿险业的盛衰变迁
二、日本寿险市场衰退因素分析
三、日本寿险商品的发展变迁及现状
四、日本个人寿险商品的构成及其特点
第三章 2012-2013年寿险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对寿险经营的影响
一、现有医疗制度的弊病
二、医疗制度改革的方向
三、寿险在健康风险管理方面的难点
四、医疗制度改革对寿险健康风险管理可能产生的影响
五、未来寿险在健康风险管理上的措施 第二节 新《保险法》对寿险公司的影响
一、新《保险法》的主要变化
二、寿险公司应对新法的当务之急
第三节 会计准则调整对中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影响
一、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及变化
二、新准则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第四节 低利率对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总体运行状况 第二节 中国寿险市场运营动态分析
第五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需求分析
第一节 混业经营趋势下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个人寿险需求的主观因素
第二节 经济因素对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
二、利率
三、通货膨胀
第三节 利率变动对中国寿险需求影响分析
一、利率影响寿险需求的理论分析
二、利率影响寿险需求的作用机制
三、利率变动对中国寿险需求的影响
四、应对利率变动的对策建议
第四节 中国投资型寿险产品的供求因素分析
一、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发展现状
二、影响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供求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1、需求性因素分析
2、供给性因素分析
3、投资型寿险产品供求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
三、促进投资型寿险产品发展的措施 第五节 中国人寿保险需求分析
一、寿险需求分析
二、中国农村人寿险市场需求分析
三、寿险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 从城市居民保险需求看寿险产品结构
一、储蓄仍然是城市居民闲散资金的主要处置方式
二、保险消费仍然处于培育阶段
三、保险人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仍然有限
四、保险监管体制应尽快完善和健全 第七节 从未来市场需求分析寿险产品开发
一、对现有寿险产品结构提出较大的调整要求
二、积极推行寿险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
第六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重点区域分析 第一节 北京寿险市场分析 第二节 上海寿险市场分析 第三节 广东寿险市场分析 第四节 深圳寿险市场分析 第五节 江苏寿险市场分析
第七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消费者分析 第一节 中国保险消费者分析
一、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有限
二、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赔付条款的满意度较低
三、消费者对外资保险公司期望值较高
四、当前城市居民保险消费现状况
五、城市居民对保险的预期需求
六、消费者获取保险信息途径 第二节 中国保险消费者心理分析
一、宣传阶段的心理
二、客户对险种名称的心理
三、投保时的客户心理
四、出险时的客户心理
五、索赔时的客户心理
六、无事故时的客户心理
七、客户不满时的心理
第三节 中国寿险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三成多家庭有人身险保单 二、六成人满意寿险公司服务 三、七成人满意营销员的服务
四、售后服务和理赔亟须改进
第四节 国内居民个人寿险产品购买行为的规范分析
一、个人寿险产品的类型特征
二、个人寿险产品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的特征
三、影响个人寿险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第五节 中国不同收入客户人群购买寿险情况调查 第六节 寿险公司客户经营分析
一、客户价值及客户经营的重要性
二、寿险公司客户经营存在的认识误区
三、客户经营的有效途径
第八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营销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寿险营销的历史沿革
一、保险市场营销理论的形成和演变
二、中国寿险营销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寿险营销制度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第三节 中国寿险营销存在主要问题与改革路径分析
一、主要问题
二、改革路径
第四节 中国寿险营销制度的评价及改革
一、评价
二、改革
第五节 中国寿险营销模式的创新分析
一、寿险营销模式的涵义
二、中国现有寿险营销模式与面临的问题
三、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的思路 第六节 寿险整合营销的战略选择
一、组织市场调研,是寿险整合营销的基础
二、进行市场细分,是寿险整合营销的前提
三、确立险种定位,是寿险整合营销的关键
四、整合营销渠道,是寿险整合营销的目标
五、差异化战略,是寿险整合营销的核心
六、评估财务效果,是寿险整合营销的检验标准 第七节 当前寿险消费者的心态及营销对策分析
一、科学的产品创新策略
二、奇特的产品宣传策略
三、优质的产品服务策略
第九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的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寿险产品多样化、服务差异化及其竞争优势
一、寿险产品品种数量与客户满意度
二、寿险产品品种数量、差异化服务与客户满意度
三、寿险客户对于服务的需求高于其他行业
四、寿险企业的客户价值创造
五、产品多样化、服务差异化与寿险企业竞争优势策略 第二节 中国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一、核心竞争力特征及其内容
二、确定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相关能力和水平第三节 打造中国寿险业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性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第四节 中资寿险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分析
一、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二、中资寿险公司市场战略
1、产品创新战略
2、销售创新战略
3、战略联盟
4、区域战略
5、市场相对封锁战略
第十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发展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一、中国寿险业列强
二、外资寿险咄咄逼人
三、个人险收缩,但仍处主导地位
四、竞争手段趋同
五、投资渠道受限
六、利润压力严重
七、关注四项改革 第二节 中国寿险业综述
一、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中国至关重要
二、中国寿险市场正在经历蜕变
三、投连万能险推动寿险持续发展
四、人寿保险业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有效手段
五、做大做强中国的寿险业的分析 第三节 中国寿险市场结构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产品与服务差异分析
三、市场进入壁垒分析
第四节 基层寿险公司创新经营方式分析
一、创新营销管理方式
二、创新售后服务方式
三、创新寿险成本管理方式
第五节 中国寿险公司代理、经纪渠道业务现状分析
一、中国寿险公司代理、经纪渠道业务发展现状
二、寿险公司开拓代理、经纪渠道的现实选择 第六节 农村人寿保险的发展分析
一、农村人寿保险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农村人寿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农村人寿保险发展的可遵循原则
四、农村人寿保险的经营管理策略
第七节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效性
二、主要方法及相关结论
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八节 寿险公司内部控控制问题分析
一、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本质和特点
二、强化寿险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第十一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和银行业内含价值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寿险业和银行业内含价值比较分析
一、寿险业和银行业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
1、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分析
2、负债结构分析
二、寿险业和银行业资产结构的实证分析
三、融资结构对投资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保险市场与成熟保险市场的比较分析
第十二章 2012-2013年中国投资型寿险新进展 第一节 中国投资型寿险的发展综述
一、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发展优势
二、投资型寿险产品的供求因素分析
三、投资型寿险保费收入集体下滑
四、国内寿险公司下调投资型险种比例
五、中国投资型寿险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节 分红保险
一、分红保险概述
二、中国分红保险市场发展综述
三、分红保险产品保障优势逐步凸显
四、分红保险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对策 第三节 投资连结保险
一、投资连结保险概述
二、中国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环境分析
三、投连险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亮点
四、保监会加强投资连结保险的监管 第四节 万能人寿保险
一、万能人寿保险概述
二、万能人寿险呈快速增长态势
三、万能险收益逆市上升
四、低利率背景下中国万能寿险产品的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三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的投资可行性研究 第一节 寿险资金运用中的投资理念分析
一、国外投资理念发展与演变
二、中国资本市场投资理念变迁特点
三、寿险资金运用基本理念:价值投资 第二节 中国寿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可行性分析
一、当前中国寿险资金投资的困境
二、美、英等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概况
三、中国寿险资金运用于风险投资的适宜性分析
四、寿险资金运用于风险投资的可行模式 第三节 中国寿险投资问题分析及国际借鉴
一、中国寿险投资的现状与问题
二、寿险投资的国际比较分析
三、国际寿险投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低利率环境下寿险公司投资挑战与对策
一、利率环境及其主要成因
二、低利率对寿险业发展的影响
三、应对低利率环境挑战的对策
第五节 寿险保险资金投资国际比较与建议
一、保险资金有效运用的重要意义
二、国外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比较
三、国内保险公司在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第六节 国内非上市寿险公司投资推介
第十四章 2012-2013年中国人寿保险业投资策略 第一节 中国寿险业投资环境概况
一、中国家庭寿险需求调查研究
二、中国寿险行业投资环境向好
三、新政促进保险业多渠道营销
四、加息将促进寿险业务转型
第二节 中国寿险公司风险存在的主要形式
一、资产负债较高
二、利差损风险影响深远
三、资产负债匹配风险较高
四、投资风险将逐步加大
第三节 中国寿险业应对风险的对策
一、老龄化与通胀压力下中国寿险业的风险管理分析
二、模型在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三、寿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四、基层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五、寿险理赔中的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
六、化解中国寿险业利差损风险的策略
第十五章 2012-2013年中国寿险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金融危机下的寿险业风险分析
一、近年来中国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市场风险
2、定价风险
3、解约风险或退保风险
4、核保风险
二、金融危机下新增的主要风险
1、主要风险逐步由承保风险转向投资风险
2、定价风险具有不断变化的内涵
3、销售误导风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4、偿付能力不足风险
5、新的利差损风险
第二节 新环境下寿险企业将面临的经营风险分析
一、利率上升预期暗含退保风险
二、信息系统风险危及保险企业安全运营
三、金融控股集团可能带来负协同效应
四、投资渠道的放宽扩大资金运用风险 第三节 中国寿险业全面风险管理分析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二、利用全面风险管理解决中国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第四节 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分析
一、寿险产品利率风险产生的根源
二、市场利率变化对寿险公司经营影响的具体分析
三、寿险公司存在的利率风险
四、寿险定价的利率风险
五、利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第五节 寿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分析
一、寿险经营的特点
二、寿险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寿险经营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第六节 金融环境对寿险公司退保风险的影响及管理分析
一、寿险退保与金融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联性
二、寿险公司退保风险产生的内外动因
三、当前形势下退保风险的管理措施
第十六章 业内部分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中宏人寿 第二节 民生人寿 第三节 合众人寿 第四节 嘉禾人寿 第五节 幸福人寿 第六节 友邦保险 第七节 中意人寿 第八节 正德人寿 第九节 信诚人寿 第十节 华泰人寿 第十一节 中美联泰 第十二节 海康人寿 第十三节 中德安联 第十四节 恒安标准 第十五节 光大永明
第十七章 2014-2018年中国人寿保险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一、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二、保险行业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
三、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前景及预测 第二节 中国人寿保险业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中国人寿保险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二、结构调整将成为寿险业发展的关键
三、人寿保险信托将成未来新型理财方式
四、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成寿险业发展出路
五、中国寿险市场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中国寿险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一、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预测分析
二、中国寿险保费收入预测分析
第四节 取消贷款利率管制对人寿保险行业的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5
正文目录第一部分行业及市场分析第一章2010-2014年保险业发展状况第一节中国保险业政策环境
一、国内保险公司政策环境
二、外资保险政策
三、保险资金管理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状况
一、2014年末保险业概况
二、2014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三、2014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动态
四、2014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第三节2010-2014年我国几大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一、养老保险
二、医疗保险
三、失业保险
四、工伤保险
五、生育保险
六、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七、社会化管理服务
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第四节全球保险业概况
一、世界保险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二、世界保险业非均衡增长格局加剧
三、世界保险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巨大
四、保险创新已成保险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资金运用已成保险业的重要内容
六、启示与建议第五节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二、我国保险业增速减缓的因素分析
三、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对策第二章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环境第一节2010-2014年医疗保险政策环境第二节2010-2014年我国加强工伤保险医疗管理第三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综述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一、城镇保险覆盖率
二、农村保险覆盖率
三、城镇不同群体医疗保险覆盖率第二节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
三、生育保险第三节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研究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
二、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利弊分析
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改进措施
四、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实施的制度建设第四节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回顾
二、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评价
三、北京基本医疗保险展望 第四章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运行情况第一节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状况
一、2010-2014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分析
二、2010-2014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析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状况
一、寿险业市场格局分析
二、2010-2014年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第三节2010-2014年要寿险公司经营状况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公司
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
三、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
五、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六、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第四节寿险公司经营风险
一、定价风险
二、销售风险
三、运营风险
四、管理风险
五、政策风险第五节健康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一、来自投保人方面
二、医疗机构方面
三、保险公司内部第二部分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分析 第五章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对策第二节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一、目标和原则
二、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
五、加强组织领导第三节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及建议 第六章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第一节保险业参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分析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
二、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三、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四、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对策第二节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
一、国内农村医疗保障演进的制度结构与功能分析
二、国外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架的经验与启示
三、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体系分析:多层次模式
四、小结第三节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建设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第四节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一、农村健康保障困境呼唤商业健康保险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三、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
四、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第五节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一、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三、商业保险介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利弊分析第三部分医疗改革与保险业 第七章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保险业发展第一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一、2014年中国医疗改革分析
二、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未来走向第二节2014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二、卫生监督
三、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
四、妇幼卫生保健
五、医疗服务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七、卫生资源
八、医学科研和教育第三节公共健康与医疗保险
一、中国公共健康状况
第三部分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医疗保险热点问题探讨第一节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与特点
二、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三、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第二节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初探
一、美国管理式医疗及其风险管理模式
二、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的现状
三、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构建第三节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问题探析
一、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二、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三、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第四节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的内涵与内容
二、社会医疗保险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
三、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四、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的途径
五、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医疗保险发展趋势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
二、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一、保险需求与供给预测
二、健康保险发展趋势分析第三节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
三、市场化程度
四、人口因素
五、通货膨胀率
六、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
七、其他因素第四节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
一、被调查者的健康保险选择及评价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第四部分行业发展对策 第十章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第一节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其借鉴
一、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体制
二、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
三、德国的医疗保险改革
式
第二节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评析
一、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特点
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三、英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绩效评析第三节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重大疾病保险起源
二、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四节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成因研究
二、决定一国医疗保险体系模式的因素
三、对中国的启示第五节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
一、我国现行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二、美国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三、美国健康保险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六节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拿大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二、墨西哥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三、几点启示第七节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一、日本医疗保险的类型
二、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分工与整合 第十一章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第一节现阶段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一、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产品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的现状与困境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建议
四、发展健康保险须防范道德风险第二节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现状与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现状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医疗保险体系是国际潮流
三、市场力量的有效运作是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
四、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之路
五、结论第三节商业保险开办补充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实践
一、厦门市的“第三方管理+浮动管理费用”型模式
二、太原市的“盈亏自负+保费可调整”型承保模式
三、保定市的“盈亏自负+保费不可调整”型模式
四、无锡市的“第三方管理+盈亏自负+保费周期性调整”承保模
五、北京地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情况调研第四节卖方医疗市场中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一、基本医疗保险与卖方医疗市场的博弈
疗
内容。
二、信息不对称在医疗问题上凸显
三、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四、专业化健康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专业化健康险的衍生职能
六、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策略第五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评价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第六节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三、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第七节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一、扶贫解围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使命
二、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第十二章医疗保险其他发展建议第一节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思考
一、医疗意外界定和分析
二、医疗意外纳入保险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三、建立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方法第二节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与产品创新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第三节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及对策浅析
一、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
二、国际先进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措施——管理式医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6
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5年2月7日 保监发[2005]14号
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为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管理,防范投资运作风险,根据《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托管指引》)等规定,现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产险、寿险资金的特性,制定股票投资策略方案,并向中国保监会提出股票投资业务申请。
二、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应当符合以下比例规定:
(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的余额,传统保险产品按成本价格计算,不得超过本公司上年末总资产扣除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资产和万能保险产品资产后的5%;投资连结保险产品投资股票比例,按成本价格计算最高可为该产品账户资产的100%;万能寿险产品投资股票的比例,按成本价格计算最高不得超过该产品账户资产的80%;
(二)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流通股本低于1亿股上市公司的成本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可投资股票资产(含投资连结、万能寿险产品,下同)的20%;
(三)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同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成本余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可投资股票资产的5%;
(四)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同一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数量,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10%,并不得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五)保险机构投资者持有可转换债券转成上市公司股票,应当转入本公司股票投资证券账户,一并计算股票投资的比例;
(六)保险机构投资者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股票,应当在委托协议中明确股票投资的资产基数和投资比例。
三、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应当依据《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立足于长期、稳健投资,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制度,实施股票投资全过程风险控制,覆盖每一个风险点。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使用风险控制技术方法和手段,控制股票投资风险。
四、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资产市场价值发生大幅波动,亏损超过本公司股票投资成本10%的,或者赢利超过本公司股票投资成本20%的,应当于3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股票投资风险控制报告》。《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报告期股票资产市场价值及变动的情况;
(二)股票投资风险容忍度指标、目前风险容忍度状况以及执行控制风险的情况;
(三)股票资产的风险评估;
(四)股票资产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其他认为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托管人和证券经营机构。保险机构投资者选择托管人应当与商业银行总行签订托管协议,不得将股票资产托管业务与托管人的有关业务挂钩。
六、保险机构投资者必须开设新的股票投资证券账户。保险机构投资者向中国保监会提交股票投资的申请材料,除《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内容外,应当包括《证券账户申请书》、《席位申请书》,投资连结、万能寿险产品还应当包括产品批复文件(复印件)一式三份。
七、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凭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门的《证券账户确认函》,委托托管人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公司)开立证券账户。
保险机构投资者原有证券账户,一律不得进行股票投资。原有证券账户清理规范事项另行通知。
八、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必须指定专门的银行账户,用于与托管人处开立的专用存款账户之间资金的划出划回,参与一级市场申购的资金划拨,必须通过专用存款账户进行。
九、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必须通过自有的独立席位进行受托资产的股票交易。申请办理股票投资专用席位,应当凭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门的《席位确认函》,到证券交易所办理相关手续。
保险机构投资者租用证券经营机构席位的,该证券经营机构必须符合《暂行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租用的席位不得与证券经营机构的自营席位及其他非自营席位联通。
十、保险机构投资者实行资产全托管制度的,应当将全部股票、银行存款、央行票据、国债、企业债、金融债、证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委托托管人保管,并将有关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交由托管人管理。
十一、保险机构投资者应当与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公司、证券经营机构、托管人等相关机构,做好有关席位、证券账户、交易、清算等环节的各项技术衔接工作,确保机房设施、计算机设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通讯设备等系统安全准确运行和信息畅通。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7
1.1 流动性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保险企业的资金流动不顺畅,通常表现在资产无法及时变现,从而难以在限期内对保险受益者应得的赔偿进行支付。为此,部分保险公司为了履行自身对客户的承诺,保住自身企业的声誉,而动用大量的成本对资产进行变现甚至是通过借款的形式筹得支付资金,因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随着我国保险企业的不断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公司遇上流动性风险的概率不断加大,而且流动性风险引发的保险事故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1.2 利率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利率风险是指保险公司资产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发生损失的风险。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会带动企业资产负债金额价值的变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导致保险企业资产成本与负债金额不匹配,使企业的资产在短期内波动较大,有可能是增大收益,也有可能是增大损失。其次,就是使企业财务极其不稳定,保险公司给予每个购买保险客户的回报率会随着利率的上升或下降而出现利差益或者利差损。
1.3 信用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的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长期稳定与保险公司为合作关系的企业或个人由于个人情况而无法履行保险合约上的条款,严重的甚至通过欺诈造假的方式骗取保险公司资金,导致保险公司不但不能成功收取成本收益,还有可能发生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投资运作。
2 现阶段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
对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工作,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主要表现在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一方面是对于一些保险期较长、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保险合同来说,保险企业适合利用这部分资金来用于中长期的投资,例如:国债、房地产、储蓄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保险期短的保险合同来说,由于保险期短且流动性要求较大,因此,这类型资金只适合于部分短期投资,例如:股票以及投资同业拆借等高回报且流动性强的投资方式。但是,在企业的实际投资运作中,中长期投资资金与长期资产负债不匹配情况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是我国保险企业一般倾向于银行储蓄与购买债券的投资方式,而疏忽了房地产和股票等其他投资方式,从而导致当市场发生波动时,企业的保险资金受到巨大的影响。
2.2 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上并不完善
现阶段,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上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委托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自身内部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势,但是虽然两者在理论上都要求保险资金能够根据保险企业的资产特点和资产来源进行合理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当中,由保险企业内部成立的保险资金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对保险资金的管理经验,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保险资金管理培训,导致他们在管理当中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决策。显然,这种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上的需求。
2.3 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虽然现在我国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由于所建立的监管体系中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实,导致整个监管体系仍然存在比较多的漏洞,难以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例如:部分法律法规的法律层次比较低,当相关的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中进行使用时,经常会出现监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监管的问题等。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保险资金市场的高速、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策
3.1 加大对资产负债管理与投资组合管理力度
要做好保险公司内部的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企业自身资金特点和需求的资产管理体系,才可以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从而保证资金运用的稳定进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如果保险公司能够做到明确保险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选择投资时的错误率和盲目性。为此,可以通过现金流测试、随机模型、财务动态分析等方法,实现对企业内部资产负债匹配的动态监管。除此之外,加强专业管理和监管人才的培训和招揽,也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措施。
保险公司作为保险资金的投资主体,为了对自身利益和市场责任负责,应该采取有效的投资组合管理手段,以对不同投资比例进行优化,在保证保险公司能够获取比较高的收益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降低其投资风险。例如: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数量投资样本的选取,包括银行储蓄、股票、债券等,然后逐一进行平均收益率和协方差计算,最后建立保险资金投资数学模型,从而得出最优化的保险资金投资比例。保险公司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不必完全遵循保险资金投资比例的计算结果来实施投资,而是应该围绕结果,结合实际需要和情况做出细节上的调整。
3.2 完善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在保险公司明确投资目的、收益目标以及投资风险多方面上提供帮助,使保险公司能够清晰地采取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决策。首先,应该确定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投资决策准则是保险资金在投资前要明确的指导原则。其次,要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对于保险资金使用的政策规定,明确资金运用的范围、限制条款等,为保险资金制定适合本公司利益的投资组合策略。最后,加强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保证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把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来源、特点结合起来,按照什么样的负债就要和什么样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从而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
3.3 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一直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专门监督部门都对保险公司在资金偿付能力上的监管工作保持足够的重视。近年,我国监管机构也开始重视此方面的监管。我国现在的偿付能力监管主要是偿付能力比例监管,监管机构把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分为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监管措施。保险公司每年报送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应该包含动态偿付能力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并不作为监管当局采取措施的依据。在这里,可以借鉴美国的风险资本法,制定适合我国的风险资本标准。保监会可以通过这一最直接的标准来对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业务进行监管。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新时期我国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改进,只有保险公司与监管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步才能保证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市场能够稳定、快速地发展下去。对于保险公司,应该着重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投资组合管理模式,还有逐步完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等等,以取得更好的企业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管理效果;而监管机构则应该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力度、为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进行指引以及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互相合作与信息共享等等,从而提升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市场运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闵祥启.保险资金投资的最优化和风险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杨玲.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李辽东.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规定和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9.
[4]王佩.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
[5]傅莉莉.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 篇8
摘 要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动态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本文在对CPPI简要概述的基础上,用上证180指数作为风险资产投资目标,模拟进行CPPI的投资,通过变动乘数和报低价值,进行投资绩效的比较,并与买入并持有策略比较。
关键词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 乘数 价值底线
一、引言
风险收益对应论认为:风险(以最小的风险)收益(创造最大的收益)对应论是投资管理的核心。为了实行风险收益对应管理,客观上要求投资管理人着力发展较低风险但却能获取较高收益的业务品种,使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业务或者金融投资成为投资管理人为客户创造收益的基础。
在理论上,资产组合所面临的风险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非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可以采用组合管理理论,通过分散投资加以分散;另一类是系统性风险,这类风险无法依靠组合管理来分散,而需要通过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来消除。运用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可保障投资组合之价值在一定额度内不受侵蚀,并消弭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以规避下方风险,并参与股市增值利益,但是该保险是以放弃部分向上捕获率为代价的。
二、CPPI策略概述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是由Fisher Black 和 Robert Jones 在1987年提出的。CPPI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让投资者根据个人对收益的要求程度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参数,通过动态调整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组合比例,保证无风险资产的损失额不超过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原理可以用下列模型加以说明:
假设t时点的风险资产价值为: ,此处, =应投资于主动性资产的仓位,即风险暴漏;m=乘数,由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决定,通常m大于1; =资产总额; =要保额度,即价值底线; =缓冲垫。
在运用CPPI策略时,首先在投资期初,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的承担能力,设定最低要保额度 ,并决定乘数m的大小。其中,m一经确定便不再更改,而要保额度 在 基础上以固定无风险利率增长,即 ,t为该时点距离投资期初的天数。由上述公式决定了主动性资产部位后,其与总资产的差额便是应配置在无风险资产的部位。随着时间推移,总资产价值发生变化,需要对主动性资产和保留性资产进行动态调整。在整个保险期内任何时刻,CPPI策略通过动态资产调整,确保总资产不跌破要保额度 ,从而实现保险目标。
在CPPI策略中,乘数和要保额度的选择是关系到策略表现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投资管理人判断力和洞察力的关键。
三、CPPI的应用
(一)参数选取
价值底线的选取,即将所保证的本金总额(即资产总值)按无风险收益率与投资期限的长度进行折现而得出。为提高投资的安全性,可以适当提高价值底线,但此时却牺牲了一定的随股市上涨能力。这里分别取价值底线为初始投资额度的100%和90%。
乘数的选取,即乘数必须大于1。乘数越小,投资组合价值在来不及做出调整的情况下跌破价值底线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在市场低迷时适当降低乘数可以有效提高投资安全性,反之则可以适当放大乘数以更好地获利。本文在这里为了比较,分别取m为3和6。
资产调整方法的选取。理论上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要达到完美的效果,应采取连续调整的方法,但在实务上却无法做到这一点,选择调整方法时,应避免过于频繁的交易以控制交易成本,同时也要注意保险的能力。比较适宜的调整方法有:每周调整,股价指数波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如3%或5%)时调整。本文在这里选择每周调整资产组合。
(二)操作过程的假设
为简便起见,在模拟的投资操作过程中,遵循以下假设:
1.所选择的风险资产的价值可由上证180来反映。
2.无风险资产能够稳定地获得无风险收益。
3.所有的股票交易都能顺利完成。
4.不考虑交易费用。
(三)投资期间的选择
理论上,市场指数下跌时,CPPI策略能限制损失;市场指数上扬时,该策略能让投资者分享市场上升所带来的盈利。为了观察实践中能否有这种效果,根据上证180指数的走势,选取2007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分别作为股票上涨和股票下跌的两个时期进行投资操作。这两个时期的无风险利率分别为3.06%和4.14%。
(四)动态调整过程
在以上假设和选定的各种相关参数基础上,根据CPPI策略的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下面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假设最初的总资产为100单位。
以2007年前两期数据,m=3,保险额度为100单位为例。
2007年的无风险收益率r-3.06%,股票买/卖这一栏数据中正数表示买入,负数表示卖出。在第一个调整日期,最初资产 =100;价值底线用公式 确定,其中100为保险额度,T等于最后一个调整日期与第一个调整日期之间的日历天数除以365;再依据CPPI策略的风险资产确定公式将资产分为股票( )与无风险资产( )两部分。从第二个调整日开始, ,其中 等于当前调整日期与上一个调整日期之间的日历天数除以365; ; ,其中乘数m=3, ,股票的买/卖= 。在 最后一个调整日期,只计算总资产的值。最后得出在2007-12-28时,总资产价值为130.6个单位。
B&H表示买入并持有策略下的投资成果,在实证研究上,B&H策略通常是拿来与其它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做比较只用。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将B&H策略设计为期初全额购买风险性资产并一直持有至期末,同时将期末时的资产价值与CPPI策略进行比较。
(五)实证分析
1.时期的比较分析。从二个不同时期的绩效比较图可以明显看出,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当行情处在多头时期,B&H策略表现最好,CPPI策略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尤其是当保险值取90单位,m=6时的绩效可以达到与B&H策略类似的绩效。当市场处于空头时期,B&H策略表现最差,而CPPI策略表现较好,能够将损失锁定在最初制定的范围内,从而都达到了保障最低保险值的目的。
2.最低保险值的比较分析。当市场处于多头时期时,最低保险值为90时的效果要优于最低保险值为100时的效果,当市场处于空头时期时,则相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CPPI策略中保险价值越低,期初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额越大,这样在同样风险乘数的情况下,风险资产的变动也会越大,当市场处于多头时,就越能捕捉住盈利的机会,而当市场处在空头时期时,遭受的损失也越大。相反,当最低保险值取值较高时,风险资产的变动额相对少,故总体绩效表现就相对稳定。
3.乘数的比较分析。通过分析风险乘数的表现,可以看出不同的风险乘数表现出“一边倒”的迹象,即当市场处于多头行情时,风险乘数越高,CPPI策略绩效表现就越好;当市场处于空头行情时,风险乘数越高,CPPI策略绩效表现就越差。这主要是因为,风险乘数越高,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额即变动额越大,与最低保险值的道理一样,在多头时盈利增加,在空头市损失加大。
参考文献:
[1] 王铁峰.中国证券市场投资分析及组合管理.经濟科学出版社.2003.11.
[2] 陈伟忠.组合投资与投资基金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
[3] 袁建文.投资组合保险及其策略.广东商学院学报.1999.2.
[4] 程兵,魏先华.投资组合保险CPPI策略研究.系统科学与数学.2005.6.
【人寿保险投资分析报告】推荐阅读:
杭州商业人寿保险市场调查报告09-01
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假期实践报告10-11
人寿保险公司07-17
人寿保险业09-05
人寿保险营销研究07-11
基层人寿保险公司10-05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06-07
生命人寿保险排名07-20
人寿保险公司合同09-15
人寿保险资产研究管理08-12